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概要课件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概要课件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概要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儒家思想的起源 • 儒家思想的发展 • 儒家思想的演变 • 儒家思想的影响 • 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01
儒家思想的起源
儒家思想的产生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随着周朝的衰落,诸侯争霸,社会动 荡不安,人们开始反思传统价值观, 寻求新的思想体系。
荀子提出了“性恶论”的观点,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需要通过教育和礼制来约束 和改造人的本性。
荀子还强调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 ,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大学》、《中庸》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大学》和《中庸》是儒家经典中的重要篇章,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学》主要论述了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了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中庸》则强调了中庸之道,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平衡和谐的状态 ,避免过度极端的行为和思想。
对东亚文化圈的影响
儒家文化圈的形成
儒家思想在东亚地区广泛传播, 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儒家文化 圈,影响了韩国、日本、越南等 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

教育制度
儒家思想对东亚地区的教育制度 产生了深远影响,如科举制度、
书院教育等。
道德伦理
儒家思想对东亚地区的道德伦理 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忠诚、
孟子提倡“仁政”,认为君主应以仁爱 和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以实现社会的
和谐与稳定。
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强 调人民的重要性,认为君主应以人民的 利益为重,实行仁政,以获得人民的信
任和支持。
荀子对儒家思想的贡献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概况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概况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概况:1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2 战国时期,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3 秦朝,由于“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4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糅合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

儒学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5 宋元时期,儒学从佛、道之中吸取了有益的内容,构建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

6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7晚清(19世纪末):借孔子的名义,推行维新变法。

8 民国初年:打倒孔家店9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运动10现代化的传统文化代表“百家"泛指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在此是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政治上: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奴隶社会逐渐瓦解;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分封制瓦解,封建制度确立;兼并战争,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经济上: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质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瓦解,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加速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化。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民族关系上:民族的交流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思想文化上:划时代的变革,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一)孔子: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思想方面:创立儒家思想1)产生背景①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充满着新与旧的矛盾(经济、政治、思想)②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3)核心内容:(仁、礼、中庸)①他提出“仁”,“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春秋繁露·阴阳义》
思考:如何评价汉代新
儒学(独尊儒术)?
1、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 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主要是因为董仲 舒提出了( )
A.“春秋大一统”思想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D.“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
1、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 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主要是因为董仲 舒提出了(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①
崇法反儒 ②防止旧势力复辟 ③毁灭文
化 ④加强思想控制 (2000年津赣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
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忧乱。”它反映
汉初的统治思想是
A.儒家主张
B.墨家主张
③大一统的形成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
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
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的形成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
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春秋:应运而生 战国:成为大宗 秦朝:遭打击 西汉初期: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正统思想
窦太后
田 蚡
辕固生
卫绾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 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 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 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 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 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C.道家主张

儒家思想发展史概况总结

儒家思想发展史概况总结

儒家思想发展史概况总结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孔子创立以来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演变。

以下是儒家思想发展史的概况总结。

1. 孔子时期(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的思想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他的弟子们将其学说总结为儒家经典《论语》。

2.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各种思想学派争相兴起。

儒家经过与其他学派的辩论和交流,逐渐形成独特的学说体系。

这一时期的儒家代表有孟子、荀子等人。

孟子主张人性善良,强调仁义道德的实践,提出了“四端五常”等重要理论。

3. 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在汉代,儒家思想被正式确立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并成为国家教育的核心内容。

儒家经典《大学》、《中庸》等开始广泛传播。

同时,新的学派如道家和墨家等也开始与儒家进行交融。

4.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这一时期,儒家遭受了佛教和道教的挑战,但儒家学说仍然保持了重要地位。

尤其是南朝刘宋时期,儒家思想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陶渊明等人对孔子的学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补充。

此外,这一时期还产生了儒学的三家之说,即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和王阳明心学,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更深入的解释和探讨。

5. 宋明清时期(960年-1840年)这一时期,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并逐渐形成了儒家传统文化的鼎盛时期。

宋代的程朱理学成为当时的主流学说,并且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儒家代表有朱熹、陈献章等人,他们对儒家经典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和深入的研究,对后世影响深远。

6. 近现代(1840年-现在)近代以来,西方的思想进入中国,儒家思想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在晚清时期,面对列强的入侵和国家的危机,一些学者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并提出了“新学”,试图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思想相结合,推动中国的现代化。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人。

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历史评价

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历史评价

一、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
1、儒家学派的创立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创立。孔子强调仁、义、礼、智、信等 道德观念,提倡“中庸之道”,主张以德治国。他的思想为中国古代社会提供 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儒学的发展与演变
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等儒家学 者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的主张,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教育理念
儒家思想的教育理念以“有教无类”为主张,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品德 与治国安邦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儒家强调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考,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儒家思想在历史中的评价
1、积极评价
儒家思想在历史上得到了许多积极的评价。例如,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提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封建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正统地位。宋明理学的发 展进一步丰富了儒家思想,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 的积极评价还体现在其对社会和谐、道德伦理的,以及对教育、文化、科技的 推动上。
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历史评价
目录
01 一、儒家思想的演变 过程
03
三、儒家思想在历史 中的评价
02
二、儒家思想的主要 思想与教育理念
04
四、儒家思想在现代 社会的价值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春秋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立,到汉武帝时期儒学地位的提升,再到宋明理学的辉 煌,儒家思想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本次演示将探讨儒家思想的演变过 程、主要思想和教育理念,并分析其在历史中的评价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2、批评与反思
尽管儒家思想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也受到了不少批评与反思。一些学者 认为儒家思想过于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忽视了个人权利和自由的 发展。在当代社会,一些人批评儒家思想缺乏对自然环境的,过于强调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而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重点知识
1、孔子、孟子、荀子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2、儒家思想成为古代中国正统思想 3、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儒学思
想,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一、产生 二、初步发展 三、确立统治地位,成为主流思想 四、受到挑战,出现危机 五、继续发展,理学出现 六、批判继承中发展
第二 经济原因:唐宋以来,封建经济发展繁荣,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为确保对广大人 民的有效控制,迫切要求建立一套对广大人民剥削和统治进行辩护的理论。
第三 思想文化方面:汉代以来,科技发展对传统儒学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儒学的一些迷信 理论受到了质疑,需要理论的更新;儒、佛、道三教并立,“三教合一”潮流出现,儒学 吸收佛道思想,体系逐步更新。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教育垄断被打破,私学兴起,文化下移,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 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二)概况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面对着社会的巨变,孔子提出了仁、礼、为政以德等 政治思想以及天命观、教育思想等,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
(三)地位
当时未受太多重视。 孔子生活在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他一生孜孜不倦地探索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力求实现自 己的政治理想。孔子进行了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以求仕并宣传其学说。他访问了卫、 陈、蔡、曹、宋、郑等国,虽然受到礼遇,但并不被重用,他四处碰壁,自觉犹如“丧家 之犬”。 孔子强调仁政、礼治,为政以德,这对于当时急功好利不断从事攻战的各诸侯国君主来 说,自然是格格不入的,不符合诸侯要求进行争霸战争和改革以富国强兵的要求。
第四 汉武帝雄心勃勃,积极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在政治和经济上,汉武帝先后采取了推恩令等政策,削弱诸侯王的割据势力;在思想文化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最主要措 施就是“独尊儒术”,把儒学提高到国家的正统独尊的地位。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概要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概要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概要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可以分为古代儒学、宋明理学和现代新儒家三个阶段。

古代儒学
儒家思想在先秦时期得以形成,儒家代表人物为孔子。

在早期的儒学中,以“仁”为
核心价值观,提倡修身、治国、平天下。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它主要探讨
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理念。

在儒家学派中,孟子是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人性的良善和道德自觉
的重要性。

而荀子则持相反看法,认为人性本恶,强调教育和制度的重要性。

宋明理学
宋明时期的理学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大学派,儒家思想在此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朱熹是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格物致知”,将“理”与“气”相结合,表达
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提出了“性即理”的观点,认为人的性本善,但需要通过自我审
视来发现和体现。

王阳明则是明代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倡“致良知”,强调了“心学”思想,认为人的本性是包含在个体内在心志层面上,需要通过修养和实践来实现。

现代新儒家
新儒家代表了儒家思想走向现代的趋势,主张借鉴西方文化,注重实践和改革。

其中,康有为是新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倡“中西合璧”,强调现代化与传统文化
的结合,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者之一。

另一个代表是胡适,他强调思想的独立性,认为儒
家思想应该与西方哲学相互印证,以求根本性的变革。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在经历了古代儒学、宋明理学和现代新儒家三个阶段的演变和发
展后,始终保持着对人性的关注和对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受到了中国和世界各地人们的重
视和追寻。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历程及地位
一、春秋时期创立:孔子 二、战国初步发展(蔚然大宗、冷落):孟子、荀子 三、秦朝沉重打击:焚书坑儒 三、武帝时期确立正统地位,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董仲舒、汉武帝 四、东汉、魏晋南北朝受到挑战(佛道),出现危机 (仍是正统思想)三教融合 五、隋唐:三教合一、三教并立 六、宋明继续发展成理学(官方哲学):程朱、陆王 七、明清之际批判继承中发展:李贽、黄宗羲、 顾炎武、王夫之
孔子与苏格拉底提出的思想原则“相通的地方” 是什么?
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
孔子和苏格拉底对东西方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 哪些不同的影响?
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源头。
对儒家思想的综合认识
现实意义:(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 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意义。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 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 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 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 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 着现实意义。 消极方面: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它所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 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促使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形成,不利于民主 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原因:孔子主张“仁”、“以德治民”;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 贵君轻”,这些主张虽然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 现统一,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到压制 原因: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式的发展,遭受压 制在情理之中。 (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享“独尊”地位 原因: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革新,增添了“君权神授”和“春秋大一 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 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4)魏晋至隋唐:进一步改造时期 儒、道、佛纷争与融合,魏晋时儒学玄学化。唐代三教合一,儒学再度官学化。 (5)宋明:转型与成熟时期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形成,“存天理,灭人欲”,封建伦理精神体系形成。明初理学 官学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权威。 (6)明清:继承与批判时期 此时出现反专制蒙昧、倡经世致用的早期启蒙思潮。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君主专 制强化,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和工商皆 本的经济主张,具有时代特色。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答案:(1)原因: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 同时,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 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 与强力推行。(任答2点即可) (2)差别: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 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
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
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
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
行。
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A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2011年北京卷文综1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 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 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 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 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
也夫木羲。治之《缘天人明保夫下也夷天犹。待留反以下 曳 臣访君对民之 ( 之录主君大 与》y为制è,君主,本。非,拖专(一名拉制民人异)(本之而大君思所实木臣想同能然分耶治,,。,治…民而…)贵分君;君—治与君轻—之臣臣)摘以,;自群共黄工曳宗。 材料二平史等论。
是对儒学的继承和批判
儒家思想被尊崇、长期盛而不衰的原因
①主要在于其思想适应时代的需求,特别适应 了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②统治者的推崇。
③儒家思想有不竭的生命力,能不断吸收其他 思想的优秀成分,也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 行

儒学发展演变历程及其原因

儒学发展演变历程及其原因

儒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体系之一,其发展演变历程可以分为不同的时期和阶段。

以下是儒学发展演变的大致历程及其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是儒学的起源和初步发展阶段。

由于当时诸侯国的战乱不断,社会秩序混乱,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恢复社会和道德秩序。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概念和“君子”道德规范,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后来的儒学奠定了基础。

2.前秦至隋唐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07年):在这一时期,儒学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法家思想,但这种思想并未能解决社会问题,因此汉朝时恢复了儒学的地位,并将其作为官方思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学逐渐与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相结合,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3.宋明清时期(公元960年-1912年):这一时期是儒学发展的鼎盛阶段。

宋代推崇程朱理学,将其作为国家的官方学说,并在科举考试中推广。

明代时,王阳明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的理念,强调个体内心修养和道德实践的统一。

清代则注重经世致用,倡导实践、务实的儒学思想。

这一时期儒学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学发展演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社会动荡和道德危机:中国古代的动荡战乱和社会问题使人们开始反思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儒学提供了一种恢复社会和道德秩序的思想体系。

2.统一的政治体制:在中国历史上,统一的政治体制为儒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统治者通过采纳和推崇儒学思想,加强了对统治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3.教育制度的推广:古代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将儒学作为主要考核内容,使得儒学成为社会精英培养的重要途径。

儒学在教育中的地位提高,也促进了其发展。

4.儒学本身的魅力和适应性:儒学强调道德修养、家庭伦理、政治治理等方面的价值观,对中国社会的需求与儒学思想相契合,使其能够在不同时期得以传承和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儒学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和变化,总体来说,儒学的发展演变是与中国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变迁相互作用的结果。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以孔子为代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和不同学派的兴衰。

1.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儒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各国割据,战争频繁。

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概念,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伦理的重要性。

他的学说被后世奉为经典,形成了儒学的基础。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朝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对儒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然而,在汉朝的时候,儒学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汉武帝时期,设立了太学,推崇儒学为国家的正统思想。

儒学成为官方学说,并通过儒家经典的编纂和流传,使儒学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政权更迭和文化变革。

儒学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分化和多元化的趋势。

道教和佛教的兴起对儒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儒学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影响力。

儒学家陆绩提出了“理学”思想,强调理性和道德的重要性,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 唐宋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儒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唐朝的孔颖达提出了“程朱理学”,将儒学与佛教、道教进行了对比和整合,形成了独特的儒学体系。

宋朝的程颢和程颐进一步发展了程朱理学,强调心性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对后世儒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公元1912年)明清时期,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主导思想,对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的朱熹提出了“朱子理学”,将儒学与佛教、道教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更加完整和系统的儒学体系。

清朝时期,儒学成为官方的教育和考试科目,对社会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总结:儒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和明清等时期的演变。

儒学在各个朝代的发展历程

儒学在各个朝代的发展历程

儒学在各个朝代的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体系之一,它在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儒学在各个朝代的发展概述:1. 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儒学的起源和形成。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提出了儒家的核心理念,包括仁爱、忠恕、礼仪等,并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施了焚书坑儒政策,烧毁了大量儒家经典,禁绝了儒家学术的发展。

3.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武帝恢复了儒家的地位,儒家学术得以重新发展。

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将儒学确立为国家的官方思想。

4.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这一时期由于政治混乱,儒学经历了衰落。

但是,儒学与佛教和道教产生了一些交流和融合。

5.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儒学在隋唐时期得到了复兴。

隋炀帝和唐太宗都非常看重儒学,加强了对儒学的推崇和支持。

儒学成为国家的主导思想,并被用于国家的治理和教育。

6. 宋代(960年-1279年):这一时期出现了新儒学的兴起,如程颢、程颐的“二程”学派和朱熹的“理学”。

这些学派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形成了中国儒学的经典体系。

7. 元明清时期(1271年-1911年):元明清三个朝代,虽然通过儒学取得了政权,但儒学逐渐僵化,形成了一种教条主义的倾向。

儒学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主要是对经典的解释和注释。

总的来说,儒学在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但它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基石,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儒家文化的三次演变

儒家文化的三次演变
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
春秋
战国
孔子 创立
孟荀 发展 蔚然 大宗
魏晋
隋唐
秦朝
遭到 打击
汉初
复 苏
宋明
汉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正统思想 传统主流
(1变)
明清
受挑战 吸收佛 道精华 (玄学)
三教 合一; 三教 并行
博采众长
新儒学体系
宋明理学 (2变)
批判继承 时代特色的 新思想体系 (3变)
第一次变化:董仲舒的新儒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加强中央集权
▼诸侯国势力日 ▲加强君权 益膨胀,威胁 中央
▼土地兼并严重 ▲限制土地兼并 ▼阶级矛盾尖锐 ▲缓和阶级矛盾,制
定规范限制人民
积极“有为”的思想成为时代的需
墨氏主平等,大不利于专制;老氏主放任, 亦不利于干涉,与霸者所持之术,固已异矣。 惟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之施之者,归 结于君权…于帝王抑民,最为适合,故霸者窃 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
——叶朗 费振刚 王天有《中国文化导读》
形象比喻 体会差别
敌机来了,
应该让
他教弟子爬
弟子们闭目
到书架上翻
静坐,泰山
查飞机种类
崩于前而目
朱熹 性能及防空 方法。
陆九渊 不瞬,不为 机声所慑。
形象比喻体会差别 《赏花》朱子、陆与友游园,时春风和 煦,百花怒放。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朱子说: “天生的。”
郭巨埋儿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 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 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 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 养母亲。挖坑时,在地下忽见 一坛黄金,夫妻得到黄金,回 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儒家思想演变和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演变和发展历程

以儒家思想为主流得中国传统思想演变与发展得历程(一)(一)儒家思想形成——先秦春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她提出以“仁”为核心得学说,主张以仁爱之心处理人际关系。

在政治上把“德”“礼”作为首要得统治手段,要求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与刑杀;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礼就是孔子政治思想中得保守部分,孔子晚年整理与编订得《诗经》《尚书》《礼》《易》《春秋》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儒学得“五经”。

战国:孟子就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得代表。

她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出发,但也强调小农阶级利益。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得思想,同时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这种温与得政治主张,不能适应当时结束割据、实现统一得需要。

荀子在政治思想上主张“礼法并施”得观点,自然观方面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得人定胜天观点,就是当时生产力进步得反映,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特点: 此时期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得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得理论基础, 大多就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得道德规范与政治理想得治国原则;孟子得“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

(二)儒学惨遭摧残——秦朝秦朝虽已一统天下,但当时私学兴盛,百家争鸣,许多儒生、游士评议国政,造谣惑众,极不利于当时得国家一统、中央集权,秦始皇为了压制原来战国分裂割据时遗留得政治势力与思想影响,采纳丞相李斯得建议,实行野蛮得“焚书坑儒”政策,焚烧百家书籍,坑杀儒学之士,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得官学地位,实现学术思想得统一,以巩固秦政权。

特点:因为儒学不能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服务,统治者用政治权力强制干预与控制思想,儒学遭受毁灭性摧残。

(三)儒学独尊地位——汉代西汉:董仲舒成功地改造儒学,以儒学为基础,广采诸子百家之长,建立起新儒学,倡导“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宣扬“大一统”、“三纲五常”。

这时得儒家思想“内法外儒”,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得需要。

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

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

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1)春秋时期创立: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提出了“仁”的学说,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战国时期发展: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思想)。

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荀子提出“知天命而用之”的主张,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按要自然规律去办事。

(3)秦朝时期受压制: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政策, 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4)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5)维新变法时期出“新意”: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发表《孔子改制考》,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否定顽固派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减少变法的阻力。

(6)新文化运动时期受抨击: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对封建思想文化还没有进行彻底批判,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为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陈独秀等人直接打出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7)“文革”时期被否定:江青等“四人帮”开展所谓“批林批孔”运动,矛头直指周恩来的落实干部政策和恢复“文革”前的一些政策措施。

在十年动乱时期,儒学被错误地全面否定、批判。

(8)新时期批判地继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和政策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地吸收和继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春秋至唐代,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春秋至唐代,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理论依据
内在联系 都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都把儒学
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材料1:朱熹说:“所谓天理,复 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 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 友岂不是天理?”“一事不穷,则 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 一物道理”。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朱熹怎样的观点?在朱熹看 来,认识事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 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 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 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蔑视他人幸 福的观念源于理学提倡的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C.存天理,灭人欲 D.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C
2.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 得之(理)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 其纪之为五常……”他主要是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 B.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C.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D.为了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思考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儒学 的发展情况及结果。
特征:战乱、动荡和民族大迁徙。 结果:佛、道冲击儒学,儒学不仅是汉族 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 主流思想
2、程朱理学背景、含义(特点)、 内容、影响?
背景:隋唐时,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受 到挑战,儒学家提倡复兴儒学
3、陆九渊和王阳明在心学方面各有 哪些思想主张?其中,王阳明思想 产生的社会背景?
背景:明中期后,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封建专制危机。
4、宋明理学的内容、影响?
疑难解析: 1、天理:就是作为封建道德规范 的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2、格物致知:通过实践,学习明 事理。 3、致良知:通过自我反思,回复 良知,天理就在心中。

儒家思想体系概述

儒家思想体系概述

(一)孔子
生活于“天下无道”之春秋乱世,孔子 主张只有施行全面的教化才能实现“天下有 道”。
孔子强调通过推行庶民教育,培养为师、 为政之德,恢复周代礼乐文教之制,使人人涵 养起恭、宽、敬、信、忠、厚、慈、惠、孝、 悌、恕、义的高洁品行,从而具备“仁人” 之心。
❖ 钱穆说:“孔子一生主在教”。( 钱穆.论语 新解[M].成都:巴蜀书社,1985: 3.)
❖ 古人言:“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1.坚持“有教无类”的原则,广泛招收门徒, 兴办私学,改革周代教育体制机制,为天下 培养君子士人。
(1)提出“有教无类”,中国最早提倡以民为 本的教育家。
(2)在教学内容方面,孔子没有放弃旧传统, 但却突出了其中的诗、书、礼、乐,把仁作 为教育的核心贯穿始终。
刘邦轻蔑儒生到“溲溺”于儒生帽子 的程度。但叔孙通、陆贾等儒生对儒学的 薪火相传。
❖ 《汉书·武帝纪》称:“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 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 犹多缺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默百家,表章 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贤茂,与之立功。 兴太学。”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汉书·董仲舒传》
礼乐则修,分义则明,举措则时,爱利则行,如是, 百姓贵之如帝,高之如天,亲之如父母,畏之如神 明,故赏不用而民劝,罚不用而威行,夫是之谓道 德之威。” 《荀子·强国》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荀子·礼论》
荀子认为虽然人性天生为恶,但并不是无法改变, 只要通过积虑、练习等理智的方法就能“化性起 伪”。故他得出结论称:“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 然而可化也;情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也。”
❖ 在国家社会治理层面,提倡为政者需要培养 仁民爱物之心,置恒产,养恒心,以求兼善 天下。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春秋时期(兴起)→战国时期(蔚然大宗)→秦朝时期(受到打击)→汉武帝时期(确立正统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隋唐时期(受到挑战)→宋明时期(理学、新学传统地位)→明清(批判、继承)
⒉“百家争鸣”的影响(2点)P4
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其相关内容P8-11
⒋“宋明理学”的特点(3点)P14
⒌“理学”、“心学”的比较(不同点3相同点3)P15
⒍李蛰的离经叛道P16
二、评价儒学
①以儒学思想为核心的封建正统思想对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②儒家思想中,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民本思想,以及教育思想等,在今天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仍具有很大价值
③儒家思想座位封建统治思想,对钳制人们的思想,阻滞科学的发展等也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三、现代价值
①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现代公民意识
②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和谐
③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文明建设
④“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⑤“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⑥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
四、打击
⒈秦
⒉明清
⒊新文化运动
⒋文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紊乱的末世,在创建儒学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仁”,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这种思想 ①包含了孔子对
百姓的爱护 ②包含了民本思想 ③是孔子所提倡的道
德观和伦理观 ④在当时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2010•北京,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
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政治上:
①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社会 秩序 ②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限制君权、防止暴政
文化上:
③确立了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和传统文化 中的主流地位 ④推动了汉代的教育发展
⑤抑制了其他学说的发展,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多样 化发展
练兵场:
1、生活在春秋后期的孔子,为了匡救人欲横流、秩序
练兵场:
3、(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2题)《史记》载汉武 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3、宋明理学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1.魏晋以来,社会动荡不安,佛教、道教 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发展到理 学新阶段
批判继承 传统儒学
二、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 演变
1、春秋战国——儒学的产生时期
2、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
背景: ①汉初的无为而治不能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整合出一套为中央
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
材异料 道一,“春人异秋“论《大,春一百秋家统》殊大”方一、,统指“者意,罢不天黜同地,百之是常家以经,上,亡独古以今尊持之儒一通统术谊;也”法。制今数师
变加,下强不中知央所集守权。,臣愚以以思为想诸的不大在一六艺统之维科护孔政子治之的术者大,一皆统绝其道
,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矣。”
材料二 “天子“君受权命于神天授,”天下、受“命天于天人子感”应, ”“与天同者大治,
与天异者大乱”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盛行,儒学吸 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
3.宋代重文轻武,科举发达,这些为文化 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和良好的学术文化环境
儒家思想的思辨化--理学
周敦颐 卲雍
张载
程颢
程颐
唐宋儒家学者把涵盖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 思考,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形成 了一套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因而 被称为“理学”。
阅读以上材料,说出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并分别分析 这些内容为什么迎合能汉武帝的需要?
独尊地位的确立
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确立为中 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政治方面: 起用文学儒者数 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 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董仲舒的新儒学
思想来源: 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 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
知识巩固:
1、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
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
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
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
家争鸣时期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不知自省,强又调出君怪异主以权警威惧之以,加尚强不知君变权,并而伤抑败制乃暴至。政”
材料三 董仲舒认为道源“于三天纲。“五天常不”变,道亦不变。” “天道” 就:是 仁“、三义纲、五礼常、”智巩、(固信三君)纲。权:君君,臣为维、臣父护纲子,统、父治夫为妻秩子之纲序间,夫,为尊妻卑纲秩;序五是常永
恒不变的 。
• 内容: • 1、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2、”天人感应“ • ⑴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君权神授” • ⑵对君主实行限制-----如果人君无道, • 天将降下灾难来谴责和威慑。 • 3、三纲五常
特点: 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③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 。实质:借助天上的神权来强化地上的皇 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 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练兵场:
3、有一说法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 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 这一观点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4、(福建龙岩质量检测)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 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列对这一 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B
2、学完“百家争鸣”历史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
班科任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

甲: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
有儒家的风范
B 乙:英语老师着装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
是墨子的做法
丙: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
深得老子真传
丁: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期初他就制定了班规
B
考点二: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
知识体系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争 鸣
孔子创立儒家思想 孟、荀继承发展儒学
西汉时期
董仲舒创立新儒学
宋明时期 明清之际
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 ) 陆王心学 (陆九渊、王阳明)
李贽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异端”思想
经世致用思想 反对君主专制
儒学创立
成为显学
确立正统 思想地位
(二)主要流派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并严格执行
A丁
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下列古迹与儒家思想的创立有关的是
A
4、古代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社会和谐的内容,儒家强
调天人和谐、人我和谐、君民和谐以及身心和谐。下
列思想体现“人我和谐”的是
A.天人合一
B.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C.民贵君轻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