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课)
(新编)最新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我们身边的物质》精品课件
2、火焰和声音都是物质。
(√)
3、有些物质会发生变化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变化。(×)
4、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
是物质。 (√ )
5、人也是由物质构成的。 (√ )
6、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 (√ )
7、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 )
8、世界上存在着不变的物质。
(×)
9、空气、水、火、电、声音等也是物质 (√ )
让物质发生变化记录表 第 小组
物质名称 使用的方法
发生了哪些变化
有无产生 新的物质
纸片
蜡烛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 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 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 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我们身边的物质
本课要点: A、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 B、物质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C、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 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10、最坚硬的岩石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 ×) 11、有些物质变化比较缓慢,有的物质变化很快。(√ )
课后小结
1、同学们说说你通过今天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呀? 2、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下课了!
—— 小朋友们再见——
下次再见!
—— 期待——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我们身边的物质
一、填空。
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 都是( 物质 ),整个世界都是由( 物质 )构 成的。 2、物体总是在不断地( 变化 ),有些变化只 改变了物质的( 形态 )、(大小 ),有些变 化产生了( 新的物质 )。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身边的化学物质复习 课件2-化学九年级上册
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解析】选D。氮气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 气瓶内,木条熄灭,不能说明就是二氧化碳,故A错误;二氧化碳 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B错 误;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容易使人窒息死亡,但是二氧化碳并 没有毒,故C错误;二氧化碳只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它在 自然界所起的作用却很大,如光合作用,故D正确。
科学家用通电的方法使水分解,从而证明了水的组成。
(1)图甲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实验中所用电源是____________ (填“交流电”或“直流电”)。
(2)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产生的气体是
,若a中的气体
体积是 20 mL,则b中的气体体积是
mL;检验a管中
产物的操作是
。
(3)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考点 2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1.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不支持燃烧 (2)能与水反应:水+二氧化 碳碳酸 (3)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氢氧化钙+二氧化碳 3.用途: (1)灭火;(2)作致冷剂;(3)人工降雨等。
碳酸钙+水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熄灭,证明集气瓶内是二 氧化碳 B.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 碳有毒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很少,但它在自然界所起的作用 却很大
。
(4)科学家还用点燃氢气,通过证明燃烧产物的方法,证实了
水的组成。电解水产生的酸铜的仪器c,在导管口d处点燃,然
后把盛有冷水的烧杯置于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实验过程中可
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提示: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复习课件
第十四页,共二十九页。
本章(běn zhānɡ)总结提升
考点(kǎo diǎn)三 水的净化
常用的净水(jìnɡ shuǐ)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消毒和蒸馏等, 应知道这些方法的适用范围,认识明矾、活性炭、氯气等物质在净 水(jìnɡ shuǐ)时的作用。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煮沸和蒸馏可以 将硬水软化。
(2)___氧__气___ _____2_0__ (3)__氢__元__素_和__氧__元__素_
下面是小明同学(tóng xué)考试卷中的部分试题,请你对他的答案进 行判断,同时给出讲评并标出解题的关键词。
1.某学生进行过滤实验时有如下操作(cāozuò),正确的是( D )
A.漏斗边缘低于滤纸边缘
B.用水润湿滤纸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C.漏斗末端尖端部分置于烧杯正中间 D.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拌以加速过滤
__关_系__(_其_他__合_理__答__案_也__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二页,共二十九页。
本章总结(zǒngjié)提升
(2)实验结束后,小明回收了二氧化锰(èr yǎnɡ huà měnɡ),如果要证明二氧化
锰(èr yǎnɡ huà měnɡ)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还需验证二氧质化量锰(zhìl(ièàrngy)ǎ和nɡ h化uà学měn性ɡ)的质
b
我的讲评:_制__取__气_体__的__发_生__装_置__由__反_应__物__的_状__态_和__反__应_条__件__决_定__,_而__决__定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课件
D
A
B
A 测量氧气体积时,瓶内盛满水,气体从A管进,B管接量筒
B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瓶内装满水,气体从A管进
C 用于病人输氧时,B管接钢瓶
D 检验O2中的2瓶内盛放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管进
2021/1/4
23
5小军和几位同学一起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
A
B
C
D
E
①A 、小C军用或高者锰酸钾制。取A装氧A气置、他中D应还该缺选少择上述装置中。的
药品:
大理石(或石灰石。 )、稀盐酸
反应原理:
3 + 2 = 2 + H2O + 2 。
装置:选择与实验室用
H2O2 制取氧气相同的装置
步骤:① ② ③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装入大理;石
装入稀盐酸
收集:
向上排空气法。
为什么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2021/1/4
32
练习
1 下列最适宜用作实验室制取2 的一组药品的是( ) A 碳酸钠和稀盐酸 B 碳酸钙和浓盐酸 C 碳酸钙和稀硫D 酸 D 碳酸钙和稀盐酸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进行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体发生装置可能相同 B 反应条件相同 C 气体收集方法可能相同 D 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17
操作要求 1、实验前先再装入药品。 检查气密性 2、加热时应该先加热,再。 均匀 3、待气泡冒出时,开始收连集续气、体均。匀、大量
4、结束时,先,后,以免。 将导管移出水面 水倒吸,使灼热的试管炸裂
5、收集好氧气的集气瓶,盖上,放在实验台上。
集中药品部位
熄灭酒精灯
玻璃片
正
2021/1/4
科学《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三套)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一)【教材分析】《我们身边的物质》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物质》单元的第一课。
学生对物质的变化比较熟悉,看到的现象也比较多,许多变化发生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经验上的准备。
本课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在变化和让物质发生变化,在单元教学中具有前测和铺垫的性质。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观念既是科学的概念,也是哲学的概念。
因此,本单元的概念具有观念层面上的意义。
而这些概念的形成,并不是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能够达到的,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应该渗透这些观念,为学生的发展成长奠定基础。
同时要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描述所看到的物质的变化和思考这些变化的异同点上。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1、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类。
2、通过具体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验物质的变化【教学准备】教师:蜡烛1根、小纸片一张、多媒体课件等学生:蜡烛、打火机、纸、记录纸、剪刀等各一份。
【教学过程】一、导入,认识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1、同学们,我们教室有很多物体,我们具体来看其中一种:桌子,你能说说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木头)2、科学上,把像木头这样,做成物体的东西叫做物质。
(多媒体展示)其实,在教室中就存在很多的物质,能举几个例子吗?(塑料……)3、大家有没有发现,刚才你们说到的这些物质,都能被我们看到、摸到,它们都实际存在。
(副板书:物质:实际存在)4、其实在我们教室里还存在一种物质,同学们没有提到,虽然我们看不见也摸不到它,但它却是实际存在的。
(可提示学生:我们呼吸需要它)5、空气、电、光、火、声音它们也是物质,虽然这些看不到、摸不到,但它们是实际存在的。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我们身边的物质》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入手。并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设计了活动内容,突出本
课的三维目标,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
变化。
确立难点的依据:物质是指直接或者间接观察到的
实际存在的东西,但是把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东西确定为
物质学生接受起来会有难度,物质都在变化,而且变化
存在着相同和不同,学生很难分清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的
物质,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学生对物质的变化比较熟悉,看到的现象也比较
多,许多变化发生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为他们的学习 学生学习能
提供了经验上的准备。 力分析
学生对身边的一些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很容易理
解,但对不能直接触摸到、观察到的东西确定为物质接
受起来会有一些难度。很难分清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 新的物质。
在教学中,我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以及对学科核 心素养的理解,采用“听、看、摸”教学实施策略,来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小学科学
教学课例名
《我们身边的物质》
称
《我们身边的物质》选自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
二单元物质的第一课,本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世界由物
质构成”、“物质在变化”、“让物质发生变化”三部
分,主要是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从这些变化的
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只改变物质的状
的实际存在的物体。(板书:间接观察。) 6、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资料。(出示课件) 7、小结: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三、物质在变化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物质,它们会发生变化吗? 学生举例说明。 小结:物质在变化。 1、有些物质变化后还是原来的物质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种物质 (1)、(出示压扁的易拉罐)观察压扁的易拉罐
中考化学 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课件 沪教版PPT文档82页
பைடு நூலகம்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中考化学 我们身边的物 质复习课件 沪教版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我们身边的物质》。
具体包括第二章第三节“物质的组成”,主要内容有:1. 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2. 学习物质的分子结构;3. 掌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掌握物质的分子结构。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分子结构。
难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现象,如冰雪融化、铁生锈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物质。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物质的认识和观察。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介绍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分子结构。
三、实验探究(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四、例题讲解(10分钟)1. 教师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答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随堂练习(5分钟)1. 教师布置随堂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板书设计(5分钟)1.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板书,突出物质的组成、分类、分子结构和性质变化。
2. 学生观察板书,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作业设计:答案:物质的组成包括元素和化合物,分类有纯净物和混合物。
分子结构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学生课后深入了解物质的组成、分类、分子结构和性质变化,举一反三,应用于生活实际。
初中化学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教案设计范文
初中化学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教案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复习我们身边的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以及生产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好科学、爱护环境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1.复习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和生产过程。
2.强化学生对于实验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的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对于科学发现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准备:1.实验装置:烧杯、试管、反应瓶等。
2.实验药品: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铁溶液等。
3.实验记录表和观察记录表。
4.教学PPT。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0分钟)1.利用PPT展示一些孩子们熟悉的物质,例如水、盐、糖等,并引导学生回忆这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如何产生的?他们是如何应用在我们生活中的?Step 2:复习(15分钟)1.回顾和复习学生在前几堂课学到的有关物质的性质、用途和生产过程的知识点,例如水的性质、用途和生产过程。
2.给学生一个任务:选择一个物质,调查并总结其性质、用途和生产过程,并准备一个简短的口头报告。
Step 3:实验探究(35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物质,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实验设计的要求:a.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b.学生能够观察并比较不同物质的性质差异。
c.学生能够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疑问。
3.老师辅助学生进行实验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Step 4:实验结果讨论(15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物质的性质、用途和生产过程,并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2.学生报告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思考,讨论其他同学的观点。
Step 5:知识总结(15分钟)1.学生根据实验和讨论的结果,总结不同物质的性质、用途和生产过程,并填写观察记录表。
2.学生交流自己的总结和发现,老师进行补充和点评。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复习课教案沪教版
C.石墨导电——可作电极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人工降雨
教学反思:
2
第 2 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教 学 目 整理和归纳本章所学内容,并通过习题加以巩固。 标
【整理与归纳】
物理性质
氧气与非金属反应
剧烈氧化
化学性质 氧气与金属反应 氧化反应
氧气
氧气与石蜡反应
缓慢氧 化
用途 教
工业制法
学
制法
实验原理 发生装置
过 空气
程
实验室制法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检验方法
收集装置
物理性质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B)
过
A.木炭在氧气 中燃烧发出白光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程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关系的是
(D)
A.氧气助燃——焊接金属 B.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身
不可燃,不支持燃烧,不支持呼吸
边
化学性质 能与水反应
的
二氧化碳
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物
用途
质
实验原理 发生装置
实验室制法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收集装置
检验方法
水的性质—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水
【本章检测反馈】水的净化
1. 澄清石灰水敞口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液面上会出现一层固体白膜。
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C)
A.二氧化硫
B.稀有气体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ຫໍສະໝຸດ 2.下列有关氢气(H2)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C )
最新初中教案-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整理与归纳)教案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整理与归纳一、内容提要1.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空气的成分相对稳定,各成分占空气总体积的百分数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的形成、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都与空气污染有关。
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
3.空气是可以捕捉的,空气的成分是可以测定的。
4.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木炭、铁丝、蜡烛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5.6.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7.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8.水的组成;天然水中含有某些杂质,可用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方法进行水净化;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二、专题讨论l.实验室中是怎样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二氧化碳有哪些特殊的性质?答: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方法如下:(1)药品及反应原理:稀盐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2)制取装置;(3)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4)验满方法:将点燃的木条置于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5)检验方法:将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则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特殊性质:(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通常情况下是气体,加压降温可变为液体和固体,二氧化碳固体叫干冰;(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3)二氧化碳通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检验二氧化碳);(4)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为什么自然界中的水要进行净化处理?你知道哪些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种天然水中或多或少含有些杂质和细菌,不宜直接饮用;各种工业用水对水质也有不同要求,因此需要对水进行净化处理。
净水方法有:沉淀、吸附、过滤、消毒、蒸馏等。
三、思维启迪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草原遭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升高。
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课
6、二氧化碳能不能灭所有的火灾?
7、区别食盐水与蒸馏水一定要用蒸发吗?
8、过滤过程中为什么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9、水的净化方法中哪些是化学变化?
三、师生互动,导学达标
性质活泼的氧气
奇妙的二氧化碳
性质
物理性质
1、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中,红磷燃烧后生成的白烟会不会影响水的进入的量?
2、做铁丝在氧气燃烧的实验中未见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点燃时为什么要用火柴,还要等火柴快燃尽时再自上而下慢慢放入集气瓶?
3、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属于分解反应吗?二氧化锰是反应物还是条件?
4、为什么叫“奇妙的二氧化碳”?
五、作业布置
本章作业:1—4
六、教学后记
课题: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课
主备人:钱兴勇
审核:
教学目标
1.归纳知识点,查漏补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培养学生反思学习能力,找出自身的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学习利用集体的智慧弥补自身的不足;
4.形成知识网络,教会学生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氧气、二氧化碳、水制法、性质及用途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补充栏
一、课前预习检测
我们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要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变化与性质、用途与制取。所以我们第二章就学习了我们身边的物质,学完以后,让同学们回去反思回顾了一下,有哪些是自己不太明白的或想在复习时搞得更清楚一些的问题,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我归纳了一下,还是请同学们自己解决。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相同点
不同点
2-3-2:第2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第2课时氧气、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探究【学习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2.学会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初步理解操作原理。
【学习重点】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方法;【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一).氧气的实验室制备1.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时,可选用装置;反应物为固、液体,反应条件为时,可选用装置;2.收集方法:因为氧气,可用法收集;因为氧气,可用法收集;3.验满方法:(1)若用排水法收集时,当看到,才可以收集,当看到表明氧气已收集满;(2)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则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若,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1.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制取装置:乙装置中,长颈漏斗末端应伸入液面以下,理由是。
3.收集:用法收集,将燃烧的木条放在,若木条,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收集满后盖上玻璃片,放在桌上。
二、思考与交流1.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成氧气和水。
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滴加速度。
回答下列问题:⑴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⑵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填字母);如果采用E装置,则气体应该从(填字母)端进入,也能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
⑶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C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断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
其原因是。
⑷若实验时用此法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优点是(填序号)A.生成物中只有氧气B.不需加热C.需加热 D.更为经济⑸装置A中反应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A.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B.用体积小的锥形瓶C.加热反应物2、盐城市2013年中考化学实验考查有:①氧气的制取;②二氧化碳的制取;③配制50g5%的NaCl溶液……等六个考签,由学生抽签确定一个考题进行考查。
(1)甲同学抽签后来到实验室,发现本组实验桌上主要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①上图中仪器D的名称是,F的名称是。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1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1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身边的物质》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身边的物质有哪些,以及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物质,了解它们的性质,并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简单的分类。
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总结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物质认知,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物质。
但他们对物质性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物质的分类意识也不够强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物质的性质,并培养他们分类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了解它们的性质,并能够根据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物质性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识别常见物质,了解它们的性质,并能够根据性质进行分类。
2.难点:理解物质性质的概念,掌握分类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物质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物质样本: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水、盐、糖、铁等。
2.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管、称等。
3.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物质的性质和分类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质?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物质样本,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这些物质的性质,如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盐是白色固体,糖是有甜味的固体等。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物质的性质。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教案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理解“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性质活泼的氧气”、“奇妙的二氧化碳”、“自然界中的水”各节标题的寓意。
2.知道自然界中氧气的来源和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掌握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实验室法。
3.知道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了解二氧化碳的特殊性质、用途和检验方法;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4.知道水的组成,天然水与水的区别,硬水与软水的含义和区分方法,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净化的基本方法;知道过滤操作的目的,学习过滤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思考、分析、联想,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善于交流与讨论。
2.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培养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增强环保意识。
3.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空气的组分,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及其用途。
2.增强学生对空气、水资源的环保意识,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
〖难点〗1.有关氧气的化学性质的现象观察及准确描述2.有关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性质的实验操作。
【教学安排】:2学时【教学方式】:归纳——讨论——练习【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你们猜一猜我的手中有什么物质?2.鬼洞的故事。
3.生命的起源。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积极发言的习惯。
同时引出本堂复习课的内容。
〖合作交流,复习知识〗展示归纳:本章知识框架一个中心:以我们为中心的身边物质两类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三种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水四个概念:纯净物、混合物、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一、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回忆:空气的组成和空气污染相关知识思考并回答:1.捕捉空气(获得某处气体样品)的实验2.空气的主要成份是氮气和氧气,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论外,还可能推论出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和其化学性质_________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课)
【学习目标】1.感受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知道空气的组成,氧气、二氧化碳及水的性质和用途;
2.认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并能进行区分;
3.学会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初步理解操作原理;
4.初步形成环保、关心空气质量的意识,自觉提升保护大气环境和水资源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1.知识点回顾并形成知识网络;
2.知识的应用,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难点】通过知识的应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能力
【学习方法】交流讨论整理归纳综合应用
一、知识回顾
3. 氧气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色味的气体,比空气密
度,溶于水,液态和固态的颜色为色。
(2)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的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
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均能放出。
(3)氧气的制法
①实验室制法
②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4)氧气的用途:① ;② ;
③ ;④ 等。
4. 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 色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固体CO 2俗称 。
(2) 化学性质
①不燃烧,一般也 ,不支持呼吸,无毒。
②能与水反应,CO 2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成 色;解释变色原因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H 2CO 3不稳定易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
③与石灰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实验室制法
①药品 。
②反应原理: 。
③发生装置:与用 制取氧气发生装置相同
④收集方法: ,集满CO 2的集气瓶 放在桌上。
⑤验满方法 。
(4)用途:① ;② ;
③ ;④ 。
二、思考与交流
发生装置:a 选择 、b 选择 ;
收集方法: 或 ;
验满方法: ;
检验方法: 。
a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 ;
b :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
; 实验原理
空气 →
加压 降温 氧气
蒸发-183℃
1.水的净化常有哪些方法?
2. 已知:在空气中,当温度达到40℃时白磷就燃烧。
下列装置均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1)请说出它们共同的测定原理 。
(2)就丁装置在实验的过程中,你猜想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
三、总结与反思
1.下列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B 装置中a 仪器的名称 ;
(2) A 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 (填气体名称);
(3) 实验室制取CO 2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填编号)
(4)用D 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气体应从 端(填“左”或“右”,下同)进入,若用E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端进入,实验室不宜用D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其原因是 ;
(5) 右图为某同学用一支废试管(底部有小破洞)和一些必要的仪器设计的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
请回答:利用该装置制取CO 2时,如果要停止产生气体,如何操作: 。
四、达标检测
1. 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l)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A ,B________;
水
(2)要组装一套C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可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填
标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为;
用该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应选择的药品是;
(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你认为还需增加的仪器是,写出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 ,用右图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填“a”或“b”)端导入;
(4)要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可选择__ __。
A.燃着的木条B.紫色石蕊溶液C.澄清石灰水
五、课后训练
1.右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
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电解水一段时间后,试管B 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2.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是:河水→加絮凝剂(明矾) →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用户。
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中的“吸附”主要目的吸色、除去臭味,该步骤一般用到的物质是,此步骤发生的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长期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
区别硬水和软水的常用试剂是,若出现现象,则为硬水。
生活中将硬水软化常采用方法,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3)实验室中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4)我市不少村镇小型河沟中藻类疯长,说明水体富营养化,你认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有。
A.化学肥料流失到河中B.排放的生活污水中有含磷洗涤剂C.人畜的粪便流失到河中D.工业废水的排放
(5)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