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及护理研究进展
围术期轻度体温降低及防治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围术期轻度体温降低的影 响
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
01
02
03
心血管系统
体温降低可导致心率下降、 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
呼吸系统
体温降低可引起呼吸频率 加快,增加呼吸肌负担。
神经系统
体温降低可导致意识模糊、 反应迟钝等神经系统症状。
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手术难度
体温降低可影响手术视野,增加手术 难度。
减少暴露时间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患 者暴露于低温环境中的时间,
以降低体温降低的风险。
药物治疗
在必要情况下,可以使用药物 预防体温降低,如使用抗胆碱
能药物或血管收缩剂。
治疗措施
复温措施
在手术后,采取适当的复温措 施,如使用加温床、加温毯等 设备,以促进患者体温的恢复
。
液体治疗
对于因体温降低而导致循环血 量不足的患者,需要进行适当 的液体治疗,以维持正常的血 液循环。
案例二:长时间手术导致的轻度体温降低
总结词
手术时间过长,热量流失增加
VS
详细描述
手术时间过长,导致患者身体长时间暴露 在手术台上,热量流失增加,进而引起轻 度体温降低。这种情况常见于大型手术或 复杂手术。
案例三
总结词
麻醉药物影响体温调节
详细描述
麻醉药物的使用会影响患者的体温调节功能, 导致轻度体温降低。此外,麻醉药物还可能 引起血管扩张,进一步加速热量的流失。
麻醉药抑制体温调节
麻醉药物会抑制患者的体温调节机制,使患者对寒冷环境的 适应性降低。
麻醉药影响产热和散热平衡
麻醉药物可能导致产热和散热平衡失调,使患者更容易出现 体温下降。
围手术期低体温对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及其护理
围手术期低体温对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及其护理【摘要】围手术期低体温是接受手术的患者在手术期间护理的常见问题,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本文综述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护理预防。
【关键词】围手术期;低体温;护理临床上一般将体温在34-36℃称为低体温。
有文献报道,50-70%的手术患者在手术麻醉中出现低体温。
由于麻醉药物的影响、手术室内的环境温度、体腔的开放、使用温度过低的消毒液和灌注液、药物等都易使患者散热增加而造成术中和术后的低体温的出现。
对于一般体质的患者,在手术中体温降低1-2℃对机体虽然有干扰,但是可以耐受,不至于造成太大的伤害,但是对于病情危重、体质弱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和小儿,术中低体温可以导致机体耗氧量增加、心率增快、免疫功能受到损害,并可导致麻醉药物代谢减慢、凝血障碍、心肌缺血、术后渗血量增多、术后切口感染和住院时间的延长,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在术中术后应了解体温的变化,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减少并发生的发生。
1 低体温的原因分析1.1 麻醉剂对体温调节抑制作用围手术期所使用的麻醉剂均可以影响集体体温的调节。
正常人的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通过大脑和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和神经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1]。
但麻醉剂的使用既损害中枢温度调节,又损害周围温度调节,尤其全身麻醉阻断了身体大部分的神经传导,因而机体较难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调节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出现体温下降[2]。
此外机械通气吸入干冷气体也会引起体温下降。
1.2 输液或输血及大量体腔冲洗液的应用大量输入环境温度下的液体或血液,可导致机体温度下降[3]。
研究证实,成人静脉每输入1L环境温度下液体或每输入一个单位(200ml)4℃血液,中心体温约降低0。
25℃[4],输入液体越多,体温下降越明显。
大量冷盐水冲洗体腔,亦可使机体热量丧失而导致低体温。
1.3 低温环境近年来随着无菌技术的发展,大部分手术室采用净化空气层流设备,通常情况下,手术间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2-24℃左右。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及护理
下降时可发生心室颤动
低体温机体的影响
低温对呼吸的影响 • 严重低温时,呼吸频率可因延髓呼吸中枢受
抑制而变慢 • 极度低温的气体可致支气管痉挛,在慢性状
态下可见肺水肿、支气管分泌增加和肺血 容量的增加.
低体温的护理
心理护理 • 术前访视、综合评估患者 • 心理护理、缓解病人焦虑情绪 覆盖物 • 接送病人—注意保温,根据季节加盖,避免不必 要
苏醒延迟 • 低温时,儿茶酚胺产生减少,使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应
激反应减弱,从而相对延长清醒和拔管时间. • 低温使肝脏代谢率降低,肝功能受到抑制,使肌松药
和静脉麻醉药的作用延迟,可使苏醒期延长.
低体温机体的影响
低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 轻度体温降低可使循环血中血小板数减少、降低 血小板功能,降低凝血因子的活性,激活血纤维蛋白 溶解作用系统,从而导致出血时间延长
• 严重低温可导致DIC • 围手术期体温降低将显著增加失血量和对输血的
需要 • 低温又导致静脉淤滞和局部组织氧供减少,进一步
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
低体温机体的影响
低温对心血管的影响 • 寒战可增加氧耗109%~468%.术后患者的体
温降低0.3~1.2℃,平均增加氧耗92% • 中度或重度低温则引起心排出量降低、低
更合适. • 恒温箱加热静脉输液便是方便快捷、行之有效的 方法,
要确保恒温箱性能稳定,温度适中,勿使 液体加热过高,不能 超过39℃. • 恒温箱内液体应按入箱时间先后使用,一次放入 箱内液体 不要太多,以免在高温下存放时间太长,最好勿超过6 h. • 对出血性疾病和高热患者应慎用加热液体,防止 加重病情 • 体腔冲洗液可带走大量热量,冲洗体腔的液体应加热,以 40℃为宜.
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
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通过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间的体温变化,了解低体温对患者的影响,在手术期间应该采取怎样的护理措施去解决低体温问题。
标签:低体温;手术患者;影响;护理措施现代手术室护理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手术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需求,协助患者解决问题。
安全顺利渡过手术期是医护人员应尽的责任。
在手术室环境中有50%~70%的手术患者会出现意外低体温,在手术期间,手术患者发生低体温造成的危害引起广泛的重视。
体温是重要生命体征之一,在下丘脑的调节下身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动态平衡的,正常人的体温基本保持在37℃左右,当人体的体温低于36℃时,临床上称为低体温。
低体温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环境,麻醉,手术,患者体质及年龄。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层流手术间21个,每天手术量约100台左右,根据容易发生低体温情况的患者,选取100例如年老,婴幼儿,手术复杂手术时间长的患者进行研究。
1.2方法我们把研究对象分别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结束在复苏室舒醒时进行观察,通过生命体征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患者的主诉进行资料搜集,以对出现低体温的患者进行护理。
2低体温影响低体温会导致免疫力降低,当体温降低1℃,白血球所提供的免疫力便会减少37%。
基础代谢率下降,让细胞的新陈代谢衰退。
血液循环变差,患者手脚的末梢血管紧缩,血液流通不畅。
呼吸减慢或停止,心跳减慢,不规则,最后停止心跳。
临床表现为皮肤苍白冰冷,口唇耳垂呈紫色,轻度颤抖,心跳呼吸减慢,血压降低,尿量减少,意识障碍,晚期出现昏迷。
3护理措施3.1手术前3.1.1在患者进入手术室,麻醉医生在准备麻醉工作时患者有等待手术的过程,这时患者只穿单薄的病号服在手术预备间等待,他们会因为紧张的心情及低室温,患者会主诉身体发冷,我们将准备好在温箱加温的毛毯给患者披在身上。
如果是进入手术间躺在手术床上的患者会盖上两条小棉被给予保暖,并把手术间的室温调置22℃~26℃,湿度控制在40%~60%,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围术期低体温的研究进展
围术期低体温及进展体温是重要的生命指征,正常的体温是机体各项机能得以维持的关键。
Sesser(1)将机体核心温度34℃-36℃定义为低体温,而它是麻醉以及外科围术期的常见并发症。
有研究显示(2)50%-70%的手术患者出现低体温。
患者常主诉术后初期的寒冷不适是住院期间最为痛苦的体验之一,有时甚至超过疼痛。
低体温虽然对机体存在有利的影响,如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耗氧量、增加组织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等。
但其不利的一面更不容忽视,本文将对围术期影响低体温的因素及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和围术期中的保温措施等方面作如下综述。
1影响低体温的因素1.1麻醉与低体温正常核心温度为36.5℃~37.5℃。
常规的保温措施下,有约一半的患者术中的核心体温低于36℃,有1/3者低于35℃,而未保温者术后初期体温多在34℃左右[3]。
因此麻醉对体温调节系统的抑制是导致围术期低体温的最主要原因[1,4,5,6,]。
全麻时,意识的丧失意味着行为性调节机制的丧失,药物抑制中枢性体温调节反应(如全麻降低体温调节反应的阈值,阈值间范围从0.2℃增至4℃[1,5,7, 8]),且麻醉药多能直接扩张血管,以及肌松药对寒颤反应抑制,因此几乎所有的全麻患者都可出现低体温[1,5,6,7,8]。
椎管内麻醉引起的体温改变曾一度不被认识,椎管内麻醉时的体温监测也被忽视[9,10]。
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仅有33%被调查的麻醉医生在椎管内麻醉时监测体温[10]。
正常机体对外周温度的感觉主要是冷感觉,而椎管内麻醉时,外周冷感觉的传入纤维被阻断,使得中枢误认为被阻滞区域是温暖的,行为性调节被抑制[11];复合麻醉同时从中枢和外周抑制体温调节机制,较单纯全麻或单纯硬膜外麻醉更早出现再分布低体温,线性期体温下降速度也更快[4,12 ]1.2病人自身的特点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婴幼儿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因此更容易发生围术期低体温[4]。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和护理
发生率
围手术期低体温在手术患者中的 发生率较高,根据不同的研究报 道,其发生率在20%-60%之间。
风险因素
包括手术时间过长、年龄较大、 体型消瘦、环境温度低、大量失 血、大量输液等。
02 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术前预防
01
02
03
评估患者情况
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 营养状况等进行评估,了 解是否存在低体温的风险。
液体加温
对输入患者的液体进行加 温处理,如输血、输液等, 以保持患者体温稳定。
术后预防
监测体温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 及时发现低体温情况并进行处理。
保暖护理
对患者进行保暖护理,如使用保温 毯、加盖被子等,防止热量散失。
调整病房温度
将病房温度调整到适宜的温度,提 供一个温暖的环境,有利于患者恢 复体温。
保暖措施
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保 暖处理,如加盖被子、使 用保温毯等,以减少热量 的散失。
调整手术室温度
在手术开始前,将手术室 的温度适当调高,创造一 个温暖的环境,减少患者 体温的下降。
术中预防
保持手术室温度
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手术 室的温度稳定,防止温度 突然变化引起患者体温下 降。
减少暴露部位
尽量减少患者暴露在外的 部位,如使用保温毯遮盖 非手术部位,减少散热。
并发症处理
及时处理
一旦发现低体温,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预防并发症
低体温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凝血障碍、感染等,应采取措施预防。
04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管理策 略
提升医护人员意识
培训医护人员
定期组织围手术期低体温相关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低体 温的认知和预防措施的掌握。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摘要】:手术中的低体温会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力下降、术后感染概率增加、常有意识障碍、颈项强直、影响凝血功能,甚至增加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为此,本文总结了围手术期病人低体温的原因及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对围手术期低体温采取针对性的综合保温措施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关键词】:围手术;低体温;护理;进展体温是生命的重要指征,体温的维持对人体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低体温是手术中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患者体温低于36℃,据统计,这一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50%~70%,多发于儿童和老年群体,且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其发生率逐步上升。
大量研究显示,低体温一定程度可以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机体耗氧量,增加组织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但是同样低体温的发生更可引起麻醉药物代谢减慢,麻醉苏醒延迟、术后寒战、躁动、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抑制、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增加术后渗血和感染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1]。
现对围手术期发生低体温的原因、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及预防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1 引起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原因1.1 麻醉因素全身麻醉时,麻醉剂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温度调节,抑制血管收缩和寒战的程度是抑制出汗的3倍。
研究表明,全麻的人体核心温度的变化可由原有的0.2℃增加至4℃,高达正常体温调节阈值区间的20倍[2]。
另外,全身麻醉后气管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滤过、加温和湿化作用,使大量冷而干燥的空气直接进入肺部,通过呼吸带走体内大量热量,导致体温下降。
1.2 年龄因素年龄是影响围手术期体温的一个重要因素,青春期正值发育旺盛期,体温控制不稳定;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新陈代谢功能逐渐衰退,而老年人群体温普遍较低,在多种应激源刺激下更易发生低体温;与成年人相比,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低体温发生风险亦处于较高水平;体质较差的患者体温调节功能较弱,对冷的耐受力差,这样的患者较正常体质的患者在术中出现低体温的概率要高得多。
婴幼儿围手术期低体温与护理进展
婴幼儿围手术期低体温与护理进展摘要:婴幼儿群体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并不完全导致其调节和保持恒温的能力较低,所以在围手术期间幼儿的低温发生率比较高,进而影响生理功能和术后恢复速度。
花儿的低体温会引起麻醉药物代谢慢,凝血功能存在障碍,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并增加了手术后的渗血现象和感染机会。
通常医护人员对于花儿的低温是不太重视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围术期低婴幼儿的保温护理已经成为了近些年护理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主要对手术期间婴幼儿低体温的发生原因,和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及如何预防低体温发生的护理进行了综合概述。
关键词:婴幼儿;低体温;护理;综述在婴幼儿手术后,低体温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围术期低体温会造成患儿手术切口感染率增加,凝血功能紊乱,也就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和医疗费用[1]。
现在临床上通常采用预加温液体和使用充气式保温毯,注重呼吸道温湿度管理,并建立气腹前预加热,co2气体等方法来防止围术期患儿低体温现象的发生,并增加婴幼儿术后恢复速度。
1引起低体温的原因1.1生理因素围手术期低温症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低,极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婴幼儿期间,患儿缺乏皮下棕色脂肪,产热作用缺失,而皮下脂肪薄和自身热量不足,导致整体保温作差;婴幼儿血管收缩能力控制滴,出汗及寒战反反应不良,体温下速度等1.2麻醉因素手术期间对患儿进行了全身麻醉,会抑制其体温调节中枢,造成婴幼儿进行全麻后,低体温症状的发生。
尤其是在椎管内麻醉及安氟醚吸入麻醉会导致周围血管扩张,造成散热增加,肌松药会使肌肉松弛,产热减少,所以对婴幼儿来说,全身麻醉会提升体温下降发生率[2]。
1.3环境因素在患儿进行手术的手术室内,温度较低,手术切口大,脏器外露于低温中,就会引起体温下降;手术中术野范围内的小环境温度影响体温;覆盖切口周围的手术间及敷料潮湿,会影响温度。
1.4冷液体作用因素在对患者进行消毒液消毒时,应用大量未加温的液体,冲洗切口体腔,就会导致身体的水分大量蒸发,散热增加;对患儿进行大量未加温的液体和血液输入时,由于存在的“冷稀释”作用导致患儿体温下降。
预防低体温在围手术期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预防低体温在围手术期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摘要】目的:研究预防低体温在围手术期中的作用及其进展。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之间接治的120例老年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在手术中采取常规的护理,研究组6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综合保温护理。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对两组患者的腋下温度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腋下体温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在围手术期的患者施行综合保温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在是手术中发生体温降低现象,该护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预防低体温;围手术期;作用;研究进展在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波动只会在很小的范围内[1]。
在对患者进行麻醉时,体温的波动范围会发生变化,其变化较为容易被外界的因素所干扰,腋下温度小于35.5℃则在临床中视为低体温[2]。
对患者进行前列腺电切手术时需要使用较多的灌洗液,在进行灌洗时容易带着走大量的热量,其现象对患者治疗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次,本次对预防低体温在围手术期中的作用及其进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之间接治的120例老年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年龄为62至74岁,平均年龄为(65.34±3.56)岁;病程3至11年,病程平均(7.38±3.45)年。
研究组60例,年龄为61至76岁,平均年龄(67.12±5.78)岁;病程4至17年,病程平均(13.16±2.89)年。
患者均符合此次研究标准,已经排除患有严重心脏、大脑、肾脏严重功能性障碍疾病以及不能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
两组患者对本次研究的目的知悉,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比较不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单有可比性。
围术期低体温有效预防策略研究进展护理课件
提高护理实践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制定针对围术期低体温的护理 实践指南,明确预防、监测、 处理等方面的规范流程。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其对围术期低体温的认识 和应对能力。
开展实证研究,验证和推广有 效的围术期低体温预防和处理 策略,促进护理实践的科学性 和规范性。
01
02
03
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了解患者的基础体温、体 质、年龄、营养状况等, 以便制定个性化的保温措 施。
术前保温准备
指导患者在术前一周开始 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并 提前告知患者手术当天应 穿着较厚实的衣物。
心理疏导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过 程中可能出现低体温的情 况,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情 绪。
术中保温措施
05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深入研究低体温的机制与影响
01
深入研究低体温对机体的具体影 响机制,包括对手术效果、术后 恢复、并发症发生等方面的作用 机制。
02
探讨低体温与其他围手术期并发 症之间的关联,为制定更全面的 围手术期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创新预防策略与技术的研究
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结合生理学、 麻醉学、护理学等领域的知识,创新 预防围术期低体温的策略和技术。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生理和病理状况评估,制定符 合个体特征的保温方案。
动态调整
根据手术进程和患者实时体温变化,动态调整保 温措施,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04 护理实践与经验分享
护理人员培训与教育
定期开展围术期低体温相关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低体温的认知和预防措施的掌握 程度。
培训内容包括低体温的发生机制、危害、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等,确保护理人员能 够全面了解并有效应对。
围麻醉期低体温的研究进展
围麻醉期低体温的研究进展摘要:体温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机体通过体温的调节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围术期低体温在麻醉和外科手术期间经常发生。
因此,围术期低体温应引起麻醉医师的重视。
现就有关围术期低体温的定义、麻醉对体温的影响、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以及体温管理予以综述。
关键词:围麻醉期;低体温;体温管理体温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机体通过体温调节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本文对低体温的定义、麻醉对体温的影响等综述如下。
1.围术期低体温的定义体温是指机体内部的温度,是人体新陈代谢、骨骼肌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结果。
同时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人体中心温度低于36℃称为低体温。
有文献报道50%-70%的手术病人会出现低体温,是围术期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低体温可导致人体生理紊乱、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
2.麻醉对低体温的影响。
2.1全麻对体温的影响人的体温是通过产热及散热来进行调节的,当产热大于散热,可致体温升高。
而散热超过产热时,则会引起体温下降。
人体最主要的散热途径是通过皮肤、呼吸器官、消化道和排尿等散热。
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对产热和散热的调节使体温维持在恒定水平。
麻醉对体温调节系统的抑制作用,是导致围术期低体温的最主要原因。
麻醉引起体温下降可表现为“三阶段模式”。
即再分布期—线性期—平台期。
再分布期体现在全麻早期,全麻早期机体散热量较少,体温基本保持不变。
线性期体现为全麻诱导后2-3小时内,失热大于产热,核心温度线性下降。
平台期体现在麻醉后3-4小时内,核心温度可逐渐稳定于某一水平。
被动平台期,不足以促发血管收缩反应,失热等于产热。
主动平台期由于显著低温,血管收缩反应被触发,若不加温,体热含量及平均体温将持续降低[2]。
此外,全麻期间代谢率减少40%-45%,机械通气减少呼吸作功,全麻插管期间,低温的气体也可进入肺部,导致机体体温的下降,药物可抑制中枢性体温调节反应。
2.2椎管内麻醉对体温的影响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时,体温再分布是导致早期低体温的主要原因。
术中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
术中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术中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以及相关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
术中低体温可能导致并发症如感染、出血、恶心呕吐等,对患者的康复造成负面影响。
有效的保暖措施和及时监测体温对预防低体温很重要。
目前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探讨合适的保暖方法和体温监测技术,以提高手术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结论部分将对护理实践提供启示,如加强护士的体温监测培训和优化实施保温措施。
未来研究可继续探讨更有效的保暖措施和更精准的体温监测技术,以提升手术患者的术中体验和康复效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术中低体温、手术患者、影响、并发症、护理措施、保暖措施、监测体温、护理实践、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术中低体温是手术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其对手术患者的安全和康复产生着重要影响。
术中低体温可能会导致代谢减慢、免疫功能下降、药物代谢减缓等不良影响,增加术后恢复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对术中低体温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目前对术中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本研究旨在探讨术中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系统性总结和分析相关文献,可以更好地认识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和防范措施,为提高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康复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1.2 目的术中低体温是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并影响患者的康复。
本研究旨在探讨术中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以提供更好的临床护理指导,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促进患者的康复。
通过系统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术中低体温所导致的并发症及其机制,总结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探讨有效的保暖措施和术中监测体温的重要性,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依据,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推动术中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护理水平提升,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以及护理进展探微
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以及护理进展探微摘要:综述了围手术期发生术中的低体温的危险因素、低体温对机体造成的危害以及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提供适宜的手术室环境温度,注意保暖;加强术中体温监测,及早发现低体温;术中输注液、中洗液的加温;使用保温装置,防止热量散失等。
关键词:手术;低体温;预防;护理围手术期体温<36°C;称为体温过低。
有文献报道,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50%~70%。
由于加温设备缺乏和工作人员相关知识的缺乏,致使手术患者的低体温问题长期以来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被忽视,影响手术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针对造成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如何进行有效预防是围手术期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现对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及护理干预进行如下综述。
1 发生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患者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中。
有研究指出,在19℃~21℃的手术环境下,至少有50%的患者会出现低体温引。
手术室的适宜温度为22℃~25℃。
由于手术人员手术时出汗多,以致要求较低的室温才会感觉舒适,而此时的室温可使患者体温下降。
室温小于21℃时患者散热明显增加,体温小于36℃,老人和小儿散热增加更为明显。
近年来,随着对手术室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大多数手术室都采用空气净化层流设备,因为手术室快速的空气对流容易导致患者体温下降。
术前用冷消毒液消毒皮肤。
消毒液挥发时带走皮肤表层大量热量,同时,消毒时过多、过长时间地暴露身体,可致散热增加,造成患者体温下降。
有研究发现,对于使用大量冲洗液的手术(如腹腔镜、关节镜)来说,室温冲洗液可以将冲洗部位周围的温度降低1O°C左右,局部的低体温能通过血液循环导致机体的核心温度下降。
术中用大量室温冲洗液冲洗体腔或切口,使切口周围敷料、手术床潮湿,均可使患者处于低温环境。
大手术体腔(胸腹腔1长时间开放暴露,可引起外周血管收缩,热量丢失,体温下降。
婴幼儿围手术期低体温和护理进展
婴幼儿围手术期低体温和护理进展摘要:婴幼儿的正常体温范围处在36.5℃至37.5℃之间。
由于婴幼儿的体温控制中枢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其对于体温控制以及恒温水平都较为薄弱,相较于成人而言更容易在术中发生体温降低的风险。
如果患儿在术中的体温发生下降问题,则会造成多种严重危害患儿身体健康的并发症出现,比如伤口被感染的概率有所提升、机体免疫力系统以及抵抗力系统变差、凝血功能出现障碍等。
这些问题不但会导致患儿无法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还会延长其住院时长从而为其家庭添加不必要的经济支出。
为此,本文将围绕婴幼儿围手术期发生低体温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护理应对措施予以主要分析。
关键词:婴幼儿;围手术期;体温;护理前言:低体温主要指的是人体的核心温度因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导致机体温度慢慢降低至36℃之下,此类状况被称之为低体温。
同时,在围手术期出现体温降低的情况,通常临床中称此类现象为围术期低体温[1]。
据相关临床统计资料显示,患者在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概率可高达50%至70%左右。
尤其对于各项机能尚未发育成熟的新生儿或者婴幼儿而言,在围手术期发生低体温的概率会有所提升,所以儿科中的医护人员需要对其予以高度的重视。
1引起低体温的原因1.1生理因素由于婴幼儿无法良好的调节体温并且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同时因患儿缺少褐色脂肪从而无法获得产热机制,导致体内皮下脂肪较薄且无法对自身予以一定的热量保护,以此造成了患儿的保温系统功能较弱。
此外,患儿周围血管的收缩调节功能较低等种种因素均可致使体温的下降[2]。
年龄越小的患儿自身体温调控功能就越差,而机体的温度会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导致患儿于围手术期发生低体温的概率增大。
1.2麻醉因素对患儿予以全身麻醉处理则会影响其体温调控的中枢功能,所以会促使患儿在全身麻醉之后发生低体温的问题。
特别针对于椎管内麻醉以及安氟醚吸入等麻醉方式,不仅会提高患儿周围血管发生扩张散热现象,还会因为肌松药从而导致肌肉出现松弛致使产热功能降低,所以对于患儿而言,在实行全身麻醉的过程中,会大大提升低体温问题的出现概率。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
围手术期低体温与患者死亡风险增 加有关,严重低体温可能导致器官 功能衰竭和死亡。
加强防治措施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高手术安全性
通过加强防治措施,可以 有效减少围手术期低体温 的发生,降低并发症风险, 提高手术安全性。
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防治低体温可以缩短患者 恢复期,减轻患者痛苦, 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减少 医疗负担。
提高医疗质量
加强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防 治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体现, 可以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 和社会声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手术室环境因素
手术室温度过低
手术室温度通常设定在20-25℃,低于人体正常体温,容易导 致低体温。
手术室湿度过高
湿度过高会加速身体表面水分的蒸发,带走大量热量,导致 低体温。
患者自身因素
年龄
老年人和儿童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 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容易发生 低体温。
疾病状态
慢性疾病、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 等患者,由于身体虚弱,容易发生低 体温。
研究分析了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原 因,包括手术室温度低、大量输血、 输液以及麻醉药物的抑制作用等。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机制研究
01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是 多方面的,包括心血管 系统、凝血功能、免疫 系统等。
02
研究发现,低体温可能 导致心率加快、血压波 动、心肌缺血等心血管 系统紊乱。
03
低体温还可能影响血小 板功能和凝血因子的活 性,增加术后出血的风 险。
对于已经出现低体温的患者,可通过 加温输液、输血和使用血管收缩药物 等方法进行治疗。
05 结论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严重性
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研究进展
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研究进展摘要:围手术期低体温是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对病人的恢复愈后有很大影响,主要有凝血功能障碍,术后伤口感染及呼吸循环功能抑制.引起低体温的主要原因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现就正常体温调节、围手术期发生低体温的不良反应及不同手术引起低体温的原因及保护予以综述。
关键词:围手术期;低体温;麻醉人体体温调节系统通常将中心体温恒定在37℃,而围手术期体温在36℃以下称为体温过低,其发生率为50% -70%【1】,多发生在手术麻醉中。
全麻手术超过3小时,一般手术超过2小时,就容易出现术中低体温。
低体温对患者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包括心脏事件、凝血障碍、伤口感染和术后恢复延迟等【2】。
因此有必要在治疗性低体温以外,维持手术病人的核心体温高于36℃。
1、体温调节机制正常体温调节过程是由皮肤和组织的神经传入冲动、下丘脑的中枢整合及传出防御反应组成的。
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神经结构包括下丘脑、脑干下部、网状结构、脊髓和交感神经节。
体温调节反应具有阈值、增益和最大强度三个特征。
体温调节防御反应可能是行为性的或自主性的。
自主性反应包括防御寒冷和防御热刺激反应两个方面。
前者包括动静脉短路血管收缩(早期)、非寒战性产热和寒战(后期),而后者包括出汗和主动性毛细血管前血管舒张【3】。
2、围术期低体温对病人的影响2.1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低温直接抑制窦房结功能,使心率及心输出量随体温的下降而下降。
低体温还可以引起低钾,是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
低体温还会使患者循环血中儿茶酚胺水平增高,增加心脏做工和耗氧,从而增加病人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几率。
2.2 降低机体免疫力低体温能直接损害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杀伤作用,减少白细胞向感染部位的移动,造成患者抵抗力下降。
2.3 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低体温使循环血中血小板数目减少,血小板黏附、聚集能力下降,并降低凝血因子活性,从而导致出血时间延长,明显增加患者的术中输血量【4】。
术中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
术中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摘要】手术中出现低体温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对患者的生理和代谢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术中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和原因,探讨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和研究进展。
研究发现,术中低体温可能与手术时间、手术部位、麻醉药物等因素相关,而恰当的保暖措施和监测方法可以有效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对于手术患者来说,保持体温稳定对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而护理措施的实施和研究进展也尤为重要。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更有效的预防和处理低体温的方法,以提高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生存率。
【关键词】术中低体温、手术患者、影响、危害、原因、影响因素、护理措施、研究进展、监测方法、重要性、必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定义和背景介绍低体温是指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在手术过程中低体温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术中低体温可能会对手术患者造成许多危害,包括延缓麻醉恢复、增加感染风险、影响伤口愈合等。
及时发现和处理术中低体温对于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包括但不限于:增加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增加休克的风险、增加感染的概率、加重心脏负担以及增加出血的风险。
对术中低体温进行有效的护理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术中低体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提高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率和生存率。
术中低体温的监测方法和护理措施也是研究的重点,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进一步完善相关理论和技术,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结束。
1.2 术中低体温的影响术中低体温是指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降低至正常体温以下的状态。
术中低体温可能会对手术患者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
术中低体温会导致机体新陈代谢减缓,影响酶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
术中低体温会增加患者术后感染、出血和休克的风险。
术中低体温还可能导致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药物代谢减慢,影响麻醉药物的作用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温是生命的重要指征,体温的维持对人体
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Sessler将体核温度 在34—36℃认定为低体温。有文献报道,50%~ 70%的手术病人出现低体温,是麻醉和外科围术期 常见的并发症;大量研究显示,低体温可引起麻醉 药物代谢减慢、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抑制、增 加术后渗血和感染机会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以往 护理人员对低体温重视不足,但是近年来围术期低 体温病人的保温护理已成为护理研究的热点之一。 现对嗣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原因、低体温对机体的 影响及预防低体温发生的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医疗装备2011第4期
及危重病人。有试验表明,单层覆盖物即能有效降 低散热的30%,不施手术部位用保暖性能好的被 服或手术巾遮盖,使之与周围的冷空气隔离,尽量 避免弄湿被服,保持手术床的干燥。对于手术部位 皮肤,采用含碘的3 M手术粘贴巾粘贴在切口周围
55
万方数据
裸露的部位,保护皮肤,减少皮肤散热,减少手术 中无菌单对皮肤的冷刺激。 3.3调节室温 在病人去手术室后,调节病室温
C E,Desai
venous
R Preventing hypothermia convective
versus
andintra
fluid warming
convective warming
a-
lone[J].J [4]Elgamal
Clin
Anesth,1998,10(5):380.
N,Elkassabany N,Frank SM,et a1.Age—relat-
1
力,不仅影响病人的睡眠,还容易导致麻醉诱导期 间低血压及术后低体温的发生,影响到病人的预后。 1.4保暖措施不力病人在转运过程中(包括病 人从病房至手术室,从手术室至复苏室,从复苏室 回病房的各个阶段)保暖措施不力及麻醉复苏时 保暖措施不力。 1.5环境因素Morris证实,若手术室的室温低 于2l℃时,病人往往出现体温过低。近年来,随 着无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术室采用净化空 气层流设备,通常情况下手术室的温度一般控制在 22—25℃。由此可见,层流手术室的常规温度和室 内空气快速对流的两个因素,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 热,更容易导致病人体温下降。 1.6麻醉因素全身麻醉时,麻醉剂以剂量依赖 方式抑制温度调节,抑制血管收缩和寒战的程度是 抑制出汗的3倍。研究表明,全麻的人体核心温度 的变化可由原有的0.2℃增加至4。C1,高达正常体 温调节阈值区间的20倍。另外,全身麻醉后气管 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 的滤过、加温和湿化作用,使大量冷而干燥的空气 直接进入肺部,通过呼吸带走体内大量热量,导致 体温下降。区域阻滞麻醉产生的神经阻滞阻断了麻 醉区域神经的传出和传入,既干扰温度感受器,又 抑制正常的温度调节反应如出汗或血管收缩和寒 战,体热由深部向外传导,使体温下降。肌松药使 全身骨骼肌处于松弛状态,也消除了肌紧张及肌肉 运动的产热,而导致体温下降。 1.7机体散热因素皮肤散热是患者热量丢失的 重要原因,皮肤向周围环境通过辐射和对流进行散
D I.Complications and treatment of mild hypother-
大,室温23。C时,足温为27℃,手温为30℃,躯干 温度为32℃,头部温度为33℃,核心温度则比较均 衡。核心温度可在肺动脉、鼓膜、食管远端、鼻咽 部、口腔、直肠等处测出。口温测量适用于清醒合 作病人;鼻咽部温度测量在人为降温时反映体温的 变化较为迅速;而直肠温度不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是比较理想的测量部位。手术病人应常规监测体核 温度,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防止低温并发症发生。 3.5充气保温疗法研究表明,充气加温是较稳 定、有效的方法,是目前认为最有效且可行的方 法。优点:采用高对流加温装置,接触面积上半身 可达35%,下半身可达36%,升温效果好。充气 式保温毯操作方便,重量轻,复温快。可分为4个 不同温度档,可根据不同程度的体温,给予低体温 手术病人最佳的保暖措施。充气式保温毯因设定合 理,能持续维持所设定的温度,不会造成烫伤或温 度不够影响效果等不良反应。 3.6减少因消毒液蒸发带走的热量 因为乙醇在 皮肤上能迅速蒸发、吸收和带走大量的热量,可使 体温在短时间内降低。因此,在手术消毒过程中不 采用挥发性的消毒液,可用Betadine等消毒液代替 挥发性的消毒液。 3.7液体的加温此措施是保持中心体温的有效 措施,尤其是大量输液输血时此方法更合适。恒温 箱加热静脉输液便是方便快捷、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在使用过程中要确保恒温箱性能稳定,温度适 中,勿使液体加热过高,不能超过39。C,否则注 射后容易引起溶血反应。恒温箱内液体应按人箱时 间先后使用,一次放入箱内液体不要太多,以免在 高温下存放时间太长,最好勿超过6 h。另外,对 出血性疾病和高热患者应慎用加热液体,防止加重 病情,此外,体腔冲洗液可带走大量热量,冲洗体 腔的液体应加热,以40℃为宜。 3.8营养支持疗法 由于手术的影响,易引起胃、
围手术期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及护理研究进展
李娜,倪元红 (解放军252医院普通外一科,河北保定071000)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76(201I)04-0054-04
[摘要]:综述了手术病人低体温的原因以及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针对性地采取围术期低体温的综合 护理措施等研究进展。 [关键词]围手术期;低体温;影响;护理
此,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禁食水,并根据体质状况, 尽早静脉补充适量的人血白蛋白、氨基酸、脂肪乳、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电解质,以加强营养支持, 满足机体新陈代湔过程中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提 高机体抵抗力和抗感染能力,促进切口愈合。 4小结
度在22℃一28℃,手术室内温度控制在22~25℃。 湿度在40%一60%,新生儿及早产儿手术室室温 保持在27—29℃。 3.4加强体核温度监测 体表各部位温度相差很
保持中心体温接近37℃,患者中心体温约降低l℃, 就会出现寒战,这使机体耗氧增加,心血管系统供 血需求增加。低温引起寒战可显著增加氧耗和二氧 化碳生成。在全麻恢复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复温 的患者,寒战发生率约40%,寒战增加患者不适 感,以及引起伤口疼痛,而需增加止痛剂用量。 2.2增加切口感染率即使轻度体温降低也可直 接损害机体免疫功能,尤其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氧 化杀伤作用。此外,低温可减少皮肤血液和氧供, 抑制组织对氧的摄取。围术期低温还与蛋白质和骨 胶质合成减少有相关性。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 围术期低温病人伤口感染率增加。如在择期结肠切 除术中出现体温降低的病人,其伤口感染率增加1 倍,且住院时间延长约20%。 2.3苏醒延迟低温时,儿茶酚胺产生减少,使 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应激反应减弱,从而相对延长清 醒和拔管时间。有文献证明,机体在34℃时,记 忆力减退、消失,体温在32℃时可使患者嗜睡, 且有麻醉作用;另外低温使肝脏代谢率降低,肝功 能受到抑制,使肌松药和静脉麻醉药的作用延迟, 造成机体对麻醉药的需求量锐减,如调整用药不及 时,可使苏醒期延长。 2.4低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轻度体温降低可使 循环血中血小板数减少、降低血小板功能,降低凝 血因子的活性,并且激活血纤维蛋白溶解作用系 统,从而导致出血时间延长;严重低温可导致 DIC。在一项临床观察中显示:出血时间与皮肤温
总之,病人围术期应常规进行体温监测,采取
多种护理措施营造从体内到体外温暖舒适的内外环 境,可有效的防止病人发生低体温。其积极意义在 于可减少因低体温引发的各类并发症,从而减少部 分药物的使用,降低住院费用,同时让病人感受到 温暖和贴心的护理服务,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 精神。 [参考文献]
[1]Sessler
mia[J].Anesth,2001,95(2):531. [2]Beilin
B,SharitY,Razumovsky
on
J,et a1.Effects of mild pe.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
ri—operative hypothermia
[J].Anesth,1998,89(7):1133. [3]Smith
低,导致体温偏低,对温度变化敏感度差;4,JL由
于体表面积相对体重大,且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 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1.3术前禁饮食时间过长常规术前12 h禁食,4 h禁饮,然而在临床上,许多因素如灌肠等术前肠 道准备的过早,使病人空腹等待手术时间延长,易 产生饥饿感,增加焦虑感及不适感,降低机体抵抗
气管分泌增加和肺血容量的增加。 2.7低温对胃肠道的影响低温(32℃时)有肠 蠕动的减低,如果体温低于26.7℃则出现胃粘膜 糜烂、溃疡和出血性胰腺炎。 2.8其他低温可引起高血糖,体温降至30。C 时,胰岛素分泌停止,细胞对胰岛素更有抗力,但 并不需要补充外源性的胰岛素,因复温时可出现低 血糖。 3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 由于术前病人情绪的波动在术中 容易发生低体温,因此加强手术前的心理疏导有助 于预防低体温的发生。手术室护士参与术前讨论及 术前访视,了解病人的病情,对病人进行综合评 估,针对性地制定术中护理方案。同时通过访视时 面对面交流,可消除病人对手术室和工作人员的陌 生感,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使其处于最佳生理和 心理阶段,减轻病人因为精神因素导致对冷刺激的 阈值下降。 3.2覆盖物在接送病人时注意病人保温,冬天 加盖毛毯、棉被,不要过多暴露病人。由于躯体暴 露热量容易散失,而且体表温度比中心温度下降速 度更快,因此实施麻醉及手术时应尽可能减少身体 暴露面积,注意肢体保暖,尤其对于小儿、老年人
度成反比,出血量与伤口温度成反比。实验证明, 围手术期体温降低显著将增加失血量和对输血的需 要;而另一方面,低温又导致静脉淤滞和局部组织 氧供减少,进一步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 2.5低温对心血管的影响轻度低温可使患者的 氧耗增加,寒战就可增加氧耗109%一468%。术 后患者的体温降低0.3~1.2。C,平均增加氧耗92 %。中度或重度低温则引起心排出量降低、低血压 和致死性心律失常。早期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 缓、T波倒置以及PR、QRs和QT间期延长,典型 的表现为J波的出现。中心体温低于30℃时,常 见心房颤动,体温再下降时可发生心室颤动。 2.6低温对呼吸的影响 在严重低温时,呼吸频 率可冈延髓呼吸中枢受抑制而变慢。极度低温的气 体可致支气管痉挛,在慢性状态下可见肺水肿、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