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科技华师大版教材分析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信息科技(华师大版)教材分析(二)

第二部分教材分析(续)

第三篇网络基础架构及其应用

顾继英

一.在整个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

纵观整个教材,第一篇主要介绍了信息科技的理论知识,理论性比较强,是学习信息科技的基础;第二篇则主要介绍了信息科技中比较专业的知识——算法,从逻辑的角度向学生展示了信息科技的内在实质——利用算法解决问题;而本篇则介绍了信息科技中最常用、最实用的应用——计算机网络,这既符合现代社会对于计算机网络需求日益增长的趋势,也从应用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前两篇的内容,使学生对信息科技有更感性的认识,并对前两篇中理论性比较强的知识有更理性的理解。高中的信息科技应强调普及教育,即对应用知识的介绍,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本篇的内容是整个教材的点睛之笔,对于完成高中信息科技的教学任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在各个学段中所处的地位

华师大教材小学、初中和高中部分都包含了网络的内容,但是各个学段的要求是不同的。小学和初中重在知道、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会一些基本的操作,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不只是会一些简单的应用,更要知道网络架构的原理性的内容。这也正是为什么教材中花了很大的篇幅来介绍TCP/IP协议、IP地址、网络连接设备等内容。所以,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初中基础上的延续和提升。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在学生可接受、理解的范围内适当的给学生揭示一些原理性的东西。对于网络,很多学生的认识都比较片面:讲到网络,就理解为上网浏览、网络游戏,至于网络的其他功能及其工作原理则毫无认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让他们对网络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承载的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

通过本篇的学习,对于网络的原理知识,学生应该能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架构组成,包括硬件方面和软件方面的元素。软件方面主要理解网络协议的作用、原理,了解OSI模型,理解TCP/IP协议,理解网络协议的层次特性、各层次的作用以及不同协议的层次关系(比如,传输层协议TCP和UDP是运行于网络层协议IP协议之上,应用层协议HTTP是运行于TCP之上等等);理解IPv4的地址结构。硬件方面主要知道各种网络连接设备的功能以及应用场合。对于网络的应用知识,学生应掌握下述应用:用ping来检查网络的连通性,用tracert观察路由路径、Web浏览、使用搜索引擎、收发电子邮件(包括申请电子邮件帐户)等。理解电子邮件地址的含义、URL的格式等;知道BBS、VoIP以及流媒体等。

2.能力方面

本篇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三种类型:知识拓展型、原理型、实验型。知识拓展型侧重于向学生介绍一些历史知识、常识等,目的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注重知识的广度而非深度。教材中的章节引言、“想一想”、“小知识”等大都均属于知识拓展型;原理型则比较注重知识的深度,偏重理论教育,如教材中对于网络协议的介绍;实验型则注重于知识的实际运用,也是原理型知识的强化。教材中对网络应用(Web、电子邮件等)的介绍以及“做一做”等属于实验型。根据不同的类型,可以分别有侧重的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

知识拓展型: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预设一些问题,提供学生学习所需的课外材料)原理型: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比较分析)

实验型: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给学生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操作)

3.情感方面

(1)让学生在学习、操作中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四.教学建议

对于本篇内容学生普遍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点有利因素,把它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一些内容中可以穿插一些课外的小知识等,既可以开阔知识,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本篇内容既有原理学习,又有大量实际应用,信息量非常大,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把握重点、原理和应用相互呼应,并注意本篇内容与前两篇内容的呼应。对于网络架构中的原理性知识要重点阐述,并用实际应用来辅助揭示原理的内在,比如,在介绍电子邮件相关的SMTP、pop3协议、Web浏览相关的HTTP协议、FTP以及Telnet时可以分析一下这些协议相对与TCP和IP协议在层次上有什么不同,再次说明协议层次的概念以及信息科技中通过“分层”来简化复杂问题的思想;在介绍搜索引擎时可以再重提一下排序、查找等内容,巩固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加强学生对算法的感触;在介绍流媒体时可以再提一下信息与信息编码、信息处理等内容;在介绍电子邮件设置的帐户密码时可以引入“网络安全”的概念,进一步阐述计算机安全、隐私和道德规范的内容。通过这些穿插呼应,使学生通过本篇内容的学习而将整个教材的知识点有机结合,达到融会贯通。

1.课时安排

总课时数:16课时

其中

第一章因特网的基础架构8课时

第二章因特网的基本应用6课时

第三章因特网的其他应用2课时

2.教学要求

第一章因特网的基础架构

(1)教学内容

(一)因特网是个什么样的网络

(二)什么是TCP/IP协议

(三)因特网的IP地址和域名

(四)因特网的连接设备

(五)怎样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

(2)课时安排

本章总课时数:8 课时。

(3)教学要求

(一)知道什么是因特网;知道因特网的基本特性;知道路由器在网络互连中的作用;知道通信线路的作用;知道线路上数据传输的计量单位bps。

(二)知道计算机网络协议的作用;知道OSI名称与层次数。

(三)知道TCP/IP是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协议的合称,知道TCP/IP在网络传输中的作用。

(四)理解IP地址的作用和构成;理解域名的作用和构成;知道域名服务器的作用;会使用指令Ping来查看网络连通情况、验证IP地址和域名关系。

(五)知道主要的网络连接设备名称和作用;会使用指令tracert查看网络连通中的路由器情况。

(六)知道接入因特网的几种方式和主要设备名称。

第二章因特网的基本应用

(1)教学内容

(一)电子邮件的奥秘

(二)什么是万维网

(三)万维网的奥秘

(四)怎样在因特网上进行信息搜索

(2)课时安排

本章总课时数:6 课时。

(3)教学要求

(一)知道因特网提供的基本应用。

(二)知道电子邮件是因特网上使用最广泛的通信类应用;知道使用电子邮件的条件和实现电子邮件的两个协议名称;*知道上网申请电子邮箱;会收发电子邮件。

(三)知道万维网是由因特网上网页所组成的网络;*知道用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编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