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1

合集下载

明朝文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明朝文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明朝文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一、背景介绍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其文学成就丰富多样。

明朝文学以古文为主,继承了唐宋时期文学的传统,同时也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和特点。

二、文学流派 1. 戏曲明代的戏曲是中国戏曲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发展了许多戏曲剧种,如京剧、湘剧、评剧等。

其中,京剧是明代的主要剧种,它融合了唐宋元明的戏曲艺术,并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唱腔。

2.诗歌明代的诗歌继承了唐宋诗的传统,但也有自己的特色。

明代诗人注重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他们的作品常常充满了豪放的气息和真实的感受。

著名的明代诗人有杨慎、杨基、杨慎堂、王世贞等。

3.散文明代的散文注重纪实和议论,散文作品常常是对社会现象和人情世故的观察和思考。

明代散文的代表人物有唐寅、袁宏道、冯梦龙等。

4.小说明代小说的代表作品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

明代小说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社会寓意而闻名于世。

三、文学主题 1. 忠诚和孝顺明代文学注重儒家伦理观念的传播,强调忠诚和孝顺。

许多明代文学作品中都有表现忠诚和孝顺的主题,如《孝经》、《百善孝为先》等。

2.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故明代社会发展迅速,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故成为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

明代文人常常通过描写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生活来表达对社会的思考和批判。

3.个人情感和人生哲理明代文人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他们的作品常常充满了对爱情、友情、家庭等的思考和感悟。

同时,明代文人也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表达了一些人生哲理。

四、艺术特点 1. 古文风格明代文学以古文为主,注重文学语言的庄重和严谨。

明代文人常常通过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模仿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修辞手法明代文学中广泛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3.情感真实明代文学作品注重真实感和情感的表达,文人常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素材,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五、影响与价值明代文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文学参考书目

明清文学参考书目

明清文学参考书目一、明代文学(一)总论1949-1980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中山大学中文系资料室编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4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1966.9-1979.12,1980.1-1981.12,1982.1-1983.12)中国社科院文研所资料室编中华书局 1982 1985 1988民国时期总书目(中国文学卷)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2中国大文学史谢无量北新书局 1918中国文学史分论张振镛商务印书馆 1934中国文学八论刘麟生主编世界书局 1936中国文学史讲话陈子展北新书局 1937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中华书局 1949中国文学史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4中国文学史纲要姜书阁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4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中国文学批评史陈钟凡中华书局 1941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敏泽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中国文学批评史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中国文学理论史黄保真、蔡钟翔、成复旺北京出版社 1987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吕慧鹃等编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5明代商贾与世风陈大康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剑桥中国明代史(美)牟复礼(Mote,Frederick W.),(英)崔瑞德(Twitchett,Denis)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中国文学论著集目正编(6):辽金元明文学论著集目正编国立编译馆主编编辑者王民信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民国85[1996]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郭绍虞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明清文学史(明代卷) 吴志达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左东岭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左东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二)明代诗文中国骈文史刘麟生商务印书馆1936八股文小史卢前商务印书馆1937中国散文史陈柱著商务印书馆 1937中国散文演进史倪志僴台北长白出版社1985骈文史论姜书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中国散文通史漆绪邦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明清诗文论文集苏州大学明清诗文研究室编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6中国诗论史 [日]铃木虎雄著,许总译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9万首论诗绝句郭绍虞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明代隆庆、万历间文学思想转变研究(诗文部分)饶龙隼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明代诗文的演变陈书录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公安与竟陵:晚明两个“新潮”文学流派王恺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明代诗学(诗学丛书)陈文新著湖南出版社2000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廖可斌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晚明小品研究吴承学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三)明代戏曲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9中国古典编剧理论资料汇辑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4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蔡毅编齐鲁书社1989中国戏剧学史稿叶长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明清戏曲史卢前商务印书馆1935中国近世戏曲史 [日]青木正儿著,王古鲁译商务印书馆 1936中国戏剧史长编周贻白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0中国戏曲通史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2中国戏剧文学的瑰宝——明清传奇王永健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曲海总目提要大东书局 1928曲海总目提要拾遗伯英中国戏曲音乐院研究所 1936戏曲小说书录解题孙楷第著,戴鸿森校次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0古本戏曲剧目提要李修生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7中国近代戏曲论著总目傅晓航、张秀莲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4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庄一拂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明代杂剧全目傅惜华著作家出版社1958明代剧作家研究 [日]八木泽元日本昭和三十四年三月讲谈社版明清文人传奇研究郭英德著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国80[1991]明代杂剧研究戚世隽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元明散曲:大俗之美的张扬与泛化王星琦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元明杂剧顾学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论汤显祖剧作四种侯外庐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62汤显祖年谱徐朔方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毛效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牡丹亭研究资料考释徐扶明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汤显祖研究论文集江西省文学艺术研究所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汤显祖传黄文锡,吴凤雏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汤显祖传龚重谟等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汤显祖评传徐朔方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汤显祖与晚明文化郑培凯著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4[1995]徐文长评传骆玉明, 贺圣遂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徐渭论稿张新建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四)明代小说小说丛考钱静方上海商务印书馆 1916小说旧闻钞鲁迅北新书局 1926 鲁迅写中国小说史略之前的准备工作小说戏曲新考赵景深世界书局 1939中国章回小说考证胡适大连实业印书馆 1942 索隐派中国小说史料孔另境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小说考证蒋瑞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1995日本东京、大连图书馆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孙楷第国立北平图书馆暨中国大辞典编纂处 1932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孙楷第国立北平图书馆暨中国大辞典编纂处 1933 从国外复印回来的日本所藏中国佚本小说述考谭正璧知行编译社 1945中国文言小说书目袁行霈、侯忠义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1明末清初小说述录林辰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8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明清小说研究中心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0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宁稼雨齐鲁书社 1996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丁锡根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中国文学论集郑振铎开明书店 1929胡适论中国古典小说易竹贤辑录长江文艺出版社 1987 索隐派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9)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9)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中国小说史北京大学中文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 文革痕迹但是资料搜集很丰富明代小说四大奇书(美)浦安迪著沈亨寿译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中国古典小说史论杨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明代小说史齐裕焜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冯梦龙论游友基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冯梦龙诗文初稿冯梦龙著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冯梦龙与通俗文学傅承洲著大象出版社2000市井新声三言二拍: 人性复归的呼唤魏崇新著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金瓶梅传播史话:一部奇书在全世界的奇遇何香久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金瓶梅的世界胡文彬编北方文艺出版社1987金瓶梅及其他包振南,寇晓伟编选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金瓶梅新解霍现俊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金瓶梅与封建文化牛贵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金瓶梅与晚明文化:金瓶梅作为"笑"书的文化考察尹恭弘著华文出版社1997三国演义(会评本)陈曦钟等辑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三国演义试论董每戡著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怎样阅读三国演义孙昌熙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谈谈三国演义赵齐平著人民出版社1973三国演义资料汇编朱一玄,刘毓忱合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三国演义纵横谈丘振声漓江出版社1983三国演义新论刘知渐著重庆出版社1985三国演义研究集社会科学研究丛书编辑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合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三国演义论稿高明阁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三国演义论文集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选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90’三国演义研究谭洛非主编巴蜀书社1992三国演义丛考周兆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世情与世相尹恭弘著华文出版社1997名家解读三国演义陈其欣选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三国演义之谜管曙光,姚丽编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水浒传(会评本)陈曦钟等辑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施耐庵著,金圣叹评中华书局1975容与堂本水浒传施耐庵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李贽研究参考资料:李贽与水浒传资料专辑厦门大学历史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76论金圣叹评改水浒传何满子著上海出版公司1954水浒传的演变严敦易著作家出版社1957水浒传论文集(上、下)郑公盾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水浒传原本和著者研究罗尔纲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草莽龙蛇话水浒,佘大平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水浒文化大观刘仁圣, 陈信陵, 吴晓龙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水浒传作者考论王晓家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名家解读水浒传竺青选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水浒人物论赞张恨水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西游记研究论文集作家出版社编辑部编作家出版社1957吴承恩和西游记王俊年编著人民出版社1973吴承恩和西游记胡光舟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西游记资料汇编朱一玄,刘毓忱合编中州书画社1983西游记研究:首届西游记学术讨论会论文选江苏省社科院文学所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 西游记及明清小说研究苏兴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余国藩西游记论集余国藩著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民国78[1989]西游记研究资料刘荫柏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西游记别论王国光著学林出版社1990奇特的精神漫游:西游记新说刘勇强著三联书店1992名家解读西游记陆钦选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西游记之谜蔡铁鹰编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看破西游记:西游记与中医易道学周文志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话说吴承恩:西游记作者问题揭秘沈承庆著书目文献出版社2000二、清代文学(一)总论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阿英中华书局1960清代文学批评史(日)青木正儿著,杨铁婴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中国文学批评史·清代卷邬国平、王镇远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朱自清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胡适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美的历程李泽厚文物出版社 1981清代文学张宗祥商务印书馆 1930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上海中华书局 1954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中华书局 1936明清文学史·清代卷唐富龄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1清代满族作家文学概论张菊玲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0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商衍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清代学术思想的变迁与文学马积高湖南出版社1996(二)清代诗文清诗话续编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清诗史朱则杰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2清诗流派史刘世南台湾文津出版社 1995清代文化与浙派诗张仲谋东方出版社 1997晚晴簃诗汇(清)徐世昌 1929年退耕堂刊本清诗评注读本王文濡上海文明书局 1918清诗三百首钱仲联选、钱学增注岳麓书社 1985随园诗话袁枚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0袁枚全集王英志主编校点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3袁枚评传杨鸿烈商务印书馆 1927随园诗说的研究顾远芗商务印书馆 1936随园先生年谱方浚师大陆书局 1933 铅印本读随园诗话札记郭沫若作家出版社 1962袁枚年谱傅毓衡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6袁枚与随园诗话王英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性灵派研究王英志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8白雨斋词话(清)陈廷焯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词苑丛谈(清)徐釚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人间词话王国维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0蕙风词话况周颐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0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龙榆生中华书局 1956清名家词陈乃乾开明书店 1937全清词钞叶恭绰中华书局1982清词三百首钱仲联岳麓书社 1992清代词学概论徐珂上海大东书局 1926历代诗史长编台湾鼎文书局 1971词话丛编唐圭璋编中华书局 1986迦陵论词丛稿叶嘉莹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清词丛论叶嘉莹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清词史严迪昌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0阳羡词派研究严迪昌齐鲁书社 1993通志堂集(清)纳兰性德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康熙刻本影印 1979 纳兰词道光十二年汪元治结铁网斋刻本饮水词冯统笺注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纳兰词笺注张草纫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纳兰词笺注张秉戍北京出版社 1996纳兰性德和他的词黄天骥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3清代古文述传李崇元商务印书馆 1940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周作人上海人文书店 1932文学研究法姚永朴著,许振轩校点黄山书社 1989清代八股文邓云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戴名世论稿徐文博、石钟扬黄山书社 1985桐城文学渊源考桐城文学撰述考刘声木汇刊于直介堂丛刻 1929 桐城文派评述姜书阁商务印书馆 1930桐城派研究论文集安徽人民出版社 1963桐城派研究论文选黄山书社 1986桐城文派王献永中华书局 1992(三)清代戏曲吴梅戏曲论文集王卫民编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3清代杂剧全目傅惜华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清代戏曲史周妙中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十五贯校注张燕瑾、弥松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十五贯戏曲资料汇编路工、傅惜华编作家出版社1957十五贯研究王世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李玉和清忠谱苏宁中华书局1980李玉评传颜长珂、周传家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苏州剧派研究康保成花城出版社1993闲情偶寄单锦珩校点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李渔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论李渔的戏剧美学杜书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李渔评传萧荣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李渔传单锦珩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李渔小说论稿崔子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长生殿徐朔方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洪昇集刘辉校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洪昇年谱章培恒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洪昇和长生殿王永健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洪昇及长生殿研究孟繁树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5长生殿讨论集中山大学中文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洪昇研究刘荫柏花山文艺出版社 1997桃花扇注梁启超上海中华书局 1936湖海集孔尚任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孔尚任诗汪蔚林辑科学出版社 1958桃花扇王季思、苏寰中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孔尚任年谱(附交游考) 袁世硕山东人民出版社 1962孔尚任诗和桃花扇刘叶秋中州书画社 1982孔尚任和桃花扇胡雪冈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孔尚任年谱袁世硕齐鲁书社 1987孔尚任与桃花扇洪柏昭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8孔尚任评传徐振贵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1(四)清代小说王国维遗书王国维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年版心史丛刊(外一种)孟森岳麓书社 1986清代小说李汉秋、胡益民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9清代小说史张俊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镜花缘公案辨疑孙佳讯齐鲁书社1984李汝珍的传说曹晋杰、朱步楼整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5李汝珍及其镜花缘李时人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研究论文索引汪少华编江西大学出版社 1982 聊斋志异资料汇编朱一玄编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5蒲松龄集路大荒整理中华书局 1962会校会注会评本聊斋志异张友鹤辑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1963聊斋发微问恨生上海中华图书馆 1915蒲留仙遗著考略刘阶平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社 1948蒲松龄与聊斋志异何满子上海出版公司 1955聊斋志异研究杨柳江苏文艺出版社 1958蒲松龄年谱路大荒齐鲁书社 1980聊斋艺术谈雷群明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1人鬼狐妖的艺术世界李厚基、韩海明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2聊斋志异今谈双翼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2蒲松龄与民间文学汪玢玲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5蒲松龄评传马瑞芳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聊斋志异欣赏吴组缃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袁世硕齐鲁书社 1988蒲松龄论集王枝忠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0吴敬梓吴烺诗文合集李汉秋点校黄山书社 1993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据嘉庆八年(癸亥,1803)卧闲草堂刻本影印 1975 儒林外史(黄小田评点本) 李汉秋辑校黄山书社 1986儒林外史研究资料李汉秋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儒林外史资料汇编朱一玄、刘毓忱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儒林外史研究论集作家出版社 1955论儒林外史何满子上海出版公司 1955儒林外史人物本事考略何泽翰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儒林外史研究论文集李汉秋编安徽人民出版社 1982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王俊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吴敬梓传陈汝衡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1吴敬梓年谱孟醒仁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吴敬梓陈美林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2吴敬梓研究陈美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浮世画廊:儒林外史的人间张国风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2儒林外史研究纵览李汉秋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2士人心态话儒林陈文新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4儒林外史辞典陈美林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红楼梦索隐王梦阮、沈瓶庵上海中华书局 1916石头记索隐蔡元培商务印书馆 1917红楼梦辨俞平伯上海亚东图书馆 1923红楼梦研究李辰东重庆正中书局 1942红楼梦研究俞平伯上海棠棣出版社 1952红楼梦新证周汝昌上海棠棣出版社 1953红楼梦问题讨论集作家出版社 1955红楼梦的思想与人物刘大杰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6红楼梦评论集李希凡、蓝翎编作家出版社 1957论红楼梦何其芳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红楼梦论稿蒋和森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有关曹雪芹十种吴恩裕中华书局 1963曹雪芹周汝昌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4红楼梦新探赵冈、陈钟毅香港文艺书屋 1970论庚辰本冯其庸上海文艺出版社 1978曹雪芹丛考吴恩裕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曹雪芹家世新考冯其庸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红楼研究小史稿郭豫适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0红楼梦探源外编吴世昌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罗音室学术论著吴世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8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余英时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1981我读红楼梦俞平伯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红楼梦人物论王昆仑三联书店1983曹学叙论冯其庸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2红楼梦卷一粟编中华书局 1963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论文集周策纵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83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编(上中下)刘梦溪编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2-1984红楼梦研究论文资料索引(1874-1982)顾平旦主编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3 红楼梦资料汇编朱一玄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5。

明代万历年间的文学作品

明代万历年间的文学作品

明代万历年间的文学作品
明代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是明朝的一个重要时期,文学作品也有不少精彩之作。

以下是一些明代万历年间的文学作品:
1. 《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是一部以淫秽为主题的小说,通过描写普通人物的生活来抨击明朝社会的弊病。

2.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一部以佛教故事为基础的神魔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旅程。

3.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通过贾府的衰败和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官僚体制的腐败。

4.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一部以义贼英雄为主角的史诗小说。

通过描写宋江等梁山好汉抗击官府的故事,传递了对社会不公正的反抗精神。

5. 《武则天秘史》:作者程德全,是一部以历史人物武则天为题材的小说。

通过描述武则天的生平事迹,展现了她的智慧和权谋手段。

这些作品都在明代万历年间创作或流传,并且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了经典之作。

古代文学明代PPT整理

古代文学明代PPT整理

01 明代文学概说(1368-1644)一绪论二《三国演义》三《水浒传》四明代诗文五《西游记》六《金瓶梅》七“三言”、“二拍”八明代戏剧与《牡丹亭》绪论一、明代文学的总体特征二、明代文学繁荣的原因一、277年明代文学的总体特征:1、整个明代文学的发展轨迹,以嘉靖元年(1522)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作为元代文学的余波和明代中后期文学突变的准备,是中国中古文学的最后阶段;后期,中国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了近古的新时代。

2、各种文体具备,并达到了成熟。

通俗文学——小说、戏曲创作勃兴,形成空前繁荣的局面,代表明代文学最高成就。

二、明代文学繁荣的原因1、明代中期开始,手工业和城市商业(包括印刷业)不断繁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表现市民的生活、思想情趣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人们的艺术趣味也趋向世俗化,其基本特点就是题材重日常琐事,表现多率真自然,语言尚俚俗明白,效果求怡心娱目。

文学创作进一步商品化。

二、明代文学繁荣的原因2、明代中后期兴起的心学,促使人们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上发生变革,开始用批判的精神去对待传统、人生和自我,肯定情、欲,为明代掀起复苏人性、张扬个性的思潮提供了理论武器。

这一思潮对于在文学创作中强化主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使明代文学呈现出一种新气象。

当然其非理性、非道德的倾向也给文学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二、明代文学繁荣的原因3、明人对文学价值和特性认识的深化促进了俗文学的繁荣发达和雅俗文学的互动交融。

章回小说在明代发展、定型。

以昆腔为主导的传奇,在明代达到繁荣。

二、明代文学繁荣的原因1)明人对文学价值和特性的认识:(1)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2)清晰认识文学的虚实关系;(3)开始关注人物的性格刻画;(4)更加注重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

二、明代文学繁荣的原因2)中国长篇小说艺术发展历程:(1)成书过程从世代累积到文人独立撰写;(2)创作意识从借历史演义、寓言寄托到面对现实人生;(3)表现题材从着眼战争兴废等国家大事到注目现实生活;(4)描写的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平民百姓;二、明代文学繁荣的原因2)中国长篇小说艺术发展的过程:(5)塑造的典型从突出的性格特征到用多色、动感的笔触去刻画人物的性格(6)情节结构从线性的流动到网状的交叉;(7)小说的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

02第七编明代文学 第一章 明前中期诗文

02第七编明代文学  第一章  明前中期诗文

《送东阳马生序》是广为传颂的
名篇。
《王冕传》
▪ 冕既归越,复大言天下将乱。时海内无事,或斥冕为妄。 冕曰:“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乃携妻孥隐于九里山。 种豆三亩,粟倍之,树梅花千,桃杏居其半,芋一区,薤韭 各百本。引水为池,种鱼千余头。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 屋。尝仿《周礼》著书一卷,坐卧自随,秘不使人观。更深 人寂,辄挑灯朗讽。既而抚卷曰:“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 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当风日佳时,操觚赋诗,千百不 休,皆鹏骞海怒,读者毛发为耸。人至,不为宾主礼,清谈 竟日不倦,食至辄食,都不必辞谢。善画梅,不减杨补之, 求者肩背相望,以缯幅短长为得失之差。人识之,冕曰: “吾藉是以养口体,岂好为人家作画师哉!”
▪ 何景明(1483—1521)所长为七律,许学夷甚至推为“国朝七 言律第一。李梦阳学杜崇尚雄浑的格调,何景明则偏于俊逸、闲 雅的风格。 ▪ 汉水东驰入楚来,长沙秋望洞庭开。江清楼阁中流见,日落帆 樯万里回。去国尚思王粲赋,逢时空惜贾生才。湘南两度曾游地, 惆怅烟花暮转哀。
▪ 其时诗坛另一重要群体是吴中诗派,代表人物有唐寅、文徵明等。
制义序》),所作八股文开创了一代文风。
三、八股文在正、嘉间臻于鼎盛
▪ 与成化、弘治时期注重八股文的文体规范相比,这一阶段更 偏重八股文的气格和篇章技法。技法方面,古文章法尤其是 唐宋八大家的文法被广泛运用于八股文写作, ▪ 嘉靖时期八股文的显著特点是“以古文为时文”。这一风气 由唐顺之等人开启,至归有光达到顶峰。
▪ 李东阳被视为台阁体代表作家之一,既缘于他长期身处馆阁 的人生境遇,又与他论文与杨士奇等人立场相近有关。
▪ 真正在理论、创作两方面洗尽台阁习气的,是继李东阳而起 的李梦阳、康海等前七子。针对台阁体熟烂、肤廓的流弊, 他们提倡“文必秦汉”,目的是从审美层面对古文的特征予 以强调,倡导文辞质朴。

明代文学概述19页PPT文档

明代文学概述19页PPT文档
概述
• 一、明代文学的发展分期 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开国,到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
(1644)自缢,明代前后共二百七十七年。明代文学发展的走势,是一个先 抑后扬态势。
•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 1、前期:从明初到嘉靖年间(1368—1522)

前期为准备期,也是回归期,即对儒学文艺观的回归。
这些对作家影响很大。
两种理论都鼓吹否定偶像、冲破束缚、张扬个性、肯定自我。
• 2、肯定人欲

明代是一个很有趣的社会,对人欲否定最厉害,又是人欲横
流的时代。明朝皇帝坐稳龙椅、完成了政治稳定之后,一门心思
地稳定思想。理学被推到了独尊的位置,整个明朝到处弥漫着理
学的气氛。永乐年间,饶州一个儒士对程朱提了一点不同意见, 明成祖知道后,龙颜大怒,下旨命有司杖谴,悉焚其著书,曰无 误后人。从此理学被钦定为明朝的唯一学问和考试大纲。从此, 在这根指挥棒下,一切变得雷同了。

条件:环境相对稳定,社会由乱而治。

随着明初经济复苏,社会相对稳定,再加之政治上的特务统治和文化上
的专制主义,思想的理学控制,增添了创作上的不安全感。无奈文人向古人
乞讨人们转向对平稳和谐、雍容典雅的欣赏。此时道德文章大行其道,如台
阁体的统治、道德剧横行,成为了文坛主流。创作步入了贵族化和御用化的
轨道,而走向死沉。值得一提的是,明初的动荡,形成了一股人心思治、崇
• 3、艺术趣味世俗化(文学突变的方向) 作品内容的世俗化 ,也带来了艺术趣味和文学观念的世俗化。
在明代时兴着一种“世俗之趣”。这种艺术趣味的基本特征: 其一,题材:重日常琐事,日用起居。儿女情长,男欢女爱。
其二,语言:率真自然,俚俗明白。

明代文学

明代文学

明代文学第七编明代文学概说1368年——1644年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爆发。

郭子兴、朱元璋响应。

1355年,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国号宋,年号龙凤,称小明王。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即为明太祖。

1398年,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即明惠宗。

1402年燕王朱棣在靖难之役后即位为明成祖,年号永乐。

郑和下西洋,《永乐大典》,1421迁都北京。

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土木堡之变),代宗朱祁钰,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武宗朱厚,世宗朱厚熜(戚继光抗倭、葡萄牙人在1557年开始移民澳门),穆宗朱载垕,神宗朱翊钧(万历),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东林党争、魏忠贤),思宗朱由检(崇祯)1633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

史可法等人在南京拥护福王朱由崧,建立弘光政权;鲁王朱以海于浙江绍兴监国;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于福州称帝。

郑芝龙之子郑成功起兵反清,于1661年率军远征台湾岛,1683年,康熙帝命施琅进攻台湾,明朝最后一股抗清势力覆灭。

明代文学特色:一、小说、戏曲等俗文学的地位不断提高。

小说,长篇“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短篇“三言”、“二拍”。

戏曲,杂剧、传奇,昆曲和地方戏,明中叶三大传奇《宝剑记》、《鸣凤记》和《浣纱记》。

大批的剧作家和曲论家,不同流派.二、文学群体众多、流派纷呈。

台阁体、前七子、唐宋派、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吴江派、临川派、复社、几社等。

三、许多民间艺人和下层文人跻身文坛。

四、追求文学的独立性和主体性,要求文学表达真情、肯定自我。

徐渭“曲本取于感发人心”,李梦阳“真诗乃在民间”,唐宋派“直据胸臆”、李卓吾“童心说”、公安派和竟陵派的“独抒性灵”。

第一章《三国演义》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

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分章叙事、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明朝文学十大代表作

明朝文学十大代表作

明朝文学十大代表作明代是小说、戏曲等俗文学昌盛而正统诗文相对衰微的时期。

然而这种力量消长的变化并不表现于诗文数量的减少,而是表现在作品思想和艺术质量的蜕化。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朝文学十大代表作,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书中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相信《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用多说,它不仅是明代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扛鼎之作,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丰碑。

2、《水浒传》《水浒传》是大家熟悉的明朝四大名著之一,书中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言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3、《西游记》如果问明朝有哪些文学名著能称得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定要投《西游记》一票,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其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鸦片战争以后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等多种语言。

4、《封神演义》《封神演义》是有名的明代文学著作之一,前三十回着重写纣王的暴虐,姜子牙归隐,文王访贤,得姜子牙之辅佐,武王才完成讨伐纣王的大业,后七十回主要写商、周两国的战争,并且掺杂有宗教的斗争,阐教帮助周,截教帮助商,各显道术,互有杀伤,结果截教失败,纣王凶而自焚,武王夺取天下,分封列国,姜子牙回国封神,使有功于国的人和鬼各有所归,本书集史实与传闻之大成,将商纣王的暴君形象作了最后的定型,它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巨大。

明代文学史知识点

明代文学史知识点

明代文学史知识点一、明代文学概述明代文学兴盛于明初,至万历中叶达到鼎盛,以散文为重要体裁。

明代文学描写内容多元,既有社会风情,也有政治讽刺与怀古抒怀、抒情等,其艺术成就丰富多彩。

二、明代文学起源明代文学起源于南宋,滑稽小品成为一种典型的南宋文学流派。

明代文学有着与唐宋文学有很大差别的风格特点,表现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节奏感。

三、明代科举制度与文学兴盛太祖朱元璋实行科举制度,即提拔官吏的考试制度。

文化和教育得到了非常高的重视,科举制度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明代文学以散文为主,同时诗歌、戏剧、小说、传记等文学体裁也都十分丰富。

四、明代文学风格特点1. 讲究语言表现力的细节。

2. 重视对历史故事和文物的研究。

3. 以抒写情感和描写生活为主的散文和诗歌。

4. 擅长凭借小品文和散文等手段来传达文化及美学价值观念。

5. 在散文中蕴含批评现实、社会讽刺等多种意味。

6. 重视文学的审美效果和历史意义,同时还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观念等。

五、明代主要作家1. 冯梦龙,散文家,以散文类文艺作品最为著名。

2. 袁宏道,同时是散文家、诗人、学者和书画家,著有《梦溪笔谈》。

3. 杨慎,明代纪实派作家,以《世说新语》和《涂山先生集》最为有名。

4. 连橐驼,散文家,他创作的《肆书简·艺文四事》被誉为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5. 文徵明,诗人,同时也是一位画家、书法家。

他的诗以自然形象和感人情感见长,并具有浓厚的文化背景。

六、明代文学影响明代文学具有极高价值,它不仅成就了明代文学史,还对后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明代文学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一种mostensn的形象。

明代文学是文化发展、政治改革与社会转型的产物,也是人类文化前进路上的一个重要章节。

明代文学作品

明代文学作品

明代文学作品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化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之一。

在明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涵盖了诗、散文、戏剧等多种文体。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明代文学作品:
1、《红楼梦》: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之一,由曹雪芹创作。

它以贾府的兴衰为背景,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堕落,以及人生的悲欢离合。

2、《金瓶梅》:这是一部明代长篇小说,作者不详。

它以晚明社会为背景,通过描写潘金莲等人的种种糜烂行为,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道德沦丧。

3、《水浒传》:这是施耐庵创作的一部以梁山泊起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

它以宋江等梁山英雄的故事为主线,表现了他们的英勇抗争和对抗社会不公的精神。

4、《西游记》:这是吴承恩创作的一部以孙悟空等人的取经之旅为主线的神魔小说。

它融合了佛教、道教和民间传说,通过丰富的神话和寓言故事,表现了善恶斗争和人性的追求。

5、《牡丹亭》:这是汤显祖创作的一部明代传世剧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戏剧之一。

它以柳如是与唐伯虎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爱情的坚贞和对抗封建道德束缚的勇气。

除了以上作品,明代还涌现出许多其他重要的文学作品,如杨慎《临川四梦》、杨基《长生殿》、袁宏道《南疆燕谈录》等。

这些作品在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 明代

中国古代文学 明代
它是第一部以家庭生活和世态人情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主要通过普通人物的人生际遇来表现社会的变迁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明确的时代性这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渐趋成熟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重大发展为此后的世情小说开辟了广阔的题材世界并使之成为此后小说的主二在创作主旨上从立意歌颂理想变为着重暴露黑暗从表现美转为表现丑
第七编
四、刘基
• (一)生平 • 刘基(1311——1375), 字伯温,浙江青田人。 • 元末进士,官至浙东行省 郎中,后受排斥去官归里。 至正二十年与宋濂同受朱 元璋征召,深受倚重,成 为开国功臣之一。 • 有《诚意伯文集》二十卷。
(二)文学成就
• 为文主张“明道”,讲求“体格严 正”。和宋濂同样,也是继承了元代文 章的传统。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 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 阁子也?”其后六年,吾 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 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 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 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 不常居。 •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 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 如盖矣。
第一章 明代诗文
• 第一节 明代前期诗文 • 第二节 明代中期诗文 • 第三节 明代后期诗文
第一节 明初诗歌与散文
• 一、 高启
• (一)生平 • 高启(1336——1374),字季 迪,号青丘子,长洲(今江苏 苏州)人。 • 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 翰林院编修。洪武三年(1370) 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 他固辞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给。 后被朱元璋借苏州知府魏观一 案腰斩于南京。
• 银烛金杯映绮堂,呼儿击鼓脍肥羊。 • 青衫黄帽插花去,知是东家新妇郎。
第二节 明代中期诗文
• 一、前七子
• (一)释义 • 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的文

经典:01第七编明代文学--绪论-《中国古代文学史》-马工程

经典:01第七编明代文学--绪论-《中国古代文学史》-马工程
▪ 后七子多为新晋进士,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且皆有志于文学, 先后中试、同部任职的经历恰好促成了相互间的结识与交往。他 们相互唱和、商讨,形成了古文宗秦汉、古诗宗汉魏、律诗宗盛 唐的总体文学趋向。
12
二、郎署与台阁:后七子与严嵩之间的“风雅权”之争
▪ 嘉靖七子迈入仕途时,正值严嵩大权独揽。这群年轻气盛的新任 郎署官员无法接受严嵩试图主导文坛的企图和阴险毒辣的政治作 风。
4
二、明中叶政治生态与李梦阳的“国士”风采、诗学谱系
▪ 宣德以后,阁权日重。在朝纲不振、“奸臣”和权阉时常作 祟的明代中后期,士大夫阶层对权臣或阉党的抗争也就是对 皇权的抗争,所显示的是一种匡救时俗的壮怀。
▪ 李梦阳在建立诗学谱系时,上溯杜甫,亦意在确立以表达人 文关怀为宗旨的诗风,是因为他忧国伤时,敢于直面社会问 题。这显然是针对茶陵派而来的。
6
第二节 商品经济的发展与 雅俗文化的消长
一、商业活动的缓慢增长与俗文学的滥觞
▪ 明代初年,朱元璋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业活动 严加控制,目的是改变城市市民的奢靡生活方式。对戏曲演 出也严加管理,凡与教化无关的戏曲演出均在禁止之列。
▪ 天顺、成化年间,两京和江浙地区出现了城市经济初步繁荣 的局面,广州、武汉、芜湖等城市也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市民数量迅速增长。小说、戏曲的创作、刊印、演出在这种 背景下逐渐增加。
5
三、明代后期的党争与文学创作
▪ 如嘉靖初年的“大礼议”之争、嘉靖年间严嵩集团与反严嵩 集团之争、万历以降的东林党与阉党之争,都从整体上对文 坛格局产生了影响。明代中叶以后的不少作品,甚至就是当 时党争的产物或直接写当代党争的。
▪ 这些作品站在正义和公理一方,指斥强权,鞭挞邪恶,表现 出是非分明的政治态度。

古代文学四明代文学

古代文学四明代文学

名词解释一.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它的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

二.台阁体所谓“台阁体”,指在明代永乐(1403~1424)至成化(1465~1487)年间形成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内容大多为歌功颂德、歌舞升平之作;艺术上追求平正典雅。

其主要人物是“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他们先后都官至大学士,为台阁大臣,故称“台阁体”。

同时期大多数高级官僚的创作都归属这一流派。

三.茶陵诗派以李东阳为领袖的诗歌流派。

其论诗强调宗法汉唐,重视诗歌的声律、法度等艺术表现,对当时文坛产生较多影响,成员有谢铎、张泰、陆釴(yì)、邵宝等人。

四.前七子:所谓“前七子”,是指明中叶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成员有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等人组成的一个文学群体。

他们主张复古,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希望借助复古手段达到文学变革的目的。

五.后七子:明代嘉靖中期以后,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七位文人再次举起文学复古的大旗,形成一个较大的文学群体,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后人称为“后七子”。

成员除李攀龙、王世贞而外,尚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六.唐宋派:(必考)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该派将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师法秦汉作为自己反拨的对象,提倡唐宋文风,注重文以明道的传统。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归有光。

七.“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的总称,每集40篇,共120篇。

八.“二拍”:是凌著“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简称“二拍”。

九.吴江派:是以沈璟为代表的注重戏曲格律的传奇派别,沈璟是吴江人,赞同并依其曲论进行创作的作家,多为其子侄、门生及追随者等。

八、明代文学[1]

八、明代文学[1]

3、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人中,号轶符,又 号大樽,松江人。参加复社,又结几社。代表作主要 有《秋日杂感》、《小车行》等。 行吟坐啸独悲秋,海雾江云引暮愁。 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怜无地可埋忧。 荒荒葵井多新鬼,寂寂瓜田识故侯。 见说五湖供饮马,沧浪何处着渔舟? 小车班班黄尘晚,夫为推,妇为挽。 出门茫然何所之? 青青者榆疗我饥。 愿得乐土共哺糜。风吹黄篙, 望见垣堵,中有主人当饲汝。 扣门无人室无釜,踯躅空巷泪如雨。
3、冯惟敏(1511-1580),字汝行,号海浮,山东人。 著有《海浮山堂词稿》,代表作《玉芙蓉· 喜雨》: 初添野水涯,细滴茅檐下,喜芃芃遍地桑麻。消 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都开罢,荞花、豆 花,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
4、薛论道(1531-1600),字谈德,别号莲溪居士,河北人。 著有《林石逸兴》,代表作《水仙子· 愤世》:
2、作者: 作品署“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 编次”。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一说山西太 原(或东原、钱塘)人,浙江人更为可信。著有小 说《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 《残唐五代史演义》以及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等。参与《水浒传》的创作。 3、版本:(1)嘉靖本:明代嘉靖壬午(1522)刻《三 国志通俗演义》,二百四十则,首有庸愚子(金华 蒋大器)《序》和修髯子(关中张尚德)《引》。 (2)《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一百二十回 本,实系明末无锡人叶昼假托李贽所批。 (3)“毛本”:康熙十八年(1679),毛宗岗 假托金圣叹评改本“贯华堂第一才子书”,删改较 多,回目对偶,一百二十回,卷首有金圣叹《序》。
五、明代后期诗文
1、“公安派”——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 公安派反对诗文复古,提倡“抒写性灵”,袁氏 兄弟三人,袁宏道成就最高。袁宏道(1568-1610), 字中郎,号石公,湖北公安人。诗文兼擅。 2、“竟陵派”——钟惺、谭元春 竟陵派别立“幽深孤峭”之说,以矫正公安派俚 俗之失,甚有影响。钟惺(1574-1625),字伯敬,号 退谷、退庵,江西永丰人。临终受戒,法名断残。诗 文主张既反对七子之失,又纠正公安之弊。散文代表 作有《浣花溪记》等。谭元春(1586-1637),字友夏, 号鹄湾,又号寒河,湖北竟陵人。与钟惺为友,共选 《诗归》。其小品文颇有佳篇。现举二人诗作如下:

明朝著名文学作品

明朝著名文学作品

明朝著名文学作品一、早期明朝文学作品1.《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明朝文学家罗贯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历史小说之一。

它以三国时期为背景,通过描绘一系列波澜壮阔的战争和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展示了那个时代的英勇、智慧和背叛。

这部小说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2.《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由施耐庵和罗贯中共同创作。

这部作品以官逼民反为主题,讲述了宋朝时期一群不堪忍受压迫的英雄豪杰起义反抗的故事。

这部小说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善恶与复杂,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之作。

二、中期明朝文学作品3.《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部重要神魔小说,由吴承恩创作。

这部作品以唐朝的玄奘大师西天取经为背景,讲述了孙悟空等主人公的传奇冒险。

这部小说充满了幽默和想象力,被誉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4.《金瓶梅》《金瓶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由兰陵笑笑生创作。

这部作品以明代社会为背景,通过对西门庆等人物的描写,展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复杂。

这部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三、晚期明朝文学作品5.《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明朝文学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讽刺小说。

这部作品通过对各类儒士生活和言行的描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和人们的虚伪、贪婪和愚蠢。

这部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

6.《红楼梦》《红楼梦》是清朝文学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古典小说。

这部作品以贾宝玉等人的宁荣二族为背景,描绘了封建社会的衰败和人性的沉沦。

这部小说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丰富性。

它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四、其他作品除了上述提到的文学作品,明朝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文学作品,例如:1.《东周列国志》这部作品是冯梦龙根据《史记》和《左传》等历史记载,加上民间故事和传说,所编写的一部历史小说。

明代文学

明代文学

第四节 流派的繁荣
一、集团林立、流派纷呈
二、观点偏颇、霸气十足
第二章 明代诗文
第一节 初期诗文(低谷期)
一、高启(吴中四杰之一) 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二、宋濂
三、刘基
思考题: 1、明后期进步的文学思潮的主要观点 有哪些? 2、简述明代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多 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3、李贽的学说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4、在晚明的文学理论中,李贽的“童 心说”具有怎样的先导意义?
第四章 水浒传
第一节 成书、作者、版本
一、成书过程
1、与《宋史》有关。 2、南宋:广泛流传。 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罗烨《醉 翁谈录》、《大宋宣和遗事》平话 3、元代水浒戏。 李逵为第一主角
二、作者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元 至顺二年进士,经历了动乱的 社会。还参加了张士诚的农民 起义,有战斗经验和对江湖英 雄认识。
2、作家: 主要是以皇室人员为核心。
3、体制创新。尝试对元杂剧体 制全面突破。
二、代表作家 1、朱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一说十 七子),封为宁王。酷爱戏曲、音乐和道家 学说,是著名的戏曲家、戏曲理论家。 2、朱有燉。朱元璋的孙子,嗣位为周王, 也是戏曲爱好者和高产作家。剧本今存三十 一种,是保留杂剧最多的作家。 3、杨讷。《西游记》六本二十四出。
三、版本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版本最复杂的一 部小说,主要分两个系统:繁本和简本。 繁本:文繁事简 《忠义水浒传》、《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 水浒传》、《金圣叹批评第五才子书水浒 传》、《出像评点忠义水浒全书》
简本:事繁文简
第二节 思想意蕴
一、内容: 描写了一支聚义队伍的发生、发 展和毁灭的过程。
结构上分两大部分:
第二节 情节和主旨
一、基本情节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库--明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库--明代文学

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一、解释:1、《三国志演义》2、历史演义二、填空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是。

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后世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代康熙年间的评点本。

2、《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是特征化的典型,有、、“三绝”之称。

3、《三国志演义》处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关系是。

4、《三国志演义》的语言风格是。

5、继《三国志演义》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历史演义小说是著的,这部书在清代乾隆年间以的名义刊印,更名为。

6.标志着说唐故事由历史演义向英雄传奇转化。

三、简答1、简述《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和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四、论述1、以曹操、诸葛亮、关羽为例分析《三国志演义》的人物塑造。

2、分析《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3、《三国志演义》为什么被称为“全景式战争小说”?第二章《水浒传》一、解释:1、《水浒传》2、英雄传奇二、填空1、现存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见于宋元之际的。

2、宋元之际画家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最早完整地披露了宋江等36人的姓名绰号。

3、《水浒传》的版本主要有回、回、回三种。

腰斩《水浒传》,删掉大聚义以后的内容,成为最流行的版本。

是。

三、简答1、简述《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水浒传》的“忠义”思想与招安结局?四、论述1、分析《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2、以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为例分析《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方法。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一、解释:1、“吴中四杰”2、《郁离子》3、台阁体4、茶陵派5、八股文二、填空1、“吴中四杰”是指、、和四位诗人,他们在明初诗坛上颇具代表性。

2、明初诗坛成就最高的诗人是,最能体现其诗风的代表作是。

3.明初文名最著的作家是,最擅长创作散文。

5、有明一代最擅长八股制义的作家,前数、,后推、胡友信。

三、简答1、《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鉴赏。

2、概述《卖柑者言》的讽喻特色。

3、分析八股文对明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明代文学发展概况
一、明代文学分期 • 明代文学以嘉靖时期为界分前后两期。 • 明前期:文学名作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
戏曲、小说成就较高, 《三国》、《水浒》问 世。 • 明后期,小说、戏曲再现辉煌:徐渭《四声 猿》、汤显祖《临川四梦》、吴承恩《西游记》、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冯梦龙《三言》、凌濛 初“二拍”等皆为大家大作。诗文最突出的是 “公安派”。
• 袁宏道将词、曲、小说与庄、骚、史、汉并提, 称《水浒》《金瓶梅》是“逸典”(《觞政》)。
• 冯梦龙认为小说比《论语》《孝经》的感染力 “捷且深”。
• 明代俗文学的繁荣:
• 首先是小说勃兴:长篇章回体小说以 《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这 “四大奇书”为标志。短篇以“三 言”“二拍”为代表。

(三)魏晋南北朝
• 曹植《与杨祖德书》:街谈巷语,必 有可采。
• 刘勰《文心雕龙》:盖稗官所采,以 广视听。
• 志怪小说 干宝《搜神记》; • 志人小说 刘义庆《世说新语》
(四)唐代小说—传奇
• 传奇,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元稹的《莺莺 传》初名《传奇》,裴铏的小说集也称《传奇》, 所以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称为“传奇”。宋金时 期,传奇成为说话的“小说”及诸宫调中一类的 名称。元代以后,则将敷衍奇闻异事题材的小说、 戏曲(先是杂剧,后是南戏)称为传奇。今则专 以传奇指唐宋文人的文言短篇小说及明清以唱南 曲为主的戏曲形式。以别于北杂剧。
• 在汉代,小说的地位略有提升
汉代小说
• 无名氏《燕丹子》,叙荆轲刺秦王之事; • 刘安等《淮南子》,神话传说; • 刘向《列女传》、《新序》、《说苑》,民
间传说、历史故事集; • 赵晔《吴越春秋》,叙吴、越两国史事; • 袁康《越绝书》,叙吴越史地及伍子胥、范
蠡等人活动; • 司马迁《史记》,有些情节描写可当小说来
• 二、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和繁荣
• 传统文学观念向视诗、文等雅文学为正宗,而视 小说、戏曲等俗文学为鄙野、淫邪。
• 承平日久,帝王对小说、戏曲兴趣越来越浓,朝 臣、文人也开始喜好。
• 从前期李梦阳到后期李贽、袁宏道、汤显祖、冯 梦龙等,都为俗文学大声疾呼。李贽称《西厢》 《水浒》:“古今之至文”(《童心说》)。
• 先秦诸子重道而菲薄小说,对后世小说的发 展有一定的影响
(二)汉代
• 桓谭《新论》: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 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 之辞。
• 班固《汉书•艺文志》列九流十家,小说 家附列于诸子之末。“小说家者流,盖 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 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 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 议也。”“诸子之家,其可观者九家而 已。”
• 分章叙事 • 分回标目 • 每回故事相对独立 • 前后勾连,首尾相接 • 全书构成统一整体
二、章回体小说崛起和兴盛的 原因
• 外因:市民阶层迅速扩大,作品 内容市民化,艺术趣味趋向世俗 化 ,文学商品化,理论上的支 持等等;
• 内因:小说文体本身的发展所致 的必然结果
三、古代小说发展概说
(一)先秦第七编 明代文学明代文学论(1368—1644)
• 明王朝(1368—1644)历16 帝,有国277年。可以嘉靖
(1522-1561)为界分前后
两期。
第一章 概说
• 第一节 明代社会发展对文学的影响
• 第二节 明代文学发展概况
明代文学分期 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和繁荣
• 第三节 长篇章回体小说的崛起和兴盛
• 《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 达亦远矣。
• 《论语·子张》引子夏云:虽小道,必有可 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
• 《荀子·正名》:知者论道而已矣,小家珍 说之所愿皆衰矣
• 先秦寓言、史书及一些杂家著作(如《山海 经》、《吕氏春秋》、《晏子春秋》)中的 片断描写可看作是最早的微型小说。
章回体小说的形式特点 章回体小说崛起和兴盛的 原因 古代小说发展概说 以明代“四大奇 书”为代表的章回体小说艺术发展历程
第一节 明代社会发展对文学的影响
1、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 明初 “重农抑商”,影响了城市繁荣。
明中叶工商势力活跃,市民阶层迅速扩大。 新的读者群的形成,作品内容市民化,艺 术趣味趋向世俗化 。文学商品化。
• 历代史传文学、六朝志怪志人小 说,是唐传奇的文学渊源。但唐 传奇又同它们有明显区别。六朝 志怪小说,意在证明神道不诬; 志人小说,旨在记述事实;称不 上现代意义的小说。史传文学, 必须在真人真事基础上作艺术加 工,有小说因素,却非小说。
• 而唐人“始有意为小说”(鲁迅《中 国小说史略》),唐传奇自觉的追求 艺术美,运用想象,虚构和曲折情 节,注重人物形象塑造,构思巧妙, 结构完整,篇幅增长,叙述宛转, 文辞华美,基本上摆脱了史传文学 真人真事的框架,标志着中国小说 发展具有了独立的文学品格,进入 到成熟阶段。
唐传奇的代表作
• 元稹《莺莺传》 • 白行简《李娃传》 • 蒋防《霍小玉传》 • 陈玄佑《离魂记》 •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 陈鸿《长恨歌传》、《东城老父传》 • 李朝威《柳毅传》
(五)宋元话本
• 宋代以后,古典小说分为文言、白话两支。
• 宋元白话小说叫话本,话本由“说话”而 来。话本即说书艺人(宋代称为“说话 人”)“说话”时所使用的底本。话本的 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 其次是戏曲兴盛:嘉靖后,“三大传 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 纱记》、王世贞《鸣凤记》问世;“四大 声腔”的昆山、弋阳腔火爆。汤显祖、沈 璟等剧作家和曲论家,汤显祖《牡丹亭》、 徐渭 《四声猿》标志了明代戏剧的最高水 平。
第三节 长篇章回体小说的崛起和 兴盛
• 一、章回体小说的形式特点
2、王学的兴起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明代中后期思想文化活跃的重要契机是王学 的兴起。王守仁等人发展了宋代陆九渊的“心学”, 认为“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传习录》) 心学与禅宗的结合,促进了人们在思想观念、思维 方式上的变革,开始用批判的精神去对待传统、人 生和自我,为明代掀起复苏人性、张扬个性的思潮 创造了一种气氛,启发了一条新的思路,提供了一 种理论武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