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的病因及伴随症状
黄疸
黄疸(jaundice)是指血清胆红素(serumbilirubin,SB)增高致使巩膜、皮肤、粘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
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不超过17μmol/L,当其超过34μmol/L时,临床上出现黄疸。
如胆红素超过正常值而肉眼未能观察到时,称为隐性黄疸。
黄疸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一种症状和体征,多见于肝、胆道、胰腺以及血液系统的某些疾病,但其他系统疾病有时也可出现。
@社区卫生教育【正常胆红素代谢】正常成人的胆红素主要来源于循环中裂解的衰老红细胞,约占总量的80%~85%;另有10%~15%来自骨髓中先行裂解的未成熟红细胞(即无效造血);1%~5%来自肝内含有血红素的蛋白质,如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P450等。
上述途径形成的胆红素为游离胆红素,因未经肝细胞摄取,未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故称非结合胆红素(uneonjugatedbilirubin,UCB)。
非结合胆红素系脂溶性,不溶于水,于循环中附着于白蛋白上,以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的形式随血流到肝脏,在循环过程中不能经肾小球滤过,故尿中无非结合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通过血窦内皮细胞的窗孔进入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的窦周隙(即Disse 隙),然后经血窦面肝细胞膜上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OA TP)的介导并在谷胱甘肽的调节下进入肝细胞。
非结合胆红素在肝细胞内通过丙酸羧基的酯化转变为单葡萄糖醛酸酯(BMG)和双葡萄糖醛酸酯(BDG),其中双酯占85%。
因非结合胆红素在酯化过程中已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故又称结合胆红素(conjugatedbilirubin,CB),介导非结合胆红素酯化的酶系称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当该酶的编码基因变异时,可使非结合胆红素的酯化过程障碍而出现黄疸。
在肝细胞内形成的结合胆红素被运送至毛细胆管面肝细胞膜上,在毛细胆管多特异性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cMOA T),又称多重抗药相关蛋白(MRP2)的介导下逆150倍高浓度以主动耗能方式分泌入毛细胆管腔,并经胆道系统进入肠腔。
病理性黄疸症状都有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病理性黄疸症状都有什么
导语:说到了新生儿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就非黄疸莫属了。
而黄疸又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还有母乳性黄疸一共三种。
另外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
说到了新生儿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就非黄疸莫属了。
而黄疸又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还有母乳性黄疸一共三种。
另外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对于新生儿的危害性是极大的,容易导致心脏衰竭,甚至还会导致肝炎等等慢性的疾病。
因此病理性黄疸是需要及时预防和治疗的。
那么到底病理性黄疸症状是什么呢?
其实病理性黄疸的病因是非常复杂的,一般来说孩子在出生后的24小时之内就会发作,而且持续的时间通常比较长,甚至还会出现贫血,甚至是呕吐等等现象。
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病理性黄疸症状。
病理性黄疸症状
黄疸常在出生后24h内出现,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早产儿在3周以上;黄疸在出生后消失复现并进行性加重。
重症的黄疸可以合并核黄疸。
除此以外,由于发生原因不同,常有引起黄疸的原发病的伴随症状。
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
1、某些原因(先天性代谢酶和红细胞遗传性缺陷)以及理化、生物及免疫因素所致的体内红细胞破坏过多,发生贫血、溶血,使血内胆红素原料过剩,均可造成肝前性黄疸。
2、由于结石和肝、胆、胰肿瘤以及其他炎症,致使胆道梗阻,胆汁不能排入小肠,就可造成肝后性黄疸。
3、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吉尔伯特病及二氏综合征引起的黄疸和新生霉素引起的黄疸,都是肝细胞内胆红素结合障碍、胆红素代谢功能缺陷所造成的。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黄疸的常见病因及鉴别________
㊃乡村医生专栏㊃通信作者:甄真,E m a i l :pr o z h e n z h e n @163.c o m 黄疸的常见病因及鉴别甄 真(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科,河北石家庄050051)关键词:黄疸;诊断,鉴别中图分类号:R 4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83X (2016)11-1261-01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4-583X.2016.11.024 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致使巩膜㊁黏膜㊁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的临床常见的症状和体征㊂正常人血清总胆红素低于17.1μm o l /L ,若总胆红素在17.1~34.2μm o l/L 之间,临床不易察觉,称隐性黄疸㊂由于导致黄疸的病因很多,其治疗方法差异较大,故黄疸的鉴别诊断尤其重要㊂1 黄疸的分类及常见病因黄疸依其发生机制分为4类,即溶血性黄疸㊁肝细胞性黄疸㊁阻塞性黄疸及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㊂1.1 溶血性黄疸 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的疾病都能引起溶血性黄疸㊂常见疾病有以下两大类㊂①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病)㊁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㊂②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㊁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蚕豆病)㊁异型输血后溶血㊁新生儿溶血㊁恶性疟疾㊁伯氨奎林等药物㊁蛇毒㊁毒蕈中毒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㊂1.2 肝细胞性黄疸 由于肝实质细胞病变使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㊁结合和排泄发生障碍所致㊂常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㊁中毒性肝炎㊁药物性肝病㊁酒精性肝病㊁自身免疫性肝病㊁遗传代谢性肝病(如肝豆状核变性㊁血色病等)㊁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以及全身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肝脏损害(如败血症㊁疟疾㊁钩端螺旋体病㊁伤寒㊁布鲁菌病㊁结核病㊁肾综合征出血热㊁登革热等)㊂1.3 阻塞性黄疸 根据阻塞的部位可分为肝外胆管阻塞及肝内胆管阻塞两类㊂①肝外胆管阻塞的常见疾病有胆总管结石㊁炎性㊁蛔虫㊁肿瘤及先天性胆道闭锁等,以及由于胰头癌㊁胰头增大的慢性胰腺炎㊁乏特壶腹癌及各种可引起胆总管周围淋巴结肿大的疾病㊂②肝内胆管阻塞又可分为肝内阻塞性黄疸与肝内胆汁淤积㊂前者常见于肝内胆管结石㊁癌栓㊁华支睾吸虫病㊁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后者可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细胞及肝内小胆管病变,包括病毒㊁细菌㊁寄生虫㊁药物㊁酒精㊁毒物㊁自身免疫性㊁遗传代谢㊁妊娠等因素㊂1.4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指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㊁结合和排泄有先天性缺陷㊂发病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年,常有家族史㊂临床上常表现为慢性持续性或波动性黄疸,全身状况良好,临床症状轻微,肝功能除胆红素代谢障碍外无其他明显异常㊂常见疾病有:G i l b e r t 综合征㊁D a b i n -J o h n s o n 综合征㊁R o t o r 综合征㊁C r i g l e r -N a j j a r 综合征等㊂2 黄疸的鉴别2.1 确认是否为真性黄疸 ①应在良好的自然光线下注意观察患者巩膜㊁黏膜与皮肤有无黄染,轻度黄疸最早见于巩膜或舌系带黄染;②应与进食过多的南瓜㊁胡萝卜㊁西红柿及柑橘等引起的假性黄疸及老年人巩膜脂肪堆积相鉴别㊂前者以手掌黄染为著,后者表现为巩膜黄染呈不均匀块状,以内外眦为著,二者血清胆红素正常㊂③查血清胆红素是否增高㊂2.2 确定黄疸的病因 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全面的体格检查,再结合必要的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作出黄疸的病因诊断㊂①询问病史应注意患者的年龄㊁性别㊁职业㊁居住地㊁生活习惯㊁生活环境及毒物接触史㊁饮酒史㊁服药史㊁肝炎接触史㊁输血与注射史㊁周围人群发病史㊁既往史与家族史㊁妊娠史等㊂②症状与体征:应注意伴随症状,如发热㊁皮疹㊁皮肤瘙痒㊁乏力㊁食欲及大小便异常(注意尿液颜色,溶血性黄疸常为酱油色尿,肝细胞性黄疸多为浓茶色尿;大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样多为阻塞性黄疸)㊁出血倾向以及各器官系统相应症状㊂查体应全面细致,不要有遗漏㊂特别注意皮肤黏膜黄染的颜色(溶血性黄疸常呈柠檬色,肝细胞性黄疸多为金黄色或浅黄色,阻塞性黄疸多为暗黄色或黄绿色)㊁淋巴结㊁肝胆脾有无肿大㊂③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常规应作血常规(注意查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形态)㊁尿常规(注意尿胆原和胆红素)㊁便常规和生化全项㊁腹部超声或C T ㊂根据黄疸类型不同还需进行相应检查,如骨髓象㊁血清铁㊁铜测定㊁各种病原体抗原㊁抗体及核酸测定㊁各种自身抗体测定㊁凝血功能测定㊁遗传基因测定㊁影像学检查㊁内镜或介入诊断检查㊁活体组织检查等等㊂收稿日期:2016-07-05 编辑:张卫国㊃1621㊃‘临床荟萃“ 2016年11月5日第31卷第1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N o v e m b e r 5,2016,V o l 31,N o .1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何区别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呢
如何区别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呢黄疸是一种临床表现,通常由于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引起的,导致皮肤、黏膜和眼睛组织的黄色染色。
黄疸可分为两种类型: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区分这两种黄疸类型对于确诊疾病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以下是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的一些关键因素。
1.发病时间生理性黄疸一般出现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前几天或第一周内,通常在第二到第三天开始出现,之后逐渐减退,约在第二周消失。
病理性黄疸则没有特定的发病时间,可以在任何年龄阶段出现。
2.临床症状生理性黄疸的黄染色是轻度的,主要出现在面部和脸部,通常不伴随其他症状,如食欲丧失、体重下降或恶心等。
病理性黄疸黄染色更为明显,可能出现在全身,而不仅仅是面部。
此外,病理性黄疸常常伴随其他病症,如乏力、恶心、呕吐、腹痛等。
3.胆红素水平生理性黄疸通常是由于胆红素排泄能力尚未完全发育,导致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
生理性黄疸一般不会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超过5 mg/dL。
病理性黄疸是由于肝脏不正常代谢胆红素或阻塞性胆汁淤积等原因而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通常超过10 mg/dL。
4.水肿和腹泻生理性黄疸通常不伴随水肿或腹泻,患者的皮肤弹性正常,尿液和粪便的颜色也正常。
病理性黄疸可能伴有水肿,尿液变深,粪便变浅或发白。
5.胆红素血症生理性黄疸一般是由于胆红素不正常代谢引起的,血液中的非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较高。
而病理性黄疸通常是由于肝脏疾病或胆道梗阻等原因导致,血液中的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
6.相关病史和检查结果生理性黄疸通常没有与之相关的妊娠或家族病史,并且其他临床检查结果正常。
病理性黄疸可能与其他疾病或药物有关,并且相关的体征和检查结果可能会显示肝脏或胆道系统的异常。
当无法确定黄疸类型时,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检查结果和相关病史来做出判断。
如果诊断仍然不确定,可能需要做进一步的血液测试、超声检查、CT扫描等来明确病因。
黄疸
黄疸又称黄胆,俗称黄病,是一种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某些肝脏病、胆囊病和血液病经常会引发黄疸的症状。
通常,血液的胆红素浓度高于2-3mg/dL(34-51)时,这些部份便会出现肉眼可辨别的颜色。
基本症状1、皮肤、巩膜等组织的黄染,黄疸加深时,尿、痰、泪液及汗液也被黄染,唾液一般不变色。
2、尿和粪的色泽改变。
3、消化道症状,常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泄或便秘等症状。
4、胆盐血症的表现,主要症状有:皮肤瘙痒、心动过缓、腹胀、脂肪泄、夜盲症、乏力、精神萎靡和头痛等。
患者可以表现出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疲乏无力、尿黄如茶、肝区疼痛、发热、少数重型肝炎病例可见腹胀、少尿、出血倾向等症状伴随症状1、黄疸伴发热见于急性胆管炎、肝脓肿、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大叶性肺炎。
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可先有发热而后出现黄疸。
2、黄疸伴上腹剧烈疼痛可见于胆道结石、肝脓肿或胆道蛔虫病;右上腹剧烈疼痛、寒战高热和黄疸为charcot三联症,提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胀痛可见于慢性胆囊炎、病毒性肝炎、肝脓肿或原发性肝癌等。
3、黄疸伴肝大,若轻度至中度肿大,质地软或中等硬度且表面光滑,见于病毒性肝炎急性胆道感染或胆道阻塞。
明显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凸凹不平有结节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
肝肿大不明显而质地较硬边缘不整表面有小结节者见于肝硬化。
编辑本段腹部体征(1)腹部外形:肝占位性病变、巨脾、腹膜后肿瘤和盆腔内肿瘤均有相应部位的局部膨隆,大量腹水时呈蛙腹状,脐部突出,也可发生腹壁疝和脐疝。
腹壁静脉曲张见于门静脉高压、门静脉或下腔静脉阻塞。
腹部手术疤痕有时也有助于黄疸的病因分析,如胆石病和胆囊炎。
(2)肝脏情况:急性病毒性肝炎或中毒性肝炎时黄疸和肝肿大并存,肝脏质软,压痛和叩击痛较明显。
急性和亚急性肝坏死时,黄疸迅速加深,而肝肿大不著或反而缩小,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肝肿大不如急性肝炎明显,且质地增加,也可无压痛;肝硬化时也可扪及边缘不齐和大小结节。
黄疸的名词解释动物
黄疸的名词解释动物黄疸,也被称为黄胆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不仅在人类中存在,也在动物世界中广泛发生。
黄疸的主要特征是患者皮肤与眼白部分呈现出明显的黄色,这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所致。
本文将从动物角度来探讨黄疸的基本概念、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等方面。
黄疸是一种胆红素代谢紊乱引起的病症,胆红素是由人体和动物体内红细胞代谢产生的一种黄色物质。
当红细胞老化或者出现其他异常情况时,体内产生大量胆红素无法正常排泄,就会导致黄疸。
在动物身上,除了猫、狗、牛、猪等家畜动物,黄疸也可见于许多野生动物中。
例如,一些鸟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也可能患有黄疸。
黄疸的主要病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
肝脏是人体和动物体内主要的代谢器官之一,负责排泄胆红素等废物。
如果肝脏功能受损,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黄疸的发生。
此外,胆管梗阻、溶血性贫血、某些遗传性因素等也可以引起黄疸。
除了皮肤和眼白出现明显的黄色之外,黄疸还可能伴随着其他症状。
在动物身上,病情严重的黄疸患者可能会出现乏食、消瘦、腹部膨大等症状。
如果动物体内的胆红素水平过高,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损害,表现为行走不稳、瘫痪甚至死亡。
针对黄疸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首先,需要确定造成黄疸的具体原因,如是否是肝脏疾病、胆管梗阻等。
然后,可以通过给予动物相应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改变生活方式等方式来缓解黄疸的症状。
预防黄疸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在饲养动物时,主人应该提供合理的饮食,加强对动物的护理和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病症。
同时,动物体内的寄生虫感染、疫苗接种等方面的预防工作也非常重要,这些都可以降低患上黄疸等疾病的风险。
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不仅在人类中有发生,而且在动物中也存在。
它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与肝脏功能异常、胆管梗阻、溶血性贫血等因素有关。
黄疸的症状也较为明显,包括皮肤和眼白部分呈现黄色,以及其他表现如乏食、消瘦等。
黄疸名词解释医学
黄疸名词解释医学
黄疸(Jaundice)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同时伴随着尿液深色(如茶色)和粪便褐色。
黄疸的形成是由于机体内胆红素代谢紊乱所致,即胆红素的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导致胆红素在皮肤和其他组织中沉积。
黄疸可以是许多疾病的表现,包括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胆道疾病(如胆石症、胆管炎)、血液病(如溶血性贫血)、药物或毒素的作用、先天性胆道畸形等。
黄疸的治疗取决于其基础病因。
对于一些轻度的黄疸,例如由于感染引起的黄疸,通常只需要休息和适当的饮食,并随访病情。
而对于其他严重的黄疸,可能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其他治疗手段来解决病因。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避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同时,应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高糖等食物,以减轻肝脏负担。
预防黄疸的最佳方法是积极预防其病因。
例如,避免饮酒过量、避免食用过多高脂肪、高糖食品,及时治疗肝炎等肝脏疾病,以及避免使用未经医生建议的药物等。
此外,对于新生儿黄疸,母乳喂养和及时接受医疗干预也是预防其发生的重要措施。
黄疸
总结
1、简述黄疸的定义; 2、重点阐述三种黄疸的发病机 理,病因和临床表现的异同点; 3、掌握三种黄疸的鉴别诊断。
红细胞
网状内 皮系统
血液
肝结合
肠道细菌 作用 门 静 脉 肠 肝 循 环
粪 粪胆原
肾
尿
正常情况下,胆红素进入 与离开血循环保持动态平衡, 故血中胆红素的浓度保持相 对恒定。
二、黄疸的分类
按病因学分类 按胆红素的性质分类
按病因学分类:
① 溶血性黄疸 ② 肝细胞性黄疸 ③ 胆汁淤积性黄疸(过去称为 阻塞性黄疸) ④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以前三类最为常见,第四类较罕 见。
4、经皮肝穿刺胆囊造影(PTC):清楚显示 整个胆道系统,区分肝外胆管阻塞与肝 内胆汁淤积性黄疸,并对胆管阻塞的部 位、程度及范围有所了解。 5、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在上腹 部扫描,显示肝、胆、胰腺疾病。 6、磁共振成像(MRI):利用原子显示 出来的磁性形成诊断图象,它对肝的良 恶性肿瘤的鉴别比CT为优,也可用于检 测代谢、炎性肝病。
结 合 胆 红 素 ( conjugated bilirubin, CB):非结合胆红素 通过血液循环运输至肝脏后与白 蛋白分离,并经Disse间隙被肝细 胞摄取,在肝细胞内与Y、Z载体 蛋白结合,运输到肝细胞光面内 质网的微粒体在葡萄糖醛酸转移 酶的催化下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形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即结 合胆红素。
按胆红素的性质分类:
① ②
以UCB增高为主的黄疸 以CB增高为主的黄疸
三、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1. 溶血性黄疸
⑴ 病因和发病机制:
凡能引起溶血的疾病都可产生溶血性黄疸。
黄疸知识点
黄疸知识点一、病因黄疸是由于身体不能正常处理胆红素引发的皮肤、眼白泛黄的症状。
这种情况一般都是肝脏出现问题导致的。
医学上也被称为icterus。
二、风险因素黄疸的发生经常是因为一些确切的疾病,要么是导致胆红素大量生成,要么就是阻止肝脏清除胆红素。
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各个组织中胆红素的积累。
三、潜在的可能引起黄疸的情况1.肝脏急性炎症:这种情况会影响肝脏结合分泌胆红素的能力,导致胆红素积累。
2.胆道炎症:这种情况会阻碍胆汁的分泌以及胆红素的清除,引发黄疸。
3.溶血性贫血(阿布勒米氏病):大量红细胞破裂会引起生成的胆红素增加。
4.遗传性黄疸(吉尔伯特综合征):这是一种遗传疾病,控制胆汁分泌的酶活力受损。
5.胆汁淤积:这种情况会阻碍胆汁从肝脏中的排出。
含有结合型胆红素的胆汁并没有被排泄出来而是继续滞留在肝脏中。
四、类型有以下三种黄疸的主要类型:1、肝细胞性黄疸,肝脏疾病或者肝脏损伤导致的。
2、溶血性黄疸,溶血或者红细胞破损积累,导致胆红素生成增加。
3、胆汁淤积性黄疸,胆道不畅导致的,阻止了胆红素离开肝脏。
五、症状黄疸的一般症状包括:皮肤和眼白黄染,通常是头部开始,扩散到全身、大便发白、尿液颜色加深、瘙痒。
伴随着低胆红素指标的黄疸症状还包括:精神倦怠、肚子痛、体重减轻、呕吐、发烧、大便发黄、尿液颜色加深。
六、治疗治疗需要依据潜在致病病因进行。
黄疸的治疗主要明确病因,而不是单纯的减轻黄疸症状。
以下这些治疗方法在使用:1.贫血性黄疸可以通过补充血液中的铁元素来治疗,既可以服用含铁的补剂也可以食用更多富含铁元素的食物。
2.肝炎诱发型黄疸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或类固醇类药物。
3.医生可以进行手术移除梗阻,治疗胆道梗阻引发的黄疸。
4.如果黄疸是由于用药的原因,治疗过程就要更换药物。
七、预防黄疸一般是肝脏功能损伤后出现的。
保持均衡的饮食、规律运动、不摄入酒精等有毒物质是保持生命至关重要器官肝脏健康必须的。
病理性黄疸的名词解释
病理性黄疸的名词解释黄疸是指体内胆红素代谢紊乱所导致的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
黄疸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本文将重点解释病理性黄疸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一、病理性黄疸的定义和特点病理性黄疸是由于肝脏、胆道或红细胞系统疾病引起的黄疸。
与生理性黄疸不同,病理性黄疸通常伴随着黄疸外的其他临床症状,例如恶心、呕吐、胃肠道出血等。
病理性黄疸的持续时间一般会较长,并且严重程度可能随病情的发展而逐渐加重。
二、病理性黄疸的病因病理性黄疸的起因多种多样,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病因。
1. 肝脏疾病: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等都可能导致肝功能受损,进而出现病理性黄疸。
这些疾病会干扰肝脏正常代谢胆红素的能力,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的积聚,最终导致黄疸的发生。
2. 胆道疾病:胆石症、胆道梗阻、胆管炎等胆道系统疾病会影响胆红素的排泄,使得胆红素无法通过胆汁正常排出体外。
这些胆道问题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潴留,从而出现病理性黄疸。
3. 红细胞系统疾病: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血细胞增多症等红细胞系统疾病会导致大量红细胞破坏。
当红细胞破坏释放出的胆红素超过肝脏处理的能力时,就会出现病理性黄疸。
4. 其他病因:胆红素转运障碍、肠道吸收不良、肝功能脂肪变性等也可能导致病理性黄疸。
三、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病理性黄疸的主要表现是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这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导致。
与生理性黄疸不同,病理性黄疸患者还可能同时出现其他症状,如食欲不振、疲劳、腹胀、恶心、呕吐等。
此外,尿液通常呈现深黄色,粪便颜色变浅或变灰。
由于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多种多样,不同疾病的患者可能会有各自特定的临床表现。
例如,肝硬化患者可能表现为腹水、黄疸以及肝功能异常等症状;而胆汁淤积所导致的胆管炎患者则可能出现胆绞痛、发热等症状。
四、病理性黄疸的诊断和治疗诊断病理性黄疸的首要步骤是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来了解患者的病情。
医生还会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确定黄疸的原因。
黄疸的病因分析及相关疾病鉴别
黄疸的病因分析及相关疾病鉴别一、黄疸的定义及常见病因分析黄疸是指人体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异常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和巩膜发生黄染的一种表现。
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肝脏将老旧红细胞中释放出来的胆红素进行转化和排泄,同时胆固醇代谢也会产生少量的胆红素。
当这些过程受到干扰或者紊乱时,就会导致黄疸的发生。
1. 肝内性黄疸:肝内性黄疸是指由于肝脏功能障碍引起的黄疸。
常见引起肝内性黄疸的原因包括:乙型和丙型肝炎、药物或毒物损伤、自身免疫性肝脏病等。
2. 胆道梗阻性黄疸:胆道梗阻性黄疸是指由于胆管受到阻塞而引起的黄染现象。
常见原因包括:胆结石、胰头癌、胰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等。
3. 血液病性黄疸:血液病性黄疸是指由于红细胞溶解增多或生成胆红素的速度加快,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所引起的黄染。
常见原因包括: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先天性胆道闭锁等。
4. 其他原因:除了上述几种类型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也可能导致黄疸,比如肿瘤转移、酒精中毒、婴儿生后受阻型肠道吸收等。
二、与黄疸相关疾病的鉴别1. 肝功能异常:除了黄疸之外,肝功能异常还会出现其他一系列表现,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
需要通过检查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来确定是否存在肝脏问题。
2. 胆囊结石或胆囊炎:胆囊结石或胆囊炎常常伴随着右上腹部剧烈持续性的隐痛,并可放射到肩背部。
此外,患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需要通过超声检查或CT扫描来鉴别。
3. 胆道结石:胆道结石可以导致剧烈的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并且常常伴随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通过超声检查或MRCP(胆总管成像)可以明确诊断。
4. 肝癌:肝癌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肿瘤生长,可出现乏力、体重下降、食欲不振等全身性表现。
黄疸常在晚期出现,并且会伴随其他与肝功能不全相关的表现,如腹水等。
5. 血液系统异常:除了黄染之外,血液系统异常还会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贫血等情况。
通过详细的血液检查能够帮助医生确定具体的诊断。
新生儿科黄疸总结汇报
新生儿科黄疸总结汇报新生儿科黄疸总结汇报黄疸是指新生儿皮肤、巩膜和黏膜黄瓜色素沉着所表现出的黄色,是新生儿时期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
黄疸的发生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有一定关系,同时也可能与红细胞的破坏、胆红素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
本次汇报主要对黄疸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
一、病因新生儿黄疸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类。
1. 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无其他异常表现,主要由于胆红素生成和排泄的不平衡所致。
2. 病理性黄疸: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黄疸,伴有其他病理性症状,主要由于胆红素生成和排泄的障碍所致,可能与先天性胆道异常、红细胞溶血病、感染等有关。
二、临床表现1. 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颜色逐渐加深,一般自行消退,无其他异常表现。
2. 病理性黄疸: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黄疸,颜色较深,伴有其他病理性症状,如贫血、肝大、头部大小异常等。
三、诊断诊断黄疸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表现:根据新生儿出生后出现黄疸的时间、黄疸的颜色和伴随的症状来判断黄疸的性质。
2. 体格检查:包括检查肝脏大小、腹部触诊、腹部肌张力等,有助于判断黄疸的病理性质。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学检查、胆红素水平测定等,有助于明确黄疸的原因。
四、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和支持治疗。
1. 病因治疗:根据黄疸的具体原因进行治疗,如感染性黄疸则给予抗生素治疗,溶血性黄疸则给予输血治疗等。
2. 支持治疗:包括加强护理、保持新生儿合适的体温、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有助于帮助新生儿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时,应根据黄疸的严重程度和原因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避免给婴儿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总结:新生儿科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各异。
通过细致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可以明确黄疸的性质和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强调病因治疗和支持治疗的结合,同时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关注患儿的安全和舒适。
黄疸
区别
皮肤和巩膜黄疸的图片
巩膜黄疸 皮肤黄疸
全身黄疸
黄疸
分类
病因学
1. 溶血性黄疸 2. 肝细胞性黄疸 3. 胆汁淤积性黄疸(阻 塞性黄疸) 胆红素性质
1. 以UCB增高为主的黄疸
2. 以CB增高为主的黄疸
发生的部位
1.肝前性 2.肝性 3.肝后性
4.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二、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红素10g/L,WBC3.7×1012/L, 中性粒细胞65%; 肝功能:TB56.3μmol/L, CB22.5μmol/L,尿胆红素阳性 , ALT123μmol/L,AST80μmol/L,ALP及 GGT明显增高,PT延长。
问题:是那种类型的黄疸?
进一步 作那方面的检查?
UCB
脂溶性 肾无法排出
CB
水溶性 肾可排出
黄 疸 的 分 类
溶血性黄疸
浅 黄
肝细胞性黄疸
金 黄
胆汁淤积性黄疸
黄 绿
二、病因与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正 常 胆 红 素 代 谢
溶 血 性 黄 疸
肝 细 胞 性 黄 疸
胆 汁 淤 积 性 黄 疸
溶血性黄疸Leabharlann 1. 病因:红细胞破坏过多
2. 发生机制:
3. 临床表现:
慢性溶血多为先天性,除贫血外有脾肿大。
溶血性黄疸
实验室检查
1. 血清TB增加,以UCB为主,CB基本正常
2. 尿胆原增加,无尿胆红素;
3. 血红蛋白降低,网织RBC增加,骨髓红细 胞系增生活跃。
肝细胞性黄疸
1. 病因:肝细胞损伤
2. 发生机制:
3. 临床表现
造成黄疸的病因
造成黄疸的病因1、溶血性黄疸: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现象的疾病,都能发生溶血性黄疸:①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血红蛋白病等;②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贫血、异型输血后溶血、新生儿溶血症,遗传性葡萄糖一6-磷酸脱氢酶缺乏、恶性疟疾、药物及蛇毒引起的溶血等。
2、肝细胞性黄疸: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破坏,均可因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能力障碍,血中非结合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发生黄疸。
常见病因有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急性传染病如钩端螺旋体病、伤寒;败血症;化学药品和药物中毒,如乙醇、异烟肼、利福平、6-巯基嘌呤等。
3、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指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有先天性缺陷所致的黄疸。
临床上较少见,可发生于出生至成年期,以青年多见。
1、基本症状:皮肤、巩膜等组织的黄染,黄疸加深时,尿、痰、泪液及汗液也被黄染,唾液一般不变色。
尿和粪的色泽改变。
消化道症状,常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胆盐血症的表现,主要症状有:皮肤瘙痒、心动过缓、腹胀、脂肪泻、夜盲症、乏力、精神萎靡和头痛等。
2、伴随症状:黄疸伴发热见于急性胆管炎、肝脓肿、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大叶性肺炎。
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可先有发热而后出现黄疸。
3、腹部体征:腹部外形肝占位性病变、巨脾、腹膜后肿瘤和盆腔内肿瘤均有相应部位的局部膨隆,大量腹水时呈蛙腹状,脐部突出,也可发生腹壁疝和脐疝。
腹壁静脉曲张见于门静脉高压、门静脉或下腔静脉阻塞。
1、如考虑黄疸系溶血所致,则应积极消除引起溶血的病因。
溶血严重者可适当输血治疗。
2、若黄疸系肝细胞变性、坏死所致者,应积极进行护肝治疗,但由于多种护肝药的疗效并不确切,故只需选用1~2种,而不应使用过多的护肝药,否则还会加重肝脏的生理负担;如系中毒性肝炎所致,则可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以加速肝细胞的解毒功能。
3、如已明确肝外梗阻性黄疸系因胆道结石所致,则应及时行十二指肠镜下乳头肌切开取石术或行外科手术治疗;如系癌性梗阻或胆管外新生物压迫所致者,应早期行手术治疗。
临床助理医师知识点——黄疸
临床助理医师知识点——黄疸黄疸(jaundice)是症状也是体征,它是指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导致巩膜、黏膜、皮肤及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
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OμmoL/L(0.1~1mg/dl),当超过34μmol/L(2mg/dl)时,临床出现黄疸(显性黄疸),如血清总胆红素超过正常范围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为隐性黄疸。
一、临床思维的必要前提(一)病史询问要点1.有无肝病史(尤其是病毒性肝炎史)、饮酒史、输血及手术史。
2.发病年龄及起病情况有无阵发性腹绞痛史。
先天性黄疸多于幼年起病;胆道蛔虫常见于青少年;胆石症、胆囊炎多见于成年人;胆囊癌多见于老年人。
3.有无进行性贫血及酱油色尿史溶血性黄疸有贫血及酱油色尿。
4.有无服用损肝药物如利福平、氯丙嗪、苯乙双胍(降糖灵)、甲睾酮等。
有些药物可导致中毒性肝炎或药物性黄疸。
5.皮肤瘙痒程度及粪、尿颜色如何胆汁淤积性黄疸常有剧烈皮肤瘙痒,粪便颜色变淡,至呈白陶土色,尿色加深呈深黄色。
6.有无黄疸家族史。
7.伴随症状(1)伴发热,见于肝胆系感染,也见于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大叶性肺炎、急性溶血。
肝癌、胆管癌引起的黄疽也可伴有低热。
(2)伴上腹或右上腹痛,见于肝胆系感染、肿瘤;绞痛者见于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
(3)伴消化道出血,见于肝硬化、重症肝炎或乏特壶腹癌。
(二)体格检查重点1.皮肤、黏膜尤其是巩膜有无黄染药物(如阿的平)或食物(如胡萝卜、南瓜等)引起的假性黄疸,皮肤、黏膜可以发黄,但巩膜不黄(血中胆红素浓度正常)。
2.有无肝掌、蜘蛛痣、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等肝硬化体征。
3.有无腹壁静脉曲张、脾大及腹腔积液等门脉高压体征。
4.肝脾大小、表面是否光滑,有无触痛及叩痛。
5.认真触诊胆囊一旦触到胆囊,提示为肝外胆汁淤积性黄疸。
(三)实验室和辅助检查1.必须要做的检查(1)血常规及网织红细胞计数溶血性黄疽可有贫血及网织红细胞增高。
(2)尿常规、尿二胆溶血性黄疸时尿胆原(+),而尿胆红素(-);胆汁淤积性黄疸时尿胆红素(+),而尿胆原(-);肝细胞黄疽时可能两者皆(+)。
黄疸试题
黄疸[填空题]1简述黄疸的概念参考答案:由于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使皮肤、黏膜、巩膜、体液等黄染的现象,称为黄疸。
[填空题]2简述黄疸的病因参考答案:(1)溶血性黄疸:凡能引起溶血的疾病都可产生溶血性黄疸。
①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海洋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②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不同血型输血后的溶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临床表现:一般黄疸为轻度,呈浅柠檬色,不伴皮肤瘙痒,急性溶血时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呕吐、腰痛,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或茶色),严重者可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溶血多为先天性,除伴贫血外尚有脾肿大。
(2)肝细胞性黄疸。
(3)胆汁淤积性黄疸。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填空题]3简述黄疸的伴随症状参考答案:(1)发热:见于急性胆管炎、肝脓肿、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大叶性肺炎。
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可先有发热而后出现黄疸。
(2)周身症状:食欲不振、恶心、乏力。
提示病毒性肝炎、周身性疾病、胰腺癌。
(3)上腹剧烈疼痛:可见于胆道结石、肝脓肿或胆道蛔虫症;右上腹剧痛,寒战、高热,黄疸为Charot三联征,提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胀痛可见于病毒性肝炎、肝脓肿或原发性肝癌。
(4)肝肿大:若轻度至中度肿大,质地软或中等硬度且表面光滑者,见于病毒性肝炎。
急性胆道感染或胆道阻塞明显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结节者见于原发或继发性肝癌。
肝肿大不明显,而质地较硬边缘不整,表面有结节感者见于肝硬化。
(5)胆囊肿大:提示胆总管梗阻,常见于胰头癌、壶腹癌、胆总管癌等。
(6)脾肿大:可见于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疟疾、门脉性或胆汁性肝硬化、各种原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及淋巴瘤等。
(7)腹腔积液:见于重症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癌等。
[填空题]4简述黄疸的病史采集要点。
参考答案: 1.黄疸的问诊要点(1)确定有无黄疸:应注意与胡萝卜血症、球结膜下脂肪等相鉴别。
黄疸
一、概述 二、类型 三、各型黄疸的病因、发生机理、临床表现 及实验室特点 四、伴随症状 五、问诊要点
概述
㈠概念 ㈡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㈢注意事项
概念
1、黄疸:是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表现,血中 胆红素浓度增高,导致巩膜、粘膜、皮肤 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黄染的现象。 2、隐性黄疸: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而临床 尚未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2、起病时情况 3、伴随症状 4、时间与波动情况 5、对全身健康的影响 6、既往史
小结
黄疸既是症状又是体征。观察黄疸时, 应在自然光线下进行,首先须排除服用大 量阿的平以及胡萝卜素血症、老年人球结 膜下脂肪沉着引起的黄染。进一步鉴别有 赖于实验室检查的结果。
复习要点
黄疸的分类,各型黄疸的实验室检查 特点。
胆红素的正常代谢(图一) 胆红素的正常代谢(图一)
正常情况下,胆红素进入与离开血循 环保持着动态平衡,故血中胆红素的浓度 保持相对恒定: 总胆红素1.7~ 总胆红素1.7~17.1µmol/ L; L; 结合胆红素0 结合胆红素0~3.42µmol/ L; L; 非结合胆红素1.7~ 非结合胆红素1.7~13.68µmol/ L。 L。
图五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黄疸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但是有时 还需助器械检查来确定黄疸的病因,特别是胆汁淤积性黄 疸的部位和病因。 1、B超:肝内外阻塞 2、CT: 肝内外阻塞 CT: 3、X线 4、ERCP:肝外胆管有无阻塞扩张,有无胰腺疾病 ERCP:肝外胆管有无阻塞扩张,有无胰腺疾病 5、PTC:肝内胆管有无阻塞扩张及部位程度和范围 PTC:肝内胆管有无阻塞扩张及部位程度和范围 6、MRI 7、肝穿刺活检、 腹腔镜
图二
临床特点
①黄疸较轻,呈浅柠檬色; ②急性溶血或溶血危象时,起病急,可有发热、寒 战、贫血貌和血红蛋白尿(酱油色或浓茶色); 慢性患者症状较轻,但面色苍白; ③可有与溶血相关的病史,如输血、特殊药物、感 染及溶血家族史; ④皮肤无搔痒; ⑤有肝脾肿大,特别是慢性患者。
几种类型的黄疸鉴别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几种类型的黄疸鉴别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主要特征是皮肤、黏膜和眼球发生明显的黄染。
黄疸的发生与胆红素代谢紊乱有关,胆红素在体内无法正常转化和排泄,导致其在血液中积累并沉积在皮肤和黏膜组织中。
黄疸的鉴别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同类型的黄疸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病因和临床特征。
正确地鉴别黄疸的类型对于确定病因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医生和临床工作者更好地鉴别黄疸的类型,许多黄疸鉴别表被提出和使用。
这些鉴别表通常基于黄疸的临床特征、生化指标、影像学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和评估。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体征和检查结果,在正确的鉴别表的指引下,可以准确地判断黄疸的类型和病因,从而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黄疸鉴别表,并综合总结不同类型黄疸的鉴别方法。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了解不同类型黄疸的特征和鉴别要点,提高对黄疸的认识和诊断能力,为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一篇长文的骨架,它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组织结构。
本文的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黄疸的定义和病因2.2 不同类型黄疸的特征3. 结论3.1 黄疸鉴别表的意义3.2 几种类型黄疸的鉴别方法总结在本文的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黄疸的定义和病因以及不同类型黄疸的特征。
首先,我们会介绍黄疸的定义,即在人体内黄疸的产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紊乱引起的黄疸样表现。
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黄疸的病因,包括肝脏疾病、胆道梗阻和溶血等因素。
接下来,我们将逐个介绍不同类型的黄疸,如肝细胞性黄疸、胆道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讨论它们的病因、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结果。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强调黄疸鉴别表的意义,指出它对医生进行黄疸病因鉴别的重要性。
而几种类型黄疸的鉴别方法总结将总结不同类型黄疸的临床特征以及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并区分不同类型的黄疸。
黄疸的中医名词解释
黄疸的中医名词解释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现为皮肤、黏膜和白眼球发生黄染。
在中医学中,黄疸被称为“黄疸病”,认为其病因主要与体内湿热和肝脏功能不调有关。
黄疸是一种早期可见的肝病征象,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症状之一。
下面我们将从病因、症状、辨证和治疗等方面对黄疸进行详细解释。
一、病因中医学认为,黄疸的主要病因是湿热与肝脏功能障碍。
湿热是指体内湿气和热气蓄积,经络不畅,使得营卫失调,导致黄疸出现。
肝脏的功能障碍主要包括肝气郁结、肝火亢盛以及肝肾阴虚等,导致肝气失调,影响胆汁的分泌,从而引发黄疸。
二、症状黄疸最明显的症状就是皮肤黄染,可伴随其他不适症状。
患者常感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在舌苔方面,黄疸患者通常呈现厚腻的黄苔,舌体颜色可呈红苔或淡红。
三、辨证在中医诊断中,辨证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针对黄疸的辨证可以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舌诊等进行判断。
常见的辨证类型包括湿热黄疸、气滞黄疸、肝火上扰黄疸和肝肾阴虚黄疸等。
湿热黄疸的患者常常伴有身体沉重、乏力、纳差等湿热症状,舌苔厚腻黄质,脉象滑数。
气滞黄疸的患者常有胸胁胀痛、烦躁易怒等肝胆气滞症状,舌苔薄白,脉象弦滑。
肝火上扰黄疸的患者常有口苦咽干、目赤多泪、烦躁易怒等肝火亢盛症状,舌苔黄腻,脉象弦数。
肝肾阴虚黄疸的患者常有头晕目眩、面色发黯、骨蒸潮热等肝肾阴虚症状,舌苔薄白或无苔,脉象细弱。
四、治疗在中医治疗中,黄疸的治疗需要综合辨证施治。
治疗原则包括清热湿、疏肝利胆、滋阴降火等。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茵陈蒿汤、胆汁通脉丸、柴胡清肝丸等。
针对湿热黄疸,可以使用茵陈蒿汤。
该方能清热解毒、行湿燥湿,有利于黄疸的消退。
柴胡清肝丸适用于肝脾不和引起的黄疸,可疏肝理气、和胃化湿,起到通肝利胆的作用。
肝肾阴虚型的黄疸可以用六味地黄丸等滋阴降火的方剂进行治疗。
此外,中医治疗黄疸还包括针灸、推拿、艾灸等疗法。
通过针灸或推拿可以刺激经络,疏通气血,改善黄疸。
艾灸则可以温通经络,消除湿热,促进机体康复。
黄疸
辅助检查
1、B超检查: 2、X线检查: 3、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4、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 5、CT: 6、MRI: 7、放射性核素检查: 8、肝穿刺活检:
伴随症状
1、伴发热:急性胆管炎、大叶性肺炎等; 2、伴上腹剧烈疼痛:胆道结石等; 3、伴肝肿大:病毒性肝炎等; 4、伴胆囊肿大:胆总管梗阻; 5、伴脾肿大:病毒性肝炎、疟疾等; 6、伴腹水:重症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肝癌等。
3、实验室检查: 1)血清TB增加,以UCB为主,CB基本 正常; 2)尿胆原增加粪胆素增加,粪色加深。 3)血中尿胆原增加; 4)尿中尿胆原增加,但无胆红素; 5)急性溶血时尿中有血红蛋白排出,隐 血试验阳性; 6)血液检查: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加、 骨髓红细胞系列增生旺盛等。
(二)肝细胞性黄疸
黄疸分类
1、按病因学分类: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2、按胆红素性质分类: 以UCB增高为主的黄疸; 以CB增高为主的黄疸。
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来源:血红蛋白。红细胞经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的破坏和分解为胆红素、铁和珠蛋白。 旁路胆红素(bypass bilirubin):正常人每日有 红细胞破坏生产的血红蛋白约7.5克,生产胆红 7.5 素4275 µmol/L (250mg),占总胆红素80%85%。另外171-513 µmol/L(10-30mg)的胆红素 并非来自衰老的红细胞,而来源于骨髓幼稚红细 胞的血红蛋白和肝内含有亚铁血红素的蛋白质, 这些胆红素称为旁路胆红素,约占总胆红素的 15%-20%。
1、病因:各种使肝细胞广泛损害的疾病均 可发生黄疸: 如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中毒性肝 炎;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 2、临床表现: 1)皮肤、黏膜浅黄色至深黄色; 2)疲乏、食欲减退; 3)严重可有出血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疸的病因及伴随症状
……
黄疸
黄疽是指巩膜、黏膜、皮肤及体液发黄的现象。
[病因]
1.溶血性黄疽: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海洋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不同血型输血、蚕豆病、蛇毒及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引起的溶血。
2.肝细胞性黄疽: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等肝细胞广泛损害的疾病。
3.胆汁淤积性黄疽:常见于肝内结石、,癌栓,寄生虫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胆总管结石、肿瘤、蛔虫及炎症水肿。
[伴随症状]
1.发热:见于急性胆管炎、肝脓肿、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病毒性肝炎、急性溶血等。
2.上腹剧痛:胆道结石、肝脓肿、胆道蛔虫病。
持续右上腹胀痛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癌等。
3.肝肿大:见于肝炎、肝硬化、肝癌、胆道阻塞。
4.胆囊肿大:见于胆总管癌、胰头癌、壶腹癌。
5.脾肿大:见于病毒性肝炎、胆汁性肝硬化、钩端螺旋体
病、疟疾、败血症、淋巴瘤、溶血性贫血等。
6.消化道出血:见于肝硬化、重症肝炎、肝癌等。
7.腹水:常见于肝硬化、肝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