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脱色:染色完毕,倾出染色液,加入脱色液。一天换2~3 次脱色液,直至凝胶的蓝色背景褪清、蛋白质色带清晰为 止。脱色时间一般约需一昼夜(注意:与上述两种染色液 相对应,也有两种脱色液)。 蛋白质分子量的求算:以样品蛋白质迁移率比照标准蛋白 质的迁移率计算样品的分子量。
六、实验结果
1、计算蛋白质样品相对分子质量
将¢15cm培养皿放在一张坐标纸上,量出加样端距溴酚蓝区带中心间的距
离(cm)以及各蛋白质样品区带中心与加样端(凝胶顶端)的距离(cm),按
下式计算相对迁移率Rf
蛋白样品距加样端距离(cm)
相对迁移率Rf=
溴酚蓝区带中心距加样端距离(cm)
列出电泳后各种蛋白质的迁移率和分子量。 以标准蛋白质的相对迁移率为横坐标,标准蛋白质分子质量lgM为纵坐标
实验步骤
凝胶的制备 蛋白质样品的处理 加样:用微量注射器依次在各个样品槽内加样,各加
10~15μl(含蛋白质10~15μg),稀溶液可加20~30μl
电泳凝胶配方:
30.8%Acr-Bis
1.5mol/l Tris(pH8.9)
0.5mol/l Tris(pH6.7) ddH2O水
10%SDS
10%过硫酸铵AP
丙烯酰胺
N,N’-甲叉双丙烯酰胺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交联结构
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指使用不同孔径和不同缓冲 系统的电泳,它由浓缩胶和分离胶两部分所组成。由于浓 缩胶的堆积(浓缩)作用,可使样品(即使是稀释样品) 在浓缩胶和分离胶的界面上先浓缩成一窄带,然后在一定 浓度(或一定浓度梯度)的凝胶上进行分离。 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分离原理: 浓缩效应 电荷效应 分子筛效应
3、样品处理与加样 ⑴样品制备
取蔗糖酶样品(样品Ⅰ、Ⅱ、Ⅲ、Ⅳ)各50μl,分别放入1.5ml离心管中, 12000r/min离心10分钟,上清即为电泳样品。 ⑵样品处理
将离心后的上清各取20ul,加入等体积“2×蛋白质样品溶解液”,100℃保温 3分钟,取出冷却后,12000r/min离心2min,取上清直接加样。 ⑶加样
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加入一定量的SDS时பைடு நூலகம்蛋白质分子 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它的分子量大小,而其他因素对电泳 迁移率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蛋白质的分子量在 15,000~200,000之间时,电泳迁移率与分子量的对数呈直线关 系,符合下列方程式:
lg MW=-b·mR+K MW为蛋白质分子量,mR为相对迁移率,b为斜率,k为截 距。在条件一定时,b和K均为常数。 若将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质的迁移率对分子量的对数作图, 可获得一条标准曲线。未知蛋白质的相同条件下进行电泳,根 据它的电泳迁移率即可在标准曲线上求得分子量。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和交联试剂N,N’-甲叉双丙烯酰 胺在有引发剂(如过硫酸铵)和增速剂(如N,N,N’,N’-四甲
基乙二胺,TEMED)的情况下聚合而成的。丙烯酰胺的聚合 通常是由化学催化或光化学过程完成的,常用过硫酸铵、过硫 酸钾或核黄素来引发这个过程,用TEMED、3-二甲胺丙腈等作 为聚合过程中的增速剂。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 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实验原理
电泳:是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作定向运动即 向着与其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 电泳法分离、检测蛋白质混合样品,主要是根据 各蛋白质组分的分子大小和形状以及所带净电荷 多少等因素所造成的电泳迁移率的差别。 区带电泳是样品物质在一惰性支持物上上进行电 泳的过程。因电泳后,样品不同组分形成带状区 间,故称区带电泳。
TEMED
10%分离胶 2.4ml 1.9ml
3.07ml 75 l 50l 6l
5%浓缩胶 0.85ml
0.63ml 3.45ml
50l 25 l 4 l
⑵、凝胶板的制备 ① 分离胶的制备:
按上表配制7.5ml分离胶,混合均匀后沿玻璃板将凝胶液加至长、短玻璃板 间的缝隙内,再加1ml蒸馏水(或水饱和的异丙醇或正丁醇)沿长玻璃板板壁 缓慢注入,约5mm高,以封住胶面,以促使聚合并使胶面平直,约30min后, 凝胶与水封层间出现折射率不同的界线,则表示凝胶完全聚合,倾去水封层 的蒸馏水,再用滤纸条吸去多余的水分。 ② 浓缩胶的制备:
按上表配制5ml浓缩胶,混匀后沿玻璃板将浓缩液加到已聚合的分离胶上方, 直至离短玻璃板上得约0.5cm处,轻轻将样品槽模板(梳子)插入浓缩胶内, 约30min后凝胶聚合,再放置20~30min,使凝胶“老化”。小心拔去样品槽的 槽板(梳子),用滤纸吸去样品凹槽中多余的水分,将电泳缓冲液倒入上、 下贮槽中,电泳缓冲液应没过短板约0.5cm以上,即可准备加样。
向样品槽内样品Ⅰ、Ⅱ、Ⅲ,各5μl,样品Ⅳ 15μl。如样品浓度较低,可适 当增加上样量。
蛋白质分子量标准溶液加8μl/孔。
实验步骤
电泳:上槽接负极,下槽接正极,打开直流电源。对于垂
直板型电泳,一般样品进胶前电流控制在15~20mA,大 约15~20分钟;样品进胶后,将电流调到25-30mA,保持电 流强度不变。待指示染料迁移至下沿约1~1.5cm处停止电 泳。 剥胶和染色:电泳结束后,取下凝胶膜,将短板玻璃撬开 后取出凝胶板。用水慢慢冲洗一下胶面。将胶置于培养皿 内,加入染色液。染色4小时以上或过夜
蛋白质-SDS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形状,近似于雪茄烟形的长 椭圆棒。不同蛋白质的SDS复合物的短轴长度都一样,约为 1.8nm,而长轴则随蛋白质的分子量成正比变化。这样的蛋白 质-SDS复合物在凝胶中的迁移率,不再受蛋白质原有电荷和 形状的影响,而只是椭圆棒的长度,也就是蛋白质分子量的 函数。
带负电荷的蛋白质-SDS复合物由于结合了大量的SDS,使蛋白 质丧失了原有的电荷状态,形成了仅保持原有分子大小为特 征的负离子团块,从而降低或消除了各种蛋白质分子之间天 然的电荷差异。
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简称SDS)是一种阴 离子去污剂,它能破坏蛋白质分子之间以及与其他物质分子 之间的非共价键,使蛋白质变性而改变原有的空间构象。特 别是在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存在下,由于蛋白质分子内的 二硫键被还原剂打开,不易再氧化,这就保证了蛋白质分子 与SDS充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