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教案2)煮酒论英雄教案教学设计
2022年教学教案 《拓展阅读煮酒论英雄》优秀教案
煮酒论英雄曹操问刘备:“皇叔知道这龙的变化吗?〞刘备摇头答道:“才疏学浅,不知其详。
〞曹操说:“这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
大那么兴云吐雾,小别隐鳞藏形;井那么飞腾于得志之后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跟世上的英雄豪杰一样。
皇叔久历海内四方,必知当今当世的英雄人物,请说一说有哪些英雄。
〞刘备笑了笑,装糊涂说:“我肉眼凡胎,不能辨识英雄,实在说不上来。
〞说着,摊开两只手,让曹操看,又解释说:“我这双手,从前织过席,编过草鞋;如今又浇园种菜,粗糙笨拙得很;这眼神就更不行了,见的都是庄稼泥土,实在不知天下有多少英雄啊!〞曹操笑道:“不必谦虚。
不知他们的面孔,总知道他们的名字吧?〞刘备想了想,装作拿不准的样子说:“淮南袁术兵多粮足,是一个英雄吧?〞“袁术不过是坟墓里的一堆枯骨朽尸罢了,他早晚必定被我生擒活捉。
再说说,什么人是英雄?〞曹操又问。
刘备只好又说:“河北袁绍,出身名门显贵,门下多有旧吏,如今又虎踞冀州之地,总算是个英雄吧?〞曹操又笑道:“袁绍色厉而内荏,好谋而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庸才一个哩!〞刘备一拍大腿,高声叫道:“江东孙伯符血气方刚,总算英雄了吧?〞曹操大手一挥,连连摆手说:“不算不算。
他靠他老子的威名立世,没有自己的功业,也不能算英雄。
〞刘备愣了愣神,又问:“那还有谁呢?〞曹操说:“什么是英雄?英雄必能胸怀大志,肚子里有计策,能够包藏天地宇宙一样的机智和胆略,这样的人才算得上英雄。
〞刘备摇头说:“谁有这样的本领?〞曹操挥手指了指刘备,又指了指自己,朗声笑道:“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啊!〞说罢,端起酒杯,一仰脖子,喝下去了。
刘备听了曹操的话,不禁大惊失色,手里的汤匙和筷子竟掉在地上。
而恰在这时,随着大雨降临,电闪雷鸣也一起发作,刘备赶紧从沉着容地捡起汤匙和筷子,自我解嘲说:“电闪雷鸣,竟把我的筷子也吓掉了;丞相说我是英雄,世上哪有这样胆小如鼠的英雄呢?〞。
(综合性学习教案2)煮酒论英雄教案教学设计
煮酒论英雄教案教学设计综合性学习教案2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3、通过朗读,感受古白话文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1、通过对话描写分析人物形象;2、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在我国可称得上家喻户晓,许多人物至今还被人们津津津乐道。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三国人物?他们又具有怎样的性格?从《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我们了解诸葛亮的智,曹操的奸, 关羽的义,赵云的勇,等等。
而这些人物之所以能长久地、鲜活地活跃在大家脑海里,是因为作者采用各种描写手法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 怎样的性格。
二、背景以及作者介绍2、作品以及背景介绍:1)《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为题材,又依据有关的传说、戏曲等资料,经 过综合加工再创作而成。
小说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写起,写到黄巾起 义被镇压,在镇压农民起义时,各军阀乘机割据。
后写曹操杀董卓, 平袁绍,统一北方。
接着写曹操指挥大军南下,南方孙权、刘备联合 抗曹,赤壁一战,曹操大败。
自此魏、蜀、吴三国鼎立,各自称帝, 相互攻战。
后写司 马氏推翻曹魏统治集团,建立西晋王朝,先后灭 掉了蜀、吴,全国统一。
记住:四大名著以及作者。
2)课文节选自《三国演 义》第二十一回,其回目为 曹操煮酒 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
当时曹操位居汉相,势力强大,野心勃 勃,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献帝极为 恐惧,就秘密下诏给国舅董承, 设计谋杀曹操。
董承联络刘备聚义图谋,刘备参与了这一行动计划。
当时,刘备为豫州牧,势力弱小,被曹操安排在相府左近宅院居住, 实际上受到监视,随时有被杀的可能。
在这种情势下,刘备只能日日 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
课文就是从这里展开的。
生,我们今天就来看看曹操和刘备的一段对话,看看从中显示了他们1作者介绍: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海散人。
《曹操煮酒论英雄》教案2_教案教学设计
《曹操煮酒论英雄》教案2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1.了解《三国演义》及其作者。
2.了解对话描写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
3.掌握“玄、唾、酣、淮”等4字。
(二)能力训练:1.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朗读古代白话文。
(三)思想情感教育:1.感受作者描写人物时饱含的鲜明感情色彩。
二、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重点、难点:1.疏通文句,朗读课文。
2.分析第一部分。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2)简介《三国演义》和作者。
(3)听录音,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写刘备行韬晦之计。
刘备入府见操第二部分:煮酒论英雄曹操与刘备论英雄(4)分析第一部分:1.齐读。
2.提问:²刘备在后园种菜是“行韬晦之计”“韬晦”是什么意思?“以为”如何解释?(把…当作。
见注释。
)²刘备为什么要行韬晦之计?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一点?(刘备当时没有实力,但他有称雄海内,恢复汉室的壮志,又不能流露于外而若来杀身之祸。
)²刘备为什么不对关张明说?(怕关张有所流露,招致祸水,足见刘备的韬晦之深。
)²解释:“乃不复言。
”中的“乃”(于是)3.总结:这一段虽然没有开始论英雄,但不仅对曹刘的关系作了必要的交代,而且为刘备的思想性格奠定了基调。
4.布置作业:1.生字抄写一次。
2.预习第二部分。
第二课时一、教学重点、难点:1.根据对话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刘备胸怀大志,却韬晦至深;曹操图谋霸业,更不容异己。
这两位在一起论英雄,必将是火花撒溅,惊心动魄。
(2)分析第二部分:1.齐读第二自然节。
2.提问:²两位不速之客的身份?²俗话说“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两位的用意?(解释“引”:率领)(与其说是请,还不如说是命令。
所以刘备吃惊不小。
)²刘备入府见操,曹操一句“在家做得好大事”吓得他“面如土色”为什么?(刘备以为自己的韬晦之计已被曹操识破,所以….)²曹操讲了“望梅止渴”的故事,用意何在?(足见曹操的足智多谋和自负、自得。
《煮酒论英雄》教案
《煮酒论英雄》教案(知识与技能U标)学习通过分析人物对话来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阅读方法。
(方法与过程U标)品味对话,朗读,讨论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通过前面对课文的初步了解,我们知道在“煮酒论英雄”中曹操和刘备各怀U的,曹操一心想要试探刘备是否有英雄之心,是否是自己的对手,而刘备因为此时势单力薄,寄人篱下不敢太露锋芒,所以处处掩饰才能,想要打消曹操的疑心,因此他在与曹操对话时充分地运用了韬晦之计。
二、品读对话,把握形象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刘备是怎样运用韬晦之计的,先请同学们看到第一段。
装种菜一-遮人耳U收敛锋芒(文章最后一段有说明)引出装刘备的韜晦之计就表现在一个装字刘备的韜晦之计在与曹操的对话中运用的最为恰当。
请大家看到3、4段,上节课老师已经把他们的对话分成了三个回合,今天我们这堂课的重点就是分析他们俩人的对话,揣摩刘备的心理,了解刘备这个人。
第一回合:曹操以龙发问,刘备假做不知第二回合:曹操正面出击,刘备乱论英雄第三回合:曹操直指英雄,刘备巧饰惊恐2、思考:第一回合中,刘备有着什么样的表现,其U的何在?第一回合:装懵懂一以退为进藏而不露3、面对刘备的不答,曹操也不甘示弱,借题发挥,以"龙"比"世之英雄",直问刘备“当世英雄”是何人,俩人的论斗进入第二回合。
1)思考:仔细品读刘备在第二回合中的回答,想想看他极力想在曹操面前表现什么,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备肉眼安识英雄” 语气谦虚卑微,“肉眼”表明自己乃俗人,"安识”表明自己无见地。
此刻的刘备假装无才,掩饰自己的能力。
“备叨恩庇,得仕于朝。
天下英雄,实有未知” 他想告诉曹操,我能够在朝廷中做做官以及很满意了,对于天下之事我不了解也不关心,U的就是表明自己胸无大志,无志于天下事。
“可为英雄” 刘备的回答均不用tt定语气,而是探询式的口吻。
从曹操的断然否定中可知所举之人一个比一个不如,都是徒有其表而非真英雄。
曹操煮酒论英雄教案
曹操煮酒论英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曹操煮酒论英雄》的名句;(2)了解曹操、刘备、关羽等历史人物的相关背景;(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2)学会文言文的断句、翻译和赏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文章内容;(2)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了解曹操、刘备、关羽等历史人物的相关背景。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2)文章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曹操煮酒论英雄》并了解相关背景知识;(2)设计教学活动和提问问题;(3)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曹操煮酒论英雄》;(2)了解曹操、刘备、关羽等历史人物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曹操、刘备、关羽等历史人物的相关背景;(2)引导学生回顾《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引发学生对《曹操煮酒论英雄》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曹操煮酒论英雄》,理解文章内容;(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生僻词语的意思;(3)学生尝试对文言文进行断句和翻译。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曹操、刘备、关羽等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3)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2)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曹操煮酒论英雄》的名句;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曹操煮酒论英雄》与《三国演义》其他章节的对比阅读,分析两者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方面的异同。
《小书生识英雄》引子《青梅煮酒,英雄论英雄》教学设计
《小书生识英雄》·引子
《青梅煮酒,英雄论英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青梅煮酒,英雄论英雄》的故事阅读中,把握人物“论”之语言特性,从而感受曹、刘二人形象。
2.有感情地诵读文言文本,借助注释实现自我学习,理解文意,并结合“故事流传”体味文言语境中的人物形象。
3.树立一把衡量英雄的标杆,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流程】
一、导入,一颗青梅的故事
1.教师朗诵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以文言味的语言描绘出东汉末年,天下三分,群雄割据的背景。
2. 结合注释,默读“故事流传”,思考:青梅看到了怎样的场景?(重于关注人物对话的描写。
)
3.关注重点:
①听曹操论“龙之变幻”。
②曹操与刘备谈论怎样的人才算作英雄。
(列举了哪些人物,如何评价。
课件出示。
)。
煮酒论英雄教案
煮酒论英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煮酒论英雄》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2.掌握《煮酒论英雄》中的重要思想和哲学观点;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煮酒论英雄》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1.1 作者《煮酒论英雄》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歌以真挚、深沉、豪放、慷慨为特点,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种种不幸和人民的苦难。
1.2 背景《煮酒论英雄》写于唐朝中期,当时唐朝已经经历了安史之乱和黄巢之乱等一系列的战乱和动荡。
杜甫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深感天下之大不幸,人民之苦难,因此写下了这篇名篇。
1.3 主要内容《煮酒论英雄》是一篇议论文,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杜甫自述,介绍了他的生活境遇和写作背景;第二部分是杜甫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指出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和政治弊病;第三部分是杜甫对英雄的评价和赞颂,表达了他对英雄的崇敬和敬意。
2. 《煮酒论英雄》中的重要思想和哲学观点2.1 英雄的定义杜甫在《煮酒论英雄》中对英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定义。
他认为,英雄不仅是指那些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将领,还包括那些在平凡的生活中,为人民谋福利、为社会作贡献的人。
英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一种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精神力量。
2.2 社会问题的分析和批判杜甫在《煮酒论英雄》中对当时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
他指出,当时的社会存在着贪污腐败、官员不作为、民不聊生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
杜甫呼吁政府要重视人民的利益,加强治理,改善社会环境。
2.3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杜甫在《煮酒论英雄》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个人的享乐和荣华富贵,而在于为人民谋福利、为社会作贡献。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3. 学生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煮酒论英雄》是一篇思想性和文学性都很高的文章,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煮酒论英雄”
“煮酒论英雄”
活动课设计王双燕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对三国人物的分析,让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培养思辩能力;
2、通过扮演、介绍三国历史人物,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活动内容:学生扮演、介绍三国历史人物,并进行评价。
三、活动形式与步骤:
(一)活动准备:
1、教师布置任务,帮助全班同学按自己喜欢的历史人物分组,以免少数学生摇摆不定。
督促各组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准备介绍。
要求介绍时间3分钟左右,曹操和诸葛亮组介绍时间可以长一些。
鼓励介绍时有创意,可运用多媒体手段。
2、课前教师需要对学生分组情况相当了解,并提前查阅三国人物资料,做好准备,以便在教学中应答自如。
3、指导学生查资料,制作历史人物面具。
(二)活动课步骤:
1、猜一猜;学生戴上历史人物面具上台,请同学说出人物的姓名、属国;
2、说一说:扮演者或同组学生介绍所扮演历史人物的生平及功过;
3、评一评:全班同学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重点评价曹操和诸葛亮。
(三)评价建议:可以评出优秀绘画能手、表演能手、辩论能手。
四、活动实践与反馈:
1、在“猜一猜”环节,同学们气氛非常活跃;“说一说”环节,介绍的同学准备充分,其他同学听得认真;“评一评”环节,同学们发言非常踊跃,不少同学查找了大量资料,精彩的观点层出不穷。
2、教师准备重点是“评一评”环节。
教师要有心理上、知识上、学术上的充分准备,既要鼓励他们的创新,让学生放开思想,展开讨论,又要正确引导,避免学生在细枝末节处纠缠,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评价人物。
(679)。
《煮酒论英雄》教案
公开课教案《煮酒论英雄》教案〔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通过分析人物对话来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的阅读方法。
〔方法与过程目标〕品味对话,朗读,讨论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前面对课文的初步了解,我们知道在“煮酒论英雄”中曹操和刘备各怀目的,曹操一心想要试探刘备是否有英雄之心,是否是自己的对手,而刘备因为此时势单力薄,寄人篱下不敢太露锋芒,所以处处掩饰才能,想要打消曹操的疑心,因此他在与曹操对话时充分地运用了韬晦之计。
二、品读对话,把握形象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刘备是怎样运用韬晦之计的,先请同学们看到第一段。
装种菜——遮人耳目收敛锋芒(文章最后一段有说明)引出装刘备的韬晦之计就表现在一个装字刘备的韬晦之计在与曹操的对话中运用的最为恰当。
请大家看到3、4段,上节课老师已经把他们的对话分成了三个回合,今天我们这堂课的重点就是分析他们俩人的对话,揣摩刘备的心理,了解刘备这个人。
第一回合:曹操以龙发问,刘备假做不知第二回合:曹操正面出击,刘备乱论英雄第三回合:曹操直指英雄,刘备巧饰惊恐2、思考:第一回合中,刘备有着什么样的表现,其目的何在?第一回合:装懵懂——以退为进藏而不露3、面对刘备的不答,曹操也不甘示弱,借题发挥,以"龙"比"世之英雄",直问刘备“当世英雄”是何人,俩人的论斗进入第二回合。
1)思考:仔细品读刘备在第二回合中的回答,想想看他极力想在曹操面前表现什么,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备肉眼安识英雄”语气谦虚卑微,“肉眼”表明自己乃俗人,“安识”表明自己无见地。
此刻的刘备假装无才,掩饰自己的能力。
“备叨恩庇,得仕于朝。
天下英雄,实有未知”他想告诉曹操,我能够在朝廷中做做官以及很满意了,对于天下之事我不了解也不关心,目的就是表明自己胸无大志,无志于天下事。
“可为英雄”刘备的回答均不用肯定语气,而是探询式的口吻。
煮酒论英雄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煮酒论英雄教案【引言】《煮酒论英雄》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篇著名散文,由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位主要角色对话而成。
本教案将以《煮酒论英雄》为主题,为中学生设计一堂关于这篇散文的教学案例。
通过分析文本和讨论,学生将能够理解散文的内容和主旨,并学会运用文学欣赏的方法来解读和思考这篇经典的作品。
【教学目标】1. 理解《煮酒论英雄》散文的主要内容2. 运用文学欣赏的方法来分析作品的主旨和意义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起课前学习的《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提出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形象及他们的感情纠葛。
二、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独立阅读《煮酒论英雄》散文,带着以下问题进行阅读:1. 散文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贾宝玉和林黛玉在对话中互相表达了什么思想和情感?3. 散文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想要传达什么思想?三、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根据阅读的内容和问题,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共同总结散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四、整体理解(15分钟)接着,全班共同讨论散文的内容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者借助酒的象征意义,探讨《煮酒论英雄》散文中所呈现的价值观和思想。
五、扩展活动(15分钟)鼓励学生与现实生活中的酒文化相联系,思考酒的象征意义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讨论,发表各自的观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撰写一篇300字的读后感,分享他们对《煮酒论英雄》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对《煮酒论英雄》散文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发展情况。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与酒文化相关的文学作品,例如李白的《将进酒》等,并与《煮酒论英雄》进行比较和对比,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结语】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煮酒论英雄》散文的内容和主旨,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煮酒论英雄 优秀教案
煮酒论英雄【教学目标】1.了解对话描写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2.学会用普通话朗读古代白话文3.通过分析人物对话学习应对技巧【教学重难点】1.通过分析人物对话学习应对技巧2.学会用普通话朗读古代白话文【教学方法】演示法、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刘备胸怀大志,却韬晦至深;曹操图谋霸业,更不容异己。
这两位在一起论英雄,必将是火花撒溅,惊心动魄。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煮酒论英雄》。
二、练习回顾(上节课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下面我们看到练习,回顾前面的内容。
抢答)1.课文第五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拉开了曹刘论战的序幕。
2.曹操讲“当年之智”,表现出洋洋自得的心情,这个故事后被引申为成语望梅止渴。
三、精读课文“论英雄”部分(我们知道在“煮酒论英雄”中,曹操一心想要试探刘备,而刘备处处掩饰才能,想要打消曹操的疑心。
接下来让我们看到课文的第六自然段,细细品味曹操刘备的对话。
)1.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曹刘的对话,揣摩人物心理。
(学生分四组,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给出评价。
)2.请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分别给各自的小组加分)3.观看视频资料,与刚才自己和同学读的做比较,进一步体会对话描写的作用。
四、分析课文“论英雄”部分(刚才同学们细细地品味了曹刘的对话,那么:)(PPT展示问题)1.曹操和刘备的对话分为几个回合?请在文中标记出来。
(三个)2.你认为哪一个回合最精彩?为什么?(提示:曹操是怀着什么目的发问的,而刘备在被动的情况下又是采用什么方法应对的呢?目的是什么?)3.分组研读:在你最感兴趣的那一回合中,你觉得需要弄清楚哪些问题?分组讨论(把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分别负责一个回合的分析),抓住重点。
(提示:主要从应对技巧和人物形象等方面来分析。
)4.分析第一回合:(这一回合的重点你们都掌握了吗?那么,我可以检测一下吗?)1)曹操是如何发问的,目的是什么?(借龙发问,要刘备指言当世英雄。
2024年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明清小说选读第29课《煮酒论英雄》教案2沪教版五四制
(3)英雄观的批判性思考。
-比较分析:比较不同时代对英雄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英雄观与现代价值观的差异。
-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小说中的英雄观进行批判性思考。
(4)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
-理解与感悟: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艺术手法,培养对文学作品深层次感悟的能力。
(3)实物展示:在课堂教学中展示与小说相关的实物,如古代酒具、兵器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背景。
-展示古代酒兵器模型,加深学生对小说中战争和英雄行为的认识。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煮酒论英雄》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对英雄的不同定义和理解?”例如,我们常说的英雄形象可能与小说中的曹操、刘备有所差异。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英雄观的奥秘。
“论英雄”一段话表达了曹操对英雄的独到见解,他认为英雄不仅要有过人的才能和勇气,更要懂得把握时机,成就一番事业。这反映了曹操的功利主义英雄观,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英雄的普遍期待。
例题三:应用题
题目:试比较《煮酒论英雄》中的英雄观与现代人们对英雄的认识,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现代人们对英雄的认识更侧重于道德品质和无私奉献,如雷锋、最美妈妈等。而《煮酒论英雄》中的英雄观更强调权谋和成就。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时代背景和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2.教学方法方面:在讲授过程中,可能过于依赖多媒体设备,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课本原文的学习。
(三)改进措施
1.针对教学组织问题,今后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适时调整分组和讨论话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煮酒论英雄(教学设计)
二九、煮酒论英雄上海市孙桥中学乔秀芳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并归纳曹操、刘备的性格特征。
2、学习通过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运用自然环境烘托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作者采用对话和自然环境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原因以及取得的艺术效果。
教学课时:一课时过程设计:一、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第29课《煮酒论英雄》。
它出自哪一部小说的第几回?你们能否把这一回的标目告诉我?明确:它出自《三国演义》的第二十一回,标目是“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
当时曹操位居汉相,势力强大,野心勃勃,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献帝极为恐惧,就秘密下诏给国舅董承,设计谋杀曹操。
董承联络刘备聚义图谋,刘备参与了这一行动计划。
当时,刘备为豫州牧,势力弱小,被曹操安排在相府左近宅院居住,实际上受到监视,随时有被杀的可能。
在这种情势下,刘备只能日日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
课文就是从这里展开的。
二、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一)速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明确:课文主要写了曹操“请”刘备一起煮酒论英雄。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曹刘是怎样论英雄的,可分为哪几个回合,请分别用语言概括。
明确:第一回合:曹着意设问,刘假装不知。
第二回合:曹步步紧逼,刘乱论英雄。
第三回合:曹识破英雄,刘巧饰惊恐。
(三)默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圈画出能体现曹操、刘备性格特征的语句,并概括其性格特征。
预设:曹操是一个骄横多疑、老谋深算、野心勃勃的人。
(具体语句略)刘备是一个深谋远虑、随机应变、谨慎沉着、有远大志向的人。
(具体语句略)三、理解对话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师问:这篇小说主要借助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明确:对话描写(一)作者为什么要采用对话的形式来展开曹刘两人的“斗智”?(再次分角色朗读课文)预设:1、富有个性的语言表现了人物独特的性格。
曹操的语言咄咄逼人,自负,但又灵敏多变,表现了他骄横多疑、老谋深算、野心勃勃的性格特点。
刘备的语言深藏不露、机警灵活,表现了他深谋远虑、随机应变、谨慎沉着的性格特点。
煮酒论英雄沪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煮酒论英雄沪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教案标题:煮酒论英雄——沪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代饮酒文化,并学会分析酒与英雄的关系。
2. 学会运用酒与英雄的文化现象阅读文章,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文章的主旨。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分析酒与英雄的关系,理解文章中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的能力。
2. 学生能否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酒与英雄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学生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几幅古代英雄喝酒的图片,引起学生对酒与英雄关系的思考。
学生可以用他们的想法启发学生,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一下酒与英雄文化现象之间的联系。
Step 2:学习新课(30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课文,并播放课文录音。
学生可以跟着录音阅读,并在课文中划出关键词。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关键词来分析文章的人物形象以及文章的主旨。
可以适当进行组内讨论、小组展示和整体讨论。
Step 3: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古代文化素材,如古代写诗喝酒的场景,古代酒的种类等等。
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古代饮酒文化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讨论。
Step 4:总结课堂(5分钟)教师总结整堂课的主要内容,回顾关键词和课文的主旨,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学习到的知识和体会。
Step 5: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或写作作业,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例如,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英雄与酒文化的短文,或给一幅古代英雄画配上一首诗。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古代饮酒文化,并对酒与英雄的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
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培养了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想法和语言来表达对酒与英雄关系的理解。
煮酒论英雄 教案
煮酒论英雄教案教案标题:煮酒论英雄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煮酒论英雄”典故,理解其中的哲理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文本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教学内容:1. 探究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煮酒论英雄”典故。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相关文本,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3. 语言表达:学生通过写作和口头表达,表达对“煮酒论英雄”典故的理解和个人观点。
4. 团队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相关任务。
教学步骤:引入:1. 教师引入“煮酒论英雄”典故,让学生了解其背景和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古人会用“煮酒论英雄”来形容人物的英雄气概。
阅读理解:1. 学生阅读相关文本,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 学生回答一些针对文本的问题,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
3. 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典故中的主要人物特点和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道德和价值观。
语言表达:1. 学生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表达对“煮酒论英雄”典故的理解和个人观点。
2. 学生可以选择写一篇短文或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团队合作: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相关任务。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人物或情节,进行深入研究,并向全班进行展示。
3. 学生互相评价和讨论各组的展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见解。
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煮酒论英雄”典故中的哲理和价值观。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价值观,培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中国古代文化典故,进行类似的阅读理解和讨论。
2.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典故或故事,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和思考。
评估方式:1.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通过问题回答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估。
2.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进行评估。
3. 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合作程度进行评估。
最新语文教案:《曹操煮酒论英雄》教案2
最新语文教案:《曹操煮酒论英雄》教案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1. 了解《三国演义》及其作者。
2. 了解对话描写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
3. 掌握“玄、唾、酣、淮”等4字。
(二)能力训练:1. 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朗读古代白话文。
(三)思想情感教育:1. 感受作者描写人物时饱含的鲜明感情色彩。
二、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重点、难点:1. 疏通文句,朗读课文。
2. 分析第一部分。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2)简介《三国演义》和作者。
(3)听录音,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写刘备行韬晦之计。
刘备入府见操第二部分:煮酒论英雄曹操与刘备论英雄(4)分析第一部分:1. 齐读。
2. 提问:²刘备在后园种菜是“行韬晦之计”“韬晦”是什么意思?“以为”如何解释?(把…当作。
见注释。
)²刘备为什么要行韬晦之计?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一点?(刘备当时没有实力,但他有称雄海内,恢复汉室的壮志,又不能流露于外而若来杀身之祸。
)²刘备为什么不对关张明说?(怕关张有所流露,招致祸水,足见刘备的韬晦之深。
)²解释:“乃不复言。
”中的“乃”(于是)3. 总结:这一段虽然没有开始论英雄,但不仅对曹刘的关系作了必要的交代,而且为刘备的思想性格奠定了基调。
4. 布置作业:1.生字抄写一次。
2.预习第二部分。
第二课时一、教学重点、难点:1. 根据对话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刘备胸怀大志,却韬晦至深;曹操图谋霸业,更不容异己。
这两位在一起论英雄,必将是火花撒溅,惊心动魄。
(2)分析第二部分:1. 齐读第二自然节。
2. 提问:²两位不速之客的身份?²俗话说“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两位的用意?(解释“引”:率领)(与其说是请,还不如说是命令。
所以刘备吃惊不小。
)²刘备入府见操,曹操一句“在家做得好大事”吓得他“面如土色”为什么?(刘备以为自己的韬晦之计已被曹操识破,所以….)²曹操讲了“望梅止渴”的故事,用意何在?(足见曹操的足智多谋和自负、自得。
煮酒论英雄大学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煮酒论英雄》选自《三国演义》教学目标:1. 理解《煮酒论英雄》的情节和人物形象;2. 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3. 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煮酒论英雄》的情节和人物形象;2. 分析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2. 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三国演义》的背景知识;2. 介绍《煮酒论英雄》的情节。
二、阅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情节和人物形象;2.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讨论1. 讨论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人物之间的关系;2. 分析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四、总结1. 总结《煮酒论英雄》的情节和人物形象;2. 强调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2. 提问学生,检查学习效果。
二、拓展阅读1. 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其他相关章节;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
三、写作练习1. 学生根据《煮酒论英雄》的情节,撰写一篇作文;2. 教师点评作文,指导学生修改。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 强调阅读古典名著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煮酒论英雄》这一经典情节,引导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在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提高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拓展阅读和写作练习环节,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作品,提高了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青梅煮酒论英雄 教案
幼儿园青梅煮酒论英雄教案教案标题:幼儿园青梅煮酒论英雄教学目标:1. 通过幼儿园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意识。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故事背景介绍:讲述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故事背后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品质。
2. 词汇学习:教授相关的词汇,如青梅、煮酒、英雄等,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 角色扮演: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如青梅、英雄等,通过亲身体验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4. 创作绘画: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进行绘画创作,表达自己对英雄和爱国主义的认识。
5. 游戏活动:设计与故事相关的游戏活动,如传递青梅、找英雄等,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唱一首与爱国主题相关的儿歌或播放相关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
2. 故事讲解: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品质。
3. 词汇学习:通过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教授相关词汇,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关键词汇。
4. 角色扮演: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分配角色并引导他们表演故事情节,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角色的感受和想法。
5. 创作绘画:提供绘画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绘制与故事相关的画作,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英雄和爱国主义的理解。
6. 游戏活动:设计与故事相关的游戏活动,如传递青梅、找英雄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对故事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7. 总结:引导幼儿回顾故事内容和自己的学习体验,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教学资源:1. 《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书或故事卡片。
2. 相关词汇的图片或实物。
3. 绘画材料,如纸张、彩笔、彩色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煮酒论英雄教案教学设计综合性学习教案2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3、通过朗读,感受古白话文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1、通过对话描写分析人物形象;2、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在我国可称得上家喻户晓,许多人物至今还被人们津津津乐道。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三国人物?他们又具有怎样的性格?从《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我们了解诸葛亮的智,曹操的奸,关羽的义,赵云的勇,等等。
而这些人物之所以能长久地、鲜活地活跃在大家脑海里,是因为作者采用各种描写手法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我们今天就来看看曹操和刘备的一段对话,看看从中显示了他们怎样的性格。
二、背景以及作者介绍1、作者介绍: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2、作品以及背景介绍:1)《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
它以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为题材,又依据有关的传说、戏曲等资料,经过综合加工再创作而成。
小说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写起,写到黄巾起义被镇压,在镇压农民起义时,各军阀乘机割据。
后写曹操杀董卓,平袁绍,统一北方。
接着写曹操指挥大军南下,南方孙权、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一战,曹操大败。
自此魏、蜀、吴三国鼎立,各自称帝,相互攻战。
后写司马氏推翻曹魏统治集团,建立西晋王朝,先后灭掉了蜀、吴,全国统一。
记住:四大名著以及作者。
2)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其回目为“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
当时曹操位居汉相,势力强大,野心勃勃,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献帝极为恐惧,就秘密下诏给国舅董承,设计谋杀曹操。
董承联络刘备聚义图谋,刘备参与了这一行动计划。
当时,刘备为豫州牧,势力弱小,被曹操安排在相府左近宅院居住,实际上受到监视,随时有被杀的可能。
在这种情势下,刘备只能日日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
课文就是从这里展开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读课文的要求:(1)有阅读障碍的地方,在书上做好标记。
(2)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2、学习生词。
褚chǔ 樽zūn 俎zǔ 韬tāo晦huì3、概括课文内容。
1)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但要包括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课文主要写了曹操请刘备一起煮酒论英雄。
)2)详细概括,包括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一部分(第一、二段):写刘备行韬晦之计,曹操青梅煮酒请刘备。
第二部分(第三、四段):写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
第三部分(第五段):写刘备随关张脱险。
☑四、作业布置:完成课后思考题第二课时课题:(第二课时)备课日期: _ 2014 年12月9星期二_ 授课时间:第16 _周星期二教学目标:1、了解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3、通过朗读,感受古白话文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1、通过对话描写分析人物形象;2、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再读课文,品评人物。
作者在课文中主要集中笔墨写了曹操与刘备这两个人物形象,你能否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一下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一)分析刘备:可围绕刘备行韬晦之计和论英雄的表现来谈。
1、刘备行韬晦之计问题设计:(1)“韬晦”是什么意思?“以为”如何解释?刘备行了什么韬晦之计?“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学圃)(2)刘备为何要行韬晦之计?文中哪一句话点明?课文第一句点明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点明了行韬晦之计的原因。
刘备参加了“奉诏讨贼”的秘密决策,但又不能走漏风声;他有称雄海内,恢复汉室的壮志,但又不敢流露在外而惹来祸水。
(3)刘备把计谋告诉了关张两位兄弟了吗?为什么不将此事告诉结拜兄弟?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不对关羽、张飞说明,足见其韬晦之深,惟恐他俩在言语上、行动上有失,影响大计。
这个细节表明刘备的深谋远虑。
(4)曹操请刘备时,刘备在第二节中有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请找出词语并分析刘备的性格。
明确:'惊问'——'面如土色'——'方才放心'——'心神方定''开情畅饮'曹操派许褚、张辽来'请'刘备,那言辞,那气势,与其说是'请',还不如说是命令,使刘备吃惊不小。
入府见操时,曹操劈头一句'在家干得好大事',大话吓人,借以试探。
刘备猝不及防,以为心事已被发现,吓'面如土色',直到曹操点明煮酒相邀的意思,才'心神方定';到了小亭,果见煮酒、青梅,更是疑虑尽消,可以\'开怀畅饮\'了。
短短几分钟,刘备的内心已经历了生死的交战。
总结:小心谨慎、深谋远虑2、分析煮酒论英雄分析第一层:(1)曹操借龙问英雄,刘备如何回答?(权作不知)(2)刘备为什么不直言告诉英雄是谁呢?可看出刘备怎样的性格?(刘备不知曹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所以当曹操试探他时,就来了个反试探。
可见其小心谨慎。
)(3)请用一句句子简单概括这一层的意思。
(曹着意设问,刘权作不知。
)分析第二层:(4)曹操借龙发问,而刘备权作不知,那么当曹操见自己迂回战术不行时,就改变方法,来了个正面出击:“不识其面,亦闻其名”,这样一来,刘备在曹操的逼问之下,只好采用什么方法?(乱论英雄。
)(5)刘备论了哪些英雄?(6)他知道这些人并非英雄吗?为什么要乱论英雄?为什么连用探询口气?(意在表明自己没有慧眼,不识英雄。
)(7)刘备在这一回合中又表现出什么性格特点?(不露声色,谦恭有加,显得大智若愚,隐忍机警,虽以平庸之态,却内孕英雄之心。
)(8)请用一句句子概括本层的内容。
(曹步步紧逼,刘乱论英雄。
)分析第三层:(9)曹操在迂回、正面出击都不利的情况下,只好单刀直入,直刺对方的要害。
他先给英雄下了定义并给指出了他所认为的英雄。
请大家朗读出相关语句。
(10)解释:“机”、“惟”、志。
(11)刘备听此言后吃惊地将筷子掉在地上,为什么?(以为全部的思想底细被曹操识破,所以…..)(12)失态掉筷子,若让多疑的草草见了,会有什么后果?(13)刘备如何使自己九死一生?(14)请用一句句子概括本层的内容。
(曹识破英雄,刘巧饰惊恐。
)(15)概括刘备的性格。
(深藏不露,谨慎沉着,但又机警灵活,表现他善于忍耐,大智若愚的性格特点。
)3、总结刘备的性格特点。
(二)学生自己分析曹操,并总结曹操的性格特点。
1、学生讨论。
2、学生交流:我从处(词)看出了曹操的性格。
问题设计:(1)曹操讲了“望梅止渴”的故事,用意何在?(足见曹操的足智多谋和自负、自得。
)(2)曹操是如何评价龙?请学生齐读。
思考:曹操说龙的目的是什么??(借龙发问,着意设问,要刘备指言当世英雄。
)(3)曹操为什么邀请刘备来煮酒论英雄呢?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既要表达自己称雄天下的野心,又要对刘备的政治抱负来个试探。
)(4)曹操把刘备所列举的英雄,分别看作“冢中枯骨,色厉胆薄”等,并且一概用“非英雄”加以否定,从中体现了曹操什么性格特点?(锋芒毕露,藐视一切,野心勃勃,骄横跋扈,既有英雄之概,又有奸雄之气。
)3、总结曹操的性格:曹操的语言咄咄逼人,自负不凡,但又灵敏多变,表现了他骄纵多疑,老谋深算的性格特点。
(三)总结:如果我也用龙来比喻曹刘的话,他们各是什么?曹操:腾身于宇宙之间的飞龙。
刘备:隐形于波涛之内的潜龙。
☑三、朗读课文,学习环境1、请同学速读课文,圈划文中有关的环境描写,思考其作用。
(1)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
(2)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运用自然环境烘托人物性格和情节气氛,是课文的一大特色。
第一句环境描写出现在第三段,这句话明写天气,暗写人物情态和惊喜不定,忽惊忽喜。
天上“阴云漠漠”,刘备心中也阴云笼罩。
而天外龙挂又成了刘备借龙喻英雄的依据。
等到曹操说破英雄突然“天雨将至,雷声大大作”。
在刘备的心理上,曹操说破英雄才是惊天动地的灌耳惊雷,这\'雷声\'就成了影响人物心理变化的直接因素。
同时雷声又成为刘备失箸的绝对掩饰,成为情节转化的关键。
2、教师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烘托人物性格,成为情节转化的关键。
☑四、总结全文,课堂反馈1、刘备失箸是有意还是无意,说说你的理由?从中可见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2、刘备为什么不说曹操是英雄?曹操为什么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3、总结:曹、刘的这场对话,实际上是智慧的较量,是一场特殊的心理战。
通过对话。
充分显示了刘备的机智权谋和随机应变的才能,也充分展示了曹操这个政治家、阴谋家的心胸气度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五、板书设计:第一部分(第一、二段):写刘备行韬晦之计,曹操青梅煮酒请刘备。
第二部分(第三、四段):写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
第一层:曹着意设问,刘权作不知。
第二层:曹步步紧逼,刘乱论英雄。
第三层:曹识破英雄,刘巧饰惊恐。
第三部分(第五段):写刘备随关张脱险。
刘:深藏不露,谨慎沉着,但又机警灵活,表现他善于忍耐,大智若愚曹:锋芒毕露,藐视一切,野心勃勃,骄横跋扈,既有英雄之概,又有奸雄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