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体系的构成及学分、学时分配和最低毕业学分

合集下载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培养计划(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FacilitiesEngineering)一、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学计划㈠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修业年限: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㈡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要求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高级技术人才。

毕业生能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环境控制技术领域的工作(主要有暖通空调,以及建筑给排水和建筑电气等)和城市公用设施(城市燃气供应系统、城市热能供应系统等)的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具有制定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方案的能力,并具有初步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

毕业生能够在设计、研究、安装、物业管理以及工业企业等单位从事技术、经营与管理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专业知识和能力:⒈掌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⒉掌握室内人工环境(供热、通风、空调、照明、供电)、建筑设施(冷热源、燃气供应、建筑给排水、建筑设备自动化与能源管理)和城市公用设施(城市燃气供应系统、城市热能供应系统)等工程技术。

3. 具有设计能力、施工安装能力、测试调试能力及运行管理的能力;⒋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及应用能力;⒌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及协作、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㈢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建筑电工学、建筑环境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流体输配管网、暖通空调、冷热源工程、燃气输配、燃气应用、建筑供配电、建筑给排水、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环境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基础等。

㈣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㈤课程体系的构成及学分、学时分配和最低毕业学分㈥实践环节及要求要求完成实践环节共计50周,计50学分。

其中:军事训练,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集中实践环节,共安排43周,计43学分。

各专业学分要求 和培养方案

各专业学分要求 和培养方案

四、毕业合格标准本大类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最低修满;190学分——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186学分——工程力学专业;188学分——消防工程专业;195学分——土木工程(天佑班)专业。

其中必须修满规定的必修课程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一、主要内容(一)框架及课程结构1.公共课程(1)“思想政治理论”课按照教育部和中宣部的要求执行。

“形势与政策”课由党委宣传部牵头,学生工作部、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协助组织落实,由院系学工办在毕业学年第一学期确定总成绩,总计1学分。

(2)基础英语教学分三个学期进行,192学时(12学分)。

进入英语提高阶段学习的学生,可选修高级英语课程或本院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各专业应开设2门以上双语教学专业课程。

(3)体育课共计128学时(4学分),32学时/学期。

修完后,学生还须参加体育课外测试(必修,1.5学分)。

(4)全校性选修课程包括自然科技、人文社科、经济管理、艺术体育等多种类型,每个学生至少选修10学分(要求包括2个学分的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其中6个学分要求学生必须修读其他学科门类的课程,4个学分由学生任选。

2.大类课程大类课程以学科基础课程为主,属于同一大类的专业设置统一的大类课程。

大类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为同一大类下不同专业的相同核心基础课程,选修课程为同一大类下体现不同专业特点的基础课程。

3.专业课程专业课程中的必修课程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一般2-4门课程左右;选修课程体现专业特色和优势,各专业可以根据社会需要,设立灵活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模块,每个选修课程模块的学分数为必修课程学分数的1.5—2倍。

选修课程可以采取讨论型、研究型、工程设计型、案例型、创新训练型等多种形式,课程规格宜小型化(1-2学分/门)。

4.实践教学在校期间集中实践环节时间安排:理工类专业为40周左右,经管文法类专业为32周左右,医学类专业为50周左右,其中包括统一安排的入学教育与军训3周(计1.5学分)、毕业教育1周(计0.5学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科系)上网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科系)上网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科系)上网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计划UndergraduateProgram for Specialty inComputerScience and Technology一、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名称Ⅰ、Length of Schooling and Degree四年;工学学士。

Four years。

Bachelor of Engineering.二、培养目标Ⅱ、Educational Objectives本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典型技术、以及基本科学研究能力,能在计算机理论、计算机系统及计算机应用领域,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大型企业、政府机关等部门或单位,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科研、教案、工程设计、以及系统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科学技术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

This program is designed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grounding theoretical principle, typical technologies and basic 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talents cultivated in this program can be prepared for any professional in the field of computer theory,computer system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 Students can play an importantrole in research institutes, universities, famous enterprise and government, etc. Graduates can be creative and advanced talents in the field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doer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education, engineering design and system maintenance related with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三、培养规格及要求III、Skills Profile本专业学生将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技术和知识;并受到较系统的计算机学科方法论、科学研究基本方法和工程技术关键方法的综合素质训练;具有较强的科学分析、计算思维、算法分析与设计和程序设计与实现的综合能力;并具备对大型计算机系统和大型工程的科学认知、系统分析、总体设计和应用实现的初步能力。

学分制管理规定

学分制管理规定

学分制管理规定为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发挥教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我院实行学分制管理。

根据我院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课程与学分第一条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技能与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50‰S右,理论课教学学时约占50%左右。

第二条我院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

必修课是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培养规格,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

选修课指为学生扩大选择专业方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本系或全院范围内选择修读的课程。

包括:1 .专业限选课2 .专业任选课3 .公共选修课第三条我院各专业教学设计三年制总学分为130分左右(以各专业教学设计为准)、二年制总学分为80分左右(以各专业教学设计为准必修课占总学分数的比例将随着学分制的完善逐步降低。

当前三年制计划占75册选修课占总学分的比例将随着学分制的完善而逐步增加,目前计划占25%,其中任选课学分不低于5%,即6.5学分;二年制必修课计划占85%,选修课计划占15‰)第四条学分规定。

(一)课程学分的计算,以该门课程在教学设计中安排的学时数和学分数为主要依据,教学设计规定的学时数可包括课内学时与课外学时。

学分以学期(每学期以18周计)为计算单位。

1 .一般理论课每18学时计算1学分,相对独立的实践课20学时折算1学分,整周实践课每周折算1O学分。

折算学分时,保留小数后1位数(第2位数4舍5入)。

2 .体育课为公共必修课,一般一个学期1学分,三年制为2学分,二年制为1.5学分;3 .军训为公共必修课,一般在新生开学时进行,计1学分;4 .就业指导课为公共必修课,三年制、二年制均为32学时,1.5学分;5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公共必修课,按中宣部、教育部有关文件执行。

6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按教学设计规定的周数计算,每周计算1学分;7 .校际之间同一层次且教学要求基本相同的课程,经学院批准,可以承认其学分。

课程以修学分达到最低毕业学分要求

课程以修学分达到最低毕业学分要求

标题:如何选择课程以修学分达到最低毕业学分要求一、引言在大学生活中,选择课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

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达到最低毕业学分要求的学生来说,如何选择课程以修学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有效地选择课程,以达到最低毕业学分要求。

二、学分要求的概念与意义1. 学分是指在大学教育中,通常以学时为单位确定学业进展和毕业标准的一种计量单位。

每门课程都会对应一定数量的学分,学生需要修满一定数量的学分才能够毕业。

2. 最低毕业学分要求是指在一定学制内,学生必须修满的最低学分数量才能够毕业。

3. 达到最低毕业学分要求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大学生涯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学习进步的一个重要保障。

三、如何选择课程以修学分达到最低毕业学分要求1. 理清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学生需要理清自己所在学校对于最低毕业学分要求的具体规定,了解所需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其他学分要求。

需要深入了解学校的课程设置,包括不同专业的课程种类和学分分布。

2. 计划学业进程基于对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的深入理解,学生需要制定学业进程计划。

这包括确定每个学期需要修读的课程,以及在选课时要考虑的因素,如先修课程、必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等。

3. 多样化课程选择在选择课程时,学生应该尽可能地多样化。

除了必修课程外,可以选择不同领域的选修课程,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达到学分要求。

4. 注意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衔接在选择课程时,需要注意一些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

避免出现无法按计划修读下一门课程的情况,从而影响达到最低毕业学分要求。

5. 课程评估与调整学生在修读课程的过程中,应该定期进行课程评估,并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做出调整。

有意识地选择学分较高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达到最低毕业学分要求。

四、结语通过以上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选择课程以修学分达到最低毕业学分要求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学生需要充分理解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制定合理的学业进程计划,多样化课程选择,并定期进行课程评估与调整。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和毕业要求(精)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和毕业要求(精)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和毕业要求一、部颁要求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陕西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我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如下:(一)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

具体设置如下: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共8个领域,合计116个学分,所有高中必须全部开设,并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

国家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选修Ⅰ课程,是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需要,分类别分层次设置的。

选修Ⅱ课程由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发若干模块,供学生选择。

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和选修I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学习领域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和综合实践活动,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美术和音乐)、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

每一科目又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模块的设置有利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有利于学校有特色地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二)学制学时学分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11周。

为了使学生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各地区可以针对每个学期长短不一的情况调整学年教学时间。

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每个学期分为两个学段,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

必修和选修Ⅰ课程的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 2学分。

为合理调配教育资源,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每周安排4学时,在1个学段内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任务,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每周安排2学时,在2个学段内完成一个模块教学的任务。

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1学分。

学时学分分配表

学时学分分配表
0.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外实践
问卷调查、视频教学、参观考察、课件制作、志愿服务、学生助讲
0.5

形势与政策课外实践
社会调研、实地参观考察等
0.5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军事技能训练
1.0

由学生处和各院(部)共同组织实施。
入学教育
校史、校情、校纪、校规、专业教育等
3.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应修读总学分为61.5学分,其中课程实验(实践)类20.0学分(占32.5%),实验(实践)课程类2.0学分(占3.3%),课外实践4.5学分(占7.3%),综合实践35.0学分(占56.9%)。
表3-1: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




课程名称





学时类型
各学期课内周学时分配
4
考试
食品学院
计算机技术基础(C语言)
2.0
36
24
12
4
考试
信息学院
食品标准与法规
2.5
48
32
16
4+4
考查
食品学院
弹性力学
2.0
36
24
12
4
考查
机械学院
SolidWork工程软件应用
2.0
36
24
12
4
考查
食品学院
设备故障诊断基础
2.0
36
24
12
4
考查
机械学院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内蒙古大学关于学分制的暂行规定

内蒙古大学关于学分制的暂行规定

内蒙古大学关于学分制的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深化我校教学改革,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鼓励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拓宽知识面,全面提高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了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我校多学科优势,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促进校际合作办学、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效益,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合于我校全日制本科生。

第二章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学分及学分绩第三条学校根据教学计划总体框架实行总学时和总学分控制。

1.本科毕业生总学分(包括各个教学环节学分)为155-165学分,根据专业不同分别制定。

2.课程体系的学分分配:必修课约占70%,限选课约占20%,任选课约占10%。

按课程体系层次分配为:全校普通教育课占40%左右,学科专业类课占25%左右,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共占35%左右。

3.本科生修读课程的总学时为2600学时左右。

学生可按教学计划要求选读各类若干课程修满规定学分。

第四条为使一些学生能修读一个主修专业和一个辅修专业,各专业分别制定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教学计划。

辅修专业的课程设置为30-40学分,主要安排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

第五条课程按校级管理和学院管理两级设置。

校管课程的教学大纲之制定、教学检查、教学评估、考教分离等主要由学校管理协调。

具体教学的组织实施由学院负责管理。

校管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

校管课程主要是全校普通教育课(包括全校性必修课、限选课、任修课)。

其中政治理论与德育、语言与技能、体育课为必修课,记必修学分;综合知识(即三类素质教育课)为选修课,记任选课学分。

学院管理的课程指学科专业类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三个层次,分别记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学分。

这三个层次的课程要分别开出,并注意先修后续的关系,合理安排。

第六条学分是计算学生学习水平的依据。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培养方案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培养方案

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专业培养方案Curriculum for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专业代码:0501一、培养特色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在部分学院实行分类招生,学生进校时不分专业,按中国语言文学类入学,前3学期按照中国语言文学类进行学习,修读通识教育课程和中国语言文学类基础课程,第4学期按照学校规定的专业分流原则和流程,学生在汉语言文学(含汉语言文学方向和影视文化方向)、汉语国际教育等2个专业选择一个专业进行学习。

大类培养基本学制为4年,前3学期为基础培养阶段,后5学期为专业教育阶段,实行3-6年的弹性学制,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满165学分,达到毕业与学位要求者,按所学专业授予毕业证书和文学学士学位证书。

二、基本培养目标中国语言文学类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掌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突出,综合素质较高,具有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培养基本要求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

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个人行为规范,遵纪守法、诚信做人。

2.掌握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较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本学科必需的基础理论,初步掌握进行教育创新和科学技术创新的思想和方法。

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应用前景和行业需求。

3.具备较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形成具有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精神的健全人格。

4.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培养目标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培养目标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工程综合素质,能从事网络工程、网络安全系统规划、设计、开发、运维、测试的应用型技术或管理人才。

毕业生能在信息技术产业以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从事各类网络空间安全的设备应用、产品研发、信息系统安全设计与分析、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咨询与评估服务等工作,或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研究生。

二、培养要求对学生的政治要求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维护西藏稳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1、知识要求:(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掌握文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艺术等知识。

(2)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

掌握从事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所需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和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物理等知识。

(3)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掌握从事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所需的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等专业基础知识。

(4)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知识。

掌握从事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所需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安全、网络应用开发、网络安全技术、病毒与防治等专业知识。

(5)工具性知识。

掌握数学、外语、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专业论文写作等知识。

(6)法律与管理知识。

基本掌握从事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所需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工程管理、经济决策知识。

2、能力要求(1)问题分析能力。

具备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网络工程、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

(2)设计开发能力。

具备针对一般网络工程、网络安全问题的设计规划和实施完成能力。

(3)科学研究能力。

基本具备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网络工程、网络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的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范本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范本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贵州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电气工程主要是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储存和利用的科学。

本专业隶属于电气类,培养具备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能在电气工程领域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技术开发等部门从事设计、研发、运行等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电磁场、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电机学和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电与弱电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

本专业学生接受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解决电气工程领域中的装备设计与制造、系统分析与运行及控制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较扎实的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具有外语运用能力;2、系统地掌握电气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3、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5、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1)学科门类:工学(08)(2)学科类:电气类(0806)四、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五、主要课程电路、信号与系统、工程电磁场、数字逻辑电路、模拟电子电路、控制工程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工程、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电子电工实习、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科技活动等。

课程体系学时与学分

课程体系学时与学分
在全国性刊物发表论文
科研
视参与科研项目时间与科研能力
每项
二课活动
视参加二课活动的时间长短和工作、研究能力
实验
视创新情况
每项
参加院青年志愿者活动
视活动情况、时间长短、参加情况
每项
注:参加校体育运动会获第一名、第二名者与校级一等奖等同,获第三名至第五名者与校级二等奖等同,获第六至第八名者与校级三等奖等同。
1.课程体系学时与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时学分
占课程体系学分比例(%)
通识教育基础课程
必修
选修
学科基础课程
学科大类基础课程
必修
选修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必修
选修
专业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
必修
专业方向课程
选修
合计
()
2.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周数与学分
实践教学环节名称
课程性质
周数学分
占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比例(%)
军事训练
必修
公益劳动
必修
电工实习
必修
金工实习Βιβλιοθήκη 必修认知实习必修生产实习(社会实践)
必修
课程设计
必修
毕业设计(论文)
必修
合计
()
( )
.课外学分
序号
活动名称
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要求
课外学分
社会实践活动
提交社会调查报告,通过答辩者
个人被校团委或团省委评为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分子者,集体被校团委或团省委评为优秀社会实践队者
英语及计算机考试
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考试成绩达到学校要求者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获二级以上证书者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介绍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介绍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一、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案计划(一)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名称修业年限: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二)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要求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意识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高级技术人才。

毕业生能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人工环境设施(供热、采暖、通风、空调、燃气、供配电、给排水等)和城市公用设施(城市燃气供应系统、城市热能供应系统等)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经管,以及建筑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方案制定,并具有初步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

能在建筑、市政等工程设计、研究、安装、物业经管以及工业企业等单位从事技术与经管工作。

本专业主要学习建筑环境与设备的基础理论,具有多种建筑设备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和运行经管的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电子、机械和建筑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毕业生素质和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和责任感。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了解我国基本国情、民族文化特点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理论联系实际,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3)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

(4)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电工电子学、自动控制原理、机械原理、微机原理等。

(5)获得人工建筑环境技术(采暖、通风、空调、照明)和公用设施工程(冷热源、燃气输配、给排水、建筑自动化与能源经管)的实际设计训练。

(6)获得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施工组织、技术经济分析、系统与设备的测试、调试等基本训练。

(7)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通过大学四级外语统考,具有较好的听、读能力和一定的口语、写作能力,能较顺利的阅读专业外文资料。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名称: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名称:工学学士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较宽广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创新能力、获得土木工程基本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具有从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岩土与地下结构工程、建筑结构工程等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检测与加固改造、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以及与土木工程相关的其他专业方向工作的能力。

三、培养规格及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土木工程相关的数学、力学、外国语、计算机、工程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等相关课程,并通过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应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能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具有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具有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文化、道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2、能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法规、环境、生态和必要的工程美学等知识,具备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法律和国防知识、管理知识和市场经济意识。

3、经过本专业必需的勘测、设计、计算分析、实验等基本的工程技术训练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及工程设计能力;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的基础,并通过国家和重庆市的有关外语和计算机统考。

4、具有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保持和增进健康的知识和方法,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坚定的意志,能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6.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并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简介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简介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一、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一)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名称修业年限: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二)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要求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意识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高级技术人才。

毕业生能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人工环境设施(供热、采暖、通风、空调、燃气、供配电、给排水等)和城市公用设施(城市燃气供应系统、城市热能供应系统等)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以及建筑自动化系统的方案制定,并具有初步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

能在建筑、市政等工程设计、研究、安装、物业管理以及工业企业等单位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

本专业主要学习建筑环境与设备的基础理论,具有多种建筑设备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和运行管理的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电子、机械和建筑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毕业生素质和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和责任感。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了解我国基本国情、民族文化特点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理论联系实际,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3)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

(4)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电工电子学、自动控制原理、机械原理、微机原理等。

(5)获得人工建筑环境技术(采暖、通风、空调、照明)和公用设施工程(冷热源、燃气输配、给排水、建筑自动化与能源管理)的实际设计训练。

(6)获得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施工组织、技术经济分析、系统与设备的测试、调试等基本训练。

(7)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通过大学四级外语统考,具有较好的听、读能力和一定的口语、写作能力,能较顺利的阅读专业外文资料。

2018湖北大学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

2018湖北大学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

湖北大学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一、课程结构体系湖北大学2018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该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学科大类课程平台、专业核心课程平台、专业方向课程平台、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构成,各部分内容及学分要求见表1-表3。

(一)通识教育课程平台通识课程包括通识必修课程和通识选修课程。

通识必修课程36学分。

包括思想政治课程群(16学分)、大学体育课程群(4学分)、大学英语课程群(10学分)、计算机基础课程(2学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2学分)、创新创业理论课程(2学分)。

通识选修课程6学分(其中认证专业为4学分)。

包括科学精神与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与公民教育、人文经典与人生修养、艺术鉴赏与审美人生四大课程模块。

通识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科学素养、批判思维、沟通表达、广博视野,使学生全面理解人类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掌握各类学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形成均衡的知识结构,获得必要的能力训练,具备创新创业意识等综合素质。

(二)学科大类课程平台学校实行按大类和专业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2018年新增专业大类8个,包含22个专业;2018年撤销服装与服饰设计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

停招电子商务及法律和环境科学专业,共计招生专业大类(专业)40个,其中以专业大类招生17个(包含55个专业),单独招生专业23个。

学科大类平台类的学科基础课程根据各大类和专业的具体情况设置25-31学分,包括学科基础课程(必修)(21-25学分)、学科基础选修课程(根据学科大类或专业的需要设置专业引导性课程)(选修)(4-6学分)。

(三)专业核心课程平台与专业方向课程平台专业核心课程平台的课程应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中的主干学科、核心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专业实验等有关规定设置。

一、课程体系的构成及学分、学时分配和最低毕业学分

一、课程体系的构成及学分、学时分配和最低毕业学分
24.5
专业选修课程对学生的最低学分要求为
Minimum Credits of Selective Courses in Specialty
15
选修课程的最低学分要求合计
Total of Minimum Credits for Selective Courses
35
3、集中实践环节
课程
类别
Type of Course
2.5
6
学科大类基础选修课程小计
Subtotal of Basic Elective Courses in General Discipline
18.5
学科大类基础选修课程对学生的最低学分要求为
Minimum Credits of Basic Elective Courses in General Discipline
3
3
体育(4)
Physical Education(4)
1
4
大学英语(4)
College English(4)
3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Marxism Philosophy
3
4
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小计
Sub-total of Basic Courses in General Education
53
学科大类基础课程
0.5
4
模拟电子技术(Ⅰ)(高频部分)
Analog Electronics Technology(Ⅰ) (High Frequency)
4
5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Ⅰ)(高频部分)
Experiment of Analog Electronics Technology(Ⅰ) (High Frequency)

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考查
12361418
模拟电子技术
2
34/2
第4学期
考查
12361519
数字电子技术
2
36/2
第5学期
考查
12361520
科技英语
2
36/2
第5学期
考查
12361521
实用电子技术
2
36/2
第5学期
考查
12361522
科技写作与文献检索
2
36/2
第5学期
考查
12361523
现代物理学前沿选讲
2
36/2
1
20/2
第3学期
考查
物理学院
12361437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
1
30/2
第4学期
考查
12361438
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1
20/2
第4学期
考查
12361539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1
20/2
第5学期
考查
12361540
物理教学评价
1
20/2
第5学期
考查
12361641
高中物理专题研究
1
30/2
第6学期
考查
12361742
2
36/2

考试
职教部
12420001
教育心理学
2
36/2
秋、春
考试
教育科学学院
12420002
中学教学论
2
36/2
秋、春
考试
12420003
心理咨询与辅导
1
20/2

考查
1242000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Ethics and Rudiments of Law
2
1
大学计算机基础按入学测试分级教学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2.5
1
体育(1)
Physical Education(1)
1
1
大学英语(1)
College English(1)
3
1
高等数学(Ⅱ-1)
5
数字信号处理(Ⅰ)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Ⅰ)
4
5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Ⅰ)
Experiment of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Ⅰ)
1
5
数字通信原理
Digital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4.5
5
单片机原理Theory of MCU
Analog Electronics Technology (Low Frequency)
4
3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Ⅰ)(低频部分)
Experiment of Analog Electronics Technology(Ⅰ) (Low Frequency)
1
3
数字电子技术(Ⅰ)
Digital Electronics Technology(Ⅰ)
1
6*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
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s
2
6
创新实践
Innovation Practice
1
2-7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Comprehensive Design of the Major
4
7
毕业参观实习
Graduation visit Practice
1
8
毕业设计
Graduation Design
Embedded 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
2.5
6
DSP技术及应用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DSP
2.5
6
高速电子系统设计及信号完整性分析
High Speed Electron System Design and Signal Integrality Analysis
2
7
ASIC设计原理与应用
Principle and Appliance of ASIC Design
2
7
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技术
Technology of SOPC
2
7
信息新技术
Information and New Technology
2
7
专业选修课程小计
Subtotal of Selective Courses in Specialty
3
3
体育(4)
Physical Education(4)
1
4
大学英语(4)
College English(4)
3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Marxism Philosophy
3
4
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小计
Sub-total of Basic Courses in General Education
53
学科大类基础课程
2.5
6
学科大类基础选修课程小计
Subtotal of Basic Elective Courses in General Discipline
18.5
学科大类基础选修课程对学生的最低学分要求为
Minimum Credits of Basic Elective Courses in General Discipline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2
2
线性代数(Ⅱ)
Linear Algebra(Ⅰ)
2
2
大学物理(Ⅱ-1)
College Physics(Ⅱ-1)
3.5
2
大学物理(Ⅱ-2)
College Physics(Ⅱ-2)
4
3
大学英语(3)
College English(3)
2
7
专业主干课程小计
Sub-total of Major Courses in Specialty
11
必修课程学分合计
Total of Required Courses
97
2、选修课
课程
类别
Type of Course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总学分
Credits
开课学期
Semester
文化素质Culture
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
Culture Elective Course
6
通识教育基础选修
Basic Elective Courses in General Education
C程序设计技术
C Programming Technology
3.5
2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Complex Variables & Integral Transformations
9
专业选修
Selective Courses in Specialty
微电子器件
Micro-electronic Device
3
5
微波5
6
集成电路工艺原理
Principle of Integrated Circuit Techniques
2
6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1
3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Ⅰ)
Course Project of Digital Electronics (Ⅰ)
2
4
可编程逻辑设计与实践Programmable Logical Design and Practice
2
5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高频部分)
Course Project of Analog Electronics Technology (High Frequency)
一、课程体系的构成及学分、学时分配和最低毕业学分
课程类别
学时/周数
学分
占理论学时比例
必修
通识教育基础
848
53
40.2%
学科大类基础
528
33
25.0%
专业主干
176
11
8.3%
集中实践环节
36
36
选修
文化素质
192
6
4.5%
通识教育基础
80
5
3.8%
学科大类基础
144
9
6.8%
专业选修
240
15
11.4%
0.5
4
模拟电子技术(Ⅰ)(高频部分)
Analog Electronics Technology(Ⅰ) (High Frequency)
4
5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Ⅰ)(高频部分)
Experiment of Analog Electronics Technology(Ⅰ) (High Frequency)
5
学科大类基础选修
Basic Elective Courses in General Discipline
随机信号分析基础Random Signal Analysis
2
4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Ⅰ)
Basic Principle of Computer Hardware Technology(Ⅰ)
4.5
24.5
专业选修课程对学生的最低学分要求为
Minimum Credits of Selective Courses in Specialty
15
选修课程的最低学分要求合计
Total of Minimum Credits for Selective Courses
35
3、集中实践环节
课程
类别
Type of Course
1
1
电子实习(Ⅱ)
Electric Practice(Ⅱ)
1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
Overview of Theoretical System of Maoism and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cialism
3
3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低频部分)
Course Project of Analog Electronics Technology (Low Frequency)
1
5
学科大类基础课程小计
Sub-total of Basic Courses in General Discipline
33
专业主干课程
Major Courses in Specialty
EDA技术基础
EDA Technology
3
5
模拟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s
Higher Mathematics (Ⅱ-1)
4.5
1
新生研讨课
Freshman Seminar
.5
1
体育(2)
Physical Education(2)
1
2
大学英语(2)
College English(2)
3
2
高等数学(Ⅱ-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