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区域布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化产业区域布局

学院:艺术文化学院

专业:09艺术学

姓名:汉萍

学号:200907048

文化产业区域布局

摘要:产业布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各部门、各环节在地域

上的动态组合分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运动规律的具体表现。在阐

述文化产业布局,我们首先研究产业布局理论包括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

与发展、产业布局理论的研究内容以及其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其次,研

究文化产业区域布局的影响因素;最后,考察文化产业区域布局的实践。当今世界,文化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日益成为国民经济

的支柱产业,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已成为实

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存在一定问题,缺乏合理

规划。因此,研究文化产业区域布局便成为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文化产业

合理科学规划的必要步骤。最后,根据产业区域布局的研究,结合我国

国情,对我国文化产业区域布局进行合理有效规划。研究文化产业空间

发展规律对于科学制定文化产业战略规划以及他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具有

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产业区域布局理论影响因素科学规划

产业布局理论形成于19世纪初~20世纪中叶,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地区间的经济联系空前扩大,商品销售与原料地范围愈来愈大;同时,经济危机频繁爆发。如何合理布局产业已成为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最早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德国学者杜能、韦伯等运用地租学说、比较成本学说等许多经济学研究成果,创立了古典区位理论。后在第三次产业革命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下,经历了一个异常的发展过程,形成了成本学派理论、市场学派理论、成本——市场学派理论、以后起国家为出发点的西方产业布局理论及其他相关理论。马克思主义经

济学家,在研究社会一般分工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产业布局理论。其中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区域分工理论是指导我国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主要研究产业布局的条件、特点、层次、机制和区域产业结构等内容,他们都深刻改变着产业布局的面貌。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指出,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框架已经拉开,全国区域性产业布局的初步形成,产业发展形成合力,东、中、西部各显特色,初步造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三大文化产业带以及西南、西北地区等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加入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这是国家十一五规划开始的文化产业布局和区域结构的雏形。实施区域发展规划,首先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和经济发展地区不平衡规律决定的,显示了文化产业的对一二产业的基础依赖性和利用文化资源发展新经济的能动性辩证统一。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一是地理位置因素,第二、三产业主要分布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的地方,多为不同规模的加工中心,并汇集众多的第三产业部门。二是自然因素,它直接影响到产业布局的大格局。三是人口因素,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这两方面的属性对产业布局都有深刻的影响。作为生产者的人,人口数量对市场规模和资源开发程度有较大影响,人口质量或人口素质也对产业布局有重大影响。人口质量的高低是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联系的。作为消费者的人,人口消费状况对产业布局也有明显影响苛刻地区人口数量、民族构成和消费水平的差异,要求产业布局与人口的消费特点、消费数量相适应。此外,人口的性别、年龄、民族、宗教差异,导致了市场需求特征的多样性,要求产业布局根据不同

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项目种类和规模,最大限度的满足各种层次人口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四是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历史基础,市场条件,国家的政策、法律和宏观调控,国内、国际政治条件,价格与税收条件等。五是科学技术因素,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重要条件之一。基于以上因素,我国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存在问题。相比较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省份在推进科技创新、开发新兴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中西部省份的文化资源并不亚于沿海和东部发达省份,但当前中西部省份的文化产业规模占GDP比重大大低于沿海和东部发达省份,尤其在利用高新技术的新兴文化业态发展方面明显不足。这里面既有资金投入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差距,也有战略布局和政策导向的差异。为了推动中西部文化科技创新,应重视国家长中短期文化产业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以及政策法规的研究与制定,为文化科技研究与应用提供支持和引导。

产业布局的实践,一是国际分工与国际产业转移。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我们必须采取既积极又审慎的态度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二是全国性产业布局,主要是从全国规模考察产业的空间联系、产业结构的适时转换与经济成长,以及适应一国经济成长个阶段而进行的对产业布局总体框架的调整。面对我国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后果,考虑到我国实现小康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我国现阶段产业布局的总体目标应是适度倾斜、总体协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三是地区性产业布局,是地区产业运行在空间上的实现,它主要研究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地区内部个产业空间组合的最佳形式和一般规律,以求合理的利用本地资源,求得最大的区域效益。从产业运行规律的角度来看,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不断创造或引进新的产业、部门或产品,并在更大范围内扩散和发展的过程。是否不断

有新产业或产品被创造和发展,是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创新活动集中在少数城市或地区。因此,我国在文化产业布局上缺乏总体规划,难以形成贯通的产业链条,各地产业布局差异性不够,在产业政策、项目设置、发展目标、龙头企业设定方面趋同。四是县域经济发展,产业集群体现特色产业与区域经济的有机结合,积极培育和推进地方产业集群已成为目前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和政府制定政策的着眼点。中国县域资源差异性很大,县域经济发展不应该、也不可能有统一的发展模式。最近经济普查统计数据表明,文化产业诸多指标均显示东部地区好于中西部,但是投资收益数据却显示出西部省份高于东部地区。也就是说,全国文化产业总体上发展不足,但是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更为突出。东部发达地区高于平均水平,已经开始出现产业单位过于集中、产业能力过剩、资产收益下降的情况;中西部地区则产业发展不足,资产收益大大高于东部发达地区,大有可为。这也说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文化资本过于集中,逐步成为文化资本输出地区,而西部的投资机会则好于东部地区,成为吸纳投资的最佳区域。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新的区域发展策略成为必需。十七大部署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这一整体战略在个不同条件的地区,可以有重点、有分解、有步骤的开展。

正确布局发展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应该包括三个要点:盘活资源,认清趋势,有所为有所不为。第一,根据不同的区域资源状况,发展不同类型的文化产业。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东部发达地区,由于具有强大的经济、技术基础和高水平的现代消费群体,劳动力价格也较高,宜于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