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新人教版
(qiào) 翘尾巴
自学检测(三):请你解释下面的词语
• 翩然: 动作轻快的样子。 • 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 载途: 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 次第: 一个接一个。 • 萌发: 种子发芽。比喻事物发生。 • 周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学习目标
• 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理解什么是物 候学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能正确判断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 品味文章准确严密而又生动形象的 语言特点; • 培养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求知精 神。
作者简介:
作者:竺可桢:是我国现代卓越的 科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 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 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学做出了 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 学的每一成就都是和他工作分不开的。 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 组织者。他还带头撰写物候专著,普 及物候知识。他的《物候学》、《中 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 论文经过半个世纪到今天,仍然走在 学术界的前面。竺可桢在一生中,勇 攀高峰,不仅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也 为我国物候学增添了光彩。他的功绩 和孜孜不倦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怀 念和学习的。
初读课文 自主完成
快速阅读课文,快速准确地筛选出 文章说明的内容: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大自然的语言
2、第4、5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北京
1962年 1961年 1960年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第三部分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维度差异
早春三四月间:南京 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 天。
晚春5月初:南京刺 槐开花只比北京早 10天。
经度差异
大连的连翘和榆叶 梅的盛开都比北京 要迟一个星期。
用了拟人手法。使文章 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和 吸引力,引起读者的好 奇心和阅读兴趣。改后 是专业术语,没有吸引 力。
3、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摹状貌
春
夏
写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物候。
冬
秋
4、第2段举了几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杏花—传语—耕地
三 桃花—暗示—种谷子 个 布谷鸟—唱歌
说明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都是大 自然的语言。
2、第三部分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第四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2、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 树木种子的日期; 3、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4、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5、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6、关系到农业的丰产丰收。
谢谢观看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第一部分
1、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
说明对象是“物候” 和“物候学”。
2、为什么课文题目要叫“大自然的语言”, 能不能改为“物候与物候学”?
济南苹果开花在四 月中旬或谷雨节, 烟台要到立夏。
分析语言
[笔记]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色,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2.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积累丰富科学知识,开阔认知视野。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并养成注重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能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要点,明确本文写作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本文说明的生动性。
【课题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设情境,激发兴趣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了我们夏天来了;田野金黄,落叶纷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说着冬天的故事。
鱼鳞上的圆圈告诉了我们它的年龄,三叶虫的化石嵌在喜玛拉雅山巅,告诉我们这里曾是浩瀚的海洋。
其实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
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
二、读课文,解释词语1.融化:(冰、雪等)变成水。
2.萌发:种子、草木发芽。
萌、发同义。
3.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4.呈现:显出、露出。
5.周而复始:形容不断地循环往复。
6.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
7.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8.观测:本课指观察并测验。
9.悬殊:相差很远。
三、理清思路,整体感知1.自由快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自由朗读全文——揣摩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行文思路。
3.圈点勾画法——画出文章传递的主要信息,整合出每一段的主要意思。
(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项进行讨论,并推选中心发言人在全班发言,老师按回答的先后、概括的准确度。
在黑板上方进行评价记分,并对学生回答进行即时评价,明晰正误,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做到条理化,并能熟练掌握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从而在阅读中能准确地、迅速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16课
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的能力。熟读文章,从第三自然段中即可找到答案。 10.文章引用李白《扶风豪士歌》中的诗句目的是什么? 使语言典雅而具有说服力,更生动形象地证明“大河以南开封、 洛阳一带,春风挟带黄沙比吹绿草叶更有代表性”,进而说明物 候是有区域性的。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引用作用的能
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浅显易懂,具有较强
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创作背景
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竺可
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而成
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
产,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文章主旨
课文把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 言”,生动地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 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 候的观测和研究,以促进农业生产。
7.依次填入文中画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领悟 考验 C.领悟 考证 感悟 感悟 B.领略 D.领略 考验 考证 感觉 感觉
(A )
8.从文章内容看,本文作者认为江南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
绿色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从李白 和王安石两人的诗中分析出共同点即可解答。
9.“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诗人几经推敲才改定 的,本文作者认为用“绿”字的好处是什么? “绿”字象征春天的到来。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
3.抓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 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而这些关系往往体现在一些语言标 志上,如:①关联词语的呼应;②暗示性词语的使用;③有指代意义的词 解题 语;④句子之间的过渡、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也往往体现语言 技巧 顺序的一致性;⑤陈述对象前后一致。 4.连读语感检验。 通过前面三步,最后将初步排成的段落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 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即予以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新人教版
明确:
1、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 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按春——夏——秋——冬的时 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 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到了 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冬 秋 果实成熟 叶子变黄 北雁南飞 昆虫匿迹
夏
衰草 连天
春
冰雪融化 描写 草木萌发 大自然的语言 拟人 花次第开 燕子归来 生动 布谷鸟来 孕育果实
差异 ----- 差遣 ----- 差劲 ----- 参差
观测 ----- 道观
播种 ----- 耕种
落叶 ----- 丢三落四 ----- 落枕
二、填词语 草木__发 __声__迹
风雪__途 __第开放
年年如__ __而复始
三、填空题 1、物候现象来临决定于__、__、 __、__的差异,这四个因素是按照由 __到__的条理安排顺序的。
2、本课从一年四季的自然现象说起 并采用“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法,这种说 法运用__修辞,使文章生
• • • • “清明前,开秧田”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 燕子低飞要落雨。
• 龟背潮,下雨兆。
•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 馒头云,天气晴。
一、朗读,注意区别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衰草连天 ----- 鬓毛衰 连翘 ----- 翘尾巴
将大自然拟人化,把物侯现象说得 生动而有情趣;切合读者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望,具有有启发性。
2重新拟一开头,与原文作比较, 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 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 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
1、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16《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简介:《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
作者是我过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并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则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简介: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设计两课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能力目标: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由以上目标我指定本课教学重点如下: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四)教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二、说学生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介绍丰富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
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物候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
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新人教版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纬度、经度、高下、古今
首先、第二、第三、此外
主
次
逻辑顺序
4.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 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 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 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理 层 次
一、(1—3)说明什么是物候及物候学 二、(4—5)说明物候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三、(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 素 四、(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读读1--2自然段,说说你对这 两段语言特点的体悟。
1、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 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2、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 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当春天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林间,冰 冻的溪水开始悦动,仿佛能感受到那股涌 动的激情。林间的树木也是毫不示弱,经 历一个冬天的压抑,它们都开始有些蠢蠢 欲动,枝头的嫩芽已经等不及伴侣的到来, 自个儿先从枝头抽出新芽,偷偷地窥探着 这个等待很久的新春。地底下的小东西早 已按耐不住性子,蠕动着蛰伏一冬天的身 躯,小心翼翼地探出好奇的脑袋,哦,终 于可以改个睡姿了……
改文简洁,直白, 但是缺乏吸引 力。
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品语言(第五自然段)
• 说明方法:
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举北京一例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人教版
大自然的语言非常高兴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点滴思考。
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事理说明文。
作者把“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
从具体生动的四季物候现象说起,由现象到本质,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有关知识,把本来生涩难懂的科普知识阐释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
本课教学,教师要在学生以往学习说明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和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默读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课文收集农谚,了解相关的物候知识,联系生活,体验反思,培养他们注重观察积累、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制定以下目标: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培养筛选信息能力2、体味本文语言的准确、生动的特点。
3、结合生活实际和知识积累,领悟物候学的相关知识。
4、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以及培养学筛选信息的能力。
2、领悟物候学相关知识3、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点拨法、朗读法、讨论法、圈点勾画法、比较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明对象;理顺序;筛信息;理解物候和物候学一、导入新课:1、导语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
在我国著名的气象学专家竺可桢看来,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
那么大自然会说些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一篇文章,一起聆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
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
(板书课题及作者)2、走近作者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
我国现代卓越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由他倡导并组织起统一严格的物候观测网,是我国现代物候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语文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5.
此外,古今的差 异
56
介绍这四个因素的先后顺 序可以改变吗?为什么?
不可以。
因为本身就排了序,这是按影响的 大小、主次来排列的 ;同时也是按 从空间到时间的顺序来安排的。
57
第四段内容:
研究物候学的意 义
58
课文思路图:
大自然告诉我们季节 农 事 物候、物候学 据以安排 物候对于
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首先,纬度
衰草连天 鬓毛衰 连翘
qiá o
cuī
qià o
翘尾巴
18
chā
差异
chà
chāi
差遣
差劲
参差
19
cī
ɡuān
观测
道观
ɡuàn
播种
zhǒnɡ
耕种
zhònɡ
20
luò
落叶 là 落枕 丢三落四
là o
21
ménɡ yù 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萌发 孕育
piān
翩然 簌簌
22
sù sù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23
nì
zà i
大自然的语言
1
你知道这是什 么季节吗
2
3
4
5
6
7
8
9
10
11
学习目标
12
一、概括内容要点
二、准确、生动、简洁 的说明语言
三、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13
自读要求
14
一、识记 字词 二、根据课后练习第 一题,找出有关起止 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15
你做对了吗?
16
给下列字注音
17
shuāi
第一段到第三段的思路:
八年级语文上册 16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新人教版
8、第7—10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文中的顺序能否打乱?为什么?
▪ 这里运用了逻辑顺序。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 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 排列。
▪ 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
大家都来抢一抢
要求:每人皆可抢答。 答对该组加10分。
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草木荣枯、候鸟去 来;花香鸟语、草 长莺飞等物候现象 就是“大自然的语 言”。
“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 如:“冰雪融化”就是一个
大家都来记一记
• 冰雪融化 • 草木萌发 • 次第开放 • 翩然归来 • 孕育果实 • 簌簌落下
• 销声匿迹 • 北雁南飞 • 衰草连天 • 风雪载途 • 花香鸟语 • 草长莺飞
竺可桢,气象学 家、地理学家、教育 家。中国近代地理学 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在台风、季风、气候 变迁、农业气候、物 候、自然区划等方面 有开拓性的研究。主 编了《中国自然区 划》、《中国自然地 理》等丛书,是我国 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 一代宗师。
一、速读课文,思考
1、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 和古今的差异。
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三月的内蒙古草原 三月的海南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四月的内蒙古草原 四月的大连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天山山顶和山腰的差异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古代三月的长城 现代三月的长城
知识延伸:
你能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来分析这首诗吗?
打乱?为什么?
必答题
1、什么叫物候?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 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学课件:16 《大自然的语言
阅读《巴蜀英才》P62-63《天气预报的秘密》,完成练 习。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语文初二上人教新课件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文本素材(3篇)
语文初二上人教新课件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文本素材(3篇)竺可桢简介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
1910年赴美国留学。
1913年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
1918年获哈法哈佛大学研究院地学系博士学位。
同年回国。
后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
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
建国后为中国科学院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领导并指导了我国自然区划综合考察、国家大地图集编纂、地学规划规定、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工作。
在物候学研究中有创造性的贡献。
《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一文,基本解决了国际上100多年的争论,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他还是我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是“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时间的先觉先行者。
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
他在地理学、气象学、资料考察、科学史、科研管理、科学普及和教育事业等方面都有重要建树。
竺可桢的著述和各类文字非常丰富。
据不完全统计,他的学术论文、科普作品等著述多达200万字以上,对我国近百年来社会、科技、教育、文化的发展都有如实的记录,是难得的研究资料和文化遗产。
竺可桢一生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地从事科学普及工作,他一直认为科学普及事业是整个科学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经常在各种场合提出:科学研究的提高与普及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
越是高级研究人员,越应带头向群众进行科普宣传;一个科学家从事科普工作的成绩,应该计入他对科学事业的贡献内。
自1916—1974年的半个多世纪中,他坚持带头进行科普工作,撰写科普讲稿、书籍约160余篇,内容除地学、气象学、物候学外,还涉及天文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等许多学科,读者对象从科学技术人员到少年儿童多个层面。
建国后,他在公务十分繁忙的情况下,仍然对科普工作倾入极大的热情,除积极进行科普创作之外,还为广播电台作科普讲演,对天文馆、自然博物馆的创建也付出了很多精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语文学科校本作业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
(一)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1)(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2)(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3)(A纷纷;B刷刷;C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1)()(2)()(3)()
2.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3.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4.作者为什么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5.第二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二)北极昆虫的绝技
①在北极地区,由于环境严酷,气候恶劣,昆虫的种类要少得多,总共也不过几千种,主要有苍蝇、蚊子、螨、蠓、蜘蛛等。
其中,苍蝇和蚊子的数量最多,占昆虫总数的60%—70%。
②大的动物和鸟类,可以靠身上的长绒毛抵御严寒,但昆虫却永远只能赤身裸体。
那么,它们怎样才能度过北极严酷的冬季呢?实际上,绝大多数昆虫,在一年当中大约有9个月的时间身体都处在冷冻状态,它们生存于土壤、泥巴或沼泽里,和周围物质冻在一起。
我们知道,冰是一种晶体,但是,如果昆虫的身体结晶的话,就有可能扭断它的脉管从而破坏其肌体。
为了防止这一点,北极的昆虫们演化出了一种绝技,就是它们能够自动地将其细胞中的水分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有效地避免结晶。
还有北极的牛蝇,是一种极可怕的寄生昆虫,它将卵下在驯鹿的绒毛里,孵化出来之后即钻进驯鹿体内,顺着血管周游全身,长大之后又回到驯鹿的脊梁骨附近,穴没而居,而且开了一个天窗,以便呼吸新鲜空气,直到长成之后钻出驯鹿体外,进行新的一轮繁衍生殖。
按理说,小驯鹿细嫩鲜美,又无防御能力,是最好的美食佳肴,但牛蝇却从不攻击它们。
因为如果牛蝇在小驯鹿身上产卵繁殖,虽然要容易得多,但却有可能导致驯鹿群的锐减甚至灭种,到那时,牛蝇本身也就难以生存下去了。
小小的牛蝇,竟早在人类数十万年之前就懂得如此深奥的道理,不得不引起人类去深思。
不仅如此,牛蝇在每群驯鹿中下卵的数量,也有一定的限制,它们使受卵驯鹿的头数保持在一定的比例,也尽量避免在一头驯鹿身上下卵过多。
如果在一群驯鹿的身上下卵过多,就有可能导致整个驯鹿群的灭绝。
而如果在同一头驯鹿的身上下卵过多,就有可能导致其死亡,或者由于体弱而被天敌吃掉。
这样,它们的后代也就会随之同归于尽了。
③生活在北极的昆虫,还面临着另外一种特殊的困难。
毕竟北极地广人稀,连动物也很稀少,昆虫怎样
才能找到自己进攻的对象呢?据生物学家研究表明,蚊子身上有一种非常先进的红外线探测器,能在相当远的距离,准确无误地遥感到人和动物身上发射出来的红外线,从而顺藤摸瓜,群起而攻之。
而人类所用的红外线探测器,只是最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不仅庞大笨重,而且所显示出的图像还模模糊糊。
若与小小的蚊子相比,人类落后了不知有多少个世纪。
至于那些蛾子和蝴蝶们,是怎样相距遥遥就能谈情说爱,就更使生物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了。
④在北极的陆地上进行野外工作,最可怕的东西是黑蝇。
它们有非常灵敏的嗅觉,老远就能闻到人的气味,便立刻成群结队地飞来,“嗡嗡”叫着,轰炸机似的,使人心惊肉跳。
因为即使你穿再厚的衣服也没有用,它们那钢针一般的嘴,连脚上的老皮也能叮透,然后深深地扎进你的肉里,吸食你的血液。
与此同时,还吐出一种毒液。
被叮咬之处,凸起一个大泡,肿胀疼痛,甚至溃烂,那滋味可不是好受的。
⑤在北极,昆虫的世界就是这样奇妙。
1.生活在北极的大多数昆虫遇到了哪些困难?它们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
2.第②段中“如此深奥的道理”指的是什么?这一点对人类有什么启示?
3.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请举一个例子说明。
4.从文中介绍的北极昆虫的绝技中,我们可以得出一条什么自然规律?
1.(1)B (2)A (3)C
2.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时间顺序;举例子
3.不行。
因为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4.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各种自然现象和气候有密切关系,它们好像在提醒农民适时安排农事,起到了语言的作用,所以作者说它们是大自然的语言。
1.北极严寒;昆虫找不到自己进攻的对象(或昆虫找不到赖以生存的食物)。
它们自动降低细胞中的水分,避免结晶;用红外线探测器或用敏锐的嗅觉来寻找食物的来源(或寻找进攻的对象)。
2.(1)牛蝇不在小驯鹿身上产卵繁殖,是因为这样做可能导致驯鹿群的锐减甚至灭种,到那时牛蝇本身也难以生存下去。
(2)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必须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
3.举例子举牛蝇的例子说明昆虫如何抵御北极的寒冷;举蚊子的例子说明北极昆虫如何寻找进攻的对象。
4.适者生存(或:只要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就能生存下去。
或: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化,并练就适应变化的绝技,才能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