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句式教案设计
文言句式教案
文言句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句式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掌握文言句式的常用表达方式;3.能够运用文言句式进行写作和表达。
二、教学内容1. 文言句式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文言句式是指古代汉语中常用的一种句式,其基本结构为主谓宾,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是,文言句式中的主语和宾语常常省略,而动词则常常使用单音节的形式。
此外,文言句式还有以下特点:1.重复使用同一词语,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2.使用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语,以增加语言的韵律感;3.使用平仄对仗的方式,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2. 文言句式的常用表达方式文言句式的常用表达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倒装句:将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后,以强调动作的发生或者突出主语;2.并列句:将两个或多个句子并列在一起,以表达并列的关系;3.省略句:省略主语或宾语,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4.重复句:重复使用同一词语,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5.对仗句:使用平仄对仗的方式,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3. 运用文言句式进行写作和表达在写作和表达中,我们可以运用文言句式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韵律感。
例如:1.倒装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并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省略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重复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5.对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文言句式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以及常用表达方式,让学生了解文言句式的运用方法。
同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运用文言句式进行写作和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入古诗词或者名言警句,让学生感受文言句式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2. 讲解讲解文言句式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以及常用表达方式,让学生了解文言句式的运用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文言句式的练习,包括填空、改错、仿写等。
4. 总结总结文言句式的运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文言句式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句式及词类活用+教学设计
个性化教学设计科目年级日期时间段教师教案审核:课题文言句式及词类活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内容【特殊句式考点精讲】“不同的句式”主要包含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在高考命题中,句式往往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单独命题或隐含在文言文翻译题中,从命题的技术处理层面来讲,后一种的可能性更大。
设题的方式:①判断省略成分的正误;②选出与题干中例句有相同的句式特点的选项;③选出句式特点相同的选项;④判断句式的相同与不同;⑤通过翻译句子或断句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等等。
一、判断句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
但在古代汉语里,“是”多用作代词,很少被当作判断词。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古代汉语是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的。
类型例句……者,……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者,……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 ……,……也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①今臣亡国贱俘。
(《陈情表》)②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过秦论》)用“为、乃、即、则、皆、诚”等表肯定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
(《史记·项羽本纪》)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⑤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出师表》)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⑦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六国论》)是指示代词,这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 动词,表判断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对点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高考文言句式教案设计
高考文言句式教案设计判断句1、----者,----也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者,------ 例:粟者,民之所种。
3、------,-----也例: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4、-------者也例:(客)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5、为例:如今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6、那么例:7、即例:8、非例:人非生而知之者。
9、乃例:假设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10.是例:偏偏两骑来是谁?11、皆例:山下皆石穴罅。
12、直接用名词充当谓语表示判断例:刘备,天下枭雄。
省略句1、主语省略例:2、谓语省略例: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宾语省略例:尉剑起,广起,夺(剑)而杀尉。
竖子缺乏与(之)谋4、介词省略例:5.介宾省略(与、为、于、以、从、)例:被动句1、……于…… 例: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2、……为…… 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见…… 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见……于…… 例: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受……于…… 例: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6、……为……所…… 例:为巡船所物色。
7、没有被动词标志的被动句例:余羁縻不得还。
倒装句A:宾语前置一、动词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在动词前疑问代词(谁、孰、恶、安、焉、胡、奚、曷)尔何知 ------你知道什么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臣实不才,又谁敢怨------我实在不中用,又敢怨谁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如果卫国国君等着你去治理国政,你打算先做什么2、否认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在动词前(不、弗、未、否、毋)(余、吾、予、我、而、尔、假设、乃、女、)古之人不余欺也自古及今未之尝问莫我肯顾古之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我无尔诈,尔无我虞3、肯定句中为了强调宾语,在谓语和宾语之间插入助词“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在动词前。
何功之有哉(功。
作用)何厌之有(厌。
满足)其是之谓乎-----大概是说这种情况吧先君之好是继------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二.介词宾语前置4、介词宾语是疑问代词,为了强调宾语(介宾),也将宾语前置,而且前面没有什么特殊标志,这时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
【公开课教案】高考阳物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设计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学习任务名称)文言文—特殊句式授课时间课时(或上课用时分钟)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文言文现象中的4种特殊句式。
2.能力目标:理解文言句式的构成,并翻译。
3.素质目标:学会鉴赏文言特殊句式,为读懂文言文和文言文翻译做准备。
4.思政目标:感知古人用语的特殊方式,进一步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重点:认识文言文现象中的4种特殊句式。
难点:学会鉴赏文言特殊句式,为读懂文言文和文言文翻译做准备。
四、教学策略(方法)与学法设计讲练结合;诱导启发五、教学准备1.备课,熟悉教材内容,整理考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课前:1.预习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句子结构。
课中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学习:(约5分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见到特殊句式,主要有4种,大家还记得是哪4种吗?大家知道者几种句式的参照物是什么吗?(明确:现代汉语习惯)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现代汉语中句子的成分以及顺序。
(明确:主谓宾定状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文言特殊句式。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为学习文言句式打基础二、第一课时:内容精讲及练习(35分钟)文言特殊句式4种形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一、倒装句1、宾语前置展示宾语前置句子事列,同学们翻译后,从中找出特点:①大王来何操?②沛公安在?③客何为者?⑷微斯人,吾谁与归?⑸不然,籍何以至此?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①忌不自信。
②未之有也。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何陋之有?3、无乃尔是过矣?4、唯利是图。
唯才是举。
5、唯余马首是瞻。
规律三: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2、定语后置展示定语后置置句子事列,同学们翻译后,从中找出特点: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②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高考复习文言句式(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
高考复习-文言句式(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落脚点:翻译题、选择题翻译的程序: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4、对文句中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的处理。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类型:一、用“者”、“也”表判断。
1、“……者,……也”式。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表示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者”和“也”不必译出。
)(1)、陈涉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2)、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蔺列传》2、“……者,……”式。
(有的判断句,也可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但这种情况不常见。
)(1)、粟者,民之所种。
《论积贮疏》(2)、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也”式。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张衡传》(2)、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4、“……者也”式。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停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式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1)、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爱莲说》(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高考语复习教案:文言句式
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的不同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以及主谓倒装、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特征及运用规律。
2.准确理解并运用每种特殊句式灵活翻译。
3.了解古今汉语的演变,掌握语言的发展趋势,合理运用语言,体悟古文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重难点归纳总结文言句式特征及运用规律三、课型复习课四、课时 2课时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1.示例:①亚父者,范增也。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④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⑤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⑧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⑨刘备,天下枭雄。
2.小结:(1)①……者,……也;②……,……者也;③……,……者;④……,……也。
(2)用“乃”、“即”“为”、“则”、“皆”等词表判断。
(3)没有任何标志的判断句。
(4)用“是”字表判断。
3.应用体验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
父仲礼,为梁将,败归周,复家本土。
彧少好学,颇涉经史。
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
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
上嘉其婞直,谓彧曰:“大丈夫当立名于世,无容容而已。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
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
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
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
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
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
至尊思治,无忘寝兴,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
”上善之,干子竟免。
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
”其见重如此。
译文:(1)他的父亲柳仲礼是梁朝的将领,战败后归附后周,又回到祖籍安了家。
高三语文《文言文句式》复习教案
六、课堂训练
1、[答案]1、这是什么山谷?(判断句)
2、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给这个山谷取名叫做愚公之谷。
(判断句)
3、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被动句)
2、答案:
①过去弥子瑕被卫君宠爱。
(被动句)
②所以,弥子的行为和当初相比没有变化,以前被称赞而以后却(因此)获罪的原因,是因为人的爱憎感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被动句)
1、答案:
(1)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译文: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
(2)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译文: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3)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译文:“刚才有个小人在旁边胡说八道,
2、答案:
(1)、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译文:没有比做君主更快乐的事了!只有他的话没有人敢违抗。
(2)、公曰:“太师谁撞?”
译文: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
高考文言文句式教案
高考文言文句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高考文言文常见句式的类型和特点。
2、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句式的判断方法和翻译技巧。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在文言文阅读和翻译中对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这四种常见文言文句式的特点和规律。
(2)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式,理解文意。
2、难点(1)宾语前置句中各种类型的辨别和理解。
(2)状语后置句中介词结构的判断和调整。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句式的相关知识和要点。
2、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疑难问题,共同探究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理解和掌握文言文句式是读懂文言文的关键。
如果不能准确判断句式,就可能会误解文意,导致答题错误。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学习高考文言文常见句式。
(二)判断句1、特点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2、常见形式(1)“……者,……也”“……,……也”“……者,……”。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2)用副词“乃”“则”“即”“皆”“诚”“为”等表示判断。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梁父即楚将项燕。
”(《史记·项羽本纪》)(3)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三)被动句1、特点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执行者。
2、常见形式(1)“于”字表被动。
例如:“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2)“见”字表被动。
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3)“见……于……”表被动。
高三语文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教学内容: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教学要点:我们谈论文言文的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却成了变式句或特殊句式。
这些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教学过程:一、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练习1]例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句数在3句以上)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④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⑦此三者,吾遗恨也。
⑧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练习1]例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句数在3句以上)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④梁父即楚将项燕。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⑥非死,则徙尔。
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⑩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练习1]例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句数在3句以上)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
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4.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例:此人力士。
二、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其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
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练习1]例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
高中文言句式讲解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中的句式特点,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辨识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文言句式进行表达的能力,增强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3. 通过对文言句式的学习,加深对古代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几种常见句式结构。
2. 掌握文言句式的变换方法。
3. 学会运用文言句式进行表达。
教学难点:1. 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的差异及转换。
2. 不同文言句式的运用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文言文材料,如《论语》、《孟子》等。
2. 教师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文言句式结构。
3.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课堂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展示古代文学名句,引导学生回顾文言文句式的特点。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文言文中的句式特点,提高句式辨识能力。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文言文中的几种常见句式结构,如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等。
- 以具体例句展示,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主谓结构)- 分析句式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其构成要素。
2. 讲解文言句式的变换方法,如:- 谓语前置:将谓语放在主语前面,如:“吾友张生,善棋。
”(正常语序为“张生善棋”)- 定语后置:将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正常语序为“千里马”)- 状语后置:将状语放在谓语后面,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正常语序为“夫君子之行为静修身,俭养德”)3.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的差异及转换方法。
三、课堂练习1.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文言句式,并进行分类。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将课文中的文言句式进行现代汉语转换。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言句式的特点及变换方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积累文言文材料,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五、课后作业1. 阅读课外文言文,找出其中的文言句式,并进行分析。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特殊句式教学设计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特殊句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悉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常见类型2、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的技巧教学重难点:如何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教学过程【复习提问】画出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线性示例图,并分析下面的例句:高三年级的部分班级已经讲完了语法运用的第四部分。
【引入新课】现代汉语:《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它,就是思想没有邪念。
文言语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提问:上面两个画线的句子在句式特点上有什么不同?明确:在现代汉语中,“用一句话”是介词在前、宾语在后,而在古代汉语中,则是“一言”在前,介词“以”在后。
这是一个宾语前置句。
这种和现代汉语句序不一样的情况,在文言文里叫特殊句式。
【课堂活动】1.老师给出几个句子,请同学们从特殊句式的角度,辨析它们“特殊”在哪儿。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④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⑦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⑧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小结】以上八句分别对应着八种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补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
2.下列两组句子,一共涉及几种文言特殊句式?你的选择是()⑴襄子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⑵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
A.三种B.四种C.五种D.六种【参考译文】⑴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城中,解围后,赏赐五个有功劳的人,高赫是第一个受奖赏的人。
⑵在壶里装上黄金,用食物把壶盛满,在壶上加了块玉璧,夜里派人送给晋公子。
【小结】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
所谓文言特殊句式,是和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相对应而言的,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倒置类特殊句式;二是词语类特殊句式;三省略类特殊句式。
第一种情况叫倒置类特殊句式。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1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1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1一、理解词语和句式——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b级)[知识要点]对高中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就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所谓“浅易”文言文,大致可以用以下几个标准来衡量。
第一,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非常用词出现的机会极少。
此外,名物典章制度等专门术语也很少运用。
第二,从文章出现的语法结构来看,主要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以及一般性的词类活用。
文言虚词的运用也以常见的典型的用法为主。
第三,从文章的体裁上看,主要是叙事、写景、抒情、一般说理等形式,而不是专门性较强的学术著作之类的作品(如《文心雕龙》)。
第四,从文章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
第五,从文章的整体风格来看,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如先秦两汉散文与唐宋八大家之类后世古文家(不是骈体文作家)的作品。
不过由于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自身的要求,并非所有浅易文言文均可用作考试的材料。
大致说来,文言文阅读的命题在选取文段时常有这样一些考虑:语言规范标准,却又不刻板雷同;内容深浅适中,但又含有较深的意蕴;文笔流畅多彩,决不晦涩单调;风格雅正典范,却又不千篇一律;设题之点较多,而又能分出深浅层面;总体难易适度,无过难或过易的地方。
此外,选段还应和学生应该具备的文言知识有一定的联系。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变化量大的是词汇。
因此,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虚词非常重要。
而实词与虚词相比较,更是阅读文言文关键的一环。
要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必须做到能够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实词的词义。
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又必须注意以下四点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2.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3.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宇;4.理解和掌握实词活用的多种形式。
【知识点解说】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古今汉语的同形词语,只有一些基本词(“天”、“地”、“山”、“水”等)和一些专有名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都有了变化。
文言文句式 教案教学设计
文言文句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的常见句式结构。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文言文句式的的能力。
3. 通过学习文言文句式,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句式概述:介绍文言文句式的定义和特点。
2. 常见的文言文句式结构:主谓结构、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3. 例句解析:分析经典文言文句式例句,解释句式结构及用法。
4. 练习与运用:学生进行句式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句式转换和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中的常见句式结构及其用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文言文句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句式的定义、特点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文言文句式例句,引导学生理解句式结构。
3. 练习法:学生进行句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涵盖文言文句式概述、例句解析和练习的PPT。
2. 文言文教材或资料:准备相关的文言文教材或资料,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3. 练习纸:准备练习纸,用于学生进行句式练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经典的文言文句子,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兴趣。
2. 讲解句式:讲解文言文句式的定义、特点和用法,引导学生理解句式结构。
3. 分析例句:分析经典文言文句式例句,解释句式结构及用法。
4. 句式练习:学生进行句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6.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解答学生的疑问。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句式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清晰、合作态度等。
八、教学拓展:1. 文言文句式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句式应用到写作中,提升文言文写作能力。
高考文言文句式教学案(教师版)
文言文复习之文言句式教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学习重点】理解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及其用法。
【学习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能力。
【学习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要点:掌握判断句、倒装句句式特点并准确翻译这些句式。
学习过程一、考点阐释“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层级为B级。
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词类活用等。
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是复习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时不可忽视的一个考点。
近年来高考命题中,句式往往是隐含在文言文主观翻译题中作为“采分点”。
二、高考典题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010年(江苏卷)《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要点:殓、介宾结构后置、主谓倒装句式、甚】译文:(1)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要点:使、累其心、抑、判断句。
】译文:(2)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
2、2014年(江苏卷)《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⑴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被动句、判断句】翻译: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⑵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也。
【倒装句】翻译: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三、学习要点【一】判断句式。
1.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翻译判断句时,加上判断词“是”】。
2.分析下列句式特点并完成规律总结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⑵.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⑶.粟者,民之所种。
⑷.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⑸.秦,虎狼之国。
此亡秦之续耳。
⑹.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一、倒装句倒装句是把谓语动词的一部分提到主语前面,使语序颠倒的一种句式。
常用于强调、疑问和表示否定等语气。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形式较多,常见的有下列几种:1、主谓倒装:把动词提到主语前面,用于加强句子语气。
例如:时至兹乃方始春。
(《谷梁传》)2、谓宾倒装:把宾语放到谓语动词前面,用于强调宾语。
例如:夫神气者,莫之能加也,死生安之。
(《庄子·养生主》)3、主谓宾倒装:即把宾语提到主语和谓语动词的前面,用于强调宾语。
例如: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小雅·车舝》)4、状语倒装:将表示时间、地点或方式等状语提到句首,常用于强调性语句。
例如:阳春白雪,江山如画。
(《红楼梦》)二、比拟句比拟句是一种把事物与事物相比较的句式。
文言文中的比拟句多采用“如…之…”的形式,表示以某种事物作为标准,将另一件事物与之相比较。
例如:德如水,法如束;仁者爱人,信者让人。
(《道德经》)三、并列句并列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或复合句分别用逗号、句号、分号等连接起来的句子。
并列句的连接词往往是“且”、“及”、“而”、“或”等。
例如:斯见矣,肇乎其名,夫惟贤达,能有所鉴也。
(《论语·里仁篇》)四、反问句反问句是用疑问词或不用疑问词,表示肯定的意思,常采用反问的语气来表达强烈的态度,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彼何人也?子之谁也?(《论语·里仁篇》)五、破折句破折句是指一个长句被打断成数个小句子,各个小句子中间用“、”或“,”等标点符号分隔开来,使句子有节奏感,更具表现力。
它常用于强调或描写具体事物。
例如:辛苦者,其所得甚微,安乐者,其所受甚少。
(《论语·公冶长》)六、排比句排比句是指在语言表达中,重复使用同一类词汇或句型结构,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国语·晋语八》)。
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下篇)(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新高考卷区通用)
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下篇)一、文言句式综述文言常见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文言句式总分两大类: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四大类。
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
二、特殊句式三、固定句式固定句式,其实应为一些文言词语在文言文里的固定用法,是比较固定的结构形式,有其比较固定的意义。
认识并熟悉这些固定句式,对阅读理解浅显文言文,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都是很有必要的。
固定句式通常比较繁杂零乱,不易发现其规律性的东西,因此,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
不过,它们的构成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虚词连用或关联使用,因而,从用法和作用分析入手,大致可以分出几个类型来。
(一)、表示某种语气的固定句式。
虚词的语法作用最常见的就是表明语气,一般来说,虚词的连用或关联使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语气的加强,因而,表示某种语气是固定句式的常见形式。
1、表判断语气。
常见的有“无以”“所以”“者…也”等。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相当于“没有用来…的办法”。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相当于“是用来…的”。
③亚父者,范增也。
④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者…也”表判断是常见的,还有“者也”连用等。
2、表疑问语气。
(1)表疑问语气的固定句式比较多,常见的有“如何”“何如”“若何”“奈何”“何也”“何所”“何为”“如…何”“如之…何”等。
①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如何”相当于“为什么”。
②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何如”相当于“怎么样呢”。
③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奈何”相当于“怎么样”。
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何也”相当于“为什么呢”。
⑤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何为”是宾语前置句式,也就是“为何”,相当于“为什么…”。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第一章:文言文特殊句式概述1.1 特殊句式的定义1.2 特殊句式在高考文言文中的重要性1.3 学习特殊句式的目标与方法第二章:判断句2.1 判断句的定义与特点2.2 判断句的构成要素2.3 判断句的用法与例句2.4 高考文言文判断句的常见错误与解析第三章:被动句3.1 被动句的定义与特点3.2 被动句的构成要素3.3 被动句的用法与例句3.4 高考文言文被动句的常见错误与解析第四章:倒装句4.1 倒装句的定义与特点4.2 倒装句的种类与用法4.3 倒装句的例句与分析4.4 高考文言文倒装句的常见错误与解析第五章:省略句5.1 省略句的定义与特点5.2 省略句的构成要素5.3 省略句的用法与例句5.4 高考文言文省略句的常见错误与解析第六章:疑问句6.1 疑问句的定义与特点6.2 疑问句的构成要素6.3 疑问句的用法与例句6.4 高考文言文疑问句的常见错误与解析第七章:否定句7.1 否定句的定义与特点7.2 否定句的构成要素7.3 否定句的用法与例句7.4 高考文言文否定句的常见错误与解析第八章:夸张句8.1 夸张句的定义与特点8.2 夸张句的构成要素8.3 夸张句的用法与例句8.4 高考文言文夸张句的常见错误与解析第九章:比喻句9.1 比喻句的定义与特点9.2 比喻句的构成要素9.3 比喻句的用法与例句9.4 高考文言文比喻句的常见错误与解析10.2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解题技巧10.3 练习题与答案10.4 拓展阅读与推荐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判断句的定义与特点:判断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句式,其特点是通过对事物的性质、状态或关系进行判断来表达意思。
学生在理解和运用判断句时,可能会对其中的判断词和判断形式感到困惑。
二、被动句的定义与特点:被动句是指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即动作不是由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别人对主语施加的。
学生在理解被动句的结构和用法时,可能会混淆主语和动作承受者之间的关系。
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句式教案
2008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句式教案【知识网络】一、判断句白话文用动词“是”联系判断句中两部分,而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而以主语谓语直接相续。
文言文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1.用助词“者”和“也”配合表示判断。
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夫战,勇气也。
粟者,民之所种。
2.在主谓间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
例如: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环滁皆山也。
⑥臣本布衣。
“乃”“则”“即”有“就是”之意。
3.动词“为”和判断词“是”表示判断。
例如:①此为何若人?②问今是何世?4.“者”也”都不用,完全凭句意去判断。
例如刘备,天下袅雄。
5.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例如:视之,非字而画。
二、被动句在动词作谓语的句子里,主语不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施动者,而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叫被动句。
常见的文言被动句有以下几种:1.在动词谓语后边也用介词“于”,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例如: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介词“为”引出动作行为主动者或配合“所”字一起使用,例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在动词前边用“见”作为被动标志,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又可以再在动词后边用介词“于”引出动作行为主动者,例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在动词前边用“受”,同时在动词后边用介词“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5.在动词前边用介词“被”作为标志,例如: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或者配合介词“于”引出行为主动者,例如:燕以万乘之国被围于赵。
三、倒装句(一)宾语前置句在古代汉语里,宾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都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句式教案设计
判断句
1、----者,----也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者,------ 例:粟者,民之所种。
3、------,-----也例: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4、-------者也例: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5、为例:如今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6、则例:
7、即例:
8、非例:人非生而知之者。
9、乃例: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10.是例:偏偏两骑来是谁?
11、皆例:山下皆石穴罅。
12、直接用名词充当谓语表示判断
例:刘备,天下枭雄。
省略句
1、主语省略例:
2、谓语省略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宾语省略例:尉剑起,广起,夺而杀尉。
竖子不足与谋
4、介词省略例:
5.介宾省略例:
被动句
1、……于……例: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2、……为……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见……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见……于……例: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受……于……例: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6、……为……所……例:为巡船所物色。
7、没有被动词标志的被动句例:余羁縻不得还。
倒装句
A:宾语前置
一、动词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在动词前
疑问代词
尔何知 ------你知道什么
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我实在不中用,又敢怨谁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如果卫国国君等着你去治理国政,你打算先做什么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在动词前
古之人不余欺也
自古及今未之尝问
莫我肯顾
古之天下散乱,莫之能一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3、肯定句中为了强调宾语,在谓语和宾语之间插入助词“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在动词前。
何功之有哉
何厌之有
其是之谓乎-----大概是说这种情况吧
先君之好是继------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
二.介词宾语前置
4、介词宾语是疑问代词,为了强调宾语,也将宾语前置,而且前面没有什么特殊标志,这时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
胡为至今不朝也-----为什么至今还不上朝
微斯人,吾谁与归?-----我还能跟谁同道
国胡以恤-----国家拿什么来救济呢。
5.介词宾语是方位词,放在介词前
并力西向-----并力向西
6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前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把实行任作为自己的任务,这不是很重吗
三.特殊宾语前置
7. 相—动词
誓天不相负
8 见---动词
B:数量词前置,
数量词表示动量时,放在动词前1.赵尝五战于秦
C:定语后置
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前
中心词+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中心词+之+定语+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中心词+之+定语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中心词+而+定语+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
D:数量词后置
数量词表示物量时,放在名词后置1.我持白壁一双,欲献亚夫
E:介词结构后置
介宾结构结合的短语放在谓语动词后
1.将军战于长勺F:主谓结构后置1.甚矣,女之不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