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榆林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可爱的榆林教案

六年级下册可爱的榆林教案

六年级下册可爱的榆林教案第一章:榆林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榆林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特点。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榆林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

2. 榆林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

三、教学难点1. 榆林的历史文化传承。

2. 榆林的生态环境保护。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分组讨论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榆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丽。

2. 讲解:介绍榆林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特点。

3. 讨论:分组讨论榆林的历史文化传承和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章:榆林历史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榆林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榆林的历史文化特点。

2. 榆林的文化遗产保护。

三、教学难点1. 榆林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 榆林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分组讨论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榆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历史文化。

2. 讲解:介绍榆林的历史文化特点、历史事件和人物。

3. 讨论:分组讨论榆林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创新。

第三章:榆林自然资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榆林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榆林的自然资源特点。

2. 榆林的生态环境保护。

三、教学难点1. 榆林的自然资源种类和分布。

2. 榆林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分组讨论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榆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资源。

2. 讲解:介绍榆林的自然资源特点、种类和分布。

3. 讨论:分组讨论榆林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第四章:榆林经济发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榆林的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发展作贡献的意识。

《可爱的榆林》教学设计

《可爱的榆林》教学设计

六年级《可爱的榆林》教学设计定边县第二小学杨海莲第一课淳朴的榆林教材分析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榆林人杰地灵,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资源优势,榆林迅速崛起。

将这些鲜活的,学生可感知的课程资源传授给学生,是本教材的目的所在。

《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立足本地区课程资源,以学生审美、认知、实践、创造能力的综合发展为课程目标,充分利用榆林市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本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创造,是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地道道的榆林人的性格特质,了解古代的和现代的榆林名人,将榆林人优秀特质传承下去。

2.学生能够独立总结榆林人的特质并互相交流名人故事。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地地道道的榆林人的性格特质,了解古代的和现代的榆林名人,将榆林人优秀特质传承下去。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总结榆林人的特质并互相交流名人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榆林人,你知道有哪些榆林人自己的节日?(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学生欣赏课本中的插图:正在欣赏秧歌表演的榆林人,米脂婆姨扭秧歌。

)二、探索交流1.榆林人爱过节,且有很多讲究,你们知道哪些?小组交流汇报。

正月初一大拜年,初五送穷鬼、迎财神,初六小年,初七“人情”,十二老鼠嫁女,十五元宵节。

到了元宵这一天,喜庆活动到了最高潮、闹秧歌、转九曲、观灯、垒火塔塔、放焰火,锣鼓鞭炮、哨呐秧歌,到处是火树银花,欢声笑语,红火热闹。

正月十六“燎百病”,家家户户在院里燃火堆,燎衣物,大人小孩跳跃火堆,祈求吉祥。

可爱的榆林教案

可爱的榆林教案

第一课:发现榆林之美教学目标:1、认识榆林所处的地理位置,了解幸福环保的榆林。

2、了解榆林的环境,并能进行简单的介绍。

3、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能从小事做起,为我们的家乡做一点贡献。

教学重点:认识了解榆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其美所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视频)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图片,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这些地方熟悉吗?它是在哪儿呢?学生:熟悉,榆林的美景……教师:同学们说的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课。

(板书:发现榆林之美)二、初步理解,讲授新课1、自然美: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和榆林境内的黄河水系,构成了榆林的骨骼和血脉,也造就了榆林的自然之美。

(1)出示地图,介绍榆林(榆林市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在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南缘的交界处,也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小问题,大智慧。

为什么黄土高原有这么多的沟沟壑壑?你知道这些沟壑是如何形成的吗?(3)师生交流2、人文美(1)看书了解榆林之人文美(2)交流榆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黄土文化、游牧文化、边塞文化、民俗文化、革命文化在这里交织相融。

陕北民歌、信天游、秧歌、说书、道情、剪纸、石雕、木雕、泥雕、织毯等民间艺术在这里传承发展。

(3)欣赏图片图1:统万城遗址;图2:绥德摩崖石刻;图3:榆林四合院;图4:米脂姜氏庄园;图5:剪纸婆姨;图6:彩扇舞起来、秧歌扭起来。

三、总结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二、深入理解,把握内容1、都市之美(1)阅读课文,榆林发生了哪些变化?(2)榆林河滨公园有哪些美景呢?(看视频、图片)榆林获得了哪些荣誉,你们高兴开心吗?(3)阅读课文,欣赏图片(4)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指导。

(5)教师总结:是呀,同学们说的都对,榆林有蔚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水、美丽的花草、碧绿的树木、干净的街道、特别的建筑……我们的家乡榆林近几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一个滞后的城市变成一个现代化宜居生态城市,获得了“省级卫生城市”的荣誉称号,并且正在努力争创国家级卫生城市,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我们家乡的明天会更美好。

可爱的榆林教案

可爱的榆林教案

教案科目:可爱的榆林年级:三年级姓名:课程分析课程目标《可爱的榆林》作为一门综合性地方课程,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分别确立课程目标。

3—4年级,学会观察事物的多种方法,形成发现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榆林悠久的历史,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文化习俗,增强学生热爱榆林,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教学要求及建议:1、《可爱的榆林》课程由各年级品德教师担任。

2、该课程的学习方式主要以探究实践的方式进行,探究与实践活动以谈、论、讲、做为主。

3、本课程的教学主要以有意义的、生动活泼的行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尝试探究等,拓展课程的范围。

第一课发现榆林之美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和发现我们的家乡——榆林的美景。

其中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市之美,并可以从榆林看到世界之美。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发现榆林的美景。

教学难点:学生不能亲眼看到和身临其境的体会榆林各地的美景。

教学过程:一、自然之美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和榆林境内的黄河水系,构成了榆林的骨骼和血脉,也早就了榆林的自然之美。

师:看书中图片,认识这些自然美景,并说说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生: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阅读知识链接《黄土高原》看看文中的黄土高原和我们亲眼见到的一样吗?生:畅所欲言。

二、人文之美榆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黄土文化、游牧文化、边塞文化、民俗文化、革命文化在这里交织相融。

陕北民歌、信天游、秧歌、说书、道情、剪纸、石雕、木雕、泥塑、织毯等民间艺术在这里传承发展。

师:看书中图片认识掩埋不了的风景——统万城遗址;绥德的摩崖石刻;榆林四合院;米脂姜氏庄园。

生:自由观看。

师:带着问题看书,欣赏人文景观和欣赏自然景观,有哪些不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和发现我们的家乡——榆林的美景。

其中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市之美,并可以从榆林看到世界之美。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发现榆林的美景。

教学难点:学生不能亲眼看到和身临其境的体会榆林各地的美景。

可爱的榆林教学案

可爱的榆林教学案

绥德第一小学可爱的榆林教学案年级四班级 3 课题1、多彩榆林主备教师上课教师备课时间8月24日学习目标1、了解榆林所处位置;2、欣赏多彩榆林,感悟红色阵地;重点难点红色榆林,文化韵味浓郁,让学生感悟红色革命阵地,深刻的了解榆林红色文化。

课前准备搜集榆林地图;询问同学或长辈,有关榆林的红色故事。

学法指导观看图片,了解榆林。

导学过程一、展示榆林地图1、请同学在地图上找出榆林所在地;2、想想榆林都包括哪些县;3、你对榆林了解有多少。

二、革命圣地-——红色榆林1、请同学们仔细看插图,说说红色榆林的红色标志是什么?(大红枣、红腰鼓)2、老师讲述红色故事,学生注意倾听红色阵地,并说出榆林的红色阵地有哪些?(小河革命旧址、袁家沟、杨家沟、神权堡)三、能源新都——黑色榆林1、了解世界七大煤田(榆林神府煤田、俄罗斯的盾巴斯煤田和库兹巴斯煤田、德国的鲁尔煤田、美国的波德河煤田和阿拉契亚煤田、波兰的西里西亚煤田。

)2、请同学们观看插图,看看煤田是什么样子,你见过吗?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3、你知道榆林地区的能源有多少?(神府煤田、延长石油集团公司榆林炼油厂、西气东输路线--天然气、锦界国华电厂。

)四、生态新都——绿色榆林1、榆林绿色生态你了解有多少;2、你看到榆林的生态怎么样,大胆的说一说。

3、小组之间讨论:你能为生态榆林做多少?五、小结课堂延伸你能说说榆林还有哪些其他颜色呢?板书设计多彩榆林红色榆林黑色榆林绿色榆林教后反思大保当小学可爱的榆林教学案年级四班级 3 课题2、美丽的秧歌场图主备教师上课教师备课时间8月29日学习目标1、简单的了解秧歌的悠久历史;2、初步了解什么是秧歌场图;3、观看插图,欣赏榆林秧歌的欣悦与激情;4、秧歌场图与“方胜”“盘长”的简单概念。

重点难点方胜、盘长与秧歌场图的精彩瞬间。

课前准备搜集身边你说知道的秧歌场图。

学法指导学会联系生活实际,观察身边具有特色的民间风情,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六年级《可爱的榆林》教学设计

六年级《可爱的榆林》教学设计

六年级《可爱的榆林》教学设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通过地方课程《可爱的榆林》教学,让学生了解榆林的悠久历史、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文化习俗,增强学生热爱榆林,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二、学生学情分析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通过五年的学习和实践,已基本对家乡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灿烂文化、历史名人等有所了解,对家乡有了浓厚的感情。

故而学习本书难度不大,更能加深学生对家乡的全面了解。

三、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共有十课:第一课《淳朴的榆林人》,介绍了榆林人的性格特点和涌现出的名人;第二课《《“小北京”与“老北京”的四合院》,介绍了四合院的年代和构造;第三课《因地制宜凿窑洞》,介绍窑洞的特点和历史之悠久;第四课《日渐缩水的“大漠明珠”》,介绍了红碱淖的风景、物产和面临的危机;第五课《府谷二人台西北二人转》,介绍了其由来、唱法和使用乐器;第六课《土豆精神》,介绍了马铃薯的特点和作用;第七课《离不开羊肉的榆林美食》,介绍了榆林羊肉没膻味的特点和不同吃法;第八课《清香白玉板,红嘴绿鹦哥》,介绍了榆林豆腐的历史、做法和吃法;第九课《从放羊娃到歌王》,介绍了歌星王向荣的坎坷经历;第十课《幸福榆林快乐的节日》,介绍了在不同节日里,家乡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共庆佳节。

四、教学目标《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立足本地区课程资源,以学生审美、认知、实践、创造能力的综合发展为课程目标,充分利用榆林市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本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创造,是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质。

五、教学重、难点1、了解小、老北京四合院和窑洞的构造和特点。

2、感悟家乡二人台的独特魅力。

六、教学措施1、认真研读教材,吃透教材,全面了解每课的内容,确定好每课的重难点。

三下可爱的榆林教案

三下可爱的榆林教案

三下可爱的榆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榆林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旅游景点等。

2.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激发学生对榆林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榆林的地理位置:介绍榆林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的交界处。

2. 榆林的历史文化:介绍榆林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如革命历史、古城墙、古寺庙等。

3. 榆林的旅游景点:介绍榆林著名的旅游景点,如红石峡、镇北台、白云山等,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其美丽风光。

4. 榆林的特色美食:介绍榆林的特色美食,如羊肉泡馍、油糕、刀削面等,并引导学生了解其制作过程和风味特点。

5. 榆林的环境保护:引导学生关注榆林的环境问题,如沙漠化、污染等,并思考如何保护家乡的环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榆林的风光和特色。

2. 采用小组讨论、分享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表达自己的观点。

3. 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加深对榆林的了解。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以榆林的图片或视频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榆林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旅游景点等基本概况。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榆林的特色美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话题。

4. 分享成果: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5. 总结课程:教师对榆林的基本概况进行总结,强调保护家乡环境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向家人或朋友介绍榆林的风光和特色。

2. 调查家乡的环境问题,思考如何保护家乡的环境,并在下一节课分享。

3. 选择一种榆林特色美食,了解其制作过程和风味特点,在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内容1. 榆林的传统艺术:介绍榆林的传统艺术,如剪纸、皮影、陕北民歌等,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其独特魅力。

2. 榆林的风俗习惯:介绍榆林的民俗习惯,如过大年、闹元宵、赶庙会等,并引导学生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四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教案

四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教案

四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教案第一课多彩榆林课程目标:1、寻找能够代表榆林色彩的物品和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2、通过调查、访问、交流和辩论等形式,了解多彩榆林的变化和发展。

3、拓展讨论榆林还有哪些颜色,举例说明,激发学生热爱榆林、建设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调查、访问、交流和辩论等形式,了解多彩榆林的变化和发展。

教学难点讨论拓展榆林还有哪些颜色,举例说明,激发学生热爱榆林、建设家乡的情感。

教具准备榆林的实景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浏览图片、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乡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级有关家乡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出示榆林风光务图和物产图)2、说说观后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今天,就让我来学习第一课《多彩榆林》,一起去了解家乡让我们引以为豪的地方吧。

4、板书课题,齐读二、初步学习了解红色榆林的基本内容。

1、学生畅谈对红色榆林的理解。

(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2、教师简介榆林革命历史。

榆林是革命老区,1923年初,马克思主义的种子传播到榆林;1924年建立了陕北第一个中央党组织,1934年建立了县级苏维埃政权;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有2万多榆林儿女,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过渡:是啊,我们的家乡榆林如此美,我们能生活在这么一片富饶的土地上,让我们一起具体的认识我们的家乡吧。

三、学习了解黑色榆林的基本内容。

1、学生畅谈对黑色榆林的理解。

(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2、教师简介榆林丰富的矿产资源。

榆林有54%的地哉域含煤,预测储量占全国储量的五分之一,居全世界七大煤田之首,榆林的煤具有低硫,低磷,低灰的特点,并且发热量高,是理想的环保用煤。

榆林还有黑色的金子——石油,绿色的能源——天然气,榆林石油储量有3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四、阅读教材进步感受文本。

1、学生自由阅读文本了解文本知识。

2、谈学习收获。

1)、红色榆林A、学生交流。

B、教师出示图片,学生具体学习感知。

初中可爱的榆林教案

初中可爱的榆林教案

初中可爱的榆林教案年级:初中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榆林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等。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榆林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学会通过描绘景物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所提到的榆林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等基本知识。

2. 理解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

2. 学会通过描绘景物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榆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榆林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课前预习所了解到的榆林的基本概况。

二、学习课文(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榆林的热爱之情。

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如:“课文为什么说榆林是‘可爱的’?”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榆林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等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余时间了解到的更多关于榆林的知识。

二、写作训练(20分钟)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可爱的榆林”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文展示与评价(1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分享写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给出改进意见。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文,对作文质量进行评价。

五年级上册可爱榆林教案

五年级上册可爱榆林教案

五年级上册可爱榆林教案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可爱榆林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榆林的地理位置、特点和文化底蕴。

2. 学习榆林的历史、名胜古迹和著名人物。

3. 培养学生对榆林的爱与热情,增强地域意识和文化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掌握榆林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了解榆林的历史和文化。

3. 熟悉榆林的名胜古迹和著名人物。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榆林的爱与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地域意识和文化自豪感。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2. 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提问:“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个城市吗?”学生回答后,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榆林。

Step 2:榆林的地理位置和特点(15分钟)1. 准备一张榆林的地图,向学生展示并解释榆林的地理位置。

2. 介绍榆林的特点,如气候、地貌等。

Step 3:榆林的历史和文化(20分钟)1. 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榆林的历史,包括建城时间、历史事件等。

2. 介绍榆林的文化底蕴,如民俗、传统节日等。

Step 4:榆林的名胜古迹和著名人物(20分钟)1. 展示榆林的名胜古迹的图片,并简要介绍每个景点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2. 介绍榆林的著名人物,如历史人物、文化名人等。

Step 5:激发学生的爱与热情(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榆林的宣传片或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榆林的美丽和魅力。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榆林的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爱与热情。

Step 6:小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榆林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和著名人物等。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阅读书籍或互联网了解更多关于榆林的知识。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榆林的作文、制作一份榆林的PPT等,以巩固学生对榆林的了解。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可爱的榆林教案

可爱的榆林教案

可爱的榆林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榆林的可爱之处教学目标:1. 了解榆林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2. 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榆林的兴趣和爱护之心。

教学内容:1. 榆林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榆林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

3. 榆林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4. 学生对榆林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榆林的话题,鼓励学生分享对榆林的了解和印象。

2. 展示榆林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核心活动: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对榆林的了解,并讨论榆林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所了解的榆林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

5. 观察实地: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例如参观榆林的博物馆、古城墙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榆林的魅力。

6. 自然资源探索: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科考活动,例如调查榆林的植被、动物等自然资源,培养学生对榆林生态环境的关注。

总结活动:7.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榆林的感受和想法,鼓励他们表达对榆林的喜爱和爱护之心。

8.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提出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榆林。

教学资源:1. 榆林地图和图片。

2. 榆林的历史文化介绍资料。

3. 榆林的自然资源介绍资料。

4. 实地观察活动所需的安排和准备。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展示和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

2. 学生在实地观察和科考活动中的观察记录和报告。

3. 学生对榆林的感受和想法的书面表达。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榆林文化展示活动,例如制作榆林特色手工艺品或举办榆林文化展览。

2. 鼓励学生深入了解榆林的其他方面,例如榆林的民俗文化、美食等,开展相关研究和调查。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榆林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培养对榆林的兴趣和爱护之心。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实地观察和科考活动等互动形式,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也将得到发展。

三年级可爱榆林教案[最新]

三年级可爱榆林教案[最新]

三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教学学期计划教学进度安排表第1---2周第一课我家在榆林(2课时)第3---4周第二课筑巢红碱淖的遗鸥(2课时)第5---6周第三课千姿百态的窗棂图案(2课时)第7---8周第四课黄土高原上的彩花花(2课时)第9---10周第五课古老的摩崖石刻(2课时)第11---12周第六课枣乡人家的红枣情(2课时)第13---14周第七课榆林人的唢呐音乐(2课时)第15---16周第八课定边皮影道情曲(2课时)第17---18周第九课杨家沟的红色记忆(2课时)第19---20周第十课幸福榆林·广场上的笑脸(2课时)科任教师:杨芝青2017.08.29第一课我家在榆林课程目标:1、学习用各种方法搜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2、通过调查、访问、参观和辩论等,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积极的为家乡现积出力。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未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教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通过调查,访问和参观,汇报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如何辨证地看待家乡的发展变化如何为家乡建设献计出力。

教具准备榆林的形象图片、中国地图、陕西地图、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浏览图片、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看图片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多媒体出示榆林各处的风光图)2、说说这些图片都是哪里?这里曾经给你留下那些深刻的印象?3、今天,就让我来学习第一课《我家在榆林》,一起去了解家乡的地理地貌及家乡引以自豪的地方吧。

4、板书课题。

齐读。

二、初步学习了解家乡的基本概况。

1、学生畅谈对家乡榆林的了解。

(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教师简介榆林概况。

(从地理位置、经济、交通、名胜古迹几方面进行总结。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

全市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56万,辖1区11县222个乡镇。

四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全册教案第一章:榆林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榆林市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基本概况。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榆林市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资源。

三、教学难点:榆林市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

四、教学准备:课件、地图、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榆林市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榆林市的地理位置。

2. 新课导入:介绍榆林市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

3. 图片展示:展示榆林市的风景名胜、特色建筑等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美景。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榆林市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分享自己的了解和感受。

5. 总结:总结榆林市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引导学生热爱家乡。

第二章:榆林历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榆林市的历史发展脉络。

2.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榆林市的历史发展脉络。

三、教学难点:榆林市的历史事件、人物。

四、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本章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榆林市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历史事件。

3. 图片展示:展示榆林市的历史遗迹、人物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

4. 故事分享:讲述榆林市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

5. 总结:总结榆林市的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第三章:榆林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榆林市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

2. 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榆林市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

三、教学难点:榆林市的特色文化、民俗活动。

四、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本章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榆林市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包括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3. 图片展示:展示榆林市的特色文化、民俗活动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

六年级《可爱的榆林》教案

六年级《可爱的榆林》教案

六年级《可爱的榆林》教案第一篇:六年级《可爱的榆林》教案六年级《可爱的榆林》教案第一课淳朴的榆林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榆林人杰地灵,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资源优势,榆林迅速崛起。

将这些鲜活的,学生可感知的课程资源传授给学生,是本教材的目的所在。

《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立足本地区课程资源,以学生审美、认知、实践、创造能力的综合发展为课程目标,充分利用榆林市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本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创造,是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地道道的榆林人的性格特质,了解古代的和现代的榆林名人,将榆林人优秀特质传承下去。

2、学生能够独立总结榆林人的特质并互相交流名人故事。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地地道道的榆林人的性格特质,了解古代的和现代的榆林名人,将榆林人优秀特质传承下去。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总结榆林人的特质并互相交流名人故事。

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点拨法、归纳总结法学法:讨论交流法、小组合作法教学过程一、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榆林人,你觉得榆林人的性格有哪些性格特质呢?你知道哪些榆林人自己的节日?这与榆林人的生活环境有哪些联系呢?(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学生欣赏课本中的插图:正在欣赏秧歌表演的榆林人,米脂婆姨扭秧歌。

)1、榆林人爱过节,且有很多讲究,虽有一些迷信色彩,但表现了人们对未来的祝福和追求美好的生活。

正月初一大拜年,初五送穷鬼、迎财神,初六小年,初七“人情”,十二老鼠嫁女,十五元宵节。

五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教案

五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教案

五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教案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教学目标:1. 了解榆林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

2. 学习榆林的历史背景和重要地标。

3. 培养学生对榆林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地方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1. 学习榆林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 了解榆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3. 探索榆林的重要地标和名胜古迹。

教学准备:1.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2. 榆林的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学生练习册和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榆林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听说过榆林吗?你们对榆林有什么了解?”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二、学习榆林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15分钟)1. 展示榆林的地图,指出其地理位置。

2. 介绍榆林的自然环境,如气候、地形等。

3. 引导学生了解榆林的特色植物和动物。

三、了解榆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20分钟)1. 介绍榆林的历史背景,如榆林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榆林的文化特色,如榆林的民俗和传统节日。

3. 分组让学生自主探索榆林的文化特色,然后分享他们的发现。

四、探索榆林的重要地标和名胜古迹(25分钟)1. 展示榆林的重要地标和名胜古迹的图片或视频。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地标和古迹的特点。

3. 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让他们选择一个地标或古迹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分享给全班。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回顾学习内容,强调榆林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背景、文化特色以及重要地标和名胜古迹。

2. 评价学生的参与和表现,鼓励他们对榆林的兴趣和热爱。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榆林的文化展示活动,包括手工制作、演讲或展板展示等。

2. 鼓励学生在家庭作业中进一步了解榆林,可以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或采访当地人等方式获取更多信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对榆林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学习榆林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背景、文化特色以及重要地标和名胜古迹,学生对榆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年级可爱的榆林教案

三年级可爱的榆林教案

三年级可爱的榆林教案教案标题:三年级可爱的榆林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了解和探索榆林这个城市的特点和文化,培养他们对榆林的兴趣和热爱,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榆林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资源优势。

2. 了解榆林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和民俗风情。

3. 学会运用地图和图表等工具获取和整理相关信息。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榆林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资源优势。

2. 榆林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和民俗风情。

3. 运用地图和图表等工具获取和整理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PPT或图片资料:榆林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名胜古迹等。

2. 地图和图表等工具。

3. 学生绘制地图的材料。

一、导入(5分钟)1. 呈现一张榆林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理位置,并与所在城市进行比较。

2. 提问:榆林的气候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二、探究榆林的资源优势(10分钟)1. 呈现榆林的资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榆林的资源优势。

2. 小组合作,讨论并列举榆林的资源优势。

3. 学生展示并进行讨论。

三、了解榆林的历史文化(15分钟)1. 呈现榆林的名胜古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了解榆林的历史文化。

2.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榆林的名胜古迹。

3. 小组合作,制作海报或PPT,介绍榆林的名胜古迹。

四、探索榆林的民俗风情(15分钟)1. 呈现榆林的民俗风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了解榆林的民俗风情。

2.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榆林的民俗风情。

3.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展示榆林的传统节日或民俗活动。

五、运用地图和图表获取信息(15分钟)1. 学生使用提供的地图和图表,获取榆林的人口、面积、产业等信息。

2. 学生根据所获取的信息,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可爱的榆林教案

可爱的榆林教案
2、抽查检测。
用柳条、竹条、丝麻、丝绳编织成“驴”的框架;在裤腿内装上填充物,加上鞋和袜子、绑腿带,做成两条假腿。
后来驴身框架由钢筋铁丝焊接。
五、自学指导四:
自学靖边跑驴的保护与发展部分,思考:如何保护和发展靖边跑驴?5分钟后回答。
1、生自学,师巡视。
2、抽查检测。
申遗、继承、宣传、入教材,等等。
六、总结
现代陕北说书的开山祖师——韩起祥,代表作:《刘巧团圆》、《张玉兰参加选举会》、《宜川大胜利》、《翻身记》等。
陕北说书艺术的集大成者——张俊功,代表作:《说唐全传》、《金镯玉环记》、《对鞋记》、《观灯记》、《杨家将》等。
四、自学指导三:
自学榆林各地的陕北说书,思考:榆林各地主要与哪些说书?5分钟后回答。
板书设计
2、崎岖山路上唱出的赶牲灵
教后反思
大保当小学可爱的榆林教学案
年级

班级
1/2/3
课题
3、陕北说书根在榆林
主备教师
贾义军
上课教师
贾义军、马云飞、贺兴凯
备课时间
2014.3.1
学习目标
1、了解陕北说书的历史背景。
2、继承并弘扬陕北说书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点难点
1、了解陕北说书的历史背景。
2、继承并弘扬陕北说书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课前准备
陕北说书视频
学法指导
看视频学习




一、板题示标,出示学习目标。
二、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学陕北说书溯源部分,5分钟后谈谈你的看法。
1、生读,师巡视。
2、抽查检测。
表演方式、演奏乐器
三、自学指导二:
自学陕北说书代表艺人韩起祥、张俊功部分,5分钟后谈谈你对他们的认识。

四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榆林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榆林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1. 榆林的地理位置:位于陕西省北部,黄河中游。

2. 榆林的历史文化:历史悠久,曾是匈奴、鲜卑等民族的活动地区,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古迹。

3. 榆林的自然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家长等方式,了解榆林的基本概况。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所了解的榆林。

3. 教师总结学生所分享的内容,进行讲解和补充。

第二章:榆林的风光教学目标:1. 让学生欣赏榆林的美丽风光,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1. 榆林的自然风光:黄河大峡谷、沙漠公园、红碱淖等。

2. 榆林的人文景观:白云观、镇北台、李自成行宫等。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榆林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 学生谈谈自己对榆林风光的感受。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或写作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榆林风光的喜爱。

第三章:榆林的传统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榆林的传统艺术,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1. 榆林的民间艺术:剪纸、泥塑、农民画等。

2. 榆林的传统戏剧:秦腔、皮影戏等。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榆林的传统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 学生谈谈自己对榆林传统艺术的认识和感受。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体验榆林传统艺术的魅力。

第四章:榆林的特色美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榆林的特色美食,增强对家乡美食的认知。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1. 榆林的传统美食:榆林豆腐、定边羊肉、横山羊肉等。

2. 榆林的小吃:油糕、麻花、酸汤水饺等。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榆林的特色美食,引导学生了解其制作过程和特点。

2. 学生谈谈自己对榆林美食的认识和喜好。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品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榆林美食的美味。

可爱的榆林教案

可爱的榆林教案

大保当小学可爱的榆林教学案
大保当小学可爱的榆林教学案
大保当小学可爱的榆林教学案
大保当小学可爱的榆林教学案
大保当小学可爱的榆林教学案
年级五班级1/2/3课题4、驴背上的舞蹈- -靖边跑驴主备教师贾义军上课教师贾义军、马云飞、贺兴凯备课时间2014.3.1

习1、了解靖边跑驴这一民俗。

目2、继承并弘扬靖边跑驴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占八、、1、了解靖边跑驴这一民俗。

难占
八、、2、继承并弘扬靖边跑驴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前准
视频资料



指看视频学习

、板题示标,出示学习目标。


____ 、
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学来自生活的靖边跑驴部分,思考:靖边跑驴是通过怎样的表现形式被人们接受的?5分钟后谈谈你的看法。

1、生读,师巡视。

2、抽查检测。

导三

自学指导二:
学自学多样化的靖边跑驴部分,思考:靖边跑驴有哪些表现形式?,5分钟后谈谈过你的认识
程1、生读,师巡视。

2、抽查检测。

一人跑驴、双人跑驴、多人跑驴。

“滚沙驴”派、“大骗驴”派


自学指导三:
自学跑驴的道具部分,思考:跑驴表演主要有哪些道具?5分钟后回答。

1、生自学, 师巡视。

大保当小学可爱的榆林教学案。

可爱榆林五年级教案

可爱榆林五年级教案

可爱榆林五年级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榆林的历史文化——五年级社会学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榆林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概况;2. 探索榆林的历史文化,了解榆林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3.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4. 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榆林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概况;2. 榆林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3. 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历史事件的整理和概括;2. 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准备:1.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2. 地图、图片和视频素材;3. 学生参考书籍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张榆林地图,并引导学生了解榆林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概况。

2. 引发学生对榆林历史文化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榆林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吗?”二、知识探究(2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文化遗产进行研究。

提供相关书籍和资料供学生参考。

2.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整理和概括所选历史事件或文化遗产的关键信息,并准备展示。

三、展示与分享(15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介绍他们所选的历史事件或文化遗产的背景、重要性和影响。

2. 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和交流,加深对榆林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思考。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观看相关视频素材,进一步了解榆林的历史文化。

2. 学生个人或小组自主选择一个榆林的历史事件或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小论文或制作一份展板。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和讨论。

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榆林历史文化对他们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亲身参观榆林的历史文化景点,加深对榆林历史文化的体验和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型展览或文化活动,展示他们对榆林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和表现;2. 评价学生对榆林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思考能力;3. 评估学生撰写的小论文或制作的展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发现榆林之美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和发现我们的家乡——榆林的美景。

其中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市之美,并可以从榆林看到世界之美。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发现榆林的美景。

教学难点:学生不能亲眼看到和身临其境的体会榆林各地的美景。

教学过程:一、自然之美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和榆林境内的黄河水系,构成了榆林的骨骼和血脉,也早就了榆林的自然之美。

师:看书中图片,认识这些自然美景,并说说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生: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阅读知识链接《黄土高原》看看文中的黄土高原和我们亲眼见到的一样吗?生:畅所欲言。

二、人文之美榆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黄土文化、游牧文化、边塞文化、民俗文化、革命文化在这里交织相融。

陕北民歌、信天游、秧歌、说书、道情、剪纸、石雕、木雕、泥塑、织毯等民间艺术在这里传承发展。

师:看书中图片认识掩埋不了的风景——统万城遗址;绥德的摩崖石刻;榆林四合院;米脂姜氏庄园。

生:自由观看。

师:带着问题看书,欣赏人文景观和欣赏自然景观,有哪些不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和发现我们的家乡——榆林的美景。

其中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市之美,并可以从榆林看到世界之美。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发现榆林的美景。

教学难点:学生不能亲眼看到和身临其境的体会榆林各地的美景。

教学过程:一、都市之美榆林的市区、县城,街道两边郁郁葱葱的大树,为人门当去夏日的烈阳,公路绿化带、广场绿地、花坛中的小花小草让人赏心悦目。

这被花草树木覆盖的黄土地,就像穿上了一件彩衣,一下子生动活泼起来,整个榆林也变的美丽而充满生机。

二、从榆林看世界师:榆林的美景数不胜数,世界上的美景那就更多了,只要我们用心去欣赏,就会发现美无处不在。

接下来,我们一起环游世界,欣赏各地的美景。

三、我会这样做师:一处景观、一朵鲜花、一个人、一首歌曲或一件事都是可以很美的。

留心观察你的周围,说说你的身边有哪些美。

生:写我身边的榆林美。

小结:榆林的美景中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市之美,并可以从榆林看到世界之美。

第二课陕北人的传统服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陕北人民从古至今的传统服饰:白羊肚手巾、老羊皮袄与二毛子皮袄、肚兜。

教学重点:观察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影视作品中,人们的着装也是各不相同的。

这是因为古今中外,不同时代、地域、民族的人,衣着服饰有着许多不同之处,由此也构成了衣着服饰的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教学难点:现在我们很多人都不在穿以前的传统服饰,学生很难认识这些服饰的特点与特色。

教学过程:一、白羊肚手巾师:看图总结陕北人的服饰特征。

生:畅所欲言。

师:从榆林的历史、气候、环境特征的角度思考,为什么榆林人都喜欢戴白羊肚手巾?生:因为我们陕北的气候比较干燥与炎热,风沙也比较大。

师:看书中图片,第四套人民币也曾有我们陕北人民,头上也围着白羊肚肚手巾,是我们陕北人特有的标志。

师:影视作品《兰花花》和《陕北牧歌》中也有这样头扎白羊肚手巾的封面人物造型。

师:陕北男人喜欢头扎白羊肚手巾,陕北女人喜欢怎样的头饰呢?生:“大麻花辫子五股股拧”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陕北人民从古至今的传统服饰:白羊肚手巾、老羊皮袄与二毛子皮袄、肚兜。

教学重点:观察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影视作品中,人们的着装也是各不相同的。

这是因为古今中外,不同时代、地域、民族的人,衣着服饰有着许多不同之处,由此也构成了衣着服饰的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教学难点:现在我们很多人都不在穿以前的传统服饰,学生很难认识这些服饰的特点与特色。

教学过程:一、老羊皮袄与毛子皮袄榆林有三宝——韭黄二毛子皮袄和软糜子笤帚。

这三宝之一的二毛子皮袄,正是榆林羊皮袄的精品。

二、肚兜肚兜是关中和陕北传统的贴身服饰,形状像背心的前襟上面用布带系在脖颈上,下面两边有带子系于腰间。

肚兜的面料上绣有五颜六色的各种图案,如下孩子肚兜上绣有虎头像、“五毒”图案,新婚夫妻肚兜上绣有鸳鸯戏水,象征夫妻恩爱。

师:你最喜欢什么颜色?从白羊肚手巾、羊皮袄和肚兜的颜色,你能看出陕北人对色彩的喜好吗?三、从榆林看世界中国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的服饰都精美绝伦,保持着鲜明的地方特色。

师: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件衣服,你会怎么设计?生:我的服装设计第三课榆树成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榆树的形状、特征和作用及榆树生长的环境及其一年四季的变化。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榆树的形状、特征和作用及榆树生长的环境及其一年四季的变化。

教学难点:榆树的形状、特征和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相传古时候在榆林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曾经榆树成林,榆林这个名称由此而来。

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榆林满目的常翠曾被滚滚黄沙取代,但是在一代代榆林人的努力下,绿色又回到了榆林。

现在的榆林,不只是榆树成林,柳树、柏树、槐树、杨树等都已郁郁葱葱,绿树成荫。

二、我们的榆林师:榆林,榆树成林。

你知道榆树长成什么样子吗?你知道你生活所在地周围的那棵树是榆树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认识榆树。

生:榆树树苗的树皮平滑,颜色是灰褐色或浅灰色,长大后,树皮呈暗灰色,变得粗糙;榆树的叶子总体呈椭圆形、叶尖渐尖,边缘呈锯齿状。

榆树的果实呈圆形,顶端有一个小凹口,中间包裹着榆树的种子,很像古时候的铜钱,因此榆树被人们称为“摇钱树”。

师:很好,榆树喜光,耐旱,耐寒,还可以在贫瘠的土壤里生长,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

它的根系发达,可以抗风、保持水土;生长快,寿命长,具有抗污染性,叶面滞尘能力强。

黄土高原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都非常适宜榆树生长。

三、知识链接舌尖榆钱香:榆钱有多种多样的吃法,生吃、煮粥、笼蒸、做馅等等。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榆树的形状、特征和作用及榆树生长的环境及其一年四季的变化。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榆树的形状、特征和作用及榆树生长的环境及其一年四季的变化。

教学难点:榆树的形状、特征和作用。

教学过程:一、镇北台上的老榆树在榆林的著名景点镇北台上,生长着两棵与镇北台同龄的老榆树。

历史上,榆林北部和红山一带榆树成林连片,由于战乱、灾荒以及种种原因,红山周围的榆树已经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唯独留下镇北台上的两棵老榆树,向人们诉说着这里曾有的无尽辉煌和繁华,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思。

二、绿树成林新榆林榆林人民植树造林的历史源远流长。

而现在,榆林人民更是将植树造林的传统发扬光大。

不但有榆树林,还有杨树林、柳树林刺槐林。

三、从榆林看世界榆林人民通过植树造林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各种树木成为榆林治沙和城市绿化的功臣。

而其他国家是怎么改善生态环境的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四、我会这样做选择你家周围、校园里或者上学路上的一棵树。

观察并向大家介绍一下。

让更多的人能认识它。

我的树朋友第四课灵性的石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石雕文化。

石雕的起源、传承、发展和中间各种石雕的历史故事。

绥德县是石雕之乡,2008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民间艺术石雕之乡”。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石雕文化。

石雕的起源、传承、发展。

教学难点:各种石雕的历史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绥德县是石雕之乡,2008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民间艺术石雕之乡”。

绥德的汉子们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对世界的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表达在一块石头上,为这些石头添加了一丝灵性,将它们变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师:绥德石雕艺术源远流长,世代相传。

为古老的华夏文明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师:你们见过真实的狮子吗?看看图片中华清池门前的石狮,比一比和真实的狮子在外形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你认为这只石雕狮子是完全按照真实的狮子雕刻的吗?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石牌楼师:石牌楼在古代被称为石牌坊。

自明时出现石牌坊后,明州(绥德)石牌坊艺术就如雨后春笋,呈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

而现在绥德最有名的石牌楼要数“天下第一楼”。

“天下第一楼”共有五门六柱十九楼,五门取意中兴之门,走向世界之门;六柱蕴含大顺之意;十九楼中十代表一,指一元复始、气象万新,九为多多益善、欣欣向荣。

整个石牌楼长36.9米,高16.9米,足有五层楼高,气势雄伟。

师:“天下第一楼”有那么多精美的雕刻,让我们看的眼花缭乱,你最喜欢“天下第一楼”中的哪块石雕呢?生:自由发表意见。

(盘龙石、凤戏牡丹、花鸟雕刻、人物雕刻等)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石雕文化。

石雕的起源、传承、发展和中间各种石雕的历史故事。

绥德县是石雕之乡,2008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民间艺术石雕之乡”。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石雕文化。

石雕的起源、传承、发展。

教学难点:各种石雕的历史故事。

教学过程:一、石狮“天下第一楼”的石狮子绥德将石狮雕刻发挥得淋漓尽致、登峰造极。

二、千狮桥在绥德,有一座桥因石狮而著名,这就是千狮桥。

千狮桥横跨无定河,桥上两边护栏柱子上及桥两端凉亭周围共有1008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石刻狮子。

桥上石狮,站、走、蹲、卧、爬、滚、腾、跃、抱等姿态各异,无一雷同。

三、从榆林看世界石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中期,从那时起,石雕便一直沿传至今。

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石雕艺术的创作也不断地更新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