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初一上学期期末压轴题汇总,推荐文档
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Word版 含解析)
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Word版含解析)一、压轴题1.在3×3的方格中,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的3个代数式的和都相等,我们把这样的方格图叫做“等和格”。
如图的“等和格”中,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的3个代数式的和都等于15.(1)图1是显示部分代数式的“等和格”,可得a=_______(含b的代数式表示);(2)图2是显示部分代数式的“等和格”,可得a=__________,b=__________;(3)图3是显示部分代数式的“等和格”,求b的值。
(写出具体求解过程)2.概念学习:规定:求若干个相同的有理数(均不等于0)的除法运算叫做除方.如:222÷÷,()()()()3333-÷-÷-÷-等,类比有理数的乘方,我们把222÷÷记作32,读作“2的3次商”,()()()()3333-÷-÷-÷-记作()43-,读作“3-的4次商”.一般地,我们把n个()0a a≠相除记作na,读作“a的n次商”.(1)直接写出结果:312⎛⎫=⎪⎝⎭______,()42-=______.(2)关于除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任何非零数的2次商都等于1B.对于任何正整数n,()111n--=-C.除零外的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偶数次商都相等,奇数次商互为相反数D.负数的奇数次商结果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商结果是正数.深入思考:除法运算能转化为乘法运算,那么有理数的除方运算如何转化为乘方运算呢?(3)试一试,将下列运算结果直接写成乘方(幂)的形式()43-=______615⎛⎫=⎪⎝⎭______(4)想一想,将一个非零有理数a的n次商写成乘方(幂)的形式等于______.(5)算一算:201923420201111162366⎛⎫⎛⎫⎛⎫⎛⎫÷-÷---⨯⎪ ⎪ ⎪ ⎪⎝⎭⎝⎭⎝⎭⎝⎭3.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数a,点B表示数b,点C表示数c,a是多项式2241x x--+的一次项系数,b是最小的正整数,单项式2412x y-的次数为.c()1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2若将数轴在点B处折叠,则点A与点C________重合(填“能”或“不能”);()3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C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A和点B分别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和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t秒钟过后,若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则AB=________,BC=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4请问:3AB BC-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4.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a 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记为AB.我们可以得到AB a b=-:(1)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示-2和-5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示1和a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若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1和5,有一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从左向右运动,设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点C对应的数为c.①求电子蚂蚁在点A的左侧运动时AC BC+的值,请用含c的代数式表示;②求电子蚂蚁在运动的过程中恰好使得1511c c,c表示的数是多少?③在电子蚂蚁在运动的过程中,探索15c c的最小值是.5.如图,相距10千米的A B、两地间有一条笔直的马路,C地位于A B、两地之间且距A地4千米,小明同学骑自行车从A地出发沿马路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向B地匀速运动,当到达B地后立即以原来的速度返回,到达A地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时),小明的位置为点P.(1)当0.5=t时,求点P C、间的距离(2)当小明距离C地1千米时,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值(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求点P与点A的距离(用含的代数式表示)6.已知x=﹣3是关于x的方程(k+3)x+2=3x﹣2k的解.(1)求k 的值;(2)在(1)的条件下,已知线段AB =6cm ,点C 是线段AB 上一点,且BC =kAC ,若点D 是AC 的中点,求线段CD 的长.(3)在(2)的条件下,已知点A 所表示的数为﹣2,有一动点P 从点A 开始以2个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同时另一动点Q 从点B 开始以4个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当时间为多少秒时,有PD =2QD ?7.点O 在直线AD 上,在直线AD 的同侧,作射线OB OC OM ,,平分AOC ∠. (1)如图1,若40AOB ∠=,60COD ∠=,直接写出BOC ∠的度数为 ,BOM ∠的度数为 ;(2)如图2,若12BOM COD ∠=∠,求BOC ∠的度数; (3)若AOC ∠和AOB ∠互为余角且304560AOC ∠≠,,,ON 平分BOD ∠,试画出图形探究BOM ∠与CON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8.如图1,点O 为直线AB 上一点,过点O 作射线OC ,OD ,使射线OC 平分∠AOD . (1)当∠BOD =50°时,∠COD = °;(2)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当三角板MON 的一边OM 与射线OC 重合时,如图2.①在(1)的条件下,∠AON = °; ②若∠BOD =70°,求∠AON 的度数;③若∠BOD =α,请直接写出∠AON 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9.已知:∠AOB =140°,OC ,OM ,ON 是∠AOB 内的射线.(1)如图1所示,若OM 平分∠BOC ,ON 平分∠AOC ,求∠MON 的度数: (2)如图2所示,OD 也是∠AOB 内的射线,∠COD =15°,ON 平分∠AOD ,OM 平分∠BOC .当∠COD 绕点O 在∠AOB 内旋转时,∠MON 的位置也会变化但大小保持不变,请求出∠MON 的大小;(3)在(2)的条件下,以∠AOC =20°为起始位置(如图3),当∠COD 在∠AOB 内绕点O 以每秒3°的速度逆时针旋转t 秒,若∠AON :∠BOM =19:12,求t 的值.10.如图,点O 在直线AB 上,OC ⊥AB ,△ODE 中,∠ODE =90°,∠EOD =60°,先将△ODE 一边OE 与OC 重合,然后绕点O 顺时针方向旋转,当OE 与OB 重合时停止旋转. (1)当OD 在OA 与OC 之间,且∠COD =20°时,则∠AOE =______;(2)试探索:在△ODE 旋转过程中,∠AOD 与∠COE 大小的差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这个差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3)在△ODE 的旋转过程中,若∠AOE =7∠COD ,试求∠AOE 的大小.11.已知点O 为直线AB 上的一点,∠EOF 为直角,OC 平分∠BOE , (1)如图1,若∠AOE=45°,写出∠COF 等于多少度;(2)如图1,若∠AOE=()090n n ︒<<,求∠COF 的度效(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3)如图2,若∠AOE=()90180n n ︒<<,OD 平分∠AOC,且∠AOD-∠BOF=45°,求n 的值.12.射线OA 、OB 、OC 、OD 、OE 有公共端点O .(1)若OA 与OE 在同一直线上(如图1),试写出图中小于平角的角;(2)若∠AOC=108°,∠COE=n°(0<n <72),OB 平分∠AOE,OD 平分∠COE(如图2),求∠BOD 的度数;(3)如图3,若∠AOE=88°,∠BOD=30°,射OC 绕点O 在∠AOD 内部旋转(不与OA 、OD 重合).探求:射线OC 从OA 转到OD 的过程中,图中所有锐角的和的情况,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压轴题1.(1)-b;(2) :a=-2,b=2;(3)9. 【解析】 【分析】(1)由每行、每列的3个代数式的和相等,列出关系式,即可确定a 与b 的关系; (2)由第一行与第三列、对角线上与第二行的和相等,可得a 与b 的值; (3)根据“等和格"的定义列方程,然后整理代入,即可求出b 的值. 【详解】解:(1)由题意得:-2a+a=3b+2a ,即a=-b ; 故答案为:-b ; (2)由题意得:2322283a a b aa ab b-+=+⎧⎨-+=-+⎩ 解得:22a b =-⎧⎨=⎩故答案为:a=-2,b=2(3)由题意得:2222223a a a a a a a ++-=+++,即:23a a +=-22223322a a a b a a a a +++=++++,可得:2223b a a =--+;()2232(3)39b a a =-+=⨯-+=+故答案为9.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的3个数(或代数式)的和都相等"列出等式. 2.(1)2,14;(2)B ;(3)21()3-,45;(4)21()n a -;(5)29- 【解析】 【分析】(1)利用题中的新定义计算即可求出值; (2)利用题中的新定义计算即可求出值; (3)将原式变形即可得到结果; (4)根据题意确定出所求即可; (5)原式变形后,计算即可求出值. 【详解】 (1)3111111222222⎛⎫=÷÷=÷=⎪⎝⎭, ()()()()()4111222221224-=-÷-÷-÷-=⨯⨯=, 故答案为:2,14;(2)A .任何非零数的2次商都等于1,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 .对于任何正整数n ,当n 为奇数时,()111n --=-;当n 为偶数时,()111n --=,原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 .除零外的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偶数次商都相等,奇数次商互为相反数,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 .负数的奇数次商结果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商结果是正数,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 ;(3)()()()()()433333-=-÷-÷-÷-111()()33=⨯-⨯-21()3=-;611111115555555⎛⎫=÷÷÷÷÷ ⎪⎝⎭ 15555=⨯⨯⨯⨯45=;故答案为:21()3-,45; (4)由(3)得到规律:21()n n a a-=,所以,将一个非零有理数a 的n 次商写成乘方(幂)的形式等于21()n a-,故答案为:21()n a-;(5)201923420201111162366⎛⎫⎛⎫⎛⎫⎛⎫÷-÷---⨯ ⎪ ⎪ ⎪ ⎪⎝⎭⎝⎭⎝⎭⎝⎭()()()2019324220202112366---⎛⎫=÷-÷---⨯ ⎪⎝⎭201820181111162966⎛⎫⎛⎫⎛⎫=⨯-⨯-⨯⨯ ⎪ ⎪⎪⎝⎭⎝⎭⎝⎭201811161866⎛⎫⎛⎫=--⨯⨯ ⎪ ⎪⎝⎭⎝⎭11186=-- 29=-.【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新定义的理解与运用;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对新定义,其实就是多个数的除法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3.(1)4-,1,6;(2)能;(3)5t +,53t +;(4)3AB BC -的值不会随时间t 的变化而变化,值为10 【解析】 【分析】(1)由一次项系数、最小的正整数、单项式次数的定义回答即可, (2)计算线段长度,若AB BC =则重叠,(3)线段长度就用两点表示的数相减,用较大的数减较小的数即可, (4)根据(3)的结果计算即可. 【详解】(1)观察数轴可知,4a =-,1b =,6c =. 故答案为:4-;1;6.(2)()145AB =--=,615BC =-=,AB BC =, 则若将数轴在点B 处折叠,点A 与点C 能重合. 故答案为:能.(3)经过t 秒后43a t =--,12b t =-,6c t =+,则5AB a b t =-=+,53BC b c t =-=+.故答案为:5t +;53t +. (4)5AB t =+, ∴3153AB t =+. 又53BC t =+,∴()()315353AB BC t t -=+-+15353t t =+--10=.故3AB BC -的值不会随时间t 的变化而变化,值为10. 【点睛】本题考查列代数式求值,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多项式的项与次数,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在数轴上表示实数,解题的关键是用字母表示线段长度. 4.(1)3,3,1a -;(2)①42c -;②72-或152;③6 【解析】 【分析】(1)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答即可;(2)①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AC 与BC 的值,然后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化简绝对值,进一步即可求出结果;②分电子蚂蚁在点A 左侧、在点A 、B 之间和在点B 右侧三种情况,先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和绝对值的性质化简绝对值,再解方程即可求出答案; ③代数式15c c 表示数轴上有理数c 所对应的点到﹣1和5所对应的两点距离之和,于是可确定当15c -≤≤时,代数式15c c 取得最小值,据此解答即可.【详解】解:(1)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523-=; 数轴上表示﹣2和﹣5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53---=; 数轴上表示1和a 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a -; 故答案为:3,3,1a -; (2)①∵电子蚂蚁在点A 的左侧,∴11AC c c =--=--,55BC c c =-=-, ∴1542AC BC c c c +=--+-=-;②若电子蚂蚁在点A 左侧,即1c <-,则10c +<,50c -<, ∵1511c c ,∴()()1511c c -+--=,解得:72c =-; 若电子蚂蚁在点A 、B 之间,即15c -≤≤,则10c +>,50c -<, ∵1511c c ,∴15611c c ++-=≠,故此种情况不存在;若电子蚂蚁在点B 右侧,即5c >,则10c +>,50c ->, ∵1511c c ,∴()()1511c c ++-=,解得:152c =;综上,c 表示的数是72-或152; ③∵代数式15c c 表示数轴上有理数c 所对应的点到﹣1和5所对应的两点距离之和,∴当15c -≤≤时,代数式15c c 的最小值是()516--=,即代数式15c c 的最小值是6.故答案为:6.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绝对值的化简和应用以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等知识,属于常考题型,正确理解题意、熟练掌握上述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5.(1)1.5k ;(2)317,1,3,55h h h h ;(3)5,20-5t 【解析】 【分析】(1)根据速度,求出t=0.5时的路程,即可得到P 、C 间的距离;(2)分由A 去B ,B 返回A 两种情况,各自又分在点C 的左右两侧,分别求值即可; (3)PA 的距离为由A 去B ,B 返回A 两种情况求值. 【详解】(1)由题知: 5/,4, 10v km h AC km AB km ===当0.5t h =时,50.5 2.5s vt kom ==⨯=,即 2.5AP km =425 1.5PC AC AP k ∴=-=-=()2当小明由A 地去B 地过程中: 在AC 之间时, 41355t -==(小时), 在BC 之间时, 4115t +==(小时), 当小明由B 地返回A 地过程中:在BC 之间时, 1024135t ⨯--==(小时), 在AC 之间时, 102(41)1755t ⨯--==(小时),故满足条件的t 值为:317,1,3,55h h h h (3)当小明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AP=vt= 5, 当小明从B 运动到A 的过程中,AP= 20-vt= 20- 5t. 【点睛】此题考查线段的和差的实际应用,掌握题中运用的行程题的公式,正确理解题意即可正确解题.6.(1)2;(2)1cm ;(3)910秒或116秒 【解析】 【分析】(1)将x =﹣3代入原方程即可求解;(2)根据题意作出示意图,点C 为线段AB 上靠近A 点的三等分点,根据线段的和与差关系即可求解;(3)求出D 和B 表示的数,然后设经过x 秒后有PD =2QD ,用x 表示P 和Q 表示的数,然后分两种情况①当点D 在PQ 之间时,②当点Q 在PD 之间时讨论即可求解. 【详解】(1)把x =﹣3代入方程(k +3)x +2=3x ﹣2k 得:﹣3(k +3)+2=﹣9﹣2k , 解得:k =2; 故k =2;(2)当C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当k =2时,BC =2AC ,AB =6cm , ∴AC =2cm ,BC =4cm , ∵D 为AC 的中点, ∴CD =12AC =1cm . 即线段CD 的长为1cm ;(3)在(2)的条件下,∵点A 所表示的数为﹣2,AD =CD =1,AB =6, ∴D 点表示的数为﹣1,B 点表示的数为4.设经过x 秒时,有PD =2QD ,则此时P 与Q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是﹣2﹣2x ,4﹣4x . 分两种情况:①当点D 在PQ 之间时, ∵PD =2QD ,∴()()1222441x x ⎡⎤---=---⎣⎦,解得x =910②当点Q 在PD 之间时, ∵PD =2QD ,∴()()1222144x x ⎡⎤----=---⎣⎦,解得x =116. 答:当时间为910或116秒时,有PD =2QD .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程的解,线段的和与差,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一元一次方程与几何问题,分情况讨论是本题的关键.7.(1)80°,20°;(2)90°;(3)当030AOB <∠<时,45BOM CON ∠+∠=;当3090AOB <∠<,45CON BOM ∠-∠=,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利用平角的定义、角平分线的定义和角的和差即可得出结论(2)设AOM COM x ∠=∠=,再根据已知12BOM COD ∠=∠得出∠BOM=90°-x , 再利用BOC BOM COM ∠=∠+∠即可得出结论(3)分030AOB <∠<,3090AOB <∠<两种情况加以讨论【详解】解:(1)∵∠AOB=40°,∠COD=60°∴∠BOC=180°-∠AOB -∠COD=80°,∠AOC=180°-∠COD =120°∵OM 平分∠AOC∴∠AOM=60°∴∠BOM=∠AOM-∠AOB =20°故答案为:80°,20°(2)∵OM 平分∠AOC∴设AOM COM x ∠=∠=,则1802COD x ∠=-∵12BOM COD ∠=∠ ∴()11802902BOM x x ∠=-=- ∴9090BOC BOM COM x x ∠=∠+∠=-+=(3)当030AOB <∠<时,即OB 在OM 下方时设AOB x ∠=∴90AOC x ∠=-∴1452AOM x ∠=-∴13454522BOM x x x ∠=--=- ∴119022DOA DOB x ∠==-. ∴13909022CON DOC DON x x x ∠=∠-∠=+-+= ∴45BOM CON ∠+∠=②当3090AOB <∠<,即OB 在OM 上方时设AOB x ∠=∴90AOC x ∠=-∴1452AOM x ∠=-∴3452BOM x ∠=- ∴1809090DOC x x ∠=-+=+,∵ON 平分BOD ∠,∴119022DON BOD x ∠=∠=- ∴32CON x ∠= ∴45CON BOM ∠-∠=【点睛】本题考查角的相关计算,难度适中,涉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和邻补角相加等于180°的知识点;同时,里面的小题从易到难,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8.(1)65°;(2)①25°;②35°;③1AON a 2∠=【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得∠COD=1AOD 2∠,∠AOD=∠AOB-∠BOD. (2)①由(1)可得∠AOC =∠COD =65°,∠AON =90°﹣∠AOC =25°②同①可得,∠AOC =∠COD =55°,∠AON =90°﹣∠AOC =35°③根据(2)可直接得出结论.【详解】解:(1)∠AOD=180°﹣∠BOD=130°,∵OC平分∠AOD,∴∠COD=12AOD∠=65°.故答案为:65°;(2)①由(1)可得∠AOC=∠COD=65°,∴∠AON=90°﹣∠AOC=25°,故答案为:25°;②∵∠BOD=70°,∴∠AOD=180°﹣∠BOD=110°,∵OC平分∠AOD,∴∠AOC=1552AOD∠=︒,∵∠MON=90°,∴∠AON=90°﹣∠AOC=35°;③1 AON2∠α=.【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角的和差问题,根据所给图形找出各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9.(1)∠MON的度数为70°.(2)∠MON的度数为62.5°.(3)t的值为20.【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角的和差倍关系转化求出角的度数;(2)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求得:∠MON=12(∠AOB+∠COD)﹣∠COD,代入数据即可求得;(3)由题意得∠AON=12(20°+3t+15°),∠BOM=12(140°﹣20°﹣3t),由此列出方程即可求解.【详解】(1)∵ON平分∠AOC,OM平分∠BOC,∴∠CON=12∠AOC,∠COM=12∠BOC∠MON=∠CON+∠COM=12(∠AOC+∠BOC)=12∠AOB又∠AOB=140°∴∠MON=70°答:∠MON的度数为70°.(2)∵OM平分∠BOC,ON平分∠AOD,∴∠COM=12∠BOC,∠DON=12∠AOD即∠MON=∠COM+∠DON﹣∠COD=12∠BOC+12∠AOD﹣∠COD=12(∠BOC+∠AOD)﹣∠COD.=12(∠BOC+∠AOC+∠COD)﹣∠COD=12(∠AOB+∠COD)﹣∠COD=12(140°+15°)﹣15°=62.5°答:∠MON的度数为62.5°.(3)∠AON=12(20°+3t+15°),∠BOM=12(140°﹣20°﹣3t)又∠AON:∠BOM=19:12,12(35°+3t)=19(120°﹣3t)得t=20答:t的值为20.【点睛】本题考查了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计算,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所求角与已知角的关系转化,然后根据已知条件求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0.(1)130°;(2)∠AOD与∠COE的差不发生变化,为30°;(3)∠AOE=131.25°或175°.【解析】【分析】(1)求出∠COE的度数,即可求出答案;(2)分为两种情况,根据∠AOC=90°和∠DOE=60°求出即可;(3)根据∠AOE=7∠COD、∠DOE=60°、∠AOC=90°求出即可.【详解】(1)∵OC⊥AB,∴∠AOC=90°,∵OD在OA和OC之间,∠COD=20°,∠EOD=60°,∴∠COE=60°-20°=40°,∴∠AOE=90°+40°=130°,故答案为130°;(2)在△ODE旋转过程中,∠AOD与∠COE的差不发生变化,有两种情况:①如图1、∵∠AOD+∠COD=90°,∠COD+∠COE=60°,∴∠AOD-∠COE=90°-60°=30°,②如图2、∵∠AOD=∠AOC+∠COD=90°+∠COD,∠COE=∠DOE+∠DOC=60°+∠DOC,∴∠AOD-∠COE=(90°+∠COD)-(60°+∠COD)=30°,即△ODE在旋转过程中,∠AOD与∠COE的差不发生变化,为30°;(3)如图1、∵∠AOE=7∠COD,∠AOC=90°,∠DOE=60°,∴90°+60°-∠COD=7∠COD,解得:∠COD=18.75°,∴∠AOE=7×18.75°=131.25°;如图2、∵∠AOE=7∠COD,∠AOC=90°,∠DOE=60°,∴90°+60°+∠COD=7∠COD,∴∠COD=25°,∴∠AOE=7×25°=175°,即∠AOE=131.25°或175°.【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有关计算的应用,能根据题意求出各个角的度数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分类思想的运用.11.(1)22.5° (2)12n° (3) 120【解析】【分析】(1)由∠AOE=45°,可以求得∠BOE=135°,再由OC平分∠BOE,可求得∠COE=67.5°,∠EOF为直角,所以可得∠COF=∠EOF-∠EOC=22.5°;(2)由(1)的方法即可得到∠COF=12 n°;(3)先设∠BOF为x°,再根据角的关系得出方程,解答后求出n的值即可.【详解】解:(1)∵∠AOE=45°,∴∠BOE=135°,∵OC平分∠BOE,∴∠COE=67.5°,∵∠EOF为直角,∴∠COF=∠EOF-∠EOC=22.5°,(2))∵∠AOE=n°,∴∠BOE=180°-n°,∵OC平分∠BOE,∴∠COE=12(180°-n°),∵∠EOF为直角,∴∠COF=∠EOF-∠EOC=90°-12(180°-n°)=12n°,(3)设∠BOF为x°,∠AOD为(x+45)°,∠EOB为(90-x)°,OC平分∠BOE,则可得:∠AOD+∠DOC+∠EOB=∠AOB+∠EOC.x+45+x+45+90-x=180+12(90-x),解得:x=30,所以可得:∠EOB=(90-x)°=60°,∠AOE=180°-∠EOB=180°-60°=120°,故n的值是12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定义,邻补角定义,角的和差,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12.(1)图1中小于平角的角∠AOD,∠AOC,∠AOB,∠BOE,∠BOD,∠BOC,∠COE,∠COD,∠DOE;(2)∠BOD=54°;(3)∠AOE+∠AOB+∠AOC+∠AOD+∠BOC+∠BOD+∠BOE+∠COD+∠COE+∠DOE=412°.理由见解析. 【解析】【分析】(1)根据角的定义即可解决;(2)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出∠BOD=12∠AOC+12∠COE,进而求出即可;(3)将图中所有锐角求和即可求得所有锐角的和与∠AOE、∠BOD和∠BOD的关系,即可解题.【详解】(1)如图1中小于平角的角∠AOD,∠AOC,∠AOB,∠BOE,∠BOD,∠BOC,∠COE,∠COD,∠DOE.(2)如图2,∵OB平分∠AOE,OD平分∠COE,∠AOC=108°,∠COE=n°(0<n<72),∴∠BOD=12∠AOD﹣12∠COE+12∠COE=12×108°=54°;(3)如图3,∠AOE=88°,∠BOD=30°,图中所有锐角和为∠AOE+∠AOB+∠AOC+∠AOD+∠BOC+∠BOD+∠BOE+∠COD+∠COE+∠DOE=4∠AOB+4∠DOE=6∠BOC+6∠COD=4(∠AOE﹣∠BOD)+6∠BOD=412°.【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和角的有关计算,本题中将所有锐角的和转化成与∠AOE、∠BOD和∠BOD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最新最全面七年级上册期末压轴题汇编(精华版)
七年级上册期末压轴题汇编一、线段类:1.(本题8分)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D为AC的中点,点E为线段BD的中点(1) 若CD=2C B,AB=10,求BC的长(2) 若CE=BC,求2. (本题12 分)如图,点P是定长线AB上一定点,C 点从P点、D 点B点同时出发分别以每a、b厘米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并满足下列条件:2a b①关于m、n的单项式 2 与-3 的和仍为单项式mn mn②当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时,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1) 直接写出:a=,b=(2) 判断=,并说明理由(3) 在C、D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CD、PB的中点,运动秒时,恰好秒时,恰好3A C=2MN,求此时t t的值3. (本题8 分)如图1,点A、B分别在数轴原点O的左右两侧,且OA=OB,点B对应的数是10(1) 求A 点对应的数(2) 如图2,动点M、N、P 分别从原点O、A、B 同时出发,其中M、N均向右运动,速度分别 4 个单位长度/ 秒、2 个单位长度/ 秒,点P向左运动,速度为5 个单位长度/ 秒.设它们运动时间为秒,当点P是t MN的中点时,求的值t4. (本题12 分)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 C=2AB,点A对应的数是40(1) 若AB=60,求点C到原点的距离(2) 如图2,在(1) 的条件,动点P、Q两点同时从C、A 出发向右运动,同时动点R从点A向左(2)运动,已知点P 的速度是点R 的速度的 3 倍,点Q的速度是点R的速度 2 倍少 5 个单位长度/ 秒,经过5 秒,点Q之间的距离与Q、R之间的距离相等,求动Q的速(3) 如图3,在(1)的条件下,O表示原点,动点P、T 分别从C、O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 从点A 出发向右运动,点P、T、R的速度分别为5 个单位长度/秒,1 个单位长度/秒、2 个单位长度/ 秒,在运动过中,如果点M为线段PT的中点,点N为线OR的中点,证的值不变.若其他条件不变,将R 的速度改为 3 个单位长度/秒,10 秒后,的值为25. 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a,点B 对应的数为b,且a、b 满足| a+3| +(b-2) =0为(1) 求线段AB 的长(2) 点C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且x 是方程2x+1=x-5 的根,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A+PB=BC+AB ,若存在,求出点P 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 如图,若P 点是B 点右侧一点,PA 的中点为M ,N 为PB 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P 点,当P 在B 的右侧运动时,有两个结论:①PM-BN 的值不变;②PM+BN 的值不变,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正确,请判断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6.(12 分)已知数轴上顺次有A、B、C三点,分别表示数a、b、c ,并且满足,b 与c 互为相反数。
七年级数学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Word版 含解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Word 版 含解析)一、压轴题1.请观察下列算式,找出规律并填空.111122=-⨯,1112323=-⨯,1113434=-⨯,1114545=-⨯. 则第10个算式是________,第n 个算式是________.根据以上规律解读以下两题: (1)求111112233420192020++++⨯⨯⨯⨯的值;(2)若有理数a ,b 满足|2||4|0a b -+-=,试求:1111(2)(2)(4)(4)(2016)(2016)ab a b a b a b ++++++++++的值.2.(阅读理解)如果点M ,N 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实数m ,n ,在数轴上M ,N 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MN m n(m n)=->或MN n m(n m)=->或m n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下列问题:已知数轴上点A 与点B 的距离为12个单位长度,点A 在原点的左侧,到原点的距离为24个单位长度,点B 在点A 的右侧,点C 表示的数与点B 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动点P 从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 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 秒.()1点A 表示的数为______,点B 表示的数为______.()2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P 到点A 和点C 的距离:PA =______,PC =______.()3当点P 运动到B 点时,点Q 从A 点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向C 点运动,Q 点到达C 点后,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 ,在点Q 开始运动后,P 、Q 两点之间的距离能否为2个单位?如果能,请求出此时点P 表示的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3.如图,已知∠AOB =120°,射线OP 从OA 位置出发,以每秒2°的速度顺时针向射线OB 旋转;与此同时,射线OQ 以每秒6°的速度,从OB 位置出发逆时针向射线OA 旋转,到达射线OA 后又以同样的速度顺时针返回,当射线OQ 返回并与射线OP 重合时,两条射线同时停止运动. 设旋转时间为t 秒.(1)当t =2时,求∠POQ 的度数; (2)当∠POQ =40°时,求t 的值;(3)在旋转过程中,是否存在t 的值,使得∠POQ =12∠AOQ ?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图,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OD OB ⊥,OE 是BOD ∠的角平分线,85AOE ∠=(1)求COE ∠;(2)COE ∠绕O 点以每秒5的速度逆时针方向旋转t 秒(013t <<),t 为何值时AOC DOE ∠=∠;(3)射线OC 绕O 点以每秒10的速度逆时针方向旋转,射线OE 绕O 点以每秒5的速度顺时针方向旋转,若射线OC OE 、同时开始旋转m 秒(024.5m <<)后得到45AOC EOB ∠=∠,求m 的值. 5.如图,已知点A 、B 是数轴上两点,O 为原点,12AB =,点B 表示的数为4,点P 、Q 分别从O 、B 同时出发,沿数轴向不同的方向运动,点P 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Q 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设运动时间为t ,当PQ 的长为5时,求t 的值及AP 的长.6.已知线段AD =80,点B 、点C 都是线段AD 上的点.(1)如图1,若点M 为AB 的中点,点N 为BD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2)如图2,若BC =10,点E 是线段AC 的中点,点F 是线段BD 的中点,求EF 的长; (3)如图3,若AB =5,BC =10,点P 、Q 分别从B 、C 出发向点D 运动,运动速度分别为每秒移动1个单位和每秒移动4个单位,运动时间为t 秒,点E 为AQ 的中点,点F 为PD 的中点,若PE =QF ,求t 的值.7.如图∠AOB =120°,把三角板60°的角的顶点放在O 处.转动三角板(其中OC 边始终在∠AOB 内部),OE 始终平分∠AOD .(1)(特殊发现)如图1,若OC 边与OA 边重合时,求出∠COE 与∠BOD 的度数. (2)(类比探究)如图2,当三角板绕O 点旋转的过程中(其中OC 边始终在∠AOB 内部),∠COE 与∠BOD 的度数比是否为定值?若为定值,请求出这个定值;若不为定值,请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如图3,在转动三角板的过程中(其中OC 边始终在∠AOB 内部),若OP 平分∠COB ,请画出图形,直接写出∠EOP 的度数(无须证明).8.数轴上有两点A ,B , 点C ,D 分别从原点O 与点B 出发,沿BA 方向同时向左运动. (1)如图,若点N 为线段OB 上一点,AB=16,ON=2,当点C ,D 分别运动到AO ,BN 的中点时,求CD 的长;(2)若点C 在线段OA 上运动,点D 在线段OB 上运动,速度分别为每秒1cm, 4cm ,在点C ,D 运动的过程中,满足OD=4AC ,若点M 为直线AB 上一点,且AM-BM=OM ,求AB OM的值.9.已知AOB ∠是锐角,2AOC BOD ∠=∠.(1)如图,射线OC ,射线OD 在AOB ∠的内部(AOD AOC ∠>∠),AOB ∠与COD ∠互余;①若60AOB ︒∠=,求BOD ∠的度数; ②若OD 平分BOC ∠,求BOD ∠的度数.(2)若射线OD 在AOB ∠的内部,射线OC 在AOB ∠的外部,AOB ∠与COD ∠互补.方方同学说BOD ∠的度数是确定的;圆圆同学说:这个问题要分类讨论,一种情况下BOD ∠的度数是确定的,另一种情况下BOD ∠的度数不确定.你认为谁的说法正确?为什么?10.(1)探究:哪些特殊的角可以用一副三角板画出?在①135︒,②120︒,③75︒,④25︒中,小明同学利用一副三角板画不出来的特殊角是_________;(填序号)(2)在探究过程中,爱动脑筋的小明想起了图形的运动方式有多种.如图,他先用三角板画出了直线EF ,然后将一副三角板拼接在一起,其中45角(AOB ∠)的顶点与60角(COD ∠)的顶点互相重合,且边OA 、OC 都在直线EF 上.固定三角板COD 不动,将三角板AOB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度α,当边OB 与射线OF 第一次重合时停止.①当OB 平分EOD ∠时,求旋转角度α;②是否存在2BOC AOD ∠=∠?若存在,求旋转角度α;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1.已知∠AOB 和∠AOC 是同一个平面内的两个角,OD 是∠BOC 的平分线. (1)若∠AOB=50°,∠AOC=70°,如图(1),图(2),求∠AOD 的度数;(2)若∠AOB=m 度,∠AOC=n 度,其中090090180m n m n <<,<<,<+且m n <,求∠AOD 的度数(结果用含m n 、的代数式表示),请画出图形,直接写出答案.12.点A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3,点B 对应的数为2. (1)如图1点C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 ,且x 是方程2x +1=12x ﹣5的解,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A +PB =12BC +AB ?若存在,求出点P 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如图2,若P 点是B 点右侧一点,PA 的中点为M ,N 为PB 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P 点,当P 在B 的右侧运动时,有两个结论:①PM ﹣34BN 的值不变;②13PM 24+ BN 的值不变,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正确,请判断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压轴题1.111=10111011-⨯,()111=11n n n n -++;(1)20192020;(2)10094040【解析】 【分析】归纳总结得到一般性规律,写出第10个等式及第n 个等式即可; (1)原式变形后,计算即可得到结果;(2)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 与b 的值,代入原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解:第10个算式是111=10111011-⨯, 第n 个算式是()111=11n n n n -++;(1)1111 (12233420192020)++++⨯⨯⨯⨯ =111111 (22320192020)-+-++- =112020-=20192020; (2)∵|2||4|0a b -+-=, ∴a-2=0,b-4=0, ∴a=2,b=4, ∴1111(2)(2)(4)(4)(2016)(2016)ab a b a b a b ++++++++++=111124466820182020++++⨯⨯⨯⨯=1111111...2244620182020⎛⎫-+-++- ⎪⎝⎭=111222020⎛⎫- ⎪⎝⎭=10094040【点睛】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1)2412--;;(2)2t ;362t -;(3)P 、Q 两点之间的距离能为2,此时点P 点Q 表示的数分别是2-,2,2226,33. 【解析】 【分析】()1因为点A 在原点左侧且到原点的距离为24个单位长度,所以点A 表示数24-;点B 在点A 右侧且与点A 的距离为12个单位长度,故点B 表示:241212-+=-;()2因为点P从点A 出发,以每秒运动2两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则t 秒后点P 表示数242t(0t 18-+≤≤,令242t 12-+=,则t 18=时点P 运动到点C),而点A 表示数24-,点C 表示数12,所以()PA 242t 242t =-+--=,PC 242t 12362t =-+-=-;()3以点Q 作为参考,则点P 可理解为从点B 出发,设点Q 运动了m 秒,那么m 秒后点Q 表示的数是244m -+,点P 表示的数是122m -+,再分两种情况讨论:①点Q 运动到点C 之前;②点Q 运动到点C 之后. 【详解】()1设A 表示的数为x ,设B 表示的数是y .x 24=,x 0<∴x 24=- 又y x 12-=y 241212.∴=-+=-故答案为24-;12-.()2由题意可知:t 秒后点P 表示的数是()242t 0t 18-+≤≤,点A 表示数24-,点C表示数12()PA 242t 242t ∴=-+--=,PC 242t 12362t =-+-=-.故答案为2t ;362t -.()3设点Q 运动了m 秒,则m 秒后点P 表示的数是122m -+.①当m 9≤,m 秒后点Q 表示的数是244m -+,则()PQ 24m 4m 122m 2=-+--+=,解得m 5=或7,当m=5时,-12+2m=-2, 当m=7时,-12+2m=2, ∴此时P 表示的是2-或2;②当m 9>时,m 秒后点Q 表示的数是()124m 9--,则()()PQ 124m 9122m 2=----+=, 解得2931m 33或=, 当m=293时,-12+2m=223, 当m=313时,-12+2m=263, 此时点P 表示的数是222633或. 答:P 、Q 两点之间的距离能为2,此时点P 点Q 表示的数分别是2-,2,2226,33.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实数与数轴的相关概念,解题时同时注意数形结合数学思想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用代数式表示出数轴上的动点代表的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3.(1)∠POQ =104°;(2)当∠POQ =40°时,t 的值为10或20;(3)存在,t =12或18011或1807,使得∠POQ =12∠AOQ .【解析】【分析】当OQ ,OP 第一次相遇时,t =15;当OQ 刚到达OA 时,t =20;当OQ ,OP 第二次相遇时,t =30;(1)当t =2时,得到∠AOP =2t =4°,∠BOQ =6t =12°,利用∠POQ =∠AOB -∠AOP-∠BOQ 求出结果即可;(2)分三种情况:当0≤t ≤15时,当15<t ≤20时,当20<t ≤30时,分别列出等量关系式求解即可;(3)分三种情况:当0≤t ≤15时,当15<t ≤20时,当20<t ≤30时,分别列出等量关系式求解即可. 【详解】解:当OQ ,OP 第一次相遇时,2t +6t =120,t =15; 当OQ 刚到达OA 时,6t =120,t =20;当OQ ,OP 第二次相遇时,2t 6t =120+2t ,t =30; (1)当t =2时,∠AOP =2t =4°,∠BOQ =6t =12°, ∴∠POQ =∠AOB -∠AOP-∠BOQ=120°-4°-12°=104°. (2)当0≤t ≤15时,2t +40+6t=120, t =10; 当15<t ≤20时,2t +6t=120+40, t =20; 当20<t ≤30时,2t =6t -120+40, t =20(舍去); 答:当∠POQ =40°时,t 的值为10或20. (3)当0≤t ≤15时,120-8t=12(120-6t ),120-8t=60-3t ,t =12; 当15<t ≤20时,2t –(120-6t )=12(120 -6t ),t=18011. 当20<t ≤30时,2t –(6t -120)=12(6t -120),t=1807. 答:存在t =12或18011或1807,使得∠POQ =12∠AOQ .【分析】本题考查了角的和差关系及列方程解实际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好类,列出关于时间的方程.4.(1)∠COE =20°;(2)当t =11时,AOC DOE ∠=∠;(3)m=296或10114【解析】 【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垂直定义即可求出∠BOD=90°,∠BOE=∠DOE =45°,即可求出∠AOB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求出∠BOC ,从而求出∠COE ;(2)先分别求出OC 与OD 重合时、OE 与OD 重合时和OC 与OA 重合时运动时间,再根据t 的取值范围分类讨论,分别画出对应的图形,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t 即可; (3)先分别求出OE 与OB 重合时、OC 与OA 重合时、OC 为OA 的反向延长线时运动时、OE 为OB 的反向延长线时运动时间,再根据m 的取值范围分类讨论,分别画出对应的图形,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m 即可; 【详解】解:(1)∵OD OB ⊥,OE 是BOD ∠的角平分线, ∴∠BOD=90°,∠BOE=∠DOE=12∠BOD =45° ∵85AOE ∠=∴∠AOB=∠AOE +∠BOE=130° ∵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 ∴∠AOC=∠BOC=12AOB ∠=65° ∴∠COE=∠BOC -∠BOE=20°(2)由原图可知:∠COD=∠DOE -∠COE=25°,故OC 与OD 重合时运动时间为25°÷5°=5s ;OE 与OD 重合时运动时间为45°÷5°=9s ;OC 与OA 重合时运动时间为65°÷5°=13s ; ①当05t <<时,如下图所示∵∠AOD=∠AOB -∠BOD=40°,∠COE=20° ∴∠AOD ≠∠COE∴∠AOD +∠COD ≠∠COE +∠COD ∴此时AOC DOE ∠≠∠; ②当59t <<时,如下图所示∵∠AOD=∠AOB -∠BOD=40°,∠COE=20° ∴∠AOD ≠∠COE∴∠AOD -∠COD ≠∠COE -∠COD ∴此时AOC DOE ∠≠∠; ③当913t <<时,如下图所示:OC 和OE 旋转的角度均为5t此时∠AOC=65°-5t ,∠DOE=5t -45° ∵AOC DOE ∠=∠ ∴65-5t=5t -45 解得:t=11综上所述:当t =11时,AOC DOE ∠=∠.(3)OE 与OB 重合时运动时间为45°÷5°=9s ;OC 与OA 重合时运动时间为65°÷10°=6.5s ; OC 为OA 的反向延长线时运动时间为(180°+65°)÷10=24.5s ;OE 为OB 的反向延长线时运动时间为(180°+45°)÷5=45s ; ①当0 6.5m <<,如下图所示OC 旋转的角度均为10m , OE 旋转的角度均为5m ∴此时∠AOC=65°-10m ,∠BOE=45°-5m ∵45AOC EOB ∠=∠ ∴65-10m =45(45-5m ) 解得:m =296; ②当6.59m <<,如下图所示OC 旋转的角度均为10m , OE 旋转的角度均为5m ∴此时∠AOC=10m -65°,∠BOE=45°-5m∵45AOC EOB ∠=∠ ∴10m -65=45(45-5m ) 解得:m =10114; ③当924.5m <<,如下图所示OC 旋转的角度均为10m , OE 旋转的角度均为5m∴此时∠AOC=10m -65°,∠BOE=5m -45°∵45AOC EOB ∠=∠ ∴10m -65=45(5m -45) 解得:m =296,不符合前提条件,故舍去; 综上所述:m=296或10114.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角的和与差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掌握各角之间的关系、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动角问题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是解决此题的关键.5.13t =,233AP =或t =3,AP =11. 【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可以分两种情况:①当P 向左、Q 向右运动时,根据PQ=OP+OQ+BO 列出关于t 的方程求解,再求出AP 的长;②当P 向右、Q 向左运动时,根据PQ=OP+OQ-BO 列出关于t 的方程求解,再求出AP 的长.【详解】解:∵12AB =,4OB =,∴8OA =.根据题意可知,OP=t ,OQ=2t .①当P 向左、Q 向右运动时,则PQ=OP+OQ+BO ,∴245t t ++=,∴13t =. 此时OP =13,123833AP AO OP =-=-=; ②当P 向右、Q 向左运动时,PQ=OP+OQ-BO ,∴245t t +-=,∴3t =.此时3OP =,8311AP AO OP =+=+=.【点睛】本题考查数轴、线段的计算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解答.6.(1)MN =40;(2)EF=35;(3)509=t 或t =12. 【解析】【分析】 (1)由MN =BM+BN =1122AB BD +即可求出答案; (2)根据EF =AD ﹣AE ﹣DF ,可求出答案;(3)可得PE =AE ﹣AB ﹣BP =52t +,DF =752t -,则QF =55722t -或75522t -,由PE =QF 可得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M 为AB 的中点,N 为BD 的中点, ∴12BM AB =,12BN BD =, ∴MN =BM+BN =1122AB BD +=11804022AD =⨯=; (2)∵E 为AC 的中点,F 为BD 的中点, ∴12AE AC =,12DF BD =, ()()1111352222EF AD AE DF AD AC BD AD AD BC AD BC =--=-+=-+=-=∴ (3)运动t 秒后,AQ =AC+CQ =15+4t ,∵E 为AQ 的中点, ∴115222AE AQ t ==+, ∴1552522PE AE AB BP t t t =--=+--=+, ∵DP =DB ﹣BP =75﹣t ,F 为DP 的中点,∴175222t DF DP==-,又DQ=DC﹣CQ=65﹣4t,∴755576542222tQF DQ DF t t =-=--+=-,或75522 QF DF DQ t=-=-,由PE=QF得:52t+=55722t-或52t+=55722t-解得:509=t或t=12.【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线段的中点,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7.(1)∠BOD=60°,∠COE=30°;(2)∠COE:∠BOD=12;(3)画图见解析;∠POE=30°.【解析】【分析】(1)∵OC边与OA边重合,如图1,根据角的和差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2)①0°≤∠AOC<60°时,如图2,②当60°≤∠AOC≤120°时,如图3,根据角的和差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3)①0°≤∠AOC<60°时,设∠AOC=α,∠BOD=β,②当60°≤∠AOC≤120°时,设∠AOC=α,∠BOD=β,根据角的和差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OC边与OA边重合,如图1,∴∠AOD=60°,∠BOD=∠AOB﹣∠AOD=120°﹣60°=60°,∵OE平分∠AOD,∴∠COE=12∠AOD=30°;(2)①0°≤∠AOC<60°时,如图2,∵OE平分∠AOD,∴∠DOE=12∠AOD,∴∠COE=∠COD﹣∠EOD=60°﹣12∠AOD,∵∠DOB=∠AOB﹣∠AOD=120°﹣∠AOD,∴∠COE:∠BOD=12;②当60°≤∠AOC≤120°时,如图3,∵OE平分∠AOD,∴∠DOE=12∠AOD,∴∠COE=∠EOD﹣∠COD=12∠AOD﹣60°,∵∠DOB=∠AOD﹣∠AOB=∠AOD﹣120°,∴∠COE:∠BOD=12;(3)①0°≤∠AOC<60°时,设∠AOC=α,∠BOD=β,∵∠AOB=120°,∠COD=60°,∴α+β=60°,∴∠AOD=60°+α,∠BOC=60°+β,∵OE始终平分∠AOD,OP平分∠COB,∴∠AOE=12∠AOD=30°+12∂,∠BOP=12∠BOC=30°+12β,∴∠POE=∠AOB﹣∠AOE﹣∠BOP=120°﹣(30°+12∂)﹣(30°+12β)=30°;②当60°≤∠AOC≤120°时,设∠AOC=α,∠BOD=β,∵∠AOB=120°,∠COD=60°,∴∠BOC=120°﹣∠AOC=60°﹣∠BOD,∴120°﹣α=60°﹣β,∴α﹣β=60°,∴∠AOD=120°+β,∠BOC=60°﹣β,∵OE始终平分∠AOD,OP平分∠COB,∴∠DOE=12∠AOD=60°+12β,∠BOP=12∠BOC=30°﹣12β,∴∠POE=∠DOE﹣∠BOD﹣∠BOP=(60°+12∂)﹣β﹣(30°﹣12β)=30°;综上所述,∠POE=3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涉及了角平分线的定义,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角替换等知识点,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对各知识点熟练掌握,学会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8.(1)9;(2)53或1.【解析】【分析】(1)根据C,D分别为AO,BN的中点,可得ND=12BN,CO=12AO,再根据CD=CO+ON+DN,将ND,CO代入可得出结果;(2)根据OD=4AC,BD=4CO,可得出OA:OB=1:4.由点M为直线AB上一点,且AM-BM=OM,分两种情况求解:①当点M在线段AB上,先由已知等量关系得出AO=BM,设AO=x,再用x表示出AB,OM即可得出结果;②当点M在B点右侧时,由. AM-BM=AB=OM可得出结果.【详解】 解:(1)当点C ,D 分别运动到AO ,BN 的中点时,得ND=12BN ,CO=12AO , ∴CD=CO+ON+DN=12AO+ON+12BN=12(AO+BN)+ON=12(AB-ON)+ON , 又AB=16,ON=2,∴CD=12×(16-2)+2=9. (2)∵C,D 两点运动的速度比为1:4,∴BD=4CO.又OD=4AC ,∴BD+OD=4(CO+AC ),∴OB=4OA ,即OA:OB=1:4.若点M 为直线AB 上一点,且AM-BM=OM ,①点M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AM-BM=OM ,∴AO+OM-BM=OM ,∴AO=BM ,设AO=x ,则BM=x ,由OA:OB=1:4,得BO=4x ,AB=5x∴OM=BO-BM=3x ,∴55=33AB x OM x . ②当点M 在B 点右侧时,如图,∵AM-BM=OM ,∴AB=OM ,∴=1.AB OM综上所述:AB OM 的值为53或1.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以及线段中点、线段和差的运算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点的移动与点所表示的数之间的关系9.(1)①10°,②18°;(2)圆圆的说法正确,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①根据∠AOB 与∠COD 互余求出∠COD ,再利用角度的和差关系求出∠AOC+∠BOD=30°,最后根据∠AOC=2∠BOD 即可求出∠BOD ;②设∠BOD=x,根据角平分线表示出∠COD和∠BOC,根据∠AOC=2∠BOD表示出∠AOC,最后根据∠AOB与∠COD互余建立方程求解即可;(2)分两种情况讨论:OC靠近OA时与OC靠近OB时,画出图形分类计算判断即可.【详解】解:(1)①∵∠AOB与∠COD互余,且∠AOB=60°,∴∠COD=90°-∠AOB=30°,∴∠AOC+∠BOD=∠AOB-∠COD=60°-30°=30°,∵∠AOC=2∠BOD,∴2∠BOD+∠BOD=30°,∴∠BOD=10°;②设∠BOD=x,∵OD平分∠BOC,∴∠BOD=∠COD=x,∠BOC=2∠BOD=2x,∵∠AOC=2∠BOD,∴∠AOC=2x,∴∠AOB=∠AOC+∠COD +∠BOD=4x,∵∠AOB与∠COD互余,∴∠AOB+∠COD=90°,即4x+x=90°,∴x=18°,即∠BOD=18°;(2)圆圆的说法正确,理由如下:当OC靠近OB时,如图所示,∵∠AOB与∠COD互补,∴∠AOB+∠COD=180°,∵∠AOB=∠AOD+∠BOD,∠COD=∠BOC+∠BOD,∴∠AOD+∠BOD+∠BOC+∠BOD=180°,∵∠AOC=∠AOD+∠BOD+∠BOC,∴∠AOC+∠BOD=180°,∵∠AOC=2∠BOD,∴2∠BOD+∠BOD=180°,∴∠BOD=60°;当OC 靠近OA 时,如图所示,∵∠AOB 与∠COD 互补,∴∠AOB+∠COD=180°,∵∠AOB=∠AOD+∠BOD ,∠COD=∠AOC+∠AOD ,∴∠AOD+∠BOD+∠AOC+∠AOD=180°,∵∠AOC=2∠BOD ,∴∠AOD+∠BOD+2∠BOD +∠AOD=180°,即3∠BOD+2∠AOD=180°,∵∠AOD 不确定,∴∠BOD 也不确定,综上所述,当OC 靠近OB 时,∠BOD 的度数为60°,当OC 靠近OA 时,∠BOD 的度数不确定,所以圆圆的说法正确.【点睛】本题考查角的计算,正确找出角之间的关系,分情况画出图形解答是解题的关键.10.(1)④;(2)①15α=︒;②当105α=,125α=时,存在2BOC AOD ∠=∠.【解析】【分析】(1)根据一副三角板中的特殊角,运用角的和与差的计算,只要是15°的倍数的角都可以画出来;(2)①根据已知条件得到∠EOD=180°-∠COD=180°-60°=120°,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EOB=12∠EOD=12×120°=60°,于是得到结论; ②当OA 在OD 的左侧时,当OA 在OD 的右侧时,根据角的和差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1)∵135°=90°+45°,120°=90°+30°,75°=30°+45°,∴只有25°不能写成90°、60°、45°、30°的和或差,故画不出;故选④;(2)①因为COD 60∠=,所以EOD 180COD 18060120∠∠=-=-=. 因为OB 平分EOD ∠,所以11EOB EOD 1206022∠∠==⨯=. 因为AOB 45∠=,所以αEOB AOB 604515∠∠=-=-=.②当OA 在OD 左侧时,则AOD 120α∠=-,BOC 135α∠=-.因为BOC 2AOD ∠∠=,所以()135α2120α-=-.解得α105=.当OA 在OD 右侧时,则AOD α120∠=-,BOC 135α∠=-.因为BOC 2AOD ∠∠=,所以()135α2α120-=-. 解得α125=.综合知,当α105=,α125=时,存在BOC 2AOD ∠∠=.【点睛】本题考查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正确的理解题意并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11.(1)图1中∠AOD=60°;图2中∠AOD=10°;(2)图1中∠AOD=n m 2+;图2中∠AOD=n m 2-. 【解析】【分析】(1)图1中∠BOC=∠AOC ﹣∠AOB=20°,则∠BOD=10°,根据∠AOD=∠AOB+∠BOD 即得解;图2中∠BOC=∠AOC+∠AOB=120°,则∠BOD=60°,根据∠AOD=∠BOD ﹣∠AOB 即可得解;(2)图1中∠BOC=∠AOC ﹣∠AOB=n ﹣m ,则∠BOD=n m 2﹣,故∠AOD=∠AOB+∠BOD=n m 2+;图2中∠BOC=∠AOC+∠AOB=m+n ,则∠BOD=n m 2+,故∠AOD=∠BOD ﹣∠AOB=n m 2-. 【详解】解:(1)图1中∠BOC=∠AOC ﹣∠AOB=70°﹣50°=20°,∵OD 是∠BOC 的平分线,∴∠BOD=12∠BOC=10°, ∴∠AOD=∠AOB+∠BOD=50°+10°=60°;图2中∠BOC=∠AOC+∠AOB=120°,∵OD 是∠BOC 的平分线,∴∠BOD=12∠BOC=60°, ∴∠AOD=∠BOD ﹣∠AOB=60°﹣50°=10°;(2)根据题意可知∠AOB=m 度,∠AOC=n 度,其中090090180m n m n <<,<<,<+且m n <,如图1中,∠BOC=∠AOC ﹣∠AOB=n ﹣m ,∵OD 是∠BOC 的平分线,∴∠BOD=12∠BOC=n m 2﹣, ∴∠AOD=∠AOB+∠BOD=n m 2+; 如图2中,∠BOC=∠AOC+∠AOB=m+n ,∵OD 是∠BOC 的平分线,∴∠BOD=12∠BOC=n m 2+, ∴∠AOD=∠BOD ﹣∠AOB=n m 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根据题意进行分类讨论,所有情况都要考虑,切勿遗漏.12.(1)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 ,对应的数为﹣92和72;(2)正确的结论是:PM ﹣34BN 的值不变,且值为2.5.【解析】【分析】(1)先利用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确定出AB 的长,然后求得方程的解,得到C 表示的点,由此求得12BC +AB =8设点P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a ,分①当点P 在点a 的左侧时(a <﹣3)、②当点P 在线段AB 上时(﹣3≤a ≤2)和③当点P 在点B 的右侧时(a >2)三种情况求点P 所表示的数即可;(2)设P 点所表示的数为n ,就有PA =n +3,PB =n ﹣2,根据已知条件表示出PM 、BN 的长,再分别代入①PM ﹣34BN 和②12PM +34BN 求出其值即可解答.【详解】(1)∵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3,点B对应的数为2,∴AB=5.解方程2x+1=12x﹣5得x=﹣4.所以BC=2﹣(﹣4)=6.所以.设存在点P满足条件,且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①当点P在点a的左侧时,a<﹣3,PA=﹣3﹣a,PB=2﹣a,所以AP+PB=﹣2a﹣1=8,解得a=﹣,﹣<﹣3满足条件;②当点P在线段AB上时,﹣3≤a≤2,PA=a﹣(﹣3)=a+3,PB=2﹣a,所以PA+PB=a+3+2﹣a=5≠8,不满足条件;③当点P在点B的右侧时,a>2,PA=a﹣(﹣3)=a+3,PB=a﹣2.,所以PA+PB=a+3+a﹣2=2a+1=8,解得:a=,>2,所以,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对应的数为﹣和.(2)设P点所表示的数为n,∴PA=n+3,PB=n﹣2.∵PA的中点为M,∴PM=12PA=.N为PB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P点,∴BN=PB=×(n﹣2).∴PM﹣34BN=﹣34××(n﹣2),=(不变).②12PM+34BN=+34××(n﹣2)=34n﹣(随P点的变化而变化).∴正确的结论是:PM﹣BN的值不变,且值为2.5.【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数轴的运用,数轴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运用,去绝对值的运用,解答时了灵活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是关键.。
七年级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Word版 含解析)
七年级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Word 版 含解析)一、压轴题1.概念学习:规定:求若干个相同的有理数(均不等于0)的除法运算叫做除方.如:222÷÷,()()()()3333-÷-÷-÷-等,类比有理数的乘方,我们把222÷÷记作32,读作“2的3次商”,()()()()3333-÷-÷-÷-记作()43-,读作“3-的4次商”.一般地,我们把n 个()0a a ≠相除记作n a ,读作“a 的n 次商”.(1)直接写出结果:312⎛⎫= ⎪⎝⎭______,()42-=______.(2)关于除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任何非零数的2次商都等于1 B .对于任何正整数n ,()111n --=-C .除零外的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偶数次商都相等,奇数次商互为相反数D .负数的奇数次商结果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商结果是正数. 深入思考:除法运算能转化为乘法运算,那么有理数的除方运算如何转化为乘方运算呢? (3)试一试,将下列运算结果直接写成乘方(幂)的形式()43-=______ 615⎛⎫= ⎪⎝⎭______ (4)想一想,将一个非零有理数a 的n 次商写成乘方(幂)的形式等于______.(5)算一算:201923420201111162366⎛⎫⎛⎫⎛⎫⎛⎫÷-÷---⨯ ⎪ ⎪ ⎪ ⎪⎝⎭⎝⎭⎝⎭⎝⎭2.如图,点A 、B 是数轴上的两个点,它们分别表示的数是2-和1. 点A 与点B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 . (1)AB= .(2)点P 是数轴上A 点右侧的一个动点,它表示的数是x ,满足217x x ++-=,求x 的值.(3)点C 为6. 若点A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 和点C 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请问:BC AB -的值是否随着运动时间t (秒)的变化而改变? 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3.某市两超市在元旦节期间分别推出如下促销方式: 甲超市:全场均按八八折优惠;乙超市:购物不超过200元,不给于优惠;超过了200元而不超过500元一律打九折;超过500元时,其中的500元优惠10%,超过500元的部分打八折; 已知两家超市相同商品的标价都一样.(1)当一次性购物总额是400元时,甲、乙两家超市实付款分别是多少? (2)当购物总额是多少时,甲、乙两家超市实付款相同?(3)某顾客在乙超市购物实际付款482元,试问该顾客的选择划算吗?试说明理由. 4.已知线段AB =m (m 为常数),点C 为直线AB 上一点,点P 、Q 分别在线段BC 、AC 上,且满足CQ =2AQ ,CP =2BP .(1)如图,若AB =6,当点C 恰好在线段AB 中点时,则PQ = ;(2)若点C 为直线AB 上任一点,则PQ 长度是否为常数?若是,请求出这个常数;若不是,请说明理由;(3)若点C 在点A 左侧,同时点P 在线段AB 上(不与端点重合),请判断2AP+CQ ﹣2PQ 与1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5.(1)如图1,在直线AB 上,点P 在A 、B 两点之间,点M 为线段PB 的中点,点N 为线段AP 的中点,若AB n =,且使关于x 的方程()46n x n -=-无解. ①求线段AB 的长;②线段MN 的长与点P 在线段AB 上的位置有关吗?请说明理由; (2)如图2,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点P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试说明PA PBPC+的值不变.6.小刚运用本学期的知识,设计了一个数学探究活动.如图1,数轴上的点M ,N 所表示的数分别为0,12.将一枚棋子放置在点M 处,让这枚棋子沿数轴在线段MN 上往复运动(即棋子从点M 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当运动到点N 处,随即沿数轴向左运动,当运动到点M 处,随即沿数轴向右运动,如此反复⋯).并且规定棋子按照如下的步骤运动:第1步,从点M 开始运动t 个单位长度至点1Q 处;第2步,从点1Q 继续运动2t 单位长度至点2Q 处;第3步,从点2Q 继续运动3t 个单位长度至点3Q 处…例如:当3t =时,点1Q 、2Q 、3Q 的位置如图2所示.解决如下问题:(1)如果4t =,那么线段13Q Q =______;(2)如果4t <,且点3Q 表示的数为3,那么t =______; (3)如果2t ≤,且线段242Q Q =,那么请你求出t 的值. 7.已知AOB ∠是锐角,2AOC BOD ∠=∠.(1)如图,射线OC ,射线OD 在AOB ∠的内部(AOD AOC ∠>∠),AOB ∠与COD ∠互余;①若60AOB ︒∠=,求BOD ∠的度数; ②若OD 平分BOC ∠,求BOD ∠的度数.(2)若射线OD 在AOB ∠的内部,射线OC 在AOB ∠的外部,AOB ∠与COD ∠互补.方方同学说BOD ∠的度数是确定的;圆圆同学说:这个问题要分类讨论,一种情况下BOD ∠的度数是确定的,另一种情况下BOD ∠的度数不确定.你认为谁的说法正确?为什么?8.分类讨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方法,如果一道题提供的已知条件中包含几种情况,我们可以分情况讨论来求解.例如:已知点A ,B ,C 在一条直线上,若AB =8,BC =3则AC 长为多少?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满足题意的情况有两种:情况 当点C 在点B 的右侧时,如图1,此时,AC =11;情况②当点C 在点B 的左侧时, 如图2此时,AC =5.仿照上面的解题思路,完成下列问题:问题(1): 如图,数轴上点A 和点B 表示的数分别是-1和2,点C 是数轴上一点,且BC =2AB ,则点C 表示的数是.问题(2): 若2x =,3y =求x y +的值.问题(3): 点O 是直线AB 上一点,以O 为端点作射线OC 、OD ,使060AOC ∠=,OC OD ⊥,求BOD ∠的度数(画出图形,直接写出结果).9.已知∠AOD =160°,OB 、OC 、OM 、ON 是∠AOD 内的射线.(1)如图1,若OM 平分∠AOB ,ON 平分∠BOD .当OB 绕点O 在∠AOD 内旋转时,求∠MON 的大小;(2)如图2,若∠BOC =20°,OM 平分∠AOC ,ON 平分∠BOD .当∠BOC 绕点O 在∠AOD 内旋转时,求∠MON 的大小;(3)在(2)的条件下,若∠AOB =10°,当∠B0C 在∠AOD 内绕着点O 以2度/秒的速度逆时针旋转t 秒时,∠AOM =23∠DON.求t 的值. 10.已知120AOB ∠︒= (本题中的角均大于0︒且小于180︒)(1)如图1,在AOB ∠内部作COD ∠,若160AOD BOC ∠∠︒+=,求COD 的度数;(2)如图2,在AOB ∠内部作COD ∠,OE 在AOD ∠内,OF 在BOC ∠内,且3DOE AOE ∠∠=,3COF BOF ∠=∠,72EOF COD ∠=∠,求EOF ∠的度数;(3)射线OI 从OA 的位置出发绕点O 顺时针以每秒6︒的速度旋转,时间为t 秒(050t <<且30t ≠).射线OM 平分AOI ∠,射线ON 平分BOI ∠,射线OP 平分MON ∠.若3MOI POI ∠=∠,则t = 秒.11.如图,点O 在直线AB 上,OC ⊥AB ,△ODE 中,∠ODE =90°,∠EOD =60°,先将△ODE 一边OE 与OC 重合,然后绕点O 顺时针方向旋转,当OE 与OB 重合时停止旋转. (1)当OD 在OA 与OC 之间,且∠COD =20°时,则∠AOE =______;(2)试探索:在△ODE 旋转过程中,∠AOD 与∠COE 大小的差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这个差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3)在△ODE 的旋转过程中,若∠AOE =7∠COD ,试求∠AOE 的大小.12.如图1,射线OC 在∠AOB 的内部,图中共有3个角:∠AOB 、∠AOC 和∠BOC,若其中有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一个角度数的三倍,则称射线OC 是∠AOB 的“奇分线”,如图2,∠MPN=42°: (1)过点P 作射线PQ,若射线PQ 是∠MPN 的“奇分线”,求∠MPQ ;(2)若射线PE 绕点P 从PN 位置开始,以每秒8°的速度顺时针旋转,当∠EPN 首次等于180°时停止旋转,设旋转的时间为t (秒).当t 为何值时,射线PN 是∠EPM 的“奇分线”?【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压轴题1.(1)2,14;(2)B ;(3)21()3-,45;(4)21()n a -;(5)29- 【解析】 【分析】(1)利用题中的新定义计算即可求出值; (2)利用题中的新定义计算即可求出值; (3)将原式变形即可得到结果; (4)根据题意确定出所求即可; (5)原式变形后,计算即可求出值. 【详解】 (1)3111111222222⎛⎫=÷÷=÷=⎪⎝⎭, ()()()()()4111222221224-=-÷-÷-÷-=⨯⨯=, 故答案为:2,14; (2)A .任何非零数的2次商都等于1,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 .对于任何正整数n ,当n 为奇数时,()111n --=-;当n 为偶数时,()111n --=,原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 .除零外的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偶数次商都相等,奇数次商互为相反数,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 .负数的奇数次商结果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商结果是正数,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 ;(3)()()()()()433333-=-÷-÷-÷-111()()33=⨯-⨯-21()3=-;611111115555555⎛⎫=÷÷÷÷÷ ⎪⎝⎭ 15555=⨯⨯⨯⨯45=;故答案为:21()3-,45; (4)由(3)得到规律:21()n n a a-=,所以,将一个非零有理数a 的n 次商写成乘方(幂)的形式等于21()n a-,故答案为:21()n a-;(5)201923420201111162366⎛⎫⎛⎫⎛⎫⎛⎫÷-÷---⨯ ⎪ ⎪ ⎪ ⎪⎝⎭⎝⎭⎝⎭⎝⎭()()()2019324220202112366---⎛⎫=÷-÷---⨯ ⎪⎝⎭201820181111162966⎛⎫⎛⎫⎛⎫=⨯-⨯-⨯⨯ ⎪ ⎪⎪⎝⎭⎝⎭⎝⎭201811161866⎛⎫⎛⎫=--⨯⨯ ⎪ ⎪⎝⎭⎝⎭11186=-- 29=-.【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新定义的理解与运用;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对新定义,其实就是多个数的除法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2.(1)3.(2)存在.x 的值为3.(3)不变,为2. 【解析】 【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和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即可求解;(2)分两种情况讨论,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方程即可求解;(3)先确定运动t 秒后,A 、B 、C 三点对应的数,再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解:(1)∵点A、B是数轴上的两个点,它们分别表示的数是2-和1∴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2)=3.故答案为3.(2)存在.理由如下:①若P点在A、B之间,x+2+1-x=7,此方程不成立;②若P点在B点右侧,x+2+x-1=7,解得x=3.答:存在.x的值为3.-的值不随运动时间t(秒)的变化而改变,为定值,是2.理由如下:(3)BC AB运动t秒后,A点表示的数为-2-t,B点表示的数为1+2t,C点表示的数为6+5t.所以AB=1+2t-(-2-t)=3+3t.BC=6+5t-(1+2t)=5+3t.所以BC-AB=5+3t-3-3t=2.【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数轴、非负数、两点之间的距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数轴上动点的运动情况.3.(1)甲超市实付款352元,乙超市实付款 360元;(2)购物总额是625元时,甲、乙两家超市实付款相同;(3)该顾客选择不划算.【解析】【分析】(1)根据两超市的促销方案,即可分别求出:当一次性购物标价总额是400元时,甲、乙两超市实付款;(2)设当标价总额是x元时,甲、乙超市实付款一样.根据两超市的促销方案结合两超市实付款相等,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3)设购物总额是x元,根据题意列方程求出购物总额,然后计算若在甲超市购物应付款,比较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甲超市实付款:400×0.88=352元,乙超市实付款:400×0.9=360元;(2)设购物总额是x元,由题意知x>500,列方程:0.88x=500×0.9+0.8(x-500)∴x=625∴购物总额是625元时,甲、乙两家超市实付款相同.(3)设购物总额是x元,购物总额刚好500元时,在乙超市应付款为:500×0.9=450(元),482>450,故购物总额超过500元.根据题意得:500×0.9+0.8(x-500)=482∴x=540∴0.88x=475.2<482∴该顾客选择不划算.【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两超市的促销方案,列式计算;(2)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3)求出购物总额.4.(1)4;(2)PQ是一个常数,即是常数23m;(3)2AP+CQ﹣2PQ<1,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AB=6,CQ=2AQ,CP=2BP,以及线段的中点的定义解答;(2)由题意根据已知条件AB=m(m为常数),CQ=2AQ,CP=2BP进行分析即可;(3)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求得2AP+CQ﹣2PQ=0,即可得出2AP+CQ﹣2PQ与1的大小关系.【详解】解:(1)∵CQ=2AQ,CP=2BP,∴CQ=23AC,CP=23BC,∵点C恰好在线段AB中点,∴AC=BC=12AB,∵AB=6,∴PQ=CQ+CP=23AC+23BC=23×12AB+23×12AB=23×AB=23×6=4;故答案为:4;(2)①点C在线段AB上:∵CQ=2AQ,CP=2BP,∴CQ=23AC,CP=23BC,∵AB=m(m为常数),∴PQ=CQ+CP=23AC+23BC=23×(AC+BC)=23AB=23m;②点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CQ=2AQ,CP=2BP,∴CQ=23AC,CP=23BC,∵AB=m(m为常数),∴PQ =CP ﹣CQ =23BC ﹣23AC =23×(BC ﹣AC )=23AB =23m ; ③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CQ =2AQ ,CP =2BP ,∴CQ =23AC ,CP =23BC , ∵AB =m (m 为常数),∴PQ =CQ ﹣CP =23AC ﹣23BC =23×(AC ﹣BC )=23AB =23m ; 故PQ 是一个常数,即是常数23m ; (3)如图:∵CQ =2AQ , ∴2AP+CQ ﹣2PQ =2AP+CQ ﹣2(AP+AQ ) =2AP+CQ ﹣2AP ﹣2AQ =CQ ﹣2AQ =2AQ ﹣2AQ =0,∴2AP+CQ ﹣2PQ <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段上两点间的距离,掌握线段的中点的性质、线段的和差运算是解题的关键.5.(1)①AB=4;②线段MN 的长与点P 在线段AB 上的位置无关,理由见解析; (2)见解析. 【解析】 【分析】(1)由关于x 的方程()46n x n -=-无解.可得4n -=0,从而可求得n 的值; (2)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知PN=12AP ,PM=12PB ,从而得到MN=12(PA+PB )=12AB ,于是可求;(3)设AB=a ,BP=b .先表示PB+PA 的长,然后再表示PC 的长,最后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解:(1)①∵关于x 的方程()46n x n -=-无解.∴4n -=0,解得:n=4.故AB=4.②线段MN 的长与点P 在线段AB 上的位置无关,理由如下:∵M 为线段PB 的中点,∴PM= 12PB . 同理:PN= 12AP .. ∴MN=PN+PM=12(PB+AP )= 12AB= 12×4=2. ∴线段MN 的长与点P 在线段AB 上的位置无关.(2)设AB=a ,BP=b ,则PA+PB=a+b+b=a+2b .∵C 是AB 的中点,1122BC AB a ∴== 12PC PB BC a b ∴=+=+ 2212PA PB a b PC a b ++∴==+, 所以PA PB PC+的值不变.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点的有关计算,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6.(1)4;(2)12或72;(3)27或2213或2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得出棋子一共运动了t+2t+3t=6t 个单位长度,当t=4时,6t=24,为MN 长度的整的偶数倍,即棋子回到起点M 处,点3Q 与M 点重合,从而得出13Q Q 的长度.(2)根据棋子的运动规律可得,到3Q 点时,棋子运动运动的总的单位长度为6t,,因为t<4,由(1)知道,棋子运动的总长度为3或12+9=21,从而得出t 的值.(3)若t 2,≤则棋子运动的总长度10t 20≤,可知棋子或从M 点未运动到N 点或从N 点返回运动到2Q 的左边或从N 点返回运动到2Q 的右边三种情况可使242Q Q =【详解】解:(1)∵t+2t+3t=6t,∴当t=4时,6t=24,∵24122=⨯,∴点3Q 与M 点重合,∴134Q Q =(2)由已知条件得出:6t=3或6t=21, 解得:1t 2=或7t 2= (3)情况一:3t+4t=2, 解得:2t 7= 情况二:点4Q 在点2Q 右边时:3t+4t+2=2(12-3t) 解得:22t 13=情况三:点4Q 在点2Q 左边时:3t+4t-2=2(12-3t)解得:t=2.综上所述:t 的值为,2或27或2213. 【点睛】本题是一道探索动点的运动规律的题目,考查了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探索规律的能力,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要注意分多种情况讨论.7.(1)①10°,②18°;(2)圆圆的说法正确,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①根据∠AOB 与∠COD 互余求出∠COD ,再利用角度的和差关系求出∠AOC+∠BOD=30°,最后根据∠AOC=2∠BOD 即可求出∠BOD ;②设∠BOD=x ,根据角平分线表示出∠COD 和∠BOC ,根据∠AOC=2∠BOD 表示出∠AOC ,最后根据∠AOB 与∠COD 互余建立方程求解即可;(2)分两种情况讨论:OC 靠近OA 时与OC 靠近OB 时,画出图形分类计算判断即可.【详解】解:(1)①∵∠AOB 与∠COD 互余,且∠AOB=60°,∴∠COD=90°-∠AOB=30°,∴∠AOC+∠BOD=∠AOB -∠COD=60°-30°=30°,∵∠AOC=2∠BOD ,∴2∠BOD+∠BOD=30°,∴∠BOD=10°;②设∠BOD=x ,∵OD 平分∠BOC ,∴∠BOD=∠COD=x ,∠BOC=2∠BOD=2x ,∵∠AOC=2∠BOD ,∴∠AOC=2x,∴∠AOB=∠AOC+∠COD +∠BOD=4x,∵∠AOB与∠COD互余,∴∠AOB+∠COD=90°,即4x+x=90°,∴x=18°,即∠BOD=18°;(2)圆圆的说法正确,理由如下:当OC靠近OB时,如图所示,∵∠AOB与∠COD互补,∴∠AOB+∠COD=180°,∵∠AOB=∠AOD+∠BOD,∠COD=∠BOC+∠BOD,∴∠AOD+∠BOD+∠BOC+∠BOD=180°,∵∠AOC=∠AOD+∠BOD+∠BOC,∴∠AOC+∠BOD=180°,∵∠AOC=2∠BOD,∴2∠BOD+∠BOD=180°,∴∠BOD=60°;当OC靠近OA时,如图所示,∵∠AOB与∠COD互补,∴∠AOB+∠COD=180°,∵∠AOB=∠AOD+∠BOD,∠COD=∠AOC+∠AOD,∴∠AOD+∠BOD+∠AOC+∠AOD=180°,∵∠AOC=2∠BOD,∴∠AOD+∠BOD+2∠BOD +∠AOD=180°,即3∠BOD+2∠AOD=180°,∵∠AOD不确定,∴∠BOD也不确定,综上所述,当OC 靠近OB 时,∠BOD 的度数为60°,当OC 靠近OA 时,∠BOD 的度数不确定,所以圆圆的说法正确.【点睛】本题考查角的计算,正确找出角之间的关系,分情况画出图形解答是解题的关键.8.问题(1)点C 表示的数是8或-4;问题(2)x y +的值为1,-1,5,-5;问题(3)150BOD ∠= , 30BOD ∠=;见解析.【解析】【分析】问题(1)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当C 在B 的左侧以及当C 在B 的右侧,并依据BC=2AB 进行分析计算.问题(2)利用2x =,3y =得到2,3x y =±=±,再进行分类讨论代入x ,y 求值. 问题(3)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角的和差关系进行计算,直接写出答案.【详解】解:问题(1) 点C 是数轴上一点,且BC=2AB ,结合数轴可知当C 在B 的左侧以及当C 在B 的右侧分别为-4或8.问题(2)∵2x =,3y =∴2, 3.x y =±=±情况① 当x=2,y=3时,x y +=5,情况② 当x=2,y=-3时,x y +=-1,情况③ 当x=-2,y=3时,x y +=1,情况④ 当x=-2,y=-3时,x y +=-5,所以,x y +的值为1,-1,5,-5.问题⑶【点睛】本题考查有理数与数轴,垂线的定义以及角的运算,根据题意画出图像进行分析.9.(1)∠MON 的度数为80°;(2)∠MON 的度数为70°或90°;(3)t 的值为21.【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进行角的计算即可;(2)分两种情况画图形,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进行角的计算即可;(3)根据(2)中前一种情况用含t 的式子表示角度,再根据已知条件即可求解.【详解】解:(1)因为∠AOD =160°,OM平分∠AOB,ON平分∠BOD,所以∠MOB=12∠AOB,∠BON=12∠BOD,即∠MON=∠MOB+∠BON=12∠AOB+12∠BOD=12(∠AOB+∠BOD)=12∠AOD=80°,答:∠MON的度数为80°;(2)因为OM平分∠AOC,ON平分∠BOD,所以∠MOC=12∠AOC,∠BON=12∠BOD,①射线OC在OB左侧时,如图:∠MON=∠MOC+∠BON﹣∠BOC=12∠AOC+12∠BOD﹣∠BOC=12(∠AOC+∠BOD)﹣∠BOC=12(∠AOD+∠BOC)﹣∠BOC=12×180°﹣20°=70°;②射线OC在OB右侧时,如图:∠MON=∠MOC+∠BON+∠BOC=12∠AOC+12∠BOD+∠BOC =12(∠AOC+∠BOD)+∠BOC =12(∠AOD ﹣∠BOC)+∠BOC =12×140°+20° =90°;答:∠MON 的度数为70°或90°.(3)∵射线OB 从OA 逆时针以2°每秒的速度旋转t 秒,∠COB =20°,∴根据(2)中的第一种情况,得∠AOC =∠AOB+∠COB =2t°+10°+20°=2t°+30°.∵射线OM 平分∠AOC ,∴∠AOM =12∠AOC =t°+15°. ∵∠BOD =∠AOD ﹣∠BOA ,∠AOD =160°,∴∠BOD =150°﹣2t°.∵射线ON 平分∠BOD ,∴∠DON =12∠BOD =75°﹣t°. 又∵∠AOM :∠DON =2:3,∴(t+15):(75﹣t)=2:3,解得t =21. 根据(2)中的第二中情况,观察图形可知:这种情况不可能存在∠AOB=10°.答:t 的值为21.【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计算.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已知(已设)角,去计算或者表示未知角.10.(1)40º;(2)84º;(3)7.5或15或45【解析】【分析】(1)利用角的和差进行计算便可;(2)设AOE x ∠=︒,则3EOD x ∠=︒,BOF y ∠=︒,通过角的和差列出方程解答便可;(3)分情况讨论,确定∠MON 在不同情况下的定值,再根据角的和差确定t 的不同方程进行解答便可.【详解】解:(1))∵∠AOD+∠BOC=∠AOC+∠COD+∠BOD+∠COD=∠AOB+∠COD又∵∠AOD+∠BOC=160°且∠AOB=120°∴COD AOD BOC AOB ∠=∠+∠-∠160120=︒-︒40=︒ (2)3DOE AOE ∠=∠,3COF BOF ∠=∠∴设AOE x ∠=︒,则3EOD x ∠=︒,BOF y ∠=︒则3COF y ∠=︒,44120COD AQD BOC AOB x y ∴∠=∠+∠-∠=︒+︒-︒EOF EOD FOC COD ∠=∠+∠-∠()()3344120120x y x y x y =︒+︒-︒+︒-︒=︒-︒+︒72EOF COD ∠=∠ 7120()(44120)2x y x y ∴-+=+- 36x y ∴+=120()84EOF x y ∴︒+︒︒∠=-=(3)当OI 在直线OA 的上方时,有∠MON=∠MOI+∠NOI=12(∠AOI+∠BOI ))=12∠AOB=12×120°=60°, ∠PON=12×60°=30°, ∵∠MOI=3∠POI , ∴3t=3(30-3t )或3t=3(3t-30),解得t=152或15; 当OI 在直线AO 的下方时,∠MON═12(360°-∠AOB)═12×240°=120°,∵∠MOI=3∠POI,∴180°-3t=3(60°-61202t-)或180°-3t=3(61202t--60°),解得t=30或45,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t的值为152s或15s或30s或45s.【点睛】此是角的和差的综合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和差计算,一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旋转的性质,有一定的难度,体现了用方程思想解决几何问题,分情况讨论是本题的难点,要充分考虑全面,不要漏掉解.11.(1)130°;(2)∠AOD与∠COE的差不发生变化,为30°;(3)∠AOE=131.25°或175°.【解析】【分析】(1)求出∠COE的度数,即可求出答案;(2)分为两种情况,根据∠AOC=90°和∠DOE=60°求出即可;(3)根据∠AOE=7∠COD、∠DOE=60°、∠AOC=90°求出即可.【详解】(1)∵OC⊥AB,∴∠AOC=90°,∵OD在OA和OC之间,∠COD=20°,∠EOD=60°,∴∠COE=60°-20°=40°,∴∠AOE=90°+40°=130°,故答案为130°;(2)在△ODE旋转过程中,∠AOD与∠COE的差不发生变化,有两种情况:①如图1、∵∠AOD+∠COD=90°,∠COD+∠COE=60°,∴∠AOD-∠COE=90°-60°=30°,②如图2、∵∠AOD=∠AOC+∠COD=90°+∠COD,∠COE=∠DOE+∠DOC=60°+∠DOC,∴∠AOD-∠COE=(90°+∠COD)-(60°+∠COD)=30°,即△ODE在旋转过程中,∠AOD与∠COE的差不发生变化,为30°;(3)如图1、∵∠AOE=7∠COD,∠AOC=90°,∠DOE=60°,∴90°+60°-∠COD=7∠COD,解得:∠COD=18.75°,∴∠AOE=7×18.75°=131.25°;如图2、∵∠AOE=7∠COD,∠AOC=90°,∠DOE=60°,∴90°+60°+∠COD=7∠COD,∴∠COD=25°,∴∠AOE=7×25°=175°,即∠AOE=131.25°或175°.【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有关计算的应用,能根据题意求出各个角的度数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分类思想的运用.12.(1)10.5°或14°或28°或31.5°;(2)74或218或212或634【解析】【分析】(1)分4种情况,根据奇分线定义即可求解;(2)分4种情况,根据奇分线定义得到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1)如图1,∵∠MPN=42°,∵当PQ是∠MPN的3等分线时,∴∠MPQ=13∠MPN=13×42°=14°或∠MPQ=23∠MPN=23×42°=28°∵当PQ是∠MPN的4等分线时,∴∠MPQ=14∠MPN==14×42°=10.5°或∠MPQ=34∠MPN=34×42°=31.5°;∠MPQ=10.5°或14°或28°或31.5°;(2)依题意有①当3×8t=42时,解得t=74;②当2×8t=42时,解得t=218;③当8t=2×42时,解得t=212.④当8t=3×42时,解得:t=634,故当t为74或218或212或634时,射线PN是∠EPM的“奇分线”.【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新定义奇分线,以及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理解“奇分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初一上学期数学压轴题期末复习试卷带答案
初一上学期数学压轴题期末复习试卷带答案一、压轴题1 .如图1,0为直线A8上一点,过点0作射线OC, N40C= 30° ,将一直角三角板〔其中NP=30°〕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Q在射线O八上,另一边OP与OC都在直线48的上方.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1〕如图2,经过t秒后,OP恰好平分N8OC.①求f的值:②此时OQ是否平分NAOC?请说明理由;〔2〕假设在三角板转动的同时,射线OC也绕O点以每秒6°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3,那么经过多长时间OC平分NPOQ?请说明理由:〔3〕在〔2〕问的根底上,经过多少秒OC平分NPO8?〔直接写出结果〕.2 .如图1,己知面积为12的长方形ABCD, 一边AB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一2,点B 表示的数为1,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点P运动时间为t 〔t>0〕秒.图1 图2〔1〕长方形的边AD长为单位长度;〔2〕当三角形ADP而积为3时,求P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多少;〔3〕如图2,假设动点Q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与P点出发时间相同.那么当三角形BDQ,三角形BPC两者面积之差为,时,直接写出运动时2间t的值.3 .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8, B是数轴上位于点A左侧一点,且AB=22,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t>0〕秒. 〔1〕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点P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假设点P、Q同时出发,问多少秒时P、Q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3〕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假设点P、Q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Q?〔4〕假设M为AP的中点,N为BP的中点,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假设变化,请说明理由,假设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B O A0 84 .己知多项式3x6-2x2-4的常数项为a,次数为b.〔1〕设.与b分别对应数轴上的点4点8,请直接写出, b=,并在数轴上确定点4、点8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点P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八向8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①假设%-P8=6,求t的值,并写出此时点P所表示的数:②假设点P从点4出发,到达点8后再以相同的速度返回点4在返回过程中,求当0P=3 时,t为何值?-8 0;85 .有理数a, b, c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为A, B, C,且满足〔a-1〕2+|ab+3|=0, c=-2a+b.।।।।।।।।।; ,-4-3 -2 -1 0 1 2 3 4 5-4 -3 -2 -1 0 1 2 3 4 5〔1〕分别求a, b, c的值;〔2〕假设点A和点B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数轴上同时相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i〕是否存在一个常数k,使得3BC-k・AB的值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不随运动时间t的改变而改变?假设存在,求出k的值: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ii〕假设点C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与点A, B同时运动,何时点C为线段AB的三等分点?请说明理由.6 .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 B是数轴上在A左侧的一点,且A, B两点间的距离为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1〕设运动时间为t0〕秒,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是,点P表示的数是〔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假设点P、Q 同时出发,求:①当点P运动多少秒时,点P与点Q相遇?②当点P运动多少秒时,点P与点Q 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7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的坐标为〔2, 8〕,点N的坐标为〔2, 6〕,将线段MN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PQ 〔点P和点Q分别是点M和点N的对应点〕,连接MP、NQ,点K 是线段MP的中点.〔1〕求点K的坐标:〔2〕假设长方形PMNQ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正下方运动,〔点A、B、C、D、E分别是点M、N、Q、P、K的对应点〕,当BC与x轴重合时停止运动,连接OA、0E,设运动时间为t 秒,请用含t的式子表示三角形OAE的面积S 〔不要求写出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连接OB、0D,问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三角形OBD的面积等于三角形OAE的面积,?假设存在,请求出t值;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数学中应用极为广泛.观察以下根据一定规律堆砌的钢管的横截面图:用含n的式子表示第n个图的钢管总数.〔分析思路〕图形规律中暗含数字规律,我们可以采用分步的方法,从图形排列中找规律;把图形看成几个局部的组合,并保持结构,找到每一局部对应的数字规律,进而找到整个图形对应的数字规律.如:要解决上而问题,我们不妨先从特例入手:〔统一用S表示钢管总数〕〔解决问题〕⑴如图,如果把每个图形根据它的行来分割观察,你发现了这些钢管的堆砌规律了吗?像n=l、n=2的情形那样,在所给横线上,请用数学算式表达你发现的规律.S=l+2 S=2+3+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其实,对同一个图形,我们的分析眼光可以是不同的.请你像⑴那样保持结构的、对每一个所给图形添加分割线,提供与⑴不同的分割方式;并在所给横线上,请用数学算式表达你发现的规律:⑶用含n的式子列式,并计算第n个图的钢管总数.9 .如图,P是定长线段A8上一点,C、.两点分别从P、8出发以l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48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在线段8P上〕〔1〕假设C、.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C,请说明P点在线段A8上的位置:III 1 1 A CP D3〔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48上一点,且4Q-8Q=PQ,求丝的值.AB। ____________ । --------------------------------------------------------------- 1A P B〔3〕在〔1〕的条件下,假设C、.运动5秒后,恰好有CD =,AB.此时C点停止运动, 2.点继续运动〔.点在线段P8上〕,M、A/分别是CD、P.的中点,以下结论:①PM - PNMN的值不变;②一二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AB求值.111 1 1A CP D310.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3,点8对应的数为2.⑴如图1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且x是方程2x+l二;x-5的解,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BC+A8?假设存在,求出点P对应的数:假设不存在,说明理由:2⑵如图2,假设P点是8点右侧一点,%的中点为N为P8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P点, 13 .问题一:如图1,4, 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6 cm,甲,乙两点分别从相距3cm的A, 8两点同时出发到C点,假设甲的速度为8cm/s,乙的速度为6cm/s,设乙运动时间为x〔s〕,甲乙两点之间距离为y〔 cm〕 .⑴当甲追上乙时,x=.〔2〕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当甲追上乙前,y=;当甲追上乙后,甲到达C之前,y=;当甲到达C之后,乙到达C之前,y=.R乙问题二:如图2,假设将上述线段4c弯曲后视作钟表外国的一局部,线段48正好对应钟表上的弧4B 〔1小时的间隔〕,易知/408=30..⑴分针0D指向圆周上的点的速度为每分钟转动—cm;时针0E指向圆周上的点的速度为每分钟转动cm .⑵假设从4 :00起计时,求几分钟后分针与时针第一次重合.图214.:如图,点A、B分别是NMON的边OM、ON上两点,0C平分NMON,在NCON的内部取一点P 〔点A、P、B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连接PA、PB .〔1〕探索NAPB与NMON、NPAO、NPBO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实你的结论:〔2〕设NOAP二x.,NOBP=y.,假设NAPB的平分线PQ交0C于点Q,求NOQP的度数〔用含有x、y的代数式表示〕.15.数轴上三点A, 0, B表示的数分别为6, 0,-4,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1〕当点P到点A的距离与点P到点B的距离相等时,点P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2)另一动点R从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假设点P、R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时间追上点R?(3)假设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假设发生变化,请你说明理由;假设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度.【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压轴题1. (1)①5;②0Q平分NA9C,理由详见解析:(2) 5秒或65秒时0C平分NPOQ:70 ,(3) t=——秒.3【解析】【分析】(1)①由N4OC=30.得到N80c=150.,借助角平分线定义求出NPOC度数,根据角的和差关系求出NCOQ度数,再算出旋转角NAOQ度数,最后除以旋转速度3即可求出t 值:②根据NAOQ和NCOQ 度数比拟判断即可:(2)根据旋转的速度和起始位置,可知NAOQ=3t, N4OC=30° +63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可知NCOQ=45°,利用乙4OQ、NAOC、NCOQ角之间的关系构造方程求出时间t;(3)先证实NAOQ与NPO8互余,从而用t表示出NPO8=90° -33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再用t表示N8OC度数:同时旋转后N4OC=30' +6t,那么根据互补关系表示出N8OC度数,同理再把N8OC度数用新的式子表达出来.先后两个关于N8OC的式子相等,构造方程求解.【详解】(1) ©V ZAOC=30" ,A ZBOC= 180° - 30° =150° ,9:0P^^ZB0C,:.ZCOP=- ZBOC=75° , 2:.ZCOQ=900 - 75° =15° ,:.ZAOQ= ZAOC - ZCOQ=30° -15° =15° , t=15-?3=5;②是,理由如下:VZCOQ=15° , 4OQ=15° ,:.OQ平分NAOC:(2) 9:0C^^ZP0Q.,NCOQ=1/POQ=45° .2设NA0Q=3t, Z/AOC=300 +6t,由NAOC- N4OQ=45° ,可得30+6t - 3t=45,解得:t=5,当30+6L 3t=225,也符合条件,解得:t=65 ,,5秒或65秒时,OC平分NPOQ:(3)设经过t秒后OC平分NPO8,•「OC 平分NPO8,1;./BOC=- NBOP, 2•••/40Q+N 80P=90 ° ,A ZBOP= 90° -3t,又N8OC=180口- ZAOC= 180" -300 - 63,180 - 30 - 6t=1 ( 90- 3t),2, 70解得t= ——・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角度的和差倍分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 (1) 4; (2) —3.5 或一0・5: (3)1的值为口、— . U 或16 16 8 8【解析】【分析】(1)先求出A8的长,由长方形八8c .的面积为12,即可求出4)的长;(2)由三角形4DP 面积为3,求出AP 的长,然后分两种情况讨论:①点P 在点八的左边:②点P 在点4的右边.(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假设Q 在8的左边,贝lj8Q=3-3t.由IS/aa-SrePck ],解方程即可:②假设Q 在8的右边,那么8Q=3L3.由|S,,BOQ -S.田c| = ;,解方程即可.【详解】(1) AB=1- (-2) =3.・二长方形 48CD 的面枳为 12, :.ABXAD=12, :.AD=12^3=4.故答案为:4.(2)三角形 4DP 面积为:-AP^AD=-APX^3, 2 2解得:4P=1.5,点P 在点4的左边:-2-1.5=35, P 点在数轴上表示-3.5:点P 在点A 的右边:-2+L5=-0.5, P 点在数轴上表示-05 综上所述:P 点在数轴上表示-3.5或-0.5. (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假设Q 在8的左边,贝8Q=A8 - 4Q=3-3t.S ABOQU :8Q ・AD= )(3-31)x4 = 6-6/,S.,.BPC =;8P ・4D=;/x4 = 2l,|(6-6/)-2r| = ^-, 6-8/ = ±0.5,解得:g ■^或g :②假设Q 在8的右边,那么8Q=4Q-A8=3t —3.S A BOQ = — BQ9AD= — (3/ -3)X4 = 6r -6, S .田C 」8P ・4D=L X 4 = 21, 2 2 22 |(6/-6)-2/| = —, 4,一6 = ±0.5,解得:仁匚或U. 28 8 综上所述:t 的值为二、二、F 或1.16 16 8 8【点睛】此题考查了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是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3. (1) - 14, 8-5t : (2) 2.5或3秒时P 、Q 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 (3)点P 运动 11秒时追上点Q: (4)线段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11,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可得B 点表示的数为8-22:点P 表示的数为8-5t : (2)设t 秒时P 、Q 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分①点P 、Q 相遇之前和②点P 、Q 相遇之后两种情况求t 值即 可:(3)设点P 运动x 秒时,在点C 处追上点Q,那么AC=5x, BC=3x,根据AC-BC 二AB, 列出方程求解即可;(3)分①当点P 在点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 运动到点B 的 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求出MN的长即可.【详解】(1)•••点A表示的数为8, B在A点左边,AB=22,,点B表示的数是8-22二-14,•二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t>0)秒, ・•・点P表示的数是8-5t.故答案为:-14, 8 - 5t;(2)假设点P、Q同时出发,设t秒时P、Q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分两种情况:①点P、Q相遇之前,由题意得3t+2+5t=22,解得"2. 5;②点P、Q相遇之后,由题意得3t-2+5t=22,解得13.答:假设点P、Q同时出发,2. 5或3秒时P、Q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3)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Q,c B Qd )0 6那么AC=5x, BC=3x,VAC - BC二AB....5x - 3x=22,解得:x=ll,・•.点P运动11秒时追上点Q:(4)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11:理由如下: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U 01 1 1 1 1MN=MP+NP二一AP+-BP二一(AP+BP)二一AB二一X22=ll; 2 2 2 2 2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p N B M O A•1—110 81 1 1 1MN = MP-NP 二一AP- - BP 二一 (AP・BP)二一AB 二11, 2 2 2 2・•・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11.【点睛】此题考查了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是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注意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13 194. (1) -4, 6: (2)①4:②一,或一 2 2【解析】【分析】(1)根据多项式的常数项与次数的定义分别求出a, b的值,然后在数轴上表示即可:(2)①根据PA - PB = 6列出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求出t的值,进而得到点P所表示的数:②在返回过程中,当0P = 3时,分两种情况:(I) P在原点右边;(口) P在原点左边.分别求出点P运动的路程,再除以速度即可.【详解】(1)•••多项式3x6-2x2-4的常数项为a,次数为b,.\a= - 4, b = 6.如下图:A B_I ------- _I_I ------- !~!~~! ----- !~~!•-------8 -4 0 6 8故答案为-4, 6:(2)①:3=23 AB=6- ( - 4) =10,.\PB=AB - PA=10 - 2t.VPA- PB = 6,A 2t - (10-2t ) =6,解得t=4,此时点P所表示的数为-4+2t= - 4+2x4=4:②在返回过程中,当OP=3时,分两种情况:13(I )如果P在原点右边,那么AB+BP=10+ (6 - 3) =13, t=—;219(II)如果P 在原点左边,那么AB+BP=10+ (6+3) =19, t=—.【点睛】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路程、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应用,数轴以及多项式的有关定义,理解题意利用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5. (1) 1, -3, -5 (2) i)存在常数m, m=6这个不变化的值为26, ii) 11.5s【解析】【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得a、b、c的值即可:(2) i)根据3BC-k・AB求得k的值即可:ii)当AC=,AB时,满足条件.3【详解】(1)Ya、b 满足(a-1) 2+|ab+3|=0,Aa-l=0 且ab+3=0.解得a=l, b=-3.c=-2a+b=-5.故a, b, c的值分别为1, -3, 5(2)i)假设存在常数k,使得3BC-k・AB不随运动时间t的改变而改变.那么依题意得:AB=5+t, 2BC=4+6t.所以m・AB-2BC=m (5+t) - (4+6t) =5m+mt-4-6t 与t 的值无关,即m-6=0,解得m=6,所以存在常数m, m=6这个不变化的值为26.Ii) AC」AB,3AB=5+t, AC=-5+3t- (l+2t) =t-6,t-6=l (5+t),解得t=ll.5s.3【点睛】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6. (1) -4, 6-5t; (2)①当点P运动5秒时,点P与点Q相遇:②当点P运动1或9 秒时,点P与点Q 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先标出点A,然后根据B在A的左侧和它们之间的距离确定点B,由点P 从点A出发向左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匀速运动,表示出点P即可;〔2〕①由于点P和Q都是向左运动,故当P追上Q时相遇,根据P比Q多走了10个单位长度列出等式,根据等式求出t的值即可得出答案;②要分两种情况计算:第一种是点P追上点Q之前,第二种是点P追上点Q之后.【详解】解:〔1〕•・•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OA=6,那么OB = AB - OA=4, 点B在原点左边,・•・数轴上点B所表示的数为-4:点P运动t秒的长度为53・・•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2所表示的数为:6-53故答案为-4, 6-5t;〔2〕①点P运动t秒时追上点Q,根据题意得5t=10+3t,解得t=5,答:当点P运动5秒时,点P与点Q相遇:②设当点P运动a秒时,点P与点Q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当P不超过Q,贝10+3a - 5a=8,解得a = L当P超过Q,那么10+3a+8 = 5a,解得a = 9:答:当点P运动1或9秒时,点P与点Q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点睛】在数轴上找出点的位置并标出,结合数轴求追赶和相遇问题是此题的考点,正确运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注意不要漏解.7. 〔1〕〔4, 8〕⑵%oAE = 8-t ⑶ 2 秒或 6 秒【解析】【分析】〔1〕根据M和N的坐标和平移的性质可知:MN〃y轴〃PQ,根据K是PM的中点可得K 的坐标;〔2〕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三角形OAE的而积S ;〔3〕存在两种情况:①如图2,当点B在OD上方时②如图3,当点B在OD上方时,过点B作BG_Lx轴于G,过D作DHJ_x轴于H,分别根据三角形OBD的面积等于三角形OAE的面积列方程可得结论.【详解】〔1〕由题意得:PM = 4,•.•K是PM的中点,AMK = 2 ,■1点M的坐标为(2 , 8),点N的坐标为(2,6), ,MN〃y 轴,-,K (4, 8);(2)如图1所示,延长DA交y轴于F ,,0F = 8 - t ,1 1 z/.S A OAE =— OF・AE = — ( 8 - t ) x2 = 8 - t ;2 2(3)存在,有两种情况:,①如图2,当点B在0D上方时,过点B作BG±x轴于G,过D作DH±x轴于H ,那么B ( 2 , 6 - t ) ,0(6,0), AOG = 2 , GH=4 , BG = 6 - t , DH = 8 - t , OH =6 ,S^OBD =S AOBG+S /边形DBGH+S AODH ,1 1 z、 1=-OG・BG+— ( BG+DH )・GH — -OH,DH r2 2 ' 2=—x2 ( 6-t ) + — x4 ( 6 - t+8 - t ) - - x6 ( 8 - t ), 2 2 2=10 - 2t ,V S A.OBD - S AOA E/A10 - 2t = 8 - t , t = 2 ;②如图3,当点B在OD上方时,11 , 、 =-OH>DH- - ( B G+DH )・GH - 2 21 , 、 1 , =—x2 ( 8-t ) - - x4( 6 - t+8 - t 2 2 =2t - io ,,*, S AOBD = S AOAE i.\2t - 10 = 8 - t ,t = 6 ;综上,t 的值是2秒或6秒.【点睛】此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矩形的性质、三角形的而积、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解题关键是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8 . ( 1) S =3 + 4 + 5 + 6;S = 4 + 5 + 6 + 7 + 8 ;(2)方法不唯一,见解析:(3 )方法不唯 一,见解析【解析】【分析】先找出前几项的钢管数,在推出第n 项的钢管数.【详解】(1) S = 3 + 4 + 5 + 6;S =4 + 5 + 6 + 7+8(2)方法不唯一,例如:S = l+2 S = l + 2+3+3 S = l + 2+3+4+4+4 S = 1 + 2+3+4+5+5+5+51 一OG ・BG ,2 4鑫S A OBD = S A ODH -S 四边形 DBGH - S^OBG ,(3)方法不唯一,例如:S = 〃+(〃 +1)+(〃+ 2)+•….+ 2〃=(〃 + 〃 + + 〃) + (1 + 2 + + 〃) 23 / 八【点睛】此题主要考察代数式的规律探索及求和,需要仔细分析找到规律.9. (1)点P在线段AB上的1处:(2)1;(3)②丝的值不变. 3 3 AB【解析】【分析】(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再由条件PD=2AC求得PB=2AP,所以点P在线段AB上的g 处:(2)由题设画出图示,根据AQ-BQ=PQ求得AQ=PQ+BQ:然后求得AP=BQ,从而求得PQ 与AB的关系:(3)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CD二;AB,从而求得CM与AB的数量关系:然后求得以AB表示的PM与PN的值,所以MN = PN-PM = — AB . 12【详解】解:(1)由题意:BD=2PCVPD=2AC , ABD+PD=2 ( PC+AC),即PB=2AP.・•.点P在线段AB上的1处:(2)如图:«----------- 1------------ 1 1A P 0 EVAQ-BQ=PQ ,,AQ=PQ+BQ ,VAQ=AP+PQ ,AAP=BQ , 1 ,PQ二一AB ,.尸._1..南一3z .与MN.比T士〔3 〕②——的值不变.AB理由:如图, 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CD=±AB,21,CM二一AB ,41APM=CM-CP=-AB-5 ,42VPD=-AB-10 ,31 z2 、 1APN=-〔-AB-10 〕 =-AB-5 , 2 3 31AMN=PN-PM= —AB ,12当点C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时,MN的值不变,所以MW _石1~AB~ AB _12【点睛】此题考查了比拟线段的长短.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9 7 310 . 〔1〕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对应的数为-—和一;〔2〕正确的结论是:PM- -8N的值不 2 2 4变,且值为2.5 .【解析】【分析】〔1〕先利用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确定出入8的长,然后求得方程的解,得到C表示的点,由此求得;8C+48=8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分①当点P在点a的左侧时〔a V-3〕、②当点P在线段八8上时〔-3AV2〕和③当点P在点8的右侧时〔a>2〕三种情况求点P所表示的数即可;〔2〕设P点所表示的数为〃,就有%;"3, P8=〃-2,根3 1 3据条件表示出PM、8/V的长,再分别代入①PM- -8/V和②7PM+ - 8N求出其值即4 2 4可解答.【详解】⑴丁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3,点8对应的数为2 ,48 = 5 .解方程2x+l=Lx - 5得x=-4. 2 所以8c =2 - ( -4)=6 .所以.设存在点P满足条件,且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 , ①当点P在点.的左侧时,a < - 3 ,PA=- 3- a,P8 = 2-.,所以4P+P8 =-2a - 1 = 8 ,解得a=--y , -£< - 3满足条件:②当点P 在线段48 上时,-3<a<2 t PA = a- ( - 3 )= a+3 , PB = 2 -.,所以%+P8=a+3+2 - a=508,不满足条件:③当点P 在点8 的右侧时,a>2 , PA = a- ( -3)= a+3 , PB = a- 2 .,77所以%+P8 =.+3+.- 2=2.+1= 8,解得:a 二十,彳>2,9 7所以,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对应的数为-手咕.⑵设P点所表示的数为.,PA = n+3 , P8 =.-2 . ,「雨的中点为M,/. PM= -PA = ^-.2 2N为PB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P点,2 2..BA/ = -PB = -x(n-2). sJ %J3 n+3 3 2 , 、PM - - 8/V = -x—x ( n - 2 ),4 / 4 §r =77 (不变).②!PM+;8N=呼+ g 乂*(n - 2 ) = yn - (随P点的变化而变化).2 4 4 434 4・•.正确的结论是:PM-*/V的值不变,且值为2.5.【点睛】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数轴的运用,数轴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运用,去绝对值的运用,解答时了灵活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是关键.11. (1) 45°; (2) 45°;(3)45°或135°.【解析】【分析】(1)由NBOC的度数求出NAOC的度数,利用角平分线定义求出NCOD与NCOE的度数, 相加即可求出NDOE的度数:〔2〕ND0E度数不变,理由为:利用角平分线定义得到/COD为/AOC的一半,NCOE为NCOB的一半,而NDOE=NCOD+NCOE,即可求出NDOE度数为45度;〔3〕分两种情况考虑,同理如图3,那么NDOE为45.:如图4,那么NDOE为135..【详解】〔1〕如图,ZAOC=90° - ZBOC=20°zVOD X OE分别平分NAOC和NBOC ,AZCOD=ZAOC=10o r NCOE」ZBOC=35°f 2AZDOE=ZCOD+ZCOE=45°;(2) NDOE的大小不变,理由是:1 1 1 z、 1ZDOE= ZCOD+ ZCOE= - ZAOC+ - ZCOB= - ( ZAOC+ZCOB ) =- ZAOB=45°; 2 2 2 2(3 ) NDOE的大小发生变化情况为:如图③,那么NDOE为45.:如图④,那么NDOE为135.,分两种情况:如图3所示,VOD. 0E分别平分NAOC和NBOC,1 1AZCOD=-ZAOC , ZCOE=- ZBOC , 2 2AZDOE=ZCOD - ZCOE=- ( ZAOC - ZBOC ) =45°; 2如图4所示,VOD S OE分别平分NAOC和NBOC ,I I,ZCOD=-ZAOC , ZCOE=- ZBOC , 2 2A ZDOE=ZCOD+ZCOE=- ( ZAOC+ZBOC ) = - x270°=135° . 2 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角的有关计算,正确作图,熟记角的特点与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2. ( 1)2或10;(2)当t为5秒、10秒或7.5秒时,P、A和B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优点. 【解析】【分析】(1)设所求数为X,根据优点的定义分优点在M、N之间和优点在点N右边,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2)根据优点的定义可知分三种情况:①P为(A. B)的优点;②P为(B, A)的优点:③B为(A, P)的优点.设点P表示的数为X,根据优点的定义列出方程, 进而得出t的值.【详解】解:(1)设所求数为X,当优点在M、N之间时,由题意得x - ( -2)=2 (4-x),解得x=2;当优点在点N右边时,由题意得x- ( -2)=2(x-4),解得:x=10;故答案为:2或10;(2)设点P 表示的数为x,贝lj PA=x+20 , PB=40 - x , AB=40 - ( - 20 ) =60 , 分三种情况:①P为(A , B)的优点.由题意,得PA=2PB,即x- ( - 20 ) =2 ( 40 - x ),解得x=20 ,/. t= ( 40 - 20 ) +4=5 (秒);②P为(B , A)的优点.由题意,得PB=2PA,即40 - x=2 ( x+20 ),解得x=0 ,/. t= ( 40 - 0 ) 4-4=10 (秒):③B为(A, P)的优点.由题意,得AB=2PA,即60=2 ( x+20 )解得x=10 ,此时,点P为AB的中点,即A也为(B, P)的优点,/. t=30M=7.5 (秒);综上可知,当t为5秒、10秒或7.5秒时,P、A和B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优点.【点睛】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及数轴,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理解优点的定义,找出适宜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3 3 1 24013.问题一、(1)二;(2) 3-2x: 2廿3; 13-6* 问题一、(1)-;—;-—.2 5 20 11【解析】【分析】问题一根据等量关系,路程=速度x时间,路程差=路程1-路程2,即可列出方程求解.【详解】问题一:(1)当甲追上乙时,甲的路程二乙的路程+3所以,8x = 6x+32x = 33 x = —23 故答案为大.2(2)当甲追上乙前,路程差=乙所行的路程+3-甲所行的路程;所以,y = 6x + 3-8K =3-2X.当甲追上乙后,甲到达c之前,路程差二甲所行的路程-3-乙所行的路程;所以,y = 8x-3-6x = 2x-3.当甲到达C之后,乙到达C之前,路程差=总路程-3-乙所行的路程;所以,y = 16—3 - 6x = 13—6x.问题二:(1)由题意AB为钟表外围的一局部,且NAO8=30°可知,钟表外围的长度为3x12 = 360〃分针OD的速度为364-60 = -cn/nin时针OE的速度为3^60 = —203 1故OD每分钟转动,OE每分钟转动一cm . 5 20(2 ) 4点时时针与分针的路程差为4x3 = 12cm设“分钟后分针与时针第一次重合.3 1由题意得,-= u x +12解得,x = —.11240即—分钟后分针与时针第一次重合.11【点睛】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中的行程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即可.14 . ( 1)见解析:(2 ) ZOQP=180o+-x°-,丫°或/0(^=,乂° - -y° .2 2 2 2【解析】【试题分析】(1)分下面两种情况进行说明;①如图1,点P 在直线AB 的右侧,ZAPB+Z MON+Z PAO+Z PBO=360°f②如图2,点P在直线AB的左侧,ZAPB=Z MON+Z PAO+Z PBO ,(2)分两种情况讨论,如图3和图4.【试题解析】(1)分两种情况:①如图1,点P 在直线AB 的右侧,ZAPB+Z MON+z PAO+Z PBO=360° ,证实::四边形AOBP的内角和为(4 - 2 ) xl80°=360°r••. Z APB=3600 - Z MON - Z PAO - Z PBO ;②如图2,点P在直线AB的左侧,ZAPB=Z MON+Z PAO+Z PBO ,证实:延长AP交ON于点D,ADB是aAOD的外角,/. Z ADB=Z PAO+Z AOD ,••,N ABB是4PDB的外角,Z APB=Z PDB+Z PBO ,/. Z APB=Z MON+Z PAO+Z PBO ;(2)设NM0N=2m° , Z APB=2n°,,/ OC 平分NMON ,/. Z AOC=i-Z M0N=m° ,•「PQ 平分NAPB ,「・Z APQ二;N APB=n° ,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如图 3 , N OQP=Z MOC+Z PAO+Z APQ, RPZOQP=m°+x o+n°©Z OQP+Z CON+Z OBP+Z BPQ=360°fZ OQP=360° - Z CON - Z OBP - Z BPQ,即NOQP=360° - m° - y° - n°②,①+②得2Z OQP=360°+x° - y°r04第二种情况:如图 4 f / Z OQP+Z APQ=Z MOC+Z PAO f即NOQP+n°=m°+x° ,/. 2Z OQP+2n o=2m o+2x°© ,: Z APB=Z MON+Z PAO+Z PBO , 2n o=2m°+x o+y0@ ,①-②得2Z OQP=x° - y° ,:乙 OQP=~x°-聂,综上所述,ZOQP=180o+-^x° -泰.或NOQP M*.- -1y° .15 . 〔1〕1;〔 2〕点P运动5秒时,追上点R;〔 3〕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长度为5.【解析】试题分析:〔1〕由条件得到AB=10,由PA=PB,于是得到结论:〔2〕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于是得到AC=6x BC=4x, AB=10,根据RC-BC=AB,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3〕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运动到点B左侧时,求得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试题解析:解:〔1〕〔1〕VA, B表示的数分别为6, 4, AAB=10>VPA=PB,・••点p表示的数是1,〔2〕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 〔如图〕那么:AC = 6x BC = 4x AB = 10VAC - BC = AB,6x - 4x = 10解得,x = 5,点P运动5秒时,追上点R.〔3〕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 点P在A、B之间运动时:MN = MP + NP=^AP+^BP = j 〔 AP + BP 〕 = jAB = 5点P运动到点B左侧时:• 一•——S. _____________ S _____________________ iP N6MN = MP-NP 二:AP-;BP二;〔AP-BP〕 = |A B = 5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长度为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以及线段的计算,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正确画出图形,要考虑全面各种情况,不要漏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精选 附答案解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精选一.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离不开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为了便于对这类问题的分析,不妨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
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
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
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 ,向左运动b 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 —b ;向右运动b 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一、相关知识准备1.数轴上表示4和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
2.若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x ,点B 表示的数为1-,则A 与B 两点之间的距离用式子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若在数轴上点A 在点B 的右边,则式子可以化简为_____________。
3.A 点在数轴上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若运动时间为t ,则A 点运动的路程可以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
4.若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1-,A 点在数轴上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若运动时间为t ,则A 点运动t 秒后到达的位置所表示的数可以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3; 2、1x +,x+1; 3、2t ; 4、12t -+二、例题精讲:1、如图所示,在数轴上原点O 表示数0,A 点在原点的左侧,所表示的数是a ,B 点在原点的右侧,所表示的数是b ,并且a 、b 满足2a 16(b )0++8=-(1)点A 表示的数为 _________,点B 表示的数为________。
(2)若点P 从点A 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点Q 从点B 出发沿数轴向左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P 、Q 两点同时运动,并且在点C 处相遇,试求点C 所表示的数。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Word版 含解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Word 版 含解析)一、压轴题1.请观察下列算式,找出规律并填空. 111122=-⨯,1112323=-⨯,1113434=-⨯,1114545=-⨯. 则第10个算式是________,第n 个算式是________.根据以上规律解读以下两题:(1)求111112233420192020++++⨯⨯⨯⨯的值; (2)若有理数a ,b 满足|2||4|0a b -+-=,试求:1111(2)(2)(4)(4)(2016)(2016)ab a b a b a b ++++++++++的值. 2.如图:在数轴上点A 表示数a ,点B 表示数b ,点C 表示数c ,a 是多项式2241x x --+的一次项系数,b 是最小的正整数,单项式2412x y -的次数为.c ()1a =________,b =________,c =________;()2若将数轴在点B 处折叠,则点A 与点C ________重合(填“能”或“不能”); ()3点A ,B ,C 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C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A 和点B 分别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和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t 秒钟过后,若点A 与点B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 ,点B 与点C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 ,则AB =________,BC =________(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4请问:3AB BC -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 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3.点A 、B 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a b ,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记为AB .我们可以得到AB a b =-:(1)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数轴上表示-2和-5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数轴上表示1和a 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2)若点A 、B 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1和5,有一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从左向右运动,设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点C 对应的数为c .①求电子蚂蚁在点A 的左侧运动时AC BC +的值,请用含c 的代数式表示; ②求电子蚂蚁在运动的过程中恰好使得1511c c ,c 表示的数是多少? ③在电子蚂蚁在运动的过程中,探索15c c 的最小值是 .4.如图,数轴上点A 、B 表示的点分别为-6和3(1)若数轴上有一点P ,它到A 和点B 的距离相等,则点P 对应的数字是________(直接写出答案)(2)在上问的情况下,动点Q 从点P 出发,以3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在数轴上向左移动,是否存在某一个时刻,Q 点与B 点的距离等于 Q 点与A 点的距离的2倍?若存在,求出点Q 运动的时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5.如图9,点O 是数轴的原点,点A 表示的数是a 、点B 表示的数是b ,且数a 、b 满足()26120a b -++=.(1)求线段AB 的长;(2)点A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在数轴上匀速运动,点B 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在数轴上匀速运动.设点A 、B 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 秒,若点A 、B 能够重合,求出这时的运动时间;(3)在(2)的条件下,当点A 和点B 都向同一个方向运动时 ,直接写出经过多少秒后,点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20个单位.6.如图①,点O 为直线AB 上一点,过点O 作射线OC ,将一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90MON ∠=).(1)若35BOC ∠=,求MOC ∠的大小.(2)将图①中的三角板绕点O 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图②,使边OM 恰好平分BOC ∠,问:ON 是否平分AOC ∠?请说明理由.(3)将图①中的三角板绕点O 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图③,使边ON 在BOC ∠的内部,如果50BOC ∠=,则BOM ∠与NOC ∠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7.如图,数轴上点A ,B 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6-,3,点P 是射线AB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M 是线段AP 靠近点A 的三等分点,N 是线段BP 靠近点B 的三等分点.(1)若点P 表示的有理数是0,那么MN 的长为________;若点P 表示的有理数是6,那么MN 的长为________;(2)点P 在射线AB 上运动(不与点A ,B 重合)的过程中,MN 的长是否发生改变?若不改变,请写出求MN 的长的过程;若改变,请说明理由.8.定义:若90αβ-=,且90180α<<,则我们称β是α的差余角.例如:若110α=,则α的差余角20β=.(1)如图1,点O 在直线AB 上,射线OE 是BOC ∠的角平分线,若COE ∠是AOC ∠的差余角,求∠BOE 的度数.(2)如图2,点O 在直线AB 上,若BOC ∠是AOE ∠的差余角,那么BOC ∠与∠BOE 有什么数量关系.(3)如图3,点O 在直线AB 上,若COE ∠是AOC ∠的差余角,且OE 与OC 在直线AB 的同侧,请你探究AOC BOC COE∠-∠∠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9.小明在一条直线上选了若干个点,通过数线段的条数,发现其中蕴含了一定的规律,下边是他的探究过程及联想到的一些相关实际问题.(1)一条直线上有2个点,线段共有1条;一条直线上有3个点,线段共有1+2=3条;一条直线上有4个点,线段共有1+2+3=6条…一条直线上有10个点,线段共有 条. (2)总结规律:一条直线上有n 个点,线段共有 条.(3)拓展探究: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OA 、OB 形成1个角∠AOB (∠AOB <180°);在∠AOB 内部再加一条射线OC ,此时具有公共端点的三条射线OA 、OB 、OC 共形成3个角;以此类推,具有公共端点的n 条射线OA 、OB 、OC…共形成 个角(4)解决问题:曲沃县某学校九年级1班有45名学生毕业留影时,全体同学拍1张集体照,每2名学生拍1张两人照,共拍了多少张照片?如果照片上的每位同学都需要1张照片留作纪念,又应该冲印多少张纸质照片?10.已知120AOB ∠︒= (本题中的角均大于0︒且小于180︒)(1)如图1,在AOB ∠内部作COD ∠,若160AOD BOC ∠∠︒+=,求COD 的度数;(2)如图2,在AOB ∠内部作COD ∠,OE 在AOD ∠内,OF 在BOC ∠内,且3DOE AOE ∠∠=,3COF BOF ∠=∠,72EOF COD ∠=∠,求EOF ∠的度数;(3)射线OI 从OA 的位置出发绕点O 顺时针以每秒6︒的速度旋转,时间为t 秒(050t <<且30t ≠).射线OM 平分AOI ∠,射线ON 平分BOI ∠,射线OP 平分MON ∠.若3MOI POI ∠=∠,则t = 秒.11.如图1,射线OC 在∠AOB 的内部,图中共有3个角:∠AOB 、∠AOC 和∠BOC,若其中有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一个角度数的三倍,则称射线OC 是∠AOB 的“奇分线”,如图2,∠MPN=42°:(1)过点P 作射线PQ,若射线PQ 是∠MPN 的“奇分线”,求∠MPQ ;(2)若射线PE 绕点P 从PN 位置开始,以每秒8°的速度顺时针旋转,当∠EPN 首次等于180°时停止旋转,设旋转的时间为t (秒).当t 为何值时,射线PN 是∠EPM 的“奇分线”?12.已知∠AOB 和∠AOC 是同一个平面内的两个角,OD 是∠BOC 的平分线.(1)若∠AOB=50°,∠AOC=70°,如图(1),图(2),求∠AOD 的度数;(2)若∠AOB=m 度,∠AOC=n 度,其中090090180m n m n <<,<<,<+且m n <,求∠AOD 的度数(结果用含m n 、的代数式表示),请画出图形,直接写出答案.【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压轴题1.111=10111011-⨯,()111=11n n n n -++;(1)20192020;(2)10094040【解析】【分析】归纳总结得到一般性规律,写出第10个等式及第n 个等式即可;(1)原式变形后,计算即可得到结果;(2)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 与b 的值,代入原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第10个算式是111=10111011-⨯, 第n 个算式是()111=11n n n n -++; (1)1111...12233420192020++++⨯⨯⨯⨯ =111111...22320192020-+-++- =112020- =20192020; (2)∵|2||4|0a b -+-=,∴a-2=0,b-4=0,∴a=2,b=4, ∴1111(2)(2)(4)(4)(2016)(2016)ab a b a b a b ++++++++++=111124466820182020++++⨯⨯⨯⨯ =1111111...2244620182020⎛⎫-+-++- ⎪⎝⎭=111222020⎛⎫- ⎪⎝⎭=10094040【点睛】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1)4-,1,6;(2)能;(3)5t +,53t +;(4)3AB BC -的值不会随时间t 的变化而变化,值为10【解析】【分析】(1)由一次项系数、最小的正整数、单项式次数的定义回答即可,(2)计算线段长度,若AB BC =则重叠,(3)线段长度就用两点表示的数相减,用较大的数减较小的数即可,(4)根据(3)的结果计算即可.【详解】(1)观察数轴可知,4a =-,1b =,6c =.故答案为:4-;1;6.(2)()145AB =--=,615BC =-=,AB BC =,则若将数轴在点B 处折叠,点A 与点C 能重合.故答案为:能.(3)经过t 秒后43a t =--,12b t =-,6c t =+,则5AB a b t =-=+, 53BC b c t =-=+.故答案为:5t +;53t +.(4)5AB t =+,∴3153AB t =+.又53BC t =+,∴()()315353AB BC t t -=+-+15353t t =+--10=.故3AB BC -的值不会随时间t 的变化而变化,值为10.【点睛】本题考查列代数式求值,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多项式的项与次数,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在数轴上表示实数,解题的关键是用字母表示线段长度.3.(1)3,3,1a -;(2)①42c -;②72-或152;③6 【解析】【分析】(1)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答即可;(2)①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AC 与BC 的值,然后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化简绝对值,进一步即可求出结果;②分电子蚂蚁在点A 左侧、在点A 、B 之间和在点B 右侧三种情况,先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和绝对值的性质化简绝对值,再解方程即可求出答案; ③代数式15c c 表示数轴上有理数c 所对应的点到﹣1和5所对应的两点距离之和,于是可确定当15c -≤≤时,代数式15c c 取得最小值,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解:(1)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523-=;数轴上表示﹣2和﹣5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53---=; 数轴上表示1和a 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a -; 故答案为:3,3,1a -;(2)①∵电子蚂蚁在点A 的左侧,∴11AC c c =--=--,55BC c c =-=-,∴1542AC BC c c c +=--+-=-;②若电子蚂蚁在点A 左侧,即1c <-,则10c +<,50c -<,∵1511c c ,∴()()1511c c -+--=,解得:72c =-; 若电子蚂蚁在点A 、B 之间,即15c -≤≤,则10c +>,50c -<, ∵1511c c ,∴15611c c ++-=≠,故此种情况不存在;若电子蚂蚁在点B 右侧,即5c >,则10c +>,50c ->, ∵1511c c ,∴()()1511c c ++-=,解得:152c =; 综上,c 表示的数是72-或152; ③∵代数式15c c 表示数轴上有理数c 所对应的点到﹣1和5所对应的两点距离之和,∴当15c -≤≤时,代数式15c c 的最小值是()516--=, 即代数式15c c 的最小值是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绝对值的化简和应用以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等知识,属于常考题型,正确理解题意、熟练掌握上述知识是解题的关键.4.(1)-1.5;(2)存在这样的时刻,点Q 运动的时间为0.5秒或4.5秒.【解析】【分析】(1)根据同一数轴上两点的距离公式可得结论;(2)分两种情况:当点Q 在A 的左侧或在A 的右侧时,根据Q 点与B 点的距离等于Q 点与A 点的距离的2倍可得结论;【详解】解:(1)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6;点B 表示的数为3;∴AB=9;∵P 到A 和点B 的距离相等,∴点P 对应的数字为-1.5.(2)由题意得:设Q 点运动得时间为t ,则QB=4.5+3t ,QA=4.53t -分两种情况:①点Q 在A 的左边时,4.5+3t=2()4.53t -,t=0.5,②点Q 在A 的右边时,4.5+3t=2()3 4.5t -,t=4.5,综上,存在这样的时刻,点Q 运动的时间为0.5秒或4.5秒.【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是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注意分情况进行讨论.5.(1)18;(2)6或18秒;(3)2或38秒【解析】【分析】(1)根据偶次方以及绝对值的非负性求出a 、b 的值,可得点A 表示的数,点B 表示的数,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求线段AB 的长;(2)分两种情况:①相向而行;②同时向右而行.根据行程问题的相等关系分别列出方程即可求解;(3)分两种情况:①两点均向左;②两点均向右;根据点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20个单位分别列出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1)∵|a﹣6|+(b+12)2=0,∴a﹣6=0,b+12=0,∴a=6,b=﹣12,∴AB=6﹣(﹣12)=18;(2)设点A、B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秒,点A、B能够重合时,可分两种情况:①若相向而行,则2t+t=18,解得t=6;②若同时向右而行,则2t﹣t=18,解得t=18.综上所述,经过6或18秒后,点A、B重合;(3)在(2)的条件下,即点A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在数轴上匀速运动,点B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在数轴上匀速运动,设点A、B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秒,点A、B两点间的距离为20个单位,可分四种情况:①若两点均向左,则(6-t)-(-12-2t)=20,解得:t=2;②若两点均向右,则(-12+2t)-(6+t)=20,解得:t=38;综上,经过2或38秒时,A、B相距20个单位.【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绝对值以及偶次方的非负性,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结合点之间的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6.(1)125°;(2)ON平分∠AOC,理由详见解析;(3)∠BOM=∠NOC+40°,理由详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MOC=∠MON+∠BOC计算即可;(2)由角平分线定义得到角相等的等量关系,再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得出结论;(3)根据题干已知条件将一个角的度数转换为两个角的度数之和,列出等式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 (1) ∵∠MON=90°,∠BOC=35°,∴∠MOC=∠MON+∠BOC= 90°+35°=125°.(2)ON平分∠AOC.理由如下:∵∠MON=90°,∴∠BOM+∠AON=90°,∠MOC+∠NOC=90°.又∵OM平分∠BOC,∴∠BOM=∠MOC.∴∠AON=∠NOC.∴ON平分∠AOC.(3)∠BOM=∠NOC+40°.理由如下:∵∠CON+∠NOB=50°,∴∠NOB=50°-∠NOC.∵∠BOM+∠NOB=90°,∴∠BOM=90°-∠NOB=90°-(50°-∠NOC)=∠NOC+4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的运算、余角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题中等量关系进行角度的运算.7.(1)6;6;(2)不发生改变,MN为定值6,过程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点P表示的有理数可得出AP、BP的长度,根据三等分点的定义可得出MP、NP的长度,再由MN=MP+NP(或MN=MP-NP),即可求出MN的长度;(2)分-6<a<3及a>3两种情况考虑,由点P表示的有理数可得出AP、BP的长度(用含字母a的代数式表示),根据三等分点的定义可得出MP、NP的长度(用含字母a的代数式表示),再由MN=MP+NP(或MN=MP-NP),即可求出MN=6为固定值.【详解】解:(1)若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0(如图1),则AP=6,BP=3.∵M是线段AP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MP=23AP=4,NP=23BP=2,∴MN=MP+NP=6;若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6(如图2),则AP=12,BP=3.∵M是线段AP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MP=23AP=8,NP=23BP=2,∴MN=MP-NP=6.故答案为:6;6.(2)MN的长不会发生改变,理由如下:设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a(a>-6且a≠3).当-6<a<3时(如图1),AP=a+6,BP=3-a.∵M是线段AP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MP=23AP=23(a+6),NP=23BP=23(3-a),∴MN=MP+NP=6;当a>3时(如图2),AP=a+6,BP=a-3.∵M 是线段AP 靠近点A 的三等分点,N 是线段BP 靠近点B 的三等分点.∴MP=23AP=23(a+6),NP=23BP=23(a-3), ∴MN=MP-NP=6. 综上所述:点P 在射线AB 上运动(不与点A ,B 重合)的过程中,MN 的长为定值6.【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三点分点的定义找出MP 、NP 的长度;(2)分-6<a <3及a >3两种情况找出MP 、NP 的长度(用含字母a 的代数式表示).8.(1)30°;(2)BOC ∠+∠BOE =90°;(3)为定值2,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差余角的定义,结合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OE 的度数;(2)根据差余角的定义得到BOC ∠和AOE ∠的关系,(3)分当OE 在OC 左侧时,当OE 在OC 右侧时,根据差余角的定义得到COE ∠和AOC ∠的关系,再结合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求出AOC BOC COE∠-∠∠的值. 【详解】 解:(1)如图,∵COE ∠是AOC ∠的差余角∴AOC ∠-COE ∠=90°,即AOC ∠=COE ∠+90°,又∵OE 是BOC ∠的角平分线,∴∠BOE =COE ∠,则COE ∠+90°+COE ∠+COE ∠=180°,解得COE ∠=30°;(2)∵BOC ∠是AOE ∠的差余角,∴AOE ∠-BOC ∠=90°,∵AOE ∠=AOC ∠+COE ∠,BOC ∠=∠BOE +COE ∠,∴AOC ∠-∠BOE =90°,∵AOC ∠=180°-BOC ∠, ∴180°-BOC ∠-∠BOE =90°,∴BOC ∠+∠BOE =90°;(3)当OE 在OC 左侧时,∵COE ∠是AOC ∠的差余角,∴AOC ∠-COE ∠=90°,∴∠AOE =∠BOE=90°, 则AOC BOC COE∠-∠∠=90COE BOC COE ∠+︒-∠∠ =COE COE COE∠+∠∠ =2;当OE 在OC 右侧时,过点O 作OF ⊥AB ,∵COE ∠是AOC ∠的差余角,∴AOC ∠=90°+COE ∠, 又∵AOC ∠=90°+COF ∠, ∴COE ∠=COF ∠,∴AOC BOC COE ∠-∠∠ =90COE BOC COE∠+︒-∠∠ =9090COE COF COE∠+︒-︒+∠∠ =COE COF COE∠+∠∠ =COE COE COE∠+∠∠ =2.综上:AOC BOC COE∠-∠∠为定值2. 【点睛】本题属于新概念题,考查了余角、补角的知识,仔细观察图形理解两个角的差余角关系、互补关系是解题的关键.9.(1)45;(2)(1)2n n -;(3)(1)2n n -;(4)共需拍照991张,共需冲印2025张纸质照片【解析】【分析】(1)根据规律可知:一条直线上有10个点,线段数为整数1到10的和;(2)根据规律可知:一条直线上有n 个点,线段数为整数1到n 的和;(3)将角的两边看着线段的两个端点,那么角的个数与直线上线段的问题一样,根据线段数的规律探究迁移可得答案;(4)把45名学生看着一条直线上的45点,每2名学生拍1张两人照看着两点成的线段,那么根据(2)的规律即可求出两人合影拍照多少张,再加上集体照即可解答共拍照片张数,然后根据两人合影冲印,集体合影45张计算总张数即可.【详解】解:(1) 一条直线上有10个点,线段共有1+2+3+……+10=45(条).故答案为:45;(2) 一条直线上有n 个点,线段共有122)3(1n n n ⋯⋯+=-+++条. 故答案为:(1)2n n -; (3)由(2)得:具有公共端点的n 条射线OA 、OB 、OC …共形成(1)2n n -个角; 故答案为:(1)2n n -; (4)解:4545-119912+=() 45×(45-1)+1×45=2025 答:共需拍照991张,共需冲印2025张纸质照片【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计数问题,体现了“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探索过程,探索规律、运用规律.解本题的关键是找出规律,此类题目容易数重或遗漏,要特别注意.10.(1)40º;(2)84º;(3)7.5或15或45【解析】【分析】(1)利用角的和差进行计算便可;(2)设AOE x ∠=︒,则3EOD x ∠=︒,BOF y ∠=︒,通过角的和差列出方程解答便可;(3)分情况讨论,确定∠MON 在不同情况下的定值,再根据角的和差确定t 的不同方程进行解答便可.【详解】解:(1))∵∠AOD+∠BOC=∠AOC+∠COD+∠BOD+∠COD=∠AOB+∠COD又∵∠AOD+∠BOC=160°且∠AOB=120°∴COD AOD BOC AOB ∠=∠+∠-∠160120=︒-︒40=︒(2)3DOE AOE ∠=∠,3COF BOF ∠=∠∴设AOE x ∠=︒,则3EOD x ∠=︒,BOF y ∠=︒则3COF y ∠=︒,44120COD AQD BOC AOB x y ∴∠=∠+∠-∠=︒+︒-︒EOF EOD FOC COD ∠=∠+∠-∠()()3344120120x y x y x y =︒+︒-︒+︒-︒=︒-︒+︒ 72EOF COD ∠=∠ 7120()(44120)2x y x y ∴-+=+- 36x y ∴+=120()84EOF x y ∴︒+︒︒∠=-=(3)当OI 在直线OA 的上方时,有∠MON=∠MOI+∠NOI=12(∠AOI+∠BOI ))=12∠AOB=12×120°=60°, ∠PON=12×60°=30°, ∵∠MOI=3∠POI , ∴3t=3(30-3t )或3t=3(3t-30),解得t=152或15; 当OI 在直线AO 的下方时,∠MON═12(360°-∠AOB)═12×240°=120°,∵∠MOI=3∠POI,∴180°-3t=3(60°-61202t-)或180°-3t=3(61202t--60°),解得t=30或45,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t的值为152s或15s或30s或45s.【点睛】此是角的和差的综合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和差计算,一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旋转的性质,有一定的难度,体现了用方程思想解决几何问题,分情况讨论是本题的难点,要充分考虑全面,不要漏掉解.11.(1)10.5°或14°或28°或31.5°;(2)74或218或212或634【解析】【分析】(1)分4种情况,根据奇分线定义即可求解;(2)分4种情况,根据奇分线定义得到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1)如图1,∵∠MPN=42°,∵当PQ是∠MPN的3等分线时,∴∠MPQ=13∠MPN=13×42°=14°或∠MPQ=23∠MPN=23×42°=28° ∵当PQ 是∠MPN 的4等分线时,∴∠MPQ=14∠MPN==14×42°=10.5° 或∠MPQ=34∠MPN=34×42°=31.5°; ∠MPQ=10.5°或14°或28°或31.5°;(2)依题意有①当3×8t=42时,解得t=74; ②当2×8t=42时,解得t=218; ③当8t=2×42时,解得t=212. ④当8t=3×42时,解得:t=634, 故当t 为74或218或212或634时,射线PN 是∠EPM 的“奇分线”. 【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新定义奇分线,以及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理解“奇分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2.(1)图1中∠AOD=60°;图2中∠AOD=10°;(2)图1中∠AOD=n m 2+;图2中∠AOD=n m 2-. 【解析】【分析】(1)图1中∠BOC=∠AOC ﹣∠AOB=20°,则∠BOD=10°,根据∠AOD=∠AOB+∠BOD 即得解;图2中∠BOC=∠AOC+∠AOB=120°,则∠BOD=60°,根据∠AOD=∠BOD ﹣∠AOB 即可得解;(2)图1中∠BOC=∠AOC ﹣∠AOB=n ﹣m ,则∠BOD=n m 2﹣,故∠AOD=∠AOB+∠BOD=n m 2+;图2中∠BOC=∠AOC+∠AOB=m+n ,则∠BOD=n m 2+,故∠AOD=∠BOD ﹣∠AOB=n m 2-. 【详解】解:(1)图1中∠BOC=∠AOC ﹣∠AOB=70°﹣50°=20°,∵OD 是∠BOC 的平分线,∴∠BOD=12∠BOC=10°,∴∠AOD=∠AOB+∠BOD=50°+10°=60°;图2中∠BOC=∠AOC+∠AOB=120°,∵OD 是∠BOC 的平分线,∴∠BOD=12∠BOC=60°, ∴∠AOD=∠BOD ﹣∠AOB=60°﹣50°=10°;(2)根据题意可知∠AOB=m 度,∠AOC=n 度,其中090090180m n m n <<,<<,<+且m n <,如图1中,∠BOC=∠AOC ﹣∠AOB=n ﹣m ,∵OD 是∠BOC 的平分线,∴∠BOD=12∠BOC=n m 2﹣, ∴∠AOD=∠AOB+∠BOD=n m 2+; 如图2中,∠BOC=∠AOC+∠AOB=m+n ,∵OD 是∠BOC 的平分线,∴∠BOD=12∠BOC=n m 2+, ∴∠AOD=∠BOD ﹣∠AOB=n m 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根据题意进行分类讨论,所有情况都要考虑,切勿遗漏.。
数学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解答
数学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解答一、压轴题1.综合与探究问题背景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将一副三角尺按图(I)所示位置摆放,分别作出ZAOC, ZBOD的平分线0M、0N,然后提出如下问题:求出ZMoN的度数.特例探究“兴趣小组”的同学决泄从特例入手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将三角尺分别按图2、图3所示的方式摆放,OM和ON仍然是ZAOC和ZBOD的角平分线.其中,按图2 方式摆放时,可以看成是ON、OD、OB在同一直线上.按图3方式摆放时,ZAOC和 ZBOD相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帮助“兴趣小组”进行计算:图2中ZMON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图3中ZMON的度数为 _________ ° .发现感悟解决完图2,图3所示问题后,“兴趣小组”又对图1所示问题进行了讨论:小明:由于图1中ZAOC和ZBOD的和为90° ,所以我们容易得到ZMOC和ZNOD的和,这样就能求岀ZMON的度数.小华:设ZBOD为X。
,我们就能用含X的式子分别表示出ZNOD和ZMOC度数,这样也能求出ZMON的度数.(2)请你根据他们的谈话内容,求岀图1中ZMON的度数.类比拓展受到"兴趣小组”的启发,“智葱小组”将三角尺按图4所示方式摆放,分别作出 ZAOC. ZBOD的平分线OM、ON,他们认为也能求出ZMoN的度数.(3)你同意“智慧小组”的看法吗?若同意,求出ZMON的度数;若不同意,请说明理由.2.如图2,已知而积为12的长方形ABCD, 一边AB在数轴上。
点A表示的数为一2,点B 表示的数为1,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点P运动时间为t (t>0)秒.D_C D I C A Y B------------ 1 -------- A—2-10 2^^k -2-1 0 J 2图]图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方形的边AD长为单位长度;(2)当三角形ADP而积为3时,求P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多少;(3)如图2,若动点Q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与P 点出发时间相同。
数学版(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压轴题 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
数学版(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一、压轴题1.如图1,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AOC=30°,将一直角三角板(其中∠P=30°)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Q在射线OA上,另一边OP与OC都在直线AB的上方.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1)如图2,经过t秒后,OP恰好平分∠BOC.①求t的值;②此时OQ是否平分∠AOC?请说明理由;(2)若在三角板转动的同时,射线OC也绕O点以每秒6°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3,那么经过多长时间OC平分∠POQ?请说明理由;(3)在(2)问的基础上,经过多少秒OC平分∠POB?(直接写出结果).2.已知长方形纸片ABCD,点E在边AB上,点F、G在边CD上,连接EF、EG.将∠BEG 对折,点B落在直线EG上的点B′处,得折痕EM;将∠AEF对折,点A落在直线EF上的点A′处,得折痕EN.(1)如图1,若点F与点G重合,求∠MEN的度数;(2)如图2,若点G在点F的右侧,且∠FEG=30°,求∠MEN的度数;(3)若∠MEN=α,请直接用含α的式子表示∠FEG的大小.3.如图1,已知面积为12的长方形ABCD,一边AB在数轴上。
点A表示的数为—2,点B 表示的数为1,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点P运动时间为t(t>0)秒.(1)长方形的边AD长为单位长度;(2)当三角形ADP面积为3时,求P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多少;(3)如图2,若动点Q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与P点出发时间相同。
那么当三角形BDQ,三角形BPC两者面积之差为12时,直接写出运动时间t 的值.4.如图,从左到右依次在每个小方格中填入一个数,使得其中任意三个相邻方格中所填数之和都相等.6a b x-1-2...(1)可求得x =______,第 2021 个格子中的数为______;(2)若前k 个格子中所填数之和为 2019,求k 的值;(3)如果m ,n为前三个格子中的任意两个数,那么所有的|m-n | 的和可以通过计算|6-a|+|6-b|+|a-b|+|a-6| +|b-6|+|b-a| 得到.若m ,n为前8个格子中的任意两个数,求所有的|m-n|的和.5.已知多项式3x6﹣2x2﹣4的常数项为a,次数为b.(1)设a与b分别对应数轴上的点A、点B,请直接写出a=,b=,并在数轴上确定点A、点B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点P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向B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①若PA﹣PB=6,求t的值,并写出此时点P所表示的数;②若点P从点A出发,到达点B后再以相同的速度返回点A,在返回过程中,求当OP=3时,t为何值?6.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4-,点B表示的数为16,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1A ,B 两点间的距离等于______,线段AB 的中点表示的数为______;()2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t 秒后,点P 表示的数为______,点Q 表示的数为______; ()3求当t 为何值时,1PQ AB 2=? ()4若点M 为PA 的中点,点N 为PB 的中点,点P 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直接写出线段MN 的长.7.对于数轴上的点P ,Q ,给出如下定义:若点P 到点Q 的距离为d(d≥0),则称d 为点P 到点Q 的d 追随值,记作d[PQ].例如,在数轴上点P 表示的数是2,点Q 表示的数是5,则点P 到点Q 的d 追随值为d[PQ]=3.问题解决:(1)点M ,N 都在数轴上,点M 表示的数是1,且点N 到点M 的d 追随值d[MN]=a(a≥0),则点N 表示的数是_____(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2)如图,点C 表示的数是1,在数轴上有两个动点A ,B 都沿着正方向同时移动,其中A 点的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B 点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A 从点C 出发,点B 表示的数是b ,设运动时间为t(t>0).①当b=4时,问t 为何值时,点A 到点B 的d 追随值d[AB]=2;②若0<t≤3时,点A 到点B 的d 追随值d[AB]≤6,求b 的取值范围.8.已知∠AOB 和∠AOC 是同一个平面内的两个角,OD 是∠BOC 的平分线.(1)若∠AOB=50°,∠AOC=70°,如图(1),图(2),求∠AOD 的度数;(2)若∠AOB=m 度,∠AOC=n 度,其中090090180m n m n <<,<<,<+且m n <,求∠AOD 的度数(结果用含m n 、的代数式表示),请画出图形,直接写出答案.9.如图,数轴上有A , B 两点,分别表示的数为a ,b ,且()225350a b ++-=.点P 从A 点出发以每秒1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当它到达B 点后立即以相同的速度返回往A 点运动,并持续在A ,B 两点间往返运动.在点P 出发的同时,点Q 从B 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向左匀速运动,当点Q 达到A 点时,点P ,Q 停止运动. (1)填空:a = ,b = ;(2)求运动了多长时间后,点P,Q第一次相遇,以及相遇点所表示的数;(3)求当点P,Q停止运动时,点P所在的位置表示的数;(4)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点P和点Q一共相遇了几次.(直接写出答案)10.射线OA、OB、OC、OD、OE有公共端点O.(1)若OA与OE在同一直线上(如图1),试写出图中小于平角的角;(2)若∠AOC=108°,∠COE=n°(0<n<72),OB平分∠AOE,OD平分∠COE(如图2),求∠BOD的度数;(3)如图3,若∠AOE=88°,∠BOD=30°,射OC绕点O在∠AOD内部旋转(不与OA、OD重合).探求:射线OC从OA转到OD的过程中,图中所有锐角的和的情况,并说明理由.11.如图1,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AOC=30°,将一直角三角尺(∠M=30°)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N在射线OA上,另一边OM与OC都在直线AB的上方.(1)若将图1中的三角尺绕点O以每秒5°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t秒,当OM恰好平分∠BOC时,如图2.①求t值;②试说明此时ON平分∠AOC;(2)将图1中的三角尺绕点O顺时针旋转,设∠AON=α,∠COM=β,当ON在∠AOC内部时,试求α与β的数量关系;(3)若将图1中的三角尺绕点O以每秒5°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同时,射线OC也绕点O以每秒8°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3,那么经过多长时间,射线OC第一次平分∠MON?请说明理由.12.已知:A、O、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过O点作射线OC,使∠AOC:∠BOC=1:2,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M在射线OB上,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下方.(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2的位置,使得ON落在射线OB 上,此时三角板旋转的角度为度;(2)继续将图2中的三角板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3的位置,使得ON在∠AOC的内部.试探究∠AOM与∠NOC之间满足什么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按5°每秒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当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OM所在直线恰好平分∠BOC时,时间t的值为(直接写结果).13.如图:在数轴上A点表示数a,B点示数b,C点表示数c,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c满足|a+2|+(c-7)2=0.(1)a=______,b=______,c=______;(2)若将数轴折叠,使得A点与C点重合,则点B与数______表示的点重合;(3)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t秒钟过后,若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C,点B与点C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则AB=______,AC=______,BC=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4)直接写出点B为AC中点时的t的值.14.已知:∠AOB是一个直角,作射线OC,再分别作∠AOC和∠BOC的平分线OD、OE.(1)如图①,当∠BOC=70°时,求∠DOE的度数;(2)如图②,若射线OC在∠AOB内部绕O点旋转,当∠BOC=α时,求∠DOE的度数.(3)如图③,当射线OC在∠AOB外绕O点旋转时,画出图形,直接写出∠DOE的度数.15.问题一:如图1,已知A,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6 cm,甲,乙两点分别从相距3cm的A,B两点同时出发到C点,若甲的速度为8 cm/s,乙的速度为6 cm/s,设乙运动时间为x(s),甲乙两点之间距离为y(cm).(1)当甲追上乙时,x = .(2)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当甲追上乙前,y= ;当甲追上乙后,甲到达C之前,y= ;当甲到达C之后,乙到达C之前,y= .问题二:如图2,若将上述线段AC弯曲后视作钟表外围的一部分,线段AB正好对应钟表上的弧AB(1小时的间隔),易知∠AOB=30°.(1)分针OD指向圆周上的点的速度为每分钟转动 cm;时针OE指向圆周上的点的速度为每分钟转动 cm.(2)若从4:00起计时,求几分钟后分针与时针第一次重合.【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压轴题1.(1)①5;②OQ平分∠AOC,理由详见解析;(2)5秒或65秒时OC平分∠POQ;(3)t=703秒.【解析】【分析】(1)①由∠AOC=30°得到∠BOC=150°,借助角平分线定义求出∠POC度数,根据角的和差关系求出∠COQ度数,再算出旋转角∠AOQ度数,最后除以旋转速度3即可求出t 值;②根据∠AOQ和∠COQ度数比较判断即可;(2)根据旋转的速度和起始位置,可知∠AOQ=3t,∠AOC=30°+6t,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可知∠COQ=45°,利用∠AOQ、∠AOC、∠COQ角之间的关系构造方程求出时间t;(3)先证明∠AOQ与∠POB互余,从而用t表示出∠POB=90°﹣3t,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再用t表示∠BOC度数;同时旋转后∠AOC=30°+6t,则根据互补关系表示出∠BOC度数,同理再把∠BOC度数用新的式子表达出来.先后两个关于∠BOC的式子相等,构造方程求解.【详解】(1)①∵∠AOC=30°,∴∠BOC=180°﹣30°=150°,∵OP平分∠BOC,∴∠COP=12∠BOC=75°,∴∠COQ=90°﹣75°=15°,∴∠AOQ=∠AOC﹣∠COQ=30°﹣15°=15°, t=15÷3=5;②是,理由如下:∵∠COQ=15°,∠AOQ=15°,∴OQ平分∠AOC;(2)∵OC平分∠POQ,∴∠COQ=12∠POQ=45°.设∠AOQ=3t,∠AOC=30°+6t,由∠AOC﹣∠AOQ=45°,可得30+6t﹣3t=45,解得:t=5,当30+6t﹣3t=225,也符合条件,解得:t=65,∴5秒或65秒时,OC平分∠POQ;(3)设经过t秒后OC平分∠POB,∵OC平分∠POB,∴∠BOC=12∠BOP,∵∠AOQ+∠BOP=90°,∴∠BOP=90°﹣3t,又∠BOC=180°﹣∠AOC=180°﹣30°﹣6t,∴180﹣30﹣6t=12(90﹣3t),解得t=70 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角度的和差倍分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2.(1)∠MEN=90°;(2)∠MEN=105°;(3)∠FEG=2α﹣180°,∠FEG=180°﹣2α.【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的定义,角的和差定义计算即可.(2)根据∠MEN=∠NEF+∠FEG+∠MEG,求出∠NEF+∠MEG即可解决问题.(3)分两种情形分别讨论求解.【详解】(1)∵EN平分∠AEF,EM平分∠BEF∴∠NEF=12∠AEF,∠MEF=12∠BEF∴∠MEN=∠NEF+∠MEF=12∠AEF+12∠BEF=12(∠AEF+∠BEF)=12∠AEB∵∠AEB=180°∴∠MEN=12×180°=90°(2)∵EN平分∠AEF,EM平分∠BEG∴∠NEF=12∠AEF,∠MEG=12∠BEG∴∠NEF+∠MEG=12∠AEF+12∠BEG=12(∠AEF+∠BEG)=12(∠AEB﹣∠FEG)∵∠AEB=180°,∠FEG=30°∴∠NEF+∠MEG=12(180°﹣30°)=75°∴∠MEN=∠NEF+∠FEG+∠MEG=75°+30°=105°(3)若点G在点F的右侧,∠FEG=2α﹣180°,若点G在点F的左侧侧,∠FEG=180°﹣2α.【点睛】考查了角的计算,翻折变换,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和差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3.(1)4;(2)-3.5或-0.5;(3)t 的值为1116、1316、138或118. 【解析】【分析】(1)先求出AB 的长,由长方形ABCD 的面积为12,即可求出AD 的长;(2)由三角形ADP 面积为3,求出AP 的长,然后分两种情况讨论:①点P 在点A 的左边;②点P 在点A 的右边.(3) 分两种情况讨论:①若Q 在B 的左边,则BQ = 3-3t .由|S △BDQ -S △BPC |=12,解方程即可;②若Q 在B 的右边,则BQ = 3t -3.由|S △BDQ -S △BPC |=12,解方程即可. 【详解】(1)AB =1-(-2)=3.∵长方形ABCD 的面积为12,∴AB ×AD =12,∴AD =12÷3=4.故答案为:4.(2)三角形ADP 面积为:12AP •AD =12AP ×4=3, 解得:AP =1.5,点P 在点A 的左边:-2-1.5=-3.5,P 点在数轴上表示-3.5;点P 在点A 的右边:-2+1.5=-0.5,P 点在数轴上表示-0.5.综上所述:P 点在数轴上表示-3.5或-0.5.(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若Q 在B 的左边,则BQ =AB -AQ =3-3t . S △BDQ =12BQ •AD =1(33)42t -⨯=66t -,S △BPC =12BP •AD =142t ⨯=2t , 1(66)22t t --=,680.5t -=±,解得:t =1316或1116; ②若Q 在B 的右边,则BQ =AQ -AB =3t -3.S △BDQ =12BQ •AD =1(33)42t -⨯=66t -,S △BPC =12BP •AD =142t ⨯=2t , 1(66)22t t --=,460.5t -=±,解得:t =138或118. 综上所述:t 的值为1116、1316、138或118.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是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4.(1)6,-1;(2)2019或2014;(3)234【解析】【分析】(1)根据三个相邻格子的整数的和相等列式求出a、x的值,再根据第9个数是-2可得b=-2,然后找出格子中的数每3个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在用2021除以3,根据余数的情况确定与第几个数相同即可得解.(2)可先计算出这三个数的和,再照规律计算.(3)由于是三个数重复出现,因此可用前三个数的重复多次计算出结果.【详解】(1)∵任意三个相邻格子中所填整数之和都相等,∴6+a+b=a+b+x,解得x=6,a+b+x=b+x-1,∴a=-1,所以数据从左到右依次为6、-1、b、6、-1、b,第9个数与第三个数相同,即b=-2,所以每3个数“6、-1、-2”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2021÷3=673…2,∴第2021个格子中的整数与第2个格子中的数相同,为-1.故答案为:6,-1.(2)∵6+(-1)+(-2)=3,∴2019÷3=673.∵前k个格子中所填数之和可能为2019,2019=673×3或2019=671×3+6,∴k的值为:673×3=2019或671×3+1=2014.故答案为:2019或2014.(3)由于是三个数重复出现,那么前8个格子中,这三个数中,6和-1都出现了3次,-2出现了2次.故代入式子可得:(|6+2|×2+|6+1|×3)×3+(|-1-6|×3+|-1+2|×2)×3+(|-2-6|×3+|-2+1|×3)×2=234.【点睛】本题考查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运用,规律推导的运用,此类题的关键是找出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然后再按规律找出字母所代表的数,再进行进一步的计算.5.(1)﹣4,6;(2)①4;②1319,22或【解析】【分析】(1)根据多项式的常数项与次数的定义分别求出a,b的值,然后在数轴上表示即可;(2)①根据PA﹣PB=6列出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求出t的值,进而得到点P所表示的数;②在返回过程中,当OP=3时,分两种情况:(Ⅰ)P在原点右边;(Ⅱ)P在原点左边.分别求出点P运动的路程,再除以速度即可.【详解】(1)∵多项式3x6﹣2x2﹣4的常数项为a,次数为b,∴a=﹣4,b=6.如图所示:故答案为﹣4,6;(2)①∵PA=2t,AB=6﹣(﹣4)=10,∴PB=AB﹣PA=10﹣2t.∵PA ﹣PB =6,∴2t ﹣(10﹣2t )=6,解得t =4,此时点P 所表示的数为﹣4+2t =﹣4+2×4=4;②在返回过程中,当OP =3时,分两种情况:(Ⅰ)如果P 在原点右边,那么AB+BP =10+(6﹣3)=13,t =132; (Ⅱ)如果P 在原点左边,那么AB+BP =10+(6+3)=19,t =192.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路程、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应用,数轴以及多项式的有关定义,理解题意利用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6.(1)20,6;(2)43t -+,162t -;(3)t 2=或6时;(4)不变,10,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数轴上两点距离先求得A ,B 两点间的距离,由中点公式可求线段AB 的中点表示的数;(2)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向右为正,所以-4+3t ;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向左为负,16-2t. (3)由题意,1PQ AB 2=表示出线段长度,可列方程求t 的值; (4)由线段中点的性质可求MN 的值不变.【详解】 解:()1点A 表示的数为4-,点B 表示的数为16,A ∴,B 两点间的距离等于41620--=,线段AB 的中点表示的数为41662-+= 故答案为20,6 ()2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P 表示的数为:43t -+,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点Q 表示的数为:162t -,故答案为43t -+,162t -()13PQ AB 2= ()43t 162t 10∴-+--=t 2∴=或6答:t 2=或6时,1PQ AB 2= ()4线段MN 的长度不会变化,点M 为PA 的中点,点N 为PB 的中点,1PM PA 2∴=,1PN PB 2= ()1MN PM PN PA PB 2∴=-=- 1MN AB 102∴==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找到正确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本题的关键.7.(1)1+a 或1-a ;(2)12或52;(3)1≤b≤7. 【解析】【分析】(1)根据d 追随值的定义,分点N 在点M 左侧和点N 在点M 右侧两种情况,直接写出答案即可;(2)①分点A 在点B 左侧和点A 在点B 右侧两种情况,类比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根据“追及时间=追及路程÷速度差”计算即可;②【详解】解:(1)点N 在点M 右侧时,点N 表示的数是1+a ;点N 在点M 左侧时,点N 表示的数是1-a ;(2)①b=4时,AB 相距3个单位,当点A 在点B 左侧时,t=(3-2)÷(3-1)=12, 当点A 在点B 右侧时,t=(3+2)÷(3-1)=52; ②当点B 在点A 左侧或重合时,即d ≤1时,随着时间的增大,d 追随值会越来越大, ∵0<t≤3,点A 到点B 的d 追随值d[AB]≤6,∴1-d+3×(3-1)≤6,解得d ≥1,∴d=1,当点B 在点A 右侧时,即d>1时,在AB 重合之前,随着时间的增大,d 追随值会越来越小,∵点A 到点B 的d 追随值d[AB]≤6,∴d ≤7∴1<d ≤7,综合两种情况,d 的取值范围是1≤d ≤7.故答案为(1)1+a 或1-a ;(2)①12或52;②1≤b≤7.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和动点问题.8.(1)图1中∠AOD=60°;图2中∠AOD=10°;(2)图1中∠AOD=n m 2+;图2中∠AOD=n m 2-. 【解析】【分析】(1)图1中∠BOC=∠AOC ﹣∠AOB=20°,则∠BOD=10°,根据∠AOD=∠AOB+∠BOD 即得解;图2中∠BOC=∠AOC+∠AOB=120°,则∠BOD=60°,根据∠AOD=∠BOD ﹣∠AOB 即可得解;(2)图1中∠BOC=∠AOC ﹣∠AOB=n ﹣m ,则∠BOD=n m 2﹣,故∠AOD=∠AOB+∠BOD=n m 2+;图2中∠BOC=∠AOC+∠AOB=m+n ,则∠BOD=n m 2+,故∠AOD=∠BOD ﹣∠AOB=n m 2-. 【详解】解:(1)图1中∠BOC=∠AOC ﹣∠AOB=70°﹣50°=20°,∵OD 是∠BOC 的平分线,∴∠BOD=12∠BOC=10°, ∴∠AOD=∠AOB+∠BOD=50°+10°=60°;图2中∠BOC=∠AOC+∠AOB=120°,∵OD 是∠BOC 的平分线,∴∠BOD=12∠BOC=60°, ∴∠AOD=∠BOD ﹣∠AOB=60°﹣50°=10°;(2)根据题意可知∠AOB=m 度,∠AOC=n 度,其中090090180m n m n <<,<<,<+且m n <,如图1中,∠BOC=∠AOC ﹣∠AOB=n ﹣m ,∵OD 是∠BOC 的平分线,∴∠BOD=12∠BOC=n m 2﹣, ∴∠AOD=∠AOB+∠BOD=n m 2+; 如图2中,∠BOC=∠AOC+∠AOB=m+n ,∵OD 是∠BOC 的平分线,∴∠BOD=12∠BOC=n m 2+, ∴∠AOD=∠BOD ﹣∠AOB=n m 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根据题意进行分类讨论,所有情况都要考虑,切勿遗漏.9.(1)25- ,35 (2)运动时间为4秒,相遇点表示的数字为27 ;(3)5;(4) 一共相遇了7次.【解析】【分析】(1)根据0+0式的定义即可解题;(2)设运动时间为x 秒,表示出P ,Q 的运动路程,利用路程和等于AB 长即可解题;(3)根据点Q 达到A 点时,点P ,Q 停止运动求出运动时间即可解题;(4)根据第三问点P 运动了6个来回后,又运动了30个单位长度即可解题.【详解】解:(1)25- ,35(2)设运动时间为x 秒13x 2x 2535+=+解得 x 4=352427-⨯=答:运动时间为4秒,相遇点表示的数字为27(3)运动总时间:60÷2=30(秒),13×30÷60=6…30即点P 运动了6个来回后,又运动了30个单位长度,∵25305-+=,∴点P 所在的位置表示的数为5 .(4)由(3)得:点P 运动了6个来回后,又运动了30个单位长度,∴点P 和点Q 一共相遇了6+1=7次.【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数轴的应用,难度较大,熟悉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10.(1)图1中小于平角的角∠AOD,∠AOC,∠AOB,∠BOE,∠BOD,∠BOC,∠COE,∠COD,∠DOE;(2)∠BOD=54°;(3)∠AOE+∠AOB+∠AOC+∠AOD+∠BOC+∠BOD+∠BOE+∠COD+∠COE+∠DOE=412°.理由见解析. 【解析】【分析】(1)根据角的定义即可解决;(2)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出∠BOD=12∠AOC+12∠COE,进而求出即可;(3)将图中所有锐角求和即可求得所有锐角的和与∠AOE、∠BOD和∠BOD的关系,即可解题.【详解】(1)如图1中小于平角的角∠AOD,∠AOC,∠AOB,∠BOE,∠BOD,∠BOC,∠COE,∠COD,∠DOE.(2)如图2,∵OB平分∠AOE,OD平分∠COE,∠AOC=108°,∠COE=n°(0<n<72),∴∠BOD=12∠AOD﹣12∠COE+12∠COE=12×108°=54°;(3)如图3,∠AOE=88°,∠BOD=30°,图中所有锐角和为∠AOE+∠AOB+∠AOC+∠AOD+∠BOC+∠BOD+∠BOE+∠COD+∠COE+∠DOE=4∠AOB+4∠DOE=6∠BOC+6∠COD=4(∠AOE﹣∠BOD)+6∠BOD=412°.【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和角的有关计算,本题中将所有锐角的和转化成与∠AOE、∠BOD和∠BOD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1.(1)①t=3;②见解析;(2)β=α+60°;(3)t=5时,射线OC第一次平分∠MON.【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余角补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NOC=∠AOC-∠AON=90°-∠MOC即可得到结论;(3)分别根据转动速度关系和OC平分∠MON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1)①∵∠AOC=30°,OM平分∠BOC,∴∠BOC=2∠COM=2∠BOM=150°,∴∠COM=∠BOM=75°.∵∠MON=90°,∴∠CON=15°,∠AON+∠BOM=90°,∴∠AON=∠AOC﹣∠CON=30°﹣15°=15°,∴∠AON=∠CON,∴t=15°÷3°=5秒;②∵∠CON=15°,∠AON=15°,∴ON平分∠AOC.(2)∵∠AOC=30°,∴∠NOC=∠AOC-∠AON=90°-∠MOC,∴30°-α=90°-β,∴β=α+60°;(3)设旋转时间为t秒,∠AON=5t,∠AOC=30°+8t,∠CON=45°,∴30°+8t=5t+45°,∴t=5.即t=5时,射线OC第一次平分∠MON.【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角的计算,关键是应该认真审题并仔细观察图形,找到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求出角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12.(1)90°;(2)30°;(3)12秒或48秒.【解析】【分析】(1)依据图形可知旋转角=∠NOB,从而可得到问题的答案;(2)先求得∠AOC的度数,然后依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到∠NOC=60°-∠AON,∠AOM=90°-∠AON,然后求得∠AOM与∠NOC的差即可;(3)可分为当OM为∠BOC的平分线和当OM的反向延长为∠BOC的平分线两种情况,然后再求得旋转的角度,最后,依据旋转的时间=旋转的角度÷旋转的速度求解即可.【详解】(1)由旋转的定义可知:旋转角=∠NOB=90°.故答案为:90°(2)∠AOM﹣∠NOC=30°.理由:∵∠AOC:∠BOC=1:2,∠AOC+∠BOC=180°,∴∠AOC=60°.∴∠NOC=60°﹣∠AON.∵∠NOM=90°,∴∠AOM=90°﹣∠AON,∴∠AOM﹣∠NOC=(90°﹣∠AON)﹣(60°﹣∠AON)=30°.(3)如图1所示:当OM为∠BOC的平分线时,∵OM为∠BOC的平分线,∴∠BOM=∠BOC=60°,∴t=60°÷5°=12秒.如图2所示:当OM的反向延长为∠BOC的平分线时,∵ON为为∠BOC的平分线,∴∠BON=60°.∴旋转的角度=60°+180°=240°.∴t=240°÷5°=48秒.故答案为:12秒或48秒.【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角形的综合应用,解答本题主要应用了旋转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以及角的和差计算,求得三角板旋转的角度是解题的关键.13.(1)-2;1;7;(2)4;(3)3+3t;9+5t;6+2t;(4)3.【解析】【分析】(1)利用|a+2|+(c﹣7)2=0,得a+2=0,c﹣7=0,解得a,c的值,由b是最小的正整数,可得b=1;(2)先求出对称点,即可得出结果;(3)分别写出点A、B、C表示的数为,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出AB、AC、BC即可;(4)由点B为AC中点,得到AB=BC,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1)∵|a+2|+(c﹣7)2=0,∴a+2=0,c﹣7=0,解得:a=﹣2,c=7.∵b是最小的正整数,∴b=1.故答案为﹣2,1,7.(2)(7+2)÷2=4.5,对称点为7﹣4.5=2.5,2.5+(2.5﹣1)=4.故答案为4.(3)点A表示的数为:-2-t,点B表示的数为:1+2t,点C表示的数为:7+4t,则AB=t+2t+3=3t+3,AC=t+4t+9=5t+9,BC=2t+6.故答案为3t+3,5t+9,2t+6.(4)∵点B为AC中点,∴AB=BC,∴3t+3=2t+6,解得:t=3.【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及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数轴的特点能求出两点间的距离.14.(1)45°;(2)45°;(3)45°或135°.【解析】【分析】(1)由∠BOC的度数求出∠AOC的度数,利用角平分线定义求出∠COD与∠COE的度数,相加即可求出∠DOE的度数;(2)∠DOE度数不变,理由为:利用角平分线定义得到∠COD为∠AOC的一半,∠COE为∠COB的一半,而∠DOE=∠COD+∠COE,即可求出∠DOE度数为45度;(3)分两种情况考虑,同理如图3,则∠DOE为45°;如图4,则∠DOE为135°.【详解】(1)如图,∠AOC=90°﹣∠BOC=20°,∵OD、OE分别平分∠AOC和∠BOC,∴∠COD=∠AOC=10°,∠COE=12∠BOC=35°,∴∠DOE=∠COD+∠COE=45°;(2)∠DOE的大小不变,理由是:∠DOE=∠COD+∠COE=12∠AOC+12∠COB=12(∠AOC+∠COB)=12∠AOB=45°;(3)∠DOE 的大小发生变化情况为:如图③,则∠DOE 为45°;如图④,则∠DOE 为135°,分两种情况:如图3所示,∵OD 、OE 分别平分∠AOC 和∠BOC ,∴∠COD=12∠AOC ,∠COE=12∠BOC , ∴∠DOE=∠COD ﹣∠COE=12(∠AOC ﹣∠BOC )=45°; 如图4所示,∵OD 、OE 分别平分∠AOC 和∠BOC , ∴∠COD=12∠AOC ,∠COE=12∠BOC , ∴∠DOE=∠COD+∠COE=12(∠AOC+∠BOC )=12×270°=13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角的有关计算,正确作图,熟记角的特点与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5.问题一、(1)32;(2)3-2x ;2x -3;13-6x ;问题一、(1)35;120;24011. 【解析】【分析】问题一根据等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路程差=路程1-路程2,即可列出方程求解。
七年级上册数学 压轴题 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七年级上册数学 压轴题 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一、压轴题1.阅读理解:如图①,若线段AB 在数轴上,A 、B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a 和b (b a >),则线段AB 的长(点A 到点B 的距离)可表示为AB=b a -.请用上面材料中的知识解答下面的问题:如图②,一个点从数轴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2cm 到达P 点,再向右移动7cm 到达Q 点,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cm .(1)请你在图②的数轴上表示出P ,Q 两点的位置;(2)若将图②中的点P 向左移动x cm ,点Q 向右移动3x cm ,则移动后点P 、点Q 表示的数分别为多少?并求此时线段PQ 的长.(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3)若P 、Q 两点分别从第⑴问标出的位置开始,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和1个单位的速度同时向数轴的正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当t 为多少时PQ=2cm ?2.已知120AOB ∠︒= (本题中的角均大于0︒且小于180︒)(1)如图1,在AOB ∠内部作COD ∠,若160AOD BOC ∠∠︒+=,求COD 的度数;(2)如图2,在AOB ∠内部作COD ∠,OE 在AOD ∠内,OF 在BOC ∠内,且3DOE AOE ∠∠=,3COF BOF ∠=∠,72EOF COD ∠=∠,求EOF ∠的度数;(3)射线OI 从OA 的位置出发绕点O 顺时针以每秒6︒的速度旋转,时间为t 秒(050t <<且30t ≠).射线OM 平分AOI ∠,射线ON 平分BOI ∠,射线OP 平分MON ∠.若3MOI POI ∠=∠,则t = 秒.3.借助一副三角板,可以得到一些平面图形(1)如图1,∠AOC = 度.由射线OA ,OB ,OC 组成的所有小于平角的和是多少度?(2)如图2,∠1的度数比∠2度数的3倍还多30°,求∠2的度数;(3)利用图3,反向延长射线OA 到M ,OE 平分∠BOM ,OF 平分∠COM ,请按题意补全图(3),并求出∠EOF 的度数.4.东东在研究数学问题时遇到一个定义:将三个已经排好顺序数:x 1,x 2,x 3,称为数列x 1,x 2,x 3.计算|x 1|,122x x +,1233x x x ++,将这三个数的最小值称为数列x 1,x 2,x 3的最佳值.例如,对于数列2,-1,3,因为|2|=2,()212+-=12,()2133+-+=43,所以数列2,-1,3的最佳值为12. 东东进一步发现:当改变这三个数的顺序时,所得到的数列都可以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其相应的最佳值.如数列-1,2,3的最佳值为12;数列3,-1,2的最佳值为1;….经过研究,东东发现,对于“2,-1,3”这三个数,按照不同的排列顺序得到的不同数列中,最佳值的最小值为12.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数列-4,-3,1的最佳值为 (2)将“-4,-3,2”这三个数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可得到若干个数列,这些数列的最佳值的最小值为 ,取得最佳值最小值的数列为 (写出一个即可);(3)将2,-9,a (a >1)这三个数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可得到若干个数列.若这些数列的最佳值为1,求a 的值.5.问题:将边长为的正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等分,连接各边对应的等分点,则该三角形中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和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分别有多少个?探究:要研究上面的问题,我们不妨先从最简单的情形入手,进而找到一般性规律.探究一:将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二等分,连接各边中点,则该三角形中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和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分别有多少个?如图①,连接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三条边的中点,从上往下看: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第一层有1个,第二层有3个,共有个;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一共有1个.探究二:将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三等分,连接各边对应的等分点,则该三角形中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和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分别有多少个?如图②,连接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三条边的对应三等分点,从上往下看: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第一层有1个,第二层有3个,第三层有5个,共有个;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共有个.探究三:将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四等分(图③),连接各边对应的等分点,则该三角形中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和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分别有多少个?(仿照上述方法,写出探究过程)结论:将边长为的正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等分,连接各边对应的等分点,则该三角形中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和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分别有多少个?(仿照上述方法,写出探究过程)应用:将一个边长为25的正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25等分,连接各边对应的等分点,则该三角形中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有______个和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有______个.6.如图,从左到右依次在每个小方格中填入一个数,使得其中任意三个相邻方格中所填数之和都相等.6a b x-1-2...(1)可求得x =______,第 2021 个格子中的数为______;(2)若前k 个格子中所填数之和为 2019,求k 的值;(3)如果m ,n为前三个格子中的任意两个数,那么所有的|m-n | 的和可以通过计算|6-a|+|6-b|+|a-b|+|a-6| +|b-6|+|b-a| 得到.若m ,n为前8个格子中的任意两个数,求所有的|m-n|的和.7.在数轴上,图中点A表示-36,点B表示44,动点P、Q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动点P、Q的运动速度比之是3∶2(速度单位:1个单位长度/秒).12秒后,动点P到达原点O,动点Q到达点C,设运动的时间为t(t>0)秒.(1)求OC的长;(2)经过t秒钟,P、Q两点之间相距5个单位长度,求t的值;(3)若动点P到达B点后,以原速度立即返回,当P点运动至原点时,动点Q是否到达A点,若到达,求提前到达了多少时间,若未能到达,说明理由.8.数轴上线段的长度可以用线段端点表示的数进行减法运算得到,例如:如图①,若点A,B在数轴上分别对应的数为a,b(a<b),则AB的长度可以表示为AB=b-a.请你用以上知识解决问题:如图②,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A点,再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达B点,然后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C点.(1)请你在图②的数轴上表示出A,B,C三点的位置.(2)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移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①当t=2时,求AB和AC的长度;②试探究:在移动过程中,3AC-4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9.已知:A、O、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过O点作射线OC,使∠AOC:∠BOC=1:2,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M在射线OB上,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下方.(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2的位置,使得ON 落在射线OB 上,此时三角板旋转的角度为 度;(2)继续将图2中的三角板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3的位置,使得ON 在∠AOC 的内部.试探究∠AOM 与∠NOC 之间满足什么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 按5°每秒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当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OM 所在直线恰好平分∠BOC 时,时间t 的值为 (直接写结果).10.如图,在数轴上从左往右依次有四个点,,,A B C D ,其中点,,A B C 表示的数分别是0,3,10,且2CD AB =.(1)点D 表示的数是 ;(直接写出结果)(2)线段AB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同时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是t (秒),当两条线段重叠部分是2个单位长度时.①求t 的值;②线段AB 上是否存在一点P ,满足3BD PA PC -=?若存在,求出点P 表示的数x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如图,数轴上有A 、B 、C 三个点,它们表示的数分别是25-、10-、10.(1)填空:AB = ,BC = ;(2)现有动点M 、N 都从A 点出发,点M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移动,当点M 移动到B 点时,点N 才从A 点出发,并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移动,求点N 移动多少时间,点N 追上点M ?(3)若点A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 和点C 分别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和7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试探索:BC -AB 的值是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请说明理由.12.已知:∠AOB 是一个直角,作射线OC ,再分别作∠AOC 和∠BOC 的平分线OD 、OE .(1)如图①,当∠BOC=70°时,求∠DOE 的度数;(2)如图②,若射线OC 在∠AOB 内部绕O 点旋转,当∠BOC=α时,求∠DOE 的度数.(3)如图③,当射线OC 在∠AOB 外绕O 点旋转时,画出图形,直接写出∠DOE 的度数.13.已知:如图,点M 是线段AB 上一定点,12AB cm =,C 、D 两点分别从M 、B 出发以1/cm s 、2/cm s 的速度沿直线BA 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 在线段AM 上,D 在线段BM 上)()1若4AM cm =,当点C 、D 运动了2s ,此时AC =________,DM =________;(直接填空)()2当点C 、D 运动了2s ,求AC MD +的值.()3若点C 、D 运动时,总有2MD AC =,则AM =________(填空)()4在()3的条件下,N 是直线AB 上一点,且AN BN MN -=,求MN AB的值.14.问题一:如图1,已知A ,C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6 cm ,甲,乙两点分别从相距3cm 的A ,B 两点同时出发到C 点,若甲的速度为8 cm/s ,乙的速度为6 cm/s ,设乙运动时间为x (s ), 甲乙两点之间距离为y (cm ).(1)当甲追上乙时,x = .(2)请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当甲追上乙前,y = ;当甲追上乙后,甲到达C 之前,y = ;当甲到达C 之后,乙到达C 之前,y = .问题二:如图2,若将上述线段AC 弯曲后视作钟表外围的一部分,线段AB 正好对应钟表上的弧AB (1小时的间隔),易知∠AOB=30°.(1)分针OD 指向圆周上的点的速度为每分钟转动 cm ;时针OE 指向圆周上的点的速度为每分钟转动 cm .(2)若从4:00起计时,求几分钟后分针与时针第一次重合.15.如图,在数轴上点A 表示数a,点B 表示数b,AB 表示A 点和B 点之间的距离,且a,b 满足|a+2|+(b+3a)2=0.(1)求A,B 两点之间的距离;(2)若在线段AB 上存在一点C,且AC=2BC,求C 点表示的数;(3)若在原点O 处放一个挡板,一小球甲从点A 处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个小球乙从点B 处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在碰到挡板后(忽略小球的大小,可看做一个点)以原来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①甲球到原点的距离为_____,乙球到原点的距离为_________;(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 ②求甲乙两小球到原点距离相等时经历的时间.【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压轴题1.(1)见详解;(2)2x --,53x +,47x +;(3)当运动时间为5秒或9秒时,PQ=2cm.【解析】【分析】(1)根据数轴的特点,所以可以求出点P ,Q 的位置;(2)根据向左移动用减法,向右移动用加法,即可得到答案;(3)根据题意,可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分析:①点P 在点Q 的左边时;②点P 在点Q 的右边时;分别进行列式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如图所示:.(2)由(1)可知,点P 为2-,点Q 为5;∴移动后的点P 为:2x --;移动后的点Q 为:53x +;∴线段PQ 的长为:53(2)47x x x +---=+;(3)根据题意可知,当PQ=2cm 时可分为两种情况:①当点P 在点Q 的左边时,有(21)72t -=-,解得:5t =;②点P 在点Q 的右边时,有(21)72t -=+,解得:9t =;综上所述,当运动时间为5秒或9秒时,PQ=2cm.【点睛】本题要是把方程和数轴结合起来,既要根据条件列出方程,又要把握数轴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数轴上的动点运动问题,注意分类讨论进行解题.2.(1)40º;(2)84º;(3)7.5或15或45【解析】【分析】(1)利用角的和差进行计算便可;(2)设AOE x ∠=︒,则3EOD x ∠=︒,BOF y ∠=︒,通过角的和差列出方程解答便可;(3)分情况讨论,确定∠MON 在不同情况下的定值,再根据角的和差确定t 的不同方程进行解答便可.【详解】解:(1))∵∠AOD+∠BOC=∠AOC+∠COD+∠BOD+∠COD=∠AOB+∠COD又∵∠AOD+∠BOC=160°且∠AOB=120°∴COD AOD BOC AOB ∠=∠+∠-∠160120=︒-︒40=︒(2)3DOE AOE ∠=∠,3COF BOF ∠=∠∴设AOE x ∠=︒,则3EOD x ∠=︒,BOF y ∠=︒ 则3COF y ∠=︒,44120COD AQD BOC AOB x y ∴∠=∠+∠-∠=︒+︒-︒EOF EOD FOC COD ∠=∠+∠-∠()()3344120120x y x y x y =︒+︒-︒+︒-︒=︒-︒+︒72EOF COD ∠=∠ 7120()(44120)2x y x y ∴-+=+- 36x y ∴+=120()84EOF x y ∴︒+︒︒∠=-=(3)当OI 在直线OA 的上方时,有∠MON=∠MOI+∠NOI=12(∠AOI+∠BOI ))=12∠AOB=12×120°=60°, ∠PON=12×60°=30°, ∵∠MOI=3∠POI , ∴3t=3(30-3t )或3t=3(3t-30),解得t=152或15; 当OI 在直线AO 的下方时,∠MON ═12(360°-∠AOB )═12×240°=120°, ∵∠MOI=3∠POI ,∴180°-3t=3(60°-61202t-)或180°-3t=3(61202t--60°),解得t=30或45,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t的值为152s或15s或30s或45s.【点睛】此是角的和差的综合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和差计算,一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旋转的性质,有一定的难度,体现了用方程思想解决几何问题,分情况讨论是本题的难点,要充分考虑全面,不要漏掉解.3.(1)75°,150°;(2)15°;(3)15°.【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板的特殊性角的度数,求出∠AOC即可,把∠AOC、∠BOC、∠AOB相加即可求出射线OA,OB,OC组成的所有小于平角的和;(2)依题意设∠2=x,列等式,解方程求出即可;(3)依据题意求出∠BOM,∠COM,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MOE,∠MOF,即可求出∠EOF.【详解】解:(1)∵∠BOC=30°,∠AOB=45°,∴∠AOC=75°,∴∠AOC+∠BOC+∠AOB=150°;答:由射线OA,OB,OC组成的所有小于平角的和是150°;故答案为:75;(2)设∠2=x,则∠1=3x+30°,∵∠1+∠2=90°,∴x+3x+30°=90°,∴x=15°,∴∠2=15°,答:∠2的度数是15°;(3)如图所示,∵∠BOM=180°﹣45°=135°,∠COM=180°﹣15°=165°,∵OE为∠BOM的平分线,OF为∠COM的平分线,∴∠MOF=12∠COM=82.5°,∠MOE=12∠MOB=67.5°,∴∠EOF=∠MOF﹣∠MOE=1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板各角的度数、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列方程解方程在几何中的应用,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4.(1)3;(2)12;-3,2,-4或2,-3,-4.(3)a=11或4或10.【解析】【分析】(1)根据上述材料给出的方法计算其相应的最佳值为即可;(2)按照三个数不同的顺序排列算出最佳值,由计算可以看出,要求得这些数列的最佳值的最小值;只有当前两个数的和的绝对值最小,最小只能为|−3+2|=1,由此得出答案即可;(3)分情况算出对应的数值,建立方程求得a的数值即可.【详解】(1)因为|−4|=4,-4-32=3.5,-4-312+=3,所以数列−4,−3,1的最佳值为3.故答案为:3;(2)对于数列−4,−3,2,因为|−4|=4,432--=72,432||2--+=52,所以数列−4,−3,2的最佳值为52;对于数列−4,2,−3,因为|−4|=4,||422-+=1,432||2--+=52,所以数列−4,2,−3的最佳值为1;对于数列2,−4,−3,因为|2|=2,224-=1,432||2--+=52,所以数列2,−4,−3的最佳值为1;对于数列2,−3,−4,因为|2|=2,223-=12,432||2--+=52,所以数列2,−3,−4的最佳值为1 2∴数列的最佳值的最小值为223-=12,数列可以为:−3,2,−4或2,−3,−4.故答案为:12,−3,2,−4或2,−3,−4.(3)当22a+=1,则a=0或−4,不合题意;当92a-+=1,则a=11或7;当a=7时,数列为−9,7,2,因为|−9|=9,972-+=1,9722-++=0,所以数列2,−3,−4的最佳值为0,不符合题意;当972a-++=1,则a=4或10.∴a=11或4或10.【点睛】此题考查数字的变化规律,理解新定义运算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5.探究三:16,6;结论:n²,;应用:625,300.【解析】【分析】探究三:模仿探究一、二即可解决问题;结论:由探究一、二、三可得:将边长为的正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等分,连接各边对应的等分点,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共有个;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共有个;应用:根据结论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探究三:如图3,连接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三条边的对应四等分点,从上往下看: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第一层有1个,第二层有3个,第三层有5个,第四层有7个,共有个;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有个.结论:连接边长为的正三角形三条边的对应等分点,从上往下看: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第一层有1个,第二层有3个,第三层有5个,第四层有7个,……,第层有个,共有个;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共有个.应用: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有=625(个),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有(个).故答案为探究三:16,6;结论:n², ;应用:625,300.【点睛】本题考查规律型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模仿例题解决问题.6.(1)6,-1;(2)2019或2014;(3)234【解析】【分析】(1)根据三个相邻格子的整数的和相等列式求出a、x的值,再根据第9个数是-2可得b=-2,然后找出格子中的数每3个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在用2021除以3,根据余数的情况确定与第几个数相同即可得解.(2)可先计算出这三个数的和,再照规律计算.(3)由于是三个数重复出现,因此可用前三个数的重复多次计算出结果.【详解】(1)∵任意三个相邻格子中所填整数之和都相等,∴6+a+b=a+b+x,解得x=6,a+b+x=b+x-1,∴a=-1,所以数据从左到右依次为6、-1、b、6、-1、b,第9个数与第三个数相同,即b=-2,所以每3个数“6、-1、-2”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2021÷3=673…2,∴第2021个格子中的整数与第2个格子中的数相同,为-1.故答案为:6,-1.(2)∵6+(-1)+(-2)=3,∴2019÷3=673.∵前k个格子中所填数之和可能为2019,2019=673×3或2019=671×3+6,∴k的值为:673×3=2019或671×3+1=2014.故答案为:2019或2014.(3)由于是三个数重复出现,那么前8个格子中,这三个数中,6和-1都出现了3次,-2出现了2次.故代入式子可得:(|6+2|×2+|6+1|×3)×3+(|-1-6|×3+|-1+2|×2)×3+(|-2-6|×3+|-2+1|×3)×2=234.【点睛】本题考查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运用,规律推导的运用,此类题的关键是找出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然后再按规律找出字母所代表的数,再进行进一步的计算.7.(1)20;(2)t=15s或17s (3)4 3 s.【解析】【分析】(1)设P、Q速度分别为3m、2m,根据12秒后,动点P到达原点O列方程,求出P、Q 的速度,由此即可得到结论.(2)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A、B在相遇前且相距5个单位长度时;②当A、B在相遇后且相距5个单位长度时;列方程,求解即可.(3)算出P运动到B再到原点时,所用的时间,再算出Q从B到A所需的时间,比较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设P、Q速度分别为3m、2m,根据题意得:12×3m=36,解得:m=1,∴P、Q速度分别为3、2,∴BC=12×2=24,∴OC=OB-BC=44-24=20.(2)当A、B在相遇前且相距5个单位长度时:3t+2t+5=44+36,5t=75,∴t=15(s);当A、B在相遇后且相距5个单位长度时:3t+2t-5=44+36,5t=85,∴t=17(s).综上所述:t=15s或17s.(3)P运动到原点时,t=3644443++=1243s,此时QB=2×1243=2483>44+38=80,∴Q点已到达A点,∴Q点已到达A点的时间为:3644804022+==(s),故提前的时间为:1243-40=43(s).【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以及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8.(1)详见解析;(2)①16;②在移动过程中,3AC﹣4AB的值不变【解析】【分析】(1)根据点的移动规律在数轴上作出对应的点即可;(2)①当t=2时,先求出A、B、C点表示的数,然后利用定义求出AB、AC的长即可;②先求出A、B、C点表示的数,然后利用定义求出AB、AC的长,代入3AC-4AB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A,B,C三点的位置如图所示:.(2)①当t=2时,A点表示的数为-4,B点表示的数为5,C点表示的数为12,∴AB=5-(-4)=9,AC=12-(-4)=16.②3AC-4AB的值不变.当移动时间为t秒时,A点表示的数为-t-2,B点表示的数为2t+1,C点表示的数为3t +6,则:AC=(3t+6)-(-t-2)=4t+8,AB=(2t+1)-(-t-2)=3t+3,∴3AC-4AB=3(4t+8)-4(3t+3)=12t+24-12t-12=12.即3AC﹣4AB的值为定值12,∴在移动过程中,3AC﹣4AB的值不变.【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表示出对应点所表示的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1)90°;(2)30°;(3)12秒或48秒.【解析】【分析】(1)依据图形可知旋转角=∠NOB,从而可得到问题的答案;(2)先求得∠AOC的度数,然后依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到∠NOC=60°-∠AON,∠AOM=90°-∠AON,然后求得∠AOM与∠NOC的差即可;(3)可分为当OM为∠BOC的平分线和当OM的反向延长为∠BOC的平分线两种情况,然后再求得旋转的角度,最后,依据旋转的时间=旋转的角度÷旋转的速度求解即可.【详解】(1)由旋转的定义可知:旋转角=∠NOB=90°.故答案为:90°(2)∠AOM﹣∠NOC=30°.理由:∵∠AOC:∠BOC=1:2,∠AOC+∠BOC=180°,∴∠AOC=60°.∴∠NOC=60°﹣∠AON.∵∠NOM=90°,∴∠AOM=90°﹣∠AON,∴∠AOM﹣∠NOC=(90°﹣∠AON)﹣(60°﹣∠AON)=30°.(3)如图1所示:当OM为∠BOC的平分线时,∵OM为∠BOC的平分线,∴∠BOM=∠BOC=60°,∴t=60°÷5°=12秒.如图2所示:当OM的反向延长为∠BOC的平分线时,∵ON为为∠BOC的平分线,∴∠BON=60°.∴旋转的角度=60°+180°=240°.∴t=240°÷5°=48秒.故答案为:12秒或48秒.【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角形的综合应用,解答本题主要应用了旋转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以及角的和差计算,求得三角板旋转的角度是解题的关键.10.(1)16;(2)①t的值为3或143秒;②存在,P表示的数为314.【解析】【分析】(1)由数轴可知,AB=3,则CD=6,所以D 表示的数为16,(2)①当运动时间是t 秒时,在运动过程中,B 点表示的数为3+2t,A 点表示的数为2t, C 点表示的数为10-t ,D 点表示的数为16-t ,分情况讨论两条线段重叠部分是2个单位长度解答即可;②分情况讨论当t=3秒, t=143秒时,满足3BD PA PC -=的点P , 注意P 为线段AB 上的点对x 的值的限制. 【详解】 (1)16(2)①在运动过程中,B 点表示的数为3+2t,A 点表示的数为2t,C 点表示的数为10-t ,D 点表示的数为16-t.当BC =2,点B 在点C 的右边时, 由题意得:32-10-2BC t t =+=(), 解得:t =3,当AD=2,点A 在点D 的左边时, 由题意得:16--22AD t t ==, 解得:t =143. 综上,t 的值为3或143秒 ②存在,理由如下:当t=3时,A 点表示的数为6,B 点表示的数为9,C 点表示的数为7,D 点表示的数为13. 则13-94-6|-7|BD PA x PC x ====,,,-3BD PA PC =, ()4--6|-7|x x ∴=,解得:314x =或112, 又P 点在线段AB 上,则69x ≤≤ 314x ∴=.当143t =时,A 点表示的数为283,B 点表示的数为373,C 点表示的数为163,D 点表示的数为343. 则37343816-1-|-|3333BD PA x PC x ====,,, -3BD PA PC =,∴ 28161--|-|33x x ⎛⎫= ⎪⎝⎭,解得:7912x =或176, 又283733x ≤≤, x ∴无解综上,P 表示的数为314.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解题的关键是:(1)由路程=速度×时间结合运动方向找出运动t 秒时点A 、B 、C 、D 所表示的数,(2)根据3BD PA PC -=列出关于t 的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11.(1) AB =15,BC =20;(2) 点N 移动15秒时,点N 追上点M;(3) BC -AB 的值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1)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求出AB 与BC 的长即可,(2)不变,理由为:经过t 秒后,A 、B 、C 三点所对应的数分别是-24-t ,-10+3t ,10+7t ,表示出BC ,AB ,求出BC-AB 即可做出判断,(3)经过t 秒后,表示P 、Q 两点所对应的数,根据题意列出关于t 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t 的值,分三种情况考虑,分别求出满足题意t 的值即可. 【详解】解:(1)AB =15,BC =20,(2)设点N 移动x 秒时,点N 追上点M ,由题意得:15322x x ⎛⎫=+ ⎪⎝⎭,解得15x =,答:点N 移动15秒时,点N 追上点M .(3)设运动时间是y 秒,那么运动后A 、B 、C 三点表示的数分别是25y --、103y -+、107y +,∴BC ()()107103204y y y =+--+=+,AB ()()10325154y y y =-+---=+, ∴BC -AB ()()2041545y y =+-+=, ∴BC -AB 的值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加减,数轴,以及两点间的距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行程问题中等量关系和数轴上点,12.(1)45°;(2)45°;(3)45°或135°.【解析】【分析】(1)由∠BOC的度数求出∠AOC的度数,利用角平分线定义求出∠COD与∠COE的度数,相加即可求出∠DOE的度数;(2)∠DOE度数不变,理由为:利用角平分线定义得到∠COD为∠AOC的一半,∠COE为∠COB的一半,而∠DOE=∠COD+∠COE,即可求出∠DOE度数为45度;(3)分两种情况考虑,同理如图3,则∠DOE为45°;如图4,则∠DOE为135°.【详解】(1)如图,∠AOC=90°﹣∠BOC=20°,∵OD、OE分别平分∠AOC和∠BOC,∴∠COD=∠AOC=10°,∠COE=12∠BOC=35°,∴∠DOE=∠COD+∠COE=45°;(2)∠DOE的大小不变,理由是:∠DOE=∠COD+∠COE=12∠AOC+12∠COB=12(∠AOC+∠COB)=12∠AOB=45°;(3)∠DOE的大小发生变化情况为:如图③,则∠DOE为45°;如图④,则∠DOE为135°,分两种情况:如图3所示,∵OD、OE分别平分∠AOC和∠BOC,∴∠COD=12∠AOC,∠COE=12∠BOC,∴∠DOE=∠COD﹣∠COE=12(∠AOC﹣∠BOC)=45°;如图4所示,∵OD、OE分别平分∠AOC和∠BOC,∴∠COD=12∠AOC,∠COE=12∠BOC,∴∠DOE=∠COD+∠COE=12(∠AOC+∠BOC)=12×270°=13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角的有关计算,正确作图,熟记角的特点与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3.(1)2AC cm =,4DM cm =;(2)6AC MD cm +=;(3)4AM =;(4)13MN AB =或1. 【解析】 【详解】(1)根据题意知,CM=2cm ,BD=4cm .∵AB=12cm ,AM=4cm ,∴BM=8cm ,∴AC=AM ﹣CM=2cm ,DM=BM ﹣BD=4cm . 故答案为2,4;(2)当点C 、D 运动了2 s 时,CM=2 cm ,BD=4 cm .∵AB=12 cm ,CM=2 cm ,BD=4 cm ,∴AC+MD=AM ﹣CM+BM ﹣BD=AB ﹣CM ﹣BD=12﹣2﹣4=6 cm ;(3)根据C 、D 的运动速度知:BD=2MC . ∵MD=2AC ,∴BD+MD=2(MC+AC ),即MB=2AM . ∵AM+BM=AB ,∴AM+2AM=AB ,∴AM=13AB=4. 故答案为4;(4)①当点N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1.∵AN ﹣BN=MN .又∵AN ﹣AM=MN ,∴BN=AM=4,∴MN=AB ﹣AM ﹣BN=12﹣4﹣4=4, ∴MN AB =412=13; ②当点N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AN ﹣BN=MN .又∵AN ﹣BN=AB ,∴MN=AB=12, ∴MN AB =1212=1. 综上所述:MN AB =13或1.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十分关键的一点. 14.问题一、(1)32;(2)3-2x ;2x -3;13-6x ;问题一、(1)35;120;24011. 【解析】 【分析】问题一根据等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路程差=路程1-路程2,即可列出方程求解。
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一、压轴题1 .阅读理解:如图①,假设线段AB在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和/?〔〃>"〕, 那么线段AB的长〔点A到点B的距离〕可表示为AB=〃—G请用上面材料中的知识解答下而的问题:如图②,一个点从数轴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2cm到达P点,再向右移动7cm到达Q点,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cm.A B-3 -2G 0 1 2 3^ 4 5国①^3-2^1 0 1 2 3 4 5 6 7图②〔1〕请你在图②的数轴上表示出P, Q两点的位置:〔2〕假设将图②中的点P向左移动Xcm,点Q向右移动3xcm,那么移动后点P、点Q表示的数分别为多少?并求此时线段PQ的长.〔用含式的代数式表示〕:〔3〕假设P、Q两点分别从第⑴问标出的位置开始,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和1个单位的速度同时向数轴的正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秒〕,当,为多少时PQ=2cm?2 .NAO3=20.〔此题中的角均大于0.且小于180.〕⑴如图1,在NAO8内部作NCOD,假设NAQZ>+N3OC=160.,求C..的度数;图 1 ⑵如图2,在NAO8内部作NCOD,.石在NA8内,OF在N3..内,且⑶射线./从04的位置出发绕点.顺时针以每秒6.的速度旋转,时间为,秒〔0</<50且1工30〕.射线OW平分NAO/,射线ON平分NB./,射线.P平分NMCW.假设ZMO1 = 3ZPOI,那么7=秒.3 .借助一副三角板,可以得到一些平面图形〔1〕如图1,ZAOC=度.由射线04 08, 0C组成的所有小于平角的和是多少度?〔2〕如图2, N1的度数比N2度数的3倍还多30.,求N2的度数:〔3〕利用图3,反向延长射线0A到M, 0E平分N80M, 0F平分NC0M,请按题意补全图〔3〕,并求出NEOF的度数.4 .东东在研究数学问题时遇到一个定义:将三个已经排好顺序数:X],X2, X3,称为数列XI, X2, X3.计算|x山正封,1-1将这三个数的最小值称为数列刈,X2, X3的 2 3最正确值.例如,对于数列2, -1, 3,由于|2|=2, \ +〔一可」,巴二!= 所以2 2 3 3数列2, -1. 3的最正确值为2东东进一步发现:当改变这三个数的顺序时,所得到的数列都可以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其相应的最正确值.如数列-1,2, 3的最正确值为L;数列3, -1. 2的最正确值为1;....经过研2究,东东发现,对于"2, -1, 3〃这三个数,根据不同的排列顺序得到的不同数列中,最正确值的最小值为L.根据以上材料,答复以下问题:2〔1〕数列-4, -3, 1的最正确值为〔2〕将“-4, -3, 2〞这三个数根据不同的顺序排列,可得到假设干个数列,这些数列的最正确值的最小值为取得最正确值最小值的数列为_ 〔写出一个即可〕:〔3〕将2, -9, a 〔a>l〕这三个数根据不同的顺序排列,可得到假设干个数列.假设这些数列的最正确值为1,求a的值.5 .问题:将边长为九522〕的正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n等分,连接各边对应的等分点,那么该三角形中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和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分别有多少个?探究:要研究上面的问题,我们不妨先从最简单的情形入手,进而找到一般性规律.探究一:将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二等分,连接各边中点,那么该三角形中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和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分别有多少个?如图①,连接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三条边的中点,从上往下看: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第一层有1个,第二层有3个,共有1 + 3 = 22 = 4个: 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一共有1个.图①探究二:将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三等分,连接各边对应的等分点,那么该三角形中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和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分别有多少个?如图②,连接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三条边的对应三等分点,从上往下看: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第一层有1个,第二层有3个,第三层有5个,共有1 + 3 +5 = 32 = 9个:边长为〔1 + 2〕 x 22的正三角形共有1 + 2 = ——-—— =3个.图②探究三:将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四等分〔图③〕,连接各边对应的等分点, 那么该三角形中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和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分别有多少个?〔仿照上述方法,写出探究过程〕结论:将边长为九伽宜2〕的正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n等分,连接各边对应的等分点,那么该三角形中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和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分别有多少个?〔仿照上述方法,写出探究过程〕应用:将一个边长为25的正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25等分,连接各边对应的等分点,那么该三角形中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有个和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有个.6 .如图,从左到右依次在每个小方格中填入一个数,使得其中任意三个相邻方格中所填数之和都相等.〔1〕可求得X=,第2021个格子中的数为:〔2〕假设前k个格子中所填数之和为2021,求k的值:〔3〕如果m,.为前三个格子中的任意两个数,那么所有的|mf|的和可以通过计算|6-a| + |6-b/+|a-b/+|a-6|+|b-6| + |b-a/得到.假设m,.为前8个格子中的任意两个数, 求所有的|m-n|的和.7 .在数轴上,图中点八表示-36,点8表示44,动点P、Q分别从4 8两点同时出发, 相向而行,动点P、Q的运动速度比之是3: 2 〔速度单位:1个单位长度/秒〕.12秒后, 动点P到达原点O,动点Q到达点C,设运动的时间为秒.〔1〕求OC的长;〔2〕经过t秒钟,P、Q两点之间相距5个单位长度,求t的值:〔3〕假设动点P到达8点后,以原速度立即返回,当P点运动至原点时,动点Q是否到达4点,假设到达,求提前到达了多少时间,假设未能到达,说明理由.A 0 C B♦._, , -------------- . i一36 0 44 X8 .数轴上线段的长度可以用线段端点表示的数进行减法运算得到,例如:如图①,假设点 A , 8在数轴上分别对应的数为a , b〔a<b〕,那么AB的长度可以表示为AB=b - a .请你用以上知识解决问题:如图②,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八点,再向右移动3 个单位长度到达8点,然后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C点.〔1 〕请你在图②的数轴上表示出A,B, C三点的位置.〔2〕假设点4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移动,同时,点8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①当f=2时,求48和AC的长度;②试探究:在移动过程中,34C-448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假设变化,请说明理由;假设不变,请求其值.d B ...................................................................................................... .....a d ~~J6 -5 -4-3-2-1 0 1 2 4 6 7 8 X图①图②9 .:4 0、8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过O点作射线OC,使NAOC: N 8OC=1: 2,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处,一边OM在射线08上,另一边ON在直线A8的下方.〔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2的位置,使得ON落在射线08上,此时三角板旋转的角度为度:〔2〕继续将图2中的三角板绕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3的位置,使得ON在NAOC的内部.试探究NA0M与NA/OC之间满足什么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按5°每秒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当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0M所在直线恰好平分N80c时,时间t的值为_ 〔直接写结果〕.10 .如图,在数轴上从左往右依次有四个点48,.,.,其中点A&C表示的数分别是0,3,10,且CQ = 248.⑴点D表示的数是;〔直接写出结果〕⑵线段A8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同时线段CO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是/ 〔秒〕,当两条线段重叠局部是2个单位长度时.①求/的值;②线段A8上是否存在一点夕,满足8.-24 = 3尸C?假设存在,求出点P表示的数x: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C __ p『T ii11 .如图,数轴上有A、B、c三个点,它们表示的数分别是一25、-10. 10 .A B 0 C-25 -10 0 10〔1〕填空:AB =, BC =;〔2〕现有动点M、N都从A点出发,点M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移动,当点M 移动到B点时,点N才从A点出发,并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移动,求点N移动多少时间,点N追上点M?〔3〕假设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和7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试探索:BC-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请说明理由.12 .:NAOB是一个直角,作射线OC,再分别作NAOC和NBOC的平分线OD、OE .〔1 〕如图①,当NBOC=70.时,求NDOE的度数;〔2〕如图②,假设射线OC在NAOB内部绕O点旋转,当NBOC=a时,求NDOE的度数.(3)如图③,当射线0C在NAOB外绕.点旋转时,画出图形,直接写出NDOE的度数.图③13 .:如图,点M是线段A3上一定点,AB = \2cm, C >.两点分别从M、B 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直线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在线段4M上) (1)假设AM=4c〃?,当点C、.运动了2s,此时AC=,DM =(直接填空)(2)当点C、.运动了2s,求4C + MD的值.(3)假设点C、.运动时,总有MD = 2AC,那么AM= (填空)(4)在(3)的条件下,N是直线45上一点,RAN-BN = MN,求号的值.f C q D %14 .问题一:如图1,A , 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6 cm,甲,乙两点分别从相距3cm的A, 8两点同时出发到C点,假设甲的速度为8cm/s,乙的速度为6cm/s,设乙运动时间为x(s),甲乙两点之间距离为y( cm) .⑴当甲追上乙时,x=.(2)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当甲追上乙前,y=;当甲追上乙后,甲到达C之前,y=;当甲到达C之后,乙到达C之前,片.B乙c中图]问题二:如图2,假设将上述线段4c弯曲后视作钟表外围的一局部,线段八8正好对应钟表上的弧A8 ( 1小时的间隔),易知4408=30..⑴分针OD指向圆周上的点的速度为每分钟转动—cm;时针OE指向圆周上的点的速度为每分钟转动_cm .〔2〕假设从4 : 00起计时,求几分钟后分针与时针第一次重合.图215 .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数a,点B表示数b,AB表示A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且a,b满足|a+2|+〔b+3a〕2=0.〔1〕求A,B两点之间的距离;〔2〕假设在线段AB上存在一点C,且AC=2BC,求C点表示的数;〔3〕假设在原点0处放一个挡板,一小球甲从点A处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个小球乙从点B处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在碰到挡板后〔忽略小球的大小,可看做一个点〕以原来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①甲球到原点的距离为«乙球到原点的距离为;〔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求甲乙两小球到原点距离相等时经历的时间.【参考答案】**1•1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压轴题1. 〔1〕见详解;〔2〕-2-X, 5 + 3工,4X + 7; 〔3〕当运动时间为5秒或9秒时, PQ=2cm. 【解析】【分析】〔1〕根据数轴的特点,所以可以求出点P,Q的位置;〔2〕根据向左移动用减法,向右移动用加法,即可得到答案:〔3〕根据题意,可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分析:①点P在点Q的左边时:②点P在点Q的右边时:分别进行列式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如下图:P Q-3-5-1 0 1 2 3 4 5 6 7 .困②(2)由(1)可知,点P为—2,点Q为5;,移动后的点P为:一2-犬;移动后的点Q为:5 + 3x;;•线段PQ 的长为:5 + 3x-(-2-x) = 4x + 7 ;(3)根据题意可知,当PQ=2cm时可分为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点Q的左边时,有(2-1)/ = 7-2,解得:/=5;②点P在点Q的右边时,有(2-1)/ = 7 + 2,解得:/=9;综上所述,当运动时间为5秒或9秒时,PQ=2cm.【点睛】此题要是把方程和数轴结合起来,既要根据条件列出方程,又要把握数轴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数轴上的动点运动问题,注意分类讨论进行解题.2. (1) 40.:(2) 845: (3) 7.5 或15 或45【解析】【分析】(1)利用角的和差进行计算便可:(2)设NAOE = x.,那么NEOD = 3H, /BOF = y.,通过角的和差列出方程解答便可;(3)分情况讨论,确定NMON在不同情况下的定值,再根据角的和差确定t的不同方程进行解答便可.【详解】解:(1) ) NA0D十NB0C=NA0C+NC0D+NB0D十NC0D=NA0B+NC0DXV ZA0D^ZB0C=160°且NA0B=120°ZCOD = ZAOD+ZBOC - ZAOB= 160°-120°= 40°(2) -ZDOE = 3ZAOE, Z.COF = 3ZBOF,设ZAOE= R.,那么/七..=3<,"OF = y.那么ACOF = 3y°,:.ZCOD = ZAQD + ABOC -ZAOB = 4x.+ 4y.-120°ZEOF = ZEOD+ZFOC - Z.COD=3x.+3),.-(4v0+4,y°-120°) = 120°-(x° + y.)■: /EOF = L/COD27・・・120 — (x + y) = —(4x + 4y — 120) 2.\x+y = 36:./EOF = 120°-(x + y)o = 84°有NMON=NMOI+NNOI=1 (ZAOI+ZBOI) ) =1 ZAOB=-!- X 120° =60° , 2 2 2ZPON=ix60° =30° , 2VZMOI=3ZPOL,3t=3 (30-3t)或3t=3 (3t-3O),解得t=£或15;当OI在直线AO的下方时,ZMON-- (3600 -ZAOB) --X240' =120° , 2 2VZMOI=3ZPOI,/.1800 -3t=3 (60° -6I2())或焦..-3t=3 ( 6/ ~120 .60° ), 2 2解得t=30或45,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t的值为"s或15s或30s或45s.2【点睛】此是角的和差的综合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和差计算,一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旋转的性质,有一定的难度,表达了用方程思想解决几何问题,分情况讨论是此题的难点,要充分考虑全而,不要漏掉解.3. (1) 75° , 150° : (2) 150 : (3) 15° .【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板的特殊性角的度数,求出N40C即可,把NAOC、N8OC、N4O8相加即可求出射线04 08, OC组成的所有小于平角的和:(2)依题意设N2=x,列等式,解方程求出即可:(3)依据题意求出N8OM,NCOM,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NMOE ZMOF,即可求出/EOF.【详解】解:(1) •••/8OC=30.,乙408=45.,/. NAOC= 75°,,4OC+ Z 8OC+ ZAOB = 150°;答:由射线04 OB, OC组成的所有小于平角的和是150.;故答案为:75;(2)设N2=x,那么Nl=3x+30°,VZ1+Z2=9O%,x+3x+30°=90°,,x=15°,AZ2 = 15°,答:N2的度数是15.:(3)如下图,TN80M=180°-45°=135°, NCOM = 180° - 15° = 165°,TOE为/BOM的平分线,OF为NCOM的平分线,,ZMOF= - NCOM=82.5°, /MOE= - NMO8=67.5°,2 2:.ZEOF=ZMOF- ZMOE=1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板各角的度数、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列方程解方程在几何中的应用,熟 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4. (1) 3: (2) ,: -3, 2, -4 或 2, -3, -4. (3) a=ll 或 4 或 10. 2【解析】【分析】(1)根据上述材料给出的方法计算其相应的最正确值为即可;(2)根据三个数不同的顺序排列算出最正确值,由计算可以看出,要求得这些数列的最正确值 的最小值:只有当前两个数的和的绝对值最小,最小只能为卜3+2|=1,由此得出答案即 可: (3)分情况算出对应的数值,建立方程求得a 的数值即可.【详解】, 1-4-31 1-4-3 + 11 (1)由于|-4|=4, ——1=3.5, J ------------------------ t=3,2 2所以数列-4, -3, 1的最正确值为3.故答窠为:3;1-4-31 7 IT-3+2I 5 (2)对于数列-4, -3, 2,由于 |-4|=4, !——!>=-, ———, 所以数列-4, -3, 2的最正确值为』; 2对于数列-4, 2» -3,由于|-4|=4, 所以数列-4, 2, -3的最正确值为1; 对于数列2, -4, -3,由于|2|=2,所以数列2, -4, -3的最正确值为1:对于数列2, -3, -4,由于|2|=2,2 所以数列2, -3, -4的最正确值为1 2・•・数列的最正确值的最小值为 巴3 = !, 2 2数列可以为:-3, 2, -4或2, -3, -4.故答案为:-3, 2, -4 或 2, -3, -4. 2(3) =1,那么a = 0或-4,不合题意; 当匕9 "L L 那么a = ll 或7:2当 a = 7 时,数列为-9, 7, 2,由于卜9|=9, t^ZZl =1, 1-9~/ + 21 =0, 22 所以数列2, -3, -4的最正确值为0,不符合题意:当^ ------- ^=1,那么a=4或10. 1-4+21 1-4 — 3+21 5 ----------- =1, ---------------------- =一 2 2 2 |2-4| _ 1-4-3+21 _5 2 , 2 2 *|2-3| _ 1 1_3+21_5 , ■ — --------------- • 1 — ・2,a = ll或4或10・【点睛】此题考查数字的变化规律,理解新定义运算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n(n- 1)5.探究三:16,6:结论:n2,--—;应用:625, 300.【解析】【分析】探究三:模仿探究一、二即可解决问题;结论:由探究一、二、三可得:将边长为九⑴2 2)的正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n等分,连接各边对应的等分点,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共有1 + 3 + 5 + 7+―♦+(2九-1)二九2个:边长为2n(n -1)的正三角形共有1 + 2 + 3 +…+ (九-1)=―-—个;应用:根据结论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探究三:如图3,连接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三条边的对应四等分点,从上往下看: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第一层有1个,第二层有3个,第三层有5个,第四层有7个,共有1 + 3 +5 + 7 = 42 = 16 个:(1 + 3)x3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有1 + 2 + 3 = ——-—— =6个.结论:连接边长为〃的正三角形三条边的对应〃等分点,从上往下看: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第一层有1个,第二层有3个,第三层有5个,第四层有7个,第九层有(2%-1)个,共有1 + 3 + 5 + 7 +•■•+ (2n -1)=储个;71(九一1)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共有1 + 2 + 3 +…+ 5 - 1) = ―-_个.应用: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有252=625 (个),25 X (25 -1)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有------ ---- = 300 (个).n(n -1)故答案为探究三:16,6:结论:—--;应用:625, 300.【点睛】此题考查规律型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模仿例题解决问题.6. (1) 6, -1: (2) 2021 或2021: (3) 234【解析】【分析】(1)根据三个相邻格子的整数的和相等列式求出.、x的值,再根据第9个数是-2可得b=-2,然后找出格子中的数每3个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在用2021除以3,根据余数的情况确定与第几个数相同即可得解.(2)可先计算出这三个数的和,再照规律计算.(3)由于是三个数重复出现,因此可用前三个数的重复屡次计算出结果.【详解】(1)•••任意三个相邻格子中所填整数之和都相等,・・・6+a+b=a+b+x,解得x=6, a+b+x=b+x- 1,所以数据从左到右依次为6、-1、b、6、-1、b,第9个数与第三个数相同,即b=-2,所以每3个数“6、-1、-2〞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2021 + 3=673…2, .,.第2021个格子中的整数与第2个格子中的数相同,为-1.故答窠为:6, -1.(2) V6+ (-1) + (-2) =3, .*.2021-^3=673.;前k个格子中所填数之和可能为2021, 2021=673X3或2021=671X3+6, ・・.k的值为:673X3=2021 或671X3+1=2021.故答案为:2021或2021.(3)由于是三个数重复出现,那么前8个格子中,这三个数中,6和-1都出现了3次,-2 出现了2次. 故代入式子可得:(|6+2|X2+|6+1|X3) X3+ ( |-1-6| X3+|-l+2| X2) X3+ (|-2-6|X3+|- 2+1| X3) X2=234. 【点睛】此题考查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运用,规律推导的运用,此类题的关键是找出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然后再按规律找出字母所代表的数,再进行进一步的计算.47. (1) 20; (2) 015s 或17S (3) — s.3【解析】【分析】(1)设P、Q速度分别为3m、2m,根据12秒后,动点P到达原点.列方程,求出P、Q 的速度,由此即可得到结论.(2)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A、8在相遇前且相距5个单位长度时;②当八、8在相遇后且相距5个单位长度时:列方程,求解即可.(3)算出P运动到8再到原点时,所用的时间,再算出Q从8到4所需的时间,比拟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1)设P、Q速度分别为3m、2m,根据题意得:12X3m=36,解得:m=l, :.P. Q速度分别为3、2, ,-.BC=12X2=24, A OC=OB-BC=44-24=20.(2)当4、8在相遇前且相距5个单位长度时:3t+2t+5=44+36, 5t=75, /. t=15(s):当人B在相遇后且相距5个单位长度时:3t+2t—5=44 + 36, 5G85, A t=17 (s). 综上所述:仁15s或17s.36 + 44 + 44 124 124 248(3) P 运动到原点时,t=- -------------------- =——s,此时Q8=2X,=——>44+38-80, :.Q3 3 3 336 + 44 80点已到达4点,点已到达A点的时间为:—— = — = 40 (s),故提前的时间 2 2 124 4为:-40=- (s).3 3【点睛】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以及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8. (1)详见解析;⑵①16;②在移动过程中,34C-448的值不变【解析】【分析】(1)根据点的移动规律在数轴上作出对应的点即可;(2)①当02时,先求出4 8、C点表示的数,然后利用定义求出48、AC的长即可:②先求出4 8、C点表示的数,然后利用定义求出48、4c的长,代入3AC—448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4B, C三点的位置如下图:A B C।।।1,। I , 11114 11A-6-5^-3-2-L 012345678(2)①当t=2时,4点表示的数为一4. 8点表示的数为5, C点表示的数为12, ••.48=5 一(-4)=9, 412 — (-4)=16.②34c—4AB的值不变.当移动时间为t秒时,4点表示的数为一亡一2, 8点表示的数为2t+l, C点表示的数为3t +6,那么:4C=(3t+6)-(-t—2)=4t+8, 48=(2t+l) 一 (一t-2)=3t+3, A3>4C-4/48=3(41+8) -4(3t+3)=12t+24-12t-12=12 .即3AC- 4AB的值为定值12,・••在移动过程中,3AC- 4AB的值不变.【点睛】此题考查了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表示出对应点所表示的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 (1) 90°; (2) 30°: (3) 12 秒或48 秒.【解析】【分析】(1)依据图形可知旋转角= NNOB,从而可得到问题的答案;(2)先求得NAOC的度数,然后依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到NNOC=60.-NAON , ZAOM=900-ZAON,然后求得/AOM 与NNOC 的差即可:(3)可分为当0M为NBOC的平分线和当0M的反向延长为NBOC的平分线两种情况,然后再求得旋转的角度,最后,依据旋转的时间=旋转的角度+旋转的速度求解即可.【详解】(1)由旋转的定义可知:旋转角= NNO8 = 90..故答案为:90.(2 ) ZAOM - ZA/OC = 30° .理由:: ZAOC: N8OC= 1 : 2 , ZAOC^ZBOC= 180° ,,乙40c = 600 .:.ZNOC= 60° - ZAON .NNOM = 90.,/. ZAOM = 90° - ZAOf^ r:.ZAOM - /NOC =(900 - ZAON ) - ( 60° - /AON ) =30° .(3)如图1所示:当OM为N80c的平分线时,\LA O B图1•••OM为N8OC的平分线,,ZBOM ==N BOC = 60.,At = 60°^5° = 12 秒.如图2所示:当OM的反向延长为N80c的平分线时,•:ON为为/BOC的平分线,AZBOA/ = 60° .,旋转的角度=60°+180°=2400..•"二240七5°二48 秒.故答案为:12秒或48秒.【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三角形的综合应用,解答此题主要应用了旋转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以及角的和差计算,求得三角板旋转的角度是解题的关键.14 3110 . ( 1 ) 16 ;( 2 )①t的值为3或•秒;②存在,P表示的数为二.3 4【解析】【分析】(1)由数轴可知,AB=3,那么CD=6,所以D表示的数为16 ,(2)①当运动时间是/秒时,在运动过程中,B点表示的数为3+2t,A点表示的数为2t,C点表示的数为10-t, D点表示的数为16-t,分情况讨论两条线段重叠局部是2个单位长度14解答即可;②分情况讨论当t=3秒秒时,满足30—24 = 3PC的点P,注意P为线段AB上的点对x的值的限制.【详解】(1)16(2 )①在运动过程中,B点表示的数为3+2t,A点表示的数为2t,C点表示的数为10-t, D点表示的数为16-t.当BC = 2,点B在点C的右边时,由题意得:3c = 3+2/- (10-/) = 2 ,解得:t = 3 ,当AD=2,点A在点D的左边时,由题意得:AD = 16-/-2/ = 2 ,14解得:t二—.14综上,t的值为3或丁秒②存在,理由如下:当t=3时,A点表示的数为6 , B点表示的数为9 , C点表示的数为7, D点表示的数为13.那么8.= 13-9 = 4, PA = x-6,尸CTx-71 ,-BD-PA = 3PC ,・・・4-(x-6)=lx-7l ,31 11解得:x 或U , 4 2又•.•尸点在线段AB上,那么6Kx<931x =—.4"1,=二"时,A点表不的数为三~ , B点表本的数为, C点表小的数为丁 , D点表示的J数为苦.那么80=卫-'=1, PA = x--f PC=\x-—\ , 3 3 3 3•r BD-PA = 3PC .・ J 281• ・ 1-卜-3 J79 17解得:x =一或一,12 67 28 / , 37又,3 3无解31 综上,P表示的数为」.4【点睛】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解题的关键是:⑴由路程=速度X时间结合运动方向找出运动t秒时点A、B、C、D所表示的数,(2)根据30—24 = 3PC列出关于t的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11. (1) AB=15, BC = 20M)点N移动15秒时,点N追上点M;⑶BC - AB的值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求出AB与BC的长即可,(2)不变,理由为:经过t秒后/、8、C三点所对应的数分别是-24七-10+3t,10+7t,表示出8c,八8,求出BC-AB即可做出判断,(3)经过t秒后,表示P、Q两点所对应的数,根据题意列出关于t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t的值,分三种情况考虑,分别求出满足题意t的值即可.【详解】解:(1 )48 = 15,8c=20,(2)设点N移动%秒时,点A/追上点M,由题意得:A B 0 €▲ .-25 -10 0 103.2 卜+ ?,解得x = 15,答:点N移动15秒时,点N追上点(3)设运动时间是)'秒,那么运动后4 8、C三点表示的数分别是-25 - y x-10 + 3>\ 10 + 7y,.,.BC=(10+7.y)-(-10+3>,) = 20+4>t/^B=(-10+3y)-(-25-y) = 15+4y,,8C -A8 = (20+4y)-(15+4y) = 5,•'•BC -AB的值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加减,数轴,以及两点间的距离,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行程问题中等量关系和数轴上点,12. (1) 45° : (2) 45°: ( 3 ) 45°或135°.【解析】【分析】(1)由NBOC的度数求出NAOC的度数,利用角平分线定义求出NCOD与NCOE的度数, 相加即可求出NDOE的度数:(2) NDOE度数不变,理由为:利用角平分线定义得到NCOD为NAOC的一半,NCOE为NCOB的一半,而NDOE=NCOD+NCOE,即可求出NDOE度数为45度;(3)分两种情况考虑,同理如图3,那么NDOE为45.:如图4,那么NDOE为135..【详解】VOD X 0E分别平分NAOC和NBOC,AZCOD=ZAOC=10°r NCOE」ZBOC=35° ,2AZDOE=ZCOD+ZCOE=45°;(2 ) ZDOE的大小不变,理由是:1 1 1 z、1 .ZDOE=ZCOD+ZCOE=- ZAOC+- ZCOB=- ( ZAOC+ZCOB ) =- ZAOB=45°; 2 2 2 2 (3 ) NDOE的大小发生变化情况为:如图③,那么NDOE为45.:如图④,那么NDOE为135.,分两种情况:如图3所示,VOD X 0E分别平分NAOC和NBOC ,1 1,ZCOD=-ZAOC , ZCOE=- ZBOC , 2 2, NDOE=NCOD - ZCOE=- ( ZAOC - ZBOC ) =45°; 2如图4所示,VOD X 0E分别平分NAOC和NBOC ,2 1AZCOD=-ZAOC , ZCOE=- ZBOC , 2 2A ZDOE=ZCOD+ZCOE=- ( ZAOC+ZBOC ) =-x270°=135° .3 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角的有关计算,正确作图,熟记角的特点与角平分线 的定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3. (1) AC = 2cm, DM =4cm ; (2) AC + MD = 6cm t (3) AW=4: (4)【解析】【详解】(1)根据题意知,CM=2cm, BD=4cm.VAB=12cm, AM=4cm, ABM=8cm, AAC=AM - CM=2cm, DM=BM - BD=4cm.故答案为2, 4:(2)当点 C 、D 运动了 2 s 时,CM=2 cm, BD=4 cm.VAB=12 cm, CM=2 cm, BD=4 cm, ,AC+MD=AM - CM+BM - BD=AB - CM - BD=12 - 2 - 4=6 cm ;(3)根据C 、D 的运动速度知:BD=2MC.VMD=2AC, ABD+MD=2 (MC+AC),即 MB=2AM.1 VAM+BM=AB, ,AM+2AM=AB, .\AM=-AB=4. 3故答案为4:(4)①当点N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1. I ■ ■ . I 1A C M N DB 图1VAN - BN=MN.又;AN - AM=MN, ABN=AM=4>,MN=AB - AM - BN=12 - 4 - 4=4,■ MN 4 \「AB 12 3'②当点N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A C M D BVAN - BN=MN.XVAN - BN=AB, AMN=AB=12,MN ~AB =,或1.3.MN 12 «• •------ = — =1.AB 12综上所述:世=:或1.AB 3【点睛】此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十分关键的一点.3 3 1 24014.问题一、〔D 二;〔2〕3-2JV: 2廿3: 13-6x:问题一、〔1〕 -;—;^―.2 5 20 11【解析】【分析】问题一根据等量关系,路程=速度X时间,路程差=路程1路程2,即可列出方程求解.【详解】问题一:〔1〕当甲追上乙时,甲的路程二乙的路程+3所以,8x = 6x+32x = 33x = —23故答案为二.2〔2〕当甲追上乙前,路程差二乙所行的路程+3-甲所行的路程;所以,y = 6x + 3-8x = 3 - 2厂当甲追上乙后,甲到达C之前,路程差二中所行的路程-3-乙所行的路程;所以,y = 8x —3 - 6x = 2x —3.当甲到达c之后,乙到达c之前,路程差=总路程-3-乙所行的路程;所以,y = 16 — 3 — 6x = 13 - 6工.问题二:〔1〕由题意AB为钟表外围的一局部,且NAO8=30°可知,钟表外围的长度为3x12 =分针OD的速度为364-60 = 而°时针OE的速度为3 + 6.二象%〃3 1故OD每分钟转动-, OE每分钟转动一cm .5 20〔2〕4点时时针与分针的路程差为4x3 = 12cm设1分钟后分针与时针第一次重合.3 1由题意得,-x = —x + 12 5 20解得,X =箸.240即亍分钟后分针与时针第一次重合.【点睛】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中的行程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即可.15. 2+t 6-2t 或2t-6【解析】分析:(1)、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b的值,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得A、B 两点之间的距离;(2)、设BC的长为x,那么AC=2x,根据AB的长度得出x的值,从而得出点C所表示的数;(3)①甲球到原点的距离二甲球运动的路程+OA的长,乙球到原点的距离分两种情况:(I)当0<性3时,乙球从点B处开始向左运动,一直到原点O,此时OB的长度-乙球运动的路程即为乙球到原点的距离;(II)当t>3时,乙球从原点O处开始向右运动,此时乙球运动的路程-OB的长度即为乙球到原点的距离;②分两种情况:(I ) 0<t<3, (II) t>3,根据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列出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⑴、由题意知a=-2,b=6,故AB=8.8(2)、设BC 的长为x,那么AC=2x, 〈BC-AC=AB,,x+2x=8,解得x=- , ,C 点表示的数为6- 8103~T,⑶①2+t;6-2t 或2t-6.4 4②当2+t=6-2t时,解得厂一,当2+t=2t-6时,解得「8.・・.t= —或8." 3 3点睛:此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方程的解法,数轴,两点间的距离,有一定难度,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及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初一上学期期末压轴题汇总(K12教育文档)
初一上学期期末压轴题汇总(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初一上学期期末压轴题汇总(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初一上学期期末压轴题汇总(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初一期末压轴题汇总【题目】1、小知识:如图,我们称两臂长度相等(即CA=CB)的圆规为等臂圆规.当等臂圆规的两脚摆放在一条直线上时,若张角∠ACB=x°,则底角∠CAB=∠CBA=(90﹣)°.请运用上述知识解决问题:如图,n个相同规格的等臂圆规的两脚依次摆放在同一条直线上,其张角度数变化如下:∠A1C1A2=160°,∠A2C2A3=80°,∠A3C3A4=40°,∠A4C4A5=20°,…(1)①由题意可得∠A1A2C1= _________ °;②若A2M平分∠A3A2C1,则∠MA2C2= _________ °;(2)∠A n+1A n C n= _________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3)当n≥3时,设∠A n﹣1A n C n﹣1的度数为a,∠A n+1A n C n﹣1的角平分线A n N与A n C n构成的角的度数为β,那么a与β之间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_ ,请说明理由.(提示:可以借助下面的局部示意图)2、有一台单功能计算器,对任意两个整数只能完成求差后再取绝对值的运算,其运算过程是:输入第一个整数x1,只显示不运算,接着再输入整数x2后则显示|x1﹣x2|的结果.比如依次输入1,2,则输出的结果是|1﹣2|=1;此后每输入一个整数都是与前次显示的结果进行求差后再取绝对值的运算.(1)若小明依次输入3,4,5,则最后输出的结果是_________ ;(2)若小明将1到2011这2011个整数随意地一个一个的输入,全部输入完毕后显示的最后结果设为m,则m的最大值为_________ ;(3)若小明将1到n(n≥3)这n个正整数随意地一个一个的输入,全部输入完毕后显示的最后结果设为m.探究m的最小值和最大值.3、当整数k为何值时,方程9x﹣3=kx+14有正整数解?并求出正整数解4、如图,已知A、B、C是数轴上三点,点C表示的数为6,BC=4,AB=12.(1)写出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2)动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点P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Q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M为AP的中点,点N在线段CQ 上,且CN=CQ,设运动时间为t(t>0)秒.①求数轴上点M、N表示的数(用含t的式子表示);②t为何值时,原点O恰为线段PQ的中点.5、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叠放在一起.(1)如图1,若CE恰好是∠ACD的角平分线,请你猜想此时CD是不是∠ECB的角平分线?只回答出“是”或“不是”即可;(2)如图2,若∠ECD=α,CD在∠BCE的内部,请你猜想∠ACE与∠DCB是否相等?并简述理由;(3)在(2)的条件下,请问∠ECD与∠ACB的和是多少?并简述理由.【答案】1、解:(1)①10;②35;(2)°;(注:写成的不扣分,丢掉括号的不扣分)(3)α﹣β=45°;理由:不妨设∠C n﹣1=k.根据题意可知,.在△A n A n﹣1C n﹣1中,由小知识可知∠A n﹣1A n C n﹣1=.∴∠A n+1A n C n﹣1=180°﹣α=.在△A n+1A n C n中,由小知识可知∠A n+1A n C n=.∵A n N平分∠A n+1A n C n﹣1,∴∠1=∠A n+1A n C n﹣1=.∵∠A n+1A n C n=∠1+∠C n A n N,∴=.∴=45°+β.∴α=45°+β.∴α﹣β=45°.2、解:(1)根据题意可以得出:||3﹣4|﹣5|=|1﹣5|=4;故答案为:4.(2)由于输入的数都是非负数.当x1≥0,x2≥0时,|x1﹣x2|不超过x1,x2中最大的数.对x1≥0,x2≥0,x3≥0,则||x1﹣x2|﹣x3|不超过x1,x2,x3中最大的数.小明输入这2011个数设次序是x1,x2,x2011,相当于计算:||||x1﹣x2|﹣x3|﹣x2011|﹣x2011|=P.因此P的值≤2011.另外从运算奇偶性分析,x1,x2为整数.|x1﹣x2|与x1+x2奇偶性相同.因此P与x1+x2+…+x2011的奇偶性相同.但x1+x2+…+x2011=1+2+2011=偶数.于是断定P≤2010.我们证明P可以取到2010.对1,2,3,4,按如下次序|||1﹣3|﹣4|﹣2|=0.|||(4k+1)﹣(4k+3)|(4k+4)|﹣(4k+2)=|0,对k=0,1,2,均成立.因此,1﹣2009可按上述办法依次输入最后显示结果为0.而后||2009﹣2010|﹣2011|=2010.所以P的最大值为2010.故答案为:2010;(3)对于任意两个正整数x1,x2,|x1﹣x2|一定不超过x1和x2中较大的一个,对于任意三个正整数x1,x2,x3,||x1﹣x2|﹣x3|一定不超过x1,x2和x3中最大的一个,以此类推,设小明输入的n个数的顺序为x1,x2,…x n,则m=|||…|x1﹣x2|﹣x3|﹣…|﹣x n|,m一定不超过x1,x2,…x n,中的最大数,所以0≤m≤n,易知m与1+2+…+n的奇偶性相同;1,2,3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到0:||3﹣2|﹣1|=0;任意四个连续的正整数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到0:|||a﹣(a+1)|﹣(a+3)|﹣(a+2)|=0(*);下面根据前面分析的奇偶性进行构造,其中k为非负整数,连续四个正整数结合指的是按(*)式结构计算.当n=4k时,1+2+…+n为偶数,则m为偶数,连续四个正整数结合可得到0,则最小值为0,前三个结合得到0,接下来连续四个结合得到0,仅剩下n,则最大值为n;当n=4k+1时,1+2+…+n为奇数,则m为奇数,除1外,连续四个正整数结合得到0,则最小值为1,从1开始连续四个正整数结合得到0,仅剩下n,则最大值为n;当n=4k+2时,1+2+…+n为奇数,则m为奇数,从1开始连续四个正整数结合得到0,仅剩下n和n﹣1,则最小值为1,从2开始连续四个正整数结合得到0,仅剩下1和n,最大值为n﹣1;当n=4k+3时,1+2+…+n为偶数,则m为偶数,前三个结合得到0,接下来连续四个正整数结合得到0,则最小值为0,从3开始连续四个正整数结合得到0,仅剩下1,2和n,则最大值为n﹣1.3、解:移项,得9x﹣kx=14+3,合并同类项,得(9﹣k)x=17,系数化为1,得x=,∵是正整数,∴9﹣k=1或17,∴k=8或﹣8时,原方程有正整数解;当k=8时,x=17;当k=﹣8时,x=1.4、解:(1)∵C表示的数为6,BC=4,∴OB=6﹣4=2,∴B点表示2.∵AB=12,∴AO=12﹣2=10,∴A点表示﹣10;(2)①由题意得:AP=6t,CQ=3t,如图1所示:∵M为AP中点,∴AM=AP=3t,∴在数轴上点M表示的数是﹣10+3t,∵点N在CQ上,CN=CQ,∴CN=t,∴在数轴上点N表示的数是6﹣t;②如图2所示:由题意得,AP=6t,CQ=3t,分两种情况:i)当点P在点O的左侧,点Q在点O的右侧时,OP=10﹣6t,OQ=6﹣3t,∵O为PQ的中点,∴OP=OQ,∴10﹣6t=6﹣3t,解得:t=,当t=秒时,O为PQ的中点;ii)当P在点O的右侧,点Q在点O的左侧时,OP=6t﹣10,OQ=3T﹣6,∵O为PQ的中点,∴OP=OQ,∴6t﹣10=3t﹣6,解得:t=,此时AP=8<10,∴t=不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当t=秒时,O为PQ的中点.5、解:(1)是,∵∠ACD=90°,CE恰好是∠ACD的角平分线,∴∠ECD=45°,∵∠ECB=90°,∴∠DCB=90°﹣45°=45°,∴∠ECD=∠DCB,∴此时CD是不是∠ECB的角平分线;(2)∠ACE与∠DCB相等;∵∠ACD=∠ECB=90°,∠ECD=α,∴∠ACE=90°﹣α,∠DCB=90°﹣α,∴∠ACE=∠DCB;(3)∠ECD+∠ACB=180°,理由如下:∠ECD+∠ACB=∠ECD+∠ACE+∠ECB=∠ACD+∠BCE=90°+90°=180°.。
最新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Word版 含解析)
最新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Word版含解析)最新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Word版含解析)一、堆放仪器箱问题我们需要研究如何堆放仪器箱,使得每层仪器箱的个数与层数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已知每层堆放仪器箱的个数an=n²−32n+247,其中n为整数且1⩽n<16.1) 当n=2时,an=187,则a5=5²−32×5+247=162,a6=6²−32×6+247=181.2) 第n层比第(n+1)层多堆放的仪器箱个数为an−a(n+1)=(n+1)−(n+1)²+32(n+1)−247.3) 假设每个仪器箱重54牛顿,每个仪器箱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160牛顿,并且堆放时每个仪器箱承受的压力是均匀的。
若仅堆放第1、2两层,每个仪器箱承受的平均压力为(2×54)/(2×160)=0.675.在确保仪器箱不被损坏的情况下,最多可以堆放4层。
因为当堆放第5层时,每个仪器箱承受的压力将超过160XXX,可能会被损坏。
二、数轴问题考虑数轴上点A、B、C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的数值。
1) a=-2,b=4,c=2.2) 点A与点C不能重合。
3) 设t秒后,点A到原点的距离为3t,点B到原点的距离为2t,点C到原点的距离为c。
则AB=-t,BC=t+2,因此AB=-3t/3,BC=(t+2)/3.4) 3AB-BC的值不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
因为3AB-BC=-3t-2,是一个关于t的一次函数,其斜率为-3,即不随着t 的变化而改变。
三、求a、b、c问题已知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b、c满足c-5+a+b=0.1) 根据条件可得a=-b+c+5,因此a、b、c不唯一。
2) x(1/x+1/x^2+5)=(x+1+2x^2)/x,化简过程如下:x(1/x+1/x^2+5)=(x+1)/x+2=(x+2x^2)/x。
3) 在条件a=-b+c+5和b=4下,设点A、B、C的坐标分别为a、4、c,点P的坐标为x。
七年级上册压轴题50道
七年级上册压轴题50道很抱歉,由于没有具体的50道七年级上册压轴题内容,我将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学科生成20道压轴题及解析示例:一、有理数运算与数轴相关。
1. 已知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 a + b|-| b 1|-| a c| |1 c|。
解析:由数轴可知a<0,b>0,a + b<0,所以| a + b|=-(a + b)=-a b。
b<1,所以b 1<0,| b 1|=-(b 1)=1 b。
a<c,所以a c<0,| a c|=-(a c)=c a。
1>c,所以1 c>0,|1 c|=1 c。
则原式=-a b-(1 b)-(c a)-(1 c)=-a b 1 + b c + a 1 + c=-2。
2. 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m的绝对值是2,求(a + b)/(m)+m^2-cd 的值。
解析:因为a、b互为相反数,所以a + b = 0。
因为c、d互为倒数,所以cd = 1。
因为m的绝对值是2,所以m=±2。
当m = 2时,(a + b)/(m)+m^2-cd=(0)/(2)+2^2-1 = 0 + 4-1=3;当m=2时,(a + b)/(m)+m^2-cd=(0)/(-2)+(-2)^2-1=0 + 4 1 = 3。
二、整式的加减。
3. 已知A = 3x^2+3y^2-5xy,B = 2xy 3y^2+4x^2,求:(1)2A B;(2)当x = 3,y =-(1)/(3)时,2A B的值。
解析:(1)首先求出2A:2A=2(3x^2+3y^2-5xy)=6x^2+6y^2-10xy。
然后2A B=(6x^2+6y^2-10xy)-(2xy 3y^2+4x^2)=6x^2+6y^2-10xy 2xy+3y^2-4x^2=2x^2+9y^2-12xy。
(2)当x = 3,y =-(1)/(3)时,把x和y的值代入2x^2+9y^2-12xy得:2×3^2+9×(-(1)/(3))^2-12×3×(-(1)/(3))=2×9 + 9×(1)/(9)+12=18 + 1+12=31。
七年级数学(上)期末压轴题汇编——数轴类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压轴题汇编——数轴类1.阅读材料:小兰在学习数轴时发现:若点M、N表示的数分别为−1、3,则线段MN的长度可以这样计算:|−1−3|=4或|3−(−1)|=4,那么当点M、N表示的数分别为m、n时,线段MN的长度可以表示为|m−n|或|n−m|.请你参考小兰的发现,解决下面的问题.在数轴上,点A、B、C分别表示数a、b、c.给出如下定义:若|a−b|=2|a−c|,则称点B为点A、C的双倍绝对点.(1)如图1,a=−1.①若c=2,点D、E、F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3、5、7,在这三个点中,点是点A、C的双倍绝对点;②若|a−c|=2,则b=;(2)若a=3,|b−c|=5,B为点A、C的双倍绝对点,则c的最小值为;(3)线段PQ在数轴上,点P、Q分别表示数−4、−2,a=3,|a−c|=2,线段PQ与点A、C同时沿数轴正方向移动,点A、C的速度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线段PQ的速度是每秒3个单位长度.设移动的时间为t(t>0),当线段PQ上存在点A、C的双倍绝对点时,求t的取值范围.2.“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数轴上,若C到A的距离刚好是3,则C点叫做A的“幸福点”,若C到A、B的距离之和为6,则C叫做A、B的“幸福中心”(1)如图1,点A表示的数为−1,则A的幸福点C所表示的数应该是;(2)如图2,M、N为数轴上两点,点M所表示的数为4,点N所表示的数为−2,点C就是M、N的幸福中心,则C所表示的数可以是(填一个即可);(3)如图3,A、B、P为数轴上三点,点A所表示的数为−1,点B所表示的数为4,点P所表示的数为8,现有一只电子蚂蚁从点P出发,以2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当经过多少秒时,电子蚂蚁是A 和B的幸福中心?3.对于数轴上的点A ,B ,C ,D ,点M ,N 分别是线段AB ,CD 的中点,若()2e MN AB CD =+,则将e 的值称为线段AB ,CD 的相对离散度.特别地,当点M ,N 重合时,规定0e =.设数轴上点O 表示的数为0,点T 表示的数为2.(1)若数轴上点E ,F ,G ,H 表示的数分别是3−,1−,3,5,则线段EF ,OT 的相对离散度是 ,线段FG ,EH 的相对离散度是 ;(2)设数轴上点O 右侧的点S 表示的数是s ,若线段OS ,OT 的相对离散度为12e =,求s 的值; (3)数轴上点P ,Q 都在点O 的右侧(其中点P ,Q 不重合),点R 是线段PQ 的中点,设线段OP ,OT 的相对离散度为1e ,线段OQ ,OT 的相对离散度为2e ,当12e e =时,直接写出点R 所表示的数r 的取值范围.4.在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1,点B 表示的数为3.对于数轴上的图形M ,给出如下定义:P 为图形M 上任意一点,Q 为线段AB 上任意一点,如果线段PQ 的长度有最小值,那么称这个最小值为图形M 关于线段AB 的极小距离,记作d 1(M ,AB );如果线段PQ 的长度有最大值,那么称这个最大值为图形M 关于线段AB 的极大距离,记作d 2(M ,AB ).例如:点K 表示的数为4,则d 1(点K ,线段AB )=1,d 2(点K ,线段AB )=3.已知点O 为数轴原点,点C ,D 为数轴上的动点.(1)1d (点O ,线段)AB = ,2d (点O ,线段)AB = ;(2)若点C ,D 表示的数分别为m ,2m +,1d (线段CD ,线段)2AB =.求m 的值;(3)点C 从原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沿x 轴正方向匀速运动;点D 从表示数2−的点出发,第1秒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沿x 轴正方向匀速运动,第2秒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沿x 轴负方向匀速运动,第3秒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沿x 轴正方向匀速运动,第4秒以每秒8个单位长度沿x 轴负方向匀速运动,⋯,按此规律运动,C ,D 两点同时出发,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若2d (线段CD ,线段)AB 小于或等于6,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t 可以等于0)5.点M,N是数轴上的两点(点M在点N的左侧),当数轴上的点P满足PM=2PN时,称点P为线段MN的“和谐点”.已知,点O,A,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为0,a,b,回答下面的问题:(1)当a=−1,b=5时,求线段AB的“和谐点”所表示的数;(2)当b=a+6且a<0时,如果O,A,B三个点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个点组成的线段的“和谐点”,直接写出此时a的值.6.对于数轴上的点M,线段AB,给出如下定义:P为线段AB上任意一点,如果M,P两点间的距离有最小值,那么称这个最小值为点M,线段AB的“近距”,记作d1(点M,线段AB);如果M,P两点间的距离有最大值,那么称这个最大值为点M,线段AB的“远距”,记作d2(点M,线段AB).特别的,若点M与点P重合,则M,P两点间的距离为0.已知点A表示的数为−2,点B表示的数为3.例如,如图,若点C表示的数为5,则d1(点C,线段AB)=2,d2(点C,线段AB)=7.(1)若点D表示的数为−3,则d1(点D,线段AB)=,d2(点D,线段AB)=;(2)若点E表示的数为x,点F表示的数为x+1.d2(点F,线段AB)是d1(点E,线段AB)的3倍.求x的值.7.在数轴上,表示数0的点记作点O.点A,B是该数轴上不重合的两点,点B关于点A的联动点定义如下:若射线AB上存在一点C,满足线段AB+AC=2AO,则称点C是点B关于点A的联动点.如图是点B关于点A的联动点的示意图.当点C与点A重合时,规定AC=0.(1)当点A表示的数为1时,①点B表示的数为1.5,则其关于点A的联动点C表示的数为;②若点B与O重合,则其关于点A的联动点C表示的数为;③若点B关于点A存在联动点,则点B表示的数x的取值范围是.(2)当点A表示的数为a时,点B关于点A的联动点为C,点B表示的数为1−,点C表示的数为1,则a的取值范围是.8.A ,B 两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点A 对应的有理数为−6,点B 对应的有理数为4.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t >0).(1)当t =1时,AP 的长为 ,点P 表示的有理数为 ;(2)当15PB AB =时,求t 的值.9.对数轴上的点P进行如下操作:将点P沿数轴水平方向,以每秒m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平移n 秒,得到点P'.称这样的操作为点P的“m速移”,点P'称为点P的“m速移”点.(1)当m=1,n=3时,①如果点A表示的数为−5,那么点A的“m速移”点A'表示的数为;②点B的“m速移”点B'表示的数为4,那么点B表示的数为;③数轴上的点M表示的数为1,如果CM=2C'M,那么点C表示的数为;(2)数轴上E,F两点间的距离为2,且点E在点F的左侧,点E,F通过“2速移”分别向右平移t1,t2秒,得到点E',F',如果E'F'=2EF,请直接用等式表示t1,t2的数量关系.10.如图1,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AC=2BC时,则称点C是线段AB的内二倍分割点;如图2,如果BC=2AC时,则称点C是线段BA的内二倍分割点.−、2、1、0,则点C是线段AB的内二倍分割例如:如图3,数轴上,点A、B、C、D分别表示数1点;点D是线段BA内二倍分割点.−,点N所表示的数为7.MN的内二倍分割(1)如图4,M、N为数轴上两点,点M所表示的数为2点表示的数是;NM的内二倍分割点表示的数是.(2)如图5,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为30−,点B所表示的数为20.点P从点B出发,以2个单位每秒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0)t t>秒.①线段BP的长为;(用含t的式子表示)②求当t为何值时,P、A、B三个点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内二倍分割点.11.数学课上李老师说:咱们一起来玩儿一个找原点的游戏吧!(1)如图1,在数轴上标有A,B两点,已知A,B两点所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①如果点A所表示的数是−5,那么点B所表示的数是;②在图1中标出原点O的位置;(2)图2是小慧所画的数轴,数轴上标出的点中任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都相等.根据小慧提供的信息,标出隐藏的原点O的位置,写出此时点C所表示的数是;(3)如图3,数轴上标出若干个点,其中点A,B,C,D所表示的数分别为a,b,c,d.①用a,c表示线段AC的长为;②如果数轴上标出的若干个点中每相邻两点相距1个单位(如BC=1),且d−2a=10.判断此时数轴上的原点是A,B,C,D中的哪一点,并说明理由.12.对于数轴上给定的两点M,N(M在N的左侧),若数轴上存在点P,使得MP+2NP=k,则称点P 为点M,N的“k和点”.例如,如图1,点M,N表示的数分别为0,2,点P表示的数为1,因为MP +2NP=3,所以点P是点M,N的“3和点”.(1)如图2,已知点A表示的数为−2,点B表示的数为2.①若点C在线段AB上,且点C是点A,B的“5和点”,则点C表示的数为;②若点D是点A,B的“k和点”,且AD=2BD,则k的值为;(2)数轴上点E表示的数为a,点F在点E的右侧,EF=4,点T是点E,F的“6和点”,请求出点T 表示的数t的值(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13.对于数轴上的A ,B ,C 三点,给出如下定义:若其中一个点到另外两个点的距离恰好满足n (n 是大于1的整数)倍的数量关系,则称该点是另外两个点的“n 倍和谐点”.例如:数轴上点A ,B ,C 所表示的数分别为1,2,4,此时点B 是点A ,C 的“2倍和谐点”;(1)若点A 表示数是1−,点C 表示的数是5,点1B ,2B ,3B ,依次表示4−,12,7各数,其中是点A ,C 的“3倍和谐点”的是 ;(2)点A 表示的数是20−,点C 表示的数是40,点Q 是数轴上一个动点.①若点Q 是点A ,C 的“4倍和谐点”,求此时点Q 表示的数;②若点Q 在点A 的右侧,且点Q 是点A ,C 的“n 倍和谐点”,用含有n 的式子直接写出此时点Q 所表示的数.1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已知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AB.(一)当A,B两点中有一点在原点时,不妨设点A在原点,如图1,AB=OB=|b|−|a|=b−a=|a−b|.(二)当A,B两点都不在原点时,①如图2,点A,B都在原点的右边,AB=OB−OA=|b|−|a|=b−a=|a−b|.②如图3,点A,B都在原点的左边,AB=OB−OA=|b|−|a|=−b−(−a)=a−b=|a−b|.③如图4,点A,B在原点的两边,AB=OA+OB=|a|+|b|=a+(−b)=a−b=|a−b|.综上,数轴A,B两点的距离AB=|a−b|.利用上述结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1,点B表示的数是x,且点B与点A在原点的同侧,AB=3,则x=.(2)数轴上点A到原点的距离是1,点B表示的数绝对值是3,则AB=.(3)若点A、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是−4、2,设P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x,当|PA|+|PB|=8时,直接写x的值.15.已知,点O 是数轴的原点,点A 、点B 是数轴上不重合的两个点,且点A 在点B 的左边,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在上述条件下,解决问题:(1)如果点A 表示的数是4,点B 表示的数是6,那么点M 表示的数是 ;(2)如果点A 表示的数是3−,点M 表示的数是2,那么点B 表示的数是 ;(3)如果点A 表示的数是a ,点B 表示的数是b ,那么点M 表示的数是 ;(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温馨提示:如图,设点M 表示的数是x ,那么线段AM x a =−,线段BM b x =−.由于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所以AM BM =.因此得到关于x 的方程:x a b x −=−.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4)如果点A 表示的数是2−,点C 表示的数是3,点B 是线段OC 上的一点,点M 表示的数为m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5)如果点E 表示的数是1,点F 表示的数是x ,点A 从点E 出发,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点B 从点F 出发,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0)t t >. ①当5x =时,如果6EM =,那么t 的值是 ;②当3t 时,如果9EM ,求x 的取值范围.。
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汇编经典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汇编经典及答案一、选择题1. 若 a = 3,b = 2,则 a + b 的值是()A. 1B. 1C. 5D. 52. 若 a = 5,b = 2,则 a b 的值是()A. 3B. 3C. 7D. 73. 若 a = 4,b = 3,则a × b 的值是()A. 12B. 12C. 7D. 74. 若 a = 6,b = 2,则a ÷ b 的值是()A. 3B. 3C. 4D. 45. 若 a = 5,b = 3,则 a + b 的值是()A. 8B. 2C. 2D. 86. 若 a = 4,b = 6,则 a b 的值是()A. 10B. 10C. 2D. 27. 若 a = 7,b = 2,则a × b 的值是()A. 14B. 14C. 9D. 98. 若 a = 8,b = 4,则a ÷ b 的值是()A. 2B. 2C. 3D. 39. 若 a = 9,b = 1,则 a + b 的值是()A. 10B. 10C. 8D. 810. 若 a = 10,b = 5,则 a b 的值是()A. 15B. 15C. 5D. 5二、填空题11. 若 a = 2,b = 3,则 a + b 的值是_________。
12. 若 a = 4,b = 1,则 a b 的值是_________。
13. 若 a = 6,b = 2,则a × b 的值是_________。
14. 若 a = 8,b = 3,则a ÷ b 的值是_________。
15. 若 a = 10,b = 4,则 a + b 的值是_________。
16. 若 a = 12,b = 2,则 a b 的值是_________。
17. 若 a = 14,b = 3,则a × b 的值是_________。
18. 若 a = 16,b = 4,则a ÷ b 的值是_________。
七年级期末试卷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七年级期末试卷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一、初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如图,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含有30。
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1放置,PA、PB与直线MN重合,且三角板PAC和三角板PBD均可以绕点P逆时针旋转.(1)如图1.则∠DPC为多少度?(2)如图2,若三角板PAC的边PA从PN处开始绕点P逆时针旋转的角度为α,PF平分∠APD,PE平分∠CPD,求∠EPF的度数;(3)如图3,若三角板PAC的边PA从PN处开始绕点P逆时针旋转,转速为3。
/秒,同时三角板PBD的边PB从PM处开始绕点P逆时针旋转,转速为2。
/秒,在两个三角板旋转过程中,当PC转到与PM重合时,两个三角板都停止转动.设两个三角板旋转时间为t秒,请问是定值吗?若是定值,请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定值,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DPC=180°-∠CPA-∠DPB,∠CPA=60°,∠DPB=30°,∴∠DPC=180゜-30゜-60゜=90゜(2)(3)解:是定值,理由如下:设运动时间为t秒,则∠NPA=3t,∠MPB=2t,∴∠BPN=1800-2t,∠CPD=3600-∠DPB-∠BPN-∠NPA-∠CPA=900-t,∴【解析】【分析】(1)利用含有30゜、60゜的三角板得出∠DPC=180°-∠CPA-∠DPB,代入计算即可;(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DPF=∠APD,∠DPE=∠CPD ,根据角的和差得出APD=180°−30°−α=150°−α ,∠CPD=180°−30°−60°−α=90°−α ,从而得出∠DPF及,∠DPE的度数,最后根据EPF=∠DPF−∠DPE算出结果;(3)首先得出是一个定值,设运动时间为t秒,则∠BPM=2t,∠NPA=3t ,∠BPN=1800-2t ,∠CPD=3600-∠DPB-∠BPN-∠NPA-∠CPA=900-t ,即可得出答案.2.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使∠BOC=65°,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1)如图①,将三角板MON的一边ON与射线OB重合时,则∠MOC=________;(2)如图②,将三角板MON绕点O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此时OC是∠MOB的角平分线,求旋转角∠BON和∠CON的度数;(3)将三角板MON绕点O逆时针旋转至图③时,∠NOC=∠AOM,求∠NOB的度数.【答案】(1)25°(2)解:∠BOC=65°,OC平分∠MOB∠MOB=2∠BOC=130°∠BON=∠MOB-∠MON=130°-90°=40°∠CON=∠COB-∠BON=65°-40°=25°(3)解:∠NOC= ∠AOM ∠AOM=4∠NOC ∠BOC=65°∠AOC=∠AOB-∠BOC=180°-65°=115°∠MON=90°∠AOM+∠NOC=∠AOC-∠MON=115°-90°=25°4∠NOC+∠NOC=25°∠NOC=5°∠NOB=∠NOC+∠BOC=70°【解析】【解答】(1)∠MON=90,∠BOC=65°∠MOC=∠MON-∠BOC=90°-65°=25°【分析】(1)根据∠MON和∠BOC的度数可以得到∠MON的度数;(2)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由∠BOC=65°,可以求得∠BOM的度数,然后由∠NOM-90°,可得∠BON的度数,从而得解;(3)由∠BOC=65°,∠NOM=90°,∠NOC= ∠AOM,从而可求得∠NOC的度数,然后由∠BOC=65°,从而得解.3.如图1,射线OC在的内部,图中共有3个角:、和,若其中有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一个角度数的两倍,则称射线OC是的“定分线”(1)一个角的平分线________这个角的“定分线”;填“是”或“不是”(2)如图2,若,且射线PQ是的“定分线”,则 ________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出所有可能的结果(3)如图2,若,且射线PQ绕点P从PN位置开始,以每秒的速度逆时针旋转,当PQ与PN成时停止旋转,旋转的时间为t秒同时射线PM绕点P以每秒的速度逆时针旋转,并与PQ同时停止当PQ是的“定分线”时,求t的值. 【答案】(1)是(2)或或(3)解:依题意有三种情况:①10t= (5t+45),解得t=1.8(秒);②10t= (5t+45),解得t=3(秒);③10t= (5t+45),解得:t=4.5(秒),故t为1.8秒或3秒或4.5秒时,PQ是∠MPN的“定分线”【解析】【解答】解:(1)当OC是角∠AOB的平分线时,∵∠AOB=2∠AOC,∴一个角的平分线是这个角的“定分线”;故答案为:是( 2 )∵∠MPN=∴∠MPQ= 或或;故答案为:或或.【分析】(1)根据新定义运算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解决问题;(2)根据新定义及三个角之间的两两的倍数关系即可解决问题;(3)根据新定义及旋转中角的倍数关系,分三种情况分别列出方程,求解即可.4.如图 1,射线 OC在∠AOB的内部,图中共有 3个角:∠AOB、∠AOC 和∠BOC,若其中有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一个角度数的两倍,则称射线 OC是∠AOB的奇妙线.(1)一个角的角平分线________这个角的奇妙线.(填是或不是);(2)如图 2,若∠MPN=60°,射线 PQ绕点 P从 PN位置开始,以每秒 10°的速度逆时针旋转,当∠QPN首次等于 180°时停止旋转,设旋转的时间为 t(s).①当 t为何值时,射线 PM是∠QPN 的奇妙线?②若射线 PM 同时绕点 P以每秒 5°的速度逆时针旋转,并与 PQ同时停止旋转.请求出当射线 PQ是∠MPN的奇妙线时 t的值.【答案】(1)是(2)解:①∠MPN=60,∠QPM=10t-60,∠QPN=10t(最大角),当∠MPN=2∠QPM时,60=2(10t-60),解得t=9;当∠QPN=2∠MPN时,10t =2×60,解得t=12;当∠QPM=2∠MPN时,10t-60=2×60,解得t=18;综上,当t的值是9或12或18时,射线 PM是∠QPN 的奇妙线.②∠QPN=10t,∠QPM=60-10t+5t=60-5t,∠MPN=60+5t(最大角),当∠QPM=2∠QPN时, 60-5t =2×10t ,解得t= ;当∠MPN=2∠QPN时,60+5t =2×10t,解得t=4;当∠QPN=2∠QPM时,10t =2×(60-5t),解得t=6;综上,当射线 PQ是∠MPN的奇妙线时 t的值为或4或6.故答案为:(1)是;(2) ①当t的值是9或12或18时,射线PM是∠QPN 的奇妙线;②当射线 PQ是∠MPN的奇妙线时 t的值为或4或6.【解析】【分析】(1)根据奇妙线定义即可求解;(2)①分3种情况,根据奇妙线定义列方程求解即可;②分3种情况,根据奇妙线定义列方程求解即可.5.以直线上点为端点作射线,使,将直角的直角顶点放在点处.(1)若直角的边在射线上(图①),求的度数;(2)将直角绕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得所在射线平分(图②),说明所在射线是的平分线;(3)将直角绕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动到某个位置时,恰好使得(图③),求的度数.【答案】(1)解:∵,又∵,∴ .(2)解:∵平分,∴,∵,∴,,∴,∴所在直线是的平分线.(3)解:设,则,∵,,①若∠COD在∠BOC的外部,∴,解得x=10,∴∠COD=10°,∴∠BOD=60°+10°=70°;②若∠COD在∠BOC的内部,,解得x=30,∴∠COD=30°,∴∠BOD=60°-30°=30°;即或,∴或 .【解析】【分析】(1)代入∠BOE=∠COE+∠COB求出即可;(2)求出∠AOE=∠COE,根据∠DOE=90°求出∠AOE+∠DOB=90°,∠COE+∠COD=90°,推出∠COD=∠DOB,即可得出答案;(3)要分情况讨论,一种是∠COD在∠BOC的内部,另一种是∠COD在∠BOC的外部,再根据平角等于180°可通过列方程求出即可.6.已知将一副三角板(直角三角板OAB和直角三角板OCD∠AOB=90°,∠ABO=45°,∠CDO=90°,∠COD=60°)(1)如图1摆放,点O,A,C在一直线上,则∠BOD的度数是多少?(2)如图2,将直角三角板OCD绕点O逆时针方向转动,若要OB恰好平分∠COD,则∠AOC的度数是多少?(3)如图3,当三角板OCD摆放在∠AOB内部时,作射线OM平分∠AOC,射线ON平分∠BOD,如果三角板OCD在∠AOB内绕点Q任意转动,∠M0N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其值;如果变化,说明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初一期末压轴题汇总1、小知识:如图,我们称两臂长度相等(即CA=CB)的圆规为等臂圆规.当等臂圆规的两脚摆放在一条直线上时,若张角∠ACB=x°,则底角∠CAB=∠CBA=(90﹣)°.请运用上述知识解决问题:如图,n 个相同规格的等臂圆规的两脚依次摆放在同一条直线上,其张角度数变化如下:∠A1C1A2=160°,∠A2C2A3=80°,∠A3C3A4=40°,∠A4C4A5=20°,…(1)①由题意可得∠A1A2C1= °;②若A2M 平分∠A3A2C1,则∠MA2C2= °;(2)∠A n+1A n C n=°(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3)当n≥3 时,设∠A n﹣1A n C n﹣1 的度数为a,∠A n+1A n C n﹣1 的角平分线A n N 与A n C n 构成的角的度数为β,那么a 与β之间的等量关系是,请说明理由.(提示:可以借助下面的局部示意图)2、有一台单功能计算器,对任意两个整数只能完成求差后再取绝对值的运算,其运算过程是:输入第一个整数x1,只显示不运算,接着再输入整数x2 后则显示|x1﹣x2|的结果.比如依次输入1,2,则输出的结果是|1﹣2|=1;此后每输入一个整数都是与前次显示的结果进行求差后再取绝对值的运算.(1)若小明依次输入3,4,5,则最后输出的结果是;(2)若小明将1 到2011 这2011 个整数随意地一个一个的输入,全部输入完毕后显示的最后结果设为m,则m 的最大值为;(3)若小明将1 到n(n≥3)这n 个正整数随意地一个一个的输入,全部输入完毕后显示的最后结果设为m.探究m 的最小值和最大值.3、当整数k 为何值时,方程9x﹣3=kx+14 有正整数解?并求出正整数解4、如图,已知A、B、C 是数轴上三点,点C 表示的数为6,BC=4,AB=12.(1)写出数轴上点A、B 表示的数;(2)动点P、Q 分别从A、C 同时出发,点P 以每秒6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Q 以每秒3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M 为AP 的中点,点N 在线段CQ 上,且CN= CQ,设运动时间为t(t>0)秒.①求数轴上点M、N 表示的数(用含t 的式子表示);②t 为何值时,原点O 恰为线段PQ 的中点.5、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 叠放在一起.(1)如图1,若CE 恰好是∠ACD 的角平分线,请你猜想此时CD 是不是∠ECB 的角平分线?只回答出“是”或“不是”即可;(2)如图2,若∠ECD=α,CD 在∠BCE 的内部,请你猜想∠ACE 与∠DCB 是否相等?并简述理由;(3)在(2)的条件下,请问∠ECD 与∠ACB 的和是多少?并简述理由.【答案】1、解:(1)①10;②35;(2)°;(注:写成的不扣分,丢掉括号的不扣分)(3)α﹣β=45°;理由:不妨设∠C n﹣1=k.根据题意可知,.在△A n A n﹣1C n﹣1 中,由小知识可知∠A n﹣1A n C n﹣1= .∴∠A n+1A n C n﹣1=180°﹣α=.在△A n+1A n C n 中,由小知识可知∠A n+1A n C n= .∵A n N 平分∠A n+1A n C n﹣1,∴∠1= ∠A n+1A n C n﹣1= .∵∠A n+1A n C n=∠1+∠C n A n N,∴ = .∴=45°+β.∴α=45°+β.∴α﹣β=45°.2、解:(1)根据题意可以得出:||3﹣4|﹣5|=|1﹣5|=4;故答案为:4.(2)由于输入的数都是非负数.当x1≥0,x2≥0 时,|x1﹣x2|不超过x1,x2 中最大的数.对x1≥0,x2≥0,x3≥0,则||x1﹣x2|﹣x3|不超过x1,x2,x3 中最大的数.小明输入这2011 个数设次序是x1,x2,x2011,相当于计算:||||x1﹣x2|﹣x3|﹣x2011|﹣x2011|=P.因此P 的值≤2011.另外从运算奇偶性分析,x1,x2 为整数.|x1﹣x2|与x1+x2 奇偶性相同.因此P 与x1+x2+…+x2011 的奇偶性相同.但x1+x2+…+x2011=1+2+2011=偶数.于是断定P≤2010.我们证明P 可以取到2010.对1,2,3,4,按如下次序|||1﹣3|﹣4|﹣2|=0.|||(4k+1)﹣(4k+3)|(4k+4)|﹣(4k+2)=|0,对k=0,1,2,均成立.因此,1﹣2009 可按上述办法依次输入最后显示结果为0.而后||2009﹣2010|﹣2011|=2010.所以P 的最大值为2010.故答案为:2010;(3)对于任意两个正整数x1,x2,|x1﹣x2|一定不超过x1 和x2 中较大的一个,对于任意三个正整数x1,x2,x3,||x1﹣x2|﹣x3|一定不超过x1,x2 和x3 中最大的一个,以此类推,设小明输入的n 个数的顺序为x1,x2,…x n,则m=|||…|x1﹣x2|﹣x3|﹣…|﹣x n|,m 一定不超过x1,x2,…x n,中的最大数,所以0≤m≤n,易知m 与1+2+…+n 的奇偶性相同;1,2,3 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到0:||3﹣2|﹣1|=0;任意四个连续的正整数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到0:|||a﹣(a+1)|﹣(a+3)|﹣(a+2)|=0(*);下面根据前面分析的奇偶性进行构造,其中k 为非负整数,连续四个正整数结合指的是按(*)式结构计算.当n=4k 时,1+2+…+n 为偶数,则m 为偶数,连续四个正整数结合可得到0,则最小值为0,前三个结合得到0,接下来连续四个结合得到0,仅剩下n,则最大值为n;当n=4k+1 时,1+2+…+n 为奇数,则m 为奇数,除1 外,连续四个正整数结合得到0,则最小值为1,从1 开始连续四个正整数结合得到0,仅剩下n,则最大值为n;当n=4k+2 时,1+2+…+n 为奇数,则m 为奇数,从1 开始连续四个正整数结合得到0,仅剩下n 和n﹣1,则最小值为1,从 2 开始连续四个正整数结合得到0,仅剩下1 和n,最大值为n﹣1;当n=4k+3 时,1+2+…+n 为偶数,则m 为偶数,前三个结合得到0,接下来连续四个正整数结合得到0,则最小值为0,从3 开始连续四个正整数结合得到0,仅剩下1,2 和n,则最大值为n﹣1.3、解:移项,得9x﹣kx=14+3,合并同类项,得(9﹣k)x=17,系数化为1,得x= ,∵是正整数,∴9﹣k=1 或17,∴k=8 或﹣8 时,原方程有正整数解;当k=8 时,x=17;当k=﹣8 时,x=1.4、解:(1)∵C 表示的数为6,BC=4,∴OB=6﹣4=2,∴B 点表示2.∵AB=12,∴AO=12﹣2=10,∴A 点表示﹣10;(2)①由题意得:AP=6t,CQ=3t,如图1 所示:∵M 为AP 中点,∴AM= AP=3t,∴在数轴上点M 表示的数是﹣10+3t,∵点N 在CQ 上,CN= CQ,∴CN=t,∴在数轴上点N 表示的数是6﹣t;②如图2 所示:由题意得,AP=6t,CQ=3t,分两种情况:i﹣当点P 在点O 的左侧,点Q 在点O 的右侧时,OP=10﹣6t,OQ=6﹣3t,∵O 为PQ 的中点,∴OP=OQ,∴10﹣6t=6﹣3t,解得:t=,当t= 秒时,O 为PQ 的中点;ii﹣当P 在点O 的右侧,点Q 在点O 的左侧时,OP=6t﹣10,OQ=3T﹣6,∵O 为PQ 的中点,∴OP=OQ,∴6t﹣10=3t﹣6,解得:t= ,此时AP=8<10,∴t= 不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当t= 秒时,O 为PQ 的中点.5、解:(1)是,∵∠ACD=90°,CE 恰好是∠ACD 的角平分线,∴∠ECD=45°,∵∠ECB=90°,∴∠DCB=90°﹣45°=45°,∴∠ECD=∠DCB,∴此时CD 是不是∠ECB 的角平分线;(2)∠ACE 与∠DCB 相等;∵∠ACD=∠ECB=90°,∠ECD=α,∴∠ACE=90°﹣α,∠DCB=90°﹣α,∴∠ACE=∠DCB;(3)∠ECD+∠ACB=180°,理由如下:∠ECD+∠ACB=∠ECD+∠ACE+∠ECB =∠ACD+∠BCE=90°+90°=180°.“”“”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