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新教材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2.5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3
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学情分析光的反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小学科学中已经有一定的认识,本节内容的难点是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反射定律,以及应用光的反射定律来解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作光路图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
反射定律是光学中的重要定律,是理解平面镜作用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反射定律,能从众多的光现象中辨识出光的反射现象。
2.在实验探究中能主动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实验现象作出总结。
3、能在实际中应用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收集数据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能力。
2.难点(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实验法、多媒体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 J2501型光具盘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出示:士兵用潜望镜观察图师:士兵正在用潜镜的观测口,观察墙体外的情况,那么潜望镜的作用是什么?活动:请俩位学生上来演示使用潜望镜观察师: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要了解其中的奥秘,就要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光的反射来解释它演示:用激光笔照到平面镜上反射到墙上师:墙上有什么?(红点),这个红点是怎么产生的?(镜面的反射)师:我们知道,光在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那么射到镜面后,被镜面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二、新课内容1.光的反射师:这是一条入射光线射到一个平面镜上,下面请问这们讨论猜想一下反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射出?师:请同学将其猜想在黑板上一一画出,为了便于说明标出1、2、3……如图所示。
下面我们先表决一下,支持1的请举手,支持2的请举手,支持3的请举手。
支持1的最多,支持2的最少,不过不要灰心,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我们现在三军对阵,如何决出胜负呢?生:做实验。
师:请各组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J2501型光具盘,找反射光线师:实验结果,得出反射光线将沿哪个方向射出?生:沿1方向射出。
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_2-5 光的反射和折射(2)
2.5光的反射和折射(二)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五节【教学目标】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
2.了解平面镜虚像的形成原因。
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4.通过利用平面镜的小发明、小制作,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
难点:平面镜虚像的形成原因。
【教学准备】1.教具: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2块)、凹镜、凸镜。
2.学具: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 K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带、小平面镜、刻度尺。
【设计说明】本节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有关,通过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来模拟平面镜成像从而感受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这样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概念,并得出一些简单的平面镜成像特点。
其次再小组合作设计“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把潜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
最后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对于光污染的危害,主要利用学生平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结合多媒体,进行讨论问答,解决问题。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阅读与讨论、探究活动与自主实验、练习巩固等活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回忆一下上节课讲到的光的反射定律有哪些内容?二、设置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播放“湖光山色”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这么美的景象是怎么形成的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三、新课教学1.认识平面镜:出示一块平面镜。
教师: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镜子,它的表面是平的,我们把它叫做平面镜。
用它照自己的时候,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可以当平面镜?2.感受平面镜成像:(1)请大家拿起桌上的镜子,用它照照自己。
发现所成的像与自己有什么异同?(2)分析课本上的半圆实验。
(3)同桌两人之间进行平面镜成像的游戏:其中一位先当人,另一位做像,由人来发布号令依次完成举右手、举左手、往后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光的反射和折射 教案2
1.5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观察光的反射现象和反射分类。
掌握光的反射定律。
理解光路可逆。
学会用光的反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活动。
教学难点:漫反射实验和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光线?(光通过的路线,带箭头的直线表示)(演示)点亮手电筒。
看到手电筒的光和看到屏幕有什么不同?——手电筒是光源,它发出的光直线传播,进入眼睛引起视觉。
——屏幕不是光源,光在屏幕发生反射,反射光进入眼睛引起视觉。
(小结)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光反射的缘故。
(板书课题)当人们在潜水艇里观察海面上的景物时,常用潜望镜;我们平时经常照镜子等等都与光的反射有关,那光的反射有什么特点?二、光的反射现象(演示)1.激光在空气中传播。
2.激光在平面镜反射。
对比前后的光线,发现有什么不同?问题:光不是直线传播吗?第2次光线为什么弯曲?(提示)光直线传播的条件。
概念: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物质时,在分界面有一部分光要返回原物质继续传播,这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板书一、光的反射现象)解释:1、返回——一定逆着原来的传播方向吗?有没有可能逆着原来的方向传播?当逆着时,在同一条直线,传播方向相同吗?(副板书光线的读法与箭头!)2、一部分——还有光呢?不透明物质:吸收一部分光;透明物质:光进入发生折射。
三、光的反射探究活动(一)提出问题假如有一条光线射到物体上,反射光线是沿任何方向都有可能呢,还是仅存在一个方向?如果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反射光线会不会随着改变,还是保持不变。
你认为光的反射是遵循一定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建立假设为了研究问题更直观、形象,我们用沙子和竹筷来模拟光的反射现象。
介绍名词并画图(副板书):“三线两角”1、沙子的表面——反射面MM;2、一根竹筷——入射光线AO;3、入射点O;4、一根竹筷——法线ON(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人为引入一条假想的线,实际上并不存在,它经过入射点与反射面垂直,所以画虚线);5、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注意不是线与界面的夹角,而是线与法线的夹角);6、另一根竹筷——反射光线OB;7、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浙教版
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1教学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2、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象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4、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5、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作出已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6、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2学情分析: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重点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对学生观察、实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虚象的概念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4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2、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象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4、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5、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作出已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6、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学时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对学生观察、实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虚象的概念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学时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对学生观察、实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虚象的概念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光的反射和折射(2)一、复习提问: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什么?光的反射定律中,为什么要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能否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为什么?在穿衣镜里,甲能从镜中看到乙,与此同时,乙能不能从镜中看到甲?为什么?二、新课教学:问: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平面镜?(生活中的镜子、玻璃等)问:哪些物体和平面镜的作用是一样的?(平静的水面、光亮的地板等)师:在这些平面镜中,生活中的镜子用的最多,我们几乎每天都要照镜子,这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习惯。
2.5光的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①光的折射定律:
-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入射角等于折射角
②光的传播速度: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约为3×10^8m/s
③透镜的原理和应用:
-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发生折射的透明物体
-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透镜在光学仪器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4)教具模型:使用教具模型如透镜、水槽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光的光的反射和折射》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光在水面处改变方向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奥秘。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系统地阐述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知识体系。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光的折射现象、透镜应用等实际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问题探讨:针对阅读材料和视频资源,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观点,进行思考和探讨。
(3)实践操作:利用家中常见的物品,如水杯、镜子和透镜等,进行简单的光学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创意设计:结合所学的光学知识,设计一个光学小实验或制作一个光学模型,展示自己的创意和理解。
(5)分享交流:将阅读体会、实验结果和创意设计等,通过班级群、朋友圈等方式与同学和朋友们进行分享和交流。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 浙教版
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1教学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2、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象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4、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5、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作出已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6、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2学情分析: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重点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对学生观察、实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虚象的概念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4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2、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象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4、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5、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作出已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6、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学时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对学生观察、实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虚象的概念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学时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对学生观察、实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虚象的概念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光的反射和折射(2)一、复习提问: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什么?光的反射定律中,为什么要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能否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为什么?在穿衣镜里,甲能从镜中看到乙,与此同时,乙能不能从镜中看到甲?为什么?二、新课教学:问: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平面镜?(生活中的镜子、玻璃等)问:哪些物体和平面镜的作用是一样的?(平静的水面、光亮的地板等)师:在这些平面镜中,生活中的镜子用的最多,我们几乎每天都要照镜子,这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习惯。
2.5光的反射和折射(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光的反射和折射”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案例分析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如平面镜成像、透镜成像等,让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提高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
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光学实验现象、图片和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光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课堂互动,如提问、答题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 加强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讲解和练习,通过例题、习题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定律。
2. 透镜的成像规律。
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学习。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学概念。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光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 optical illusion 实验,引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讲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概念、定律时,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光学的基本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现象的观察和理解,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实验法:进行反射和折射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光学现象,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示例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与探究、总结归纳、联系实际应用提高。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收集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平面镜,观察汽车的观后镜的成像情况。
教学器材:手电筒、铝薄、平面镜、光的反射演示器、废玻璃渣、凸面镜、凹面镜、烧杯水、铅笔、玻璃砖、盛水玻璃槽。
教学课件教学流程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课引入设疑激趣:汽车上的观后镜为什么是突起来的?透过装有水的玻璃杯子,看手指为什么会变粗?潜水艇潜入水中后,如何能知道水面上的情况?潜望镜是如何让景物转弯到你的视野中的呢?课教学光的反射光线:光通过的路线,用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光的反射:光从一种均匀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物质时,在它们得分界面上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又回到原物质中。
观察:手电筒光的反射(P25),手电光射到平面镜M后会怎样?能够照到其他别的物体上吗?在暗室里,当光照到不发光的物体上时,你能看到物体吗?讨论得出:光的反射现象。
“三线”、“两角”:入射光线——OA;反射光线——OB;法线——ON;入射角——∠AON,入射光线语法线所成的角α;反射角——∠BON,反射光线与法线所成的角β;设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有什么关系?反射角与入射角由有什么关系呢?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探究1:在平面镜M上方放一个块有量角器的白色光屏,它是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 两块板组成。
使E、F两板处于同一平面内,让入射光线OA沿光屏左侧射到镜面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线在左侧还是右侧?入射角、反射角各是多大?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测几组入射角、反射角,并记录在表格中。
将F绕ON前、后转动,在F板上还能看到光线吗?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定律。
强调:因果关系。
实验探究2:如使入射光线逆着原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此时反射光线会怎样?观察:反射光线恰恰是逆着原来入射光线射出。
2.5光的反射与折射(讲义)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知识点分析】一.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光路图及概念:(1)反射面:两种介质的交界面(2)入射光线:照向反射面的光线。
(3)反射光线:从反射面反射出的光线(4)法线: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5)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6)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3.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1)实验器材:激光笔、平面镜、可折转的白色硬纸板、不同颜色的笔、量角器、刻度尺等。
(2)实验步骤:①把一可绕ON折转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纸板射向镜面的0点,经过平面镜的反射,沿着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做两次。
分别换用其他颜色的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
③以法线ON为转轴,将纸板B绕法线ON缓慢旋转,观察在纸板B上还有没有反射光线。
④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
(3)实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二者皆遵循反射定律(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
(2)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
二.平面镜1.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器材:玻璃板、刻度尺、蜡烛、火柴、白纸。
简要步骤:(1)在桌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2)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3)改变点燃的蜡烛的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2章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第1课时)教学设计
反射光线恰巧是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的。
思考讨论1
(1)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吗?
参考答案:因为反射角大小由入射角决定的所以只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当我们从平面镜里看见别人眼睛时,别人也可以从平面镜里看见我们的眼睛吗?
参考答案:可以从平面镜里看见我们的眼睛,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例题:已知图中反射光线,请画出入射光线。
步骤:1、先在反射面上标出入射点O
2、过入射点画出法线。
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
针对练习
答案:
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
1、镜面反射
反射面为平滑时,若入射光是一束平行光,则反射光也为一束平行光。
2、漫反射
反射面为粗糙面时,若入射光是一束平行光,则反射光向各个方向传播。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入射角
30º
45º
60º
反射角
答案:30º;45º;60º
(6)关于光的反射,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结论: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_______两侧;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这就是反射定律。
答案:同一;法线;等于。
答案:光的反射
观看图片思考并回答
引出本节的内容光的反射
讲授新课
一、光的反射
活动1
(1)在桌面上放一面平面镜,将激光笔(或其他光源)发出的光束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光传播方向的变化情况。
光的反射
(2)试着移动平面镜,你能否使激光射到教室里不同位置的物体上?
光的反射
2.5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 PPT:展示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概念、原理、公式和实验步骤。
- 视频:播放光学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
-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如平面镜、玻璃板、激光笔等。
- 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在线学习工具和案例研究,拓宽视野。
首先,在讲授基本原理时,我将更加注重通过实例来解释这些原理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它们。例如,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
其次,我将增加一些实际操作的练习,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来加深对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的理解。例如,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来学习光的折射和反射。
补充说明:此题考察学生对光的干涉现象的理解。通过计算干涉条纹的间距,学生能够理解干涉现象中波长的概念。
5. 例题五:光的衍射
题目:一束光线通过一个小圆孔,形成衍射现象。如果光的波长为500nm,圆孔的直径为1mm,求衍射条纹的半径。
解答:根据衍射现象的公式,衍射条纹的半径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R = λD/2,其中λ为波长,D为圆孔直径。代入已知数值,得到:R = 500nm*1mm/(2*1mm) = 250nm。
最后,我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特别是在实验操作方面。我将亲自示范实验操作,并逐一指导学生的操作,帮助他们准确地完成实验。
-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折射现象。
- 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作用与目的:
- 确保学生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概念有深刻理解。
-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5《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些反思活动来评估教学效果和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我会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他们对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中的体验。通过这些谈话,我可以获取学生对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反馈,并了解他们对光学现象的兴趣和认知水平。
-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预习指导,阅读资料,初步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笔记、疑问通过平台提交,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平台和微信进行资源分享和进度监控。
最后,我将根据反思和改进的结果,制定一个详细的教学计划,并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这个计划将包括针对学生困难部分的额外教学资源和支持,以及针对学生感兴趣部分的拓展活动和项目。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光学知识。
4. 实践与应用
- 平面镜成像
- 透镜成像
- 光速变化
5. 实验与探究
- 验证反射定律
- 观察折射现象
6. 重点与难点
- 角度的测量与计算
- 折射率的理解与应用
板书设计以简洁的图文结合形式,突出重点概念和定律,通过直观的示意图和关键词,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同时,板书布局合理,条理清晰,便于学生跟随课堂节奏,抓住核心知识。艺术性和趣味性的设计,如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关键信息,或绘制简单的光学元件图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学会使用量角器等工具,进行角度的测量和计算,从而验证反射和折射定律。
二5光的反射和折射3 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七下)
《光的反射和折射3》教案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归纳出折射光与入射光的位置关系及它们的可逆关系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光的折射现象2、理解光的折射中光路的可逆性3、理解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现象,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知道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光的反射和折射》节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五节,主要内容为介绍光的反射和折射相关内容。
这是学生在学习了光的性质之后,对光的传播的进一步探究。
同时也为接下来学习《透镜和视觉》等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样的安排顺序,体现了教材的内在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统一性。
学情分析:从知识的掌握上看,学生对“光线”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从年龄上看,七年级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观察能力,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完全有能力进行粗浅的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初步规律的理解【教学方法与教学准备】教法:本节课运用设置情境以及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成学习目标。
问题导学法、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等学法:本节课指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交流讨论法教学准备:1、幻灯片;2、烧杯、水、直尺、激光、玻璃槽【教学过程】【作业】完成作业本及《课时集训》2.5.3相关练习【板书设计】光的反射和折射1、光的折射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不论是入射角还是折射角,凡是在空气中的角为大。
3、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_25光的反射和折射(1)
2.5 光的反射和折射(一)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五节[教学目标]1.了解反射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绘制简单的光路图;知道在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反射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能力;增强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光的反射规律的理解及应用;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理解及应用。
难点: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教学准备]教具:激光小手电,镜子,激光演示仪,课件学具:镜子白纸[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光学知识的综合运用的体现。
也是本章知识的重点,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掌握和应用光学知识,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生学习理解后面将要接触到的关于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定律等等相关知识,有着重要的分析、铺垫和引导意义。
学生对光已经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紧密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还要重视探究实验的过程,从而建立光反射的科学概念。
为了能较为清楚地阐述光的反射这一基本概念,又要使这一理论既不枯燥,又比较直观,在教学设计中特意选择了学生们都知道的小故事《爱迪生救妈妈》,为本节课提供研究线索,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改变了书上将光反射的应用至于教学内容最后的做法。
将其前移,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及前沿科学中最新的应用例子。
让学生有意识的去认识学习光的反射是有趣的、有用的、是应该掌握的知识。
最后,在有关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这一问题的设计上,采用了学生小实验的方式,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有意地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实验探究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
对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对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达到两个目的:1.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遇到问题时,先科学合理的猜想、再设计探究方案、利用选择的仪器,实际操作实验、最后根据数据和现象来总结),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假设的—条线。在实验中 ON 就相当于法线,因此可进一步说明反射光线是在入 射光线和法线所确定的平面内(板书)。
(3)问:怎样确定反射光线所在平面中的具体位置呢?这个位置是用反射角来表 示的,那么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如何呢?可通过实验说明。
(4)学生阅读 P68[实验]内容,结合图 2—50 按要求组装实验器材,教师到学生中 检查指导。指导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入射光线要沿纸面进行;注意记录实验结果。
第1次
第2 次
第3次
入射角
反射角
(5)指定一组公布实验结果,教师将结果填写在小黑板上。 (6)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并总结: ①比较表格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的相对位置,能看出什么规律?(当入射
光线在法线右侧入射时,反射光线就在法线左侧,即得规律。(板书)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②比较每次实验中两角的关系,可看出有什么规律?(入射角是 60°时,反射角也 是 60°,当入射角是 30°时,反射角也是 30°,即二角相等。) 问:究竟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呢?还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学生讨论后,教师总
光的反射定律。 (三)复习巩固。 投影并讲解例题;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 AB 在镜中的像(图 6)。 阅读:凸面镜和凹面镜:凸面镜对光线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会聚作用 板书设计:
(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与作业本
课后 反思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分析
2.5 光的反射和折射(3)
日期
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 2、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光从水、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
入射角是_______=______度,反射角是_______=______度。 A
N
B
2.光线的反射定律是阐明___ ___光线方向的,就是:
_______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上,反射光线和入射 光线分居在
30°
_
_____;_____ __角=________角。
3.完成下列光路图,并填出反射角 i'
上时,物体将
1.一、光的反射
光反射到我 们的眼睛里
⑴在实验暗室中,用改装过的手电射出一束光,照在平面镜上。移动镜子,看看能 了。
将室内的其他物体照亮吗?⑵将光照在不发光的物体上,我们能看到物体了吗?
小结: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
的反射。
教师简述:光是客观存在的,光线是指光通过的路线,可以用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
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2.做一做: (1)演示:如图 1,把 装置沿 ON 线剪成甲乙两
A
N 法线
N
甲
背景板 入射光线
乙
A甲
反射光线
乙B
背景板
半,再用胶带把剪开处粘 在一起,使接缝与镜面成
i
M
ir
M
O
垂直且位于镜面中心。将
O
甲固定在镜面上(用胶带
图1
图2
纸粘),乙转至与甲有一定角度处。打开改装的手电筒,发出一束窄光,沿甲面 45°
课题
2.5 光的反射和折射(1)
日期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分析
1、 会描述光的反射现象,能说出反射现象中的各个名称:反射面、入射光线、入射 点、法线、反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
2、 能说出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会区别漫反射、镜面反射。确认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都遵从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光路是可逆的。
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学生分析概括平面镜成像特点。 板书: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光屏接收不到的像,称为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
等;像与物大小相等。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具有对称性。 当人向镜面走近时,则人在镜中的像:①由大变小;②由小变大;③不变。 用蜡烛代替人逐步向镜面移近,观察像的大小,证明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与物体到镜 面距离远近无关。 用光路图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师边板画边讲解边指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作法:①过发光点 S 作垂直于镜面的入射光 SO,则入射角为 0 度,据光的反射定
律可知反射角为 0 度。作反射光 OS。
②过 S 点任意引入射光 SA、SC,据反射定律,作反射光 AB、CD。(图 3)。 ③点拨:当反射光 AB、CD 射向人的眼睛里,人眼看到了什么? (发光点 S 的虚橡 S1),怎样看?(逆着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 猜想:为了与光线区别,反向延长线如何作?虚像如何作? (用虚线)完成光路图 4。 ① 用量角器量一下 S1O 是否垂直平面镜,再用刻度尺量一下 SO 是否等于 S1O? 这说明_______。揭示光路图的物理意义:A、发光点在 S 点。B、S1 是反射光 AB、 CD 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因而产生发光点在 S1 的感觉。所以这个像是虚像。 继续作图并叙述:发光的蜡烛可以看成是由许多发光点组成,每一个发光点在镜子 里都有一个像,这些像就组成蜡烛的像,蜡烛在镜子里的像也是虚像。(图 5) 小结并板书:虚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成像的原理是据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 让学生画出
法线偏折。光线垂直水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零,即方向不改变。 不 同 入 射 角 教师补充讲述,如果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水晶等一些透明介质中时,情况和上 的折射光线。
述相同。②再演示光从水斜射入空气和垂直射入空气时的折射情况。先让学生小结,
课程资源 1.演示器材:没改装的手电筒一只,改装的手电筒一只,面镜一面,标有刻度呈平 的准备 圆形的硬纸板,教学用三角板。
教 学 预设
调控对策
[准备引入]1.光的反射现象。
答:因为它们
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能看到发光的物体?如看到蜡烛的光焰、电灯等。
发出的光射
问:那么,白天或夜里灯光下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夜里或暗室里就看不到物体了, 进了我们的
O
40°
40°
4.太阳光的仰角为 40°,用平面镜反射使它垂直射向墙壁,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5.银幕的白布改用平面镜行吗?为什么?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课后练习与作业本
课后 反思
课题
2.5 光的反射和折射(2)
日期
1、了解物体在平面镜里的像是虚像,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 2、了解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目标 3、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独立分析概括概念和规律的能力。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结:由于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即反射角随着入射角而变化,所以正确的说法是:
(板书)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③教师:综合所述(看板书)可得出反射定律,其内容可分为两层意思:一、前两
条规律反映了三条线的关系;二、反映了两角的关系。
④对照图形:当入射光线恰好沿着原来入射光线的路径入射时,则反射光线恰好沿
原来反射光线的路径反射。光的这一性质,叫做光路的可逆性。)(板书):
况;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体验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成像。
课程资源 碗、适量的水、筷子一根、全反射演示器(或光的折射演示器)
的准备
教 学 预设
调控对策
[准备引入] 将一根筷子斜放在水杯中,从上往下看,筷子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三、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 的折射。画出光的折射光路图,介绍折射光线,折射角。 1.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并针对这些现象提问:光在折射过程中有无 规律可遵循的呢? ①请学生大胆猜想。②教师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讨论几个小问题: Ⅰ.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有何特点? Ⅱ.增大入射角,折射角有何改变呢? Ⅲ.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比较折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关系。 教师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演示时,在入射点处 垂直水面插入一细木棒作法线。学生看到光在水面处改变方向继续在水中传播。教 师讲述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在黑板上画出折射光路图。接着讲述什么是折射光线、 折射角。同时强调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而不是与界面的夹角。 2.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比较折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关系。 通过以上观察、分析与研究,探索出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 Ⅰ.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入射光线 总是分居在法线两侧,增大入射角,折射角也增大。 Ⅱ.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 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改变光源的位置,由水中沿原来的折射光线斜射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说明了什么?演示实验,研究光的折射情况: ①教师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课本上的实验,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情况及垂 直入射的情况。让学生观察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改变入射角再做一次。 演示完在黑板上画出光路图。
眼睛,两人一组,试试看。根据所学的知识来作出解释。
(三)小结本节所学内容
小结:本课我们主要讲述了哪几个问题?(看板书)
首先介绍了几个名称,即:一点,二角三条线并画出了光的反射的光路图。第二,
通过实验得出了反射定律。请同学说其内容,最后介绍反射的种类。
四、评价与反馈
1.图中表示入射光线是__ ____,反射光线是__ _____,
处照射在镜面 O 点上。观察反射光线所在的位置。转动纸板乙,直到甲乙两板在同
一平面时才能在乙板上看到反射光线。(如图 2)
(2)教师:由此可见,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和 ON 线在同一平面上。将实验图画 在黑板面上。
教师在实验的基础上,采用边画边讲解的万法,按作图顺序介绍名称:镜面 M, 入射光线 AO,入射点 O,法线 ON,入射角∠AON,反射光线 OB,反射角∠BON。 在讲述法线时,首先说明法线不是光线,实际是不存在的,只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