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实施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实施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实施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前言在当今社会,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小学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我们开展了“小学美术创新教学实施与研究”课题。

本报告旨在总结课题研究成果,为小学美术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与目的研究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育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足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创新美术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目的1. 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方法。

2. 分析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的实施策略及效果。

3. 为小学美术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1.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理论研究。

2.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实践探索。

3.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效果评价。

研究方法1. 文献分析法:收集国内外美术教育相关论文、专著,分析现有教学方法及成果。

2. 实证研究法:在小学开展美术创新教学实践,收集数据,分析教学效果。

3. 访谈法:对学生、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创新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理论研究1. 创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2.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情境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实践探索1. 教学设计:结合小学生特点,设计富有创意的美术课程,如动画制作、手工制作等。

2. 教学实施: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创新教学方法,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3. 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效果评价1. 学生兴趣: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创新教学的兴趣和满意度。

2. 教学成果:分析学生的美术作品、创新能力等指标,评价教学效果。

3. 教师反馈:收集教师对创新教学的反馈意见,总结教学经验。

美术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美术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美术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美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个性和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对美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日渐加深,美术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也越显突出。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美术学科教学现状却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一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领导和教师对美术学科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美术课经常被挪用或侵占;二是由于部分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不能很好的把握美术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方式陈旧;三是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上课做其他科作业或看闲书刊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家长对美术学科的不重视也制约了美术教育的发展。

因此,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美术兴趣,是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发展学生美术的兴趣和特长,努力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一)课题研究的目标:1. 通过研究改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2. 通过研究改变学生学习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 通过研究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审美能力;4. 通过研究构建适合我校实际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 针对我校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立本课题的研究目标;2. 探讨适合我校实际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3. 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美术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4. 探索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及实施过程(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

(二)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XXXX年XX月—XX月):成立课题组、进行理论学习、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 实施阶段(XXXX年XX月—XX月):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实验,边实践边总结,随时收集资料。

《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

《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

趣味化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课题开展与探究房县东城小学美术组 )一.课题确定:学校中的美术课程,其本质是让学生感悟美进而创造美,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更应把重心放在如何唤醒和激活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儿童是人之一生中最富于想象力的阶段,他们的心理世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自由地想象,并且勇于探索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

所以这个阶段的美术教育主要就是启发学生创造的天赋,也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就是抛弃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开展体验性学习。

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

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经多次实践,发现游戏性的教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这类美术教育我们可以称之为“趣味化美术课堂” 。

二.理论依据:1、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是《美术课程标准》、《中国美术教育》中有关学科教育的理论。

2、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小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是由学习美术活动本身和学习美术的目的、任务引起的。

我们要把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目标,使学生愉快、生动活泼地学。

单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课堂教学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而不是“黑白” 无声的。

教学实践证明,美术趣味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兴致,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课题研究目标:小学美术趣味化教学研究目标包括:1、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2、使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逐步形成学生的美术创造个性。

3、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中的美,使其头脑中留有丰富的美的事物的表象,学生审美素质得到发展。

4、通过趣味绘画、手工技能教育,提高学生的美术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掌握的美术技能和工具材料,想象、创作出新颖、独特有创意的优秀的美术作品。

小学美术课趣味教学研究课题总结

小学美术课趣味教学研究课题总结

《小学美术课趣味教学研究》课题总结崔艳辉一、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根据开学初制定的课题研究计划,本学期开始围绕《小学美术课趣味教学研究》确立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首先调查了解现阶段师生教与学内容的现状。

重点调查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趣味化教学内容的学习态度、状况及原因的调查及分析。

二是现有教师资源及教学方式的分析。

在调查的基础上,思考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趣味化教学,将书本知识和生活事物相联系,并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确立阶段性教学目标,创新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二、落实课题研究行动本学期,我围绕课题开展以下工作:1.对教材进行整理和分析,确立阶段性教学目标。

在本学期四年级美术教材中,将所有可以进行趣味化教学的内容按类型进行整理,并将每一课时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和每一单元整体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进行分类整理,使教师对这一研究内容有个整体的概念和全局的把握。

2.初步尝试切实可行、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教无定法,而贵在得法。

通过近期实践,针对“趣味化教学”的策略,我采用了一些新的教学尝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课内容丰富,教师要认识到不同课程内容与学生学习的情境和认识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探究意识转化成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情境”开展教学,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的兴趣,引起孩子情绪的共鸣,引发其在特定背景的情感支持下自主参与美术活动。

情境教学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孩子们在故事情境的牵引下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教学中来。

如以造型设计表现为主的《变形的魅力》一课,我将生活实践和本节课变形练习的教学内容相联系,设计了一个关于哈哈镜的故事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有趣的故事情境,将以单纯技法为主的枯燥教学内容调味成学生喜欢、乐此不疲参与的教学内容。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课堂趣味横生,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作业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式。

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

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

《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趣味化美术教学是教育者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趣味性的美术教学活动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提升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趣味教学能把概念具体化,传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学生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统一,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使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面对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做到创境激趣、以趣激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趣味化美术教学的实施不但有利于儿童对美术学习兴趣的提升,更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创造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二、理论依据:1、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美术课程标准》、《中国美术教育》中有关学科教育的理论。

2、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小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是由学习美术活动本身和学习美术的目的、任务引起的。

我们要把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目标,使学生愉快、生动活泼地学。

课堂教学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教学实践证明,美术趣味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兴致,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3、人美版实验美术新教材就是根据新课改的这种理念提出了“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一)课题研究的目标:1、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2、使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逐步形成学生的美术创造个性。

3、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中的美,使其头脑中留有丰富的美的事物的表象,学生审美素质得到发展。

4、通过趣味绘画、手工技能教育,提高学生的美术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掌握的美术技能和工具材料,想象、创作出新颖、独特有创意的优秀的美术作品。

《小学美术趣味教学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小学美术趣味教学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小学美术趣味教学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我国古代教育家XXX在《论语〃雍也》中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里所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是人们认识某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和创造动力。

现代课堂教学观念认为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研究情景下发展能力。

小学美术趣味教学实践,就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趣味性的美术教学活动,把概念具体化,传授方式趣味化,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在赏、听、想、说、玩、画、做等“多元化”活动中愉快地获取知识和技能。

趣味教学,它不仅仅是一种方法问题,而是一种在先进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超的教学艺术。

所以,将趣味教学带入美术课堂,不但有利于儿童对美术研究兴趣的提升,更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创造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美术教学中,积极实践研究趣味教学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研究美术的兴趣,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切实改变目前我校美术教师机械地教,学生被动地学的教学方式,促使各位美术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造性的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改进自己教学言行,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实施趣味教学,对提高美术教学效率具有重大的意义。

1.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熟悉到艺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众所周知,人在愉快的状态下,人的大脑处于相对兴奋状态,进修效率就会提高。

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进修,快乐进修就能实现高效艺术课。

2.提高我校美术课堂教学效益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需要。

我校兼任美术教师多于专任美术教师,由于美术教学经验不足、专业水平有限,所1以课堂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显得板滞、沉闷,致使学生缺乏兴趣,参与度不高。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美术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我们开展了“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研究”课题。

本报告旨在总结课题研究成果,为今后的小学美术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研究背景在当今世界,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在我国小学美术教学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传统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探索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为我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奠定基础。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1. 分析现有小学美术教学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 搜集国内外美术创新教学资料,提炼有益经验。

3. 设计小学美术创新教学实践方案,进行教学实验。

4. 总结教学实验成果,提出推广建议。

研究方法1. 文献分析法:搜集相关美术教育理论资料,分析现有教学模式。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3. 实验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创新教学方案,观察学生反馈。

4. 归纳总结法:对实验成果进行总结,提炼有效教学策略。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研究结果1. 现有小学美术教学存在一定问题,如过于注重技能训练,忽视创新能力培养等。

2. 国内外美术创新教学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如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

3. 设计的小学美术创新教学实践方案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如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审美情趣得到培养。

4. 实验成果表明,创新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分析通过对现有教学现状的分析,我们认识到改革小学美术教学的必要性。

同时,通过借鉴国内外创新教学经验,我们找到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实践证明,创新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四、结论与建议结论本课题通过分析现有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借鉴国内外创新教学经验,设计并实践了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方案。

小学美术趣味教学的实践研究》下半年阶段课题总结报告

小学美术趣味教学的实践研究》下半年阶段课题总结报告

小学美术趣味教学的实践研究》下半年阶段课题总结报告和步骤,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课题组成员通过反思和总结,发现在手工课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差异化教学的探索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

同时,也要注意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和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在参加比赛和活动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同时,也要注意在实践中注重理论的指导,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三)在总结阶段性成果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也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结合,形成多学科的融合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综合效益。

同时,也要注意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全面素质。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课题组成员将继续深入探讨小学美术趣味教学的实践,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差异化教学的研究和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同时,也要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形成多学科的融合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综合效益。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全面素质。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了探求一种好的教育教学模式并总结出优良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献身于教育事业并踏实工作,同时不断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教师需要具备很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因为课堂教学中需要既有教师的讲授,又有小组间的自由讨论。

只有适当地组织和指导,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为了实施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取得可喜的成绩,需要有长期的计划。

急于求成是不可取的,只有长期坚持才会取得成效。

研究组成员应该循序渐进,拓宽研究思路,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并认真撰写课题实验论文。

《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

《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

《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第一篇:《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一、课题的提出:作为视觉传达教育的美术课程,其本质是让学生感悟美进而创造美,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更应把重心放在如何唤醒和激活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方法上来,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太过被动与压抑,而让学生走出教室,在阳光下游戏中感受、发现、认识和捕捉第一手的题材与内容,通过自身的感官体验创造的美才会是灿烂,有活力的。

儿童是人之一生中最富于想象力的阶段,他们的心理世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自由地想象,并且勇于探索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

所以这个阶段的美术教育主要就是启发学生创造的天赋,也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就是抛弃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开展体验性学习。

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

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经多次实践,我发现游戏性的教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这类趣味性美术教育我们可以称之为“阳光下的绘画”。

二、理论依据:1、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美术课程标准》、《中国美术教育》中有关学科教育的理论。

2、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小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是由学习美术活动本身和学习美术的目的、任务引起的。

我们要把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目标,使学生愉快、生动活泼地学。

单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课堂教学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而不是“黑白”无声的。

教学实践证明,美术趣味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兴致,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研究

《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研究
2、使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逐步形成学生的美术创造个性。
3、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中的美,使其头脑中留有丰富的美的事物的表象,学生审美素质得到发展。
4、通过趣味绘画、手工技能教育,提高学生的美术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掌握的美术技能和工具材料,想象、创作出新颖、独特有创意的优秀的美术作品。
小学美术趣味化教学研究内容包括:
2、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小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是由学习美术活动本身和学习美术的目的、任务引起的。我们要把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目标,使学生愉快、生动活泼地学。单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课堂教学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而不是“黑白”无声的。教学实践证明,美术趣味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兴致,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1、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情趣化的美育内容,构建美术教学与学生经验紧密结合的共同体。
2、选择情趣化的表现材料,丰富学生创作表现的途径。
3、美术和游戏的“动静”结合。
《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于长亮
一、实用教学科学研究的观察法、对比法、实验法、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进行整体规划,实验是在教学常态下进行的,对比时客观地选取条件相当的对象,具体为:在教育教学中,要求教师确立个案研究的对象,把个案对象的具体情况及发展趋势,及时收集教育策略的回馈信息,从而进一步完善策略。并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
3、人美版实验美术新教材就是根据新课改的这种理念提出了“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美术教学内容应适应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着重强调以游戏的方式,观察和触摸各种实物,进行感官体验,并作简单组合造型。

小学低年级美术趣味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美术趣味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美术趣味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1. 研究背景本研究旨在探索小学低年级美术趣味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和实践效果。

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作业,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与参与度,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能力的发展,从而使研究更加积极主动。

2.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包括:- 设计并实施一系列趣味作业,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分析学生参与趣味作业后的发展变化,如兴趣、参与度、创造力等;- 探讨趣味作业对学生美术学科研究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实践研究:- 选择小学低年级的一所学校作为研究对象;- 设计一系列富有趣味性的美术作业,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调查学生对趣味作业的反馈和参与度,并记录其艺术表现和创造力的发展情况;- 分析调查数据,结合教师观察和评价,进行研究结果的总结和归纳。

4. 研究结果经过研究和实践,我们得出以下初步结果:- 趣味作业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增强他们对美术学科的关注和热情;- 学生在参与趣味作业后表现出更高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能力,他们的作品更加独特和富有想象力;- 趣味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结论与建议基于研究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小学低年级的美术教学应注重趣味性,在作业设计中融入生动有趣的元素,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趣味作业,如绘画比赛、手工制作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研究需求和兴趣;- 需要加强趣味作业的评估和教学反馈,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发展需求,从而进一步优化和改进作业设计。

6. 研究局限与展望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研究对象的选择、样本的代表性等。

未来的研究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结合多个学校和年级的数据,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结论。

同时,可以进一步探索趣味作业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影响和意义,如情绪态度、社交能力等。

参考文献[填写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小学美术教学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我们开展了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研究。

目的本课题的目的是探索一种适合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方法我们采用了实验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效果,评估创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实验组采用创新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创造,鼓励他们表达个人想法和情感。

- 创设多样化的艺术创作环境,提供丰富的艺术材料和工具。

-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绘画软件和投影设备,拓展学生的艺术表达方式。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注重技法的传授和作品的模仿。

结果经过研究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实验组学生在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作品更加独特和有个性。

- 实验组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也有所增强。

- 对照组学生在技法的掌握上有一定优势,但在艺术表达方面相对较弱。

结论本研究表明,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表达能力。

我们建议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广泛推广创新教学方法,并进一步探索更多适合小学生的艺术教育策略。

局限性和建议在本研究中,我们只针对了一所小学和有限的样本进行了实验。

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样本规模,并考虑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差异。

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将创新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张晓明. (2015).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方法研究. 中国美术教育,12(4), 20-25.- 李丽. (2018). 创新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美术教育, 9(2), 45-50.。

《小学美术“乐趣化课堂” 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小学美术“乐趣化课堂” 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小学美术“乐趣化课堂”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课题编号:JXKT-MS-04-004二、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2、行动研究法3、观察分析法三、本阶段课题研究解决的问题1、在美术教师中开展趣味化教学讨论,在趣味性教学过程中,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实现师生互动,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渗透美术知识、技能,并在感悟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生情感体验。

2、选择情趣化的表现材料,丰富学生创作表现的途径。

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索、在使用多种材料的过程中观察和触摸,进行感官体验,并能运用掌握的美术技能和工具材料,想象、创作出新颖、独特有创意的优秀的美术作品。

3、拓展课程资源,体验丰富多彩的课程,感受多彩课程的乐趣。

四、课题研究过程新课改下的教学以新理念、新目标、新内容、新方法等要求刷新了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的传统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对于广大美术教师来说,实施趣味性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好学,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构建一个充满趣味性的美术课堂,需要教师的智慧和较强的教材处理能力。

新课标也要求教师要灵活、创造性的运用美术教科书,突破教科书自身的局限性,发掘趣味性内容,以充分体现美术教育特有的活力和趣味性。

趣味性教学实质在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去获得知识,在愉快中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当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习兴趣为目的的教学。

这就要求广大美术教师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进行改革,努力探索美术教学的新路子。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实施趣味性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学中,要想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先决条件,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

本学期,《小学美术“乐趣化课堂”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目标,按照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方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乐趣化教学课堂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

将实施计划通过美术课具体落实到各班教学中去。

《小学美术趣味教学的实践研究》上半年阶段总结报告

《小学美术趣味教学的实践研究》上半年阶段总结报告

《小学美术趣味教学的实践研究》上半年阶段总结报告本课题在我校领导的带领和支持下、在课题组成员的不懈努力下,已经走过了快两年了。

从前期的申请立项、确定方案、构想策划、理论学习、问卷调查、课堂实践,到这一学年的贯彻实施,具体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在一次次学习、实践、研讨、交流、改进、调整等实实在在的工作中,我们真实地听到了自己成长的脚步声。

凭借一线教师的有利条件,以课堂为实验基地,积极实践研究趣味教学方法的运用,从而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学年我们进入了课题研究的实验阶段中期,如何结合先进教学理念,以更多方式深入地进行课题研究,从多方面具体体现和展示本课题的实验情况和效果,是我们这个学年课题研究的工作重点。

我们工作虽紧张,可却感觉很充实,虽然很忙碌,可我们却在不断成长,成功的喜悦与研究的困惑并存着。

现将我们课题组的工作进展及成果、课题组活动做法及体会汇报如下:一、课题研究工作情况及进展(一)理论与实践并进理论是实践的航标,因此进行理论学习是我们课题组一定要坚持执行的工作重点之一。

由于前期做好了专门充分的理论学习,因此,本学期我们将理论学习渗透在平时的教学和学习中,培养课题组成员做学习型教师的思想意识,养成学习的习惯,以理论指导实践,坚持上好每一节课。

上学期我们把教学内容重点放在手工课课型上进行实践研究,本学期我们又把教学内容重点放在欣赏课课型上进行讨论、研究,使研究不断深化。

2016年4月20日课题组组织开展了课题研讨活动——欣赏课的趣味教学,董存霞老师设计、执教了湘版二年级下册第10课欣赏课《民间玩具》一课,王瑞老师设计、执教了五年级下册第11课欣赏课《石壁上的九色鹿》,课题组其他成员和校领导观摩并结合课题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研讨活动,老师们在欣赏课趣味教学方面纷纷发表意见,活动受到良好效果。

2016年5月10日又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了集体备课活动,老师们针对四年级下册第10课《中国龙》进行了研讨、设计,最后由许丽琼老师执教,其他老师参与并反思。

《小学美术“乐趣化课堂”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小学美术“乐趣化课堂”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小学美术“乐趣化课堂”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课题编号:JXKT-MS-04-004一、课题阶段研究时间二、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2、行动研究法3、观察分析法三、本阶段课题研究解决的问题1、在美术教师中开展趣味化教学讨论,在趣味性教学过程中,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实现师生互动,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渗透美术知识、技能,并在感悟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生情感体验。

2、选择情趣化的表现材料,丰富学生创作表现的途径。

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索、在使用多种材料的过程中观察和触摸,进行感官体验,并能运用掌握的美术技能和工具材料,想象、创作出新颖、独特有创意的优秀的美术作品。

3、拓展课程资源,体验丰富多彩的课程,感受多彩课程的乐趣。

四、课题研究过程新课改下的教学以新理念、新目标、新内容、新方法等要求刷新了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的传统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对于广大美术教师来说,实施趣味性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好学,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构建一个充满趣味性的美术课堂,需要教师的智慧和较强的教材处理能力。

新课标也要求教师要灵活、创造性的运用美术教科书,突破教科书自身的局限性,发掘趣味性内容,以充分体现美术教育特有的活力和趣味性。

趣味性教学实质在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去获得知识,在愉快中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当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习兴趣为目的的教学。

这就要求广大美术教师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进行改革,努力探索美术教学的新路子。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实施趣味性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学中,要想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先决条件,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

本学期,《小学美术“乐趣化课堂”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目标,按照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方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乐趣化教学课堂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

将实施计划通过美术课具体落实到各班教学中去。

2020年《小学美术趣味教学的实践研究》下半年阶段课题总结报告精品版

2020年《小学美术趣味教学的实践研究》下半年阶段课题总结报告精品版

《小学美术趣味教学的实践研究》下半年阶段总结报告课题编号:JXKT-MS-04-017 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全体课题组教师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展开了课题《小学美术趣味教学的实践》进一步的探讨,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本学期重点针对手工课进行实验。

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理论,查阅大量资料,并结合手工教学的实际,提取一些典型案例,深入地进行了反思、讨论和研究,大胆开拓创新,不断尝试一些新做法,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现将上阶段的工作汇报如下:一、按照课题计划,有序展开研究活动开题以来制定了有利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并依照方案要求进行课题研究。

抓好理论学习,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学习他人成功的教法经验;有计划地组织课题教师听课、学习、主动参与学校及区级、市级优质课竞赛,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并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通过一些专业书籍对该课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解,并利用网络工具对别人的部分成果进行了一些参考和反思。

以理论指导实践,坚持上好每一节课,并围绕本阶段重点实验课(手工课)展开讨论、研究,使研究不断深化。

年10月21日,课题组成员王瑞老师设计、执教了手工课《花团锦簇》一课,课题组其他成员观摩并针对该课进行研讨活动,老师们结合课题纷纷发表意见,活动受到良好效果。

年11月又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优秀案例分析”,针对王瑞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上册第7课《条纹乖乖》和主持人董存霞执教的二年级上册第20课《纸杯变变变》两个优秀案例进行分析,每位成员从中获取了上好手工课的经验和方法指导,提高各自的教学实践水平。

年12月又进行了一次课题研讨活动,组织课题教师反思、小结在本学期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收获,找原因寻办法,总结得与失,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

在课题实施期间,结合课题参与了一些比赛,也取得了一些收获,年7月主持人董存霞撰写的论文《巧妙运用趣味语言提高美术课堂教学实效》在大武口区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荣获小学组论文评比三等奖.在学校开展的“课堂质量工程”活动中,许丽琼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上册第10课《花手帕》荣获达标课一等奖的好成绩。

《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美术《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宝贵财富。

人的本性中都有想象力,只是开发与否。

据网上报道,人类对想象力的开发是微乎其微的,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最好的办法之一。

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都离不开想象。

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性质是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其着眼点在教育,即由教育价值的角度看待美术教育,它以美术为媒介,在培养学生的本学科知识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

美术教学过程对于提高儿童的各方面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儿童是天生画家”,儿童创作是自由的、自主的,其思维方式不同于成人,内容能反映出他们的喜、怒、哀、乐,纵观儿童美术作品,其表现形式的自由是我们成人所达不到的。

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往往碰到很多儿童进入小学后,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的作业中越来越缺乏天真烂漫的童趣,缺少自己的想象。

我每次上完课批改作业时,发现大多是临摹的,有的只是改变一下原画的构图、色彩。

有时上美术课学生也会尝试自己想象创作,当拿掉任何的参照图画,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时,只有少数学生能较好完成作业,大部分学生画面十分简单,不能深入想象创作。

培养想象力是美术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的这种现象告诉我们,他们是缺乏一种美术的想象能力。

国内外目前还没有此类课题研究的专著,查阅电脑虽然有一些教师撰写的论文或心得体会,如XXX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佚名)、《想象画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XXX)、《乘着想象的翅膀飞翔》(XXX)、《让孩子在绘画中放飞自己想象》(XXX)等等,这些论文或心得体会只提出一些各自做法或例子,很少提出能够真正帮助一线美术教师提高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建议,不能联系我校具体情况而提供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有系统的以及可操作性的指导。

为此我们联合课题方案,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通过调查,掌握学生美术想象能力的现状,分析影响学生想象能力的因素,采纳相应措施,以促进学生美术想象能力的提高,真正完成美术教育的代价。

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

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

《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刘晔一、课题的提出:作为视觉传达教育的美术课程,其本质是让学生感悟美进而创造美,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更应把重心放在如何唤醒和激活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方法上来,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太过被动与压抑,而让学生走出教室,在阳光下游戏中感受、发现、认识和捕捉第一手的题材与内容,通过自身的感官体验创造的美才会是灿烂,有活力的。

儿童是人之一生中最富于想象力的阶段,他们的心理世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自由地想象,并且勇于探索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

所以这个阶段的美术教育主要就是启发学生创造的天赋,也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就是抛弃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开展体验性学习。

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

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经多次实践,我发现游戏性的教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这类趣味性美术教育我们可以称之为“阳光下的绘画”。

二、理论依据:1、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美术课程标准》、《中国美术教育》中有关学科教育的理论。

2、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小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是由学习美术活动本身和学习美术的目的、任务引起的。

我们要把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目标,使学生愉快、生动活泼地学。

单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课堂教学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而不是“黑白”无声的。

教学实践证明,美术趣味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兴致,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3、人美版实验美术新教材就是根据新课改的这种理念提出了“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美术教学内容应适应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着重强调以游戏的方式,观察和触摸各种实物,进行感官体验,并作简单组合造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宝贵财富。

人的本性中都有想象力,只是开发与否。

据网上报道,人类对想象力的开发是微乎其微的,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最好的办法之一。

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都离不开想象。

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性质是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其着眼点在教育,即由教育价值的角度看待美术教育,它以美术为媒介,在培养学生的本学科知识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

美术教学过程对于提高儿童的各方面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儿童是天生画家”,儿童创作是自由的、自主的,其思维方式不同于成人,内容能反映出他们的喜、怒、哀、乐,纵观儿童美术作品,其表现形式的自由是我们成人所达不到的。

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往往碰到很多儿童进入小学后,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的作业中越来越缺乏天真烂漫的童趣,缺少自己的想象。

我每次上完课批改作业时,发现大多是临摹的,有的只是改变一下原画的构图、色彩。

有时上美术课学生也会尝试自己想象创作,当拿掉任何的参照图画,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时,只有少数学生能较好完成作业,大部分学生画面十分简单,不能深入想象创作。

培养想象力是美术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的这种现象告诉我们,他们是缺乏一种美术的想象能力。

国内外目前还没有此类课题研究的专著,查阅电脑虽然有一些教师撰写的论文或心得体会,如《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佚名)、《想象画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冯志萍)、《乘着想象的翅膀飞翔》(朱瑞晓)、《让孩子在绘画中放飞自己想象》(魏红)等等,这些论文或心得体会只提出一些各自做法或例子,很少提出能够真正帮助一线美术教师提高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建议,不能联系我校具体情况而提供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有系统的以及可操作性的指导。

为此我们结合课题方案,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通过调查,掌握学生美术想象能力的现状,分析影响学生想象能力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学生美术想象能力的提高,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写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一个人的想象力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

2、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有了想象力,人们就可以发明创造出千姿百态的物品,有了想象力,人类就会有更好的明天。

如果没有想象力,人类还在刀耕火种,吮毛吸血,人和动物还有什么区别?著名的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认为:“想象只是超出人们真实生活,具有浪漫色彩的艺术创作,有时显得神秘、虚幻甚至荒诞,然而想象和幻想是人类创造活动的集中体现”。

3、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要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儿童想象力是儿童美术综合能力的体现,许多心理学家、美术教育家对儿童美术想象创作及辅导作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总结了很多经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

上述这些就为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并体现了其实践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目前,我们在中小学进行的美术教育只是一种国民美术教育,我们的教育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目前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美术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

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教育。

因此,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为就显得尤为重要。

儿童的想象力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又为成人后的创造作准备。

正如罗恩菲德所说的“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

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成。

”同时,培养学生美术想象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点,想象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良好的想象力的形成离不开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本研究,教师达到了以新的观念指导教学,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2、通过本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合理的“扶”与“放”,创设了轻松的想象学习环境。

3、通过本研究,教师做到了合理评价学生的想象作业,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辅导方法。

4、通过本研究,学生可以用敏锐的眼光观察事物,增强了对事物的记忆能力,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养成了积累美术素材和想象的好习惯。

6、通过本研究,学生能达到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和美术工具进行美术想象创作,大部分学生比较熟练地运用几种技巧。

7、通过本研究,学生的想象作业质量要明显提高,部分学生要拿出构思新颖、画面完整的作品,做到合理评价别人的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措施: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学生美术想象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通过调查分析、观察比较等方法找到影响学生想象能力发展的因素,找出教学上的弊端,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等切实有效的方法,加强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美术想象训练,营造良好的美术想象环境,使学生从美术想象中找到乐趣。

(一)、加强美术教学改革,合理处理美术教材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各学段的阶段目标,美术课程应重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想象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想象能力是学生美术创作趋于多样化和成功的关键,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现在的美术教学限于条件等各方面的制约,大多放在教室里完成,且上课模式比较单一,教材中要求的工具和材料学生无法备齐,因此对落实《标准》的一些目标和任务有一定的困难。

鉴于上述情况,本组结合了课题方案和新《标准》要求,针对我校实际对美术教学教材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1、根据学生年龄、智力、素质和兴趣的差异,对高、低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小学学习时间比较长,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年龄跨度比较大,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三年级以下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分化,注意力不持久,我们主要通过造型游戏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如课例《各种各样的汽车》),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在美术学习上是比较自由的,他们不知道主题,常常把不相关的内容画在一起,作画凭着自己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常插入自由想象作画的课时,很多学生边作画边把自己的想法念出来。

我们还要求教师不断变换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设计中加入画画、玩玩、说说等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座位等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热情,如二年级有几课画玩具的内容,我们从玩玩具到画玩具,学生八人四桌并起来为一组,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先自己玩再介绍给别人玩,然后挑出几个介绍得不错的学生把自己的玩具介绍给大家听,学生带着玩时的愉悦心情去描绘现实和想象中的玩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年级以后,学生的理性思维发展了,客观认识能力增强了,我们在教学上加强实现智力价值,此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的发展、学业负担的加重等因素,形成了两极现象,部分学生对美术特别喜欢,还有部分学生放弃了美术学习机会,把兴趣转移到别的科目上,形成了美术“差生”。

在教学中我们对素质好、兴趣浓的学生加强了美术想象技能的训练,组织课余辅导,加强美术知识的传授,鼓励参加美术比赛等;对兴趣淡的学生我们加强美术的实用性想象教学,如图案装饰教学、黑板报设计、教室的布置、制作贺卡等,教学过程则改变以往的讲授式教学为活动式教学,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2、处理好教师的角色。

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对学生的美术想象有很大的影响,有资料表明,教师的友好、温和与学生的想象力成正比关系。

1960年,里皮特和怀特对权威、民主和放任三种类型研究后发现,民主型教师的学生个性差异最大,并很少出现急躁和对同伴的侵略性。

权威型教师虽对学生能力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但很容易压抑学生的创造的情感。

美术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虽然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更应注意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在教学中学生是进行美术创作的主体,他们是在自发、自愿的心态之下想象创作的,所以,在美术创作中,学生自己摸索出来的路是难得的,教师给学生带路是不可取的,因此,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结合新《课标》,不但要求教师在思想上转变观念,还要求根据不同课题和内容在课堂上经常变换角色,有时对学生讲解指导;有时帮助学生,当学生的助手;有时当学生的听众;有时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同时学生角色也在不停的变换,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画创作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我们在评价他们的想象作品时,不是直接予以评分,而是先充当听众,让学生充分介绍自己的作品,在提出意见时以商量的语气,减少学生对老师的惧怕。

3、延长创作时间。

现行课时安排比较适合语文、数学等科目的教学,而给美术教学时间的安排带来了不便,一节课往往要经过导入、讲解、欣赏、作画、作业评价等环节,结果给学生创作的时间最多只有20分钟,这样的时间远远不够,很熟练的学生只能勉强完成,但画面的细节没有,这样对学生的想象创作能力的形成极为不利。

在课题研究期间,我们借鉴了语文作文课的安排,对课时作了调整,一般两节美术课完成一张作品,对于提前完成的学生,要求其尽量使画面丰富。

由于两节美术课不安排在同一天,我们在上完一节课后先收回画纸,以免学生弄丢画纸,第二节课重新发回去作画。

4、积极利用电教媒体。

电教媒体是教学的得力助手,它信息量大,教学中能让学生充分接触相关内容,如图片、范画作品等,运用得当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利用音像店的想象画教学光盘,在VCD 上进行放映,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想象画法,在欣赏这块内容中我们把作品图片刻录到光盘中,并且自制课件,利用学校的电脑、视频转换卡连接到电视上进行教学,并对教学中电脑的参与进行了初步研究。

5、合理进行美术思维想象训练。

由于各方面的影响,学生形成了思维想象上的惰性,对于简单的问题尚能解决,遇到难题就不想动脑筋,遇到可模仿或可照搬的东西,会毫不思索地加以利用,这种情况在美术课中最为常见,对学生想象思维的开发极为不利。

针对这些情况,本组对学生作适当的思维想象训练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条:(1)图式的各种训练。

图式,拉丁语原意指轮廓。

轮廓是图形区分最基本的手段,相同功能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图式。

在教学中我们利用教材的相应内容进行了这种训练:a一物与另一物的基本图式近似,只需略加修饰就可完成形象创造,如《在石块上画画》一课,根据这块的形状,想象出新的形象;《芋艿雕刻》一课,根根据芋艿的自然形状刻成各种有趣的小玩具。

b一些物体与另一物体的局部图式近似,按一定的方式组构起来,完成形象创造,如《蔬果的联想》根据蔬果的形状与一些小动物的局部形象相似,通过适当的削、剪、拼、插等方法制作有趣的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