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政策方向

合集下载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行动实施方案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行动实施方案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行动实施方案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是指在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管理下,对国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利用,达到提高国土利用效益、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下面是一份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行动实施方案,旨在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具体措施和方法。

一、总体目标1.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能,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3.加大农村土地整治力度,提高农田质量和农产品供给能力;4.加强城市空间布局和管理,提高城市功能集约利用效益;5.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和监测体系,提高规划实施水平。

二、优化国土空间布局1.制定国土空间发展总体规划,合理划定国土开发利用与保护红线,确保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2.优化产业布局,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特点,合理确定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和布局;3.推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向资源禀赋优势地区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4.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合理划定农田保护红线,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技术支持,提高农田质量和农产品供给能力;5.完善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区划,优化城市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集约利用效益;6.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修复红线,确保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

三、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和监测体系2.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和监管,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利用审批制度,加强对国土开发和利用的监测和评估;3.推行国土空间一张图制度,整合各类国土空间数据,实现国土空间信息的共享和开放;4.制定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政策,鼓励低效用地转为高效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益;5.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估,定期进行规划目标的检查和评估,及时调整规划实施措施。

四、加强政策和制度支持1.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法律法规,提高法制化水平;2.加大国土空间优化的经费投入,确保实施各项措施的资金保障;3.加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人才培养和管理,提高国土空间管理的专业化水平;4.提高政策宣传力度,加强对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行动的宣传和解释,增强广大民众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思路与建议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思路与建议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思路与建议1.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明确空间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同时加强对国土空间的科学评估、监测和调控,确保各地区发展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2.提升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优化城乡结构,合理布局城市和乡村发展,鼓励城市内部的绿地和公共空间建设,提升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舒适度和便利性;合理利用农村闲置土地,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修复红线,严禁在重要生态功能区进行开发建设,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同时,鼓励发展生态产业和生态农业,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4.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对土地的整理利用和集约化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效益。

在城市建设中,鼓励新开发区的建设和老旧城区的更新改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功能。

在农村建设中,推动土地的科学利用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

5.强化土地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土地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加强对土地使用权的管理和流转,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同时,加强对违法建设和土地乱占乱用的打击和整治,保护土地资源的合法权益。

6.推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融合: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要充分考虑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确保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7.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各国应加强合作和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

总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规划管理和监督,企业要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经营,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和支持。

只有通过协同合作,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思路与建议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思路与建议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思路与建议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和问题。

“十四五”时期,须加快完善空间治理体系、提升空间治理能力,妥善解决国土空间开发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在深入落实国家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战略部署的同时,加快推进国土空间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取得的主要成效(一)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架构初步搭建。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缺位的特定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部署,目前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制度初步确立,已基本形成以“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镇化格局、以“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生产格局、以“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等三大空间战略格局,初步搭建起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总体战略架构,对中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目前,不同类型空间的主体功能已开始显现,对优化人口、经济和资源配置,推动形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的区域开发格局逐渐明晰。

十八大以来,随着外向型经济和非公有经济的不断拉动,中国人口、产业向东部沿海和大城市集聚的态势不断增强。

京津、江浙沪、闽粤等主要东部沿海省区经济增长长期处于高值区域。

2018年东部地区人口、GDP分别占比全国29.59%和44.20%,而东部地区内部也分异明显,人口及主要的经济份额向东南大城市地区加速集聚。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三大世界级城市群作为核心引擎继续发力;与此同时,成渝、武汉、中原、长株潭、山东半岛、海峡西岸等城市群的集聚发展和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

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四大核心城市群为战略增长极,以“一带一路”带动下的沿海、沿江、沿边、沿主要交通干线为主要开发轴带,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的区域开发格局逐渐明晰。

(三)以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农业发展布局不断优化。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题库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题库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题库一、单选4. 构建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是测量生态文明状态、考核生态文明建设绩效和对生态系统平衡进行()的重要内容。

(单选)A预报B预测C预警D预见4. 20世纪80年代之后,西方国家遭遇经济萧条和能源危机,政府的生态管理也在不断转型以求协调发展、就业与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因而政府的政策也逐渐向()倾斜。

(单选)A立法限制排污B“三废”专项治理C跨域跨界防治D全面规制1. 资源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问题。

(单选)A发展方式B经济结构C消费模式D以上都对2. ()问题,“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不仅“惠民生、促发展”,而且“打基础、立长远”。

(单选)A人口B经济C环境D政治4. 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环境问题使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政府在回应民众诉求和应对生态危机的双重压力倒逼之下,()。

(单选)A由“无为而治”走向“全面规制”B由“无为而治”走向“多元参与”C由“全面规制”走向“多元参与”D由“多元参与”走向“全面规制”4. ()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权利、环境诉讼的基础,是公民参与原则得以更好贯彻的前提条件。

(单选)A公民环境权B宪法权利C知情权D人身权利4. ()阶段符合我们对工业社会晚期、后工业社会初期的生态管理“多元参与”阶段的定义。

(单选)A无为而治B命令控制C经济刺激1. 从()层面看,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

(单选)A物质B生产方式C生活方式D以上都是2.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在()优化发展和重点培育城市群,增强城镇吸纳人口能力;带动城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就业保障、环境保护一体化建设,实现以城带乡、城乡共荣。

(单选)A功能层面B区域层面C城乡层面D产业层面3. ()作为一种安全食品的标准,具有统一的绿色食品名称及商标标志,并逐渐与国际接轨。

(单选)A有机食品B绿色食品C无公害农产品D传统农产品4.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分析以增减挂钩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和布局

分析以增减挂钩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和布局

分析以增减挂钩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和布局摘要:城市化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建设用地,这就意味着耕地面积会逐渐减少。

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控制,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对于城乡建设用地采取粗放的管理方式,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就会进一步恶化,甚至会引发粮食问题。

通过城乡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就可以在农村减少过程中对城乡用地需求进行综合考虑,使农村的闲散以及粗放的建设用地数量得到控制,也使土地利用更加合理和科学。

对于我国土地供求关系的解决矛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施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不仅可以确保耕地面积总量的动态平衡,在耕地数量不变的基础上还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用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也得到了可靠的保障,可以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现了保护耕地和发展经济的和谐共存。

本文主要对以增减挂钩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和布局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增减挂钩;国土空间;结构;布局;优化引言为缓解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短缺与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2004年国务院正式提出“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旨在通过“建新拆旧、土地整治”实现“三集中”,促进新农村建设,助力扶贫攻坚。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这需要相关部门引起重视,追溯原因,加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的监管。

1优化国土空间结构与布局的重要价值研究为了保证呈现真正实现协调发展的目标,务必要向农村地区增加大量资金投入,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而增减挂钩这一政策提供良好路径,政策包含了先进的战略理念。

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能够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整治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农村企业的生产条件得到更好改善,有效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的稳步发展。

2现阶段国土空间结构与布局优化中存在的核心问题首先是规划设计不合理。

整理复垦后集中连片土地在流转过程中,主要以招引客商为主,分散、分业经营,主体规模与产业融合度不高。

“十二五”时期江西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战略研究

“十二五”时期江西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战略研究
的高速航空时代 。
空间的合理均衡 分布 , 引导产业相对集聚发展 , 引导形 成主体功 能定位清晰 , 口 、 人 经济 、 资源环境相协 调 , 基本公共服务和人 民 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缩小 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2 牢牢把握江 西优化 国土开 发格局 的有 利因素和条件
1经济 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 的时空关系变化 , ) 将直接促 使
和禁 止开发 区四类主体功能区以来 ,国家主体功能 区规划及 战 略得到了有效实施并发挥了重要 作用 。2 1 0 0年 6月 1 2日, 国务
院常务会议原则通 过的《 全国主体功能 区规划 》进 一步 明确 了 , 优化开发 、重点开发 、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 四类 区域各 自的范
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 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 ,增强 区域发展协调
度较 高的城市群 , 加速融入 长江三角洲地 区 、 泛珠 三角经济 区、
发展格局。 把设区城市作为带动全省 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 继续做大南 昌省会城市 , 加快九江 、 赣州两个省域副 中心城市建
设, 加快 上饶市 、 景德镇市 、 鹰潭市 、 新余市 、 宜春市 、 萍乡市 、 吉
支撑的新型城市群发展格局 , 实现全省范围城市 的联动发展。 4 按照做 强中心城市 的要求 , 动形 成三级 中心城 市联动 ) 推
是统筹城乡发展 , 都需要发展大城市群 。因此 ,十二五 ” “ 时期江 西必须顺应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趋势 ,加 快整合区域空间资 源, 积极 培育 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板块 , 特别是 构建外向度 和关联
角、 海峡 西岸 经济 区的对接互 补 , 推进 与武汉城市 圈 、 长株 潭城
5 按照推进 中小城镇建设 的要求 , 动形 成县域经济 域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保障区域科学发展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保障区域科学发展

LAND &RESOURCES湖市的县、乡两级土地为45.40万亩。

到2013年底,全市实年底,全市报批台帐实际已经执行平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有耕地45.61万亩。

《规划》要求到 3.96万亩,执行率为73.19%,尚余称《规划》)于2010年12月经省、2020年全市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为 1.45万亩,年均执行速度明显高于规市两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规43.74万亩。

经对省级以上重点项目划年均新增建设用地量,意味着今划》的管控,对于严格保护耕地发核减,2013年全市基本农田保护任后7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可用空间较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土地合理配务为43.18万亩。

之前大幅减小。

新增建设用地主要置和集约利用,有序保障了平湖市《规划》要求到2020年全市标为城乡建设用地,较多地启用于独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但伴随着城准农田保有任务为32.37万亩。

到山港区、乍浦港区和中心城区,约镇化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受限2013年底,全市实有标准农田占全市新增建设用地的80%。

同时,于全市耕地后备资源枯竭、占补平32.77万亩。

耕地保护主要指标均控注重了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保障衡压力大、基本农田保护率高等问制达标。

新农村建设。

2009年以来,平湖市题,又直接导致全市整体建设用地启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空间极其有限,《规划》在“双共立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3《规划》要求,到2020年全市保”层面显现了很多不相适应的地项,复垦新增耕地4846亩,建新安建设用地总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方。

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宏置区5327亩;已完成复垦3838亩,模、城镇工矿用地和村庄用地分别观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江建新安置点建设3421亩,安置控制在18.92万亩、15.89万亩、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浙江海洋3849户农民搬迁。

12.00万亩和3.89万亩。

截至2013年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嘉兴市实施方底,四项管控目标的土地利用现状案》《嘉兴市滨海新区总体规划数据分别为23.86万亩、20.95万亩、按照《规划》要求,到2020年(2006-2020年)》《平湖市域总体 5.66万亩和15.29万亩,建设用地总全市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万元二三规划(2006-2020年)》等一系列重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村庄用产业增加值用地量分别控制在125平大发展规划的实施,都对《规划》地规模三项指标均已突破《规划》方米和22.80平方米以内。

关于优化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研究

关于优化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研究

关于优化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研究◆ 赵万梅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统筹谋划“十四五”时期自然资源发展的关键一年。

为全面提升青海省自然资源综合治理能力,完成“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任务提供有力支撑,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局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贯彻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一优两高”发展战略,加快编制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有序推动“五个示范省”建设和“四种经济形态”的空间落地,全面推动构建“两核一轴一高地”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统筹谋划和优化调整全省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格局,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高国土开发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全省国土空间现代化治理能力。

一、新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要求2014年以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和国务院多部委开展了包括市县多规合一、省级空间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空间规划改革探索,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积累了丰富的试点经验。

十九大的召开代表着我国的发展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面对“新矛盾”,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要内容。

2017年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的实施为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机构改革后,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整治的总体部署,建立协调有序的国土开发保护格局,是自然资源管理的工作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

建立全国统一、权责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综合考虑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保障国家战略有效实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编辑:admin 时间:2013-7-9 10:56:0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理所应当地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几十年来,省委、省政府在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下了真功夫,特别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在江西已深入人心,我省的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成为江西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全国领先”目标的重要任务。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从本质上讲,就是根据自然生态属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按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划定具有某种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的空间单元,按照空间单元的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科学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2010年底,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立了未来国土开发的主要目标和战略格局,提出了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新理念和新原则,明确了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和各有侧重的绩效考核评价办法,这一规划标志着中国第一个国土空间开发规划诞生,也标志着主体功能区战略正式形成。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发展理念进行了深化和细化,以“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为原则,以“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为手段,以“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为目标。

优化生态文明国土空间布局实施方案

优化生态文明国土空间布局实施方案

04
创新发展
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理念,创 新国土空间布局模式,推动生态
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重点任务
生态红线划定
明确生态红线区域,严格保护重要生 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确保其生态 功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资源节约利用
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重资源 的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镇空间布局
优化城镇发展格局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优化城镇发展格局,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 城镇协调发展。
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服务功能和综 合承载能力,吸引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聚。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统筹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 方面的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 乡差距。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标概述
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格局
明确国土空间开发保护重点,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 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 控线,优化各类国土空间用途 ,强化空间用途管制。
提高生态保护和修复水平
优化生态文明国土空间布局 实施方案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
• 方案背景与目标 • 优化原则与重点任务 • 空间布局方案 • 保障措施与建议 • 实施效果评估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方案背景与目标
背景介绍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必须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协同推进降碳、减 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 设新格局。

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合理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就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挑战和对策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挑战1.资源的短缺资源是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土地、水资源以及能源等都面临着日益紧张的局面。

2.生态环境问题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往往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包括水土流失、森林砍伐、湿地开发等问题,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影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另一个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土地利用率逐渐提高,但农村地区的土地利用率却相对较低,这导致了城乡资源的不平衡分布,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日益加大。

4.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在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中,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一些地方存在着土地利用混乱、过度开发和滥用等现象,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5.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对策1.加强资源节约利用为了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需要加强资源的节约利用,通过科技进步和管理手段,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消耗。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水土流失、森林保护、湿地保护等方面的投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3.优化城乡发展格局为了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需要优化城乡发展格局,通过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城乡的互利共赢。

4.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为了解决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的问题,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推动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国土空间治理目标

国土空间治理目标

国土空间治理的目标是实现国土空间的高效、可持续和公平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国土空间治理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通过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进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和效益。

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通过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和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保障资源安全。

通过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保障国土空间内的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等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促进民生福祉。

通过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更新改造,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法规建设、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技术支撑等。

同时,也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推进国土空间治理工作的开展。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全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文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华社北京5月5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新华社5日受权播发了意见全文。

文件共9个部分35条,包括总体要求;强化主体功能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动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推动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计监测和执法监督;加快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意见明确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二是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三是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四是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五是坚持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

意见提出,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年4月25日)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

但总体上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接上页)度保障“阳光政务”运行规范化、常态化。

四是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阳光政务”影响,发挥更大的效用。

同时,要注意收集各方面反馈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完善和改进。

进一步加强系统干部队伍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使命、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有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为各项任务落实提供保证。

一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改革文风会风,发言之有物、管用的文件,开目的明确、真正解决问题的会议,力戒空话套话;改进调查研究,走出机关、走到一线、深入群众,用脚步丈量民情;坚持实干兴邦,真正把工作当作事业,立说立行、善作善成,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是践行公平正义核心价值观。

公平正义集中体现了人力社保工作的价值取向。

全系统同志必须牢固树立、自觉践行。

无论是设计制度还是推进改革,都要着眼于使广大群众平等获得发展机会,调动和激发各类社会成员的创业创新活力。

要切实解决好老百姓关心的现实问题,多替弱势群体着想,多为弱势群体呼吁,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三是坚守廉洁从政底线。

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严格依法行政,敬畏权力、敬畏法纪、敬畏良心,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要以近年来系统内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为反面教材,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切实做到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

要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完善管权、管事、管人各项制度,进一步预防各类腐败风险。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楼小东2012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总体目标,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各项决策部署,持续深入推进“双保双服务”行动,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着力破解国土资源保障保护难题,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和要素支撑。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实施方案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实施方案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实施方案国土空间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土地资源分布和利用状况,包括城乡用地、农林牧资源、生态环境、水域空间等方面。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是指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实现国土空间的合理利用和高效管理,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

一、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利用的总体布局和发展方向,对于优化国土空间格局至关重要。

要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科学确定城乡发展边界和功能区划,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建设控制线,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二、推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要促进土地利用结构向高效、集约、生态、多功能方向转变,加大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力度,优化农用地结构,加强林地、草地、水域保护,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实施城乡空间一体化发展。

要促进城乡空间一体化发展,加强城市群、城市副中心和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城市化质量和水平。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要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实施,加大生态环境修复力度,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抗灾能力。

五、促进国土空间管理体制改革。

要推进国土空间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的统一性和协调性,提高国土空间管理效率和水平。

六、加强国土空间信息化建设。

要加强国土空间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国土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推动国土空间信息共享和开放,提高国土空间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

七、加强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

要加强国土空间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利用、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提高国土空间管理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八、加强国土空间监测评估与动态调整。

要加强国土空间监测评估与动态调整,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监测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国土空间利用中的问题,保障国土空间格局的动态优化和调整。

白银市新型城镇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着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白银市新型城镇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着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三县两区”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工程,构建“多源一网”的总体供热格局。 加强天然气输配系统网络建设,建成覆盖城乡的燃气管网。促进城乡 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 覆盖。 (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突出规划先行、创新驱动、产业支撑、要 素集中、全链推动,壮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建设农业大县、 工业强区、文旅名县。强化县城与中心城市的分工协作,推进以县城 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辐射带动周 边城镇与农村全面发展,提升县区域次中心发展水平,建设一批特色 鲜明、功能完善、美丽宜居的中心镇、重点镇和特色小镇。 (三)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放开城镇落户条件,完成 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 6。3 万人。保障农业转移人 口与当地市民享有同等的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提高基本公共服 务均等化水平。大力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能力,加强对新生代农民 工、“两后生”等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 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保障进城落 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 有偿转让。 四、充分发挥园区集聚效应 坚持“突出特色、精准定位、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原则,完善配套设 施,加速产业集聚,提升产业园区能级水平。
产业园区重点建设项目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四)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实施城镇空间治理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和 公共服务配套,加快推进十五分钟生活圈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社区便 民服务体系。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加强社区建设,改善 居民居住条件。注重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织补历史景观,保护传承物 质空间衍生的传统文化,实现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编制实施会宁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规划,积极推动会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实施白银城区核心功能和空间品质提升工程,精心做好城市设计,打 造“城市客厅”“白银之眼”等城市标志性景观建筑,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三、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健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基本公 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城乡产业协同发展。 (一)联动发展城乡公共设施。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健全 分级分类投入机制,合理确定管护运行模式,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统一 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推进城乡清洁供热体系建设,持续推进

我国国土空间的“三大战略格局”

我国国土空间的“三大战略格局”

我国国土空间的“三大战略格局”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出发,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要着力构建我国国土空间的“三大战略格局”。

——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

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国家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为主要支撑,以轴线上其他城市化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城市化战略格局。

推进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化开发,形成3个特大城市群;推进哈长、江淮、海峡西岸、中原、长江中游、北部湾、成渝、关中—天水等地区的重点开发,形成若干新的大城市群和区域性的城市群。

——构建“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

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以基本农田为基础,以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农业战略格局。

东北平原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水稻、专用玉米、大豆和畜产品产业带;黄淮海平原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专用小麦、优质棉花、专用玉米、大豆和畜产品产业带;长江流域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水稻、优质专用小麦、优质棉花、油菜、畜产品和水产品产业带;汾渭平原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专用小麦和专用玉米产业带;河套灌区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华南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水稻、甘蔗和水产品产业带;甘肃新疆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专用小麦和优质棉花产业带。

——构建“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构建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点状分布的国家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要重点保护好多样、独特的生态系统,发挥涵养大江大河水源和调节气候的作用;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要重点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和天然植被保护,发挥保障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的作用;东北森林带,要重点保护好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发挥东北平原生态安全屏障的作用;北方防沙带,要重点加强防护林建设、草原保护和防风固沙,对暂不具备治理条件的沙化土地实行封禁保护,发挥“三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作用;南方丘陵山地带,要重点加强植被修复和水土流失防治,发挥华南和西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作用。

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的若干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的若干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的若干意见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194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自然资源厅省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决定推进实施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现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遵循生态优先、整体保护、系统治理原则,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全面实施,在全市深入开展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

结合乡村振兴、"五园五区六带"发展、产业用地腾退、美丽农居试点建设等重点任务,科学编制村庄规划,统筹开展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生态保护修复和公共空间治理等,破解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等实际问题,全面构建自然资源"大保护、大生态、大治理"格局,打造具有特色的"两山转化"新样本,有效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造美丽宜居家园。

到2025年,全市实施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项目不少于15个。

支持市(县\区自主开展一批项目,到2035年,涉农街道基本实现全覆盖,形成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制度体系。

二'主要任务(一)推进农用地整治。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以全市"五园五区六带”为重点区域,整体开展农用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推进园地和残次林地整理、农田集中连片整治、现有耕地提质改造等,对农田基础设施、环境面貌、农田林网、配套设施等进行改造完善,减少耕地碎片化,促进优质耕地规模增加、永久基本农田布局集中、农业生产条件提升、田容田貌明显改善、粮食产能提高,确保耕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升、布局有提高、生态有改善。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实施方案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实施方案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实施方案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国内生产总值突破IOO万亿元。

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复兴号”高速列车、大飞机制造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年产量连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

污染防治力度加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目标超额完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金融风险处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公平和质量较大提升,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超过2300万套。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

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胜利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二、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坚持陆海统筹、人海和谐、合作共赢,协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9.17•【字号】鲁政字〔2021〕168号•【施行日期】2021.09.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的通知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现将《山东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2021年9月17日山东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本规划依据《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旨在进一步加强战略引领、明确工作任务、细化政策重点,是指导今后五年全省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的战略性、指导性文件。

规划中的自然资源是指全省行政辖区内的土地、海洋、森林、矿产、湿地等自然资源。

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目标定位,全面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全面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以更加严格的制度深化耕地保护,以更加有力的措施实施海洋强省突破,着力构建基础支撑、基础制度、科技引领、安全保障四大体系,精准履责、科学担责、奉献尽责,持续推进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在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上走在全国前列,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ONG GUAN JING JI GUAN LI
区域经济
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政策方向
○欧阳慧
近年来,我国在国家层面加强 了对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指导和 规划引导,有效地促进了国土空间 开发格局的优化和调整。 然而,国 土空间开发是一个长期性的重大 战略问题。 根据国土开发呈现的新 特征和规划引导面临的问题,及时 完善相关政策方向,是我国今后推 进国土开发、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 任务。
第三,适应经济空间集聚化发 展趋势,按照经济社会空间最佳组 织模式“点-轴”系统,加快在我国 形成以“城市群建设为核心、发展 轴构建为引导、 经济区合作为重 点”的发展轴-城市群-经济区国土 开发的空间组织模式。
(二)在中西部地区建设国家 重要的行业中心城市,在城市群以 外地区培育壮大区域性中心城市
35
区域经济
但相较于传统的开发区,这些新区 功能更为综合,对经济空间拓展的 推动作用更为显著。
与此同时,我国也逐步加强了 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 这些整治和 修复可视为另一意义的开发活动。 一是资源枯竭地区的综合治理。 目 前, 国家已对 42 个资源枯竭型城 市给予财政支持,以通过经济社会 多元化手段促进其实现新的发展。 二是生态恢复和建设以及环境治 理工程。 包括三北防护林体系建 设、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 护京津风沙源治理、青海三江源保 护、石漠化治理等一系列生态建设 工程, 以及以淮河水污染治理、滇 池治理、二氧化硫排放控制和治理 行动等一系列污染治理工程为代 表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治理工程。 这些活动在减轻历史上国土空间 粗放式开发造成的损失之外,也起 到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作 用。
同时,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虽 然城市群能集聚大量的人口,但在 城市群以外的地区依然将有相当 规模甚至数亿之众的人口生活着, 这些地区的发展建设依然关系到 国家长久的繁荣和稳定。 城市群以
区域经济
外地区往往是人口相对稀疏、产业 发展基础较差的地区,也是生态环 境相对脆弱、不适宜大规模建设城 市群的地区。 选择承载力强的地方 推进人口和经济的空间集中化布 局,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根 本要求。 因此,要顺应空间集中化 趋势,依托现有城市,加快培育发 展区域性中心城市,以中心城市在 更大区域内功能的提升带动城市 群外区域的发展。
HONG GUAN JING JI GUAN LI
问题 (一)国土开发向战略纵深拓
展进展缓慢 近几年来,为拓展国土开发的
战略纵深,我国加快了内陆地区城 市群的发展,但总体发展缓慢。 内 陆地区城市群中,经济总量最大的 为 成 渝 城 市 群 ,2010 年 GDP 分 别 相当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 区 的24%、41%和 42%; 经 济 总 量 最 低 的 数 关 中-天 水 城 市 群 ,2010 年 GDP 分别相当于长三角、 珠三 角 和 京 津 冀 地 区 的 7% 、13% 和 14%。 从集聚水平来看,内陆地区 城 市 群 人 均 GDP 和 地 均 GDP 最 高 的 均 为 中 原 城 市 群 ,2010 年 中 原 城 市 群 的 人 均 GDP 不 到 长 三 角 、 珠 三 角 的 1/3; 地 均 GDP 也 分 别 为 长 三 角 的 30% 、 珠 三 角 的 27%。
(三)国土空间单元体系尚需 进一步明确
在我国出台的若干规划包括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出现了诸如 城市圈、城市群、城市带、经济区、 经济带、经济圈等空间概念,但概 念的内涵和空间关系却不甚清晰,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出
2012 年第 1 期
HONG GUAN JING JI GUAN LI
台的推动和调控这些地区发展政 策的实施效果。 更为严重的是,一 些地方政府盲目跟风,热衷于扎堆 抱团,出现了偏离区域经济发展阶 段的城市群、都市圈、经济区以及 随意扩大空间范围的现象, 一时 间,各种“区域利益共同体”的数目 出现爆炸式增长,造成我国区域政 府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状态和争相 瓜分区域利益的局面。
第二, 在总体战略部署安排 下,继续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围
2012 年第 1 期
绕“开发什么”,从开发功能上明确 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 生态功能区等 3 类开发管制类型; 围绕“开发到什么程度”,从开发强 度的角度划分优化开发区、重点开 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等, 从 而 共 同 形 成 “4+3” 的 国 土 开 发 空 间管制模式。
“十一五”以来,我国从南到 北、由东向西、从沿海到内地出台 了一系列区域规划与区域性政策 文件。 这些规划和文件大都以我国 或各省的经济核心区为规划的重 点区域,创造条件引导各种生产要 素向经济核心区集聚,加快这些地 区的发展。 由此可以预见,在政策 导 向 下 ,未 来 10~20 年 ,我 国 经 济 集聚化程度将继续提高, 都市圈、 城市群经济将继续主导我国区域 经济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在全国 或省级空间单元内,经济核心区与 边缘区的发展差距必将快速拉大, 如果不采取措施,经济核心区与边 缘区之间发展不协调问题势必更 加突出。
(三)确定了我国国土开发空 间拓展方向
不管是主体功能区规划,还是 国家“十二五”规划,在优化提升长 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沿海地 区外, 明确提出了要将太原城市 群、呼包鄂榆、哈长、江淮、成渝、关 中-天水、 黔中等内陆地区作为我 国未来发展和建设的重点区域。 与 此同时,在我国改革开放业已形成 的 “T” 字型战略布局的基本框架 上,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打造带动内 陆地区发展的京广京哈发展轴、包 昆通道发展轴和陆桥通道发展轴。 这些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未来国土 空间开发应向内陆纵深方向拓展。
2012 年第 1 期
济总量开始向区位条件优越的特 定区域集聚,都市圈、城市群日益 成为主要的承载平台。 从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 10 大城市群经 济总量占全国的份额以年均 1 个 百分点的速度递增。 到 2009 年,10 大 城 市 群 以 占 全 国 11%的 国 土 面 积 集 聚 了 占 全 国 63.4% 的 经 济 总 量。 这意味着都市圈或城市群已经 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 量。
(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与主体 功能区战略的关系需进一步理顺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与主体功 能区战略,都是国土空间开发总体 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 年 以 来, 为贯彻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 略,我国从国家层面上先后颁布实 施了 12 个经济区、经济带的规划, 7 个 综 合 配 套 改 革 实 验 区 规 划 ,4 个 区 域 性 总 体 规 划 ,11 个 支 持 区 域发展的指导性意见。 这些区域规 划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关系 尚需进一步理顺,以便在统一的国 土空间开发主线下推进区域开发。
36
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 4 种开 发度类型和城市化地区、农业地 区、生态地区 3 种主体功能类型对 各区域国土开发作出了限制性规 定,标志着我国从中央政府层面着 手加强对国土开发的空间管制。
(二)明确了我国国土开发的 三大战略布局
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对我国主 体功能区进行合理划分的基础上, 构建了我国国土空间的“三大战略 格 局 ”, 即 “ 两 横 三 纵 ” 为 主 体 的 城 市化战略格局、“七区二十三带”为 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和 “两屏三 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二、对国土空间开发的规划引导 2010 年底, 为 优 化 国 土 空 间 开发格局,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了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十二五” 规划将主体功能区提升到国家战 略高度,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相辅 相成,共同构成我国国土空间开发 的战略格局,对我国国土空间开发 加强了规划引导。 (一)加强了对国土开发的空 间管制 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在资源 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 展潜力分析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各 个区域在全国总体发展格局中的 任务,对各区域的主体功能作出了 合理的强制性安排。 即以约束开发 冲动为主旨,以开发强度和开发功 能为坐标,分别从优化开发、重点
(四)出台了若干区域规划,加 强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
自 2006 年以来, 在 4 大地区 的地域框架之下,国家又相继出台 了一系列区域规划和区域性政策 文件,充分调动了各级政府的积极 性,进一步明确各规划区域的功能 定位和发展方向,引导了各地区发 挥优势和合理分工,推动了区域协 调发展。
三、国土开发规划引导面临的
(四)经济空间拓展与国土整 治及生态环境修复同时推进,多种 开发形态复合叠加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空间拓展 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一是设立 各类开发区。 目前,国家批准的各 类开发区近 1 万平方公里。 二是城 市新区或新城的设立。 如天津滨海 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成都天府新 区以及西咸新区等,拓展了经济增 长空间。 虽然这些新区也具有像开 发区一样的产业发展空间的特征,
(三)重要开发轴线进一步完 善, 以点-轴为标志的空间经济组 织基本形成
1949 年以 来 , 我 国 有 计 划 地
进行了大规模的国土开发和区域 发展工作。 除“三线”建设时期外, 客观上基本符合“点-轴系统”空间 结构模式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愈来 愈在更大的空间按经济规律运行, 表现为更突出地按“点-轴系统”的 模式进行。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 我国已形成了“五纵七横”的国道 主干线和“八横八纵”的铁路网,强 化了对全国性经济要素流动的组 织和运输能力,推动了我国国土空 间开发轴线的形成。 沿海轴线、长 江轴线、 陇海-兰新轴线、 京广轴 线、哈大轴线等重要开发轴线得到 进一步夯实完善,沿线城市和产业 区集聚发展,对全国产业和人口的 空间组织和引导作用不断加强,以 点-轴为标志的空间经济组织基本 形成。
(四)主体功能区规划贯彻落 实显现诸多问题
第一,主体功能区规划对优化 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的具体范 围没有明确。 在实际操作中,各地 将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范围划 分得过大,相应地压缩了农产品主 产区、生态功能区的范围和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