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评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听课评课记录
《长方体和正文体的表面积》听课评课记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堂,符合我们的新课标理念,这一堂课,给自己留下几点感受和收获:于丽老师:这节新课引入贴切而紧凑,仅用3分钟时间。
接着,李老师围绕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概念及其计算方法)逐步展示新课内容,层次分明,自然流畅,水到渠成。
马丽娟老师: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展开图的操作过程中,李老师抓住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特征及其异同点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不断发问,使学生在一堂课的黄金时间里一直处于兴奋的心理状态。
在李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很快概括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潘效贞老师:在“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时,李老师大胆地让学生参与发现“新知”的全过程,抓住难点和关键,用墨如泼,不拘泥于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而重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同一表面的相邻两棱之积的和。
从而避免了判断谁是长,谁是宽时,所引起的困惑,特别是在变式中,怎样辨析哪是长,哪是宽时,所产生的迷茫。
王桂云老师: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切中要害,关键之处妙手点化(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转化为平面图形的面积是关键。
)有启有发、游刃有余,所以学生“发现”了长方体和正方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够独立地做出例1的解答。
张美老师:老师及时引导学生讨论、评价两种解法,指出第二种解法更优,并放映幻灯片验证。
在动态中给学生以新奇而强烈的刺激——生动的教具学具,将长方体顿时被抽象为几何图形、又将其一分为二,阐明第二种解法的意义,何等痛快淋漓!接着趁热打铁,进行课堂练习,并及时反馈、评估纠正错误。
佟晓梅老师:本节课共提问45人次,齐答4次,训练例习题10道(含求表面积的游戏题),绝大多数学生当堂受益,预定的教学目的,是一堂成功的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评课稿
评课稿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的知识和把长方体、正方体的立体图形展开后成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过渡到初步的立体图形上学习的。
听了薛老师执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深受启发。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1、加强动手操作,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所以薛老师引导学生在操作中通过思考加工,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
课中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时,薛老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剖”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出6个面。
通过比较分析深刻地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积之和就是这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长方体6个面之间的关系,抓住了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关键,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索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薛老师给学生留够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多种算法的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2、充分利用直观,帮助理解。
在这节课中课件不是点缀课堂的“花样”,而是应发挥其作用,看本课的课件,正是用在了刀口上,哪里该用哪里不该用,都是非常的到位,充分发挥了课件的作用。
3、注重评价的方式。
课中不但有教师的评价,也有学生的评价,而且评价语也不局限于“非常好”等内容,也有质性的评价。
4、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本节课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热情让每个听课老师都能感受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达到了,因为它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了一种知识,还让学生培养了主动参与的意识,增进了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并从活动中形成了数学意识,学会了创新。
总之,本节课樊老师精心的设计,巧妙的安排,教学脉落清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真可谓是处处有学生的实践活动,处处有学生的动脑与思考,处处有学生们的合作与交流,课堂上有师生互动的火花,课堂上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和情趣,体现了教学永远是一门最美的艺术!。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评课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评课阿城区玉泉河南小学叶长生本节课,王老师能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出发,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计教学。
教学中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到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推导,让学生通过动手量长与宽的长度等等,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有层次。
1、这是一节立体图形和计算相结合的课,其中既有结论的推导,也有结论的应用。
整节课,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王老师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训练,每个操作环节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活动来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理解,突出重点难点的内容,整个教学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
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探求新知重过程与方法。
我觉得这节课充分地体现了新的数学课程理念。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中,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去理解数学知识,获取学习方法。
老师课堂中始终围绕着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课程理念,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教学效果。
整节课从动手探究→方法归纳→方法的应用上环环相扣,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算一算的方法来探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
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
3、注重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要求,在教学中王老师特别注重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同伴互助的教学模式,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使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
在小组探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着突出而到位的表现,他对小组里交流的要求说得明确而简要。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doc评课表
能调动学生情绪,课堂气氛活跃,互动充分(10分)
√
严格管理课堂教学秩序,能有效组织教学,教学效果好(10分)
√
总体评价
教学特色
1、给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展课堂有效教学。
2、将传统教具、学具和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在“剪”中学,在“思”中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存在问题
1、复习不够充分,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未进行复习,因新课的探索需要运用此知识。
2、教师鼓励性语言少。
听课人
彭静
单位
光远小学
任教科目
数学
√
讲述内容充实精要,容量适当,重点突出,系统性强(12分)
√
教学内容能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8分)
√
对问题的阐述深入浅出,论证严密,思路清晰,条理分明(12分)
√
能教给学生学习与思维方法,给予思考、联想、创新的启迪(10分)
√
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12分)
√
能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8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堂听课记录及评价表
授课教师
梁瑞梅
所属单位
五洲小学
课程名称
数学
授课班级
501
上课时间
2009年3月17日星期二第二节
教室
电教室
授课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人数
48
评价项目
评价等级
优
良
中
差
讲课有热情,精神饱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8分)
√
备课充分,内容娴熟,驾驭自如,表达准确Fra bibliotek清晰流畅(10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评课
李老师的节课,每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从问题的给出到交流,整个过程可以看到孩子们都在主动热烈的参与。等学生讨论完后张老师提出:“对不太明白的问题让学生聊一聊?”学生就大胆的把自己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然后又通过学生来回答同学不明白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被调动起来。最后张老师在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的方法,然后学生上台展示自己讨论的结果,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各位同学。 在这节课上,可以看出孩子们对数学的情感是积极的,参与是主动的,多数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情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获得了有效学习。
四、评教学方法
李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教学的实际,符合品质课堂的要求,大胆突破常规教学,敢于改革创新课堂,在课堂教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理解更加深刻。
五、评教学效果
李老师这节课能高效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紧凑、合理、完整。整体教学效果非常的好,教学内容安排合理,能有效的合理运用40分钟,是一节高效的课堂。在本节课张老师指导有针对性,使学生很容易的获得知识,能兼顾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去交流,沟通,质疑,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到知识。
六、评教师基本功
李老师的教态自然,语言亲切、生动、简练,表达准确,得到了同学们的先。衣着得体,精神饱满。板书设计合理且工整,能熟练运用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教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听评课
学科
数学
评课人
授课者
课型
优质课
课题(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一、评教学目标
李老师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分析到位,基本功扎实,能紧贴学生的实际情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巩固,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能力,能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注重对实际的英语,推动课程教学的开发和更新。
评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精选14篇)
评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精选14篇)评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篇1今天举行了辅导组级数学六(上)新教材培训,按照惯例,由六年级老师上一堂研讨课,然后是进行培训活动。
张华老师执教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该课是本学期实行新的磨课形式以来的第一次校内实践课,此次采用的是渐进式磨课,先前已经过两次研讨,应该说磨课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小张老师的课不管是还是的制作,板书设计到教学的语言,练习的安排,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本节课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
本课创设了包礼品盒的问题情境,至少有如下三点作用:一是激发学生兴趣,二是巧妙地引入表面积这一新内容,三是要选择哪种包装纸,就要算出表面积,使表面积的计算产生了需要。
2、充分利用直观,帮助理解。
课件不是点缀课堂的“花样”,而是应发挥其作用,看本课的课件,正是用在了刀口上,哪里该用哪里不该用,都是非常的到位,充分发挥了课件的作用。
3、注重对方法的理解。
对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不是停留在“依葫芦画瓢”的层面上,而是注重让学生说每一步的意思,几乘几是算的哪个面,这样学生有利于把握算式与对应面的关系,对表面积的计算是做到了心中有数。
4、注重评价的方式。
课中不但有教师的评价,也有学生的评价,而且评价语也不局限于“非常好”等内容,也有质性的评价。
5、练习设计合理,处理得当。
练习的设计注意了层次,有针对性,处理到位,不流于形式。
如选择题,选什么?为什么?其它选取项为什么不对?非常的扎实,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巩固所学知识。
当然,课中的一些细节问题需要注意:如怎样结合长、宽、高使学生更好地将算式与图形的面联系(对应)起来;怎样利用教具演示使学生理解包装纸要比长方体表面积大一些;在板演正方体表面积后评价时,应先说说算式的意思,再判断对错等。
评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篇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临床分析观察分析报告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口语训练的重要手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评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评课稿
红山三小娜仁就王老师的这节课我从基本经验的体现来谈一下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想法。
本节课设计的学生的活动内容,学生通过用摸、描述来初步感知物体的表面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到物体上,学生获得具体感知的学习经验,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刻,如:剥橘子皮,很直观的感受到物体的表面积到底在哪里,初步感知由体到面,对后面长方体展开图的理解也有帮助。
那么学生根据一个特定的面找到其他五个面及每个面的长宽高的关系,运用转化思想形成由体到面的解决问题的经验,正方体长方体是学生接触到的最基础的立体图形,根据本课学生获得了这样的由体到面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后,学生在以后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时就会试着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和思考。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评课报告
“高质量的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研讨报告五年级数学组3月20日我们听了李教师讲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根据教研组的安排,我们五年级几位数学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仔细深入的交流讨论,现将我组教师的研讨情况和一些思考总结如下:一、好的方面从教学的实际进行情况和学生的反馈看,这是是一节成功的数学课。
具体体现在:1、从生活实际引入,还数学的原始本来面目,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题目设问,既能达到以问促学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演示操作、形成表象、建立概念电脑课件使原来用实物不好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展示,降低了观察上的难度,同时动静结合的画面使观察的重点更突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看剪开、展开的实物课件及动手操作剪一剪、标一标、贴一贴的实物模型,让学生真正动眼、动手、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看一看中充分感知,建立表象,在动手操作中展开思维,发现并归纳出表面积的含义,而明确概念。
3、大胆猜想、动手测量、探索求法当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后,急于知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把求法直接告诉学生或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推导出表面积的公式,就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因此,教师让学生通过看实物图和平面展开图,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大胆猜想,动手测量,探索尝试计算等。
不仅学生自己主动参与了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且也自己探索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方式。
4、迁移类推、自己发现、总结方法由于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教师设问:长方体的表面积我们会计算了,那么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教师没有讲,而是把迁移类推的机会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类推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可见教师用心良苦。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再创造能力。
5、在生活中学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的当堂训练,老师始终围绕生活展开,让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数学到用数学,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评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评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评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听课反思我通过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听到王艳老师在活动中展示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后,从她的课中能感受到现代教育的气息。
就这一课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已有知识以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给学生充分观察和实际操作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产实践,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这是新大纲中所强调的。
教师遵循了新大纲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引入,为学生创设了探索新知识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
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对知识的思考与实物模型的演示、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像,建立概念,以动促思。
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和总结出计算长方体的方法,并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机会。
让学生在多种算法的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直观演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立体图形展开师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分类入手,首先让学生清晰辨认图形范畴中的这两类不同概念,然后再让学生回到生活中找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建立这两个立体图形的表象。
再借助模型引导孩子们观察、交流它们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对发现的特点整理在表格中,并通过比较,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认识。
环节紧凑,教学过程清晰,条理清楚,用学具操作,用表格归纳,有利于学生全面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邢老师的这节课有这样几个吸引我的地方:1、找准孩子们的认知起点,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评课稿范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评课稿
一,联系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实际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重大的发展。
然而此时,学生对立体的空间观念还很模糊,潘老师特别注意到加强实物或教具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长方体计算公式的理解。
在推导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鼓动学生大胆猜想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关;与底面积有关然后是带领学生再次验证猜测,最后大家自己得出结论:
长方体的体积 = 长×宽×高,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后,继续启发学生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通过实际观察、制作、拆拼等活动,学生清楚地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来源,并能够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正确地计算有关图形的体积。
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小组合作交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潘老师在课中大胆地实践,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学习的机会,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掌握了数学建模方法。
老师能够灵活地转换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发现—验证—解释中体会数学,探究知识。
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热情令我为之感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因为它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了一种知识,还让学生培养了主动参与的意识,增进了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并从活动中形成了数学意识,学会了创造。
张齐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评课
张齐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评课1、很快我就把孩子在园里的读书活动和读书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让他们回家给家长读儿歌、表演故事。
是家庭儿童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
2、为了配合家长做好孩子的阅读训练,家长一入园就会召开家长会,要求家长做好孩子前期的阅读工作。
3、另外,我个人认为老师选用的演示教具太小,后面的学生看不清楚,影响教学效果,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老师缺乏激情。
我希望将来会有所改善。
俗话说,再好的珠宝也难免会有瑕疵。
4、而且我们面对的是40多个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智力和接受能力都不一样。
5、所以有的同学上课不注意听讲,老师没有及时发现,错误没有及时纠正。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只在版面策划等写作技巧上下功夫。
一定要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饭”。
6、词汇量少,内容空洞,千篇一律,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于是翻开散文之类的书,大段大段地抄,抄别人的名言,抄别人的例子。
不参考短文,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7、根本原因是没有“饭锅”知道“是这样的”,也就是说他们说不出“为什么”,尤其是写议论文的时候。
初中以上水平的学生都知道“是这样的”。
8、我也很熟悉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是真正开始写的时候就很疑惑了。
为什么在现代教学的今天,我们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读了十几年的书,写作文都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早在1978年,吕叔湘先生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言水平低.十几年的总课时数是9160,语言课时数是2749,正好是30%。
十年时间,2700多个课时用来学习母语,但大部分都失败了。
是不是很奇怪,”主要是肚子里什么都没有。
中国古代的学者从上学开始就天天背诵。
一般几年之内就能背下几千个汉字,几百篇文章。
他们的诗也是选材精良,朗朗上口,成为知识渊博的文人。
这里的“师”和“师”,可以称之为“师”这个概念的雏形,但还名不副实。
因为“师”必须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明确的责任,韩非子中也有这样一句话:“今有才子.教师的教学技能将会改变。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评课稿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评课稿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这部分知识可有趣啦。
今天咱们就来评一评这节关于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课。
老师一上课,就拿出了一个特别漂亮的长方体盒子,还有一个正方体的小魔方。
这一下子就把我们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
就像变魔术一样,老师拿着长方体盒子问我们:“这个盒子外面如果要贴上好看的彩纸,那得需要多大的彩纸呢?”这问题一出来,我们就开始思考起来。
这就像我们要给小宠物做个小窝,得知道需要多少材料一样。
课上,老师让我们分组去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我们组拿着长方体模型,这儿摸摸,那儿看看。
我们发现长方体有六个面,而且相对的面大小是一样的。
比如说,我们看那个盒子,上面和下面一样大,前面和后面一样大,左面和右面也一样大。
这时候老师还举了个例子,说就像我们的教室,天花板和地面是相对的面,大小一样,前面的墙和后面的墙也是相对的面,大小一样,左右两面墙同样是相对的面,大小一样。
这样一讲,我们就特别清楚了。
在讲计算方法的时候,老师更是有趣。
他说假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
那上面这个面的面积就是长乘宽,也就是5乘3等于15平方厘米。
下面的面和上面一样大,也是15平方厘米。
前面的面呢,是长乘高,5乘2等于10平方厘米,后面的面也是10平方厘米。
左面的面是宽乘高,3乘2等于6平方厘米,右面的面也是6平方厘米。
那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把这六个面的面积加起来,15 + 15+10 + 10+6 + 6等于62平方厘米。
我们都跟着老师的思路,很快就学会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对于正方体,老师又拿出了小魔方。
他说正方体的六个面都一样大。
假如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4厘米,那一个面的面积就是棱长乘棱长,4乘4等于16平方厘米。
那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16乘6等于96平方厘米。
就像魔方的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的大小,算起来也很简单。
老师还让我们做了一些小练习。
有个同学做错了,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耐心地问他是怎么想的。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听课感想心得体会评课稿材料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听课感想心得体会评课稿材料《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听课感想心得体会评课稿材料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听课感想心得体会评课稿材料,欢迎大家分享。
我通过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听到王艳老师在活动中展示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后,从她的课中能感受到现代教育的气息。
就这一课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已有知识以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给学生充分观察和实际操作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产实践,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这是新大纲中所强调的。
教师遵循了新大纲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引入,为学生创设了探索新知识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
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对知识的思考与实物模型的演示、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像,建立概念,以动促思。
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和总结出计算长方体的方法,并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机会。
让学生在多种算法的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直观演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立体图形展开前和展开后的变化。
而且是在学生先想象的基础上再给学生演示,有利于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最后,通过学生自己比较、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后,教师继续启发学生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在教学中,把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作为重要的目标,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观评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观课报告2016年的“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研修中,我认真的观看了每一个优秀课例。
每一堂课都有它的精彩之处,都让我学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
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以及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上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尤其是武振磊老师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课,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本节课武老师是按照"创设情境——实践操作——归纳总结——应用练习"的教学流程进行设计的。
教学脉落清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研究、讨论、操作,从而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以下是观看后的几点体会:1、创设情境,激发学趣本节课武老师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上课一开始,便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进行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使得学生愉快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强化了有意注意。
接着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观察”情景图,从图中找1、找准孩子们的认知起点,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本课中,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里呢?邢老师首先从指认平面图形入手,让孩子们回顾,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学过的立体图形有哪些呢?让学生感受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
然后才引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进入新课的教学,这样的引入顺其自然,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对长方体产生了探究的兴趣。
2、合理利用学具,让孩子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学习,教师不是直接告诉,而是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具,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讨论交流,自行归纳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体验研究图形的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积累了经验。
如:教师在让学生认识了点、面、棱这三个构成部分以后,就点明从点、面、棱这三个角度进行研究,既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又很好的帮助学生体会研究图形的角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评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评课
下面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评课: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是一种有六个矩形面的三维图形,其表面积是指所有六个矩形面积之和。
假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长方体的表面积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2ab + 2ac + 2bc。
其中,2ab表示长方体的前后两个面的面积,2ac表示长方体的左右两个面的面积,2bc表示长方体的上下两个面的面积。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将长方体的长、宽、高代入上述公式来计算出其表面积。
正方体的表面积
正方体是一种有六个正方形面的三维图形,其每个面的面积相等。
假设正方体的边长为a,则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6a²。
其中,6表示正方体有六个面,a²表示每个面的面积。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将正方体的边长代入上述公式来计算出其表面积。
总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不同,但都是通过将每个面的面积相加得到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过程中要确保单位一致,例如将长、宽、高或边长都转换为同一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评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听课反思
我通过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听到王艳老师在活动中展示的《长
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后,从她的课中能感受到现代教育的气息。
就这一课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已有知识以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给学生充分观察和实际操作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产实践,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这是新大纲中所强调的。
教师遵循了新大纲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引入,为学生创设了探索新知识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
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对知识的思考与实物模型的演示、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像,建立概念,以动促思。
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和总结出计算长方体的方法,并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机会。
让学生在多种算法的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直观演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立体图形展开
前和展开后的变化。
而且是在学生先想象的基础上再给学生演示,有利于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最后,通过学生自己比较、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并用字母表示。
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后,教师继续启发学生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在教学中,把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作为重要的目标,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所以在把长方体的展开图展现在学生面
前时,邵老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想的过程中,在从“想不出”到“想出来”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
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听课反思
今天,我听了一节课,这节课是我校本学期以来组织的一次教学开放日活动,由王老师主讲,课题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本着学习的态度进行了认真的聆听。
这一堂课,给自己留下几点感受和收获,让自己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在过去的学习中,孩子们已经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是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点,为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打基础。
教学中,教
师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分类入手,首先让学生清晰辨认图形范畴中的这两类不同概念,然后再让学生回到生活中找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建立这两个立体图形的表象。
再借助模型引导孩子们观察、交流它们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对发现的特点整理在表格中,并通过比较,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认识。
环节紧凑,教学过程清晰,条理清楚,用学具操作,用表格归纳,有利于学生全面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邢老师的这节课有这样几个吸引我的地方:
1、找准孩子们的认知起点,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本课中,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里呢?邢老师首先从指认平面图形入手,让孩子们回顾,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学过的立体图形有哪些呢?让学生感受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
然后才引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进入新课的教学,这样的引入顺其自然,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对长方体产生了探究的兴趣。
2、合理利用学具,让孩子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学习,教师不是直接告诉,而是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具,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讨论交流,自行归纳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体验研究图形的方法,为学生
今后的学习积累了经验。
如:教师在让学生认识了点、面、棱这三个构成部分以后,就点明从点、面、棱这三个角度进行研究,既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又很好的帮助学生体会研究图形的角度。
本节课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热情让每个听课老师都能感受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因为它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了一种知识,还让学生培养了主动参与的意识,增进了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并从活动中形成了数学意识,学会了创造。
本节课有许多成功之处。
宋刚老师的沉着老练驾驭课堂能力非常强,整体设计井然有序,发现问题纠正及时,在讲授新知识时,是应用观察、预设、猜想,然后结合经验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俗话说再好的美玉也难免会有瑕疵,况且我们面对的是40多个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智力和接受能力各有差异,所以在课堂上有的同学不注意听讲,老师没有及时发现,有错误的没有及时纠正。
另外我个人认为教师选的演示教具太小后面的学生看不清楚,影响教学效果,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教师缺少激情,希望今后有所改进。
……….。