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早读资料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晨读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晨读](https://img.taocdn.com/s3/m/0e4afb004693daef5ff73dd6.png)
三年级下册数学晨读知识点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 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观测点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3. 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做题时先标出东南西北,如右图4. 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
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
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5.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南方)。
6.确定方向的方法: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⑤一般情况下,地图(或图纸上)规定向上为北。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除以与除相反,如12÷2=6,读作:12除以2等于6或2除12等于6(一)口算除法1.口算方法: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把整百数看作几个百来计算。
口算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时,要将几百几十数看作是几个十来计算。
2.乘除法估算方法:四舍五入法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或将被除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除数的倍数。
乘法估算:81×68≈5600,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最接近492,再算480÷8得60。
(二)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被除数的前一位除以一位数;如果不够除,再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一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
(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对应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三年级下数学早读内容
![三年级下数学早读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59b42e904a1b0717fd5dd8b.png)
数学早读内容1、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所得的商写在十位上;再用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所得的商写在个位上。
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写横式的结果时,不要忘记写余数。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余数的单位要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4、当除到被除数个位不够商1时,要商0占位5、被除数=商×除数+余数6、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首位不能整除)的计算方法: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所得的商写在十位上,然后把余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继续除以一位数,所得的商写在个位上7、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从高位到低位依次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1)如果除到哪一位有剩余,就把余下的数与下一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以一位数,直到除到最后一位为止。
(2)如果被除数的中间是0,当百位上的数能被整除时,就在十位上的上面商0;当百位上的数不能被整除时,就把余下的数和0合起来再继续除以一位数8、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9、0作除数无意义,0不能作除数10、当被除数百位上的数能被整除,而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又不够商1时,就在商的十位上写0占位,然后把十位上的数落下来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11、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上正好除尽,而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又比除数小,就可以不必再除,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再把被除数个位上的数落下来作余数,余数要比除数小12、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被除数的前两位去除以除数,商写在十位上,这时的余数与落下的个位数合起来,再除以除数,商写在个位上。
13、连除运算(没有小括号)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14、乘除混合运算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15、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折痕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对称轴要用虚线标出16、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做平移17、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18、两个数相乘,当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时,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当两个乘数分别都扩大到原来的10倍时,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19、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先不看乘数末尾的0,再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算乘数末尾一共有多少个0,最后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20、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可以先把其中一个乘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用它们分别与另一个两位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三下数学早读
![三下数学早读](https://img.taocdn.com/s3/m/00f3f7c0da38376baf1fae9a.png)
4、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 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 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 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 ④ 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4、平年:2月(28)天,全年(365)天; 上半年有(181)天。 闰年:2月(29)天,全年(366)天; 上半年有(182)天。 每年下半年都是(184)天。 5、一年分为四个季度: 1、2、3月——第一季度 90天(平年),91天(闰年) 4、5、6月——第二季度 91天 7、8、9月——第三季度 92天 10、11、12月—第四季度 92天
6、一个星期有7天,其中5天上学2天休息。 求有多少个星期? 用天数÷7。 如:52天里有几个星期? 52÷7=7(个)……3(天) 平年全年有365天,合52周零1天, 闰年全年有366天,合52周零2天。 7、各类节日及重要事件发生时间: 1月1日 元旦节 3月5日 学雷锋日 3月8日 妇女节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除数一定要比余数大。 (2)除法验算:→用乘法 ① 没有余数时用商×除数=被除数; ② 有余数时用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验算时别忘了加余数。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0不能做除数。 如:0÷( )=0 括号里只有( 0 )不能填。
第三单元 统计 1、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 注意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的单位的不 同,用折线表示起始格。 2、求平均数的方法: ①移多补少 ②总数÷份数=平均数 3、(平均数)能比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 总体情况。
三年级早读下册.doc
![三年级早读下册.doc](https://img.taocdn.com/s3/m/8315219a33687e21ae45a93d.png)
三年级数学早读下册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①先确定一个方向,再根据这个方向辨认其他三个方向;②
确定一个方向的方法:可借助工具(如指南针),也可借助身边的事物(如太阳);③ 根据太阳辨认方向:早晨面向东北向西,左手指北,右手指南。
2、认识地图上的方向和绘制简单的示意图:①地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②
绘制简单的示意图的方法:先选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在确定好各物体的方向,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用箭头“f”标出北方。
3、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①正东和正北之间是东北方向;②正东和正南之间是东南方
向;③正西和正南之间是西南方向;④正西和正北之间是西北方向。
4、描述行走的路线:以出发点为基准,先确定到达的地点所处的方向,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
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
5、表格。
数学知识清单,三年级下册
![数学知识清单,三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8985034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6.png)
数学知识清单,三年级下册
数学知识清单,三年级下册,主要包含以下知识点:
1. 除法: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被除数、除数和商是除法的基本部分。
除法可以用乘法进行验算。
2. 方位:方位是东、南、西、北等方向。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
指南针用来指示方向,其一个指针指向南方,另一个指针指向北方。
3. 生活中的方位知识:例如,北斗星永远在北方;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4. 地图的绘制方向: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5. 数学基本规则:例如,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这些知识点都是基础知识,对于后续的数学学习非常重要。
同时,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巩固。
如有需要,建议查阅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或咨询专业教师。
三年级数学上早读资料
![三年级数学上早读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fb36ac569dc5022aaea00bb.png)
三年级数学上早读资料班别姓名学号第一单元:时、分、秒1、三年级数学上早读资料——秒.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当秒针走一圈(60小格)即60秒时,分针正好走1小格,所以1分=60秒.2、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把时(分)化成分(秒),时(分)前面是几,就是几个60相加.当把较小的单位转化成较大的单位时,要除以进率;当把较大的单位转化成较小的单位时,要乘以进率.3、计算经过的时间:可以数钟面上的格数,也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4、时、分、秒的关系:1时=60分,1分=60秒.5、在用时间记录赛跑成绩时,所用时间越少,成绩越好.6、比较两段时间的大小,先统一单位再比较.7、起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结束时刻-经过时间=起始时刻8、在计算时间时,要注意相同的时间单位才能相加、减.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先把一位数相加,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2、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先用被减数减去减数的十位,再减去减数的个位.3、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可以先把其中一个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加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4、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两位数减两位数,先用两位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5、口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看成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一个0.6、在计算结果要求不精确时,可以估算.7、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可以把三位数先看成与它最接近的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再计算.8、笔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9、笔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再减.10、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方法:根据问题和生活实际适当采用不同的估算方法,可以先把每个三位数看成与它最接近的整百数,再进行计算;也可以先看成与它最接近的几百几十数,再进行计算.第三单元:测量1、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的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2、量物体长度有时也用分米(dm)作单位,分米是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3、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千米也叫公里,千米和米的换算:1千米=1000米.4、两地路程选单位,路程较长用千米,路程较短常用米,结合实际要仔细.5、先估计其中的一部分有多远,再看有多少个这样的一部分,最后就能估计出一共有多远.6、长度单位来换算,相互进率要记全.相邻单位十进率,隔一是百,隔两是千.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1吨=1000千克.8、把吨化成千克时,在数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化成吨时,在数的末尾去掉3个0.9、解决问题有时有多种方案,可以用列表法有序地把不同的方案列出来,再选择需要的方案.10、路程运算要注意,单位是否已统一,如果单位不统一,统一单位再计算.11、解决有限制条件的问题时,可以用列举法把符合条件的方案列举出来.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加法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2、加法验算(一):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相同.(二)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3、进位加法不难算,满十进一最关键;个位十位加满十,向前进一莫忘记.4、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5、退位减法要牢记,先从个位来减起;哪位不够前位退,本位加10莫忘记.6、减法验算(一):用差加上减数或减数加上差,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二)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7、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8、解决问题时,要认真分析条件和问题,理解题意,再选择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解答.9、不需要精确计算时,可以确定采用估大或估小的估算方法.估算用钱时,要尽量往大估.10、“≈”是约等号,读作“约等于”,常用来表示估算所得的近似结果或运算的近似值.五、倍的认识1、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是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计算出的商后面不加单位名称.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4、解答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问题时,求出几倍数后,多几就加几,少几就减几.5、倍数问题有诀窍,利用转化来思考.谁是谁的多少倍,除法帮你解决掉.6、谁的几倍是多少,快找乘法来弄好.复杂问题不用怕,画图帮助你理解.7、两步计算的问题,可以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然后列式计算.8、用画实物图或线段图的方法分析问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间的倍数关系,帮助我们理解题意.9、(×)是(÷)的(÷)倍;(÷)的(÷)倍是(×).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1、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先利用乘法口诀求出积,再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2个或3个0.2、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先用整十数乘一位数,再用一位数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的积加起来.3、列竖式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一般把多位数写在上面.4、多位数乘一位数: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面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因数.5、笔算乘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是关键.个位起,依次乘,积满几十就进几.6、连续进位不要慌,数位对齐个位起.进位数字别忘记,细心才能做妥当.7、因数中间若有0,乘的顺序不变更.个位起,向前乘,0的位数不能扔.8、因数末尾若有0,简便算法最可行.末尾0前对齐位,乘积后面0补清.9、先用“总数÷份数”求出每份数,再解决问题,这样的问题属于归一问题.10、总归问题中不变的量是“总量”,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先用乘法求出“总量”是多少,再把它作为定量来求出其他的量.11、归一问题中不变的量是“单一量”,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先用除法求出“单一量”,再把它作为定量来求出其他的量.12、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原数.13、口算估算要分清,“=”“≈”各不同,口算直接算出积,0的个数数仔细.14、奇数个连续自然数的和等于正中间的加数乘加数的个数.15、乘法估算,采用把乘数往大估或往小估的估法,估得的数与原数越接近,结果与准确值就越接近.16、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分析理解题意,解答时既可以分步解答,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数字编码1、邮政编码前两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第三位表示邮区,第四位表示县(市).2、身份证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码,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1、四边形的特征:(1)有4条直的边,;(2)有四个角;(3)是封闭图形.2、长方形的特征: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特征:每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3、测量周长的方法:(1)绕绳法;(2)直尺测量法;(3)滚动法.4、周长公式很重要,计算周长要用到.列式之前审好题,分清图形把数找.长宽之和再乘2,边长乘4最明了.5、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和正方形,拼成正方形时周长最短.如果不能拼成正方形,拼成长和宽最接近的长方形周长最短.6、两个图形拼在一起,周长要减少重合的两条线段的长.7、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8、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9、在一个长方形里得到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1、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2、直直一条分数线,分母举着分子站.分子是1比大小,分母大来分数小.3、几分之几大家认,平均分来很重要.平均几份分母几,取了几份分子几.4、同分母分数比大小,分子大来分数大.5、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6、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大.7、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把1写成与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8、已知物体的总数,求它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用总数÷份数.9、已知物体的总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先用总数÷份数,再用商乘所占的份数.10、部分占整体的几份之几,就看整体能平均分成几个这样的相同部分.11、把多个物体当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12、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可以把这些物体平均分成相应的份数,求出每份是多少,再乘所占的份数.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1、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放在一起,归为同类的思想方法,就是集合.2、解决集合问题,可以从它们的和中减去重叠部分;也可以先用其中一部分减去重叠部分,再加上另一部分.3、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时,把两个计数部分相加再减去事物的总数,就是计数的重复部分.4、对于不能直接看出阴影部分用哪个分数表示的图形,可以用割补法改变形状后,再用分数表示.5、用数量除以所占的份数,可以算出每份数是多少,再乘总份数就是全部的量.运用集合的思想,借助直观图,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比较简单的相关实际问题.。
三年级下学期早读内容
![三年级下学期早读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32d2201844769eae109ed0e.png)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31天):1月、3月、5月、7 月、8月、10月、12月; 小月(30天):4月、6月、9月、11 月; 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
一、三、五、七、八、十、腊,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整, 平年二月二十八, 闰年二月把一加。
一、三、
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 1个闰年。 公历年份是4 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 厘米。 (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 分米。 (3)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 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 (5)、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000000平方米,也就是1平方千米。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 0不能做除数,如:0÷( )=0括号 里不能是0。
第三单元 统计
• 平均数=各个数的总和÷总个数。 • 如:平均速度=速度之和÷速度的总个数。 • 平均身高=身高之和÷总人数。 • 平均成绩=成绩之和÷总人数。 • 平均体重=体重之和÷总人数。 • 平均产量=产量之和÷总亩数。
•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与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用第二个 因数个位上的数字依次去乘第一个因 数,相乘时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 位进几,计算时不要忘了加上进来的 数,然后把两次相乘的积相加。
第六单元 面积
•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 是它们的面积。 •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 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 分米和平方米。
• 1、两数相乘,如果因数末尾有0, 先将两个因数的0遮住不看,把0 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 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写上 几个0. • 2、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时,把两 个数都看成整十数,再计算最简 便。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必背内容背诵内容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必背内容背诵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27e21ecff00bed5b8f31d9e.png)
三年级下册数学必背内容1、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绘制的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4、除法的验算,先用商和除数相乘,别忘了再加上余数.5、0除以任何不是0数都得0。
6、被除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但它的商可不一定有0哦.7、除法的估算所得的商,一定是整十整百数,不能有余数.8、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求平均数得先求和,再除以份数。
9、1年=12个月。
平年一年有365天,是52个星期零一天;闰年一年有366天,是52个星期零2天.平年二月有28天,闰年二月是29天。
10、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十一是三十天。
二月可能是28天,也可能是29天。
11、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12、小明满12岁了,但他只过了三个生日,他是( 2 )月(29)日生的。
13、地球总是绕着太阳转的,转一圈要一年(365天多点)。
地球自转一圈是一天,是24小时。
14、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
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15、普通计时法有上午、下午、晚上等词语来区分,而24时计时法不用这些词语。
16、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17、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18、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米厘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19、同样长的两根绳子,围成的(正方形)面积最大。
20、一个正方形,周长是16厘米,面积是16平方厘米,它的周长和面积(无法比较)。
21、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它的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它们的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2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23、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三年级下册数学晨读资料
![三年级下册数学晨读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866f24ab8f67c1cfbd6b835.png)
1、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2、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时间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3、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4、总数=份数×每份数份数=总数÷每份数每份数=总数÷份数5、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没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6、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7、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8、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9、边长=正方形的周长÷410、长=长方形的周长÷2-宽长=(长方形的周长-宽×2)÷211、宽=长方形的周长÷2-长宽=(长方形的周长-长×2)÷212、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积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35×10=350)(2)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利用乘法口诀表表内乘法先将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所得的积的末尾添两个0.(20×50=1000)笔算:1、相同数位对齐2、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得到的是多少个“一”,所以积的末位要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得到的是多少个“十”,所以积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12×14=168; 15×40=600)1 2× 1 44 81 21 6 813、探索规律: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14、面积: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15、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16、长方形面积=长×宽长=长方形面积÷宽宽=长方形面积÷长17、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18、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深圳市宝安区三年级下册数学早读内容
![深圳市宝安区三年级下册数学早读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c4ed93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76.png)
数学早读1、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我们都是好朋友。
2、破十法:十几分成10和几,10写在减数旁边。
平十法:十几先减去个位的数,减数先分成个位的数。
3、圈一圈,减多少圈多少。
4、数线图:找到起点,数清走几格写减几,最后落点加箭头。
5、问号这句话含有:还有、还要、还剩、还差、还缺、再字都用减法,和一共用加法。
6、求总数用加法、有总数用减法。
7、提问题、列式单位、答句,信息放前面,答案放等于号后面。
8、问题模式什么比什么多多少?什么比什么少多少?什么和什么一共有多少?问题加问号,答句加句号。
9、读作文字、写作数字。
圈一圈圈10个或5个。
10、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0里面有100个一。
11、计数器从右边数起,个位是第一位,十位是第二位,百位是第三位。
十位表示几个十,个位表示几个一,几个几先数字后文字。
12、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13、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数,画一捆捆的小棒、计数器、大圆小圆。
14、数的比较,从高位比起,数位越多数越大。
15、多得多选最多,少得多选最少,差不多选最近,看清题目是否有2个条件和画什么图形。
16、百数表横着看,前减1后加1 ,竖着看,个位不变,十位上减1下加1。
17、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条边、4个角,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长方形对边相等,三角形有3条边三个角。
都是平面图形。
画图必须尺子画。
18、七巧板有3种图形、7个图形,5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
19、至少用3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至少用4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摆成一个正方形,至少用6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摆成一个长方形,至少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可以摆成一个大正方形。
20、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都是平面图形,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圆柱都是立体图形。
三年级数学下册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下册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e6416b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a.png)
三年级数学下册必背知识点
1. 方向与位置:理解并能够辨别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辅助方向。
了解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 长度单位:掌握毫米、厘米、分米、米四个长度单位,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3. 乘法:理解并掌握乘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4. 除法:理解并掌握除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5. 时间单位:掌握秒、分、小时三个时间单位,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6. 面积与周长: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7. 图形与几何:了解基本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能够识别和描述图形的特征。
8. 分数: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运算。
9. 统计与概率:了解简单的统计方法,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够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完整版)三年级下数学早读内容
![(完整版)三年级下数学早读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404fa84958f5f61fb6366636.png)
新秀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早读内容)班级姓名第一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1)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
(如:30÷5 = 6)4、笔算除法:(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2)除法验算:→用乘法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对折后能使两边重合的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特点: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沿对称轴将它对折,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轴对称图形的有:角、五角星、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和正多边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等.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条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不等边三角形,非等腰梯形等。
三年级下半年 数学知识点
![三年级下半年 数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65c2a6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7.png)
三年级下半年数学知识点
以下是三年级下半年的一些数学知识点:
1. 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学习如何进行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2. 分数:介绍分数的概念,学习如何读写常见的分数,并进行简单的分数的比较和运算。
3. 长度单位换算:学习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例如厘米与米、千米与米的换算。
4. 时钟和时间:学习如何读取时钟并判断时间,包括整点、半点以及其他分钟的表示方法。
5. 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学习不同的二维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和三维图形(如立方体、球体等)的特征和性质。
6. 数据收集和统计: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和统计,包括绘制简单的条形图和折线图,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7. 金钱概念:学习如何认识和计算人民币的面值,进行简单的货币加减法运算。
8. 运算符号:学习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符号及其使用方法,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这些知识点只是三年级下半年数学学习的一部分,具体的教学内容可能会因不同地区和学校而有所差异。
建议你参考教材或与老师进一步了解具体的课程安排。
1。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早读复习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早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734a84fd9b89680203d825eb.png)
第一单元
1、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3、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
4、顺时针方向,东南西北
5、被除数÷除数=商
6、被除数÷商=除数
7、商×除数=被除数8、乘数×乘数=积
(因数)
9、积÷乘数=乘数
有余数的情况下: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余数<除数
笔算除法小结:笔算除法时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被除数的哪一位除后有余数(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就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合起来继续除。
0乘任何数都得0。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方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而个别的是需要结合乘法口诀进行估算的。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积的末尾写在个位上,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积的末尾写在十位上。
每次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单价×数量=总价每份的数量×平均分的份数=总数
总价÷数量=单价总数÷每份的数量=平均分的份数
总价÷单价=数量总数÷平均分的份数=每份的数量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学期早读材料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学期早读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c23d051e52d380eb62946d66.png)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早读材料1.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2.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
3.地图一般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4.东面和南面的中间是东南面;东面和北面的中间是东北面;西面和南面的中间是西南面;西面和北面的中间是西北面。
5.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与西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
由北向南吹的风叫北风,由东南向西北吹的风叫东南风。
6.两个相同的数相除得1;0除以任何不是0 的数得0。
7.除法的口算:用被除数的最高位去除,再在商的后面加上0如果最高位不够除,就在商的后面少加一个0.8.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一位不够看两位。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如果被除数的哪一位除后有余数,就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合起来继续除,不够除就在上面写0.每次要记得验算余数要比除数小。
9.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将商乘以除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将商乘以除数,在加上余数,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10.运算法则:(1)如果只有加、减、乘法其中的一种,可以按任意顺序计算;(2)只含加减法或乘除法,一般按从左至右的顺序计算;(3)加减乘除都有,先算乘除,后算加减;(4)如果有小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11.把一组数据加起来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就是平均数。
12.一年共有十二月,7大4小和2月。
一三五七八十和十二月都是31天,四六九和十一月是30天。
平年的二月有28天,闰年的2月有29天。
13.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14.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15.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16.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
17.面积单位的换算: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0000平方毫米;1平方米=1000000平方毫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18.小数的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大的小数越大,如5.23 4.87>;整数一样,就比较十分之一位,大的就越大,如5.23 5.21>。
(完整版)三年级数学下早读资料
![(完整版)三年级数学下早读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6edb707680203d8ce2f249d.png)
三年级数学下早读资料班别姓名学号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再根据这个方向辨认其他三个方向。
2.地图通常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东北与西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
4.在描述行走路线时,一般用“先向……再向……最后向……”等词语。
5.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6. 位置是相对的,观测点不同,看到物体的方向也会不同。
7.“四面八方”的“四面”是指东、南、西、北;“八方”是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8.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先确定要到达的地点所处的位置,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
行走路线可能不是唯一的。
9.早晨,当你面向太阳时,你的后面是西方,左面是北方,右面是南方。
10.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时,你的前面是北方,后面是南方,左面是西方,右面是东方。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时,先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或几个百或几个千。
再用表内除法口算。
2.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先把两位数分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除以一位数,再把除得的商加起来。
3.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先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一定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后继续除。
4.除法的验算:(1)没有余数:商×除数=被除数。
(2)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5.除数若是一位数,首先来看第一位;首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哪位。
6.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方法:一商、二乘、三减、四比、五落。
7.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大,商是三位数;被除数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商是两位数。
18.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在求出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这一位商0.9.商个位上的0起占位作用,不能省略。
10.0乘任何数都得0。
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
11.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先把被除数看成与它最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再用口算除法的方法得出估算的结果。
数学早读课 三年级
![数学早读课 三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689815d19ec3d5bbfd0a74b0.png)
加数+加数=和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除数÷除数=商 被减数=差+减数 被除数=商X除数 减数=被减数-差 除数=被除数÷商 乘数×乘数=积 乘数=积÷乘数
笔算加法和减法
• 笔算加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 笔算减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 不够减时,从前一位退1当10.哪一位上的 数被借走了1,计算时要记住先减去借走的 1.
•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也就是求大数), 用加法。 •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也就是求小数), 用减法。
边
角
边
• 顶点 •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 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后画边。
• 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 • 角的大小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 角可以分成三类:直角、锐角、钝角 • 直角 • • 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 • 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质量单位从小到大有:克g,千克kg,吨t。 相邻两个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 单位。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生活中很多物品 的质量要用吨来计量,如钢材、水泥、化肥的 质量,火车、汽车及轮船的载重量。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 第二位是十位, 第三位是百位, 第四位是千位, 第五位是万位。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 • • • • •
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 如:2+2+2+2=2×4 乘法算式2×4=8 读作:2乘4等于8. 表示 4个2相加,或者表示2个4相加。 乘法算式5×3=15 读作:5乘3等于15. 表示5个3相加,或者表示3个5相加。
数学早读课
• 钟面上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 • 长又细的是分针,短又粗的是时针,最长最细的是 秒针。 • 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分针 走一大格是5分,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1时=60分 • 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一小格。 • 1分=60秒 • 认时间:先看时针是超过几,就是几时多,分针 指着数字几,就用几乘5得到“分”。当分针指着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背诵内容汇总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背诵内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de1987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5b.png)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背诵内容汇总
本文档汇总了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背诵内容,帮助学生进行复和巩固。
以下是具体内容:
第一章:认识十、百和千
- 背诵十、百和千的名称和概念
- 背诵十、百和千的相关数词
第二章:数的读法
- 背诵数字的读法及其组合方式
- 背诵常用的年份和手机号码
第三章:数的大小比较
- 背诵数的大小比较的基本规则
- 背诵数的大小比较的实际应用问题
第四章:数位与数
- 背诵数位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 背诵数位与数的关系
第五章:数与图形
- 背诵数和图形的对应关系
- 背诵不同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第六章:重量和容积
- 背诵常见物品的重量单位和容积单位- 背诵不同物品的重量和容积
第七章:时间的表示
- 背诵时间的单位和表示方法
- 背诵不同时间点的表示方式
第八章:收集数据
- 背诵收集数据的基本步骤
- 背诵数据的整理和统计方法
以上是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背诵内容汇总。
通过背诵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水平。
希望本文档对学生研究有所帮助。
感谢阅读!。
三年级数学早读单
![三年级数学早读单](https://img.taocdn.com/s3/m/8670076583c4bb4cf6ecd130.png)
第四单元:1、80÷4=20表示8个十除以4等于2个十,2个十就是202、余数要比除数小。
3、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一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54÷6=9 80÷4=20)4、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商不一定比他们相乘的积的小。
(如1÷1=1 1×1=1)5、24里面有24个一,240里面有24个十,2400里面有24个百。
6、在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从最高位算起。
7、被除数的末尾有0,商的末尾不一定有0.(如:20÷4=5)8、在计算()8÷7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是7(填除数本身),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6(填除数-1)第五单元:1、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在一个算式中,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法。
3、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第六单元:1、1年有12个月。
大月有31天,一年有7个大月,大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小月有30天,一年有4个小月,小月:4月、6月、9月、11月2、平年有365天,2月有28天;闰年有366天,2月有29天3、通常每四年有3个平年,1个闰年。
4、一年有4个季度,第一季度1、2、3月,第二季度4、5、6月,第三季度7、8、9月,第四季度10、11、12月。
5、一年有上半年和下半年;上半年有1,2,3,4,5,6月;下半年有7,8,9,10,11,12月,下半年有184天。
6、一年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的是7月和8月。
第7单元: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下早读资料
班别姓名学号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再根据这个方向辨认其他三个方向。
2.地图通常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东北与西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
4.在描述行走路线时,一般用“先向……再向……最后向……”等词语。
5.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6. 位置是相对的,观测点不同,看到物体的方向也会不同。
7.“四面八方”的“四面”是指东、南、西、北;“八方”是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8.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先确定要到达的地点所处的位置,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
行走路线可能不是唯一的。
9.早晨,当你面向太阳时,你的后面是西方,左面是北方,右面是南方。
10.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时,你的前面是北方,后面是南方,左面是西方,右面是东方。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时,先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或几个百或几个千。
再用表内除法口算。
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先把两位数分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除以一位数,再把除得的商加起来。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先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一定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后继续除。
除法的验算:(1)没有余数:商×除数=被除数。
(2)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除数若是一位数,首先来看第一位;首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哪位。
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方法:一商、二乘、三减、四比、五落。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大,商是三位数;被除数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商是两位数。
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在求出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这一位商0.
商个位上的0起占位作用,不能省略。
乘任何数都得0。
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
11.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先把被除数看成与它最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再用口算除法的方法得出估算的结果。
12.解决同一个问题,既可以用乘法估算解答,也可以用除法估算解答。
用估算的方法也可以检验商是否正确。
13.一位数除两、三位数,都是从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
14.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的十位不够除数除时,,一定要在商的中间写0。
15.计算混合运算时,先要分析运算顺序,再计算。
16.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首位能被整除)的简便方法:先用被除
数中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得到结果后,再在后面添0,被除数有几个0就添几个0。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
把几个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在一个统计表,更有利于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会看复式统计表,观察表头最关键。
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两个或多个统计项目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个统计项目数据。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可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
口算乘法我能行,先把0前数相乘。
数清0个数,添在积末尾。
求能否追得上,关键要知道速度和追及时间,速度×追及时间≥追及的路程,就追的上。
否则就追不上。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积的末尾要和十位对齐。
两位数乘11的方法:两头一拉,中间一加,相加满十,百位进一。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乘法,用哪个数去乘,积的末尾就和哪一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笔算乘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要根据已知条件找间接量,确定好先算什么,再算
连乘应用题求的是总数时,可先求出每份的数量,再乘总份数;也可以先求出总份数,再乘每份的数量。
10.用连乘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可依次求出每份数;也可先求总份数,再求每份数。
11.总数÷人数=每份数。
12.连乘和连除算式,在没有括号时,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的。
13.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可以用交换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验算。
14.用乘法或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如果求总数,用乘法;如果求每份数(或份数),用除法。
15.两位数乘两位数,数位对准是关键,进位数字记心间。
16.熟记:25×4=100,125×8=1000,可以让乘、除法计算变得快速、简单。
17.综合法是一种“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出要解决的问题”的正向思维。
18.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都含有中间条件,解题时要先找出中间量及解决中间问题的条件,然后确定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第五单元面积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或平方米。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要测量长方形的面积,一般先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平方厘
常用的相邻两个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时,单位要统一。
长方形的长=长方形的面积÷宽;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长。
地砖块数=地面面积÷每块地转的面积或地砖块数=地面长可铺地砖数×地面宽可铺地砖数。
第六单元年、月、日
1.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2.平年和闰年。
二月差一天,平年二十八,闰年把一加。
3.时针一日走两圈,两个12在里面。
4.平年一年365天,闰年一年366天。
5.计算经过的时间时,用普通计时法表示时刻,一般要统一成24时计时法后再计算。
6.整百年份,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7.在计算经过的时间时,遇到分钟数不够减时,可以在小时数里借1小时当做60分钟帮助计算。
8.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
9.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小数的大小与小数的位数无关,比较时,要从高位到低位一位一位的比。
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得数的小数点要和加数或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时,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如果有0,一般要把0去掉。
小数读写很重要,个位数字别漏掉。
大小比较也不难,数位对齐来比较。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一样。
再小数减法中,整数部分计算结果为0时,0要写在个位上。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
对于简单的排列问题,关键是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没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学会从排列、连线或画图中发现方法,从而快速、准确的解决问题。
稍复杂的组合问题可以用图示连线的方法来完成。
排列与事物的顺序有关,组合与事物的顺序无关。
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要做到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