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小结与测评同步教案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一幅中国古代历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政权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2.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这一时期会出现多民族政权的并立?这种局面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具体历史时期的民族关系理解不深。教师应通过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的情感。
3.学生在方法方面,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论述能力。
1.教学活动:教师设计一份关于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统一的练习题,内容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2.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批改练习题,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2.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元朝统一中国的论述文章,要求分析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影响以及对中国历史进程的贡献。文章结构要清晰,观点明确,论述充分。
3.教师推荐一本关于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统一的历史书籍,要求学生阅读并撰写一篇读后感,字数在800字左右。读后感要体现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思考,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3.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辽宋夏金时期的历史纪录片,让学生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讲解辽宋夏金各民族政权的建立、发展及并立局面,分析其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中职高职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教案
一.五代和北宋的政治、经济
1.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可记作:
梁唐晋汉周,
前边都有后。
十国——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又称南平)、前蜀、后蜀、北汉,可记作:
前后蜀,南北汉,
南唐、南平曾为伴,
吴越、吴、闽、楚十国,割据混战中原乱。
2. 北宋建立
后周时期是五代中最强大的,周世宗在位期间,发展生产,整顿军事,南征北战,统一趋势加强。
可惜世宗英年早逝,七岁的儿子继位,太后临朝,这种孤儿寡母的局面不能维持多久……北宋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建立起来了。
北宋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960年,赵匡胤,开封(东京)。
赵匡胤就是历史上的宋太祖。
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政权的,那他会不会担心别人仿效他呢?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等一系列措施将地方的军权、行政权、财政权都收归了中央,解除了后顾之忧,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还和他的弟弟宋太宗先后用了十几年的时间,陆续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注意:北宋结束分裂局面,但并没有完成国家完全的统一,而只是将汉族生活的大部分区域统一进来,所以,这一时期仍然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复习课教学设计
b.问答题: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c.分析题: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深入分析和思考能力。
4.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以下历史书籍或文章,拓展知识面,提高历史素养:
a.《中国古代历史地图集》
b.《辽宋夏金元史研究》
c.《元朝历史与文化的探讨》
4.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尊重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5.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探索历史奥秘,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阅读教材:请学生深入阅读教材中关于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统一的相关内容,进一步理解各民族政权的基本情况、历史地位及元朝统一的意义。
2.阐述各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分析其相互影Βιβλιοθήκη ,以及这种关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系统介绍元朝的建立过程,讲解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元朝统一对我国历史的意义。
4.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直观展示历史事件、人物和地理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2.思考题: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a.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如何?这种关系对我国历史发展有哪些影响?
b.请分析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c.从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统一,这一历史过程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历史经验?
3.课后习题: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重点关注以下题型:
4.地图题:让学生在地图上标出辽宋夏金各民族政权的地理位置,分析其地理环境对政权发展的影响。
《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案例
《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辽夏金元的统治》是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中的一课。
该课主要通过辽与西夏、金朝入主中原、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元朝的民族关系四个方面,讲述辽夏金元时期的政治关系,以及概述了当时的民族关系。
学生通过学习此课,能够加深学生对辽夏金元政权建立与相关制度建设的了解,让学生感悟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加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案例主题《辽夏金元的统治》这一课程基于民族融合的视角,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让学生通过对元朝民族政策的学习和对民族关系的了解,培养学生客观认识历史的思维,并通过对具体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对历史问题进行全面剖析的历史观。
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结合了图片和相关史实,以及对相关的历史材料进行阅读分析,引导学生对辽、夏、金政治制度进行对比,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意识,形成全面认识历史问题的唯物史观。
三、教学目标(一)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分析相关的史实,了解辽夏金几个政权建立的基本情况,并加深和两宋政权之间关系的了解,从而让学生掌握对几个政权之间的基本关系,并掌握元朝如何建立又是如何完成统一的。
(二)分别让学生细读教材中辽与西夏、金朝入主中原、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元朝的民族关系四个板块,并进行概括总结,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概括能力,让学生在自我概括和总结中培养“论从史出”的思维意识以及能力。
(三)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概括,以及在了解辽、夏、金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辽、夏、金的政治制度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共同点,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多角度、多方位分析问题的意识,形成全面认识历史问题的唯物史观。
(四)深入引导学生认识对两宋时期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战”和“和”的关系,由浅及深的使学生认识到战争只是暂时的,和平才最重要。
四、教学过程(一)教材引入师: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图,图主要反映了契丹人的民族特色,并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一下,辽朝是如何建立的?辽与宋的关系如何?生: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2.中央 (1)解除领兵大将的兵权。 (2)三省之外政、军、财三权分立,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专掌 军事,设三司(盐铁、度支、户部)。 (3)分割兵权,枢密院与“三衙”分权(枢密院有调兵权但无统兵权;三 衙有统兵权但无调兵权) 综合上述中央和地方的措施又有什么特点?(或者体现什么治国思想?) (1)重文轻武,抬高文官地位,抑制武将权力。 (2)重内轻外 (3)机构庞杂重叠,效率低下。 (4)机构多官员多开支多,消弱国力。 (三)结果 1.积极方面:有效预防内乱,巩固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 家繁荣。 2.消极方面: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消弱边关军事
几乎包括了当时所有的品种,深受外国人的喜爱。 (中国古代出口三大货物:茶叶、丝绸、瓷器)
(二)矿冶业--在北宋占重要地位 1.煤大量开采 2.东京居民生活普遍用煤 3.金属冶炼使用煤 (三)印刷业 北宋毕昇(湖北黄冈人)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带动造纸业。 概括该时期手工业特色:(技术先进、世界领先) 三.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古代大多朝代实行重农抑商国策) (一)商业(市场、货币、国内交易、对外贸易、设机构) 1.市场:(1)基层市场多(2)宋与辽夏金边境设榷场官方交易。 (3)民间贸易活跃。 2.货币 (1)北宋开始使用纸币: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2)元朝全国范围内使用纸币。
《周礼考工记》礼的思想:左祖右庙、前朝后市、经纬分明、官衙居中百 姓居偏体现权威、城墙寓意不可逾越等。 (3)北京六朝古都:燕、辽、金、元、明、清。 四.经济重心南移 (一)时间:唐中期以后 (二)表现 1.北宋户口南多北少定型 2.南宋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粮仓“苏湖熟,天下足” 3.元朝 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重开运河,开辟海上航线, 方便南方赋税财产运抵北方。 (三)影响 1.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2.政治中心南移 3.带动文化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南北分卷制 度,南宋时江浙一带人才集中区。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同步
①由北向南从黄河流
和商业发展;④出现了人口百万的大城市
中唐以后 (安史之乱)
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 江南一带;
北宋 南宋
元朝
①经济上依赖南方;②户口分布南多北少
南方开始超过北方
②由内地向沿海逐渐
经济上南方超过北方正式成为经济重心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转移;
①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②重开大运河,裁弯 取直,缩短航程;③开辟长途海运航线(漕运)
知识点三:思想文化的新发展
二、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
宋词
背景 特点
两宋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 句子长短不等,可配乐歌唱,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
成就 士大夫词广泛流传。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
元曲
散曲 杂剧
散曲词更灵活、配乐诗歌体裁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 成套散曲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角色,表达完整故事情节
知识点二:经济
三、经济重心南移
1.主要原因:
①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②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 较安定。③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⑤南方统治者较重视发展经济。
朝代
表现
特征
规律
魏晋南北朝
①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 ②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③农业、手工业 江南得到初步开发
①岳飞抗金:岳飞率领“岳家军”北伐收复大片失地,取得郾城大捷等战果。 ②绍兴和议:1141年订立,南宋与金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向金称 臣,并给金“岁贡”。 5. 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整合
3.不同民族之间的民间交往频繁:多个民族政权的对立并未阻止各民族的 民间交往。两宋时期,在边界地区设立的榷场是民间交往的主要场所。 4.大一统的趋势逐渐形成:通过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民族交融逐渐加强,各民 族的差别逐渐缩小,为元朝的大一统打下了基础。
对应训练2据《宋史》记载,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辽界灾荒严重,不断到 宋境籴粮,雄州一次出官仓粟2万石,贱价以粜。此种贸易属于( ) A.朝贡贸易 B.民间贸易 C.榷场贸易 D.对外贸易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中关键词“辽界”“宋境”“籴粮”“出官仓粟”可知这是官府设 置专门为中原地区和少数民族进行贸易的榷场,属于榷场贸易,故选C项;材 料没有涉及朝贡贸易,排除A项;榷场由官府设置,虽有民间参与,但不属于 民间贸易,排除B项;材料属于民族间的贸易,不属于对外贸易,排除D项。
3.经济关系的非特权化趋势:两汉时期的豪强地主和魏晋时期的士族都控 制着大量依附人口。到两宋时期,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特权地主被庶族地 主取代,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弱,非特权地主成为地主阶层的 主体。 4.儒学思想的世俗化趋势:两汉时期的儒学是士人的特权,宋朝儒学开始向 基层渗透,儒学士人投身儒学的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儒学对平民的 影响越来越大。 5.文学艺术的平民化趋势:随着市民阶层的崛起,两宋时期文学艺术平民化、 世俗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深刻影响了文学艺术的形式和风格,世俗文化逐渐 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
三、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儒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 思想文化,可以说一部儒学发展史折射出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 1.早期儒学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儒学的产生。孔子创立儒学,孔子的 “德治”、孟子的“仁政”和荀子的“礼法并用”是先秦儒家对国家政治治理 模式的积极探索。此时儒家思想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其主张不能适应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的社会需要,未被统治者采纳。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学案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走进教材知识点一辽与西夏1.契丹族的兴起和建国(1)辽朝的建立者契丹族与________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2)916年,契丹族首领__________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
(3)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________,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4)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北面官负责契丹等________事务,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________事务。
(5)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
迁徙中的________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2.西夏的建立(1)西夏的建立者党项族是古代________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________,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
(2)1038年,党项首领________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3)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启思助学1.【学习情境】——少数民族的汉化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
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思考:材料说明在契丹族和党项族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是什么?试答:2.【名师指津】教材P58“学思之窗”第一段材料反映的辽朝职官设置特点是什么?你能否从第二段材料的描述中体会到这一特点?试答:知识点二金朝入主中原1.金朝的建立与发展(1)金朝的建立者女真族活动于________、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
(2)1114年,女真族首领__________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
(3)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________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教学设计)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的背景、过程、特点及其历史意义;元朝统一中国的过程、措施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运用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剖析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3.结合实地考察、文物鉴赏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小组讨论、汇报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
2.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总结等形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概括能力。
3.情感教育:强调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
五、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
(1)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整理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统一的历史线索,以时间轴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2)针对本章节的重点内容,设计适量的选择题、简答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辽宋夏金史》等相关书籍,了解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
3.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辽宋夏金时期文物鉴赏”活动,让学生分组收集、展示辽宋夏金时期的文物图片或实物,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4.小组合作:
分组布置以下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合作完成:
1.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对于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政权的基本情况、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了解。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辽宋夏金四个民族政权的成立、发展、更迭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具体包括:
4.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对辽宋夏金时期和元朝统一进行评价,提高他们的历史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章节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提高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具体包括:
1.通过讲述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政权的发展过程,让学生感受我国历史的丰富多彩,培养他们对历史的热爱。
2.引导学生认识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明白国家统一对民族繁荣昌盛的重要性,增强民族凝聚力。
3.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以及它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
2.分配研究任务,让学生分组探究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政权的发展过程,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
3.鼓励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辽宋夏金时期和元朝统一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元朝的统一:总结元朝统一的背景和意义,强调国家统一对民族繁荣昌盛的重要性。
3.教师总结: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习的意义。
(五)作业小结
1.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2.作业要求:明确作业生对课后作业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3讲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学案
第3讲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时贸易中心宋元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
政治上,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战争一度频繁,但各民族交流密切,进一步走向融台。
经济上,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中国的封建经济高度发展。
思想文化上,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真题典例深挖考情晰方向1.(2019-全国卷II)程景页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巳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答案B解析材料中诗句的作者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额。
作者以轻松的笔触、悠然的心态欣赏秋日的晨景,忽觉万物的消长荣衰、季节的变幻更迭与人生经历感悟一样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即“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揭示了“理”是万物的本原,B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A项错误;诗中表现的是理学家所强调的“道",是静观,是去欲,是富贵不淫贫贱乐的人生境界,不是“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C项错误;“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思想,D项错误。
2.(2019-全国卷III)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募兵制使北宋政府掌握了大量军队,而且兵士待遇较为优厚,这对于政府来说是不小的财政负担,A项正确。
北宋积贫积弱,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军事斗争中处于劣势,B项错误;北宋中央掌握兵权,募兵养兵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项错误;募兵制并不能加剧社会贫富分化,D项错误。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高效整合讲义《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整合一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一、北宋建立及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部下拥立为皇帝,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2.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3.“崇文抑武”的政治(1)具体措施: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逐渐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2)影响二、契丹、党项、女真族的兴起和发展三、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统一1.元朝的统一(1)建立政权: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蒙古灭西夏和金:1227年,成吉思汗率蒙古军队灭亡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对峙,战争持续40多年。
(3)元朝的建立: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汗位。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4)统一全国: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统一。
(5)元朝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元朝的统治措施(1)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民族融合: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元朝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3)行省制度①内容②影响: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保证,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整合二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和思想、科技及文化一、经济重心南移二、儒学的复兴和程朱理学1.背景: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
2.思想主张3.地位及影响(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导学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素养目标】1.结合五代十国的社会动荡,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宋朝加强集权的特征与影响。
2.结合北宋初期的社会危机,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并根据史料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3.了解两宋同辽、西夏和金的关系,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宋代民族关系的特点。
4.通过梳理各个政权的兴亡时间及相互关系,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辽夏金元政权的建立和发展。
5.结合辽的南北面官制、金朝的猛安谋克制、元朝的行省制度,从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角度认识辽夏金元的制度建设。
6.结合辽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各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7.搜集文献材料,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8.结合江南的开发和两宋之际的战乱环境,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9.结合辽宋夏金元时期科举制和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当时社会的变化。
10.搜集相关材料,列举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张,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宋代儒学的发展。
11.结合宋元时期的科技、文艺成就,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其反映的时代特征,理解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12.通过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和少数民族在文化方面的建树,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国对世界的贡献,理解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重点难点】1.重点(1)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2)辽、西夏、金的政治制度以及它们与宋的关系;(3)宋代商业和社会的变化;理解两宋新儒学是学术上的交流与融合。
2.难点(1)宋初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以钱财换和平”;王安石变法。
(2)多角度认识辽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特征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流。
(3)社会的变化、对宋代流动性原因的分析与认识;理解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新变化是在学术、文艺、科技、文字等方面的交流与融合。
宋元时期——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高效复习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
第三单元单元高效复习体系构建·纵横贯通【思维脉图】答案速填:①绍兴和议②南北面官制③猛安谋克制④四等人制⑤海外贸易⑥门第观念⑦程朱理学【纵联横比】一、辽宋夏金元时期的阶段特征维度阐释政治(1)由分裂割据到几个民族政权并立再到全国统一;(2)北宋时的“强干弱枝”、元朝时的行省制等措施促使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3)中原封建王朝“积贫积弱”,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势力发展,并最终统一全国经济(1)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完成;(2)土地租佃关系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进一步扩展;(3)城市商业突破“市”“坊”界限,北宋时开始使用纸币,海外贸易有了重大发展民族关系(1)民族政权并立,各政权之间有战有和,各民族间的友好交往依然是民族关系的主流;(2)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加快,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在元朝时又一次出现了民族交融的高潮对外关系(1)北方地区对外陆路贸易受阻,到元朝时陆上丝绸之路得到恢复;(2)南方地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海外贸易比较发达思想、文化、科技(1)四大发明进入成熟时期并外传;(2)形成新儒学即理学,并对文艺产生影响;(3)文化的世俗化(词曲、风俗画);(4)书院发达【思维特训1】(2023·常州模拟)秦汉地方长官称为“牧”“守”“令”,即“主人”的意思。
宋代地方长官为知府、知州,“知”是代理,名义上以中央官员兼任地方官职。
这一变化反映了()A.选官用官制度的完备B.中央对地方管辖的加强C.基层治理体系的建立D.地方官员素质显著提高【解析】选B。
从秦汉地方长官的“主人”角色到宋代地方长官的代理角色,反映出中央强化地方管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故选B;材料反映了地方长官权力的减弱,并未提及地方官员选拔体系,无法体现选官用官制度的完备,排除A;单一地方长官的角色变化无法体现整个基层治理体系的完备,排除C;材料强调中央对地方管辖的加强,并未提及地方官员素质高低,排除D。
人教版高中历史复习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满分教学案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学习目标:掌握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作用;了解北宋面临的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掌握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影响;了解南宋与金的对峙。
学习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作用。
学习难点: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二、导学指导与检测三、巩固诊断:1.针对唐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为了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有( A )。
①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②设枢密院掌管中央军政③设三司机构总管国家财政④废丞相,设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2.宋金对峙期间,岳家军战功卓著,岳飞威望大增。
宋高宗忧内之心甚于忧外,士大夫也难以容忍武人力量的崛起,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
据此可知,岳飞被害主要是由于( A )。
A.南宋统治者重文抑武政策 B.士大夫对武将打压诋毁C.岳飞抗金不利于民族交融 D.岳飞反对政府与金媾和3.北宋建立后,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拱卫京师,并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衣食天子”“不耕而食”;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 D )。
A.提升了边境防御能力B.提高了文官和士人地位C.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4.司马光评价王安石为“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其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
蔡京对王安石变法推崇备至,“取熙宁成法施行之”。
梁启超则认为王安石变法“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C )。
A.历史久远无法对王安石变法做准确的评价B.后人的评价较当时人的评价更具正确性C.历史评价受时代背景和个人主观意志的影响D.变法是历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5.王安石于熙宁二年颁行均输法,以朝廷的支出所需界定调运数量,可以“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熙宁五年颁行市易法,商贩以金银产业为抵押向市易机构赊够货物贩卖,加息一分或二分,这两项措施有利于(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教师用书独具)
[知识体系概览]
[主题归纳整合]
一、宋元时期(960—1368年)是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
1.政治上:(1)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大一统,民族融合;(2)中央集权加强,宋代在中央和地方全面实行分化事权的改革;(3)元代行省制度影响深远。
2.经济上:(1)江南经济快速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呈现繁荣的局面;(3)纸币的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4)对外交往以海路为主,海外贸易更加发达。
3.思想文化上:(1)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壮大,推动了文化的高度繁荣;
(2)科技发明出现高峰,三大发明在此时期完成并外传;(3)理学形成;(4)多元化、市民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
二、宋元时期思想、科技、文化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1.思想:理学出现,儒家思想逐渐成熟。
理学是适应封建中央集权强化的需要而出现的,实质上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后期强化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2.科技:(1)宋元时期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发明广泛使用的成熟阶段,更是外传西方的重要时期,反映了宋元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中外交流的空前繁荣,也反映了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2)三大发明的成熟和外传,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3.文学:(1)宋词成为宋朝主要的文学形式。
宋代民族政权并立、国家分裂,用词抒发对国家分裂的悲愤;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词的文学形式和特色更加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
(2)元曲成为元朝主要的文学形式。
元曲反映了元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并行,统治异常黑暗的时代特征,如关汉卿借《窦娥冤》的呐喊控诉等。
4.书画艺术:(1)宋代随着手工业、商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封建文化高度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书法家、画家,山水画成就突出。
(2)宋代强化中央集权,反映在绘画方面,如宫廷画盛行;强调以景写意,抒发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文人画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