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1.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要使运动的物体停止运动,必须对物体用阻力。
3.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物体在反冲力作用下的运动叫反冲运动。
4.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5.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 表示。
6.弹簧测力计是一种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弹簧测力计主要由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钧和弹簧五部分组成。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拉力越大,伸长越长”的原理来测量力的大小的。
7.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往往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8.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同一个物体滑动时摩擦力大,滚动时摩擦力小。
9.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10.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物体越重,运动时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运动时摩擦力越小。
11.增大或减小摩擦力:(1)鞋底的花纹使接触面更粗糙,增大了摩擦力,防止人滑倒。
(2)车轮与轴之间的滚珠轴承使滑动变为滚动,减小了摩擦力,使自行车运动得更快。
12.物体在运动时会具有能量,且运动速度越大,能量越大。
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
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种形式的能量。
能量还储存在燃料和食物中。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全)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全)第一单元《天气》●天气: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与气候不同.通常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天气日历: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降水情况、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根据天气日历;可以分析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找到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温度与气温:①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②温度计的使用: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③一般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④计算: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和÷2;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⑤气温随时都在变化着;整理、分析气温记录;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可以帮助我们寻找气温变化的规律.★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在35℃的气温下;人体感到炎热难耐;在0℃的气温下;人体感到寒冷.※设置百叶箱要注意:第一;百叶箱不能设在水泥地上;最好设在草坪上;第二;要保持百叶箱通风;第三;要朝北方开;第四;离地面要有1.5米左右的距离.●风向与风速:①风是一种重要的天气现象;风有风向、风力两个特征;通过事物的变化我们可以感知和观测风的方向和力量.②(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③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进行计算.(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降水量的测量:(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对照《雨量等级表》可以确定雨的等级.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12月15日白天雨夹雪;晚上阵雪.★风力等级表P10、降水量等级表P13;具体见书.●云的观察:①观察云: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云的形状和大小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②不同天气的划分: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③云的种类: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气象学家(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通常把云分为(层云)(积云)和(卷云)三类.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第二单元《溶解》●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与液体和气体.●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轻轻摇晃杯子后;高锰酸钾的状态: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搅拌后;高锰酸钾的状态: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一丝丝的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定)(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和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沙、面粉和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搅拌)(加温)(切碎)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物质的溶解能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度)的;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100毫升)水中;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食盐溶解在水中;可用(蒸发)的方法将食盐和水分离.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即海水晒盐.●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湿抹布).●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温度外焰(最高);内焰其次;焰心(最低).●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为什么用热开水冲奶粉会结成块?因为水温过高会使奶粉中的乳清蛋白产生凝块;影响消化吸收;降低奶粉营养价值.冲奶粉时用65℃左右的温开水即可.※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科学道理:碳酸钠(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温度低时析出;冬天捞碱是因为气温低可以使碳酸钠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在温度低时不会析出;所以夏天气温高的时候晒盐可以加速水分的蒸发使盐结晶出来.第三单元《声音》●声音: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利用物质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生的物质都在振动.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个一个地方的.传播速度;一般固体﹥液体﹥气体.●振动物体: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的变化:①声音的强弱可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②声音的高低可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振动物体有长短;短的比长的音高.振动物体有粗细;细的比粗的音高.●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小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的音叉发出的声音低.(同一个音叉;用较大力敲时;振动幅度大;听到的声音的强;用较小力敲时;振动幅度小;听到的声音的弱.)●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击打长短不同的钉子;钉子越短;声音越高;钉子越长;声音越低.拨弹橡皮筋;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拨动尺子;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声音越低.拨动琴弦;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人说话时是喉咙带动(声带)振动而发出声音;笛子利用(空气)振动发声和(空气柱共鸣)的原理制成;口琴利用(弦片)的振动发声;汽笛声、喷气式飞机排气时引起(空气)的振动而发生轰鸣声.★声带越紧;声音越高.成年女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1毫米;成年男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5毫米;所以;成年男子的声音通常比成年的女子声音低.●物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或者其他介质的振动;这种振动传到人耳被人听见就是声音;所以把各种振动着的发声物体叫(声源);如声带、音叉、敲响的鼓等都是声源.★振动有规律、悦耳的声音;如人声带发出的歌声;由琴弦发出的琴音等叫乐音.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噪音.噪音又称噪声;是非周期性的声音振动.它的音波波形不规则;听起来感到刺耳.(噪音)危害人的身心健康;是当今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及固体废物污染是当今社会四大环境公害.※声音的特性可用三个要素来描述;即响度、音调和音色.①响度(音量):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称为响度.响度和声波振动的幅度有关.一般说来;声波振动幅度越大;则响度也越大.②音调:人耳对声音高低的感觉称为音调.音调主要与声波的频率有关.声波的频率高;则音调高;声波的频率低;则音调低.③音色:音色是人们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同样音调的两个声音之所以不同的特性.如:即使小提琴和钢琴的声音在响度和音调方面都相同;但听起来却不一样;这就是因为这两个声音的音色不同.●(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我们这样听到声音: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一个振动的物体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中耳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所引起的液体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被(大脑)接受了;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鼓膜破了;不会听到声音;但如果大脑听觉神经等出现问题;也有可能听不到声音.●保护我们的听力: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噪声)(控制物体发声);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身体结构:根据外观特征;人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躯干还可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如果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人体的外部特点可直接观察;内部的特点可借助一些工具观察;也可用看、听、闻、摸等方法感觉.●骨骼、关节和肌肉:工作或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等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婴儿有275块骨;成年人有206块骨.人约有600块肌肉.●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不能独立运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人的呼吸器官: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运动与呼吸的关系:人体运动呼吸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经常锻炼身体;会发生流汗、呼吸加速、心跳加快等变化;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有利于身体健康.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一呼一吸算呼吸一次;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呼吸次数在(20-40)次左右.●运动与心跳的关系: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我们的心跳就是心脏在跳动;也就是心脏在(收缩)和(舒张).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离开)心脏;心肌(舒张);血液(回到)心脏.●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心跳次数在(70-90)次左右.●我们人体一般通过出汗、排尿等方式向外排出多余水分;一般从喝水和吃食物等途径得到水分.水占我们人体体重的比例大约是(60%-70%).●人体的消化器官: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将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食物被食管运输到胃里;进一步(磨碎)和(分解);被小肠吸收.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咽)既属于呼吸系统;又属于消化系统.●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会利于整体消化器官的工作.(牙齿)(舌头)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过程;他们的功能各不相同.牙齿按形状分类;可分为8个(门齿)、4个(犬齿)、20个(臼齿)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要保护好牙齿;有利于身体健康.经常刷牙可以防止(蛀牙).※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如果牙齿不好;消化就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运动.●人体各器官的联系: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实验整理一、天气实验题一、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和制作过程:制作材料:吸管1根、小刀1把、剪子1把、硬纸板1块、大头针1个、带橡皮的铅笔1只.制作过程: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4、确定方向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实验题二、制作雨量器1、找一个直通透明的杯子;杯子的高度在15厘米以上;2、以毫米为单位;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纸条的长度略小于直筒杯子的高度;3、取一段长于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平放在桌子上;胶面朝上;将纸条画有刻度的一面朝下粘在胶带中间;4、一个同学手持杯子;另一个同学把粘在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竖直粘到杯子的外侧面;要使刻度的底部正好和杯子内侧底部对齐;5、用粘贴刻度纸的条的方法把小组的名字粘贴在杯子的背面.实验题三、请你画出几种天气符号二、溶解实验一:制定一个“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要研究的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研究地准备(实验材料):量筒、天平、小匙、搅拌棒、食盐、记录单.研究方法:1.用量筒取100毫升的水倒入杯中.2、用天平把食盐分成两克一份.3、把第一份食盐用小匙投入水中;并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使食盐完全溶解.然后再按照这样的方法投入第二份、第三份、第四份……直到加入的食盐不能再溶解为止.4、统计一共溶解了多少克食盐;并填写记录单.经过运用实验计划;最后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36克食盐.实验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材料:2个烧杯、玻璃棒、水、食盐、小苏打步骤:①把食盐和小苏打分成2克的小份.②两个烧杯内分别放入50毫升的水;温度相同.③先在两个烧杯内各放一份;等完全溶解后再放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④统计食盐和小苏打各放了多少份.实验结论:50毫升的水中;食盐能溶解7份左右;小苏打能溶解2份左右.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的强.由此说明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实验三:食盐在热水与冷水中溶解的快慢一样吗?不一样.要想证明对这个问题的猜想;你选用的实验材料是:热水、冷水各一杯、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在这个对比实验中只有冷水、热水一对条件是不一样的.实验过程:取相同多的热水和冷水各一杯;将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水中.实验想象:放入热水中的食盐溶解快;放入冷水中的食盐溶解慢.实验结论:食盐在热水中溶解的快.这个结论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是:用热水冲感冒冲剂比用冷水冲溶解快.实验四:除了利用搅拌、加温外;还有可以加快水果糖溶解的方法.请根据下面的提示结合你做过的一种实验描述一下.实验材料:水果糖2块、杯子两个、水、锤子1把实验过程:把一块水果糖用锤子碾碎;将碾碎的水果糖和另外一块水果糖分别同时放到盛有水的杯子中.实验现象:碾碎的水果糖放进水中就开始融化了;溶解比较快;整块的水果糖则融化得很慢.实验结论:碾碎可以使水果糖的溶解加快.实验五: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完成:根据以上实验;总结什么情况下物质才溶解: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实验六:“胶水、醋、酒精、和食用油能在水中溶解吗”实验你是怎样完成的?你的预测:我认为胶水、醋和酒精能在水中溶解;食用油不能溶解.实验过程:①分别在试管中加入10至15毫升水.②分别往试管中加入1至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③充分振荡后;静置一会儿.溶解过程胶水醋酒精食用油怎样进入到水中沉入水底;蜷缩在底部直接与水混合直接与水混合浮在水面上;不进入水中在水中怎样扩散缓慢扩散快速扩散快速扩散无法扩散是否溶解溶解溶解溶解不溶解实验结论:胶水、醋、酒精在水中能够溶解;食用油不能在水中溶解.往食用油中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的洗涤剂;震荡后(食用油会溶解).实验七: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材料准备:汽水、注射器、橡皮塞步骤:①轻轻地打开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取约三分之一管的汽水;再用橡皮塞封住或者用手堵住注射器的管口.观察记录:慢慢地偶尔冒出气泡.②慢慢地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记录:冒出很多气泡;并且气泡变大.③再慢慢地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记录:气泡慢慢变小、变少;最后消失.实验结论:水中能溶解少量气体;比如氧气和二氧化碳.水中的气体是靠加压的方式溶解的;压力小气体就跑出来;压力大气体就溶解在水里.实验八:加快物质溶解的研究A.搅拌材料准备:2个烧杯、1根玻璃棒、食盐步骤:①在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温度、相同数量的水.②同时往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分量的食盐.③一个烧杯静置不动;另一个烧杯内搅拌.实验结论:搅拌的那个烧杯内的食盐溶解的快;搅拌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B.温度材料准备:2个烧杯、食盐步骤:①在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数量的水;一个冷水;一个热水.②同时往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分量的食盐.静置片刻.实验结论:热水的烧杯内食盐溶解的快;温度能影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温度高溶解快;温度低溶解慢.C.打碎材料准备:2个烧杯、粗盐步骤:①在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温度、相同数量的水.②同时往两个烧杯内放入相同分量的粗盐;其中一份打碎.静置片刻.实验结论:打碎的那个烧杯内的实验溶解的快;物体越细越容易溶解.实验九:验证物质是否溶解方法:A.有没有沉淀 B.有没有均匀分布 C.过滤材料准备:烧杯、铁架台、玻璃棒、漏斗、滤纸注意事项:①过滤物质不能直接倒入漏斗;要用玻璃棒引流.②滤纸不能高出漏斗;液体不能高出滤纸③漏斗要紧靠下边的烧杯.实验结论:能把物质过滤出来留在滤纸上;说明该物质不能溶解.三、声音实验一:以小组为单位;探索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发出的音高的变化:实验结论:尺子伸出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实验二:声音高低变化材料:相同的四个直筒杯子方法:1号杯子满杯、2号杯子四分之三杯、三号杯子二分之一杯、四号杯子一个底A.用同一个力道一次敲击水杯:实验结论:敲击水杯;水和杯子一起振动;但由于杯子是一样的;我们可以近似的看成是水在振动;水越少;振动越快;音高越高;相反;水越多;振动越慢;音高越低.A.朝杯口的水平方向吹气:实验结论:朝杯口的水平方向吹气;振动的是杯子里的空气;空气越少;振动越快;音高越高;反之;空气越多;振动越慢;音高越低.实验三:空气对声音传播的影响材料:玻璃罩、闹钟、抽气管实验结论:慢慢抽掉玻璃罩的空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轻;直到完全听不到;再慢慢地把空气注进玻璃罩;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响.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四、我们的身体实验一:运动之后会怎样数据收集:平静状态运动后数据比较每分钟呼吸次数25 40 运动后;次数增加每分钟心跳次数70 100 运动后;次数增加实验结论:与平静状态下相比;运动后的呼吸和心跳次数都增加了.因为;人体运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运动所需的氧气需要靠呼吸从外界吸入体内;并靠呼吸将二氧化碳呼出体外;同时;吸入的氧气靠心脏将其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所以呼吸次数和心跳次数都需要增加.。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与力知识归纳复习资料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与力知识归纳复习资料一、单元词汇1、启动:在汽车行驶中,启动指发动机启动。
本单元中,启动即为物体从(静止)转变为(运动)的过程,如足球从静止到运动。
2、停止:阻力(如摩擦力)使物体从(运动)转变为(静止)状态。
3、动力:能使(机械)做功的各种作用力,如,(水力、风力、电力、拉力、推力、重力)等。
动力是使车辆移动的根本条件。
本单元中,可使小车运动起来的力皆是动力,如重力、弹力、反冲力等。
4、阻力:(妨碍)物体运动的作用力即为阻力,阻力的方向跟物体移动的方向(相反)。
在物体运动中,摩擦力不仅可作为(阻力),有时候也可以作为(动力),如,传送带运送货物等。
5、反冲力:在一个物体喷出气体、液体或者固体时,被喷出的物体就会产生一个(反方向)的(推力),这个推力就叫作(反冲力)。
6、能量:能量是物质运动的一般(量度)。
能量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存在,按照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分类,(机械能、声、光、电、热、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这些不同的能量之间可以通过物理效应或者化学反应而相互(转化)。
7、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发生改变,在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8、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往往会受到和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二、单元主要知识归纳1、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2、垫圈(重力或拉力)达到一定程度,小车才会运动起来.垫圈(少),重力或拉力就(小),小车运动(慢);垫圈(多),重力或拉力就(大),小车运动就(快)。
3、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气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反冲力越(大),小车行使得越(远)。
4、怎样才能使小车行使得更远?答:(1)给气球冲更多的气;(2)安装多个气球或更大的气球和粗喷管;(3)选择平滑地面或斜坡。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第三单元声音班级姓名号次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数字,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敲击音叉时,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3、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用刚击打过的音叉轻轻地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在振动。
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5、音量、音高、音色是乐音的三个主要特征。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音高的单位是赫兹。
6、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表示。
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7、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表示,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8、常见的物体中,受到敲击时发出的声音高的是:水少的杯子、紧的橡皮筋、短的尺子、小的铁钉、细的琴弦。
即它们受到敲击时振动的快。
9、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得紧,声音就高,拉得松,声音就低;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就强,轻轻拨,声音就弱。
10、用相同的力敲打盛水的试管,水越满,听到的声音越低;而用嘴对着试管吹气,水越少,听到的声音越低。
原因是:敲击试管时,振动的物体是玻璃和水,水越多,振动的越慢,声音越低。
吹试管时,振动的物体是空气,空气越多,振动的越慢,声音越低。
1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声音是朝四面八方传播的。
12、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如果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抽掉,里面就成了真空,我们只看到闹钟的铃在动,却听不到声音。
在月球上或太空中,因为没有空气,即没有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宇航员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对方的声音。
13、从听诊器中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和橡胶管传播的。
我们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棉线传播的。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第一课听听声音★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的字母表示:音调;数字表示: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例如拉伸橡皮筋,皮筋受力变形,但没发声。
只有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才会发声。
)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停止。
3、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4、振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5、人的发声器官是声带。
★第三课声音的变化★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单位:分贝(dB)★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
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单位:赫兹(HZ)。
他表示物体一秒钟振动的次数。
运用:1、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2、拨动皮筋,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3、振动的物体有粗有细,粗与细比较,哪个音高?细的。
例如: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4、振动的物体有厂有短,长与短比较,哪个音高?短的。
例如: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5、同样的力去击打不同的音叉,声音的音量不同还是音高不同?答:音高不同,大音叉音低,小音叉音高。
6、不同的力去击打同一个音叉,声音的音量不同还是音高不同?答:音量不同,用力大的声音强,轻轻击打声音弱。
第四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1、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2、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第五课声音的传播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2020新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总结(按课)
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3.生活中增大摩擦力的例子有(鞋底的花纹、汽车轮胎的花纹)等,减小摩擦力的例子有(旱冰鞋安装滚轮、自行车轴承)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通过分角色朗读对话,进入情境,揣摩内心,加深理解。周瑜心胸狭窄与诸葛亮顾全大局的性格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诸葛亮的英雄形象更加丰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诸葛亮为什么把十天的造箭时间改成了三天?(因为十天不可能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根本没想过造箭,他想的是草船借箭)
(2)三天造好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为什么主动要求去做?(因为诸葛亮早已想好计策,胸有成竹)
(3)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周瑜为阴谋要得逞而高兴)诸葛亮知道周瑜在陷害他吗?(知道)他明知是陷阱,为什么还要踏入陷阱?(因为当时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为了顾全大局)
2.小车制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不走直线,橡皮筋动力不足,气球吹气时间太短、橡皮筋打滑)等。
下面赠送请忽略
(2)定诸葛亮的什么罪?(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古代立下军令状如果完成不了,就是死罪)
(3)按照当时的造箭技术,三天时间最多只能造一万支箭,即使周瑜不阻挠,诸葛亮三天也绝对造不好十万支箭。这说明了什么?(周瑜心胸狭窄,想除掉诸葛亮)
第七课《设计制作小车(一)》
1.设计制作的一般流程是(明确问题,制订方案,实施方案,评估与改进)。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敲击大小不同的音叉,小音叉的声音高,大音叉声音低。
2、我们周围的声音在强弱、高低、长短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3、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的物体,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4、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耳朵里的(鼓膜)是人们身上的一个非常灵敏、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
6、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7、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8、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9、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0、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1、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2、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3、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同物体中传播声音的本领(不同)。
4、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如果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抽掉,里面成了(真空),我们就只看见闹钟的(铃)在动,却听不见(声音)。
、(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
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所以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6、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鼓膜)。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和试卷.doc
时比(粗、松、长)时声音来得高。
7.声音在(液体、气体、固体)中都能传播,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各个方向的)或者说是四面八方的。
8.各种物体只要(振动),就会发出声音,我想让声音停止必须设法让物体停止(振动)。
9.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有妨碍的声音称为(噪声)。
例如汽车喇叭声、纺织机器的轰鸣声、轮船的汽笛声等。
它和(废水、废气)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10.我们听到的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听到的水声是(水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听到的锣声是(锣面振动)发出的声音。
1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用(DB)表示。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1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音量的单位是(赫兹),用(HZ)表示。
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填空: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例如拉伸橡皮筋,皮筋受力变形,但没发声。
只有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才会发声。
)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声音产生的条件:发声物体、受力、物体振动O4.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上,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5.人的发声器官是声带。
声带越紧,声音越高。
成年女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1毫米,成年男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5毫米,所以,成年男子的声音通常比成年的女子声音低。
)6.说话声音大小是(音量)不同的表现,男高音和男低音是(音调)不同的表现,演奏吉他时,琴弦(细、紧、短)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强),轻轻拨,声音(弱)。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超全总结(两版知识点任你选)
新教科版四上科学知识点超全整理全册根据经验总结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总结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时听听声音1.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鸟语花香。
2. 周围的声音可以分为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3. 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特点,描述声音的词汇有高低、强弱、悦耳、动听、刺耳、难听、嘈杂等。
4. 声音有高低强弱的变化。
第2课时物体怎样发出声音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物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振动停止,声音就会停止。
(例如拉伸橡皮筋,皮筋受力变形,但没发声。
只有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才会发声)3. 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4. 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5. 振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6. 吹竖笛时,竖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竖笛中的空气在振动。
7. 人的发声器官是声带。
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第3课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的物质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2. 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我们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是因为玻璃罩内没有空气,闹钟振动产生的声音无法通过空气传播出来。
3.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到的声音比不贴在桌面上更强。
4.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上会产生波纹,将音叉浸入水中,音叉能发出声音,是因为音叉还在振动,而且引起它周围的水也在振动。
5.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
但是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样的。
固体传声的本领最强,气体传声的本领最弱。
6.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听不到声音,必须要使用电子通信设备。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4.人靠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5.有些乐器是通过管内的空气振动发声的;6.单簧管和萨克斯的声音是演奏者将一个叫哨头的薄片顶在嘴唇上发出的。
7.像一些哺乳动物也是靠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的。
8.狗,猫和马可以不转动脑袋,只是根据声音来的方向转动耳朵就可以听见声音。
4.振动物体有长有短,长的与短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短的。
5.振动物体有粗有细,粗的与细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细的。
6.振动物体有大有小,大的与小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小的。
7.振动速度有快有慢,快的与慢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快的。
声音的传播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个一个地方的。
2.铝箔木尺棉线和尼龙线传播声音的效果(铝箔最好,木尺其次、尼龙线第三、棉线第四)3. 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它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4.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5.月球上人们听得到声音吗?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6.人的耳朵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耳道传递声音到内耳,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7.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
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
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
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
9土电话和听诊器分别是利用什么来传播声音的?答土电话是通过拉紧的棉线传播声音的、听诊器是通过连接着的胶管声音到耳朵里的。
3.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有可能出现听力问题。
简答题:1.、人们控制噪声的方法?控制发声物体的音量、植树、做防护屏2.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个振动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把振动传递给耳蜗,耳蜗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在把信号传递给大脑,这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3.我们身边有哪些噪音?我知道的噪音有:汽车喇叭声、纺织机器的轰鸣声、轮船的汽笛声以及街上的叫卖声等4.减小噪音一、声源处减弱二、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接收处减弱方法:1、密闭声源,在声源处建造隔声墙,防止噪声直接向外传播。
科学第三单元四年级知识点
科学第三单元四年级知识点:步骤思维步骤思维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思维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步骤思维,比如做数学题、写作文、做实验等等。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步骤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步骤思维来解决问题。
步骤思维的重要性:步骤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有条理地解决问题。
当我们面临一个复杂的问题时,如果不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解决,很容易迷失方向或者出现错误。
而步骤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步骤,从而更好地掌握整个解决过程。
步骤思维的运用方法: 1. 理清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仔细理解问题的要求。
可以将问题的关键信息进行提取和整理,明确自己需要解决的具体内容。
2.制定计划:在明确问题后,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解决问题的计划。
计划可以包括解决问题所需的步骤、时间分配、所需材料等等。
制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
3.分解步骤:接下来,将整个解决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小步骤。
每个小步骤都应该是具体可行的,并且能够逐步推进整个解决过程。
可以将小步骤写成一个列表,以便更加清晰地掌握整个过程。
4.逐步实施:按照制定的计划和小步骤开始解决问题。
可以按照顺序逐步完成每个小步骤,或者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5.检查和修改:在完成整个解决过程后,我们需要检查解决方案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如果发现问题或者错误,需要及时修改和调整。
同时,也可以将整个解决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改进自己的步骤思维能力。
步骤思维的应用案例:假设我们要解决一个数学问题:5个苹果平分给3个人,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1.理清问题:问题是要求平均分配5个苹果给3个人,求每个人分到几个苹果。
2.制定计划:我们可以制定一个计划,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将5个苹果分成3份;其次,计算每份有几个苹果;最后,得出每个人分到几个苹果。
3.分解步骤:根据计划,我们可以将步骤分解为以下三个小步骤:a.将5个苹果分成3份,每份苹果数量未知;b.计算每份有几个苹果,即每份苹果数量等于总苹果数量除以份数;c.得出每个人分到几个苹果。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单元整理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单元整理一、认识力1.重力:重力就是把物体拉向地面的力。
(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等这些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2.反冲力: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3.弹力: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4.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往往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二、测量力(一)认识弹簧测力计1.概念: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大小的一种工具。
2.组成: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
3.原理:受力大,伸长长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1牛≈100克力(二)使用弹簧测力计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如果不在零刻度,先要调到零刻度后再测力。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测力范围。
三、运动和力的关系(一)拉力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活动:拉力大小与小车研究问题: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实验材料:小车、绳子、垫圈、计时器实验步骤: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2.从挂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增加垫圈,直到小车可以动起来。
3.再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观察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4.记录每次垫圈的数量和小车运动的时间。
我们的发现:(1)垫圈数量越多,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
(2)在这个实验中,拉力的大小与(垫圈数量)有关。
(3)在这个实验中,让小车运动起来的力是(重力)。
垫圈的重力(二)反冲力用气球驱动小车材料:小车、气球实验步骤:1.组装利用气球驱动的小车。
2.给气球充足气,放开气球,观察气球喷气方向和小车运动方向。
3.将气球吹大一点,观察小车行驶距离。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四上第三单元复习一、填空: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如44O),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敲击音叉时,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2、用相同的力气击打长短不同的三枚钉子,(短)的钉子发出的声音最高。
3、在“哆”、“来”、“咪”三个音阶中,最高的音是(咪),最低的音是(哆)。
4、一个物体(比如音叉、钢尺、橡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用刚击打过的音叉轻轻地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在振动。
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音叉振动)产生的,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用力弯曲钢尺,钢尺没有发出声音,这是因为钢尺没有(振动)。
6、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表示,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常见的物体中,受到敲击时发出的声音(高)的是:水少的杯子、紧的橡皮筋、短的尺子、小的铁钉、细的琴弦。
即它们受到敲击时振动的快。
7、用不同的力气去敲打同一个鼓,鼓皮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的声音的(强弱)会不同。
用力敲鼓,鼓皮振动的幅度(大),鼓的音量(强);轻轻敲鼓,鼓皮振动的幅度(小),鼓的音量(弱)。
8、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得紧,声音就高,拉得松,声音就低;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就强,轻轻拨,声音就弱。
用相同的力敲打盛水的试管,水越满,听到的声音越低;而用嘴对着试管吹气,水越少,听到的声音越低。
原因是:敲击试管时,振动的物体是玻璃和水,水越多,振动的越慢,声音越低。
吹试管时,振动的物体是空气,空气越多,振动的越慢,声音越低。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4、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5、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6、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7、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8、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
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9、(过高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10、描述人感受声音的过程: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震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引起鼓膜振动。
耳朵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11、使发声罐发出的声音变轻地方法:用手捂住发声罐、用纸包住发声罐。
12、人们生活中减少噪音的方法:安装双层玻璃、安装汽车消声器。
14、应用题: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的紧,声音就(高),拉得松,声音就(低);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就(强),轻轻拨,声音就(弱)。
试验一:以小组为单位,探索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发出的音高的变化:我制定的研究方案:(1)、先进行预测。
随着尺子伸出桌面部分长度的变化,音高可能会怎样变化。
【2020新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总结(按课编写)
下面赠送请忽略
5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会认“瑜、忌、督”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1个字,正确读写“妒忌、军事、委托”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4.自行车上增大摩擦力的做法有(轮胎、脚蹬子表面采用做花纹的方法使表面粗糙,刹车采用增加压力的方法),减小摩擦力的做法有(安装滚珠、加润滑油)等。
第六课《运动的小车》
1.运动的小车、发光的灯泡、燃烧的蜡烛、拉长的橡皮筋都具有能量。
2.能量还可以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
3.坡度越(大),小车滑下的速度就越(快),木块被撞后滑行的距离越(远)。
5.一定条件内,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的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也(越远)。
第四课《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力大小)的一种工具,生活中常被叫做(弹簧秤)。
2.弹簧测力计的组成主要包括(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和弹簧),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先要调零。
3.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到拉力会伸缩)的特征制成的。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示数也(越大)。
2.课文朗读
可以抓住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品味,展开想象,感悟人物形象。如开头诸葛亮与周瑜的对话,反映了两人的性格特点,被称为神来之笔。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进入情境,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加深理解。边读边想,每次对话时人物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边议边读,读后评价。评价后再读,边演边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诵,感受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能识人心的英雄形象。把自己当成诸葛亮,通过朗读,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敲击大小不同的音叉,小音叉的声音高,大音叉声音低。
2、我们周围的声音在强弱、高低、长短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3、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的物体,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4、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耳朵里的(鼓膜)是人们身上的一个非常灵敏、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
6、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7、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8、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9、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0、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1、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2、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3、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同物体中传播声音的本领(不同)。
4、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如果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抽掉,里面成了(真空),我们就只看见闹钟的(铃)在动,却听不见(声音)。
、(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
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所以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6、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鼓膜)。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三年级起点)全册复习资料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 (苏教版三年级起点)复习资料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重点复习题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1、空气具有(会流动)、(要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
压缩空气有(弹性)。
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34、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答:①给自行车轮胎打气。
②给篮球打气。
③玩空气枪。
④公共汽车的门。
⑤喷雾器。
5、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不大,说明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6、往篮球里充入气体,再用手按一按篮球,你的感觉是(篮球很硬),把篮球抛出后篮球(弹起很高),这是因为(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2、热空气和冷空气1、(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即热空气(上升);空气受冷会(向下)流动,即冷空气(下降)。
2、三国时,中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
3、1783年,(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成功制造出载人的(“热气球”),(热气球)是最早的飞行器。
4、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5、制冷空调和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答:制冷空调应该安装在房间的(上方),这样可以利用冷热空气的对流使冷空气下沉,较快降低室内温度;而取暖器应该安装在房间的(下方),让热空气上升,较快提高室内温度。
6、大自然中风是怎样形成的?答: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在自然界中,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即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么?答: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方,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冷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3、空气中有什么1、空气是由(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声第三单声产生的声音物体振1不物体受力就能产生声音吗测量音2.音叉是一种仪器,用调试乐的音叉发出声音的音叉发出声音3小振动发出声音。
人靠声带4.管内的空气振动发声的;有些乐器是通过5.哨头的薄片顶在嘴唇上发出的。
演奏者将一个叫6.单簧管和萨克斯的声音是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的。
7.像一些哺乳动物也是靠声音来的方向转动耳朵就可以听见声音。
狗,猫和马可以不转动脑袋,只是根据8.产生的。
两前翅的摩擦歌声”是用9. 鸣虫蟋蟀、蝈蝈的悦耳音有关振动幅1声音的强弱音描述,它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d2音量的单位分简答在声音强弱、声音大小,声音轻重中,哪些是指音高?哪些是指音量1答:声音强弱、声音大小,声音轻重都是指音量音高有关,描述,它与振动的快慢声音的高低用1. 音高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Hz)2.音高的单位是赫兹最低,越高水最少的杯子发出的声音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最满的发出的声音3. 。
伸出越短声音越低,声音越高4.尺子伸出桌面的距离越长,简答题、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听到的声音是音量不同还是音高不同?1答:音高不同。
、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哪个音叉发出的音高?2答:小的音叉音高,大的音叉音低。
3.二胡有两根弦,空弦拉的时候音有高有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弦的粗细。
1振动物体有长有短,长的与短的比较,哪个声音高?4.答:短的。
振动物体有粗有细,粗的与细的比较,哪个声音高?5.答:细的。
振动物体有大有小,大的与小的比较,哪个声音高?6.答:小的。
振动速度有快有慢,快的与慢的比较,哪个声音高?7.答:快的。
声音的传播的形式传播。
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波 1.声音以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个一个地方的。
种 2.铝箔木尺棉线和尼龙线传播声音的效果铝箔最好,木尺其次、尼龙线第三、棉线第四) ( 中最慢,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3. 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它在传播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哪种材料 传声效果 最好
最好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 人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 有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有耳 蜗和听觉神经。
• 耳道是将声波传输到中耳;鼓膜是将声波 转化成振动;听小骨是传递振动到内耳; 耳蜗是将振动转化成听觉信号;听觉神经 是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耳廓 有收集声音并导入外耳道的作用。
科学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复习
第三单元:《声音》
1、听听声音
• 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 测试音高。
• 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 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 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支音叉,轻轻击打 发出的声音弱,重一点击打发出的声音 强。
音叉
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 用途:调试乐器,测试音高 结构(3部分组成): 带柄的U型金属叉 放大音量用的木盒 橡胶锤
实验 低
较低 较高
高
例: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 用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幅度大, 声音强;轻轻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 幅度小,声音弱。
• 尺子伸出桌面长,发出的声音低;尺 子伸出桌面短,发出的声音高。
探究的问题:尺子伸出长度改变,音高会发生变化吗? 我的猜想: 尺子伸得越短,音高越高
材 料: 尺子
听到声音的简单路线图:
声音 外耳道 听小骨 耳蜗
鼓膜(振动) 听觉神经 大脑
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听觉神经
传递振动到内耳 传递声波到中耳 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7、保护我们的听力
• 耳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 • 噪声对人的伤害:过高过强的声音有
同上
同上
2、声音的产生
• 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 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如果停 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 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 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 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而产生的。
物体名称 使物体发声的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我的发现
2、用同样的力击打大小不同的两个音 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 高 ),大音叉 发出的声音( 低 )
小音叉振动的快,所以声音高,大音叉振动慢, 所以声音低。
欢迎进入概念填空自测题,祝你成功!加油!
3、振动是指物体在( 力)的作 用下,不断重复做( 往返运)动。
振动是物体往返运动,而且是重复进行。
பைடு நூலகம்
欢迎进入概念填空自测题,祝你成功!加油!
4、声音有( 高低 )和( 强弱 ) 的变化。人靠( 声带 )振动发出声音。
声音是同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停止振动,声音 就会消失。
欢迎进入概念填空自测题,祝你成功!加油!
5、声音的的强弱可以用( 音)量 来描述,振动( 幅度)越大,声音就越 ( 强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 ( 弱 )。音量的单位是( 分)贝, 用字母( dB)表示。
• 敲击不同水量的水杯,浅水杯发出的声音高,满水 杯发出的声音低;拨弹橡皮筋时,拉得紧发出声音 高,拉得松发出声音低;击打长度不同钉子时,钉 子越短发出声音越高;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 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实验操作 轻轻拨动钢尺
振动幅度 小
声音强弱 弱
用力拨动钢尺
大
强
杯号
1
2
3
4
满杯水 大半杯水 半杯水 少半杯水
实验过程: 先将尺子伸出8cm, 拨动尺子,将尺子伸出12cm,将尺子 伸出16cm,将尺子伸出20cm,都用 相同的力拨动,仔细观察
实验现象: 尺子伸得越短,音高越高
实验结论: 尺子伸得越短,音高越高,振动越快
振动尺子——我能听到和看到的
尺子伸出桌面的 我的预测
我听到的 我看到的 音高的变
长度(厘米) 音高 振动快慢 音高 振动快慢 化顺序
在瓶子和耳朵之间放一些 木板或者书
在耳朵里面塞上棉花,或 者带上耳塞
控制声源
阻碍传 播途径
在人耳 处减弱
欢迎进入概念填空自测题,祝你成功!加油!
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 ( 调试乐)器和( 测)试。音音高 叉上的字母表示( 音调),数字 表示( 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对不起,没有分析。
欢迎进入概念填空自测题,祝你成功!加油!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 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 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实验器材
轻轻敲打时对声音 的描述
重一点击打时对 声音的描述
大音叉
声音轻,弱
声音重,强
小音叉
大铁钉 中铁钉 小铁钉
比大音叉高
比大音叉高
声音清脆, 持续时间长
声音比大铁钉高, 时间短
声音比中铁钉高, 时间更短
音高不变,声音更 强,持续时间更长
锣
敲击
锣面轻微振动, 摸上去麻麻的
鼓 钢尺 橡皮筋
桌子
敲打 拨动、敲击
拨动、弹
敲击
鼓面上下振动 上下振动 来回振动
桌面上水杯里的 水晃动
声音是由物 体振动产生 的。
水
流动、滴落
水面出现波纹
3、声音的变化
•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 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 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 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 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 或戴上保护装置。 • 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可能出现 听力问题。一旦听力严重下降,通常 需要配戴助听器。
想一想:怎样控制物体发声
在塑料瓶里面放几颗豆子,做成一个
发声装置。想一想用什么办法使得发生装 置的声音变轻?
用手捂住,包上厚纸,包 上棉布,慢慢地摇
8
高
快 尺子伸
出越短,
12
较高 较快 音高越
高,振
16
较低
较慢 动越快
20
低
慢
音高用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振动快慢用快、较快、较慢、 慢来描述。
高 较高 较低 低
8cm
12cm 16cm
20cm
5、声音的传播
•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 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 质(固体、液体、气体),从一个地方传播到 另外一个地方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 用棉线连接两个杯子做一个“土电话”,这个 土电话是利用棉线来传播声音的。
• 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 中传播,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月球上不能听 到对方的讲话声,他们是通过无线电设备来进 行通话的。
传声物体 铝箔 木尺 棉线 尼龙绳
能否听到 音叉的声 能 能 能 能 音
能否感受 到音叉的 能 能 能 能 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