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原理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第一篇:通信原理教学大纲《通信原理》教学大纲(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电子、通信专业适用)学时:64学分:4(授课:52学时,实验:12学时)一、教育目标(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通信主干课程。

它既是通信专业知识的入门课又是重要的通信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讲课、练习,使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础知识,掌握通信系统的一般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通信系统概述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通信系统分类及通信方式。

掌握信息及其度量方法。

掌握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2 随机信号分析理解随机过程的一般描述;掌握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掌握维纳一欣钦定理,即平稳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是傅立叶变换对;掌握高斯过程的数字特征以及一维密度函数;掌握窄带随机过程的包络和相位分别为瑞利分布和均匀分布;掌握正弦波如窄带随机过程的包络满足莱斯分布;掌握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还是平稳随机过程。

3 信道掌握信道定义、分类和信道数字模型。

掌握恒参信道及随参信道的定义。

了解分集接收方法。

掌握数字信道和模拟信道的容量计算方法,尤其是要理解香农公式的含义及应用条件等。

模拟调制系统掌握幅度调制中AM、DSB、SSB和VSB的基本原理、调制与解调框图、数学描述、以及抗噪性能;掌握模拟调频的基本原理、调制与解调框图以及数学描述;掌握频分复用的概念;了解复合调制和多级调制。

5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掌握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深入理解数字基带传输中码间干扰和噪声;熟练掌握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以及噪声对传输性能的影响;掌握改善传输性能的重要措施:部分响应系统和时域均衡。

6 数字调制系统掌握2ASK、2FSK、2PSK和2DPSK数字调制的基本原理、调制和解调框图及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并进行比较;掌握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中的QPSK、QDPSK和16QAM的基本原理及系统抗噪声性能。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

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学生今后学习专业课程和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

1.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的学习。

通过教材学习和课堂讲解,学生应该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的基本特性、传输介质的特性、调制解调原理等基础知识。

2. 通信原理实验操作。

学生应该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信号的产生与采集、调制解调器的使用、传输介质的特性测试等实际操作技能,加深对通信原理知识的理解。

3.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学生应该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包括信号的传输与接收、调制解调器的设计与应用、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等内容。

三、课程设计方法。

1. 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 学习方法。

学生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积极参与实验操作,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程设计。

3. 评估方法。

采用考试、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报告等多种评估方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四、课程设计要求。

1. 学生应按时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按要求提交实验报告和课程设计报告。

2.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操作,主动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应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注意实验室安全,保护实验设备。

4. 学生应认真对待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做到学以致用。

五、课程设计效果评估。

1. 通过考试和实验报告评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2. 通过课程设计报告评分,评价学生的课程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学生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通过课程设计效果评估,指导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总结。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是通信原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AM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AM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AM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通信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2)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信号的分类、运算及处理;(3)熟悉数字通信和模拟通信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缺点;(4)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通信问题;(2)具备一定的通信系统设计和优化能力;(3)学会使用通信实验设备,进行通信实验操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使学生认识到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原理:介绍通信系统的五大部分,分别为信息源、信道、信号处理、接收器和反馈系统。

2.信号与系统基础知识:包括信号的分类、运算及处理,如信号的采样、量化、编码等。

3.数字通信与模拟通信:比较两种通信方式的优缺点,了解数字通信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4.现代通信技术发展:介绍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通信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通信原理。

3.实验法:安排通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通信原理》。

2.参考书:相关领域的专业书籍。

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动画等。

4.实验设备:通信实验装置、模拟实验软件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电子与通信工程教学计划

电子与通信工程教学计划

电子与通信工程教学计划我校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因此,设计一套全面有效的教学计划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主题、活动安排和教材使用三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为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设计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教学主题1.1 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电子与通信工程是一门技术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在初期需要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如数学、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等。

此外,尽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系统的学习框架。

1.2 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不断涌现着新的技术和理论,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应对未来的挑战和变化。

例如,在实验教学中引入开放型实验,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电路和系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电子与通信工程项目通常是大型的、复杂的,需要团队合作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因此,在教学计划中,应考虑增加团队项目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此外,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和参观活动,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活动安排2.1 理论讲授教学计划中应合理安排理论课程的内容和学时,确保对基础知识的全面系统掌握。

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2 实验与实践电子与通信工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实验与实践课程是教学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竞赛等实践性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3 项目与实习为了与实际工作环境接轨,教学计划中应设置项目和实习环节。

学生可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实施,通过实践锤炼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信原理教案

通信原理教案

通信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掌握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基本特性。

3、掌握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了解同步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5、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的通信问题。

二、教学内容1、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基本特性。

3、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同步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5、通信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步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2、难点: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信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基本特性,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步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2、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调制解调的基本方法,了解同步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的通信问题。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包括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3、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通信原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反思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合理,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如何改进教学效果等。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发送器、接收器、信道和噪声源。

确知信号的描述方法:波形图、相位图、频谱图等。

随机信号的描述方法:均值、方差、概率密度函数等。

模拟通信系统的性能限制:噪声、失真、串扰等。

数字信号的调制解调方法:ASK、FSK、PSK等。

多路复用的原理及方法: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等。

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限制:误码率、频带利用率等。

信道的分类:有线信道、无线信道和其他信道。

传输介质的特性及比较:金属导线、光纤、无线电波等。

计算机原理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原理的知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必备的素养之一。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for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学时:1周学分:1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性质:集中实践环节先修课程: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高频电路、通信原理教材:现代通信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沈保锁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根据本校《2004级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和通信原理等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制定。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是电子信息、通信类专业通信原理后续实践环节。

通过本课程设计,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和深化课堂上学到的有关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通信技术特点。

本综合实验通过集中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环节,使学生在认真消化通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信息产生、变化和传输有进一步的了解,是通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综合实践性课程。

通过本课程设计,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毕业后从事通信系统设计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巩固并扩展通信原理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实现方法。

结合MATLAB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学习现代数字通信系统的仿真建模和设计方法,使学生能有效地将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培养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增强软件编程实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过实验,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l、进一步巩固和加深通信原理和系统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验证通信原理的能力。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掌握测试原理,熟练运用MATLAB仿真软件。

4、能独立撰写设计说明,准确分析实验结果,正确绘制综合实验得出的各类图形。

5、课前做好预习,准确分析实验结果,正确绘制通信原理的验证图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学习计划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学习计划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学习计划第一部分:学业规划1.1 总体规划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涯中,能够系统地学习、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在学业规划上,我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专业素养,为将来的科研、工程和创新成果做好准备。

1.2 学业目标(1)在科学基础、工程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方面,争取全面、深入地掌握主要课程知识。

(2)在工程实践和项目管理方面,争取参与相关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3)在科研、创新和团队协作方面,争取参与科研项目,培养科研能力,提升专业素养。

(4)通过学业规划,争取提高英语水平,积极参与专业竞赛,争取获得奖项。

1.3 专业核心课程(1)电路原理与设计:学习电路分析、电路设计和电路实验,掌握常见电路的设计原理与方法。

(2)信号与系统:学习信号与系统的数学理论和实际应用,掌握信号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数字电子技术:学习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掌握数字电路设计与实现方法。

(4)通信原理:学习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了解常见的通信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

1.4 实践活动(1)参加实验课和实践课程,积极参与相关实验和项目,提高实践能力。

(2)申请参与科研项目,积极参与实验室科研工作,培养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参加专业组织的活动,如参加电子信息工程学生学术团体,积极参与技术交流和研讨会。

第二部分:学习计划2.1 学习目标(1)完成本学期学业目标,争取取得优秀成绩。

(2)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提高专业素养。

(3)根据课程设置和学业规划,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和时间表。

2.2 课程学习(1)电路原理与设计:认真学习教材,复习课堂知识,参加实验课和实践活动。

(2)信号与系统:理解课程内容,做好相关习题和实验,及时向老师请教,加强实践操作。

(3)数字电子技术:学习相关知识,积极参与实验项目,完成相关作业和实验报告。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学习计划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学习计划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学习计划电子与通信工程学学习计划是为了帮助学生规划和安排学习时间,以便他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电子与通信工程学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提供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目标、课程安排、学习方法和资源,以及评估和反馈机制。

一、学习目标1. 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知识。

2. 熟悉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应用。

3. 具备设计、开发和解决电子与通信工程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环境。

二、课程安排以下是一个通常的电子与通信工程学学习计划的课程安排示例:1. 第一学期- 电路理论与实践- 信号与系统-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电磁场与电磁波2. 第二学期- 通信原理- 电子电路与系统- 微处理器与嵌入式系统- 数字信号处理3. 第三学期- 无线通信技术- 光纤通信与光网络- 电磁兼容与电磁干扰- 电子测量与仪器4. 第四学期- 移动通信与网络- 卫星通信技术- 高频电子技术- 电子与通信工程实验三、学习方法和资源1. 课堂学习: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并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和项目实训,加深对电子与通信工程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3. 小组讨论:与同学一起学习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参考书籍:选择权威的教材和参考书籍,深入学习和扩展知识面。

5.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平台,例如学术数据库、在线课程和论坛,获取最新的学术论文和行业动态。

6. 学习辅助工具:使用电子模拟软件、编程工具和仿真平台,提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评估和反馈机制1. 课程成绩评估:通过平时作业、实验报告、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2. 反馈机制:教师定期与学生进行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学习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续学习。

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灵活运用学习方法和资源,以及及时接受评估和反馈,学生将能够在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建立扎实的基础,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教学计划

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教学计划

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教学计划在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教学主题是培养学生在电子与通信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主题、活动安排和教材使用三个方面来详细论述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主题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主题是培养学生的电子与通信技术应用能力。

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将学习到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包括电路理论、数字电路设计、电磁场与波导理论、通信原理、微电子技术等。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主题还包括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实验探究和科研训练等活动,学生将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安排为了达到教学主题的要求,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活动安排。

活动安排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验实践、项目实训和科研实训等环节。

2.1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计划的核心环节,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和实例展示等方式,教师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课堂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还会结合实际案例和行业动态,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2 实验实践实验实践是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探究,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实验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设有多个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并有专门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分析。

2.3 项目实训项目实训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分组合作的项目实训,学生将面对现实问题,并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

项目实训旨在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从项目立项到项目实施,学生将锻炼项目全过程管理的能力。

2.4 科研实训科研实训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工程学院通信工程教学计划

工程学院通信工程教学计划

工程学院通信工程教学计划导语:通信工程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对于培养高素质的通信工程人才来说至关重要。

因此,工程学院通信工程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针对该教学计划的主题进行详细论述,包括教学主题、活动安排以及教材使用等方面。

一、教学主题通信工程是工程学院的核心专业之一,其教学主题应紧密围绕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展开。

通过传授通信工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核心技术,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应将信息安全、网络技术等前沿研究融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通信工程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挑战。

二、活动安排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计划应安排一系列与实际工程项目相关的活动。

首先,组织学生参与科研课题,让他们亲身经历研究的过程,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

其次,在校外实习期间,可以安排学生到通信企业或科研机构实习,提升他们的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和竞赛,与业界专家进行交流,并与其他高校的学生比拼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三、教材使用选择合适的教材对于教学的成效至关重要。

教材应包括通信工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前沿技术的介绍。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教材作为主要参考书,如《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

同时,可以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期刊,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和论文,培养他们的学术思维和科研能力。

此外,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源软件和硬件的学习和实践,了解行业内主流的工具和平台,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总结:工程学院通信工程教学计划的设计和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活动安排应紧密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教材使用则应结合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

通过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对工程学院通信工程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通信原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_____总学时:_____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一)课程性质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通信系统中信息传输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基本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从事通信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和性能指标。

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模拟调制解调、数字基带传输和数字频带传输。

熟悉信道的特性、噪声对通信系统的影响以及信道编码和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了解通信系统中的同步技术,包括载波同步、位同步和帧同步。

2、能力目标能够对简单通信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和计算。

具备设计和实现基本通信系统的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通信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绪论1、通信的基本概念通信的定义和目的。

通信系统的模型和组成部分。

2、通信系统的分类按传输媒介分类(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按信号特征分类(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3、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有效性指标(传输速率、频带利用率)。

可靠性指标(误码率、误信率)。

(二)确知信号1、确知信号的分类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

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

2、确知信号的频域特性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

周期信号的频谱。

3、确知信号的时域特性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和互相关函数。

(三)随机过程1、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随机过程的定义和分类。

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均值、方差、自相关函数)。

2、平稳随机过程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和性质。

各态历经性。

3、高斯随机过程高斯随机过程的定义和性质。

高斯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四)信道1、信道的定义和分类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普通高等教育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大纲合集 1041810通信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高等教育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大纲合集 1041810通信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041810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时学分:1学分,18学时
开设学期:第5学期
一、实验目的
通信原理实验是通信原理课程的实践环节。

通过本综合实验的开展,可以使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基本理论,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通过学生上机对各单元实验内容的具体动手操作,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能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通信的系统概念,更好地理解理论授课的内容,为后续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三、考核要求
根据学生的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验完成情况及实验考试进行综合评定。

考勤、预习占10%,实验报告、实验完成情况占30%,实验考试占60%。

四、实验教材
《通信原理实验与课程设计(第二版)》,达新宇、陈校平、邱伟等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五、参考书目
1.《通信原理(第五版)》,樊昌信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2.《通信原理实验指导(第一版)》,杨建华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3.《通信原理实验教程(第一版)》,杨鸿文、桑林、徐春秀等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通信原理实验(第一版)》,卢晓轩、蔡丽萍著,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执笔人:何腊梅
审核人:杜俊
审定人:丁富华
时间:2013年7月。

通信原理第一章教学计划

通信原理第一章教学计划

全书按85课时设计。

其中必要时间83课时,机动课时2课时。

各章分配必要课时如下第一章:7课时第二章:8课时第三章:8课时第四章:7课时第五章:7课时第六章:8课时第七章:8课时第八章:8课时第九章:8课时第十章:6课时第十一章:7课时补充说明:各章节课时数基本取整,是预留了余地的。

各位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和自己的侧重点,对内容进行扩张与紧缩,并从中留出总结、习题讲解和测验时间。

第1章绪论总课时7:说明:本章具体内容较少,但涉及概念较多,应花较多时间进行讲解,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1-5的信号系统知识,根据学生基础,在半学时内拉完,或者以最多2机动学时进行较为系统的补充。

1.1通信的相关概念 2课时1.1.1 通信1.1.2 通信的模型1.1.3 通信的分类1.1.4 基带信号和带宽信号(已调制信号)1.2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2课时1.2.1模拟信号和模拟通信1.2.2 数字信号和数字通信1.2.3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比较1.3 信息、信息量和通信质量 2课时1.3.1 信息和信息量1.3.2 平均信息量1.3.3 噪声1.3.4 通信质量1.4 怎样学习本书 0.5课时1.4.1本书的特点和要求1.4.2本书的知识结构1.4.3 本书重要知识点1.5 信号与系统预备知识 0.5 机动1-2课时1.5.1 信号的分类1.5.2 线性时不变系统1.5.3 单位冲击函数和系统的单位冲击响应1.5.4 傅立叶级数和傅立叶变换1.5.5 系统的频率特征和滤波器1.5.6 信号的能量和功率1.5.7能量谱、功率谱和平均自相关函数1.5.8 现实信号的带宽判定1.5.9 解析信号和希尔伯特变换本章小结习题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原理教学计划
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教学计划中,通信原理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课程。

通信原
理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并掌握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本文将从教学主题、活动安排、教材使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教学主题
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主题是普及学生对通信原理基本概念的理解,并培养学生
运用通信原理技术进行系统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这个主题可以通过讲解通信原理的基本原理、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码技术等知识点来展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设计实验和实践环节,让
学生亲身操作和实践,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活动安排
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采用了多种活动安排,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
需求。

以下是一些主要活动及其安排:
1. 讲座和课堂讲授:通过讲座和课堂讲授,向学生传授通信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

我们采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实例和案例,生动形象地解释和展示相关概念和技术。

2. 实验设计和实践: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通
信原理的理解。

学生将亲自动手设计和搭建通信系统,进行信号调制和解调实验等,从而掌握实际应用技术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共同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并在小组中分享知识和经验,提高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4. 学术报告和论文撰写: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报告和论文撰写,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通信原理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报告和论文来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三、教材使用
在通信原理课程中,我们选用了一些经典的教材作为主要参考资料。

这些教材包括《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数字通信原理》等,它们涵盖了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同时还有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和实验设计。

除了教材,我们还引入了一些相关的学术论文和最新研究成果,以帮助学生了解当前通信原理领域的最新进展。

通过教材和学术论文的结合使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通信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

总结起来,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原理教学计划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多种活动安排,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

同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教材和学术研究的结合使用,我们力求将通信原理课程打造成一门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应用的学科。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安排,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