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新年寒暄语之比较
中日春节比较
中日両国のお正月における民間習俗の比較序論日本の古代は古くから中国文化の影響を受け、多くの伝統的な祝日は中国から伝えられた。
昔から日本と中国は伝統祝日を祝う時に習俗の面において共通点がたくさんあったが、時間の経つことにつれて、その習俗も段々変わってきた。
本文では両国の国民にとって最も重要な伝統行事であるお正月の習俗について検討してみたい。
正月の習慣は日本と中国では異なるが、日中両国民の新年を過ごす気持ちは同じだろうと思う。
両国におけるお正月の習俗の異同点を分析することを通して、民俗学の角度から両国の伝統文化のそれぞれの特徴と両国民の独特な文化心理、更に両国文化の伝承関係などをより深く理解するには特別な意義がある。
お正月を祝う民俗習慣は日本と中国では異なるが、日中両国民の新年を過ごす気持ちはきっと同じだろうと思う。
本論一、日本のお正月と中国の春節の起源1.1日本正月は、日本に古来から存在する先祖を敬う祖霊信仰と結びついているようだ。
年の初めに、天からそれぞれの家に帰ってくる「歳神様」を迎え五穀豊穣を願う行事で、飾り付けや習慣にもこれらの行事に関係した意味を含んでいる。
「歳神様」は「若年さん」とか「年徳様」とも呼ばれ、昔の日本に関係の深い穀物霊、つまり農耕の神様である。
日本人と農耕は切っても切れない関係があるので、正月はその点から見ると最も日本人らしい行事だといえるかもしれない。
また、初詣ももともと氏神様の祀られた神社にお詣りして、先祖のご加護を願うものだったそうである。
これはお正月の元来の意味だといえるだろうと思う。
そして、日付を巡って言うと、日本の新年は毎年1月1日からである。
1868年の明治維新以後、日本はヨーロッパの西暦が採用されているので、新年も新暦になっていたようである。
1.2中国中国の春節は旧暦12月8日の「臘祭」、もしくは12月23日の祭竈(かまどの神を祀る儀式)に始まり、旧暦正月15日の「元宵節」まで続く。
中日寒暄语与日语教学对策探讨
中日寒暄语与日语教学对策探讨导言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日益频繁,中日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加深。
在这种大背景下,学习日语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选择。
日语的学习对于汉语为母语的学生来说,常常面临着很多挑战,比如日语中的寒暄语。
本文旨在探讨中日寒暄语的异同以及日语教学的对策,希望能够对日语学习者和教师有所帮助。
一、中日寒暄语的异同1.1 中文的寒暄语在中文中,尊敬语是一种表达尊敬和礼貌的语言形式。
在日常交际中,尊敬语通常用于对年长者、上级、客人等表示尊重和礼貌。
在见面时我们可能会说“老师好”,在道歉时说“对不起”,在感谢时说“谢谢”。
这些都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寒暄语。
而在日语中,寒暄语的使用则更为复杂。
日语中有丰富的敬语和礼貌用语,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对象,需要使用不同的敬语。
比如在向别人引荐自己时会说“初めまして”,在对长辈或上级表示尊敬时会用“いらっしゃいませ”等。
日语中还有大量的敬语后缀、敬语动词等,使得日语的敬语使用更加复杂。
1.3 异同比较从上述可以看出,中日两国的寒暄语在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异同。
中文的尊敬语相对简单,常用的尊敬语词汇有限,主要是围绕着“老师好”、“对不起”、“谢谢”等固定用语,而日语的敬语则更为复杂,有更多的敬语用法和词汇,而且需注意敬语的高低分别和场合使用等。
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能否正确使用日语的敬语成为了日语学习中的一大难点。
二、日语教学的对策2.1 切实提高日语敬语的教学质量面对日语敬语的复杂性和难度,日语教学需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要加强对日语敬语的系统讲解和丰富教学材料的编写,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日语敬语的使用原则和基本规则。
二是要通过听力、口语练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日语敬语,切实提高日语敬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2.2 加强中日文化的交流了解中日文化的不同之处,有助于加深对日语敬语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中日文化的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中日寒暄语的异同,增强对日语敬语的学习动力。
管窥汉日寒暄语中的语言文化异同
管窥汉日寒暄语中的语言文化异同汉日寒暄语言文化异同简介:汉日寒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交际方式之一,也是展示个人礼貌和待人接物能力的重要途径。
汉日两国的冷暖交际方式有着一定的差异,本文将从语言文化的角度对汉日寒暄语进行比较,探讨其异同。
相似之处:第一,寒暄语的基本功能相似。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寒暄语的核心目的都是表达友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无论是”你好“还是”こんにちは“,都是一种礼貌的问候方式,展示了主动友善的态度。
第二,寒暄语的人称称呼相似。
不论是中文还是日文,人们在寒暄中通常会使用对方的姓名或称谓,比如”王先生“、”田中さん“。
这种称呼方式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和关心。
第三,寒暄语的问候语相似。
在寒暄过程中,汉日两国人民都会用一些寒暄语表达问候,例如”你吃饭了吗?“、”お元気ですか?“。
这不仅是对对方身体健康的关心,也是一种互相询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彼此的关切。
不同之处:第一,称谓的使用方式不同。
在中文中,人们通常用对方的姓氏加上先生/女士来称呼对方,例如”李先生“、”刘女士“。
而在日文中,通常会使用对方的名字加上さん来称呼对方,例如”山田さん“。
这一差异反映了对称谓的理解和使用方式在两国之间的差异。
第二,寒暄语的表达方式不同。
中文寒暄语通常会涉及到一些比较个人化的话题,如家庭、工作等。
而日文寒暄语则倾向于一些更加宽泛的话题,比如天气、体育等。
这一差异可能是因为中文文化注重人际关系的发展,而日本文化注重维持稳定的社交关系。
第三,寒暄语的动作表现不同。
在中文的寒暄中,人们通常会加上一些肢体动作,如握手、拥抱等来表达对对方的诚挚问候。
而在日文寒暄中,则不会有太多肢体动作,一般通过对方的表情和语调来判断对方的态度。
这一差异可能是因为汉文化更加注重肢体表达,而日本文化则更注重言语的含义。
结论:通过比较汉日寒暄语言文化的异同,可以看出,虽然汉日两国在寒暄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核心目的都是为了表达友好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日寒暄语与日语教学对策探讨
中日寒暄语与日语教学对策探讨在中日两国的日常交流中,寒暄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中日两国有着相似的寒暄习惯,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日语教学中,了解中日寒暄语的差异,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能够提高学生在实际交流中的能力。
一、中日寒暄语的差异1. 打招呼方式的差异中文中的寒暄常常以“你好”、“早上好”、“晚上好”等简洁的方式来表示,日本人寒暄时则更注重细节,例如“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早上好)、“こんにちは”(你好,白天用)、“こんばんは”(晚上好)等。
2. 对话内容的差异在中文寒暄中,常常会关心对方的身体状况、家人情况等,而日语的寒暄中,更注重关心对方的工作、学习状况等,例如“お元気ですか”(你好吗)、“お仕事はどうですか”(工作怎么样)、“勉強は順調ですか”(学习顺利吗)等。
3. 寒暄语的使用方式中文的寒暄语常常随口而出,没有特定的场合,而日语的寒暄语更注重特定场合的使用,例如在上班、上课等正式场合使用较为严谨的寒暄语,而在非正式场合,可以使用简单的寒暄语。
二、日语教学对策1. 注重听说训练在日语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
通过大量的听力训练,让学生熟悉日语寒暄语的表达方式和语音特点。
也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口语练习,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2. 对比中日寒暄语针对中日寒暄语的差异,可以进行中日对比教学。
通过对比中日各自的寒暄语,让学生了解差异,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可以使用中日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分别制作中文和日文的寒暄语对话,并进行演练和讨论。
3. 创设情境,强化实际应用在日语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寒暄场景,提高他们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
可以设计寒暄场景,要求学生以日文进行对话,模拟实际交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寒暄是不同文化间交流的重要一环,教师在日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通过教授日本的寒暄习惯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对于寒暄的重视程度和表达方式,为他们日后的交际能力提供保障。
从寒暄用语看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
在初级日语的教学过程中,常常被学生问到的问题就是,现在的时刻进行打招呼是应该用“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早上好)”,还是“こんにちは(上午好)”。因为在日语中,上午,下午,晚上打招呼的用语差异很大。而且分的很细。用错了,会招致笑话。在有一次日语演讲比赛中,正好遇到阴天,报考厅里很暗,再加上主持报告的人比较紧张,主持人脱口而出“皆さん、こんばんは”。意思是“各位,晚上好”。上午九点钟开始的报告,再怎么说还差12个小时,结果当场弄了个笑话。在汉语中就简单得多,除了“你吃了吗?”之类的问候语之外,我们一天中用“你好”完全可以。而且也不显得失礼。下面我们从具体层面来分析两国打招呼的不同之处。
在古代中国,打招呼问候是非常被看重的。《旧五代史》中有这样一个记载,“明宗即位之初,安重诲用事,镠尝与重诲书云:‘吴越国王致书于某官执事’,不叙凉,重诲怒其无礼。”吴越王镠尝在给明宗帝递奏折的时候,因其举止傲慢,没有先进行寒暄,被明宗帝安重诲削去官职。当然这些固然因打招呼的方式不对,但是更多地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但是我们也由此能看出古人对寒暄的重视。
其次,我们在看一下打招呼用语。日本非常重视打招呼用语,从早起到上午10点钟左右的这一段时间打招呼时用“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接近中午时用“こんにちは”;傍晚到晚上八九点左右时用“こんばんは”。即使是一天好几次遇到同一个人,那么也要一一进行打招呼。在中国,同样的情况,我们只要点点头就可以了。但在日本这是绝对不容许的。记得在学校的时候,上课途中正好遇到我导师,打了一个招呼。在中午的时候又遇到他,当时我正好牙疼,所以点了点头表示礼貌,结果,这一下却让他耿耿于怀。在我的评语中,明显地写着我的失礼。为此我在以后的邮件中还郑重地向他道歉。结果是越解释越觉得我在找借口。
从中日寒暄语看两国文化差异
从中日寒暄语看两国文化差异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彼此都很重视寒暄语。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又受孔子儒家思想的熏陶,有着“礼仪之邦”的称号。
日本也不例外。
刚学日语的时候,日语的上午,下午,晚上打招呼的用语差异很大,有点搞。
“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早上好)”,“こんにちは(上午好),こんばんは(晚上好)”。
记得大一的时候在上老师课时,老师要求我们每天轮流一人抽签上讲台用日文即兴演讲,不巧那次抽到我,对我这个初学日语没几天的人来说,这问候就是个大难题。
我一上台,就来了句,“皆さん、こんばんは。
”意思是“各位,晚上好”,连老师都被我逗笑了。
日语中这些招呼分得太细,而我们中国人见面,简单得多,除了“你吃了吗?”之类的问候语之外,我们一天中用“你好”、完全可以,而且也不显得失礼。
下面我从具体方面来简要说明两国打招呼的不同之处。
首先从打招呼的姿势来看,不管是从电视上还是在现实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日本人的鞠躬。
即使是打电话,看不到对方的脸,日本人也是毕恭毕敬。
当他们打招呼的时候,不同的场合以及表达的心情不同时,他们的弯腰的度数也不同。
一般来说,弯腰的度数越大,表达的敬意越高。
在面试或者谢罪等重大场合,弯腰到45度的很正常。
看到日本丰田汽车总裁丰田章男在美国国会作报告时,就鞠躬45度表示歉意,可惜在日本社会行的通的礼节,美国人并不买账,逼得丰田章男落下了男儿泪。
除了站着行礼之外,日本人经常下跪行礼。
中国人讲“男人膝下有黄金”,可见不到迫不得已时,中国人是不下跪的。
但是在日本,亲朋好友互访时,互相下跪那是敬意的表达。
如今日本社会依旧等级森严,长幼尊卑的用语分得清楚,我从日语的学习过程中,就足以看出这点,日本人对上司、长辈、晚辈、同辈所用的话语完全不同。
从打招呼中折射出这种社会秩序。
在如今的中国,打招呼的姿势已经没有那么多讲究了,但是古代还是相当严格的,“凡道路,遇长者,必正立拱手,疾趋而揖”,在古代不单单是抱拳,还要跑到长者跟前作揖。
浅析寒暄语中的中日文化差异
浅析寒暄语中的中日文化差异作者:张娅萍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4年第12期【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灵魂,语言与文化历来密不可分。
接触一种语言往往最先接触的就是语言中的寒暄语。
日语寒暄语的发达程度和复杂程度在全世界都是屈指可数的。
中国与日本虽然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由于受历史、地理、文化、风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带有各自的地域性特征。
所以要想运用好寒暄语就要深入到寒暄语背后的文化层面。
【关键词】寒暄语语言文化中日课题项目:外研社资助横向课题:中日跨文化交际中语言文化障碍的分析研究——以寒暄语为例。
寒暄语是人们生活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语言,在人际交往中起润滑剂的作用。
寒暄在日语中写作「挨拶」,来源于古代汉语。
文章通过分析中日两国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寒暄语来探讨中日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
见面时的寒暄语日本人在见面寒暄时,根据和对方的熟悉与否或熟悉程度而使用不同的寒暄语。
对熟人使用「内向きの話」(内向语言),对生人使用「外向きの話」(外向语言)。
日本人的内外区别意识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得很明显,会把“内”和“外”加以严格区别。
说话时要分清楚谁是自己人,谁是外人。
日本人所说的“内”指的是家庭成员、单位同事、国家内部等,属于同一领域的人。
“外”指的是家庭以外,单位以外,国家以外,不在同一领域的人。
1.与陌生人见面时常用的寒暄语日本人与陌生人见面时先是自报家门。
比如:「はじめまして、長岛と申します。
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初次见面,我叫长岛,请多关照。
)而中国人和陌生人见面常常会主动问对方“您贵姓”,而不是先自我介绍。
这是由于在潜意识里面认为自己的名字并不重要,而先询问对方的姓名是一种更为谦虚的表达方式。
但日本人却认为如果先问对方姓名是不礼貌的,会给人添麻烦,如果先自报家门,方便对方称呼自己,也可以让对方先在心理上接受自己。
先考虑对方的感受,这一日本人的性格特征,被称为「相手に思いやり」。
从中日的寒暄语看中日文化
2013.05从中日寒暄语的异同,我们可以感受到中日文化的差异。
一.见面时的寒暄语1.从时间性看中日文化的异同见面时的寒暄语中,中国的“你好”一般对应日语的“こんにちは”,实际上日本人一天从早到晚,这一内容的寒暄语并不相同,其中有“おはよう”(早上好)“こんにちは”(白天好)“こんばんは”(晚上好)这三种形式。
对此,刘德平先生曾指出中国的日语教科书中写到“昼間(白天)”的时间用“こんにちは”寒暄,而“昼間(白天)”的时间范围很模糊,没有具体的时间点,季节不同这一时间段也有所不同。
从这点可以看出,日本文化具有模糊性。
2.从称呼看中日称呼文化的异同偶然见面的场合,在中国一般添加称呼,也就是“称呼+你好”。
而在日本经常说“どうも”、“お久しぶりですね”、“偶然ですね”。
中国人称呼亲属以外的人多用亲属的称呼,例如:“阿姨你好”。
而日本用亲属称呼问候的很少,那样会让对方感到不快。
3.中国的质问文化中国有“干吗去?”、“吃饭了吗?”这样的质问寒暄。
实际上类似的寒暄,提问并不是目的,而是向对方表示问候。
日本向对方提问的场合多以天气情况来问候,如“いいお天気ですね(天气很好啊)”。
4.日语过去的言及日本人偶尔也会用“昨日はごちそう様”、“昨日はどうも”等来提起先前发生过的事情,例如:朋友请吃饭了说“ごちそうになりました、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第二天或者是几天后也再次说“この間はごちそうになり、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来表达谢意。
而中国人如朋友请吃饭,当场会说“谢谢款待”,再见面的时候不习惯再次说,反而经常会说“大家都是朋友,不要见外”。
5.中国人对自由的追求和日本人对规则的严守中国多用灵活多样的寒暄形式,日语多用固定的方式进行寒暄。
例如,到家了,汉语里有很多寒暄法,在家的人会说“回来了”、“怎么刚回来呀”、“吃饭了吗”,刚回家的人会说“干嘛呢”“累坏了”等等。
日语里一般是“ただいまーおかえり(なさい)”,回家晚时会说“ごめん、おそくなって”。
寒暄用语中中日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总第499期Vol.499大学(社会科学)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21年2月Feb.2021寒暄用语中中日文化差异对比研究赵丽丽(鲁迅美术学院鲁美·文化国际服装学院,辽宁大连116650)摘要: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在寒暄语的应用上具有非常高的典型性和准确性要求,中日两国同为亚洲国家,对于寒暄用语的专业性和准确性也通常相对较高。
本文针对中日两国的寒暄语表达方式进行研究分析,以此为基础探寻中日两国文化维度的差异。
研究可见,不同类型的寒暄语的应用在中产生中日差异有来源于文化方面、语言习惯、礼仪文化以及情感表达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寒暄语问候性质虽然反映着中日文化的差异,但同时也体现着中日文化的特色,对于跨文化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辅助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日文化;寒暄用语;影响因素;差异对比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5-0029-02作者简介:赵丽丽(1985—),女,硕士,鲁迅美术学院鲁美·文化国际服装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日本语教育。
中国和日本对于寒暄用语都是非常重视的,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寒暄语的具体内容和表达方式也会产生相应的差异。
从专业的角度对于寒暄语的表达进行分析,是进一步研究文化差异、合理应用寒暄语的前提条件。
一、中日双方寒暄语的内容特征(一)中国寒暄语在我国,由于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寒暄语的具体内容主要集中在饮食文化层面上。
比较典型的寒暄语内容主要涉及的方面集中在询问是否用餐方面,在以此为开头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询问寒暄对象的身体和心情状态。
这种寒暄语问候方式有典型的中国特征。
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及语言表达习惯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且我国的寒暄语在内容表达的字数上也相比较少,一般通过简洁明快的方式将所要表达意思浓缩在内。
(二)日本寒暄语日本的寒暄语则重视将询问的重点放在对天气情况的询问上,主要的寒暄内容是对当天的天气、季节等进行询问。
中日两国寒暄文化的差异
文化视野Cultural Perspective中日两国文化渊源流长,针对中日两国文化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而又差异较大的寒暄文化,作为跨文化交际最基本的文化常识,应该被广泛理解、相互认同。
在跨文化交际中,只有了解中日两国文化的异同,才能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达到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效果。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近年来中日两国经济文化往来频繁,90年代开始日本跨国企业陆续进驻中国,近年来中国赴日留学的人数已突破10万,占外国留学生比例的40%,同时,日本作为“最想去旅游的国家”,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接触到日本文化。
在日益频繁的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中,了解中日文化的差异在中日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越来越重要。
说到日本,提到日本人,人们很容易想起彬彬有礼这个词,很多人想起鞠躬。
的确在日本,在打招呼、道歉、送别、欢迎等很多场合都会看到日本人惯用的鞠躬礼,这似乎已经成为日本社会、日本人的一个重要问候特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伯特赫拉伯恩,曾提出在跨文化交际中,信息交流的结果,语言仅占7%,语调语速占38%,表情和动作所占的比55%,可见肢体语言在交流中的重要性。
因此,了解日本人的鞠躬礼仪,能在中日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更好地了解日本人的行为语言,从而促进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效果。
本文从中日两国的问候礼仪、使用场合、历史文化渊源来对比分析,提供一些在中日两国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参考信息。
一、日本人鞠躬的主要分类和适用场合日本人鞠躬有个“度”,也就是鞠躬时弯腰的角度,很有讲究,而且每一种特定的角度都有自身的含义。
日本人鞠躬分为:示意礼15°(会釈)、敬意礼30°(敬礼)、最尊敬礼45°(最敬礼)三类。
示意礼15°,鞠躬时上半身微微倾斜15°左右,是平时常用的普通问候。
主要是用于熟人或者朋友间打招呼、上下班问候、进入退出,或者楼道、社内行走中与他人擦肩而过,以及上下电梯时对同乘电梯的人,以示友好,能给人一种很有礼貌的印象[1]。
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的习俗比较
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的习俗比较要旨中国和日本从古代开始在文化习俗上就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和交流。
然而,随着时间的变化,两国在节日的习俗上都多少发生了变化,因此出现了很多共同点和不同点。
其中,从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的比较上,明确的表明了两国之间文化的吸收和融合,融合与发展的特征。
首先很久以前,中国和日本在习俗上就表持着深厚的关系,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在习俗上存在很多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呢?我们通过对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的起源、习俗、语言、数字、传统文化等的比较,明确的理解了两国之间文化的吸收和融合、融合和发展的独特特征。
1、新年的起源、元旦:1月1日。
民间历来就有庆新年之风俗,但确定为国家节日是在1948年。
按传统习俗,“大晦日”(除夕)进行大扫除。
门前摆上松、竹、梅(“松门”)(现多已改为画片代替),以示吉祥如意。
除夕完餐,全家吃过年面(荞麦面条),饭后一面看专为新年播送的电视节目,一面等待新年钟声,称“守岁”。
元旦早餐吃杂煮(年糕汤),喝屠苏酒,吃“御节料理“(各种美味及节日菜肴)。
元旦一般休假5~7天。
早在夏朝时期就有了"年"的概念。
那时的农业不是复作,一年当中只有一个季节种植作物。
因此,每年一次成熟的时候,每个人都为了再次收获农作物而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感应神的恩惠,同时期望来年的天气会风调雨顺,避免灾难,远离魔怪,这就是春节的起源。
日本的元旦相当于中国的春节,这种新年的形式从中国的古代开始广泛传播,这个节日的意义和中国的春节相同,都是祈祷来年有好运,好的新的意思。
2.1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习俗上的共同点2.1.1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元旦相同,全都是快乐的庆祝,到处洋溢着辞旧迎新的节日气氛。
例如,大扫除、装扮房子;有的地方装饰着灯笼和丝绸、城市和农村各地都装扮的焕然一新。
商业区不仅华丽而且五颜六色的很美丽;机关、学校、医院、企业、大街上到处都挂满了国旗和彩旗,贴着节日的标福,大部分的正门都装饰着花和秸秆。
从寒暄语看中日文化差异
究 其原 因 , 由 于 日本 是个 狭长 的岛 国 , 是 四季 分 明 。
列 岛南 北纵 横 3 0 00多公里 , 以温差 很大 。而 日本又是 所
个 多火 山 的 国家 , 国土 的 3 / 4为森 林 山地 , 山多 , 时 火 同 还受 季风影 响 候变化 十分显著 。 日本长期 以来又是 气 而
一
少寒 暄语 已经失去 了他 们原本 的含义 ,而是 作为语 言交 际的一种手 段 。 挥着其润 滑剂的作用 。 发
个 以稻作 、 渔业 为主 的国家 , 候与他们 的生活 息息 相 气
从寒暄语看 中 日文化差 异
陈 茗
( 门理 工学院外语 系 福 建厦 门 3 12 ) 厦 6 0 1
摘要 : 着各 国文化 交流 的 日益 增 多, 随 由文化差 异 引起 的摩擦 也倍 受人 们 的关注。文化 蕴含 着
政治、 经济 、 宗教和 生 活习性 等 多方面 内容 , 而且文化历 来 又与语 言、 为 密不可分 。就 中 日两国人 行致
日本人 见 面时 , 了简单 的问候之 外 , 除 总要 围绕天 气
说上 一番 。 今天真是 好天气 啊 ! “ 如“ "最近 天气真 闷呀 ! ”
即便书信往来, 也往往在开头就写上“ 又到了樱花烂漫的
时节 ‘ 晚已是凉 意渐浓 了 ”……诸如此 类天气 季节 的 早
喧语之中。因而 日 本人在见面、 书信问候时, 很喜欢以天
气 作为寒 喧语 。 与 日本 的地 理气候 环境不 同 , 中国平 原辽 阔 , 部分 大
的方式也 各不相 同 。 要掌 握好寒 暄语 , 就必 须深 入语 言
背后 的文化 层面 . 了解其 文化 内涵 。
地 区属温带 大陆性气候 。 候变化 较有规律 。 气 中国人 在 日 常生活 中虽 然也会 以天气情 况进行寒 喧 , 多半是 在气 但 候 有显 著变化 , 如季 节更 替 、 风 、 台 天气 骤 冷骤热 的情 况 下 聊及 。 而不会将 其作 为 日常寒喧 的主题 。 “ 以食 为天 ” 中国 自古就是农 业大 国 , 由于生 民 。 过去
中日两国惯用句表达上的对比——以寒暄语的惯用句为中心
语言的特色和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关键词:惯用句;寒暄语;身体部分;捕捉角度; 比较研究;事象や概念;语言和文化;占有率
「日本語的表現」【日本語らしさ】 先行研究 一、慣用句的表現 惯用句是指在一定的事物和特定的场合几乎 作为一个整体固定使用的约定成俗一种语言表达方 式。 惯用句在表达方式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 义上的惯用句指的是在所有语言范畴内形成习惯的 有一定相对固定性的词汇或句子都可以叫做惯用表 达方式,但是这个意义上的惯用表达方式范围太广, 在此不做研究。 狭义上的惯用句的定义是在母语中,森田在 「慣用的な言い方は、辞書的の意味の理解や文法 的知識のみでは理解できない場合が多い。しかも、 その言い回しは形式的にも機能的にもきわめて多 種多彩であって、たやすくこれに通達することは 至難のわざである。」有以上的说明。- 惯用句中, 如果单纯从字面语法知识上很难理解惯用语所表达 的真正含义。惯用语的表达方式和其意思都极其复 杂和多种多样。在日常生活中被约定成俗,有其特 殊的意义和使用方法,必须进行学习才能够掌握。 以下先看看日语中惯用语的先行研究的成果。 1、客气话,寒暄语 あいさつ語 応答語 像客气话,寒暄语这样的惯用语,光从单词 上是没法理解它的真实意思。所以也可以归属到惯 用语一类。 例 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 こんにちは おはよう ございますは 『お早く+ございます』此短语已 经超越单词中快的意思、和 [good morning] ,[ 早 上好 ] 相同的意思。 2、比喻表达方式的惯用语 比如「さばを読む」这个惯用语,字面意思 是 [ 读鲅鱼 ],这个说法来源于鱼店卖鱼时,对鱼 的数量大体做个估量出售这个行为。后来衍生为不 止是数鱼的数量时使用,更多的用于多估量的时候 使用,其他类似的表达方式还有以下。 例油を売る、骨をおる 道草を食う、腹が立つ、 合点がいく、角が立つ、水があく、鼻が高い、顔 が広い、敷居字面が高い、板につく。
中日寒暄语与日语教学对策探讨
中日寒暄语与日语教学对策探讨导言中日两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也日益增多。
在日常生活中,寒暄语是人们交流的重要方式。
随着中日两国之间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深,学习对方国家的语言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需求。
探讨中日寒暄语的差异和日语教学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日寒暄语的差异1. 礼貌用语的差异在日常交流中,礼貌用语是人们相互之间传递友好信息的重要方式。
在中文中,对方的姓名后面常常会加上“先生”、“小姐”等词语来表示尊重。
而在日语中,“さん”、“様”等词语则是常见的礼貌称呼。
在中文中,“请”、“谢谢”、“不好意思”等礼貌用语一般在交流中频繁使用,而在日语中也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2. 问候语的表达差异在中文中,问候语通常是以“您好”、“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等方式来表达,而在日语中则是以“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こんにちは”、“こんばんは”等方式来表达。
这些问候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言形式、用语习惯以及表达方式上。
3. 言语亲疏的差异在中文中,人们在交流时通常会根据对方的亲疏关系来选择言语表达方式。
对于亲朋好友,一般较为随意,而对于长辈或上级,则更为尊敬。
而在日语中,使用敬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礼节,不同的亲疏关系需要使用不同的敬语表达。
二、日语教学对策在日语教学中,了解中日寒暄语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或者阅读材料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中日寒暄语的差异,帮助学生了解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言语表达方式。
在日语教学中,强化礼貌用语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口语练习、角色扮演等形式,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不同场合下合适的礼貌用语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能力。
3. 提供真实交际情景的练习在日语教学中,提供真实的交际情景练习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交际情景的练习,例如在商务场合的寒暄语使用、在日常生活中的问候语表达等,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日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春节好日语说法
[文化差异与问候语]关于“新年好”(春节好)的几种说法明(あ)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お正月(しょうがつ)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新年(しんねん)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お春節(しゅんせつ)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新春(しんしゅん)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一般来说,以上五种都可以今天用。
第一种是最和式的,因为明治以后日本人就不再过旧历了,所以他们今天的所谓“お正月”(翻译成“新年”)过在公历的1月1号,和西方人的新年狂欢一样。
日本人的寒假也是从12月24号开始放到1月7号,就是把圣诞假和新年假的两周合了起来。
“明けまして”是由“明ける”变来的,本义是扫除晦气,辞旧迎新,根据我们《大学章句》里的“明新夕而堂庆”的“明”字而来。
第二种也很和式,“お正月”虽然现在翻译成“新年”,其实就是古语的除夕。
只不过因为现在不过旧历了,所以我们按时间翻成“新年”。
但“お正月”本身是古语,意思就是我们的“正月”,这个词是唐朝过去的:唐音的“月”都读“がつ”(gatu);而吴音(宋朝传到日本的)的“月”读“げつ”(getu);至于日本的古音,即所谓“训读”(訓読み[kunyomi])的“月”,读“つき”(tuki)。
第三种很中国式,起源是平安朝时期,“新年”二字全部是汉字,因为当时的“国风文化”很盛,非常崇拜唐朝,王公贵族以写汉字读汉文作汉诗着汉服佩汉饰为荣耀尊贵,所以庶民阶层是肯定不会有这样的说法的。
而且,由于这种古语特征,使得第三种说法很沧桑,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不时髦了不主流了,日本老头的话可能会用,年轻人决不这么说。
我们中国人学日语,很容易记住这种说法,反而不太容易记住前两种,原因很简单,一是有汉字、二是发音相近,然而其实你用这种方式问候日本人反而会让对方觉得有些生硬。
第四种其实今天用才最正宗。
“春節”就是春节,这里就不多说了,需要指出的是,这个词反而是五四时期又由中国的青年(鲁迅、徐志摩他们那批才子)带到日本的说法,因为我们从明、清才确立“春节”这种平民阶层的说法,而日本之前只有从唐宋的贵族文化过去的“正月”的表达方式。
中日寒暄语与日语教学对策探讨
中日寒暄语与日语教学对策探讨中日两国是近邻国家,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联系。
两国之间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常常成为中日交流的障碍之一。
在日本,寒暄被认为是表达尊重和友好的重要方式,在交际中占有重要地位。
了解中日寒暄语的差异对于有效沟通和交流至关重要。
中日寒暄语在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
在日本,人们常常使用敬语和谦逊的表达方式来表示尊重和礼貌。
在和年长者或上级交流时,会使用敬称来称呼对方,如使用“さん”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而在中国,尊重和礼貌的表达方式更多的是通过称呼和礼仪行为来体现。
在寒暄时,日本人会问候对方的家人和身体状况,表达关心和关怀。
而中国人则更注重谈论当天的天气、交通情况和共同的兴趣爱好等方面。
基于以上差异,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对策来进行中日语教学:1.注重语境的教学:在教授中日寒暄语时,需要注重语境的教学。
通过教授日本的敬语表达和尊称的使用场景,让学生理解这些表达方式的含义和用途。
也要教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重和礼仪,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2.开展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练习中日寒暄语的使用。
可以设置不同的场景,如商务会谈、旅行问路等,让学生根据情境展示合适的寒暄语。
通过实践中的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日寒暄语的用法。
3.比较对照法教学:在教学中,可以将中日寒暄语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差异和共同点。
通过比较对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日文化的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也可以通过对比学习,帮助学生更准确地运用中日寒暄语。
4.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中日寒暄语,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如提供中日寒暄语的对话例句、练习题和学习材料,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
可以推荐学生使用中日在线词典和翻译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寒暄语。
中日寒暄语是中日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掌握中日寒暄语差异对于有效地沟通和交流至关重要。
在日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注重语境的教学、角色扮演活动、比较对照法教学和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等对策来帮助学生学习中日寒暄语。
中日寒暄语
中日寒暄语的比较[摘要]寒暄语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只不过其具体的内容与方法依民族或社会的不同而不同。
就像日本人与中国人,两者虽同处亚洲圈,但两国的寒暄语却存在显著的不同,有各自的特点。
本文从时间与空间的视点入手,对中日两语的寒暄语进行比较,以期对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寒暄语时间空间英籍波兰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斯基最早提出“寒暄语”的概念,即不以信息交换为目的,仅仅是为了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的语言形式。
寒暄语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它可以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便于沟通感情,创造和谐融洽的人际氛围。
其内容并无定式,往往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民族、文化、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往往会导致寒暄语有很大的差异。
同时寒暄语还可以反应各国、各地人们的社会文化和生活环境。
如中国人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同日本人打招呼,尽管说的也是日语,但对方可能会觉得奇怪、可笑、不知所以然。
关于寒暄语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多是从社会关系、跨文化交际、翻译等方面进行描述分析,对其研究还不够系统化,而且关于寒暄语的界定和类型等问题也持有不同观点,这都给寒暄语的研究留下了空间。
而关于中日寒暄语的比较研究,则往往是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进行论述的。
例如奥津·沼田(1985)列举了30句日语的寒暄语,并将朝、中、英三语与之相对应的寒暄语进行横向比较,从文化的角度总结了各语言寒暄语的倾向。
本文以寒暄语的语言学功用为中心进行说明,特别是以时间和空间的差异为中心,探讨中日寒暄语的不同之处以及所反映的社会心理。
一、中日寒暄语的时间差本文所说的时间与空间与我们平时说的时间与空间稍有差异。
寒暄语在“时间”上的分类为“时间的境界线”与“时间的长短”1。
下面作以简单的说明。
“时间的境界线”是指时间的起始点与终结点。
例如「おはよう」、「こんにちは」和「こんばんは」究竟从几点到几点用「おはよう」?又从几点到几点用「こんばんは」呢?这要依人、依状况而定。
“时间的长短”是指时间流逝的长短。
中日新年寒暄语之比较
1、中国的贺年卡 贺年卡的格式,分为四个部分:称呼、正文、结束语,以及署名和时间。
内容一般是通过新年的祝福语,表达过去一年深厚的谢意以及来年的祝 福,如果是给亲友的贺年卡,还会附上自己的近况,如: 亲爱的小王:
新年快乐! 一片绿叶,饱含着它对根的情谊;一句贺词,浓缩了我对你的祝福。 又是一个美好的开始———新年岁首,愿成功和快乐永远伴随着你! 祝你万事如意!
贺词
意思
春
新年伊始
禧
高兴
賀正新年
恭贺新年
謹賀新春
恭贺新春
新年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 謹んで初春のお慶びを申し上げます
贺词之后是正文,简洁地表达对平日帮助的感谢或是自己的近况,随 后表达今后还需多多指教的期望, (下转第 109 页)
作者简介:陈舒琦,女,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日语专业,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有的贺年卡也会根据当年的天干,来表达新年的祝福,如:虎禧添虎 子虎虎添生气,岁朝得岁盘岁岁得平安。
生意伙伴之间互赠的贺年卡,则是为了表达对今后继续合作的期望。 如: ××公司:
恭贺新春! 在过去的年月中,因为有了贵公司的鼎力支持,我们才会有今天的成 绩,我们很荣幸能和贵公司携手走过了不平凡的 2009 年,我们期待着新 的一年能和贵公司携手再创佳绩!
寒暄语作为人们交流的一种手段,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在日常生活 中必不可少。新年寒暄语则是指人们相互拜年时所用的语句。包括口头 用语和书面用语。口头用语是人们在碰面时互为打招呼用的语句,而书 面用语则特指贺年卡上的语句。本文将以书面用语为中心,结合中日两 国新年的文化背景,对两国的新年寒暄语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
·107·
2012 年 8 月上旬刊
不同习俗的国家人们的问候方式
不同习俗的国家人们的问候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问候方式。
这些差异反映了每个民族的文化、历史和环境,以及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以下是一些国家的主要问候方式的例子。
1.中国:在正式场合,中国人通常会采用传统的鞠躬礼。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常使用握手的方式。
然而,鞠躬仍然在很多非正式的场合中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乡村地区。
而在农历新年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种名为“作揖”的传统问候方式,表示祝福和好运。
2.日本:日本人有着非常复杂的鞠躬文化。
在正式场合,男性通常会深深地鞠躬,而女性则稍稍鞠躬。
在日常生活中,简单的点头或鞠躬被广泛使用。
而在一些传统的节日和场合,人们可能会用到扇子礼或者剑礼,这都代表着和平和好运。
3.韩国:韩国人使用鞠躬作为主要的问候方式,但在日常生活中,简单的点头或挥手也很常见。
在正式的场合,男性通常会深深地鞠躬,而女性则稍稍鞠躬。
而在一些特殊的节日或者庆祝活动,人们可能会用到传统的拜年礼,即两手交叉放在身前,然后鞠躬并且高呼“新年快乐”。
4.泰国:泰国人常用的问候方式是双手合十、低头并且稍稍鞠躬。
这种问候方式被称为“wai”,表示尊重和平静。
在日常生活的非正式场合,简单的挥手或者点头也很常见。
5.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大多数西方国家主要使用的问候方式是握手。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以挥手、微笑或者仅仅说“嗨”或“你好”来打招呼。
而在一些正式的场合,深鞠躬、贴面礼或者吻手礼也很常见。
6.印度:在印度,人们常常用“Namaste”来问候,这通常是在双手合十的同时微微鞠躬。
这种问候方式非常常见,甚至在很多正式的场合也会使用。
此外,印度人还常常进行身体接触性的问候,例如拥抱和贴面。
7.法国:法国有一种特别的贴面礼,称为“bisou”。
在法国的大多数地区,第一次见面的人都会进行贴面礼。
而在一些更正式的场合,男性之间可能会用到拥抱。
8.德国和北欧国家:在德国和一些北欧国家,人们常常用握手来问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新年寒暄语之比较
【摘要】寒暄语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
新年寒暄语是指人们相互拜年时所用的语句。
包括口头用语和书面用语。
口头用语是人们在碰面时互为打招呼用的语句,而书面用语则特指贺年卡上的语句。
本文将以书面用语为中心,结合中日两国新年的文化背景,对两国的新年寒暄语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
【关键词】新年;寒暄语;贺年卡;文化
寒暄语作为人们交流的一种手段,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
新年寒暄语则是指人们相互拜年时所用的语句。
包括口头用语和书面用语。
口头用语是人们在碰面时互为打招呼用的语句,而书面用语则特指贺年卡上的语句。
本文将以书面用语为中心,结合中日两国新年的文化背景,对两国的新年寒暄语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
一、中日两国的新年
1、中国的新年
中国的新年,指的是农历的正月,称作春节。
对中国人来说,这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日。
新年的风俗多种多样,人们会在自己家的门框上贴“春联”,或是在门的正中间贴一个倒写的“福”字,寓意“福会来到”。
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当然,大人们会给小孩压岁钱。
大年初一,人们通常会早起,穿上准备好的新衣,出门拜年。
新年拜年,从大年初一开始。
人们和碰见的人互相问候。
一般
会说“新年好”、“新年快乐”、“恭喜恭喜新年好”、“恭喜恭喜新年快乐”等。
如果是对生意人,会说“恭喜发财”,祝福他们生意兴荣,财源广进。
此外,给长辈拜年时会说“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的,祈愿他们健康长寿。
人们也会根据年份天干的不同,来问候,如“龙年好”。
除了口头问候,人们还会相互赠送贺年卡。
但这些年,赠送贺卡的人逐渐减少了。
与此相对的,利用短信进行拜年的人却在不断增加。
短信息拜年,是个时兴便捷的表达问候的方式。
比如:“新年快乐!愿你月月赚钱,天天开心,时时快乐,分分精彩,秒秒幸福!”
2、日本的新年
与中国不同的是,寄送贺年卡这种方式在日本还是非常流行。
贺年卡用来表达对他人平日帮助的感激之情。
平均一人会寄40张以上。
另外,在1月1日那一天统一寄出,是日本特有的习俗。
3、中日两国贺年卡的异同点
通过比较,发现两国贺卡在寒暄内容、文学特色、以及所表现出的文化方面,具有相同的特点。
两国贺卡在内容上,都是以新年的感谢、祝福之辞为主;在文学特色上,都会引用具有本国特色的古代诗歌;而且,都体现出了两国重视礼仪的文化。
但是,在语言句式上,却有所不同。
中国的贺卡用词丰富、句型多变、采用多种修辞手法;而日本的较为单一,有固定的语句。
三、中日两国新年寒暄语不同的文化原因
1、中国的“个性”文化
现代中国人的意识和语言心理越来越受到国际的影响,“自我意识”不断强化,而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力也在不断下降。
这样,中国人在说话的时候比较注重事实,会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态度、自己的主张。
因此,中国的寒暄语就比较丰富,多种多样。
2、日本的“谦逊”文化
儒家思想自古就对日本文化以及日本人的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
儒家思想提倡谦逊和美德。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克己”。
“自我抑制”这种意识深深地影响了日本人。
另外,日本国土狭小,民族单一,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基本上都比较相似。
由此,日本人形成了谨慎、谦逊的性格,不太喜欢过分地突显自己。
因此,日本的寒暄语语句比较固定,都会遵循一定的格式。
总的来说,寒暄语深深地受到了文化的影响,文化不同,寒暄语当然也不同。
中国人在学习日语的时候、使用日语的时候,要尽量抛开汉语的思维方式,以日语的方式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