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二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件39张]

人教版必修二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件39张]

一五计划中的重大企业分布 有何规律?为什么会聚集在 这里?
分布在东北地区。 首先,东北资源丰富,交通方便; 其次,工业基础好;
此外,背靠苏联,便于接受援助。
对象: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时间:1953年-1956年
基本途径: 农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人民公社社员:高呼毛主席语录,迈着整齐的步 伐,一齐战天斗地。
人民公社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敞开肚皮吃
松松垮垮 的田间劳 动
脱离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农民生产积极性挫伤。



一天等于二十年,共产主义在眼前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炊。 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机器也造火车头 共产主义就是一切生活资料归大队 吃饭不要钱就是共产主义 倾家荡产大搞钢铁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与火箭争速度,和日月比高低 群众想移山,山走;群众想移地,地动 只要有了革命思想,无雨大增产,大旱大丰收
危害
后果
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三年经济困难 (1959-1961)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 重的破坏,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生化壮阔 不断下降,饥荒严重,食品紧缺。
1966-1968年国民经济状况
思考:为什么1967、1968年国民经济会下降?
第 十 一 课
经 济 建 设 的 发 展 与 曲 折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1.639亿吨 130.4亿吨 49% 193% 比历史最高水平 9.3% 53%
产量 粮食 棉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

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鼓 足 干 劲 加 油 干
放 开 肚 皮 吃 饱 饭
吃大锅饭
一天等于二十年,共产主义在眼前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共产主义就是一切生活资料归大队 吃饭不要钱就是共产主义 倾家荡产大搞钢铁 全省七天实现煤气化,三天实现超声波化 贯彻指示不过夜,推广经验不过宿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与火箭争速度,和日月比高低。 群众想移山,山走;群众想移地,地动;只要有 革命了思想,无雨大增产,大旱大丰收。
中国 钢产量 发电量 2.37公斤 2.76千瓦时
美国 538公斤 2949千瓦时
印度 4公斤 10.9千瓦时
毛泽东在建国之初说:现在我 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 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 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 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 不能造。用外国人说的话说,这是 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背景: 落后的农业国 2、基本任务一:优先发展重工业 (1)成就:P50页最后一段 (2)意义:P51页第一段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949年 466
810
1952年
1949~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亿元)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 建设在: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一五”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 重要建设项目的完成,标志着: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建立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 效 C、提前完成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 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摘编自[美]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互动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被分配给 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有何历史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者们看到,迅速的工业化而不是小农经济才是成功发展的关键”后 采取的经济措施。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解析“1953年”是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年。在对农 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了农业生产 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答案A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训练
典例剖析
例题2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
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
【大跃进】 dàyuèjìn指1958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 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 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互动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苏 联模式”的主要经济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决定兼程前进”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训练
提示(1)特征: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农业集体化;建立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
(2)社会背景:国内,初步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制度,初 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召开了中共八大;国际,“冷战”加 剧,美苏争霸,美国奉行敌视中国的政策,中国与苏联关系破裂。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阶级斗争的老路。
◆探究
材料一 主题思想 材料二
1958 年,毛泽东认为共产主 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 义可以提前到来 曲折的认识 联系教材 中国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并依据有关事实,概括自 1949 年起的 30 年 问题探究 间,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走过了一条怎样的 学习——探索——走老路的曲折进程。 “一五”期间,通过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 1956 年中共八大为主要标志,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958 答案提示 年,党错误地发动了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 视了经济规律,超越了国情,导致三年经济困难;20 世纪 60 年代,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的“左”的错误继续发展, 导致了“文革”,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针对练习】 (2011 年广东惠阳中学高一期末)某年 10 月 1 日,中国举行 国庆阅兵。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高炉模型,手捧 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超英赶美”、“人民公社万岁”等 口号。产生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左”倾错误影响 )
B.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 D.三大改造完成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
了100 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 年我国
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
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 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 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2)结果
①从 1962 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到 1965 年,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共28张ppt)
——王海光:《“文化大革命”学术讨论会观点综述》
人民公社就是“一大二公”
三元里人民公社集体出工
1959-1961三年困难时期
(4)失误原因: A、没经验,照搬苏联 B、急于求成 C、左倾错误(根本原因)
启示①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②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3、国民经济的调整 方针:调整(核心)、巩固、充实、提高 结果:大跃进结束,经济恢复和发展 (但是没有从根本上纠正左倾思想) 十年探索中两头好中间差
2、探索中的失误(1958年的三面红旗) (1)1958年总路线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
内容:多、快、好、省
材料:总路线提出后,党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大跃进”运动,在生产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 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要求工农业主要产品 的产量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
例如,中央提出钢产量1958年要比1957年翻 一番,由335万吨达到1070万吨,1959年要比1958 年再翻番,由1070万吨达到3000万吨。…粮食产 量1958年要比1957年增产80%,由3900亿斤达到 7000亿斤左右,1959年要比1958年增产50%,由 7000亿斤左右达到10500亿斤。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十年探索时期: 1956---1966)
1、成功的探索——中共八大 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内容:主要矛盾 决定 主要任务 意义:正确的,成功探索,但没坚持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多快 好省
“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
调整期间轻重工业比例
•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文革时期(1966--1976)
• 1、1966、开始 • 2、1967、扩展 • 3、1973、复苏、71年周恩来调整 • 4、1975、回升、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 • 全面整顿实质:全面纠正文革的错误

第11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课件1

第11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课件1

(1)“一五计 划”实施的背 景是什么?
现代工业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
(2)目的: 为迅速发展生产力,实现社
会主义工业化。
(3)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4)成就:
王崇伦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1956年中国试制成新型喷气式飞机
使天堑变通途的武汉长江大桥
(5)意义: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 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阅 读 并 归 纳
(1)背景
国际环境:
国内环境:
(2)内容
①分析社会主要矛盾 ②确立党的主要任务 ③经济建设方针 富有创造性、成功的探索
(3)意义
2、“三面红旗” (1)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 上游,多快好省地 建设社会主义”
(2) “大跃进”
(3)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二公”
3、国民经济的调整
(1)原因:
(2)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
(3)成就:
第 一 颗 原 子 弹 爆 炸 成 功
正确: 中共八大
1956
启示一:社会主义 建设必须从国情出 发,正确分析国内 主要矛盾。
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0
失误:
“大跃进”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启示二:社会主义建设 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 三年经济困难 1959-1961 观规律。
1949~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亿元) 810
(4)意义: 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
材料:“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 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 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 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 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阅 读 并 归 纳 ——毛泽东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全册教案 Word版含解析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全册教案 Word版含解析

【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熟练掌握经济建设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2. 让学生熟练掌握经济建设曲折的原因、表现以及教训。

【教学重难点】1.一五计划。

2.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失误、原因及教训。

【教学时间】1课时【重难点“精讲”】一、整体感知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本课时间跨度大,内容多,学生理解困难,所以本课首先要整体把握建国后我国经济建设的特点,即社会主义建设既有巨大成就,又有严重失误,而总的趋势是前进的。

然后要学会正确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注重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的能力。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三、过渡时期的总特征四、“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历史原因: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现实需要:我国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

(3)苏联影响: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4)重要地位:重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一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五”计划建设的主要手段。

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但是“一五”计划的完成并没有实现国家工业化,只是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局面。

(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

(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3)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飞跃,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相互关联,不可分割,被誉为“一体两翼”。

六、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各自特征(1)1958年总路线: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展“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指导思想。

其特征是多快好省,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忽视基本国情。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二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二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课件

3.“一五”期间,钢铁、汽车、飞机 等重要建设项目的完成,标志着: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建立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效 C、提前完成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 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A 4、右边“摘棉花”的漫画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 . “大跃进” B .人民公社化 c . “文化大革命” D .改革开放 5、“一乘卫星,驾火箭,十年规划,一年实
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 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 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 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
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
大跃进时在番禺“大沙地”建的“炼钢土高炉” 群
思考:大跃进运动会带来哪些 危害?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轻重),生态 环境遭到破坏,资源浪费,农业生 产下降等
13.下列四幅图表中,最准确地显示“文革” 期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趋势的是
C
农业--参加合作社
(1)内容 手工业--参加合作社
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
(2)实质 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
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意义
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的建 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二、探索与失误(56-66)
(一)中共八大 1、内容
(1956年,北京)
(1)国情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2)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
的现实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
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3)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
2、评价:分析正确、成功探索、未能坚持
例题:下列图片反映的事实,哪些是真 实的?哪些是虚假的?当年中国出现了 什195么8年重居民大将失家中误铁?制

必修二第11课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必修二第11课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a、热火朝天、急于求成、忘我的精神面貌 b、不利于经济发展,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大跃进”运动 <1>、内容:盲目的提高工农业指标
<2>、评价:片面的强调了人的能动 性,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 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 观经济规律。
4、人民公社运动
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 验,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 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一平二调”。所谓大,就是将原来 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 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 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 社会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 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 社(合并后叫大队或小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 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政府和公 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 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 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 来灾难性的后果。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练习巩固
【探究】:关于二十年(1956—1976)社会主义建设探 索中失误的教训
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②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③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 产力的实际水平。 ④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防止阶级斗 争扩大化。 ⑤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10: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10: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思考:“一五”计划的特点、成因 (1)两大特点:优先发展与国防相关的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 区。 (2)四大成因: ①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②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 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③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 的速度都比较快。而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工业化的经验中,也是 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④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 发展。
返回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与阶段特征
时期
推动因素 主要资本
显著特点
主要途径 世界市场进程
工场手工 新航路的开辟 商业资本 暴力手段残酷掠夺 殖民扩张和掠夺 雏形阶段
业时期 和殖民扩张
自由资本 主义时期
垄断资本 主义时期
第一次 工业革命
凭工业优势输出 工业资本
商品,扩大市场
武力与不平 等贸易相结合
基本形成
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的开端——中共八大 (1)召开:1956年在北京召开。 (2)内容: ①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 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提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即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 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影响 ①为工业资产阶级攫取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极大地促进了殖民国家工 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②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③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 当地的近代化。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特征及其原因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必修二)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必修二)

失误:
“大跃进”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启示二:社会主 义建设必须实事 求是,尊重客观 规律。
三年经济困难 59-61
启示三:生产关 系的变革必须与 生产力水平相适 应。
1966年-1976年 十年“文革”时 期
66-----------71----------73----------75-------76 爆 发 周 恩 来 复 恢 苏 复 调 整 邓 小 平 回 全 升 面 整 顿 结 束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本单元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1949~1956年) 第二阶段(1956~1966年) 第三阶段(1966~1976年) 第四阶段(1976~1978年) 第五阶段(1978年至今)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本课主要内容
•一五计划 •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 •中共八大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 •文革劫难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失误的教训
•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 • 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 国民经济调整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 •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启示一:社会主义建设必 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 国内主要矛盾。
正确:
中共八大 1956
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0
本课结构
过 渡 时 期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1840年 1949年 1956年 十年文革 1976年
1966年
“一五”计 划 三大改造
中 共 八 大 八字方针 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 • • • 时间:1958年 内容:工业上大炼钢铁 农业上发展粮食生产 特点:盲目追求高速度、高产量 原因: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夸大人的主 观能动性 影响: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

人教版必修2: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件(32张)

人教版必修2: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件(32张)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史料一 到1957年底,我国过去没有的 一 些工业,包 括 飞 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从 而改变了我国工业残缺不全的状况,增加了基础工业实力.
——《“一五”计划的巨大成就》
栏目 导引
史料二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新中国这一时期经济呈现了怎样的趋势?出现这一趋 势的 原
因是什么?
提示:趋势:经济快速发展,____工__业___化程度提高。原因: 新中国大力恢复、发展国民经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进行;_社__会__主__义__制__度____ 的基本建立等。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课标导航
课程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 标准 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学习 导航
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的表现。 2.理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 和失误。 3.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实质 1.特点 (1)改革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2)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 (3)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 业 之间的关系。 (4)具有渐进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5)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 业 的改造),相辅相成。 2.实质:“一五”计划既是中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 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进行社会主义改 造 的 开始。

【必修2】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人教版)

【必修2】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人教版)
提示: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在国民经济所占比例 较小,中国依然是个农业国。
2、“一五”计划(1953--1957)
(1)任务之一: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生产力)
【探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原因:历史:重工业基础差 现实:增强综合国力(国防)的需要 外部:苏联经验
结果:超额完成
意义: 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1年1月18日 星期一 5时32分49秒17:32:4918 January 2021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下 午5时32分49秒 下午5时32分17:32:4921.1.18

专注今天,好好努力,剩下的交给时 间。21.1.1821.1.1817:3217:32:4917:32:49Jan-21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武汉钢铁公司
十年建设时期的 主要建设成就
贵阳 柳州 黔桂铁路
多少事, 从来急 天地转, 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毛泽东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提示:党和国家依然未改变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 也没有找到经济建设的正确道路
文 革
探究:文革时期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 状况及其原因。
人民公社化运动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情 ,
文革 认清主要矛盾

防止阶级斗争扩 事
大化,以经济建 求
设为中心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过渡时期 (1949-1956年)
探索时期 (1956-1966年)
文革时期 (1966-1976年)
经济恢复:(1949-1952年) 一五计划:(1953-1957年) 三大改造:(1953-1956年) 中共八大(1956年) 两个运动(1958年) 三年困难:(1959年-1961年) 经济好转:(1962—1966年)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2)根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二政策实施的结果,并分析其实施 的背景。
(2)结果:农业走上集体化道路;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小私有制基本消亡; 土地公有制逐步确立。
背景:西方国家的封锁;苏联的经验;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社会主义经济制 度的目标要求。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史料一 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2)》
(2)根据史料二,归纳1953年至1961年中国粮食产量的总体变化趋势。结 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政治因素,并说明1962年粮食产量比1961 年增加的主要原因。
(2)趋势:中国粮食产量1953年至1958年呈增长趋势,1959年至1961年呈
史料二 1953~1962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粮食总产量
166.83 169.52 183.94 192.75 195.05
年份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粮食总产量
197.65 169.68 143.85 136.50 154.41
期与不法资本家进行“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全国财政经 济由中央统一管理。
2、“一五”计划的特点
【解读】 上图 直观地表明了“一 五”计划集中发展 以国防为中心的交 通运输和重工业, 建设的重点在东北 地区。
3、史料实证——“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史料一 到1952年,中国的工农业生产不仅达到了战前的最高点,而且超过了1949年产 量的77.5%。……该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号召建设694个工业项目,其中的156个工厂将在 苏联援助下修建。……在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 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摘编自徐中 约《中国近代史》

人教历史必修二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汇报课 课件

人教历史必修二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汇报课 课件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自主学习: 1、一五计划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实施的? 2、一五计划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3、一五计划取得了哪些成就? 4、一五计划的实施有何历史意义? 4、意义: 2、原因: 3、成就: 1、背景: A、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落后的农业国 ,工业基础薄弱 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 鞍钢、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厂等 B、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的需要。 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三年国民经济恢复 C、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阅 2、内容 纳 读并归
3、意义: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
(二)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 1、内容: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对总路线的评价
①反映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 ②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强调 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助长“左”倾错误在经济领域的发展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
(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人 以 有 探究一:以上图片说明大跃进 粮 多 错在何处? 为 大 纲 胆 提示: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农 , 严重背离客观规律 业 地 跃 有 进 多 大 产 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 !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
(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盲目扩大合作化规模, 提高公有化程度
违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 应的规律,超越生产力的发 展水平
表现
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 高速度 忽视客观规律,夸大 人的主观能动性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课件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课件


●时空坐标
自 主 预 习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的恢复 (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 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 经济全面崩溃。 (2)表现:到1952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 复工作。 (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 造了条件。

3.调整 (1)周恩来:1971年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2)邓小平: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 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使国民经济呈现迅 速回升状态。

巧思妙记:本课知识可归纳为“一、三、四、 四”。 一条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三个时期:过 渡时期(1949~195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时期(1956~1966年)、“文化大革命” 时期(1966~1976年);四次成功探索:一 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八字方针; 四次失误探索: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 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5.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1)原因:“左”倾错误造成严重的经济困 调整 难。 (2)措施:对国民经济实行“_______、巩 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3)结果 ①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规律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 不同:①“大跃进”运动涉及生产力方面, 人民公社化运动涉及生产关系方面。②“大 跃进”运动片面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生产建 设的高速度,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③人民 公社化运动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片面变 革生产关系,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 原理。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1.原因: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经济领域 不久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 ____________。 2.表现 (1)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 (2)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

历史人教版必修2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件(36张)

历史人教版必修2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件(36张)

办农业;工业制定 “大跃进”
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
____高__指__标____,农业出 史发展阶段
现主观臆断的口号
②1959-1961年,我国
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
人民公 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 的经济困难
社化运动 ____核__算___,统一分配
3.探索中的调整 (1)措施:中共中央开始纠正______农__村____工作中“左”的错 误 , 对 国 民 经 济 实 行 “ 调 整 、 ____巩__固______ 、 充 实 、 _____提__高_____”方针。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恢复国民经济(1949-1952 年) (1)背景:由于__帝__国__主__义____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 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表现:到 1952 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 11 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学习目标
概述20世纪50年代 至70年代我国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实践,总结其经 验教训。
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的发展和 曲折的表现。 2.理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经济 建设的成就和失误。 3.总结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 和教训。
3.“文革”时期的成就≠“文革”的成就 “文革”是一场动乱,应该从根本上否定;而“文革”时期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些成就是党和人民对“左”倾错误 进行抵制的结果,而不是“文革”的成就。 [轻巧识记] “一、二、三、四、五”记忆社会主义建设曲 折探索的 20 年 一条主线: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二个探索问题:阶级斗争问题和经济建设的规模与速度问 题。

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共25张PPT)

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共25张PPT)
2、根据材料二,1973年和1975年国家财政收入呈现什 么状态?原因是什么?
提示:1973年和1975年国家财政收入都有所增加,说明国民经济有
所回升。 原因: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
复苏局面。 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
民经济迅速回升。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分 配中实行平均主义。(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影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 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 经济困难。
(4)八字方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要提出八字方针?如何认识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实施 效果? 提示:内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
(1973年)
周 恩 来 恢 复 调 整 国 民 经 济
(1975年) 实

邓 小
: 系 统




正 文



的 “






从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经济建设的 实践中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1、经济建设必须以国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大跃进的教训)
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 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 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 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探究分析:
(1)八大的正确决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有什么重要意义? (2)如何评价总路线的影响? (3)据以上材料分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给当时的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4)如何认识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实施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