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评课稿

合集下载

9加几评课稿(精选7篇)

9加几评课稿(精选7篇)

9加几评课稿(精选7篇)9加几评课稿篇1听了施老师执教的《8、7、6加几》一课,收获颇多。

总的认为这一课设计巧妙、思路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体现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体:训练学生准确表达数学语言的能力。

具体评议如下:1.温过之新,导入新课。

教师借助9+几的旧知引入8、7、6加几。

凑十法的重点非常突出。

2. 教学的重点难点非常突出,训练比较到位,特别注重学生口述算理的训练。

通过:指名说,全班一起说算理等办法,让学生扎实,到位地掌握用“凑十”法计算8、7、6加几。

在课堂上,老师能及时地反馈学生的计算方法和作业情况,并适时加以分析,纠正。

让学生能明白自己错误的原因,并加以巩固强化。

3. 在教学中,教师能放手,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对旧知的迁移,学习新知。

在教学中,教师也注重对新旧知识的对比,感知和归纳,为学生理清思路,以便让学生更快,更系统地掌握新知。

同时,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评价,对学生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的情况,大加肯定。

意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4.讲练结合,精讲精练。

教师在讲完8加几的例题后,及时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并要求学生把“分一分,凑一凑,算一算”的过程写出来。

而在大部分学生已经能熟练准确地表述算理的基础上,施老师再让学生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就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直接写出得数。

在交流时,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同学听。

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并且使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意识,口头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合作交流意识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9加几评课稿篇2《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运用多种方法计算9加几的式题时,体会到“凑十法”的优势,并能掌握凑十计算的方法。

9加几评课12.14

9加几评课12.14

《9加几》评课:
一、合理复习,创设原有知识平台。

?? 袁老师在教学起始阶段,首先出示了10加几的有关的题目,再次让学生体会十加几就是十几。

通过这里的复习,为学生在后面用凑十法创设一个知识的平台,从而顺利引导学生的拆数凑数!
二、巧用表扬的语言。

?? 袁老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运用了很多表扬学生的用语。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激励的语言非常的好,非常的有必要,袁老师的语言值得我们学习。

三、教学准备充分。

??袁老师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比较顺利,可见袁老师在课前做了精密的准备,对课堂也有了个比较完整的预案。

???袁老师的课设计中还有一点让我感到困惑:这节课有一块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解决的能力,袁老师虽有涉及,但只在那里让一个学生提了下,在后面的教学中就未在涉足到。

教材资源中提供了充足的给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的机会,我觉得应该加以把握,把握这样一次难得的训练学生的看图提问题能力。

评课者:江宇红。

《9加几》优秀一等奖说课稿

《9加几》优秀一等奖说课稿

《9加几》优秀一等奖说课稿1、《9加几》优秀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我的说课内容是“9加几”,这个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它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进位加法的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1、认知目标: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和“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完成教学,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创设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容易疲劳,因此,我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将数学知识融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之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中,我不打算强调各种计算方法的优或劣,也不刻意去提示学生用哪种方法简便,而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

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

九加几评课稿

九加几评课稿

九加几评课稿《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苏老师设计了“9加几”的这节课,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苏老师能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计教案。

上课伊始,苏老师从学生熟悉运动员进行曲导入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教师的讲解去获得。

根据上述理念,苏老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开运动会的主题图,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在讲“凑十法”这个环节,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摆小棒,来算9+4等于多少?让学生上黑板来摆一摆,说一说。

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根一根数的方法,知道9+4=13”。

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不管哪一种方法我们都不要反对。

苏老师能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年级上册《9加几》评课稿

一年级上册《9加几》评课稿

一年级上册《9加几》评课稿每一节数学课都是老师和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的一个个小故事,任何一个小故事都会有一定的线索在里面,数学课堂也亦然,每一节数学课实际上都有一条线索隐藏在里面,这条线索串连了我们在课堂当中所要给孩子们给予的、传授的知识方面信息,以及在这些知识和信息背后隐藏的数学价值、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领悟。

老师老师的《9加几》这节课就有着这样的一条明显线索,那就是9加几的算理,也就是凑十法思想贯穿整节课。

《9加几》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建立“凑十法”计算概念的初次接触,也为以后计算的正确率和提高运算速度打下牢固的基础。

老师在上课初始,针对9加几知识构建,设置了型如:10+6=();9+1+3=()的两道计算题以旧引新,追溯到10加几算法的起点,这样就回归了思维的原点,降低了思维难度,遵循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孩子很容易迁移类推触到新知的脉、寻到新知的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这个环节的设计已经隐隐看见凑十法算理这条线索拉起课堂框架,为新课教学埋下伏笔。

在探究新知环节老师设计的“先圈一圈,再填一填,算一算”小组合作探究,通过操作、分析、交流形成凑十法的表象。

并进一步设计问题:为什么要先圈10个?为什么4要分成1和3,分成2和2不行吗?理解凑十法后学习接着数方法,数数法,再引导学生你最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进一步升华的凑十法的感悟,就这样教学中让孩子通过观察、尝试、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这个环节沿着凑十法这条线突显出用9加几的算理与算法,并渗透了转化思想。

在拓展提升环节老师通过计算一组9+4、9+5、9+6、9+7、9+8、9+9,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归纳总结出得数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1,老师追问1哪去了?加深对凑十法算理的运用与理解。

这节课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无不紧扣着凑十法的算理,一直聚焦算理,寻找着本节课计算的根——凑十法,从理解算理到运用算理,内化算理,提升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九加几》的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九加几》的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九加几》的评课稿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九加几》的评课稿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九加几》的评课稿,欢迎阅览。

本堂课本来是一堂计算教学课,计算课的最终目的也就是利用计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苟老师创造性地改动教材,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激烈的运动会的教学场境,将计算融入实际的问题解决中,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将枯燥无味的计算课也变得更有吸引力了。

在本节课新课教学中,吴老师始终围绕运动会里的情景开展教学,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

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实际上就是苟老师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究,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

这感觉好像有点冲突,吴老师在开课的“ 过三关”中,有层次的练习给新课的教学降低了难度,她还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算法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教师的讲解去获得。

根据上述理念,吴老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感兴趣开运动会为主题,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一年级九加几评课稿(最新版)

一年级九加几评课稿(最新版)

一年级九加几评课稿一年级九加几评课稿。

一年级九加几评课稿篇一:九加几评课稿本堂课本来是一堂计算教学课,计算课的最终目的也就是利用计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苟老师创造性地改动教材,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激烈的运动会的教学场境,将计算融入实际的问题解决中,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将枯燥无味的计算课也变得更有吸引力了。

在本节课新课教学中,吴老师始终围绕运动会里的情景开展教学,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

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实际上就是苟老师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究,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

这感觉好像有点冲突,吴老师在开课的“过三关”中,有层次的练习给新课的教学降低了难度,她还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算法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教师的讲解去获得。

根据上述理念,吴老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感兴趣开运动会为主题,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在最后的“排一排”拓展练习中,让孩子亲自动手、动脑有规律的排出9加几的算式,并找到了其中隐藏的规律。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九加几》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九加几》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九加几》评课稿本堂课本来是一堂计算教学课,计算课的最终目的也就是利用计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苟老师创造性地改动教材,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激烈的运动会的教学场境,将计算融入实际的问题解决中,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将枯燥无味的计算课也变得更有吸引力了。

在本节课新课教学中,吴老师始终围绕运动会里的情景开展教学,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

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实际上就是苟老师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究,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

这感觉好像有点冲突,吴老师在开课的“ 过三关”中,有层次的练习给新课的教学降低了难度,她还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认为:“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算法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教师的讲解去获得。

根据上述理念,吴老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感兴趣开运动会为主题,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在最后的“排一排”拓展练习中,让孩子亲自动手、动脑有规律的排出9加几的算式,并找到了其中隐藏的规律。

小学数学一年级9加几的评课稿怎样主持

小学数学一年级9加几的评课稿怎样主持

小学数学一年级9加几的评课稿怎样主持篇一:《9加几》评课稿《小学教学方法创新实验与研究》子课题“以学生发展为主,创造性使用教材”《9加几》评课稿陕西省神木县第四小学王香爱今天听了贺静老师《9加几》一节课,我们知道《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9加几》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许多新理念,设计合理、新颖。

听了贺老师的这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组织教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为此,教学中贺老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让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的情景,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顺利的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标准》中提倡的新理念。

《9加几》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小组内让同学交流,然后各组汇报。

学生们有的用点数、还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通过获得丰富的感知,发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的汇报中我们看到,由于留给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生动活泼的,提出了多种9加几的计算方法,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的,有些还非常具有创造性。

另外,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直观上了解“凑十法”的算理,并通过叙述计算过程,内化为计算方法,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体验“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三、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贺老师在课始通过闯关和出示校园运动会激烈比赛的画面,为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9加几评课

9加几评课

《9加几》评课稿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也是难点。

艾老师很用心,我听了三节课,一节比一节有进步,就这节课来说教师教态自然,板书设计合理,重难点把握得当,设计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过渡自然,从闯关参加运动会开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旧知引入新知为把九加几转化为十加几做准备,通过摆小棒,填思维图,小结算法等一系列教学设计是学生自然而然的学会了九加几的算法,突破了重难点。

这节课不好讲,需要老师有很强的驾驭课堂能力,对于刚上班的老师来说,具有极强挑战性,也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不敢放手成为这节课最大的失误。

艾老师没敢放手去让学生自己从主题图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其实这也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笑脸图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说,老师只需引导学生明确左边9个,右边7个,一共有几个?计算过程应全交给学生,教师在这里不应详讲,说的过多,显得有些繁琐。

还有老师精心制作的小棒图没利用好,小棒图最好是应用在代替饮料那个环节,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饮料摆一摆看看9+4得多少,说不定会有不同的算法,从而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及优化。

小结算法这一环节比前几节处理的要好一些,主要是让引导学生说,反复问:为什么把3分成1和2,让学生多说是为了把1和9凑成10,但老师不必硬性的强求,比如学生说1和9组成10,不必强调是凑成10.
这节课艾老师准备的有些仓促,很多细节问题也是需要在数学课堂上反复磨练出来的,比如语言精练等,相信只要用心,一定能上出数学精品课。

《9加几》评课

《9加几》评课

《9加几》评课《9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听完了王江花老师的这节课上完课后,结合我校教研组课题数感的培养,我对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课程标准》中强调小学第一学年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有趣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上课伊始,老师从学生熟悉为运动员准备饮料进行导入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讲“凑十法”这个环节,教师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摆小棒,来算9+4等于多少?让学生上黑板来摆一摆,说一说。

学生通过小棒操作,知道了“十个一是一个十”和“一个十与几个一和起来是十几”后,使学生在对这些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中,进一步强化数感,加深对数的意义的认识。

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根一根数的方法,知道9+4=13”。

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不管哪一种方法我们都不要反对。

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

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算法。

《课程标准》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

【推荐】九加几评课-优秀word范文 (12页)

【推荐】九加几评课-优秀word范文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九加几评课篇一:《9加几》评课稿《小学教学方法创新实验与研究》子课题“以学生发展为主,创造性使用教材”《9加几》评课稿陕西省神木县第四小学王香爱今天听了贺静老师《9加几》一节课,我们知道《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9加几》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许多新理念,设计合理、新颖。

听了贺老师的这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组织教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为此,教学中贺老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让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的情景,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顺利的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标准》中提倡的新理念。

《9加几》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小组内让同学交流,然后各组汇报。

学生们有的用点数、还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通过获得丰富的感知,发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的汇报中我们看到,由于留给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生动活泼的,提出了多种9加几的计算方法,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来自:WwW. : 九加几评课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的,有些还非常具有创造性。

另外,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直观上了解“凑十法”的算理,并通过叙述计算过程,内化为计算方法,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体验“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优质文档】9加几评课-范文模板 (5页)

【优质文档】9加几评课-范文模板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9加几评课篇一:《9加几》听课评课记录《9加几》听课评课记录1、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利用微课程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2、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运用多种方法计算9加几时,体会到“凑十法”的优势,并能掌握凑十法的过程。

这一节的内容是通过观看微课程视频,直观理解凑十的过程,掌握凑十法,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4、教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5、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入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探索出解决问题方法。

教师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

9加几评课(马珂)

9加几评课(马珂)

《9加几》评析刚才刘老师提到您这节课的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具有层次性,我也有同感。

说到这儿,我想提个建议,如果能增加一个对比练习,使学生对方法的优劣有一个切实的体会,进而作出自己的选择,这样会使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凑十法”的优越性。

您看是否可行?接下来,我谈谈听完这节课后的两点感受:1、充分利用创设的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新课改中,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下大力量解决的问题。

张老师,您在这节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他们比较熟悉的运动会的情景图。

首先,让学生互相说说观察的结果。

然后,提出问题。

这幅图在这节课反复应用,使学生认识到根据图中丰富的资源可以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逐渐增强,学习的积极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2、放手让学生思考,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我们知道,“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对计算教学改革特别强调的一个方面。

“算法多样化”的思想主要是在学生开始学习的时候,咱们教师不要用成年人观点告诉学生哪种方法好或哪种方法不好,而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整体过程中,经过不断地自我反思,逐渐形成自己对数学方法的认识,从而达到自己能够接受的数学上的优化。

张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讲解9加4时,您让学生介绍算法,并不急于评价,而是以一个平等的身份参与到讨论中去,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或肯定、或补充,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这样,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的选择。

在教学完“凑十法”以后,也只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没有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总之,我觉得您这节课以寻找算法多样化与优化之间的合理统一为备课中的深层思考,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改革的思想。

9+几的评课稿

9+几的评课稿

9+几的评课稿1、朱老师长期与低年级的孩子,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比较熟悉,儿童化的语言,语气和语调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了了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使得孩子们很快就进入了思维的活跃状态,能够深入考虑问题的关键之处。

而且就是孩子们天真的插嘴,给我们的课堂点亮了师生们的心灯。

这是我们中高年级的老师羡慕的地方。

2、教学片段:老师问9+7=,怎么想?学生出现两种情况9+7=9+1+6=16,或者,9+1=10,10+1=16,老师此处没有沟通两种方法的利弊,连加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可是老师强调第一步分开写,为什么?这里需要在后面,出现9+4=9+1+3=13,或者9+1=10,10+3=13之处点出来,两者共同的地方是都先算出了10,也就是今天要学习的重要方法“凑十法”,再次,看9+几的其他方法也都是可以这样先算出10的方法,就是凑十法。

3、片段2:当老师有序的排列出9+几的所有算式的同时,老师不妨提问:为什么要9+4=9+1+3,9+7=9+1+6,9+8=9+1+7等等,也就是,为何要再加3等于13,再加6等于16等,提出所有的解法的共同点是,9+4为了凑成十都从4里面拿出1来,剩下的数是3加10,就是13。

同样的道理,和同桌举例说明其他题目的算法,总结共同点,9加几,都要从第二个加数里面拿出1凑成10,剩下几加10就是十几,所以剩下几就是十几,这是一种简便计算的方法。

类似的8+4呢还是从4里面拿出1凑十吗?尝试练习,8凑10要从4里面拿出2,还剩2,2+10等于12;7+4呢?7凑成10要从4里面拿出3,还剩1,1+10等于11。

最后总结出,9+几,8+几,7+几要凑十法的简算方法,9凑10要得到1,8凑10要得到2,7凑10要得到3等。

点明本节课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初步认识本节课和其他加法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为整个单元的加法计算沟通方法。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相关资料之评课稿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相关资料之评课稿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相关资料之评课稿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组织教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为此,教学中王老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让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的情景,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顺利的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重视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标准》中提倡的新理念。

《9加几》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小组内让同学交流,然后各组汇报。

学生们有的用点数、还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通过获得丰富的感知,发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的汇报中我们看到,由于留给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生动活泼的,提出了多种9加几的计算方法,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的,有些还非常具有创造性。

另外,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直观上了解凑十法的算理,并通过叙述计算过程,内化为计算方法,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体验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加几》评课稿
今天听了王菊老师《9加几》一节课,我们知道《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9加几》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许多新理念,设计合理、新颖。

听了王老师的这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组织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为此,教学中王老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让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的情景,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顺利的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过程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标准》中提倡的新理念。

《9加几》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小组内让同学交流,然后各组汇报。

学生们有的用点数、还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通过获得丰富的感知,发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的汇报中我们看到,由于留给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生动活泼的,提出了多种9加几的计算方法,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的,有些还非常具有创造性。

另外,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直观上了解“凑十法”的算
理,并通过叙述计算过程,内化为计算方法,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体验“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三、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入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探索出解决问题方法的。

教师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