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管理

合集下载

课程与教学管理制度

课程与教学管理制度

课程与教学管理制度一、课程设计与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是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要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这将为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与技能。

课程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二、课程设置与内外部统筹课程设置是教学管理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对学科知识的划分和组织,需要有一定的内外部统筹。

内部统筹是指不同层次、不同学段的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补充,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连贯性和深度;外部统筹则是指学科知识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将学科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资源与管理教学资源是指供教师教学使用的各种教学工具和材料,包括教科书、实验设备、多媒体教室等。

教学管理制度应该合理配置和利用教学资源,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教学资源的更新换代也是教学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保持教学资源的时效性和前沿性,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创新是教学管理制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以讲授为主导,学生主要是接受和记忆;而在现代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参与、合作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教学管理制度应该积极推进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机会。

五、教学评估与反馈教学评估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全面了解和评价,它是教学管理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估,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和评价标准,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力,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学评估还应该注重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反馈,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六、课程质量监控与提升课程质量是教学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第八章课程与教学管理

第八章课程与教学管理

第八章课程与教学管理章节简介第八章着重介绍了课程与教学管理的相关内容,重点介绍课程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资源与成效分析、教学反思与再设计和学习管理。

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和教学相关的各种问题,深化自己对教学管理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工作的基础。

课程设计应贯彻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活动的作用,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把握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教学工具性质,进行课程设计,从而形成有效的教学计划。

二、教学组织教学组织是指如何实现教育目标,组织教学活动,使教育获得最大效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优势,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目的,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创造有趣的教学活动,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改善教学组织能力。

三、教学资源与成效分析教学资源是指教师、学生、知识和有助于教学运作的物质条件所构成的一个系统。

教师要求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对教育教学成果进行评价,依据性能分析与意见和建议,及时予以应用,以改善教学管理水平,进步教学效果。

四、教学反思与再设计教学反思是全面检视学习中的成果,反省教师的教学活动,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更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形式,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再设计,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学习管理学习管理是系统的实现教学在班级中的有效实施的重要措施,是指全班学习活动安排,规章制度,物质及时间资源,课后作业,培养学生能力专项活动,以及聚义、外出访学等工作组成的过程,通过对学习活动的行为环境和教育与学习结果的有效管理,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及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课程与教学管理方案

课程与教学管理方案

课程与教学管理方案引言在当今的教育领域,课程与教学管理方案被认为是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

一个有效的课程与教学管理方案可以帮助教师规划和实施课程,并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和经验,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课程与教学管理方案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一个有效的方案。

重视课程与教学管理方案的重要性小节一:提供学习目标和内容一个好的课程与教学管理方案应该明确学习目标和内容。

学习目标可以帮助教师确定课程的方向和重点,而明确的学习内容可以提供学术基础和必要的知识。

小节二: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课程与教学管理方案还应该关注学习环境的创造。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提供适当的资源和设施来支持学生的学习。

小节三: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现代教育中的一大趋势,课程与教学管理方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提供不同的学习路径和教学策略,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小节四:促进学生参与一个有效的课程与教学管理方案应该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

通过组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小节五:评估和反馈课程与教学管理方案还应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和及时反馈。

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估方法,如考试、作业和项目报告,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制定有效的课程与教学管理方案的步骤小节六:明确教育目标在制定课程与教学管理方案之前,教师应该明确教育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与学校的教育使命和价值观相一致,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背景。

小节七:分析学生需求了解学生的需求是制定有效方案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个体访谈和观察等方式收集信息,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来调整课程和教学策略。

小节八: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课程与教学管理方案的制定还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

这些资源应包括教科书、参考书籍、多媒体素材和在线学习平台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小节九:设计课程和教学活动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需求,教师可以设计课程和教学活动。

第八章课程与教学管理

第八章课程与教学管理

第八章课程与教学管理第一节课程管理一、课程管理及其要素1.课程与课程管理的涵义课程是什么?研究人员作出了种种不同的界说,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①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②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③课程即学生的学习经验;④课程即学生对社会的适应。

这些定义都从某个角度探讨了课程的本质,一般认为,课程可以理解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和进程。

课程管理就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课程管理者依据一定的管理原则和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对一定课程系统的人、财物、课程信息等因素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有效地实现一定课程系统预期目标的活动。

2.课程管理的基本要素(1)课程管理主体课程管理主体是指课程管理者,包括课程的主管人员和课程实施的管理人员。

课程的主管人员是指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其专门的工作委员会。

课程实施的管理人员主要是指负责课程实施的学校管理人员(校长、教导主任等)、教学人员(任课教师、教学辅助人员等)。

一方面,课程管理的主体是多层级的,不同层级的管理主体各有其主要的职责。

另一方面,课程管理主体也是相对的,某一层级的管理机构或人员相对于更高层级的管理机构或人员,就会转化为课程管理的客体。

(2)课程管理客体课程管理客体是指课程管理的对象,它包括被管理的人、财、物、信息等因素及其所组成的课程系统。

在这里,“人的因素”主要是指课程设计者、课程编订者、课程实施者、课程评价者以及其他有关人员。

“物的因素”是指课程建设中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如必要的仪器设备、活动场所、图书资料等。

“财的因素”是指进行课程建设所必需的经费投入。

“课程信息”是指在课程建设进程中、课程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信息。

(3)课程管理手段课程管理手段是连接课程管理主体与课程管理客体的纽带,主要指有关课程管理的技术、方法以及对课程管理客体所施加的决策、组织、协调、控制、领导等职能。

(4)课程管理目标课程管理目标是指课程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理想状态。

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方案

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方案

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方案一、引言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方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因此,学校应该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方案中合理安排,以提供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阐述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方案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规划和管理。

二、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学校的课程设置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知识结构的构建。

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语言类课程应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数学类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课程设置还应兼顾学科的纵向发展,使学生逐渐深入学习各个学科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从而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管理方案的重要性教学管理方案是学校实施课程设置的保障和支持。

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内容。

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方案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例如,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指导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方法选择,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学科特色的体现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方案应该体现学科的特色和发展需求。

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目标,对于学生的培养也应有所侧重。

例如,艺术类学科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科学类学科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在课程设置时应结合学科的特点,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五、全面发展的课程设置学校的课程设置不仅应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还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因此,学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中安排一些综合素质教育的课程或活动,如体育课、舞蹈课、社会实践课等。

课程与教学管理

课程与教学管理

初稿课程与教学管理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管理概述一、课程与教学管理的概念(一)课程的概念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目标的基本手段或工具,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始终居于中心地位,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教育改革最为关键的部分。

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了解课程发展的基本脉络,对于更好地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课程可以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加以理解,因而形成了有关课程概念的不同认识。

“课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伴随着近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以及课程研究的兴起和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人们出于不同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念,以及对课程的不同理解,对课程的定义也就有所不同。

《简明教育百科全书》中列出了九种不同的课程定义:(1)在学校教育中,为了使儿童和青年掌握一系列思维和行为方式,而将潜在经验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起来,这种经验组织就叫课程。

(2)学生在学校指导下经验的全部历程。

(3)学校应为学生提供的一整套教学内容和实施计划。

(4)课程是旨在探讨能够体现教师、学生、学科、环境影响学科内容的各种方式方法。

(5)课程是学校的生活和计划……是一项指导生活的计划;课程构成了人们及前人积极的活动趋势。

(6)课程是一种学习计划。

(7)课程是通过对知识和经验的系统再现,有计划地说明人类的学习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学校的指导下,能够有意识地不断发展个人——社会能力。

(8)课程基本上由五大方面的学科构成,即掌握母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外语。

(9)课程被认为是关于人类经验的可行的思维模式,其范围广泛且不断扩大——不是指结论,而是指从中导出结论的模式,以及在这些结论中那些有根据的经过检验的真理。

台湾学者黄正杰综合各种课程定义的主张,将其归纳为四种类型,即把课程看作学科、经验、目标和计划。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对课程的定义是:“课业及进程。

广义上是指所在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课程与教学管理

课程与教学管理

最后,加强教学科研工作,不断促进教学的科学化。
教学管理的意义:
第一,它是学校教学正常运行的基础。 第二,它有助于带动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 第三,它能够促进教师不断发展提高。 第四,它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第五,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质量和育人目标的实现。
02
课程管理
课程管理——课程管理体制
课程管理体制是指国家课程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责权限及其隶属关系的 划分等方面的制度体系。是国家教育行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行政体 制及其改革必将在课程管理体制上表现出来。与教育行政体制类型相适应, 课程管理体制一般可以分为中央集权型和地方分权型。
具体而言,加强课程管理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 一 ) 有利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建设,可为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 现提供组织上、制度上的保证;
( 二 ) 通过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手段来加强课程管理,可以使课程建设与实施 过程中所急需的经费、设备、师资、教材等必要的条件发挥最大效益;
(三)加强课程管理,可以有力促进课程系统的顺利运行。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行政人员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运用一定的 原理和方法,通过一系列特有的管理行为,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教学工 作,以求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刘茗著 《当代教学管理引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教学管理的内容:
首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中 心任务】 其次,建立和维护教学为主的工作秩序,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再次,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建立科学的教学工作体系。
课程与教学管理
小组成员:秦琪 张欣媛 石苗苗 张新岩 柳尧洋
01
课程与教学管理的概述

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管理

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管理


The end,thank you! 谢谢大家
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管理
项目东区教管会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教学常规管理 课堂教学改革
课程开发
教育教学研究
课程管理
教学管理
课程规划
教一、课程管理
• 课程是为实现各级学校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 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 是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课程管理即对课程的管理,是对课程活动的全过 程进行管理,是对课程编订、实施、评价的组织、 领导、监督和检查等全方位进行管理。 •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 定》明确指出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国家、 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 课程管理包括:课程规划、课程开发、课程实施 和课程评价。
第一充分挖掘人文资源。 • 3、校本开发的材料选择组织合理。 第二充分挖掘地方自然资源。 第三充分整合社区教育资源。
• •

3.1.2 课程开发
• 4、校本课程的实施具体落实。考察实施具体落实应从四个方面切入: 第一、是否制定了合理的课程实施方案 第二、是否制定了完善的保障措施制度 第三、是否建立了落实过程管理、健全课程管理的监督机制。 第四、是否有课程实施的反馈及改进措施 5、学校建立合理的校本课程的评价系统。应遵循的原则 多元性评 价 过程性评价 发展性评 价
3.1.1 课程规划
• 课程规划是学校根据相关政策,立足于学校实际情况,利用一切可以 利用的资源对学校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 设计、实施与评价等进行优化的过程。 • 考察课程规划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 (1)课程规划文本结构设计的科学合理 • 课程规划框架的完整性。包括学校的愿景与目标、学校课程方案(课 程设置)的编写、学校课程的实施策略、学校发展性课程评价纲要、 学校课程委员会的运行(课程管理) • 课程规划方案的适切性。课程规划方案是否体现学校办学的理念。在 课程目标、课程范围、课程内容、课程设计模式、课程实施步骤、课 程评价手段等方面能否结合学校所处地域、学生实情进行。 • (2)课程规划内容方面能否结合学校所处地域、学生实情进行构想。 • 全面性 • 针对性 • 多元性 • 本书用案例3.1《重庆市珊瑚小学课程规划掠影》的分析,为我们呈 现了一个学校较为科学合理的课程规划,将为学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 展奠基

教学管理与课程管理的方法

教学管理与课程管理的方法

教学管理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教学管理
古代教学管理主要侧重于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规定,以及对教师和学生行为的规范。 例如,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等思想,体现了古代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 。
近代教学管理
近代教学管理开始注重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夸美纽斯提出的班 级授课制,以及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过程四阶段论等,都为近代教学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 论支持。
资源共享与合作
鼓励教师之间共享课程资源,促进团中的资源,确保 资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资源利用与优化
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不断优化资源配置。
05
教学管理与课程管理的关 系
教学管理与课程管理的联系
目标一致性
教学管理与课程管理的最终目标 都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
重要性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 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教学管理,可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学效率,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目标。
教学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目标
教学管理的目标是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 改革;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现代教学管理
现代教学管理强调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现代化。它注重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关 注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同时,现代教学管理还倡导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02
课程管理概述
课程管理的定义与重要性
课程管理定义
课程管理是指对教育机构中各类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 评价及持续改进等一系列活动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协调 的管理过程。
重要性

课程的教学管理制度

课程的教学管理制度

课程的教学管理制度一、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1.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地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管理,保障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

2.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当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水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 强调实践与应用:课程教学应当贴近实际生活,注重实践操作和应用,并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体现个性化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5. 注重评价和反馈: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发展,帮助学生完善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能力。

二、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1. 严格遵守教学计划:每个教师都应该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保证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2. 科学安排教学时间:建立合理的教学课表,合理分配课时,保证每个学生在每门课程中得到充分的教学时间和机会。

3. 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 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应严格控制教学进度,保障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5. 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学生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反馈。

三、教学管理的基本方法1. 合理分配教学任务: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和教学经验,合理分配教学任务,保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2.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之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水平。

3.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4.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5. 严格管理教学纪律:确保课堂纪律,严格规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行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制度教育是培养人才、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作为教育的基本单位,承载着实施教育的重要使命。

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制度是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展开,探讨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现状及改进途径。

一、课程设置的重要性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的基石,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至关重要。

不同的课程设置涵盖了学科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通过有机的结合,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科学、数学、文学等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而音乐、体育等艺术和体育类课程则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动手能力。

二、现状分析然而,当前一些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着问题。

首先,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其次,存在一些“教坛小圈子”的现象,一味追求学术研究,而对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关注不够。

此外,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较为僵化,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丧失了培养学生的竞争力。

三、教学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教学管理制度是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通过明确教师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标准,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

同时,教学管理制度也可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学校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四、现状分析然而,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学校的教学管理缺乏科学性,只注重范文、练习册等表面功夫,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次,存在一些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问题,导致贫困地区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受到限制。

此外,一些学校的教师评价和奖惩机制不够完善,容易造成教师流动性较大、教学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五、改进途径-课程设置为了解决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可以采取多样化课程设置的方式。

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开设一些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

其次,引入跨学科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应用。

此外,推动课程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自考本科小学教育管理第五章小学课程与教学管理

自考本科小学教育管理第五章小学课程与教学管理

自考本科小学教育管理第五章小学课程与教学管理【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管理概述第二节小学课程与教学规划管理第三节小学课程与教学实施管理第四节小学课程与教学评价管理【知识点1:课程与教学管理的含义与层次】1.课程与教学管理的含义课程与教学管理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课程与教学管理者依据一定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对一定课程与教学系统的人、财、物和信息等因素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以有效地实现课程与教学系统预期目标的活动。

2.课程与教学管理的层次课程与教学管理形成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层次。

【知识点2:课程与教学管理的过程】一是,课程与教学规划管理;课程与教学规划,就是对课程与教学活动进行计划并做出规定的过程。

包括制订课程计划或方案,研制课程标准和编制教材等。

二是,课程与教学实施管理;课程与教学实施就是把规划好的计划、方案和标准等付诸实际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将课程理想变成现实的过程,其核心是对教学活动的管理。

三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管理。

课程与教学评价是指对课程与教学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估,以确定预期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课程与教学评价管理,即是对课程与教学评价进行管理。

【知识点3:小学阶段的国家课程设置】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定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规定:小学阶段必须设置的国家课程为“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科学”“信息科技”“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和“综合实践活动”。

【知识点4: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管理】综合实践活动实行弹性课时制,小学一至二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

这是一门独特的课程,它是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但与其他国家课程有显著区别。

语文、数学、外语等国家课程,都有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而综合实践活动则只有指导纲要或实施指南,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课程与教学管理

课程与教学管理

第二节、课程管理
一、课程管理体制 (1)中央集权型的课程管理体制 (2)地方分权型的课程管理体制 二、我国新课程管理体系 (1)课程主管——中央指导性课程计划;省制定实施计划;校本 化实施。 (2)课程设置——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相结合的 课程。 (3)教材选用——实行一标多本的教材选用机制 三、学校课程管理 (1)提升学校管理的主体意识 (2)明确课程管理的核心职责 (3)建立学校课程管理的规章制度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管理概述
二、课程与教学管理意义 1、课程管理的意义——正确组织和实施课程,有利于提高我国课 程建设水平。具体表现为:为课程建设提供组织上、政策上的保 证;优化资源利用效益;促进课程系统的顺利进行。 课程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1)、关涉到社会、学生、文化、学 科;(2)、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3)、课程实施状况和结果 评价。 2、教学管理产意义——学校正常运行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工作开 展;有利于促进教师提高业务 一、教学管理系统构成 1、教育行政部门系统 2、学校内部系统 二、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1、章程; 2、制度 3、条例; 4、规则 5、细节; 6、守则 7、校训
讨论:小学老师要不要坐班?
第三节 教学管理
三、教学计划管理 教学计划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度的有关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 性文件,它体现国家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统一要求,是这校组织教 育活动的重要依据。 教学计划管理是对教学工作和活动设计、控制和指导的过程。 管理主体:校长、教导主任、教师 四、教学组织管理 对教学活动相关组织的管理; 组织建设(教研室)(分学科组织教研室、教研室制度、教研室 领导建设); 科学合理安排课务; 教导处的管理。
中小学教学与科研如何协调?

教师课程与教学资源管理制度

教师课程与教学资源管理制度

教师课程与教学资源管理制度引言作为教师,课程和教学资源管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师课程选择、课程设计、资源采集与开发、资源管理等方面展开讨论,探讨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课程与教学资源管理制度。

一、教师课程选择教师课程选择是一个决定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考虑教育目标、学校课程要求、学生需求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课程。

在这一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课程,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课程设计好的课程设计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合理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教学资源采集与开发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采集和开发合适的教学资源。

这包括教材、PPT、教学视频、案例等。

教师可以通过查阅学科专业书籍、网络资源等方式获取教学资源,并且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使之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资源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资源管理制度对于教师的教学活动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对所采集和开发的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存储和更新。

同时,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教师还应该定期评估和更新教学资源,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五、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通过参加教师培训、学历提升、学术交流等活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理念。

同时,要进行教学实践和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师与学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七、教师与家长合作家校合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家长对教学的期望和建议。

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

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

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引言: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是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它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终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的重要性、适应学生需要的个性化课程、促进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展开回答,详细探讨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学校的课程设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够确保学生获得全面且科学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同时,通过课程设置,学校可以创设学科交叉、跨领域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适应学生需要的个性化课程每个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特点都不尽相同,因此,学校课程设置应该注重个性化发展。

引入个性化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并培养其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为了实现个性化课程,学校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授课方式,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网络学习等多个方面,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三、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与管理教师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他们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和管理工作,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培训包括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教育技能的培养和教学实践的分享等方面,帮助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四、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

通过系统的测试和考核,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教学评估也可以为学校课程设置提供参考,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促进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管理跨学科融合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它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校教学管理应该鼓励教师跨学科教学、鼓励学科间的相互合作,创设跨学科融合的学习环境。

此举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新意识。

六、提供多元化的教材资源教材是教学的核心工具,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校课程开设与教学管理规定

学校课程开设与教学管理规定

学校课程开设与教学管理规定一、课程的重要性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课程设置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社会发展。

二、科目设置的原则科目设置是课程开设的基础,它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要求来确定的。

科目设置的原则应当包括拓宽学生知识面、强化核心基础学科、提升学科结合能力、开设实用应用性课程等。

三、跨学科融合跨学科融合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趋势。

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相互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课程的整体性课程设置应当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课程内容要有一定的衔接和协调,以便学生能够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间形成知识结构的融通。

五、多元评价体系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学校应当更加注重综合评价、实践评价、个性评价等方式,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路径。

六、教师的培养和管理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对于课程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并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评价和管理机制。

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的主体地位应当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和兴趣发展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八、教材的选择和使用教材是课程实施的工具,选用合适的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批判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学校和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地区学生学习的教材,并善于组织教材的使用。

九、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教学资源的配置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十、课程改革与创新课程改革是教育事业的持续推进。

课程设置与教学质量管理制度

课程设置与教学质量管理制度

课程设置与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在教育领域中,课程设置与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们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决定了教育机构的声誉和竞争力。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设计、教师培训、教学评估等方面展开分析,探讨课程设置与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影响。

1. 教学目标的确定教育机构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是课程设置的首要任务。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密切相关。

只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指导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确保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学习成果的最大化。

2.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核心是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合理的内容安排要求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实践操作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到与实际工作需求紧密结合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3. 教师培训优秀的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教育机构应该注重教师培训,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培训的内容可以包括课程知识的更新、教学方法的研讨、教学评估技巧的学习等。

通过培训,教师能够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掌握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教育机构应该根据课程设置和教学需求,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如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

同时,还应该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设备,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软件和技术支持。

只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术支持。

5. 学生参与的培养学生参与是课程设置与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机构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评估,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术能力。

例如,可以设立学生代表会议,听取他们的课程建议和意见,及时改进教学计划。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

6. 教学评估的重要性教学评估是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课程设计与教学管理专业

课程设计与教学管理专业

课程设计与教学管理专业引言:课程设计与教学管理专业是现代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科。

随着教育环境和教学方式的不断变革,对于课程设计与教学管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本文将围绕课程设计与教学管理专业展开讨论,包括其定义、专业培养目标、就业前景以及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等方面。

一、定义课程设计与教学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课程设计与教学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个专业主要围绕着教育课程的规划、设计和评价,以及教学流程的管理与协调。

二、专业培养目标为了培养合格的课程设计与教学管理专业人才,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2. 培养学生具备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方案的能力;3. 培养学生具备统筹协调教学资源、推动教学改革的能力;4. 培养学生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具备一定的管理和领导能力。

三、就业前景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具备课程设计与教学管理专业背景的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毕业生有着良好的就业前景,可以选择从事教育部门、培训机构、教育科研机构等方面的工作。

在这些岗位上,他们可以担任教育主管、教育规划师、教师培训师等职位,负责教育教学的规划和管理。

四、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在课程设计与教学管理专业中,学生既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也需要进行实践操作。

学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只有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性与可行性的关键环节,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案。

总结:课程设计与教学管理专业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培养学生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这个专业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与实践的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并为未来在教育领域做出突出贡献。

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教育部门、培训机构、教育科研机构等方面的工作,负责教育教学的规划和管理,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第七章_课程与教学管理

第七章_课程与教学管理
拟定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确定统一的课程评价标 准等。它强调课程的同一性和统一性,强调所有地区、所 有学校都设置相同的学科,运用相同的评价标准,甚至有 的国家要求使用相同的教材,使用相同的课程表。 世界上比较典型的国家有中国、俄国、法国、韩国、日本、 瑞典。
Page 8
(二)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管理概述
一、课程与教学管理的涵义及基本要素 (一)课程与教学管理的涵义 教学管理是教学管理者对教学工作进行决策、计划、组织、监
督、检查和总结,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以实 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活动。 一般而言,我们认为课程管理是对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等 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具体而言, 课程管理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内容,宏观层面的课 程管理是指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展的课程管理活动,如 国家课程政策的制定、区域性课程改革方案的制定等;微观层 面的课程管理是指某一学校内部的课程管理活动。如学校对某 一门课程开展的检查与评价活动等。
课程与教学论
2019/05/14
Page 1
第七章 课程与教学管理
学习目标:
1.理解课程与教学管理的内涵及基本要素 2.掌握课堂教学管理的价值取向和主要内容 3.理解和运用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Page 2
第七章 课程与教学管理
➢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管理概述 ➢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管理模式 ➢ 第三节 课堂教学管理
Page 23
2.民主化趋势
课程发展的民主化趋势是指课程与教学管理要依靠教育行 政部门、专家、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等民主管理学校,动员 社会力量参与民主管理,使“人人参与管理”成为一种制 度性事实。它主要表现在中央与地力的关系、管理的参与 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等几个方面。

学校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管理制度

学校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管理制度

学校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管理制度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管理制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几个不同角度来探讨学校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管理。

一、制定学校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学校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管理制度的制定对于学校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学校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教学的质量,确保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符合学校和社会的要求。

其次,管理制度的制定可以加强学校的组织性,提高学校对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控制能力。

最后,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确定学校课程内容的原则确定学校课程内容的原则是制定管理制度的关键。

首先,课程内容应符合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使命,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其次,课程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扩展性。

最后,课程内容应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紧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确定学校教学目标的原则确定学校教学目标的原则对于教学目标管理制度的制定同样至关重要。

首先,教学目标应具有明确的定位和清晰的表达,便于学生理解和教师实施。

其次,教学目标应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发展需求相符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最后,教学目标应与课程内容相匹配,促进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建立学校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的管理机制建立学校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的管理机制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

首先,学校应成立专门的课程管理委员会或者课程开发中心,负责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制定、修订和监督。

其次,学校可以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最后,学校应建立学校-教师-学生的教学目标协商机制,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和反馈,提高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

五、培训教师的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管理能力教师是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管理的执行者,培训教师的管理能力尤为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课程与教学管理第一节课程管理一、课程管理及其要素1.课程与课程管理的涵义课程是什么?研究人员作出了种种不同的界说,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①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②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③课程即学生的学习经验;④课程即学生对社会的适应。

这些定义都从某个角度探讨了课程的本质,一般认为,课程可以理解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和进程。

课程管理就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课程管理者依据一定的管理原则和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对一定课程系统的人、财物、课程信息等因素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有效地实现一定课程系统预期目标的活动。

2.课程管理的基本要素(1)课程管理主体课程管理主体是指课程管理者,包括课程的主管人员和课程实施的管理人员。

课程的主管人员是指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其专门的工作委员会。

课程实施的管理人员主要是指负责课程实施的学校管理人员(校长、教导主任等)、教学人员(任课教师、教学辅助人员等)。

一方面,课程管理的主体是多层级的,不同层级的管理主体各有其主要的职责。

另一方面,课程管理主体也是相对的,某一层级的管理机构或人员相对于更高层级的管理机构或人员,就会转化为课程管理的客体。

(2)课程管理客体课程管理客体是指课程管理的对象,它包括被管理的人、财、物、信息等因素及其所组成的课程系统。

在这里,“人的因素”主要是指课程设计者、课程编订者、课程实施者、课程评价者以及其他有关人员。

“物的因素”是指课程建设中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如必要的仪器设备、活动场所、图书资料等。

“财的因素”是指进行课程建设所必需的经费投入。

“课程信息”是指在课程建设进程中、课程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信息。

(3)课程管理手段课程管理手段是连接课程管理主体与课程管理客体的纽带,主要指有关课程管理的技术、方法以及对课程管理客体所施加的决策、组织、协调、控制、领导等职能。

(4)课程管理目标课程管理目标是指课程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理想状态。

课程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围绕确定课程目标和实现课程目标进行管理活动的过程,因此,课程管理目标在课程管理活动中处于中心的地位。

二、课程管理体制1.课程管理体制的类型(1)集中管理的体制在教育行政实行中央集中管理的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主要由中央教育部统一编制或审定,地方和学校必须遵照执行。

在这种课程管理体制下,国家对课程拥有决定权,地方和学校只有执行权。

处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无论置身于什么学校,其教学的标准、学科课时的分配、教科书的内容几乎都是完全统一的。

在世界上,法国常常被视为这类体制的代表,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属于这一类型。

(2)分散管理的体制传统上属于地方分权制的国家,其课程体制也往往是分散和不统一的。

也就是说,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甚至学校就能决定自己的教学范围、内容和实施步骤。

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属于这一类型。

(3)标准统一、管理分散的体制这一体制实际上是分散管理体制的补充和延伸,很少有完全分散、独立、各自为政的课程管理体制。

在很多国家,往往由某一层机构先确定课程的最低标准,然后由地方机构或学校根据标准决定本地、本校的课程设置。

这里又分成两种情况。

一种是中央机构确定最低标准,地方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此范围内决定地方的课程设置及其实施。

日本就属于这类情况。

另一种是某一地方管理层次,一般是省或州一级的教育行政机构制定最低标准,地方学区或学校再根据这一标准决定自己的课程。

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即是这种情况。

2.我国课程管理体制的变革建国后,我国长期采用苏联式的高度集中型课程管理模式。

近年来,我国的课程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1992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在“课程设置”的内容中将课程分为“国家安排课程”和“地方安排课程”两类,是建国以来课程管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但地方安排课程所占比例很小,留给各地的课程管理的空间仍然十分有限。

1996年3月印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第一次将“课程管理”作为课程计划中的单独一部分列出,规定普通高中课程由中央、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1999年,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关于课程管理的内容上不仅再次明确了课程三级管理制度,而且更进一步扩大地方和学校的权利,允许地方和学校开发符合本地实际需要的课程。

2001年,教育部发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纲要》还规定了教育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各自的权利与责任。

3.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中的职责分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订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

制订国家课程标准,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

经教育部批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单独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使用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三、课程管理的基本内容1.课程规划管理所谓课程规划,是指国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课程建设的宏观规划、总体方案研制的过程。

由于课程规划影响范围广、作用时间长,因此,对课程规划的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有人甚至将课程规划管理视为课程管理的首要任务。

世界各国在开展中小学课程改革前,一般都要设立专门的机构以加强对课程规划的管理。

这些机构往往是在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由教育行政人员、教育专家、科学家以及富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代表所组成,由他们统筹安排各种资源,全面负责从课程分析到课程设计的整个研制过程。

实施课程规划的管理,必须注意在课程规划的决策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又要善于行使教育行政部门对课程管理的职能。

2.课程计划管理课程规划研制所产生的最重要的课程文件就是课程标准,这是确定某一学段的课程水平和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标准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总纲(即课程计划)和各科课程标准(即各科教学大纲),课程计划管理涵盖这两个方面。

课程计划管理主要在地方和学校这两个层面上展开。

在地方层面上,教育主管部门的主要工作是:①调整和补充,即为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对国家制订的课程计划作必要的调整和补充。

②安排地方课程,即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实施地方课程。

③分类指导,即对不同区域实施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

在学校层面上,必须注意的是:①必须按照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学年教学周数和周课时数安排教学活动。

②必须确保活动类课程,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数。

③必须正确处理好学校课程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

3.课程标准管理课程标准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各学科的内容、体系和范围,体现了国家对各学科课程内容与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和考试评价的直接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标准的制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等,提出教学和评价的建议。

”对课程标准的管理,需要处理好统一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力求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的结合,既保证实现统一标准的要求,又注意给地方、学校以一定的选择权和弹性,适应地方和学校的差异性。

4.教材管理在教材管理上,存在着五种不同的制度:①国定制。

中央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何种教科书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教材,基本上垄断了教材的编写、出版、发行及使用权。

②审定制。

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成立专门的教材审查审议机构,对民间社团组织以及个人编写的教科书进行审查,审查通过者可以作为教科书出版发行,供学校选用。

③认定制。

民间社团组织或个人编写出版的教科书须经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认可批准,才可作为地方学区或学校选用的教材。

④选定制。

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分别为学校的各门学科挑选若干种教科书,然后制成教学用书目录,供地方学区或学校选用。

⑤自由制。

这是一种完全放开的教科书制度,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教科书几乎不加任何控制和监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

建立教材编写的核准制度,完善教材审查制度,改革中小学教材指定出版的方式和单一渠道发行的体制。

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向学校和社会公布经审查通过的中小学教材目录,并逐步建立教材评价制度和在教育行政部门及专家指导下的教材选用制度。

5.课程实施管理课程实施是将课程方案付诸实践,将理想课程变成现实课程的过程,其本质是一个教学过程。

因此,课程实施管理的有关内容将在教学管理中加以阐释。

6.课程评价管理课程评价管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学业成就测验的管理,二是发展性课程评价的管理。

在学业成就测验的管理中,需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①加强对试题编制工作和编制人员的管理。

②加强对测验考试实施的管理。

③加强对测验考试信息反馈和质量分析的管理。

在发展性课程评价的管理中,要注意的是:①加强对课程评价改革指导思想的学习,树立新的发展性评价观。

②加强对教与学过程评价的管理。

③加强对学生制订改进学习计划的指导和管理。

第二节教学管理概述一、教学管理及其意义1.教学管理的涵义教学管理是指运用管理科学和教学论的原理与方法,充分发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对教学过程各要素加以统筹,使之有序运行,提高效能的过程。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共同承担着教学管理工作,据此,我们可以将教学管理划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微观层面即学校内部的教学管理,狭义上的教学管理专指微观层面的教学管理;宏观层面是指教育行政机关对各级各类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指导。

广义上的教学管理,涵盖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教学管理。

2.教学管理的意义(1)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正常运行的基础现代学校的教学活动是建立在一系列教学管理活动基础之上的。

教学场所的安排、教学设施的提供、教学人员的组织、学生班级的编制以及课表的编排,均是教学工作不可缺乏的条件,也是教学管理的内容。

没有教学管理这一基础,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使教学工作遭到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