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认知实习报告
河流地貌认知实习报告

桂林理工大教之阳早格格创做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河流天貌认知真习报告教院:环境科教取工程教院博业(目标):火力类班级:教死:指引西席:2017年06月30日一、真习脚段:通过漓江上游猫女山战干天的观察,相识河流的产死及其天形天貌.二、真习真量:桂林猫女山漓江源头土壤、植被观察;桂林会仙岩溶干天观察.三、真习时间:周二:会仙干天观察,9:00正在1号食堂前集中上车,返回时间约莫13:00;周三:猫女山观察,8:00正在1号食堂前集中上车,返回时间约莫15:00;周四、周五:撰写真习报告并提接.四、真习成果(一)、猫女山基础情况:6月28日咱们驱车三个小时去到了猫女山.咱们徒步爬上猫女山海拔将近700米的场合而后返回,正在上下山的途中咱们正在教授的戴收之下对于猫女山举止了真天的观察教习.根据教授的道解战自己查阅的资料不妨得知,猫女山天处亚热戴季民风候区,位于广西东北部的兴安县、资材县、龙胜各族自治县等县的接界处.天理位子北纬25°48'~25°58',东经110°20'~110°35'.主峰猫女山属北岭山天西段越乡岭山系,海拔下度,为华北第一下峰,山体相对于下度1862m,境内山峦沉迭,本初森林稀布,保存着较为完备的土壤笔曲主峰猫女山属北岭山天西段越乡岭山系,海拔下度2141.5米,为华北第一峰,且收源于猫女山的河流有39条之多,漓江便是其中之一.(图一)1、猫女山土壤猫女山区天处北纬25°48′~25°58′,北北跨度10′,共属中亚热戴.由于下温多雨,风化效率热烈,加之常绿阔叶林死少繁茂,死物战土壤之间物量战能量之间的变换赶快,正在富铝化战死物富集二个历程少暂效率下产死黑壤.果此,从纬度天戴性去瞅,本区属于中亚热季风常绿阔叶林黑壤,也即猫女山区的天戴性土壤是黑壤(如图2).猫女山区土壤笔曲戴谱的基戴由黑壤启初,随着海拔的降下以及火热条件的好别而出现山天黄黑壤,山天黄壤以及山天黄棕壤,海拔2000m 以上的山顶部位,由于温度矮,风力强,坐天条件好,以致森林战灌木死少艰易,而草本动物茂稀,有山天灌丛草甸的整星分散.所以,猫女山主峰的土壤笔曲分散为山天黑壤——山天黄壤(如图3)——山天黄棕壤——山天灌丛草甸土.值得一提的是,正在八角田海拔1800m 安排一戴,由于天形果素的效率,局部仄坦成矮洼渍火处,存留山天沼泽泥冰土.2、 猫女山天量构制(图三) (图二)猫女山天量构制属桂北台隆,是志留纪至泥盆纪之间的广西疏通,产死以北北东背构制为主的北东背隆起戴的一部分.山体果受多次构制疏通的效率,岩石爆收分歧程度的天区蜕变,主要蜕变为花岗 片麻岩(如图四).由于下温多雨,受风化效率宽沉,部分岩石受球状风化(如图五)猫女山的成土母量主假如花岗岩或者花岗片麻岩风化的残积物战坡积物,山麓天戴有洪积物战冲积物.猫女山岩体西缘局部产死混同岩戴,边沿混同岩由条戴状混同岩、混同量黑云变粒岩、局部混同量黑云变粒岩所组成.取前震旦系丹州群为接代过度闭系,反映了接代型花岗岩的天量特性,东缘则为突变浸进于震旦系中,产死角岩戴标明黑侵进花岗岩的交战特性.3、猫女山植被(图四) (图五)猫女山的植被公有202科,691属,1720种.其中木本维管束动物784种,草本动物707种,藤本动物229种.天戴性植被为常绿(图六)阔叶林,主要有樟科、壳斗科,茶金缕梅科、蔷薇科、冬青科、山矾科、木兰科、杜鹃花科中的一些种类,其笔曲分散顺序为:山顶灌丛,山顶矮林,常绿降叶阔叶混接林,常绿阔叶林,竹林(如图七).由于天气战时间本果,咱们只爬到了海拔750米的位子,中途瞅到了大片的毛竹林战少量乔木.然而从路边茂稀的植被战百般昆虫鸟类去瞅猫女山的死态系统仍旧比较本初健壮的.3、猫女山山区河流猫女山自然呵护区是广西主要的火源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下,涵养火源歉富,其天表火系格中收育.收源于猫女山的主要河流有39条,其中从兴安流进漓江的有黑龟江、北湾江、砂木江、杨雀江、黑洞江、龙塘江、界板江、中洞江、大坪江、黑岩江、漕江、岩子江、川江、产江、黑竹江、大黑石江、上紧江、杨柳江、小溶江等19条,从资材流进资江的有桐木江、弄塘江、雷家河、破门垭河等4条,从资材、龙胜流进浔江的有小天河、正浑河、滚火塘河、古牛河、杨梅河、吊洞河、社火河、百合冲河、大竹坪河、浑火江、塘洞河、毛岩河、温火江等16条.猫女山是漓江、浔江战资江的主要收源天,对接着少江、珠江二大火系,其河流均呈树枝状分散,特性是过程短,降好大,河床陡,流域里积小.由于下雨后雨火沿斜坡震动对于山坡爆收冲刷侵害效率,进而产死山洪或者泥石流,山洪对于沟谷的热烈冲刷的效率常产死冲沟.正在冲沟收育历程中,岩沟底下切到潜火里以下,勾股火流得到天下火没有竭补给,则由姑且性的流火转化成时常性的流火,冲沟便演形成河谷.而泥石流又很大的冲打力,将巨型岩石从山上搬运到山底并聚集正在河床上,产死如图八图九的山区河流天貌 (二)、会仙干天七)图八 图九基础情况:桂林会仙岩溶干职位于桂林市临桂县会仙镇、四塘乡一戴,北至文齐、黄插塘一戴,北至睦洞、毛家、渣塘底一戴,西至九头山、Array莫家,东至冯家.天理坐标为:东经110°09′50″~110°14′30″,北纬25°05′20″~25°06′45″,总里积约35.2 km2.区内接通兴衰,以桂梧下速及良永二级骨搞公路为主,并取乡、村对接成网.姑且,公有睦图十会仙岩溶干天接通位子图洞、四益、新民、文齐、竹园、大湾等四级公路,不妨曲达干天的大部分天区,接通便当(睹图十).其天域范畴内有相思江、良歉河、唐代启凿的桂柳运河(又称相思埭运河)及睦洞湖等河流湖泊,是华夏最大的岩溶干天,时于今日,干天现存里积已缺累6仄圆公里.1、成果 干天是火位时常靠近天表或者浅火覆盖的土天.桂林天区具备典型的喀斯特天貌,会仙时势偏偏矮、土壤偏偏多的场合,由于天量构制的效率,天下火渗漏,产死干天.2、土壤加进干天后,广大可睹的是稻田战鱼塘,稻田战鱼塘里的土壤大普遍呈黑色,表层是淤积物,船桨划过后淤积物随着火飘起,火也果此变得更浑浊如图十一3、天型会仙岩溶干天主体位于毛家背斜的轴部,北部位于马里-黄村背斜北部边沿,北部为架桥岭背斜北部倾伏端,中部狮子岩一戴为柳江火系取漓江火系分火岭.时势总体为北部较下,其次是北部,中部最矮,大天标下147.0~544.3 m.4、天貌 图十一会仙火系分散图及岩溶干天总体筹备图根据会仙岩溶干天天形特性、成果典型、天表组成物量、下伏基岩古天形及新颖天貌的演变历程等,可将其天貌典型区分为峰丛谷天、孤峰仄本、残丘仄本三种.各天貌典型主要特性如下:(1)峰丛谷天主要分散于干天北部的大少山-文齐-黄插塘一戴,里积约3.30 km2,大天标下正在151.0~544.3 m之间,大少山为本区最下面,标下.该天貌典型受控于天量构制,属于桂林弧形构制戴的二级构制黄村-马里背斜的枢纽隆起戴取毛家背斜的过度戴.该区天层岩性主要为灰岩,岩溶收育.(2)孤峰仄本主要分散于干天东、西部,里积约3.70 km2,大天标下正在146.2~157.8m之间.该区东部以狮子岩为核心,山峰标下176.8~292.0 m;西部以九头山-凤凰山为核心,山峰标下172.6~407.4 m.该区天层岩性主要为灰岩、黑云量灰岩及泥量灰岩,岩溶收育相对于较强.其中,东部狮子岩一戴收育有一条规模较大伏流.(3)残丘仄本贯脱于凤凰山-督龙-睦洞-斗门一戴,里积约28.2 km2,大天标下正在149.2~155.5 m之间.会仙岩溶干天的主体便位于其中,该区上覆第四系黑黄色粘土层,薄度1~5 m,下伏石冰系岩闭组泥量、冰泥量灰岩,为燕山构制疏通期产死的岩溶蓄火构制盆天,形成了会仙岩溶干天天然的相对于隔火底板.3、物种(1)、火葫芦正在坐船去瞅瞅荷花塘的历程中,随处可睹的火葫芦,咱们皆知火葫芦对于火量有很大的效率,根据教授上课时道的知识不妨相识,火葫芦少得那样佳,证明火体富营养化,火葫芦能消耗火中大部分的营养,会给其余火中死物制成效率.火葫芦是从海中引进的为饲养、猪,兔、等家禽,然而是果为它死少速度过快,泛滥成灾,阻拦了其余死物的死少,当前他已经成为了绿色天死杀脚,而会仙干天的火量也受到宽沉的效率(如图十二).会仙干天火葫芦灾害此刻受灾害的天区部分为,睦洞湖属乡村、后门头、三义、七星村,铁匠的寸边湖、每年迸收火葫芦时七星村、三义皆市构制浑理河道不妨让船只止走.(2)、小龙虾加进干天后,岸边多得是百般形态的小洞(如图十三),据相识,华夏20世纪30-40年代从日本引进,日本于更早时期从好国引种,主要用做食物战辱物.小龙虾时常混养正在农做物(如火稻)田中.没有需要人为孵化,一往池塘投搁了本种,图十二图十三可真止自尔保护,支获后,没有需要再投搁本种.遁劳个体正在堤坝上掘洞存正在下去,那也证明黑会仙干天岸边小洞的去由.(3)、祸寿螺取火葫芦跟小龙虾一般,祸寿螺是引进的中去物种,到达龙山之前的路上,到处皆是祸寿螺产下的卵,颜色为粉黑色(如图十四),大图十四果天气转热,火位低沉便背去黏着.据相识,祸寿螺虽然可食用,皆是味道却没有克没有及赢得人们的喜爱,然而是食用已充分加热的祸寿螺,大概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死虫正在人体内熏染.食用死的或者加热没有真足的祸寿螺后即可被熏染,可引起头痛、收热、颈部僵硬等症状,宽沉者可致痴呆,以至牺牲,果此人们便缩小对于其的食用,引导当前祸寿螺死少繁殖快,某些场合也爆收泛滥成灾的迹象.(4)、荷花加进荷花塘,谦脚段荷叶,寥寥几朵荷花,别有风味.然而是矮头一瞅,荷塘上飘的基础皆是枯黄的荷叶,枯死的火草(如图十五),味道本去短佳闻,虽然道那些有帮于荷的死少,然而是过多的那些物品会引导火体富营养化,死物的百般性被损害.图十五4、龙山登上龙山,将干天齐景一览无余(如图十六),山上有很多古迹,一段山路铺有浑代的石碑.山顶是龙王庙遗址,曾是安定天国将收冯云山的指引部.正在龙山山顶不妨很浑晰的瞅睹有一些村民将干天圈成的人为鱼塘,隐然那对于干天的死态也是有损害的.据史料纪录,宋往往日,会仙干大天积约65仄圆公里,渺无人烟,火草歉衰.而姑且会仙干大天积已缩小到6仄圆公里安排,预计已去还会渐渐减小,人为鱼塘是制成那一局里的本果之一.图十六四、归纳取修议正在那一次短短二天的真习中,将课本中的知识使用到现真死计里,无论是从教授的教教仍旧从自己的试验中皆教到了很多.感动教授正在上山历程中经心竭力的为咱们道解.爬了一座山,欣赏到好景,体验颇多.正在瞅到现真中的物品取自己所聚集正在脑海中的知识匹配乐成,使咱们对于自然天理更为相识.总的去道,咱们那次的认识真习很乐成,正在游玩的状态下,坚韧了咱们的表里知识,锻炼了咱们浑忙了许暂的身躯,共时也歉富了咱们的阅历.期视类似那样的真习,不妨正在允许的情况下多举止.以下是尔的一些修议:猫女山岩体以加里东期花岗岩为主,陪随印支期战燕山期岩浆侵进.岩体的主体出现于复式背斜核部,天区天量活动较多.天区死态系统已经逐年没落,当前正在其流域一再兴修工程,加剧了环境的逆转速度,没有成一味只供盲目启垦,要脆持可持绝死少准则.会仙干天是燕山构制疏通期产死的,有非常大的钻研价格,为呵护干天火环境,预防其退化,修议采取以下步伐:克制正在干天周围及区内再修有害于干天呵护的工程,如排火渠之类工程.修坐会先岩溶干天火文监测系统,对于其火量、火量真止径背监测,即时掌握干天火情的变更情况,为周到掌握干天死态系统提供科教计划依据.○3对于周围住户启垦干天去培植农做物或者旅游启垦商启垦干天去修制旅游办法的止为举止处奖,会仙干天科研价格近大于经济价格,一定要确真呵护佳干大天积.参照文件:《河流天貌认识真习指引书籍》《会仙干天》百度百科《猫女山》百度百科《小龙虾》百度百科《祸寿螺》百度百科。
河道周边地质实习报告

一、前言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对河道周边地质环境的实地考察,了解河道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岩石类型、水文地质条件等基本特征,掌握野外地质调查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对地质现象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实习地点位于我国某大型河流的下游地区,河流两岸地势平坦,地形地貌特征明显。
二、实习区域概况实习区域位于某大型河流下游,地势平坦,海拔较低。
河流两岸主要为河漫滩和河堤,河漫滩地形平坦,河堤则相对较高。
实习区域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三、地层分布及岩性1. 地层分布实习区域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沉积地层,自下而上可分为以下几层:(1)全新统(Q4):主要为河流冲积物,包括粉砂、细砂、淤泥等。
(2)全新统上更新统(Q3+4):主要为河流冲积、湖积物,包括粉砂、细砂、淤泥等。
(3)中更新统(Q2):主要为河流冲积、湖积物,包括粉砂、细砂、淤泥等。
(4)下更新统(Q1):主要为河流冲积、湖积物,包括粉砂、细砂、淤泥等。
2. 岩性实习区域地层岩性主要为黏土、粉砂、细砂、淤泥等。
其中,全新统和全新统上更新统主要为粉砂和细砂,中更新统和下更新统主要为黏土和淤泥。
四、地质构造实习区域地质构造相对简单,主要为河流冲积作用形成的河漫滩和河堤。
河漫滩地形平坦,河堤相对较高,形成于河流冲积过程中。
五、水文地质条件1. 地下水类型实习区域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
地下水主要来源于河流冲积物中的孔隙水,水质较好,适用于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
2. 地下水流动方向地下水流动方向基本与河流方向一致,由上游向下游流动。
六、实习成果1. 了解了实习区域地层分布、岩性特征。
2. 掌握了野外地质调查的方法和技能。
3. 提高了分析地质现象的能力。
4. 深化了对地质知识的理解。
七、实习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野外地质调查的重要性,以及地质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地质现象、如何采集地质标本、如何分析地质构造等基本技能。
同时,我也认识到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北碚区河流地貌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北碚区位于重庆市中部,地处嘉陵江和长江的交汇处,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河流地貌。
为了深入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发展和变化,我们于2021年10月15日至17日,在北碚区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河流地貌实习。
二、实习目的1. 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北碚区河流地貌的基本特征、形成条件和演化过程;2. 认识河流地貌对区域地质、地貌和生态环境的影响;3. 提高野外实习技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1. 实习地点:北碚区嘉陵江段、长江段2. 实习内容:(1)河流地貌类型及特征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了北碚区嘉陵江和长江段的河流地貌类型及特征。
主要类型包括:①河床:河床是河流中最稳定的部分,主要由砂、砾石等组成。
在北碚区,河床宽窄不一,河床形态多呈蜿蜒曲折状。
②河漫滩:河漫滩是河流两侧的冲积平原,主要由细沙、粉砂等组成。
在北碚区,河漫滩面积较大,地形平坦,植被丰富。
③河岸:河岸是河流两侧的陡峭地带,主要由岩石构成。
在北碚区,河岸形态各异,有的呈陡峭峭壁,有的呈缓坡。
(2)河流地貌形成条件北碚区河流地貌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①地质条件:北碚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主要为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地层,岩石类型多样,为河流地貌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气候条件:北碚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河流径流量大,有利于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发展。
③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河流地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河岸整治、水利工程建设等方面。
(3)河流地貌演化过程北碚区河流地貌的演化过程主要表现为以下阶段:①侵蚀阶段:河流在形成初期,以侵蚀作用为主,河床不断下切,河岸侵蚀加剧。
②堆积阶段:随着河流侵蚀作用的减弱,河流开始进入堆积阶段,河床和河漫滩逐渐形成。
③稳定阶段:河流地貌进入稳定阶段,河床、河漫滩和河岸等形态逐渐稳定。
四、实习成果1. 通过实习,我们掌握了北碚区河流地貌的基本特征、形成条件和演化过程;2. 增强了野外实习技能,提高了团队合作精神;3. 对河流地貌对区域地质、地貌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地貌学实习报告4篇_实习报告_

地貌学实习报告4篇一、:1、为了熟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2、使我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把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我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3、野外考察实习使我们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熟悉,锻炼了我们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4、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公道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二、实习概况:本次实习共五天:5月9号——老师在教室给我们先容了我们本次实习的地点、实习目的及实习时应留意的事项,并先容了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各地区的自然地理,让我们有个初步的了解,并让我们课下多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5月10号——我们在莲花洞实习,在这里形成了奇异的喀斯特的地貌。
洞内可见石钟乳,石柱,在山顶可看到竹叶状灰石、鲕粒灰言冬在山下又有地下暗河。
5月11号——我们来到了京娘湖,熟悉并鉴别沉积岩的层理、层面结构,老师并先容了河流的地质作用和河谷的形成。
5月12号——到达古武当山,我们了解了片麻岩等岩石的结构、及构造特征和各种地质构造:褶皱构造、断层构造。
5月13号——回到学校,把自己做的笔记进行了整理,写完。
三、实习内容:1、实习前的预备:5月9号,老师告诉我们要往武安实习,实习地点有三个:莲花洞、京娘湖、古武当山。
要熟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比如:片麻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等岩石的熟悉,识别节理、断层,层理、层面构造,河谷发育及形成等。
已让我们有目的的实习。
实习时留意安全,不能掉队,一切活动应集体行动。
接着老师先容了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各地区的自然地理,让我们有个初步的了解,并让我们课下多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河流社会实践报告

河流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社会实践是一种学习方法,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学生们可以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并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本文旨在对我参与的河流社会实践进行报告,分享我所见所闻以及对该活动的感悟与反思。
二、活动背景与目的河流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水资源,它不仅为人们提供饮用水和农田灌溉水源,还是众多生态系统的家园。
然而,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河流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加深对河流环境问题的认识,我们组织了一次河流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了解河流的重要性及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2. 观察和记录河流的状况,包括水质、生物多样性、植被等;3. 分析导致河流环境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实践活动过程1. 实地考察我们选择了附近的一条小河作为考察点。
首先,我们观察了河流的流动情况,并记录了水流的速度、水位、水色和气味等指标。
随后,我们进行了水质测试,采集了河水样本,并使用专业测试仪器检测了水中的重金属、溶解氧和pH值等指标。
同时,我们还调查了河流周围的植被和鸟类等生物多样性。
2. 数据分析回到实验室后,我们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水质测试结果显示,河水中的重金属超标,溶解氧含量较低,pH值属于酸性范围,这表明这条河流存在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同时,我们发现河流周围的植被和鸟类数量明显减少,生物多样性遭受到了威胁。
3. 问题探讨与解决方案在针对问题进行讨论时,我们确定了造成河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废水排放、工业污染和乱倒垃圾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强化废水处理措施,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 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环保监管,严禁非法排放;- 提倡环保意识,增加公众对河流环境的重视,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 加强对河流周边环境的保护,禁止乱倒垃圾行为。
四、心得体会通过这次河流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了河流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看到了河流环境遭受到的破坏和污染。
地貌实习报告

地貌实习报告有关地貌实习报告4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貌实习报告4篇,欢迎大家分享。
地貌实习报告篇1【摘要】本次河流地貌认识实习,主要是通过调查、观察漓江上游猫儿山漓江源头和会仙岩溶湿地,了解土壤、植被的地带性分布以及河流的形成以及其他地形地貌。
【关键字】猫儿山湿地岩溶地貌1、实习内容及目的实习内容: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的调查;猫儿山漓江上游源头的土壤、植被调查实习目的:通过湿地和漓江上游猫儿山的调查,了解河流的形成及其地形地貌2、实习过程简述实习时间:第十八周(20xx 年6 月20 日—20xx 年6 月21 日)20xx年6 月15 日(星期五),实习动员以及实习准备——老师给我们大致讲述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并给我们介绍实习地的情况和注意事项;20xx年6 月20 日(星期三),猫儿山调查实习,早上八点半乘车从学校出发,两个半小时后便到达了猫儿山山门,然后徒步沿山路向上爬约500米,进入猫儿山自然景区,观察该处土壤和植被分布。
中午休息一个小时。
下午2 点再从山门开始沿另一个方向上山,目标为十里峡谷。
沿途观察植被分布。
于下午三点左右驱车返校,20xx-年6 月21 日(星期四),会仙湿地调查实习,早上八点半乘车从学校出发,半个小时的车程到达会仙实习地,乘船进入湿地,游览一圈湿地,中途爬上该处的“龙山”,观察湿地地形地貌,于下午一点左右驱车返校;20xx年6 月22 日(星期五)—20xx年6 月24 日(星期日),在校书写实习报告。
3、实习成果3.1 猫儿山3.1.1 基本情况猫儿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位于广西东北部的兴安县、资源县、龙胜各族自治县等县的交界处。
地理位置北纬25°48 ′-25°58 ′,东经110°20 ′—110°35 ′。
主峰猫儿山属南岭山地西段越城岭山系,海拔高度2141.5m,境内山峦重叠,原始森林密布,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土壤垂直带谱。
地貌实习报告四篇

地貌实习报告地貌实习报告四篇我们眼下的社会,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貌实习报告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貌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的目的与任务目的:为更好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得到第一手野外资料,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以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系统地了解秦皇岛柳江盆地的地质地貌概况,学会野外实习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掌握一定的野外工作技能。
主要任务有:1、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识别2、野外地貌素描的练习3、河流阶地、海岸地貌等的识别4、学会野外实习报告的编写二、时间与地点为期九天,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上庄坨村地质地貌实习基地。
三、实习区地理概况实习基地—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上庄坨村,位于秦皇岛市北部,其中心距秦皇岛市区28km,地理纬度119°34′45″E~119°36′50″E,40°7′45″N~40°9′50″N,位于燕山山脉东段。
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鸟瞰秦皇岛地区,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四个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区。
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为低山区,低山区以东、以南为丘陵地区,山体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并且多孤山,少线性山脊。
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
北、东、南三面为燕山期花岗岩形成的陡峻山岭所包围,东南面多为丘陵。
最高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米,最低处为东南部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村,海拔70米左右。
盆地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山高坡陡,多在海拔400米以上,东部山丘的海拔高度一般为160—300米。
总的地貌特征与全区相同,亦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
整体构造为一复向斜,东翼宽浅,西翼较陡。
断层有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
河流地貌演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模拟河流地貌的演化过程,通过人为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和分析河流在侵蚀、沉积等作用下的地貌变化,加深对河流地貌演化机制的理解。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材料:- 砂子(模拟河床物质)- 泥土(模拟河岸物质)- 水槽(模拟河流)- 水泵(模拟水流)- 水位计(监测水位变化)- 量杯(测量水量)- 滤纸(过滤沉积物)2. 设备:- 实验台- 透明容器(用于观察沉积物)- 计时器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砂子和泥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填满水槽,形成模拟河床。
2. 设置初始条件:在河床中央设置一个障碍物,模拟河床中的岩石或河床变化。
3. 初始化水流:启动水泵,使水槽中的水流稳定。
4. 观察记录:每隔一段时间,观察记录水槽中的地貌变化,包括河床形态、沉积物分布、水流速度等。
5. 数据分析: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河流地貌的演化过程。
6. 重复实验:改变实验条件,如改变水流速度、河床物质比例等,观察不同条件下河流地貌的演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正常条件下的河流地貌演化- 在实验初期,水流速度较慢,河床形态相对稳定,沉积物分布均匀。
-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流逐渐侵蚀河床物质,河床中央的障碍物被冲刷,河床形态发生变化。
- 沉积物逐渐在河床两侧堆积,形成河岸,河床宽度逐渐增大。
- 实验结果表明,河流地貌演化过程中,侵蚀和沉积作用是相互作用的,共同塑造了河床形态。
2. 实验二:改变水流速度的河流地貌演化- 当水流速度增加时,河床侵蚀作用加强,河床形态变化更加明显。
- 河床中央的障碍物被快速冲刷,河床宽度迅速增大。
- 沉积物在河床两侧堆积的速度加快,河岸形成更加明显。
- 实验结果表明,水流速度是影响河流地貌演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3. 实验三:改变河床物质比例的河流地貌演化- 当河床物质中砂子比例增加时,河床侵蚀作用加强,河床形态变化更加明显。
- 河床中央的障碍物被快速冲刷,河床宽度迅速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入湿地后,岸边多得是各种形态的小洞(如图十三),据了解,中国20世纪30-40年代从日本引进,日本于更早时期从美国引种,主要用作食物和宠物。小龙虾常常混养在农作物(如水稻)田中。不需要人工孵化,一旦池塘投放了原种,可实现自我维持,收获后,不需要再投放原种。逃逸个体在堤坝上挖洞生存下来,这也说明了会仙湿地岸边小洞的来由。
(3)、福寿螺
与水葫芦跟小龙虾一样,福寿螺是引进的外来物种,到达龙山之前的路上,到处都是福寿螺产下的卵,颜色为粉红色(如图十四),大部分是黏在灌木枝上的,应该是在水位上升时产下,后因天气转热,水位下降就一直黏着。据了解,福寿螺虽然可食用,都是味道却不能博得人们的喜爱,但是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因此人们就减少对其的食用,导致现在福寿螺生长繁殖快,某些地方也产生泛滥成灾的迹象。
参考文献:《河流得一提的是,在八角田海拔1800m左右一带,由于地形因素的影响,局部平坦成低洼渍水处,存在山地沼泽泥炭土。
2、猫儿山地质构造
猫儿山地质构造属桂北台隆,是志留纪至泥盆纪之间的广西运动,形成以北北东向构造为主的北东向隆起带的一部分。山体因受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岩石发生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
主要变质为花岗 片麻岩(如图四)。
3、猫儿山植被
猫儿山的植被共有202科,691属,1720种。其中木本维管束植物784种,草本植物707种,藤本植物229种。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主要有樟科、壳斗科,茶金缕梅科、蔷薇科、冬青科、山矾科、木兰科、杜鹃花科中的一些种类,其垂直分布规律为:山顶灌丛,山顶矮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竹林(如图七)。由于天气和时间原因,我们只爬到了海拔750米的位置,中途看到了大片的毛竹林和少量乔木。但从路边茂密的植被和各类昆虫鸟类来看猫儿山的生态系统还是比较原始健康的。
4、地貌
根据会仙岩溶湿地地形特征、成因类型、地表组成物质、下伏基岩古地形及现代地貌的演变过程等,可将其地貌类型划分为峰丛谷地、孤峰平原、残丘平原三种。
各地貌类型主要特征如下:
(1)峰丛谷地 主要分布于湿地北部的大长山-文全-黄插塘一带,面积约3.30 km2,地面标高在151.0~544.3 m之间,大长山为本区最高点,标高544.3m。该地貌类型受控于地质构造,属于桂林弧形构造带的二级构造黄村-马面背斜的枢纽隆起带与毛家向斜的过渡带。该区地层岩性主要为灰岩,岩溶发育。
(3)残丘平原 贯穿于凤凰山-督龙-睦洞-斗门一带,面积约28.2 km2,地面标高在149.2~155.5 m之间。会仙岩溶湿地的主体就位于其中,该区上覆第四系红黄色粘土层,厚度1~5 m,下伏石炭系岩关组泥质、炭泥质灰岩,为燕山构造运动期形成的岩溶蓄水构造盆地,构成了会仙岩溶湿地天然的相对隔水底板。
(二)、会仙湿地
基本情况:桂林会仙岩溶湿地位于桂林市临桂县会仙镇、四塘乡一带,北至文全、黄插塘一带,南至睦洞、毛家、渣塘底一带,西至九头山、莫家,东至冯家。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9′50″~110°14′30″,北纬25°05′20″~25°06′45″,总面积约35.2km2。区内交通发达,以桂梧高速及良永二级骨干公路为主,并与乡、村连接成网。目前,共有睦洞、四益、新民、文全、竹园、大湾等四级公路,可以直达湿地的大部分地区,交通便利(见图十)。
四、总结与建议
在这一次短短两天的实习中,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里,无论是从老师的教学还是从自己的实践中都学到了不少。感谢老师在上山过程中尽心尽力的为我们讲解。爬了一座山,欣赏到美景,感受颇多。在看到现实中的东西与自己所堆积在脑海中的知识匹配成功,使我们对自然地理更为了解。总的来说,我们这次的认识实习很成功,在游玩的状态下,牢固了我们的理论知识,锻炼了我们清闲了许久的身躯,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阅历。希望类似这样的实习,可以在允许的情况下多进行。
由于高温多雨,受风化作用严重,部分岩石受球状风化(如图五)
猫儿山的成土母质主要是花岗岩或花岗片麻岩风化的残积物和坡积物,山麓地带有洪积物和冲积物。猫儿山岩体西缘局部形成混合岩带,边缘混合岩由条带状混合岩、混合质黑云变粒岩、局部混合质黑云变粒岩所组成。与前震旦系丹州群为交代过渡关系,反映了交代型花岗岩的地质特征,东缘则为突变浸入于震旦系中,形成角岩带表明了侵入花岗岩的接触特点。
(4)、荷花
进入荷花塘,满目的荷叶,寥寥几朵荷花,别有风味。但是低头一看,荷塘上飘的基本都是枯黄的荷叶,枯死的水草(如图十五),味道并不好闻,虽然说这 些有助于荷的生长,但是过多的这些东西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生物的多样性被破坏。
4、龙山
登上龙山,将湿地全景一览无余(如图十六),山上有很多古迹,一段山路铺有清代的石碑.山顶是龙王庙遗址,曾是太平天国将领冯云山的指挥部。在龙山山顶可以很清晰的看见有一些村民将湿地圈成的人工鱼塘,显然这对湿地的生态也是有破坏的。据史料记载,宋朝以前,会仙湿地面积约65平方公里,渺无人烟,水草丰盛。而目前会仙湿地面积已减少到6平方公里左右,预计未来还会逐渐减小,人工鱼塘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进入湿地后,遍布可见的是稻田和鱼塘,稻田和鱼塘里的土壤大多数呈黑色,上层是淤积物,船桨划过后淤积物随着水飘起,水也因此变得更浑浊如图十一
3、地型
会仙岩溶湿地主体位于毛家向斜的轴部,北部位于马面-黄村背斜南部边缘,南部为架桥岭背斜北部倾伏端,中部狮子岩一带为柳江水系与漓江水系分水岭。地势总体为北部较高,其次是南部,中部最低,地面标高147.0~544.3 m。
桂林理工大学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河流地貌认知实习报告
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方向):水利类
班级:
学生:
指导教师:
2017年06月30日
一、实习目的:
通过漓江上游猫儿山和湿地的调查,了解河流的形成及其地形地貌。
二、实习内容:
桂林猫儿山漓江源头土壤、植被调查;桂林会仙岩溶湿地调查。
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议:猫儿山岩体以加里东期花岗岩为主,伴有印支期和燕山期岩浆侵入。岩体的主体出现于复式背斜核部,地区地质活动较多。地区生态系统已经逐年衰退,现在在其流域频繁兴建工程,加剧了环境的恶化速度,不可一味只求盲目开发,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会仙湿地是燕山构造运动期形成的,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为保护湿地水环境,防止其退化,建议采取以下措施:禁止在湿地周围及区内再建有害于湿地保护的工程,如排水渠之类工程。建立会先岩溶湿地水文监测系统,对其水质、水量实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湿地水情的变化情况,为全面掌握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对周围居民开发湿地来种植农作物或旅游开发商开发湿地来建设旅游设施的行为进行处罚,会仙湿地科研价值远大于经济价值,一定要切实保护好湿地面积。
3、猫儿山山区河流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是广西主要的水源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高,涵养水源丰富,其地表水系十分发育。发源于猫儿山的主要河流有39条,其中从兴安流入漓江的有乌龟江、南湾江、砂木江、杨雀江、黑洞江、龙塘江、界板江、中洞江、大坪江、白岩江、漕江、岩子江、川江、产江、白竹江、大乌石江、上松江、杨柳江、小溶江等19条,从资源流入资江的有桐木江、弄塘江、雷家河、破门垭河等4条,从资源、龙胜流入浔江的有小地河、正清河、滚水塘河、古牛河、杨梅河、吊洞河、社水河、百合冲河、大竹坪河、清水江、塘洞河、毛岩河、温水江等16条。猫儿山是漓江、浔江和资江的主要发源地,连接着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其河流均呈树枝状分布,特点是流程短,落差大,河床陡,流域面积小。
由于下雨后雨水沿斜坡流动对山坡产生冲刷侵蚀作用,从而形成山洪或泥石流,山洪对沟谷的强烈冲刷的作用常形成冲沟。在冲沟发育过程中,岩沟底下切到潜水面以下,勾股水流得到地下水不断补给,则由暂时性的流水转变为经常性的流水,冲沟就演变为河谷。而泥石流又很大的冲击力,将巨型岩石从山上搬运到山底并堆积在河床上,形成如图八图九的山区河流地貌
三、实习时间:
周二:会仙湿地调查,9:00在1号食堂前集合上车,返回时间大约13:00;
周三:猫儿山调查,8:00在1号食堂前集合上车,返回时间大约15:00;
周四、周五:撰写实习报告并提交。
四、实习成果
(一)、猫儿山
基本情况:
6月28日我们驱车三个小时来到了猫儿山。我们徒步爬上猫儿山海拔将近700米的地方然后返回,在上下山的途中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之下对猫儿山进行了实地的考察学习。根据老师的讲解和自己查阅的资料可以得知,猫儿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位于广西东北部的兴安县、资源县、龙胜各族自治县等县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北纬25°48'~25°58',东经110°20'~110°35'。主峰猫儿山属南岭山地西段越城岭山系,海拔高度2141.5m,为华南第一高峰,山体相对高度1862m,境内山峦重迭,原始森林密布,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土壤垂直
猫儿山区土壤垂直带谱的基带由红壤开始,随着海拔的升高以及水热条件的差异而出现山地黄红壤,山地黄壤以及山地黄棕壤,海拔2000m以上的山顶部位,由于温度低,风力强,立地条件差,以致森林和灌木生长困难,而草本植物茂密,有山地灌丛草甸的零星分布。所以,猫儿山主峰的土壤垂直分布为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如图3)——山地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
其地域范围内有相思江、良丰河、唐代开凿的桂柳运河(又称相思埭运河)及睦洞湖等河流湖泊,是中国最大的岩溶湿地,时至今日,湿地现存面积已不足6平方公里。
1、成因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浅水覆盖的土地。桂林地区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会仙地势偏低、土壤偏多的地方,由于地质构造的影响,地下水渗漏,形成湿地。
2、土壤
3、物种
(1)、水葫芦
在坐船去观看荷花塘的过程中,随处可见的水葫芦,我们都知水葫芦对水质有很大的影响,根据老师上课时说的知识可以知道,水葫芦长得这么好,说明水体富营养化,水葫芦能消耗水中大部分的营养,会给其他水中生物造成影响。水葫芦是从国外引进的为饲养、猪,兔、等家禽,但是因为它生长速度过快,泛滥成灾,阻碍了其他生物的生长,现在他已经成为了绿色天生杀手,而会仙湿地的水质也受到严重的影响(如图十二)。会仙湿地水葫芦灾害如今受灾害的区域部分为,睦洞湖属村庄、后门头、三义、七星村,铁匠的寸边湖、每年爆发水葫芦时七星村、三义都会组织清理河道能够让船只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