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学第2章习题解答
电工电子技术习题答案第二章

+ 12V 6Ω
2A + 2V 1Ω
-
2Ω
I
I=(8-2)A/(2+1+3) Ω=1A
2-11 用等效变换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
6A 2Ω
-1.5A
6V
3Ω I
4Ω
8Ω
I = (6+1.5)×4V/(4+8) Ω = 2.5A
2-12
+
150V
用戴维宁定理求图中电流I。 10Ω 120V
2Ω 1Ω 2Ω
2Ω
+ -
4V
2Ω
2A
2Ω
2Ω
2-9 用等效变换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2A 10Ω4A
-10V +
5Ω 10V 20V
10Ω 5Ω 1A 5V
I=(10-5)V/(5+5+40) Ω=0.1A
+ +
+
40Ω
I
2-10 用等效变换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1Ω
+ 8V 6V 2A 2A 4A
R0=(4+20)//8+3
=9Ω
I=Uab/(R0+3)=1/3A
2-15 用戴维宁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 8V 3A 2A 5A
2 4Ω
+ 12V - 2Ω
4Ω
R0=2//4//4 Uab =1Ω 2Ω I Uab=(5/2)×2 = 5V
I=Uab/ ( R0 +2) =1.67A
2-16 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X、UX、PX。
2a3a5aab5222167a2a216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9a求电路的戴维宁等效电路oc2319237v3126电路可等效为947w423w电源2a1a应用等效变换法2a3a18求s闭合和打开情况下的电流i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答案第2章

第2章正弦交流电路习题解答习2.1题π⎞⎛电流i = 10sin ⎜100πt −⎟,问它的三要素各为多少?在交流电路中,有两个负载,3⎠⎝π⎞π⎞⎛⎛已知它们的电压分别为u1 = 60sin ⎜ 314t −⎟ V,u2 = 80sin ⎜ 314t + ⎟ V,求总电压u 的瞬时值6⎠ 3⎠⎝⎝表达式,并说明u、u1、u2 三者的相位关系。
解:(1)最大值为10(V),角频率为100 π rad/s,初相角为-60°。
(2)U1m = 60 / − 30°(V)U 2 m = 80 / 60°(V)则U m = U1m + U 2 m = 60 / −30° + 80 / 60°= 100 / 23.1°(V)u = 100 sin(314t + 23.1°) (V)u 滞后u2,而超前u1。
2.2两个频率相同的正弦交流电流,它们的有效值是I1=8A,I2=6A,求在下面各种情况下,合成电流的有效值。
(1)i1 与i2 同相。
(2)i1 与i2 反相。
(3)i1 超前i2 90º角度。
(4)i1 滞后i2 60º角度。
解:1)I = I1 + I 2 = 8 + 6 = 14 (A)((2)I= I 1 − I 2 = 8 + 6 (A)I1 + I 2 = 82 + 62 = 10 (A)2 2(3)I =(4)设I1 = 8/ 0°(A)则I 2 = 6 / 60°(A)I = I1 + I 2 = 8/ 0° + 6/ 60° = 12.2/ 25.3°(A)I = 12.2 (A)2.3 把下列正弦量的时间函数用相量表示。
(1)u = 10 2 sin314t V 解:(1) U =10/0º (V) (2)i = −5 sin(314t –60º) A (2) I m =-5/-60º =5/180º-60º=5/120º (A)2.4 已知工频正弦电压uab 的最大值为311V,初相位为–60°,其有效值为多少?写出其瞬时值表达式;当t=0.0025s 时,Uab 的值为多少?解:∵U abm = 2 U ab∴有效值U ab =1 1 × 311 = 220 (V) U abm =2 2 瞬时值表达式为u ab = 311sin (314t −60°) (V) ⎛⎝当t=0.0025S 时,U ab = 311 × sin ⎜100π×0.0025 −π⎞⎟= 311sin( − ) = −80.5 (V) 3⎠ 12π2.5题 2.5 图所示正弦交流电路,已知u1=220 2 sin314t V,u2=220 2 sin(314t–120º) V,第2章正弦交流电路习题解答65试用相量表示法求电压ua 和ub。
电工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其节点数、支路数、回路数及网孔数分别为(C )。
A、2、5、3、3B、3、6、4、6C、2、4、6、32、如图所示,I=(B )A。
A、2B、7C、5D、63、如图所示,E=(B )V。
A、3B、4C、—4D、—3/4、如图所示电路中,I1和I2的关系为(C )。
A、I1<I2B、I1>I2C、I1=I2D、不确定5、如图所示,求I1和I2的大小。
解:对于左边节点:I1=10+3+5=18A对于右边节点:I2=10+2-5=7A6、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依据是(D )A.欧姆定律B.全电流定律C.法拉第定律D.电荷守恒定¥7、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间(C )A.有等效变换关系B.没有等效变换关系C.有条件下的等效关系D.无法判定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在电路节点处,各支路电流参考方向可以任意设定。
B.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以扩展应用于任意假定的封闭面。
C.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应用于任意闭合路径。
D.∑I=0式中各电流的正负号与事先任意假定的各支路电流方向无关9、实际电压源和电流源模型中,其内阻与理想电压源和电流源之间的正确连接关系是(C)A.理想电压源与内阻串联,理想电流源与内阻串联"B.理想电压源与内阻并联,理想电流源与内阻串联C.理想电压源与内阻串联,理想电流源与内阻并联D.理想电压源与内阻并联,理想电流源与内阻并联10、79.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B )。
A.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是不能等效变换的B.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等效变换后内部是不等效的C.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等效变换后外部是不等效的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二、填空题1、不能用电阻串、并联化简的电路称为__复杂电路_______。
;2、电路中的_____每一分支_______称为支路,____3条或3条以上支路___所汇成的交点称为节点,电路中__________闭合的电路______________都称为回路。
电工电子技术第七版第2章思考题

第2章[练习与思考]答案2.1.1 (a) 两个阻值相差很大的电阻串联,阻值小的电阻可忽略。
mA I 04.0500000020100050000020=≈+=(b) 两个阻值相差很大的电阻并联,阻值大的电阻可忽略。
mA I 2100002010100002050000105000101000020=≈+≈+⨯+=2.1.2 由于电源电压通常不变,而电灯都是并联在电源上的,灯开得越多则相当于并联电阻越多,总负载电阻就越小。
2.1.3 (a) Ω=++=ΩΩΩΩ6]0//()//[(3688R R R R R ab(b) Ω=+=ΩΩΩΩΩ5.3//]//()//[(7101044R R R R R R ab2.1.4 标出电阻上电流方向如下图所示:整理得:由图可知:A I I I 1321===;A I 34=2.1.5 21R R UI +=12111IR U R R R U =+=; 22122IR U R R R U =+=(1) Ω=k R 302时, mA I 5.0301020=+=V IR U 511== ; V IR U 1522== (2) ∞→2R 时, 0=I ;01=U ; 02=U (3) Ω=k R 02时, mA I 21020==V IR U 2011== ; V IR U 022==在电路通路时,电阻2R 上无电压无电流的情况是电阻2R 被短接,如下图所示:2.1.6 (1) S 断开时:滑动触点在a 点,V U 100= 滑动触点在b 点,V U 00= 滑动触点在c 点,V U R R R U 52120=+=(2) S 闭合时:滑动触点在a 点,V U 100= 滑动触点在b 点,V U 00= 滑动触点在c 点,V U R R R R R U L L44.4////2120=+=2.1.7 U R R R R R R U R R R R R U L P LL L )//()(//////2222120+-=+=故可知: Ω=k R 217.01;Ω=k R 783.022.3.12.3.2 (1) 不是(2)对(a)图有V U U S 122==,A R U I 3412222=== 对(b)图有A I I S 22==,V R I U 8222==(3) 无影响 (4 )对(a)图有A R R U I S5//21==对(b)图有V R R I U S 20)(21=+=(5) 有影响。
电工与电子技术第二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22-1 在题图2-1中,已知112S U V =,28S U V =,12R =Ω,23R =Ω,36R =Ω。
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电流。
Us 2Us题图2-1解: 3,2b n == KCL 方程:123I I I += KVL 方程:11331S I R I R U += 22332S I R I R U += 解得:1235213,,399I A I A I A ==-= 2-2 在题图2-2中,已知110S U V =, 1S I A =,12R =Ω,23R =Ω,用支路电流法计算1I 和2I 。
IsUs题图2解:3,2b n == KCL 方程:12s I I I += KVL 方程:1122S I R I R U += 解得:12712,55I A I A ==2 -3用节点电压法求2-1各支路电流。
解:121212312882623611111133236s S abU U R R U V R R R ++===+=++++ 11126125323s abU U I A R --=== 2222682339S abU U I A R --===- 332613369ab U I A R ===2-4用节点电压法求2-2的电流1I 和2I 。
解:112101627.211115236sS abU I R U V R R ++====++111107.21.42s ab U U I A R --=== 227.2 2.43ab U I A R ===或211 1.41 2.4S I I I A =+=+= 2-5 在题图2-5中,已知110s U V =, 26S U V =, 2S I A =,12R =Ω,23R =Ω,36R =Ω,1S R =Ω,用节点电压法求电流1I 和2I 和3I 。
sR U题图2-5解:设上面的节点为a ,下面的节点为b 则12121231262236111111236s S S abU U I R R U V R R R +-+-===++++11112632S ab U U I A R --=== 2226603S ab U U I A R --===33616ab U I A R === 2-6在题图2-6中,已知10S U V =, 2S I A =,14R =Ω,22R =Ω,38R =Ω。
电工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2.1.1 在图2.01的电路中,V 6=E ,Ω=61R ,Ω=32R ,Ω=43R ,Ω=34R ,Ω=15R 。
试求3I 和4I 。
4I ↓图2.01解:图2.01电路可依次等效为图(a )和图(b )。
R 3R 1R(b)Ω=+×=+×=23636414114R R R R R Ω=+++×=+++×=2243)24(3)(14321432R R R R R R R A 22165=+=+=R R E IA 322363)(214323=×+=++=I R R R R IA 943263631414−=×+−=+−=I R R R I2.3.3 计算图2.12中的电流3I 。
Ω=1R A2S =图2.12解:根据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图2.12所示电路可依次等效为图(a )和图(b ),由图(b )可求得A 2.15.023=+=I由图(a )可求得:A 6.02.121213=×==I IΩ=1R V22=Ω=14R(b)Ω=12R2.6.1 在图2.19中,(1)当将开关S 合在a 点时,求电流1I ,2I 和3I ;(2)当将开关S 合在b 点时,利用(1)的结果,用叠加定理计算电流321,I I I 和 。
I图2.19I (a)I (b)解:(1)当将开关S 合在a 点时,图2.19所示电路即为图(a ),用支路电流法可得:=+=+=+12042130423231321I I I I I I I 解得:===A 25A 10A 15321I I I(2)开关S 合在b 点时,利用叠加原理图2.19所示电路可等效为图(a )和图(b ),其中图(a )电路中130V 和120V 两个电压源共同作用时所产生的电流已在(1)中求得,即:A 151=,I A 102=,I A 253=,I由图3(b )可求得:A 642422202=+×+=,,I A 464241−=×+−=,,IA26422=×+=则:A 11415111=−=+=,,,I I IA 16610,222=+=+=,,I I IA 27225333=+=+=,,,I I I2.6.2 电路如图2.20(a )所示,V 10ab ,,V 124321=====U R R R R E 。
电工第二章习题答案

I1
a
I2
I3
1
R2
d
c
R3
U S2
b 图 2.1 支路电流法
返 返回 回 上 上页 页 下 下页 页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 支路电流法求解电路的步骤 (1) 选定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
(2) 根据KCL对n个节点列写n-1节点电流方程; (3) 选定网孔绕行方向,对l-(n-1)个网孔列写 KVL方程; (4) 联立方程求解各支路电流。
R1
a
I 2'
IS
US
U
R2
US
R2
US I2 R1 R2
返 返回 回 上 上页 页 下 下页 页
b
(a) 完整电路
b
(b)电压源单独作用
图 2.3 叠加原理示意图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I1
R1
(2)Is单独作用时产生的电流
a
I2
I 1'
R1
a
I 2'
I 1"
R1
a
" I2
US
U
R I1 R2 IS R 1 R 2
1
a
1
U 例2.7电路如图 2.10所示,用戴维 南定理求电压U。 b (1)求开路电压U图 。 解: OC 2.9 戴维南定理求解例 2.4
S
R2
U OC
R2
R0
R0
U OC
I
R3
(1)开路电压
3
S
U 15 S U R 10 7 . 5 V OC 2 R R 10 10 1 2
b 2.8 图 2.8图 例 2.4 图
电工电子学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 2 ) S 断 开 时 , A1 的 读 数 为 14.25 A , A2 的 读 数 为 4.75 A ;
iU = 2 ×14.25sin(314t − 36.87D ) A
2.4.7 C)
2.5.1 uo = 100 + 3.74 2 sin(2ωt −175.4D ) + 0.374 2 sin(4ωt −177.7D ) V
2.3.7 ω =1000 rad/s 时 , Z =( 500-j1500) Ω =1581 ∠ − 71.6D Ω 、
i = 10.1 2 sin(1000t + 71.6D ) mA ;
ω =2000 rad/s 时,Z = 500 Ω 、 i = 32 2 sin 2000t mA ;
ω =3000rad/s 时 , Z =( 500+j833.3)= 971.8∠59D Ω 、
2.4.5
•
IU
= 33.15∠15.14D
A
•
、I V
= 13.2∠ − 79.11D
A
•
、I W
= 13.2∠ −199.11D
A,
•
中线电流 I N = 22 A
2.4.6 (1)电流表 A1 的读数为 16.45 A ,电流表 A2 的读数为 9.5 A ;相量
图(略); iU = 2 ×16.45sin(314t − 66.87D ) A
•
I
= 10∠
− 15D
A ,i = 10
2 sin(314t − 15D ) A
2.3.4
(1)iR
=
u R
= 2.2
2 sin 314t
A
iC = 0.69 2 sin(314t + 90D ) A
电工电子基础教材习题参考答案2

第2章习题参考答案2.1 在题2.1图电路中,1234300R R R R ====Ω,5600R =Ω,试求开关s 断开和闭合时a 和b 之间的等效电阻题2.1图 题2.2图解: 开关S 断开,R 1与R 3串联,R 2与R 4并联,最后它们同R 5并联, 5132411111111600600600200ab R R R R R R =++=++=++,200ab R =Ω 开关S 闭合,R 1与R 2并联,R 3与R 4并联,它们再串联后与R 5并联,20013001600115015016001////11143215=+=++=++=R R R R R R ab Ω=200ab R2.2 在题2.2图电路中,12343,6,12,24R R R R =Ω=Ω=Ω=Ω,试计算等效电阻ab R 。
解: 由于R 1R 4=R 2R 3,所以电桥平衡,R 5支路断开Ω==+=+++=2.7365361911114321ab ab R R R R R R2.3 在题2.3图电路中,计算无源二端电阻网络ab 的等效电阻。
ab题2.3图 题2.4图解:[]Ω=+=+=++=53212//4212//26//32ab R2.4 用等效变换的方法计算题2.4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1I 、2I 和电压U 。
解:24K Ω电阻与8K Ω电阻为并联关系,等效电阻1R 为mAU I mA U I VI R U mA I R 5.18/128/,5.024/1224/12,2)612/(366)824/()824(8//242111=========+=KΩ=+⨯==所以 2.5 试计算题2.5图所示电路中5Ω电阻上的电流I ,以及10V 电压源的电流1I 。
题2.5图 题2.6图解:(1)先用等效的方法求I所以原电路中电源部分可等效化简为:3065I A== (2)再回到原电路中求I :由KCL 得:651==+I I 所以A I 1561=-=2.6 试化简题2.6图所示的有源二端网络。
电工电子-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2章 习 题 解 答2-1、写出下列各相量所对应的时间函数:(1)12________1072A, 5150A; I I =︒=-︒∠∠ (2)m 2m ________200120V, 30060V U U =︒=-︒∠∠。
解:(1)1272) A, 150) A i t i t ωω=+︒=-︒ (2)2200sin(120) V, 300sin(60) V u t u t ωω=+︒=-︒2-2、试求下列各相量所代表的同频率正弦量之和,并写出它们的时间表达式:(1)1___1.517I =︒∠A ,2____70042 mA;I =-︒∠ (2)1m ____40150I =︒∠ A ,2m ____0.02530 kA I =-︒∠。
解:(1)12 1.5(cos17jsin17) A 0.7[cos(42)jsin(42)] A I I I =+=︒+︒+-︒+-︒ ______(1.954j0.02) A 1.9540.85A =-=-︒∠即 0.85) A i t ω=-︒ (2)m 1m 2m I I I =+ ____________(4015025 150)A 15150A =︒-︒=︒∠∠∠ 即 15sin(150) A i t ω=+︒2-3、设有正弦电流1214.14sin(50) A, 28.3cos(50) A,i t i t ωω=-︒=-︒ 写出它们的最大值和有效值相量表示式,并画出相应的相量图。
解:j501m 1________14.14e A 14.1450A, 1050A I I -︒==-︒=-︒∠∠j(9050)2m 2______28.3e A 28.340A,2040A I I ︒-︒==︒=︒∠∠ 相量图如图2-55所示。
图2-55 题2-3相量图2-4、如图2-41所示,已知1230) A, A,i t i t =-︒= 求i 3和三只电流表的读数(电流表的读数是有效值)。
电工与电子技术2章习题答案

习 题2.1 电路如题图2.1所示,开关S 闭合前电容和电感的储能均为零。
t =0时将开关S 闭合。
求换路后电路各部分电压、电流的初始值及稳态值。
解:设图中各部分电压与电流取关联 参考方向 t = 0+时由于 u C (0–)= 0 、 i L (0–)= 0所以 u C (0+)= u C (0–)= 0i 3(0+)= i L (0–)= 0 t = 0+的等效电路如题图2.1(a)所示2121)0()0(R R U i i S+==++1211)0(R R R U u SR +=+2212)0(R R R U u SR +=+t = ∞时, i 2(∞)= 0 , u L (∞)= 0电容开路,电感短路如题图2.1(b)所示3131)()(R R U i i S+=∞=∞u R2(∞)= 03313)(R R R U u SR ⋅+=∞1311)(R R R U u SR ⋅+=∞3313)()(R R R U u u SR C ⋅+=∞=∞2.2 电路如题图2.2所示,开关S 闭合前电路已处于稳态。
t = 0时将开关S 闭合。
求换路后电容的电压与各支路电流的初始值和稳态值。
解:u C (0+)= u C (0–)= U S222)0()0(R U R U i S C ==++ 0)0()0(11=-=++R U U i C S题图2.1 3 U S Li 题图2.1(a) t = 0的等效电路R 3 U S Li 题图2.1(b) t =∞ 的等效电路R 3 U S Li221)0()0()0(R U i i i S c -=+-+=+稳态0)(=∞c i ,212)(R R R U u Sc +=∞ 2121)()(R R U i i S+=∞=∞2.3 在题图2.3所示电路中,u C (0)= 0,U = 9V ,R = 100k Ω,C = 50μF 。
t = 0时将开关S 闭合。
电工第二章习题答案PPT课件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例2.1 图2.1所示的电路中,已知R1=20Ω, R2=5Ω,R3=6Ω,US1=140V,US2=90V。求各 支路电流和电源的功率。
解: 联立一个独立节点
电流方程和两个独立的 回路电压方程。
I1
R1 c
US1
a
I2
I3
R2
R3
d
U S2
I1 I2 I3
源单独作用时产生的电流之和。
返返回回 上上页页 下下页页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叠加原理
在具有多个独立电源同时作用的线性电路 中,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都可以看成是每 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产生的电流或 电压的代数和。
(1)Us单独作用I1 时R产1 生a 的I2 电流
I1
US R1 R2
图 2.1 支路电流法
I
回路adbca:
2
R2
I3 R3
US2
0
I1R1 I2 R2 US2 US1 0
这三个方程是 同解的
返返回回 上上页页 下下页页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对于三个回路的电路,只能列两个独立回 路电压方程。
当电路有l条支路、n个节点时,独立的
回路电压方程只有l-(n-1)个。对于平面电路,
IS
US U
R2
I 2
US R1 R2
b
(a) 完整电路
返返回回 上上页页 下下页页
I1'
R1
a
I
' 2
US
R2
b
(b)电压源单独作用
图 2.3 叠加原理示意图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完整版)电工2章

第2章 习题解答(部分)2.3.3 计算图2.13中的电流 I 3。
解: 用电源等值互换法将电流源变换成电压源,将电阻R 2和R 3合并成电阻R 23,其中 V R I U R S S 2125.043,2=⨯=⨯=Ω=参考方向如图2.34所示。
求电路中电流IA R R R U U I S 2.115.012143,211=+++=+++= I 即为原电路中R 1上流过的电流,用分流公式,可求原电路中I 3A I R R R I 6.02.11113223=⨯+=⨯+= 2.4.1 图2.16是两台发电机并联运行的电路。
已知E 1=230V , R 01=0.5Ω,E 2=226V , R 02=0.3 Ω,负载电阻R L =5.5Ω,试分别用支路电流法和结点电压法求各支路电流 。
解:(1)用支路电流法:各支路电流参考方向已画在图2.16中。
列结点电压方程 L I I I =+21列回路电压方程L L 0222LL 0111R I R I E R I R I E +=+=S Ω 图 2.13 习题2.3.3的图U S U 图解 2.34101202图2.16 习题2.4.1的图联立求解上述三各方程式组成的方程组,可得A 40A2021===L I I I验算:按非独立回路方程进行02201121R I R I E E -=-代入数据443.0205.020226230==⨯-⨯=- (正确!)(2)用结点电压法求解:先求端电压U ,有V 2205.513.015.013.02265.02301110201022011=+++=+++=L R R R R E R E U A 405.0220A 205.0220226A 205.022023002220111====-=-==-=-=L L R U I R U E I R U E I 结果与上相同。
2.5.1 试用结点电压法求图2.18所示电路中的各支路电流解:在原图2.18中用O 和O ’标明两个结点,则有A 5.0505025V 505015015015025501005025a O ,O'-=-==++++=I U A 5.0505025A 15050100c b -=-==-=I I 2.6.1 用叠加原理计算图2.19中各支路的电流。
电工电子学课后习题答案

电工电子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与分析方法 练习与思考
习题
第二章正弦交流电 课后习题 .......................
第二早 电路的暂态分析 第四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第五章 基本放大电路 第八早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 第七章 数字集成电路及其应用 第八章 Multisim 简介及其应用 第九章 波形的产生与变换 第十章 数据采集系统 第十一章 直流稳压电源 第十二章 变压器与电动机 71 第十三章 电气控制技术 第十四章 电力电子技术
300 50 530
⑵U 50N2si n(1000t
(3)
830)V
2.18
2.19 (a) (1)
j3 j6 j3 j6
18 9j J
j 1j 2j
4 3j 5 370
⑶
(b) (1)
⑵
⑶
2.20
2.23
2.24
2.29
2.30
2.31 (1)
2.32
8 6j
10 370
UP
UL
380
需
UP 220 22A
U1
C
(1)
电容两端 以 11 为 参考向量
(2)电阻两端 2.12
2.13 2.14
2.15 (1)
220/
UR isR 30072 s in (1000t-
300)
I 10
s
300A
UC Is( jXc) 10
300 40
400
1200V
Uc 40^72 si n(1000t 1200)V
?
IsZ 10
),Uc()
(3)求 3.6
电工电子技术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

2 I 2 I3 0 2I 3 2I 22 0
解方程组,得
I 2 1.5( A)
所以,
I 3 0.5( A)
U I 3 R3 I1R1 (0.5) 2 (2) 3 7(V )
第二章 习 题
2.6 解:画出6V电压源短路的等效电路,
"
利用叠加定理,得
I I ' I " 1 (1) 0( A)
第二章 习 题
2.10 解:画出戴维南等效电路
10
I
画出E的求解等效电路,
利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相互 习 题
2.10 解:画出戴维南等效电路
10
I
画出R0的求解等效电路,
利用电阻的串联并联等效,得
R0 1// 1 1// 1 0.5 0.5 1()
所以
E 12 12 I 1.1( A) R0 10 1 10 11
则利用分流公式有
I'
4 4 12 4 12 I总 1( A) 44 4 4 4 4 // 4 4 4 4 4 4 44
第二章 习 题
2.6 解:画出12V电压源短路的等效电路,
6 6 1( A) 则 I 4 4 4 // 4 4 4 44
《电工电子学》习题参考答案
讲 授 单 位 胡 继 志
电子工程系
电 话
Q Q
42887150
45655773
第二章 习 题
2.4 解:设定各支流电流方向,则
I 1 I s 2( A)
列写KCL和KVL方程
I 1I 2 I 3 0 I 3 R3 I 2R2 E 0
代入已知数据,有
电工学第2章习题及答案

2.4.1 图所示电路原 已稳定。在 t = 0 时将开关 S 从 a 端换接到 b 端。试 求换路后的响应 iL 和 uL。24 V
2Ω
US
R2
6Ω
uL
iL L
1H
返 回
第2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2.4.2 图所示电路原 已处于稳态。试求 S 闭合 后的 i2 、iL 和 uL,并画出 其变化曲线。
i1
S
IS
R1
24 A
i2
1.5 Ω 3Ω
7Ω
R3
R2
iL L uL 0.4 H
a
S
b
R1
3Ω
2.4.3 图所示电路 原已处于稳态。在 t = 0 时将开关 S 从 a 端改合 到 b 端。试求换路后的 iL 和 uL,并说明是什么 响应。
U S1
6V
US2
6V 6Ω
3Ω
R3
iL L
R2 6 i1 (0) i L ( 0) 3 A 1.8 A R1 R2 46 R1 4 i 2 ( 0) i L ( 0) 3 A 1.2 A R1 R2 46
返 回练习题题集 下一页 上一题 下一题
U S 12 uL (0) A 3A R1 4
返 回练习题题集 上一页 上一题 下一题
第2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2.3.3 图所示电路原已稳定,求开关 S 闭合后的响应 uC 和 i1、 i2 ,并画出其变化曲线。
S
R1
i1
20 V
4kΩ
R3 iC
R2
1.6kΩ
US
uC
iC
C 2.5F
6kΩ
电工电子学第二章习题答案(2)

第二章电路分析基础2-1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US1=24V,US2=16V,IS=1A,R1=R2=8Ω,R3=4Ω。
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电流。
解:该题有四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是恒流源(设恒流源两端电压为U IS),应列四个方程。
有两个节点,按KCL定理可列一个节点方程: I1+I2 =I S+I3有三个网孔按KVL定理可列三个回路方程:I1R1 =U S1+U ISI2R2 =U S2+U IS I2R2+I3R3 =U S2 U IS=I3R3 解之 I1=2A I2=1A I3=2A U S=8V2-2 电路如图所示。
已知I S=2A,U S=6V,R1=R2=3Ω,R3=R4=6Ω,用叠加原理求a、b两点之间电压U ab。
解:当电压源U S单独作用时,题图变如右图:Uab1=当电流源I S单独作用时,题图变如右图Uab2=3V Uab=Uab1+Uab2=2-3 电路如图所示。
已知R1=6Ω,R2=12Ω,R3=8Ω,R4=4Ω,R5=1电路中流经R3的电流I当电流源I S单独作用时,题图变如右图)(13844434AIRRRI=⨯+=+=''I=)(211AII=+=''+'2-4 在图示电路中,当U S=24V时,Uab=8v. 试用叠加原理求U S=0时的UabIs。
解:当电压源U S单独作用时,题图变如右图)(1841243ARRUI S=+=+='解:以知U S=24V时,Uab=8v.当U S、、I S1、I S2、单独作用时题图分别变作变作下图1、图2、图3由图1可得:Uab1=)(64244VRRUS-=-=⨯;由图2可得:Uab2=)(212411VRIRRISS=⨯;由图3可得:Uab3=)(41422VRIRISS=⨯;UabIs=Uab2+Uab3=8+6=14(V)2-5 用电源等效变换法求图示电路中6Ω电阻中的电流I。
电工电子学-林小玲主编-第二章答案

第2章习题答案2.1.1 选择题(1)在图2-73所示电路中,发出功率的元件是__A___。
(A)仅是5V的电源(B)仅是2V的电源(C)仅是电流源(D)电压源和电流源都发出功率(E)条件不足图2-73题2.1.1(1)图图2-74题2.1.1(2)图(2)在图2-74所示电路中,当增大时,恒流源两端的电压U__B___。
(A)不变(B)升高(C)降低(3)在图2-75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P点的电位__B___。
(A)不变(B)升高(C)为零(4)在图2-76所示电路中,对负载电阻R而言,点画线框中的电路可用一个等效电源代替,该等效电源是__C___。
(A)理想电压源(B)理想电流源(C)不能确定图2-75题2.1.1(3)图图2-76题2.1.1(4)图(5) 实验测的某有源二端线性网络的开路电压为10V,当外接3Ω的电阻时,其端电压为6V,则该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压的参数为(C)。
(a)U S=6V,R0=3Ω (b)U S=8V,R0=3Ω (c)U S=10V,R0=2Ω(6) 实验测得某有源二端线性网络的开路电压为6V,短路电流为3A。
当外接电阻为4Ω时,流过该电阻的电流I为( A )。
(a)1A (b)2A (c)3A(7) 在图2-77所示电路中,已知U S1=4V,U S2=4V,当U S2单独作用时,电阻R中的电流为1MA,那么当U S1单独作用时,电压U AB是(A)(A)1V (B)3V (C)-3V图2-77题2.1.1(7)图(8)一个具有几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其独立的KVL方程为(B)a)(n-1)个 b)(b-n+1)个(9)一个具有几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要确定全部支路电流,最少要测量(B)a)(n-1)次 b)(b-n+1)次(10)一个具有n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要确定全部支路电压,最少要测量(A)a)(n-1)次 b)(b-n+1)次(11)电阻并联时,电阻值越大的电阻:(A)a)消耗功率越小; b)消耗功率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 页 总目录
U
-
32V
R2 16
R2 16
制作群
Io
章目录
Ro 8
RL 24
I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P72页2.7.9 如图,当R=4Ω时,I=2A。求当R=9Ω 时,I 等于多少? 解: 戴维宁定理
R1 2 R2 2 R4 2
R3 2
a
I R
R2 R4 2 2 Ro 1 I s R2 R4 2 2
Uo
+
-
RL 24 16V
I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U 32 Io I3 I I 2 2A R3 8
Ro R3 8
Ro 8 I Io 2 0.5A Ro RL 8 24
R1 16
+
诺顿定理
Io
I
I3 2A R3 8
R1 16
a b 2A
P68页2.3.5
+
用电源等效变换法计算图中电流I 。
1
+
2A 1
a
I
2
6V
3
-
12V
6
-
b
1
+ 2V-
解:
3
6
1
a
2
I
2A
2A
制作群
主 页 总目录
b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2
+ 2V-
a
2
8V
+
2
a
+ 2V-
2
I
-
2
I
4A
b
2
b
82 I 1A 222
( b)
(c)
E 12 R3 3V (c)图 U R1 R2 R3 R4 4
' " (a)图 U ab U ab U ab 10 3 7V
制作群
主
页
总目录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P71页2.7.5
用戴维宁定理计算图示电流I 。
戴维宁定理
+ +
解: 开路电压
制作群
主 页 总目录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P70页2.6.2 图a电路,E=12V,R1=R2=R3=R4,Uab =10V。若将理想电压源除去后(图b),此时Uab= ?
+E-
R1
R1 R2
+E
-
R1
R2
a
R3
I
a
R3
I
R2
a
R3
I
b
R4
I
b
R4
R4
( a) 解:根据叠加定理
" ab
b
U1
+
当 R 4 时,I 2A
U o I Ro R 2 1 4 10V
-
U2
+
-
b
Uo 10 1A 当 R 9 时, I Ro R 1 9
制作群
主 页 总目录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 +
Ro R3 8
Uo 16 I 0.5A Ro RL 8 24
R1 16
U
-
R1 16 32V
I L RL 24 I
R2 16
2A R3 8
I
2A R3 8
a b
R1 16
a o b 8R
R3 8
主 页 总目录
U
-
32V
R2 16
R2 16
制作群
U o 150 120 30V Ro 0
30 20 I 1A 10
+
150V
10 10 10
4
-
120V
30V
-
20V
+
10
20V
+
-
I
制作群
主 页 总目录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I
P72页2.7.8 如图,计算电阻RL上的电流IL(分别 用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计算) 解: U o U IR3 32 2 8 16V 戴 维 宁 定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