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征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 2. 土地适宜性评价 3.土地供需平衡分析; 4. 土地利用目标和方针、任务; 5.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6.土地利用分区; 土地利用分区; 土地利用分区 7.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规划; 8.土地利用规划指标分解 9.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二)法律效力
●国家实行用途管制的基础
《土地管理法》总则中,明确规定:“国家编制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 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确定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效力和强制力
“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使用土地。”
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特点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国家社 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 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 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的 重要依据,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手段。
• 4.指导性。 指导性。 指导性 对各专项规划、规划设计、下级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 用计划具有控制和指导意义。 • 5.动态性。 5.动态性 动态性。 • 6控制性。 控制性。 控制性 ◆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受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的指导和控制 ◆对本区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土地利用起到宏观控制 作用。
规划体系层级与土地利用分区
性质 指标 分区
综合分区
宏观
省级规划 市级规划 县级规划
3第三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

第三节 规划内容、程序和成果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供给量预测 土地需求量预测 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土地利用分区
摸清家底,规划基础 明确土地利用潜力 土地利用调整的依据 规划的方向 规划的核心内容 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 规划实施的保障
确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国土资源部令43号)
第十六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评估; (二)规划背景与土地供需形势分析; (三)土地利用战略; (四)规划主要目标的确定,包括:耕地保有量、基本 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规模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安排 等; (五)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和节约集约用地的优化方案; (六)土地利用的差别化政策; (七)规划实施的责任与保障措施。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简 化前款规定的内容。
4.2 规划任务(来源:乡镇级规程2010) 4.2.1 乡(镇)规划的任务,是根据上级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上级规划)的要 求和本乡(镇)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综合研 究和确定土地利用的目标、发展方向,统筹 安排田、水、路、林、村各类用地,协调各 业用地矛盾,重点安排好耕地和基本农田、 村镇建设用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及 其他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用地,划定土地用 途区,合理安排土地整治项目(区),制定 实施规划的措施。
乡(镇)级规程
4.6 编制原则 4.6.1 依法编制。 4.6.2 上下结合。 4.6.3 因地制宜。 4.6.4 相互协调。 4.6.5 公众参与。 4.6.6 注重实施。
三、程序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规定(国家土地管 理局令第7号,1998),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浅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及内容

□ 周 彬[工作研屯一、概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各级行政区域内,根据土地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对今后 一段时期内(通常为15年)土地利用的总安排。
其实质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 的合理配置即土地资源的部门间的时空分配(数 量、质量、区位),具体借助于土地利用结构加以实现。
1. 审批权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
省级、省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以及 国务院指定的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国务院审批;除此之外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省政府批准,其中,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由省政府授权设区市的市政府批准;浙江省省级及杭州 市、宁波市、台州市等长三角城市均需的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必须报国务院批准,其他市级和县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省政府批准(报批土地占用 基本农田的乡镇规划报省批准,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建设项目报本级地级市批准);设区的城市郊区的乡镇(包括街道办事处、农场)、县(市)人民 政府所在地的镇和省政府确定的中心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省的批准,其他乡镇的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
2. 审批内容是否充分体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的要求。
上级规划下达的各项土地利用控制指标是否落 实。
各类用地协调较好,布局合理,土地利用结果调整依据是否充 分,调控措施是否可行。
土地利用分区是否科学,合理。
非农建设 用地指标分解与各类非农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是否紧密衔接,控制 到位。
耕地占补平衡挂钩措施是否得到落实。
规划文本,说明和专题研究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规划图内容是否全面,编绘方法是 否正确,图面是否清晰。
采用基础资料是否准确,可靠。
3.局部修改局部修改规划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国务院和省政府已批准行政区划调整的;国家和重大能源、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及国家军事 设施建设项目用地涉及基本农田的;国防、交通、水利、能源、通 讯、环保、城市和省级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扩大农副产品出口加工、重大外商投资建设项目用地不涉及基本 农田,但未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项目已列入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规划指标已预留,但由于选址未确定、没有落实到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图上或已落实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但实际位置 需作调整的;建设项目符合符合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机动指标条件 的;建设项目用地符合国家供地政策(与产业政策基本相符),全部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非耕地的;对市、县(市、区)经济发展 有重大影响的城镇建设项目,确实无法在现行规划确定的建设用 地范围内安排,在县(市、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 工作完成后,可以申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一般一年只 能提一至两个项目,项目类型没有限制);国家和省重大基础建设 的拆迁安置、抢险避灾安置和下山脱贫安置用地.确定无法在现 行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安排的(先用后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

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
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时空上对各类 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 引导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 ,以保证充分、合理、科学、有效地利用 有限的土地资源,防止对土地资源的盲目 开发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法律效力,任何机 构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规划方案,各项 用地必须依据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是监督各部门土地利用的重要依据
土地利用规划
第三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
【教学要求】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 内容和程序,认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 的意义;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 体规划的关系。 【重点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 特点,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内容和程序。 【难点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 体规划的关系;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程序 。
4、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管理型规划,是土地利用管 理的重要依据,也是保证省级和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 现的关键。 根据地级规划所规定的土地利用方向、重点基础设施的 布局,结合本县的土地资源特点,确定县内的土地利用方 向、各类用地的规模和布局,重点确定耕地、土地开发整 理和城镇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和布局,并把指标分解到乡; 进行土地利用分区,编制各分区用途管制规则; 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规划实施的保障
1、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确定对全国有指导意义的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方针 政策以及目标和措施。 .协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土地利用关系。 .提出各有关省(市、区)的土地利用方向,跨省(市、区) 的重要设施的布局和用地规模。 .提出提高土地利用和生产力、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政策措施 。 2、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本省土地 资源的特点,确立各地区(市)的土地利用目标和方向。 .进行各种基地布局及跨地区(市)的基础设施工程布局,提 出土地利用结构的指导指标及省内重要基础设施工程的用地 规模。 .解决地区级规划所不能考虑的地区之间土地利用问题。
第二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与规划第二章学习辅导第二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在1998年修订后的《土地管理法》中,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定义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规划的目的:“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计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土地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的基础,同时亦为实行用地分区和用地审批相结合的土地管理制度提供依据。
规划的特点:具有战略性、地域性、政策性、综合性、动态性,也兼有近期实施的可操作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法定的最权威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的总纲,对城市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等专业、专项规划的规模和布局起控制和指导作用。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性质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资源配置的战略性规划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社会总体利益的要求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调自上而下,逐级控制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是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能不同,地域空间尺度不同,各级政府负责编制和实施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和内容也不尽相同。
总的来看,国家、省、市、县、乡五级规划体系中,从上至下,规划任务和内容由宏观逐渐向中观,进而向微观转变。
1、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国家和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高层次的政策性规划,主要起宏观调控作用。
2、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作为省级规划的依据。
3、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地区(市)级规划是由由省级规划向县级规划过渡的中间层次,其中,市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仍属于政策性规划的范畴,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属于管理型规划。
∙根据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地区土地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确定土地利用目标和方向;∙根据本地区土地利用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经济布局进行地域分区,确定各地域土地利用方向和管理措施;∙研究分析土地的供需情况,综合研究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确定本地区与周边地区在中心城市职能、产业结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的分工与协作关系,确定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处理好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整治的关系,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重点地区,确定重点建设项目及土地开发、整治和保护的重点地区,并将耕地等重要土地资源的控制指标分解到县级政府;∙制定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国家、地区或城市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和利用的长期规划。
它是国家地方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指导性、统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对于保护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涵盖了城市建设、农村发展、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在制定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并结合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区域特点制定相应的目标和政策。
总体规划的编制需要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确保规划的可实施性和可持续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总体情况评估。
通过对土地资源、人口、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评估,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规划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意见。
第二步,确定发展目标。
根据城市或地区的发展需求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包括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目标。
第三步,制定政策措施。
在确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包括土地利用政策、规划管理政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等,为规划的实施提供法律、经济和技术的保障。
第四步,编制规划方案。
根据已确定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空间布局方案和功能区划方案,明确各类用地的分布范围和用途,为土地利用的具体实施提供指导。
第五步,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
将制定的规划方案向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征求意见,通过听取和吸纳各方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规划方案。
第六步,发布和实施。
经过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后,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上报主管部门审批,并最终发布公告。
规划的实施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实施并加强管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于保护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合理引导土地利用、实现精细布局,有效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
第三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

44
4.编制供选方案 编制方案方法: (1)综合平衡法 (2)数学模型法
45
5.方案择优 全面评价,对比择优。效益好,实施 可能性高的方案
46
6.编制规划成果资料 (1)文本报告 (2)图件成果
47
(三)规划审批阶段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评审 成果要求:贯彻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充分体现了 切实保护耕地、严格控制各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耕地 的原则和精神;落实了上一级规划的土地利用控制指标; 规划所要解决的土地利用问题符合实际,规划目标和任 务切实可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依据充分,各业用地原 则正确,调控措施切实可行;耕地占补平衡挂钩的要求 得到落实;土地利用分区合理,用地位置清楚;土地整 理、复垦、开发的潜力分析和可行性分析比较深入,重 点项目明确,分期实施计划可行;规划指标分解落实到 下级,指标分解和用地布局控制紧密衔接;规划与城镇 规划及其他部门规划协调较好;规划文本、说明及专题 研究内容符合要求,论述清楚;规划图内容全面,编绘 方法正确,图面整洁清晰。
15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 (一)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 土地宏观管理体系的基础 (二)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 对各类用地合理布局,以充分、合理、 科学、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防止土地资 源盲目开发 (三)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法律效力,是 监督各部门土地利用的依据
16
第三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和程序
40
(二)方案编制阶段 1.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与土地供需预测 2.土地供需平衡分析 3.确定土地利用目标与基本方针 4.编制供选方案 5.方案择优 6.编制规划成果资料
41
1.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与土地供需预测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是通过对土地利用 结构和布局、土地利用率、土地生产率、 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的分析评 价总结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土地利用变 化规律,发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它 是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调整的依据。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是预测规划地区规 划期内的土地利用,主要是建设用地和农 业用地的利用潜力,测算各类土地供给量 和未利用土地的开发潜力。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解析

【重点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 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
目 录
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第三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和程序 第四节 土地利用宏观规划
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点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念 (一)定义
是在一定规划区域,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 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 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组织准备
工作组织──有权威的领导力量和干练
的专业技术队伍
工作计划──包括工作步骤的安排,建
立规章制度和技术培训及经费预算和 必要的物质准备。
规划领导小组
规划工作小组
(一)准备阶段
1、组织准备:成立规划的领导组织和业务班子 2、制定工作计划:具体工作计划的编制 3、制定技术方案:规划依据、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技术路线、 成果要求等 4、收集资料:最主要的的技术准备。需收集的资料主要有:
(一) 县级规划应包括的内容
1. 确定全县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和任务 2. 对各业用地进行综合平衡,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 构,制定全区各业用地指标,确定土地整理、复垦、 开发、保护分阶段的任务。 3. 划定土地用途区,并确定各区利用管制细则 4. 安排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5. 将全县土地利用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乡、镇 6. 拟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国务院驳回土地规划纲要 对耕地保护指标不满意
耕地保护政策战役已经打响 : 来自国土资源部的消息说,《全国 土地利用总体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2006年9月6日 的国务院第149次常务会议上没有被通过。 上报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纲要》提出,到2010 年,全国耕地 总量保持在18亿亩的规模,“十一五”期间每年减少耕地280万 亩用作新增建设用地。而国务院领导则指出, 18 亿亩的耕地保 有量至少要保持到2020年而不是201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为此 批评500万亩的建设用地指标“没有体现集约、节约的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07 管道运输用地
15
11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111 河流水面; 112 湖泊水面; 113 水库水面;
114 坑塘水面; 115 沿海滩涂
116 内陆滩涂;
117 沟渠;
118 水工建筑用地; 119 冰川及永久积雪
12 其它土地:
121 空闲地;
122 设施农用地; 123 田坎;
124 盐碱地;
➢ 《土地管理法》明确了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宏观指导性和行政控制性 的属性; ➢ 土地总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 土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之一; ➢ 土地总规是各级人民政府贯彻执行国家的土地利用政策的重要手段,是 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龙头”。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征
综合性、长期性、战略性、指导性、动态性、强制性(控制性)
01 耕地: 011 水田; 012 水浇地; 013 旱地
02 园地: 021 果园; 022 茶园; 023 其他园地
03 林地: 031 有林地; 032 灌木林地; 033 其他林地
04 牧草地: 041 天然牧草地; 042 人工牧草地; 043 其他草地
建设用地
05 商服用地:
051 批发零售用地; 052 住宿餐饮用地;
各级土地利用总规及其相互关系
➢ 上级规划是下级规划的依据和指导 ➢ 下级规划是上一级规划的基础和落实 ➢ 上下级规划应衔接一致
11
第3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4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3.4.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现状分析的基础
概念 依据一定的土地分类标准,运用测绘、遥感等技术查清各类现状用地的
第3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对一个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制定长期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在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居民生活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意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其主要意义包括: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对土地资源现状和潜力的全面调查和评价,科学规划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划分土地功能区,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2.保障国家安全:通过规划建设军事用地、国土资源开发、生态安全和自然灾害防治等重要区域,保障国家安全和国土安全。
3.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定位产业布局,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
4.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修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规划编制方案确定:确定编制规划的范围、目标、任务和原则,明确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基础工作开展:对规划范围内的土地资源、区域经济社会情况、生态环境等进行详细调研和评估,为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3.规划方案编制:结合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提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总体布局、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
4.规划方案论证:对规划方案进行专家评审和公众意见征询,完善方案内容,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5.规划报批:将规划方案报批相关部门审批,形成正式文件,成为当地的法定规划文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与监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合作。
在规划实施阶段,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组织实施:按照规划方案的要求,有序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工作,落实各项规划任务和政策。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知识解析

第一轮规划
1987年开始,初步建立了由5级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构成的体系框架。 1997年开始,建立了自上而下逐级控制、 以土地供给制约引导需求的规划编制体系, 基本奠定了我国现代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度基 础。
第二轮规划
第三轮规划
2005年开始,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 土开发格局的深刻变化,开展了第三轮规划。
一、 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 保护在时间上、空间上所做的总体的、战略的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 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 国务院在批复《纲要》的通知中指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土地 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 建设的重要依据;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手段。
一、 1.2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三界四区”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和城乡建
设用地禁建边界
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
一、 1.2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规模边界 依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划定的允许建设区的范围界限。 扩展边界 规划确定的可以进行城乡建设的最终范围界限。由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共同 形成。 禁建边界 为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景观等特殊需要,划定规划期内需要严格控制各项 建设的空间范围边界。
一、 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任务: 1、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2、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3、在保护耕地的前提下统筹调整和优化各业用地结构 4、科学制定实施规划的对策和措施
一、 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念
0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

一、与土地利用相关的概念
(一)土地利用类型:是按用途、
经营特点、自然与社会的功能和覆盖 特征等综合划分的土地利用种类。如 按土地利用现状的土地分类可分八个 一级类和四十六个二级类,其中一级 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 未利用土地。
(二)土地利用方式:是各种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一项国家措施, 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究竟如何做,才能使编制既简单方 便而又行之有效,这便是一个亟待实践、 急需解决的问题。
根据过去的土地规划实践,主要存在 以下几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1、总体 蓝图模式;2、指标控制模式;3、土地利 用分区模式;4、用途分区,分区用地规则 与耕地警戒线指标模式。
(一)总体性
表现在规划对象、任务、内容、效果等方面都 具有整体(总体)的特性。
(二)长期性
表现在规划的时限具有长期性,规划的影响具 有长期性,规划的实施具有长期性。
(三)战略性
表现在研究问题具有战略意义,对土地利用的 战略调节控制,以及其宏观指导性。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
(四)控制的层次性
表现在两个方面:纵向讲上级规划对下级规划 的指导和控制;横向讲是总体规划对区域内国民 经济各部门用地的宏观控制作用。
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是对土地利用远景目标及任 务的战略性的安排。战略研究就是要确定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土地 利用问题,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任务的 途径和步骤,以及所采取的各种政策和措施。土 地利用战略研究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土地利用关 系的研究。
1、对土地利用进行宏观调控; 2、协调各部门及农业各业间的土地利用; 3、对全局的土地利用进行合理组织; 4、对土地利用监督服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概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概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概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各级行政区域内,根据土地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对今后一段时期内(通常为15年)土地利用的总安排。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概念:(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涵指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土地自身的适宜性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农业生产各业之间的用地矛盾,寻求最佳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进行统筹安排的战略性部署和措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宏观土地利用规划,是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组织对辖区内全部土地的利用以及土地开发、整治、保护所作的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是纲领性文件,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使用土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与实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是确定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有限的资源,在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土地资源部门间的分配,有五个要素:一个是土地的数量;第二个是质量;第三个时间;第四是个空间;第五个是用途。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村镇规划的关系在土地利用上,城市、村庄和集镇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局部与整体、点与面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中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五条规定: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定的审批权限规定《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国务院批准。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的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
土地利用规划总结

一、概念1、土地利用: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
是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
2、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土地自身的适宜性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农业生产各业之间的用地矛盾,寻求最佳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进行统筹安排的战略性部署和措施。
4、土地质量:土地相对某种特定用途表现出的优良程度。
5、土地质量评价:是针对某种特定用途,对土地的适宜性能或价值作出评估或判断OR: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将土地按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相对等级或类别,以表明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被评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生产能力和价值大小。
6、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
7、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投入条件下,土地所具有的潜在生产能力和提供效用的能力8、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一定地区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9、土地利用结构: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的集合。
10、土地利用分区:以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利用规划方向划分的不同用途的区域,它为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和用地系统编制部门规划提供了依据。
11、城镇化概念:城镇化有三层意思,既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日益增加;城市数量日益增加;城市规模的日益增大。
12、居民点规模:一般来讲,居民点规模具有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活动规模、辐射规模。
13、有效库容:在放水涵洞以上和正常蓄水位以下的库容,即水库的供水量。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介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介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介绍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意义(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社会发展建设对土地的需要,对一定时期内一定行政区域范围的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是对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的总体战略部署。
理解:1、国家每五年进行一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比如刚过去的十二五规划和现在刚开始的十三五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这一大框架下根据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2、一定时期和一定行政区域,指的是规划期限和规划范围。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都有一个期限,比如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就是2006-2020年。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只确定规划期间的各项土地工作的安排。
一定行政区域指的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全国、某省、某市、某县、某乡镇为规划范围。
与同级别其他行政单位基本不存在相关关系,大方向上符合上级规划,但在其单独区域内,也有其细分的土地工作。
(二)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意义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解决各种土地利用矛盾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措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几点重要的理解:1、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
如果没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约,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比如北方如果没有规划一定的林地,将会造成水土流失,出现土地沙化和盐碱化,进而导致生态生活环境破坏。
在南方,由于经济建设过快而往往忽视了用地合理布局,非农业建设用地乱占滥用,却没有及时复垦,造成耕地数量质量下降,这也同样不符合我们国家可持续发展这一基本国策。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土地是一切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对某一特定区域内土地利用各项任务进行全面规划和布局的过程,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保障国家和居民的利益,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该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人口分布等因素,确定土地利用的总体指导思想和目标。
规划需要针对特定区域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土地利用的总体战略方案,并确定具体的土地利用布局指导。
一般来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自然环境分析:包括对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条件等自然条件的综合分析和评估,确定土地利用的现状和潜力。
2. 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分析:通过分析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等,确定土地利用的总体目标和战略方向。
3.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针对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区域的需求,制定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策略和保护措施,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4. 土地利用规划布局:根据总体目标和战略方向,结合经济发展需求和土地资源条件,确定土地利用的布局方案,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工业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各类用
地的规模和位置。
5. 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应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问题,包括湿地保护、森林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等,确保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总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03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讲解

美国的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
2、司法独立和“判例法” 是美国司法制度的基础。在美国,越 来越多的业主和开发商以地方政府土地利用规划中过于严格的土 地利用控制导致其利益受损或成本增加、侵犯其合法权利为由, 向法庭提出诉讼,并要求政府赔偿,而美国宪法和法律高度保护 个人私有财产权,所以法庭判决政府败诉的案例屡见不鲜。根据 “判例法” 原则,法庭判决自然成为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依据, 从而增加了政府土地利用规划难度和成本,影响土地利用规划的 编制和实施。
──东部地区
京津冀鲁区 苏浙沪区 闽粤琼区
江苏省
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区 宁镇扬地区土地利用区 通盐泰地区土地利用区 徐淮连宿地区土地利用区
《土地管理法》
第三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 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
第二十二条 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 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城市总体规划、 村庄和集镇规划中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
落实县级规划,具体确定居民点用地规模和范围;落实基本 农田保护区界线和地块;落实和反馈县级规划用地分区界线 和用地指标;落实县级规划用地区内每块土地的规划用途。
基层 规划
最基 层、 末级 规划
实施 性、 管理 性规 划
注重规 划实施 的可操 作性
具有一 定的微 观规划 性质
体系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县级 乡镇级
8655.97 103588.22
138.22 111832.06 87661.95 16137.27 2011-2020
8040.03 7446.92 5879.12 5879.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征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较长时间内、较大范围中,按照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土地本身的适宜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分配土地,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进行统筹安排、调整结构、合理布局的土地利用的战略性和控制性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土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之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各乡人民政府贯彻执行国家的土地利用政策的重要手段,是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龙头”。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性质
(1)综合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规范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和土地利用全过程的总体安排。
首先它涉及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需要综合考虑规划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协调各部门用地矛盾,实行综合平衡,统筹安排;其次它包括土地利用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等四个方面。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是针对某一方面的规划,而是对土地利用全部过程的综合规划。
(2)长期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较长时间内对土地利用的安排。
涉
及的年份长,一般都在10年以上,可以展望到50年。
因此土地利用总体方案一经确定对今后10年甚至几十年的土地利用都会有很大影响。
另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长期性还指规划工作本身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规划工作不能一劳永逸。
随着规划的逐步实施,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原来的规划就会显现出小足之处,这就需要不断地修正、补充、检查规划方案。
各乡土地管理部门应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成立专门机构,常抓不懈。
(3)战略性
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长期的、大范围的、综合性的控制规划,所以就决定了它的战略性地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只研究土地利用的重大问题。
如,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土地结构调整、土地利用区域的划分、骨干工程用地的布局、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方针的确定等等。
(4)指导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的规划,它所确定的都是土地利用的一些基本问题,具有宏观控制性,并以定性为主,定量相对较少,且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
所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只能是指导性的。
总体规划的实现,还必须通过进一步编制土地利用中期或年度实施计划和详细规划来实现。
(5)动态性
由于影响土地利用的人口、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是不断变化的,不可能存在一个永恒的理想的土地利用模式。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只是在一段时间内,把土地利用状态改变为更适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利用状态的措施之一。
此外,由于总体规划是长期规划,某些因素的变化难于预料,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点放在规划所要实现的目标和为此而制定的政策措施上。
规划方案制定后,要定期检查执行情况,根据实践的变化情况定期修订规划,并在土地利用中短期计划中相应调整。
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规划—实施—修订—再实施”的过程。
(6)控制性
依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体系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个多层次的规划体系,层次间存在互为制约的内在联系。
一般而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针对某一区域而编制的,因而它的层次性也就取决于区域的层次性。
不同国家或地区在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有不同的区域分级方式,因而也就有不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层次。
如,有些国家按照流域将全国划分为几大类地区,每类地区有一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同一流域地区,按照行政区或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又分成若干个区域,每一区域编制一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这样,这个国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便由两个层次构成。
我国开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按行政区划级别划分的,分为全国的、省级的、地(市)级的、县级的和乡级的五级规划体系。
这样的总体规划层次与行政区划层次完全对应,有利于规划的编制和执行。
四、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相互关系
(1)上级规划是下级规划的依据和指导
上级规划所确定的任务、目标、战备等都将作为下级规划编制时制定规划目标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上级规划所确定的一些原则也应为下级规划所考虑和遵循。
上级规划中所确定的下级规划区的功能定位也应该在下级规划中体现。
(3)下级规划是上一级规划的基础落实
下级规划应该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将上级规划分配给本区域的任务进行分解落实。
上级规划在确定有关目标时应该充分考虑下级规划区的实际情况,考虑下级规划的落实能力,否则,所制定出来的规划将与实际背离,缺乏可操作性,对下级规划的指导意义和制约作用无从谈起。
(3)上下级规划应衔接一致
上下级规划的衔接通过指标控制这一方式进行。
通过将主要的用地控制指标层层分解落实,使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对用地安排上保持一致。
如何将指标合理地分解将成为上下级规划能否衔接一致的主要影响因素。
要使我国不同层次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
还必须完善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方法。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中,乡级规划是最基层的规划,虽仍带有宏观色彩,但要以落实、实施县级以上规划为主要内容,对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等要具体落实到地块。
乡级规划属于实施性规划,因此现在采用的以指标调整和用地分区结合的编制方法较粗糙,必须加经完善。
今后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汲取用地总平图布臵规划模式的长处,以土地开发利用规划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