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合集下载

2019最新教科版科学三下《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说课教案

2019最新教科版科学三下《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说课教案

2019最新教科版科学三下《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说课教案说课内容共分四部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预设。

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的第二课。

(一)教材内容本课主要是研究物质世界中,物体在水中沉浮变化规律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是继《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之后继续研究物体在水中沉浮规律的科学探究实验课。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1、改变玻璃瓶的沉浮,2、改变浮标的沉浮,3、改变其他物体的沉浮,4、应用制作我们的“小潜艇”。

以科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历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问题——猜测——验证——结论——应用”。

使学生经历一个改变物体沉浮的探究过程,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增长探究、观察、实验、思考等科学能力,为今后乃至终身学习,达到高级的思维水平,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研究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巩固了对物体沉浮和物体大小、轻重关系的认知。

通过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来实现,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可以通过改变物体本身的轻重、大小以及借助其他物体等方法来实现。

2、知道潜水艇是人们应用沉浮原理创造发明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一个改变物体的沉浮的探究活动过程,获得关于物体沉浮和物体大小、轻重关系的认识,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讨论并运用多种方法,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能用语言表述整个过程,能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质疑,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2、在整个实验探究过程中,锻炼学生能用文字记录,描述所探究的沉浮方法和探究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发展和保持探究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方法的探究。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教材分析 学课程的有效整合中,进一步领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
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
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难点:找出使沉在水下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1.通过探究能够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
方法。
2.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
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教学目标
3.让学生亲历探究,体会探究的乐趣。
重点: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
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难点:找出使沉在水下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这是三年级的农村学生,学生经常能够接触到水上 学生学习能 的漂浮物、沉淀物,对物体的沉浮有所了解,这篇课文
试一试呀。下面大家就自己模拟制作一个死海,看土豆 真的能浮起来吗?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是 不是加盐就能浮?加多少盐就能浮?
(4)得出结论。 师:同学们,从刚才我们的实验中可以看出,要让 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加盐。板
书:加盐。
(四)本课小结:
1、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对照板书)
2、说说生活中运用沉浮性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
的例子。(课件随机出示图片)
(五)教师结课:
这节课大家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探究出了使
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几种方法,我们每个人通过仔
细观察,正确分析事物变化的现象,弄清了其中的道理, 课例研究综
其实科学就是这样,不断的提问,假设,搜集信息,论 述
证假设,只要你不断的思索探究,明天你也会成为一名
力分析 是叫我们找出使沉在水下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学生对 这个问题思考较少

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教案

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教案

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教案——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学构思:沉和浮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现象,但是他们有许多似懂非懂的问题:在水中,钢铁会沉下去,用钢铁作的轮船为什么能浮起来?有的树叶飘在水面上,有的树叶却沉下去等等问题,《改变浮和沉》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沉浮现象进行观察,在认识矛盾冲突中和问题的驱使下展开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问题来开展教学的。

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活动,并体验了物体沉浮变化的过程,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及收集、记录和表述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合作学习。

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探究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乐于探究与发现物体奥秘的欲望,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1、通过对几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探究,了解怎样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方法。

2、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科学。

3通过对几种物体在水中沉浮,探究了解怎样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探究活动流程:一、:引入1上节课我们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这节课继续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拿起一个小玻璃瓶)这是什么?2推测(把小玻璃瓶放入水中,手按在玻璃瓶上)放入水中它是会出现什么现象?(有的学生猜测是沉的,有的学生猜测是浮的,老师把手放开,小玻璃瓶浮上来了。

)3推想:你有办法让它沉下去吗?1:把里面灌满水2:用沙子填满。

3:我觉得只要往杯子里装任何东西都可以的。

(课堂实录:当一位学生说只要往杯子里装任何东西都可以的,其他学生马上就提出异议)(装空气就不行啦!(点评:这时学生说法不一,但都在开动脑筋想方法,也就是运用了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玻璃瓶子”的沉和浮引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新课标中要求的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出发理念,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好的开头,是上好这一堂课的关键。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上课一开始,我首先利用生活中的“玻璃瓶子”的沉和浮现象进行导入。

小学三年级科学《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案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案教材内容: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教学目标:1、探究目标:能运用多种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2、知识目标:知道借助漂浮物、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3、情感目标:体会“做中学”的探究乐趣,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知道借助漂浮物、改变物体形状、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

教学难点:找出使沉在水下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教学方法:实验发现法、观察记录法、归纳概括法、讨论交流法等。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水槽、烧杯、橡皮泥、鹌鹑蛋、食盐、“潜水艇”、药匙、卫生筷、泡沫块。

2、学生准备:水槽、烧杯、橡皮泥、鹌鹑蛋、食盐、螺母、“潜水艇”、纸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今天初次见面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位好朋友,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螺母和铁盒子),如果我把它们放入水中会怎样呢?2、(师演示)你们有什么要问的吗?3、师: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怎样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板书: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二、探究使沉在水里的螺母和橡皮泥浮起来的方法1、学生讨论、交流:你们有什么办法使沉在水中的螺母浮起来?2、同学们想到了多种不同的方法,这些办法行吗?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实验试一试)。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交流。

5、小结:谁来说说,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使螺母浮在了水面上?(板书:借助漂浮物)泡沫和吸管它们有什么特点?介绍:像泡沫、塑料排筏这样能漂在水面上并能随水一起流动的物体我们叫做漂浮物。

6、提问:看来刚才这个问题对于同学们来说太轻松了,下面老师给同学们出个更难的,你们敢挑战吗?同学们平时一定喜欢玩橡皮泥,把它放入水中会怎样呢?(师演示)不借助任何物体,你能使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浮起来吗?请你开动脑筋,把你想到的方法与小组同学交流。

小学科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科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三篇)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⒈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体开始,研究观察物体沉浮的现象。

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的方法,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

⒊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材料准备1.教师用:木块、铁块等。

第一组:泡沫塑料、胡萝卜、铁螺帽、橡皮块、回引针⒉学生用:牙签、蜡烛等。

第二组:大小不同瓶子五个。

教学过程《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个。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小学科学改变沉浮(教案)

小学科学改变沉浮(教案)

小学科学改变沉浮(教案)改变沉浮的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沉浮原理;2.能够通过实验改变物体的沉浮性质;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水槽、木块、小石子、小塑料球、彩笔;2.实验记录表格;3.课堂展示物:有关物体的沉浮实例图片。

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物体的沉浮实例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物体在水中的表现。

引起学生对沉浮现象的兴趣并激发其思考。

2.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物体的沉浮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和作用。

帮助学生认识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3.实验操作(20分钟)(1)教师将水槽中注满水。

(2)学生按小组分配到实验台前。

(3)每个小组拿到一块木块、一些小石子和一些小塑料球。

(4)学生在实验记录表格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5)请一名学生将木块放入水中,观察其沉浮状态。

(6)请另一名学生将几颗小石子放入木块上,观察再次沉浮状态的变化。

(7)请第三名学生将几颗小塑料球放入木块上,观察再次沉浮状态的变化。

(8)学生讨论并总结实验结果。

4.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强调不同物体的沉浮特性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5.延伸拓展(10分钟)教师鼓励学生提出其他可以改变实验结果的方法,并纠正学生对沉浮原理的错误观点。

例如,加入漂浮物体的颜色、形状等是否会影响沉浮状态。

6.小结复习(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沉浮实验的目标、过程和结果,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沉浮原理和浮力的作用。

通过观察和讨论实验结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物体的沉浮特性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并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与思考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拓展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指导,避免让学生陷入错误的理解中。

小学科学《改变浮和沉》优质教案、教学设计(002)

小学科学《改变浮和沉》优质教案、教学设计(002)

12、改变浮和沉教学目标:1. 进一步理解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运用这一知识,掌握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2. 会用多种方法改变多种物体沉浮。

3. 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发展思维。

4. 培养学生深入学习,努力实践,努力探究的思想品质。

在研究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亲历三个活动,探究了解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木条、泡沫条、小桶、螺丝帽、铁钉、钩码、瓷砖、橡皮筋;橡皮泥;鸡蛋、盐、小棒小潜水艇;2. 辅助材料:橡皮筋、抹布;熟悉学生:1. 你会表达猜对问题时的喜悦心情吗?2. 你会表达猜错了时难过的心情吗?3. 会用橡皮泥捏成碗的形状吗4. 会用橡皮筋捆东西吗一、课前活动激趣游戏:我听说咱们班同学是全镇最智慧,最聪明的同学,是吗?(生答)好,就让老师期待大家精彩的表现吧!二、导入:准备好了上课吗?,(师生问好),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我们知道物体在水中会出现两种情况。

教师板书[板书:“沉”“浮”]教师谈话:同学们请看这里,老师手中拿的是(两个鸡蛋),我把它们同时放入同样多的两杯水中,大家猜一猜会怎么样?光凭猜测是不行的,我要找两位科学小助手来试一试。

什么现象?什么原因?学生猜测(鸡蛋大小不同)。

那咱们换过来试一试。

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改变浮和沉。

(板书:改变)三、教学过程:(一)改变附加物的多少来改变浮和沉为了解开这个秘密,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水槽、水,还有抹布,知道抹布是干什么用的吧?只有这些材料能做实验吗?别着急,更多的实验材料都在这儿呢,实验材料领回去以后,老师说开始了,大家再开始玩啊。

请各组派一名同学把材料取回去,在以后的过程中还需要拿送材料,就都有这名同学负责。

大家一起先对照大屏幕来看一看你的实验盒里少不少东西。

[幻灯片出示:]少不少东西?不少,那多不多东西?你认为橡皮筋是做什么用的,猜一猜。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doc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doc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学目标:1、经历“让瓶子逐渐下沉”的典型过程,会用“推测--验证”的科学方法探究,培养观察能力及实验动手能力。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观察、实验结果。

能用丰富的口头语言,准确地描述和同伴交流分享观察、实验结果。

2、培养探究物体沉浮的兴趣,激发积极关注科学现象的情感。

3、知道在同体积(重量)条件下通过改变物体的重量(体积)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研究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课前准备:水槽、玻璃瓶(“双黄连”之类的,每组一个)、注射器(每组一个)、大可乐瓶/沙/浮标/泡沫塑料/橡皮泥教学过程:师:我们上节课研究了《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你们认为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关?生:和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有关系。

师:什么关系,能说具体一些吗?生: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

生:我有补充,应该是在大小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大的物体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师:是这样的吗?你们都认为是这样?生:是。

(教师板书:重轻大小)师:(教师出示一个双黄连的瓶子)我把这个瓶子放到水里,它会沉还是会浮?生1:会沉的。

生2:我认为它会浮在水面上。

(生:会沉的,会浮的……学生争论起来)师:有不同意见了,怎么办啊?生(齐声):把瓶子放到水里试试看吧!师: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这样吧,如果你认为小瓶子放到水中是会浮的请站起来,你认为是会沉下去的请蹲下,认为会半浮半沉的请半蹲,不能确定的就请坐。

(这个环节看似很简单,但是,在学生决定是站还是蹲,或者是坐着,都是经过思考的,这样,就能吸引全体学生的参与)(教师把小瓶子放到水槽底部,放开手)(这一动作看似很普通,但是其中包含的却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操作方法的渗透)生:是浮的,是浮的!(一部分推测正确的学生一起欢呼起来)生:在瓶子里灌一些水就会沉下去了。

(小部分没有推测正确的学生在小声地说)师:你来说说你们还有什么想法?生:我们认为,往瓶子里灌些水(瓶子)就会沉下去了。

改变物体沉浮实验

改变物体沉浮实验
注意事项
1.该实验重点是要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沉浮与物体体积的关系,可不涉及具体的浮力大小的比较。


该实验还可以用一空玻璃瓶来做,可通过瓶中有空气(盖子)与无空气作比较,但据此不易看出与体积的联系,可提示此装置在水中占据的水的空间来作比较,进而引入到与体积的关系上。
小学科学实验详解
实验名称
改变物体沉浮实验
实验类别
演示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物体的沉浮状态是可以改变的。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
实验器材
橡皮泥、水槽、水、铝片、牙膏皮等。




实验一:物体的沉浮状态可以改变。
1.将一团橡皮泥放在水中,观察它的沉与浮。
2.将该团橡皮泥做成船形,再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态。
3.思考观察到的现象(物体的沉浮状态可以改变)。
实验二:物体的沉与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以牙膏皮作实验,观开撑成筒状,再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态。
4.思考:在此过程中,牙膏皮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5.讨论交流。
6.再以铝片做实验验证所得出的结论。

《改变物体沉浮》课件

《改变物体沉浮》课件
会悬浮在液体中。
应用实例
船只、潜水艇等都是利用改变自 身重力和浮力实现沉浮的。
重力与浮力的关系
重力
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重力与浮力的关系
物体所受重力与浮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 在同一条直线上。当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会下 沉;当重力小于浮力时,物体会上浮;当重力等 于浮力时,物体会悬浮在液体中。
浮力
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 的水的重量;当物体部分浸没在水中时,物体受到的浮力 等于它所排开的水的重量减去它所受到的重力。因此,通 过改变重力与浮力的关系,可以控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 态。
改变重力与浮力关系的方法
可以通过施加外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或姿态等方式来改变 重力与浮力的关系。例如,通过施加外力将一个原本下沉 的物体向上托起,使其部分或全部露出水面,此时物体受 到的浮力大于它所受到的重力,因此物体会上浮。
,如航空航天、环保等。
提高沉浮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效率
03
目前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效率问题
,未来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其实践应用的效率和效果。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液体对物体向上的作用力。
应用实例
热气球、氢气球等都是利用改变自身重力实现沉 浮的。
沉浮的条件
沉浮条件
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取决于物体所受重力与浮力的合力。当合力向下时,物体 会下沉;当合力向上时,物体会上浮;当合力为零时,物体会悬浮在液体中。
应用实例
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沉浮,热气球通过改变自身体积实现沉浮。
Part
02
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改变物体密度
总结词
通过改变物体的密度,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沉与浮》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材说明教材共3页,分为四个部分的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改变玻璃瓶的沉浮。

这部分内容是启发学生应用已有的关于沉浮的知识和经验来尝试改变物体的沉浮。

使原来浮在水面的玻璃瓶沉下去,学生会比较容易想到在小瓶中装水或沙、石子等,从而让玻璃瓶沉下去。

加多少量就可以使它沉下去呢?这需要估计和尝试。

教材中的3幅图表明了三种情况:玻璃瓶浮在水面;玻璃瓶悬在水中;玻璃瓶沉到了水底。

这几种情况,学生们在探究尝试的过程中,都可能会发现。

这部分的教学重点也正是要让学生们去经历这样一个使玻璃瓶逐渐下沉的探究活动过程。

当然,玻璃瓶由浮变沉、沉又变浮,这当中是什么因素引起的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讨论话题。

包括一开知,怎样使浮着的玻璃瓶沉下去,学生们可能会提出把玻璃瓶的塞子拔掉,玻璃瓶进水了就会慢慢沉下去。

这实质都是改变了玻璃瓶的重量。

第二部分:改变浮标的沉浮。

观察浮标的沉浮,研究各种使它下沉或上浮的方法。

说说改变浮标沉浮的方法。

这部分内容与上一部分是相似的,但探究的内容扩展了。

可以通过往浮标的气囊中填入重物(改变重量)来改变沉浮,也可以通过改变上下两段嵌套重叠部分的多少(即改变体积)来改变沉浮。

这里,改变沉浮的方法、因素更多了,但这部分活动的重点应落在通过改变体积大小来改变浮标的沉浮。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浮标,不是商店出售的用于钓鱼的“浮标”。

而是作为一种能通过改变体积、重量而改变沉浮的学具。

所以,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需要为学生提供符合要求的探究材料——专门制作的浮标。

如果没有现成的浮标,教师可用塑料管等自制一些类似于浮标的学具材料。

第三部分:改变其他物体的沉浮。

把橡皮泥、泡沫塑料、石头等物体放在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

想办法使沉的物体浮起来,使浮的物体沉下去。

教材在这里列出了一张表格,旨在提示学生可以用更多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沉浮。

使沉的橡皮泥浮起来,可以把它捏成碗状(或船形),碗口朝上放入水中;也可以把橡皮泥粘在很轻的会浮的物体上(如泡沫塑料、乒乓球等),从而达到不沉……方法还有很多,包括怎样改变泡沫塑料、石头等的沉浮状态,也都有很多种方法。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2.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2. 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3. 实验操作: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如何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2. 使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则会沉入水底。

2. 讲解:讲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解释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4. 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5. 总结:总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强调影响物体沉浮的关键因素。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物体沉浮知识的理解。

7. 拓展: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沉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浮力较大的物体等。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木块、石头等)、水槽。

2. 教学课件:用于展示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和实验过程。

3. 参考资料:有关物体沉浮的科普书籍和网络资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教案计划用2课时完成(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环节:导入(5分钟)、讲解(10分钟)、实验(15分钟)、讨论(5分钟)、总结(5分钟)、作业(5分钟)。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实录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实录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课堂实录一、设计理念“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和手脚,为学生准备了充足的教具和学具,并通过课前的实物导入、课中的录像介绍、课后的游戏探究等环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来,品味科学探究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实验探究过程。

2.使学生了解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主要方法。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重点通过对几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探究,了解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主要方法。

四、教具准备:小玻璃瓶、浮标、水槽、夹子、小石头、橡皮泥、泡沫塑料、塑料笔帽、小木片、吸管、钉子、滚珠、沙粒、铁丝、矿泉水瓶、抹布等。

五、教学过程:(实录)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模型,你们看它是什么?(出示潜水艇模型)生:潜水艇。

师:关于潜水艇的内容,你们知道哪些?生:我知道潜水艇上面有一个很厚的玻璃镜。

生:我知道潜水艇既能浮在水面,又能潜入水底,还能停留在水中。

生:我知道潜水艇是用来打仗的。

生:我还知道潜水艇中有一个能进水和排水的开关。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那么潜水艇为什么既能沉又能浮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学习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板书课题)师:为了研究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小客人,它是谁?(出示小玻璃瓶)生:小药瓶。

师:如果把它放入水中,它是沉还是浮?生:浮在水上。

生:沉入水底。

生:浮在水中。

师:放入水中试一试,(教师演示)师:怎么样?生:哇,浮在水面上。

师:你能使浮在水面上的小玻璃瓶沉下去吗?生:能。

师:现在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各小组讨论一下,看一看哪一组想出的办法最多,并把它记在报告单上。

小学科学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和浮

小学科学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和浮

我能猜
根据图 片说明, 我认为潜 水艇沉浮 的科学原 理是——
我能想
• 联系生活中的经验想一想,我们还 知道哪些改变物体沉浮的现象?
• 比如:
结束语
• 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我们认真 地努力过了,就没有任何遗憾。
• 我们坚信:科学,我能行!
/ 时彩全能计划王软件
我们的声明: • 同学要记清,发言仔细听。 • 实验轻声做,科学动脑筋。 • 记录要真实,合作很要紧。 • 材料保管好,我们最文明。
我能做:
把沉的物体想办法变成浮的,浮 的物体变成沉的: 橡皮泥、石头、塑料球、 小木块、小玻璃瓶
友情提示:
• • • • 请遵守《我们的声明》。 请保持周围环境的干净整洁。 别忘了把结果填到《实验汇报单》里。 有什么问题,请轻轻地告诉老师或者 同学。
活动(一)(时间:6分钟)
我们的方法属于下列哪一类(符合的打√) 材料 (建议 ) 橡皮泥 小木块 石头 塑料球 玻璃瓶
这是改变 改变物体的 这是与 我们的方 物体重量 体积 其他物 法 体结合
哈哈,表 格里没列 出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能说\我能听:
• 我能用各种方法描述我们的观察发现。
• 我能倾听同学的发言并仔细思考。 • 我能回答同学的询问和质疑。
是好人没什么好报 水清眼见他要恼羞成怒 别但别去主动请求他息怒 更是继续在干柴上加咯壹把烈火:“刚才爷别是说咯嘛 壹件半件算啥啊 十件八件 百八十件 都别心疼 ”被水清 气得没招儿 又是自己口出の狂言 夸下の海口 只有自食其果 于是王爷开始稀里哗啦地扯起咯衣裳 而水清则在壹旁面含微笑地看着他 待他将手头上の衣裳全扯完咯 抬眼望向她 问 道:“怎么样?爷那回是帮人帮到底咯吧?”“嗯 就算吧 ”“怎么叫就算吧?”“别是还有壹件嘛 没什么帮到底呢 ”“哪里还有?别是都在那里咯吗?”“喏 就是您身上穿の那 件 ”“您 您那是要赶尽杀绝啊!真是最毒别过妇人心!”“反正就是没什么帮到底!”被水清逼到绝路上の他壹气之下 壹把就将自己身上那件衣裳脱咯下来 然后直接就“哗啦”壹 声 动作连贯 壹气呵成 为那场扯衣之战划上咯壹各圆满の句号 看着他那么听话地忙乎咯壹各晚上 水清の心理终于得到咯极大の满足 十三天前の那场抢纸大战 她别但没什么讨到任何 便宜 反而第二天趁她装睡别能动弹之机 他竟然将那些纸页悉数收走 事后还成为屡遭他嘲笑の证据和把柄 于是那壹次 她终于借那各机会狠狠地报复咯他!全扯光咯 看他明天穿啥 啊!而且还是他自己扯の 跟她壹丁点儿关系也没什么 将来也别要赖到她の头上!第壹卷 第895章 玩火衣裳全扯光咯 别仅仅是明天穿啥啊の问题 而是今天 现在 穿啥啊の问题!面 对现在那各啼笑皆非の局面 他突然想起“烽火戏诸侯”の典故 周幽王为博褒姒壹笑而点燃壹座座烽火 他别也是为咯博她壹笑而扯坏咯壹件件の衣裳吗?以前他对于那种昏君亡国の行 为简直就是痛恨别耻 谁想到今天他竟那么轻易地当咯壹次“昏君” 竟然也是为咯博美人壹笑!那丫头怎么会有那么大の魔力?过咯半天他都没什么想明白事情の发展怎么会是那各样 子 由于身上の衣裳也在水清の逼迫之下被脱下扯坏 现在の他无可奈何之下只能是光着脊梁 秋日里の寒气壹阵阵地袭来 瑟瑟之感由然而生 水清当时光顾着对他“痛下杀手” 忘记咯 事成之后の结果会是那各样子 于是急急地随便捡起壹件说道:“那各 您赶快先穿上壹件 当心冻坏咯 ”水清既是担心他受凉生病 更是别想直接面对那各赤身露体の场面 虽然那也别 是她第壹次见到 可是她挑起の战火 哪里是她想啥啊时候燃起就燃起 想啥啊时候熄灭就能够熄灭?她今天用扯衣裳来报复上壹次の抢纸 而他也有足够报复她の借口和理由:“别穿! 别穿!想当初 爷特意给您留の披风您都别穿 爷现在凭啥啊要穿您送来の衣裳?再说咯 那衣裳都扯破咯 穿别得咯 ”“那 那 您也别能冻着吧?再说咯 那别也就只是扯咯壹各小口子 嘛 又别影响御寒保暖の……”水清还别待说完 就猝别及防地被他揽入怀中:“再有好些衣裳也别如那壹件暖和 ”他说の是大实话 因为水清通红の脸颊就像是壹把滚烫の烙铁 将他原 本就炽热の胸膛又提升咯三十九度 引火烧身、玩火自焚 水清の报复行为最终是害人害已 时隔十三天 再壹次成为他の手中猎物 只是那壹次 他没什么给猎物任何装昏の借口和理由 因 为他已经耐心地陪伴咯她十三天 他们已经同床共枕咯十三天 彼此熟悉咯十三天 既然他们已经成为咯最熟悉、最亲近の人 她已经从外表到内心都完完全全地接纳咯他 她还有啥啊借口 和理由需要装昏呢?虽然水清再也别需要用装昏来伪装自己 但是她仍然显得既拘谨又被动 与刚才那咄咄逼人、伶牙俐齿の气势完全判若两人 还是屡战屡退 壹败涂地 怎么自己竟然也 有气短の时候?啥啊时候也没什么怕过他 啥啊时候也没什么服过输啊!水清在暗暗地懊恼自己是那么の别争气 虽然他有十足の把握别用担心她会抗拒 但是他仍然是极为小心翼翼 生 怕壹别小心就弄断咯她の纤细手臂 啥啊时候她才能够养得白白胖胖?啥啊时候他们才能够再生壹各小小格?他在默默地期盼他们美好の未来 虽然两各人都有那么多の别尽人意 可是他 们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案教学章节:一、浮力概念的引入二、物体重心的理解三、改变物体沉浮的实验四、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五、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与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关系。

2. 让学生理解物体的重心,并知道如何通过改变重心来影响物体的沉浮。

3. 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让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5.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浮力概念的引入1.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浮力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教师通过实际物体在水中浮沉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浮力的存在。

二、物体重心的理解1. 教师讲解重心的概念,让学生知道重心是物体平衡的中心点。

2. 教师通过实际物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体验重心的位置对物体沉浮的影响。

三、改变物体沉浮的实验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改变物体在水面上的位置,观察和体验物体沉浮的变化。

四、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1. 教师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知道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2. 教师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五、综合实践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可以使物体浮在水面上的装置。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实验,评估学生对浮力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评估学生对物体重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评估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浮力大小与物体体积的关系1.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浮力与物体体积的关系,让学生理解浮力与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改变物体在水中的体积,观察和体验浮力大小的变化。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一:本节课我的教学设想是:用科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指导课堂教学。

因为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以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所以这一课的学习除了教师演示实验,重点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现。

二:教材分析《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沉和浮”的第二课。

它由四部分组成:1改变玻璃瓶的沉浮,2改变浮标的沉浮,3改变其它物体的沉浮,4我们的“潜艇”。

本课教材编在《物体在水中是沉是浮》一课之后,目的在于加深,巩固学生对物体沉浮和物体的轻重,大小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三:教材处理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我将本课设计为俩课时,第一课时研究前三个部分,其中第二个活动部分“改变浮标的沉浮”改为研究“改变橡皮泥的沉浮”,第二课时专题了解研究并设计制作潜艇。

四: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运用这一知识,掌握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2,会用多种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

3,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发展思维。

4,培养学生深入学习,努力实践,努力探究的思想品质。

在研究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行为习惯。

五:教学重点学生通过亲历三个活动,探究了了解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1,试验材料:①水槽、小药瓶(辅助材料:泡沫粒、小石子、木块、橡皮泥);②橡皮泥;③浮标、铁钉、泡沫塑料、石块、胡萝卜。

2,多媒体课件及投影六: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一开课,老师就出示空玻璃瓶,提出问题:把玻璃瓶放入水中,它是沉还是浮?学生猜测,师演示:把瓶放入水中,升浮。

再提问:能不能让玻璃瓶沉下去?你有哪些方法?这样通过实物创设情境,由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进入新课。

(二)探究研讨,学习新课活动一:改变玻璃瓶的沉浮。

【小学课件】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20页PPT

【小学课件】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20页PPT

(二) 动手实验, 探究问题 活动三:改变其它物体的沉浮
其它物体幻灯出示
材料
橡皮泥 石块 泡沫塑料 橡皮筋
改变前 (沉,浮)
改变物体沉浮的办法
改变后 (沉,浮)
(二) 动手实验, 探究问题 活动三:改变其它物体的沉浮
(三)应用实践,拓展问题
一.“ 能给机灵狗解释解释轮船为什么不会沉下去吗? ”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发展和保持探究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动手能 力和合作精神,体会科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组织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方法,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 有关。
◆ 教学难点 :
根据实验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总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重量、 体积有关 。
教学准备
◆ 探究材料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 (略),实验记录表
◆ 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探析
◆(一)动画引入, 发现问题
活动一:改变玻璃瓶的沉浮
◆(二)动手实验, 探究问题 活动二:改变浮标的沉浮
活动三:改变其它物体的沉浮
◆(三)应用实践,拓展问题
(一) 动画引入, 发现问题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0
一 、教材分析处理
◆ 本课是 “沉和浮”的第二课,由四部分组成:改变玻璃瓶,浮
标,其它物体的沉浮,我们的“ 潜艇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沉和浮
2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感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2. 描述橡皮泥漂浮物的形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制造橡皮泥漂浮物,进行美育。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教学难点:描述橡皮泥漂浮物的形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用:水槽、小药瓶、浮标。

小组观察用:橡皮泥、泡沫塑料、石头等。

制作“潜艇”用饮料罐、塑料软管、塑料笔帽、橡皮泥、塑料矿泉水瓶等。

学生自带制作“潜艇”的材料。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

·上次课,我们研究了有关物体的沉浮现象,谁能说说物体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关?
·推测:把玻璃瓶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
·观察玻璃瓶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改变玻璃瓶的沉浮。

·怎样使浮着的玻璃瓶沉下去(或怎样使玻璃瓶浮起来)?
·怎样使玻璃瓶悬在水中?
·讨论: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玻璃瓶的沉浮变化。

3.改变浮标的沉浮。

·观察浮标的沉浮。

·怎样使浮标下沉或上浮?
·说说改变浮标沉浮的方法与改变玻璃瓶沉浮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改变其他物体的沉浮。

·观察橡皮泥、泡沫塑料、石头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想办法使橡皮泥浮起来。

·想办法使泡沫塑料、石头下沉或上浮。

·想一想,我们使用的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分别属于哪一类,把思考的结果填入表内。

·想一想,并说说改变物体的沉浮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了解潜艇是怎样下沉和上浮的。

5.制作、研究我们的“潜艇”。

·用饮料罐制作一个“潜艇”,想办法使它下沉和上浮。

·用自带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简易“潜艇”,说说是用什么方法改变“潜艇”的沉浮的。

6.沉浮自如的“潜艇”。

·教师演示操作“塑料笔帽潜艇”,有趣吗?
·课后请大家仿照课本制作一个“塑料笔帽潜艇”,试试“潜艇”能自如地下沉或上浮吗?并思考:挤压瓶子与“潜艇”的下沉有什么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