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教学设计
司马迁史记教案教学设计
司马迁史记教案教学设计《司马迁史记教案教学设计》古代史是中学历史课程中的重要部分,而《司马迁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对后世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篇教案旨在通过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司马迁史记》的内涵与特点,培养他们对古代史和史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司马迁史记》的编纂背景和意义;2. 分析《司马迁史记》的体裁和特点;3. 掌握《司马迁史记》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4. 学习运用历史文献分析的方法;5.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 编纂背景和意义a. 介绍司马迁和《司马迁史记》的基本情况;b. 分析《司马迁史记》编纂的历史背景,阐述其在中国古代史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2. 体裁和特点a. 解释史记的意义和作用,强调其保存了大量历史材料;b. 分析《司马迁史记》的体裁特点,如史记的编年体、纪传体等;c. 阐述史记的继承性和创新性,特别是辨析《史记》与其他史书的区别。
3. 重要人物和事件a. 重点介绍《司马迁史记》中的著名人物,如尧、舜、禹等;b. 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如夏朝的败绩和商朝的兴起等,进行深入分析。
4. 历史文献分析方法a. 解释历史文献分析的定义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b. 以《司马迁史记》为例,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历史文献分析,如寻找史料背后的意义和目的。
5. 历史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培养a.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多元解读能力;b. 提醒学生对史记中的历史事件、人物进行透彻思考,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三、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教师扮演教育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提问和思考。
学生则是主体,通过研读《司马迁史记》和相关资料,参与思考和分析。
四、教学资源1. 课本资料和课堂教学PPT;2. 电子书籍和在线资源,如《司马迁史记》的原文和研究资料;3. 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工具,用于展示图片、视频和其他资料。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教材简介:《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
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后,不忘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
由于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阅读时难以产生主动的情感体验,加之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非常明确,语言也较浅显,六年级的学生阅读基本无障碍,容易满足于对文章浅层的了解。
因此,如果不尽力填补文本的空白,增加课堂的“厚度”,就不会有学生们阅读时心灵的积极参与,智慧得到挑战的火花。
目标预设: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激发学生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能体现中心的词句,通过诵读来感悟,内化语言。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走进文本,从而带着自己的感悟进行交流。
设计思路:抓住核心――“发愤”,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司马迁怎样发愤写《史记》?司马迁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史记》?从而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从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要求读通课文、理解字词等,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司马迁“爱史”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司马迁“爱史”的原因是什么?抓住“课题”回顾质疑做过渡: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司马迁怎样发愤写《史记》?司马迁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史记》?二、抓住发愤,体会精神。
1、自由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合作探究上面三个问题,用笔做上记号。
2、交流讨论(基本学路:“我来解决××问题,文中是这样说的”)(1)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电脑出示:“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前想要完成的史书哇!”A、指导朗读,读出父亲的殷切期望。
生命的抉择,不朽的丰碑——《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生命的抉择,不朽的丰碑——《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概括性强,重于说理,疏于记事。
在教学中,力求:1.走进教材,缘事悟理。
明白一个人完成一件伟大的事件,就足以证明他的伟大。
2.超越教材,读人悟情。
通过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体验、理解他的伟大。
3.走近历史,读史悟史。
通过对课文诸多隐性内容的发问和解读,理解历史是伟大的,而用生命书写中华文明和自己的历史的人更伟大。
【教学过程】一、赏读名言,证明伟大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学生说,略)为什么把他称作中国古代伟大的人物呢?请说说你的理解。
2.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吗?反过来又怎么讲?3.他不仅写出了一部伟大的史书,还说过一句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请读一读,什么意思?请说说你的理解。
司马迁希望自己的死怎样?4.司马迁不仅是这样说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
他一介书生,以怎样柔弱的躯体,用自己的生命,在历史的天空,写出他的伟大的呢?【语文课堂是一池绿水,充盈期间是丰富的言语活动、人文意蕴和人类情感。
剥离了人文和情感的语言,显得苍白;滥情和空谈人文,则使语言流于肤浅。
所以,教者开课提出本课中心,让学生议论伟大的人物、品味他的名言,指导学生运用关联词来表达。
】二、读中见悟,感受伟大1.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司马迁写出了怎样的一部史书呢?快速地边读边想。
2.能简单地说说这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吗?哪些词语能够说明?(13年,52万字,耗尽了,毕生,用生命写成)板书:辉煌巨著。
是啊,这是一部伟大的史书,它的伟大不仅是52万字和13年的写作的时间,更重要的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让我们读读下面的材料。
研读补充材料:《史家绝唱:司马迁著就千古佳作》通过阅读,你又体会到这是一部什么样的史书?教师简介《史记》的伟大成就。
《史记》共130篇,其中介绍人物的是112篇。
这些丰富的人物,上自远古时代的黄帝,下到当朝的武帝,构成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历史画卷。
史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史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史记》这部经典名著,并掌握其中的主要内容和文化价值。
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史记》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化价值。
2.掌握《史记》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理解《史记》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阅读的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介绍《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以及《史记》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通过介绍《史记》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引起学生对这部名著的兴趣。
第二步:阅读和讨论(60分钟)让学生在家自行阅读《史记》的选段或者指定章节,并准备相关问题。
在课堂上,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和问题。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以下问题:1.《史记》为什么被称为史学的巅峰?它的特点是什么?2.司马迁为什么选择以纪传体写本书?3.《史记》中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4.《史记》中所反映的历史是否客观真实?为什么?5.《史记》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是什么?第三步:批判性阅读(6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史记》中的争议性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例如:1.《史记》中所呈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是客观真实的吗?为什么?2.《史记》中是否有明显的史家偏见?如果有,是如何体现的?3.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什么?他在写作时是否受到了一定的政治压力?第四步:文化价值和应用(2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史记》的文化价值和应用。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史记》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何帮助?2.你认为《史记》中哪些事件和人物对现代社会有重要的影响?3.你认为《史记》中的哪些思想和价值观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第五步:总结(10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回答一些复习题,以巩固所学内容。
评估方式:1.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讨论和答问题过程中的表现。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在理解、品尝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借助资料,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写书的精神。
教学难点:从司马迁身上体会生命的价值。
教学预备:1、查找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2、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日这堂课,我们来连续学习第20课,齐读课题《司马迁发愤写》,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同学写〕3、老师用诗歌总结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12一、教材分析:司马迁的故事,会触痛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然而课文写的却不是很出彩。
表达比较平实,语言比较朴实,含混的,太多太多。
假如真的要深化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想从详细真实的故事入手,来饱满课文内容,引导他们设身处地的想象,在司马迁丰富的感情世界里真真实切地走一遭。
二、备课难点:不仅难在引导同学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世界上--课文这一节写得含混不清,语序错乱,因果倒置,与史实出入很大,处理起来很困难。
--说白了,酷刑是他自愿选择的,苟且偷生,为的就是心中的那份牵挂。
思想斗争应当是受刑之前就开头的,生存还是毁灭?应当根源于汉朝的法律:武帝时死罪有两条可免,赎150万或者接受宫刑。
三、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中明确读书目标:读出思索。
1.展现《史记》,走近司马迁:⑴作家作品:这一本《史记》,不仅是空前的历史巨著,而且也是哲学界的珍贵遗产。
它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呈现)。
今日,我们就来走近史记,走进司马迁⑵揭示课题:沟通搜集到的资料。
2.检查预习,感知课文大意:(出示:自测:正确--流利--有感情)⑴依据自测汇报读书。
(组织同学互评--好的鼓舞,不过关的全班同学当老师,一句一句地教。
)强调:人总是要死的……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⑵初步尝试独特化朗读要求:呈现:读出思索--既要敬重别人的见解,更要读出自己别出心裁的思索。
《太史公自序》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太史公自序》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太史公自序》的作者司马迁及其时代背景。
1.1.2 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1.1.3 分析太史公自序的文学特色和历史价值。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1.2.2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司马迁的史学精神和人格魅力。
1.3.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太史公自序》2.2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太难懂的句子和词语,掌握司马迁的史学思想。
2.3 教学难点:分析太史公自序的文学特色和历史价值。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简介司马迁及其著作《史记》。
3.1.2 引导学生关注太史公自序的独特之处。
3.2 自主学习3.2.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
3.2.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难点问题。
3.3 课堂讲解3.3.1 讲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
3.3.2 分析太史公自序的文学特色和历史价值。
3.4 合作探讨3.4.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解读文本。
3.4.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3.5 课堂小结3.5.2 强调太史公自序的重要性和价值。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请学生结合课文,简要介绍司马迁的史学精神。
4.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太史公自序的读后感。
第五章:教学反思5.2 对后续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6.1.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理解程度和合作能力。
6.1.2 作业反馈: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2 终结性评价6.2.1 测试:设计一份包含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的测试卷,全面考察学生对《太史公自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6.2.2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及思考
腻 感 人 的描 写 . 折 射 出人 物 崇 高 的 精 神 与 品 格 , 充 分 要 写 这 样一 部 书 呢 ? ( 板书 : 写) 诠 释 了 中华 民族 百 折 不 挠 的 民族 精 神 。
l 4 . 学 生 交 流
3 0 . 学生充分交流、 朗读。 3 1 . 师述 : 司马迁在痛苦中挣扎 , 在 屈 辱 中抉 择 。 最
1 5 . 父亲的嘱托 . 人生的理想 . 司 马迁 毅 然 挑 起 了这
举 足 轻 重 7 . 出示句子 : 司马 谈 临 终 之 时 。 泪 流 满 面 地 拉 着
2 . 能力 目标 : 品读语句 , 体 会 词 语 运 用 的 准 确 与
恰当; 研 读重点 语段 , 联系 上下文 与历史 背景 。 充 分 想象 , 引 领 学 生 走 进 文本 , 走进人 物的 内心世界 , 感
怎 样 的 心声 ?
1 2 . 司 马迁 是 这 么 想 的 。 也 是 这 么 做 的 。出 示 : 司 马 迁 牢 记 父 亲 的嘱 托 . 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 . 整 理 父 亲
留下 来 的 史 料 和 自己早 年 走 遍 全 国搜 集 来 的 资 料 l 3 . 你 从 司 马 迁 忙 碌 的 身影 中体 会 到 了什 么 ?
3 . 情感 、 态度 、 价 值 观 目标 源自 感 受 司 马 迁 忍 辱 负
9 . 父亲 的遗 言悲凉而执著 。 让我们用 心感受 . 学
生再次齐读句子。 j
◇
墅垦
:
塑
P m mr ySc h oo l Tea c h i n gRes e ar c h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背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生长在西汉武帝时代,曾任太史令,因为为李陵降匈奴一事辩护而触怒汉武帝,遭受腐刑。
被刑后,他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发愤完成了五十二万余字的历史巨著——《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个部分,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展示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西汉武帝时代的三千年的历史画卷。
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立志的历史人物故事。
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
文章语言简洁明了,脉络清晰分明,是一篇能够让学生充分感情朗读,深情感悟,激情想象,动情练说练写的好文章。
课文共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司马迁受父亲影响,努力学习历史。
第二自然段写司马迁牢记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每天认真整理史料。
第三自然段写横祸降临,司马迁忍辱写史。
第四自然段写司马迁用毕生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
读懂二三自然段,理解那些地方突出表现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从而让他们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依据这一理念,我尝试围绕课题中“发愤”一词,通过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受“飞来横祸”对司马迁造成的残酷的身心伤害,继而感受他“悲愤交加”的内心情感,以及他“尽力克制自己”,忍辱负重,发愤写《史记》的超人意志力。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前进道路中的挫折。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
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司马迁编写《史记》的背景和经历,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文章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司马迁编写《史记》的背景和经历。
2. 学会分析文章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司马迁编写《史记》的意义和价值。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教育:通过讲述司马迁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司马迁和《史记》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情感教育:讲述司马迁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6. 板书设计:课题: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内容:1. 司马迁编写《史记》的背景和经历2. 文章结构分析3. 司马迁的生平事迹与精神品质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复述司马迁编写《史记》的背景和经历。
2. 分析文章结构,总结文章主题。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司马迁编写《史记》的背景和经历的理解程度。
2. 过程与方法: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分析其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估学生在情感教育中的反应,判断其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和爱国情怀的培养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以及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
2. 教师应考虑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太史公自序》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太史公自序》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太史公自序》的背景和作者司马迁的生平。
分析并解读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通过解析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司马迁坚持真实记录历史的勇气和决心。
理解太史公自序对于历史记载的重要性和价值。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太史公自序》选段2.2 教学重点:重点解读选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重点分析选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2.3 教学难点:理解司马迁的史学观和他的历史记载方法。
体会太史公自序在历史记载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司马迁的生平介绍,引起学生对《太史公自序》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记载的重要性和价值。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选文,理解文意。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选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选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读选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重点讲解和解析。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太史公自序在历史记载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3.5 总结与拓展: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师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拓展学习。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的参与情况。
4.2 理解与解读:评估学生对选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程度。
4.3 文学鉴赏能力:评价学生对选文中比喻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司马迁的生平介绍资料。
文言文阅读技巧和方法的指导资料。
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参考书籍和阅读材料。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师准备:深入学习《太史公自序》的背景知识和司马迁的生平。
准备课堂讲解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设计教学活动和课堂提问。
《司马迁》教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赵川希望小学:全永红《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苏教版)第十册,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尽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
全文内容概括性强,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司马迁的赞美。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4、能借助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司马迁内心世界的感悟。
教学重点: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及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教学过程:第一教时1、自学本课生字,体会课后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梳理文章的思路,用标题形式归纳主要段落的意思。
如:影响、遗愿、价值、巨著等。
3、布置搜集有关司马迁和《史记》资料,为充分理解课文作好准备。
第二教时佳语导入——引出“发愤”有人说,美丽的浪花在与礁石的猛烈撞击中开放;璀璨的火星,是在铁锤和铁钻急剧敲打中迸发;人生的价值是在艰巨的斗争中显现,在生活的路上,只有哪些不畏风吹雨打,扬帆前进的人,才能感到生活的磅礴气势,才能看到前途的壮丽风光。
同学们听到这段话,你会想到哪些经典话语?(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你还会想到哪些词语?(拼搏、奋斗、奋发、抗争、发愤)这么多词语凝成一个词,就是我们上节课学的“发愤”。
板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学生齐读课题。
“发愤”到底是什么呢?两千多年前,一个伟大的人——司马迁用其一生的心血进行了诠释。
二、通览课文——感受“发愤”1、发愤是什么?让我们走进司马迁。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发愤”对司马迁来说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初步说出课文大致内容。
《太史公自序》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太史公自序》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太史公自序》的主要内容,掌握文中的一些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能够分析司马迁的史学观念、父亲对他的影响、他的抱负以及忍辱负重完成《史记》的精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学习司马迁坚持真理、笔伐暴政的精神,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为了理想而奋斗、忍辱负重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认识文学的力量,提高对文学的热爱和尊敬。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太史公自序》的主要内容,司马迁的史学观念、父亲对他的影响、他的抱负以及忍辱负重完成《史记》的精神。
2. 教学难点:文中一些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司马迁忍辱负重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简要介绍司马迁和《史记》的背景,引出《太史公自序》的内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一些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司马迁的史学观念、父亲对他的影响、他的抱负以及忍辱负重完成《史记》的精神。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情感升华:通过学习司马迁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为了理想而奋斗、忍辱负重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复述《太史公自序》的主要内容。
2. 请学生谈谈对司马迁忍辱负重精神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郭波航《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重点朗读好父亲临终前的话语和描写司马迁的遇难后的心理活动的语句。
2、创设情境,启发想象,承诺父亲嘱托时的决心,遭遇飞来横祸时的忍辱负重,进而理解“发愤”的含义。
感受司马迁在遭遇飞来横祸后的悲愤交加的心情,理解他不顾个人耻辱和痛苦,发愤写《史记》的执着。
3、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有意识地关注《史记》,并搜集其中的一两个故事,在同学之间交流。
【教学重点】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及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引出“发愤”《史记》共52万多字,记载了从黄帝至汉武帝约3000年间的史事。
它不仅是空前的历史巨著,而且也是哲学界的宝贵遗产。
被鲁迅先生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齐读这句名言。
2、谈话:你知道是谁说的吗?(司马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可以用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中的的一句话来解释,谁能找出来读一读?3、你认为司马迁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呢?为什么?(因为他耗尽毕生心血,忍辱负重,完成了史学巨著——《史记》)4、这节课我们就去体会司马迁的“发愤”。
学习之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写了哪些事情?(板书:少年梦想、临终嘱托、飞来横祸忍辱著书、耗尽生命)二、精读课文,品悟“发愤”1、学习第一自然段(少年梦想)(1)请同学们自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出阅读任务:年少时的司马迁有什么梦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呢?(2)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师生交流:年少时他心中涨涌着什么梦想?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阅读交流讨论:英雄故事的影响(一二句)——司马迁出生在黄河的龙门。
黄河被称为我们母亲河,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在这里衍生。
乡亲们讲述的英雄故事让年少的司马迁如痴如醉,激动不已。
五年级小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精选教学设计
五年级小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精选教学设计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
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法之后,不忘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五年级小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精选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五年级小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精选教学设计一一、教材解读: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
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受残酷的刑罚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最终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赞扬了司马迁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的精神。
文章围绕“发愤”,可以分为“少年受染——临终嘱托——受辱发愤——坚持写成”四个部分。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条例,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遗愿矢志不渝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课件;通过网络或图书资料,了解有关司马迁的故事。
五、总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二、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迁是怎样的一个人。
理清课文的条理,知道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这个故事的。
学习课文第一段。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1、板书:司马迁——齐读师:有谁听说过这个名字?有谁知道他是什么人?——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简要介绍司马迁。
并导出——《史记》2、板书:《史记》师介绍《史记》——《史记》是我国历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它反映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
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典范。
质疑:司马迁是如何完成《史记》这部宏篇巨著的呢?3、板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齐读课题。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背景、过程及其伟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司马迁身处困境,不屈不挠,为理想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司马迁身处困境,不屈不挠,为理想奋斗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司马迁的生平及其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司马迁为何要发愤写《史记》。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背景。
3.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司马迁在困境中不屈不挠,为理想奋斗的精神。
(2)每组选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4.案例分析(1)分析司马迁为何在困境中选择坚持写《史记》。
(2)讨论司马迁的精神品质对现代人的启示。
5.课堂小结(2)强调司马迁身处困境,不屈不挠,为理想奋斗的精神。
四、课后作业2.思考:司马迁的精神品质对现代人的启示。
五、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对司马迁的精神品质有深入了解。
2.学生能否将司马迁的精神品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找到自己的奋斗方向。
一、导入新课1.介绍司马迁的生平及其成就(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2)司马迁曾任太史令,因直言进谏而被汉武帝罢官。
(3)司马迁在困境中发愤写《史记》,成为我国古代史学的奠基之作。
2.引导学生关注司马迁为何要发愤写《史记》(1)司马迁为何在困境中选择坚持写作?(2)司马迁的精神品质对现代人有什么启示?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背景(1)司马迁因直言进谏被罢官,陷入困境。
(2)司马迁在困境中,立志完成父亲遗愿,发愤写《史记》。
(1)学生分享对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认识。
三、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司马迁在困境中不屈不挠,为理想奋斗的精神(1)司马迁在困境中如何坚持写作?(2)司马迁的精神品质有哪些?2.每组选代表发言,教师点评(1)学生代表发言,分享对司马迁精神的见解。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
③学习时间:5分钟
1.学生自主学习。
2.学生展示。
(一)司马迁受父亲影响,努力学习历史。
(二)司马迁牢记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每天认真整理史料。
(三)横祸降临,司马迁忍辱写史。
(四)司马迁用毕生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
第四板块:指导书写生字(7分钟)
2.司马迁是汉代的史官,《史记》的作者。
3.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8分钟)
●预习作业2:
1.学生自由朗读词语,指名读。
2.理解词语意思:
讲述:把道理或事情讲出来。
记载:把事情写下来。
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一起。
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钻研并阅读。
发愤:决心努力。
飞来横祸:意外到来的祸患。
3.不能换,游历含有经历之意,游览偏重于游玩观赏;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
第一板块:谈话导入
1.根据课前预习,交流关于《史记》的相关资料。
2.【板书:司马迁】了解司马迁。
3.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这部辉煌著作呢?【板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今天我们就走进课文,找寻答案。
司马迁在狱中被打得皮开肉绽,但他忍受着痛苦,盼望武帝能早日放他出去,继续完成他的《史记》。哪知道一年以后,汉武帝又听说李陵在为匈奴练兵,更加震怒,就加重了对司马迁的处罚,施以宫刑。
司马迁没有想到自己会受到这样的奇耻大辱,几次想撞墙了此一生。但他转念又想,我死了,谁来完成《史记》?这时他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历史上忍辱负重完成大事的先人形象:周文王坐牢写了《易经》,左丘明双目失明写了《国语》,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仍写完了兵书……他觉得只有活下去,完成《史记》,才能实现父亲的遗愿,才能对得起后代子孙。想到这些,司马迁才稍稍平静下来。
【K12学习】司马迁报任安书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司马迁报任安书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导语: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是一篇激切感人的至情散文,是对封建专制的血泪控诉。
司马迁用千回百转之笔,表达了自己的光明磊落之志、愤激不平之气和曲肠九回之情。
以下是品才整理的司马迁报任安书教案及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司马迁报任安书教案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理解本文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4、掌握更多的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本文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2、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设想本文词句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弄清句意,需要教师在这方面多作指导。
用三教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第一课时一、背景介绍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前学习提示1、2节,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二、全文把握未经节选的全文共分六段:第一段:向任安说明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
第二段:向任安说明不能在武帝面前“推贤进士”的原因。
第三段:叙述因为李陵事件下狱的经过。
第四段:写自己忍辱受刑。
第五段:写自己完成《史记》的心情。
第六段:表达自己痛定思痛的心情。
课文节选了后三段。
三、课文分析学习第一段1、教师范读第一段2、字音头抢地(qiāng) 伏法受诛(zhū) 暴肌肤(pù)鞭 (chuí) 圜墙(yuán) 占卜(bǔ) 囹圄(wǔ)槛(jiàn) 缧绁(léi)3、主要词句①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②不能与死节者比③其次不辱理色④及在槛阱之中⑤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⑦恨私心有所不尽⑧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4、思路分析:这一段司马迁重点写了自己受刑后对生死的看法。
(1)作者先叙述自己卑微的身份。
先人只是掌管一些文史星历的记载的小官,“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本来就被人看不起。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第六单元 第21课 陈涉世家(司马迁)
点拨:
舆论准备包括:
(1)丹书“陈胜王”于帛,置人所罾鱼腹中。固以怪之矣。
(2)吴广夜之次所旁丛祠中,用篝火装做“鬼火”,学狐狸的叫声大叫“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结:通过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原因,可以看出他们具有反抗精神,洞察时局的能力。从陈胜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过程可以看出他聪明机智。
理解文章的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
有难度,需要小组合作探究。
培养提取信息、概括内容的能力。
体会陈胜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理解关键语句的作用。
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探究人物形象的能力。
指导学生结合资料更全面地理解人物形象,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
课堂练习
链接中考——2017年柳州市中考题
点拨:A(只是借扶苏、项燕的名义起义,“为天下唱”,并非怀念、报仇)
4、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王者何贵?
点拨:
(1)现在逃亡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而死可以吗答赛。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
A.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点拨:C(句中的“以”是介词,解释为“因为”。A.介词,把;B.介词,凭借;D.顺接连词,不译;C.因为,连词)
3、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陈胜是怎样的身份?
点拨:陈胜是“佣耕”之民,地位低下。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司马迁悲愤交加, 几次想血溅墙头, 说, l 实施宫刑是极其痛苦的。一般人 I 啸而去, 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
了此残生” 这句话 的理解。 l 在受宫刑以后 , 因创 口 易感染 而 中 I 的故事 , 极 雄 心里十分激动 。 从滔滔的 (
资料一 : 元前 9 , 公 9年 汉武帝派 l , 风 若要保 全性命 , 般要 留在似 蚕 1 一 黄河水 和古代英 雄 的故事 中汲取 了
l 司马迁 安慰汉 武帝 ,尽力 为李 陵辩 I 的是让 学 生深度 了解到 司马迁 悲愤
一
嬲 读题质疑, 明确 目 标
、
} 护。他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 对朋 I 的原因: 一是飞来横祸给 自己带来的 l 友讲信义 , 对人谦虚礼让 , 对士兵有 I 灭顶之灾; 二是宫刑给 自己身体和精
设 计意图 :心理 学研 究表明 : l 学 古代名 将也 不过如 此 。他 之所 以不 I 呢?他究竟是怎么想的?请你仔细默
生有清晰的学习目 标做引导, 才能有 l 投降匈奴 , 死, 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 I 读课文的 13 ~ 小节, 找出理 由, 完成 效地激发学习的动机, 并对 自己的学 l 机会再报答汉室。” l 填空。
出示课 题 :司 马迁发愤 写 < f 德 ,常 常奋不顾 身地 急 国家之所 f 《 史 恩 神上造成的 巨大创伤 。由此引发 学生
记), 》思考从课题中的“ 发愤” 一词, 急 ,有国土的风范。他对汉武帝说: 和司马迁的情感共鸣, l l 让学生与之命 能想到哪些问题? I‘ ‘ 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 深入匈奴, J 孤 运共悲悯。为他而悲!为他而愤!
力 读 书 , 累 了 大量 的 历 史 资 料 。 司 马迁 牢 记 父 亲 的 积 嘱托 , 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 走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恒涛双语实验学校吕晓红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感受司马迁把个人的荣辱置之度外,为完成父亲的遗愿矢之不渝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活动:成语是我国语言园地里一朵瑰丽的奇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琅琅上口的成语,课代表带领同学们读一读,咱们做一个课前热身。
幻灯片出示词语,引导学生自由读、个人读、男女生合作读、拍手读。
太史公迁大家风范子承父业家学渊源栉风沐雨名山大川挺身而出犯颜极谏飞来横祸不白之冤忍辱负重巨制鸿篇无韵离骚藏诸名山史家绝唱不刊之典真美!琅琅的读书声令人陶醉!这些词语都能理解吗?不理解没关系,可有没有同学知道《中华成语千句文》中的这组词语是写谁的?司马迁对,这组词语描述的是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一生,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12课,走近这位被载入史册的伟人,感受他熠熠生辉的精神魅力!四、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夯实基础1.论读课文,纠正错音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两两合作轮读课文,纠正错音,发现需要强调的字音可以写在黑板的左侧。
教师检测易错音:飞来横祸记载隶字指定读,齐读。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司马迁在遭到腐刑后,不忘父亲的嘱咐,矢志不渝写成《史记》的事。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题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自学的过程中你有没有疑问,或者有没有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问题预设:1.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2.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3.司马迁是怎样写《史记》?(二)深入品读,积累内化(过渡)两千多年过去了,司马迁伟大而不屈的灵魂依然熠熠生辉,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近司马迁,去了解司马迁真实的内心,了解他为什么要写史记,为什么发愤写史记?他是怎样发愤写的?出示“学法指导”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把相关的句子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抓住关键词句或结合插图理解“发愤”,也可以简单地写写批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赵川希望小学:全永红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苏教版)第十册,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尽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
全文内容概括性强,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司马迁的赞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4、能借助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司马迁内心世界的感悟。
教学重点:
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及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1、自学本课生字,体会课后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梳理文章的思路,用标题形式归纳主要段落的意思。
如:影响、遗愿、价值、巨著等。
3、布置搜集有关司马迁和《史记》资料,为充分理解课文作好准备。
第二教时
佳语导入——引出“发愤”
有人说,美丽的浪花在与礁石的猛烈撞击中开放;璀璨的火星,是在铁锤和铁钻急剧敲打中迸发;人生的价值是在艰巨的斗争中显现,在生活的路上,只有哪些不畏风吹雨打,扬帆前进的人,才能感到生活的磅礴气势,才能看到前途的壮丽风光。
同学们听到这段话,你会想到哪些经典话语?
(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你还会想到哪些词语?(拼搏、奋斗、奋发、抗争、发愤)这么多词语凝成一个词,就是我们上节课学的“发愤”。
板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学生齐读课题。
“发愤”到底是什么呢?两千多年前,一个伟大的人——司马迁用其一生的心血进行了诠释。
二、通览课文——感受“发愤”
1、发愤是什么?让我们走进司马迁。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发愤”对司马迁来说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初步说出课文
大致内容。
(发愤是司马迁牢记使命,忍辱负重,究其一生,写成的辉煌巨著——《史记》)
三、学习课文——品悟“发愤”
1、学习第一自然段(发愤源自年少时追梦)
(1)、师:发愤战胜厄运,厄运缔造奇迹,奇迹成就强者,强者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段漫长的砺炼过程的,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年少时的司马迁是如何追梦的?板书:追梦
(2)、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年少时他心中涨涌着什么梦想?
师生交流:
英雄之梦——是啊,黄河和长江一起,被称为我们母亲河,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在这里衍生,无数英雄们的故事让年少的司马迁如痴如醉,英雄们的壮举让年少的司马迁振奋,英雄们失败也让年少的司马迁唏嘘,英雄们活着是一个人,倒下是一座丰碑,这一切的一切让他心弛神往。
(英雄情结)
指导读一二句。
史家之梦——受父亲的影响,积累丰富。
(家学渊源)出示资料:从资料中你感受到什么?学生说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深刻,让我们感受到司马迁让历史具有浓厚兴趣,也让我们想到一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此时你读出一个什么样的司马迁?(迷
恋英雄、熟谙历史、充满幻想——)
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发愤源自于临终时的承诺)
英雄的影响让司马迁热血沸腾,史学的魅力让司马迁四处游历,父亲的临终嘱咐又让他感受到什么?出示课件:
你读出什么?学生品析
读出父亲的一份悔恨——谁来读?
读出父亲的一份遗憾——谁来读?
他泪流满面的带着悔恨,带着遗憾,谁来读?
这是一个老人,一个史学家,临终时的话,大家一齐读
师:这样的嘱托时刻牢记,这样的遗愿时刻谨记,这样承诺他怎能忘?板书:承诺
于是他——引读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发愤源自于人生的价值)
师:为了年少的梦想,为了对父亲的一句承诺,就在司马迁义无反顾地编写史书,向伟大的史家之路迈进时,一场飞来横祸降临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他遇到了什么?
(1)、生默读课文
(2)、提问:什么是横祸?这飞来的横祸指的是什么?
(3)、师简介酷刑:酷刑叫“宫刑”“腐刑”,是宫中太监所受的刑罚。
在当时被视作奇耻大辱,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整天精神恍惚,我再也没有脸面去到坟前尽孝,再也没有勇气走上街头,我夜不
能寐,经常从恶梦中惊醒,我简直生不如死,因为他失去了男人的尊严,与那些半人半妖的太监为伍了,你们能明白吗?
所以他——(引说)悲愤交加
所以他想——(引说)血溅墙头
所以他要——(引说)了此残生
师:痛苦与耻辱同在,梦想与嘱托共存,他何去何从,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他该怎么办?为什么?
选择“生”:父亲的遗愿。
生读
选择“生”:人生的价值。
这句话在古文中这样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齐读
(4)思考:在司马迁看来为什么而死就轻于鸿毛——摆脱个人的耻辱和痛苦而死。
鸿毛指什么?
在司马迁看来为什么而死就重于泰山——心中装着责任,为了有价值的事而死。
泰山指什么?
板书:价值
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勉励自己,我一定要引读——活下去,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指导读。
师:我们仿佛看见一个正对天发誓的司马迁,读: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师:我们仿佛看见一个深藏屈辱,不屈不挠的司马迁。
读: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5)围绕提供情境,通过想象进行描述。
师:因此他选择了编写《史记》,也就意味着选择了劳累,选择了孤苦,课件出示:
那是一个风沙满天的清晨,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
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
(6)师生交流
(7)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从你们丰富的想象,绚丽的话语中我分明看到了两个字,这两个字是——发愤、发愤、发愤。
(学生齐说)这发愤分明源于对父亲的一句承诺——
这发愤分明彰显出生命的价值——
这发愤分明浓缩出司马迁生命的结晶,谛造出生命的奇迹。
板书:奇迹——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发愤缔造奇迹)
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枯燥的数字,想想看它意味着什么?
什么叫前无古人?想想:《史记》是什么?《史记》是
师:史记是什么?鲁迅先生这样说:出示:《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生读
师:《离骚》是屈原的作品,是非常了不起的作品。
鲁迅将《史记》与《离骚》相提并论,是对司马迁极高的评价。
史家的绝顶之作,不压韵的《离骚》。
《史记》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思想价值。
让我们再一起读读鲁迅对《史记》的评价。
四、全课小结——叩问“发愤”
同学们,通过对课文的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过程,现在我们想想课文一开始的提出的问题:(师指板书中“?”)“发愤”是什么?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
(提供格式)发愤是司马迁
师:环境越是艰难困苦,就愈需要坚强的毅力和信心,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英雄人物把困难挫折当作是一笔财富。
他们用行动来诠释着发愤是什么?可以说发愤是屈原遭到放逐后写成的《离骚》;发愤是左丘明眼睛瞎后写成的《国语》;发愤是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后写出的《兵法》。
出示:发愤是海伦
发愤是贝多芬
发愤是
这无数个发愤谛造了无数个英雄,无数个英雄的人生经历凝成了无数句震耳发馈的话语,给我们以启迪,催我们奋进。
自由大声读
出示:扼住命运的喉咙——贝多芬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巴尔扎克
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历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
——塞涅卡以勇敢的胸膛面对逆境。
——贺拉斯
学生齐读
五、布置作业——拓展“发愤”
师:我想此时此刻大家一定激情澎湃,一定也有许多许多的话要说,因此,今天的作业就是
(出示作业)
1、把你的感受不拘形式地写下来.写成一首诗,也可以是一篇读后感……
2、推荐阅读战胜逆境的文章。
板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追梦承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