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第一章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导学案导学案一:物质的组成与转化【导学目标】1.掌握物质的组成与转化的基本概念;2.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转化过程;3.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导学内容】一、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种。

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微粒,在化学反应中不会改变。

二、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按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物理性质是通过观察和测量进行判断的,如颜色、硬度等;化学性质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特性,如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等。

三、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可以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不同的状态之间可以通过加热、冷却等方式进行相互转化。

四、物质的转化过程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改变外观或状态,但不改变其组成和性质,如水的沸腾;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发生变化,如燃烧。

五、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与转化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与转化的过程,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导学提示】1.本章的学习内容是物质的基础内容,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通过实验探究能够更好地加深对物质的理解。

2.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安全,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导学过程】一、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种。

单质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如金属、氧气等;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二、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按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物理性质是通过观察和测量进行判断的,如颜色、硬度等;化学性质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特性,如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等。

三、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可以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固态下物质的分子紧密排列,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下物质的分子间距离较大,无一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气态下物质的分子间距离很大,无一定形状也无一定体积。

四、物质的转化过程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改变外观或状态,但不改变其组成和性质,如冰的融化和汽水的蒸发;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发生变化,如燃烧和酸碱中和。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导学案.doc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导学案.doc

§1.2.1函数的概念(1) ©•学习目标 1. 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 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2. 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3. 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集合.心'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

难贞: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心1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15~P17,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放学后骑口行车回家,在此实例中存在哪些变量?变量Z 间有什么关系?复习2:(初中对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屮,有两个变量X 和),,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 y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対应,此时y 是兀的函数,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表示方法有:解析法、列表 法、图彖法.二、新课导学探学习探究探究任务一:函数模型思想及函数概念问题:研究下面三个实例:A. —枚炮弹发射,经26秒后落地击中目标,射高为845米,且炮弹距地面高度力(米)与时间 r (秒)的变化规律是"130—5/2.B. 近儿十年,大气层中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臭氧层空洞问题,图中曲线是南极上空臭氧层 空洞而积的变化情况.C. 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十总支出金 额)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八五”计划以来 我们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如下表讨论:以上三个实例存在哪些变量?变量的变化范围分别是什么?两个变量Z 间存在着这样的对应关系?三个实 例冇什么共同点?归纳:三个实例变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描述为,对于数集人小的每一个%,按照某种对应关系/, 在数集〃中都与唯一确定的y 和它对应,记作:£A T B ・年份 1991 19921993 1994 1995 • • • 恩格尔 系数% 53.8 52.9 50.1 49.9 49.9 • • •新知:函数定义.设人、B是____________ ,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 _____________ ,使对于集合A中的________ 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冇_______ 确定的数/(x)和它对应,那么称.f. 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y = f (x), XG A .其中,x叫______ ,兀的取值范围人叫作 _______ (domain),与x的值对应的y值叫___________ , 函数值的集合{f(x)\xeA}叫________ (range).试试:如下图可作为函数y = /(x)的图象的是()・函数的对应关系:每一个x与y的对•应可以为:一对一,多对一,不可以一•对多。

第一章__物质的量导学案.doc

第一章__物质的量导学案.doc

第一单元物质的量-、学习重点、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N A、摩尔质量和有关计算二、学习过程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用来表示的物理量(符号为,其单位是。

)注意:(1)物质的量的对象是微观粒子,微粒可以是、、、电子、中子、质子等,不适用于宏观物体(2)“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可任意增减2.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符号:mol 注意:(1)不能用来表示宏观物体的多少,适用于微观粒子。

(2)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微粒的种类。

(如1 mol H2O, 5mol H+等)练习: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A.1 mol 氢B. 1 molCChC. 1 mol 小米(3)Imol物质所含微粒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4.02x1()23 mor13.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Uc中所含的原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用符号表示,通常使用近似值。

(Imol物质所含微粒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相同)注意:有单位:mo「,6.02x1()23为近似值4.关系式:N=n . N A(N表示粒子数)Imol所含微粒数==3mol所含微粒数=二练习1:(1) 1 mol H2约含氢分子,约含个氢原子。

(2)5 mol 02中有个氧分了,约含个氧原子(3)1.204X1024个田含mol氢分子(4)N A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是(5) 2 mol H2O中含有个水分子,个氢原子,含有个电子。

(6) 1 mol H2SO4中含有个H2SO4分子,个硫酸根离子。

(7)下列数量的各物质中,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A ・ ImolHCl B. 3.01x 1023个I? C . 12g12C D. 0.5mol CH4(8)9.03x1()23个氨分子含摩尔氨分了,摩尔氢原了,摩尔质子,个电子。

练习2:已知0.2mol 02中含有a个0?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A.5 aB. 0.2 aC. 5a mol'1 D . 0.2a mol'15.摩尔质量:任何物质的,称为该物质的。

七年级下地理(第一章)导学案

七年级下地理(第一章)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位置、地形)导学案第一课时课型:新知探索主备人: 第十四中学--王霞【学习目标】(认定目标,我会走向成功)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2、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等自然地理知识【重难点】亚洲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导入】【自主学习】(认真读课文、读地图,我能完成知识梳理)一、亚洲和欧洲的位置(提示分析位置,要从三方面入手:①经纬度位置②半球位置③海陆位置)1、根据提示,分析亚洲的位置亚洲南到,北到,东到,西到,亚洲地域十分辽阔,北部深入以内,南部延伸到以南2、根据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判断半球位置亚洲主要位于半球、半球,它同时跨四个半球3、读图1-1,分析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洲北临,东临,西临,南临,西南隔运河与洲相邻,东隔海峡与洲相邻,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的大洲三、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 ( 提示分析地形特征,要从四方面入手:①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②地势起伏状况③主要地形类型及特殊地形④地形分布)1、读图1-1,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①结合图1-5 图1-6,从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分析,亚洲地形以为主,平均海拔,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的大洲②结合图1-5,亚洲地面起伏,高低,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最高的山脉,最高的山峰,又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③亚洲地势中部,四周,以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的山脉有、、④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由北向南依次是、、、,这些群岛是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壳活跃,位于火山地震带上【合作探究】根据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分析欧洲地形特征①地形以为主,平局海拔世界最②地面起伏③地势高,低④以地貌为特色【精讲点拨】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提示分析地形特征,要从四方面入手:①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②地势起伏状况③主要地形类型及特殊地形④地形分布【达标测试】(我相信,我一定能够做出来)1、频临亚洲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2、下列属于欧洲的平原中,位于最东的是()A 西欧平原B 波德平原C 东欧平原D西西伯利亚平原3、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产生的是()A 喜马拉雅山脉B 东非大裂谷C 安第斯山脉D 落基山脉4、亚洲的世界之最最高的山脉:最高的山峰:最高的高原:陆地最低点:最大的半岛:最大的群岛:【小结】看看自己在本节课中掌握了哪些知识?试着归纳一下。

高一数学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 导学案

高一数学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 导学案

高一数学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导学案1.1.1 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2.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教学重点】算法概念以及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二、问题导学1、算法: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分析: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想是消元的思想,有代入消元和加减消元两种消元的方法,请用加减消元法写出它的求解过程.解: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3、试写出求方程组的解的算法.解: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4、算法的特点:(1)、(2)、(3)、(4)、(5)、()三、问题探究: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解: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解: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第一步:;第二步:将第一步;第三步:将第二步;第四步:将第三步.算法2 可以运用公式1+2+3+…+=直接计算第一步:取=5;第二步:计算;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说明算法不唯一)例3:(课本第2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可推广到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算法的普遍性)例4:(必修2第129页)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是:第一步:根据题意,选择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第二步:根据条件列出关于,,或,,的方程组;第三步:解出,,或,,,代入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例5:(课本第3页例1)(难点是由质数的定义判断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是否为质数的基本方法)四、课堂练习1:(课本第4页练习2)2:设计一个计算1+2+…+100的值的算法.3:(课本第4页练习1)任意给定一个正实数,设计一个算法求以这个数为半径的圆的面积.五、课堂小结1. 算法的特性:2. 描述算法的一般步骤:六、作业1. 有A、B、C三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瓶,A装着酒精,B装着醋,C为空瓶,请设计一个算法,把A、B 瓶中的酒精与醋互换.2. 写出解方程的一个算法.3. 利用二分法设计一个算法求的近似值(精确度为0.005).4. 已知,,写出求直线AB斜率的一个算法.5. 已知函数设计一个算法求函数的任一函数值.1.1.2 程序框图(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程序框图的概念;2.掌握运用程序框图表达顺序结构和条件结构的算法;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教学重点】运用程序框图表达顺序结构和条件结构的算法【教学难点】规范程序框图的表示以及条件结构算法的框图【教学过程】二、问题导学:(一)练习:1.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3,4,利用海伦—秦九韶公式设计一个算法,求出它的面积.2. 任意给定3个正实数,设计一个算法,判断分别以这3个数为三边边长的三角形是否存在.(二)、程序框图的有关概念1. 程序框图的概念:2. 构成程序框图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课本第6页)3.规范程序框图的表示:4.三种逻辑结构:;;。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导学案(含课后练习)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导学案(含课后练习)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导学案第1章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第1课时)【学习目标】1、1.认识化学的重要性,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促进人类发展。

2、认识碳酸氢铵的性质3、知道碳酸氢铵受热后减少的原因及贮存的注意事项。

【学习重点】1、通过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知道化学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学习难点】1. 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总结出碳酸氢铵存贮注意事项;2.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性质、用途及保存等方面的关系【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1、学习和研究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合理地,高效地。

2、思考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点石成金()水能变成油()发功使铝变成金()抽烟有利于头脑清醒()用铁锅比铝锅炒菜对人体好()化肥使用越多越好()农药不能用()煤气燃烧时火越红越好()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有利于儿童身体健康()二、预习展示1.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根本目的是要营造一个环境优美、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城市,最重要的是要推崇“绿色生活的理念”。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使用新型的“零排放”无污染交通工具,如氢氧燃料电池车B.对城市生活和生产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分级使用C.使用光降解或生物降解塑料,防止白色污染D.注意个人卫生,全部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2.某农户将碳酸氢铵化肥堆放在太阳下,发现化肥变少了,你的解释是。

如果请你指导该农户使用碳酸氢铵,你提出的建议是。

答案:1.D2.解析:由于碳酸氢铵受热后会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且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所以保存碳酸氢铵应该密封并置于阴凉处;答案:碳酸氢铵固体受热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密封并置于阴凉处。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目标: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近代以来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促进社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如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高效的和,为人类战胜疾病带来了重要的保障。

第一章 行星地球导学案

第一章 行星地球导学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学案1.1 宇宙中的地球[学习目标]1 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 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导学提纲]问题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天体的内涵及天体举例思考:宇宙飞船、航天飞机、陨石、民航飞机是否为天体?2 主要天体类型比较:天体是宇宙物质的存在形式(注意:地球的一部分或者附属物不是天体),宇宙知识拓展:彗星的彗尾形成及朝向、长短、哈雷慧星的周期2 天体系统的形成及层次,找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完成课本P4读图思考,将其绘制在学案上)问题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 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远及近,依次为,,,,,,,,其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有明亮光环的是,唯一存在生命的是。

2八大行星运动具有性、性、性三大特征,公转方向为。

3 从距日远近、质量、体积三方面比较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知识拓展:矮行星的定义:【背景材料】:2006年8月24日布拉格当地时间15时20分(北京时间8月24日晚上9点20分),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投票5号决议,部分通过新的行星定义,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将其列为“矮行星”。

大会通过的决议规定,“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能够清除轨道附近其它物体的天体。

这些天体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他们都在1900年以前被发现的。

而同样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它物体的天体称为“矮行星”,冥王星由于其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相交,不符合新的行星定义,被自动降级为“矮行星”。

其它围绕太阳运行但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物体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

矮行星的定义是这样的:(1)绕日旋转;(2)有足够的质量半径满足流体静力学平衡,也就是体形近似球形;(3)可以存在轨道穿越现象;(4)不是某行星的卫星。

第一章 第一节导学案

第一章 第一节导学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物理 导学案 编号:1 使用时间:2010年8月28日 编写人:王建兵 审核人: 负责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第 页共 页 第 页共 页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学习目标1.知道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的概念。

2.知道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的特点,能对实例进行分析。

3.体验教学过程,培养科学的学习观。

二、使用说明.1.用15分钟阅读课本第一册P12—P14,用5分钟填写练习册进行知识梳理,用15分钟完成问题导学三、预习指导1.重难点: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2. 问题导学:依据启发性问题的引导,理解物理规律。

四、探究教学知识点一:物质和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___________的点叫质点。

特点: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及形状,而突出“_____________”这一要素,简化成一个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模型,质点并不意味着物体就是一个很小的点,它可以很大。

条件:1).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可将运动物体视为一个质点。

2).研究转动的物体时,不能将它视为质点。

研究平动的物体时,只要不考虑它的局部就可以将它视为质点。

随堂练习1:下列情况中,你认为观察者将运动的人或物体视为质点的是( )A.岸边的人看到顺水而下的小船B.游人看到过山车的运动C.裁判为跳水运动员的打分D.赛车运动中,裁判为赛车计时E.修理人员研究车轮的转动知识点二: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将用来作为标准的,被认为是不动的物体称为___________。

运动是相对的,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对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一般是_____________。

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参考系的选取要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的,在研究同一个问题中的多个物体的运动时,选取的参考系要相同。

随堂练习2.关于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考系一定是不动的物体 B 。

八上《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导学案

八上《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导学案

第一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一、知识梳理(一)走进科学探究的基地1.一切奇妙的现象都是有原因的,________就是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及其_________,________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2.物理实验的显著特点是在__________条件下,物理现象可以_________地重复出现。

(二)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3._________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4._________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物理实验的结果都要通过_________才能得到。

5.测量长度的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质量的测量仪器:__________;测量时间的仪器:__________;力的测量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电的测量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像科学家一样探究6.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实验”、“____________”、“评估”、“_____________”等几个环节。

二、达标训练1.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能是铁制成的。

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B.实验C.分析与论证D.评估2.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几个环节。

在进行积木搭建的活动中,一位同学发现积木的体积越大,质量越大,于是他认为:积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并利用天平和刻度尺进行相关测量。

对于“他认为:积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哪一个环节()A.猜想假设B.设计实验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3.早晨起床后,小康同学觉得有点头晕、发冷不舒服,他想量一下体温,检查一下是不是感冒、发烧,他应该选用下列的哪种仪器()A.秒表B.电流表C.体温表D.刻度尺4.物理实验室中,测量质量的仪器是()A.弹簧测力计B.量筒C.密度计D.天平5.在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探究活动中,小强对放入回形针数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以下猜想,其中不合理的是()A.杯口的大小B.杯子的价格C.杯身材料的种类D.杯中液体的种类第二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一、知识梳理(一)长度的测量1._______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_______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

第一章第三节导学案

第一章第三节导学案

第一章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导学案杜振发【学习目标】1. 通过分析和讨论“巴斯德实验”过程,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

(重点)2. 明确“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并有兴趣参与课堂探究活动,愿与同伴合作。

(重点、难点)3. 能从观察中发现问题,设计一些简单实验,逐步养成独立学习、探索的习惯。

4. 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学习方法】巴斯德实验是一个经典的探究实验,它蕴藏了科学的实验思想、巧妙的实验设计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挖掘其中内涵,以此为载体,培养自己科学的思维和能力,以求初步认知科学的方法。

在学习中要改变小学阶段注重知识记忆的倾向,充分利用探究的思路,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在于仔细的观察中。

”因此,学好本节课仍然离不开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学习过程】【导学问题一探究的基本过程】一、自主互助、探究新知(一)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10页图解,认真阅读巴斯德实验步骤,分析并讨论下列问题。

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他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先期的研究作出了什么样的假设?2.在巴斯德制定的研究计划中,设计的曲颈瓶妙在何处?3. 在巴斯德实验中,设置A 瓶的作用是什么?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巴斯德还应注意什么问题?4.根据研究结果,巴斯德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二)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第11页正文内容,然后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探究过程通常涉及哪些环节?2.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想一想,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是什么?成功的关键是什么?3. 科学实验中,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称为变量。

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只选择____ _______变量进行研究。

为验证这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____________实验。

在这样的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

第一章复习导学案

第一章复习导学案
第一章认识大洲复习导学案
学段
初中义务教育阶段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地理
单元
第三章
课题
第一章认识大洲复习导学案
课型
复习课
主备
学校
公园路中学
主备人
苏延清
初审人陈新龙终审人来自尚世伟合作团队
七年级地理备课组
复习
目标
1.了解亚洲及欧洲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2.了解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
3.知道美洲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点。
探究结论:
合作探究三:美国的地形和气候、人口分布、工农业布局的关系。
探究结论:
仔细阅读教材P66-67页,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展示交流
小组展示
5′
展示探究一和二
小组代表发言
班级展示
3′
展示探究三
各组对小组成员的发言汇总
点拨升华
反馈矫正
2′
指出学生学习展示中出现的错误,给出正确的答案
点评学生发言,纠错。
复习
重点
美洲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点。
复习
难点
美洲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点。
导学环节
课堂流程
时间控制
任务驱动,问题导学
学法指导
当堂反思
学习目标
学什么
2′
了解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点。
阅读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新课导入
3′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齐声朗读课本《认识大洲》绪论,你认为本章我们掌握哪些知识呢?
3.亚洲地形以_____、____为主,平均海拔____,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____的大洲;亚洲地面起伏____,高低____,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________,最高的山脉________,最高的山峰________,又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______;亚洲地势中部____,四周____,以______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

精品导学案:第1章 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的发现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Word版含答案

精品导学案:第1章 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的发现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Word版含答案

学案1电磁感应的发现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学习目标定位] 1.能理解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2.能记住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会使用线圈以及常见磁铁完成简单的实验.4.能说出磁通量变化的含义.5.会利用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1.磁通量的计算公式Φ=BS的适用条件是匀强磁场且磁感线与平面垂直.若在匀强磁场B 中,磁感线与平面不垂直,公式Φ=BS中的S应为平面在垂直于磁场方向上的投影面积.2.磁通量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一般来说,如果磁感线从线圈的正面穿入,线圈的磁通量就为“+”,磁感线从线圈的反面穿入,线圈的磁通量就为“-”.3.由Φ=BS可知,磁通量的变化有三种情况:(1)磁感应强度B不变,有效面积S变化;(2)磁感应强度B变化,有效面积S不变;(3)磁感应强度B和有效面积S同时变化.一、奥斯特实验的启迪1820年,奥斯特从实验中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不少物理学家根据对称性的思考,提出既然电能产生磁,是否也存在逆效应,即磁产生电呢?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将“磁生电”现象分为五类:(1)变化中的电流;(2)变化中的磁场;(3)运动中的恒定电流;(4)运动中的磁铁;(5)运动中的导线.三、电磁感应规律的发现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1.电磁感应的发现,使人们发明了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使人们发明了变压器,解决了电能远距离传输中能量大量损耗的问题;使人们制造出了结构简单的感应电动机,反过来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2.法拉第在研究电磁感应等电磁现象中,从磁性存在的空间分布逐渐凝聚出“场”的科学创新思想.在此基础上,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四、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这个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一、磁通量及其变化[问题设计]如图1所示,框架的面积为S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试求:图1 (1)框架平面与磁感应强度B 垂直时,穿过框架平面的磁通量为多少?(2)若框架绕OO ′转过60°,则穿过框架平面的磁通量为多少?(3)若从图示位置转过90°,则穿过框架平面的磁通量的变化量为多少?(4)若从图示位置转过180°,则穿过框架平面的磁通量变化量为多少?答案 (1)BS (2)12BS (3)-BS (4)-2BS [要点提炼]1.磁通量的计算(1)公式:Φ=BS(2)适用条件:①匀强磁场,②磁场方向和平面垂直.(3)B 与S 不垂直时:Φ=BS ⊥,S ⊥为平面在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在应用时可将S 投影到与B 垂直的方向上,如图2所示Φ=BS sin_θ.图2(4)磁通量与线圈的匝数无关.2.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1)当B 不变,有效面积S 变化时,ΔΦ=B ·ΔS .(2)当B 变化,S 不变时,ΔΦ=ΔB ·S .(3)B和S同时变化,则ΔΦ=Φ2-Φ1,但此时ΔΦ≠ΔB·ΔS.特别提醒计算穿过某面的磁通量变化量时,要注意前、后磁通量的正、负值,如原磁通量Φ1=BS,当平面转过180°后,磁通量Φ2=-BS,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2BS.二、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问题设计]实验1(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如图3所示,导体AB垂直磁感线运动时,线路中有电流产生,而导体AB沿着磁感线运动时,线路中无电流产生(填“有”或“无”).图3实验2(通过闭合电路的磁场发生变化):如图4所示,将小螺线管A插入大螺线管B中不动,当开关S接通或断开时,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若开关S一直闭合,当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时,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而开关一直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不动时,电流表中无电流产生.若将螺线管A放在螺线管B的正上方,并使两者的轴线互相垂直,则不管进行什么操作,电流表中均无电流产生(填“有”或“无”).图41.实验2中并没有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但在接通或断开电源的瞬间及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时,B线圈却出现感应电流,这说明什么?答案说明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不是产生感应电流的本质原因,通过闭合电路的磁场变化也可以产生感应电流.2.当实验2中开关闭合后,A线圈电流稳定时,B线圈中也存在磁场,但不出现感应电流,这说明什么?答案说明感应电流的产生,不在于闭合回路中是否有磁场.3.实验2中同样的磁场变化,螺线管B套在螺线管A外边时,能产生感应电流,而两个线圈相互垂直放置时不能产生感应电流,这又说明什么?试总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答案说明感应电流的产生,不在于磁场是否变化.总结实验1中,磁场是稳定的,但在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时,通过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回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实验2通过改变电流从而改变磁场强弱,进而改变了磁通量,从而产生了感应电流,所以可以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描述为“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要点提炼]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2.特例: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内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在利用“切割”来讨论和判断有无感应电流时,应该注意:(1)导体是否将磁感线“割断”,如果没有“割断”就不能说切割.如图5所示,甲、乙两图中,导线是真“切割”,而图丙中,导体没有切割磁感线.图5(2)是否仅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内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如图丁.如果由切割不容易判断,则要回归到磁通量是否变化上去.[延伸思考]电路不闭合时,磁通量发生变化是否能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答案当电路不闭合时,没有感应电流,但有感应电动势,只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也可以称为电磁感应现象.一、磁通量Φ及其变化量ΔΦ的理解与计算例1如图6所示的线框,面积为S,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B的方向与线框平面成θ角,当线框转过90°到如图6所示的虚线位置时,试求:图6(1)初、末位置穿过线框的磁通量的大小Φ1和Φ2;(2)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解析(1)解法一:在初始位置,把面积向垂直于磁场方向进行投影,可得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面积为S⊥=S sin θ,所以Φ1=BS sin θ.在末位置,把面积向垂直于磁场方向进行投影,可得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面积为S⊥′=S cos θ.由于磁感线从反面穿入,所以Φ2=-BS cos θ.解法二:如图所示,把磁感应强度B沿垂直于面积S和平行于面积S进行分解,得B上=B sin θ,B左=B cos θ所以Φ1=B上S=BS sin θ,Φ2=-B左S=-BS cos θ.(2)开始时B与线框平面成θ角,穿过线框的磁通量Φ1=BS sin θ;当线框平面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减少,当转动θ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减少为零,继续转动至90°时,磁感线从另一面穿过,磁通量变为“负”值,Φ2=-BS cos θ.所以,此过程中磁通量的变化量为ΔΦ=Φ2-Φ1=-BS cos θ-BS sin θ=-BS(cos θ+sin θ).答案(1)BS sin θ-BS cos θ(2)-BS(cos θ+sin θ)二、产生感应电流的分析判断及实验探究例2如图7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有两条平行的金属导轨,磁场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导轨上有两条可沿导轨自由移动的金属棒ab、cd,与导轨接触良好.这两条金属棒ab、cd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v2,且井字形回路中有感应电流通过,则可能()图7A.v1>v2B.v1<v2C.v1=v2D.无法确定解析只要金属棒ab、cd的运动速度不相等,穿过井字形回路的磁通量就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故选项A、B正确.答案AB例3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所用器材如图8所示.它们是①电流表、②直流电源、③带铁芯的线圈A、④线圈B、⑤开关、⑥滑动变阻器(用来控制电流以改变磁场强弱).试按实验的要求在实物图上连线(图中已连好一根导线).图8答案连接电路如图所示1.(对电磁感应现象的认识)下列现象中,属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A.小磁针在通电导线附近发生偏转B.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C.因闭合线圈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的电流D.磁铁吸引小磁针答案 C解析电磁感应是指“磁生电”的现象,而小磁针和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以及磁铁吸引小磁针,反映了磁场力的性质,所以A、B、D不是电磁感应现象,C是电磁感应现象.2.(对磁通量Φ及其变化量ΔΦ的理解)如图9所示一矩形线框,从abcd位置移到a′b′c′d′位置的过程中,关于穿过线框的磁通量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线框平行于纸面移动) ()图9A.一直增加B.一直减少C.先增加后减少D.先增加,再减少直到零,然后再增加,然后再减少答案 D解析离导线越近,磁场越强,当线框从左向右靠近导线的过程中,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增大,当线框跨在导线上向右运动时,磁通量减小,当导线在线框正中央时,磁通量为零,从该位置向右,磁通量又增大,当线框离开导线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磁通量又减小;故A、B、C 错误,D正确,故选D.3.(产生感应电流的分析判断)如图10所示,开始时矩形线框与匀强磁场的方向垂直,且一半在磁场内,一半在磁场外,若要使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下列办法中可行的是()图10A.将线框向左拉出磁场B.以ab边为轴转动(小于90°)C.以ad边为轴转动(小于60°)D.以bc边为轴转动(小于60°)答案ABC解析将线框向左拉出磁场的过程中,线框的bc部分切割磁感线,或者说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减少,所以线框中将产生感应电流.当线框以ab边为轴转动(小于90°)时,线框的cd边的右半段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或者说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在发生变化,所以线框中将产生感应电流.当线框以ad边为轴转动(小于60°)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在减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线框内会产生感应电流.如果转过的角度超过60°(60°~300°),bc边将进入无磁场区,那么线框中将不产生感应电流.当线框以bc边为轴转动时,如果转动的角度小于60°,则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始终保持不变(其值为磁感应强度与矩形线框面积的一半的乘积).4.(产生感应电流的分析判断)如图11所示,绕在铁芯上的线圈与电源、滑动变阻器和电键组成闭合回路,在铁芯的右端套有一个表面绝缘的铜环A,下列各种情况中铜环A中没有感应电流的是()图11A.线圈中通以恒定的电流B.通电时,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做匀速移动C.通电时,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做加速移动D.将电键突然断开的瞬间答案 A解析只要通电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动,电路中的电流就会发生变化,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铜环A中磁通量发生变化,有感应电流;同样,将电键断开瞬间,电路中电流从有到无,仍会在铜环A中产生感应电流.题组一对磁通量Φ及其变化量ΔΦ的理解与计算1.关于磁通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匀强磁场中,穿过一个面的磁通量等于磁感应强度与该面面积的乘积B.在匀强磁场中,a线圈的面积比b线圈的大,则穿过a线圈的磁通量一定比穿过b线圈的磁通量大C.把一个线圈放在M、N两处,若放在M处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比放在N处时大,则M 处的磁感应强度一定比N处大D.同一线圈放在磁感应强度大处,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不一定大答案 D解析磁通量等于磁感应强度与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投影面积的乘积,A错误;线圈面积大,但投影面积不一定大,B错误;磁通量大,磁感应强度不一定大,C错误、D正确.2.关于磁通量的概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磁感应强度越大,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越大B.磁感应强度越大,线圈面积越大,则磁通量越大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但磁感应强度不一定为零D.磁通量发生变化,一定是磁场发生变化引起的答案 C解析根据磁通量的定义,Φ=B·S·sin θ,因此A、B选项错误;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时,磁感应强度不一定为零;磁通量发生变化,可能是面积变化引起的,也可能是磁场变化引起的,D错.3.如图1所示,半径为R的圆形线圈共有n匝,其中心位置处半径为r的范围内有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线圈平面,若磁感应强度为B,则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图1A.πBR2B.πBr2C.nπBR2D.nπBr2答案 B解析由磁通量的定义式知Φ=BS=πBr2;故B正确.题组二产生感应电流的分析判断4.关于电磁感应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闭合线圈放在变化的磁场中,必然有感应电流产生B.闭合正方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垂直磁感线运动,必然产生感应电流C.穿过闭合线圈的磁通量变化时,线圈中有感应电流D.只要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电路中就一定有感应电流产生答案 C解析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闭合电路;(2)磁通量Φ发生变化,两个条件缺一不可.5.下图中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答案 B解析根据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A中,电路没闭合,无感应电流;B中,面积增大,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增大,有感应电流;C中,穿过线圈的磁感线相互抵消,Φ恒为零,无感应电流;D中,磁通量不发生变化,无感应电流.6.下列情况中都是线框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其中线框从开始进入到完全离开磁场的时间中有感应电流的是()答案BC解析A中虽然导体“切割”了磁感线,但穿过闭合线框的磁通量并没有发生变化,没有感应电流.B中线框的一部分导体“切割”了磁感线,穿过线框的磁感线条数越来越少,线框中有感应电流.C中虽然与A近似,但由于是非匀强磁场,运动过程中,穿过线框的磁感线条数增加,线框中有感应电流.D中线框尽管是部分切割,但磁感线条数不变,无感应电流,故选B、C.7.如图2所示,一有限范围的匀强磁场宽度为d ,若将一个边长为L 的正方形导线框以速度v 匀速地通过磁场区域,已知d >L ,则导线框从开始进入到完全离开磁场的过程中无感应电流的时间等于( )图2A.d vB.L vC.d -L vD.d -2L v答案 C解析 只有导线框完全在磁场里面运动时,导线框中才无感应电流.8.如图3所示的匀强磁场中有一个矩形闭合导线框,初始位置线框与磁感线平行,则在下列四种情况下,线框中会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图3A .线框平面始终与磁感线平行,线框在磁场中左右运动B .线框平面始终与磁感线平行,线框在磁场中上下运动C .线框绕位于线框平面内且与磁感线垂直的轴线AB 转动D .线框绕位于线框平面内且与磁感线平行的轴线CD 转动答案 C解析 四种情况中初始位置线框均与磁感线平行,磁通量为零,按A 、B 、D 三种情况线框运动后,线框仍与磁感线平行,磁通量保持为零不变,线框中不产生感应电流.C 中线框转动后,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产生感应电流,C 项正确.9.为观察电磁感应现象,某学生将电流表、螺线管A 和B 、蓄电池、开关用导线连接成如图4所示的实验电路.当接通和断开开关时,电流表的指针都没有偏转,其原因是( )图4A.开关位置接错B.电流表的正、负极接反C.线圈B的3、4接头接反D.蓄电池的正、负极接反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了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因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由电路图可知,把开关接在B与电流表之间,因与1、2接头相连的电路在接通和断开开关时,电流不改变,所以不可能有感应电流,电流表也不可能偏转,开关应接在A与电源之间.10.如图5所示,导线ab和cd互相平行,则下列四种情况中,导线cd中有电流的是()图5A.开关S闭合或断开的瞬间B.开关S是闭合的,滑动触头向左滑C.开关S是闭合的,滑动触头向右滑D.开关S始终闭合,滑动触头不动答案ABC解析开关S闭合或断开的瞬间;开关S闭合,滑动触头向左滑或向右滑的过程都会使通过导线ab段的电流发生变化,使穿过cd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在cd导线中产生感应电流.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应为A、B、C.11.如图6所示,线圈Ⅰ与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相连,线圈Ⅱ与电流计相连,线圈Ⅰ与线圈Ⅱ绕在同一个铁芯上,在下列情况下,电流计中是否有示数?图6(1)开关闭合瞬间;(2)开关闭合稳定后;(3)开关闭合稳定后,来回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4)开关断开瞬间.答案(1)有(2)无(3)有(4)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闭合电路中,电流变化导致磁场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1)开关闭合时线圈Ⅰ中电流从无到有,电流的磁场也从无到有,穿过线圈Ⅱ的磁通量也从无到有,线圈Ⅱ中产生感应电流,电流计有示数.(2)开关闭合稳定后,线圈Ⅰ中电流稳定不变,电流的磁场不变,此时线圈Ⅱ中虽有磁通量但磁通量稳定不变,线圈Ⅱ中无感应电流产生,电流计无示数.(3)开关闭合稳定后,来回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阻变化,线圈Ⅰ中的电流变化,电流形成的磁场也发生变化,穿过线圈Ⅱ的磁通量也发生变化,线圈Ⅱ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电流计有示数.(4)开关断开瞬间,线圈Ⅰ中电流从有到无,电流的磁场也从有到无,穿过线圈Ⅱ的磁通量也从有到无,线圈Ⅱ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电流计有示数.12.如图7所示,固定于水平面上的金属架MDEN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棒MN 沿框架以速度v向右做匀速运动.t=0时,磁感应强度为B0,此时MN到达的位置使MDEN 构成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为使MN棒中不产生感应电流,从t=0开始,磁感应强度B 应怎样随时间t变化?请推导出这种情况下B与t的关系式.图7答案B=B0ll+v t解析要使MN棒中不产生感应电流,应使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不发生变化在t=0时刻,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Φ1=B0S=B0l2设t时刻的磁感应强度为B,此时磁通量为Φ2=Bl(l+v t)由Φ1=Φ2得B=B0ll+v t.教学反思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导学案第一章§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导学案第一章§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学习目标】1•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泄义∙2.会求某些简单问题成立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3•能够利用命题之间的关系判左充要关系或进行充要条件的证明. 知识梳理梳理教材夯实圧础知识点一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知识点二充要条件如果既有P=q,又有q*就记作P仝q∙此时,我们说,"是§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特别提醒:命题按条件和结论的充分性、必要性可分为四类(1)充分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即Paq且曲:(2)充分不必要条件,即Paq且q≠>p;(3)必要不充分条件,即p≠>q且(4)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即]τ≠>q且c{Ψ>p.■思考辨析判断正误-- -----------------------------------------------------------1.若“是q的充分条件,则P是唯一的.(× )2.“若P ,则g”是真命题,而“若「则“”是假命题,则"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 4不是"的必要条件时Jgq”成立.(J )4.若卩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締P是締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题型探究探究重点索养提升------------------------ % -------一、充分、必要' 充要条件的判断例1指出下列各题中,"是g的什么条件(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选出一个作答).(1)在AABC中,p: A>B, q: BC>AC;(2)对非空集合A, B, p:x≡AUB, q:Λ∈B;(3)在Z∖ABC 中,p:Sin Λ>sin B, q:tanΛ>tan Bi(4)已知x, y∈R, p:仗一I)?+©—2)2=0, q: (X — l)(y—2)=0.解(1)在Z∖ABC中,显然有A>B^BC>AC I所以P是g的充要条件.⑵显然x∈AU B≠>X≡B ,但X∈B=>A∈A UB ,所以"是g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⑶取A二120。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高一化学导学案第一章第一节导学案()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高一化学导学案第一章第一节导学案()

【学习目标】复习巩固初中学习的基本操作,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学习重难点】复习初中所学的基本操作: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洗涤、天平的使用等,过滤、蒸发等分离方法。

【使用说明】1.认真阅读教材,把重要的知识点画出来;2.本节内容为复习初中所学知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本节课后面的内容作铺垫。

【自主学习】1、实验安全注意事项①不用口接触实验室的仪器和药品。

②加热液体的试管不准,加热过程中的实验仪器不能,应放在上。

③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缓慢注入中并不断搅拌以散发热量。

④若用加热的方法制取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完气体时,应先,再。

(原因)⑤做有毒气体实验时,应在中进行,并对尾气处理(方法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应,尾气应或适当处理2、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1)药品的取用(3)托盘天平的使用①调零防腐先调节天平,潮湿或腐蚀的药品必须放在中称量,其他药品用大小一样质地相同的纸②左物右码左盘放,右盘放③先大后小取用砝码先取质量的,再取的④归零放盒称量完毕,应把游码移回零处,砝码放回砝码盒(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3、化学实验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处理①浓酸洒在实验台上,先用中和,后用水冲洗;浓酸溅到皮肤上,先,再.严重的须就医。

②浓碱洒在实验台上,先用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先,再涂溶液.严重时要就医。

③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扑灭,烫伤(灼伤)要就医。

④金属钠、非金属磷等失火要用扑盖。

4。

、过滤⑴实验用品:⑵操作步骤:①仪器的组装,原则:②溶解:玻璃棒的作用③过滤:注意一贴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二低三依靠玻璃棒的作用思考:①经过一次过滤后,溶液仍然浑浊,怎么处理?②经多次过滤后,溶液还浑浊,可能是什么原因?③取少量过滤后的溶液以便其它离子的检验。

5、蒸发(1)使用蒸发皿应注意的事项:①②(2)蒸发时应注意:①②【达标检测】一、基础达标1、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2、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A B C D 3、实验室进行NaCl 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的位置③放上蒸发皿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④⑤C .②③①④⑤D .②①③④⑤ 4/下列关于使用托盘天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称量前先调节托盘天平的零点 B .称量时左盘放被称量物,右盘放砝码C .潮湿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其他固体药品可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 D .用托盘天平可以准确称量至0。

第一章导学案

第一章导学案

1、声音是什么【基础整合】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停止,发声停止;发声的物体叫做;固体、、都能成为。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3.声音在空气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4.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声速:340m/s,海水中的声速:1500 m/s,钢铁中的声速:5200 m/s;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v液v气。

5.声音遇到高大障碍物会回来,这种现象叫现象。

一般而言,人耳区分原声和回声的反应时间为s左右;人与障碍物至少相距m才能听到自己的回声。

【课堂导练】5.在“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声响是由于铃受到金属珠子的敲击产生而发声的二胡是靠振动发声,军号是靠振动发声,“黄河在咆哮”是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6.下列各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A.“声呐”探测敌方潜艇B.蝙蝠在黑夜中飞行C.挂在胸前的哨子D.手臂振动7.用手按在自行车的铜铃上,无论怎样用力敲打,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A.手按在铃上,声音传不出来B.手按在铃上,铃根本不振动C.手按在铃上,影响了铃的正常振动D.手按在铃上,周围没有介质8.正要咬饵上钩的鱼,突然听到脚步声受惊逃走,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A.大地——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C.大地——水——鱼D.水——鱼9.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A音叉时,与B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

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

10.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B.牙医用超声波洁牙C.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D.利用声呐测海深11.在影片《铁道游击队》中,为了伏击日军火车,侦察员常用耳朵贴着铁轨来提前判断是否来了火车.这是利用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高中数学(必修二)导学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导学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导学案第一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1 坐标系的引入- 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 掌握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表示方法1.2 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距离公式- 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上两点之间距离的公式- 掌握如何使用距离公式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1.3 直线的斜率- 了解直线斜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掌握如何根据两点坐标计算直线的斜率第二章:二次函数2.1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了解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掌握根据二次函数的参数确定二次函数图像的方法2.2 二次函数的最值和零点- 了解二次函数最值和零点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掌握如何根据二次函数求解实际问题2.3 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比较- 了解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及其图像特点- 掌握如何比较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大小关系第三章:三角函数3.1 任意角及其测量- 了解任意角的基本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掌握如何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其它角度的三角函数3.2 常用角的三角函数值- 掌握常用角的三角函数值及其推导方法- 掌握如何根据三角函数值求解实际问题3.3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了解三角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掌握如何根据三角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第四章:概率统计4.1 随机事件与概率- 掌握随机事件和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掌握如何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4.2 条件概率和独立性- 了解条件概率和独立性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掌握如何根据条件概率和独立性计算事件的概率4.3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律- 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律的概念- 掌握如何根据分布律计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以上是本章节的导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做好课后习题。

祝学习愉快!。

初中数学第一章(上)导学案

初中数学第一章(上)导学案

第一章有理数课题:1.1 正数和负数(1)【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正数和负数概念【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二、自主学习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

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3、正数、负数的概念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堂练习】:1. P3练习(直接做在课本上)。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51-,432-,3.14,+3065,0,-239;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B.O是最小的正数C.0是最大的负数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5.给出下列各数:-3,0,+5,213-,+3.1,21-,2004,+2010;其中是负数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要点归纳】:正数、负数的概念:(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高中必修一导学案 第一章 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运算(含答案)

高中必修一导学案  第一章  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运算(含答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学思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Venn图)、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学思过程】1、你了解集合论的创始者“康托尔”吗?试查找一些资料,看看我们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2、一般地,我们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集).上面定义中你对“研究的对象”和“一些元素”如何理解?(参照下面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的”思考)3、参照课本上第2到3页思考:给定一个集合则它的元素是“确定的”、“互异的”、“无序的”是”是什么意思?试说明“集合相等”的含义.4、元素a与集合A的关系有哪些?如何表示?如何读?5、你能从课本上发现几种集合的表示方法?试分别举例说明.6、结合实例,试比较用自然语言、列举法、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的对象.7、请思考:“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中数的特征及它们的表示.你还知道哪些数集?会表示吗?【学思评价】1.下列说法中能表示集合的是( )A 、一切很大的数B 、坐标轴附近的所有点C 、大于-2的实数D 、聪明的人2.方程组⎩⎨⎧=-=+1323y x y x 解的集合是( ) A 、{2,1}x y == B 、{2,1} C 、{1,2} D 、{(2,1)}3.集合6{|}3A x N x=∈-,用列举法表示为( ) A 、{0,1,2} B 、{-3,-1,0,1,2} C 、{-3,0,1,2} D 、{-2,-1,1,2}4.用“∈”或“∉”填空①、0 N ;②、0 Z ;③、0 N +;④、 60sin Q ;⑤、 45cos Q ⑥、 45tan Q ;⑦、21{|(),}2A y y x x N ==-∈,则1 A . 5.设a 、b 、c 为非零实数,则由||||||||a b c abc a b c abc +++的所有值组成的集合为 . 6.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 .①{1,2}与{2,1}表示同一集合;②{(1,2)}与{(2,1)}表示同一集合;③集合{(,)|}M x y y x ==与集合{|}N y y x ==是同一集合;④集合A =2{|}x y x =与集合2{|}B y y x ==是同一集合.7.已知集合A={0,1,-1,2,-2,3},B={2y |1,y x x A =-∈},则B= .8.用另一种方法表示下列各集合:①{x |x ≤5,x N ∈}写成 ;②{2,4,6,8,…}写成 .9.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正奇数集;(2)被3除余1的正整数集合;(3)坐标平面内坐标轴上点的集合;(4)坐标平面内第二象限内的点所组成的集合.10.已知2{2,25,12}A a a a =-+,且3A -∈,求实数a 的值.§1.1.2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学思目标】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学思过程】一、实数有相等关系、大小关系,如:a ≤b ,a<b ,a=b 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自学“子集”、“真子集”、“相等集合”的概念、表示及读法.二、观察下图所表示的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图1 图2 图3图4三、两集合相等从“子集”的角度如何解释?四、试说明什么样的集合是“空集”?如何表示?五、集合间的包含关系有没有传递性?六、写出下列集合的所有子集:①{a };②{a ,b};③{a ,b ,c};④{a ,b ,c ,d}你能从上面的例子中发现集合的子集的个数的规律吗?是什么?【学思评价】1.若,x y R ∈,集合{}(,)|,(,)|1y A x y y x B x y x ⎧⎫====⎨⎬⎩⎭,则A ,B 的关系为( ) B A A =、 B A B ⊆、 A C 、B B D 、A2.若,A B A ⊆C ,且A 中含有两个元素,{}{}0,1,2,3,0,2,4,5B C ==则满足上述条件的集合A 可能为( ).、A {}0,1 、B {}0,3 、C {}2,4 、D {}0,23.满足{}a M ⊆{},,,a b c d 的集合M 共有( )、A 6个 、B 7个 、C 8个 、D 9个4.集合{}{}|12,|0A x x B 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5.已知集合{}{}2|560,|1A x x x B x m x =-+===,若B A 则实数m 所构成的集合M = .6.集合=A {-1,3,2m -1},集=B {3,2m },若B A ⊆,求实数m 的值.7.已知含有3个元素的集合,,1b A a a ⎧⎫=⎨⎬⎩⎭,{}2,,0B a a b =+,若B A =,求20102010a b +的值.8.已知集合{}|03A x x =<<,{}|4B x m x m =<<-,且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9.写出满足{},a b A⊆{},,,a b c d 的所有集合A .10.已知集合{}{}22,,,2,2,A x y B x y A B ===且,求,x y 的值.【总结提高】§1.1.3集合的基本运算【学思目标】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学思过程】一、考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 与集合A ,B 之间的关系吗?(1)A={1,3,5},B={2,4,6},C={1,2,3,4,5,6}.(2)A={x |x 是有理数},B={x |x 是无理数},C={x |x 是实数}.并集:}|{B x A x x B A ∈∈=或B A ”图1 图2 图3由并集的定义可知,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 ,B ,都有A B B A =;A A A = ;A A =∅ ;B A B B A ⊆⇔=请你尝试用Venn 图解释一下上述结论.例题:课本第8页,例4、例5二、考察下列各个集合,集合C 与集合A ,B 之间有什么关系?(1)A={2,4,6,8,10},B={3,5,8,12},C={8}(2)A={x |x 是北师大集宁附中2012年9月在校的女同学},B={x |x 是北师大集宁附中2012年9月在校的高一年级同学},C={x |x 是北师大集宁附中2012年9月在校的高一年级女同学}.A B交集:}|{B x A x x B A ∈∈=且在下图中画出“B A ”图1 图2 图3由交集的定义可知,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 ,B ,都有A B B A =;A A A = ;∅=∅ A ;A B B B A ⊆⇔=请你尝试用Venn 图解释一下上述结论.例题:课本第9页,例6、例7三、补集 1、全集:含有要研究的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的集合.2、补集:若U A ⊆则}{A x U x A C U ∉∈=且 在右图中画出:“A C U ”说明:1、补集是以“全集”为前提加以定义的,而全集又是相对于所研究的问题而言的一个概念,它们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2、要研究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前提必须是“U A ⊆”.由补集的定义可知,对于任意集合A 和全集U (U A ⊆),都有:U A C A U =)( ;∅=)(A C A U ;A A C C U U =)(请你尝试用Venn 图解释一下上述结论.例题:课本第11页,例8、例9探索研究:已知全集U={1,2,3,4,5,6,7,8},A={3,4,5},B={4,7,8},① 求:A C U ;B C U ;)()(B C A C U U ;)()(B C A C U U ;)(B A C U ;)(B A C U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区域的基本含义课标要求:1、了解区域的主要特征。

2、理解区域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

3、利用相关图表、数据资料,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以及空间结构的变化。

重难点:1、了解区域的主要特征2、利用相关图表、数据资料,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以及空间结构的变化。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一、区域的主要特征1、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空间。

2、区域的主要特征有:(1)区域具有一定的,这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性和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

二、区域的空间结构1、区域的空间结构是一个地区各种要素的关系和分布形式。

2、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和对外联系等。

3、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大致上可划分为地域和城镇地域。

4、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三、区域产业结构1、产业结构是指及其的比例关系。

其影响因素有条件、、、等。

2、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占的比重,三次产业的比重,三次产业的构成等。

3、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产业向产业转移的趋势。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探究一: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北方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描述中国的不同地区。

而不同的省级行政单位或同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内部的不同地区,其称谓也不同,如山东与山西,江苏省的“苏南”“苏北”,四川省的“川东”“川西”,这些都是区域概念的缩影。

1、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地区”这一说法,它与区域是同样的概念吗?2、所有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吗?3、如何理解区域的主要特征?探究二:读“某城市1968年、2010年的平面示意图”,比较两幅图探究有关问题。

1、比较2010年与1968年的城市平面示意图,简述该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特征。

2、2010年与1968年相比,郊区农业布局有何变化?3、从上述两图分析,未来城市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4、城市人口和产业空间分布的变化给郊区农村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达标检测能力提升1、读“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划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确定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区域界线的基本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东部季风区具有受季风影响的________性。

由于本区域纬度的差异,区域内部的差异性也十分明显,其中________条件和________的变化是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4)为什么我国东部季风区的自然景观南北差异明显,而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则东西差异明显?课后激励知识链接2、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天津近、现代工业集聚地经历了由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附近→市区海河两岸、铁路沿线→市区边缘→滨海地区、卫星城镇的变化过程。

(1)①~④表示的地理事物中,空间分布形式表现为点状的是________。

(2)从总体上看,区域①和区域②有何区别和联系?(3)请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描述出天津市空间结构的变化,该变化的原动力是_______。

3、读“某地区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1)~(2)题。

(1)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2)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地理小知识:1、我国重要的自然区域界线(1)地势三级阶梯界线①第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

②第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2)气候区域界线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②降水量与干湿区的界线a.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

c.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③气温与温度带界线a.1月均温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青藏高原区的分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b.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3)水文界线①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北段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接近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②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秦岭。

③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④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4)四大海域的分界线①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

②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的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

③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

2、如何全面认识一个区域:(1)清楚类型;(2)区域特征;(3)区内共性;(4)区间差异;(5)边界形状。

自学疑问:反思:1.2 区域发展阶段课标要求:1、了解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及发展趋势。

2、通过学习区域三大发展阶段,理解和掌握三大发展阶段的特点。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重难点:1、通过学习区域三大发展阶段,理解和掌握三大发展阶段的特点。

2、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一、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1、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人均也很少。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型和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2、区域内部的差异比较小,缺乏拥有的大型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分布。

3、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外贸易规模甚小,表现出典型的特征。

4、大多数农业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状态。

二、工业化阶段1、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第三产业表现出的趋势。

2、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和大规模转移。

3、区域内部作用大为加强,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

4、此时,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

5、中心城市对于区域的发展速度要显著地高于区域的发展速度,中心城市对于区域的带动作用大幅度增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

6、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发展状态。

三、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1、工业化、城市化推动到比较高的水平上,加工制造业向型和型全面升级。

2、第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明显超过第二产业,科技、、金融、、信息、等部门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

3、从空间结构来看,区域内部的差异逐渐,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下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阶段一、二期间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______________;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

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与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的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能力提升1、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完成(1)~(3)题。

(1)图中反映的城市化与人均GDP的关系是()A、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B、某阶段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C、城市化发展是提高人均GDP水平的主要动力D、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越快(2)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图中四个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方面最快的是()A、印度B、中国C、日本D、德国(3)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A、发展水平较高B、应加快发展C、发展速度最快D、应限制发展2、下图反映某假想区域产业的现状和规划中的未来情景。

在科技投入加大、人的创造力提高、电脑网络不断完善、知识交流日益通畅等条件下,政府的服务职能强化,企业之间及其与科教机构之间的联系加强,工业经济将向知识经济转化。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将区域的现状和未来相比,表述正确的()A、知识流动的速度大体相近B、技术融合的程度大体相仿C、产业部门大体对应升级D、对外开放的程度大体相同(2)①从现状到未来,劳动人口职业转化的主要趋势是向转化。

②未来创造财富的生产要素中最主要的是。

③大众服装加工业和计算机装配业在未来区域中消失了,因为这些产业的主要布局因素是接近,需要向的地方转移。

课后激励知识链接3、读下列有关瑞士的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瑞士经济发达,但95%的原料、能源依靠进口。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分别为4%、23.3%和72.7%。

瑞士素有“钟表王国”、“金融帝国”和“会议之国”之称,钟表制造十分发达,已有数百年历史;全国共有银行6 000余家,苏黎世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瑞士也是许多国际组织的所在地,每年仅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就达2 000个之多,2007年游客过夜数达3 636万人次。

(1)从三次产业人员的所占比重看,瑞士的第________产业发达,在这一产业中,________业、________业、________业尤为突出。

(2)目前,瑞士处于区域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_阶段,________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3)瑞士的加工制造业和空间结构具有怎样的特点?4、环渤海地区被确定为我国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落实适应科材料一2005年三大区域产业结构状况与全国的比较材料二天津滨海新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壮大电子通讯、石油开采、汽车制造、现代冶金等支柱产业,精心培育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引航的产业群,全力抓好金融、物流、中介、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升了整体经济质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