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脑卒中防治血压管理指导规范

合集下载

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生性脑卒中防治指南(2023完整版)

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生性脑卒中防治指南(2023完整版)

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生性脑卒中防治指南
(2023完整版)
简介
本指南旨在提供关于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生性脑卒中的防治指导,以帮助医疗从业者和公众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脑卒中。

预防措施
- 合理控制血压:建议定期测量血压并进行控制,血压控制目
标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而定。

- 戒烟限酒:持续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因此
应戒烟限酒。

- 控制血脂:要控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
酯的水平,以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 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监测和控制血糖水平,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识别脑卒中症状
脑卒中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部或肢体无力、言语不清、
突然出现的严重头痛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该立即就医。

急诊处理
- 急诊定位:通过临床评估和影像学等方法确定脑卒中发生的
位置和类型。

- 快速溶栓治疗:对于符合溶栓治疗条件的患者,应尽快给予
溶栓治疗,以恢复脑血供。

- 并发症预防:在急诊处理过程中,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包括出血和脑水肿等。

康复治疗
- 早期康复:在脑卒中发生后,应及早开始康复治疗,包括物
理治疗、语言治疗和心理支持等。

- 脑卒中复发预防:针对高危人群,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脑卒
中的复发。

结论
本指南提供了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生性脑卒中的防治指南,包括
预防措施、脑卒中症状的识别、急诊处理和康复治疗等。

希望通过
这些指南,能够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知并有效防治脑卒中的发生。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

危(wei)险因素控制脑血管病的危(wei)险因素分为可预防和不可预防两类,应积极控制可预防的危(wei)险因素,如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吸烟等。

一、高血压[推荐意见](1)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或者TIA 患者,发病数天后如果收缩压≥140mmHg 或者舒张压≥90mmHg,应启动降压治疗(Ⅰ级推荐,A 级证据);对于血压<140/90mmHg 的患者,其降压获益并不明确(Ⅱ级推荐, B 级证据)。

(2)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且长期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或者TIA 患者,如果没有绝对禁忌,发病数天后应重新启动降压治疗(Ⅰ级推荐,A 级证据)。

(3)由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9%)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或者TIA 患者,推荐收缩压降至140mmHg 以下,舒张压降至90mmHg 以下(Ⅱ级推荐,B 级证据)。

由于低血流动力学原因导致的脑卒中或者TIA 患者,应权衡降压速度与幅度对患者耐受性及血液动力学影响(Ⅳ级推荐, D 级证据)。

(4)降压药物种类和剂量的选择及降压目标值应个体化,应全面考虑药物、脑卒中的特点和患者 3 方面因素(Ⅱ级推荐,B 级证据)。

二、脂代谢异常[推荐意见](1)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或者TIA 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推荐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Ⅰ级推荐, A 级证据)。

有证据表明当LDL-C 下降≥50%或者LDL-C≤1.8mmol/L (70mg/dL)时,二级预防更有效(Ⅱ级推荐, B 级证据)。

(2)对于LDL-C≥2.6mmol/L (100mg/dL)的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或者TIA 患者,推荐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以降低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Ⅰ级推荐, A 级证据);对于LDL-C<2.6mmol/L (100mg/dL)的缺血性脑卒中/TIA 患者,目前尚缺乏证据,推荐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Ⅱ级推荐,C 级证据)。

中国脑卒中护理_指导规范标准

中国脑卒中护理_指导规范标准

脉搏和心率监测推荐意见
(1)卒中后房颤患者,护士需进行两人同时监测脉搏与心率 (A级推荐); (2)脑卒中发病24h内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A级推荐); (3)重症脑卒中患者建议给予床边心电监护(A级推荐); (4)加强护士对心电监护仪应用的培训(A级推荐)
呼吸监测推荐意见
(1)合并低氧血症患者应给予吸氧(A级推荐);
(4)在无法或者不宜监测上肢血压情况下,足背动脉可推荐为较好的 测量血压的部位(B级推荐);
(5)血压测量频繁时,需更换监测部位,防止皮肤出现压力性紫癜(B 级推荐)。
瞳孔监测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1)护士应使用聚光手电筒适时 为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瞳孔的观察 (专家共识); (2)护士可以根据患者GCS评分 来确认观察瞳孔的间隔时间(B级 推荐;(3)图片参照法可用于瞳 孔大小的判定(B级推荐)。
(2)冠心病患者及高血压高危患者即使LDL—C水平正 常,也应改变生活方式和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A级推 荐)。
二、脑卒中的识别
• 1.院前急救 • 快速识别一项研究表明,接到患者、家属或旁观者在家中或公共场所呼叫
120、999或其他紧急救护人员,报诊者提及某些具体词汇,如卒中、面部 下垂、无力/跌倒或交流困难,则分诊员可正确地识别出80%的卒中。调度 员与医护人员对卒中的诊断 一致,则到场的时间与救治时间均会缩短。
血压监测推荐意见:
(1)对于血压正常或偏高者,可采用无创自动血压连续监测,血压偏 低或血压波动较大者应在无创自动血压连续监测的前提下,定时手动测 量(A级推荐);
(2)入院首次测血压时,需监测对侧肢体血压值,当压差 >10mmHg, 密切监测血压的同时需要监测心率的变化(A级推荐);
(3)急性偏瘫患者侧卧位、平卧位与俯卧位均可作为测量下肢血压的 体位(B级推荐);

2020年脑卒中规范化诊治简明手册4.调控血压篇

2020年脑卒中规范化诊治简明手册4.调控血压篇

第四节脑卒中的血压调控一、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血压如何管理?1)急性期:①缺血性脑卒中后24h内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理。

应先处理紧张焦虑、疼痛、恶心呕吐及颅内压增高等情况。

②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或伴有特殊疾病(严重心肾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的患者,可予降压治疗,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

可选用拉贝洛尔、尼卡地平(优点:静脉点滴、半衰期短、容易调控、对脑血管影响小;最好应用微量输液泵)等静脉药物,避免使用引起血压急剧下降的药物(舌下含服短效硝苯地平慎用)。

③卒中后低血压的患者应积极寻找和处理原因,必要时可采用扩容升压措施。

可静脉输注0.9%氯化钠溶液纠正低血容量,处理可能引起心输出量减少的心脏问题。

2)恢复期:①卒中后若病情稳定,血压持续≥140mmHg/90mmHg,无禁忌症,可于起病数天后恢复使用发病前服用的降压药物或开始启动降压治疗(Ⅰ,A)。

②早期(24小时-7天)持续存在的高血压可以采取较为积极的降压治疗,一般控制收缩压<185mmHg或舒张压<110mmHg是安全的;病情轻时甚至可以降低到<160/90 mmHg以下;但卒中早期降压24小时内不应超过原有血压水平的15%。

(五年制神经病学教材.第七版)③由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9%)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推荐收缩压降至140 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90 mmHg以下(Ⅱ,B)和高强度他汀治疗。

由于低血流动力学原因导致的脑卒中或TIA患者,应权衡降压速度与幅度对患者耐受性及血液动力学影响(Ⅳ,D)。

(新增)④可能为小血管病的皮质下小梗死,SBP控制在130mmHg可能是合理的。

(IIb,B)总结:按照分层策略控制脑梗死血压-少见情况:双侧ICA严重狭窄,可能SBP不能<160mmHg;-其他脑梗死(含颅内A狭窄):<140/90mmHg;-小血管病降压更积极:SBP<130mmHg。

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4
随机对照试验还未确定,卒中或短暂性缺血发作后开始降压治疗的最
佳时间。在出院前应开始或调整降压治疗
急性治疗期未开始降压治疗的患者,应进行基础护理或卒中预防服务的随访安排,
4
以进行持续评估和管理。注:血压管理是所有医疗队员的责任,最初卒中患者需要
经常监测(如每月),直到血压达标,并确定最佳治疗
5
对于儿童,降压的目标应该是低于年龄,身高和性别规范值表的第95百
F
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该在24小
时内谨慎地降低血压(例如不超
过20%)
D
• 所有急性卒中患者在卒中 发作后48小时内都应密切
监测血压
B
• 对于脑内出血患者,血压 可急剧降低至目标收缩压
约140mmHg(但不能明显
更低)
澳大利亚卒中管理临床指南 2017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管理
• AIS 患者,如伴有其它合并症(例如,共存的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急性心衰, 主动脉夹层,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或者先兆子痫 / 子痫),早期降压治疗 是有指征的。初始血压降低 15% 可能是安全的
• 对于血压<220/120 mmHg,未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并且 没有合并症需要紧急降压治疗的患者,在 AIS 后最初的 48 至 72 小时内启动 或重新启动降压治疗对于预防死亡或神经功能缺损无效
• 对于血压 ≥ 220/120 mmHg,未接受静脉应用阿替普酶或血管内治疗,并 且没有合并症需要紧急降压治疗的患者,在 AIS 后最初的 48 至 72 小时内启 动或重新启动降压治疗的疗效是不确定的。卒中发作后最初的 24 小时内血压 降低 15% 可能是合理的
• 首选生活方式治疗,监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 • 3个月后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降压药物治疗

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要点

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要点

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要点1.流行病学特点:指导规范对我国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了总结,其中包括脑卒中的高发年龄段、性别差异、地区差异以及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等。

了解这些特点能够提供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2.分类和诊断:规范对脑卒中的分类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此外,规范还介绍了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包括常见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指标。

3.早期干预:指导规范提出了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干预措施,包括急救和院前评估、急性期治疗以及早期康复干预等。

早期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4.危险因素控制:规范重点强调了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控制,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规范给出了详细的危险因素控制目标和方法,以及辅助检查的指征和临床应用。

5.治疗策略:规范对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策略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急性期治疗、恢复期治疗和长期管理等。

同时,规范还强调了抗栓治疗、止血治疗和神经保护治疗等具体的治疗方法。

6.康复和护理:规范对脑卒中康复和护理进行了全面的指导,包括早期康复、强化康复训练和社区康复等。

规范还强调了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包括衣着、进食、排尿、行走等日常生活活动的康复训练。

7.患者管理与转诊:规范对于脑卒中患者的管理和转诊提出了具体指导,包括急性期的血压控制、体温控制、血糖控制等。

同时,规范还对脑卒中患者的转诊标准进行了明确划定。

8.科学研究与宣传推广:规范提倡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制定和完善评价脑卒中防治效果的指标体系。

此外,规范还鼓励开展脑卒中防治技术的宣传推广工作,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水平。

综上所述,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是一份全面细致的文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规范和系统的指导,以提高我国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水平,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2021指南】

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2021指南】

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2021指南】↓↓↓点击进入↓↓↓指导规范1.脑卒中急性期应密切监测血压,减少血压波动的诱因。

2.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60/90 mmHg 可作为参考的降压目标,早期积极降压是安全的。

3.缺血性脑卒中,如准备血管再通治疗,推荐应用静脉注射药物将血压控制在180/105 mmHg 以下;若未进行血管再通治疗,目前血压控制意见因证据尚不充分而未完全明确,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判定。

4.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建议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60 mmHg 水平,同时注意保持脑灌注压。

不同类型脑卒中的血压管理01自发性脑出血的血压管理降压时机及速度: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急性脑出血患者收缩压>220 mmHg 时,应积极使用静脉抗高血压药物降低血压;当收缩压>180 mmHg 时,可使用静脉抗高血压药物控制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调整降压速度。

脑出血患者不仅需要降低收缩压峰值水平,同时也需要密切监测血压以减少血压变异性和维持足够的脑灌注压。

血压管理目标: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160/90 mmHg 可作为参考的降压目标,早期积极降压是安全的,其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根据《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2015)》,常用的静脉抗高血压药物为尼卡地平、乌拉地尔、硝酸甘油等;常用的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为长效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β1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等。

静脉药物应用时应注意避免使用硝普钠,因其可能具有升高颅内压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副作用。

02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降压时机及速度:A.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伴有其他合并症(如合并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急性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子痫或先兆子痫等)可早期启动降压治疗。

B. 对于未进行血管再通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若血压<220/ 120 mmHg 并且无合并症,需要紧急降压治疗,在脑卒中发生后最初的48~72 小时内,给予降压治疗不能预防死亡或改善神经功能预后。

中国脑卒中护理指导规范标准

中国脑卒中护理指导规范标准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饮食习惯,制 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遵循低盐 、低脂、低糖的原则,保证营 养均衡。
预防并发症
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保 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 染。
促进康复
鼓励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如肢体活动、语言训练等,以
促进功能恢复。
专科护理
01
02
03
药物治疗
目的及范围
规范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流程,提高护 理质量。
涵盖了脑卒中患者的评估、诊断、治 疗、康复和出院后的护理等方面的内 容。
推广科学的护理理念和方法,为医疗 机构、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指导和参 考。
02
护理指导规范
基础护理
定期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 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
意识状态和尿量等变化。
05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预防并发症
预防肺部感染
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尽量减少 使用机械通气和雾化吸入时的不当操作。
预防压疮
定期翻身拍背,保持皮肤干燥清洁,使用气垫床、海绵垫等保护措 施,避免长时间同一部位受压。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适当抬高下肢,定期更换体位,遵医嘱使用弹力袜、间歇气压装置 等预防性措施。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进行 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积极
心态。
专科护理质量标准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 记录并报告医生。
并发症预防
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定期翻 身、预防压疮等。
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关注药物反应,及 时调整用药方案。
康复指导
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指 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2023版《脑卒中防治最新指南》正式发布

2023版《脑卒中防治最新指南》正式发布

2023版《脑卒中防治最新指南》正式发布前言脑卒中作为全球范围内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提升公众健康意识,加强脑卒中的预防与治疗工作,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专家团队,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实践,对《脑卒中防治指南》进行了全面的更新。

2023版《脑卒中防治最新指南》现正式对外发布。

更新亮点1. 早期识别和紧急处理- “FAST”诊断法更新:新增了关于面瘫(Face drooping)、言语困难(Arm weakness)、平衡障碍(Speech difficulty)的识别方法,帮助公众更快识别脑卒中症状。

- 紧急医疗转运:强调在发现脑卒中症状后的黄金治疗时间内(通常为4.5小时内),迅速就医的重要性。

2. 风险评估与干预策略- 高血压管理:强化了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性。

- 糖尿病与血脂异常:新增了针对糖尿病患者和高脂血症患者的专门防治建议。

- 生活方式干预:增加了关于戒烟、限酒、健康饮食以及体力活动对脑卒中预防的作用。

3. 药物治疗与最新进展- 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更新了关于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的指南,包括新型抗凝药物的应用。

- 神经保护剂与神经再生:介绍了最新的临床试验结果和药物治疗策略,探讨了未来治疗脑卒中的潜在方向。

4. 康复治疗和长期管理- 个体化康复方案:强调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治疗计划的重要性。

- 心理支持和社区参与:增加了对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管理的指导,以及提倡社区支持在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实施与推广为了让最新指南得到广泛应用,卫生健康委员会将采取以下措施:1. 专业培训:组织全国范围内的专业培训,确保医护人员掌握最新的脑卒中防治知识和技能。

2. 公众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和社区活动,提升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普及“早发现、早治疗”的理念。

3. 政策支持:推动将脑卒中防治纳入公共卫生政策,提高救治体系的整体效率。

结论2023版《脑卒中防治最新指南》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在脑卒中防治领域迈入了新的阶段。

《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要点汇总

《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要点汇总

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要点(1)•1.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一、高血压【指导规范】1.35岁以上者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1次;有高血压和/或脑卒中家族史的患者应增加血压测量次数;高血压患者应每月测量1次血压,以调整服药剂量。

除关注诊室血压外,还应关注患者动态血压、家庭血压、清晨血压等,并积极推荐家庭自测血压。

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见表1-1。

2.对于血压水平高或已有原发性高血压的人群,包括需要降压治疗的人群,推荐非药物性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减重、心脏健康饮食结构、减少钠摄入、补充饮食中钾摄入、在训练计划指导下的增加锻炼以及限酒。

3.对于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10%且平均收缩压>130mmHg或平均舒张压>80mmHg的人群,推荐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对于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V10%且平均收缩压>140mmHg或平均舒张压>90mmHg的人群,推荐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4.对于确诊原发性高血压且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10%的人群,推荐将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

5.对于伴有慢性肾脏病的原发性高血压人群,降压目标值推荐为130/80mmHg以下。

6.对于合并2型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人群,推荐在血压水平>130/80mmHg时启动降压治疗,降压目标值推荐为130/80mmHg以下。

7.需要降压治疗者应根据患者特点及药物耐受性进行个体化治疗。

8.推荐采用家庭自测血压,更有益于改善患者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水平。

推荐针对性采用动态血压测量,有利于检出白大衣高血压和隐蔽性高血压。

对于正常高值血压者[(120〜139)/(80〜89)mmHg],建议每年复查血压情况及做高血压相关的健康体检;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如伴有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慢性肾功能衰竭,应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9.用于脑卒中一级预防的一线抗高血压药物包括钙离子通道拮抗剂(CCB)、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脑卒中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脑卒中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常用降血脂药物
药 物 化学名 商品名 剂 量
用药注意事项
吉非贝齐 洁脂 300~600mg/次 1.注意肝功能旳变化

诺衡 2次/d
2.谨慎与他汀类药物
特 苯扎贝特 必降脂 200~400mg/次 联合使用

3次/d
3.病情平稳旳情况
非诺贝特 力平之 200mg/次
3~6个月复查血
2次/d
脂和生化指标
临界水平 5.23~5.69
(201~219mg/dl)
需治疗水平 5.72
(>220mg/dl)
>1.70
(&LDL-C
>1.04
(>40 mg/dl))
<2.58
(<100mg/dl)
<0.90
(<35 mg/dl)
3.15~3.61 >3.64
(121~139mg/dl) (>140mg/dl)
脑卒中人数会逐年增长 脑卒中防治十分主要
一、基础知识
2.性别 男性比女性旳卒中发生率大约高30%。在每个年龄组旳发病率:
男性>女性。 男子汉有先天旳不足,雌激素少,情感压抑或暴躁。 3.家族史 脑血管病家族史是易发生卒中旳一种原因。父母双方直系亲属发
生脑卒中或心脏病时<60岁即为有家族史。 男性发病<55岁 女性发病<60岁
一、基础知识
(一)脑卒中旳分类
1、缺血性: TIA 脑梗死
2、出血性: 脑出血 SAH
一、基础知识
脑卒中发病机制
当血液供给因为脑血管闭塞或灌注不足而停止,在梗死 区域中心旳脑神经细胞会在数分钟内死亡,此梗死区 成为关键坏死区;围绕此关键坏死区域名叫缺血半暗 带,这个半暗带区包括了功能上已出现障碍但因为存 在侧支循环血液供给而依然生存旳脑组织,假如及时 恢复供血,此部分脑组织功能可恢复,而假如血流中 断超出5分钟,这部分缺血半暗带能够转化成为梗死 脑组织。

卒中防治中心评价指标体系 试行 技术部分

卒中防治中心评价指标体系 试行 技术部分

查看相关文件及记录
如有明确和绿道对接的组或病区给5 分;无明确对接病区或组得0分
5
针对科室住院脑卒中患者完成病情程度量化评估的比率(NIHSS 现场查看近1个月医院 要求:NIHSS评分达到100%得3分,低
评分);
提供的病历数据
于100%得0分
3
神经
内科 (24 分)
缺血性卒中患者在院期间内依据脑防委指定的相关规范开展 (抗凝、调脂、抗血小板及控制血压等)治疗的情况;
随机抽取1年内病历3份
要求完成率:3份均有得,得2分;1份 不全得1分;2份及以上不全得0分
2
神经 外科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24小时内治疗+上转率 (39
查看近半年来的统计数 据,计算出比率
24小时内Hunt-Hess评分≤4分患者治 疗+上转率≥90%得20分;低于90%得0 分。
20
分)
现场查看近1个月医院 提供的病历数据
要求:抗凝、调脂、抗血小板及控制 血压等治疗情况符合规范要求;每达 标一项得2分,最高8分。
8
分)
1周内卒中患者完成脑、颈血管超声/TCD/CTA/MRA等评估的比 率;
针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
现场查看近1个月医院 提供的3份病历数据
1周内3份病例均完成颈部、颅内血管 评估≥90%,得3分;≥60%,得1分; 低于60%得0分
急性脑卒中患者完成急诊CT扫描的平均时间(入院到CT检查完 成时间)
依据医院提供的数据
要求:CT扫描平均时间≤25min得4 分,超过25min≤35min得2分,超过 35min得0分;
4
根据医院数据库提供的
急诊血常规+血糖检验报告出具的平均时间(从采血到出具检查 数据计算近半年来急诊 要求:血常规,血糖结果平均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