2、第二讲 教学的生成性

合集下载

试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教学

试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教学

试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教学生成性教学是一种基于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以小学语文课堂为例,探讨生成性教学的具体实施及其对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

一、生成性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生成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学生主导。

生成性教学倡导教师从教学中抽身,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应该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导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并尝试自己的解决方案。

2.自主探究。

生成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教师可以提供问题、情境或任务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合作学习。

生成性教学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或集体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反馈与修正。

生成性教学通过及时的反馈和修正,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的实施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生成性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实施。

1.提出问题引导思考。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在阅读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2.任务驱动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

例如,在写作课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写作任务,让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进行自主撰写。

通过任务的完成,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3.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

例如,在研究报告的写作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主题,然后进行合作撰写报告,最后进行互评和展示。

生成性教学:概念特征与路向

生成性教学:概念特征与路向

生成性教学:概念特征与路向1. 基于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生成性教学注重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和构建知识。

它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接受和传递信息,而是一个主体性的认知活动,学习者应该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和建构者。

生成性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活动,从而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2. 强调问题解决和实践应用生成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实践应用能力。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充当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应用和探究性学习。

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不断探索和实验,从中获得知识、技能和经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注重跨学科和综合性生成性教学强调知识的跨学科性和综合性。

它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通过交叉融合各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更完整、更系统的认知结构。

生成性教学通过设计跨学科综合活动或项目,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培养他们具备跨学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生成性教学的路向1. 倡导个性化定制学习生成性教学倡导个性化定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节奏。

个性化定制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成就感。

2. 培养多元智能和创造力生成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和创造力。

它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智能类型和潜能,教师应该充分发掘和培养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多个智能领域得到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逻辑数学、语言、运动等多种智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智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强化实践探究和项目驱动4. 强调社交合作和交互对话生成性教学强调社交合作和交互对话的重要性。

生成性课堂教学

生成性课堂教学

第1讲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概说第一节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概说“生成”或者是“生成性学习”已伴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渐落实到课堂教学,它正在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冲击着传统的课堂形态,构建着新的课堂教学文化,虽然生成的理念已广为接受,但对什么是生成性学习,教学中如何采用更好的策略促进学生生成性学习有待于在教学的实践中进一步认识。

一、概念界定1、促进生成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生成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是指在“动态生成”型的课堂中,教师根据教学容以及学生的知识、认知发展信息,有目的有意识地采用一些教学方法、技巧,促进学生有效地生成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

在策略具体运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充分提供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有机整合、重组课堂生成新的有效资源,灵活运用课堂提问、课堂讲述、课堂评价、弹性设计等策略,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行动者,个性化展开与教师、文本、环境诸因素的对话,从而促进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形成学生个性化的、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2、生成性学习生成性学习是指行为主体在互动过程中,借其自身的经验,有意无意地对外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自发地形成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和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它主要体现在对问题解决的技能和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对互动过程的认识以及情感体验等方面。

生成学习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石,强调学生本位,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它是一个动态的、多元的、萌生式的思考过程。

3、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学习容的确定以及学习策略方法的形成是教师根据学科的性质,结合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的教学活动。

它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学资源等多种因素的相互综合作用达到互助、互惠、使整个课堂教学形成共识、共享、共进的氛围。

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指的是既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学生无目的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

教学的生成性

教学的生成性

教学的生成性网友发言■意外的精彩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这样的生成人人期待,可是未必常有。

最素朴本真的生成,是教师把学生看作发展的人。

■如果我们的目光更辽远的话,那么,我们就会领会以全人生来预设,通过修炼生命来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生活质量。

同时,课堂教学生活质量也反哺教师的丰盈的教育人生!■我认为:文本中的教学内容虽然有些具有“不确定性”,但其基本教学内容是可以课前预设的,如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内容,是显性的,相对确定的。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对文本的体验虽然存在差异,但仍有共性的视界和基本的共识,这些也是可以预设的。

至于学生,也不是完全不可预设。

我们常“借班”上观摩课。

学生在课堂上的奇思妙想,既意想不到,又在预料之中。

我们预设的不是一些束缚学生思维的框框,不是预设学生学习的“标准答案”,而是预设怎样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预设怎样广开学路学习,预设多元解读,预设课堂的各种变数。

不知是否正确。

■预设与生成两相互补,相得益彰。

但如果无法做到这点,我以为与其漫无边际的生成,不如认认真真的预设。

■面对动态的课堂,教师要有善于判断、重组、整合的意识。

对于课堂上的“假性”生成,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教学始终是学生自主建构和教师价值引领辩证统一的过程。

■课堂上的生成,我想应该有个度把握问题,否则,就会从过去的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老师转换为学生牵着老师的鼻子走,也可能越走越远,只是这个度不太好把握,说明新课程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需要老师不断地学习,增强自己的教学智慧。

■关注动态生成,可能会影响预设的目标,这是很正常的,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关注生成,影响的大多是预设中的认知目标,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可能已经超越。

其次,未达成的认知目标,可以在下一节课中补回,而生成的思维,创造的火花却是一去不复返的。

第三,优秀的教师完全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调整和把握预设目标,因为预设的目标不是一层不变的,在调适中,更好地达成目标。

生成性教学:概念特征与路向

生成性教学:概念特征与路向

生成性教学:概念特征与路向引言一、生成性教学的概念特征1. 个性化教学生成性教学强调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

在生成性教学的实施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任务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进行学习。

2. 合作学习生成性教学倡导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在生成性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性的学习任务和项目,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促进学生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实践性学习生成性教学强调实践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生成性教学的实施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知识和技能,拓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创新性思维生成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生成性教学的实施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项目,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1. 设立情境在生成性教学的实施中,教师需要设计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投入。

情境设计既可以是一个真实的社会情境,也可以是一个虚构的学习情境,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提出问题在生成性教学的实施中,教师需要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问题设计既可以是开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情境化的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

3. 设计任务4. 引导反思1. 注重学生的自主性生成性教学的教学路向首先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自主性,探究性地进行学习活动。

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自主学习空间和自主学习时间,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生成性教学:概念特征与路向

生成性教学:概念特征与路向

生成性教学:概念特征与路向引言生成性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思维生成。

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围绕生成性教学的概念特征和路向展开探讨,旨在为教育者和教育实践者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1. 学生主体性生成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问题驱动生成性教学以问题为切入点,通过设定具体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

学生在面对问题时需要积极思考,提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最终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3. 合作学习生成性教学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多元评价生成性教学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再仅仅依靠笔试和口试,而是通过项目作业、研究报告、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5. 实践操作生成性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二、生成性教学的路向生成性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具有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生成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具有全面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开展辩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能够做出理性的判断。

生成性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灵活应对,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通过导入问题解决式教学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

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

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一、概述1. 简述生成性教学的概念生成性教学是一种灵活、动态的教学方式,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互动合作,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对话、交流、反思等方式,不断生成和深化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生成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生成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从而实现知识的生成和转化。

在生成性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倾听学生的声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学习资源和情境。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促进知识的生成和共享。

生成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合作和创新发展的教学方式。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生成性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生成性教学在当今教育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性与深远的意义。

它强调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提倡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反思和创造,积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生成性教学有助于构建开放、包容、多元的课堂文化。

在生成性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参与者,他们共同参与到课程的构建和创造中,形成了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的课堂氛围。

这种课堂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生成性教学还具有显著的社会价值。

生成性教学:概念特征与路向

生成性教学:概念特征与路向

生成性教学:概念特征与路向1. 引言1.1 前言生成性教学是一种基于构建主义理论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通过与环境互动和合作来建构新知识。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passively 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activaly 参与知识的构建和应用过程。

生成性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学习的本质是活动”,即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中心”的,教师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生成性教学则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鼓励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

生成性教学的核心特征包括: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注重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倡导问题解决和实践应用、鼓励学生反思和自我评价等。

在生成性教学的实践中,教师通常扮演着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生成性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生成性教学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者认可和应用。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生成性教学的特征、路向,以及实践案例的分析和挑战与应对。

2. 正文2.1 生成性教学:概念概述生成性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教学方法。

在生成性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传递者,而是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引导者。

生成性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生成性教学的本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帮助他们养成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成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成性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生成性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成为具有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的终身学习者。

2.2 生成性教学的特征1. 学生参与度高:生成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更多的是充当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成性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成性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成性教学生成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创造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下,生成性教学尤其重要,它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和发展个性。

首先,生成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

生成性教学通过提供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和优势,将学习和兴趣结合起来,使学生保持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生成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创新能力被赋予了更大的重视。

生成性教学通过提供创造性的学习任务和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最后,生成性教学注重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和发展个性。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被视为教育的目标。

生成性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生成性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实施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和困难。

首先,生成性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仅需要掌握学科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其次,生成性教学需要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这对教师的指导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生成性教学可能会面临学生自主性不足、学习困难等问题,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

总之,生成性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的重要教学方法,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和发展个性。

试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教学

试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教学

试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教学生成性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成性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首先,生成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知识传授和笔头作业,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指令和知识,缺乏思考和创造的机会。

而生成性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抉择权。

例如,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展开想象,进行个人演讲或小组讨论。

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其次,生成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接收和理解教师的讲解,很少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和质疑。

而生成性教学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进行思辨和探究。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作者的用词和意境,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再次,生成性教学强调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而生成性教学重视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活动,给予学生适当的挑战和支持。

例如,在写作课上,教师可以设立不同的写作主题,让学生自由选择并发挥创意,从而满足每个学生的写作需求和兴趣。

最后,生成性教学强调体现个人价值和情感体验。

传统教学往往局限于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训练,缺乏情感和人文关怀的体现。

而生成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情感表达能力,在语文教育中注入情感因素,使学生更加关注自我与他人的交流与情感体验。

什么是生成性教学

什么是生成性教学

什么是生成性教学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进展,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在师生、生生合作、对话、碰撞中,出现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生机勃勃的特点。

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

我个人粗浅的理解,生成大致可分为教学目标的生成、教学内容的生成和教学过程的生成三大类。

教学目标的生成是在活动中形成的,并且与活动统一,它先于行动而且于行动之中产生;生成性目标强调的不是具体、细致的行为目标,而是一般的概略性目标,这样的目标需要教师宏观把握,并根据教学实际随时调整。

教学内容的生成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灵活性,并包含了一定的师生共同建构的“不确定性知识”,是在已有经验与新信息不断作用逐渐生成的。

教学过程的生成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和随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等随时会发生变化,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结合具体的教学场境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调整预定的教学环节和步骤,并根据执行过程中获得的信息不断修正和改变教学方案,或依据教学现场的实时特点而动态生成新的教学方案。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具有互补性。

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非常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而缺乏活力的。

“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

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必须在继承传统预设课堂的良好基础上,积极引入并探索动态生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做到预设与生成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预设与生成既然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那么我们在预设时就不能不考虑生成的空间,在生成的过程中也不能只顾生成而不关注预设的目标。

生成性教学研究

生成性教学研究
--[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北 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4页。
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权利主要表现在: • 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课堂教学并受到平等对待的 自由和权利; • 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自由和权利; • 质问、怀疑、批判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及其它权 威的自由和权利; • 因为自己见解的独特性或不完善性乃至片面性, 免于精神或肉体处罚以及不公平评价或对待的自 由和权利(免于正确的权利)等等。
生成-教育的应有之义
■杜威“教育即生长”意即“教育即生成”。这种 生长过程即是一种生成的螺旋式的循环与上升, 它表现为经验的不断改造与改组,表现为形成和 打破惯习的连续不断的自我超越的过程。 ■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 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 如何充分生成,质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
人-生成性的存在
• 人的生命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不断生成的 过程。 • “生命”本身就意味着人的感觉、享受、 激情以及酸甜苦辣、悲喜爱恨、束缚舒展、 自在自由。生命的能动中有受动、衰败中 有新生、释放中有实现,一切都在矛盾中、 在张力中展开。这就是生命之“生”,同 时也是生命之“命”。
张曙光著.生存哲学:走向本真的存在.昆明:云南人民出 版社2001年版,第190页。
• 奉教科书为圣经。“盐酸是否电解质”? • 单调的教学方法。满堂灌和满堂问
生成性教学-以对话和创新为理念
• • • • 课堂教学要形成三个维度的意义与关系的对话实践过程。 1.同教材与客体的对话,形成认知性(文化性)实践。 2.同他人的对话,形成人际性(社会性)实践。 3.同自己的对话,形成存在性(伦理性)实践。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北京大学教育评 论,2005.1 • 在后现代知识观的视野下,知识不再是绝对真理、一成不 变的,而是历史的、关系性的。知识被视为不断生成与建 构的“文本”。学生知识的形成是通过交往与对话活动不 断地形成对知识的见解与认识。

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2

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2

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一、生成性教学与生成性思维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思维视角下的教学形态。

生成性思维是一种认为事物及其本质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生成的、而不是在发展之前就存在的思维模式。

在生成性思维受到关注以前,是预成性思维统领着思维世界。

预成性思维统是一种预先设定对象的本质,然后用此种本质来解释对象的存在和发展的思维模式。

预成性思维视域下的教学形态表现为“律规性教学”,它是一种过于强调规律(包括本质)和规则(包括规定、原则等)的教学形态,它认为教学中的所有行为都是由教学本质和教学规律事先规定好了的。

其典型特征是:人们为教学预设了本质──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规定了路径;教学过程是教学规律的体现或教学方案的忠实展现。

其基本假设是教学过程受客观规律和规则的制约,好的教学是遵循学科规律的结果,不良教学是违背规律的结果。

律规性教学由于过于关注教学规律的实现而对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以及教学中的互动重视不够,使原本丰富的教学过程成了线性的教学流程,它封杀了教学中教师的机动空间,剥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进而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生成。

要实现教学的变革,首当其冲的是要实现思维方式的变革。

生成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具有以下特征:(1)对过程的关注甚于对结果的关注。

它不仅关注事物是什么样的,更关注事物为何是这样的,它实际上是在解释事物运行演化的机制。

(2)对差异的关注甚于对同一的关注。

(3)对关系的关注甚于对实体的关注。

实体是一种静态的、孤立性的存在;关系是一种动态的、联系性的存在,生成显然关注的是后者。

(4)对创造的关注甚于对规律的关注。

预成性思维关注的是规律的发现与运行,它不允许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意外;而生成性思维则认为,事物不存在恒定不变的规律,事物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这种随机性使事物的进化有了可能,也为人的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前提。

(5)对歧态(非正态)的关注甚于对正态的关注。

生成性教学理解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诚的态度和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心向与学生就相关课题进行平等对话,并根据自己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感受、兴趣与需要等作出的及时价值判断对教学行为与思路作出机智性调整,以使教学对话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的教学形态。

生成性教学

生成性教学

“生成性教学”指的是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的课堂状态。

它强调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互动,即学生在原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交往,实现意义的获得和提升。

因此,“生成性”是一种动态的教学,是一种多样化的教学,是一种提升的教学。

生成性教学也是相对于预设式教学而言的,与预设式教学的被动接受相比,生成性教学更强调学习的自主构建,与预设式教学的静态预设相比,生成性教学更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

可以说,“生成性”是对“接受性”的一种批判和超越,是对“预设性”的补充和修正。

生成性教学教学的提出,是对教学教学认识深化的结果,同时也为现代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

如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把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作为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

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常识,能够学会调适自己心理并能体会他人心理。

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即通常所说的“换位思考”。

例如《两代人的对话》(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这一课中,我利用课本上的情景设计了这样一个心理体验活动。

原文中说:“初中生小冰,向爸爸提出晚饭后到同学家做作业,顺便看会儿录像。

爸爸同意了,但要求他8点前回家。

小冰想现在快7点了,那么快就回来不合理,一时冒了火。

”这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父子冲突。

于是,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

一组体验小冰的心理,想办法得到父亲的允许。

另一组站在小冰父亲的立场上,努力说服小冰早点回家,小组讨论后,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

代表小冰一方的学生说:“不到同学家做作业,会对同学失信,回来太早了又看不到录像。

”代表小冰家长的一方模仿大人的语气焦急地说:“你回家太晚了会让我很担心,一旦遇上坏人怎么办?学生嘛!就应该以学习为主。

”很多同学都笑了,因为这正是家长经常说而他们最厌烦听的话。

我适时加以引导:“现在你们能体会家长的苦心了,那么怎样找到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呢?”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

生成性课堂教学

生成性课堂教学

生成性课堂教学第1讲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概说第一节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概说“生成”或者是“生成性学习”已伴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渐落实到课堂教学,它正在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冲击着传统的课堂形态,构建着新的课堂教学文化,虽然生成的理念已广为接受,但对什么是生成性学习,教学中如何采用更好的策略促进学生生成性学习有待于在教学的实践中进一步认识。

一、概念界定1、促进生成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生成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是指在“动态生成”型的课堂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认知发展信息,有目的有意识地采用一些教学方法、技巧,促进学生有效地生成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

在策略具体运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充分提供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有机整合、重组课堂生成新的有效资源,灵活运用课堂提问、课堂讲述、课堂评价、弹性设计等策略,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行动者,个性化展开与教师、文本、环境诸因素的对话,从而促进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形成学生个性化的、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2、生成性学习生成性学习是指行为主体在互动过程中,借其自身的经验,有意无意地对外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自发地形成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和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它主要体现在对问题解决的技能和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对互动过程的认识以及情感体验等方面。

生成学习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石,强调学生本位,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它是一个动态的、多元的、萌生式的思考过程。

3、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学习内容的确定以及学习策略方法的形成是教师根据学科的性质,结合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的教学活动。

它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学资源等多种因素的相互综合作用达到互助、互惠、使整个课堂教学形成共识、共享、共进的氛围。

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指的是既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学生无目的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笔记
《有效教学十讲》
原著:余文森教授福建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第二讲教学的生成性
第一节新课程为什么凸显教学的生成性
一、把部分讲解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现有发展区水平的知识与技能的内容可以交给学生去讲解,体现学生不仅参与学,也参与教。

二、把部分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以往老师把学生的思考限定在自己确定的预设范围内,老师的设问指向性非常明确,学生的思考朝着老师设定的答案,沿着老师规定好的路线来运动,来进行的。

没有学生自主的形成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自主解答问题的权力,没有个性化的思考与解答。

三、把部分评价权交给学生。

教师要正确面对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学习资源,正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解惑,才会有教育的敏感、机智和智慧,才会有对学生乐观的期待,以及真正的爱护和保护。

第二节强调生成性是否意味着否定预设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设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课堂教学活动
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预设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预设性的发展,或者说教师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

课堂上也需要按预先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有效性。

教师在预设时要认真考虑以下这些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2)通过预习,学生是否已经了解了课文中的有关内容,有多少人了解?了解多少?了解达到什么程度?(3)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和引导?(4)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
但是反对过度预,比如课堂上的节外生枝,不能不引起教师的注意。

第四节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对于课堂教学缺一不可。

预设体现对课标、教材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为些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一、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
第一、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
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

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

教材不仅要对教材、教参研究,还要广泛涉猎有关知识,并把这些知识也进行内化,变成对教学的背景,这样教材就不再是孤立单薄的文本了。

再次,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和学习心。

深刻了解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过程,清晰地把握班级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和思维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从而能够较准确的把握学生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的走向。

第二、从教材方面讲,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拓展,去形成学生个性化的解读。

第三、从教学方面讲,要强调精心预设,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

二、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
第一、以生成的主体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
生成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它彰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预设强调的是教师的的设计和安排,它彰显的是教师的主导性。

教是为学服务的,要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规律进行预设,具有针对性。

第二、以生成的随机性(不可预知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
生成是师生“共同的创造”有时是必然的,有时是天马行空,不期而至的。

预设要有弹性和开放性,给学生腾出点时间和空间。

教师要确立生成意识,要深入思考课堂教学的大方向、大环节和关键性内容,把握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目标指向,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必要的时间。

第三、以生成的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
生成的动态性,意味着上课不是只执行教案也是教案再创造的过程;不是只把心思放在教材上,还要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拘泥于课前的预设,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设计作出有把握的调整。

三、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预设重视和追求的是显性的、结果性的、共性的、可预知的目标;生成重视和追求的是隐性的、过程性的、个性的、不可预知的目标。

预设过度必然导致对生成的忽视,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生成过多也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实。

因为不少有价值的生成是对预设的背离、否定,及随机偶来的神来之笔。

预设与生成有反向性的。

所以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从于有效教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