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小说语言隐含的话语权力意识
王朔《永失我爱》文本研读
王朔《永失我爱》文本研读作者:杨安宁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7期摘要:《永失我爱》是王朔的新时期的著名小说。
小说中,王朔一改往日颇具魅力的潇洒和荒诞,感情饱满地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令人柔肠寸断、充满怜爱和忧郁的爱情故事,随处点点滴滴地流露出“王朔式” 的调侃、嘲讽和玩世不恭的情调。
但在这感人故事的背后,却是一首女性的哀歌。
本文将通过作品研读,分析痞子语言的霸道以及“暂时做稳了奴隶的一天”,阐述男权下女性的悲哀。
关键词:痞子语言;奴隶;男权;哀歌作者简介:杨安宁(1991-),女,广西玉林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7-0-01谁能不被《永失我爱》感动?何雷和石静本是一对充满青春活力的恋人,结婚时,厄运降。
何雷患了一种叫做“肌无力性疾病”。
他所面临的问题并非是结婚与否,而是生死存亡。
何雷决定对石静隐瞒病情并想尽一切办法让石静离开。
自此,故事便在一种催人泪下的氛围中向注定成为悲剧的结局发展着。
读过王朔这篇文章的人,不仅为何雷的崇高精神所感动,更为何雷和石静之间的悲惨结局而唏嘘。
但更应该同情的是小说里的女性,这是一部悲剧,同时也是她们的一首哀歌。
一、痞子语言显男权英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特雷·伊格尔顿曾在《后结构主义》一文中指出了“女性作为人类的整整一半在历史上无时无刻不被当做一个不完全的存在,一个异己的下等存在而遭受排斥和压迫。
这种歧视妇女的意识形态包含着一个形而上学的幻觉,如果这种幻觉一直是被男人不断地获得的物质和心理利益所保持的,它也是被一个由恐惧、欲望、侵略心理、受虐和焦虑组成的复杂结构所保持着的”2 “在传统的男权文化模式里,女性作为在场的缺席者长期处于‘沉默’状态,从于男性而退居二位,坚守在边缘地带,并沦为男权神话最鲜活的献祭品。
”[1]作家王朔在始终竭尽全力将一种失落和毁灭的美推进读者的接受视觉区域的同时也不经意间把传统男权的思想也摆在了读者面前。
论王朔小说语言的京味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论王朔小说语言的京味任宗雷 南昌大学摘 要:对于北京的地域书写,王朔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虽然他的小说内容和价值取向存在着较大争议,但是他机智幽默的语言文字,通过熟悉语言的陌生化和奇异语言的通俗化两种方式的改造,却受到了学界的普遍好评。
关键词:王朔;京味;语言作者简介:任宗雷,南昌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82-01评论界对于王朔的人物形象具有极大争议,甚至针锋相对,支持者称之为反传统、反权威,反对者抨击其为“痞子”“流氓”,但对于其机智幽默的语言描写却大都持积极评价。
毫无疑问,从文学本身来讲,王朔的人物存在着严重的类型化的倾向,韩少功评价说:“王朔小说的人物生动,但却太单一,男女老少都贫,一贫到底。
”但是,“他的语言鲜活上口,绝对地大白话,绝对地没有洋八股党八股与书生气。
”[1]因此也就消除了语言的沉重和严肃,使之变得轻盈和欢快,既加快了语言的节奏,也增加了阅读的快感,更加适合一个正在进入快节奏的市场化国家的读者。
王朔的语言机智幽默,新鲜活泼,处处透露出一种语言的轻逸,集调侃和风趣于一体,十分符合一般小市民的阅读期待。
实际上就是“使熟悉的语言奇异化和把奇异的语言通俗化”[2]因此,他的语言特色甚至比他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更吸引着读者。
这些调侃以带痞气的反叛,把政治的、哲理的、道德的严肃话题与俚语、土语混合在一起达到反讽的效果,在青年与市民阶层中引起共鸣。
权力文化与精英文化中的一些人,有时为自己过去一向视为神圣的东西,被踩在脚下,还吐上唾沫,感到其厚颜无耻,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有时也偶尔为其中某些淋漓尽致、带有彻悟的调侃感到痛快。
“使熟悉的语言奇异化”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的用语进行改造,使之焕然一新,获得一种新鲜感和刺激感,因此王朔常常把政治领域里的用语强行引入到日常口语交流中,把高大上的、严肃的、崇高的话语进行奇怪的组合。
王朔的经典语录名句
王朔的经典语录名句王朔是一位备受推崇的作家、评论家和文化人。
他的作品不仅为读者带来了娱乐,而且在文学上和社会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一些经典语录和名句也是深受人们喜爱和引用的,下面就来举几个例子来探讨一下这些名言背后所蕴含的道理。
1. “人生就是一场前后矛盾的游戏”这句话出自王朔的小说《黄金时代》中。
人生的进程不是一条笔直的道路,而是充满了坎坷和矛盾的旅途。
我们必须接受生活中存在的这些不确定和无法避免的问题,学会用戏谑的态度来面对人生。
2. “我不相信任何神,因为每个神都只爱自己”这句话表达了王朔对宗教的看法。
他认为宗教的信仰往往只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安慰,它并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
从王朔的角度来看,人们应该学会自力更生,自己去寻找答案。
3. “好好保持独立自主,不要自我贬抑”这句话也出自王朔的小说《黄金时代》中。
在自己的生活和职业生涯中,每个人都应该有独立和自主的思想。
不要允许自己的置身于被动和不确定的境地,要不断地前进和创新。
4. “我要做的不是写作,而是养成写作的习惯。
”这句话证明了王朔对写作的热爱。
他相信真正好的作品来源于必须养成写作习惯的自律和持久耐心。
在写作的过程中,自我约束和维持压力是不可或缺的。
5. “我喜欢在自己意义的网络中一直生活在那个世界中。
”这句话表达了王朔对网络和虚拟世界的喜爱。
他经常讲述他与网络的特殊关系,并将互联网视为一种表达自我和交流思想的新手段。
6. “在我心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值得敬仰。
”这句话表达了王朔对社会和个体的态度。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赢得自己的尊重,而不是寄望于别人的认可。
而此时,王朔异常勇敢、随意地质疑了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石,呼唤更多的良心和诚信。
7. “生活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魔法。
”这句话表达了王朔对生活的理解。
他试图将生活中琐碎的日常事务转化为一种更高的艺术形式。
他认为,生活的魔术就在于我们如何从最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和价值,用灵性和艺术的眼光触碰和改变自己和世界。
浅析王朔小说中的戏仿和拼贴
浅析王朔小说中的戏仿和拼贴中文摘要:王朔小说中的话语充满了戏谑与颠覆,在小说中采用戏仿和拼贴的叙事策略对“主流文化或者中心话语”进行升格或降格,造成语境的错置,形成一种独特的痞子式语言,这也体现了话语的边缘化①。
王朔在作品中还经常引用一些典故或移植古典诗文及其意境,并戏仿和拼贴,这属二次创作的一种,用“主流文化或中心话语”的话语模式巧妙地套出新的内容与意义,更多地使“主流文化或中心话语”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了“陌生化②”的意义。
关键字:滑稽模仿随意拼贴边缘化陌生化戏仿,旨在以玩笑的态度颠覆模仿对象,具体方式又分为两种:一是用庄重、神圣的语言对平凡可笑的事物予以提升(升格);二是用猥琐、下流的语言对庄重伟大的事物加以贬斥、降格,以此消解话语的神圣性,使其滑稽、错位、脱节、颠覆,形成反讽。
在这一点上他又有一些后现代主义的味道,也有点像政治波普,把可口可乐广告、红宝书、毛泽东像章等加以拼贴、并置,消解其政治意义与神圣性。
拼贴则带有后现代色彩的写作手法。
它的特点与滑稽模仿类似,都是把被描述的对象抽离其原来的语境,加以随意的拼贴结果,由于语境错置而产生荒诞、滑稽的效果。
一、王朔小说中的拼贴和戏仿。
1、词语的拼贴。
词语的搭配不仅要符合语法规则!而且还要在词语的意义能够相互选择的范围内进行" 所谓词语的随意拼贴!就是打破词语意义的常规选择!对意义进行异常组合"词语的随意拼贴是王朔常用的手法!他总是把一些不相关的词语随心所意地组合,这样的组合主流话语所排斥的,与主流文化有着明显的不符的,从而产生出一种痞子色彩,这正体现了王朔小说的话语边缘化。
⑴“如在《顽主》中的少妇埋怨丈夫的侃瘾:"别回家了,和老婆一起多枯燥,你就整宿的和哥儿们神侃没准还能侃晕个把水汪汪的女学生就像当初砍晕我一样卑鄙的东西。
你说你是什么鸟变的,人家有酒瘾棋瘾大烟瘾,什么瘾都还说得过去,没听说像你这样有砍瘾的,往那儿一坐就屁股发沉眼儿发光,抽水马桶似的一拉就哗哗流水……早知道有这特长,中苏谈判请你去得了……”这里的“中苏谈判”指的是1989年5月中国与苏联恢复中苏关系的正常化而举行的高级会晤,是80年代外交关系的重大突破。
看王朔经典狂语
看王朔经典狂语
王朔说:那些玩情调的女人说起琼瑶都瞥嘴,全改张爱玲了。
王朔说:我没病,我严重没病。
王朔说:北京人形容假正经有一种说法――捏着半拉装紧。
王朔说:人欲歧视人,人必歧视他!
王朔说:不能寂寞,语不惊人死不休,“我是流氓我怕谁?”
王朔说:八十年代这拨孩子的成色不好!
王朔说:韩寒老实说作品也不行,整个80后没有立得住的作品,都别吹NB 了,不过少年意气写些东西而已。
“80后”整个历史翻篇儿,他们不知道的事儿多了。
“80后”基本是被港。
王朔说:那演名人演精英的余秋雨,经常说一半是对的,扯最后又不对了。
很多人假装谦卑,实际上控制大量资源,搞绝对权力。
天天在那儿招摇撞骗的,往往是知识精英,读过点书,知道。
王朔说:“红学家”是最无聊的一群,怎么能让红学家来改这些东西?把曹雪芹的真事都安贾宝玉头上,哪有这么干的?太可笑了。
”
王朔说:张艺谋是该灭了,所有人都觉得他是臭大粪,这话现在都在小声说,就差大声说了。
要不灭,影响极为恶劣,现在只等待着一个契机。
”还特别指出《我的父亲母亲》“极度虚假,假。
王朔说:双人舞是一种性爱的仪式。
如果您喜欢《看王朔经典狂语》记得分享给更多好友噢!。
王朔小说的思想内容及其语言特色
第17卷 第3期V ol.17 N o.3湖南教育学院学报Jo urnal of Hunan Educat ional Institute1999年6月20日Jun.20.1999王朔小说的思想内容及其语言特色X刘晓英(湖南教育学院,助教,长沙市,410012)摘 要:王朔小说具有时代转型的代表性,他的小说注重现实写实,是一个社会阶层在文化上的代言人,并使用特殊的语言方式、特殊的叙事方式来表达这个阶层的情绪。
关键词:顽主 玩世 调侃 反讽 市场经济不仅推动着90年代的中国社会发生转型,同时也推动着文学的转型。
王朔的小说具有这个时代转型的代表性,体现了一种新的价值流向和人生色调。
王朔闯进中国文坛,并在读者中产生轰动效应,不能说没有价值。
王朔以他80年代前半期在生活大潮中的亲身体验为范本,相当敏锐地捕捉了一个特殊阶层中人的情绪以及表达这种情绪所使用的特殊语言方式、特殊叙事方式。
他的小说在对现实写实的同时又包含了对人生的调侃意向,融合了雅与俗,沉重与洒脱,愤世与玩世各种矛盾因素,形成了自己独到的风格。
一 “顽主”与“玩世”王朔小说的基本走向是反映80年代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但与这一时期风行正健的“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在文学内容与表现形式上却截然不同。
他以写实的笔调描述了80年代历史背景下一个特殊的社会层面,在他的笔下一群处于社会正常运行轨道之外的人物逼真地展现于我们面前。
就像一群玩世不恭,游戏人生的“顽主”,否定一切价值,调侃神圣与权威,世故而冷漠,实用而油滑。
王朔曾说:“我写的东西都是从我个人实例出发。
而我接触的生活,使我觉得只要把它们描述出来就够了。
”“我最感兴趣的,我所关注的这个层次,就是流行生活方式。
在这种生活方式里,就有暴力,有色情,有这种调侃和这种无耻。
我就把它们弄出来了。
如果我在这上面强加东西太多,就会影响别人认识它们。
”作家这种正面的赤裸裸的不加掩饰的描述,毫无疑问地给广大读者提供了一种了解社会、体味社会的文学印象。
“痞子腔”背后的审美趣味——试论王朔的话语力量
王朔小说语言的话语权力意识
义 转 向语言 , 言不再 只是 理性 的工 具与 载体 , 成 语 而
时间, 文学 领 域 呈现 出众 语 喧 哗 的 景 观 。王朔 就
为存在的家 园。这 是对传统语言 工具论 的一次 颠 覆 。在这风起云涌的颠覆思潮中 , 巴赫金 、 福柯与巴 尔特等的话语权力理论阐释了语言与权力的互文关
文章 编 号 :0 02 3 (0 10 -170 10 -7 12 1)404 -5
2 世 纪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变革就是语言论 0
的转 向 , 此 , 们 开 始 以全新 的 目光 去 注 视 语 言 , 从 人
语 言 成为西 方哲 学 与 美 学 共 同关 注 的焦 点 , 置 于 被
【 文学 ・ 语言学研究】
王朔 小说 语 言 的话 语 权 力 意识
白振 有
( 安大学 文学院 , 延 陕西 延安 760 ) 100
摘
要: 王朔在我 国社会转型时期登上文坛, 以调侃 、 他 反讽及新京味 儿语言吸引着人们的阅
读 兴趣 , 而在其 语 言 的深层却 隐含 着 争取话 语权 力的 意识 。 当这 种 意 识从 觉醒 到 张扬 以至 于膨 胀
种 想象 的或模 拟 的 冲动 , 即非 实质 的 、 代 的解决 替
命, 是一种精神 、 情结 、 记忆 、 冲动等的混合体 , 情感 、
没 有什 么光 环罩 在头 上 了 , 你这种 平 庸 、 个大 学中密切地 缠绕着 , 构成 王朔
这一代红小兵特有的一种特殊的生存体验 。它往往 表 现为 一种 不妥 协 地 反 抗 权 威 的 叛 逆姿 态 , 唱 反 即
、
语言的革命 : 话语权 力意识 的觉醒
王朔是革命军人 的后 代 , 当时的“ 是 红五类 ” 。 所属阶级的优势 、 家庭 的教育 以及轰轰烈烈 的革命 环境 的影 响 , 少 年 王朔 充 满 了那 个 年 代 的 “ 雄 使 英 梦 ” 总想着 在未 来 的革 命 中大 显 身 手 。遗 憾 的 是 , ,
王朔的经典语录100句
王朔的经典语录100句王朔,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导演和主持人,他的作品多为青春文学和社会批判,作品在年轻人中有着很高的影响力。
王朔的言论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和传颂,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王朔的经典语录100句,以及七个案例论证它们的深刻含义。
1. 愚弄别人就是在忽悠自己这句话提醒我们,不要贪图一时的快乐去愚弄别人,因为这样不仅会伤害别人,还会自己受害。
2. 任何人所说的话都不是全真的,包括我自己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轻信别人,也不要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要保持谦虚的态度。
3. 知识和骄傲是截然相反的这句话提醒我们,不要因为学到了一些知识就变得自大和傲慢,要保持谦虚的心态。
4. 只要生命还在继续,我们就要继续创造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中的每一天都很重要,我们要珍惜生命,不断努力创造自己的价值。
5. 几乎所有的人生失败都是由于停在了“该停”的时候这句话提醒我们,要在适当的时间停下来,但不要过早地放弃自己的努力,因为可能就是在那最后关头你能迎来成功。
6. 年轻人要记住:穷不要紧,要有眼界;没有文化也不要紧,要有态度这句话告诉我们,年轻人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视野和经验,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态度,不要被困境所束缚。
7. 人生不过是吃饭和等死,能中间搞点事情就搞点事情这句话提醒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要浪费生命。
即使我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要去探索,尝试不同的事情。
以上7个例子仅仅只是王朔的语录中的个别,他的语录很多达到了准则、方向、哲学等层面,所以它们在今天是非常的有价值的。
王朔的语录激发了人们的思考和创造性,是非常珍贵和值得推崇的。
除了以上七个例子,其他的王朔语录同样也非常的经典,比如“作家的任务绝不是写爱情故事”,这句话告诉我们,作家不应只写流水账式的故事,而应该不断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作品传达一些有意义的思想。
另外,王朔曾说过:“如果生命可以重来一遍,我第一个选择做的事情肯定是认真读书。
无知岂能无畏_质疑王朔批评文字
吾、阿英、郭沫若等人转世。王朔显然还狭隘 地理解了五四, 认为当时是不加区别地打倒 一切, 泼洗澡水时连孩子都要一起泼掉, 其实 大胆怀疑如果离开小心求证来支持, 不是多 疑就是目的可疑。王元化先生在同一篇文章 中曾指出: 五四是反传统的, 但不是全盘反传 统, 如反儒家, 却不反庄、墨、韩; 反贵族文学, 却提倡民间文学Á 。经历过“文革”之后, 对于 左翼文化的负面影响人们已经有了足够的认 识和警惕, 比如说这动不动灭谁, 其实是一元 思想的一个体现, 首先认定自己手握真理, 而 且是惟一的真理, 那就不给其他与你相悖观 念生存的空 间, 就要灭人, 而且在灭的 过程 中, 还充满着神圣感, 口口声声反专制, 其实 是取消你的专制, 建立我的专制。王朔说某某 高高在上, 压制了他的自由, 可是以消灭别人 自由为代价所换来的个人的这种自由, 血腥 味儿是不是太浓了一些?可叹王朔, 一世消解 体制、权威的英名背后竟藏着建立新专制和 独裁的用心。
说之后, 王朔大爷一不留神又成了文化批评 家, “点尽古今‘圣贤’, 品评文 化时尚”º, 没 有他扯不到的问题, 连“文学史上谁站得住” 仿佛都得经他批准。苍蝇一样跟着起哄的传
媒让王朔得意忘形大放厥词: 说我是疯狗, 我 就是疯狗; 我的底线是: 可以无耻, 但不能伪 善……睡眼惺忪的人们闻得此语, 好像是稀 饭里拌了辣椒, 精神倍增, 不禁大赞王朔, 说 他 的文章“均 有的放矢, 有感而发, ‘好 处好 说, 坏处坏说’, 比较充分地表达了个人的喜 恶 与臧否”, “他看着不顺 眼的, 不管对 象是 谁, 他都不留情, 不手软”, “他这种人人平等、 直截了当的批评, 在很大程度上正切近着批 评的本义”» 。这么多年了, 是王朔同志的教 导才让我们懂得什么叫真正的批评, 以致有 人在网上说“听王朔放屁也比听理论家们论 道好听”。似乎, 批评已经到了非王朔来拯救 不可的地步了。
王朔小说语言隐含的话语权力意识
王朔小说语言隐含的话语权力意识摘要:王朔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登上文坛,他以调侃、反讽及新京味儿语言吸引着人们的阅读兴趣,而在其语言的深层却隐含着争取话语权力的意识。
当这种意识从觉醒到张扬以至于膨胀时,他的创作语言也逐渐变为一种能指的游戏,忽视了对作品意义的建构,最终导致他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淡出文坛。
关键词:话语权力意识;觉醒;张扬;膨胀The Implied Speech Rights A wareness in Wang Shuo’s NovelAbstract: W ang Shuo started to show his talents in literature at the turning point of China society. He firmly seared the attention of his audience with scars tic, ironic and “new Beijing dialectal” tone. However, seeing through the superficial word-level, we can see he was always struggling for the speech right. When his awareness went through waking up, boasting and expanding, the diction in his works became a signified game, neglec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works’ meaning. As a consequence, he was drifted away from the literary circle in the 1990s.Key words:speech rights awareness; awakening; boasting; expansion二十世纪世界人文科学的重要变革就是语言学的转向,从此,人们开始以全新的眼光去注视语言,语言成为西方哲学与美学共同关注的焦点,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王朔的经典语录之三
王朔的经典语录之三王朔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文化名人,他的作品和言论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赞誉。
他的经典语录充满了智慧和幽默,让人深思和发笑。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举7个案例,来论证王朔的经典语录之三。
1. “人生最大的成功,莫过于依自己的意愿而生活。
”这句话表明了王朔倡导个性和自由的生活态度。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寻找幸福还是追求梦想。
2. “人人都有过错,怎么别人的错总是让我来体验?”这句话表达了王朔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和反思。
他认为社会问题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只有当我们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3. “真正的幸福在于享受当下的生活,而不是一味追求未来的虚无。
”这句话表明了王朔对于快乐和满足的理解。
他认为人们应该珍惜现在,并享受每一个当下的瞬间。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4. “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不要把它交给别人。
”这句话强调了个人的能动性和责任。
王朔认为我们应该承担自己的命运,而不是把它归咎于外部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自己的生活。
5. “学问不仅要厚,还要轻松。
”这句话表达了王朔对学习的态度。
他认为学问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轻松和自由的状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学习的乐趣。
6. “回归自我,寻找内心的真实。
”这句话表明了王朔倡导先寻找自己内心的真实,再来面对那些复杂的社会问题。
有一个真实的自我才会有一种更清晰的认知,更积极的态度和更深刻的判断力。
7. “当你发现你的生活变得无趣时,不是因为生活本身变得单调乏味,而是因为你的内心已经失去了激情。
”这句话表达了王朔对于生活的解读。
他认为不是生活单调乏味,而是人们的内心已经失去了激情和热情。
只有恢复内心的激情和热情,我们才能让生活变得充满乐趣和意义。
综上所述,这些经典语录代表了王朔对于人生、社会、学问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反思。
他的言行充满了健康的乐观和积极,为每个人敞开了寻找自我、追寻幸福的崭新视角。
王朔的经典语录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方向,引领我们追求自由、独立和真实。
关于王朔的经典语录语句
王朔的经典语录语句王朔是中国文坛上备受关注的当代作家,他的作品在表达独特的态度和思想上常常具有较高的争议性。
然而,他的经典语录语句是引领时代的锐利洞察力和反思。
下面举七个实例,介绍王朔的一些经典语录:1. “世上的事,都是你自己的事,别揣语言之千里,世界之遥远而不肯进去看。
”这句话表达了王朔对于生活无论是美好的还是不美好的,都要勇敢去面对和解决的态度。
生活不可能事事如意,但我们不能逃避和逃躲,只有去面对才能得到解决和变化。
2. “有时候,装嫩也是一生的事业。
”这句话反映出王朔认为年龄不代表人的状态,心态和气质才是关键。
无论你身处何年龄段,都要学会活得年轻,拥有一个年轻的心态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3. “做装潢,最爱那种令人窒息的喧嚣。
”这句话传达了王朔对于生活中不同的体验和感触的某种享受。
突破闷热的舒适圈,跨越自我认知的限制,去感受更广阔和更深入的世界,人就会发现,人生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经历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视角和体验。
4. “人生不过是个变态的发展过程。
”这句话揭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人生中困难和挑战常常出现,但人们必须学会从失败和挫折中恢复,不断探索和发展人生,这样才能不断成长。
5. “不去做,怎么办?”这句话引导人们积极主动地去做事情,而不是被动等待和观望。
尽管人生中有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应该勇敢面对。
假如半途而废,是无法看到成功的。
6. “钱使乜?钱,就是载道的工具。
”这句话表达了王朔对于金钱的理解。
金钱看似多么重要,但它不过是一种工具,只有当你把它赋予了意义的时候,金钱才有了真正的价值。
钱不等于幸福,但钱可以提供人们所需要的物质生活条件,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美好的生命状态。
7. “命运琢成器,但还须如锤定。
”这句话表明了对命运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期许。
尽管我们不能完全掌握我们的命运,但是在生活的道路中,我们必须坚定自己的信念,并充满自信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七个经典语录,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王朔深邃的思想和反思,尤其强调了人生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如态度、进取和挑战等等。
王朔经典调侃语录精选
王朔经典调侃语录精选"调侃",成为王朔语言的最大特色。
而调侃本身则是一种不硬也不软的语言形式。
一起来看看王朔的经典调侃语录吧!!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王朔经典调侃语录,希望你喜欢。
王朔经典调侃语录1) 理想主义者内心永远不认同这个世界,永远伸着脖子在向世界的尽头眺望。
2) 草地上,开满鲜花,可牛群来到这里发现的只是饲料。
3) 我觉得快乐就是自我陶醉的能力,可以无视现实的,可以省略现实的,可以虚拟现实的,都挺牛掰的。
4) 标准必须攥在自己手里,我觉得好就好。
我把标准交给你了,你还不把我弄死了,我还得听。
我还真不信这个了,我走个人路线,我就不跟你们同流合污,跟谁都不是一头的。
5) 草根就没有话语权吗?是沉默大多数吗?不是皇家生下来的都是草根,我这样理解。
你怎么理解?6) 痞子坦荡荡,老师常戚戚。
7) 时间对我说:你忘了我也没用,因为你想忘了的,与我无关。
8) 既然我已经在一种势力下面低了头,我宁愿就此尊重所有势力的权威,对一个已然丧失了气节的人来说,更坏更为人所不齿的就是势利眼。
9) 你还年轻,依然漂亮。
10) 自己包皮还没割,就教起别人来了。
有关王朔经典调侃语录1) 晚上睡觉,我摸着你的手,就像摸我自己的手一样,没有感觉,可是要把你的手锯掉,也跟锯我的手一样疼。
2) 圣人就是自己不上桌,老在背后看牌给人支招儿,先走哪个,后走哪个,有时还看两家牌,他是明白。
3) 他爱热闹,见生人又拘谨,给他打电话出来吃饭,他老要问都有谁呀,听说不认识的人请,在座的还有不认识的,他就犹豫,犹豫再三说,我就不去了吧。
这犹豫中有别人都在花天酒地自己在家单吃的不甘心,也有拒绝别人时赔的小心。
4) 诚实大多数时候不会使事情更简单,反而导致尴尬和不必要的浮想联翩。
5) 阳光明媚的早晨,这双眼睛就会变得毛茸茸的,半遮半掩。
直射的晨光会把里面照得一片透明,黑眼珠变成琥珀色,眼白则变得蔚蓝,两种颜色互相融合,再也看不清那里面的想法。
王朔的经典语录语句
王朔的经典语录语句王朔,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导演和演员,其创作的小说、剧本和电影都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表现力。
不仅如此,王朔的一些经典语录语句也深受人们喜爱。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些王朔的经典语录语句。
1. 不喜欢你,却欣赏你的才华这句话源自王朔的自传体小说《黄金时代》,用来形容女主角与男主角之间的复杂关系。
它表达了一种爱恨交织的心态,既有不满与厌恶,又有认可和敬佩。
它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事情,我们不喜欢他们的行为态度,但是我们仍然欣赏他们的才华和能力。
2. 不正常,才是正常这是王朔经典的一句话,出自电影《东邪西毒之终结篇》。
在这句话中,王朔反思了社会对于“正常”与“不正常”的界定。
他认为,所谓的“正常”其实往往是一种符号化的约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命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不正常才是正常,正常仅仅是一种固化的、被纳入主流范畴的定义。
3. 对的人不一定爱你,爱你的人不一定是对的人这是王朔的代表句子之一,也是他的爱情观的精髓所在。
这是一句生动而深刻的真理,告诉我们感情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容易处理的,也没有那么一定的答案。
爱情是复杂的,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考量和妥协。
4. 生命是一场旅行这是王朔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出的一段话,这段话使用的主题是“旅行”。
它表达了王朔对于生命的理解,认为生命就是一场旅行,人们要尽情地享受这个过程,体验它的美好与苦涩,并用信仰和心灵去感悟这个过程中的意义。
5. 为了活得有意思,不如豁出去一回这句话出自王朔的小说《玩火的年代》,它强调了人们在生活中遇到大问题时,需要摒弃小心谨慎,用更豁达和胆大的态度去面对人生。
它告诉我们,在追求自由和个性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勇敢冒险和豁出去,才能更好地享受人生。
6. 丑与美的分野,就在一个微笑的线条里这句话出自小说《黄金时代》,它描述了小说中女主角角色的心境变化。
她用微笑来掩饰内心的忧伤和痛苦,在美和丑的分野中游走,寻求存在的意义。
王朔的经典语录谈爱国
王朔的经典语录谈爱国王朔作为一位文学大师,他的言论与作品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与推崇。
在他的众多经典语录中,有不少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关于爱国的观点。
下面,我将结合七个案例,阐述王朔关于爱国的经典语录。
案例1:“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离。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美祖国的歌。
”这句话表达了王朔作为一个中国人深深的爱国情感。
一个人爱不爱国,不在于口号喊得响不响,而在于内心深处的感受与表达。
只有心中有爱国情怀,才能在行动中体现出来。
案例2:“国家越是脱离普遍的需要,越是抓紧了国家的领导权,国家就会越不稳定。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发展要立足于广泛的民生需求,不能丢掉群众的需要而独自为政。
只有以民为本,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才能推动国家的和谐发展。
案例3:“行文中的‘中国’一词,还是习惯性地用来代表国家。
这个国家是那个中国的国家,而那个中国是所有中国人的中国。
”这句话表现了王朔崇高的民族情怀。
一个国家的命运,是由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民构成的,国家的荣誉与民族的尊严,更应该每个人都来维护。
案例4:“爱国不是指对政治经济体系的强制依从。
爱国是对文化观念的肯定,对生活方式的认同。
”这句话提醒我们认识到,爱国是一种文化的归属感和生活方式的认同感。
在这个时代,我们不能只是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力,而是要强化文化建设和品质提升,让我们的生活更富有内涵和价值。
案例5:“我们要爱的是——我们出生的地方,我们成长的环境,我们父母的故土,我们孩子的未来。
”这句话告诉我们,爱国不仅仅是对一个国家的归属感,更是对家园的热爱与回归。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乡情怀,只有把这份情感内化于心,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爱国者。
案例6:“爱国者不是要努力为国家打造出一个完美的形象,而是为了让祖国变得更美好,更美丽。
”这句话告诉我们,爱国不是要盲目追求一种完美的形象和体面,而是要为祖国的未来和发展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只有真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真正改变国家的现状和面貌。
浅析王朔
浅析王朔“痞子”式语言风格10汉语言(2)班于小平K第一次听说王朔,是因为他的那句“我是流氓我怕谁”,第一次认识王朔,是上学期读过的《看上去很美》。
那时候我感觉王朔跟王小波一样,都是精通于运用荒谬的现象达到深度幽默的人。
最近细细品读,不由感慨万分。
在现代文学史上,王朔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他的很多作品都被改编为电视剧或者电影,甚至一度流传海外。
很多由他的作品改编的电影,获得不少大奖。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由《动物凶猛》改编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它成就了姜文,也被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十大佳片评选为“国际十大佳片第一名”。
我想读过王朔小说的人,都会对他“痞子流氓”的语言所产生的幽默感记忆深刻。
在读过他的几篇作品后,我发现这正是王朔的特色,也是他作品的成功所在。
当然,他作品的成功还在于他作品所反映的情感、思想等的深度。
王朔笔下大多是一群不入流的边缘人物,他们大多干些非法勾当,整日游手好闲,蔑视传统,调侃生活。
他们也吸白面,拐骗并怂恿女子卖淫,诈骗。
对生活的细心观察给王朔创作提供了灵感,而塑造这群人物需要的正是这种属于他们的语言。
之所以这些人物塑造得惟妙惟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语言。
文革时期,王朔正在读书。
生活在北京军区的大杂院,分伙打架留给自由时期的王朔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所以他对那个时代孩子的玩意儿就甚是熟悉了。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面可以看到类似的场景。
高中毕业以后,王朔当过兵,在医药公司工作过,还试图经商,期间他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物。
王朔在《我看王朔》里说“种种所谓以“调侃”冠之的语言风格和态度,是全北京公共汽车售票员,街头瞎混的小痞子,打麻将打扑克的赌棍,饭馆里喝酒聊天的侃爷们集体创造的。
王朔仅仅是因为身在其中,听到了,记住了,学会了,并因为没有书面表达能力,不得已用在自己的小说中”。
王朔生活于其中,他知道什么样的场合,什么样的痞子要说什么样的话,有什么表情和动作。
看王朔的作品,很少会浮想联翩,只是理解其中意味之后,泯然一笑,或者哈哈大笑。
王朔:我们身边总有这样的人,对上是狗,对下是狼,对同级是鬼
王朔:我们身边总有这样的人,对上是狗,对下是狼,对同级是鬼人们听到王朔的名字真是鼎鼎大名,如雷贯耳,他是中国那个时期最有才华的文艺人。
人们熟悉的《玩主》、《编辑部的故事》、《甲方乙方》,《非诚勿扰》,王朔都是这些著名作品中的小说作者或和改编同名电视剧的编剧,他对社会上一些现象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我们中间有一些人是阴阳人,两面派,却被人认为是高情商!一、王朔说这些人对上如哈巴狗一样溜舔巴结;对下属则狠如豺狼,吃人不吐骨头;对待同级像鬼一样,两面三刀,这种道德低下,人鬼不分的人,却被人称作高情商,而且这类人在社会上很吃得开。
这些人见着领导满脸堆笑,双腿屈膝,恨不得跪下来,对领导的话像哈巴狗一样在面前摇尾巴,对领导的命令往往放大N倍,过度执行,让广大群众苦不堪言。
他们对下属横挑鼻子竖挑眼,眼睛朝上,对下属的安危冷暖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他们像狼一样肆意侵害他们的利益。
这些人对待同级则玩两面派手法,在上级面前打小报告,故意制造矛盾,给对方造成困扰,以达到打压别人的目的。
这类人在社会上往往混得风生水起,官运亨通,有的成为领导的心腹,被一再提拔。
二、这些两面人在历史上就有许多典型人物比如王莽、杨广、赵高、李林甫、和珅等,他们对上恨不得将舌头伸出三尺长,极尽谄媚巴结;对下则指鹿为马,搜刮民脂民膏;对同僚这残酷迫害和无情打击,轻者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重者导致江山沦陷、朝代更迭。
历史上两面派第一人,则首推王莽。
王莽的父亲王曼是太后王政君的弟弟,死的早,没有封侯,太后就把一腔爱酒给了弟弟的子孙们。
王莽从小严于律己,韬光隐晦,极其孝顺。
他的伯父大将军王凤有病,王莽在他跟前伺候,数月不洗头,不脱衣服,亲尝汤药,王凤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将王莽推荐给汉成帝刘骜。
凭借此官运亨通,年纪轻轻就担任射声校尉,但他仍然谦虚谨慎,博得许多大臣们的赞誉,汉成帝将他提拔为大司马。
可好景不长,一年之后汉成帝驾崩,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刘康之子刘欣继位史称汉哀帝,由他的母亲丁太后主持政务,王政君被尊为太皇太后没有了实权,王莽也受到排挤,王莽回到自己的封地行孝,在属地他品行端正,爱护百姓,因而人们向皇上举荐。
论王朔小说的特色语言
论王朔小说的特色语言王朔是中国现代文学界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小说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思维方式而著称。
许多人都相信,王朔的小说既符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有现代社会的特点,这使得他的作品非常吸引人。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王朔小说的特色语言,并对其这一独特的创作风格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王朔的小说使用大量的方言、俚语和口语,并且不同的人物使用不同的语言,这样可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意大利导演天才贝托卢奇曾引用此法,称其为语言的层次,即导演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人物之间,采用不同的语言,从而达到加强人物形象的目的。
在王朔的小说中,不仅是人物之间,而且还有人物与环境之间的语言也常常变换,这种语言的变换给人带来了强烈的感受,体现了他对语言的运用及其价值的理解。
其次,王朔小说的语言充满了幽默和讽刺,是其独特的叙事风格。
通过夸张、颠覆和讽刺,王朔让读者在笑声中思考问题。
他使用的幽默手法包括刻意的误解、意外、反讽、夸张以及对话中的嬉皮笑脸。
这些手法不仅令读者感到愉悦,更是使得小说具有了一种令人难忘的逗乐感。
而讽刺也是他小说的一大特色,他用讽刺来揭示现实中的各种问题。
这种幽默和讽刺的语言手法,使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王朔想表达的思想、哲理和亲身体验。
另外,王朔的小说语言也有时相当杂乱,结构非常复杂。
在他的小说里,有的章节别扭、高峰重重,有的对对联对歌谣,还有的使用众多的象征、隐喻和暗示。
总的来说,王朔的小说语言非常有意思,它虽然有些混乱,但是这些混乱正是小说中人物所处的环境与社会状况的真实反映。
这种语言给人带来了视觉上、听觉上、思想上的接触和挑战,使读者更了解和感受其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最后,王朔小说的语言有一些经典的例子和显著的特点。
王朔在《黄志心的故事》中写道:“爱情就像繁殖细菌,只有良好的环境,它才能发挥强大的生命力。
”这一个独特的比喻深深地折服了众多读者。
另外,他的语言中往往有很多自创词汇,例如“自娱自乐大乐师”、“唠叨犯”等等,这些词汇的创意不仅突显作者的语言创造能力,同时也反映了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社会的真实面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朔小说语言隐含的话语权力意识摘要:王朔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登上文坛,他以调侃、反讽及新京味儿语言吸引着人们的阅读兴趣,而在其语言的深层却隐含着争取话语权力的意识。
当这种意识从觉醒到张扬以至于膨胀时,他的创作语言也逐渐变为一种能指的游戏,忽视了对作品意义的建构,最终导致他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淡出文坛。
关键词:话语权力意识;觉醒;张扬;膨胀The Implied Speech Rights A wareness in Wang Shuo’s NovelAbstract: W ang Shuo started to show his talents in literature at the turning point of China society. He firmly seared the attention of his audience with scars tic, ironic and “new Beijing dialectal” tone. However, seeing through the superficial word-level, we can see he was always struggling for the speech right. When his awareness went through waking up, boasting and expanding, the diction in his works became a signified game, neglec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works’ meaning. As a consequence, he was drifted away from the literary circle in the 1990s.Key words:speech rights awareness; awakening; boasting; expansion二十世纪世界人文科学的重要变革就是语言学的转向,从此,人们开始以全新的眼光去注视语言,语言成为西方哲学与美学共同关注的焦点,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现代美学的中心也由唯理主义转向语言,这使语言不再只是理性的工具与载体,而是存在的家园。
也就是说,我们用语言表达事物的同时又存在于语言中,语言不仅是工具,也是本体。
从工具论进入了本体论,这是对传统语言工具论的一次颠覆。
正是受西方语言学转向的影响,中国文化界与文学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也出现了一次语言学转向。
尤其是新时期的文论家对以往人们忽视文学语言本身价值而到语言背后去寻找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时代背景”等等这一传统文论形态做了尖锐的批评。
“文学语言不是用来捞鱼的网,逮兔子的夹,它自身便是鱼和兔子。
文学语言不是意义的衣服,它是意义的皮肤连着血肉和骨骼。
文学语言不是意义歇息的客栈而是意义安居乐业生儿育女的家园。
文学语言不是把你摆渡到意义的对岸去的桥和船,它自己就既是河又是岸。
”[1](P201)于是,人们不再对具有本体意义的语言熟视无睹了。
综观社会历史的发展,语言与人类息息相关,无论是作为工具论看,还是作为本体论来看,语言在跨文化历史长河中都体现出与权力隐蔽而密切的关系。
在社会发展阶段中,语言在文化技术基础上依据不同的话语权力创造出各自不同的灿烂文明,因而,“为了取得在社会中的发言权,人类特别注重对言说权力的追求,在文学领域表现为对话语权掌握的渴望。
”[2](P49)新时期作家在新的语言观念的影响下,特别注重对话语言说权力的追求,努力苛求语言的创新以引起受众的共鸣,王朔就是典型的注重话语权力的作家。
对其小说的语言,学者多从调侃、反讽等方面进行平面的讨论,本文试图从语言与权力关系的角度来透视王朔小说语言深层隐含的话语权力意识。
一、重视语言:话语权力意识的觉醒王朔初上文坛,就表现出了对语言的重视,体现出话语权力意识的觉醒。
中国文学向来有“载道”的传统,重视的是作品的主题与题材,语言只是表现主题与题材的工具。
纵观“文革”前当代文学的变迁历史,文学与社会及政治的关系被强化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学的“载道”作用更是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中,就连文学都是为政治服务的工具,语言更是工具的工具了。
受政治文化语境的束缚,文学可以说是在一元化思维教条下的政治宣传工具,作家也一度失去自由思想与言说的权力,文学语言出现了所谓的泛政治化死亡。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受中国社会经济政治体制的悄然变革和西方语言本体论思想的影响,政治环境逐渐宽松,文学才有了个性话语言说的自由,我国的文学创作从此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作家的语言意识逐渐觉醒,“经过70年代末那几年的认识、挣扎与反叛,80年代初,中国的作家们无论是在内心还是在公开场合,都不再认定文学的工具性质与卑下地位,高抬语言地位的愿望日甚一日地变得强烈”。
[3](P310)冲破政治化语言的束缚,努力创造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为自己争取话语权力,作家们都积极行动起来。
初出茅庐的王朔也不甘人后,他早期的作品就体现出了重视语言的端倪。
他有意地放弃了精英知识分子的那种特殊话语,而以亲身体验为范本,敏锐地捕捉了一个特殊阶层中人的情绪以及表达这种情绪所使用的特殊语言方式。
他的小说在对故事的叙述中往往包含了对生活的调侃意向,例如在《人莫予毒》中,当妻子白丽揭穿了丈夫刘志彬卑鄙的阴谋时,却恶毒地甚至几近变态地为处于崩溃边缘的丈夫设计起一套自杀的方式:“……我建议你不要选择跳楼,临跳那一瞬间需要很大的勇气,我担心你没有,再说摔得粉身碎骨也不太好,会叫你父母太伤心的。
用刀割手腕也不是上策,且不说割得时候会感到疼痛,万一割得不深,血流得不快那也是很折磨人的,再说还有被救活的可能。
上吊投河都是农村那些没文化的妇女干得事,和你身份不符。
吃安眠药倒是知识分子的拿手戏,比较文明,即减少痛苦又可以保持尸首完整不变形和面目安详,可惜家里这点安眠药不够致死量……”[4](P47)同时,他又常常在嬉笑玩闹的场合中引进严肃庄重的词语,或在正儿八经的环境里插入几个不登大雅之堂的艳词俗语,以此营造一种轻松气氛,使语言本身妙趣横生,充满生气,如在《浮出海面》中:“好哇,和芭蕾舞演员勾搭上了,走向深渊。
”“是我自己又怎么样?关键是货好。
你没发觉咱们俩挺合适?……你日暮途穷,我孤苦伶仃。
”“咱们俩什么关系?一荣惧荣,一损惧损……”[5](P37)在这些语句中,我们发现一些不应当出现在那种语言环境中的词汇却被王朔大胆运用,并取得了一种鲜活的效果,读来既陌生又熟悉、既乖张又恰切。
王朔正是以这种独特的姿态登上文坛的。
他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和体验赋予文学真实而平常的内容,没有追赶文学大潮,而是抛开了以往作家的精英立场,走进民众生活,把丰富独特而又颇具情趣的市井生活引入文学的殿堂,正如王朔自己所说:“我写东西都从我个人实际出发,而我接触的生活,使我觉得只要把它们描述出来就足够了。
”[6](P50)王朔的这种创作给文学增添了新的色调和内容,作品得到了社会公众的喜爱。
喜欢他小说的人既有下层民众,又有中上层人士,更有那些在“正统社会”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人。
一时间在文学界出现了所谓的“王朔现象”和大众文学的流行风。
可以说,王朔在文坛取得了他希望得到的话语权力。
无可讳言,王朔话语权的获取与其作品的题材内容相关;但更重要的是与其重视语言的构建与创新相关。
王朔曾经下海经商,虽然没有成为商界精英,获取在商界的话语权力;但毕竟练就了商人的敏感与眼光,知道什么好卖,什么走俏。
因而他在转入文学界以后,深知大众文学流行时代“作家——作品——读者”这组关系中读者的重要地位,在创作时优先考虑读者的接受心理。
他的商人眼光使他把创作目标投向了争取读者、争取市场上,要求自我适应读者和市场,而不是让读者和市场适应自我。
他也曾说:“大众文化中大众是至高无上的,他们的喜好就是衡量一部作品成败的唯一尺度。
”[7](P67)他认为空中小姐这个职业,在读者与编辑眼里都有一种神秘感,这类题材的作品肯定受欢迎,于是创作出了《空中小姐》;他又觉得刑侦富有悬念与刺激性,这样的题材肯定有市场,于是又创作了《人莫予毒》、《枉然不供》等作品。
可以说,注重写热门题材为其作品赢得读者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然而,写热门题材的作家很多,为什么没有人象王朔那样火起来呢?究其原因,恐怕与王朔富有特色的语言相关。
他创作时调侃、反讽与“新京味儿”语言的运用对政治化语言及精英独白作了一次彻底的反叛,他小说因语言所表现出的魅力而拥有了广大的读者群,他追求话语权力的愿望在这里得到实现,也使自己作品为他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王朔的话语言说权力得到了公众的认可。
因此,读者能否接受作家的作品,也是读者能否接受和承认作家这种话语言说权力的表达方式。
王朔看到了这一关系,也很好地运用了这一关系,当然,作为话语权力意识刚刚觉醒的王朔,从他的早期作品看,虽与众不同,但还没有形成后来那种真正属于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但他一直在努力向那个方向靠近,这在后来的作品中得以体现。
二、调侃、反讽与“新京味儿”:话语权力意识的张扬如果说王朔早期作品创作的语言实验是话语权力意识的觉醒,那么,后来作品创作大量运用调侃、反讽与“新京味儿”语言,则是他话语权力意识的张扬。
王朔是深受西方后现代文艺思潮影响的一代,在消解传统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潮流的推动下,他追求写作语言技巧的创新,加之他不把那些所谓的“神圣”当作神圣,因而,他在建构小说时,把对“神圣”的冲撞通过一些人物的言语和对话清晰地呈现出来,构成了他小说语言的狂欢,从而强烈地张扬了话语权力意识。
我们可以通过他创作语言上调侃、反讽与“新京味儿”的特点来进行分析。
(一)、调侃调侃是一种嘲弄或讥笑对象的语言行为,这一语言行为被王朔集中运用到自己小说创作中。
但王朔的调侃与以往具有某种精英立场、带着温和与调和姿态的调侃不同,他的调侃出自文化程度不高和粗俗的人们——即所谓的“俗人”之口,表现在他所塑造的“顽主”“痞子”这些嬉游于都市的青年之间的言语和对话。
[8](P311)这些人物无正经事可做,整日四处游荡寻求个人自由,他们敢于冒犯政治化语言和精英独白规范而寻求个体狂欢。
调侃之于王朔的小说已不仅仅是人物的外在或表面特征,而成为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
王朔早期作品已有了调侃的意味,中期作品更是极尽调侃之能事。
《千万别把我当人》虚构出一个“全国人民动员委员会”的组织,上演了一出由社会渣滓担当主角的闹剧。
主人公唐元豹被组织当作大梦拳传人,在为国争光的名义下接受一系列荒唐的培训,最后落了个被阉割的下场。
王朔用极具调侃的手法以喜剧的形式表现了一出病态的爱国主义对人的戕害的悲剧,极具诙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