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打小报告怎么办
小学家庭教育教案:孩子爱“告状”,家长如何有效回应?
孩子爱“告状”,家长如何有效回应?一、教学背景“妈妈,刚在楼下玩滑滑梯,叶叶拉我衣服,还打我头。
”“妈妈!明明说不喜欢我,他把我的名字牌都拍碎了!”“妈妈,我的橡皮被小天戳了两个洞。
”有时候,甚至夸大其词或伴有谎言:“妈妈,可可经常踩我脚,她还老要是打我,我都快被她打死了!”“妈妈,今天敏敏被老师又骂又打!”……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上了小学,回家会有告不完的状,而且告状的很多内容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或是不告状孩子也能够化解的问题。
但是,即使孩子也知道事情不重要,也知道自己该如何解决,他们依旧会孜孜不倦地来告状。
在学校,老师也成了“法官”,每天都有判不完的案子。
“老师,我不给他玩,他就打人!”“老师,他上课的时候偷偷玩沙包。
“老师,他骂我是笨猪!”……家长如果每天除了工作,做家务、陪孩子阅读运动,还要解决孩子一件又一件的“官司”,会慢慢失去耐心,并给孩子贴上“小气”、“斤斤计较、“不懂事”的负面标签;当然也有部分家长觉得孩子确实受了委屈,一心想要为孩子出头为其做“保护伞”的。
在学校,爱“告状”的孩子,也很容易受到其他小朋友的孤立,交不到朋友。
孩子为什么爱“告状”呢?我将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帮家长分析孩子爱“告状”的原因、背后的动机以及家长如何回应,帮助孩子从爱“告状”走向自律,学会自己“判案”。
二、教学目标1.引导家长了解孩子爱“告状”行为的成因。
2.引导家长明晰孩子“告状”背后的动机。
3.帮助家长如何有效回应孩子“告状”行为,避免孩子出现行为偏差,使孩子之间和谐相处,促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课前准备1.ppt2.问卷调查表3.家庭“告状”情景剧4.心型卡纸四、教学过程(一)呈现“告状”案例,揭示主题1.出示“告状”家庭情景剧(镜头一:女儿:妈妈,妈妈!今天我们班那个可可踩我鞋子,还打我头!妈妈:哎呀,好啦!你别天天跟我说这个,要跟同学好好相处。
镜头二:儿子:妈妈,妈妈!小明说不喜欢我,他把我名字牌给摔坏了。
小孩打小报告范文怎么教育[教育笔记-爱打小报告范文孩子]
小孩打小报告范文怎么教育[教育笔记-爱打小报告范文孩子]爱打“小”的孩子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有孩子到我这里来,“老师,某某小朋友裤子没有塞紧,我提醒他,他还不包好”“老师,某某小朋友在厕所里讲话”“老师,某某小朋友跟人家在吵”……,听得多了,我就开始注意起这个问题来了。
照理说,中班阶段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很正常的,但是为何在大班阶段频繁出现呢?对此,我对经常报告的孩子名字进行了梳理,并决定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了跟踪,希望找到真正的原因和对策。
片段一:这天,孩子们依旧在厕所里如常地盥洗,我则悄悄地躲在门边观察,一会儿情况出现了。
嘉晔小朋友三下两下就把手洗好了,给值日生检查。
小艺检查的非常认真,他仔细看了嘉晔的手,马上指出来说:“你的手没有抹肥皂,而且手很湿,没有擦干净。
”嘉晔无奈的说:“好吧。
”于是他又胡乱地洗了一通,结果可想而知,第二次又被值日生退了回来,于是嘉晔失去了信心,开始耍起脾气来了说:“是这样的呀,我已经洗好了。
”说完不顾值日生的反对就要跑出来,值日生当然不肯,两人由此发生了矛盾。
片段二:自由活动时间到了,孩子们分散在各个地方尽情的玩。
哲哲和一凡两人一起在玩“变形魔尺”,哲哲提议来比赛:看谁变得像,一凡同意了。
一番变形后,哲哲变出了一座楼梯,而一凡则变出了数字“2”,到底谁变得好呢?于是两人争吵起来,哲哲就用手去戳戳一凡的额头,一凡不乐意了,也用小手去还击他……。
哲哲看自己占不了便宜,于是向老师来报告。
片段三:午睡时,小朋友做好盥洗活动后陆续进房间。
杰杰一看老师还没进房间,于是他围着小床来回的奔跑,一边跑一边还开心的笑着,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不满,于是有小朋友来向老师报告了。
……大班的孩子,他们的自控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明显增强了,在日常生活中能很好的约束自己、控制自己,从而较好的遵守游戏规则和集体生活规则。
但是班中总会有一部分孩子,行为习惯偏差,和其他孩子有所差距。
对此我们老师要正视这样的情况,面对这样一些孩子采取了一些措施:1、举一反三。
当幼儿告状时该怎么办
当幼儿告状时该怎么办摘要: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告状是一种发生次数很频繁的现象,它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也使许多幼儿教师为此不知所措,如果教师处理不当,对幼儿的性格和行为会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幼儿告状的原因,科学地引导与教育幼儿,使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处理问题,从而提高交往的技能与水平。
关键词:幼儿告状行为处理在幼儿园教学中,孩子们爱管闲事和打小报告的情况较多,比如:谁拿别人的东西了,谁不遵守纪律了,谁又打人了等等,都会来向老师告状。
有时孩子们告状的次数多了,我也会觉得心烦,有时对幼儿的告状,我心不在焉的说声:“老师知道了”便敷衍了事。
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发现对于孩子的告状,不应把它当作坏事。
孩子的“告状”看起来事小,但处理不当,会对幼儿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要对孩子的“告状行为”引起足够重视。
从孩子的这种行为中,可以及时了解到其他孩子的活动情况,如果我们教育方法得当,还会提高教育效果。
事例:有一次室外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排队回教室。
正走着,张二毛说:“老师,吴昕在说话。
”随后“告状”声不断:“老师,他推我了。
”“老师,他骂我。
”......我则假装没听见,回到教室后,我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坐好,不说话。
由于活动刚结束,孩子们比较兴奋,进教室后坐不住,我连续几次说了几次,孩子们还是安静不下来,还在说话。
于是我点名说话的孩子们站起来说:“你们在说什么啊?”可当真的点到这个孩子时,他却不知道说什么了。
教室立刻安静下来,我便与孩子们进行交流:说说室外活动结束回教室时应当怎样做?我的话还没结束,房雪按捺不住了:“应该要排队好好走路,不能说话。
”“如果说话了就不是好孩子。
”我还没说,房雪又来一句。
尽管房雪在班里表现非常好的,但也常常喜欢在我说话的时候插话和告状。
我连忙说:“那老师说话的时候,小朋友要怎么样啊?“认真听,不说话……。
”这时房雪才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表现也是不对的。
“那你们想想看,刚才一直跟老师告状,说哪个小朋友说话什么的,这样你们告状的小朋友其实也怎么样?”“也很吵!”孩子们纷纷说道。
如何处理幼儿“打小报告”
如何处理幼儿“打小报告”李丽在生活中,很多孩子更喜欢吸引别人的注意,所以在幼儿园会出现孩子抱怨的现象。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和引导这类儿童呢?下面让我们详细看看!“老师,××讲话”,“老师,××拿我的橡皮擦”,“老师,××拿我的书”??这是我们到了大班课堂上和一日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场景。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从事幼教工作多年,我发现5-6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爱打小报告,很多教师对这种现象感到很头疼,但又没有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为什么幼儿对打小报告会乐此不疲呢?怎样才能减少幼儿的这种告状行为呢?经过多年的摸索,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首先,平等对待每个孩子。
有些孩子经常向老师喜欢的孩子汇报。
一方面,他们希望对方受到老师的惩罚,破坏自己在老师眼中的形象;另一方面,它是为了吸引教师的注意力,寻求教师对自己的爱。
基于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应该不偏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儿童,引导儿童正确表达自己。
入学指导其次,引导幼儿正确地解决问题。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有幼儿告状说:“老师,××把垃圾扔到地上了。
”这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表扬他热爱班集体,同时可以给他一些建议:有没有比打小报告更好的办法?比如,鼓励他和对方一起把垃圾捡起来。
诸如此类,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引导,幼儿逐渐会学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也让幼儿体会到这样解决问题的效果要好于打小报告。
其次,引导孩子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应该引导孩子们参与各种课堂活动,让他们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知道成功的源泉来自于相互团结和帮助,而不是做小报告。
通过课堂活动,教师应该教育孩子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优点。
孩子们应该更多地学习其他孩子的优点,容忍其他孩子的缺点,帮助他们改正缺点,要学会处理与小朋友间的矛盾。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我发现课堂上打小报告的声音减少了很多。
孩子爱打小报告怎么办
孩子爱打小报告怎么办孩子们打小报告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有些孩子抱有想把他人从道德和行为的错误中拯救出来的心态,有些孩子认为父母的惩罚是对付犯错误的人最有效的方式,而有些则希望在别的孩子表现很差的时候,为自己贴上好孩子的标签。
如果你能够花些时间来弄清楚你的孩子打小报告的原因,那将会很有帮助。
1、用简洁的话语来表示你的肯定:“我很高兴你告诉我。
”这会满足孩子想要获得注意的需要,既肯定了他,也不是在表扬那种打小报告的行为。
然后就走开。
如果有需要你去处理的情况,就走进发生争执的房间,表现得好像是你自己发现了这件事情一样。
如果你不得不说出那个打小报告的孩子,请确保那个孩子没有看到你这样做。
让他看到这一幕只会鼓励他的这种行为。
2、打小报告比打架好。
如果那个打小报告的孩子感到很挫败或气愤,而通过寻求你的帮助可以让他变得克制些,那么家长介入是可以的。
努力在情感上保持中立,而不是给他们贴上对和错的标签。
冷静地说明规矩并要求他们听话。
3、如果问题是发生在两个孩子之间,你只需要分析情况,给出一个大概的建议,并鼓励他们自己解决,然后就可以离开了。
“我看到你们俩在一起用画具的时候有一些矛盾。
现在有六种颜色和两个孩子,我知道你们可以解决好这个问题。
”4、如果这个孩子有打小报告的习惯,就给这个孩子特别的关注。
发现他没有打小报告就解决了某个问题时,家长可以表扬他。
这种巩固性的表扬可以向你的孩子证明,不需要打小报告也能够得到特殊的注意。
5、用幽默来将大事化小。
用一种生动而夸张的方式来回答那个打小报告的孩子:“哦,不!你是认真的吗?他真的那样做了?他可能在和你开玩笑!”通常,这种回答会让他们的冲突变得微不足道,而那个打小报告的孩子会感到跟你说这件事情很愚蠢。
6、教会孩子分辨小报告和那些真正需要让你知道的事情之间的区别。
例如,如果他告诉你弟弟正在床上跳来跳去,那就是小报告。
如果他告诉你弟弟正在床上玩火,那么就是你需要知道的事情!。
学生上课打“小报告”
学生上课打“小报告”作者:曹后生等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年第09期在小学课堂上,经常会有学生频繁地打“小报告”:“老师,××在玩小飞机!”“老师,××用脚蹬我!”“老师,××在和××说话!”此类情况令老师防不胜防,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那么,班主任该如何引导学生,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呢?话题提供:延津县丰庄镇丰庄学校伍国正向小报告说“拜拜”■信阳市浉河区吴家店镇中心小学曹后生不管大事小事,一律向教师报告,这是学生信任教师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缺乏自我意识的不成熟的行为。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行为会逐渐减少。
不可忽视的是一些孩子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时恶意打小报告,影响班级纪律,扰乱教师的正常工作,增加了教师的负担,破坏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班主任或教师研究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引导教育。
学生向教师打小报告,有以下几种动机:别人侵害到自己的利益,让教师帮助自己;显示自己的存在,让教师和其他同学注意到自己;对班级制度的一种维护,对别的同学的一种监督和帮助;故意找事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对有矛盾的同学进行报复……班主任老师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着力培养学生以下几种意识:①人际关系意识:包括与教师及其他同学的关系,作为一名学生,需要教师的指导,但不能扰乱教师的正常工作;需要教师的帮助,但不能把教师当做宣泄对象;对于其他同学,要以一种彼此尊重、理解、信任、互助的态度友好相处。
②大局意识: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对全体的影响,考虑到后果。
③自律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管住自己,遇到问题首先自己想办法解决。
④主人翁意识:作为班集体的一个小主人,发挥自身作用,为班级服务,为教师分忧。
⑤发展意识:每个人都在成长和进步,一时的缺点和错误是成长中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也都能改正错误。
小学班主任工作心得 如何应对“打小报告”
小学班主任工作心得如何应对“打小汇报〞担任班主任有一段时间了,我发觉孩子们一个很大的问题——喜欢“打小汇报〞、“告状〞许多老师对此颇为头疼。
我也不例外!为此,我查阅了好多资料,也询问了好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一、爱告状是年龄特征决定的“其实,年少的孩子爱告状是其年龄特征决定的。
〞不少心理咨询师认为,孩子的这番举动,其实是内心依赖大人的一种外在表现,对老师而言,更为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孩子告状的原因。
有些孩子是在寻求援助,也许是被人欺负后,想寻求大人的爱护;有的孩子则是期望大人对自己的行为推断作出肯定,给自己贴上“好孩子〞的标签;也有些孩子是做了淘气的事情,为了免于受罚而找的理由。
孩子们之所以会打小汇报,很多时候,是为了“吸引注意〞。
他们自认为提供的“情报〞很有价值,因此特有“成绩感〞。
有的孩子喜欢通过向老师打小汇报使某位同学陷入麻烦,以此证明“我早告诉过你不要这么做〞的“威力〞,从而建立一种“优越感〞。
学生们的这种心理和打小汇报的行为应该受到老师的特别注意,并认真对待。
意大利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则认为孩子喜欢告状或打小汇报,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正在确立对错观念。
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正处于是非观念养成的关键期,期望把自己不能推断的事情告诉老师或家长,来获知到底是对是错。
美国小学教师玛西亚的实际经验是二年级的孩子最爱告状。
他们这个年龄开始对规矩和制度有概念,产生“规则意识〞,一旦发觉哪位同学没有按照老师定下的规矩做事,就喜欢打小汇报,他们想看看老师的反响如何。
老师应该认真地对待,可以使学生们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
二、鼓舞孩子自己解决问题鼓舞孩子先用言语自己和小朋友商量去解决问题。
比方有个孩子跟老师告状说某某不跟他玩,老师问的第—句就是那你是怎么试图解决的?“我规定班里的同学们不能随便相互告状,除非是会造成身体或心理损害的事,而让他们把要告诉老师的话讲给那个被告的小朋友。
这样在没有老师的参与下,同学之间通过沟通,就将问题自行解决了。
学生爱打小报告的几种情况
学生爱打小报告的几种情况【摘要】低年级的儿童很喜欢打小报告,耽误了教学,还使他们和同学的关系变得紧张,导致很多的弊端。
解决学生爱打小报告的毛病,最重要的是找到学生的行为动机,从中找到突破口,彻底解除病根。
【关键词】了解动机;对症下药今年,我新接了一个班,是一年级。
他们一个个天真无邪,招人喜爱。
但是正因为他们的天真烂漫,有时是让人招架不住,最让我头疼的就是他们的小报告。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学生爱打小报告,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了。
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几乎每天都有小报告。
虽然这种现象已经是见惯不怪了,但就是这个长期以来的病症,却迟迟得不到根治,一直困扰着我,甚至曾经把我搞得焦头烂额,不可开交。
现在我就学生爱打小报告这个问题和大家交流交流,也希望能得到同仁们的指点和帮助。
学生爱打小报告,通常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也可以说是动机。
要正确处理学生的小报告,最关键的问题是先了解学生为什么会来打小报告,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下面是我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情况:1.出于对恶劣行为的不满,正常反映问题在教学工作中,我经常会在班里培养几个教学的小助手,我们学校的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做法,而且这样的做法也有一定的优点,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班里的小助手经常在我的要求下,给小组成员或班级成员出题,由小助手担任小老师,给成员们批改和讲解。
在这个过程中,小老师的作用很大,他们有时候就像是老师。
所以他们在进行操作的时候,会模仿老师,对一些不正确的行为和习惯会给予纠正或指责,他们这样也是出于对同学的负责任。
记得有一天,我一进教室,小助手就告诉我,有某些同学在教室里打闹,还没有认真完成常规作业。
这样的情况是出于一种对班级和对同学的负责任,他们觉得学生在教室里不应该打闹,不应该不完成作业。
这样的责任心我觉得无论如何也应该保护,不能简单地说我知道了,不然他们对班级的热情会从此熄灭的。
所以对小助手的做法,我会给予肯定,对违纪的同学,我会给予严厉的惩罚。
面对爱“打小报告”的孩子
自从我班幼儿升入中班后,有些小朋友特别是一些女孩子非常爱打小报告。
室内活动时经常会有的幼儿跑过来,对我说谁掉饭粒、谁不吃菜,或是对我说谁又抢了谁的什么东西。
针对这一行为,我打算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们改掉这个小毛病。
在处理问题之前,我分析了孩子打小报告的原因:或者是幼儿出于表现自己的欲望;也或者是为了寻求老师的帮助。
其实这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幼儿阶段的孩子们,他们的道德认知能力得到了一定发展,也是他们根据社会道德规范对别的小朋友的行为在进行判断。
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老师应该及时地加以肯定、鼓励。
如果教师处理不好幼儿爱打小报告的情况,只能使孩子变得胆小怕事,使他们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同时也可能因为其反映的情况得不到及时处理,而加剧孩子之间的矛盾。
在本周的户外活动中,苗苗急匆匆跑来对我说:“老师,众一老拉我衣服。
”这些拉拉扯扯的小事,在幼儿中常有发生。
拉扯的孩子可能是出于好动或想与对方做游戏,并非恶意的,但被逗者却有被骚扰的感觉。
苗苗可能就是因此来向我求助的。
于是,我就对她说:“苗苗,众一为什么老拉你衣服?”“可能想和我玩球吧!”“那众一是没有恶意的。
如果你不喜欢这样,你可以跟众一说,你们自己商量不是更好吗?苗苗,我相信你能把这个问题处理好,如果你真的处理不好,再找老师帮忙好吗?”苗苗高高兴兴地跑开了。
看着苗苗跑开的身影我明白了:耐心地听取孩子的诉说,帮助或者鼓励他们自己处理问题,才是解决孩子打小报告的好办法!。
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浅谈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刘丽杰一、告状的涵义与幼儿的实际交往中,幼儿的告状行为很常见,集中年龄为三至四岁。
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对待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孩子爱告状,是让幼儿教师为之头疼的一个问题。
那么,到底什么是幼儿告状?研究表明:幼儿的告状就是幼儿由于受同伴侵犯或发现同伴某种行为不符合集体规则等原因而引起的指向教师的言语行为。
二、幼儿告状的特点及原因(一)告状的特点1、幼儿告状的内容从直接与个人有关的内容逐步发展到同伴与同伴间的内容;告状的动机从受了欺负需要教师保护,逐步发展到关心同伴需要教师帮助解决;其要求解决的强度也是由个人→同伴→同伴与同伴之间。
2、告状与幼儿的认知发展、道德判断力、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
能掌握一定的行为规则,善于观察,关心周围事物的幼儿,易向老师告状。
由于幼儿的道德判断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具有客观的性质,是一种他律水平的道德,对于什么是是非、好坏和善恶还不能独立地进行判断,带有明显的直观、具体和肤浅的特点,道德概念和道德知识也是比较贫乏的。
所以,对父母和教师就有很大的依赖性。
为此,年龄越小,告状的频率就越高。
3、幼儿的告状与其年龄特点有关。
小班幼儿处在自我中心阶段,告状的内容多属于自身利益有关的,要求解决的强度高。
中班幼儿开始转向注意同伴的行为规范。
大班幼儿则更多地关心同伴与同伴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于年龄小,心理简单,心理有了什么思想、情感马上就会表现出来,行动也特别容易外露;不像年龄较大的孩子,心理比较复杂,善于掩饰自己的思想。
所以,往往由于一点具体的小事,就极易引起他们的矛盾、纠纷,甚至动起手来,矛盾多、纠纷多,当然“告状”的也就多了。
4、幼儿告状与幼儿的个性有关。
个性活泼开朗、外向,善于交往的幼儿告状的次数多,且属“检举型”,个性内向、胆怯的幼儿则很少告状,且属“保护型”。
(二)告状的原因本人认为孩子的告状不完全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告状的背后能反映出孩子许多的心理现象,作为教师必须真正读懂孩子告状的“信息内涵”,并做出正确的处理反应。
面对爱告状的幼儿,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引导
展 、案 例 中提 到 “打 小报 告 ”后 ,教 师 进 行 了介 入 ,但 叉担 心 介 入 是 否得 当 我 想 介 入时 ,应 从启 发 解 决 办法 、究 因
引 导 、价值 观 引 孚三 方 面 来考虑 ,利 用
正 面的 语 言进 行介 入 ,促进 孩子 的 多维
发展
蔓 、
巍 蠢 置 等 ;
场 沙龙
多元适 时调 整
应 幼儿 游戏 意 愿 的前提 下 , 采用语 言 和
策 略 三 :正 效 介 入 ,促 进 孩 子 肢体动作等行为支持并推进幼儿游戏发
的 发 展
当 出 现 “打 小 报 告 ” 行 为 时 , 教 师要 进 行 正效 介 入 .正 效介 入 就是 在 J』i页
面 对 爱告 状 的 幼 儿 ,教 师 应该 如 何 有 效 引 导 呢 ?
一 了解 孩 子 的 表 达是 否 真 实 、
可 信 幼 儿 正 处 于 自我 中 心 期 , 他 们
的 想 象 往 往 和 现 实掺 杂 在 一 起 , 因此 会 在 情 绪 或 经 验 的 影 响 下 ,把 事 实加 以随意扭 曲或改 变,有时也会 因表达
并 进 行 总 结 ,让 幼 儿 明 确 哪 些 问题 可
人 薯 目 爨 蕊簪 墨 j :
能 力 的 不 足 让 人 误 解 因此 ,幼 儿 告
状 时 . 教 师 一 定 不 能 急 于 下 定论 ,要
与 幼 儿 进 行 对 话 交 流 或 者 询 问其 他 幼
儿 . 了解 孩 子 说 的 是 否 真 实 ,表 达 是 否 准 确 当 然 , 教 师 也 要 切记 , 不要
· 策 略 ·
面对 爱告状 的幼 儿 ,教 师应该如何有 效 引导
爱打小报告的孩子
爱打小报告的孩子我非常不喜欢爱打小报告,认为他们是“多嘴多舌的小八哥”,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告诉老师,可是,最近发生的一件小事是我对打“小报告”有了不同的看法。
那天中午,小朋友准备午睡,一个急切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你看刘子禾----”我没好气的问,又怎么了。
可当我顺着李冠硕的小床看去,吓得我浑身汗毛都竖了起来,原来刘子和半截身子掉到了床下面,情况相当危险,我赶紧跑过去把他抱了起来。
如果我晚一步,刘子禾坚持不住就会摔下来,后果不堪设想。
看着刘子禾被吓红了的小脸,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我对他说:“下次别让老师担心了好吗?”他点点头,事后我才知道,原来刘子禾帮别人解扣子,一不小心脚踩滑了,所以才会出现刚才的那一幕。
一场事故避免了,耳边又响起了孩子们一声声的“小报告”声,老师,夏振轩又打人了,李金浩把纸扔到了地上。
我突然觉得,这一个个的“小报告”,不正为我提供了教育素材吗?借这次李冠硕的小报告,更是让我避免了一起严重的安全事故,怎么能说他们是“多嘴多舌的小八哥呢”这分明是小朋友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体现呢? 作者:杨晓丹让孩子带着快乐回家幼儿离园前的一段时间虽然不是很长,却是孩子们情绪很不稳定、也是最难管理的时候。
又到了孩子们离园的时候了,我先让孩子们想一想,今天谁表现最棒,谁进步了,然后说一说自己想夸谁?夸她什么?过了一会,刘映含说:“我想夸一夸张兴艳”,因为他今天画的画很棒,孩子们一边拍着手一边说,“张兴艳你真棒”!李泽阳说:我要夸夸李津豪,因为他今天吃饭进步了。
被夸的孩子有的咧开小嘴笑着,有的羞涩的低下头,看得出他们都非常高兴。
看到离园时孩子们那一张张笑脸,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孩子们带着快乐回家,这些赞美和欢乐仅会使他们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还能使他们慢慢调整自我的评价,特别是那些能力相对弱的孩子们和那些特别调皮的孩子,不被同伴认可的幼儿。
赞美能使孩子们用一种积极态度去学习、去交往、去生活,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主动积极的向着目标去努力,这样,他们会变得更不乐观、更自信。
孩子打小报告
去年年底在多多班上做义工的时候,发现5-6岁这个年龄的孩子特别爱打小报告,一点点小事就会招来这么一句"I am going to tell on you"(我要到老师那里告你).这话听起来不陌生吧,好象我们小时候也经常去打小报告.家里有两三个孩子的,孩子之间互相打小报告更是家常便饭了.
I'm telling! I'm telling! I'm going to holler and I'm going to yell.
I'm going to get you in trouble, for everything you do.
I'm going to tell on YOU! (point at the tattler.)
4.有的老师在教室里放了一个告状盒 tattlebox. 孩子要告状不能口头告诉老师,要写纸条把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什么了写下来然后放进告状盒。老师固定了专门的时间对这些条子过目,还让孩子把条子自己念出来,大部分情况是等到念的时候写条子的人都已经忘记了那件事了.
5. 更绝的是老师唱告状歌,不停地唱。唱到孩子一听就烦,孩子之间就会相互提醒,别打小报告,否则老师又要唱那首歌了。歌词是这样的
给妈妈的建议:
1.尊重和理解孩子,认真倾听孩子诉说,这样孩子会得到安慰。
2.态度冷静,不要看孩子受了委屈就出面替孩子出气。和孩子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你觉得这件事该怎么处理呢?”如果孩子没有答案,可以给一些建议。时间长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提高。
妈妈讲述:
2. 给孩子们下发告状票(tattling ticket),一个月每个人都下发几张告状票,如果你打一次小报告,那么就要用去一张票。等你用完了,就再也不能去告状了。
孩子爱打小报告 家长该如何处理?
孩子爱打小报告家长该如何处理?孩子为什么喜爱打小报告?打小报告使得一个孩子能占据上风,至少能在父母或老师面前获得了有利地位。
打小报告还有着自身的乐观方面:它可以揭示出学前儿童向你表达自己立场的欲望,孩子明白了规章的含义并且能够明辨是非。
不过,鉴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社交技能以及处理冲突的力量不足,所以他们会美丽地选择刹车,去做轻松的告密者。
如何处理孩子的小报告?1、查明事情的真实状况在你给孩子贴上告密者的标签之前,先放缓脚步来把真相弄弄清晰。
的确,孩子需要渐渐学会不打小报告,但是在孩子早年,这种行为也是孩子知道寻求关心的一种手段。
还辨别不出什么信息是值得告密的,而什么是无关紧要的。
例如,“爸爸,杰克在玩我的玩具汽车。
”与“爸爸,杰克在大公路上玩耍。
”很明显,这两种状况,前者只是恼人的状况,而后者则是危急的警告。
父母需要做到的就是渐渐让孩子区分这两种状况,并且准时将有用的信息进行汇报。
2、不要使用赏罚大多数状况下,宝宝告密都是属于没事找事,表达不满的状况。
因此父母切忌表扬告密者,而惩处另一个孩子,这样会给孩子误导。
孩子会在赏罚之中更加确信一点,那就是打小报告是正确的做法。
3、增加告密的代价当孩子为小事而打小报告时,给孩子一些事情去做,这会自然地加重孩子的负担,孩子便会知道以后不行以再这么做。
例如,当孩子告知你,“哥哥抢我的玩具。
”与其马上做出回应,不如对孩子说,“你为什么不把哥哥的行为画成一幅画呢,我稍后会来看的。
”孩子会马上意识到,花那功夫去画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4、探究备选方案当孩子遭受逆境,父母需要向孩子给出备选方案,而不是任由孩子的告密行为。
告知孩子,“假如你能冷静下来,告知我发生了什么事,那么我赐予你的关心或许会更大。
”随后询问孩子告密的动机,是为了让父母或老师惩处对方,还是本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事情的真相如何?不如向孩子了解清晰后再做打算。
父母可以遵循这样的步骤:首先告知孩子,“我知道杰克拿你的玩具玩你很不快乐。
童年终结者打小报告
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孩子们在公园里尽情嬉戏,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
然而,在这片欢乐的海洋中,却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小报告。
而这个秘密的始作俑者,便是那个被大家戏称为“童年终结者”的孩子。
小报告,顾名思义,就是向老师或家长告发同学的不当行为。
这种行为看似无害,实则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在我国,打小报告的现象并不少见,它如同一个幽灵,时刻笼罩在孩子们的童年之上,让本应纯真的岁月蒙上了一层阴影。
“童年终结者”名叫小杰,他天生机灵,学习成绩优异,深得老师和家长的喜爱。
然而,他却有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恶习——打小报告。
每当同学们在课间休息时,玩耍、嬉闹,小杰总会把他们的“罪行”报告给老师。
这使得他在同学们中的口碑越来越差,甚至有人开始称他为“童年终结者”。
一天,阳光明媚,同学们纷纷来到操场,准备进行一场足球比赛。
小杰也加入了比赛,但他的技术并不出众,很快就陷入了被动。
在一场激烈的争夺战中,小杰不小心将球踢到了同学小明的脸上,小明顿时疼得捂着脸蹲在地上。
这时,小杰立刻想到了他的“拿手好戏”——打小报告。
他飞快地跑向老师,气喘吁吁地说:“老师,小明在比赛中故意踢人,还把球踢到我的脸上,我疼死了!”老师闻言,立刻严肃地走到小明面前,询问情况。
小明委屈地说:“老师,小杰误会了,我只是不小心把球踢到了他的脸上,并没有故意踢人。
”然而,老师却半信半疑,严厉地批评了小明。
小明一脸委屈地回到座位上,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从那以后,小明对小杰充满了恨意。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小明处处与小杰作对,甚至联合其他同学孤立他。
小杰的“童年终结者”之称更加响亮,他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
渐渐地,小杰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他意识到,自己打小报告的行为不仅伤害了他人,也让自己陷入了困境。
于是,他决定改变。
一天,小杰主动找到小明,诚恳地向他表示道歉:“小明,对不起,我之前误会了你,我打小报告的行为让你受到了委屈。
请你原谅我。
”小明看着小杰真诚的眼神,心中的恨意逐渐消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爱打小报告怎么办
孩子爱打小报告,怎么办?首先判断孩子打小报告的原因。
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孩子打的小报告分为两类:
一是内容和自己无关的;
二是内容和自己有关的
如果孩子打的小报告都是与自己没有关系的,那就要看孩子在班里是不是不被同学和老师注意,打小报告只是为了引起关注;如果孩子打的小报告是和自己有关的,那就要看是不是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然后,分析完原因之后,对症下药即可。
1. 对于想引起关注的孩子:
家庭教育与儿童情商培训专家、学之郎情商课堂创始人倪志勇认为,在建立规则的时期,孩子对其他人破坏规则的行为比较敏感,所以此时老师要避免对孩子打小报告给予肯定,以免强化了孩子的这种行为。
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对此类打小报告的孩子都可以采取的做法是:用简洁的话语对孩子表示肯定。
“我很高兴你告诉我。
”、“谢谢你告诉我”、“你信任我,我很高兴”,而不是“做得好”、“不错,你很有规则意识”等等。
这会满足孩子想要获得注意的需要,既肯定了他,也不是在表扬那种打小报告的行为。
另外,孩子想引起关注的行为,可能和家庭氛围有关:
假如是因为家中关注不够,孩子感到情感缺失引起的,王芸建议家长要多进行“有效陪伴”。
“不是和孩子玩手机、看电视,而是多跟他进行语言上的交流,比如给他读故事,跟他聊天,可以问孩子学校发生了什么事,聊一些图书。
让孩子知道他是受重视的,不再有情感上的缺失。
”
假如是因为在家中习惯了众星捧月,孩子到了学校之后突然不适应引起的,则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引导孩子关心他人的感受。
和孩子角色扮演进行换位思考,是一种可行的做法。
2. 对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的孩子:
如何训练孩子,提高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①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一些孩子受侵犯后,不仅无法独立解决,连表达感受、观点、立场的能力都没有,所以才只能求助于老师或家长。
而其实,在规则意识尚未成型的年龄段,别的孩子未必意识到自己的做法给别人带来了麻烦,需要小伙伴们提醒,才能知道。
因此,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
比如受到其他小朋友的侵犯,可以直接询问对方为什么要这样做,把自己的感受和主张表达出来,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产生了什么后果。
例如说“你为什么要动我的东西?”“我已经生气了,不要老是撞我,不要随便动我东西”等等。
②提高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不过,对于许多爱打小报告的孩子来说,他们有些不是没有形成这种意识,有些则是缺乏自信和勇气。
国外有研究表明,在学习环境中被攻击的孩子往往自尊自信不够,被侵犯之后只能告诉老师。
“家长应该积极想办法帮助孩子发展独立自信的能力,与别人沟通、表达观点的能力。
这点在家庭中就要培养。
当然,在家庭中,家长对孩子是不是足够尊重,是不是能让孩子独立地表达感受和想法也很重要。
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参加专业训练。
”
孩子爱打小报告的行为是一种正常现象,家长应给予包容和理解。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认真分析孩子打小报告的原因,对症下药,不应盲目制止或者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