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教案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7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7岳麓版必修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教材分析
根据近代化史观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要求,我们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根据比较史观的要求,我们本节课确定的难点为: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比较。
根据人文学科专业术语的要求,本节课的关键点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概念把握。
根据材料逐条归纳三中全会的背景;根据情境材料和课本熟记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根据音频归纳农村改革的内容及意义;根据情境式材料城市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及措施;领会小岗人的精神。根据材料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必要性;根据材料和课本熟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体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四、教学环境
讲授
三中全会内容
根据虚拟情景回答
师生互动
自主阅读
三中全会的意义
呈现
讲授
农村和城市改革
虚拟情景回答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探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
自主探究
小组讨论
一手、二手史料
评价
引导、评价、归纳
小组呈现
幻灯片展示词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生形成自我认知
2、教师为主导:教师在每一个环节都要设计好问题,发挥导向作用
3、对比的方法:农村机构对比分析变化
4、及时的建构:课后让学生编制思维导图或者概念图,对本课内容加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其他版本课程资源的运用:保留人教版对于本节课体例和线索的勾勒,穿插岳麓版丰富的史料加以充实。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16、7岁,心理上倾向于感性知识的把握。在知识基础上,能粗略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史实,但因为相隔两年的原因,他们脑中只是一些记忆的碎片。概括能力尚可,但知识升华和内化能力较弱。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优秀教学课件(25张)(共25张PPT)
(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4)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国有企业改革
(1)改革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改革意义: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形成大企业集团,国 有资产增加,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确立过程
(1)提出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 体 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宪法保证: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
人民公社化 “左”倾错误 一大二公 挫伤积极性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 制
吸取教训 体制改革
包产到户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调动积极性 农业大发展
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
①农村改革的推动。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2)全面展开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在新中国的六十年里,“高音”有
①“大跃进”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③人民公社化 ④国有企业改革
A.①② B.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如右图所示,我国GDP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城镇化速度加快
D.改革开放 D
跟踪练习 3. 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 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改革的发 展趋势
(1)所有制方面:由单一的公有制发展成 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的所有制形式。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并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图片、材料展示等方式,进行情景再现,分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及改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重难点:对内改革,对内改革的成功为我们对外开放的开展提供了根本保障,为中国进入崭新的社会主义新时期,为中国的经济腾飞和生活巨变打下了良好基础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回望来路,40年有许多历史瞬间值得铭记,在1978年的5月11日,43岁的南京大学教师胡福明忧虑的对自己的妻子说:“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
”他的妻子坚定地回答:“我要么陪你一起坐牢,要么天天送饭到你出牢。
”胡福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焦虑呢?就在这一天,《光明日报》发表了他的一篇文章,题目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当时沉闷的中国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
胡福明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没有坐牢,他更没想到,由这篇文章所引发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影响了中国改革的整个进程。
【PPT呈现材料】思想大解放胡福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局部)1978年,正是有一批像胡福明这样的人,率先感觉到了时代的变迁,就在这一年年底,我国也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40年后的今天,改革的话题仍在继续,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年代,重温那段激荡的时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PPT呈现本课标题】经济体制改革教师:首先,让我们追忆往昔,思考问题,探寻改革之源。
忆往昔思问题——探寻改革之源师:请同学们阅读屏幕上的两组数据,并分析在当时的中国经济领域中存在着哪些问题?【PPT呈现材料】呈现:数据中的中国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巨大,中国人均GDP在1978年低于印度,只有日本的1/20,美国的1/30,科技发展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40年左右,落后于韩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20年左右。
(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共27张PPT)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
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
场。判断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 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加社会主义 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知识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深化探究
业。
突破: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农业和工业协调发 展;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主题一主干梳理Fra bibliotek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深化探究
主题二 新中国经济体制的几次转变
1.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新中国成立初到1956年,从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 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2.多种所有制并存(1978~1992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 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经济 为辅的经济体制。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 经营转变。 主题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 导读 史料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及带来的积极作
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 化农业的转变。
主题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深化探究
练史料 史料 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
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
知识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15岳麓版必修2
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比如播放关于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和南方谈话的内容,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在讲述农村和城市的改革时,可以适当利用表格对他们加以对比,方便学生记忆。
教学主题
经济体制改革
一பைடு நூலகம்教材分析
课本主要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分别讲述了农村和城市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
二、学生分析
因为都是00后的孩子,所以很难体会经济体制改革初期的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离他们的生活也比较遥远,要多准备些数据和图片加深他们的理解。联系现实和过去加以对比,学生便能认识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增长、生活变化。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探究中国的改革为什么从农村开始
出具材料
概括分析
论从史出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很多学生喜欢音乐,所以导入时用音乐《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伴随歌声轻松进入本课学习。在歌声中体会邓小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做的贡献。在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一目中,引导学生利用PPT中的数据自主分析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传统的教学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在现代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逐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而且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新)高中历史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岳麓版必修2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家庭联产承包承任制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
②探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③归纳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措施。
④理解国企改革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探究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历史资料、图片再现凤阳小岗村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的情景,让学生深切感受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只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就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大发展。
②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改革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学重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教学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的原因,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展示复习回顾内容及方法要求:回顾内容:1)我国的计划经济史如何确立起来的?2)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1956----1976年)出现了哪些失误,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方法要求:1)小组成员根据幻灯片提供的答案两两互查学案填写情况;2)小组成员两两互提互背,强化落实知识点。
2、5分钟时间,学生互查。
3、导入新课,解读课标。
二、宏观导学展示幻灯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
吹响改革号角: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伊始:农村巨变改革推进:城市飞跃改革深化:新体制确立三、合作学习1、展示学习要求,学生组内合作学习。
请各组同学在小组长得组织下就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展开合作学习,具体方法要求:1、组内互查学案完成情况;2、针对有疑问处展开讨论交流,争取达成共识;3、组长分配展示任务。
(注:展示方式为口头展示;除表格以外的问题请尽量脱稿展示;请综合考虑展示内容多少和同学层次水平,使每位同学都有展示任务和机会。
)2、5-----8分钟,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查指导。
四、展示交流利用10-----12分钟组织学生展示交流,鼓励学生口头展示,利用幻灯片展示强化知识点。
历史ⅱ岳麓版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历史ⅱ岳麓版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课标要求:】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概述家庭联产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课标解读:】⑴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改革国有企业的主要措施.⑵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异同.(3)认识:只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就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就会推动农业的大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
改革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农业生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方针的制定1、召开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内容:确立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的方针历史意义: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折,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会议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和共和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二)、农业生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变革①前提: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即坚持社会主义所有制不变。
②内容:包产到户,变集体生产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这样,农民的生产与利益直接相关,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③特征:包产到户④作用: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它还促成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崩溃。
解决了吃饭问题,农民有了现金的积累,也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资本和劳动力。
讨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有何不同?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不同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发展后果迥异(2)发展乡镇企业——调整产业结构1985~1992年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个阶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说课课件(共32张PPT)
(1)所有转变实质都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在管理体制、经营方式、分配制度、所有制形式等方面进行变动;
(3)经济体制改革是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第23页
五.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根本目的
经 济 目标 体 制 前提 改 革 实质
路径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合作探究四】
材料一: 所谓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完全由市场
自发调节的商品经济……可见,典型的全社会范围的市场经济,就
是资本主义经济。
材料二: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
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
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
本节课是高一年级新教材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的一节重点课, 主要介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状况。本课 主要讲的就是对内改革,对内改革的成功为我们对外开放的开展提 供了根本保障,为中国进入崭新的社会主义新时期,为中国的经济 腾飞和生活巨变打下了良好基础,本课又为下一课对外开放格局的 初步形成提供了前提。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该课地 位举足轻重。
代企业制度
意义:1)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
2)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大企业集
团;
上海宝山钢铁总厂
3)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
4)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5)国企改革存在着下岗职工增加、部分职工生
活困难等问题。
第16页
【合作探究四】
阅读教材P88、89自主思考: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过程?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名师说课课程标准分析课程标准要求:(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新中国经济发展史的转折意义关键体现在它作出的改革开放的决策,是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开端。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是逐步深入渐进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过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有所了解,为进一步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和意义准备了基石出,城市改革中国有企业改革的步骤学生在政治课中已学习,关键要引导学生分析改革中的变化。
教学方法本课的前两节知识可用探究法开展教学,利用相关史料和图片展示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在肯定对内改革成就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改革取得成就的深层原因,这样符合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也符合新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精神。
第三节内容运用讲述法,通过“十四大”、“十五大”报告展示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成果,启发学生思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学习方法1.在教师指导下,课前上网或图书馆查资料,预习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搜集改革取得的成就图片,在动手过程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激发探究问题的兴趣。
2.采用比较法。
学生可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涉及到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生产自主权。
分配方式等项目展开对比,明确经济体制改革,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联系的方法。
学生可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联系,可将西方的市场经济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联系,在辨析中认识中国的改革。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共16张PPT)
图
说铁厂,抗战时期 第一阶段:试点探索
西迁至重庆。1979年,重钢成为 ·时间:1978-1984年
全国首批试点改革国企。当时,企 业面临十分困难的生产经营局面, 资金无法周转,产品卖不出去。重
·措施:扩大企业自主权; 实行厂长负责制。
钢运用企业自主权,面向市场生产 和销售,当年获利近两千万元。
二、城市国企改革
农村改革推动城市改革
城市改革围绕国__有__企业展开
国企改革以_增__强__企__业__活__力_为中心环节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生产和销售 都要服从于国家计划,经营没有自主权,分 配爱搞大锅饭。因此,企业普遍效益低下, 缺乏活力。有个段子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 “工人们八点上班,九点开溜,十点钟随便 扔个手榴弹到厂里也炸不死人。”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 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 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 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 市场都是手段。”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过程: ①确立目标:92年十四大确立改革的目标。 ②立法保障:93年“社义市场经济”入宪。 ③理论创新:97年十五大为非公经济正名。 ④确立体制:21世纪初初步建立起该体制。
课标要求: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认识其历史意义;讲述家庭联产责 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了 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意义。
三中全会 改开决策
对内改革
(先农村后城市)
对外开放
(先沿海后内地)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确立
一、农村改革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十九课-经济体系改革-课件PPT精品课件
5、改革的成果 ——建社立会社主会义主市义场市经场济经济的确立
含. 义: 以…为主体 , 多种…并存 过程: 1992年“十四大” 确立目标
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各种商品的生产 和销售价格,都是由中央统一制定的。 这种排斥市场的僵化的体制,影响了人 们的生产积极性,导致了商品供应的严 重不足,人民消费水平低下。
材料2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 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 措施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 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 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 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 了。
•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 础上的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坚持社会主义 制度的前提下的市场经济。
特征是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 与其他所有制和分配形式并存。
想一想、议一议: 1、市场经济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 你或家庭带来了哪些影响?
广•经州济三稳件定宝,的高重速大增变长化。:
1997年“十五大” 理论创新
非公有制经济是重要组成部分 结果: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1992年底,全国城乡共有个体工商户 1533.9万家,从业人员2467.7万,其中登记注 册的私营企业13.9万家,从业人员达到231.9 万。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户高达2850万户, 从业人员5441万,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 人员1349万。1999年1月4日,经国家外经贸 部批准,有20家私营企业首批获得了自营进 出口权。这20家私营企业涉及饲料、食品、 农业开发、医药和计算机软件开发等行业, 充分表明了非公有制经济正成为我国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二教学课件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共31张PPT)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二、敢问路在何方——农村包围城市
文革时期的凤阳花鼓:凤 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 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80年代初凤阳花鼓:说凤 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 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 如今飞出了金凤凰。 一年后,凤阳县小岗村粮 食获得空前大丰收。这个自农 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 一斤公粮的小岗村,第一次向 国家交了公粮,并归还了历年 所欠的贷款。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一、思路决定出路——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12月 2.方针:经济重心转移、改革开放 3.意义:揭开经济改革的序幕,开创现代化建 设的新局面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小岗村18户的“秘密协定”(1978年12月)
探究一:中国的经济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1、农业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 2、农村现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的生 活贫困。农业是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关键。 3、农村体制:人民公社旧体制,挫伤生产积 极性。使农业发展缓慢。 4、改革先声:在农村改革前,有些地方的农 民已经实行包干到户。
1978年-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 示意图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说课稿
《经济体制改革》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内容在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上承18课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经济经历了曲折发展,下接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在经历了各种曲折之后,1978年召开了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经济发展出现历史性转折。
本课讲的就是对内改革,而对内改革的成功又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开展提供了根本保障,所以本课为下一节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提供了前提。
本课讲述了1978年至今的经济发展过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标要求和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内容。
识记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理解国企改革的原因,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2)探究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3)使学生认识只有不断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奋发图强,建设社会主义强大祖国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
理由:这两者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解决方法: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内容结合课本上的导言和资料回放指引学生从材料中归纳和理解;后者课本讲解得很清晰,由学生阅读后,概括具体措施。
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
理由:本课讲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学生对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了解不多、不深入。
尤其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认识不清楚。
解决方法:通过情景再现,教师以讲述为主,深入浅出,让学生理解。
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经了解到本课的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而对本课知识感兴趣。
但对一些理论性知识不感兴趣,因此教师要适当的运用一些史实、图片和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说教法、学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和谈话法,辅以多媒体教学。
本课的历史就发生在今天的学生周围,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的改革》课件(极品)
国最具竞争力的电子三强企业之一。
国企产权制度改革成就TCL辉煌酿酒厂是具 有151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也是 粤东地区最大的专业生产药酒和饮料酒的国 有企业。但近年来,由于体制与市场等诸多 客观因素的影响,酿酒厂发展停滞不前,陷 入困境。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方针的制定 二、经济体制改革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确立 ——改革 ——改革理论的总结,形 成特色
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 思想上: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 线。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 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 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作出把党和 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 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探 索 思 考
结合课本小字介绍与下 面的合同思考:
为什么要首先在 农村进行改革?
因为农村人口占了全国人口的 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 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 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 困。……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为什么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第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不稳定,整个 政治局势就不稳定; 第二,改革前的人民公社体制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
作用 性质: 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
意义: 调动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历史转折 二、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城市 ——生产关系变革 ——调整产业结构 1、农村:(安徽、四川率先)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发展乡镇企业 2、城市:改革国有企业
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 央领导集体。
1978年-1998年中国主要农产品占世界的比重变化 示意图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①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
②强调在大幅度提高生产力的同时,要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
(3)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含义:指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特征:包产到户。
(3)意义:使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3.乡镇企业(1)开始:1984年,农村改革进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时期。
(2)意义①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易错提醒】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经营方式改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二、国有企业改革1.开始:1984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4.深化:1992年,确立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5.意义(1)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
(2)逐渐形成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
(3)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
(4)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明析概念】经济体制改革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
在中国,其基本目标是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所有制方面,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在分配方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优秀教学课件(26张)(共26张PPT)
体制:人民公社化体制 弊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严重挫伤 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材料三: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 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 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 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 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四: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 墙之隔,本可以资源共享,但在计划经济下没有横向联系,电缆 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 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 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 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 2、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原因 是什么?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严重 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合作探究 (二)
材料一:针对社会上一些新现象,当时出现大争论:“包产 到户是单干,是倒退,是地主经济复活”、“乡镇企业是 不正之风之源,姓资”、“企业改革搞厂长负责制,是削 弱党的领导,是资本主义复辟” … 材料二:所谓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完全由市场 自发调节的商品经济……可见,典型的全社会范围的市场 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反“和平演变”战略》 问题:1.上述材料中中国思想界争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你 认为出现这种争论的实质原因是什么?
牛刀小试
怎么理解“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 家的,留足集体的,余下就是自己的。 ——民间谚语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所有形式:
A、土地私有,自主经营,按劳分配 B、土地公有,集体经营,平均主义 C、土地公有,自主经营,按劳分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共32张PPT)
自 主 学 习
下
退
推进新课
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会议作出了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即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全会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幅度提高生产力, 多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 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即提出需要进行 经济体制改革) 全会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提出应大力精简 各级经济行政机构。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 以党代政、以政代食等长期存在问题。
的……当时有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吃饭问题成为最紧迫的 大事,不改革已经没有出路了。”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问 中国的改革为什么会首先在农村兴起?农村改革的 题 情 主要内容是什么? 境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自 主 学 习 原因:①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是
上
自 主 学 习
下
退
推进新课
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一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 原 材料二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 始 资 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 料 材料三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 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明代)
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村改革又直接关系到农 业生产是否得到健康发展;②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内容: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它已关系到农 民的温饱问题,所以要先从农村开始改革;③一些农民 和地方领导已在一些地区大胆进行了改革试验,农村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R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一、音频的使用,在《复兴之路》解说词中关于小岗村中学生深入理解,尽量达到学生能够体会当时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讲授
三中全会内容
根据虚拟情景回答
师生互动
自主阅读
三中全会的意义
呈现
讲授
农村和城市改革
虚拟情景回答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探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
自主探究
小组讨论
一手、二手史料
评价
引导、评价、归纳
小组呈现
幻灯片展示词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二、视频的使用,《邓小平南巡讲话》让学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运用,让学生们辩论使用。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生活场景导入
听讲
幻灯片
讲授
三中全会的背景
据幻灯片回答问题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根据人文学科专业术语的要求,本节课的关键点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概念把握。
其他版本课程资源的运用:保留人教版对于本节课体例和线索的勾勒,穿插岳麓版丰富的史料加以充实。
二、学生分析
高届三中全会的基本史实,但因为相隔两年的原因,他们脑中只是一些记忆的碎片。概括能力尚可,但知识升华和内化能力较弱。
姓名
訾敬钊
电话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三
邮件
单位
威海市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教材分析
根据近代化史观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要求,我们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根据比较史观的要求,我们本节课确定的难点为: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比较。
三、教学目标
根据材料逐条归纳三中全会的背景;根据情境材料和课本熟记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根据音频归纳农村改革的内容及意义;根据情境式材料城市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及措施;领会小岗人的精神。根据材料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必要性;根据材料和课本熟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体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1、学生为主体:通过原始资料的呈现,尽可能让学生形成自我认知
2、教师为主导:教师在每一个环节都要设计好问题,发挥导向作用
3、对比的方法:农村机构对比分析变化
4、及时的建构:课后让学生编制思维导图或者概念图,对本课内容加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