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g
物理实验之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目的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原理当单摆摆角很小(小于50)时,可看作简谐运动,其固有周期为,由公式可得故只要测定摆长l和单摆的周期T,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g。
实验器材长约1米的细线、小铁球、铁架台(连铁夹)、米尺、秒表。
实验步骤(1)将细线的一端穿过铁球上的小孔并打结固定好,线的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做成一个单摆。
(2)用毫米刻度的米尺测定单摆的摆长l(摆线静挂时从悬挂点到球心的距离)。
(3)让单摆摆动(摆角小于50),测定n(30—50)次全振动的时间t,用公式求出单摆的平均周期T;(4)用公式算出重力加速度g。
实验记录实验结论实验注意1、细线不可伸缩,长度约1m。
小球应选用密度较大的金属球,直径应较小(最好不超过2㎝)。
2、单摆的上端不要卷在夹子上,而要用夹子加紧,以免单摆摆动时摆线滑动或者摆长改变。
3、最大摆角小于5º,可用量角器测量,然后通过振幅来掌握。
4、摆球摆动时要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
5、计算单摆的振动次数时,应以摆球通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以后摆球从同一方向通过最低点时进行计数,且在数零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计数,并且要测多次全振动的总时间,然后除以振动次数,如此反复三次,求得周期的平均值作为单摆的周期。
实验练习(1)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摆线应选用:A.80厘米长的橡皮筋. B.1米左右的细线.C.1米左右的粗绳.D.25厘米左右的细绳.(2)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摆球应选用:A.半径约1厘米的木球. B.半径约1厘米的铝球.C.半径约1厘米的空心钢球. D.半径约1厘米的空心钢球.(3)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单摆得摆角必须小于50,其原因是因为:A.单摆的周期与振幅有关,摆角超过50,测出周期大;B.摆角越大,空气阻力越大,影响实验结果;C.因为简谐振动的周期与振幅无关,摆角小些给实验带来很大方便;D.摆角超过50,单摆的振动不在是简谐振动,周期公式失效.(4)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若测得g 只偏小,可能是由于:A.计算摆长时,只考虑悬线长,而未加小球半径;B.测量周期时,将n 次全振动,误记成n+1次全振动;C.计算摆长时,用悬线长加小球直径;D.单摆振动时,振幅较小.(5)为了提高周期的测量精度,下列那种说法是可取的?A.在最大位移处启动秒表和结束记时;B.用秒表测30至50次全振动的时间,计算出平均值;C..用秒表测100次全振动的时间,计算出平均周期;D.在平衡位置启动秒表,并开始记数,当摆球第30次经过平衡位置时制动秒表,若读数为t ,7、 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利用两个单摆测得其周期分别为T 1、T 2,已知两个单摆的摆长之和为L ,则测得当地重力加速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引言重力加速度是地球上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量,在物理和工程学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重力加速度的定义、测量方法和一些常见的测量设备。
重力加速度的定义重力加速度(g)是指在地球表面上的自由下落物体在一定时间内所获得的速度增加值。
它是一个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通常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表示。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方法有多种方法可以测量重力加速度,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自由落体法自由落体法是最常用的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让一个物体从静止状态自由下落,通过测量下落时间和下落距离,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
具体步骤如下: 1. 将物体从一个固定高度上释放,并同时启动一个计时器; 2. 当物体落到地面时,停止计时器并记录下落时间; 3. 根据下落时间和下落距离,使用公式 $g =\\frac{2d}{t^2}$ 计算重力加速度。
平衡法平衡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测量一个物体在天平上的质量变化来推断重力加速度。
具体步骤如下: 1. 将待测物体放在一个天平上,记录物体的质量; 2. 在实验室中,进行相同条件的实验来测量天平上物体的质量; 3. 根据物体在天平上质量的变化,使用公式 $g = \\frac{\\Delta m}{m}$ 计算重力加速度。
弹簧法弹簧法是一种利用弹簧的弹性来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弹簧受到重力和弹性力的平衡关系,通过测量弹簧的伸长量来计算重力加速度。
具体步骤如下: 1. 将一个质量小于或等于弹簧的质量挂在弹簧上,记录弹簧的伸长量; 2. 移除挂在弹簧上的质量,记录弹簧的初始长度; 3. 根据弹簧的伸长量和初始长度,使用公式 $g = \\frac{k}{m}$ 计算重力加速度,其中g为弹簧的弹性系数,g为挂在弹簧上的质量。
常见的重力加速度测量设备除了以上提到的测量方法,还有一些专门用于测量重力加速度的设备。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设备。
自由落体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
自由落体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通过自由落体测量的方法,测定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并探究其与物体质量、高度的关系。
实验原理: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无任何阻力作用下,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受到作用力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加速度大小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因此,用自由落体测量重力加速度时,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g = 2h / t^2其中,g为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自由落体时所经过的高度,t为物体自由落体所用的时间。
实验步骤:1. 在实验室中选定一个高度较高的地方,如实验室楼的顶部。
2. 首先需要测定自由落体的高度h。
在选定的位置上,将测高仪竖直安装,并将其底部与地面齐平。
然后,将被测物体从测高仪的顶部自由落下,记录物体从顶部到达测高仪底部的时间t1,并用测高仪测量物体落下的高度h1。
3. 重复上述步骤,记录至少三组不同的高度和时间数据,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4. 根据实验数据,利用公式计算重力加速度g的值,并计算平均值。
实验结果:我们利用上述实验步骤,得到了三组数据,分别如下表所示:高度h/mt时间t/s1.5t 0.462.0t 0.562.5t 0.64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每组数据对应的重力加速度g的值,并计算平均值,如下所示:高度h/mt时间t/st重力加速度g/(m/s^2)1.5t 0.46t 9.452.0t 0.56t 9.892.5t 0.64t 9.76平均值t 9.70结论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70 m/s^2,这个值与我们预计的值基本一致,说明本实验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出,重力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无关,这也符合牛顿第二定律的原理。
重力加速度 公式
重力加速度公式重力加速度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加速度,通常用字母"g"表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因此可以得出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g = F/m,其中F为物体所受的重力,m为物体的质量。
重力加速度是地球上物体受重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其大小约为9.8米/秒²。
这意味着,在没有其他力的情况下,物体每秒钟的速度将增加9.8米。
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是向下的,即垂直于地面向下的方向。
重力加速度对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根据重力加速度的定义,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因此质量越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
这解释了为什么较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比较轻的物体快。
根据重力加速度的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
假设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经过t秒后的速度v可以用公式v = gt来计算。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物体在某个时间点的速度。
重力加速度还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有关。
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在不同的地方是基本相同的,但在其他行星或天体上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月球上,重力加速度约为1.6米/秒²,比地球上小了很多。
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也与地球上物体的重量有关。
物体的重量是指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即W = mg,其中W为物体的重量,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决定了物体的重量。
除了地球上的物体,重力加速度也适用于其他天体上的物体。
例如,太阳系中的行星和卫星都受到太阳或行星的引力作用,其运动也遵循重力加速度的规律。
重力加速度的研究对于理解宇宙中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重力加速度是地球上物体受到的重力作用下的加速度。
它与物体的质量和位置有关,决定了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g = F/m,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F为物体所受的重力,m为物体的质量。
通过研究重力加速度,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以及宇宙中物体的相互作用。
重力加速计算公式
重力加速计算公式重力加速计算公式:g = G * M / r^2人们常常说,地球是我们的家园。
对于地球的重力,我们并不陌生。
它是地球与我们之间的一种吸引力,让我们紧紧地与地球相连,不会飘向宇宙的深处。
重力的大小与我们所处的位置有关。
在地球表面上,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9.8 m/s^2。
这个数值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计算。
这个公式是这样的:g = G * M / r^2。
其中,g代表重力加速度,G 代表万有引力常数,M代表地球的质量,r代表地球到我们所处位置的距离。
万有引力常数G是一个固定的值,约等于6.67 * 10^-11 N(m/kg)^2。
地球的质量M是一个大约为5.97 * 10^24 kg的数值。
地球到我们所处位置的距离r可以近似看作地球半径R,约为6371 km。
我们可以将这些数值代入公式中计算,就可以得到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
将G、M和r代入公式,计算得到的结果是9.8 m/s^2。
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影响。
它决定了物体下落的速度和力量。
当我们抛出一个物体时,它会受到地球的重力作用,以9.8 m/s^2的加速度向下运动。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小心把握力度,以免物体过快地下落。
重力加速度还决定了我们的体重。
因为体重是由地球对我们的吸引力所决定的,所以不同的地方体重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在月球上,重力加速度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左右,所以我们会感觉轻飘飘的,仿佛在梦游一样。
重力加速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让我们与地球紧密相连,让我们感受到地球的温暖和安全。
虽然我们无法看见重力,但它却始终存在,并且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所以,让我们感恩地球给予我们的重力,让我们与地球一同旋转,一同舞动。
在这个宇宙中,地球是我们独一无二的家园,而重力则是我们与地球之间的纽带。
让我们珍惜这份纽带,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实验13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 lg ,可得出g=4π2T2l,测出单摆的摆长l和振动周期T,就可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带中心孔的小钢球、约1 m长的细线、带有铁夹的铁架台、游标卡尺、毫米刻度尺、停表。
1.测摆长用毫米刻度尺量出摆线长L(精确到毫米),用游标卡尺测出小球直径D,则单摆的摆长l=L+D2。
2.测周期将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角度(不超过5°),然后释放小球,记下单摆摆动30次或5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算出平均每摆动一次全振动的时间,即为单摆的振动周期T。
数据处理的两种方法:方法一:公式法。
根据公式T=2πlg ,g=4π2lT2。
将测得的几组周期T和摆长l分别代入公式g=4π2l T 2中算出多组重力加速度g 的值,再求出g 的平均值,即为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
方法二:图像法。
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 =2π l g 可得l =g 4π2T 2,因此以摆长l 为纵轴,以T 2为横轴描点作图,作出的l -T 2图像理论上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如图所示,求出图像的斜率k ,即可求出g 值。
g =4π2k ,k =l T 2=Δl ΔT 2。
1.本实验的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单摆模型本身是否符合要求,即:悬点固定,小球质量大、体积小,细线轻质非弹性,振动是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的振动,这些要求是否符合。
2.本实验的偶然误差主要来自时间的测量和摆线长度的测量,因此,要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不能多计或漏计摆球全振动次数。
使用刻度尺测量摆线长度时,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3.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同时也能减小实验误差。
利用图像法分析处理时要特别注意图像的斜率及截距的物理意义。
1.小球选用密度大的钢球。
2.选用1 m 左右难以伸缩,且尽量轻的细线。
3.悬线顶端不能晃动,需用夹子夹住,保证悬点固定。
4.单摆必须在同一平面内振动,且摆角小于5°。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方法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方法引言:重力加速度作为地球上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加速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准确测量重力加速度对于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重力加速度测量方法,包括万有引力测量法、简谐振动法、自由落体法和引力差分法。
一、万有引力测量法:万有引力测量法基于万有引力定律,通过量测物体间的引力来测量重力加速度。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一对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并准确测量它们的质量(m1和m2)和距离(r)。
2.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物体间的引力F=G*m1*m2/r^2,其中G 为引力常数。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1*a,将引力F代入,可得重力加速度a=G*m2/r^2。
4.通过实际测量得到物体间的引力和距离,即可计算重力加速度。
二、简谐振动法:简谐振动法利用谐振系统的周期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来测量重力加速度。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一个质量较小的质点,将其挂在一根轻质而坚固的弹簧上。
2.将质点从平衡位置稍微偏开,使其自由振动,并记录振动的周期T。
3.根据谐振系统的运动方程,T=2π*√(m/k),其中m为质点质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将向心力F=m*a代入得到重力加速度a=k/m。
5.通过测量谐振系统的周期和质点的质量,即可计算出重力加速度。
三、自由落体法:自由落体法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相等的原理,来测量重力加速度。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一个垂直下落的高度较高的物体。
2.用计时器测量物体从高度h下落到地面所需的时间t。
3.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h=1/2*g*t^2,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
4.通过实际测量得到物体的下落时间和高度,即可计算重力加速度。
四、引力差分法:引力差分法利用引力测量仪器测量垂直方向上的引力差分来测量重力加速度。
具体步骤如下:1.使用引力测量仪器在不同位置上测量重力的大小,得到重力的差分。
2.根据易于计算的位置关系,求得引力差分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两种自由落体法测重力加速度的比较研究
A c a d e m i c F o r u m/学术论坛两种自由落体法测重力加速度的比较研究莫雪萍1’2 *,梁玉娟1,莫余丽1,劳鑫礼1(1.河池学院人工智能与制造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546300;2.忻城县民族中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546200)摘要: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物理量之一,其大小受到物体所在区域的地理纬度、海拔高度、地质结 构等因素影响。
现有的重力加速度测量方法众多,文章针对自由落体法利用两种不同仪器测定当地的重力加 速度并进行比较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仪器的操作方法都比较简单,FB210E型自由落体仪测得结果的相 对误差相较于打点计时器更小,在对精确度有较高要求时,采用FB210E型自由落体仪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可信 度更高。
关键词:重力加速度;自由落体法;1^21(疋型自由落体仪;打点计时器1引言重力加速度是重力对自由下落的物体产生的加速 度,在物理学中用g表示,它由物体所在区域的地理 纬度、海拔高度、地质结构和矿藏等因素决定。
不同 区域的重力加速度值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海拔越高 其数值越小;海拔髙度相同时,g值随地理纬度变化;赤道附近的g值最小;南北两极附近的g值最大。
重 力加速度被认定为是非常重要的地球物理参数,对地 震预报、地质勘察、国防建设及科学研究等均有重大 的运用价值。
重力加速度测定实验在中学物理、大学 基础物理中都是重要的实验内容。
目前,已有多种方 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室常用单摆法、复摆法、气 垫轨道法、自由落体法等。
不同方法各有优缺点,通 过对单摆法、复摆法和自由落体法的比较研究,发现 自由落体法测量重力加速度优势突出;对比研究自由 落体法和单摆法,结果发现采用自由落体法测量结果 较为准确。
实际上,同一种方法还可以用不同的仪器 测量,本文针对自有落体法,利用实验室FB210E型 自由落体仪和打点计时器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t为物体下落的时间,g为重力加速度,这是仅仅考虑物体受到重力的一种理想运动。
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
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g)是指物体在地球表面上受到的重力作用所导致的加速度。
它是地球引力场中的一个重要参数,不仅影响物体的运动和行为,也对天文学、物理学等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以及它的影响。
一、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重力加速度是指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每秒钟速度增加的数值。
在地球表面上,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约等于9.8米/秒²。
这个数值是根据大量观测数据的统计结果得出的,具有一定的精确性。
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常用公式为:g = G * M / R²其中,g表示重力加速度,G表示万有引力常量,M表示地球的质量,R表示地球的半径。
根据这个公式,可得到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8米/秒²。
二、重力加速度的测定方法为了准确测定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科学家们使用了多种方法。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测定方法:1. 自由落体实验法:通过测量物体自由下落的时间和下落距离,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2. 重力震荡仪测量法:利用重力震荡仪观测出物体在重力场中的振荡周期,从而得到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3. 弹簧测力计法:利用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测量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所受到的力,进而计算得出重力加速度。
通过这些测定方法,科学家们得出了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米/秒²的结论。
三、重力加速度的影响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对物体的运动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例子:1. 物体的自由下落速度:重力加速度决定了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
在地球上,物体每秒钟下落的速度将增加9.8米。
2. 物体在斜面上的滑动:重力加速度决定了物体在斜面上滑动的速度。
斜面越陡峭,物体下滑的速度越快。
3. 影响天体运动:重力加速度是导致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绕轨道运动的重要因素。
它决定了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和行星公转的速度。
4. 海洋潮汐的形成:重力加速度与月球和太阳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海洋潮汐的形成。
物理实验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物理实验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重力加速度(g)是地球上物体受到的重力作用所引起的加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常见的重要参数,对于许多实验和计算都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物理实验方法来测量重力加速度。
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实验方法:一、简易摆钟法简易摆钟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通过测量简单摆线长以及周期,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的值。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细线,使用一个小物体(如小球)悬挂在细线上,形成一个简单摆钟。
2. 使用一个测时器来测量摆钟每次摆动的周期(T)。
3. 调整摆线的长度,并再次测量周期。
4. 重复上述步骤多次,记录每次测得的周期和对应的线长。
5. 根据周期和线长的变化关系,利用重力摆钟公式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值。
二、自由落体法自由落体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通过测量物体自由下落的时间和下落距离,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的值。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垂直的竖直板,固定在一固定高度的架子上。
2. 在竖直板上标出等距的刻度线,并将一个小物体放在初始位置。
3. 使用一个计时器,记录小物体自由下落到各个刻度线的时间,同时记录下落距离。
4. 重复上述步骤多次,记录不同位置下的时间和距离。
5.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值。
三、使用谐振子法使用谐振子法是一种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通过测量弹簧振子的周期和弹簧的劲度系数,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的值。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线性弹簧振子,固定在一个架子上。
2. 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并记录下来。
3. 通过推动振子使其振动,并使用一个计时器测量振子的周期(T)。
4. 重复上述步骤多次,记录不同位置下的周期。
5. 根据谐振子的运动公式,结合弹簧的劲度系数,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值。
四、倾角法倾角法是一种简易的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通过测量物体在不同倾角下的滑动加速度和倾角的正弦值,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的值。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光滑的斜面,并固定在一个固定高度的架子上。
第一章 第5节 学生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第5节学生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对应学生用书P14一、实验目的、原理、器材1.做单摆(1)让线的一端穿过小球的小孔,然后打一个比小孔稍大一些的结,制成一个单摆。
(2)把线的上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并把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让摆球自由下垂,在单摆平衡位置处作上标记。
(如图所示)2.测摆长用米尺量出从悬点到小球上端的悬线长l 0,再用游标卡尺测量出摆球的直径d ,则摆长l =l 0+d 2。
3.测周期将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小角度(摆角小于5°),然后释放摆球让单摆在竖直平面内摆动。
当单摆摆动稳定后,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测量30~50次全振动的时间。
计算出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即为单摆的振动周期T 。
4.改变摆长重测周期将单摆的摆长变短或变长,重复实验三次,测出相应的摆长l 和周期T 。
三、数据处理1.平均值法每改变一次摆长,将相应的l和T代入公式g=4π2lT2中求出g值,最后求出g的平均值。
设计如表所示实验表格2由T=2πlg得T2=4π2g l作出T2-l图像,即以T2为纵轴,以l为横轴。
其斜率k=4π2g,由图像的斜率即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
四、注意事项(1)实验时,摆线长度要远大于摆球直径,且摆线无明显伸缩性,另外摆球要选取密度大且质量分布均匀的钢球。
(2)单摆摆球应在竖直平面内摆动,且摆角应小于5°。
(3)测摆长l时,应为悬点到球重心的距离,球质量分布均匀时等于摆线长加上小球半径。
(4)应从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以摆球从同一方向通过平衡位置时计数。
(5)适当增加全振动的测量次数,以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一般30~50次即可。
五、误差分析(1)测摆长l时只测量出细线长,没有加上小球的半径,使得所测摆长偏小,g的测量值偏小。
(2)测摆动周期时,将N次全振动误记为N+1次全振动,使所测周期偏小,g的测量值偏大。
(3)实验时,摆角较大,使得摆动实际周期与2πlg有偏差。
例谈实验求加速度的几种方法
例谈实验求加速度的几种方法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而高中物理的研究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
高考对物理实验能力的考核也很重视,尤其是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得出结论的能力。
学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实验,其中求解加速度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有逐差法、图像法、直方图法等。
下面通过一些实例来谈谈如何利用这些方法求运动的加速度。
一、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逐差法是一种计算加速度平均值的方法。
具体方法是将运动过程中的位移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律分组,然后求出每组的加速度,最后取平均值得到加速度的平均值。
但是,逐差法也有其局限性。
在计算过程中,会丢失多个数据,并失去正负偶然误差相互抵消的作用,从而算出的加速度值误差较大。
因此,这种方法不可取。
改进的方法是将位移数据分成两组,然后分别计算每组的加速度,最后取平均值得到加速度的平均值。
这种计算加速度平均值的方法叫做整体二分法。
二、利用“图像法”求加速度图像法是一种利用速度-时间图像来求解加速度的方法。
具体方法是绘制出速度-时间图像,然后通过图像的斜率来求解加速度。
三、利用“直方图法”求加速度直方图法是一种利用位移-时间直方图来求解加速度的方法。
具体方法是将运动过程中的位移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律分组,然后绘制出位移-时间直方图,最后通过直方图的斜率来求解加速度。
总之,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实验情况。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求解加速度。
例题1、某同学利用图2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 实验中必须采取的措施是什么?A。
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B。
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C。
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D。
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2) 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3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
s1=3.59cm,s2=4.41cm,s3=5.19cm,s4=5.97cm,s5=6.78cm,s6=7.64cm。
实验2重力加速度的测量
实验2重⼒加速度的测量实验3 重⼒加速度的测量(单摆法)单摆实验有着悠久历史,当年伽利略在观察⽐萨教堂中的吊灯摆动时发现,摆长⼀定的摆,其摆动周期不因摆⾓⽽变化,因此可⽤它来计时,后来惠更斯利⽤了伽利略的这个观察结果,发明了摆钟。
本实验是⽤经典的单摆公式测量重⼒加速度g ,对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进⾏分析,学习如何改进测量⽅法,以进⼀步提⾼测量精度。
【⽬的要求】1、⽤单摆测定动⼒加速度;2、学习使⽤计时仪器(停表、光电计时器);3、学习在直⾓坐标纸上正确作图及处理数据;4、学习⽤最⼩⼆乘法作直线拟合。
【仪器⽤具】单摆装置,带卡⼝的⽶尺,游标卡尺,电⼦停表,光电计时器。
【实验原理】把⼀个⾦属⼩球拴在⼀根细长的线上,如图1所⽰。
如果细线的质量⽐⼩球的质量⼩很多,⽽球的直径⼜⽐细线的长度⼩很多,则此装置可看做是⼀根不计质量的细线系住⼀个质点,这就是单摆。
略去空⽓的阻⼒和浮⼒以及线的伸长不计,在摆⾓很⼩时,可以认为单摆作简谐振动,其振动周期T 为 gl T π2= ,224T l g π= (1)式中l 是单摆的摆长,就是从悬点O 到⼩球球⼼的距离,g 是重⼒加速度。
因⽽,单摆周期 T 只与摆长l 和重⼒加速度g 有关。
如果我们测量出单摆的l 和T ,就可以计算出重⼒加速度g 。
【实验内容】1、固定摆长,测定g 。
(1)测定摆长(摆长l 取100cm 左右)。
图1①先⽤带⼑⼝的⽶尺测量悬点O 到⼩球最低点A 的距离1l (见图1),如下所列:再估计1l 的极限不确定l e 1,计算出标准不确定度311ll e =σ。
②先⽤游标卡尺多次测量⼩球沿摆长⽅向的直径d (见图4-1),如下所列:再求出d 和d σ③摆长为21--=d l l求出则摆长l 为:cm l _______________±= (2)测量单摆周期。
使单摆作⼩⾓度摆动。
通过计算可知,当⼩球的振幅⼩于摆长的1/12时,摆⾓5<θ。
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
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一、实验目的利用单摆来测量重力加速度二、实验原理单摆在摆角小于10°时的振动是简谐运动,其固有周期为T=2π ,由此可得g= 。
据此,只要测出摆长l和周期T,即可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
由此通过测量周期T,摆长l求重力加速度三、实验设备及工具铁架台(带铁夹),中心有孔的金属小球,约1m长的细线,米尺,游标卡尺(选用),秒表等。
四、实验内容及原始数据(一)实验内容1.在细线的一端打一个比小球上的孔径稍大些的结,将细线穿过球上的小孔,制成一个单摆。
2.将铁夹固定在铁架台的上端,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把做好的单摆固定在铁夹上,使摆球自由下垂。
3.测量单摆的摆长l:用游标卡尺测出摆球直径2r,再用米尺测出从悬点至小球上端的悬线长l',则摆长l=l'+r。
4.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小角度(不大于10°),使单摆在竖直平面内摆动,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全振动30至50次所用的时间,求出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平均时间,这就是单摆的周期T。
5.将测出的摆长l和周期T代入公式g= 求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
(二)原始数据1.用游标卡尺测量钢球直径2rn 1 2 3 4 5 6 直径2r(cm) 1.712 1.712 1.692 1.692 1.712 1.7222.用米尺测量悬线长l'n 1 2 3 4 5 6 悬线长l' (cm) 91.90 91.90 91.91 91.90 91.88 91.903.用秒表测量摆动50个周期用时为1’34’’84=94.84’’五、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数据表格、现象等)1.钢球直径平均值2r=(1.712+1.712+1.692+1.692+1.712+1.722)÷6=1.707(cm)2.悬线长平均值l'=(91.90+91.90+91.91+91.90+91.88+91.90)÷6=91.898(cm)3.摆长l=l'+r=91.898+1.707=93.605(cm)4.求出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平均时间,即单摆的周期TT=94.84÷50=1.8968(s)5.计算g将测出的摆长l和周期T代入公式g= =10.27六、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分析、实验中存在问题的讨论)误差分析:为什么所得g=10.27大于标准值1.振动次数:可能是振动次数的有问题2.摆长测量:可能是摆长测量偏大3.秒表使用:可能是开表晚了。
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几种方法比较
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几种方法比较作者:谷钊溯来源:《科技资讯》2017年第32期摘要: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物理量,重力加速度的值能否准确测量关系到许多方面的发展。
目前,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中将一些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经典的测量方法操作简便,器材简单,但相对误差较大。
而在这些经典方法中,单摆法误差最小。
较新颖的弦振动法能够更准确的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值,但对实验器材要求较高。
关键词:重力加速度平衡法落体法单摆法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1(b)-0250-03重力加速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一般用符号g来表示重力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的值在地球表面不同地域会由于地球海拔、纬度等因素而不同。
准确测量重力加速度对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准确测定重力加速度g值对于地球物理学、计量学、地震预报、重力探矿和空间科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有平衡法、落体法、单摆法和弦振动方法。
以下将对这几种测量重力加速度的试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各种方法所具有的优势。
1 平衡法一般的平衡法是以重力G=mg为原理对重力加速度进行测量,其操作方法最简便,但误差较大,主要源于仪器(弹簧和物理天平)老化和人的主观读数,一般多用于粗测。
另外也可以通过物理受力平衡来测量重力加速度。
例如阿基米德定律法就是通过物理悬浮水中时受力平衡来进行测量的。
其优点在于操作简便,可随时进行实验并能较快地得出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
但受到液体体积的不精准测量,默认常温下自来水密度为1g/mL以及实验器材本身存在的系统误差使其相对误差较大,但仍不失为一种简便的测量方法。
当一个被轻绳吊挂的物块放入液体中静止时,物体受重力、拉力和浮力三力平衡,由牛顿定律可得,在此状态下,G=f+f1,其中G为物体受到的重力(即为mg),f是物体受到轻绳的拉力,f1是物体受到液体的浮力(见图1)。
重力加速度的力学计算公式
重力加速度的力学计算公式重力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加速度,通常用符号g表示。
在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数值约为9.8米/秒^2。
重力加速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它在力学计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重力加速度的力学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重力加速度的力学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F = m g。
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
这个公式表明,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这个公式是力学中的基本公式之一,它可以用来计算物体所受的重力以及物体的加速度。
在这个公式中,重力加速度是一个常数,它在地球表面的数值约为9.8米/秒^2。
这意味着,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与9.8米/秒^2成正比。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重力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
重力加速度的力学计算公式可以应用于很多实际问题中。
例如,当我们需要计算一个物体所受的重力时,可以使用这个公式。
只需要知道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加速度的数值,就可以计算出物体所受的重力。
这对于工程设计和物理实验都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计算重力外,重力加速度的力学计算公式还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因此,当我们知道物体所受的重力和物体的质量时,就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
这对于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进行力学分析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重力加速度的力学计算公式还可以应用于天体运动的研究中。
在天体运动中,重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力,它决定了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通过重力加速度的力学计算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天体所受的重力,并进一步研究天体的运动规律。
这对于天文学和航天技术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除了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外,其他行星和天体的重力加速度也是不同的。
在不同的行星和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数值是不同的,这也会影响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学特性。
因此,重力加速度的力学计算公式在研究不同行星和天体的力学特性时也是非常有用的。
重力加速度推导公式
重力加速度推导公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重力加速度是指地球及其他天体上一个质点受到的重力加速度,通常用字母g表示。
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近似为9.8m/s²,这意味着每秒钟质点受到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8米。
而重力加速度的推导公式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来进行推导。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如下:F=maF代表物体受到的合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在地球表面上,物体受到的合力就是重力,即物体的重量,记作m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mg=ma。
将重力的公式F=mg代入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中,得到mg=ma,即m×g=m×a。
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可以得到g=a,即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等于物体所受的加速度。
从上述推导可以得知,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的质量有关。
质量越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也会越大,而质量相同但是质点所受地重力加速度不变。
除了地球,其他天体上的重力加速度也不同。
在月球上,重力加速度约为1.6m/s²,在火星上约为3.7m/s²。
这也说明了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相对较大,这也是为什么地球上的物体下落速度更快的原因之一。
重力加速度推导公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在地球表面上所受的重力及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重力加速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物理规律,并且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航天、地质、天文学等领域的研究中。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重力加速度推导公式及其相关知识。
第二篇示例:重力加速度是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地球引力作用的大小及方向指向,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一个恒定值,通常被表示为g,其大小约为9.8m/s²。
计算重力加速度的推导公式是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来推导得到的。
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表明一个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且方向与合力相同。
重力加速度的三个公式
重力加速度的三个公式
重力加速度是物体受重力作用时因而受到的加速度。
它与质量和阻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组公式的总和。
重力加速度可以根据物体的质量、位置和阻力来确定。
首先,重力加速度的基本公式可以表示为:G=GM/r²,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M为物体的质量,r为物体与地球表面的距离。
符号G是“常数乔木”,它表明重力作用与距离之间的关系。
由于重力是物体与地球表面之间的引力,所以随着距离的增大,重力加速度也会随之减小。
其次,有另一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重力加速度:a=F/m,其中a 为重力加速度,F为重力的大小,m为物体的质量。
这个公式说明,物体受到的重力加速度取决于它的质量和重力的大小。
另外,F=GMm/
r²,也就是物体与地球表面的距离影响其受到的重力大小。
最后,尽管重力加速度受到距离、质量和阻力的影响,它也受到了物体本身的影响。
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重力是一种弯曲时空的现象,所以受到影响的物体越大,它所受到的重力加速度也越大。
综上所述,重力加速度受到质量、距离和阻力,以及物体本身影响的影响,三个公式可以简单地表示出来:G=GM/r²,a=F/m,F=GMm /r²。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公式来计算重力加速度。
有关重力加速度的公式
有关重力加速度的公式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通常用符号"g"表示。
重力加速度是指所有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作用时所具有的加速度,其大小约为9.8m/s²。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加速度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不同的行星或卫星上,重力加速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重力加速度的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在受到重力作用下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而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因此,重力加速度的公式可以表示为:g = F/m其中,g表示重力加速度,单位是米每秒平方;F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单位是牛顿;m表示物体的质量,单位是千克。
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可以通过重力公式来计算:F = m * g这个公式表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因此,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的重力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的物体所受的重力越大。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也可以用来计算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速度。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物体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即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m/s²。
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随时间呈线性增加,速度可以用重力加速度的公式来计算:v = g * t其中,v表示物体的速度,单位是米每秒;g表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m/s²;t表示物体自由下落的时间,单位是秒。
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不仅在物理学中有重要的应用,也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影响。
人们利用重力加速度的概念来设计和制造各种设备和工具,如摩托车、电梯、滑翔伞等。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对于地球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它是我们理解自然界和宇宙运行规律的基础之一。
总的来说,重力加速度的公式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受到重力作用时的加速度和速度变化规律。
通过重力加速度的公式,我们可以计算物体在受到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
万有引力求重力加速度公式
万有引力求重力加速度公式重力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地球或其他天体表面上受到的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加速度。
它是万有引力定律的一种应用,用于描述物体受到的引力作用对其运动状态的影响。
当一个物体处于地球表面时,它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地球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个引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 F = G × m × M / r²来表示,其中 F 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G 是一个常数,m 是物体的质量,M 是地球的质量,r 是物体与地球的距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因此,可以得出重力加速度的公式:g = F / m将引力公式代入上式,可以得到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 G × M / r²在地球表面上,地球的质量M 和半径r 是已知的常数,因此重力加速度也是一个常数。
在国际单位制中,重力加速度的数值约为9.8 m/s²。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决定了物体在地球表面上的自由落体运动。
当物体从静止状态开始自由下落时,重力加速度会使其速度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重力加速度对物体的作用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而物体的质量不变,所以加速度的大小也不变。
重力加速度还决定了物体下落的时间。
根据运动学的公式,物体下落的时间 t 可以用下式表示:t = 2v / g其中v 是物体下落的速度。
可以看出,重力加速度越大,物体下落的时间越短。
重力加速度是物体在地球表面上运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它的大小和方向对于地球上的各种物理现象和工程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重力加速度的性质和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现象,并应用于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l cos
6、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g=2H(N-1)2/t2
例1、某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出几 组周期T和摆长L值后,在T2—L图象中描绘出了相应的点, 如图所示,试在图中继续完成T2—L图象,由该图象计算 重力加速度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_.(简要说明公式中 各物理量的意义)
2.某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量 4 种不同摆长情况单摆的振动周期,获得4组数据,以T2 为纵轴、l为横轴作出的T2—l关系图像如图,根据此图 像回答问题: 秒表、米尺、游标卡尺 ①本实验所使用的测量仪器有_______________ . l ②本试验依据的物理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 . T 2 g ③图线的斜率所表示的物理 2 /s2 2/g T 4 π 意义 _____________. 5.00 ④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值 9.86m/s2 (g值保 为____________ 留三位有效数字)
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实验目的
1、 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2、 会使用秒表。
实验原理
当单摆摆角很小(小于10°)时,可看作简谐运动, 其固有周期为 由公式可得
T 2
4 2l g 2 T
l g
故只要测定摆长l和单摆的周期T,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g。
实验仪器
长约1米的(不可伸缩的)细线、小铁球、铁架台(连 铁夹)、米尺、游标卡尺、秒表
其中对提高测量结果精度有利的是
。
A C
解见下页
l 解: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 T 2 g 2 4 l 可得, g 2 T
从该公式可看出,增大摆长 l ,有利于减小误差,提 高测量结果精度;T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采用累计 法测量以减小误差,故D无法提高测量结果精度;
对B来说,由于球体积较大,空气阻力也大,单摆振 动次数少,不利于采用累计法测量周期;故B不利于 提高测量结果精度;
l 只有在小角度的情形下,单摆的周期才满足 T 2 g
综合上述,应选择A、C。
例2、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演示单摆的振动图象,细 砂从摆动着的漏斗的底部均匀漏出,纸板匀速移动, 移动方向与摆动方向垂直,漏在纸板上的细砂排成粗 细变化的一条曲线,如图乙所示.观察这条曲线,找 出其形态特征,并由此说明砂摆的摆动规律.(要求 列出两条,为叙述方便,可在图上标注字母) 形态特征①: 整体上接近正弦(余弦)曲线 说明砂摆 的摆动(接近于)是简谐运动. 形态特征②:
4.00 3.00 2.00 1.00
0
l/m
0.5 1.0
3.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有人提 出以下几点建议:
A.适当加长摆线
B.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应选用体积较大的 C.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 D.单摆偏离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经过一次全振动 后停止计时,用此时间间隔作为单摆摆动的周期
实验步骤: 1.在细线的一端打一个比小球上的孔径稍大些的 结,将细线穿过球上的小孔,制成一个单摆。 2.将铁夹固定在铁架台的上端,铁架台放在实验 桌边,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把做好的单摆固定在 铁夹上,使摆球自由下垂。 3.测量单摆的摆长l:用米尺测出悬点到球心间的 距离;或用游标卡尺测出摆球直径 2r,再用米尺测 出从悬点至小球上端的悬线长l',则摆长l=l'+r。 4.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小角度(不大于5°), 使单摆在竖直平面内摆动,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全振 动30至50次所用的时间,求出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 平均时间,这就是单摆的周期T。 2 4 l 5.将测出的摆长l和周期T代入公式 g 2 T 求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 6.变更摆长重做两次,并求出三次所得的g的平均值。
数据处理方法 1、列表法 1 l t N T g g 2 3 2、图象法 T2
0
L
注意事项
1、细线不可伸缩,长度约1m。小球应选用密度较大的金 属球,直径应较小(最好不超过2㎝)。 2、单摆的上端不要卷在夹子上,而要用夹子加紧,以免 单摆摆动时摆线滑动或者摆长改变,且l=l‵+d/2。 3、最大摆角小于10º,可用量角器测量,然后通过振幅来 掌握。
注意事项: 1.选择材料时应选择细、轻又不易伸长的线,长度 一般在1m左右,小球应选用密度较大的金属球,直径 应较小,最好不超过2cm。 2.单摆悬线的上端不可随意卷在铁夹的杆上,应夹 紧在铁夹中,以免摆动时发生摆线下滑、摆长改变的 现象。 3 .注意摆动时控制摆线偏离竖直方向不超过 5°, 可通过估算振幅的办法掌握。 4.摆球摆动时,要使之保持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 不要形成圆锥摆。 5.计算单摆的振动次数时,应以摆球通过最低位置时 开始计时,以后摆球从同一方向通过最低位置时,进 行计数, 且在数“零”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计数 。说明砂摆,源自.O′粗细不均匀,
,
O 乙
摆动过程中速度变化。 . 甲
例3、现给定以下器材: A.闪光照相机 B.秒表 C.打点计时器 D.交流电源4 V~ 6 V E.导线若干 F.纸带 G.复写纸 H.铁架台 I.游 标卡尺 J.重物 K.刻度尺 L.直径1cm钢球 M.1 m长弹 性细线N.照相底片 设计两个测当地重力加速度g的实验方案. (1)从给定器材中选(填器材前面的字母)________,作为 实验器材; (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你测量出的物理量写出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 g=_____________.
2 28 57 1314 0 1 2 33 12 4 3 26 4 11 35 55 10 5 24 6 9 8 76 37 53 22 8 51 39 20 10 49 41 18 12 47 16 45 14 43
59
0 3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 0
0 1 2 3 4 5 6 7 8 9 0
4、摆球摆动时要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
5、计算单摆的振动次数时,应以摆球通过最低点时开始 计时.
思维•能力•训练
其他方法测定重力加速度
2h 1、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g 2 t
2S 2、物体从光滑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 g 2 t sin G g 3、物体静止于水平面上: m
S 4、用打点计时器:g 2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