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公共组织管理
公共基础知识讲义整理-第六章-管理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讲义整理第六章管理知识第一节管理概述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期高效的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一、主要管理理论及代表人物(一)古典管理阶段1.泰勒及其科学管理理论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勒是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代表人物(其主要贡献是将管理由一种经验发展为一门学科),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其研究的主要是如何提高管理的效率,进而提高整体的劳动生产效率)。
他提倡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
其主要著作有:《科学管理原理》(1911)、《科学管理》(1912)。
泰勒使管理由经验发展为一门科学。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每项工作选择“第一流的工人”(将每个工人安排到与其相适应的岗位,这样他才能热爱自己的工作,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
),实施标准化管理(想要提高生产效率,必须挖掘工人潜力,这就需要将工人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巧进行归纳总结,腥草一种共性/规律性的东西,即标准化,这样在管理中就可以形成一种科学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就能将工人的操作方法、使用工具和时间进行合理搭配,消除种种不合理因素,形成一种系统性的、共性的管理方法,再利用经验和技巧将其标准化,所有工人都按照这种模式进行工作,工作效率就能提高。
),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根据大家工作量的多少或贡献大小与工资匹配,提高工作积极性。
)”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的“精神革命”(改变劳资双方对彼此的态度,只有双方密切合作,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工人才能拿到更高的工资,资本家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主张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实行职能工长制。
2.法约尔法约尔是以大企业为研究对象,提出的是管理整个企业的理论和方法,这一理论不仅适用于公私企业,也使用于其他各种组织,因而他的管理理论被叫做“一般管理理论”(因其理论不仅适用于一般企业,也适用于行政单位,具有普适性)。
公共组织管理制度
公共组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提高公共组织的管理水平,促进公共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公共组织,包括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公益组织等。
第三条公共组织的管理应当遵循依法行政、公正廉洁、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原则,加强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第四条公共组织应当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落实责任,加强领导,推动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第五条公共组织应当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对干部和职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第六条公共组织应当加强对干部和职工的奖惩管理,严格执行奖励和惩罚机制,激励干部和职工积极工作,惩罚违纪违法行为。
第七条公共组织应当加强对经费、财务和财产的管理,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财产管理制度,保障公共财产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第八条公共组织应当依法公开、公正、公平地处理事务,不得擅自决定或变更事务处理的程序和结果,不得违法违规干预司法机关处理事务。
第九条公共组织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提高信息化水平,保障信息安全,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第十条公共组织应当强化纪律管理,维护组织的正常秩序,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组织规章制度。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十一条公共组织应当根据职能任务和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
第十二条公共组织的组织机构设置应当科学合理,健全上下级协调配合、职责互相制约的制度。
第十三条公共组织应当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形成科学决策、有效领导、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
第十四条公共组织应当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确保人员配置合理,发挥各类人员的专业优势。
第十五条公共组织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第十六条公共组织应当建立健全工作汇报制度,确保各项工作及时向上级组织汇报。
第十七条公共组织应当建立健全协调配合机制,促进各部门间信息共享和资源合理利用。
第六章 公共关系的策划与管理
海泰超导HSE
(5)矫正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矫正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是组织遇到风 险、组织的公共关系严重失调,从而组 织形象发生严重损害时所采用的一种公 关活动模式。其特点是“及时”:及时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及时改善不 良形象。
海泰超导HSE
三、公共关系策划书
(一)公共关系策划书的构成要素 一份完整的公共关系策划书应当具备5W、2H、1E (1)What(什么)——策划的目的、内容。 (2)Who(谁)——策划组织者、策划人、策划所涉及的公众 (3)Where(何处)——策划实施地点 (4)Wben(何时)——策划实施时机 (5)Why(为什么)——策划的缘由 (6)How(如何)——策划的方法和实施形式 (7)Howmuch(多少)——策划的预算 (8)Effect(效果)——策划结果的预测
海泰超导HSE
二、公共关系策划方法
(一)思维方式 1、创意策划法 :创意策划法是通过创造思维方式进行的公共关系方 案的策划。包括以下思维方法: (1)理论思维 (2)形象思维 (3)直觉思维(联想思维) 2、专家策划法 : 一般将专家策划法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个人判断 策划法也叫个人头脑风暴法; 另一类则为集团头脑风暴法。集团头脑风暴法又分为:直接头脑风 暴法和质疑头脑风暴法;直接头脑风暴法又称畅谈会法或智力激励法由 美国奥斯本于1939年首创。
海泰超导HSE
第三节公共关系策划的管理和方法
一、公共关系策划的管理
弗兰克· 杰夫金斯提出策划公共关系工作方案的六点模式,亦称 “六步 工作法”。 (一)第一步——确定目标 公共关系目标不仅是指导和协调公共关系工作的依据,也是评价行动 方案实施效果的标准。 公共关系目标体系包含了不同类型的各种目标,一般分为四类:长期 目标、近期目标、一般目标和特殊目标。长期目标时间跨度在5年或5年以 上。 目标确定需要注意的问题: 1、目标应明确、具体; 2、目标提出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控性
吉大《公共管理学》第六章 课堂笔记
吉大《公共管理学》第六章公共管理的环境课堂笔记本章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要求掌握公共管理环境相关知识,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对公共管理的影响等。
第一节良好的公共环境:公共管理能力提升的外部条件1、公共管理环境含义及类型公共管理环境即公共管理组织进行有效管理的环境,它是指围绕公共管理行为和活动这一全体的外部状况和形势,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管理系统整体运作的客观因素的总和。
公共管理环境包含着众多的具体环境因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标准对其进行划分。
一般的分类方法包括:(1)根据环境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公共管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其中自然环境是指与公共管理发生密切联系和交互作用的自然条件,如自然资源、气候、各种生物等;而社会环境是指人与人的活动形成的并对公共管理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与作用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总和。
(2)根据地域和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
其中国内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管理的本国内部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人口、民族和自然条件等各种客观因素的总和。
国际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作用和影响公共管理的一个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关系,其他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国际组织的关系等外部条件。
(3)根据产生作用效果的不同可以分为有利的公共管理环境和不利的公共管理环境。
有利的公共管理环境也称良性的公共管理环境,是指对某项公共管理活动直接或间接产生有利的积极影响和作用的客观因素,可以是国内的社会人文因素或自然因素,也可以是国际的社会人文因素或自然因素。
不利的公共管理环境,也称恶性的公共管理环境,是指对某项公共管理活动直接或间接产生不利的影响和作用的客观因素,可以是国内或国际的,也可以是自然因素或社会人文因素。
(4)根据与公共管理组织距离的不同可以分为大环境、中环境和小环境。
其中大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管理环境的全国性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包括国内的与国际的,即一般我们所讲的“国情”、“区情”。
第六章公共危机管理的控制处理机制
第六章公共危机管理的控制处理机制公共危机管理是指在面对公共危机时,采取一系列控制处理机制来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处理公共危机时,控制处理机制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组织资源、协调行动、管理风险,保障公众的安全和福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公共危机管理的控制处理机制。
首先,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关键。
应急预案是指在危机发生前制定的一系列应对措施和行动计划,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危机情况。
应急预案需要考虑各种不同的危机场景,并提供具体的处理措施和行动方案。
预案需要经常进行演练和修订,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及时性。
其次,建立协调机制是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协调机制可以促进各方之间的沟通、协作和合作,避免各方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
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各相关方需要共同协作,共同决策,共同行动,以达到对危机的有效处置。
第三,建立风险评估与管理机制。
公共危机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风险,包括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公共卫生事件等。
对于这些危机风险,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管理。
在危机发生前,需要对潜在的危机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在危机发生后,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应对风险管理策略。
第四,建立信息发布与沟通机制。
信息发布与沟通机制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关键环节。
在危机发生时,及时、准确、透明地向公众发布信息,可以降低公众的恐慌和误解,增加公众对危机管理的信任。
同时,也需要与各相关方之间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及时分享信息、协调行动。
第五,建立监测与预警机制。
监测与预警机制可以提前发现和预测危机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控制处理措施。
通过采集、分析和解读各种信息和数据,可以及时识别潜在的危机风险,并及时发出预警。
监测与预警机制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危机形势。
最后,建立评估机制。
在危机处理后,需要对整个危机管理过程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和教训,找出不足和改进的地方。
评估结果可以用于完善危机管理措施和机制,提高危机处理的效果和效率。
公共关系学第六章公共关系策划与管理的含义特征和作用
A. 直接头脑风暴法
B. 间接头脑风暴法
C. 质疑头脑风暴法
D. 确信头脑风暴法 E. 交互头脑风暴法
第三节 公共关系策划的管理和方法 6.3.2.2 策划可借鉴的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公共关系活动的类型
根据业务方式分
(1)宣传型公共关系 (2)交际型公共关系 (3)服务型公共关系 (4)社会活动型公共关系 (5)征询型公共关系
话会、座谈会 个人交际:攀谈、祝贺、拜访、个人署名的信件
真题演练
下列属于交际型公关的是( ) A. 演讲 B. 电子邮件 C. 售后服务 D. 设立热线电话
真题演练
下列属于交际型公关的是( ) A. 演讲
B. 电子邮件
C. 售后服务 D. 设立热线电话
真题演练
展销会属于( ) A. 征询型公共关系 B. 社会活动型公共关系 C. 宣传型公共关系 D. 交际型公共关系
一、公共关系策划的管理 【选择/简答】 ★★★★
确立目标
➢ 目标:树立一个爱心企业形象
设计主题
➢ 主题:助学工程 + 吸收残疾人士 + 孤寡老人送温暖 + 沙漠植树
分析目标公众 ➢ 公众:政府、学校、残联、养老院、绿化部门、福利机构……
选择媒介
➢ 媒介: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
编制预算
➢ 预算:费用预算、人力预算、时间预算……
二、公共关系策划方法
(1)宣传型公共关系。运用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等宣传性手段,传递组织的信息,影响公众舆论。 借助大众媒介:如在报刊、电台、电视台上刊播
新闻稿 组织自己举办宣传活动:如展览会、展销会、经
验技术交流会
(2)交际型公共关系。运用各种交际方法和沟通艺术,广交朋友,协调关系,缓和矛盾。 是运用最多、最广泛的模式 社团交际:组织举办招待会、联谊会、联欢会、茶
(战略管理)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管理
第六章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管理概念和术语:战略所谓战略,是指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重大谋划与对策研究,它反映了组织在一个较长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主要措施、部署、步骤和设想,并着眼于组织长期目标和宗旨的实现。
战略管理所谓战略管理,是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的行为,或者说,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价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艺术或技术。
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指从战略的高度对完成组织目标或任务进行的计划,但并不涉及计划的执行和评估问题。
环境分析对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这是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管理的第一步。
环境分析的基本任务是运用系统思考和特定的分析模式或工具,分析影响组织的外部系统以及组织在这一特定外部系统背景下的优势与不足,了解外部的机会和威胁,从而奠定战略规划的基础。
战略评估所谓战略评估,就是对战略实施进行监控,并对战略实施的绩效进行系统的评估的过程。
从战略管理的整体来看,战略评估主要是建立一种反馈机制,是整个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环节。
战略实施所谓战略实施,是通过建立和发展行动的能力和机制,将战略规划转化为现实绩效的过程。
战略实施是战略规划的延伸,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且都涉及到公共事业管理的一些基本职能,但两者不仅涉及的职能各有偏重,而且有根本的不同。
SWOT分析SWOT分析是目前战略管理与规划领域中广泛使用的分析工具,其中的S是指优势(strength)、W是指弱势(weakness)、O是指机会或机遇(opportunity)、T是指威胁(thrends)。
SWOT分析,就是指通过了解自己组织的优势与弱势的基础上,将组织内部的资源因素与外部因素造成的机会与风险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匹配,从而制定良好的战略,以掌握外部机会,规避威胁的一种方法。
优势——机会战略优势——机会(SO)战略。
SO战略是一种将组织内部的优势与外部环境的机会相匹配,发挥组织内部优势面利用外部机会以达到组织目标的战略。
公共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2,新公共管理简答论述:1,公共管理的性质2,公共管理学的性质3,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超级重点)4,新公共管理的特征、要点5,现时代对公共管理的挑战(超级重点)第二章: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者简答论述:1,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2,公共管理者的技能3,有效的公共管理者4,面向未来具有前瞻力的公共管理者第三章:公共部门的角色名词解释:1,公共部门2,政府失灵简答论述:1,从经济角度说明公共部门存在的意义2,政府治理工具的类型及其选择3,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超级重点)4,政府失灵的类型及其原因(超级重点)5,公共物品、服务的提供方式第四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名词解释:1,战略管理简答论述:1,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过程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正面效果及问题第五章:公共政策的设计、执行和评估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2,政策规划简答论述:1,公共政策的类型2,政策问题诊断的误差来源3,理性政策规划的基本步骤4,影响政策执行力的因素5,政策评估的一般标准第六章:公共组织理论名词解释:1,公共组织:狭义和广义2,学习型组织3,组织学习简答论述:1,传统科层组织的特点、弊端及其失效的原因(超级重点)2,公共组织的特性3,弹性化组织及其类型4,学习型组织的特征第七章:公共组织中的领导名词解释:1,领导2,转换型领导简答论述:1,领导的影响方式2,领导方式的两种划分3,领导权力的类型4,转换型领导的构成要素5,转换型领导的特质第八章:公务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1,人力资源管理2,工作生活质量简答论述: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目标(超级重点)2,现代公务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超级重点)第九章:公共预算与财务管理名词解释:1,政府预算2,设计计划预算制度3,政府会计简答论述:1,政府预算的功能2,几种预算制度的优缺点3,公共预算的原则,包括传统强调民主政治监督的原则以及提升行政绩效的预算原则4,政府财务报告的质量要求5,政府采购的一般原则6,政府采购的方式第十章:信息资源管理与电子化政府名词解释:1,电子化政府2,管理信息系统3,决策支持系统简答论述:1,中国电子化政府存在的发展、问题与前景(超级重点)第十一章:公共服务的绩效管理名词解释:1,绩效管理2,标杆管理简答论述:1,绩效管理的三个基本功能活动2,公共部门服务的绩效标准3,公共部门实施绩效管理的限制4,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成功的条件第十二章:公共管理的新策略名词解释:1,非营利组织2,全面质量管理3,目标管理简答论述:1,民营化的类型2,公共服务民营化的优点、限制3,非营利组织的功能4,公共服务的质量标准5,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步骤6,顾客导向带来的公共管理形态变革第十三章:公共管理中的责任与伦理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简答论述:1,行政责任的内涵2,维持公共管理责任的困难3,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的内容4,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的实现途径5,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作用和途径第十四章: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名词解释:1,政府再造2,企业型政府3,公共企业家简答论述:1,企业型政府的基本特征2,公共企业家的基本特征3,中国政府再造的缺陷4,中国政府再造的战略选择(超级重点)。
第6章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政府角色
第二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作用领域
1.防止垄断,维护公平竞争 (1)制定实施反垄断法,促进公平竞争
新古典主义阶段
(2)运用经济处罚和经济调节手段抑制垄断行为
(3)用行政手段干预垄断
2.保证充足的公共物品供应
(1)纯公共物品:政府供给
(2)准公共物品:政府、市场、社会
新古典主义阶段
(2)负外部性:罚款、税收、规制
5.减少信息不完全
(1)通过法规和政策强制生产者向消费者提供足够的商品信息
(2)以法律的形式制定各种商品的质量标准
(3)“三包制度”
(4)对利用信息优势进行不公平交易和不公平竞争的行为进行
处罚
(5)制定和实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
第二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
3.调节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1)增加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提高个体竞争力
(2)取缔非法收入,维护市场秩序
(3)运用税收杠杆,调节过高收入
(4)运用行政手段,加大对弱势群体和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
第二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作用领域
4.正确应对外部性问题 (1)正外部性:鼓励、补贴
本章小结
1. 政府职能分为四个方面,即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社会职能和 文化职能。政府职能是广泛的,同时又是有限的。
2. 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的变迁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 现出不同的特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应该严格限制在市 场失灵的范围之内。
3. 公共事业产品的特殊性与市场机制、社会机制本身的缺陷, 使市场与社会难以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因此,政府在 公共事业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核心作用。
第六章公共关系的目标与组织形象管理
与组织形象管理
❖ 社会组织是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系统,明确的目标是社 会组织的显著特点之一。
❖ 组织目标指的是组织争取达到的一种未来状态,是组织开展各项活 动的依据和动力。
❖ 公共关系目标指的是社会组织通过一系列工作,所欲达到的树立组 织形象、与社会、公众形成和谐的状态。
案例思考:What’s inside?
应用层面的内容
应用层面是基础层面的各个要素在生产、经营、管理等不同的 领域中的统一应用。它包括七个方面:
①办公事务及接待用品; ②产品包装; ③广告传播; ④建筑环境; ⑤运输系统; ⑥服装制式; ⑦展示布置等。
(四)形象管理在公共关系中的作用
•
织 理 业 模 展 织 换 织性 层
•
名 位 归 档 历 业 物 领概 文
•
称置属 次史绩
导念 化
二、美誉度的内涵
社会组织获得公众赞美、称誉的程度,是组织形象受公众给予美丑、 好坏评价的舆论倾向性指标
•
100%
•
80%
•
60%
•
40%
•
20%
毁誉
-5 -4 -3 -2 -1 0 1 2 3 4 5
智慧犀利的曾子墨
先后主持过《股 市直播室》 《财经点对点》 《财经今日谈》 《世纪大讲堂》 和《凤凰正点播 报》。现任凤凰 卫视《社会能见 度》、《我的中 国心》和《经济 制高点》主持人。
智慧犀利的曾子墨
❖ 一个对新闻工作有热情、有干劲,对财经世界有触角、有判断的 女孩子。出生于北京,1996年以最高荣誉毕业于美国新罕布什尔 洲的达特茅斯大学(长春藤盟校),取得经济学学士。毕业后加入 国际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工作,先后在纽约总部及香港分公 司参与完成超过700亿美元的企业收购及公司上市项目。
公共事业组织责任与监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问题:
公共事业组织法律、法规不健全
——单行法、实体法、法律权威
政府监督不力 ——职责分工、监督力量
社会监督薄弱 ——公众意识淡薄、新闻舆论
乏力、第三方评估组织缺乏
公共事业组织自律机制不健全
——擅自成立、内部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
14
五、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的完善
一)改善政府监管: 完善公共事业组织法律、法规 明确监督主体职责 合理确定登记管理制度 切实履行财政优惠、加强财务规制 对不公平竞争的规制
形成事业单位直接抓、主管部门主动抓、相关职 能部门协助抓、社会舆论监督抓的全方位、多层 次、多渠道的监管体系,不断规范事业单位行为。
11
三)主体: 政府(立法、行政、司法) 公共事业组织 社会 四)方法和手段
立法、 行政、 司法 内部管理制度 舆论、道德评价、资金控制
12
四、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的现状与问题 一)现状: 登记管理 法规建设 年检制度 财务监管
皮肌炎是一种引起皮肤、肌肉、 心、肺、肾等多脏器严重损害的, 全身性疾病,而且不少患者同时 伴有恶性肿瘤。它的1症状表现如 下:
1、早期皮肌炎患者,还往往伴 有全身不适症状,如-全身肌肉酸 痛,软弱无力,上楼梯时感觉两 腿费力;举手梳理头发时,举高 手臂很吃力;抬头转头缓慢而费 力。
(四) 绩效和受奖惩情况; (五) 涉及诉讼情况; (六) 社会投诉情况; (七) 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7
第六十五条 事业单位应当于每年1月1日至3月 31日,向登记管理机关报送上一年度执行条 例和本细则情况的年度报告。
第六十六条 事业单位报送的年度报告应 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二)资产损益情况; (三)对条例和本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 执行情况;
6【第六章习题训练】【公共管理基础题库】2015年
第六章: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人事行政的范围主要限定在( A )A. 行政组织内部B. 政治组织内部C. 一般组织内部D. 行政区域内部2.下列哪个组织的职位与人员属于人事行政管理的范畴( B )A. 全国总工会B. 省民政厅C. 人大财经委D. 省人民法院3.人事行政管理权是( C )的一个方面。
A. 国家权力B. 人事管理者的权力C. 国家行政权D. 行政领导权力4.传统的企业人事管理模式于( C )基本成型。
A. 19世纪末B. 20世纪初C.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D. 20世纪50年代5.我们称当今的人事管理模式为( D )A. 雇佣管理B. 劳工管理C. 雇员管理D. 人力资源管理6.当代人事行政发展的总体方向最主要地表现为( A )A. 人本主义B. 功利主义C. 工具主义D. 集权主义7.人事行政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人与事的关系来展开和进行的,其核心是( C )A. 人B. 事C. 关系D. 活动8. 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弃用,是( C )的出发点和归宿。
A. 沟通B. 协调C. 人事管理D. 行政管理9. 人事行政的基本功能是( C )A. 提高政府工作效能B. 提高公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廉洁奉公的自觉性C. 为国家政权的巩固和行政管理的实施提供人事保证D. 保持和提高人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10.人事行政最经常的职责和最大量的活动是( A )A.对行政人员进行合理的使用和积极的开发B.进行职位分类C.对行政系统的人才需求和可供选拔的人才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宏观调控D.进行有效的激励和严格的监督11.人事行政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A )。
A.政府公务员B.政府C.人事管理机构D.国家权力12. 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以人为中心,把人看作( A )A. “第一资源”B. 机器和螺丝钉C. 有感情的动物D.资本13.( C )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中介。
公共组织与管理8
6.3.4 “有组织的无序”理论
公共政策形成的过程及其复杂。建立议程、拟 定备选方案以及在那些备选方案进行选择,这些 过程都是由不同力量控制的。它们各自本身就很 复杂,它们之间的联系又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这些过程同时是动态的、流动的、并且是松散结 合起来的。为了真实地描绘上述错综复杂的政策 现象,约翰·W·金登在1976至1979年之间对健康和 交通两个政策领域中的美国联邦政府的议事日程 安排和政策制定的程序进行了深度研究,并以此 为基础写成了《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一 书。
6.3.5 混合扫描理论
在《混合扫描:决策的第三途径》一文 中,阿米泰·伊兹欧尼所发展的混合扫描模 型试图通过结合理性主义模式和渐进主义 模式的成分来消除二者各自的缺陷。他建 议最适宜的决策包含了仓促寻找选择的办 法,即所谓的“扫描”;然后通过详细的 探索以便找到最有希望的方案。这种做法 的创新应超过渐进主义模式,而由可以避 免理性主义模式所强加的不切实际的要求。
6.3 渐进决策过程
行政决策的另一个分支——渐进主义— —则侧重对决策实质性、过程性和客观描 述性的分析。它们主要关注某些具体的政 策领域,例如环境保护、犯罪或卫生问题, 其焦点在于考察公共决策的过程,也就是 政策过程在某一特定领域是如何运行的, 并试图客观地描述这个政策过程。在这一 分支领域中,政治科学家往往处于支配地 位。与理性主义模式相似,在渐进主义模 式中也包含了若干种决策制定的模型。
6.3.1 群体理论
群体理论直接来源于民主政治的途径,典型 的代表是压力集团与游说集团参与下的竞选以及 其他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在这种观点下,政治 体制被看作是一个充满各种力量和压力的系统, 其中的成员积极参与和不断互动,进而催生一项 公共政策的形成。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 对分权的批评和预算的紧缩,逐渐出现了集中控 制和将更多决策责任委托给民选官员的趋势。这 个趋势本身使得群体决策中的问题更加突出。
第六章-新公共管理理论
三是要完善组织机制。以往的信息技术和劳动力水 平等因素决定了政府组织采取集权制的方式。
5.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 (1)扩大我国行政改革的视野。
(2)利用市场力量改进政府管理。
三、讨论题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当代中国政府改革的借鉴。
尽管两国改革的总体框架、制度设计、改革进程和 管理实践等方面存在着差别(尤其是新西兰的改革 先有总体框架,而澳大利亚是在改革进程中逐步形 成总体框架),但是,这两个国家与其他经合组织 成员国相比,更多、更明确地采用了管理主义的模 式。在公共部门引入私人部门的管理方式以及市场 机制,是公共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改革几乎涉 及所有公共部门以及公共部门的组织、过程、角色 和文化等方面;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结构变革、分 权化、商业化、公司化、私有化等。
二、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
戴维·奥斯本,现任美国著名的进步 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同时兼任美国 州长政策顾问委员会成员和内拉斯 加州研究和发展局顾问委员会委员。 1992年与盖布勒集团(公营部门管 理咨询公司MCR的分部)总裁特 德·盖布勒合作出版了《改革政府— —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 该书在美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均产 生了较大的影响。
的中心工作应该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所 谓“掌舵”就是做好决策,而具体的服务性工作则 是“划桨”。奥斯本认为,向社会提供各种服务是 划桨,政府并不精通此道。企业家政府就是应该 “转向一种把政策制定(掌舵)同服务提供(划桨) 分开的体制。” (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奥斯本 认为,在一个民众自治的国家里,政府的行政专家 们不应事必躬亲,而要善于授权,鼓励公众参与管 理。
(10)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 变革。市场机制有许多优越性,如分权、竞争、顾 客选择自由、资源与产出紧密相连、对外部环境反 应迅速等等。而行政的方法则是一种指令和控制的 机制,与市场相比,具有一系列缺陷如计划受选民 而不是顾客的推动、计划受政治而不是政策推动、 计划创造地盘,政府机构不惜代价全力保卫,计划 倾向于创造分裂的服务体系,计划不是自我改正的, 计划难以寿终正寝,计划难以达到为取得重大影响 所必需的规模,计划通常运用命令而不是奖励手段。 奥斯本强调政府要善于建立市场机制,不能只靠指 令控制进行管理。
第6章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第6章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第六章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近些年来,绩效管理逐步成为组织管理的⼀项重要的管理⽅法和技术。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是为了提供⾼质量的公共产品和⾼效率的公共服务,其核⼼是绩效评估。
公共部门⾃⾝的特殊性决定了绩效评估更注重评估的公平性、评估主体的多样化及评估内容的全⾯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
当前绩效管理的实践主要存在着绩效评估结果的主观性、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尚不健全、评估指标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公共部门完善绩效管理的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即强化管理规范和优化法治环境,从⽽全⾯促进绩效管理的有效运⾏。
重点问题·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发展·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系的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临的困难·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改进⽅向第⼀节绩效管理被引⼊公共部门⼀、绩效与绩效管理“绩效”⼀词在英语中是“performance”,具有“执⾏、履⾏、表现、成绩”的意思;在汉语中,被解释为“成绩、成效”。
⽽在管理理论中,“绩效”⼀词被赋予了更具专业特⾊的含义,例如,彼得·德鲁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书中对“绩效”的解释是“直接的结果”;⽽贝茨和豪尔顿则认为,“绩效是⼀个多维的建构,观察和测量的⾓度不同,其结果也会不同”。
在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组织中,绩效具有不同的含义。
概括⽽⾔,绩效可以分为个⼈的绩效和组织的绩效两种。
从个⼈绩效层⾯看,其内涵可分为“绩效结果说”和“绩效⾏为说”。
绩效结果说认为,绩效是员⼯最终⾏为的结果,是员⼯⾏为过程的产出,相当于⼈们常说的“业绩”。
这种绩效与组织中能够衡量的责任、⽬标、任务以及能⼒具有等同的含义,在对员⼯进⾏评价时,可以通过其完成任务的情况——业绩——来判断其绩效的⾼低。
但是,这种观点的缺陷在于,它容易忽视⼀些对组织⾮常重要的过程和情景因素,特别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管理者对“绩效是⼯作成绩、⽬标实现、结果”的观点产⽣了质疑,从⽽在⾏为的意义上给出了新的定义,认为绩效是⼈们实际做的、与组织⽬标有关的且可以观察到的⾏动或⾏为。
管理学课件第六章-组织
2.职能制(Functional structure):领导与专业指挥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特点: 按照组织所承担的职能来组织工作活动,将业务性质相似,所需 要的业务技能相近,与实现某个具体目标联系紧密的工作任务组 合在同一个部门中。 优点:能适应现代化工业企业生产技术比较复杂、管理工作比较精细的特点;充分发挥专业化分工的优势,有利于交流沟通、提高技能水平,减少人员和设备的重复配置;减轻直线领导人员的工作负担,有利于高层主管的集中决策、统一指挥。 缺点:不利于培养进行全面管理的高层次、综合性管理人才。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它妨碍了必要的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形成了多头领导,在上级行政领导和职能机构的指导和命令发生矛盾时,下级就无所适从;不利于建立和健全各级行政负责人和职能科室的责任制,在中间管理层往往会出现有功大家抢、有过大家推的现象;由于这种组织结构形式的明显的缺陷,现代企业一般都不采用职能制。
常见组织结构形式
三、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设计
1.直线制(Line structure):军队
是人类社会各种组织存在的最基本形式,这种组织结构没有管理职能部门,从最高层到最低层实现直线垂直领导。
特点:
一个下属人员只接受一个上级领导人员的指令; 所有管理职能都由一个领导者承担。 优点:简单明确,权责清楚、统一指挥。 缺点:① 要求行政负责人通晓各种专业管理知识,亲自处理 许多业务,需全面领导者; 领导者忙于日常业务,不能有效决策 缺乏横向协调的渠道,当组织规模扩大或主管人员的能力不足以有效控制时,则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因此,直线制只适用于规模较小、生产技术比较简单的企业,对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比较复杂的企业并不适宜。
1.环境的影响
环境包括一般环境和特定环境两部分。 一般环境包括对组织管理目标产生间接影响的诸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技术等环境条件,这些条件最终会影响到组织现行的管理实践。 特定环境包括对组织管理目标产生直接影响的话如政府、顾客、竞争对手、供应商等具体环境条件,这些条件对每个组织而言都是不同的,并且会随一般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两者具有互动性。
第六章:公共组织环境
公共组织环境的概念、类型和特点;公 共组织环境分析;公共组织与环境的关 系;公共组织环境管理。
6.2 公共组织环境分析
• 组织权变理论:劳伦斯和洛斯奇 • 不同的外部环境对于组织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那些
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增多给组织提出了新的问题。他们 认为,外部环境的特征影响着组织的调控方式以及组 织的内聚力,组织结构的有效性取决于自身能否适应 外部的环境。 • 加尔布雷斯认为提出三个命题:不存在所谓的最好组 织;任何组织方式都不具有同样的有效性;最好的组 织方式总是根据组织与环境的关系来确定。 • 罗森次维格:许多组织的管理者在具体的工作中不是 按照组织的规则、制度、原则办事,而是根据具体的 外部环境做决定。
(二)文化环境对公共组织的影响和作用
• 第四,文化环境影响公众对公共组织的 认知和参与程度。包括公共组织文化在 内的社会整体文化,不仅具有差异性, 也具有层次性。在现实社会中,由于人 们的教育水平、政治觉悟、职业差异、 地位高低等的不同,会使不同的人员具 有不同的文化,表现为文化程度上高低 不同的层次性。个人文化层次性的总和 构成了社会文化环境的层次性。
•
每一次的加油,每一次的努力都是为 了下一 次更好 的自己 。20.11. 1920.1 1.19Th ursday , November 19, 2020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0 1:40:28 01:40:2 801:40 11/19/2 020 1:40:28 AM
•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1.1901 :40:280 1:40No v-2019 -Nov-2 0
(二)文化环境对公共组织的影响和作用
管理学原理 第六章 组织PPT课件
7
认识这一问题后,他们立即对公司组织 进行了重组:
1.将公司分解为可管理的单位——分部。 每个分部配备一名经理,授予足够的权利。
2.设立出版委员会负责监管这些分部。他 们夫妇和各分部经理都是该委员会的成员。
8
分部经理向委员会汇报工作,委员会负责 确保各分部按公司的总战略运作。
个人影响权
(指个人的品质、社会背景等因素而 赢得别人的尊重与服从的能力 )
惩罚权
奖励权
与职位有关,由管理者在组织中 地位所决定的影响力,而与占据 该职位的人无关,实质是决策的权力
47
其他法定权
2、什么是职权
职权——是指组织内部授予的指导下属活动及其行为的决 定权,这些决定一旦下达,下属必须服从。
职权不完全等同于权力 权力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引导或影响他人态度和行为的能力, 通常被描述为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职权则是组织中管理者权力的主要成份,它根本上是由 管理职位来决定的。这就意味着职权并不是取决于管理者的个 人因素或被管理者的因素,但职权行使的效果有赖于这两个方 面的诸多因素例如管理者的素质、被管理者的态度和能力等。
5
到1987年,公司出版的10种商业报纸 和杂志都在各自的市场上占据了领先地位。 他们所服务的计算机、通讯技术、商务旅 行和医疗保健市场也为公司成长提供了充 分的机会。
6
1987年情况发生了变化:想约见戈里的 人早上8:00就要在办公室外等候。员工越来 越难以得到对日常问题的答复。要求快速反 应的决策常常被耽误。
30
1. 管理幅度:也称管理宽度,是指主管人员有效 地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
2. 管理层次:企业最高领导层到基层工作人员之 间的隶属关系的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公共组织管理1侠义而言,乃是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
2现代国家的政府组织都是高度正式化、严格层级节制的科层组织。
韦伯曾经对这种组织的特征作了以下说明:(一)在科层组织中,每个成员都有固定和正式的执掌,依法行使职权,形成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
(二)人员的工作行为以及人员间的工作关系,须遵循法规的规定,不得参杂个人好恶情感。
(三)科层内的职位,按人员的专长做合理的分工,其工作范围和权责也以法律明文规定,职位的获得主要以技能为主。
(四)职业化倾向。
人员的录用须通过公开的竞争考试,一旦任用,除非犯错被依法加以免职外,否则,行政机关不得随意解雇人员。
(五)人员的工作报酬实行固定的薪俸制度。
(六)注重效率。
行政人员的工作要明确、具体、快速、准确,有充分的经验和知识,有档案文件等信息可供参考。
3Stacy的说法,弹性化组织是一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以缩小管理幅度并改善垂直沟通,管理者的角色不是指挥与控制,而是教导与树立榜样。
其定义有2个:1)弹性化的结构乃是一简单、高度分化的机构,决策权与控制权充分下放;2)弹性化结构将促使组织成员跨鸳功能与事业单位的界限。
4结构和方式进行调整,从而获得面对各种问题持续改善的能力。
5织。
学习是一种持续性、战略性运用过程,并与工作相结合,学习将会导致知识、信念及行为的改变,并可强化组织的创新与成长的能力。
PART II 复习思考题1、何谓公共组织?公共组织有何特性?公共组织是以行使公共权力,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
其特征在于:①公共组织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
公共组织行政的推行,在于谋求社会的“公共利益”,以最好的服务来争取民众的拥护和支持。
相比之下,工商组织的目的与动机,则在于追求“个人利益”,其一切活动与决策以产品价格为决定因素,以赚钱为目的。
②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法律的权威。
公共组织的活动:预算的编制、人员的晋升、资源的使用等,都必须在法律的规范下行动,这与私营组织有所不同,私营组织虽然也要依法行事,但法律的角色是边缘性的,只要是法律未明文禁止的皆可行动。
再者,公共组织所制定与执行的法律带有权威性和强制性,而私营组织所制定的规则,人员的服从是自愿的。
③公共组织权威的割裂。
公共组织除了向上级行政单位负责外,同时也要考虑其服务对象、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人民团体的要求。
④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
公公共组织因为基本性质是政治性的组织,一举一动都必须接受来自舆论或者人民大众的批评和监督,必须公开透明。
⑤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存性。
⑥公共组织政治因素的考虑。
公共组织的行动发生于政治环境中,其制定的政策和行动的后果都具有政治意义。
⑦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
公共组织的目标是公共利益,但公共利益大多抽象模糊。
相对而言,私营组织的目标技术创造利润,企业的一切活动均以此标准来衡量。
⑧公共组织的独占性。
政府几乎是公共产品的唯一生产者,自然没有市场竞争的问题。
⑨公共组织的强制性。
公共组织的活动本身具有强制性,凡是在其职权范围内的事务,皆有管辖权,并有权依法对公民违法行为进行处分。
2、公共组织存在着许多弊病,请对这些弊病予以分析。
传统的官僚组织虽然是一种理性的结构设计,在预期的正面效果之外,也产生始料不及的副作用:(一)决策权威集中化造成管理的恶性循环传统官僚组织的结构特色之一是决策权威的集中化,强调统一指挥、单一权责的原则。
为此,必然采取严密的监督方式,缩小主管的控制幅度,造成上下层级数的增加,因而促成机关金字塔结构的形态。
(二)专业分工的扭曲科层组织的专业分工原则在发挥专才专用的效率结果的同时,也可能使垂直的权力斗争“水平化”,将使组织内部、组织之间的网络联系更加困难,造成组织间协作和沟通的中断。
(三)制式化对组织效能的可能影响制式化是指借工作内容、程序或法规的标准化,用以确保人员行为的一致性。
传统的理论认为,制式化能够确保工作行为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提高机关效率。
但是,随着机关的成长和行政环境的改变,制式化压抑工作人员的创新动机,制式化还限制了组织处理环境问题的能力,造成组织效能的下降。
(四)遏止组织学习传统的科层组织存在遏制组织学习和创新的倾向,表现为:传统组织习惯于例行公事,造成组织成员学习动机的钝化;传统组织还偏好经验学习,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难以适应新环境;科层组织还发展出自我防卫的组织文化,形成组织学习的断层。
(五)科层价值与民主价值的冲突科层组织强调层级节制、资深优先、服从命令、单一意见、专业资格等与现代民主当中的平等、强调功绩、自由选择、多元发展、公民普遍参与的观念相冲突。
(六)科层价值与人格成长的冲突科层组织的理性行为、专业分工、权力作用和严密控制的价值观,与个人追求主动、自主、创造、负责等人格成长的趋向相违背,造成人格的长期压抑。
(七)防卫型的官僚人格科层组织还会造成官僚的防卫性格,反映在个人对于照顾、被爱、爱人、安全等需要的失望和焦虑。
3、我国公共组织有哪些病象?试着对公共组织的病象成因予以分析并提出改革之道。
①决策效率低或经常出现决策失误。
②组织沟通渠道阻塞,信息不灵,人际关系混乱,部门协调不力。
③组织职能难以正常发挥,如不能实现组织目标,人员素质低下,产品产量及产品质量下降等。
④缺乏创新。
4、弹性化组织的形式有几种?试分析不同形式的弹性化组织的特性。
典型的弹性化组织包括委员会制、自我包含的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跨越功能的团体及网络组织等。
自行使其不同的职能。
优点:能容纳各方面意见,集思广益,避免决策专断;成员相互节制避免徇私舞弊;符合民主精神。
缺点:可能导致责任不明、事权不专,委员间彼此倾轧和排挤,以及决策迟缓和保密不严等消极后果。
(二)自我包含的部门结构与分离的结构自我包含的部门结构(Self-contained Departmental Structures)是指在正式层级之外,专门成立的为达成某种特别任务的分支部门,此部门拥有完成任务所必须的资源与人才,且不受正式层级的约束。
分离的结构(The Divisional Structure)是从现有的层级分离出来一个独立自主的单位,并由总部控制,每个分离的部门都有决策的权力与自主的专业能力,并由部门管理者全权负责此部门的财务与人事等事项。
Matrix Organization)又称“专家组织”,是为达成某种特殊的工作而进行的团队组合。
此类组织的成员来自不同的部门,任务完成后又将回归原来的部门。
优点:是可以整合复杂和相互依赖的活动,避免组织成员各行其是,提升专业人员的有效分配,提高适应外部环境的反应能力,营造民主管理的环境与气氛。
缺点:决策复杂化,难以达成权力的平衡,人员变动大,造成心理不安。
(四)跨越功能的团体跨越功能的团体(Cross-Functional Teams),与矩阵式组织相似,也是从功能部门中借调其成员以组成团队,不同的是它的领导者具有完整的权力指挥其成员。
跨越功能组织的生命周期短暂,任务一旦完成,团队随即结社。
优点:这种弹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可以迅速回应外在环境的变化,随时根据问题成立弹性化的组合,避免专业分工带来的僵化与协调问题。
同时还可以激发组织成员的成就感和责任心。
缺点:可能导致跨单位事务的协调和沟通成本,引发单位间的冲突,因而团队成立初期,就必须向组织成员灌输合作的信念,培养其自我管理的能力。
Network Organization)是一种以契约为结合基础的动态连接体,其通常拥有一个核心组织以负责统筹协调与其他组织贱的关系与活动。
网络组织和其它团队组织形态不同,网络组织政变无自我包含的能力,而必须与其它组织的合作才能存在。
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技术,网络组织极大地提高了组织的弹性和对外界的反应能力。
但是,在体设组织的效率和适应能力的同时,也带来许多冲击。
层级淡化,领导者的角色从发号施令变为后勤志愿,负责协调,使每一分子的作用和能力都得到发挥。
5、何谓学习和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及其特点是什么?学习型组织是一种不断在学习和转化的组织。
其学习的起点在组织成员、工作团队和整个组织。
学习是一种持续性、战略性运用过程,并与工作相结合,学习将会导致知识、信念及行为的改变,并可强化组织的创新与成长的能力。
其特点在于:①领导者能采用风险承诺及实验性的模式;②分权式的决策;③对学习能力进行技术性的记载并审核;④有系统的分享信息;⑤对员工的创见予以奖励;⑥对长期的成果以及他人工作的影响等均能作深入的考虑;⑦经常运用跨功能性的工作团队;⑧从日常工作的经验中提供员工学习的机会;⑨培养出回馈和坦诚的组织文化等。
6、传统的科层组织与学习型组织有何不同?试比较两者的差异。
(教材P145 TABLE 6-3)7、一个组织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①要遵守五项基本原则:1)每个人都是学习者;2)彼此相互学习;3)学习促进变革;4)学习是持续的;5)学习是一项投资,而非消费。
②完成五项修炼:1)系统思维(Systematic Thinking)。
它要求认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因果之间的循环关系,把握动态的系统反馈,培养整体的思考习惯。
2)自我精进(Personal Mastery)。
即学习型组织要培养个人自我挑战的胸怀,专注于内在抱负和需求。
3)改变心智模式(Mental Modal)。
组织应调整刻板的心智模式,组织上下在开放互信的环境中迸发出集体智慧。
4)建立共同愿望(Building Shared Vision)。
共同愿望是自下而上的过程,共同愿望应有进阶指标。
5)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
通过团体成员间的对话和讨论,促进团队的学习。
8、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多次对政府机构进行改革,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政府机构已经经历了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和2003年五次较大规模的改革。
但是在如何推进政府机构改革问题上,一直缺乏公开、深入的讨论,实际上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
为了消除认识上的分歧,明确下一步改革的方向,需要对以往政府机构改革的经验、教训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反思。
一、适应了改革开放和政策调整的需要上述五次政府机构改革,都和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及政策调整措施相联系。
例如198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在大力精简国务院机构的同时,增设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合并、成立了对外经济贸易部。
以乡镇政府取代人民公社,巩固了包产到户的成果。
198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新设立了(有的是正式列编)特区办、版权局、专利局、环保局、技术监督局、进出口商品检验局等,以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
撤销国家经济委员会,为各级财政和国有企业的全面承包铺平了道路(尽管全面承包本身是不成功的)。
199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将国家税务局升格为总局,新设立国家外汇管理局,为1994年的税制改革和汇率并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