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制优化理论
最优税制结构理论与我国的税制结构研究
一.最优税制结构理论税制结构是指国家为了达到组织收入、调节经济的目的,在按一定标志进行税收分类的基础上,合理设置税种所形成的一个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税收体系。
根据税种的多少,可以把税制分为单一税制与复合税制。
单一税制是指以一种征税对象为基础设置税种所形成的税制。
自17世纪英国人霍布斯最早提出单一消费税后,许多经济学家相继提出单一土地税、单一财产税、单一所得税等税制模式。
单一税制的课税对象及税务机构的设置比较单,可减少对生产和流通的影响,减少征管费用,便于纳税人了解税制税额,减少苛扰的弊病。
但单一税制税源小,易枯竭,收入不充足,会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征税不普遍,易导致税负不公。
复合税制是以多种征税对象为基础设置税种所形成的税制。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设置多个税种,使各税种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更好地发挥组织收入、调节经济的作用。
从目前各国的税收实践看,由于单一税制过于简化,缺少弹性,难以发挥筹集财政收人和调节经济的功能,因而,世界各国没有实行单一税制的,普遍实行的是复合税制。
在复合税制下,税制结构的构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主体税种的选择;二是辅助税种的设计;三是税种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税种对经济的调节功能如何等。
一个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层次和具体要求,可以设置很多种税。
从各种税占财政收人的比重和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来看,整个税收体系中总有一种或两三种税居于主导地位。
这种居主导地位的税种就构成税制结构中的主体税,而其它税种就是辅助税。
主体税种的选择,不仅要考虑税源充裕、征收简便,而且要考虑课税是否公平,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大小。
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还要考虑能否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利益。
主体税和辅助税要求协调配套、相互补充,以更好地发挥组织收人和调节经济的作用。
主体税种的差异显示出税制结构模式的不同类型。
从税收产生发展的历史看,各国开征的税种不胜枚举,主体税种几经变化,经历了由原始古老的直接税为主体税种到间接税为主体税种再到以现代直接税为主体税种的发展演变过程。
第09章 税制优化理论 第03节 税收制度优化理论
《公共经济(财政)学:原理与模型》第9章税制优化理论第9.3节税收制度优化理论9.3.1 最优税收与次优税收所谓最优税收(First-Best Taxation),是指依据税收中性原则设置不造成任何经济扭曲,且符合公平原则的税收。
最优税收的特点是:只有收入效应而不产生替代效应,纳税人经济行为的改变与税收无关。
最优税收理论的提出的新古典经济假设条件:①所有的经济主体都是理性的,拥有作出决策所必需的信息,而且都能作出比其他任何决策机制更为合理的决策;②生产要素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要素具备完全的流动性。
征税前的市场价格反映实际的社会机会成本,不存在外部收益或外部成本。
③经济主体的行为只受价格的影响,不受其他任何因素的左右。
④公共支出难以积极影响相对价格,它无法矫正税收对于相对价格的扭曲效应。
⑤收入和财产的初次分配由市场体系所决定,且被认为是公平的,毋需通过税收协调。
“最优税制不可能性定理”显然,最优税制的上述前提条件是十分苛刻的,因为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税收的存在造成了消费者剩余损失或生产者剩余损失,必然影响消费者或生产者的行为。
现实经济中不可能存在最优税收。
但是,最优税收理论的提出却能为税制设计提供理想的参照系。
次优税收(Second-Best Taxation),这一概念最先由加拿大经济学家李普斯(Lipsey)和美国经济学家兰卡斯特(Lancaster)提出。
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英国著名学者阿特金森(Atkinson)、米尔利斯(Mirrles)、斯特恩(Stern),美国著名学者戴蒙德(Diamond)、费尔德斯坦(Feldstein)等都认为,应在保证一定税收收入规模的前提下,使课税行为导致的经济扭曲程度最小,所以又称“最适课税理论”(Optimal Tax Theory)。
9.3.2 商品税制优化理论(重点!!)政府课征商品税可以有两种做法:一是对所有商品都征税,二是只对一部分商品征税。
再谈税制优化
图 1 倒 “ 曲 线 U”
x收 /入
结构在充分发挥收入 功能 . 保障税收 大幅度增长 的同时 。 弱化 了个 也 人所得课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 使得在 目前社会巨富者数量大量增 加. 收入分配逐渐 向两 极分化 的条件 下 , 个人所得税 收人 与个人财 富
◇ 高教论述◇
科技 _向导
21年第 1期 02 5
再谈税制优化
( 河北经贸大学
孙欣 欣 河北 石家庄
0 00 ) 5 0 0
谈 到关 于税制优 化的主题 . 人可能会 说这是老生 常谈 . 有 在我 国 已经没有什么研究 的必要 了 . 本人却 以为只要 我国的税制建设还存在 尚待解 决的问题 。 只要 我 国的税 收体制还不 完善 . 税制优 化的研究就 是一个常谈常新 的问题 , 就始终有其值得研究 的方面 。 在进入 正题之前 .先 简单介绍一 下税制优化 理论。按 照税 收经 济学 的一般观 点 . 制优化 主要是指税 收制度 的设 置必须 满足一 定 税 税收 原则 的要求 , 这些 原则 包括 效率 、 平 、 公 经济 稳定 与增 长 、 管理 等等 。 按税 制优化理论 的内容 和体 系来划分 。可分为 两大部分 : 商 品税制优化 理论和所 得税制优化理论 。其 中商 品税 在我 国税制结 构 中 占主导 地位 ; 得税处 于辅 助税 种地位 。商 品税又 分为一 般税 和 所 选择税 。由于商 品课 税容易 产生 扭曲效应 , 因而 . 品税制优化理论 商 首 先必须解决 的问题就是 如何避免或 减少税收超额 负担 ( B ) 。 E T  ̄ 虽 然从 理论分 析来说 一般税 更有利 于减少超 额宏观 税负 . 但是 由于 一
制作的条形 图 。之所 以以 2 0 0 6年为基准年是应为 中国有相 当一部分 学者认 为中国 0 年 的宏观税负水平是 比较合适 的 从 图中可 以看 出 6 近几 年来我 国税收增 长 幅度 相 比 G P增长 幅度之 间的差距越 来越 D 大. 即出现了所谓 的” 税收超常增 长” 。
对优化我国现行税制一些问题的研究
对优化我国现行税制一些问题的研究工商税制改革后,经过共同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达到了“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的预期目标,为此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肯定。
经过多年的运行实践,新税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也已越来越清晰,对此理论界和实际部门也基本上没有异议,因而各种优化完善方案纷纷出台。
本报告并不想对目前税制存在的问题进行赘述,也不准备提出整套的优化完善方案,而只打算对与税制优化完善有关的几个问题提出我们的一些看法。
一、优化税制的目标与原则(一)优化理论与我国的实际随着优化税制理论的代表人物米尔利斯(J.Mirrlees)和维克里(C.Wickley获得1996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税收优化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
优化税制理论成熟于七十年代,它从政府运用“扭曲性”税收工具的不可避免性和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出发,提出了税收可使市场效率损失达到最小的条件和假定,指出税制的改革和优化必须从现实基础出发,而不是从纯粹的理想状态出发。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西方税制改革理论出现新动向,其中之一便是不片面强调税制的最优化,而通过对各种特定的约束条件(包括信息的不充分、不对称和管理的限制等)的研究,寻求次优状态的税制。
优化税制理论已经和正在对中国税收的理论和实践产生影响。
不仅理论界,而且许多实际部门的同志也开始按照优化模式设计现行税制的完善方案。
但是有些方案过于理想化,例如在完善增值税的讨论中,就有不少主张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的观点。
我们不否认该类型增值税在理论上的优越性,但是离中国的现实恐怕还很遥远。
我们认为,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真正建立尚需时日,因而市场的失效不仅经常而且普遍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追求最优税制恐怕是很难行得通的。
相比之下,从次优目标出发,总体稳定,局部调整,巩固税基,简化税制,改善征管,可能更符合我国的实际。
(二)公平原则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是公平竞争,而公平竞争的要素之一是公平税负。
最优税制理论研究
最优税制理论研究摘要:目前我国税制正处于转轨时期,如何理解西方的理论成果, 并为我国税制改革提供更好的思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本文通过介绍最优税制理论,分析最优税制理论存在的现实意义,提出对我国税制改革的借鉴意义, 以便优化我国当前税制改革,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关键词:税制;纳税人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2一、最优税制理论概述最优税收理论是一种规范性的经济税收理论,它从公平与效率的税收原则出发,利用福利经济学和数学工具,通过分析各种税收的性质、效应及其权衡关系,找出进行最优税收决策的决定因素及一些一般性原则,用以指导现实的税收政策与税制改革。
最优税制理论研究的是政府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如何征税才能保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问题。
信息的不对称使得政府在征税时丧失了信息优势,在博弈中处于一种不利的地位,在自然秩序作用下无法达到最优的帕累托状态。
我们只能通过制度的安排,使之接近于这个状态。
最优税制理论就是在这个时候悄然兴起。
由于该理论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即政府对纳税人的纳税能力、习惯偏好不完全了解这个基础之上的,因此更具有现实意义。
另一方面税收的基本原则主要为效率与公平,最优税制应该是同时兼顾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的税制。
税收的效率原则要求税收不干预资源的配置,保持一种中性,以免造成对纳税人的行为扭曲。
二、最优税制理论的评价最优税制理论是对税收调控作用的重新认识。
在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传统中,市场是万能的,税收要保持中性的原则,不能干预市场的正常运行。
但是随着人们对市场失灵的认识,税收被认为在存在失灵的领域具有调控作用。
现代的最优税制理论更加明确了税收在市场中的调控作用,这种作用不仅在失灵领域,而且还作用于非失灵领域。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对市场运行进行调控,其目标定位于减少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最优税制理论无论是从假设上还是从模型建立的意义上,都是为调控经济这个目标服务的,这使得我们对税收的调控作用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税收原理课件 第四章_最优税收理论(1015)
三.最优税制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 而在新增长模型那里,认为促进经济增长的 技术进步是经济内部因素决定的内生变量, 技术进步可归结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积累 的结果。这样,经济政策就可通过作用于人 力和物质资本的积累而影响到技术进步率, 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14
第二节 最优商品税收理论
一、最优商品税收理论的含义 二、最优商品税收理论的发展
一、最优商品税收理论的含义
(一)等比例规则
▪ 要使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税率的设置应当使各种 商品的生产数量以相等的百分比减少。
▪ 直观意义:征税前人们的消费已经达到帕累托最优, 在偏好相同和不存在收入差距的假设下,只要征税 造成的消费数量等比例下降,征税后消费者损失的
仅仅是因课税而损失的消费额,而没有改变消费者 的选择,就不会造成额外负担。
问题纳入考察视野,表明商品税的效率性目标和公平性目标 难以兼得,在具体税制设计时需要进行权衡。
▪ 斯特恩(Stern,1987)指出即使对需求弹性大的商品课税会产 生较大的额外负担,但为达到社会公平起见,也应当对需求
弹性低的商品征收较低的税收,而对需求弹性较高商品征收 较高的税收。
▪ 戴蒙德和米尔利斯(Diamond and Mirrlees,1971)证明收入
3
本章提要
▪ 最优课税理论的文献主要对如下三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1、直接税与间接税的合理搭配问题;
2、寻找一组特定效率和公平基础上的最优商品税;
3、假定收入体系是以所得课税而非商品课税为基础 的。问题是确定最优累进(或累退)程度,以便既 实现公平又兼顾效率。
▪ 可见,从现实情况出发,最优课税现论研究的核心是
目标 如何设置商品税税率使“效用减小最小”即额外负担最小。
国际税收竞争文献综述
国际税收竞争文献综述一、优化税制理论:国际税收竞争模型的出发点追根溯源,国际税收竞争的研究始于戴蒙德和米尔利斯(DiamondandMirrlees,1971)对“优化税制理论”的研究。
根据优化税制理论的基本观点,税制优化首先要符合税收效率原则的要求,其次税制设置在满足效率原则的同时,还要兼顾税收公平原则的实现;而一个能够实现效率与公平两大目标的税制,将能够较好地解决对经济行为主体的刺激问题。
但是,这一优化税制目标能否实现、如何实现以及实现的方式等,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对实现这一优化税制所需的信息的获取程度。
现代优化税制理论的最大特点,在于它能够从税制优化与信息需求这对矛盾统一体的相互关系入手,将在充分的、完全的、对称的信息获取条件下的优化税制形态作为一种理想化的参照系,来探讨现实中不充分的、不完全的、不对称的信息获取条件下的优化税制设置问题,探讨在这一过程中税制对经济行为主体的刺激作用。
虽然优化税制理论并未直接探讨国际税收竞争问题,但其在讨论效率与公平原则并存性时,始终将税制对经济行为主体决策的刺激作用列为首要研究问题,进而论证在不充分信息条件下对经济行为主体决策过程提供刺激的方法、目标和约束条件,这种分析思路为研究国际税收竞争奠定了理论起点。
尤其是优化税制理论摒弃了孤立、封闭地看待一国税制设置的研究思路,而现实性地将经济的开放作为外部约束引入一国的最优税制分析,这正是国际税收竞争理论模型的一个最基本的假设前提。
戴蒙德和米尔利斯在1971年撰文分析了开放经济的小国在资本可以自由跨国流动从而追求世界资本市场收益率的约束条件下,如何制定最优资本所得税的问题,并认为对于开放经济的小国,原则上应该放弃按收入来源地原则对资本所得从源征税,而应采取居民管辖权原则对资本所得采取从人征税。
这样,税收不会干扰国内投资与国外投资之间的选择,从而实现资本的有效配置。
进而,当本国无法充分获得其居民在国外的收入的充分信息、以至不能实施监控时,开放经济的小国此时最优的选择是对资本所得不征税。
最优税收的名词解释
最优税收的名词解释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税收是政府从个人、家庭和企业等经济主体中征收的一种财政收入。
税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方面的开支需求。
然而,税制的设计和实施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
最优税收理论试图找到一种最优化的税收政策,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一、最优税收的定义最优税收是一种经济学的理论观念,指的是在经济体中设定一种税制,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性。
最优税收追求的目标是在满足政府财政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税收对个人和企业的扭曲影响。
二、税收扭曲效应税收扭曲效应是指税收对经济主体的行为决策产生的影响。
当税收立法不合理或税率过高时,税收可能会导致经济主体的供应和需求决策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
1. 劳动供给扭曲当税收过高时,劳动所得税的增加会降低人们为获得额外收入所愿意提供的工作数量。
这导致劳动供给减少,进而影响生产力和经济增长。
2. 投资决策扭曲税收对企业的投资决策也产生重要影响。
增值税、所得税和资本利得税等税收形式可能削弱企业利润,降低企业投资意愿,从而影响投资规模和经济活动的扩大。
3. 消费行为扭曲消费税和销售税等形式的税收会提高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从而导致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到扭曲。
高税率可能导致需求下降或迁移到非征税区域,影响市场的效率。
三、最优税收原则为了减少税收对经济的扭曲效应,最优税收理论提出了一些原则,其中包括:1. 税收均衡原则最优税收应当追求税收的公平性,避免过重依赖某个人群或企业实施税收,并通过纳税制度中的激励机制来减少纳税人的抵制行为。
2. 边际税负一致原则边际税负一致原则要求税收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具有一致性,确保同样的经济活动承担同样的税负,减少税收带来的产出扭曲。
3. 收入弹性原则最优税收应考虑不同经济主体的收入弹性,避免将过高的税收负担加在相对收入弹性较小的人群身上,防止产生与经济增长不相适应的纳税效应。
四、实践和挑战最优税收理论为政府实施税收政策提供了一种指导思想,但在实践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第09章第01节--税制优化理论----税收制度构成
《公共经济(财政)学:原理与模型》第9章税制优化理论税收,是公共支出最基本的补偿方式;而课税行为,又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那么,什么样的税收制度才符合社会的总体目标呢?公共经济学认为,评判税收制度的基本标准有两个:一是公平,二是效率。
所以,构建一种使不公平程度和扭曲程度都达到最低限度的税制体系,也就成为各国税制改革的目标。
本章先介绍税制构成的一般理论,再阐述公平和效率原则,最后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讨论税制优化问题。
第9.1节税收制度构成9.1.1 课税根据理论税收(Taxation),是政府部门出于弥补市场缺陷的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对私人部门强制课征所获得的收入。
在许多国家,税收收入占公共收入之比达90%以上。
为什么税收成为最基本的公共收入形式?因为与其他公共收入形式相比较,税收具有强制性。
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征收,具体体现在税法上,不论纳税人愿意不愿意,只要符合税法标准,就应依法纳税,否则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税收的强制性是与公共产品的特征相吻合的。
如前所述,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两个基本特点决定公共产品必须公共提供。
但是,公共提供同样要消耗经济资源,即要付出成本,这种成本不可能通过消费者自愿捐款的方式得到补偿,因而必须找到一种能有效解决“免费搭车”现象的成本补偿机制。
要解决这个问题,税收是惟一可行的办法。
可见,税收天生就具有强制性。
17世纪时期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T. Hobbes)就税收本质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税收是人们消费公共产品而付出的代价,这就是著名的“利益交换说”(Benefit-Exchange Theory)。
浅析最优税收理论及其对中国税制改革的影响
浅析最优税收理论及其对中国税制改革的影响【摘要】最优税收理论是现代财政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通过研究税收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寻找最佳的税收政策。
在中国税制改革背景下,最优税收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最优税收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然后分析了中国税制改革的目标与实施,以及最优税收理论在中国税制改革中的应用情况。
最优税收理论对中国税制改革的启示在于优化税收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
展望未来,中国税制改革仍需借鉴最优税收理论,不断完善税收体系,推动经济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最优税收理论、中国税制改革、基本原理、实践应用、目标、应用、启示、未来展望1. 引言1.1 什么是最优税收理论最优税收理论是指通过优化税收政策来实现最大化社会福利的理论。
其核心思想是要在保证税收收入的基础上,尽量减少税收对经济活动的扭曲作用,以促进经济的高效运行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最优税收理论认为,税收政策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公平性、效率性、简洁性和透明性。
公平性是指税收应根据纳税人的能力分配,让财富更加均衡地分配;效率性则是指税收政策应该尽量减少对经济活动的扭曲作用,避免阻碍资源的最优配置;简洁性和透明性则是指税收政策应当简单易懂,不容易被绕过。
最优税收理论是现代税收理论的重要基础,为各国政府优化税收政策、推动税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中国,最优税收理论也逐渐成为指导税制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
1.2 中国税制改革的背景中国税制改革的背景始于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税收体制也面临着改革的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税收收入的规模也逐渐增加,税收体系逐渐显现出缺陷和不足之处。
传统的税收体制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上表现出种种不足,如税负过重、税制复杂、征收效率低下等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税收征收效率,中国政府开始了对税制的改革。
中国税制改革的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最优税制理论
7.6 米尔利斯和维克里的最优税制
詹姆斯·米尔利斯(James A·Mirrlees),英国人,1936年7月5日出生于苏 格兰的明尼加夫,与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是同乡。14岁时他就对数学产生 了超乎寻常的兴趣,自学微积分。1954年考入爱丁堡大学,1957年,获爱丁 堡大学的数学和理学硕士学位,于1963年获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69 年,年仅33岁的米尔利斯就被正式聘为牛津大学的教授。1993年与他感情甚 笃的夫人去世,为换个环境,1995年起担任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1968、 1970、1976年,他出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客座教授。1982年被选为美 国经济学学会的外籍荣誉会员,于1989~1992年荣任英国皇家经济学学会会 长。米尔利斯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教授,为中国学子介绍“通往诺贝尔 之路”。米尔利斯预言中国经济增长在10至15年内将持续维持在10%左右。
(2)财政分配过程要求忽略转移支付的影响。税收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 首先把收入从个人手中转移到国家手中,然后再由政府通过转移支付的手段 部分返还给食利者(领取抚恤金、失业救济、贫困补助等社会保险的穷人)。 这种转移支付和税收的征收范围及支出方式密切相关,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 变化又直接改变了消费者需求结构和消费偏好,这种变化我们可以忽略不计 。
威廉·维克瑞(WilliamVickrey,1914-1996)。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 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1914年,维克瑞生于加拿大 1935年获耶鲁大学理学学士学位 193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 1945年起,维克瑞任职于哥伦比亚大学。 1947年又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64——1967年,他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主任,在此期间曾任纽约市城
在《储蓄的数学理论》中,拉姆塞奠定了研究最优积 累率和最优增长的基础,并确立了储蓄和利率的建设性理 论。在这篇文章中,拉姆塞首先研究一个国家的最优储蓄 率,结论是储蓄率乘以消费的边际效用应该是等于效用的 总净享乐率与最大可能享乐率之差。这被称为凯恩斯—拉 姆塞法则(因为凯恩斯为这个结论的得出提供了一个非技 术性的论证)。这个法则的特点一是储蓄水平不取决于生 产函数,二是储蓄水平不取决于利率(除非利率为零)。这 一法则不仅提出了储蓄率应该是多少,而且还用动态最优 化技术解决了这一问题。
税收学原理-第五章 最优税收理论
最优税收理论
13
➢ 最优所得税理论
埃奇沃思超额累进所得税理论 斯特恩线性所得税模型 米尔利斯最优所得税理论
最优税收理论
3
最优商品税收理论
➢ 拉姆塞的开创性贡献(1927):拉姆塞规则
等比例减少规则: 1. 要使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税率的设置应当使各种商品的生产 数量以相同的比例减少。 2. 只要征税造成的消费数量等比例下降,就不会造成额外负担。
最优税收理论
8
最优所得税理论
➢ 斯特恩线性所得税模型
将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加以考虑 ,得出 T=﹣G + t*Y
(G代表政府对个人的总额补助, T为税收收入,t为税率, Y表示个人的全部所得。) T≤0时,税收为负值,即可以从政府那里得到补助。
➢ 他还推导出:当所得(劳动)与闲暇间的替代弹 性为0.6,社会福利函数选择以罗尔斯主义为标准, 最优所得税边际税率为19%。
逆弹性规则 (inverse elasticity rule):
对需求弹性大的商品征低税,而对需求弹性小的商品征高税
➢ 直观意义上,商品需求弹性越低,意味着被税收干扰的可 能性小,税收所造成的扭曲性影响就小,从而效率就高。
最优税收理论
4
拉姆塞规则的贡献和缺陷
➢ 是数学中最优化方法应用于经济问题的结果 ,为寻找使 税收额外负担最小化的路径提供了开创性的启示。
最优税收理论
6
最优商品税理论的前沿问题
➢ 商品税只解决效率问题,公平问题通过转移支付, 适当的总额补助等其他途径来解决。但是,总额 补助难以实行。
中国税制改革73页PPT
14
(六)税制改革与税制设计
起点:从零开始,还是从现在开始?
税制改革的不确定性:公平与否?
——资产价值:按揭贷款利息税收扣除与否
——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投资的影响
15
(六)税制改革与税制设计
现实税制的形成受到众多条件的约束, 与标准的最优税制设计理论试图充分考虑 这些条件,提出相应的税制设计方案。 9
(四)税制设计理论
税收征管成本 逃避税成本
遵从成本(服从成本)
10
(五)真实世界中的最优税收
考虑了遵从成本和征管成本,标准的最优税收法则需要进行
相应的修正。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003年以来,随着公共财政、民生财政、民主财政理念的 深入,新一轮税改按照“降低税率、扩大税基、简化税制、
加强征管”的基本原则,通过对流转税和所得税的改革来努力 促成效率和公平目标的统一。
税改的理由2:罕见而特殊的轨迹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1.最优商品税 最优商品税率很大程度上应该实行比例税率。比例税率降
低遵从成本和征管成本,因为不用单独衡量税基,降低了 政府的实施成本。降低了非遵从的激励,减少了相对价格 变化的扭曲。偏离比例商品税率应该最小,很大程度上应 该对那些就价格变化无法作出反应的商品实行边际高税率 (例如必需品);而对带来显著负外部性的商品,对较高 收入阶层消费的商品,对课税容易而且低成本筹集的商品 例如服务商品,出于征管成本和所获得收入的原因,可实 行较高税率。
税收学6最优税制理论
2019/6/9
《税收学》
4
然而,存在公共产品和外部性等市场失灵问题,市场机 制配置资源失效,需要政府干预,公共部门配置资源。 公共部门配置资源如何保证效率?把最优原则推广到公 共经济部门,不影响市场机制运转,纠正市场失灵。 问题是:税收制度能否符合最优原则? 从效率来看,绝大部分税收不符合最优原则,因为税收 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加进了一个“楔子”,即 “税收楔子”(Tax Wedge),使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数 量与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量之间产生差额,造成消费者 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损失,影响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 带来效率损失。
第六章 最优税制理论
2019/6/9
《税收学》
1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最优、次优与最适税制理论 第二节 超额负担理论 第三节 从最适角度比较所得税与商品税
2019/6/9
《税收学》
2
第一节 最优、次优与最适税制理论
一、最优税制理论: 在福利经济学中,“最优原则”( First-best-Principle)的基本含义是 私人部门(市场机制)对经济资源的有 效配置,即“市场配置效率原则”。
2019/6/9
《税收学》
12
所得税之所以优于商品税,原因在于所 得税不会引起消费者商品消费选择的重 新组合,不会因为选择被扭曲而承担超 额负担。
2019/6/9
《税收学》
13
二、税收对工作与闲暇之间选择的影响
在消费者必须支付一定税额的情况下: (1)他宁愿缴纳所得税,而不愿政府对 他所购买的商品征收同样多的税收; (2)与比例所得税相比,他更愿意政府 征收一次总付税。
西方优化税制理论与中国税制建设
西 方优 化税制 理论 与中 国税制建设
。 杨 海燕 t 顾 洁 昀
203 ) 0 4 3 ( 旦 大 学 经 济 学 系 上 海 复
[ 摘
要]优化税 制理论 , 又称为最优 税制论或 最优 税收论等 , 属于规 范经济学的 范畴。 它作 为西方税收理 论 的
文 章 中 他 还 依 据 一 些 特 定 的 函 数 形 式 , 出 了 提 计算 最 优税 制 函数 的方 法。 里 斯在 1 7 莫 9 1年 还
[ 者 简 介 ] 杨 海 燕 ( 9 8 )女 , 作 1 7- , 复旦 大 学 经 济 学 系博 士 研 究生 。 究 方 向 : 研 当代 中 国 经 济 。 洁 昀 (9 7 )女 , 旦 大学 经 济 顾 17一, 复
2 0世 纪 7 0年 代 以来 在 最 优 税 制 论 方 面 做
桥 大 学 教 授 詹 姆 斯 ・莫 里 斯 和 美 国 哥 伦 比 亚 大 学 教 授 威 廉 ・维 克 里 最 为 著 名 。 里 斯 在 他 莫
1 7 年 发 表 在 《 济 研 究 评 论 》 论 文 《 优 所 91 经 的 最 得 税 探 讨 》 An e p o a i n i h h o y o ( x l r to n t e t e r f o tmu p i m n o a a i n) i c me t x to 中通 过 最 优 所 得
则。
愈 发 成 为 了 经 济 学 家 们 的 历 史 使 命 。最 优 税 制 论 就 是在 这 样 的历 史背 景下 产 生 的。 优 化 税 制 理 论 的 代 表 人 物 , 即 创 始 人 是 也
年 的 经 典 性 论 文 中 建 立 了 最 优 税 制 论 的 一 个 简 单 框 架 , 一 次 用 一 般 均 衡 的 分 析 方 法 来 研 第 究 税 制 优 化 的 问 题 。 姆 齐 经 过 分 析 得 出 的 结 拉
最优税收理论及对我国税制改革的启示
最优税收理论及对我国税制改革的启示引言税收是现代国家的重要财政手段之一,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最优税收理论是经济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旨在探讨如何设计最合理、最有效的税收体系。
本文将介绍最优税收理论的基本概念,分析其对我国税制改革的启示,以及未来可能的改革方向。
最优税收理论概述最优税收理论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 效益原则效益原则是最优税收理论的核心概念,认为税收应以实现社会效益为目标。
根据效益原则,最优税收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适度原则:税收应当适度,既不能过高导致经济活动受到阻碍,也不能过低导致财政收入不足。
•公平原则:税收应当公平,避免富者恒富、贫者恒贫的不平等现象。
•简洁原则:税收应当简洁,避免繁琐的税收制度给纳税人带来负担。
•透明原则:税收应当透明,纳税人应能够清晰了解自己的税负和税收用途。
2. 税收弹性税收弹性是指税收对经济变动的反应程度。
最优税收理论认为,税收应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根据经济状况做出相应调整,以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正向税收弹性:指税收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关系。
当经济增长时,税收收入也相应增加。
•负向税收弹性:指税收与经济衰退的负相关关系。
当经济衰退时,税收收入可能减少。
3. 税收结构最优税收理论还涉及到税收结构的优化。
不同类型的税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影响不同,最优税收理论研究如何通过合理配置不同类型的税收来达到最佳效果。
•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是指纳税人直接承担的税收,如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间接承担的税收,如消费税和增值税。
•进口税和出口税:进口税是指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收,出口税是指对出口商品征收的税收。
•资本税和劳动税:资本税是指对资本收益征收的税收,劳动税是指对劳动收入征收的税收。
最优税收理论对我国税制改革的启示最优税收理论对我国税制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强化效益原则在税制改革中,应更加注重效益原则的体现。
税收改革政策解读优化税收制度
税收改革政策解读优化税收制度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税收制度的优化对于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公平性,各国都在不断探索税收改革的途径。
本文将解读当前的税收改革政策,探讨如何优化税收制度,以实现更合理的税收征管和公平的税负分担。
一、个人所得税改革个人所得税是一种以个人的收入作为征税依据的税种。
个人所得税改革旨在减轻低收入人群的税负,提高中高收入人群的纳税意愿。
在税制优化方面,个人所得税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个人所得税改革应考虑调整税率结构。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制度,税率随收入增加而递增。
合理调整税率结构,适当降低税率,有利于提高个人可支配收入,激发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其次,个人所得税改革需要完善税前扣除项目。
通过合理设置税前扣除项目,可以减少纳税人的应纳税所得额,降低税收负担。
扣除项目可以涵盖教育支出、医疗费用、住房租金等,以满足纳税人基本生活需求,减轻其负担。
最后,个人所得税改革还需要完善税收征管机制。
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逃避个人所得税的行为,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公平性。
二、增值税改革增值税是一种以商品和劳务的增值额作为征税依据的税种。
增值税改革旨在优化税收结构,提高税制效率,减轻企业税负。
首先,增值税改革应考虑降低税率。
当前,我国增值税采用多档税率制度,降低税率可以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和投资,激发经济增长潜力。
特别是对于小微企业和特定行业,可以适当降低税率,减轻其税负,促进其发展。
其次,增值税改革需要简化税收征管流程。
简化企业缴税流程,减少税收征管中的繁琐环节,有利于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减轻企业的负担。
可以通过推行电子化纳税申报系统,提高缴税的便利性。
最后,增值税改革还需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税收漏税。
加强与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建立健全的税收风险管理系统,加大对逃税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税收征管的公平性和效率。
三、企业所得税改革企业所得税是一种以企业利润作为征税依据的税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制优化理论及其在我国煤矿中的运用1税制优化的含义何为税制优化?按照税收经济学的一般管理,税制优化主要是指税收制度的设置必须满足一定税收原则的要求,这些原则包括可效率、公平、经济稳定与增长、管理等等。
而提供政府所需财政收入的同时,又能较好地解决对经济行为主体的激励问题。
但是,这一税制优化目标能否实现,如何实现以及实现的方式取决于实现这一税制时所需的各种条件是否充足,也即取决于在税收原则实现过程中是否存在各种约束或限制。
2 税制优化理论的三大流派2.1 正统学派税制优化理论正统学派的最优税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拉姆齐、阿特金森、斯蒂格里兹、米儿利斯、费尔德斯坦、戴蒙德等,它发展于21世纪20年代,鼎盛于70年代。
正统学派积极倡导税制的最优化,其假定条件有三个:第一,完全竞争市场假设;第二,行政管理能力假设,任何税收工具的使用都不受政府约束,且行政管理费用低廉;第三,标准福利函数假设,设定了最优税制目标,即实现福利最大化。
在这些假设下,政府不可能不费代价地筹集到财政收入,该代价集中体现为税收干扰资源配置产生的经济效率损失,即“超税负担”。
所以,政府和税收理论都致力于寻求一种最优的税收工具,以使得能够筹集既定收入量的前提下,产生最小的超税负担。
2.1.1 直接税与间接税搭配理论经济学家希克斯、李特尔、克利特等从不同角度对直接税(所得税)与间接税(商品税)的优劣进行探讨,指出在两者合理并存的基础上,税制模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政府的政策目标。
首先,直接税(所得税)与间接税(商品税)应当是相互补充的而非相互替代的,两者不可偏废。
直接税易于实现分配公平目标,间接税易于实现经济效率目标,二者各有优劣。
但要实现税制的公平与效率兼顾,直接税与间接税二者不能偏废,承认了二者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其次,一国税制模式的选择取决于该国政府的经济政策目标。
在直接税和间接税并存的复合税制情况下,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实现二者的合理搭配,也就是税制模式的确立问题。
最适课税论认为,要依据一国政府的经济政策目标来确立税制模式。
也就是说,若一国政府的经济政策目标是以经济效率为主的,就应当选择以间接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模式;反之,若一国政府的经济政策目标是以公平分配为主的,则应当选择以直接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模式。
最后,从商品税本身来看,由于其容易实现效率目标,为兼顾公平,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其具有公平收入分配功能。
从所得税本身来看,由于其容易实现公平目标,为兼顾效率,则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其促进经济效率。
2.1.2 最优商品税理论该理论主要探讨:如果政府只能以商品税作为筹集既定收入的工具,怎样的一套商品税才能使超税负担最小化,从而使纳税人保护尽量多的福利?一种回答是:最有商品税是对所有商品征收单一税率的商品税,因为单一税率不影响相对价格,而差别税率会扭曲相对价格,故非最优。
另一种回答是:1927年英国剑桥大学福利经济学家弗兰克.拉姆齐认为,最优商品税具有一套差别税率结构,每种商品税税率的高低与该商品供求的价格弹性成反比,即逆弹性命题。
2.2.3 生产效率的税收条件理论该理论讨论政府征税是否怎样才能保证生产的高效率这么一个问题。
根据帕累托效率理论,任何一种产出税或要素税,则比导致生产的低效率。
显然,从生产的角度而言,前面讨论的假定政府只课征商品税不征其他任何税的拉氏税可以保证生产的高效率。
我们现在来考虑这样一种情况:政府除了征收商品税外,还课征公司税、关税、投入税和其他对生产有扭曲作用的税。
此时,为了保证生产的高效率,在商品税方面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又在什么条件下,政府有必要征收这些扭曲性税收呢?这就是生产效率的税收条件理论所探讨的核心问题。
戴蒙德和米尔利斯在70年代初得出的结论是:只要政府能够获得充分的信息从而不受约束地制订出最优商品税方案,并且征税能力不受限制,从而能对所有企业征收100%的纯利润税,则生产效率可以唯一地通过拉氏商品税得到保证。
这种情况下,政府就不应对厂商征收扭曲性税收。
如果政府因信息获取程度和课税能力受到限制而无法对厂商征收100%的纯利润税,那么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对最终消费者征税,以便保证经济仍处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
斯蒂格里兹和戴斯古卜塔进一步指出,实际上政府很难区分某些商品究竟是生产者使用的还是最终用户使用的,无限公司部门的资本收入和工资收入以及公司部门的纯利润和企业家创造的成果,这些限制性因素使得生产效率不能通过拉氏商品税得到保证,因此政府仍不得不对生产者征收具有扭曲作用的税收。
2.2.4 最优累进所得税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后,最优税收理论又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中贡献最大的是维克里和米尔利斯,他们把信息不对称引入税收理论中,从而使最优税收理论的探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米尔利斯等学者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所得税上,通过一系列研究得出结论:效率与公平在税收问题中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两者对社会福利的提高与否都有很大的影响,最优税制的设计应该兼顾效率与公平。
该理论认为:1)对所得课税最好采用低累进税率。
即在政府目标是使社会福利函数最大化的前提下,可以采用较低累进程度的所得税实现收入的再分配。
这是因为所得税的累进程度越高,边际税率越高,替代效应越大,超额负担也越大,从而会导致经济效率的损失。
且过高的边际税率只是限制了高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低收入者所获得的免税额或补助额并没有因此而增加,这显然无助于低收入者福利水平的提高,无益于公平分配目标的实现。
2)最适所得税率应当呈倒“U”型。
即从社会公平与效率的总体角度来看,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以适当高些,而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应适用相对较低的税率,拥有最高所得的个人适用的边际税率甚至应当是零。
2.2 供应学派税制优化理论供给学派是继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之后,现代西方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流派。
其基本的经济思想是强调供给因素对于经济的决定作用,主张政府的经济政策应以有效地刺激供给、提高生产效率作为主要目标。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阿瑟教弗、罗伯特·蒙德尔、保罗·罗伯茨和诺曼·图尔。
供给学派的税制优化理论大致可概括为两部分:对最优税收制度的看法以及刺激供给的税收理论。
1)最优税收制度的观点供给学派的经济学家认为税制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经济效率,并认为最优税收工具有以下特征:“(1)对个人挣钱能力征收的总付税;(2)若总付税不可行,次优的选择是对个人自然增长的资本利得(即未实现的资本利得)征税,或对休闲的补充品征税,或对个人一生的支出征的税;(3)对供给和需求相对缺乏弹性的商品和生产要索(如土地)征税;(4)对意外所得和因占有稀缺资源而获得的收益征税;(5)用以矫正市场失灵的税。
对于最优税率水平,供给学派的观点是:应对不同商品和个人收入设计不同的税率;不宜采用高边际税率;现行所得税的高边际税率和累进程度应予以降低。
供给学派所倡导的最优税制,虽以效率为最重要的目标,但并未将公平排斥在外。
相反,他们认为:拓宽税基和降低名义税率是协调公平和效率的最好办法,而传统的以高累进税率去获取公平是不可取的,这既损害效率又未能改进公平。
2)刺激供给的税收理论以税收刺激供给是供给学派税制优化理论的核心。
供给学派认为,税收制度、政府支出和货币政策都会影响储蓄、投资和劳动供给。
而在刺激供给的各种手段中,税收被认为是最有效和最重要的,其中最关键的又是降低边际税率。
边际税率决定税后净收益率,进而影响供给。
因此该学派认为:只是降低边际税率而不是降低平均税率的减税形式,对于刺激供给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
供给学派的精髓在于指出高边际税率有害无益,认为大副度和持续地降低高边际税率才是经济政策的重心,这种观点己经融入到80年代以来的国际性税制改革潮流中,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3 公共选择学派税制优化理论公共选择理论起源于财政交换理论,又称“政治学的经济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边缘性理论。
其基本特点是以经济学的市场行为分析方法,揭示个体选择形成社会选择的政治过程。
该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詹姆斯·布坎南。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石是它的独特的国家观。
传统理论假定政府是以增进社会福利为基本目标,而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国家并非是一个单一的实体,它是由具有有限理性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个体组成的集合体。
公共选择就是在个体自由表达偏好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社会中的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极大化的基础上进行自由选择和自由交换,并表达所需要的政治过程的结果。
公共选择的基础不是社会效用函数,而是个人效用函数。
分析个人在经济市场中关于商品供求选择行为的方法,同样地适用于分析政治市场。
对各种公共政策评判的标准就是“全体一致同意原则”。
公共选择理论在上述基本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自己的税制优化理论,其基本内容为:1)最优税制的概念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最优的税收工具就是参与公共选择的个体能够获得一致同意的税收工具。
然而在现实中,这种税收工具并不存在,因为一致同意仅在理论上成立。
因此,次优的税收工具更接近现实。
只有当所有纳税人预计到他们从政府那里获得公共服务的利益,大于其通过税收转移给政府的资源价值时,才会一致同意纳税。
公共选择理论特别强调,要建立最优税制绝不是个简单的税制问题,还必须联系公共支出。
因此,公共选择理论的最优税制系指这一税收制度所提供的公共品,分摊给每个人的税收份额,能获得一致同意的税制。
税制优化就是由现行税制向一致赞同程度最高的税制的逼近。
2)最优税制的条件公共选择理论认为,要建立上述能获得一致同意的最优税制,存在一个关键的问题需要解决,这就是个体真实偏好强度的显示问题。
如果个体有意夸张或有意隐藏其偏好,则会扩大交易成本,政治过程所产生的结果就不会是公正和有效率的。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某种特定的税收结构可以产生这样的功能:使个体感到只有真实地显示自己的偏好,才能使自身处于最佳境地。
这种税收制度应包括两类税:一类税用以补偿公共品的生产成本,另一类税用以保证个人真实地显示偏好。
3)最优税制与公共支出最优水平的关系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最优税制不仅应促使个人真实地显示其对公共支出的偏好程度,还应将政府的实际公共支出水平限定在公众所愿意的水平之上,即社会最优的公共品供给量。
这一最优水平由个体通过公共选择过程确定。
当公共支出仅以税收形式筹集时,这一税制产生的最佳公共品供应量占其所能提供的最大税收的比重,应限制在预先规定的某一水平上(用K表示)。
可用如下公式表示:Ge/Tm(t,y)=K。
其中Ge为公共支出的最优水平;Tm(t,y)为既定税制所产生的最大税收,它是税率t和税基y的函数;K为最佳公共品供应量占最大税收的比重,由反映公众偏好的政治程序预先规定,所以是个外生变量。
上式的经济含义是:公众通过选择税率结构和税基两个基本要素构成的税制,限制政府的公共支出在公众的意愿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