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数量的变化 知识点讲课讲稿
《种群数量的变化》 讲义
《种群数量的变化》讲义一、种群的概念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生物种类繁多,每种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比如我们常见的麻雀,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所有的麻雀就构成了一个种群。
种群,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这里有几个关键的点需要注意。
首先,“同种生物”意味着它们能够相互交配并产生具有生育能力的后代。
比如说,草原上的绵羊和山羊就不是一个种群,因为它们不能交配产生可育后代。
其次,“全部个体”包括了该区域内所有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个体。
二、种群数量的特征要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我们得先了解种群有哪些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它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内的数量。
想象一下在一片森林中,每平方千米有多少只野兔,这就是野兔种群的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则决定着种群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如果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就会增加;反之,如果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就会减少。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
迁入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迁出率则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一个地区的候鸟种群,在迁徙季节就会有明显的迁入和迁出,从而影响种群数量。
年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数量多于老年个体,种群数量未来可能会增加;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衰退型种群中,老年个体数量多于幼年个体,种群数量未来可能会减少。
性别比例对种群数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它指的是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在农业生产中,利用人工控制性别比例的方法来提高产量的例子并不少见。
三、种群数量的变化模型了解了种群的特征,接下来我们看看种群数量是如何变化的。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种群的数量变化》讲课完美课件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 下,某种细菌第20min就通过分裂繁殖 一代。试计算出不同时间细菌的数量填 入下表,推导第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 式,再利用表中数据画出种群增长曲线。
尝试一:尝试建立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1
时间 分钟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时间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的数量变 化》讲 课课件 (共21 张PPT)
高斯的实验
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每隔24小时 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反复实验,得出下图所 示结果。
K/2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的数量变 化》讲 课课件 (共21 张PPT)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的数量变 化》讲 课课件 (共21 张PPT)
控制家鼠的种群数量低于K/2
3.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如 何有效保护大熊猫?
增大K值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的数量变 化》讲 课课件 (共21 张PPT)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的数量变 化》讲 课课件 (共21 张PPT)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1、为防治有害生物提供科学
依据; 2、合理利用和保护野生生物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的数量变 化》讲 课课件 (共21 张PPT)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的数量变 化》讲 课课件 (共21 张PPT)
讨论三 :种群数量变化的其它类型
2.下降
3.波动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2《种群的数量变 化》讲 课课件 (共21 张PPT)
鲸的种群数量的变化 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
讨论一 :种群的两种增长曲线比较
高中生物课件《种群数量的变化》
生态恢复与种群重建的实践与案例
生态恢复:通过人工干预,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
种群重建:通过人工繁殖和放归,重建濒危物种的种群
案例1:大熊猫保护项目,通过人工繁殖和放归,重建大熊猫种群
案例2:湿地保护项目,通过生态恢复,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 性
案例3:珊瑚礁保护项目,通过人工繁殖和放归,重建珊瑚礁生态系统 和生物多样性
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学机制
迁入率:新个体迁入种群的 速率
死亡率:种群中个体死亡的 速率
出生率:种群中新个体产生 的速率
迁出率:个体迁出种群的速 率
环境因素:食物、水源、温 度、光照等对种群数量的影
响
种内竞争:种群内部个体间 的竞争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环境因素:如食物、水源、温度、光照等 种群内部因素:如繁殖能力、死亡率、年龄结构等 种群外部因素:如天敌、疾病、自然灾害等 人为因素:如狩猎、捕捞、污染等
捕猎和捕捞:过 度捕猎和捕捞会 导致种群数量减 少
环境污染:工业 排放、农业污染 等会导致种群数 量减少
栖息地破坏:人 类活动导致栖息 地破坏,影响种 群数量
物种入侵:人类 活动引入外来物 种,影响本地种 群数量
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意义与措施
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 物种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生物资源 物种多样性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修复、加强物种保护等
案例4:森林保护项目,通过生态恢复,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 性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基础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数量和比例保持相对稳定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
3
几种典型鸟类种群变化的成因与对策
探讨几种典型鸟类种群数量变化的成因,以及采取的保护和调控对策。
总结
1 种群数量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种群数量的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 种群数量变化的保护措施必要性
采取种群数量保护措施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 有重大意义。
种群数量调节措施
通过控制捕捞和限制繁殖行 为等措施,调节某些物种的 数量,以防止过度增长或灭 绝。
种群数量变化的案例分析
1
保护和恢复汉江中下游白鳍豚种群
分享保护和恢复汉江中下游白鳍豚种群的成功经验和挑战。
2
森林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监测系统的建立
介绍森林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监测系统的建立,以促进物种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
种群数量鉴定的方法和技术
科学家使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如野外调查和遥感技术等,来鉴定和监测物种的种 群数量变化。
种群数量变化的应对
种群数量保护措施
采取保护措施,如建立自然 保护区、限制狩猎和研究物 种的生物学特征,以维护种 群数量的稳定。
种群数量恢复措施
通过种群扩增和栖息地恢复 等措施,帮助濒危物种的数 量恢复到健康的水平。
种群数量变化的类型 和方式
种群数量变化可以分为指 数增长、对数增长和周期 性波动等不同类型和方式。
种群数量变化的前因后果
1
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种群数量的变化会对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人类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
2
种群数量变化的指示器
通过观察种群数量的变化特征和指示器,可以对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3 种群数量变化的未来展望
《种群数量的变化》讲稿
种群数量的变化(讲稿)上课起立老师好(同学们真是精神!)同学们好请坐【课堂引入】今天,上课前,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有同学认识这个标志吗?(人口普查标志)(若答不上来,提示:这是本月1日零时起正式启动的一项重要活动的标志、此次活动调查的对象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头百姓、调查的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工作等重要信息…………)同学们真是关心事实,正是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已于11月1日零时起正式启动,此次人口普查需要收集的信息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
为国家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可靠依据。
很兴奋的告诉大家另一个消息,我省与人口普查同步,对神农架金丝猴种群进行为期5个月的全面普查。
以考察其种群、分布及数量变化情况,加快对金丝猴这一世界濒危物种的研究及保护。
其实这两次普查活动备受关注的,是同一类型的问题,那就是种群数量的变化。
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对于我们人类了解自然规律,指导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种群数量的变化。
(板书标题:种群数量的变化)【课堂过程】环节一:细菌种群数量增长数学模型的建构首先呢,让我们从一个简单的,种群数量变化的例子谈起。
大家看这个注射器,包装已经破损,它不可以再拿去给患者打针了,哪怕我说,确实没用过,只是昨天我才打开包装也不行,(笑问)为什么? 对,已经被细菌污染了,接下来让我们在电镜下,去看这样一个被细菌污染的针头每一个细菌可以称为是一个个体,而同种细菌的总和呢就构成了种群,如果把这样一个针头放到洁净的培养基上去划过,哪怕只留一个细菌附着在上面,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形成一个——种群。
我们在培养基上看到的这一个个菌落,就是一个个的细菌种群。
我们通过一段录像来认识一下细菌增多的过程(播放细菌分裂动画14秒)【这是把持续6小时的细菌分裂过程,缩短到14秒】提问:细菌数目的增多是通过什么生理活动来实现的?对,繁殖细菌的繁殖是一种分裂生殖,有研究表明有的细菌大约每20min繁殖一代。
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讲义)
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课标要求】1.种群的特征(Ⅰ)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基础知识梳理】考点1 种群的特征1. 种群的概念: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 的全部个体。
从进化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生物进化的 ,也是 的基本单位。
2. 种群的数量特征:34(1)概念: , (2)常见类型: 、 、 。
考点2 种群数量的变化⑴有利于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以及濒危物种的拯救和恢复。
⑵为人工养殖及种植业中合理控制种群数量、适时捕捞、采伐等提供理论指导。
⑶通过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为害虫的预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⑴种群特征(种群内部)⑵人为因素: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砍伐森林、猎捕动物使得野生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农牧业和养殖业发展,受人工控制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⑶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课堂探究1】种群特征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什么?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有哪些?2.样方法适合于调查哪些生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什么?不同植物的样方大小一样吗?3.如何利用标志重捕法来估算种群密度?【例1】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③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①③⑤⑥B.②③⑤⑥⑦C.②⑤⑥⑦D.②④⑤⑥⑦【例2】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例如,在对某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不正确的是() A.该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B.该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D.N=39×34÷15【课堂探究2】种群数量的变化1.S型曲线中,哪个区间环境阻力最大?K值固定不变吗?灭鼠和捕鱼应该在什么时间进行?2.在密闭容器中培养的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是怎样的?3.λ值即种群增长率吗?【例3】下列关于该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相等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 0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 000【变式训练】(2010·长春模拟)如图为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阴影部分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②a为“J”型曲线,b为“S”型曲线③阴影部分的个体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④K值为环境容纳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一.实验原理:(1)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种群数量的变化》 讲义
《种群数量的变化》讲义一、种群的概念在我们探讨种群数量的变化之前,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种群。
种群,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比如说,一片森林里的所有麻雀,一个池塘里的所有鲤鱼,这些都可以称为种群。
需要注意的是,种群并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它具有一定的特征,比如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
这些特征对于我们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意义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在农业生产中,通过研究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我们可以制定更有效的防治策略,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保障粮食产量。
在渔业捕捞中,清楚鱼类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有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既能保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又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生态保护方面,掌握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动态,能够及时采取保护措施,促进其种群的恢复和增长。
在疾病防控领域,了解病原体的宿主种群数量变化,对于预测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具有关键作用。
三、种群数量变化的类型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有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这几种类型。
增长型: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时,种群数量通常会增加。
这种增长可能是指数增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J”型增长;也可能是逻辑斯蒂增长,即“S”型增长。
波动型: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
这可能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或者是种群内部的调节机制所致。
稳定型: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相等,迁入率和迁出率也相近,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下降型: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迁入率小于迁出率时,种群数量会逐渐减少。
四、“J”型增长“J”型增长是一种理想的增长模式,通常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一是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比如,在一个新开发的岛屿上,引入了一些兔子,且岛上食物充足、没有天敌,兔子的种群数量可能就会呈现“J”型增长。
其数学模型可以用公式 Nt =N0λt 表示。
第1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讲义【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
科学思维—通过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表征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研究方法及实例二、种群的“J”形增长1.含义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的形式,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形。
这种类型的种群增长称为“J”形增长。
2.数学模型(1)模型假设①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
②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2)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N t=N0λt。
(3)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 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三、种群的“S”形增长1.条件:自然界中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2.原因:随种群数量的增多,生物对食物和空间的竞争趋于激烈,导致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
当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的增长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3.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4.应用(以大熊猫为例)(1)大熊猫锐减的重要原因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K值会变小。
(2)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1.在自然界,有的种群能够在一段时期内维持数量的相对稳定。
2.对于大多数生物的种群来说,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
3.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爆发。
4.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的或急剧的下降。
五、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
2.具体计数过程: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生物必修二种群数量的变化说课稿
“种群数量的变化”说课稿(第1课时)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教材分析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种群数量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介入数学知识,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而建立数学模型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自然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对较强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素养。
从知识方面来说初步具备了与数学模型相关的知识储备,学生的生活体验也足以理解种群数量变化。
所以,这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将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学问题归结成为数学问题,进而尝试用构建数学模型去解决身边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了教学目标,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
知识目标: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
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尝试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以及运用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与濒危物种保护措施与有害生物防治措施的讨论,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尝试构建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教法:为了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我采用了游戏法教学来完成所定的三维目标,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为辅的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导入环节:首先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几组濒危物种与有害生物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如何保护这些濒危物种与有害生物?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学习。
新课环节:(以游戏形式为主线展开教学)游戏一:模拟细菌繁殖。
最新《种群数量的变化》说课课件教学讲义ppt课件
如果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并且第二代的数量是第 一代的λ倍,那么:
一代后种群数量N1=___N_0_·_λ__,两代后种群数量 N2=__N__0 _·λ_2__,
t代后种群数量Nt=___N_0__·λt
二、“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1、模型假设: 理想状态——食物充足,空间不限,气候适宜,没 有敌害等;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 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
3.根据所得到的方程式,在给出的坐标系中画出细菌种群数量 增长的曲线。
4.数学公式和曲线图各自的优缺点。 5.在一个培养基中,细菌的数量会一直按照上述数学模型增长
吗?为什么?如何验证分裂一次
在资源和空间无限多的环 境中,细菌种群的增长不 会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Nn=2n , N代表细菌数
(指在一段时间内,结束时种群数量相对于初始种群数量的 增加部分占初始数量的比例)
由于λ是个定值,则种群增长率也是个定值。
(3)“J型”曲线种群增长率如图所示:
(4)种群增长速率为单位时间种群数量 的增长量,在曲线中可以表示为曲线斜率 。 “J型”曲线增长速率持续增大。
例1、下图表示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小球藻分裂繁殖中的个体数 量、鸡产蛋数量(每天一个)和竹子自然生长的高度,这三种现象 与时间的关系依次是( C )
既可获得最大利用量,又可保持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2)对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_
一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 学形式,它可对生命现象进行量化,以数量关系 进行描述,再运用逻辑推理、求解和运算等方法, 研究生命现象及规律。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 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分 钟就通过分裂繁殖一次。
2024年《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
《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种群数量的变化一、引言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生态学、生物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
种群数量的变化可以反映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课件旨在介绍种群数量变化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研究方法,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二、种群数量的定义种群数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同一物种个体的总和。
种群数量的大小可以反映物种的生存状况、繁殖能力和环境适应性。
种群数量的变化通常包括增长、波动和衰退等形态。
三、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1.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适宜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长,而恶劣的环境条件则可能导致种群数量的减少。
环境因素包括气候、水资源、土壤、光照等。
2.资源因素:资源是种群生存和繁殖的基础。
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分布状况对种群数量具有决定性作用。
资源包括食物、栖息地、繁殖场所等。
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种内竞争、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共生关系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种群的生长、繁殖和存活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
4.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过度捕猎、栖息地破坏、环境污染等人类活动会导致物种灭绝或种群数量减少。
而保护措施、人工繁殖等则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四、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方法1.样方法:通过对一定面积或体积内的个体进行计数,估算种群数量。
样方法适用于个体较大、分布较均匀的物种。
2.标志重捕法:在捕获、标记一部分个体后,再次捕获并记录已标记和未标记的个体数量,从而估算种群数量。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个体较小、活动能力较强的物种。
3.模型法: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模拟种群数量变化的过程。
模型法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平衡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4.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生态数据,分析种群数量变化。
遥感技术具有快速、实时、动态监测的优势,适用于大尺度、复杂环境的种群数量变化研究。
《种群数量的变化》 讲义
《种群数量的变化》讲义一、种群的概念在我们探讨种群数量的变化之前,首先得明白什么是种群。
种群啊,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比如说,一片森林里的所有麻雀,一个池塘里的所有鲤鱼,这都能称之为种群。
种群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它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
比如种群有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等。
二、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那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都有哪些呢?这得从多个方面来看。
首先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这两个因素可是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增加还是减少的关键。
新个体出生得多,种群数量就可能增加;要是死亡的个体多,种群数量就可能下降。
其次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比如说,一个地区的某种鸟,从其他地方迁入的多,而迁出的少,那这个地区这种鸟的种群数量就会上升;反之则下降。
还有就是环境因素。
像气候、食物、天敌、疾病等等,都会对种群数量产生影响。
比如说,遇到干旱的年份,植物生长不好,以植物为食的动物种群数量可能就会减少;要是突然来了一种厉害的天敌,那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也会受到打压。
另外,人类活动也不可小觑。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的破坏、对生物的捕杀和保护,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种群数量。
三、种群数量增长的模型接下来咱们聊聊种群数量增长的模型。
1、“J”型增长在理想的环境条件下,比如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种群的数量会呈现“J”型增长。
这种增长模式的特点是,种群的增长率是恒定的,也就是说,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比例是不变的。
数学表达式为:Nt =N0λt (其中 N0 为起始数量,λ 为该种群数量每年的增长倍数,t 为时间,Nt 表示 t 年后种群的数量)比如说,一个细菌种群,每 20 分钟繁殖一代,假设起始数量是 100 个,那么 1 小时后,种群数量就会变成 800 个。
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理想的环境条件几乎是不存在的,大多数种群的增长更符合下面要说的“S”型增长。
2、“S”型增长当环境条件有限时,比如空间、食物有限,种群数量会呈现“S”型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项目
“J ”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S ”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增长 模型
产生条件
①事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②气候适宜 ③没有敌害
①资源和空间有限 ②各种生态因素综合作用
种群增 长速率
增长特点 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倍)连续增长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环境容纳量 无K 值
有K 值
曲线形 成原因
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
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
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
环境阻力
种群增长率 保持稳定,增长率为λ-1
先增加后减少,在K/2时达到最大值,在K 时增长率为0,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模型
数学表 达式 N t =N 0λt (N 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 为时间,N t 表示t 年后该种群的数量,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曲线图
两种增长曲线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环境阻力大小不同,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不同
说明
①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在一定时间内种群的增长大致符合“J ”型曲线,随着生活时间的延续,环境条件的限制作用愈加明显,逐渐接近环境的负载量,即K 值,数值就会停止增长,呈现“S ”型曲线;
②种群数量由0→K/2时,增长速率不断升高;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由K/2→K 时,增长速率不断降低;当N =K 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
③在K 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即出生率=死亡率,但种群数量达到最大。
无环境阻力
环境阻力
“J ”型曲线
“S ”型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