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诗歌以及韩东诗歌讲义
第三代诗歌以及韩东诗歌讲义
第三十章第四节第三代诗歌以及韩东诗歌教学内容:了解第三代诗歌的内涵及主要艺术特点;了解韩东诗歌特点并通过阅读其《有关大雁塔》、《山民》来理解其与朦胧诗不同的特点。
教学重点:第三代诗歌的艺术特点。
教学第一阶段——基础理论教学部分(12分钟)掌握后新诗潮以及第三代诗歌概念内涵;掌握第三代诗歌艺术特点。
课前思考:朦胧诗的艺术特征是什么八十年代,中国新诗曾繁荣一时,流派纷呈。
“朦胧诗”一波未平,“第三代诗歌”一波又起。
1984年以后,一场以“PASS北岛”为口号的第三代诗歌运动席卷全国,各地诗歌流派林立,其中以“非非”、“他们”、“莽汉”等流派最为突出。
1986年10月,安徽《诗歌报》与《深圳青年报》分别刊发了“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流派大展’”,即后来所说的“86诗歌大展”,将第三代诗歌运动推向高潮。
一、第三代诗歌(一)第三代诗歌概念内涵所谓“第三代”,按照诗人们的解释,第一代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的郭沫若、李金发、戴望舒、艾青、臧克家等老一代诗人,革命的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是他们的主流,我们称之为政治诗;第二代主要指以朦胧诗为主体的现代诗人,如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人.朦胧诗在思想核心上主要表达的是对人的自我价值的个性自由精神的肯定,朦胧诗崇尚英雄主义、悲剧美学,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其诗歌主题往往表现为觉醒与叛逆、失落与寻找、苦难与历史等;朦朦胧诗艺术形式上常常采用意象化、象征化等表现手法。
我们称之为政治文化抒情诗;而第三代诗人则是从朦胧诗人中分离出来的后朦胧诗人,他们反对朦胧诗,他们高呼“打倒北岛”,试图颠覆朦胧诗。
第三代诗人不要朦胧诗的悲壮与崇高,他们只要做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凡人”,做“凡人”想做的一切事,说“凡人”该说的一切话。
代表人物是韩东、于坚、徐敬亚、李亚伟、杨克等。
对这第三代诗歌潮流的称呼多种多样,如“后新诗潮”、“先锋派”、“新生代”、“后朦胧诗”等,其中大部分也是参照朦胧诗群而进行的命名。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三代诗人
• 我想乘上一艘慢船到巴黎去 去凯旋门去巴黎圣母院去埃菲尔铁塔 去星形广场偷一辆真正的雪铁龙 然后直奔滑铁卢大桥 活动安排在一天完成 我要在巴黎的各个名胜 刻上方块字刻上某君某日到此一游
• 我想乘上一艘慢船到巴黎去 去看看公社社员墙看看贝尔-拉雪兹公墓 去看看每个伟人每个无名艺术家的基地 看看一七八九年死难烈士纪念塔 我要穿得干干净净,在死者墓前默哀 亲手献上一束中国红月季 我要选一个良辰吉日 亲自去慰问死者的大妻二妻及小妻若干
山民
• 小时候,他问父亲 “山那边是什么” 父亲说“是山” “那边的那边呢?” “山,还是山” 他不作声了,看着远处 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 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 他只能活几十年 所以没等到他走到那里 就已死在半路上 死在山中
• 他觉得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 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 到他死的时候 儿子就长大了 ………… 他不再想了 儿子也使他很疲倦 他只是遗憾 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 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 1954—— • 早期诗作多以云南高原的人文地域环境 为背景,表现高原人生存状态和诗人的 高原情结。 • 诗学观点:拒绝隐喻
尚义街六号
• • • • • • • • • • 尚义街六号 法国式的黄房子 老吴的裤子晾在二楼 喊一声 胯下就钻出戴眼镜的脑袋 隔壁的大厕所 天天清早排着长队 我们往往在黄昏光临 打开烟盒 打开灯……
• 我想乘上一艘慢船到巴黎去 沿途我将同每个国家的少女相爱 不管是哪国少女都必须美丽 她们将为我生下品种多样的儿子 这些小混蛋长大后也会到处流窜 成为好人坏人成为杰出的人类 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会注意他们 他们的眼睛会是黑漆漆的颜色 从滚滚的人流从任何场合 我也会加倍提防这些杂种他们是谁 他们是我的儿子我的好儿子
对真实的还原——谈韩东《有关大雁塔》
读·闻·观121《有关大雁塔》是中国第三代诗群核心诗人韩东的代表作。
韩东一反朦胧诗崇高宏大的语言风格,使用平实的、生活化的语言,对诗歌中被赋予太多意义的意象进行还原,以使大雁塔作为真实的存在而再现。
20世纪80年代早期,中国诗坛还是朦胧诗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朦胧诗带着浓郁的浪漫主义对之前的文学进行批判与反思。
朦胧诗将属人的情感、理想注入意象,在诗歌中人们看到了遥远却仿佛触手可及的理想。
然而,朦胧诗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也使诗歌渐渐远离它的发源地——生活,诗歌成了少数人迷狂的所在。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韩东的诸多诗歌应时而生,针对朦胧诗进行解构与批判。
《有关大雁塔》便是这些诗歌中极为重要的一首。
一、对意象的还原大雁塔是西安古城著名的景点之一,自唐朝建塔以来,便有传奇故事相伴。
而历代骚人墨客也为大雁塔写下了许多传唱至今的诗词。
当代诗人杨炼便写过一首长诗《大雁塔》。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一位久经沧桑的历史见证者的姿态,面对广阔无边的大地,面对浩瀚的历史长河,也面对自己的灵魂。
大雁塔在诗歌中得到升华,成为身经百战、历经沧桑的战斗者,成为作者崇高的影子。
然而韩东恰好看到在这首诗中,大雁塔作为西安古老的建筑,它所代表的不再是伴随着无数西安人一起成长、一起生活的大雁塔了,而是作为杨炼本人理想抱负、情感意志的象征。
“大雁塔”的本真性被消解了,就如同海德格尔笔下的“农鞋”一样,农鞋不再是一位每日穿它劳作、沾满泥土的农夫的农鞋,而是作者现象学“还原”后生搬硬套式的存在主义解读。
理念式重构之后,大雁塔便不再为大雁塔了。
在杨炼的大雁塔中,饱含的理想、抱负、情思,竟未有为真实的大雁塔留下一丝存在的空间。
韩东写就《有关大雁塔》一诗,正是对杨炼《大雁塔》的回复。
《有关大雁塔》里,大雁塔不再是朦胧诗中高大的见证者,作者通过消解权威与个人英雄形象来消解大雁塔被赋予的种种意义,将大雁塔还原成日常生活里的那个建筑。
所以,诗歌一开始,便开始询问“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
读韩东《你见过大海》
读韩东《你见过⼤海》•读韩东诗⽂集《你见过⼤海》在上个世纪⼋⼗年代,新时期的中国⽂学迎来了⼀次新的发展。
⽂⾰以后,全民对于知识的渴望异常强烈,⽂学便成为显学。
其中,以当代诗歌的发展成就最为突出。
那个时候,北岛、顾城和舒婷名噪于⼤江南北。
整个中国的知识分⼦,尤其是⼤学⽣们,他们在校园⾥掀起了⼀股⼜⼀股的写诗热潮。
各种诗歌流派和⽂学社团如⾬后春笋般涌现。
在这个背景下,以韩东为主要代表⼈物的“第三代”诗⼈便逐渐地⽻翼丰满起来。
“第三代”诗⼈的诗歌风格不同于前辈———北岛,舒婷他们的朦胧诗。
他们有着“⼝语化”写作倾向。
之后便益渐突出。
这也最后成为典型的“第三代”诗⼈的主要特征。
这本诗⽂合集《你见过⼤海》,就是收录了“第三代”诗⼈代表⼈物韩东从1982年———2014年以来的主要作品。
这⾥⾯有⼆百六⼗余⾸诗歌,还包括四篇韩东的随笔(主要是他从⾃⼰的博客上摘选)。
这也算是他本⼈的⼀部⾃选集吧。
囿于学识,接下来,我就挂⼀漏万地谈⼀谈,对这本书中诗歌和⾔论部分的体味或者评价。
先说诗歌部分:⾸先是在语⾔⽅⾯。
上个世纪,韩东曾经提出了著名的论断:“诗到语⾔为⽌”(后⼜修正为“中国诗歌到汉语为⽌”)。
这都强调了诗歌写作之中,语⾔的重要性。
当然,作者在这⾥是更加突出了⼝语的重要性。
⽆可厚⾮的是,⼀个诗⼈要写诗,最重要的就是关注⾃⼰的语⾔,忠实于⾃⼰的语⾔。
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个优秀、杰出的诗⼈。
综合我们的阅读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古往今来的⼤多数诗篇,往往是庄重有余⽽诙谐不⾜。
这可能也与中国⼈维持数千年的严肃、保守的⽂化⼼态有关。
⽽韩东《你见过⼤海》中的有些诗歌就很好地处理了这两对关系。
我们不妨来看⼀⾸诗歌:这是诗⼈的⼀⾸代表作,当时诗⼈正任教于陕西财经学院,校舍就在⼤雁塔的下⾯。
因缘际会,他便写了⼀⾸《有关⼤雁塔》:有关⼤雁塔/我们⼜能知道些什么?/有很多⼈从远⽅赶来/为了爬上去/做⼀次英雄/也有的还来做第⼆次/或者更多/那些不得意的⼈们/那些发福的⼈们/统统爬上去/做⼀次英雄/然后下来/⾛进这条⼤街/转眼不见了/也有有种的往下跳/在台阶上开⼀朵红花/那就真的成了英雄———/当代英雄/有关⼤雁塔/我们⼜能知道什么?/我们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风景/然后再下来。
于坚韩东
90年代诗歌:一、“新生代”诗歌:被称为第三代诗歌运动的“新生代诗歌”又称“后朦胧诗”、“后新诗潮”、“当代实验诗”等;酝酿于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已经成为中国诗坛的主潮;他们反抗朦胧诗经典化的诗歌理念,具有非英雄和非崇高、荒谬感和随意性、非修辞和口语化等特点;代表性诗人和诗作有:韩东的《有关大雁塔》、于坚的《对一只乌鸦的命名》等等;他们的诗歌体现出来的“平民化”和“私人化”倾向,张扬了“个人话语”和“私人感觉”的合理性,也暴露了远离史诗意识的诗歌创作在意义上的缺失。
八十年代诗坛经历了朦胧诗的激烈震荡之后,实验诗仍以突进的前倾姿势继续前行。
尤其经历了 1984至1985年的潜伏和发生期之后,到了1986年,进入全面的喧哗骚动期。
一些刊物如《中国》、《诗歌报》等,刊载了大量青年诗人的新潮作品,特别是1986年底《深圳青年报》和《诗歌报》联合举办的“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更是展现了先锋诗坛的全景性景观。
尽管它不免失之于某种浮躁和芜杂,但给人们心灵的冲击和颤栗却是永久和深刻的。
它曾一度使人们陷入某种迷茫和沉默的窘境,就如诗人们当时所嘲讽的:如今沉默似乎也变成了一种风度。
然而诗人们却不能因为一种风度而永远沉默,他们纷纷揭竿而起,自我命名,自我确认……在看似纷披迷离的格局中,依然呈现出了一种有序的诗歌生态图式。
一般说来,这种以前倾态势突进的实验诗,逐渐显现为两种生存形态:其一是以整体主义、新传统主义为前锋的后期朦胧诗或文化诗的凸起和变延,这里还包括要“走向民族文化意识”深层的“大浪潮现代诗学会”,推崇东方神秘主义、老庄哲学和佛教禅宗的“东方人”以及“从混沌的历史中心繁殖诗的蝎子”螫形而上之虎的“太极诗”和“自入真化之境”的“求道诗”等等;其二是以“他们”、非非主义为中心的非文化诗的生长,其中包括反崇高、反意象的“莽汉诗”、“大学生诗歌”以及反技巧、重语言及生命的“海上诗群”等。
这后一诗歌流向所辖社团不下数十种,它们既有共同的诗学追求,又各自保持着独异的特色,并相互交错、补充甚至对立,共同汇成了实验诗歌的洪峰大潮。
韩东 《有关大雁塔》
韩东《有关大雁塔》赏析一、生命:第三次体验《有关大雁塔》一诗作于1983年,诗歌传达了一种反文化、反英雄、反崇高的思想观念,是一首表现了颠覆性创造力的立异标新之作,由于与新诗既有的格式不大相同,所以它的出现被视为一种新的创作范式的确立。
在万夏主编《现代诗内部交流资料》有这样几句话:随着共和国旗帜升起的第一代十年铸造了第二代在大时代广阔的背景下,诞生了我们——“第三代”人“第三代”诗人的声音和气势由此可见一斑。
当时在朦胧诗光环遮盖下的新一代诗人们,为了凸显自己的地位和摆脱朦胧诗已经没有生气的诗歌氛围,他们高声喊出了“pass北岛” 、“打到舒婷”的口号,可谓震天动地,势不可挡。
罗振亚在《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中称这种现象为“生命本体的喧哗”,并说:“成熟依往往也意味着死亡,不断衍生与变化才是充满活力、希望的象征;一种范式一旦凝固定型,便会容纳不进新事物而导致革命的发生。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第三代诗人在朦胧诗权威的前面为什么那么“嚣张”了。
“第三代”诗歌反映的是一种后起诗人的生命意识的全面流动,那种仍然凭借阅读朦胧诗时的经验,希图从审美对象中寻觅人性、人道主义与崇高的精神范本的人必将大失所望。
无怪乎有老诗评家说80年代的诗歌是“胡闹的”。
面对外在世界的喧哗,寻寻觅觅的“他们”,只能以“莽汉”的形象出现。
这是实质上是对朦胧诗停滞局限的反动。
内在的痛苦、焦灼和无奈,迫使他们在既有的艺术面前“叛逆”,“反艺术”,另辟天地以求打破当前僵死的局面。
“第三次体验,在1986年这个无法驾驭的年代汹涌来临。
”(徐敬亚《生命:第三次体验》)而这次诗歌运动,韩东是当之无愧的“精神领袖”。
他的《有关大雁塔》和《你见过大海》,是公认的其中最早的代表之作。
二、欲望表达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一文中曾说:“生活真正的名字叫欲望。
”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被压抑的欲望的表达,同时也是对某种渴望和想象的唤起。
这就是人们的精神生活依赖文学的根本原因。
浅谈新生代诗歌
浅谈新生代诗歌在进行这个新生代诗歌创作评述之前,我有必要先对新生代诗歌的发展过程进行介绍。
新生代诗歌也被称为第三代诗歌。
1976年清明时节爆发于天安门广场的民间诗歌运动,拉开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的诗歌造山运动的序幕。
经过1978年思想解放运动的洗礼,在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中经受凌辱困顿的不同年龄段的诗人,群体性地崛起于诗坛,以对“文革”诗风的有意识的背弃,改变了当代新诗的创作面貌。
80年代头两年之后,有关“朦胧诗”的论争还在激动人心地进行,但是,“新诗潮”的第一个浪头实际上已经过去。
当时的诗歌界,“复出”的诗人的大多数,写作上已出现停滞的现象,他们普遍难以顺利解决(或没有意识到)诗艺上的矛盾。
而“朦胧诗”(或“今天诗派”)作为一个群体,也已“失散”。
而且,由于“朦胧诗”的影响扩大,北岛、舒婷、顾城等的诗作,被许多诗歌爱好者模仿,在大量的“复制”中,原来的那种真诚的生命已变得淡薄,而蜕化为形式的、技巧性的制作。
这引起对现代诗有着执著追求的青年的不安和不满。
虽说新诗群的崛起和诗歌的艺术变革也受到过来自传统力量方面的质疑,而且诗歌在文学中的位置后来趋于“边缘化”,但在“新时期”的初始阶段,诗的发展为人广泛瞩目,诗的状况受到普遍关注。
因为诗歌“不仅为诗本身,而且为整个文学脱离…文革‟模式的转型,对文学观念和方法的探索、革新,起到推动作用”。
在政治变动带来的历史反省时期,诗歌作为时代最敏锐而充分的导体,率先承担了表达社会情绪的职责,另一方面,诗在艺术上的探索与创新也使它一度在文学诸样式中处于引领潮头的前沿位置,其“先锋”姿态在文学界引起了有意义的反应。
在这一时期的诗歌艺术变革中,青年诗歌的涌现反响更大。
70年代末,一个青年诗人群的集结及其向传统的冲击与现代诗艺的突进,就形成了新时期诗歌的第一次最有革命意义和影响性的浪潮。
以谢冕为旗帜的新派评论家,把这股应运而生的现代诗潮称为“新诗潮”。
新生代诗歌是新时期文学史上除了朦胧诗之外另外一个最具影响力的诗歌流派,纵观整个新时期的诗歌发展史,大约只有新生代诗歌才达到了可以与朦胧诗分庭抗礼的思想艺术水准。
“第三代诗”简述
“第三代诗”简述提要:“第三代诗”指中国新诗史上继朦胧诗后的又一诗歌现象。
关于第三代诗,笔者试图在文章中厘清以下几个问题:“第三代诗”与刊物;它的种种命名;第三代诗诸多流派及代表诗人;有待评价的实绩等。
以期从多方面认识第三代诗。
关键词:第三代诗;形成;命名;评价20世纪70年代末,朦胧诗从地下走入地上,在诗坛正式亮相。
就在围绕着朦胧诗爆发的论争在诗界刚刚平息,新的诗学观念得以暂时确立之时。
1986年,惊魂未定的中国诗坛迎来了新时期中国诗歌的第二次浪潮——第三代诗。
诗坛一片喧嚣与骚动。
第三代诗与刊物第三代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思潮,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一些期刊。
韩东的《老家》,钟鸣的《次生林》,于坚的《高原诗辑》,吕德安的《黑色星期五》、杨克的《自行车》都是第三代诗最初的存在形态。
甘肃《飞天》的“大学生诗苑”栏目以支持大学生习作的名义,为后来的许多第三代诗人提供发表作品的机会。
兰州大学封新成创办的《同代》也颇有影响,第三代诗人主力于坚和后来许多第三代诗人的联系就是通过这些刊物建立起来的。
在正式刊物上,安仁发主编的《关东文学》以及《诗选刊》对第三代诗歌给予关注介绍。
当然,要谈“第三代诗”,决不能不提《中国》。
在1986年6月的《中国》刊上,牛汉郑重推出了一批“新生代”诗人的作品。
这是大展之前“第三代诗”在官方刊物的第一次集体亮相。
之后《星星》《草原》开始陆续发表“新生代”诗人的作品。
1986年8月,“中国现代诗研讨会”召开。
期间,徐敬亚接触了大量第三代诗人。
之后,徐敬亚即代表《深圳青年报》和《诗歌报》,向全国约八十余位诗人发出了大展邀请。
与此同时,《诗刊》、《当代文艺思潮》和《飞天》杂志也对“第三代诗歌创作”展开争论。
10月,第三代诗正式亮相《深圳青年报》和《诗歌报》。
可以说,第三代诗的出现,是和各种刊物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第三代诗的种种命名“第三代”的概念最早是由四川几所大学的诗歌爱好者提出的。
1983年7月,成都大学生编辑《第三代人》油印刊物,是“第三代”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当代文坛。
第三代诗歌名词解释答案
第三代诗歌名词解释答案一、“第三代诗歌”简介“第三代诗歌”是指从1970年代开始在中国出现的新的诗歌流派。
这一派别诗人以诗句结构和抒情方式与历代不同,诗歌性格独特,作品多涉及一些感性和情感的问题,从内容上看,有历史、现实、文化背景,但认知视角通常都是新世纪的。
二、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是第三代诗歌中最具特色的一种流派,它将时代特色与诗歌性格完美结合起来,表达了诗歌中的新生活意识和新抒情色彩,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反思、批判。
新古典主义的诗歌紧扣古典传统,同时注重形式的精致,正叙和抒情搭配,结构完整。
三、半抽象半抽象是第三代诗歌流派中最体现时代精神与创新思想的流派,诗歌中突破了传统单纯的抒情模式,加入了抽象象征的新意和构思,营造出新的艺术感受。
半抽象诗歌更多地强调表达,而不局限于情感抒情,把重点放在隐喻上,传达其中新的艺术意境。
四、自然诗自然诗是一种新的诗歌流派,旨在对自然的情怀和愚钝的自然主义进行再创作,重新认识和表达自然的感情,以此来激发社会的智慧和民众的精神。
自然诗用浅显的词句描绘自然世界,但真正揭示出的深刻思想却是超越实际的精神世界和情感空间。
五、时代记录时代记录也被认为是第三代诗歌的一个独特流派,试图通过对新时代发展过程的表述和审视,将社会发展中可推动进步的部分发扬光大,并对不良现象和弊端进行指正,彰显新时期新理念。
诗歌在表达时代情怀的同时,将新的理想融入到时代记录中,让人感受到新时期开启了新希望。
六、结语第三代诗歌有其自身独特的文艺思潮和表达方式,它充分概括了当下时代的主流文化,在传统的诗歌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新的视角重新描绘了现代的世界。
第三代诗歌不仅是一种苦乐参半的文学方式,更是一种在审美中进入普遍思想的实践,这一独特风格和有力表达在诗句中完美闪现,成为当下最具时代精神的诗歌流派。
最新 论第三代诗人的诗观-精品
论第三代诗人的诗观【摘要】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曾经名极一时的朦胧诗开始沉淀下来,其思想内涵和形式基本定型,在这种情况下,第三代诗人在朦胧诗影响下逐渐成长起来,他们开始进行自主创作,希望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方式。
第三代诗人的诗歌,在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的同时,他们开始用批判和怀疑的眼光重新看待社会和事物。
本文主要从第三代诗人的诗歌特征出发,研究第三代诗人的诗观。
【关键词】第三代诗人反英雄反崇高诗观一、前言第三代诗人是在朦胧诗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新生代诗人,他们采用象征主义、黑色幽默和意象派等手法进行自主诗歌创作,决意要求把诗引向真正人的道路,表现最平常普通的人生,追求一种像市民一样生活,但要像上帝一样思考的生活,于是平民与平民生活成为他们诗歌创作的题材来源,他们采用通俗的叙述技巧,展现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和个人情感,并在其中表达着各种具有怀疑和批判思想的精神。
二、第三代诗人的诗歌的特点第三代诗人以大学生、研究生和部分喜爱的青年工人为主,当时面临的是一个商品化的经济时代,传统价值观念的禁不起新的商品经济规律的冲击,当时人们的灵魂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
知识分子们本来就不坚固的精神世界开始崩塌,于是他们开始以怀疑和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事物,所以在他们的诗歌中,不再歌颂和赞扬传统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他们开始着眼于平民生活,用朴实的语言为我们展现当时平民琐碎无聊的细节琐碎。
因此反崇高、反英雄、反抒情、反传统,甚至反诗歌成为第三代诗人创作诗歌的主要特色。
由于第三代诗人也大多是平民阶层,所以许多第三代诗人从人的生存本能出发,在诗歌中体味和反映凡俗生命中所有的内容,如爱恨情仇、苦乐生死,甚至是一餐一饮等等,他们在作品中刻意表现出追求反崇高反英雄的精神,以凡俗之人平淡的意识代替了朦胧诗歌中的英雄气概,如在《有关大雁塔》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讲述的是韩东认为大雁塔没有伟大的寓意深刻的意义,而只是一座塔而已,人们不远千里跑过来参观只是为了感受一下所谓的英雄气息,但当人们离开后塔还是塔,平民还是平民,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最后他认为世界并不像每件事都要赋予其与众不同的含义,这些只是琐碎生活的一部分罢了。
第九章第三节新生代诗歌
在80年代,翟永明几乎每年都有一部长诗发表, 如《死亡的图案》(1987年)、《称之为一切》 (1988年)、《颜色中的颜色》(1989年)等。
海子的理想
“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 伟大的集体的诗,我不想成为一个抒情 诗人,或一位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 一名史诗诗人,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 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结合,诗和理想合 一的大诗”
“太阳七部书”
曾经单独出版的长诗《土地》是“太阳七 部书”中的一部分,它拥有一个大型的象征体 系,由生动的灵兽和诗歌神谱组成;长诗的主 题涉及人类在当代的整体命运。
“非非主义” (四川)
四川的“非非主义”是第三代诗中惟一有 着明确的理论主张的诗群。只是他们杜撰了许 多概念,比如他们提倡的包括“感觉还原”、 “意识还原”、“语言还原”在内的“创造还 原”;并坚持对语言实行“三度程序”的非非 处理,包括“非两值定向化”、“非抽象化” 和“非确定化”等等。同时,他们还提倡一种 “创造批评”。对于“非非主义”的理论和提 倡的诗歌方式主要应从其中表达的现实情绪与 态度去理解。况且,他们的创作,也很难看出 与这些理论有着紧密的关联。
“第三代诗”盛况
“1986——在这个被称为‘不可抗拒 的年代’,全国两千多家诗社和十倍百 倍于此数字的自谓诗人,以成千上万的 诗集诗报、诗刊与传统实行着断裂…… 至1986年7月,全国已出的非正式打印诗 集达905种,不定期的打印诗刊70种,非 正式发行的铅印诗刊和诗报22种。”
“现代诗群体大展 ”
“整体主义”和“新传统主义” (四
川)
整体主义和新传统主义的诗作,与杨炼这一 时期的艺术探索有更多的联系。他们倾向于从 南方的远古习俗、神话传说取材,以构成一个 存在于他们想像之中的、作为他们的精神形式 的远古世界——新的现代“神话”。
第三代诗歌的产生
第三代诗歌的产生:从朦胧诗到第三代诗1.朦胧诗的衰落80年代头两年之后,有关“朦胧诗”的论争还在激动人心地进行,但是,“新诗潮”的第一个浪头实际上已经过去。
当时的诗歌界,“复出”的诗人的大多数,写作上已出现停滞的现象,他们普遍难以顺利解决(或没有意识到)诗艺上的矛盾。
而“朦胧诗”(或“今天诗派”)作为一个群体,也已“失散”。
而且,由于“朦胧诗”的影响扩大,北岛、舒婷、顾城等的诗作,被许多诗歌爱好者模仿,在大量的“复制”中,原来的那种真诚的生命已变得淡薄,而蜕化为形式的、技巧性的制作。
这引起对现代诗有着执著追求的青年的不安和不满。
2.新生代的成长新诗潮向着另一阶段展开的另一重要因素是,一批比起“朦胧诗人”更年轻的作者开始涉足诗歌。
他们大多出生于60年代。
对于历史,对于“文革”,有着并不相同的记忆。
况且,在“朦胧诗”“退潮”的时候,社会思潮的状况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曾经相当一致的把握世界的社会政治伦理视角,其重要性也已大为降低。
50年代以来所构造的光明与黑暗、美与丑、崇高与邪恶对立分明的世界,在一些人那里,已不再那么清晰,以此作为对事物进行评判的模式,也不再那么有效。
世界的复杂性更充分展示在人们面前,“新时期”开始时把握个人和历史进程的确信,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动摇。
对于“朦胧诗”后的诗歌探索者来说,诗对社会历史的那种承担,也不再是毫无疑义了。
在后起的诗歌探索者看来,当代对中国现代诗的探索,“朦胧诗”仅是打开一个通道,其潜力和可能性远未被穷尽——而当时的诗界,似乎已存在将“朦胧诗”“经典化”的倾向(尽管同时在另外一些诗人那里“朦胧诗”仍是“异端”),这使他们感到忧虑。
他们特别感到当代写作者诗歌文本意识的欠缺,而汉语语词的潜能和表达的可能性,有着广阔的发掘和实验的天地。
3.第三代诗歌登上诗坛这样,一种有别于“朦胧诗”的“新的诗歌”和“新的诗人”的出现,就是势所必然。
这种出现,采用了一种和“朦胧诗”对抗、反叛的姿态[注:在当时,“pass北岛”(或“打倒北岛”)是他们中一些人喊出的口号]。
第九章第三节 第三代诗人的诗
3、反意象、反技巧。
他们认为北岛为代表的“朦 胧体”重意象、工技巧,体现了远离 大众的“贵族化”倾向,因而高喊 “打倒北岛”。为能更加贴近普通人 的生活,第三代诗人采取生活流的叙 述,将口语入诗。
(三)代表诗歌选读
《有关大雁塔》(韩东)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 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 为了爬上去 做一次英雄 也有的还来做第二次 或者更多 那些不得意的人们 那些发福的人们
Hale Waihona Puke 统统爬上去 做一做英雄 然后下来 走进这条大街 转眼不见了 也有有种的往下跳 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
那就真的成了英雄 当代英雄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什么 我们爬上去 看看四周的风景 然后再下来
杨炼:大雁塔
…… 我被固定在这里 已经千年 在中国 古老的都城 我象一个人那样站立着 粗壮的肩膀,昂起的头 颅 面对无边无际的金黄色
很多年 送信的没有来 铁丝上晾着衣裳 很多年 人一个个走过 城建局翻修路面 很多年 有人在半夜敲门 忽然从梦中惊 醒 很多年 院坝中积满黄水 门背后缩着 一把布伞 很多年 说是要到火车站去 说是明天
很多年 鸽哨在高蓝的天上飞过 有人回 到故乡
该诗明白如话的口语,缺乏激情的生 活流的简单罗列,表达的是诗人所体验的 那种平淡、无聊、落寞心境。
我所思念的七叶树、新鲜的青草 和桥下潺潺的溪水哪儿去了呢 只有卖花老汉流出的血凝固在我的灵魂里 只有烧焦的房屋 瓦砾堆、废墟 在弥漫的风沙中渐渐沉没 变成梦、变成荒原 ……
一次又一次,已经千年 在中国,古老的都城 黑夜围绕着我,泥泞围绕着我 我被判卖,我被斯骗 我被夸耀和隔绝着 与民族的灾难一起,
教授们也骑上自己的气泡 朝下漂像手执丈八蛇矛的 辫子将军在河上巡逻 河那边他说“之”河这边说“乎” 遇着情况教授警惕地问口令:“者” 学生在暗处答道:“也”
“第三代”诗歌概说
“第三代”诗歌概说一、命名的背景1、“更年轻的一代”需要与朦胧诗有别的诗(反抗与超越)2、社会生活世俗化程度提高3、文化转换从整体特征而言,从侧重社会性情感意志向侧重个体日常情感、经验的关注转换;“在偏于高亢、理性、浪漫激情、在节奏偏于急促的朦胧诗之后,诗歌革新的推进需要更多的因素作为动力:比如世俗美学的传统,现代都市生存境遇的经验、日常感性的更为细致的感受力,和对口语在内的现代汉语活力的挖掘、发现等。
敏感、生活阴影和细节、内向性、回归质朴平易、反讽调侃···提供了推进这场‘运动’继续‘飞行’的新的(当然并非惟一的)想象力。
”(洪)二、在1986—1988年1986年10月,《深圳青年报》、安徽《诗歌报》推出《中国诗坛1986年现代诗群大展》,据大展发者的统计,“1986年——在这个称为‘无法拒绝的年代’,全国2000多家诗社和十倍百倍于此数字的自谓诗人,以成千上万的诗集、诗报、诗刊与传统实行决裂,至1986年7月,全国已出版的非正式打印诗集达905种,不定期的打印诗刊70种,非正式发行的诗刊和诗报22种。
”大展汇集了100多名青年诗人和几十家“诗派”的作品,成为“新生代”的一次集体出击。
这些出击行为基本并有所扩大辑录在《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1986-1988年,我们可以看看当年的热闹:第一编(1986)朦胧诗派﹨非非主义﹨他们文学社﹨海上诗群﹨莽汉主义﹨园明园诗群﹨星期五诗派群﹨整体主义﹨新传统主义﹨极端主义﹨地平线诗歌试验小族﹨撒娇派﹨大学生诗派﹨现身在海外的青年诗人第二编(1986)四川九行诗黑龙江体验诗江苏日常主义北京北京四人上海主观意象江苏东方人诗派贵州生活方式北京男性独白江苏新口语江苏超感觉诗湖南悲愤诗人浙江咖啡夜湖北野牛诗吉林八点钟诗派四川自由魂吉林超低空飞行主义江苏阐释俱乐部吉林特种兵贵州情绪哲学四川“无”派江苏色彩派江苏呼吸派湖南裂变福建新大陆云南黄昏主义陕西太极拳江苏新自然主义陕西后客观吉林霹雳诗河南三脚猫四川群岩突破主义湖北离心原则贵州四方盒子吉林迷宗诗北京情绪诗安徽病房意识四川莫名其妙北京求道诗浙江卦诗上海情绪流四川新感觉派深圳边缘诗群北京西川体浙江现代诗歌福建大浪潮现代诗学会安徽世纪末深圳游离者四川四川七君广东小城诗派上海城市诗西藏雪海诗派第三编(1986 —1988)西北华北华东东北西南中南三、主义、流派宣言、艺术自释要览1、关于非非主义的一组争鸣2、建设性3、游戏性四、“第三代”的涵义“更年轻一代”、“第二次浪潮”、“后崛起”、“后新诗歌潮”、“试验诗”、“新生代”等等,但以“第三代”最为流行。
一 “第三代诗歌”与“朦胧诗”的区别
(一)“第三代诗歌”与“朦胧诗”的区别朦胧诗正值文革后期,诗人常常表现出一种晦涩的、不同于寻常的复杂情感,因此成为朦胧诗。
他们关注国家的命运,民族未来,但是经历了文革的诗人不可能也不会一下子在所有人面前把所有的思想曝光,于是他们任然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进行创作,这种创作方式让人琢磨不透,且深刻动人,完全让人很放松、朦胧诗论崇高,具有神圣使命。
他们满怀着救世主的态度,高度赞扬扬个人的生命价值与人格尊严,在艺术上追求诗歌的内在美的旋律。
代表作北岛的《我不相信》,顾城的《黑眼睛》,杨炼的《大雁塔》等。
这种隐喻和象征在后来的“复制者”的作品逐渐过于平淡以致产生了乏味和淡薄感,于是显得不再为人所接受了。
这便产生了不同于朦胧诗派的第三代诗。
第三代诗完全不再隐喻和象征,他们从朦胧诗的晦涩中解脱出来,提倡“拒绝隐喻”的口号,余坚认为诗是对隐喻的拒绝,对隐喻拒绝,破坏得越彻底,诗就越显出诗自身。
拒绝隐喻就是要达到诗歌的“澄明”, 于坚把诗歌的语言资源放在了民间,选择了口语,以日常生活为诗。
[5]“第三代诗人”就是在寻找一种不确定不明晰的方向,他们受到了前朦胧诗人的影响但是又更多地借鉴了欧美的后现代主义。
他们以平民的身份来关注自己周围的生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
如韩东的《有关大雁塔》,于坚的《尚义六街》,李亚伟的《中文系》等。
从杨炼和韩东眼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雁塔的不同之处,同时也看出朦胧诗和第三代诗的区别。
韩东的大雁塔是历史作为一种反方向存在,由于人们已经走出了那段历史将永去不返,消失于黑暗宇宙的深处,于是我们就去领略一种与我们没有实际关系的的东西,直接捕捉和触摸个人和个人当下的生活。
诗人向人们诉说大雁塔生命的所有的记忆,而人们只不过是一群过客,人们来观大雁塔赋予它以光荣和崇高,它站在一动不动着;给它灾难和慰藉,它依然存在着;给它忧郁和希望,梦想还有羞愧大雁塔仍然在那里从没改变过。
这一件件一桩桩都是从通过诗人的口中呈现出来大雁塔历史存在的画面。
第三代诗歌掠影
杨炼的《大雁塔》与韩东的《有关大雁塔》
……我被固定在这里/已经千年 /在中国/古老的都城/我像一 个人那样站立着/粗壮的肩膀, 昂起的头颅/面对无边无际的金 黄色土地/我被固定在这里/山 峰似的一动不动/墓碑似的一动 不动/记录下民族的痛苦和生命 //……我像一个人那样站在这 里,一个/经历过无数痛苦、死 亡而依然倔强挺立的人/粗壮的 肩膀,昂起的头颅/就让我最终 把这铸造恶梦的牢笼摧毁吧/把 历史的阴影、战斗者的姿态/像 夜晚和黎明那样连接在一起 /……我的歌声/将和排成“人” 字的大雁并肩飞回/和所有的人 一起,走向光明
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些什 么/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为了 爬上去/做一次英雄/也有的还 来做第二次/或者更多/那些不 得意的人们/那些发福的人们/ 统统爬上去/做一做英雄/然后 下来/走进这条大街/转眼不见 了/也有有种的往下跳/在台阶 上开一朵红花/那就真的成了英 雄/当代英雄//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我们爬上 去/看看四周的风景/然后再下 来
王老师 高一高二 证明人 李老师 最后他大学毕业
一篇论文 主题清楚 布局得当 层次分明 平仄工整 对仗讲究 言此意彼 空谷足音 文采飞扬 言志抒情
鉴定:尊敬老师 关心同学 反对个人主义 不迟到 遵守纪律 热爱劳动 不早退 不讲脏话 不调戏妇女 不说谎 灭四害 讲卫生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积极肯干 讲文明 心灵美 仪表美 修指甲 喊叔叔 叫阿姨 扶爷爷 挽奶奶 上课把手背在后面 积极要求上进 专心听讲 认真做笔记 生动活泼 谦虚谨慎 任劳任怨 不足之处:不喜欢体育课 有时上课讲小话 不经常刷牙 小字条:报告老师 他在路上拾到一分钱 没交民警叔叔
伊沙:《车过黄河》
列车正经过黄河/我正在厕所小便/我深 知这不该/我/应该坐在窗前/或站在车门 旁边/左手叉腰/右手作眉檐/眺望 像个 诗人/至少像个诗人/想点河上的事情/或 历史的陈帐/那时人们都在眺望/我在厕 所里/时间很长/现在这时间属于我/我等 了一天一夜/只一泡尿功夫/黄河已经流 远
中国现当代诗歌赏析 第十一讲 于坚韩东精讲
其实,我是一个被命运退回的臭诗人 我要抢回那些和死者谈过的话 我打算是一切或干脆一切都不是 我也许是另外的我,很多的我,半个我 我是未来的历史、车站另一头的路 是成功是半途而废 我是大桥、城市、烟囱和廉价烟草的批发者 我是很多的诗人和臭诗人-- 物质迷语里的流浪汉 被狗和贫穷不断扯破裤裆 我是科学之父、之子和45元月薪的实验员 是打铁匠的儿子 大脚农妇的女婿
教授们也骑上自己的气泡 朝下漂像手执丈八蛇矛的 辫子将军在河上巡逻 河那边他说“之”河这边说“乎” 遇到情况教授警惕地问口令:“者” 学生在暗处答道:“也” 中文系也学外国文学 着重学鲍迪埃学高尔基,在晚上 厕所里奔出一神色慌张的讲师 他大声喊:同学们 快撤,里面有现代派 中文系在古战场上流过 在怀抱贞洁的教授和意境深远的 月亮下面流过 河岸上奔跑着烈女 那些头洞里坐满了忠于杜甫的寡妇 后来中文系以后置宾语的身份 曾被把字句两次提到了生活的前面 现在中文系在梦中流过,缓缓地 像亚伟撒在干土上的小便,它的波涛 随毕业时的被盖卷一叠叠地远去啦
诗人老杨老是打算 和刚认识的姑娘结婚老是 以鲨鱼的面孔游上赌饭票的牌桌 这条恶棍与四个食堂的炊哥混得烂熟 却连写作课的老师至今还不认得 他曾精辟地认为大学 就是酒店就是医专就是知识 知识就是书本就是女人 女人就是考试 每个男人可要及格啦 中文系就这样流着 教授们在讲义上喃喃游动 学生们找到了关键的字 就在外面画上漩涡画上 教授们可能设置的陷阱 把教授们嘀嘀咕咕吐出的气泡 在林荫道上吹过期末
许多谈话如果录音 可以出一本名著 那是热闹的年代 许多脸都在这里出现 今天你去城里问问 他们都大名鼎鼎 外面下着小雨 我们来到街上 空荡荡的大厕所 他第一回独自使用 一些人结婚了 一些人成名了 一些人要到西部 老吴也要去西部 பைடு நூலகம்家骂他硬充汉子 心中惶惶不安 吴文光 你走了 今晚我去哪里混饭 恩恩怨怨 吵吵嚷嚷 大家终于走散 剩下一片空地板 像一张空唱片 再也不响 在别的地方 我们常常提到尚义街六号 说是很多年后的一天 孩子们要来参观
臧克家诗歌《三代》原文及赏析
臧克家诗歌《三代》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臧克家诗歌《三代》原文及赏析【导语】:《三代臧克家》全文与读后感赏析孩子在土里洗澡; 爸爸在土里流汗; 爷爷在土里葬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十章第四节第三代诗歌以及韩东诗歌教学内容:了解第三代诗歌的内涵及主要艺术特点;了解韩东诗歌特点并通过阅读其《有关大雁塔》、《山民》来理解其与朦胧诗不同的特点。
教学重点:第三代诗歌的艺术特点。
教学第一阶段——基础理论教学部分(12分钟)●掌握后新诗潮以及第三代诗歌概念内涵;●掌握第三代诗歌艺术特点。
课前思考:朦胧诗的艺术特征是什么?八十年代,中国新诗曾繁荣一时,流派纷呈。
“朦胧诗”一波未平,“第三代诗歌”一波又起。
1984年以后,一场以“PASS北岛”为口号的第三代诗歌运动席卷全国,各地诗歌流派林立,其中以“非非”、“他们”、“莽汉”等流派最为突出。
1986年10月,安徽《诗歌报》与《深圳青年报》分别刊发了“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流派大展’”,即后来所说的“86诗歌大展”,将第三代诗歌运动推向高潮。
一、第三代诗歌(一)第三代诗歌概念内涵所谓“第三代”,按照诗人们的解释,第一代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的郭沫若、李金发、戴望舒、艾青、臧克家等老一代诗人,革命的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是他们的主流,我们称之为政治诗;第二代主要指以朦胧诗为主体的现代诗人,如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人.朦胧诗在思想核心上主要表达的是对人的自我价值的个性自由精神的肯定,朦胧诗崇尚英雄主义、悲剧美学,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其诗歌主题往往表现为觉醒与叛逆、失落与寻找、苦难与历史等;朦朦胧诗艺术形式上常常采用意象化、象征化等表现手法。
我们称之为政治文化抒情诗;而第三代诗人则是从朦胧诗人中分离出来的后朦胧诗人,他们反对朦胧诗,他们高呼“打倒北岛”,试图颠覆朦胧诗。
第三代诗人不要朦胧诗的悲壮与崇高,他们只要做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凡人”,做“凡人”想做的一切事,说“凡人”该说的一切话。
代表人物是韩东、于坚、徐敬亚、李亚伟、杨克等。
对这第三代诗歌潮流的称呼多种多样,如“后新诗潮”、“先锋派”、“新生代”、“后朦胧诗”等,其中大部分也是参照朦胧诗群而进行的命名。
(二)第三代诗歌的艺术特点第三代诗人毫不客气地张扬反文化、反崇高、反英雄的口号,在创作中力图使诗歌世俗化、平民化,表现这种最普遍最平凡的人生。
在这样的追求这下,他们的创作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
首先,反崇高、反英雄的平民意识许多第三代诗人从人的生存本能出发,在诗歌中反映凡俗生命中所有的内容,如爱恨、生死、睡觉、上厕所等。
他们就是要返回生命本真状态,做一个世俗平凡的人。
在第三代诗人笔下,卡尔·马克思这么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被还原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甚至有些邋遢的犹太人。
犹太人卡尔·马克思/叨着雪茄/用鹅毛笔写字/字迹非常潦草/他太忙/满脸的大胡子/刮也不刮……他写诗/燕妮读了他的诗/感动得哭了……(尚仲敏《卡尔·马克思》)。
朦胧诗人所在意的那些英雄主义与崇高,在第三代诗人的解构下已烟消云散。
一切的伟大和英雄被请下诗坛。
其次,反文化的冷抒情所谓的反文化,指反对约定俗成的历史传统文化,反对其中蕴藏的传统价值观念和传统的文化习惯。
如张锋的小诗《本草纲目》:一两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三钱李商隐的苦蝉/半勺李煜的一江春水煎煮/所有的春天喝下/都染上中国忧郁症一提起《本草纲目》,人们一般都会想到李时珍的医学专著。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与诗歌应该是风马牛不相及,但张锋却直接把它拿过来,作为一首诗的题目,由此引发了我们强烈的好奇心,使我们对其产生一种阅读期待。
在诗歌中,诗人对中国古典文化中许多著名的意象进行了调侃式的借用,把《天净沙•秋思》、《蝉》、《虞美人》这样几组古诗词中的经典意象放在一起,配制成一个药方给人另外一种全新的感受。
更有意思的是,药本是用来治病的,而诗人开出的这个药方,却是让人“得病”的,这就有了“故作病态”的意味,诗歌讽刺了中国人对“忧郁症”的偏爱和嗜好,从而对中国文化的阴柔的缺少阳刚之气表示出不满的情绪。
就这样,《本草纲目》消解了原诗的经典意味和文化感,第三,反意象、反修辞的现代口语和语感的应用第三代诗歌不讲究意象的精炼,反对使用修辞,过多使用形容词,重视口语和语感的应用。
如于坚的《尚义街六号》采用了完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来表现一群经常在“尚义街六号”相聚的生活片断:尚义街六号/法国式的黄房子/老吴的裤子晾在二楼/喊一声胯下就钻出戴眼镜的脑袋/隔壁的大厕所/天天清早排着长队……大家终于走散/剩下一片空地板/像一张旧唱片再也不响……长诗采用了完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如话家常。
但细细读来,却有一种哀伤的味道。
尤其是在诗的结尾,大家各奔东西,则给人一种人生平淡无奇的凄凉感。
小结:第三代诗歌在精神价值上张扬反崇高、反英雄、反文化,在艺术表现上标举反意象、反优雅、反修辞的口语化写作。
课后延伸阅读李新宇《中国当代诗歌潮流》,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陈仲义:《诗的哗变——第三代诗面面观》,鹭江出版社1994 .孙基林《崛起与喧嚣——从朦胧诗到第三代》,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4 .教学第二阶段——作品应用教学部分(10分钟)●通过具体诗人诗歌了解第三代诗歌特点;●通过阅读韩东《有关大雁塔》了解第三代诗歌反崇高、反文化、反意象的艺术特点。
二、韩东诗歌创作(一)韩东诗歌的艺术特点韩东作为第三代诗人的代表作家,在80年代中期,与李亚伟等人推动了第三代诗歌的发展,发表了《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明月降临》、《山民》、《初升的太阳》等诗作。
韩东的诗,带有一种哲理思辨色彩,语言平淡直白。
(二)阅读诗歌《有关大雁塔》《有关大雁塔》这首诗歌比较集中显示了韩东诗歌语言的简约、意象的淡漠以及反英雄主义、反理想主义的平民化特征。
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为了爬上去做一次英雄也有的还来做第二次或者更多那些不得意的人们那些发福的人们统统爬上去做一做英雄然后下来走进这条大街转眼不见了也有有种的往下跳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那就真的成了英雄当代英雄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什么我们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风景然后再下来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慈恩寺内,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历史文化的象征。
朦胧诗人杨炼专门写了一首长诗《大雁塔》来吟赞她,把“大雁塔”作为历史文化承载的象征物。
课堂提问:请结合第三代诗歌的特点来谈谈《有关大雁塔》的艺术特点。
●反崇高“英雄”一词在诗中出现了四次之多,但诗人完全是在反面的意义上使用这个词,这里所谓的“英雄”不过是观光客,根本没有任何英雄的气派和特征。
英雄之塔成了自杀的高楼(也有有种的往下跳/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那就真的成了英雄)●反文化诗中的“大雁塔”已不再是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的象征!在诗人的笔下,它仅仅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破塔而已,我们爬上去,也只不过是为了看看四周的风景罢了。
历史文化承载的象征物——观光景点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我们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风景/然后再下来●反意象——口语化的书写方式(有关二字)没有密集的意象,没有一个完整的主体意象同样一座大雁塔,作为杨炼苦心营建的充满悲剧、英雄、历史、文化气息的意象空间却被韩东不动声色地消解了。
小结: 第三代诗人韩东面对大雁塔已不再是豪情勃发和情不自禁的赞叹,相反是无聊、无奈和冰冷到骨头里的厌倦。
《有关大雁塔》这首诗中,诗人消解了历史和文化,消解了英雄和崇高,诗人关注的是当下的日常生活,是平常人的平常生活。
教学第三阶段——素质拓展教学拓展部分(20分钟)●阅读韩东诗歌《山民》,分析隐藏在诗歌里的哲理思考;●通过对诗歌的分析,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语言逻辑能力。
(三)诗歌《山民》阅读叙述性的诗歌《山民》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叙述情节的,我们按照它的叙述情节来讲。
小时候,他问父亲“山那边是什么”父亲说“是山”“那边的那边呢”“山,还是山”他不做声了,看着远处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这是诗的第一节,采用口语与对话的形式,叙述父子之间的一段对话。
这是一种新诗戏剧化的表现。
细读诗歌,我们眼前的小山民仿佛是一位不甘心守着成规的探索者,是想走出封闭大山的渴望者。
山民从小就生活在大山深处,目之所及皆山也,难道世界上只有山了吗?他禁不住向父亲打探外面的世界。
这“山那边是什么”的发问早已不是第一次,至少在他“小时候”就开始了,自己求取不了答案,转而去求助父亲。
然而,父亲的回答使他大为失望。
外面也是重重叠叠的山,一颗充满憧憬的心顿时蒙上阴影,他的眼睛感到疲倦,更疲倦的还是他的心,我们似乎可以看见山民那一双的失望的眼睛,能为之作证的便是他的“不做声”和“这样疲倦”。
我们从这默默的疲倦中就能读出多少探索者的艰辛与困惑啊。
他为什么“这样疲倦”呢?阅读诗的第二节。
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他只能活几十年所以没有等他走到那里就已经死在半路上了死在山中从诗作的第二节起,诗人采用心理剖白的手法来揭示山民的思想变化。
从这里,我们不难读出他的悲哀。
随着小山民的成长,他也慢慢地知道:“海是有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但是悲哀也就在这里,大海离深山是如此的遥远,只能活几十年的他,“没等到他走到那里/就已死在半路上了/ 死在山中”。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生命是如此短暂、个人是如此渺小的惆怅。
让山民希望幻灭的是那绵绵密密、那样的百转千回、那样的遥遥无尽的重重群山。
思考:这“群山”,仅仅是指自然的“群山”。
如果不是,那会是什么呢?(后来回答)他觉得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到他死的时候儿子就长大了儿子也会有老婆儿子也会有儿子儿子的儿子也会有儿子接下来,我们看到,清醒了的新一代的“山民”没有在望山兴叹之后作绝望之举。
他想到了应该上路,而且“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道理很简单,因为“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儿子也会有儿子……”就像愚公说的,“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一边生孩子,一边赶路,终有一天会见到大海的。
这个想法也许是破天荒第一次出现在深山中,这是一个何等壮观的想法,说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不为过。
在这里,我们的思路会进入《愚公移山》的习惯思维轨道。
思考:这里“山民”是“愚公”吗?诗歌是在写愚公精神吗?然而,韩东并没有按照“愚公移山”的思路走下去,韩东让他的“山民”就此刹住。
诗人写道:他不再想了儿子也使他很疲倦他只是遗憾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讨论:山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与他的父辈有什么不同?(3分钟)“山民”与现状妥协了,他不再想了。
“他只是遗憾 /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这样,他终于为自己的懦弱找到了借口,“山民”把责任归结到自己的祖先头上了。
而他呢,也并不想为实现看大海的愿望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他希望的是他的祖先像他那样想,然后做,那么自己就可以坐享其成——看到大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