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22第4章种群和群落(一).doc

合集下载

《种群和群落导学案》

《种群和群落导学案》

《种群和群落》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种群和群落的观点及其互相干系;2. 掌握种群和群落的特点和组成因素;3. 能够分析种群和群落的结构和功能;4. 理解生态系统中种群和群落的作用和意义。

二、导学内容1. 种群的观点和特点2. 种群的密度、分布和发展规律3. 种群的种群大小和增长速率4. 群落的观点和特点5. 群落的种类和结构6. 群落的互相干系和稳定性三、导学重点1. 种群和群落的定义及其干系;2. 种群和群落的组成因素和特点;3. 种群和群落的结构和功能;4. 种群和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其中的种群和群落有哪些,以及它们之间的干系。

2. 进修:讲解种群和群落的观点、特点和组成因素,引导学生理解种群和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周围环境中的种群和群落,分析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种群和群落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互相干系和作用。

5. 拓展:引导学生探讨种群和群落的演变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种群和群落的影响。

五、导学延伸1. 阅读相关文献或资料,深入了解种群和群落的钻研进展;2. 参与生态珍爱活动,亲身体验种群和群落的重要性;3. 开展科学实验,探究种群和群落的发展规律和互相干系。

六、导学评判1. 考察学生对种群和群落的理解水平,包括定义、特点、组成因素等;2. 考察学生对种群和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3. 考察学生分析种群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能力;4.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拓展对种群和群落的认识。

七、导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析学生的进修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 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进修效果;3. 不息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珍爱,培养良好的生态认识。

种群与群落(1)学案

种群与群落(1)学案

种群与群落(1)学案一、知识点1:种群:是指同一物种的个体集合,并且占有一定的地域或空间。

种群所生活的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共同发展。

2:种群由同一物种的许多生物个体(这些生物个体有年龄之差、大小之分、雌雄之别等差异。

)组成,但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一般个体所没有的基本特征。

3:判断:是否是同一种群的三要素:(缺一不可)①属于同一物种一个物种是同一群生物,它们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②占据一定的地域空间可大可小③是同中生物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4:生物群落(简称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各个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组合成一个多种生物的家族群。

5:不同环境中的生物群落,其中各类生物的个体也不是简单的累加,而是在一定的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各种种群有规律的集合,其中的生物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6:群落概念中的三个要素:“一定的生活环境”、“所有生物种群”、“有规律组合”;群落比种群稳定。

7:在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

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及其群落成为植被。

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构成了不同的植被类型。

8:森林群落中动植物具有分层现象(目的:利用资源)。

植物(从上层到下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动物随植物种类的不同会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反映了生物群落间的不同生物必然存在着直接或间接地关系。

二、课后练习1.一位生物学家正在研究某一种鸟类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研究的对象是(B)A.个体B.种群C.群落D.物种2.一片森林中,有树木、杂草、昆虫、鸟、鼠等动植物,还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这些生物共同组成(C)A.一个种群B.一个物种C.一个生物群落D.以上都不是3.下述组合中,属于种群的是(C)A.生活在一块稻田里的所有生物B.某一片池塘中的全部鱼类C.肺炎患者肺部所有的肺炎双球菌D.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4.下列区域中生物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C)A.一块农田B.塔里木盆地C.西双版纳原始森林D.内蒙古草原5.科研人员在云南省高黎贡山确认了一个新物种,命名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这是目前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导学案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导学案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导学案广西贵港市江南中学黄小梅第一节种群的特征一、应该掌握的知识点:1、区分四个概念:①什么是物种?②什么是种群③什么是群落④什么是生态系统2、一个种群包括、、、和等特征3、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它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估算种群密度常用于农林害虫的;渔业上的的确定。

4、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数目占的比率。

5、迁入率和迁出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个体占的比率。

6、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

7、种群密度会变大的是型;种群密度会降低的是型,种群密度会保持稳定的是型。

8、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

9、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一是,①步骤:选取若干个样方→计数每个样方内的,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求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

②取样关键:,③试用范围:调查、、、的种群密度等。

④常用取样法:(正方形范围使用)、(长方形范围使用)。

⑤取样计算方法:样方内的个体全部计数,位于样方边线上的,只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个体,即。

10、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二是,试用范围的动物,计算公式为。

标志重捕法计算的种群密度往往(填偏大/偏小),原因:动物被捕一次后被重捕的机会会;由于动物具有很强的活动性,有时会引起。

1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其他特征对其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可以种群密度;性别比列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

12、种群的空间特征:分布;分布;分布。

第二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一、应该掌握的知识点:1、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①假设形成条件: 条件充裕, ,没有 。

②建立模型:方程式: ;其中N 0表示 ;t :时间;N :t 年后该种群的 ;入;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 。

③画出曲线:④曲线包含内容:数量越来越 ;增长速率 ;增长率 。

⑤呈“J ”型增长的两种情形:实验条件下;当一个种群刚迁入到一个新的适宜环境中时。

2、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①形成条件:自然界的 和 总是有限的。

种群和群落复习学案

种群和群落复习学案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夯实基础】知识点一:种群和群落概念的理解(不要死记,要知道判断)知识点二: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最基本特征)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⑴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以及活动能力差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

※提醒复习:样方大小的确定以及选取样方的方法等相关知识。

⑵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主要是会计算!!!)(3)灯光诱捕法:趋光性的昆虫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3、年龄组成:(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①增长型:幼年个体多于老年个体;出生率>死亡率;增长;②稳定型:各年龄期个体数比例适中;出生率≈死亡率;稳定;③衰退型:老年个体多于幼年个体;出生率<死亡率;减少。

4、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应用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使其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属于生物防治)知识点三: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数学模型1、概念:(略,无需记)2、类型:数学模型常见的表现形式有两种,分别是和,其中前者比较准确,后者更为。

3、建立的步骤:(详见教材P65,理解记忆)知识点四:种群增长的两大曲线:曲线和曲线1、两个曲线的对比: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比学习:①产生条件;②增长特点;③有无K值。

2、环境容纳量:在的情况下,一定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

应用:①建立自然保护区,给濒危动物更宽广的生存空间,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它们的根本措施;②鼠害的控制方面。

3、种群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请复习我们补充的)知识点五: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物种组成(1)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群落中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3)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2、种间关系★学习指导:结合教材P73图4—10,理解四种种间关系的概念(不要记,理解后会判断),重点掌握每种关系我们所介绍的数量坐标图和能量关系图,记住常见的例子。

2022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1种群的特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2022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1种群的特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学习资料2022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1种群的特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班级:科目:第1节种群的特征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和实例:(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举例:一个池塘中全部鲤鱼,培养基上培养的大肠杆菌菌落。

2.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出生率和死亡率.①出生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②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③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3)迁入率和迁出率。

①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②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4)年龄组成。

①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②意义:可以预测该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5)性别比例。

①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意义: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3。

种群的空间特征:(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2)类型。

连一连:将种群的空间特征与实例连起来:“一块麦田中所有的蝗虫”是对种群密度的描述吗?解释原因。

提示:不是.因为种群密度的概念强调的是“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种群的个体数”,而一块麦田不是对“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描述。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

样方法:(1)调查对象:宜选用双子叶草本植物,因单子叶植物多为丛生或蔓生,难以计数。

(2)样方选取:草本植物样方一般以1 m2的正方形为宜。

(3)取样原则及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4)数据收集、分析: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求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2。

标志重捕法:(1)调查对象: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种群。

(2)调查步骤: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放回原来环境→一段时间后重捕→根据捕到的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计种群密度。

《种群和群落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种群和群落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种群和群落》导学案第一课时一、知识目标1. 了解种群和群落的定义和概念;2. 掌握种群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3. 了解种群和群落的相互关系和影响;4. 理解种群和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1. 能够分辨种群和群落的区别;2. 能够描述种群和群落的结构和生态位;3. 能够分析种群和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4. 能够评价种群和群落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态系统的敬畏和保护意识;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善于发现生态环境中的微妙变化;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共同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四、教学重点1. 种群和群落的定义和概念;2. 种群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3. 种群和群落的相互作用。

五、教学难点1. 种群和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2. 种群和群落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六、教学内容1. 种群的定义和特点种群是指在同一时空中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

种群的特点包括密度、分布、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等。

种群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竞争越激烈,对环境的压力也越大。

2. 种群的结构种群的结构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数量结构等。

不同结构的种群在生态环境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群落的定义和特点群落是指在同一地域内,互相依存、并在一定程度上同一生存条件下生活的各种物种的总称。

群落的特点包括物种丰富度、种类的相对丰度、生态地位等。

4.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包括优势种、伴随种、稳定种等。

不同种类的物种在群落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维持着群落的平衡和稳定。

5. 种群和群落的相互关系种群和群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种群的变化会对群落结构产生影响,群落的变化也会影响种群的生存和发展。

6. 种群和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种群和群落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维持着生态平衡和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

七、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2. 实地考察和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3.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第1节种群的特征1.阐述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与其他特征的关系。

(难点)2.掌握动、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难点)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应用。

①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

②渔业上的捕捞强度的确定。

3.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1)出生率和死亡率①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②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迁入率和迁出率: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年龄组成①概念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类型(对点连线)【提示】A—c—ⅡB—a—ⅠC—b—Ⅲ(4)性别比例①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意义: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③应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4.种群的空间特征(1)随机分布,如杂草的空间分布。

(2)均匀分布,如水稻的空间分布。

(3)集群分布,如飘虫的空间分布。

[合作探讨]探讨1:依据种群概念,请你确认下列①~④是否可看作一个种群?为什么?①两个池塘中的鲤鱼。

②某池塘中所有的鱼。

③一块农田中全部长出玉米粒的玉米。

④某中学高一·(五)班所有学生。

提示:①~④均不属于种群,理由如下:①不属“同一区域”;②不属“同一物种”(鱼有很多种类);③不属“全部个体”。

④“班级”不是一个自然区域,同时它不具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种群的数量特征。

探讨2: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其中②③④代表哪种特征,为什么?提示:②③④分别代表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因为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的,而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

人教版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复习学案

人教版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复习学案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总和叫种群。

种群概念中的内涵:(1)两个要素:“同种”即同一物种的生物。

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总和”不等于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同种个体之间相互联系表现出个体不具有的特征。

个体只能具有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征。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时空限制。

(3)两个方面:进化观点看——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生态观点看——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2.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①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变动的原因一般认为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综合作用的结果。

因此,凡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因素都会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方法一:样方法(1)使用范围:多用于植物或活动范围比较小的动物(2)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3)样方大小的选取:草本植物:1m×1m;灌木:5m×5m;乔本:10m×10m。

(4)取样方法:①点状取样法点状取样法中常用的为五点取样法,如左下图所示,当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可用此法取样。

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的长和宽要求一致。

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

②等距取样法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可用等距取样法,如右下图所示,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叫做等距取样法。

例如,长条形的总体为100 m长,如果要等距抽取10样方,那么抽样的比率为1/10,抽样距离为10 m,然后可再按需要在每10 m的前1 m内进行取样,样方大小要求一致。

《种群和群落导学案》

《种群和群落导学案》

《种群和群落》导学案一、导入种群和群落是生态学中非常重要的观点,它们揭示了生物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状态和互相干系。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进修种群和群落的定义、特征、互相干系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观点诠释1. 种群:指在一守时期内,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同一物种个体的总和。

种群具有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等特征。

2. 群落:指在某一地理区域内,不同种群之间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生物群体。

群落具有物种组成、结构、功能等特征。

三、种群和群落的特征1. 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个体数量。

(2)种群分布: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方式。

(3)种群增长:种群在一守时间内个体数量的变化。

2. 群落的特征:(1)物种多样性:群落中不同物种的数量和比例。

(2)生态位: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的生存位置和所占资源的利用方式。

(3)群落结构: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的组成、分布和互相干系。

四、种群和群落的互相干系1. 种群与群落的干系:(1)种群是群落的组成单位,群落是种群的集合体。

(2)种群通过互相竞争、捕食、共生等互相作用影响群落结构和稳定性。

2. 种群内部的互相干系:(1)同一种群内个体之间存在竞争、合作等互相干系。

(2)种群内个体之间的互相作用影响种群的发展和发展。

五、种群和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 维持生态平衡:种群和群落的互相作用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

2.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种群和群落参与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

3. 生态系统稳定性:种群和群落的多样性和互相依存性保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六、教室练习1. 请诠释种群密度和种群分布的观点。

2. 举例说明种群内个体之间的互相作用。

3. 分析群落结构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七、拓展延伸1. 请结合实际生态环境,调查并分析一种动植物种群的密度和分布情况。

2. 选择一篇关于物种多样性的文章,分析其中提到的群落结构和生态位的观点。

3. 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种群密度对群落稳定性的影响。

高二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教案 人教版

高二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教案 人教版

高二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教案人教版第1节种群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种群的特征。

2.教学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三、课时安排2四、教学过程〖章引入〗学生阅读P59,特别强调种群的概念〖板书〗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可采用课本介绍的两种取样方法取样,用样方法进行估算。

也可以将模拟草地平均分成假设干等份,求得其中一份的数量后,再估算整体的数量。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问题学本节。

〖板书〗第一节种群的特征一、调查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的方法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探究〗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师提示。

〖讲述1〗样方法〔quadrat method〕样方法的方法繁多,依生物种类、具体环境不同而有所不同。

样方的面积有大有小,样方形状也有方形、长方形、圆形、条带状等多种,但是各种方法的原理却是相同的。

首先,在要调查的生物群落中,确定一个或数个X围相对较大区域作为样地;再在样地中随机选取假设干个样方;然后计数各样方中的全部个体数量;最后,计算全部样方个体数量的平均数,通过数理统计,对种群总体数量进行估计。

例如,假设随机抽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为X1,X2,X3,…X n,那么样方的平均数X=∑X n/n。

〖探讨的讨论〗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1.提示:“问题探讨〞中调查对象是完全随机分布的,且调查区域是规那么的,调查对象与其他物体的区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采用样方法得到的估算值与真实情况比较容易接近〔误差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22第4章种群和群落(一)班级:姓名:学号:【基础回顾】1、种群: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的全部个体。

2、种群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①概念:种群在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②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适用范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昆虫卵、财虫和跳蛹a・样方法:]取样方法:____________ 法和_______________ 法〔取样的关键是,另外,样方大小适中、样方数量不易太少,适用范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标志重捕法:]计算方法:种群密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注意事项:调杏时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的生命活动(2)出生率、死亡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的比率;%1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的重要因素。

(3)迁入率、迁出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1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索。

注意: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①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未来的变化趋势②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注意: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实现,因为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还有气候、食物、天敌等。

3、种群空间特征:三种方式,即、、o4、种群数量的变化(1)、“J型曲线:%1形成条件:3%1公式:川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为时间,M表示: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入表示该种群的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1特点: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2)、“S型曲线:%1形成条件:,当种群密度增大时,加剧,出生率降低, 死亡率增高。

当,种群的增长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1特点: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O%1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卜,, 乂称值。

迁出率【点拨归纳】预测变化方向影响数虽变化5、种群数量波动和下降(1)原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形式: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复习目标】1.说出种群特征及其关系2.说出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并会解读相关曲线【课堂探究】一、对种群数量特征的理解【例1】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 :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思维拓展:请根据你对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完成下列概念图O迁入率(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O⑵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O⑶年龄组成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是能够用来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⑷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不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例2】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木单位。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1)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有着重要意义。

试举一例:O(2)下图表示某小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苣芙菜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样方之一,圆圈去示个体。

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

(3)下表是该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

则该块地中苣艾菜的种群密度为oO OD株数/m2 02334 12 4233【例3]某农场面积约140 hm\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

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 R,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O 时间J型曲线o时间S型曲线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 H/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一鼠一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点拨归纳】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适用范围:双了叶植物及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卵、螃虫和跳蛹。

注意事项:①关键是做到O%1样方大小适中:i般乔木100m2,灌木16m2,草本Im2%1计数原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标志重捕法: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注意事项:调查时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的生命活动。

公式:种群密度=标记个体数X重捕个体数/重捕中的标记个体数。

三、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分析和应用【例4】如图示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这个种群的增长曲线是“S”型,该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数量大约是500只B.如果此种群是鱼类,捕捞后的数量控制在曲线的b点最合适C.如果此种群是老鼠,限制其种群数量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降低《值D.该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点在b点,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在迁入6 年后开始的【思维拓展】(1)上题中ab段种群个体数增加的原因是,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be段由于种内斗争加剧,种群个体数(填“增加”或“减少”),种群增长速率(填“升高”或“降低”);d点时,种群增长速率为,种群数量达到值。

因此,①害虫防治应尽可能在种群密度达到(填“K"或“K/” 2)之前进行,避免过快增加;②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或砍伐量,又要使该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使种群数量保持在(填“K”或“K/2”)的水平上;③野生生物资源保护,应减小环境阻力,增大(填“K”或“K/2”)值。

(2)上题中ab段能否看成“J”型增长?“J”型增长曲线中,增K速率是怎样变化的呢?“S"型曲线中,当种群的数量为K/2时,增长率最大吗?请画出“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增长率曲线和增长速率曲线o【归纳总结】型曲线与型曲线的比较项目型增长曲线“S”型增长曲线前提条件环境资源丰富组成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0未成熟个体■成熟个体□衰老个体!OOr 1出的正仙线形成的原因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种群增长速率一直增大联系两种曲线的差异主要是由环境阻力大小不同,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不同引起的。

阴影表示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①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而“J”型曲线和“S”型曲线只研究了种群数量增长的规律。

②“J”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长率是一定的,而“S”型曲线所反映的种群增长速率是先逐渐增大后又逐渐减小的。

不能认为“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就是“J”型曲线。

[当堂检测】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2、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3、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 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边坡处理力•式植被檄盖率(%)小型土壤动物土壤有机质(g/kg)物种数个体数甲种枇植物973726019.8乙不干预892811.9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B.小型十.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4、如图是某种生物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由此可以判断()A.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小B.B点时种群数量最大C.影响A点和C点增长速率变化的因素不同D.B点对应的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5、如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确表述是()A.在砂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出生率成死亡率K/2K种群密度D.在必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