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料验收管理办法
工程进货检验制度

工程进货检验制度一、总则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进货物资质量,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工程质量和项目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工程进货检验制度。
二、检验范围1. 进口原材料和设备2. 国内及外地原材料和设备3. 临时性物资及设备三、检验规定1. 根据项目需求,合理制定检验标准和要求。
2. 对各类进货物资进行抽样检验,实行合格产品进场,不合格产品退回原厂商或者报废处理。
3. 对检验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查,追踪处理。
四、检验程序1. 报关及交货(1)进口原材料和设备:境外厂商在报关过程中要提供产品质量证明和相关材料,并由国内进口商按时交货。
(2)国内及外地原材料和设备:要做好货物运输保障措施,确保货物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2. 仓库验收(1)质检员在货物到达仓库时对货物进行验收,根据检验标准判定货物是否合格。
(2)不合格品及时退回原厂商,并根据情况要求厂商重新提供符合标准的产品。
3. 检验抽样(1)在仓库验收后,对货物进行抽样检验,以确保所检测的产品符合标准。
(2)对于特殊物资或设备,要进行更严格的检验。
4. 检验结果处理(1)合格品可进场使用,不合格品要求原厂商处理。
(2)对于多次出现不合格情况的供应商,要进行严格处罚或停止合作。
五、技术支持1. 对于工程进货物资检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争议,可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技术支持。
2. 对于检验人员的培训和考核,要及时更新技术知识,提高检验水平。
六、责任追究对于因检验不到位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责任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并根据情况进行处罚。
七、附则1.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2. 工程项目经理有权对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
3. 对于因违反本制度而造成的损失,相关人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以上为工程进货检验制度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遵守并执行,共同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工程材料入库验收管理制度

工程材料入库验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工程材料入库验收管理,保障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施工项目,在物资部门及各施工单位实施。
第三条物资部对工程材料入库验收负责,施工单位配合完成验收工作。
第四条工程材料入库验收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工程合同规定进行,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第二章工程材料入库验收流程第五条工程材料采购完成后,供应商将材料送至项目现场,并提供相应的验收证明和检测报告。
第六条物资部门接到材料后,对其数量、质量、规格等进行初步验收,并填写验收单据。
第七条验收合格的材料,由物资部门验收人员签字确认,并安排入库存放。
若发现问题,需及时与供应商联系并进行退换货。
第八条施工单位在领取材料时,应进行复核,确保与合同一致并填写领料单。
第九条施工单位使用完毕的材料,应及时向物资部门汇报,并将空包装及时归还,以便进行再次利用或处置。
第十条物资部门应定期对库存材料进行盘点核对,确保库存数量准确无误。
第三章工程材料入库验收标准第十一条工程材料入库验收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工程合同规定进行,确保合格的材料得到使用。
第十二条材料应具有出厂证明、检测报告等资料,并应保留完好。
第十三条材料的质量、规格、数量等应符合合同要求,如有问题应及时与供应商沟通。
第十四条对于易腐蚀、易损坏等特殊材料,应做好包装保护工作,以免在运输过程中受损。
第十五条对于散装材料,应有专人统一包装,并进行记录和标识,以便入库管理。
第四章工程材料入库验收管理责任第十六条物资部门负责工程材料的接收、验收和入库管理工作,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报备。
第十七条施工单位应配合物资部门进行材料的领取和复核工作,并确保领用的材料符合要求。
第十八条项目负责人应加强对工程材料入库验收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验收工作按规定进行。
第十九条各相关部门应相互配合,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做好工程材料入库验收管理工作。
第二十条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给予相应的处罚,并由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进料验收管理办法

进料验收管理办法进料验收管理办法一、背景介绍进料验收是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对原材料或零部件的验收,可以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保障生产顺利进行。
进料验收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和指导企业在进料过程中的操作,确保进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降低产品质量风险,提高生产效率。
二、验收的流程及责任1. 进料验收的流程主要包括:采购部门与供应商谈判确定进料要求供应商送货质检部门对进料进行验收记录验收结果不合格品处理2. 验收责任分工:采购部门负责与供应商协商确定进料要求质检部门负责进行进料验收工作生产部门根据验收结果确定后续生产计划三、验收标准1. 进料验收标准应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和公司内部标准,包括外观、尺寸、化学成分等方面的要求。
2. 不同类型的原材料或零部件应有相应的验收标准,对关键环节的生产原料要有更为严格的验收要求。
四、验收方法1. 外观检查:检查进料外观是否完整,有无变形、损坏等情况。
2. 尺寸检查: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对进料进行尺寸测量,看是否符合要求。
3. 化学成分检测:通过化验方法对原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定其质量是否达标。
五、记录与归档1. 进料验收过程中应当及时记录验收结果,包括合格、不合格品的数量和问题描述。
2. 合格的进料应当按照标准要求归档保存,不合格品要及时处理并记录处理结果。
六、不合格品处理1. 不合格品应当及时挑选出来,并做好标识,通知供应商退货或处理措施。
2. 不合格品的责任追究:供应商责任:需要供应商负责处理不合格品,或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内部责任:如果是企业内部原因导致的不合格品,应当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七、总结进料验收管理办法的实施能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风险,提高生产效率。
企业要不断完善进料验收流程,加强对进料质量的管控,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进料验收管理

进料验收管理根据深茂铁路项目部的项目管理规定,结合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现对工程物资的进货检验制定以下管理措施,望各单位严格执行。
1材料分类工程材料按其用途分为:1、A类材料:钢材及制品(含钢绞线、钢板桩)、水泥、钢轨、线上料、成品油、民用爆炸物品等。
2、B类材料:股份公司批复由集团公司集采的物资、锚具、防水材料、土工材料、桥梁支座、伸缩缝、钢模板、脚手架、混凝土外加剂等。
3、C类材料:地材、粉煤灰、矿粉、石灰、木材、商品砼、沥青、电气化材料、电力通信信号器材、彩钢板活动房等。
4、D类物资:五金、工具、电料、杂品、劳保用品等。
5、建设单位和股份公司另有明确规定的物资,按其规定执行。
在工程施工中, A、B、C类材料的质量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
2管理机构设置1、项目部物资部、试验室、工程安全环保部、质量部对工程材料的质量进行监督管理。
2、根据项目部职能分工,各部室行使管理权限。
2.1各部门管理权限1、工程部负责对工班主要材料的计划进行审核、审批及监督管理工作,对进场材料的数量、外观质量及相关质量证明书的监督检查。
2、试验室负责对进场材料进行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的检测、试验,并以各种试验数据为依据出据报告单,对材料的质量做最终结论。
3、工程安全环保部和质量部负责对各工程材料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质量管理工作。
4、各部门在行使职权时以严把质量关为前提,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能使用,并根据实际情况责令其限期清理出场,以确保工程材料质量。
5、项目部负责对施工队所选择的厂家进行考察、评定,对其产品质量、企业信誉、企业等级等方面进行评价,选择合格生产商和供应商。
3工程材料入库验收工作程序类工程物资的入库必须遵守以下工作程序:1、钢材进场检验程序(1)所购钢材必须是业主指定或达到国标的钢材生产厂家。
(2)每批钢材进场必须有生产厂家的材质证明单,材质单必须是盖有生产厂家原始红章的材质单,如果是复印件必须加盖销售单位公章。
材料验收管理办法

材料验收管理办法为加强项目部物资管理工作,细化工程材料的现场验收、发放登记工作,规范操作行为,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水平;确保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实现节约材料,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依据《中交四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物资管理制度》、《中国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物资采购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和重大装备采购与管理考核办法》、《关于加强工程专业分包中材料采购管理》,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物资验收前应做好下列相关准备工作:1、根据进货通知,核对物资采购合同或协议,判明是否为应进库物资。
不是应进物资或没有收到进货通知的不给予验收入库,并立即请退出施工现场。
2、事先通知好会验人员,如:质检工程师、机务工程师、试验工程师、库管员、分包作业队负责人等(分包作业队需书面授权指定一人作为材料验收人)。
3、准备好验收用的计量器具,如:需要称重的物资,提前检查地磅是否工作正常。
4、提前与工程部、机务部沟通协调好卸货时需要的机械设备、工具和劳动力。
5、确定物资存放的地点、堆码方式和保管方式。
6、准备好物料防晒、防潮的准备工作,必须满足上盖、下垫的要求。
7、物料到达后,应该仔细核对供货单位提供的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是否符合有关标准,以及发货明细表、装箱单、发货票据等是否配套正确。
核对无误后开始进行物料验收。
二、物资验收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数量验收:物资数量验收分计件、计重、理论换算、求积等几种形式。
2、质量验收:质量验收分外观检查、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检验、化学成分检验等。
3、规格型号验收:检查物料的品牌、型号、规格、尺寸偏差是否符合订货合同和有关标准的要求。
4、单据、技术证件验收:①核对单据有:运单、发票、装箱单、发货单、送货单等。
②技术证件有:合格证、检验报告、试验报告、质量证明书、技术证明资料等。
三、验收对象及验收方式(一)钢材验收方法1、质量验收:用游标卡尺检测钢材的规格尺寸、用钢卷尺检测钢材的长度,同时目测钢材表面的锈蚀、毛刺、扭曲、变形、腐蚀等钢材缺陷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螺纹钢、圆钢、线材等型材必须配有吊牌,试验人员按规定取样送检试验。
进料质量管理制度

进料质量管理制度一、总则为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确保用户权益,制定进料质量管理制度。
该制度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企业所有进料管理活动。
二、管理范围1. 进料范围:包括原材料、辅料、包装材料等所有进料2. 管理内容:进料选择、验收、储存、使用等全过程管理三、进料选择1. 制定进料指标:根据产品要求和标准,建立相应的进料指标,包括物理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等。
2. 选择合格供应商:根据供应商的信誉、实力、产品质量等,选择合格的供应商。
3. 合同约定:在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时,明确进料要求、质量标准、供应周期等内容。
四、验收管理1. 进料验收标准:按照规定的验收标准对进料进行检验,包括外观、气味、质地、包装等。
2. 验收流程:进料验收由验收人员和仓储负责人共同进行,验收记录要详细完整。
3. 异常处理:对于不合格的进料,立即通知供应商处理,确保不合格品不进入生产环节。
五、储存管理1. 进料储存条件:根据不同进料的特性,设定相应的储存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
2. 区分储存:对不同种类的进料进行分类储存,避免混淆。
3. 定期检查:对储存的进料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质量安全。
六、使用管理1. 进料使用记录:对每批使用的进料进行记录,包括数量、批号、生产日期等。
2. 使用过程监控:加强对进料使用过程的监控,确保按照规定使用。
3. 不合格品处理:对使用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及时停用并通知相关部门处理。
七、责任制度1. 部门责任:质量部门负责进料质量管理的具体实施,生产部门负责配合。
2. 责任追究:对于因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相关人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3. 激励机制:对质量管理绩效突出的员工给予奖励,营造良好的质量管理环境。
八、持续改进1. 定期评估:对进料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2. 不断优化: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进料质量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3. 持续改善: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进料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产品质量。
进料验收管理办法

进料验收管理办法第一条本公司对物料的验收及入库均依本办法作业。
第二条待收科物料管理收料人员在接到采购部门转来已核准的“采购单”时,按供应商、物料别及交货日期分别依序排列存档,并于交货前安排存放的库位以利收料作业。
第三条收料(一)内购收料1.材料进厂后,收料人员必须依“采购单”的内容,并核对供应商送来的物料名称、规格、数量和送货单及发票并清点数量无误后,将到货日期及实收数量填记于“请购单”,办理收料。
2.如发觉所送来的材料与“采购单”上所核准的内容不符时,应即时通知采购处理,并通知主管,原则上非“采购单”上所核准的材料不予接受,如采购部门要求收下该等材料时,收料人员应告知主管,并于单据上注明实际收料状况,并会签采购部门。
(二)外购收料1.材料进厂后,物料管理收料人员即会同检验单位依“装箱单”及“采购单”开柜(箱)核对材料名称、规格并清点数量,并将到货日期及实收数量填于|“采购单”。
2.开柜(箱)后,如发觉所装载的材料与“装箱单”或“采购单”所记载的内容不同时,通知办理进口人员及采购部门处理。
3.其发觉所装载的物料有倾覆、破损、变质、受潮……等异常时,经初步计算损失将超过5000元以上者(含),收料人员即时通知采购人员联络公证处前来公证或通知代理商前来处理,并尽可能维持异状态以利公证作业,如未超过5000元者,则依实际的数量办理收料,并于“采购单”上注明损失数量及情况。
4.对于由公证或代理商确认后,物料管理收料人员开立“索赔处理单”呈主管核实后,送会计部门及采购部门督促办理。
第四条材料待验进厂待验的材料,必须于物品的外包装上贴材料标签并详细注明料号、品名规格、数量及入厂日期,且与已检验者分开储存,并规划“待验区”以为区分,收料后,收料人员应将每日所收料品汇总填入“进货日报表”以为入帐清单的依据。
第五条超交处理交货数量超过“订购量”部分应予退回,但属买卖惯例,以重量或长度计算的材料,其超交量在3%(含)以下,由物料管理部门在收料时,在备栏注明超交数量,经请购部门主管(科长含)同意后,始得收料,并通知采购人员。
进料检验管理规范

6.6.记录的保存: 相关品质记录按照《记录管理程序》规定进行归档保存。
6.1.2 物料接收无误后,物管员将《送货单》给品质部 IQC 进行送检,并在《送检登记表》进行登记, 以便 IQC 及时实施来料检验。
6.2 进料检验的实施: 6.2.1 检查资料的准备:IQC 根据《送货单》上的物料编号,准备好相应的检查资料、样板、量具等, 首先检查是否有供应商提供的《出货检验报告》,确认供应商的《出货检验报告》上检验项目的要 求必须大于或等于我司的要求,若供应商《出货检验报告》内容不符合我司要求,则作为不符合项, 开具《品质异常单》按《不合格管理程序》处理。 6.2.2 抽样方案确定: ①.查看该物料《来料检验指导书》,确定批物料的检验方式(正常、放宽、加严、免检)。 ②.按《来料检验指导书》规定抽样标准进行抽样。 注:针对多个订单但为供应商同一生产批次的物料,送货检验需在出货报告明示,进料检验需合批检验 的需在《进料检验报告》中备注以便于后续追溯。 6.2.3 检验实施: 按照物料类别,依据相应的检查规范(或检验指引、检查规格书等)、图纸、样板实施检验。 ①. 塑胶原材料、色母、色粉类按《塑胶原料色母色粉进料检验指引》实施检验。 ②. 注塑件、五金件类按物料对应的《检验指导书》实施检验。 ③. 电子元器件类按《电子物料进料检验指引》实施检查,如有性能检查时,依据相应《检验指导书》 要求进行检查。 ④.辅材类按《辅材进料检验指引》实施检验。 ⑤. 包材类分两种:A:塑胶周转包材(纸箱、胶袋等)按《包材进料检验指引》实施检验; B:成品直接出货包材(彩盒等)按照物料对应《检验指导书》实施检验。 ⑥. 消耗品类(脱模剂、润滑油、手套、防锈油等)按《消耗品进料检验指引》实施检验。 6.2.4 RoHS 符合性检查: ①. 进料检验人员依据供应商提供的第三方 RoHS 检测报告,确认来料是否符合环保要求并记录,并 对报告的有效性与真实性进行监控。 ②.客户提供的来料,其 RoHS 对应的检查项目可不作检查,但检验报告上需注明“客供料”。 6.2.5 如本公司无法完成检验或须进行破坏性检验的物料,必须由供应商提供相关检验报告。 6.2.6 紧急物料处理: IQC 收到《送货单》后二个工作日内完成来料检验工作,生产急需的紧急物料,由采购部以书面 方式联络品质部优先检验,如情况特殊需紧急放行的,由采购或 PMC 部门提出特采,经过相关部 门评审及品质部负责人批准后,IQC 可以留样或随物料到生产现场进行平行检验,平行检验中一 旦发现问题,需立即采取纠正措施进行围堵和隔离。 注:针对急需上线使用的物料,必须进行环保等关键指标确认后,才可上线使用。
小区装修进料把控管理制度

小区装修进料把控管理制度一、前言为了保障小区装修的质量和安全,保证业主利益及小区环境卫生,制定小区装修进料把控管理制度,对小区装修进料过程进行严格管理,确保装修材料的质量和安全。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小区内所有的装修项目,包括住宅装修、公共区域装修等,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三、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员1. 小区物业管理公司负责全面管理小区装修事宜,包括进料把控管理。
2. 装修施工单位应负责进料的具体工作,包括材料购买、存储及使用等。
3. 业主代表委员会作为业主的代表,有权参与装修进料把控管理的监督和检查。
四、装修材料进料把控管理1. 材料采购(1)装修施工单位应选择正规的材料供应商,并提供相应的合格证明,如国家标准认证、质量检测报告等。
(2)严禁使用假冒伪劣产品,一经发现将依法处理。
2. 材料存储(1)装修施工单位应将所有购买的装修材料妥善存放,防止受潮、变质等情况。
(2)存储地点应符合安全要求,杜绝火灾隐患,定期检查,确保存储环境干燥通风,保证材料质量。
3. 材料使用(1)装修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正确使用装修材料,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确保材料符合要求。
(2)在替换原材料或新增材料时,应经过业主代表委员会的同意,严禁擅自更换材料。
五、进料把控管理程序1. 材料检查(1)物业管理公司应制定进料检查记录表,负责对所有的装修材料进行抽检,检查材料的质量和合格证明。
(2)装修施工单位应协助物业管理公司进行材料检查,并提供相关材料的购买发票、合格证明等。
2. 进料验收(1)对于合格的装修材料,物业管理公司应予以验收,并在进料验收记录表上做好相应的记录。
(2)对于不合格的装修材料,物业管理公司应立即通知装修施工单位退回并更换。
3. 材料使用(1)装修施工单位应对已验收的装修材料妥善使用,并在使用前进行必要的确认检查。
(2)装修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施工,确保装修材料的正确使用。
六、相关管理制度1. 物业管理公司应定期对装修材料进行抽检,并制定相应的检查记录。
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模版

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模版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材料的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以保证工程质量的安全和可靠。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工程项目的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
二、定义1.材料:指工程项目所使用的各种原材料、零部件、设备及其他相关物品。
2.进场检验:指对材料在进场之前进行质量和数量的检验。
3.储存:指将材料存放在指定的仓库或场地中,以便后续使用。
三、进场检验1.接收材料的责任人应在材料进场之前做好相关准备,包括准备好检验工具和设备,制定检验计划,明确检验标准。
2.对于进场材料的检验,应严格按照检验计划和检验标准进行,包括外观、尺寸、重量、颜色、标识等方面的检验。
3.对于有特定要求的材料,应特别关注其性能和质量指标,如强度、硬度、耐腐蚀性等。
4.对于进场材料的数量,应进行清点确认,确保与采购合同或订单一致。
5.进场检验记录应详细记录材料的检验结果、数量及检验人员,以便后续追溯和管理。
四、储存管理1.储存场所及设施应满足材料的特定要求,如防潮、防火、防盗等。
2.材料应按照种类、规格、质量等进行分类管理,并做好标识,以便于查找和使用。
3.储存的材料应定期检查并做好记录,包括数量、质量和储存状态等。
4.对于易损、易腐蚀的材料,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其不受损害。
5.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应及时做好退换处理,并制定相关流程和记录。
6.材料的领用应按照工程进度和需要进行,做好记录,并确保领用数量和使用情况一致。
五、责任和考核1.进场检验的责任人负责制定检验计划、执行检验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2.储存管理的责任人负责监督材料的储存,保证其安全和整洁。
3.对于材料进场检验不符合要求的,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4.对于材料储存管理不到位的责任人,应进行相应的考核和惩罚。
六、附则1.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工程项目管理部门所有。
2.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应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和批准。
物料入库验收管理规程

目的:建立物料入库验收管理规程,保证进入库房物料正确、完好、数量准确。
范围:所有进厂的原辅料、包装材料及化学试剂。
责任人:QA员,物料库管员。
内容:1初检1.1运输物料应尽量使用封闭货车,如未用封闭货车则应用苫布将物品覆盖严密。
1.2进本厂的物料,每个外包装上应有明显的标记,标明品名、数量、来源及产地、规格、批号均与供货厂家提供的检验报告单一致,并贴有合格证。
1.3进本厂的主要物料须由库管员核对是否从定点供应商处采购,所有物料由库管员核对品名、规格、数量,应与送货凭单和采购计划一致,票物相符。
1.4检查包装应无破损、受潮水渍、霉变、鼠咬,标签完好。
1.5包装破损的物料应执行《包装破损的物料管理规程》。
1.6进本厂的标签、说明书,原辅料库管员应先检查外观、尺寸、式样、颜色、文字内容是否大致符合本厂订制样张规格要求。
1.7抽查物料包装数量10%的进料称量,确认是否在规定的装量范围内,称量数记录于“物料装量抽查表”中。
以上各条均符合物料库管员填写物料入库验收单。
2清洁执行《物料外包装清洁管理规程》。
3存放3.1 清洁后的物料应置于待验区内,填写原辅料货卡中货位号、物料名称、供应商、原厂批号、编号、规格、数量、到货日期。
3.2标签、说明书、中包装盒应存放于专库中管理。
4编号物料编号须符合《物料编号管理规程》的要求。
5 请验物料入库验收管理规程编号WL-G-005 版次:01第 2 页共 2 页5.1经过初检、清洁、编号的物料于当日填写请验单,通知QA员取样(节假日顺延)。
5.2QA员取样后,在取样件上贴上“取样”标签。
6 拒收:下列情况,应拒收该物料。
6.1采购的主要物料是非定点供应商提供的。
6.2物料数量、品种等与采购计划不相符的。
6.3物料与收货单及订货合同项目不符的。
6.4物料的外包装无明显标记,难于区分的。
6.5物料内包装破损的。
6.7抽查装量未达到范围要求的物料。
7销毁:7.1拒收但无法退货的物料应执行《不合格物料管理规程》的规定。
原材料验收管理规定

原材料验收管理规定一、总则(一)目的为检查生产用原材料、辅料的质量是否符合企业的采购要求提供准则,确保来料质量合乎标准,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进厂用于生产的原、辅材料和外协加工品的检验和试验。
(三)定义来料检验又称进料检验,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
来料检验由质量管理部来料检验专员具体执行。
(四)职责1、质量管理部(1)参与起草检验作业标准;(2)根据相关检验标准和程序进行原材料检验。
记录、统计检验信息,如有问题初步辨别责任部门,和相关部门沟通、协同处理检验出的问题。
2、生产技术部(1)主要起草检验标准;(2)分析原材料问题,并和相关部门沟通处理。
3、库房库房负责验收原材料的数量(重量)并检查包装情况。
合格品出入库操作,合格品或不合格品的存储。
4、研发部协同处理产品研发问题。
5、采购部协同处理供应商、原材料问题。
二、来料检验的规划(一)明确来料检测要项1、来料检验专员对来料进行检验之前,首先要清楚该批货物的质量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来料检验主管咨询,直到清楚明了为止。
2、对于新来料,在明确该料的检测标准和方法之后,将之加入《来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二)确定来料检验的项目及方法1、外观检测。
一般用目视、手感、样品进行验证。
2、尺寸检测。
一般用卡尺、千分尺等量具验证。
3、特性检测。
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三)来料检验方式的选择1、全检。
适用于来料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工厂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2、抽检。
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抽检比例待定)三、来料检验的程序(一)生产技术部制定来料检验标准,质量管理部参与制定,由质量管理部经理批准后发放至检验人员执行。
检验和试验的规范包括材料名称、检验项目、标准、方法、记录要求。
(二)采购部根据到货日期、到货品种、规格、数量等,通知库房和质量管理部准备来验收和检验工作。
进料验收管理办法

进料验收管理办法进料验收管理办法是企业对所进货品进行质量检验、验证、评估和决策的一种管理方式。
有效的进料验收管理可以确保原材料和零部件符合产品质量要求,同时预防和降低因质量问题带来的成本和损失。
一、进料验收管理的基本原则1. 质量优先原则。
企业应该始终将产品和服务质量放在首位,从质量入手,建立严格的进料管理流程和制度。
2. 有计划、有科学的验收原则。
企业应该结合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合理地安排进货时间、数量和验收流程,遵循科学的验收标准,确保验收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 效率性原则。
企业应该建立快速、规范的进料验收流程,增加验收效率,同时确保验收结果准确,尽可能减少对生产的影响。
4. 可追溯性原则。
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进货台账、验收记录和退货记录,确保每一批原材料和零部件都可以进行追溯和追踪,保证产品质量的可控性和可靠性。
二、进料验收管理的具体操作流程1. 采购计划。
企业应该依据市场需求和生产需求,制定不同时间段的采购计划,并在合适的时间进行采购,遵循“时间合适、数量适当、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原则,确保企业的材料供应体系畅通。
2. 供应商管理。
企业需要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和监管,遵循“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做好供应商关系维护,确保供应商的诚信度、信誉度和稳定性,为企业提供稳定的、质量优良的原材料和零部件。
3. 进货验收。
正常情况下,企业需要在货物到达仓库的72小时内完成验收,严格按照验收标准和验收流程进行检查和评估,对货物的质量、数量和外观等方面进行检测和记录,如发现问题,及时与供应商联系,要求其协助处理。
合格的货物方可放行,如发现问题,应当及时进行退货处理。
4. 测试与评估。
企业应该进行科学的测试和评估,对原材料和零部件进行性能、安全和环保等方面的测试,确保原材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对合格的供应商应当给予对应的支持和奖励,同时对不合格的供应商必须采取必要的纠正和处理措施。
原料验收管理制度模版(2篇)

原料验收管理制度模版为切实加强产品生产加工所使用的原料的质量安全管理,从产品生产加工过程的源头和前端严格把好产品质量安全关,制定本制度。
1、供销科长负责动态收集产品标准、所有原材料标准以及国家法律法规有效文本,及时提供给相关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组织开展培训,充分掌握原料进货把关要求。
2、原料采购前,供销科长要编制采购计划,确定原料合格供方,查验供方的相关资质,不具备资质生产企业的原料不得纳入采购范围,采购订单要按照规定的程序报企业厂长审批后予以组织实施。
3、由供销科长向做首次交易的原料供方采购原料时,索取供货企业的相关证件(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
属强制性认证范围的有效的强制性认证证书、产品标识上标注的相关质量标志、商标和专利的有效证明文件,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有效证明文件。
4、对来源渠道不清晰,提供不出上述有效证件的原料不得予以采购使用,对提供的证件与标注不符合的原料不得予以采购使用。
5、对长期购买的原料供方,要查验供货企业和生产加工企业主体资格合法性证件的有效期,合法性证件超过有效期的原料不得予以采购使用。
6、在购进原料时,按批次向供货单位或生产单位索取证明产品质量符合标准或规定,以及证明原料来源的票证,并保存复印件,作为质量安全管理档案予以妥善保管。
7、仓管员对原料实物验收检查时,发现产品来源渠道不明,所采购产品与采购计划产品不符或属假冒伪劣产品,原料不在有效的生产许可范围产品之列,产品检验不合格,实物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或损害,不得予以接收入库,并及时报告供销科长、厂长,由供销科长与供方取得联系沟通,予以调换或退还。
8、原料实物验收检查时,应详细做好验收检查记录,并纳入质量安全管理档案予以妥善保管。
原料验收管理制度模版(2)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管理原料的验收流程,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公司的要求,并提供可追溯的验收记录。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采购和接收原料的部门和人员。
工厂品质部进料检验控制标准

工厂品质部进料检验控制标准
工厂品质部进料检验控制标准
第一条职责
进料检验又称来料检验,是工厂杜绝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
进料检验由品质部进料检验专员负责执行。
第二条进料检验要点
1.进料检验员在对进料进行检验前,首先要清楚该批物料的质量检验要项,有不明之处要提前向品质部长咨询,直到清楚明了为止。
2.必要时,进料检验员可以从进料中随机抽取两个试样,交进料检验主管签发进料检验临时样品,并附相应的质量检验说明,不可在不明白进料检验与验证项目、方法和可接受质量水平的情况下进行验收。
第三条影响进料检验的方式、方法的因素
1.进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2.供方质量控制能力及以往的信誉。
材料入库验收制度范本(2篇)

材料入库验收制度范本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材料入库验收流程,保证材料质量符合公司要求,并确保材料的安全储存。
适用于所有材料入库验收环节。
二、主要程序1. 材料入库前准备在材料入库前,仓库管理员应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查看供应商提供的材料送货单,并与实际送货进行核实。
- 核对材料的品名、规格、数量、质量等信息是否与送货单一致。
- 检查材料的包装是否完好无损,并对包装进行记录。
2. 材料入库操作准备工作完成后,仓库管理员将进行材料入库操作:- 制定入库计划,将不同品类、规格的材料进行分类,确保材料有序入库。
- 根据入库计划,将材料运至指定堆放区域,并进行相应的标记和记录。
- 对每批入库材料进行编号或标识,以便日后查找和管理。
- 在入库记录中详细填写材料的入库日期、品名、规格、数量、质量、供应商等信息,并签名确认。
3. 材料质量验收质量验收是材料入库的重要环节,确保材料质量符合公司要求。
- 根据公司的验收标准和相应的规范,对材料质量进行检验。
- 以抽样的方式进行检验,并将抽样结果进行记录。
- 对材料的外观、尺寸、包装、标识、保质期等进行检查,并与验收标准进行对比。
- 对不合格的材料进行分类处理,并通知供应商进行退换货。
4. 材料入库后处理入库完成后,仓库管理员将进行相应的处理工作:- 将合格的材料按照规定的储存方式进行堆放,并注意分类、整理。
- 对入库记录进行归档,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可查性。
- 及时上报入库情况,将入库记录提供给相关部门,以便后续的使用和管理。
三、其他事项1. 安全注意事项- 在材料入库过程中,仓库管理员需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确保人员和材料的安全。
- 操作过程中,注意使用防护措施,防止材料受潮、受污染或受损。
-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材料的储存,需按照规定的安全要求进行操作。
2. 异常情况处理- 对于材料入库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如数量不符、材料质量不合格等,应及时上报,并按照公司相应的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12进料检验管理制度

12进料检验管理制度一、引言进料检验是企业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时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是确保进料的质量符合企业的要求,防止次品料进入生产过程。
为了规范和完善进料检验工作,确保生产质量和产品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进料检验工作。
三、检验原则1.合格品优先原则:对于经过检验合格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应给予优先使用。
2.次品不入库原则:对于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应及时通知供应方,并拒收次品。
3.重要零部件优先检验原则:对于对产品质量影响重大的零部件,应加强检验力度。
四、检验标准1.技术标准:应根据产品的技术要求,确定相应的技术标准进行检验。
2.国家标准:对于未确定技术标准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应参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
3.企业标准:对于对产品质量影响重大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
五、检验程序1.进料申请:采购人员应在采购时向检验部门提交进料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
2.检验计划:检验部门应根据进料申请,制定相应的检验计划,并通知相关人员。
3.进料检验:检验部门应按照检验计划进行进料检验,对原材料和零部件进行外观、尺寸、材料等多项检验。
4.检验记录:检验员应详细记录检验过程和结果,并填写检验报告。
5.检验报告:检验员应将检验报告及时提交给采购人员,供其决策参考。
6.处理不合格品:对于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人员应及时通知供应方,并协商处理方案。
次品的处理方式可以包括退货、更换或修复等。
7.验收入库:对于检验合格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人员应将其验收入库,并及时更新库存信息。
六、进料检验设备和人员1.检验设备:根据检验要求,检验部门应配备相应的检验设备,保证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检验员:检验部门应配备有经验的检验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完成检验工作。
七、进料检验管理1.检验标准的制定:检验部门应不断加强对技术标准、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学习和研究,确保检验标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物料检验管理制度,进料检验规则,进料检验注意事项

1.目的为强化对生产用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的质量管理,确保进料质量符合标准,防止不合格品入库,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企业生产用原料、辅助材料和外协加工品的检验工作。
3.定义进料检验又称来料检验,是企业防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
来料检验由品质管理部进料检验专员具体执行。
4.使命4.1品质管理部负责本制度的起草、建立和执行;4.2采购、仓管员按本制度要求制定采购计划并及时通知品质管理部来料信息;4.3品质管理部进料检验专员包括QA和QC各1名,QC负责来料的检验、结果的记录,QA负责按本制度进行抽样、送检、复核、数据统计和不合格品的管理。
5.内容5.1进料检验的规则5.1.1明确进料检测标准(1)进料检验专员在对来料进行检验之前,首先应了解该物料的进厂检测内控标准,如存在不明之处,应及时向上级主管了解,确保对检测质量指标清楚明了。
(2)在必要时,进料检验专员可从来料中随机抽取两件样品,交上级检验主管检验,并附相应的质量检测说明,不可在不明来料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同意水平的状况下进行验收。
5.1.2影响来料检验方式、方法的因素(1)来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2)供应商的质量控制能力及信誉。
(3)该类货物以往常常出现的质量异常。
(4)来料对本企业运营成本的影响。
(5)客户的要求。
5.1.3确定来料检验的项目及方法(1)外观检测一般用目测、手感等方法进行验证。
(2)尺寸检测一般用符合精密度要求的卡尺、千分尺等量具进行验证。
(3)结构检测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等工具进行验证。
(4)特性检测如检测来料的电气、物理、化学和机械特性,一般采纳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进行验证。
5.1.4来料检验方式的选择(1)全数检验适用于来料数量少、价值高、不同意有不合格的物料,或企业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2)免检适用于大量低值辅助性材料,或经认定的免检来料,以及因生产急用而特批免检的材料。
关于后者,进料检验专员应跟踪其生产时的质量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进料验收管理办法第一条本公司对物料的验收及入库均依本办法作业。
第二条待收科物料管理收料人员在接到采购部门转来已核准的“采购单”时,按供应商、物料别及交货日期分别依序排列存档,并于交货前安排存放的库位以利收料作业。
第三条收料(一)内购收料1.材料进厂后,收料人员必须依“采购单”的内容,并核对供应商送来的物料名称、规格、数量和送货单及发票并清点数量无误后,将到货日期及实收数量填记于“请购单”,办理收料。
2.如发觉所送来的材料与“采购单”上所核准的内容不符时,应即时通知采购处理,并通知主管,原则上非“采购单”上所核准的材料不予接受,如采购部门要求收下该等材料时,收料人员应告知主管,并于单据上注明实际收料状况,并会签采购部门。
(二)外购收料1.材料进厂后,物料管理收料人员即会同检验单位依“装箱单”及“采购单”开柜(箱)核对材料名称、规格并清点数量,并将到货日期及实收数量填于“采购单”。
2.开柜(箱)后,如发觉所装载的材料与“装箱单”或“采购单”所记载的内容不同时,通知办理进口人员及采购部门处理。
3.如发觉所装载的物料有倾覆、破损、变质、受潮……等异常时,经初步计算损失将超过5000元以上者(含),收料人员即时通知采购人员联络公证处前来公证或通知代理商前来处理,并尽可能维持异状态以利公证作业,如未超过5000元者,则依实际的数量办理收料,并于“采购单”上注明损失数量及情况。
4.异常品由公证或代理商确认后,物料管理收料人员开立“索赔处理单”呈主管核实后,送会计部门及采购部门督促办理。
第四条材料待验进厂待验的材料,必须于物品的外包装上粘贴材料标签并详细注明料号、品名规格、数量及入厂日期,且与已检验者分开储存,并规划“待验区”以为区分,收料后,收料人员应将每日所收料品汇总填入“进货日报表”作为入账清单的依据。
第五条超交处理交货数量超过“订购量”部分应予退回,但属买卖惯例,以重量或长度计算的材料,其超交量在3%(含)以下,由物料管理部门在收料时,在备栏注明超交数量,经请购部门主管(含科长)同意后,始得收料,并通知采购人员。
第六条短交处理交货数量未达订购数量时,以补足为原则,但经请购部门主管(含科长)同意,可免补交,短交如需补足时,物料管理部门应通知采购部门联络供应商处理。
第七条急用品收料紧急材料于厂商交货时,若物料管理部门尚未收到“请购单”时,收料人员应先洽询采购部门,确认无误后,始得依收料作业办理。
第八条材料验收规范为利于材料检验收料的作业,质量管理部门应就材料重要性及特性等,适时召集使用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依所需的材料质量研订“材料验收规范”,呈总经理核准后公布实施,作为采购及验收的依据。
第九条材料检验结果的处理(一)检验合格的材料,检验人员在外包装上粘贴合格标签,以示区别,物料管理人员再将合格品入库定位。
(二)不合验收标准的材料,检验人员在物品包装上粘贴不合格的标签,并于“材料检验报告表”上注明不良原因,经主管核示处理对策并转采购部门处理及通知请购单位,再送回物料管理凭此办理退货,如特采时则办理收料。
第十条退货作业对于检验不合格的材料退货时,应开立“材料交运单”并检附有关的“材料检验报告表”呈主管签认后,凭以异常材料出厂。
第十一条实施与修正本办法呈总经理核准后实施,修订时亦同。
送货验收单进货日期表□房地产开发公司材料营建器材验收管理规则第一条本公司材料及营建器材的验收,除另有规定外,悉依本规则办理。
(一)材料验收第二条所谓材料验收系为确认所购材料是否符合订购当时所定(或契约)条件、图样及样品的行为。
凡经采购单位购入的材料均应办理验收手续。
第三条材料采购人员,依规定不得兼办材料的验收,但经指派者不在此限。
第四条材料的验收工作,依下列进行:第五条第四条的材料明细内如有未列入的其他材料时,得由材料管理科长的材料申请单内装定类别,以便办理验收。
第六条材料的验收,应依据订购合约、样品或材料申请单规格等凭证办理。
但有下列事项的,仍应拒绝验收并通知采购单位听候主管指示作适当处理。
1.超过交货期限过久的。
2.与原订条件、图样或样品不符的。
3.破损、变质、损毁及其他瑕疵的。
4.其他不合材料验收条件的。
第七条材料验收项目,应依据各种材料验收要领(附件一)约定条款或图示样品并参酌国家标准或公认标准,对其形态、号码、尺度、重量等级、理化性质、牌子、包装、数量等样予以鉴定。
第八条材料验收人员应于收到第五条的订购合约或样品后,依其所列规格及约定条款、拟定验收方法与项目,并对验收需使用器具及存储仓位,预为联系准备。
如约定交货日期而货未到,应即通知供应科尽速提交。
第九条材料验收应以随到随办为原则,分批交货的材料,仍应按批办理验收手续,合约指定其他交货验收地点者,应派员前往该地点验收。
第十条运到的材料在未经验收合格前,应与其他库材料分开布置,并加以标志。
在未办妥验收手续前,只视作寄存,暂为保管,不得收料或先行发用。
第十一条凡材料数量较巨或因包装关系一时无法将应验收的事项全部确认,得先行将包装的个数、重(数)量,包装情形等作预备验收,但应于预备验收后三日内,将应确认的全部事项验收完毕。
第十二条材料的验收方法可用下列方法抽样检验的。
1.计数抽样(SAMPLING BYATTNIPUTES),材料抽样验收以计数抽样为原则,其抽样标准由公司材料部门参考美国军用抽样标准的正常检验。
(附件二)。
2.随机抽样(RANKON SAMPLING),其标准参考如附表“乱数表”(TABLE OF RANKOM NUMBER)(附件三)。
第十三条采取抽样检验材料时,其未经抽到的材料厂商应负责调换不合格品质与补足短缺数量,必要时应由交货厂商出具书面保证。
第十四条材料的交货日期,应以确实送达指定地点的日期为准。
如因验收品质、数量或重量不符须调换补足者,其调换补交部分,以调换补送达到的日期为准,如有交换延期时,应将祥情填记在“材料签收单”第一联内后送供应科凭以计扣。
第十五条凡经验收材料但品质不合使用或数量短缺或重量不足,必须调换补偿者,应即通知供应科尽速调换补偿。
但已验收合格部分得先行收料。
第十六条各级主管认为有必要时,得指派专人将经已验收的材料予以复验,经复验后,如发现与初验情形不符者,应即查究原因,并视其情节轻重对有关人员依本公司人事管理规则作适当的处分。
第十七条验收数量超过订购数量者以退回为原则,但必要时得为追加采购手续接纳。
第十八条材料进场经验收合格后验收人员应于材料签收单内盖章认可,始得送公司办理付款手续。
(二)营建器材验收第十九条营建器材购买、验收项目分为新购器材及修缮零件用品等类。
第二十条请购器材时,得先由材料管理科提供二家以上厂商的估价单,经比价并填具“物品采购单”呈准后,始得购买并经验收通过符合使用方得请款。
第二十一条新购器材验收人员为营建部经理、材料管理科长、会计科长、使用单位科长。
第二十二条修缮购买零件的验收人员为材料管理科长、会计人员。
(三)附则第二十三条本规则未尽事宜得随时呈请总经理裁定。
第二十四条本规则奉总经理核准后实施,修改时亦同。
附件一各种材料验收要领(一)木材类:1.木材选择:先用木材不得有死节、腐朽、虫柱或过甚开裂。
2.品质检验:(1)色泽愈深,则木质愈坚实耐用(2)岁环紧密相贴,纤维紧密者为宜。
(3)木浆或松香以小为宜。
3.腐朽检查:(1)色泽光匀者为佳,其有白点或白沫者,则已开始腐朽。
(2)腐木嗅无香味。
(3)好木在一端击它可在他端听到清亮听见声,虽长距在15米亦然,朽木声音则暗滞。
4.椿木检验:(1)椿木常用活木,以无裂痕,无扭纹,无大节者为佳,椿身要直,检查其挺直性的方法,用一线牵直由一端的中心拉起至他端的中心,然后沿此线察看,以无论椿身任何部分的中心与线的距离,不得超出椿木直径的1/2为准。
(二)钢筋:1.钢筋为用于混凝土之内,作为加强混凝土强度。
2.钢筋分光面与竹节两类,其表面光滑,无裂纹、锈蚀、砂眼及扭曲、扭节等缺点,弯曲试验时以弯曲180度不发生裂痕为佳。
3.一般建筑钢料须尺寸准确厚度均匀不得小于规定厚度百分之一,依检验局规定每种类尺寸差距均有明细的规定如(附件一):4.不可沾染油污。
(三)水泥类:1.水泥有白青两种,白水泥多用于装饰上,青水泥为工程上普遍应用的水泥。
2.水泥的凝结性快慢各异,水泥于开始凝结时先起硬皮,以致全体凝结成一个固体,初凝最少需20分钟,结实不能快过1小时或慢过10小时,新水泥比旧水泥较易凝结,水泥浆一经开始凝结则不可使用。
附件一3.水泥施工时应注意:因在炎热天气中砂石易受热,且易吸收水分,在高热天气时,水泥浆的凝结,会因感受高热度而加快,水泥浆有时未及拌妥则已凝结成块,这种水泥浆的凝结力也会因此大减,故在大热天施工时砂石两项避免日晒或先用清水浇冲,此外在拌合及搞筑时,务须迅速办理,每次拦好的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应在10~15分钟之内搞用完竣,搞筑后每日宜浇水数次或盖以草席、麻包等及时浇水以免凝结过快,消灭其凝结力,且易开裂。
(四)石料类:石质以坚实匀净无风化性不含泥土、盐分或有机物的河卵石为好,面上应无碎片杂质及有机物,其大小以能漏过3厘米眼筛子,不能漏过1厘米眼筛子为度,且可自由通过钢箱间及钢筋与模板间的空隙。
(五)砂类:用于混凝土的沙须选粗洁类锐无贝、鱼骨、泥土及有机物混入的无盐河沙为合格,并须过筛,必要时用水淘洗。
砂质检验:将砂少许放在掌中搓,搓后如手中有尘留存,则属不纯净的砂,如漏湿砂搓后有泥迹亦然,或用两指取湿砂搓,搓前砂料分散,搓后有砂体洁净,仍各不相粘结。
(六)砖类:1.建筑用砖的标准尺寸注:长与宽的公差以不超过3%为限,厚的公差以不超过±4%为限。
附件二样本代字2.优良砖的条件:形状:(1)大小一定。
(2)边成直线,对边平行,棱角方正。
(3)表面平整,无凹凸窑斑之弊。
颜色:(1)颜色一致。
(2)色深红并有光泽。
构造:(1)质地细微密实并均匀。
(2)无气孔裂纹或杂石屑。
(3)用槌击发清脆铮铮金属之声。
吸水性;以在14%以下为佳。
砖浸水:凡砖在叠砌前必须先浸水,因砖质较松隙孔细多有吸水性,尤以热天或气候干燥时期更须使砖湿润,如砖不先浸水湿润则必吸收胶泥的水分,胶泥的水分不足将影响水泥的作用,使凝固失效而破坏砖的强度,砖块浸水最好为3~5分钟为宜。
(七)铁钉:铁钉乃以铁丝轧制成,形状为圆形平头,头部直径为干部直径两倍半。
铁钉强度试验:取铁钉10支及干燥楠木一块,用铁锤将铁钉钉入木块后再拔出,10支铁钉钉入时须无屈曲,拔出时圆头不断裂为合格。
(八)五金类:1.五金为建筑工程上的零星配件,有铰链、门锁、门窗门锁、插锁、风钧、户车等等,其制造原料为铜、铁、合金。
2.上述五金种类式样繁多,良莠不齐,使用前应详细检验质量,并取得样品,予以编号,分辨有无冒牌现象附件三乱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