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必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重点字句子翻译
第14讲 《孟子三章》对比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生版
十四讲文言文与对比阅读《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生版】《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重点词句】(一)重点实词解释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___________________寡助之至 _______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现象】(一)通假字亲戚畔之: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今异义1.三里之城城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城市2.池非不深也池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池塘3.委而去之委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委托、委屈去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委托、委屈4.亲戚畔之亲戚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有婚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成员(三)一词多义1.利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___________ 兵革非不坚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之三里之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而攻之而不胜____________________3.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_____________ 城非不高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而环而攻之而不胜_________________ 委而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而攻之而不胜_________________(四)词类活用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___________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____________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___________________(五)特殊句式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______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重点字词】(一)重点实词解释安居而天下熄 ___________________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___________________ 岂不诚大丈夫哉 ___________________ 以顺为正者 ___________________与民由之 _______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重点字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重点字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重点字词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
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重点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发:起,指被任用。
2、于:从。
3、畎亩:田间、田地。
畎:田间水沟。
4、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5、筑,捣土用的杵。
6、士:狱官。
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
7、市:集市。
8、故:所以。
9、任:责任,使命。
10、于:给。
11、是:这。
12、苦:使……痛苦。
13、劳:使……劳累。
14、饿:使……受饥饿。
15、乏:绝。
空乏: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6、行:做,所行。
17、拂乱:使……颠倒错乱。
18、拂:违背。
乱:扰乱。
19、所以:用来。
20、动:使……惊动。
21、忍:使……坚强。
22、曾:通“增”,增加。
益:增加。
23、恒:常常。
24、过:过失。
这里指犯错误的意思。
25、然后:这样以后。
26、衡:通“横”,梗塞,不顺。
27、作:奋起。
指有所作为。
28、征:表现、表露。
29、发:抒发。
喻:了解。
30、入:在国内。
31、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32、拂(bì):同“弼”,辅佐。
33、出:在国外。
34、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35、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
36、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拓展一、文学常识1.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下》,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章,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2.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ke),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
二、实词积累(1)发:起,指被任用(2)畎亩:田间,田地(3)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4)筑:捣土用的杵(5)士:狱官(6)市:市井之间(7)任:责任,使命(8)苦:使他受苦(9)空乏:资财缺乏。
初中文言文整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加点字、翻译、问答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七里之郭:外城2、环而攻之:围3、池非不深:护城河4、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兵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5、委而去之:委:放弃;去:离开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7、多助之至:极点8、亲戚畔之:亲戚:内外亲属;畔:通“叛”,背叛9、固国:国防10、天下顺之:归顺,服从二、句子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线。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3、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5、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6、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君主。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九上文言文必考句子翻译
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历经千年传承,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内涵,使得它成为高考语文考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九上文言文必考句子翻译是考生必须掌握的技能。
以下是对九上文言文必考句子翻译的详细解析。
一、《孟子·离娄上》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翻译:掌握了正确的道路,会得到许多人的帮助;偏离了正确的道路,会得到很少人的支持。
2.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翻译:人与禽兽的区别,只是相差很少。
二、《庄子·逍遥游》1.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翻译:即使全世界都赞誉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努力;即使全世界都非议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
2.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翻译:如果水的积聚不深厚,那么它承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三、《左传·僖公二十五年》1.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翻译:小人常常以自己的心度君子之腹。
2.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翻译:人不是圣贤,谁能没有过错?四、《史记·项羽本纪》1.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翻译:大事进行时,不必过于拘泥于细节;大礼面前,不必过于推辞小让。
2. “此乃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翻译:这是天意要灭亡我,并非战争之过。
五、《战国策·齐策》1.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翻译:千里长堤,可能因为蚁穴而溃决。
2.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翻译:优秀的鸟儿选择树木栖息,贤明的臣子选择君主侍奉。
六、《论语·里仁》1.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翻译:等到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的叶子最后凋零。
2.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翻译:君子的恩泽,五代之后就会断绝。
七、《诗经·周南·关雎》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翻译: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翻译: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理想的对象。
中考语文复习--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
乎?丈夫之冠也,父命• 成年行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 之;女子之嫁也,母命 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
之,往送之门,戒• 之曰: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
‘往之女• 家• ,必敬必戒,的夫家,一定要恭敬、谨慎,不
无违夫• 子• !’以顺为正 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常
者,妾妇之道也。
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
•
3. 通假字 亲戚畔之(同“叛”,背叛)
•
4. 古今异义原文古义今义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
•
旁边高中间洼的地方
亲戚畔之
••
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
内外亲属,包括父 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
或它的成员
5. 一词多义
城 三里之城(内城)
•
城非不高也(城墙)
•
利 地利不如人和(有利条件)
•
兵革非不坚利也(锋利,锐利)
字词梳理
1. 重点课下注释补充
①是(这)天时不如地利也
•
②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
••
甲、胄、盾之类)非不坚利也
③委(放弃) 而去(离开)之
•
•
④得道(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多助
••
2. 词类活用
①使动用法: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定居)
•
②形容词用作动词: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
•
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
不可久居(停留)
•
戒 往送之门,戒之曰(告诫)
•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谨慎)
•
得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能,能够)
•
得志,与民由之(实现)
•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
专题1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
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②《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本课选自《告子下》。
题目是编者加的,意思是: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题目是文章的论点,以此为题,主旨明显。
⑶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答案】(通过这些)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地增加他的才干。
⑷人恒过,然后能改;【答案】人常常犯错,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⑸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答案】内心忧困,思虑堵塞,这样以后才能有所作为;⑹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答案】(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答案】(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地位、势力相当的国家和外部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
⑻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答案】这样以后就会明白,常处于忧愁和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于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
1.结合课文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
另举一两个事例证明上述观点。
【答案】文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是一个国家衰败灭亡。
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就能很好地证明这一观点。
吴越交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遭辱,他卧薪尝胆,亲自到田间和农民一起劳动,他的妻子也自己纺线织布,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兵强马壮,具备了复仇条件。
反观吴王夫差,战胜越过以后,生活骄奢淫逸,妄自尊大,最终为勾践所败,身死国灭。
2.《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
举一两个例子具体分析。
【答案】“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运用排比,气势磅礴、义正辞严的指出了大丈夫的精神实质;也把大丈夫的崇高性推到极致。
《孟子三章》重点句子翻译
《孟子三章》重点句子翻译习题【2020部编版八上第21课】目录: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富贵不能淫》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翻译: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翻译: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翻译: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翻译: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8、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二、《富贵不能淫》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孟子三章》重点句子翻译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八上21课】
《孟子三章》重点句子翻译习题【2020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目录: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富贵不能淫》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习题及答案重点句子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参考答案重点句子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翻译: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翻译: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翻译: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翻译: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8、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逐句,解释重点词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来源于《孟子·公孙丑下》,意思是一个人从忧患中产生并成长,最终在安乐中死去。
这句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引用,反映了人生道理和价值观念。
1. "生于忧患":这句话中的"忧患"指的是人生中的困难、挑战和困苦。
人生的道路往往是充满坎坷和挫折的,每个人都会经历各种忧患。
然而,正是在忧患的磨砺中,人们才能不断成长和进步。
面对忧患,人们需要坚持不懈,不气馁不退缩,而是要勇敢地面对,积极地解决问题,从中学到经验和智慧。
2. "死于安乐":与"生于忧患"相对应的是"死于安乐"。
这里的"安乐"指的是人们在成功和舒适中的安逸与满足。
当一个人沉浸在安乐中的时候,往往容易骄傲自满,失去进取之心,停止了对生活的追求和探索。
这样的状态下,人们容易失去前行的动力和勇气,最终走向停滞和退步。
"死于安乐"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在安逸中失去追求和创新精神,最终止步不前,甚至走向衰亡。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的看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不能够退缩和畏缩,而是要勇敢地迎接、积极地解决。
只有在克服忧患的过程中,我们才能获得成长和进步。
但我们也不能因为成功和舒适而放松警惕,要时刻保持困难与挑战,保持前行的动力。
只有在忧患与安乐之间保持平衡,我们才能走得更远,取得更大的成就。
总结回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句富有哲理的箴言,它提醒人们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忘初心,不畏将来。
只有不断前行,才能越过重重障碍,走向更加辉煌的人生。
这句话既是对人生的警示,也是对人生的启迪,值得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时刻牢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和道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这些困难或许会让我们感到疲惫、无助甚至绝望,但是,正是在这些忧患中,我们才能够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节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广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作战的地形好;作战的地形好比不上作战时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攻城的)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攻方)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却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作战的地形好。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充足,(守城的却)放弃而逃离了城,这是因为作战的地形好比不上作战时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凭借武器的锐利。
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凭借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主。
所以,行仁政的君主要么不战,战就一定能胜利。
理解:孟子先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点,然后举同样的一个“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城作为例子正反说明:第一种情况:小城地理坚固,但天气有利于攻城,攻城的一方四面围攻小城,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天时不如地利”。
第二种情况,同样是这座小城,地理条件非常好,可是攻方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最后守城的一方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地利不如人和。
《中考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详细翻译》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
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中考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详细翻译】相关。
《孟子三章》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孟子三章》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孟子三章》出自孟子,文章分别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鱼我所欲也》等,经典文言文。
具体可参考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里面就有明确的叙述。
课文分别出自于《孟子·告子下》《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滕文公下》《孟子·告子上》。
参考资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鱼我所欲也》作品内容简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
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
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
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即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
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
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淫,按古语正解,应释为“过分”,即整句为富贵权势不能使自己的言语举止过分、超越常理;另一解为”迷惑“,即整句意思为不受富贵权势所迷惑,明道而行正;如若将”淫“释为”淫色“、”荒淫“,是现代人见文生意,严格讲偏离本意。
《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
中考文言文必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重点字句子翻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字义:发:于:畎亩:举:筑:士:市:译文:原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字义:降:任:于:是:苦:劳:饿:空乏:拂:乱:所以:动:忍:曾:译文:原文:人恒过,然后能改。
字义:恒:过:译文:原文: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字义:于:衡:作:译文:原文: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字义:征:色:喻:译文:原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字义:入:法家:拂:出:敌国:患:译文:原文: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字义:译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字义:译文:原文: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字义:郭:环:译文:原文: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字义:译文: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原文: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字义:城:池:兵:革:坚利:委:去:译文:原文: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字义:域:封:固:威:以:译文:原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字义:道:寡:译文:原文: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字义:至:畔:译文:原文: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字义:顺:译文:原文: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字义:以:译文:。
《孟子》三章(部编版八上文言文字词批注逐句对照翻译知识点整理)
《孟子》三章(部编版八上文言文字词批注逐句对照翻译知识点整理)《孟子》三章(部编版八上文言文字词批注逐句对照翻译知识点整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逐句翻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字音字形米粟.(sù)亲戚畔.(pàn)之域.(yù)民重点实词城:内城。
郭: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寡助之至:至,极点。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中考考纲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译文解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秦:孟子及其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斯人一作:是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注释1、舜:姚姓,名重华。
唐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南,一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人山林川泽,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天子之位。
国名虞,史称虞舜。
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
2、发:起,指任用。
3、畎(quǎ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
畎,田间水渠。
4、傅说(fù yuè):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
商王武丁欲兴殷,梦得圣人,名曰说,视群臣皆非,使人求于野,得傅说。
见武丁,武丁曰:“是也。
”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
遂以傅险为姓,名为傅说。
《孟子三章》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八上21课】
《孟子三章》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富贵不能淫》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习题及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三里之城】②【环】③【池】④【兵革】【兵】,【革】,⑤【委而去之】【委】,【去】,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⑧【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⑨【得道】⑩【至】⑪【亲戚】⑫【畔】⑬【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二、重点句子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三、理解性默写: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
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
3、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4、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那句话:。
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6、“战必胜”的条件是:。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列子·说符》) 【习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亡一羊何追者之众亡:丢失B.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反:同“返”,返回C.既反,问:“获羊乎?”既:既然D.杨子戚然变容戚然:忧伤的样子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杨子之邻人亡羊A.何陋之有(《陋室铭》)B.策之不以其道(《马说》)C.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D.久之,目似瞑(《狼》)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门人怪之”的“怪”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B.心乐.之(《小石潭记》)C.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子的邻居率领他的朋友去找羊,还请杨子的童仆一起去追赶。
中考必考文言文的翻译
翻译如下:《孟子·告子下》中说道:“当一个人走正道时,会有许多人的帮助和支持;而如果一个人偏离了正道,就会得到很少的帮助。
当帮助减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会背叛他;而当帮助增多到极点时,整个天下都会顺从他。
利用天下人的支持,去攻击那些背叛自己的亲戚;所以君子在必要时可以避免战争,但一旦决定战斗,必定会取得胜利。
”这段话出自《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孟子》中的一段论述。
它强调了道德和正义的重要性,以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以下是逐句的详细翻译: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得道:走正道,行正义之事。
- 多助:得到许多人的帮助。
- 失道:偏离正道,行为不正义。
- 寡助:得到很少的帮助。
2.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寡助之至:帮助减少到极点。
- 亲戚:亲戚朋友。
- 畔:背叛。
3.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多助之至:帮助增多到极点。
- 天下:整个世界,这里指所有人。
- 顺之:顺从他,支持他。
4.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 以天下之所顺:利用天下人的支持。
- 攻:攻击,这里指利用。
- 亲戚之所畔:亲戚朋友所背叛的地方。
5.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故:因此。
- 君子: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 不战:不轻易发动战争。
- 战必胜:一旦决定战斗,必定会取得胜利。
这段话的意义在于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为和道德决定了他所能得到的支持和帮助。
如果一个人坚持正道,他将会得到众人的支持;反之,如果一个人背离了正道,他将会失去所有的支持,甚至可能遭到亲人的背叛。
因此,君子应该坚守道德,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战争,但一旦必须战斗,凭借正义和众人的支持,胜利几乎是必然的。
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及注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短文不但立论高远,见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而且论证明晰,逻辑严谨,有不容置辩的说服力。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注释1、舜:姚姓,名重华。
唐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南,一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人山林川泽,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天子之位。
国名虞,史称虞舜。
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
2、发:起,指任用。
3、畎(quǎ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
畎,田间水渠。
4、傅说(fù yuè):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
商王武丁欲兴殷,梦得圣人,名曰说,视群臣皆非,使人求于野,得傅说。
见武丁,武丁曰:“是也。
”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
遂以傅险为姓,名为傅说。
事迹见于《史记·殷本纪》等。
5、举:被选拔。
6、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
文言文考点句子翻译
原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文言文考点:1. 得道:遵循正道,合乎道德。
2. 多助:得到许多帮助。
3. 失道:违背正道,不合道德。
4. 寡助:得到很少的帮助。
翻译:遵循正道的人会得到众多人的帮助,违背正道的人则会得到很少的帮助。
进一步分析:此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针对梁惠王问政时所说。
孟子认为,一个君主若能遵循正道,推行仁政,必然能得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
反之,若君主违背正道,残暴不仁,民众自然会离心离德,从而失去民心。
此句强调了道德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性,提醒统治者要时刻关注道德修养,以正己正人。
在文言文中,此类句子常用于阐述道德、仁政等观念,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考点。
以下是对该句的进一步翻译和解释:遵循正道的人,因其行为合乎道德,能够得到众人的认同和支持。
正道者,乃是指符合天理、人道、地道等原则的道路。
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遵循正道的人能够得到上天的庇佑,民众的拥戴。
因此,得道之人往往能够得到众人的帮助,如臣子辅佐君主,百姓拥戴贤君等。
反之,违背正道的人,因其行为不合道德,往往会导致民怨沸腾。
失道之人,可能会滥用权力,欺压百姓,从而失去民心。
在这种情况下,失道之人所得到的帮助自然会很少。
这种帮助不仅来自民众,还包括天地、神灵等方面的庇佑。
因此,失道之人往往难以立足,最终导致国家的衰败。
总之,此句强调了道德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性。
一个君主若想得到民众的拥护,就必须遵循正道,推行仁政。
只有这样,国家才能繁荣昌盛,长治久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教训,时刻关注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有道德、有担当的人。
以下是对该句的文言文翻译示例:1. 遵循正道者,得众助;违背正道者,得寡助。
2.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 遵循道德之人,得人心;违背道德之人,失人心。
通过以上翻译,我们可以看出,此句在文言文中的表达方式简洁明了,富有哲理。
在学习文言文时,我们要善于总结和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类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字义:发:于:
畎亩:举:筑:
士:市:
译文:
原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
所不能。
字义:降:任:于:
是:苦:劳:
饿:空乏:拂:
乱:所以:动:
忍:曾:
译文:
原文:人恒过,然后能改。
字义:恒:过:
译文:
原文: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字义:于:衡:作:译文:
原文: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字义:征:色:喻:
译文:
原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字义:入:法家:拂:出:敌国:患:
译文:
原文: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字义:
译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字义:
译文:
原文: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字义:郭:环:
译文:
原文: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字义:
译文: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
作战的地理形势。
原文: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字义:城:池:兵:
革:坚利:委:
去:
译文:
原文: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字义:域:封:固:
威:以:
译文:
原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字义:道:寡:
译文:
原文: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字义:至:畔:
译文:
原文: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字义:顺:
译文:
原文: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字义:以: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