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故乡》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15课《故乡》课件(共36张PPT)

第15课《故乡》课件(共36张PPT)
“我”二十多年前远离故乡,过着辛苦辗转的生活。回到 故乡,看到故乡的衰败萧索,看到故乡人的生活穷困悲苦, 看到故乡人纯真人性的扭曲感到痛苦悲哀而失望。但“我” 并不绝望,“我”憧憬着美好的故乡,“我”希望故乡人过 上新的生活。所以说“我”不是消沉的知识分子,而是一个 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形象。
第二部分(6-77段)写“我”在故乡。
这是小说的主体
(发展、高潮)
第三部分(78-88段)写“我”离开
故 乡的心情和感受。
(结局)
课文的线索是什么?以什么为基本内容? 课文重点刻画哪两个人物?主要采用什 么手法?
线索:“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 内容:记忆中的故乡与现实中的故乡巨 大变化(人、物等) 人物:闰土、杨二嫂 手法:对比
他向鲁迅讲述了在农村做人做事难,一点东西拿出 去卖总是要捐几回钱的悲惨处境,引起了鲁迅的深 切同情。
这次回故乡,鲁迅目睹了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 凄苦,内心十分悲愤,1921年1月便以这次回家的 经历为题材,以章闰水为原型,写了这篇小说。
阴晦(huì) 獾(huān) 髀(bì) 瑟(sè)索 折(shé)本 潺潺(chán) 五行(xíng )
还有:“我”、宏儿、水生;主要人 物是:闰土、杨二嫂。 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按照时间的变化及事件的 发展,情节可分为哪几个阶段?按照情节的四 个阶段,分别找出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几个部分。
文章结构
小说按时间顺序,以“我”回故乡的 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全文分 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我”回故乡(。开端)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 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 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4课《故乡》课件(共40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4课《故乡》课件(共40张PPT)
合作探究
圈点勾画描写闰土的句子,体 会闰土的变化。
合作探究
结尾再次出现海边奇异的图画,表 现了什么?
海边奇异的图画是“我”对美好 希望的想象和憧憬。这是“我”理想 中的“故乡”。
人教版人语教文部九编年版级九上年册级(上部册编第版1)4课《《故故乡乡》》公课开件课(课共件40 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4课《故乡 》课件 (共40 张PPT)
人教版人语教文部九编年版级九上年册级(上部册编第版1)4课《《故故乡乡》》公课开件课(课共件40 张PPT)
人教版人语教文部九编年版级九上年册级(上部册编第版1)4课《《故故乡乡》》公课开件课(课共件40 张PPT)
整体把握
作者在小说中都写了哪些人呢?本篇 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母亲、水生、 宏儿和“我”;
人教版人语教文部九编年版级九上年册级(上部册编第版1)4课《《故故乡乡》》公课开件课(课共件40 张PPT)
合作探究
圈点勾画描写故乡景色的句子,体会故 乡的变化。
记忆 中的 故乡
现实 中的 故乡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
乡好得多了。
神异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的画
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 面
整体把握
小说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 的?依据线索理清文章思路。
线索:“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
第一部分(1-5)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 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
第二部分(6——77)写“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第三部分(78——88)写“我” 离开故乡时种种 感触和矛盾心情。
谈谈小说
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 具体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主题思想。

第15课《故乡》课件(共34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5课《故乡》课件(共34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极具变化的人物:闰土、杨二嫂
研读闰土
少年闰土
成年闰土
省略号的作用
①省略号可以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 ②省略号可以表示语意未尽,话没有说完或者是话语被打算。 ③省略号也可以表示沉默,有时这种沉默甚至是一种无声的反抗,而 有时这种沉默是一种无奈。 ④省略号还可以表示含糊其辞。
回 故乡
开端(1——5)


发展、高潮(6——77) 结局(78——88)
一、故乡有什么变化?
故乡之景
故乡之人
故乡之景
请找出分别二十年后,故乡的变化有哪些?
萧索的荒村
神异的图画 祭祀:热闹 捕鸟:有趣 充满生机与活力
故乡之人
鲁迅创作小说的初衷
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 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 且要“改良人生”。
三、为什么写故乡的变化?
许多文人笔下的故乡是温润和煦的心灵憩园,鲁迅却把自 己的故乡经过艺术加工,以小说的形式将其最丑陋的一面揉碎 了、扒开来让众人去看,他为什么这样做?
他想让识字的人看到——闰土的麻木,杨二嫂的恣睢。闰 土、杨二嫂这样的百姓在当时的中华大地上到处都存在——贫瘠 的土地,羸弱的人民,落后的国家……鲁迅先生想要唤醒愚昧的 国民,让希望深植于大众的心中。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52
段)
我惶恐着
放纵、泼辣、自私,令人无比厌恶的女人
杨二嫂独特的行动
离场:“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 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52段)
自私自利,贪小便宜的女人
杨二嫂的青 春
“豆腐西施”

第15课《故乡》课件(共33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5课《故乡》课件(共33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谈谈小说
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 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长篇 小说分类: 中篇 按篇幅长短 (小小说)
短篇
小说三要素: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人物塑造方法: 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故事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环境:
自然环境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 物思想感情; 社会环境 交代人物活动地点,揭示当时社 会某种现实
写作背景: 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把满清皇帝赶下
了台,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但是,辛亥 革命的成果被军阀篡夺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 辟,广大劳动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919年,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爆发了反帝反封建 的五四运动。同年12月,鲁迅先生回故乡绍兴搬 家接母亲到北京居住,亲眼看到了故乡破败不堪, 农民生活十分穷困的残酷现实,百感交集,思绪 万千。1921年1月,他便以这次回乡的经历为题材, 写了这篇小说。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 《朝花夕拾》《呐喊》《彷 徨》《华盖集》《坟》等。
在初中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山海经》》 选自《朝花夕拾》
《滕野先生》
鲁迅
读准加横线字的读音:
huì chá xíng jiàng huān 阴晦 猹 五行 装弶 獾猪
péng 篷隙
biǎn kuà bì
“可悲”是在于这样的“障壁”是生活中 近乎“合理”地存在着的,而且也是精神 上伦理上难以打破的。
造成的原因:是封建秩序观念长期的强制 性的压力,这样的压力使人们不得不在精 神上肉体上屈服,在封建秩序中寻找并最 后苟安于既定的位置,成为麻木机械的顺 民,“厚障壁”是封建秩序的需要和必然。

《故乡》ppt课件26张

《故乡》ppt课件26张
• 运用了对比手法,深化文章的主题,但并不简单的生硬拼凑,而是 把人物刻画同景物描写巧妙的穿插、溶汇在一起,比如故乡前后 情况的对比,描绘了农村小经济破产的惨境。
感谢聆听
• 课文描绘了一幅“月夜刺猹图”,记忆中的故乡美丽动人,色彩 明快;作者用美丽的景物作为少年闰土形象的烘托,同时它也是 作者理想中故乡的象征,与现实中萧条冷落的故乡形成鲜明的对 比。
合作探究(第二部分)
• 雪地捕鸟这一幕描写得十分生动,运用连串的动词有什么作用?
• 清晰、准确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用词 准确,符合儿童的心理。
任务三:深入分析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第一部分)
• 《故乡》开头部分说:“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这 是因为: ( BCD )(多选)
• A.“我”看到故乡变得更加荒凉了,少年时代的伙伴闰土与“我” 也变得隔膜起来。
• B.由于社会黑暗,“我”在外生活艰苦、四处奔波,这次回乡又 要变卖家产,迁居异地。
合作探究(第二部分)
• 课文对于杨二嫂的描写生动形象,有什么作用?
• 外貌描写。“凸颧骨,薄嘴唇”突出杨二嫂的面貌特征,同时“薄 嘴唇”为下文写她伶牙俐齿、语言尖刻做铺垫。“细脚伶仃的圆 规”比喻她的体形,突出其瘦。这段文字抓住杨二嫂的外形特点, 传神地勾勒出一个尖酸、泼悍的小市民形象。
合作探究(第二部分)
巩固提升(第解。
• 作者把希望比作路,意思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 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去斗争、实践,希望便 “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这两句 话升华了主题思想,给人以鼓舞。
任务四: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
合作探究(第二部分)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5《故乡》(30张PPT)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5《故乡》(30张PPT)
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旧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村日益破败的面貌,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严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3.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故乡
回忆中的故乡
现实中的故乡
理想中的故乡
1.闰土和杨二嫂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闰土:“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封建思想、等级观念的毒害,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使闰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总结:小说塑造的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人物形象,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表现他们在二十多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生活的破产,农民和小市民生活的穷困,以及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他们的精神毒害,造成人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炽热感情。
示例2:“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分析:杨二嫂同“我”套近乎,用亲近的关系讨要东西,表现了她泼辣、尖刻、势利、自私、贪婪的性格特征。
探究二:探究小说表现的主题1.闰土和杨二嫂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2.请分析“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的含义。3.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1.“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中“模糊”与“清楚”是否矛盾,为什么?“我”为什么感到“悲哀”?
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中寄托了“我”对美丽故乡的回忆,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清楚”是说追求的目标是清楚的,“模糊”是因为故乡的现实使“我”感到美好未来的渺茫,正因为这些所以“我”感到“悲哀”。

第15课《故乡》课件(28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

第15课《故乡》课件(28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
21
局部探究
2.作者最后说:“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 路。”如何理解这段话?
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意思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 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 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 新生活。
10
局部探究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11
总结
少年时的闰土语言中充满智慧和热情,动作机智 灵敏,神态很兴奋;
中年时的闰土语言中丧失了少年时的智慧和热情; 后来变得呆滞,以至沉默“像一个木偶人”。
12
作业设计
1.读写、积累词语
隐晦 萧索

愕然
鄙夷
瑟缩 嗤笑
惘然 隔膜 恣睢
2.标出文中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的精彩段落,细读
小说集有《呐喊》《仿惶》《故 事新编》等。
3
整体感知
1.识记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捏(niē) 颧(quán) 噤(jìn)
胯(kuà) 酬(chóu)
祭(jì) 潺(chán)
4
整体感知
2.解释词语 悲凉:悲哀凄凉。 伶仃:瘦弱。本文用来形容杨二嫂两条纤细的腿站立如圆规的姿态。 惶恐:惊慌害怕。 絮絮:形容说话连续不断。 茫远:渺茫、遥远。 3.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内容结构。
(二)探究景物描写 人物的塑造,不但要借助故事情节的安排,还需
要环境描写烘托。那么,文中对“故乡”景物的描写 共有几处?它的作用是什么?
17
局部探究
景物的描写有3处 1.回到故乡时见到的“萧索的荒村”。 2.记忆中的“神异的图画”。 3.“朦胧中”想象到的图景。
18

九年级第4课《故乡》 (共49张PPT)优秀课件

九年级第4课《故乡》 (共49张PPT)优秀课件
3、运用典型的语言表现典型的形象,传神的 肖像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写作特色
少年闰土和成年闰土。
(农民命运的日益悲惨对
杨二嫂前后生活。
(黑暗社会已病入膏肓)

故乡情景。
(每况愈下的中国农村经济)
我和闰土的关系与宏儿水生的关系。
(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闰土和杨二嫂:对闰土的崇敬与同情
谈谈小说
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
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 映社会生活。
小说分类:
(按篇幅长短)
长篇
中篇 短篇 小小说
小说三要素: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人物塑造方法:
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故事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阅读小说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言描 写
“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
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
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
么都瞒不过我。”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 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 便愈有钱……”
说明杨 二嫂老 丑而瘦
表现杨 二嫂势 利、尖 刻
杨二嫂之变
对比
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的性格
的“我”并不等于作者,而是作者塑造的一
个人物。想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二十多年前远离故乡,过着辛苦辗 转的生活。回到故乡,看到故乡的衰败萧索, 看到故乡人的生活穷困悲苦,看到故乡人纯 真人性的扭曲感到痛苦悲哀。但“我”不失 望,“我”憧憬着美好的故乡,“我”希望 故乡人过上新的生活。所以说“我”不是消 沉的知识分子,而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 民的,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 知识分子 形象。

九年级上册第14课《故乡》课件 (共33张PPT)

九年级上册第14课《故乡》课件 (共33张PPT)
所以说“我”不是消沉的知识分子, “我”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追求新 生活,心怀希望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
四、探究本文的主题:
1、“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
从孩子的纯真、有生气到成年人的麻木、愚 钝,表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 杀的。(如闰土)
2、表现中国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 从闰土父子和杨二嫂身上,可以看出这样轮
《阿长与<山海经>》
《藤野先生》
《社戏》 《故乡》选自《呐喊》,小说
写作背景:
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 北京。在故乡,他目睹了故乡的冷漠、麻木、 市侩和猥琐,“希望”的破灭,心中感到无比 的悲哀。1921年,作者依据这次回家的经历为 题材,写了这篇小说。
文章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我”是作者 所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不能指作者自己。
外貌 动作 总体形象
擦着白粉, 年轻美丽
凸颧骨,薄嘴唇
终日坐着 豆腐西施
尖利的怪声,絮絮地 说 ,塞手套进裤袋
圆规形象:自私、 尖刻、贪婪、势利、 爱搬弄是非
分析人物形象———杨二嫂 对比
端庄文静 豆腐西施
社会挤压、扭曲
泼辣刻薄 自私圆规
可笑、可气、可恨、可怜
1、 小结:通过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 表现了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的性格。
练习三、2: 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意 思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 “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 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 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结尾充满了哲理。
7、“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二十多年前远离故乡,过着辛苦辗
转的生活。回到故乡,看到故乡的衰败萧索, 看到故乡人的生活穷困悲苦,看到故乡人纯 真人性的扭曲感到痛苦悲哀。但“我”不失 望,对故乡的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我” 希望故乡人过上新的生活。“我”对闰土怀 有深厚的感情,表现了“我”对劳苦人民的 同情与爱,对等级观念的否定。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9 故乡》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9 故乡》课件 (共32张PPT)

本文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
所见所闻 本文是以“我”在故乡的____________ 为线索。
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达故乡留给我的印 象,那就是:

物 人
“阴晦、苍黄、萧索、没有活气”,因为现 实中的家乡是如此的沉寂萧索,了无生机。
哪一句话写出了我对家乡景物变化的 感受?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 “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语言描写,表现杨二嫂势利、尖刻。
“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 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 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语言描写,表现杨二嫂贪婪的性格。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
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 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 过我。” 一旦讨东西不成,便又开始造谣。
虑,懂得很多生产知识,简直是个小英
雄;中年闰土,变得满脸愁苦、麻木迟
钝,但善良忠厚、勤劳朴实。
二十年前的杨二嫂: “终日坐着”,人称“豆腐西施”, “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
没有这么薄”,“因为伊,这豆腐店的
买卖非常好”。
说明杨二嫂年轻漂亮,安分守己。
二十年后的杨二嫂: “凸颧骨,薄嘴唇,50岁上下的女 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 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 脚伶仃的圆规。”。 外貌描写,说明杨二嫂老丑而瘦。
3、“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 现在却忽地模糊了” ,为什么?
闰土前后变化太大,使人难以相信,怀疑是否 为同一个人。
4、虽然现实让“我”感到悲哀,但“我” 也对后辈们表达了怎样的希望?
不愿意他们
不愿意他们


不愿意他们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故乡》精品课件 (共37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故乡》精品课件 (共37张PPT)

讲授新课
文章题目为故乡,想一想,本文共写了几个故乡,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课文的内容,应用哪个字较为恰 当?请简单说说理由。
回忆中的故乡 现实的故乡 理想中的故乡

文章正是通过故乡景物、人物等 的变化来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
探究:“物非人非事事休”的故乡 变化
(1)走进旧景,感受“物非” 文章中哪些地方形象的写出了故乡的衰 败?写这些有怎样的用意?

2、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 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打了一个寒噤: 闰土居然叫我“老爷”使 “我”感到惊异,少年时的纯真友情,完全被 封建等级制度观念所代替。 厚障壁:比喻因等级观念而产生的深深的 思想隔阂。
3、“……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 懂事……”
事:中国传统的一套封建礼法关系,以 及这种礼法关系所维系着的封建等级观念。 人与人平等相待就不成规矩,可见受封建 思想、等级观念毒害之深。不仅经济生活上 困苦不堪,精神上也被严重摧残。
3. 理解这篇小说的主题。
讲授新课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 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1918年5月, 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 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 《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 集《呐喊》。毛泽东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 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 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 精神的发扬人。
第九课 故乡
导入新课
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 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今天,就 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
导入新课
教学目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4课《故乡》课件(共90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4课《故乡》课件(共90张PPT)
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意思是:希望的 有无取决于实践,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 求,希望便是空想。
——结尾充满了哲理。
④71段:只是摇头沉默……默默地吸烟
(淳朴善良、麻木迟钝、因循守旧、生活
纯真善良
艰辛)
变化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只是不怕我”,送我贝 对“我”恭恭敬敬,称呼“我”
对“我” 的态度
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希 奇的事。对“我”友好, 热情,和“我”建立了纯
为老爷,和“我”之间隔了一层 可悲的厚障壁了
真的友情。(友好,不怕我) (恭敬称老爷,有隔膜)
1918年5月,第一次用“ 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 记》。
1921年发表中篇小说《阿 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杰出的作品之一。
在初中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山海经》》 选自《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 《社戏》 选自《呐喊》
在初中我们还学过一篇写他的作品: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故乡》的取 材源于鲁迅1919年12月回故乡的亲身经历。 1919年8月,鲁迅在北京买下了西直门内八道 湾11号的住宅,结束了长期的会馆生活。1919 年12月,鲁迅从北京回到故乡绍兴,与同族十 多户人家共同卖掉新台门故宅,带着母亲、三 弟及家属来到北京。
这次回到乡间,幼年的伙伴、农民章闰水特
第一个“高墙”是实写。
说 自私自利、贪婪 、搬弄是非
节描写。 回故乡:萧条景况 悲凉心情
2、故乡除了景物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
三 故事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②渲染……的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4、(中考题) “我”面对久别重逢的闰土,由“不知道怎样说才好”直至“说不出话”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几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老爷!

15 《故乡》课件(共44张PPT)

15 《故乡》课件(共44张PPT)

词语解释
【阴晦】阴沉昏暗。 【萧索】荒凉、冷落,缺乏生机。 【家景】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叫家境。 【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 【伶仃】形容瘦弱或细长。 【嗤笑】讥笑。 【鄙夷】看不起。 【惘然】失意的样子,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 【愕然】形容吃惊。 【寒噤】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聚族而居】同族各家聚在一处居住。
朗读第十二段的环境描写,说说回忆中的故乡给 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 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 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 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 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
色彩鲜明、美 丽,充满生机, 令人心生向往。
“深蓝、金黄、碧绿”等词色彩 鲜艳,明丽,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与欣喜,是记忆中美丽故乡的写 照,与现实中的故乡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
闰土的变化
动 作 变 化
儿时的闰土月夜刺猹身手敏捷,动 作灵活,雪地捕鸟过程娴熟,生活 得活泼开朗,无拘无束。
眼前的闰土浑身瑟索,没有做声,只 是摇头,拿着烟管默默吸烟,苦得像 个木偶人,木讷迟钝。
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热情、纯真、质朴、懂得许多知 识,有智有勇的小英雄形象。
中年闰土:善良忠厚、勤劳朴实、 迟钝麻木、迷信、封建等级观念 森严的木偶人。
闰土
外貌
语言 动作
少年
中年
态度
性格
闰土的变化
儿时的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 小毡帽,颈上套着银项圈, 红活圆实的手
外 貌 变 化
眼前的闰土灰黄的脸,很深的皱 纹,眼睛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 粗笨开裂的手像松树皮
闰土的变化
语 言 变 化
儿时的闰土不怕我,喜欢和我说话, 教我捕鸟,讲各种趣事,性格活泼
眼前的闰土叫我“老爷”,叫儿子给我 磕头作揖,苦得说不出话,只是摇 头。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15 《故乡》教学课件(共20张PPT).ppt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15 《故乡》教学课件(共20张PPT).ppt

课文理解
为什么少年闰土“不怕我”,且很快“我们便熟识了”?作者这样 写有什么用意?(对应15段)
闰土很怕羞,但对同龄人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更何况少年 闰土头脑中还没有封建等级观念。这样写表现出少年闰土的纯朴 可爱以及与“我”的亲密关系,与后文闰土对“我”的“恭敬” 形成鲜明的对比。
课文理解
闰土脸上“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同时出现是否矛盾?
故事情节
在严寒的冬天回乡, 卖屋搬家,所见之处 一片萧瑟,作者心情 无比悲凉。
回到故乡
在到家那天,回忆起 了少年闰土,见到了 杨二嫂。
在故乡
在船上谈话,表达自 己的感受。
离故乡
课文理解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课文理解
作者是围绕什么主题来写的?表达了什么感情?
20年后的闰土
身材增加一倍,灰黄的脸,很 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 头戴破毡帽,身穿极薄棉衣,
显得迟钝麻木。
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喊 我“老爷”,谦恭而又含糊。
谢谢
my
hometown
by
luxun
大家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萧(xiāo)萧索· 箫(xiāo)竹箫
与草有关,草枯为“萧”。 是管乐器,一般为竹制,为“箫”。
词语解释
萧索 荒凉、冷落的意思。
家景 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叫家境。
瑟缩
即瑟缩,身体因寒冷而 蜷缩、发抖。
惘然
辗转
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原指身体翻来覆去,文中形 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聚族而居 同族各家聚在一处居住。
L U X U N 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合作探究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杨二嫂的?杨二 嫂是个什么样的人?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 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了”?
打了一个寒噤:闰土居然叫我“老爷” 使“我”感到惊异,少年时的纯真友情,完 全被封建等级制度观念所代替。厚障壁:比 喻因等级观念而产生的深深的思想隔阂。
动作语言神态:手捏钢叉,向猹尽力 刺去,很高兴,说话脱口而出,滔滔不绝。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合作探究
对我的态度:只是不怕“我”,不到半 日,便熟识了,告诉我许多稀奇事,分别时 躲到厨房哭着不肯出门,送“我”贝壳和很 好看的羽毛。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合作探究
在文中找出描写少年闰土外貌、语言、 动作、神态的句子,他对“我”的态度 如何?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外貌: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 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部编版) 《故乡》公开课课件(54张ppt)

第15课《故乡》课件(共31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5课《故乡》课件(共31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动着嘴唇 浑身瑟缩 手提纸包 只是摇头 默默地吸烟 全然不动
中年闰土: 憨厚纯朴诚实勤劳 愚钝麻木贫困悲惨
怕羞,只是 不怕我。
少年闰土: 友好纯真
中年闰土: 态度恭敬Fra bibliotek神态对比
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 神情(为什么?)。
见到阔别多年的儿时 好友,内心很高兴,但二十 多年后,地位的悬殊,穷困 窘迫的生活使他感到痛苦凄 凉,所以他的脸上现出欢喜 和凄凉的神情。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 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
第61段中“可悲的厚障壁”指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可悲的厚障壁”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观念、地 位、生活环境差异所带来的精神上的隔膜。原因是封 建等级观念长期的侵蚀。
课内精读
2.文中画波浪线的两个句子都写到了“说不 出话”的情况,原因是否相同,为什么? __不__同__。__第__一__处__是__因__为__童__年__时__的__好__朋__友__分__别___ __多__年__后__再__次__见__面__,__有__许__多__话__要__说__,__却__不__知___ __从__何__说__起__;__第__二__处__是__闰__土__的__一__声__“__老__爷__”___ __喊__得__“__我__”__知__道__“__我__”__和__闰__土__之__间__已__经__有___ __了__一__层__很__深__的__隔__阂__,__因__此__无__话__可__说__。_______
故乡 鲁 迅
凡读过《故乡》的人,都不会 忘记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形象,小说 之所以有这样的艺术效果,在很大程 度上得益于生动的人物描写,文中的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外 貌描写、心理描写都给人留下非常深 刻的印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 品味这些描写吧。

人教九年级语文上第九课《故乡》课件(共23张PPT)

人教九年级语文上第九课《故乡》课件(共23张PPT)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2、“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着看不见的高墙, 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中的“高 墙”指什么?
指封建思想,等级观念毒害下造成人与人 之间的冷淡隔膜。
3、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 在走我的路,“路”指哪些路?
路: 离开故乡的路 自然界实际存在的路
人生的路
4、“我想:我竟与润土隔绝到这地步 了……都如我的辛苦辗转而生活,也 不愿意他们都如润土的辛苦麻木而生 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 生活。”解释文中三个“辛苦”的含 义?
小说通过描写故乡和闰土、杨二嫂的前 后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 民生活痛苦的社会现实;同时深刻揭示出封 建传统对人民大众精神的束缚和影响,深切 地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新生活 的热切希望。
拓展
自己家乡的变 化
景物描写
第2、6段 (
农村的衰败和悲凉的气氛

第12段( 明丽、五彩缤纷的图画和明朗愉快的气氛 )
杨二嫂: 是一个贪婪、尖刻、鄙俗的小市民典型。
塑造其目的
1.用她的自私刻薄来衬托闰土的纯朴善良;
2.用她的变化来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反映了 当时社会的弊病。
快速阅读课文第三部分(78-88)
把握重点语句的含义
1、“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 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这是 为什么?
因为“我”回到故乡,所见故乡的景象、 故乡的人让“我”感到失望,故乡没有 给“我”留下好印象。
Hale Waihona Puke 对生活 的态度 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悲哀、痛苦,生活压得他喘 不过气来。
闰土二十多年来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天真活泼 热情开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事情节
小说以“我”的行踪(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为经,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纬,逐步展开情节。
开 端 发 展 与 高 潮 结 局 回故乡
1-5自然段
回乡时间: 严寒的冬天 回乡原因: 卖屋、搬家 所见景象及心情: 萧索、悲凉 母子见面 到家那天: 回忆少年闰土 见到杨二嫂 过了三四天: 见到了闰土 又过了九天: 动身启程 船上谈话 “我”的感受
希望是美好的,但 在黑暗的社会中要实现 则困难重重,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奋斗,不 然这“希望”也会成为“崇拜的偶像”了。
5、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
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 远罢了。
相对来说,闰土的改善生活的愿望实现起来容 易 , 而我的愿望是改变社会。 反映我一方面有追 求新生活的坚定信念,另一方面也感到希望的渺茫 。 当时的鲁迅并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具体的 “路”,因而“我”对路的憧憬不免迷茫。
语言
对我的态度
恭恭敬敬
呼“我”老爷
对生活的态度
悲哀痛苦
寄托神灵
人物形象
少年
闰土
中年
脸色灰黄 皱纹深 极薄的棉衣 眼肿得通红 破毡帽 手粗笨开裂 说话吞吞吐吐 只是摇头 谦恭又含糊 迟钝麻木
外貌
动作
十一二岁 紫色圆脸 毡帽、 银项圈 红活圆实的手 健康 壮实
活泼刚健 动作利落 有智有勇 语言朴质生动 热情纯真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 “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 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 后发表了《孔乙己》、《药》、《故 乡》等,1921年发表了代表作《阿Q 正传》
1、小说集两部:《呐喊》(1918—1922);
少年闰土和成年闰土。
(农民命运的日益悲惨) 我和闰土的关系。 (封建等级的鸿沟) 杨二嫂前后生活。

(黑暗社会已病入膏肓)
故乡情景。 (每况愈下的中国农村经济) 我和闰土的关系与宏儿水生的关系。 (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语言品读
1、我希望他们不再象我,又大家隔膜起来… 然
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 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 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 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社戏》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自传》
选自《朝花夕拾》
选自《呐喊》
选自《朝花夕拾》
选自《集外集拾遗补篇》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 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 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 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 且 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 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 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愕(è)然
伶(lí ng)仃
结构分析
第一段: 写“我”渐近故乡时的悲凉心情和眼前故 乡破败萧条的景象,交代了“我”回故乡的时间和 原因。 开头到第 5 自然段 第二段:叙述“我”在故乡的见闻、感受。 第
6
自然段到第
77
自然段
第三段:写“我”离开故乡的心情、感想,表 达了“我”对新生活的向往。 第 78 自然段到结尾
生字词学习
阴晦(huì ) 瓦楞(léng) 胯(kuà)下
獾(huān)
髀(bì )
秕(bǐ)谷
嗤(chī)笑
鹁鸪(bó)(gū)
絮絮(xù)
瑟(sè)索
折(shé)本
蜷(quán)缩
惘(wǎng)然
寒噤(jì n)
恣睢(zì )(suī)
潺潺(chán)
五行(xí ng)
黛(dài)色
颧(quán)骨
6、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 本没有路,走 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段话强调了实践的意义。有了希望不去实践, 这种希望是无所谓有的;有了希望 并为之奋斗, 希望定会实现。 希望 需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 能 实现。这个比喻,表达了“我”追求新生活的坚 定信念。
中心思想:
C、愚味、落后、贫穷的轮回。
D、渴望理想的人与人的关系。
第一个“高墙”是实写。第二个“高墙”是虚 写,是比喻用法,指“我”与闰土之间隔着“厚 障壁”,即封建意识、封建等级观念造成的隔膜。
3、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
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 月。
表明“我”对希望的实现、新生活的到来 充满了坚定的信心。
4、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
友好热情 纯真平等友谊 对 “我” 热爱生活 生活知识丰富 对生活 天真活泼 无忧无虑
对 比
恭恭敬敬 爷 悲哀痛苦
呼“我”老 寄托神灵


闰土变化的原因
表面原因:
1、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 2、社会落后愚昧。
深层原因:
帝国主义侵略、封建社会制度
闰土的遭遇正是当时广大受压迫、 受剥削农民的具体写照。作者塑造这一 形象的目的,也就在于揭示帝国主义、 封建社会双重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 害。
《彷徨》(1924—1926) 2、历史小说集一部:《故事新编》(1922—1935) 3、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 (1928 原名《旧事重提》)
4、散文诗集一部:《野草》(1927)
5、翻译作品:俄国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 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等 6、杂文集十六部
主要作品集
在初中我们学过他 的作品有:
塑造其目的
串联全文。(故乡及故乡人的变化都是通过“我”的 观察与感受表现出来的。)
景物描写
第 2、 6段 ( 第12段(
农村的衰败和悲凉的气氛
) ) )
明丽、五彩缤纷的图画和明朗愉快的气氛 静谧的气氛,情景交融的意境
第79、84、88段(
景物描写有力地渲染了气氛,烘托 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写作特色
在故乡
6-77自然段
离故乡
78段-结尾
少年闰土
外貌
十一二岁 紫色圆脸 毡帽、 银项圈 红活圆实的手 健康 壮实
活泼刚健 动作利落 有智有勇 语言朴质生动 热情纯真
语言
对我的态度 友好热情 纯真平等友谊
对生活的态度 热爱生活 生活知识丰富 天真活泼 无忧无虑
中年闰土
外貌 脸色灰黄 皱纹深 极薄 的棉衣 眼肿得通红 破毡 帽 手粗笨开裂 说话吞吞吐吐 只是摇头 谦恭又含糊 迟钝麻木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揭示帝国主义、封建社会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
杨二嫂: 是一个贪婪、尖刻、鄙俗,自私庸俗的小市民典型。
作者对其态度 塑造其目的
既可恨、可鄙又可怜。
在三座大山压榨下乡镇小市民也逃不了日益贫困的厄运。
“我”: 是一个对现实不满正在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形象。 作者对其态度 寄希望于未来,却又对前途感到渺茫。
故 乡
鲁迅
谈谈小说
小说:
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 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长篇
中篇 (小小说)
小说分类: 按篇幅长短
短篇
小说三要素: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神态) 故事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序幕、尾声)源自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辛苦展转,像“我”那样异地谋生,到处奔波, 生活不安定。辛苦麻木,像闰土那样在社会的重压 下贫困艰辛,精神麻木。辛苦恣睢,像杨二嫂那样 生活每况愈下而自私、尖刻、贪婪。全句表达了作 者希望“应该有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
2、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
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我只 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 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 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 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杨二嫂
外 貌
凸颧骨、薄嘴唇、圆规 尖酸刻薄
语 言
动 作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 不认识么,我还抱过你呢。 忘了?这可真贵人眼高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
刁蛮无理 拉关系 讽刺 无中生有
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 亲的一幅手套塞在裤腰里
贪小便宜
人物分析
闰土:
作者对其态度 塑造其目的
是一个勤劳善良,质朴老实,痛苦麻木,但不觉悟的 农民形象。
小说通过描写故乡和闰土、杨二嫂的前 后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 民生活痛苦的社会现实;同时深刻揭示出封 建传统对人民大众精神的束缚和影响,深切 地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新生活 的热切希望。
思考题:
1、作者在《故乡》中描写了三个“故乡”你知道 是哪几个吗?作者重点写了那一个? 2、文中的“水生”“宏儿”起到了什么作用? 3、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以下几种理解你赞同哪 一种?为什么? A、人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杀了。 B、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了。
小说写于1921年1月,它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 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1919年12月 初,鲁迅从北京 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 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 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 创作了小说《故乡》。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 尽当时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 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当 时的社会面貌,深刻揭露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 到精神的重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 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