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子觅处世哲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庄子》,觅处世之道

1200902073 虞传志

《庄子》一书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无穷的,长久以来受到国内外众多民众的追捧,无论是哲学研究者,还是普通的劳动者都很青睐于《庄子》,这就不难想象《庄子》里面有着吸引大众的东西,至于是什么,我想还是里面蕴含的哲理吧。因为,如今很多人生活在这个复杂纷繁的社会中,有时候感到迷茫,在充满诱惑的城市失去方向,在日夜打拼的事业上常常碰壁……而《庄子》中所蕴含的处世哲学也许能让他们在迷失的街头找到方向,对欲望的引诱产生抗体,在事业上少走弯路,或许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得到解脱,放生自我,轻松的生活下去。

在西方古希腊时代,哲学创立之初,其本意是追求智慧,使人人聪明的意思。从功能上来说,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简单的说哲学就是教人如何更好的生活的学问,如不是这样哲学便失去其指导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功能与意义了,很多人陷入一些高深的哲理的深渊不能自拔,或者是因为一个字而苦苦纠缠,我想那也变失去了哲学最初的意义。《庄子》中多以故事来论述道理,寄道理于寓言故事当中,多事例,加以精辟的分析,使人通俗易懂,老少皆宜,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乐于读《庄子》的原因所在吧。

《庄子》中的处世之道,说深,深如北冥;说浅,浅如辙印。一个道理你越参就越深部见底,但是你回头一想也是我们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但是,其包括范围之广是令人惊叹的,《庄子》中从不同篇章,以不同角度,事件来说明我们在社会当中为人处世所需要注意的地方。《庄子》的处世之道,归结起来有这三点超世之道;顺世之道;内外化之道。

超世之道

“超世之道”是庄子处世哲学的基本之道。他所孜孜以求的正是一种超脱于世俗之外的精神宁静,对于复杂混乱的社会,他主张采取一种旁观、超然的态度,以免“劳心伤神”。庄子说过:“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忘我难”,不仅自己要忘亲,忘天下,还要使亲人和天下忘掉自己,这是多么彻底的孤独啊!充分体现了他的超脱现实的人生理想。

庄子虚构了一个与现实相隔绝的精神世界,这一精神世界不是基督教的天堂,不是柏拉图的理念世界,而是个人的胸怀,亦可说是主观的精神。庄子认为,个人的精神是逃避现实的避风港,是思想驰骋的自由天地,是寄托理想、施展才华、追求幸福的极乐世界。这种理想是反现实的虚构,现实充满了矛盾和斗争,理想世界则是一片和谐与宁静。

为了达到“超世”的精神境界,他首先提出要“心斋”。通过“心斋”的过程,使主体在精神上与外界隔绝,不受外界的干扰。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要终止于肉体器官,不要侵扰于自己的心灵,即使侵扰于自己的心灵,也只能终止于“符验”亦即“符验”于“气”。“心斋”的本质特征就是心与现实的物质世界相隔绝,这正是庄子超世之道的关键。

庄子超世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因任自然,注重人的自然属性,认为人不过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幻化出来的一个形态。自然比如一个洪炉,人比如洪炉中所炼出来的刀剑等。因此,人应该完全听命自然的支配。如果自然使人生存是出于善意,自然使人死亡也是出于善意。这样看来,生死的相续就是自然使人可以很好地“劳逸结合”。庄子认为,能这样看,

就可以“无所往而不可”,即“以游无穷”的“逍遥游”。安于自己的遭遇,承认这是由于不可抗拒的力量,这样就可以在主观上从不幸的处境中解脱出来,得到“自由”和“幸福”。

顺世之道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生活正现实中的人,迫于现实的压力,不得不在外表上表现出某种与世附合、顺势随俗的因素。这也是“全生保身”,保持内心的宁静的需要。顺世是为了超世,随俗是为了脱俗。

庄子看到凡物皆喜顺恶逆。他在《人间世》中说:虎性虽暴,顺之亦可媚人;乘马虽然驯服,逆之也会暴怒,故安时处顺乃是远祸保命的诀窍,“安时而处顺,哀莫能入也”(《大宗师》)。

在现实生活中,庄子还认识到,如果一味地坚持避世超世,与世俗格格不入,也难以全身。因此,他又提出“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天下》)。对于君主,要做到“行莫若就,心莫若和”,“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这种思想看起来好像是一种无条件地附和统治者,逆来顺受,无原则地调和矛盾的顺世哲学,颇有与世俯仰,随俗沉浮之嫌。其实,这不过是种“伪装”,是“不得已”的,因为在那种社会条件下,如果对统治者的愤怒和抗议溢于言表,就难免杀身之祸。为了保全生命,庄子不得不装出一付卑下、谦恭、和顺的样子,这正是庄子的智谋所在。他采取一种身在世俗之中而心游离于世俗之外的处世态度,因此,顺世是假,超世才是真,形式上的卑下,正是真正的高超,现象的不得已,正是本质的无所待。庄子还提出“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即附和不要太深入,和顺不要太明显,也就是要和统治者进行周旋。他主张在人世中立身行事,要运用心智,应时适变。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你若是想悠然自得,少惹麻烦,你就必须先顺从时代,社会,领导,才能安身立命,然后才能不受世俗制约,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内外化之道

庄子在《知北游》中写道:“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

所谓“外化”,就是顺应社会的潮流,不为社会所淘汰。社会一直都在发展着,历史的车轮永远向前滚动着,特别是如今,正处于信息时代,千变万化,纷繁复杂,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需要找到如何顺应社会的筹码。所谓“内不化”,就是在顺应社会潮流的同时,要保持一份安定的心,不随波逐流,不被纷繁复杂的社会外物所左右,经得住诱惑,不受身外之物的束缚等。

人,生存在这个社会,必然有角色定位。对于父母,你就是儿女;对于上司,你就是员工;对于老师,你就是学生;对于丈夫,你就是妻子等等,你的角色定位会随着你所处的社会位置不同而相应发生改变,所以,人与人之间,只要挂上钩,就会存在着利害关系。其实,不光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甚至人与自然之间都会存在着这种利害关系。怎样处理好这样的利害关系?我们基本都会选择趋利避害,也就是,对自己有好处的,能改善自己的生存空间的和能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等,我们都会尽力的去迎进之;而那些对自己不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