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131338-张展飞

合集下载

奉城镇区控规修编说明书

奉城镇区控规修编说明书
1.2 单元所在奉城镇的区位情况............................................................................................3 1.2.1 单元所在奉城镇在上海市的区位..........................................................................3 1.2.2 单元所在奉城镇在杭州湾北岸的区位..................................................................4 1.2.3 单元所在奉城镇在奉贤区的区位..........................................................................4 1.2.4 单元在奉城镇域的区位..........................................................................................4 1.2.5 小结 .........................................................................................................................4
规划系统图
1. 开发动态图 2. 规划结构分析图 3. 土地使用规划图 4.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5. 基础教育设施规划图 6.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图 7. 空间景观构架规划图 8. 开发强度图 9. 高度控制图 10. 道路系统规划图 11. 交通组织规划图 12. 给水、消防系统规划图 13. 燃气系统规划图 14. 防汛排涝及雨水排放系统规划图 15. 污水系统规划图 16. 电力系统规划图 17. 通信、邮政系统规划图 18. 环卫工程、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图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2008-2020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2008-2020
能实行 能复制 能推广
主导产业
发展策略: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将 生态城建设成为国际生态环保技术 的策源地、总部基地,积极参与国 际合作与分工,建立新型的国际技 术和经贸合作机制,构筑与生态城 适应的产业结构,形成国际一流的 生态型产业体系,提升服务能力, 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主导产业:
(1)生态环保科技研发转化产业;
5.95 71.12
0.6 347.27 341.04
13.78%
S3
社会停车场库用地
4
G
其中 G1
绿地 公共绿地
G2
生产防护绿地
6.23 458.2 422.2
36
18.19%
5
M
其中 M1
6
W
7
U
8
CR
工业用地 一类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市政设施用地
混合用地
236.13 236.13 11.59
44.27
供热系统充分利用北疆电厂 余热
•返回电厂的10℃回水,依次进入换热 器、梯级热泵,回收电厂循环水余热 量,升温到90℃,最终通过蒸汽加热 器将回水升至130℃供出。 •在用户端,进入包括热水型单效吸收 热泵及换热器集成的大温差换热装置, 逐级降温到10℃后再返回电厂,完成 循环。
5、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低于150吨 达到20% 达到90% 达到60% 达到50%
三规合一
在总体规划编制同时,开展了《中新天津生 态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中新天津生态 城总体规划(2008-2020年)环境影响报告 书》,确定了生态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 境保护的相关要求,并纳入总体规划
专家领衔、部门合作

能复制 能实行 能推广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南阳师范学院本科学生实验报告姓名丁利旺院(系)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专业地理信息科学班级13级4班实验课程名称土地利用规划指导教师及职称白景锋开课时间2015 至2016 学年一学期南阳师范学院教务处编印实验名称目录实验一:土地需求量预测(1)实验二:土地需求量预测(2)实验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编制学生姓名:丁利旺专业:地理信息科学班级:13级4班课程名称:土地利用规划实验名称:土地需求预测(1)实验编号:No 1指导教师:白景锋实验地点:逸夫楼机房1 实验时间:小组合作:是()否(√)小组成员:实验目的:1.了解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必要性和意义;2.掌握不同的土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明确不同方法的实用性;3.能够借助传统手工方式或计算机计算方式熟练使用不同的预测方法。

实验设备:计算机实验内容及步骤:1.确定预测目的;2.检验土地需求量预测案例提供的资料;3.利用传统手工方式或者计算机软件实施预测过程:分别采用趋势预测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案例(见附件1)进行预测。

其中,手工计算方式严格按照预测方法的原理进行逐步计算;计算机计算可以采用EXCEL数据分析工具或者SPSS软件等;4.比较传统手工和计算机两种计算方式的优缺点;5.分析预测误差。

附件1:例1. 根据某县市1970-1999年30年耕地面积资料(表-1),采用趋势预测法计算出预测方程并绘制趋势线,同时计算出2000年的耕地面积,最后对预测误差进行分析。

实验过程:在EXCEL中按下表输入原始数据,打开工具栏,选择“数据分析——回归分析”选择“耕地面积”所在列为Y变量,“年次”列为X 变量。

选择数据回归结果所放的单元,确定。

得到以下结果。

表-1 ××县1970-1999年耕地面积年份X年次Y耕地面积1970 1 95.471971 2 98.81972 3 108.111973 4 110.221974 5 110.241975 6 113.161976 7 111.611977 8 112.011978 9 109.841979 10 105.031980 11 100.461981 12 105.94 1982 13 100.51 1983 14 100.77 1984 15 100.77 1985 16 100.77 1986 17 98.77 1987 18 98 1988 19 90.111989 20 88.39 1990 21 85.3 1991 22 84.6 1992 23 85.08 1993 24 83.98 1994 25 83.35 1995 26 83.07 1996 27 83 199728 82.63 1998 29 82.61 19993082.61回归统计 Multiple R 0.871016 R Square0.758669 Adjusted R Square 0.75005 标准误差 5.471074 观测值 30Coefficients 标准误差 t Stat P-valueLower 95% Intercept113.28942.048768 55.296333.85E-30109.0927 X Variable 1 -1.08273 0.115404-9.382083.86E-1-1.31913Y=-1.0827X1+113.292040608010012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原始数值预测值实验小结: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我认识到了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必要性和意义;并且掌握了不同的土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明确不同方法的实用性;以及能够借助传统手工方式或计算机计算方式熟练使用不同的预测方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阻力源分析与实务研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阻力源分析与实务研究
崔 许 锋
( .中南 财 经 政 法 大学 工商 管 理 学 院 ,湖 北 武 汉 4 0 7 ; 1 3 0 3
2 .中南 财 经 政 法 大学 土 地 经 济 研 究 中 心 ,湖 北 武 汉 4 0 7 ) 3 0 3
摘 要 :根 据 笔 者 近 些 年 来 参 与 “ 规 ” 编 制 的 实 际 经 验 , 首 先 阐 述 “ 规 ” 的联 系 ,其 次 着 两 两 重 分 析 二 者 衔 接 的 阻 力 源 , 然 后 在 此 基 础 上 提 出 了研 究 的 重 点— — “ 规 ” 衔 接 的 实 务 , 最 后 两
制指标 为1 0 公顷 ,这些指 标来 源于 《 北省 土 26 0 湖
设 用地 的规划 。以湖北 省 十堰 市为 例 , 《 十堰 市 土 地利 用总体规 划规 划 ( 0 6 2 2 2 0 - 0 0年 ) 规 划 范 围 》
为 十 堰 市 所 辖 的 五县 一 市 两 区 , 一 个 经 济 技 术 开 发 区 和 一 个 旅 游 经 济 特 区 ,规 划 范 围 为 2 7 . 0 36 4 4 平

两 规 的 联 系
( )编 制主 体相 同 一
土地 利用 总 体规 划编 制 主体 是各 级 人 民政府 , 国土部 门作 为政 府 职能 部 门主 要 承 担 具 体 编 制 任
务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是 城 市 建 设 和 空 间 布 局 的 纲 领 ,
衔接 的要 求 也 是 为 了实 现 科 学 规 划 。但 是 不 同 的
符合城 市规划 ,服从 规 划 管理 。 所 以 任何 企 业 和 ”
个 人 申 请 城 区 内 土 地 必 须 符 合 “ 规 ” 所 确 定 的 两 土 地 利 用 布 局 ,不 符 合 “ 规 ” 的 用 地 申 请 均 不 两 能批 准 通 过 ,这 从 法 律 高 度 确 定 了 “ 规 ” 的 控 两 制性 作用 。

河南驻马店遂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河南驻马店遂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遂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发布时间: 2009-7-8 被阅览数: 1419 次来源:遂平县国土资源局前言遂平县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历史源远流长,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肉牛生产基地县、铜山优质烟生产基地县和全省畜牧业发展重点县、国家食品工业强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按照国家、省、市关于规划修编工作指导意见及《驻马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要求,结合遂平县实际,编制了《遂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规划期内遂平县土地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的纲领性文件,是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和严格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

《规划》全面分析了遂平县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阐明了全县土地利用战略构想、方针原则、总体目标和任务。

制订了各类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

目录第一章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 1第一节县域概况. 1第二节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3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7第四节上一轮规划实施成效. 9第二章战略定位与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2第一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12第二节土地利用指导思想与原则. 14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6第三章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19第一节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19第二节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24第四章合理调控中心城区和乡镇建设用地. 44第一节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及规模控制. 44第二节乡镇用地布局及规模控制. 45第三节产业集聚区用地调控. 51第五章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安排. 53第六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55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55第二节集约利用城镇工矿用地. 55第三节加大农村居民点整治力度. 56第七章土地利用分区及管制规则. 60第八章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67第一节加快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 67第二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68第三节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69第四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区域及项目安排. 70第九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76第一节构建稳固的土地生态环境基础. 76第二节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76第三节加强土地生态环境建设. 78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80第一节行政措施. 80第二节经济措施. 81第三节法律措施. 81第四节技术措施. 82第五节扩大规划民主决策和公众参与. 82附表. 84附表1 遂平县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分解表. 84附表2 遂平县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表. 85附表3 遂平县2006-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统计表. 86附表4 遂平县林地指标分解表. 87附表5 遂平县园地指标分解表. 88附表6 遂平县基本农田调整情况明细表. 89附表7 遂平县农村居民点减少情况明细表. 92附表8 遂平县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 95附表9 遂平县近期占补耕地指标分解表. 96附表10 遂平县乡镇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97附表11 遂平县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98第一章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第一节县域概况遂平县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属淮北平原;南与驻马店驿城区交界;北与西平县毗邻;西与泌阳、舞钢市连山隔水;东与上蔡、汝南接壤;介于北纬32°59'-33°18’、东经113°37’-114°10’之间;县境东西长5 1千米,南北宽33千米。

加强环境工程建设构建生态城市 张展

加强环境工程建设构建生态城市 张展

加强环境工程建设构建生态城市张展发表时间:2017-11-29T15:21:02.18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8期作者:张展1 武宁波2[导读] 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应当积极做好环境工程的建设与应用,做好环境治理、构建生态城市。

摘要:做好环境治理构建生态城市是现今我国城市建设中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

近些年来,我国的环境污染极为严重,对于民众的生产、生活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做好环境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是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的重要环节,将环境工程的建设应用,对于城市中推进城市生态建设进程、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环境工程;建设构建;生态城市1环境工程基本概念1.1环境工程基本概念环境工程主要指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修复生态环境、改善生活环境和城镇环境质量的建设项目和工程设施,主要涉及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噪声与振动污染控制、电磁辐射污染控制、污染土壤修复等各领域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建设则是指环境工程项目设计、项目管理、项目建设、项目运营及交流的一系列过程及措施。

1.2生态环境基本概念生态是指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而环境一般是指地理环境,是人类周围的自然现象的总体的统称,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大类。

综合生态和环境两个基本概念,我们把生态环境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以及生物资源等的数量和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我们所关注的环境问题是指人为实现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各类负反馈效应。

2环境工程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应用现状构建生态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民众生活水平提高的客观需求,生态城市建设指的是通过利用生态学原理构建出一个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东莞生态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东莞生态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东莞生态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东莞生态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送审稿东莞生态园管理委员会广州地理研究所2010年12月项目名称:东莞生态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委托单位:东莞市国土资源局东莞生态园管委会设计单位:广州地理研究所全国土地规划甲级资质证书:020007领导小组:项目主管:吕鹏东莞市国土资源局规保科科长张虹鸥广州地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项目负责:钟新基教授技术负责:钟新基教授黃卫平高级工程师制图负责:丘健妮助理研究员项目成员:目录东莞生态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言 (1)一、规划总则 (2)(一)规划范围 (2)(二)规划期限 (2)(三)规划依据 (2)(四)规划编制原则 (4)(五)规划目标 (4)二、园区概况 (6)(一)区位概况 (6)(二)自然资源概况 (6)(三)社会经济概况 (7)(四)生态环境概况 (7)三、土地利用现状 (8)四、发展定位与规划目标 (10)(一)园区发展定位 (10)(二)园区发展规模 (10)(三)整体空间发展方向及发展模式选择 (10)(四)土地利用目标 (11)(五)土地利用原则 (12)五、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规划 (14)(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4)(二)土地利用布局规划 (20)六、空间管制 (22)一、空间管制原则、目标及管制架构 (22)二、一级土地利用空间控制区及管制规则 (24)三、二级土地利用空间管制区及管制规则 (26)七、土地用途分区 (33)(一)分区原则 (33)(二)用途管制分区 (34)八、重点建设项目规划和补充耕地 (39)(一)中心片区建设 (39)(二)研发区建设 (39)(三)工业区的建设 (40)(四)交通用地 (40)(五)市政设施 (40)(六)生态建设 (40)(七)耕地补充措施 (40)九、土地整治 (42)(一)土地整治(土地“四整四聚”)方针 (42)(二)土地整治(土地“四整四聚”)目标 (42)(三)土地整治(土地“四整四聚”)措施 (42)十、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45)(一)环境保护规划 (45)(二)生态保护规划 (45)(三)绿地系统规划 (46)(四)规划方案环境影响评价 (47)十一、实施规划的措施 (48)(一)建立和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体系,提高规划的法律效力 (48)(二)加强规划执行力度,落实规划目标 (49)(三)利用经济手段、市场机制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50)(四)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规划管理水平 (51)(五)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加大社会监督监管力度 (51)附表 (53)附表1东莞生态园2010-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54)附表2东莞生态园2010-2020年耕地补充平衡表 (55)附表3东莞生态园2010-2020年一级土地利用空间控制区划分表 (55)附表4东莞生态园(寮步镇)2010-2020年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表 (56)附表5东莞生态园2010-2020年规划用地用途管制分区 (56)附表6东莞生态园2010-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57)附图1.东莞生态园土地利用现状图(2009年)2.东莞生态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10-2020年)3.东莞生态园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2010-2020年)东莞生态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一、规划背景及编制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吴忠利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吴忠利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政策文件政策文件政策文件政策文件一国务院关于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130二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的通知发改西部20122970三国土资源部关于支持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有关措施的函国土资函201334920062020四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8五国土资源部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2119六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国土资规201610七国土资源部关于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积极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八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九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宁党发201437十自治区党委关于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开放宁夏建设的意见宁党发201522十一关于做好棚户区和农村危窑危房改造项目建设用地管理工作的通知宁国土资发2014244十二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宁国土资发2015125十三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指导意见的通知宁国土资发20154552006202010十四关于下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主要指标的通知宁国土资发2016466技术规程技术规程技术规程技术规程一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42010
II
吴忠市利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文本
第一章 前 言
第一节 县域概况
吴忠市利通区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西临黄河,与青铜峡市毗 连,南与红寺堡交界,东北部与灵武市接壤,地理位置为东经 106°02′~ 106°34′,北纬 37° 里, 土地总面积 110666.84 公顷,距首府银川市 60 公里,是宁夏经济 发展的核心区之一,也是吴忠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环境规划的协调关系研究张展飞(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2)摘要: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规划进行了简要介绍,描述了两个规划不协调的表象并对其不协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协调两个规划提出了建议,指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的契合点。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规划;协调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也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30 年来的发展历程中都集中出现。

在当前我国快速城市化时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之前的矛盾已日渐突出,如何协调这一矛盾对于我国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解决这一矛盾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规划先行”,即科学合理的制定区域规划和各种专项规划,使各规划互相协调,以引导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纵观目前我国的规划体系,规划种类繁多、类型庞杂、各规划间缺乏协调,加上部门间的各自为政更使得各规划互不衔接,甚至互相冲突的现象普遍存在。

如此,便出现规划是“墙上挂挂,纸上画画”的现象,是空中楼阁,但可操作性不强。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近年来为了追求经济增长而不合理利用土地导致大量土地资源发生严重退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的编制就是以科学的规划指导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预防”措施。

1 相关概念解析1.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及作用首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利用总供给和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再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是在公平兼顾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和科学利用开发土地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因此具有均衡各业用地和宏观调控的作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环境规划的概念及作用环境规划可定义为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遵循和追求的战略思想和根本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基本出发点是保障人们享用环境权和公正地规定享用环境经济权时所应遵守的义务基本任务是依据有限的环境承载力,规定人们经济和社会活动的约束要求,并提出保护和建设环境的方案。

环境规划的作用是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应指导各项环境保护活动的进行。

环境规划具有的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以及信息密集和政策性强等基本特征。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环境规划不协调的表象与原因分析2.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环境规划不协调的表象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与生态环境用地的不断被蚕食之间的矛盾。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环境规划的功能与目的不同必然导致两规的侧重点不同。

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建设在空间上做出的统筹安排是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调控手段。

因此,相对于环境规划而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偏重于服务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地方政府追求政绩、地方经济追求发展速度和规模的时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往往忽视生态环境影响因素,热衷于争取更大的建设用地规模和目标,迎合各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往往根据产业用地的需求而不断地变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忽视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扩张,因此不断增加的城市建设用地必然对生态环境保护用地造成不断的蚕食,使得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失控,城市发展步入破坏自然生态、加重环境污染的尴尬境地。

城市布局与土地利用的不合理引发环境问题。

我国历史上产业政策是重工业、轻农业重生产、轻生活重加工、轻基础设施,由此而决定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各类建设用地比例失调及其区位不合理。

在过去重生产轻生活的政策的影响下,形成了很多“水泥森林”式城市,忽视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具有美化和调节生态平衡的绿地、植被、水面以及生物多样性大量丧失,城市生态环境恶化。

通常国外综合性城市建设用地的合理比例为:工业为15-17%,商业、服务业为15%-18%,住宅20%-50%,交通18%-20%,市政 10%-12%,绿地12%-20m2/人,绿地率 30%。

我国各类城市建设用地为:工业为29.1%,市政交通13.4%,生活、商业、公共设施用地约占37%,人均公共绿地3.3m2/人,绿地率 7.4%。

与国外城市建设用地构成的比较,我国城市工业用地高出国外15个百分点,而商服、居住、交通、市政用地普遍偏低10多个百分点,绿地率低20多个百分点;并且,城市布局与土地利用不合理,如城市无明确的功能分区,工业、住宅用地混杂,环境干扰现象严重,污染面广、环境治理难度大;工业用地占据城市中心,致使城市城市生态环境差。

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与环境容量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城市利用总体规划对人口的预测以及对城市人口规模的控制往往不是基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限制因素,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扩张,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城区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随着人口增长,自然资源日趋紧缺,有些资源已接近资源承载极限,一是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短缺,二是严重的结构性短缺。

随着人口增长,各种有限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还将持续下降,对资源的需求水平却会大幅度上升,同时,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空心化现象仍将是一个长期面临的问题。

尽管科学技术进步将缓解一部分压力,但总体上仍将加重资源负荷,特别是加重了对较难增加的土地和淡水资源的压力。

当然,我们在考察资源短缺时,不仅要注意到资源人均占有量的短缺,而且要特别注意到资源的结构性短缺。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不可更新资源更是如此),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增长对其需求量的与日俱增,供需矛盾日趋尖锐,某些自然资源正在衰竭,且呈锐减趋势,承载能力下降。

中国环境资源系统的主要生物资源承载能力已接近超负荷的临界状态,一些有限资源已进入了承载力的临界点,如农业资源的日益紧张,已接近资源承载极限。

人口增多,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紧缺,粮食需求迅速扩张,而粮食增产却举步维艰,使中国将长期被严重的粮食紧张所困扰,严重威胁着中国人口的生存和发展。

城市人口的无限增长,也使得环境污染迅速蔓延,自然生态日趋恶化。

一部人类发展史,从特定的角度来说就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一方面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环境质量对人口的数量、质量、分布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变动直接作用于环境,尤其是人口数量长期持续增长,引起不同程度的环境恶化,已经开始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从全球范围来看是如此,中国的人口增长和快速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压力也超乎寻常的增长。

中国正以历史上最严峻的生态环境,负担着中国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人口活动量,生态环境压力超越了大自然许多系统的临界平衡极限,已直接威胁着当代以及子孙后代的生存条件,并将不断深化为下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危机之一。

由于欠账太多,资金有限,控制中国的环境污染需要一个较长时期,而控制中国生态破坏的任务则更为艰巨、持久,也需要更长时间。

如果环境政策稍有松懈,则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速度将更加迅速,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以上分析说明,要摆脱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协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必须从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方面进一步探讨中国不同时期和区域的适度人口容量,从而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更好地协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的依存关系,在整体协调的基础上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的规划执行过程中,环境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诸多不协调的现象,这些现象的聚积也使得城市成为人与环境矛盾最为尖锐和突出的地方。

2.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环境规划不协调的原因我国现行规划体系下,各规划之间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相互不一致、脱节甚至冲突的情况,给规划的审批、管理和实施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规划体系不同,无空间规划统筹。

与国外成熟的规划体系相比,我国无空间规划作为统筹,来综合统筹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而环境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两种有相互联系的专项规划,有各自的规划法规体系、规划行政体系、规划实施体系,由于规划定位、规划对象、规划依据、主导部门、时空特征、规划范围、编制方法和技术手段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在无统筹协调的空间规划的前提下,两规之间无相互协调的强制性因素的控制,造成实际的规划执行过程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执行往往忽略了对环境的影响,而环境规划由于体系不完善,缺乏执行力度特别是无强制性指标来控制城市的发展建设行为,致使环境规划所设置的各种环境保护指标在城市规划中重视不够。

编制中的不协调。

在编制目的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利用总供给和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环境保护规划的目的在于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主动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使人和自然达到和谐相处,从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得基础——环境。

在规划功能与内容上,环境规划的功能在于: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实行环境目标管理的基本依据。

因此,环境规划更侧重于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建设。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主要是对土地利用类型的指标和布局的控制。

编制主导部门不同,在编制过程中缺乏有效衔接。

不同规划的编制主导部门有着巨大的差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行政主导部门是土地管理部门,而环境规划则相应的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承担较多的任务,发挥较大的作用。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均接受各自上级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在这种相对封闭的空间内,使得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由于长期各自行事,使得沟通成本日益加大。

这种体制和工作安排上的不尽合理,造成了不同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的博弈行为。

实施中的不协调。

两个规划成熟度的差异:在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比较成熟,而环境规划的众多方面仍需要完善。

行政运作有差异以及地方政府对两规的偏好和认识水平不同,影响两规协调实施: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解决当地就业等,往往忽视生态环境影响因素,热衷于争取更大的建设用地规模与指标,迎合各项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有不断侵蚀生态环境保护用地、扩大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倾向,弱化了环境规划对城市发展规模的控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