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大全

合集下载

韩非子寓言故事

韩非子寓言故事

韩非子寓言故事韩非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寓言故事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形象而闻名。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几则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故事一,《韩非子·五蠹》。

韩非子曾经讲述了一个关于五蠹的寓言故事。

他说,有一个人在家中放置了一块美味的干肉,结果吸引了五种蠹虫前来侵蚀。

其中,有一种蠹虫认为肉的味道不够鲜美,于是它选择了离开。

另一种蠹虫则认为肉太干燥,便也离开了。

第三种蠹虫认为肉太硬,也离开了。

第四种蠹虫认为肉太腥,同样离开了。

只有最后一种蠹虫认为肉刚刚好,于是它留了下来,最终将肉侵蚀一空。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人们的眼光和要求常常是不切实际的。

有些人总是对眼前的现实不满意,总是想要更好的东西,却不知道珍惜眼前的幸福。

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往往会失去更多。

故事二,《韩非子·言劝》。

韩非子还讲述了一个关于言劝的寓言故事。

故事中,有一个人向别人借东西,借东西的人劝他说,“你不要借这个东西,因为这个东西很珍贵,如果弄坏了,你就会赔不起。

”但是那个人并不听劝,还是借了东西,结果弄坏了,果真赔不起。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有些时候,别人的劝告是有道理的,我们应该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不是一意孤行。

有时候,别人的劝告可能会避免我们犯下错误,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

故事三,《韩非子·亡羊补牢》。

韩非子还讲述了一个关于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

故事中,有一个人的羊逃跑了,他没有及时去追赶,结果羊跑得很远。

后来他才去追赶,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羊追回来。

有人劝他说,“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但是他却不听,认为已经追回来了就行了。

结果,羊因为长时间逃跑,身体虚弱,最终还是死了。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及时,不能等到事情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才去后悔。

有时候,一点点的疏忽可能会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我们要及时补救,不能掉以轻心。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讲述的几则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考。

关于韩非子的寓言故事

关于韩非子的寓言故事

关于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关于韩非子的寓言故事韩非子,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韩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学。

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一起来看一下吧。

1.狗猛酒酸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然不售,酒酸怪其故。

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不售?”曰:“人畏焉。

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

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意译】宋国有个酿酒的生意人,他开的酒家,量器精准公平,对客人服务周到恭谨,而且酒香味美,店外悬挂的酒旗高扬醒目。

他以为一定会生意兴隆,可他家的酒常常发酸变质却卖不出去。

店主冥思苦想找不出原因,只好去向邻里中有学问的杨倩老人请教。

杨倩老人问他:“您家店铺里的看门狗很凶吗?”店老板迷惑不解地说:“狗的确很凶,但如此好酒为什么卖不掉呢?”杨倩老人笑道:“人家怕你的恶狗呀!有的人叫自己的小孩拿着钱和容器到你家去打酒,而你的恶狗却冲着顾客狂吠咬人,多可怕呀!没人敢来,所以,你的酒直到发酸也卖不出去。

国家也有恶狗。

身怀治国之术的贤人,想让统治万人的大国君主了解他们的高技良策,而奸邪的大臣却像恶狗一样扑上去咬他们,这就是君王被蒙蔽挟持,而有治国之术的贤人不被任用的原因啊!2.鲁相嗜鱼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子不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

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

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意译】战国鲁穆公时,公孙仪是鲁国丞相。

他特别喜欢吃鱼,于是能够接近他的人,都争相买来应时鲜鱼进献给他。

20个经典韩非子的寓言故事

20个经典韩非子的寓言故事

20个经典韩非子的寓言故事1、滥竽充数滥:失实的,假的。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2、买椟还珠椟:木匣;珠:珍珠。

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3、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

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4、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5、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6、长袖善舞袖子长,有利于起舞。

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

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7、多财善贾贾:做买卖。

原意是本钱多,生意就做得开。

后指资本家会做买卖。

《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8、兵不厌诈厌:嫌恶;诈:欺骗。

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9、蚕食鲸吞象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象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

韩非子寓言故事

韩非子寓言故事

韩非子寓言故事6则很多的是有教育意义的,但是,却很少有人会认真的去体会其中的具体含义,尤其是韩非子故事中的寓意更是深厚,下面就来介绍一下!一、欢以失日【原文】纣为长夜之饮①,欢以失日②,问其左右,尽不知也。

乃使人问箕子③。

箕子谓其徒曰④:“为天下主而一国皆失日,天下其危矣⑤。

一国皆不知而我独知之,吾其危矣。

“ 辞以醉而不知。

⑥(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上》)【注释】①长夜:整夜。

②失日:忘记时间。

③箕子:名胥余。

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今山西太谷,榆社一带)。

箕子是殷末著名贤臣,因其品行高尚,被孔子誉为殷之“三仁”之一。

因纣王无道,于是,箕子佯狂而独自一人隐居在箕山,当纣王闻知箕子情况,遂囚禁在“箕子台”。

④徒:随从人员。

弟子。

⑤为,治也。

—《小尔雅》。

天下主:指国家的君王。

其: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一定”。

⑥辞:推托,借口。

以:通“已”,已经。

故事解读;商纣王欢乐无度,却有嫉妒心,箕子即使知道也不敢说出来。

所以商朝败亡在他手上。

忘记时间尽心欢乐是很多富二代的表现,他们这样做很快就会败家。

二、鲁人救火【原文】鲁人烧积泽①。

天北风,火南倚,恐烧国②。

哀公惧,自将众趣救火③。

左右无人,尽逐兽而火不救,乃召问仲尼。

仲尼曰:“夫逐兽者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赏,此火之所以无救也。

”哀公曰:“善。

”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赏。

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

请徒行罚。

④”哀公曰:“善。

“于是仲尼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

⑤”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

(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上》)【注释】①积,聚也。

——《说文》。

按,禾谷之聚曰积。

倚:偏,这里指蔓延的意思。

恐:这里表示估计,相当于“大概”、“也许”。

国:国都。

③将众:率领众人。

趣,疾也。

—《说文》。

急,赶快。

④请:请,告也。

—《尔雅·释诂》。

又《类篇》受言也。

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及翻译

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及翻译

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及翻译导读:宋人疑邻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皆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翻译:宋国有个有钱的人。

有一天下大雨,把他家的墙壁冲塌了一块。

他的儿子说道:"不赶快修补起来,一定会有小偷爬进来的。

"邻家的老大爷也这样警告他。

当天夜里,他家果真被盗贼偷走了大量的财物。

这个有钱人的一家人都夸他的儿子有先见之明,却怀疑邻家的老大爷可能是个盗贼。

寓意:以亲疏来判断是非是非常有害的。

生活中的一些误解和恩怨,就是由此而来。

螳螂捕蝉原文:园中有榆,其上有蝉。

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

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翻译:园中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知了。

知了鼓动翅膀悲切地鸣叫着,准备吮吸些清凉的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

螳螂伸出两只像砍刀一样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

它正要捉知了的时候,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它的后面。

黄雀伸长脖子,想啄死螳螂吃掉它。

它正想啄食螳螂时,却不知道榆树下面有个拿着弹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长长的,正在瞄准它。

孩子一心想射杀黄雀时,却不知道前面有个深坑,后面还有个树桩子。

这都是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害的表现呀!寓意:目光短浅的人在追求眼前利益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后面隐藏着的危险。

.守株待兔原文: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宋国有个种田的人,他的田里有棵树。

有一次,一只兔子跑过来,由于跑得太急,一头撞到树上,把脖子撞断死掉了。

这个人毫不费力地拣到了这只免子。

打这天起,他干脆放下农具,连活儿也不干了,天天守在这棵树下,希望还能捡到死兔子。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篇一:演讲寓言故事篇一:国旗下讲话寓言故事蚂蚁和屎壳郎的故事夏天,别的动物都在悠闲的生活,只有蚂蚁在田里跑来跑去,搜集小麦和大麦,给自己贮存冬季吃的食物,屎壳郎惊奇的问他为何这么勤劳。

蚂蚁当时什么也没有说。

冬天来了,大雨冲掉了牛粪。

饥饿的屎壳郎走到蚂蚁那里乞求食物,蚂蚁对他说:“喂,伙计,如果当时在我劳动时,你不是批评我,而是也去做工,现在就不会忍饥挨饿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尽管风云变化万千,但未雨绸缪的人都能避免灾难。

如果人的一生用四季来表示,那么现在同学们就是处于夏季,你就是那蚂蚁或者屎壳郎,那么究竟你想做蚂蚁还是屎壳郎,我希望各位同学能够自己清楚地思考一下。

我们常说,书到用时方恨少。

不要蹉跎了岁月,徒伤悲!篇二:播音主持专业朗读寓言故事技巧解析播音主持专业朗读寓言故事技巧解析朗读要有层次感寓言故事的特点就在于构思巧妙,层次感强。

层次感的体现是通过实践上的停顿和语气上的转换。

备稿时划分好层次,接着考虑怎样朗读才能把层次之间的关系和转换表现出来。

一般的逻辑关系有递进、转折,以及悬念等。

在不偏离整体基调的同时,考生须利用不同的语气和停顿时间的长短来进行展示。

感受处理要细腻无论是童话还是寓言,其实都来源于生活,和生活的真实状态是相通的,是用动物和神怪来表现人间的事,同时这还是人们的一种美好理想,是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仅从这个意义上讲,朗读时怎么可以轻率了事呢。

一定要用你的思想、你的感受,去体会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像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一样对待虚构才是意义深远的寓言。

寓言要形象传神很多寓言故事中角色语言的分量很重,我们朗读时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不要给角色“贴标签”,有的考生受某些动画片配音的影响,下意识地模仿他们,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

一些形象的确在人们头脑中有着相对固定的模式记忆,但在不同的故事中,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语言行为。

表达角色的语言关键在于形象传神,体现角色的个性,个性和声音形式之间是有关系的。

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及翻译

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及翻译

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及翻译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本文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及翻译,仅供参考,如果觉得不错,欢迎评论。

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及翻译篇11.宋人疑邻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皆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翻译:宋国有个有钱的人。

有一天下大雨,把他家的墙壁冲塌了一块。

他的儿子说道:"不赶快修补起来,一定会有小偷爬进来的。

"邻家的老大爷也这样警告他。

当天夜里,他家果真被盗贼偷走了大量的财物。

这个有钱人的一家人都夸他的儿子有先见之明,却怀疑邻家的老大爷可能是个盗贼。

寓意:以亲疏来判断是非是非常有害的。

生活中的一些误解和恩怨,就是由此而来。

2.螳螂捕蝉原文:园中有榆,其上有蝉。

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

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翻译:园中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知了。

知了鼓动翅膀悲切地鸣叫着,准备吮吸些清凉的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

螳螂伸出两只像砍刀一样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

它正要捉知了的时候,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它的后面。

黄雀伸长脖子,想啄死螳螂吃掉它。

它正想啄食螳螂时,却不知道榆树下面有个拿着弹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长长的,正在瞄准它。

孩子一心想射杀黄雀时,却不知道前面有个深坑,后面还有个树桩子。

这都是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害的表现呀!寓意:目光短浅的人在追求眼前利益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后面隐藏着的危险。

3.守株待兔原文: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宋国有个种田的人,他的田里有棵树。

有一次,一只兔子跑过来,由于跑得太急,一头撞到树上,把脖子撞断死掉了。

韩非子中根深蒂固的寓言故事

韩非子中根深蒂固的寓言故事

韩非子中根深蒂固的寓言故事导言寓言是一种运用故事来传递道德教训或隐喻意义的文学形式,早在古代,许多哲人智者都通过寓言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韩非子作为战国时期的一位重要思想家,他的著作《韩非子》中也不乏寓言故事,这些故事通过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诠释了伦理道德、政治治理等重要议题。

本文将详细分析韩非子书中几个根深蒂固的寓言故事。

一、破釜沉舟1.1 寓意破釜沉舟是一个非常著名且被广泛使用的寓言故事,它出自《韩非子·有度》。

故事中,一位将军率领大军渡过深沟后,下令将沟填平并破坏渡河所用的船只。

他希望通过这个举动激励士气,使士兵们明白只有战胜敌人才能生存下去,不能再有侥幸心理。

1.2 故事内容有一位将军率领大军进入敌国境内,为了断绝后路,他命令士兵们破坏渡河的船只、破釜沉舟。

士兵们看到这一幕后,纷纷感慨:“将军真是决心和壮烈啊!既然破坏了船只,我们就别无选择,只能与敌人拼死一战。

”最终,士兵们充满斗志地战胜了敌军,因为他们知道已经没有后路可退了。

1.3 寓言启示破釜沉舟这个寓言故事通过形象的比喻诠释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当我们面临重大挑战或困境时,要下定决心,毫不犹豫地撇下后路,全力以赴。

只有倾尽全力,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最终胜利。

这个故事对于个人发展、事业成功都有启示意义。

在面临困境时,我们常常不愿舍弃安逸、摆脱舒适区,而往往只有当我们彻底放下侥幸心态,不再听任幸运的到来,才能真正付诸行动,迈向成功。

二、楚人破屋2.1 寓意楚人破屋是韩非子《有度》中的寓言故事之一,其寓意是要人们学会从困境中寻找机会,努力改变境况。

2.2 故事内容某日,一位楚国人不慎将自己的房屋破坏了,他失落地回到家中后发现,光线能透过破洞直射到室内,照亮了整个房间。

看到这一幕,他恍然大悟,想到了如何改进居住环境的办法。

于是,他将这个破洞扩大了,使更多的光线能够进入房间。

最终,他通过破坏房屋,反而创造了更好的居住环境。

2.3 寓言启示楚人破屋这个寓言故事通过一个简单的比喻,表达了积极改变困境的启示。

韩非子寓言故事

韩非子寓言故事

韩非子寓言故事韩非子寓言故事1一:讳疾忌医原文: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读音còu,皮肤表面的纹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còu)理,汤熨(中医用布包热药敷患处)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中医用针或石针刺穴位)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中医汤药名,火齐汤)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

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早从事焉。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译文: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齐桓公。

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公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的纹理之间,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公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

”待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爱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个当做本身的功劳”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假如不治,还会加重。

桓公不理睬他。

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很不愉快。

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

桓公仍旧不理睬他。

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公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

桓公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

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的纹理间是烫熨的力气所能实现的;病在肌肤是针石可以治疗的;在肠胃是火剂可以治愈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没有方法了。

而今在骨髓,我不再恳求了。

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却早已经逃到秦国了。

桓公不久就死掉了。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5则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5则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韩非子的寓言既有趣而引人入胜,又益智励志二健康向上,快来看看吧!一、鲁患不救【原文】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①,或宦于荆②。

犁鉏曰:“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善游,子必不生矣③。

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鲁穆公:战国初鲁国国君,即姬显,是鲁国第二十九任君主。

鲁元公之子,在位33年。

注重礼贤下士,曾隆重礼拜孔伋(子思),咨以国事;容许墨翟在鲁授徒传道、组织学派,使鲁国一度出现安定局面。

公子:《仪礼.丧服》:“诸侯之子称公子。

” 宦:学习官吏的事务。

“宦,仕也。

…犹今试用学习之官也。

”—《说文》。

② 荆: 春秋时楚国别称。

③犁鉏(jū):一作犁且,鲁国上大夫,曾在齐为官。

假,借也。

—《广雅》。

凭借,借用。

于:可译为“从”“由”“自”等。

故事解读;鲁国有难因为齐国来攻,晋楚是强国但离鲁远,所以远水不救近火,所以徒劳无功。

做事情要讲究就近原则不要从大老远过来,这很费时力。

关键还是要自己强,处理好近邻关系不是到老远地方拉关系。

清末求救西方来逼迫日本也是不现实的。

二、醉寐亡裘【原文】绍绩昧醉寐而亡其裘①。

宋君曰:“醉足以亡裘乎?“对曰:“桀以醉亡天下②,而《康诰》曰:毋彝酒③。

彝酒者,常酒也。

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④。

(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寐(mèi): 进入睡眠状态。

亡:丢失。

裘,皮衣也。

—《说文》。

②以: 因为,由于。

③《康诰》:是周公封康叔于殷地时作的文告。

周公在平定“三监”(管叔、蔡叔、霍叔)及纣王的儿子武庚所发动的叛乱后,便封周武王同母少弟康叔于殷地。

为了使年幼的康叔顺利地进行统治,周公先后写成《康诰》、《酒诰》、《梓材》三篇文告,作为法则送给康叔。

这里的'《康诰》应为《酒诰》。

《酒诰》是康叔在卫国宣布的戒酒令。

韩非子小故事

韩非子小故事

韩非子小故事故事一,韩非子与孔子的对话。

有一天,韩非子和孔子在一起辩论。

孔子说,“人性本善。

”韩非子笑着说,“如果人性本善,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犯罪和战争呢?难道这些都是善的表现吗?”孔子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人性虽然本善,但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影响,才会偏离善的本性。

”韩非子点点头,表示赞同。

故事二,韩非子的劝学。

韩非子曾经对自己的学生说,“学习就像磨刀,不磨就会生锈。

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他告诫学生们要虚心学习,不断进取,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他还说,“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国家和人民。

”这些话激励着学生们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故事三,韩非子的治国理念。

韩非子认为,一个国家的治理需要依靠法制和制度,而不是依靠个人的善良或者智慧。

他说,“善人治国,其国强;法治严明,其国安。

”他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依靠严明的法律和制度,才能使国家更加稳定和繁荣。

这一理念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故事四,韩非子的反面教材。

韩非子曾经说过,“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规矩。

”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规矩,就会做出许多不道德的事情,甚至会危害社会。

他通过一些反面教材,警示人们要守规矩,遵守道德,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这些韩非子小故事,生动地展现了韩非子的思想和治学理念,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学习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小故事中汲取智慧,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出自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出自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出自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文章一:《韩非子的寓言故事》韩非子是古代中国的一位伟大哲学家,他创作了很多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以生动的形象和寓意深厚的故事情节,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现状以及人类的智慧和品德。

其中最著名的寓言故事有伐木,说盗,修政,明鉴四个故事,它们都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伐木”故事讲述了一个人正在伐木,他对伐木的技术和工具非常了解,因此他一直伐下去,直到听到一声巨响,独木桥断了,此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危险,意思是说,只有当事情不可挽回时,才能意识到危险和后果。

“说盗”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到市场上去卖盗品,结果被人认出了是盗品,于是他就说是复制品,结果被人认出了是抄袭品,最后无法辩解。

寓意是说,不要抄袭和盗窃他人的成果,要坚持自己的原创和创新。

“修政”故事讲述了一个国君要修建一条大河,他依据的是自己华丽的理论和思想,但这些理论和思想根本行不通,最后导致了重大的灾难。

寓意是说,政府和决策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计划和政策,并且这些计划和政策应该经过实验和检验,不能轻信妄想。

“明鉴”故事讲述了一个人想要选举一位国君,他想尽各种办法在选举中干扰、收买和欺骗选民。

结果选出的国君就是他个人的代言人,最后国家陷入混乱和痛苦。

寓意是说,选举和政治活动需要公正、义气和透明,不能受到个人或团体的干扰和操纵,应该遵循合法程序和制度。

以上四个寓言故事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当代参考意义,它们呼唤我们珍惜生命、强调信义、反思管理和维护民主。

写作重点:文章介绍了韩非子的四个寓言故事,强调了其背后的教育意义,重点在于结合现实,阐述其现代参考意义和实际作用,并积极倡导了一种合理、公正、透明和义气的社会价值观。

用词分析:用词精准、简洁、明了,专业术语恰当,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征服力,表达了作者对韩非子的景仰和敬意,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严谨、真诚和清晰。

文章二:《韩非子寓言故事的拓展阐释》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之一,这些寓言故事中交织着古代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思想和观念,其背后时刻闪耀着生命的意义和智慧的光芒。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五则(精选)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五则(精选)

三一文库()〔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五则(精选)〕韩非(公元前280—前233),先秦著名思想家,法家的杰出代表人物。

他的思想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韩非子》善于运用寓言说理,能把道理讲得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十分有益于宣传法治思想。

▲心不在马【原文】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译文】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的技术,学了不久便与王子期进行了一场比赛。

在比赛中,他换了三次马,每次都落在了后面。

赵襄王埋怨说:“你教我驾车,还留了一手呀!”王子期回答说:“我已经把技术全部教给您了,是您运用的不对呀!驾车最要紧的,是把马套在车上要套得舒适妥贴,驾车人的注意力要集中在调理马上,这样才能跑得快,跑得远。

在今天的比赛中,您落在后面的时候,就只想追上我;跑在前面的时候,又生怕被我追上。

其实把马引上大道赛跑,不是领先就是落后。

可是您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注意力都集中我的身上,哪里还顾得上调理马呢?这就是你落后的原因啦!”【寓意】无论办什么事情,都要把精力集中在所要办的事情上。

如果分散了精力,就不能成功。

▲鲁人搬迁【原文】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稿,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截止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译文】鲁国有个人擅长打草鞋,妻子很会纺白绸。

他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你到那里必定会变穷的。

”这个鲁国人问:“为什么呢?”劝他的人说:“打草鞋是为了给人穿的,但越国人不喜欢穿鞋,习惯于打赤脚走路;织白绸子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不喜欢戴帽子,而喜欢披着长发。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五则(精选)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五则(精选)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韩非(公元前280—前233),先秦著名思想家,法家的杰出代表人物。

他的思想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韩非子》善于运用寓言说理,能把道理讲得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十分有益于宣传法治思想。

心不在马【原文】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译文】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的技术,学了不久便与王子期进行了一场比赛。

在比赛中,他换了三次马,每次都落在了后面。

赵襄王埋怨说:“你教我驾车,还留了一手呀!”王子期回答说:“我已经把技术全部教给您了,是您运用的不对呀!驾车最要紧的,是把马套在车上要套得舒适妥贴,驾车人的注意力要集中在调理马上,这样才能跑得快,跑得远。

在今天的比赛中,您落在后面的时候,就只想追上我;跑在前面的时候,又生怕被我追上。

其实把马引上大道赛跑,不是领先就是落后。

可是您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注意力都集中我的身上,哪里还顾得上调理马呢?这就是你落后的原因啦!”【寓意】无论办什么事情,都要把精力集中在所要办的事情上。

如果分散了精力,就不能成功。

鲁人搬迁【原文】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稿,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截止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译文】鲁国有个人擅长打草鞋,妻子很会纺白绸。

他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你到那里必定会变穷的。

”这个鲁国人问:“为什么呢?”劝他的人说:“打草鞋是为了给人穿的,但越国人不喜欢穿鞋,习惯于打赤脚走路;织白绸子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不喜欢戴帽子,而喜欢披着长发。

你想到用不着你们长处的国家去过日子,要使自己不穷,怎么办得到呢?”【寓意】要发挥自己的专长,必须找到合适的地方。

出自韩非子的成语寓言故事

出自韩非子的成语寓言故事

出自韩非子的成语寓言故事幼儿往往能理解的情节,但对其中的深刻寓意却往往难以理解。

因此探索寓言故事的教学方法,挖掘蕴含在寓言故事中的价值就显得非常重要。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出自的寓言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出自韩非子的成语寓言故事篇一:鲁人搬迁鲁国有个人擅长打草鞋,妻子很会纺白绸。

他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你到那里必定会变穷的。

' 这个鲁国人问:'为什么呢?' 劝他的人说:'打草鞋是为了给人穿的,但越国人不喜欢穿鞋,习惯于打赤脚走路;织白绸子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不喜欢戴帽子,而喜欢披着长发。

你想到用不着你们长处的国家去过日子,要使自己不穷,怎么办得到呢?'出自韩非子的成语寓言故事篇二:心不在马赵襄主向王于期赶车的技术,学了不久便与王于期进行了一场比赛。

在比赛中,他换了三次马,每次都落在了后面。

赵襄主埋怨说:'你教我赶车,还留了一手呀!'王于期回答说:'我已经把技术全部教给您了,是您运用的不对呀!赶车最要紧的,是把马套在车上要套得舒适妥贴,赶车人的注意力要集中在调理马上,这样才能跑得快,跑得远。

在今天的比赛中,您落在后面的时候,就只想追上我;跑在前面的时候,又生怕被我追上。

其实把马引上大道赛跑,不是领先就是落后。

可是您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注意力都集中我的身上,哪里还顾得上调理马呢?这就是你落后的原因啦!'出自韩非子的成语寓言故事篇三:曾子杀猪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孩子跟在后面,哭哭啼啼地闹着也要去。

她就哄孩子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 妻子刚从集市回来,曾子就要去抓猪准备杀掉它。

妻子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和小孩子说着玩罢了,你怎么当成真了呢?' 曾子说:'和小孩子是不能随便开玩笑的。

他们没有分辩的能力,都是效仿着父母的样子做事,听父母的指教成人的。

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学骗人啊!做母亲的欺骗孩子,孩子也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

选自韩非子五蠹的寓言

选自韩非子五蠹的寓言

选自韩非子五蠹的寓言
1. 守株待兔:描述了一个农民在田野上捡了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从此之后他就不再耕种了,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结果再也没有得到兔子。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成功的结果需要艰辛的劳动,需要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2. 郑人买履:描述了一个郑国人买鞋子时,先量了自己的脚,却忘记带量好的尺码。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不要墨守成规,要灵活变通,适应环境。

3. 自相矛盾:描述了一个人在市场卖矛和盾,他声称矛能刺穿任何东西,而盾又能挡住任何攻击。

但是有人问他,用矛刺盾会怎么样,他却无法回答。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言行要一致,不要夸大其词,要实事求是。

4. 画蛇添足:描述了一个人画了一条蛇之后,因为觉得不够完美,于是给蛇画上了脚。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不要多余劳动,要尊重自然规律。

5. 刻舟求剑:描述了一个人乘船过河时,将宝剑掉入水中,他没有在船上寻找,而是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不要墨守成规,要适应新环境,改变思维方式。

韩非子中的寓言故事

韩非子中的寓言故事

韩非子中的寓言故事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在《韩非子》一书中运用了大量的寓言故事,以深刻的寓意和富有启示性的情境描绘了人性的弱点和缺陷,以此讽刺当时的社会习俗和政治现象,表达了对人类思想和行为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本文将选取几个经典的寓言故事,探究其中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一、老鼠娶亲故事描述一只老鼠娶亲,派遣了几只小鼠前往告知其他老鼠。

小鼠利用这个机会聚集了大量的老鼠,将宴席变成了一场屠杀。

最后,老鼠们意识到了这个错误,但已经为时已晚。

这个寓言故事表现了韩非子对行为后果和道德问题的关注。

在故事中,老鼠结婚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小鼠背着老鼠残害同类。

这揭示了人性的弱点:欲望和权力的诱惑使人们往往做出不道德的行为,但这些行为却常常会带来截然相反的结果。

因此,我们需要站在道德和良心的立场上去看待行为和选择。

二、泉下谷故事描述了一个平凡的农夫,在水塘边发现了一枚金丸。

但当他试图找寻黄金的泉源时,却失去了所有的农田和生活资本。

这个故事通过描绘一个个体的沉迷和贪婪,反映了韩非子的社会意识和对政治问题的关注。

在当时的中国,权力和财富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中,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极其严重。

韩非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诫人们追逐财富和权力而放弃正常生活和工作是一种错误和危险的选择。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自己的生命和生计,勇于追求美好的生活和人生。

三、养蜂人与蜜蜂故事描述了一个养蜂人,他为了采集更多的蜜蜂,放弃了对蜜蜂的照顾和保护,并且毁坏了蜜蜂的生活环境。

最终,他失去了所有的蜜蜂和经济收益。

这个故事揭示了韩非子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对经济问题的关注。

在当时的社会,人们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经常滥用资源和破坏环境,最终导致了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灾难。

因此,我们需要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确保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四、被蝉骗的农夫故事描述了一个农夫,他为了捕捉蝉,放弃了对家庭的照顾和劳动。

最终,他失去了收成和家庭。

这个故事表现了韩非子对过分追求享乐和忽视现实问题的批判。

《韩非子》寓言故事_韩非子中的寓言故事6个

《韩非子》寓言故事_韩非子中的寓言故事6个

《韩非子》寓言故事_韩非子中的寓言故事6个《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并且当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韩非子中的寓言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韩非子》寓言故事:郑袖不妒魏王又送给楚王一个绝色的美人,楚王的心很快就被魏美人迷住了。

楚王的夫人郑袖,内心非常嫉妒,对外却表现出比楚王还要喜欢她,珠光宝气的衣服珍玩,一切都让魏女挑选,然后送给她。

郑袖的这些假象,完全蒙蔽了楚王,楚王对郑袖说:“夫人知道我喜欢新来的美人,你能顺承王意、爱王之所爱,喜爱她却甚于我了,这是孝子赡养父母,忠臣侍奉君王的行为啊!”郑袖确信楚王不再怀疑自己嫉妒魏美人了,便暗地里加快了设计加害魏美人的步伐。

因此,对魏美人说:“楚王非常宠爱你,但不喜欢你的鼻子,小女子去见大王的时候,要掩住自己的鼻子,这样就会经常受到楚王的宠幸了。

”于是,魏美人毫不戒惕地听从郑袖的话,每次见楚王时,都掩住鼻子。

楚王对郑袖说:“新美人来见我,经常掩住鼻子,这是为什么呢?”郑袖故意遮遮掩掩,假装糊涂地回答道:“我也不知道其中的缘故。

”楚王丝毫没有意识到郑袖的构陷,不知不觉地落入了郑袖精心设计的圈套,硬要追问个水落石出。

郑袖窃喜时机终于等到了,便加油添醋地回答说:“不久前曾经听她说过,不喜欢闻到王的臭味。

”楚王一听怒不可遏,大声喝道:“把她的鼻子割下来!”由于郑袖事先曾经告诫侍卫说:“楚王如果有什么命令,必当立即执行。

”所以,未等楚王息怒,侍卫顺势挥刀,便把美人的鼻子割掉了。

《韩非子》寓言故事:見小曰明从前,商紂王因为使用象牙制作的筷子,紂王的叔父,官居太师的箕子,对此感到恐惧不安。

他以敏锐的眼光由此联想到,一旦用上象牙筷子,必然不愿放到陶土大碗里面去随便拈取食物,必定发展到使用犀角美玉制成的高档奢侈杯具,才能与之相配。

使用象牙筷子和高档的奢侈杯具,必定不愿用来装粗劣的杂粮饭和菜叶汤,必定发展到要吃未生出的牦牛、大象和豹的幼胎。

韩非子里的寓言故事

韩非子里的寓言故事

《韩非子里的寓言故事》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韩非子》里的寓言故事。

有一个故事叫“自相矛盾”。

从前呀,有个卖兵器的人,他一会儿说自己的矛特别锋利,什么盾都能刺穿;一会儿又说自己的盾特别坚固,什么矛都刺不穿。

这时候,就有个聪明的人问他:“那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这个卖兵器的人一下子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不能前后矛盾哟。

还有“守株待兔”的故事。

有个农夫呀,有一天在田里干活的时候,一只兔子跑得太快,撞到树桩上死了。

农夫捡到兔子可高兴啦,从那以后,他就不再干活,天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兔子再来撞,可是再也没有兔子来了。

小朋友们,可不能像这个农夫一样,光想着不劳而获呀。

小朋友们,这些故事有趣吗?《韩非子里的寓言故事》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韩非子》里的故事。

“滥竽充数”听过吗?古时候,有个国王喜欢听很多人一起吹竽。

有个不会吹竽的人混在里面,假装吹得很认真。

后来国王要一个一个吹,这个人就没办法混下去,逃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靠欺骗过日子。

再说说“郑人买履”。

有个郑国人去买鞋,他先量好了自己脚的尺码。

到了集市,他发现尺码忘带了,就回家去拿。

别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直接试试鞋子呢?”他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小朋友们,做事可不能这么死板哟。

你们喜欢这些故事吗?《韩非子里的寓言故事》小朋友们,今天还是讲《韩非子》里的寓言。

“买椟还珠”的故事可有意思啦。

有个人卖珍珠,他把装珍珠的盒子做得特别漂亮。

有个顾客买了珍珠,却把珍珠还给了卖家,只留下了漂亮的盒子。

小朋友们,可不能只看重外表,忽略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哟。

“画鬼最易”也不错。

有个人给齐王画画,齐王问他什么最难画,他说狗和马最难画。

齐王又问什么最容易画,他说鬼最容易画,因为谁也没见过鬼,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有标准的东西是不好判断的。

小朋友们,要从这些故事里学到道理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大全
战国鲁穆公时,公孙仪做了鲁国丞相。

他特别喜欢吃鱼,一国上下能够接近他的人,
都争相买来一筐筐活蹦乱跳的应时鲜鱼进献给他。

但是,公孙先生一概拒收。

他的门徒有
些不解,规劝他说:“先生特别喜欢吃鱼,又不肯接受别人的馈赠,这是为什么呢?”
公孙仪语重心长地告诫弟子说:“正是因为我喜欢吃鱼,才明确拒绝别人送鱼。

假如
接受别人的鱼,难免就会仰承别人的脸色。

仰承别人的脸色办事,将会走上违法的道路,
违法就会被罢免相位甚至入狱蹲监,这样一来虽然想吃鱼,未必还会有人无缘无故地送鱼
给我,我又失去了俸禄,吃鱼的机会就没有了。

如果我不接受别人送的鱼,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为官,就不致于违法而失掉相位,这样我虽然爱吃鱼,还有足够的俸禄,能够长
期供给自己吃上多种多样美味可口的鱼。


公孙仪清醒自律、廉洁守法的思想品格,在这里明白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
是‘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而且明白告诉人们,‘需要别人的帮助,等着别人来监督,不如自己管好自己’。

卫国有个极其贪婪的人,在嫁女的时候,教唆女儿说:“到了夫家,一定要抓住机会
悄悄积攒私房钱。

因为做人家的媳妇,被婆家休弃逐回娘家,是常有的事;那些能共同生
活白头到老的,算是侥幸得见的了。


卫女在父亲的唆使下,乘便私下积聚钱财。

她的婆母毕竟更为老练,很快就掌握了卫
女私下聚敛钱财的证据。

虽然婆母也知道这类事情是一种普遍现象,只是觉得卫女积的太
多了,因而把她赶回娘家。

卫女失去了丈夫也没了脸面,但她返回娘家时带回的钱财,比出嫁时所带去的嫁妆,
有了成倍的增加。

父亲以女儿的幸福为代价,不但不责备自己对女儿教育的过失,反而自认为聪明,使
自己增如了财富。

现在,那些贪婪无耻的臣子们,居于有权势的地位,他们的为官敛财之道,都是这类
情况啊!
楚国郢都有一个人,夜里急着给燕国丞相写信,一边思考一边写着。

由于烛光昏暗,
就命令持烛的下人‘举烛’,意思是使明烛高照,写信才看得清楚。

那时,他脑子里想着
‘举烛’,嘴里念道‘举烛’,不知不觉地竟把‘举烛’二字,误写在信上了。

随后又未
经仔细检查,就急急忙忙把信送了出去。

信寄到燕国,丞相读来读去,对‘举烛’二字,百思不得其解。

然而堂堂燕国丞相,
又没脸面去向别人请教。

只好自作聪明胡乱解释一通,说:“楚人之才的确高深莫测,这
‘举烛’二字真是用得太妙了。

原来是希望我有明亮锐利的眼光,尊重贤明之人,也就是
要选拔任用有才德、有见识的人。


燕国丞相,把他穿凿附会的理解,禀告燕王,燕王非常高兴地采纳了丞相的意见,广
纳贤才,一段时间燕国曾治理得很好。

这真是个天大的笑话。

楚人误书,燕相谬解。

误打误撞,竟成了燕国的国策。

不过,
这只是一种侥幸罢了,不足为训。

可是,当今推举那些所谓治学的人,大多近乎于这种类
型啊!
春秋时齐湣王赐封田婴于薛城,号靖郭君。

靖郭君到薛城后,准备大筑城墙。

一些贵
族的门客、策士,大多认为这样做,既劳民伤财又会引起齐王的猜疑。

纷纷上门劝阻。


郭君命令负责传达通报的奴仆,不要为那些前来劝说的人通报放行。

齐国有个非常聪明的访客,想了一出奇招,他首先用极富诱惑力的惊人之语制造悬念,对靖郭君说:“臣下请求说三个字就行了!多一个字,情愿把我投入锅中煮死。

”这一招
果真引起了靖郭君的好奇心,因而破例接见了他。

齐人赶快上前禀告说:“海大鱼。

”然后转身就走。

靖郭君对这三个字,却丈二和尚
摸不着头脑,赶忙说:“客人请等一等,留下把话说完吧!”齐人说:“卑微的小臣,不
敢把自己的生死当儿戏啊!”靖郭君说:“不要走,继续说吧!”
齐人见进言的时机成熟了,于是有条有理地回答道:“您没听说过海中大鱼的故事吗?鱼网不能拦阻它,鱼钩不能牵绊它。

可是,在平坦无水的地方,连小小的蝼蛄和蚂蚁,也
可以在它面前得意忘形了。

如今,强大的齐国,就是您的水呀!如果您永远有齐国的荫庇,还筑这小小薛城的城
墙干什么呢?假如您失掉了齐国的保护,即使把薛城的城墙筑得与天一样高,又有什么用呢?”
靖郭君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高兴地说:“对!”于是,放弃了在薛城筑城墙
的打算。

人在生长发育阶段,父母养育孩子简单粗暴,孩子长大了就会埋怨父母;儿子长大成人,对父母的供养数量太少,父母就会发怒责备儿子。

父子之间有血缘之亲,然而有时也
会责备埋怨。

这是因为怀着依赖别人相助的心理,认为对方尽义务不周到,就会责怪、
埋怨对方。

出卖劳力受人雇用,与出钱雇用别人播种耕耘,就不一样了。

佣工与雇主之间,只是
劳力与金钱的交换关系。

雇主耗费家财置办美食,让雇工们吃上丰盛的饭菜;把交赋税的钱款都集中起来,按
时发给他们工钱。

这并不是因为主人喜爱敬重雇工,而是由于这样,耕地的人才会深耕达
到表土下层,以利于农作物生长;刺地除草的人才会认真细致地在庄稼的根部垒土,以利
于消灭杂草和虫害。

雇工全力快速地犁地除草,能用功尽巧整治田块田界,也并不是喜爱敬重主人,而是由于这样,吃的羹汤饭菜才会丰盛味美,还容易得到工钱。

主人这样来供养雇工,有如父子之间的关怀照顾了。

这是因为人的心理,都有一种首先算计私利而后行事的倾向,也就是怀着一种自然形成的“自利”之心。

所以,办事或给人好处,如果从利人可同时利己着想,那么即使关系疏远的人也容易和好;如果因为自己受了伤害,就老是想着伤害别人,即便亲如父子,也会离心离德而互相抱怨。

看过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