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化学药物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定

合集下载

化学药物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的制定

化学药物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的制定

2009-07-14 药品安全事件“齐二药”事件:急性肾衰亮菌甲素注射液辅料“丙二醇”实际为“二甘醇”安徽华源“欣弗”事件:急性肝坏死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违规生产相关技术指导原则 SFDA 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杂质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有机溶剂残留量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相关技术指导原则 FDA Analytical Procedures and Methods Valid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sation-Quality Q1A R2 Stability Testing of New Drug Substances and Products Q1B Photostability Testing of New Drug Substances and Products Q2A Text on Validation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 Q2B Validation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 Methodology? Q3A R Impurities in New Drug Substances Q3B R Impurities in New Drug Products Revision 2 Q3C Impurities: Residual Solvents ……新药申报资料项目1、药品名称。

2、证明性文件。

3、立题目的与依据。

4、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

5、药品说明书、起草说明及相关参考文献。

6、包装、标签设计样稿。

(可不附)7、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8、原料药生产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制剂处方及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

9、确证化学结构或者组份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化学药物制剂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制定

化学药物制剂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制定
药物制剂质量标准是指对制剂生产全过程中各项质量管理活动进行技术、指标和 法规性要求的总称。
目的
确保制剂产品的质量稳定、安全有效,同时符合药典和相关法规的要求。
药物制剂的质量标准内容和制定
内容
药物制剂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制剂的处方、制备工艺、质量 控制、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等方面的要求。
制定步骤
从处方筛选、制备工艺优化、质量标准建立到稳定性考察等 环节,需对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实验,确保最终确定 的质量标准符合要求。
药物制剂质量控制体系的定义和组成
药物制剂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标准、生产过程控制、质量检验和审核等环节。
药物制剂质量控制体系的意义和作用
药物制剂质量控制体系是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可确保药品在生产、储存 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生产过程控制要点
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优化生产工艺、加强生产环境卫生、 确保生产设备的清洁和维修保养。
制备工艺优化的重要性
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提高制剂的产量、质量和生产效率。
药物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
药物制剂质量标准的内容
包括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项目。
质量标准制定的步骤
通过文献调研、试验验证、方法学研究等环节确定标准操作规程和技术参数 。
03
化学药物制剂的质量标准制 定
药物制剂质量标准概述
含义
药物制剂的质量标准认证和实施
认证
药物制剂的质量标准需经过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的审核和批准,获得认证后方 可实施。
实施
药品生产企业需严格遵守制剂的质量标准,并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 严格监控。同时,监管部门对药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产品质 量稳定可控。

化学药物制剂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制定的一般技术要求及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制剂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制定的一般技术要求及指导原则
一. 重点用于难溶性药物,一般 指在水中微溶或不溶的药物;对易 溶于水的药物,在质量研究中亦应 考察其溶出度,但溶出度检查不一 定订入质量标准。
二. 用于因制剂处方与生产工艺 造成临床疗效不稳定品种以及治疗量 与中毒量相接近的口服固体制剂(包 括易溶性药物), 对后一种情况应 控制两点溶出量(第1点不应溶出过 多,如格列齐特片Ⅱ规定在60分钟与 180分钟时的溶出量分别相应为不得 多于标示量的50%和不得少于标示量 的75%)。
• 范围系指能够达到一定的准确度、精密度 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试样中被分析物 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 溶出度范围应为限度的±20%;如规定限 度范围,则应为下限的-20%至上限的+20 %。
• 对于释放度,如规定限度范围,从1小时后 为20%至24小时后为90%,则验证范围应 为90~110%。
转速的选择
• 转速通常为50、75或100转/分。转篮法以 不超过100转/分为宜;桨法以不超过75转 /分为宜;小杯法以不超过50转/分为宜
• 均采用低速搅拌为宜
溶出介质的选择
• 一般来说,酸性药物采用酸性溶剂,碱性药物
采用碱性溶剂,如溶剂为缓冲液时,应严格控制 其pH值在规定值的±0.05范围内;溶出介质应尽 量采用水,0.1mol/L盐酸溶液或磷酸盐缓冲液 (pH 3 – 8),应临用新制并经脱气处理。但由 于溶出度是以溶解为理论,药物必须溶解在溶出 介质中,由于有些药物在上述溶剂中溶解度很小, 可加适量表面活性剂,如吐温- 80,十二烷基硫 酸钠(0.5%以下),或加适量有机溶剂,如异丙 醇、乙醇等(通常浓度在5%以下),但应有文献 根据依据,并尽量选用低浓度,必要时应与生物 利用度作参考
通过上述研究,拟定溶出度方法,并应 进行溶出均一性试验,即要求用同一批号样 品,作一次试验(6杯6片)记录在规定时间 间隔的溶出量数据列表作图,绘制时间t — 累 积溶出量的溶出曲线,以考察同批产品的溶 出度的均一性,应注意在选择不同时间的溶 出量测定时,应尽量选择能真实反映溶出曲 线形状的时间点,即溶出曲线拐点前后几点, 同时溶出量限度考察,应至少达到标示量的 90%以上。对溶出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要 求每个时间点即片与片溶出量之间的RSD应 控制在5%以下为宜。

化学药物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建立的一般原则及评价要点(霍秀敏)

化学药物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建立的一般原则及评价要点(霍秀敏)

3、注意样品的系统性:小试、中试、
工业化生产。
4、对照品(标准品):溯源,制备、
标化及适用范围。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11
质量研究内容的确定
1、确定质量研究内容一般应考虑如 下几方面的要素:
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 化合物的制备工艺 剂型特点 处方与工艺 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的综合分析(如同品种或同 类品种的国内外药典、标准的收载情况等)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14
质量研究内容的确定
(2)鉴别
鉴别的目的是确定被测物为目标化合物, 而不是其它物质。
原料药的鉴别试验要求采用专属性强,灵 敏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的方法。通常采 用2种以上不同类的方法进行研究,从不同的 角度来验证目标化合物。
常用的方法:化学法、色谱法、光谱法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15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32
质量标准的建立和修订是在质量控制方法 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药品安全有效的要求, 以及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的影响,确定控制 药物质量的项目、方法和限度。
合理的、可行的质量标准应能反映产品特 征和质量的变化情况,有效地控制产品批间质 量的一致性,以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随着药物研发进程的深入,方法学研究的 完善和技术发展的要求,需对药品的质量标准 进行修订。
注意原料药与制剂质量标准的关联性。
原则之五:
综合分析与评价目前的研究结果和文献资 料,即项目的取舍与质量研究所处的阶段有关, 应基于对应阶段对药物本质的认识程度,进行 项目的调整。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39
3、分析方法的选择原则
根据选定的研究项目及试验目的 选择试验方法,所用的分析方法应经 过方法学验证,符合“准确、灵敏、 简便、快速”的原则。

02化学药品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制订

02化学药品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制订
Q3C Impurities: Guideline for Residual Solvents 溶剂残留量的指导原则
Q4 Evaluation and Recommendation of Pharmacopoeial Texts for Use in the ICH Regions 药典相关内容
化学药品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要求(原料药)
我国颁布的CTD 3.2.S.1 基本信息 3.2.S.2 生产信息 3.2.S.3 特性鉴定 3.2.S.4 原料药的质量控制 3.2.S.5 对照品 3.2.S.6 包装材料和容器 3.2.S.7 稳定性
ICH CTD
3.2.S.1 General Information 3.2.S.2 Manufacture 3.2.S.3 Characterisation 3.2.S.4 Control of Drug Substance 3.2.S.5 Reference Standards or Materials 3.2.S.6 Container Closure System 3.2.S.7 Stability
Q5E Comparability of Biotechnological/Biological Products Subject to Changes in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生物技术/生物制品在生产工艺变更前后的可比性
Q6A Specifications: Test Procedures and Acceptance Criteria for New Drug Substances and New Drug Products: Chemical Substances 化学产品标准规格
综合资料 药学资料 药理毒理资料 临床资料

化学药物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定

化学药物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定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药物的质量标准是衡量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依据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确保 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评价药物质量的重要指标只有经过充分的质量研究和严格的质量标 准制定才能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药物的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的制定密不可分只有通过科学、系统的质量研究和严格的 质量标准制定才能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推动国际药品质量信息共享提 高监管效率
促进国际药品研发与生产的合 作推动创新药物的研发与上市
加强国际药品监管的交流与合 作共同应对药品安全风险
化学药物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新药研发周期长成本高 挑战:仿制药市场的竞争加剧 机遇:新药研发技术的不断进步 机遇: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增长
感谢您的观看
符合法规要求
确保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
保障公众健康和权益
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
提升国际竞争力
提升药物质量水平
保证患者用药安 全
提升药品疗效
促进医药行业发 展
提升国际竞争力
药物成分的分析
药物成分的定性分析:确定药物中存在的化学成分 药物成分的定量分析:测定药物中各成分的含量 药物杂质的分析:对药物中的杂质进行检测和控制 药物制剂的分析:对药物制剂的成分进行分析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化学药物质量研究和质量 标准的制定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化学药物质量研究的重要性 化学药物质量研究的主要内容 质量标准的制定 质量标准在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 化学药物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未来发展
确保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整理)化学药品原料药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制定指导原则.

(整理)化学药品原料药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制定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原料药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制定指导原则(试行)。

化学药品制剂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制定指导原则(试行)。

化学药品和治疗用生物制品研究指导原则》(试行【H 】G P H 3 - 1 指导原则编号:化学药物杂质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第二稿)二ΟΟ 四年三月十八日目录一、概述 (2)二、杂质的分类 (2)三、分析方法 (3)(一)、分析方法的选择 (4)1、有机杂质的分析方法 (4)2、无机杂质的分析方法 (4)(二)、分析方法的验证 (5)(三)、有机杂质的定量方式 (7)四、杂质检测数据的积累 (8)五、杂质限度的制订 (10)(一)、有机杂质的限度确定 (11)1、创新药物 (11)2、仿制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 (12)3、其它新药 (13)(二)、无机杂质的限度确定 (13)六、临床研究申请与上市生产申请阶段的杂质研究[6][7] (14)七、结语 (15)八、名词解释 (15)九、附件 (15)十、参考文献 (17)十一、起草说明 (17)十二、著者 (19)1一、概述任何影响药物纯度的物质统称为杂质。

杂质的研究是药品研发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包括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准确地分辨与测定杂质的含量并综合药学、毒理及临床研究的结果确定杂质的合理限度。

这一研究贯穿于药品研发的整个过程。

由于药品在临床使用中产生的不良反应除了与药品本身的药理活性有关外,还与药品中的杂质有关。

例如,青霉素等抗生素中的多聚物等高分子杂质是引起过敏的主要原因。

所以规范地进行杂质的研究,并将杂质控制在一个安全、合理的范围之内,将直接关系到上市药品的质量及安全性。

本指导原则是在参考国外相关指导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药研发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目的是为我国的药品研究提供有益的指导,从而提高药品的质量,保证人民的用药安全。

由于新药研究是探索性很强的工作,每种药品的具体研究情况差异很大,本指导原则不能涵盖杂质研究的所有情况,故仅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

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

粒度
用于制备固体制剂或混悬剂的难溶性原料药,其粒度对生物利用度、溶出度和稳定性均有较大的影响,必要时需测定粒度,检查原料药的粒度分布,并规定其限度。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溶液的酸碱度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溶液的酸碱度是原料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通常应作此二项检查,特别是制备注射剂用的原料药。
3.7 干燥失重和水分 此二项为原料药常规的检查项目。含结晶水的药物通常测定水分,再结合其他试验研究确定所含结晶水的数目。质量研究中一般应同时进行干燥失重检查和水分测定,并将二者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3.8 异构体 异构体包括顺反异构体和光学异构体等。由于不同的异构体可能具有不同的药效或生物有效性,甚至产生相反的药理活性,因此,须作不同异构体的检查。具有顺、反异构现象的原料药应检查其异构体。单一光学活性的药物应检查其光学异构体,如对映体杂质检查。
根据研究品种的具体情况,以及工艺和贮藏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有针对性地设置检查研究项目。如聚合物药物检查平均分子量等。
对一般杂质,试制产品在检验时应配制不同浓度系列的对照液,考察多批数据,确定所含杂质的范围。
01
02
3.1 一般杂质
有关物质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带入的起始原料、中间体、聚合体、副反应产物,以及贮藏过程中的降解产物等。
01
有关物质研究是药品质量研究中关键性的项目之一,其含量是反映药品纯度的直接指标。对药品的纯度要求,应基于安全性和生产实际情况两方面的考虑,因此,允许含限定量无害的或低毒的共存物,但对有毒杂质则应严格控制。毒性杂质的确认主要依据安全性试验资料或文献资料。与已知毒性杂质结构相似的杂质,亦被认为是毒性杂质。
01
02
鉴别
原料药的鉴别试验要采用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化学反应法、色谱法和光谱法。

(整理)化学药品原料药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制定指导原则.

(整理)化学药品原料药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制定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原料药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制定指导原则(试行)。

化学药品制剂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制定指导原则(试行)。

化学药品和治疗用生物制品研究指导原则》(试行【H 】G P H 3 - 1 指导原则编号:化学药物杂质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第二稿)二ΟΟ 四年三月十八日目录一、概述 (2)二、杂质的分类 (2)三、分析方法 (3)(一)、分析方法的选择 (4)1、有机杂质的分析方法 (4)2、无机杂质的分析方法 (4)(二)、分析方法的验证 (5)(三)、有机杂质的定量方式 (7)四、杂质检测数据的积累 (8)五、杂质限度的制订 (10)(一)、有机杂质的限度确定 (11)1、创新药物 (11)2、仿制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 (12)3、其它新药 (13)(二)、无机杂质的限度确定 (13)六、临床研究申请与上市生产申请阶段的杂质研究[6][7] (14)七、结语 (15)八、名词解释 (15)九、附件 (15)十、参考文献 (17)十一、起草说明 (17)十二、著者 (19)1一、概述任何影响药物纯度的物质统称为杂质。

杂质的研究是药品研发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包括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准确地分辨与测定杂质的含量并综合药学、毒理及临床研究的结果确定杂质的合理限度。

这一研究贯穿于药品研发的整个过程。

由于药品在临床使用中产生的不良反应除了与药品本身的药理活性有关外,还与药品中的杂质有关。

例如,青霉素等抗生素中的多聚物等高分子杂质是引起过敏的主要原因。

所以规范地进行杂质的研究,并将杂质控制在一个安全、合理的范围之内,将直接关系到上市药品的质量及安全性。

本指导原则是在参考国外相关指导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药研发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目的是为我国的药品研究提供有益的指导,从而提高药品的质量,保证人民的用药安全。

由于新药研究是探索性很强的工作,每种药品的具体研究情况差异很大,本指导原则不能涵盖杂质研究的所有情况,故仅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化学药品类新药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化学药品类新药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制订新药质量标准要从实际出发;应符合改革开放后的国情;要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要坚持质量第一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

研究的内容和范围要求有一定广度和深度:既要充分利用常用的分析手段,亦要采用国内外已有的先进技术;要高标准、严要求、高灵敏、高精度地去进行新药质量标准的方法学研究,提高对新药内在质量的控制,体现出所制订的质量标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此外还应关注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规范国际协调会议(ICH)有关内容的进展,使制订出的新药质量标准能与国际水平接轨。

化学药品类新药的质量与其生产工艺、贮存条件以及药品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因此对新药质量标准的制订者来说,当新药研制工作一开始,分析工作就得紧紧跟上,要从生产工艺、贮存条件、稳定性等方面去了解影响质量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拟定检测项目,研究检测方法,切实可行地控制药品的内在质量。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早做稳定性试验。

此外,分析与合成应密切配合。

1、新药质量标准申报资料的内容和要求2002年12月1日施行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对新药临床前的药学研究与质量有关的申报资料如下。

1.1资料项目10 质量研究工作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其内容包括理化性质纯度检查、溶出度、含量测定及方法学验证等。

制订新药的质量标准时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的规定,对所研制的新药进行全面的质控研究。

应包括根据该药的反应路线与合成方法以及有关性质进行的各项质控内容的方法学研究,研究范围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包括对试验内容的理论依据和大量的实验结果,其中纯度检查和含量测定是研究重点。

资料项目10应是一份对确保药物安全有效的质量控制进行方法学研究的总体试验资料。

1.2资料项目11 药品标准草案及其起草说明,并提供标准品或对照品质量标准中制订的各项内容均来自资料项目 10的研究结果,要求书写应符合《中国药典》现行版正文的格式,并使用其术语和计量单位。

化药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制定的技术要求

化药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制定的技术要求

物理常数的测定结果,不仅对药品具有鉴别 意义,也反映药品的纯杂程度,因而数值范围规 定必须明确并切合实际,不要用“约”字。制订 理化常数范围则是以临床用药品(3 -- 5批)测得 的数据为依据而制订,研究时尽量查阅国内外的 现行版药典及文献资料或国外对照药品的实测值 进行比较。
物理常数测定必须用精制品,测定方法应按 中国药典附录进行测定,在操作中另有特殊要求 应注明经过按规定方法的检定,并注明仪器型号, 各常数至少应测定三次。
我国考虑到药品的外观性状与 其质量间有一定关联,可对药品的 质量作出初步评价,故在中国药典 的正文中仍予以保留,但在凡例中 明确“遇有对药品的晶型、细度或 溶液的颜色需作严格控制时,应在 检查项下另作具体规定。
对于药品的溶解度,尤其是在出现 明显异常的情况时,应进一步研究以发 现问题(如有机碱的盐,因在成盐工艺 中加入酸量不足,而影响在水中的溶解 度);溶解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品的 纯度,这与BP和USP的“不作法定要求” 有所不同,并明确“遇有对在特定溶剂 中的溶解性能需作严格控制时,应在检 查项下另作具体规定,如甲醇溶液的澄 清度(奋乃静)。
二、有机药物的结构式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 (WHO)拟订的“药品化 学结构式书写指南”绘制。
三、分子式与分子量
凡组成明确的单一化合物,以及 主成分已明确的多组分抗生素,均应 列出分子式。分子式中的元素符号按 国际上的惯例排列,除C排在首位, H排在第二位外,其他元素(包括金 属元素)均应按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 顺序依次排在其后,原子数写在该元 素符号的右下侧。
含量限度,除用“效价测定”的抗生 素或生化药品采用效价单位表示外,其他 用“含量测定”的药品均以含有效物质的 百分数表示。含量限度一般应规定有上、 下限,其数值一般应准确至0.1%,当含量 的高限不得超过101.0%时,可不写出上限。 含量限度的百分数均系指重量百分数, 不必写上“(g/g)”,但对液体或气体 药品,其含量百分数之后应加注“(g/ g)”或“(ml/ml)”,使之更为明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质量研究及标准制订中的几个技术问题
➢ 质量研究用样品及对照品 ➢ 关于晶型问题 ➢ 手性药物的质量研究 ➢ 有关物质的检查 ➢ 残留溶剂的检查 ➢ 溶出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要注意的问题 ➢ 方法转移的问题
1.质量研究用样品及对照品
质量研究用样品
采用试制的多批(至少三批)样品进行,其工艺和质量应稳定 测定理化常数的样品:精制品
2.关于晶型问题
晶型是指结晶物质晶格内分子的排列形式 多晶型物质晶格内部分子间力的差异可能引起药物各种理化性质的变 化,主要对熔点、溶解度及溶出速率、稳定性、有效性的影响 在不同条件下,各晶型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转化
原料药晶型研究 全新药物 仿制已上市的药品
制剂晶型研究 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固体制剂应注意晶型的一致性
对于药物制剂的鉴别,通常是把主药提取出来后进行鉴别
• 制剂的红外鉴别,现在国外药典里该项目比 较多见,实际制定标准时,也可以更多的考虑 增加该项目,因为红外光谱的专属性很强,
4. 检查
• 检查项目 安全性 热源检查、内毒素试验、刺激性试验、过敏试验、升压或降压物质检查
• 有效性 纯度要求 杂质检查 均一性 均匀性、溶出度、释放度、装量差异、 杂质检查方法的基本要求
晶型检查 目的:控制有效晶型的含量、减少低效无效晶型的产生、保证批与批
之间样品晶型的一致性、确保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熔点、IR、DSC、粉末X-射线衍射法、偏振光显微镜、电镜等
• 如果有必要,在性状中应加入晶型的测定
3.手性药物的质量研究
对映异构体的构型与药理作用的关系:
药物的药理作用完全或主要由其中的一个对映体产生 两个对映体具有完全相反的药理作用 一个对映体有严重的毒副作用 一种药理作用具有高度的立体选择性,而其他药理作用的立体选择性很低或无 两个对映体的药理作用不同
2. 性状
(一)外观与嗅味
(二)理化常数
.溶解度
.熔点
.比旋度
.晶型
.吸收系数 .相对密度
.馏程
.凝点
.折光率
.粘度
• 曾经发现过国内几家研究机构在仿制原研 于日本的一个头孢类药物,国内的仿制原料 均与日本药典上该品种项下的熔点不一致, 有点差别,这几家研究机构均认为是日本药 典里有问题,最后发现是原料中混有没有紫 外吸收的中间反应物.这件事可以看出,如果
发现仿制药的理化常数与原研或报道的不 完全一致时,虽然有时仅有一点差别,但不能 忽视.
• 很多时候,性状的研究中忽视了平衡溶解度, 及油水分配系数的研究,前者提供了该药物 在不同的PH条件下的溶解度,后者是在不同 的PH条件下脂溶性和水溶性的情况,这两参 数对于体内药物吸收,及体外溶出度的设计 都有参考价值,这些参数提供后,也有助于审 评专家对该药物有更深的了解.
3. 鉴别
• 用可靠的理化方法来证明已知药物的真伪,而不是对未知药物进行定性分析。 • 可选用的方法
.化学法 官能团鉴别 .仪器分析法:紫外 液相 红外
• 鉴别法选择的基本原则
1 方法具专属性、灵敏性,
• 2 化学法与仪器法相结合。每种药品一般选用2~4种方法进行鉴别试验 3 尽可能采用药典中收载的方法
原料药质量研究:
1、应制订合理的比旋度范围 2、如含量测定采用非立体专属性方法,应在“有关物质”项中增加对映异构体检 查 3、对于含有多个手性中心的药物,若根据所用的合成路线及质量研究的结果,对 映异构体不可能存在,则可不订入对映异构体检查项,但应对其他可能产生的非对
映制异剂构质体进量行研控究制:
如果该手性药物在制剂的制备及放置过程中有外消旋化发生,则制剂的标准中需制 订对映异构体的检查项
设计理化常数、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方法
各分析方法进行验证
质量标准建立的基本过程
确定质量研究的内容 进行方法学研究 确定质量标准的项目及限度 制订及修订质量标准
药品质量标准的内容
• 名称 • 性状 • 鉴别 • 检查 • 含量测定 • 贮藏
1. 名称
• 通用名: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载入国家正式药品标准中的药品法定名称。 • 化学名:根据IUPAC命名原则 (Nomenclature of organic chemistry) • 商品名:生产厂家在申请生产新药时注册的商品名称。 • 专利名: • 别名、曾用名:
如无外消旋化发生,但同时有该手性药物的外消旋体或对映异构体上市销售,则制 剂的标准中须要制订对映异构体的检查项,但应订入立体专属性的鉴别项以进行区别
如无外消旋化发生,并且也没有该手性药物的外消旋体或对映异构体上市销售,则 制剂的标准中既不必制订对映异构体的检查项,也不必订入立体专属性的鉴别项
质量研究用对照品
所用对照品中检所已经发放提供,且使用方法相同时,应 使用中检所提供的现行批号对照品
新的对照品应进行相应的研究工作,并制订质量标准,说 明其来源、理化常数、纯度、含量及其测定方法和数据,对照品 纯度最好不要只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有条件的话应该再建一个 通用检测器的方法 如ELSD,来验证面积归一化法的可靠性
(优选)化学药物质量研究和 质量标准的制定
一、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
➢ 创新药物质量研究基本步骤 ➢ 质量标准建立的基本过程
创新药物质量研究基本步骤
文献调研 掌握待研药物结构特点、理化常数,寻找 类似结构药物在国内外药典收载情况和文献中分析方 法等资料
掌握合成工艺过程 获得中间体和溶剂信息
要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专属性、灵敏性、试验条件的最佳化,对于色谱法 还要研究其分离能力
•杂质检查及其限度的基本原则 1、针对性
一般杂质:尽可能多做几项; 特殊杂质:选择1-2项进行; 毒性较大的杂质:严格控制 2.合理性 在新药质量标准的研究阶段,检查项目应尽量多做;但在质量标准的制定阶 段,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检查项目及限度。
5. 含量度法 色谱法 其他
选择含量测定法的基本原则
1.原料药 容量、重量、紫外、凯氏定氮、色谱法等。 2.制剂 色谱(HPLC>GC、TLC)、UV,少用容量法。 3.酶类、抗生素类等 4.计算分光光度法
对于新药研制,其含量测定应选用原理不同的两种方法 进行对照性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